CN100386968C - 通讯装置及其天线组件 - Google Patents

通讯装置及其天线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86968C
CN100386968C CNB2004100035990A CN200410003599A CN100386968C CN 100386968 C CN100386968 C CN 100386968C CN B2004100035990 A CNB2004100035990 A CN B2004100035990A CN 200410003599 A CN200410003599 A CN 200410003599A CN 100386968 C CN100386968 C CN 10038696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element
antenna
electromagnetic wa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hielded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41000359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52473A (zh
Inventor
方建兴
张鹤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stron Neweb Corp
Original Assignee
Wistron Neweb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stron Neweb Corp filed Critical Wistron Neweb Corp
Priority to CNB20041000359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386968C/zh
Publication of CN16524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524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8696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8696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讯装置及所使用的天线组件,包含一壳体,该壳体具有多个屏蔽侧,用来屏蔽(shield)无线电信号,以及多个天线,形成于该多个屏蔽侧上。

Description

通讯装置及其天线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通讯装置及其天线组件,尤指一种用于无线通讯且具有环状排列结构天线的天线组件。
背景技术
在现代的信息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能随时随地方便地取得有用的信息;而无线通讯器材在使用时不需光纤、电缆就能传输信号,无疑是传递信息的极佳途径。随着技术的演进,各种可携式的无线通讯器材,例如移动电话及个人数字助理(PDA)等,其轻巧便利的特性,也已成为现代人重要的信息交流工具。
在无线通讯器材中,用来发射接收无线电波以传递交换无线电数据信号的天线,无疑是最重要的元件之一。尤其是在现代的可携式无线通讯器材中,不仅天线要轻薄短小,设计上尽量不占用机构布局的空间,以配合可携式无线通讯器材体积缩小的趋势,此外随着无线电数据信号中数据集积的程度(有时以单位时间内传输的位元数来衡量)增加,天线运作时频带的频宽(bandwidth)也要随之增加。
而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突飞猛进,各种无线网路撷取点(access point,AP)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今的生活中。于无线区域网路中的每台电脑皆须安装无线电网络卡以传输无线电信号,而AP便可利用其本身的天线接收无线网络使用者(station)所传来的无线电信号,且将无线电网络桥接至乙太网络中,因此便可整合分享网络中的庞大资源。而现行拓展无线网络通讯距离的方案为,在整个网络覆盖范围内安置多台无线网络撷取点或是弹性安排无线网络撷取点的安置位置,且搭配的铺设方式是为采用一般的二层乙太交换器加上CAT-5缆线进行分散式的无线网络撷取点设置。
请参阅图1,图1为已有的于一空间中使用一无线网络撷取点50的网络拓朴示意图。无线网络撷取点50包含一天线单元52,可用来接收或发送无线电信号,而无线网络撷取点50的工作涵盖范围则如图1虚线内涵盖范围所示,当其工作涵盖范围内同时有三个使用者欲透过无线网络撷取点50桥接至乙太网络时,则此时无线网络撷取点50的数据传输速度便必须由此三个使用者分配共享,也就是说当无线网络撷取点50的最高传输速度为11Mbps时,则在理想的状况下每位使用者所分配到的频宽仅为11/3Mbps,也就是说三个使用者共享11Mbps的无线网络数据传输频宽。
而若想使用已有无线网络撷取点50于一空间中提升无线网络传输速度,或扩大涵盖范围的话,则可于该空间中加装多个无线网络撷取点50,请参阅图2,图2为已有于一空间中使用三个无线网络撷取点50的网络拓朴示意图。若于该空间中同时开启三个无线网络撷取点50,则在理想的状况下可达到三倍于单一无线网络撷取点50的无线网络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当无线网络撷取点50的最高传输速度为11Mbps时,则在理想的状况下三个无线网络撷取点50共可提供11*3=33Mbps的频宽,故若此时于该空间中有三位使用者欲同时通过无线网络撷取点50桥接至乙太网络时,则在理想的状况下每位使用者所分配到的频宽便为33/3=11Mbps。由此可知,可由增加无线网络撷取点50的数目来提升空间中整体的无线网络传输速度,但要注意的是,当增加无线网络撷取点50的数目时,若当中有不同的无线网络撷取点50同时使用相邻或相同的通讯频道时,则其所传输通讯频道的主波瓣(main lobe)便会和相近频道的主波瓣或旁波瓣(side lobe)有重叠(overlap)的情形,而发生干扰现象。故于图2的例子当中,若需同时使用该三个无线网络撷取点50,则对802.11b的规格而言,该三个无线网络撷取点50可分别使用频道1(channel 1)、频道6(channel 6)、以及频道11(channel 11)来进行无线数据传输,如此一来便可将传输通讯频道的主波瓣重叠的影响降至最低。请参阅图3,图3为IEEE 802.11b传输通讯频道于频率领域上的分布图。于频率2.400GHz至2.484GHz的频带间,频道1的主波瓣的高峰约落于2.412GH,频道6的主波瓣的高峰约落于2.437GHz,频道11的主波瓣的高峰约落于2.462GHz,故三个频道之间大致各相距25MHz的频宽,而于实际上来说通常间隔五个频道数以上的数据传输可有效地避免传输通讯频道间的主/旁波瓣重叠效应。因此综上所述,当于一空间中无线网络撷取点50的数目过多时,便会造成相邻或相同通讯频道彼此互相干扰的情况发生,而造成通讯品质之下降,甚或各无线网络撷取点间的距离便会因彼此间通讯频道的干扰而受到限制无法太过靠近,以避免有过多的无线网络撷取点的天线叠覆面积,如此一来不但无法精确地将无线网络使用者端加以定位,并会互相干扰,更有可能产生收讯死角。此外,各无线网络撷取点均必须以网络线连结到区域网络,采用多个无线网络撷取点会增加布线工作及架设困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通讯装置及天线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通讯装置,包含:一壳体,具有一第一屏蔽侧,第一屏蔽侧可阻绝电磁波信号的穿透;一数据处理组件;一无线通讯组件,连接到数据处理组件;以及一天线组件,设置于壳体上并连接到无线通讯组件,天线组件具有一第一天线单元及一第二天线单元;其中第一屏蔽侧屏障于第一天线单元与第二天线单元之间。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无线通讯装置,包含:一壳体;一数据处理组件;一无线通讯组件,连接到数据处理组件,无线通讯组件具有一第一通讯单元及一第二通讯单元;以及一天线组件,设置于壳体上并连接到无线通讯组件,天线组件具有一第一天线单元及一第二天线单元;其中第一天线单元连接到第一通讯单元,用来发射一第一电磁波,第二天线单元连接到第二通讯单元,用来发射一第二电磁波,第一电磁波与第二电磁波的极性方向相互垂直。
本发明另提供一种天线装置,包含:一壳体,具有一第一屏蔽侧,此第一屏蔽侧可阻绝电磁波信号的穿透;以及一天线组件,设置于壳体上,天线组件具有一第一天线单元及一第二天线单元;其中第一屏蔽侧屏障于第一天线单元与第二天线单元之间。
本发明的优点之一在于可提供多组指向性天线单元安装于单一机箱的不同方向,且是排列成环形于无线网络撷取点的机体外侧,以提供单位空间内的多组通讯频道。
为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之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已有的于一空间中使用一个无线网络撷取点的网络拓朴示意图。
图2为已有的于一空间中使用三个无线网络撷取点的网络拓朴示意图。
图3为IEEE 802.11b传输通讯频道于频率领域上的分布图。
图4为本发明的精神实施于无线网络撷取点的功能方块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天线组件的示意图。
图6为天线组件的五面视图。
图7为天线单元与屏蔽侧连接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无线网络撷取点的各天线单元分配使用频道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天线组件上天线单元配置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各天线单元分配使用频道的示意图。
图11一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天线组件上天线单元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4,图4为本发明的精神实施于一无线网络撷取点2的功能方块示意图。无线网络撷取点2包含一数据处理组件4,用来主控无线网络撷取点2的操作,一无线通讯组件5,其设有一基频电路6,以及一射频电路8。无线网络撷取点2另包含一天线组件10。数据处理组件4可将电子通讯信号传送至基频电路6,而基频电路6便可将数据处理组件4传来的电子通讯信号编码为适当的基频信号,再传输至射频电路8,由射频电路8将基频信号调变后以射频的方式藉由天线组件10发射出去;而射频电路8也可藉由天线组件10接收射频信号,将其解调为基频信号,再由基频电路6将其解编为通讯信号后回传至数据处理组件4进行处理,便可达到无线通讯传输数据的功能。而天线组件10所传输的无线电信号可为IEEE 802.11a、IEEE 802.11b或IEEE802.11g等各种通讯协定所规范的载波。
请参阅图5与图6,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天线组件10的示意图,图6为天线组件10的五面视图。天线组件10包含一壳体12,其是为六角柱形的结构体,壳体12具有六个金属屏蔽侧,分别为14a、14b、14c、14d、14e与14f,形成于六角柱的六个侧面上,其是为金属材质,故可用来屏蔽(shield)无线电信号,以及六个天线单元分别为16a、16b、16c、16d、16e与16f,其是分别形成于六个屏蔽侧14a、14b、14c、14d、14e与14f上,而此六个天线单元16a、16b、16c、16d、16e与16f是分别与其所位于的六个屏蔽侧14a、14b、14c、14d、14e的底边成四十五度角,且每个天线单元排列方向皆为相同。而数据处理组件4与无线通讯组件5是安装于壳体12内(未绘于图5与图6中),可用来处理所接收或发送的无线电信号。无线通讯组件5可以为一独立组件,同时操控六个天线单元16a、16b、16c、16d、16e与16f。无线通讯组件5亦可以由六个通讯单元构成,由这六个通讯单元分别操控相对应的一个天线单元,故各天线单元可分别受各通讯单元的驱动而发射相对应的电磁波。后者的优点在于若某一通讯单元故障或损坏,可以只更换该故障的通讯单元,而不必更换整个无线通讯组件5。
请参阅图7,图7为天线单元16a与屏蔽侧14a连接的示意图。天线单元16a可为倒F型平板天线(planar inverted F antenna,PIFA),或其他形式的天线,其是连接于屏蔽侧14a,图7的天线单元16a是由两个PIFA构成。天线单元16a包含有两发射体18,其是以阵列的方式排列,用来接收与发射射频信号,两馈入端20,延伸自发射体18并以垂直方式连接于屏蔽侧14a的两信号传输端22,用来传输射频信号,以及两接地端24,延伸自发射体18并以垂直方式连接于屏蔽侧14a的接地面26。天线单元16a的运作方式主要是藉由发射体18产生的共振特性来传送及接收射频信号,发射体18的长度可影响传送及接收射频信号的频率范围,而射频信号于天线单元16a与射频电路8的传入与传出是藉由天线单元16a的馈入端20与屏蔽侧14a的信号传输端22的连结。而天线单元16a可不仅限于包含两发射体18,亦可只包含一个发射体,或其他数目的多个发射体,端视设计需要而定。而其余五个天线单元16b、16c、16d、16e、16f以及五个屏蔽侧14b、14c、14d、14e、14f的连接方式亦与图7所示天线单元16a与屏蔽侧14a连接方式相同,于此便不再赘述。天线单元16亦可以其他形式与屏蔽侧14相连接,并不仅限于上述所提供的连接方式。
由于本发明天线组件10的天线单元16a、16b、16c、16d、16e与16f特殊的排列设计,因此可使得位于其中两平行的屏蔽侧上的天线单元是互相垂直,意即位于屏蔽侧14a上的天线单元16a与位于屏蔽侧14d上的天线单元16d是成九十度的交叉角度,位于屏蔽侧14b上的天线单元16b与位于屏蔽侧14e上的天线单元16e是成九十度的交叉角度,以及位于屏蔽侧14c上的天线单元16c与位于屏蔽侧14f上的天线单元16f是成九十度的交叉角度。而根据此天线排列方式,可使得位于其中两平行的屏蔽侧上的天线单元的无线电极性方向互相垂直,如此便可增加两相对天线单元间的信号隔离度(Isolation),后文将会针对此点进行说明。举例来说,若无线网络撷取点2用来提供IEEE802.11b或IEEE802.11g的无线区域网络服务,由于IEEE802.11b或IEEE802.11g所规范的标准可在同时间内于2.4GHz频带(2.4~2.4835GHz)中使用三个频道(channel),如CH1、CH6以及CH11,且可有效地避免传输通讯频道间的主波瓣重叠效应。请参阅图8,图8为本发明无线网络撷取点2的各天线单元分配使用频道的示意图,由图8可看出位于两平行的屏蔽侧上的天线单元所传输的信号频道皆为相同的信号频道,即天线单元16a与天线单元16d均使用CH1频道,天线单元16b与天线单元16e均使用CH11频道,以及天线单元16c与天线单元16f均使用CH6频道。此频道配置的好处在于相邻屏蔽侧上的天线单元非使用同一或相邻很近的频道传输无线电信号,故可避免信号传输时两相邻天线单元互相干扰的现象出现,至于两平行的屏蔽侧上的天线单元虽是使用相同的频道传输信号,但由于两天线单元的电波发射方向相反,中间又有金属屏蔽,故两者的信号不会直接干扰。此外,我们也应该考虑到环境所可能造成的电波反射,可能会导致两平行天线单元相互间接影响。此时因为位于两平行的屏蔽侧上的天线单元互相垂直,故两平行的屏蔽侧上的天线单元的无线电极性方向亦互相垂直。因此,即使使用相同的频道传输信号,反射或散射造成的电波会到达背面的适用于相同频道的天线单元,也能因其传输无线电信号的极性方向互相垂直的设计,而将两相同频道传输信号彼此干扰的效应降至最低,故若需使用相同频道传输信号则可安排在两平行的屏蔽侧上的天线单元使用,可将彼此干扰的效应降至最低。此外由于本发明无线网络撷取点2使用六个天线单元进行无线网络数据传输,因此可在理想的状况下达到六倍于已有单一无线网络撷取点的无线网络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当已有单一无线网络撷取点的最高传输速度为11Mbps时,本发明的无线网络撷取点2的最高传输速度可达11*6=66Mbps。
而天线组件10可不仅限于包含六个屏蔽侧,亦可包含其他数目的多个屏蔽侧而于该多个屏蔽侧上分别安装多个天线单元16,但视设计需要而定。请参阅图9,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一天线组件30上天线单元配置的示意图,天线组件30与天线组件10的结构相似但不同之处为,天线组件10是为六角柱状的结构体,而天线组件30是为四角柱状的结构体,而在天线单元32的配置方面,天线组件30具有四个屏蔽侧分别为32a、32b、32c与32d,形成于四角柱的四个侧面上,其侧面是为金属材质,故可用来屏蔽无线电信号,以及四个天线单元分别为34a、34b、34c与34d,分别形成于四角柱的四个屏蔽侧32a、32b、32c与32d上,而天线单元34a、34b、34c与34d的排列设计,可使得相邻的屏蔽侧上的天线单元是互相垂直,意即位于屏蔽侧32a上的天线单元34a与位于屏蔽侧32b上的天线单元34b是成九十度的交叉角度,位于屏蔽侧32b上的天线单元34b与位于屏蔽侧32c上的天线单元34c是成九十度的交叉角度,位于屏蔽侧32c上的天线单元34c与位于屏蔽侧32d上的天线单元34d是成九十度的交叉角度,以及位于屏蔽侧32d上的天线单元34d与位于屏蔽侧32a上的天线单元34a是成九十度的交叉角度。而根据此天线排列方式,可使得相邻屏蔽侧上的天线单元的无线电信号方向互相垂直,如此便可增加两相邻天线单元间的信号隔离度,因此即便是相邻天线单元使用相同或相邻的频道,例如同为CH1频道或CH1频道与CH6频道,亦可将频道间彼此干扰的效应降至最低。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各天线单元分配使用频道的示意图,由图10可看出位于两平行的屏蔽侧上的天线单元所传输的信号频道皆为相同的信号频道,两相邻的屏蔽侧上的天线单元所传输的信号频道为不同的信号频道,即天线单元32a与天线单元32c均使用CH1频道,以及天线单元32b与天线单元32d均使用CH11频道。此频道配置的好处在于相邻屏蔽侧上的天线单元非使用同一或相邻很近的频道传输无线电信号,故可避免信号传输时两相邻天线单元互相干扰的现象出现。由于使用四个天线单元进行无线网络数据传输,因此可在理想的状况下达到四倍于已有的单一无线网络撷取点的无线网络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当已有的单一无线网络撷取点的最高传输速度为11Mbps时,使用天线组件30的无线网络撷取点的最高传输速度可达11*4=44Mbps。
同理天线组件10可包含三个屏蔽侧,请参阅图10一,图11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一天线组件36上天线单元配置的示意图。天线组件36是为三角柱的结构体且具有三个屏蔽侧分别为38a、38b与38c,形成于三角柱的三个侧面上,其是为金属材质,故可用来屏蔽无线电信号,以及三个天线单元分别为40a、40b与40c,分别形成于三角柱的三个屏蔽侧38a、38b与38c上。于通讯频道分配方面,可分配天线单元40a使用CH1频道,天线单元40b使用CH6频道,以及天线单元40c使用CH11频道,故如此一来便可有效地避免传输通讯频道间的主波瓣重叠效应。因此在理想的状况下使用天线组件30的无线网络撷取点可达到三倍于已有单一无线网络撷取点的无线网络传输速度。
而上述实施例中所欲揭示的发明精神为相邻屏蔽侧可利用频道间隔数较大的通讯频道传输无线网络数据,如此便可有效地避免传输通讯频道间的主波瓣重叠效应。故并不仅局限于分配频道间隔数为5的两通讯频道于相邻的屏蔽侧,例如可分配两相邻的天线单元一者使用CH1频道,一者使用CH7频道等。而相互平行或距离较远的屏蔽侧则可利用位于其上的天线单元互相垂直的排列方式,便可使用相同或频道间隔数较小的两通讯频道,例如同为使用CH1频道,或一者为使用CH1频道,另一者为使用CH2频道等。
而本发明的无线网络撷取点若包含了N个屏蔽侧,则于该N个屏蔽侧上皆可设置安装天线单元,或仅于该N个屏蔽侧中的部分屏蔽侧上安装天线单元,皆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畴内。而上述的天线单元是可为一对单极天线所组成,或为其他形式的天线,或为其他数目的阵列天线所组成。而屏蔽侧上的天线单元若为可调场形的天线单元,则可视相邻屏蔽侧的天线单元数据传输状况而调整其需开启的天线数目,藉以调整该天线单元的场形。举例来说,若相邻屏蔽侧的天线单元数据传输流量较大,则可选择开启该天线单元中较少数目的天线,故该天线单元此时可形成指向性较弱的场形(radiationpattern),因此其收讯范围可以涵盖到相邻天线的收讯范围,进而分担相邻屏蔽侧的天线单元所传输无线网络数据的流量;倘若相邻屏蔽侧的天线单元数据传输流量不大,则可选择开启该天线单元中较多数目的天线,故该天线单元此时可形成指向性较强的场形,因此其收讯范围便仅局限于原本单方向的收讯范围,仅需提供该方向使用者的无线网络数据传输服务即可,而无需分担相邻屏蔽侧的天线单元所传输无线网络数据的流量。
相较于已有技术,本发明无线网络撷取点的天线组件的设计,可提供多组指向性天线单元安装于单一机箱的不同方向且是排列成环形于无线网络撷取点的机体外侧,以提供单位空间内的多组通讯频道,以及使水平方向传输涵盖三百六十度,故能有效地避免在水平方向传输造成收讯死角,且通过各天线单元间排列角度的安排,可将彼此间互相干扰的效应降至最低,而达到同时传输多组通讯频道的功效。如此一来便可较已有的单一无线网络撷取点提供更快的无线网络传输速度。此外,因为各天线单元与屏蔽侧的侧边或底边呈四十五度夹角,所有的天线单元可以采用相同的结构,位于两相互平行的屏蔽侧上的天线单元不需经过调整就可以相互垂直,两天线单元之间因为反射电波所造成的相互干扰可以降至最低。这种设计可以免除考虑各天线单元必须采取垂直或水平摆设的困扰。总而言的,本发明天线组件的配置方式可为现行无线通讯设备大大提升收讯范围及收讯品质,且可有效地避免收讯死角的产生。
虽然本发明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发明,在没有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还可作出各种等效的变化和修改,因此,只要在本发明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发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Claims (16)

1.一种无线通讯装置,可于同一无线频带同时发射多个电磁波,该频带包含多个频道,包含:
一壳体,具有一第一屏蔽侧,该第一屏蔽侧可阻绝电磁波信号的穿透;
一数据处理组件;
一无线通讯组件,连接到该数据处理组件;以及
一天线组件,设置于该壳体上并连接到该无线通讯组件,该天线组件具有一第一天线单元及一第二天线单元;
其中该第一屏蔽侧屏障于该第一天线单元与该第二天线单元之间,
该壳体具有一第二屏蔽侧,且该第一天线单元设置于该第一屏蔽侧
的外侧,该第二天线单元设置于该第二屏蔽侧的外侧,该第一
屏蔽侧与该第二屏蔽侧相互平行,
该无线通讯组件具有一第一通讯单元及一第二通讯单元,该第一天线单元连接到该第一通讯单元,该第二天线单元连接到该第二通讯单元,该第一天线单元受到该第一通讯单元的驱动而发射一第一电磁波,该第二天线单元受到该第二通讯单元的驱动而发射一第二电磁波,该第一电磁波与该第二电磁波的极性方向相互垂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磁波与该第二电磁波是属于相同的频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还具有一第三屏蔽侧及一第四屏蔽侧,该第三屏蔽侧与该第四屏蔽侧相互平行,且该天线组件还具有一第三天线单元及一第四天线单元,该第三天线单元是设置于该第三屏蔽侧的外侧,而该第四天线单元是设置于该第四屏蔽侧的外侧,该无线通讯组件还具有一第三通讯单元及一第四通讯单元,该第三天线单元连接到该第三通讯单元,该第四天线单元连接到该第四通讯单元,该第三天线单元受到该第三通讯单元的驱动而发射一第三电磁波,该第四天线单元受到该第四通讯单元的驱动而发射一第四电磁波,该第三电磁波与该第四电磁波的极性方向相互垂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电磁波与该第四电磁波是属于相同的频道。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还具有一第五屏蔽侧及一第六屏蔽侧,该第五屏蔽侧与该第六屏蔽侧相互平行,且该天线组件还具有一第五天线单元及一第六天线单元,该第五天线单元是设置于该第五屏蔽侧的外侧,而该第六天线单元是设置于该第六屏蔽侧的外侧,该无线通讯组件还具有一第五通讯单元及一第六通讯单元,该第五天线单元连接到该第五通讯单元,该第六天线单元连接到该第六通讯单元,该第五天线单元受到该第五通讯单元的驱动而发射一第五电磁波,该第六天线单元受到该第六通讯单元的驱动而发射一第六电磁波,该第五电磁波与该第六电磁波之极性方向相互垂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五电磁波与该第六电磁波是属于相同的频道。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天线单元与该第二天线单元具有相同的天线几何结构,该第一天线单元与该第二天线单元相互垂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中心轴投影在该第一屏蔽侧的第一投影与该第一天线单元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度,该壳体的中心轴投影在该第二屏蔽侧的第二投影与该第二天线单元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度。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天线单元与该第四天线单元具有相同的天线几何结构,该第三天线单元与该第四天线单元相互垂直。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屏蔽侧共同形成一个四角形柱状体。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中心轴投影在该第三屏蔽侧的第三投影与该第三天线单元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度,该壳体的中心轴投影在该第四屏蔽侧的第四投影与该第四天线单元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度。
12.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五天线单元与该第六天线单元具有相同的天线几何结构,该第五天线单元与该第六天线单元相互垂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及第六屏蔽侧共同形成一个六角形柱状体。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壳体的中心轴投影在该第五屏蔽侧的第五投影与该第五天线单元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度,该壳体的中心轴投影在该第六屏蔽侧的第六投影与该第六天线单元的长度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度。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无线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磁波与该第二电磁波属于第一频道,该第三电磁波与该第四电磁波属于第三频道,该第五电磁波与该第六电磁波属于第五频道,且该第一频道、第三频道、及第五频道为不同的频道。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无线通讯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频道为2.412GHz,该第三频道为2.437GHz,该第五频道为2.462GHz。
CNB2004100035990A 2004-02-03 2004-02-03 通讯装置及其天线组件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86968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035990A CN100386968C (zh) 2004-02-03 2004-02-03 通讯装置及其天线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4100035990A CN100386968C (zh) 2004-02-03 2004-02-03 通讯装置及其天线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52473A CN1652473A (zh) 2005-08-10
CN100386968C true CN100386968C (zh) 2008-05-07

Family

ID=34867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4100035990A Expired - Lifetime CN100386968C (zh) 2004-02-03 2004-02-03 通讯装置及其天线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86968C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51881A1 (fr) * 2009-10-28 2011-04-29 Pierre Olivier Bertram Module d'energie autonome adapte aux dispositifs et reseaux communicants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05034A (ja) * 1998-01-09 1999-07-30 Ntt Kansai Personal Tsushinmo Kk アンテナ配置方法及び全方位アンテナ装置
JP2002124825A (ja) * 2000-10-17 2002-04-26 Iwatsu Electric Co Ltd セクタアンテナ
EP1237225A1 (en) * 2001-03-01 2002-09-04 Red-M (Communications) Limited An antenna array
JP2003110355A (ja) * 2001-09-26 2003-04-11 Alps Electric Co Ltd 複合アンテナ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05034A (ja) * 1998-01-09 1999-07-30 Ntt Kansai Personal Tsushinmo Kk アンテナ配置方法及び全方位アンテナ装置
JP2002124825A (ja) * 2000-10-17 2002-04-26 Iwatsu Electric Co Ltd セクタアンテナ
EP1237225A1 (en) * 2001-03-01 2002-09-04 Red-M (Communications) Limited An antenna array
JP2003110355A (ja) * 2001-09-26 2003-04-11 Alps Electric Co Ltd 複合アンテナ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951881A1 (fr) * 2009-10-28 2011-04-29 Pierre Olivier Bertram Module d'energie autonome adapte aux dispositifs et reseaux communicant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52473A (zh) 2005-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76367B (zh) 通过蜂窝基站塔与飞机通信的布置、系统和方法
US6304762B1 (en) Point to multipoint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subsectored upstream antennas
Gampala et al. Design of millimeter wave antenna arrays for 5G cellular applications using FEKO
JP3209565U (ja) マルチモードアンテナおよび基地局
KR100746930B1 (ko) L자형 실내 안테나
US20020175862A1 (en) Antenna array
US20150303589A1 (en) Quadri-polarized antenna oscillator, quadri-polarized antenna and quadri-polarized multi-antenna array
CN103119784B (zh) 用于分集天线的紧凑辐射结构
CN112956081B (zh) 共享接地的mmWave和sub-6GHz天线系统
US20030222831A1 (en) Three-dimensional spatial division multiplexing access (3D-SDMA) antenna system
CN100373694C (zh) 可调整的无线通讯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3974273A (zh) 干扰关系的获取方法及系统
US20200229003A1 (en) Access Point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7394429B2 (en)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related antenna module
CN100386968C (zh) 通讯装置及其天线组件
US7881752B1 (en) Hybrid architecture that combines a metropolitan-area network fiber system with a multi-link antenna array
CN102595432A (zh) 一种室内多系统共用的上、下行信号处理方法及设备
CN100488067C (zh) 可依据网络数据传输信息控制天线开关的无线通讯装置
CN105811105A (zh) 有源阵列天线、基站和传输系统
CN213026480U (zh) 一种天线装置
CN113871901A (zh) 一种基于偶极子线阵的宽带高增益全向天线
CN111509405B (zh) 一种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
US11133916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3563167A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节点,该节点具有不同的功能模式
JPH1042352A (ja) 無線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50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