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50166C - 具有双向弹性模量的层合复合材料的离合器摩擦件 - Google Patents

具有双向弹性模量的层合复合材料的离合器摩擦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50166C
CN100350166C CNB2005100685974A CN200510068597A CN100350166C CN 100350166 C CN100350166 C CN 100350166C CN B2005100685974 A CNB2005100685974 A CN B2005100685974A CN 200510068597 A CN200510068597 A CN 200510068597A CN 100350166 C CN100350166 C CN 100350166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iction member
modulus
young
internal layer
sk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685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690462A (zh
Inventor
G·莫尔杜克霍维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tors Liquidation Co
Original Assignee
Motors Liquidation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tors Liquidation Co filed Critical Motors Liquidation Co
Publication of CN16904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904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50166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50166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9/00Friction linings; Attachment thereof; Selection of coacting friction substances or surfaces
    • F16D69/02Compositions of linings;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 F16D69/025Compositions based on an organic binder
    • F16D69/026Compositions based on an organic binder containing fibr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9/00Friction linings; Attachment thereof; Selection of coacting friction substances or surfaces
    • F16D69/02Compositions of linings;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9/00Friction linings; Attachment thereof; Selection of coacting friction substances or surfaces
    • F16D69/02Compositions of linings;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 F16D69/023Composite materials containing carbon and carbon fibres or fibres made of carbonizable materia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69/00Friction linings; Attachment thereof; Selection of coacting friction substances or surfaces
    • F16D2069/009Linings attached to both sides of a central support element, e.g. a carrier plate

Abstract

一种用于在扭矩传递机构中进行接合的摩擦件,包括具有第一材料的外层。外层具有用于与扭矩传递机构中的相对的反作用构件滑动接触的摩擦面。内层与外层可操作地相连并处于摩擦面的另一侧,并且包括第二材料。内层的特征是具有第一弹性模量,而外层的特征是具有比第一弹性模量更大的第二弹性模量。

Description

具有双向弹性模量的层合复合材料的离合器摩擦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湿式离合器应用的离合器摩擦件。
背景技术
车辆发动机传统上与用于通过变矩器将扭矩传递到车轮上的传动装置相接合。在滑移状况下可与变矩器一起使用湿式摩擦界面来建立扭矩传递(即形成了摩擦界面的相面对的表面的相对旋转)。于2000年10月17日授权给Winckler等人并转让给通用汽车公司的美国专利No.6132877描述了由高密度、低孔隙度的碳复合材料所组成的摩擦界面,该碳复合材料渗入有化学气相沉积的碳,并优选具有绸缎般织物的衬底,该专利通过引用整体地结合于本文中。于1993年3月23日授权给Dull等人并转让给通用汽车公司的美国专利No.5195621描述了摩擦界面在变矩器中的另一应用,该专利通过引用整体地结合于本文中。如在1992年1月28日授权给Seiz等人并转让给明尼苏达州采矿及制造公司以及通用汽车公司的美国专利No.5083650中所描述的那样,具有含树脂粘合的碳粒子的耐热纸支撑的摩擦材料的应用在本技术领域内是公知的,该专利通过引用整体地结合于本文中。
另外,具有摩擦界面的湿式离合器可以替代变矩器而用于滑移式起动的车辆中,尤其可用于设计成具有较宽整体速比的车辆,这是因为在这种应用中变矩器的增速比效应(ratio-boosting affect)不是必需的。
发明内容
希望有一种可在车辆起动期间提供高滑差速度下的高摩擦系数同时减轻震颤的摩擦件。另外,希望对传动用流体的工作粘度和剪切性能加以控制,这是因为它们的性能会影响到摩擦系数。
一种用于在扭矩传递机构(即离合器)中进行接合的摩擦件,包括外层,该外层包括有第一材料并具有用于与扭矩传递机构中的相对的反作用构件滑动接触的摩擦面。如本文中所使用的以及如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所容易理解的那样,“滑动接触”是指在摩擦件和反作用构件之间的相对滑动运动(即滑移);在“滑动接触”期间,优选通过一层处于摩擦件和反作用构件之间的润滑剂来将它们从相互之间的直接物理接触中基本上分开。该摩擦件还包括在外层的与摩擦面相反的一侧与外层可操作地相连的内层。内层由第二材料构成。内层的特征是具有第一弹性模量,而外层的特征是具有第二弹性模量。第二弹性模量大于第一弹性模量。第一材料是压制的碳,其连接到所述内层上,使得外层能够与内层牢固地连接而不需要粘合剂。
在2003年10月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0/509589中讨论了一种具有双向弹性模量的摩擦件,该申请通过引用整体地结合于本文中。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滑动接触的特征是具有一定的摩擦系数。第一弹性模量处于相对于滑动接触的第一方向上。第二弹性模量处于相对于滑动接触的第二方向上。优选的是,第一方向基本上垂直于滑动接触,第二方向基本上平行于滑动接触。第一和第二弹性模量可协同工作,以便至少部分地建立(即提高)该摩擦系数,并且控制(即减弱)由滑动接触引起的扭矩传递机构的震颤。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外层包括碳基纤维。可压制该碳基纤维以形成外层。或者,可机织该碳基纤维以形成外层。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内层包括纤维素。内层还可包括分布在纤维素中的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的短纤维(即由杜邦公司以商标KEVLAR在市场上销售的纤维材料)。或者,内层可包括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在这种情况下,内层可仅为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而不是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和纤维素的混合物。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内层和外层形成有第一和第二通道,其可操作用于分别大致沿第一和第二方向来传送润滑剂通过摩擦件。摩擦件的特征是具有内直径和外直径。这些通道可操作用于从内直径和外直径中的一个来传送润滑剂。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内层和外层均形成有设于第一方向上的通道,其用于在第一方向上传送润滑剂通过摩擦件。通过这些通道传送的润滑剂至少部分地影响了第一弹性模量。润滑剂通过这些通道的传送至少部分地提高了摩擦系数。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内层和外层均形成有设于第二方向上的通道,其用于在第二方向上传送润滑剂通过摩擦件。通过这些通道传送的润滑剂至少部分地影响了第二弹性模量。润滑剂通过这些通道的传送至少部分地降低了扭矩传递机构的震颤。
在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中,该摩擦件包括与内层可操作地相连并处于外层的另一侧的底层。底层包括第三材料。该底层的特征是具有比第二弹性模量更小的第三弹性模量。该底层可形成有分别设于第一和第二方向上的第一和/或第二通道,其用于分别在第一和第二方向上传送润滑剂通过摩擦件。通过第一和/或第二通道传送的润滑剂至少部分地影响了第三弹性模量。
一种动力传动装置,包括扭矩传递机构。该扭矩传递机构包括摩擦件和相对的反作用构件。摩擦件和反作用构件可选择性地接合以传递动力。摩擦件具有用于与反作用构件滑动接触的摩擦面。滑动接触的特征是具有一定的摩擦系数,并且可与扭矩传递机构接合。摩擦件可包括外层和内层,其中外层包括有第一材料并具有可与反作用构件滑动接触的摩擦面,而内层包括有第二材料,并在外层的与摩擦面相反的一侧与外层可操作地相连。如上所述,外层和内层的特征是分别具有第一弹性模量和第二弹性模量。第一材料是压制的碳,其连接到内层上,使得外层能够与内层牢固地连接而不需要粘合剂。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扭矩传递机构中进行接合的摩擦件,包括:包括有第一材料并具有用于与扭矩传递机构中的相对的反作用构件滑动接触的摩擦面的外层;包括有第二材料并在外层的与摩擦面相反的一侧与外层可操作地相连的内层;其中,内层具有第一弹性模量,外层具有比第一弹性模量更大的第二弹性模量,第一弹性模量处于垂直于摩擦面的第一方向上,而第二弹性模量处于平行于摩擦面的第二方向上,第一和第二弹性模量可协同工作,以便部分地建立摩擦系数,并且控制因滑动接触引起的所述扭矩传递机构的震颤;摩擦件具有内直径和外直径;内层和外层均形成有通道,用于在第一和第二方向上传送润滑剂通过摩擦件,该通道可操作用于从内直径和外直径中的一个来传送润滑剂;第一材料是压制的碳,其连接到内层上,使得外层能够与内层牢固地连接而不需要粘合剂。
应用在动力传动装置中的摩擦件可具有第一和第二弹性模量,它们可如上针对于上述摩擦件所述地协同工作。应用在动力传动装置中的摩擦件还可具有如上所述的用于传送润滑剂的通道构造。
从以下对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的详细说明中并结合附图,可以容易地清楚本发明的上述特点及优点以及其它的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与反作用构件滑动接触的摩擦件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A是图1所示摩擦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性正视图;
图2B是图2A所示摩擦件的局部剖视图;和
图3是图1所示摩擦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性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1,图中显示了用于传动装置11的摩擦件10的示意性径向剖视图。摩擦件10优选是具有从旋转中心轴线22处来测量的内半径14和外半径18的环形的环件。(相应的内直径和外直径分别与内半径14和外半径18相关联。)形成摩擦件的材料具有弹性模量E。摩擦件10用粘合剂或其它连接机构连接到离合器片17上。摩擦件10与反作用构件或反作用盘26相面对。摩擦件10和反作用盘26包括在扭矩传递机构13中,该机构13可以是包括在传动装置11中的变矩器内的离合器。或者,扭矩传递机构13可以是旋转离合器或静止离合器(即制动器)的摩擦界面。反作用盘26优选也是具有类似内半径和外半径的环形的环件。在传动装置中设置有还称为润滑剂或润滑油的传动用流体。如图1所示,一些流体形成了位于反作用盘26和摩擦件10之间的油柱28,使得摩擦件10和反作用盘26的接合为“湿式离合器”的应用。
在微观层面上来说,摩擦件10是具有不均匀的非规则表面30的多孔类型。选定尖峰(高部)32和凹谷(低部)34之间的高度差形成了峰部36。(摩擦件10具有各种高度的多个峰部,在图1中仅示意性地显示了其中的一个,其处于反作用盘26相对于摩擦件10滑动期间的各种挠曲阶段中。)当所施加的压力(以箭头27表示)驱使反作用盘26和摩擦件10相互靠近时,盘26和摩擦件10之间的实际接触区域38处于峰部36的顶部。
在离合器接合的流体弹性动力学(EHD)的阶段期间,油柱28设置于盘26和摩擦件10之间。在接合期间,希望在摩擦件10和反作用盘26之间存在一个滑移阶段(即速度差,也称作滑差速度),以允许逐步的扭矩传递。摩擦系数μ(即摩擦件10和反作用盘26之间的切向合力与所施加的垂直力之比)可随着滑差速度而变化,这是因为对于摩擦件10来说,在较高的滑差速度下“抓住”反作用盘26是更困难的。为了有效地传递扭矩,希望提高高滑差速度下的摩擦系数μ。通常来说,在与实际接触区域38垂直的方向上具有低弹性模量(在这里称作第一弹性模量E1)的摩擦件会增大接触区域38,从而提供了比在垂直方向上具有高弹性模量的摩擦件更大的摩擦系数μ。
摩擦系数μ还是实际接触区域38处的滑油粘度和剪切性能的函数。在摩擦接合期间,与峰部36接触的油柱28的粘性使得峰部36朝着摩擦件10和盘26之间的滑动(即滑移)方向弯曲或挠曲。峰部36的弯曲或挠曲与其在滑动方向上的刚度(即其在径向方向上的弹性模量,在这里也称为第二弹性模量E2)成一定的比例。在图1中,滑移或滑动方向以箭头S标示。如图1中所示意性显示,在滑动(即滑移)期间,给定的峰部36将从初始位置A弯曲到中间弯曲位置B。在后面的时间里,剪切作用力会使油柱28在接触区域38处受到剪切(由受剪切的油触点40来表示);在剪切点处,瞬间不再受到油柱28的粘性作用力的峰部36会从最终弯曲位置C回弹到基本上与初始位置A相同的位置D。剪切期间的这种峰部回弹会促进传动装置的震颤。因此,希望降低摩擦件10在滑移方向上的可变形性,从而降低颤动。这可通过在滑移方向上提供相对较高的第二弹性模量E2来实现。摩擦件10中的流体压力也会影响颤动;例如,作用在摩擦件10上的高压流体会提高弹性模量E2
可通过提高弹性模量E2和/或降低弹性模量E1来降低震颤。如果反作用盘26不平,则会产生由摩擦件10的“自激”所导致的颤动。在使用期间,不平的反作用盘会在其上具有不同的局部温度(由于不规则的接触区域所造成),导致在反作用盘26和摩擦件10之间的典型油柱28的高度产生变化,从而产生冷却上的变化。如下面要讨论的那样,温度的变化会导致颤动。弹性模量E1的降低可提高摩擦件10的吸震能力,允许其与反作用盘26的表面区域(其通常不是十分平整)相一致,从而降低温度变化。
如果反作用盘26和摩擦件10在接合时不平行,也会产生震颤。这种不一致会使得摩擦件10的一部分在摩擦件10的其余部分之前接触到反作用盘26,导致摩擦件10上产生压力变化。如下面要讨论的那样,压力变化会导致温度和滑油粘度产生变化,其会导致颤动。
接触区域处的润滑油的摩擦系数、工作滑油粘度以及剪切性能是接触区域处的压力和温度、以及在高部32(即摩擦件10中的与反作用盘26接触的部分)和低部34(即摩擦件10中的未与反作用盘26接触的部分)之间的压差的函数。在更高的压力处温度会更低。实际上,实际接触温度可高至300摄氏度,在此温度下工作粘度对压力波动非常敏感。因此得出结论,工作滑油粘度(随着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必须在高温下保持为较高,以降低或避免粗糙的接触。应当注意,更高的滑差速度会导致系统温度的升高。因此,可通过下述中的一项或多项措施来控制(即降低)接触区域处的温度:(i)使所施加的活塞压力保持为较低;(ii)增大实际接触区域;以及(iii)通过提高离合器油压来控制流过接触区域(允许其冷却)的油流。关于上述的第二项备选措施,可通过修改摩擦件10的表面设计来增大实际接触区域。降低接触区域处的温度还会带来润滑油的更长的使用寿命,这是因为在较低温度下润滑剂中的摩擦改性添加剂的损耗率会降低。另外,接触区域处的压力和温度以及压差受到垂直方向上的弹性模量(即第一弹性模量E1)和多孔摩擦件10内的流体压力的影响,因此,可通过对它们进行控制来控制接触区域处的压力和温度以及压差。
摩擦件10内的流体压力是构件10的径向孔隙度的函数,来自压力源如泵(未示出)的施加到流体上的压力和离心力用来使流体径向向外移动。通过提高离合器压力,就可在一定的滑差速度下提高摩擦系数。另外,在有流体流动的情况下,在滑差速度接近0.00米/秒(即在滑移起动阶段之后咬合接近完成)时摩擦系数μ的波动或尖峰(感觉为震颤)相对于在无流体流动的情况下所发生的更小。在接近咬合完成时,摩擦系数μ通常会经历这样的尖峰,从而带来颤动。在更高的滑差速度下摩擦系数通常会降低。
摩擦件10形成有第一通道44,其轴向地设置在基本上垂直于摩擦件10和反作用盘26之间的滑动接触的第一方向上。第一通道44能够与接触区域38来回传送流体。这样,第一通道44会影响接触区域处的温度和压力,以及高部32和低部34之间的压差。第一通道44还会影响在第一方向上的弹性模量E1。弹性模量E1优选远小于未形成有通道44的摩擦件10的弹性模量E。因此,第一通道44的设计可在接合期间至少部分地建立(即提高)摩擦件10的摩擦系数μ。
摩擦件10形成有第二通道48,其径向地设置在基本上平行于摩擦件10和反作用盘26之间的滑动接触区域38的第二方向上。第二通道48提高了摩擦件10在滑动方向上的孔隙度。第二通道48优选保持至少部分地打开以允许油从中流过,即使在由摩擦件10和反作用盘26之间的垂直作用力加载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出于示例性的目的,图1中的通道44和48示意性地显示为直的平行线和垂直线;然而,通道44和48实际上可能是不规则的,而是具有足够的孔隙度以允许在平行和垂直方向上的流动。
流体穿过构件10的运动有助于冷却接触区域38和控制接触区域38附近的压力及压差(从而提高摩擦系数)。然而,径向和垂直的孔隙度有助于这种运动,它们还可加压,进而强化摩擦件10,提高第一方向上的弹性模量(即E1,如上所述,这可能是不希望有的)和第二方向上的弹性模量(即E2,如上所述,这是希望有的)。另外,离心力作用在流体上,使其径向向外运动。因此,从摩擦件10的内半径14到第二通道48的供油(如箭头29所标示的流体向通道48的传送)可与离心力一同工作,然而,来自摩擦件10的外半径18的供油却会妨碍离心力的作用,需要有更大的离合器润滑油压力以使流体经摩擦件10径向向内地运动。(箭头29’标示了流体从通道48向通道44的传送,只在一些选出的通道44,48或其部分中显示了流体的传送。类似的流体传送会出现在整个通道44,48中。)
因此,从外半径18到通道48的供油比从内半径14到通道48的供油需要更大的流体压力。相对更高的流体压力可带来更好的颤动阻力(即如上所述的更大E2),而相对更低的流体压力会在垂直方向上带来更大的缓冲性能(即更低的E1)。通道44,48的尺寸和数量也会影响所需的流体压力,从而影响流经通道的流体,这是本领域内普通的技术人员所容易理解的。因此,所选择的通道44,48的尺寸和数量以及分别从内半径14和外半径18中供应流体的选择可在摩擦件10中允许优化的、双向的弹性模量。
如上所述,希望在第二方向(即径向方向)上建立起相对较高的弹性模量E2以降低颤动。(弹性模量E2优选大于未形成有通道48的摩擦件10的弹性模量E。)然而,如上所述,希望在垂直方向上保持较低的刚度或弹性模量E1,以提高摩擦系数μ。因此,必须将第一通道44和第二通道48设计成具有适当的尺寸和数量,以实现低E1和高E2的目标(即双向弹性模量)以及足够的孔隙度,以便在实际接触区域38处提供润滑油的冷却循环。尽管可能会变形,但优选通道44,48即使在离合器压力下也保持打开,以便实现冷却功能。
参见图2A,图中显示了具有“层合复合材料”构造的摩擦件110。摩擦件110包括连接到内层116上的外层112。可通过树脂113或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任何其它连接方法来将外层112和内层116相连。可通过树脂、粘合剂或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知的任何其它连接机构将内层116连接到离合器片117上。
外层112为第一材料,优选为机织的碳纤维119。碳纤维119优选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来制成,如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容易理解的那样,在该工艺中将碳沉积到棉纤维上,并进行处理以便得到碳纤维(棉质基础结构在处理期间被烧掉)。在构建外层112时可采用多种机织图案。优选采用足够紧密的机织以产生基本上平整的摩擦面130。然而,机织优选也允许有用于传送润滑剂通过外层112的第一和第二通道(如图1和2B所示的通道)。
内层116由与用来构成外层112的第一材料不同的第二材料构成。内层116优选由其中分布有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的短纤维122的纤维素120制成。由杜邦公司以商标KEVLAR在市场上销售的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是合适的,其具有比纤维素120更低的弹性模量。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是挠性的,其重量轻且强度高,具有相对较低的弹性模量,并且能够提供良好的缓冲性能。内层116的弹性模量(可称为第一弹性模量E1’)是内层116的纤维素120组分和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122组分的组合弹性模量的函数。因此,内层116中的纤维素120与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122的体积比会影响内层116的最终的第一弹性模量E1’。纤维素120与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122的选定比例是要求使用摩擦件110的具体摩擦应用的函数。或者,内层116可仅由纤维素120或仅由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122构成。
外层112的特征是具有第二弹性模量E2’。设置在机织图案中的碳纤维119通常具有比来自于构成内层116的纤维素120和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122的组合弹性模量更大的弹性模量(并且比单独的纤维素或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的弹性模量更大,如果内层116以这种方式构造成的话)。
参见图2B,内层116是多孔的,这是因为已知纤维素120是多孔材料。因此,沿第一方向(其基本上垂直于滑动方向(如针对图2A中的摩擦件10所示那样))设置了第一通道144。另外,在内层116中形成了第二通道148。第二通道148基本上平行于图2A所示的滑动方向。如针对图2A所示摩擦件10描述的那样,摩擦件110优选具有带内半径和外半径的环形形状。因此,摩擦件110可与反作用盘、例如图1所示的反作用盘26一起使用,并显示出类似的流体弹性动力学的滑动性能和弹性性能。外层112具有类似的第一通道144’和第二通道148’。将优选由机织碳纤维制成的外层112特意构造成具备比内层116更大的弹性模量(第二弹性模量),但仍然具有允许润滑剂通过通道144’和148’传送的构造。出于理解这种润滑剂传送的目的,可将外层112看作网状的筛子似构造。这样,网状构造在一个方向上形成了足够敞开的空间,以形成横向地穿过网状构造的垂直通道144’,并且基本上沿着网状构造的平面形成了曲折延伸的足够敞开的空间,以形成基本上与滑动方向平行的通道148’。
因此,如果将图2A和2B所示的摩擦件110用于扭矩传递机构如图1所示的扭矩传递机构13中,那么外层112的更高的第二弹性模量E2’将提供基本上平整的摩擦面130,并且有助于减少扭矩传递机构和使用了该扭矩传递机构的传动装置的震颤。另外,具有比第二弹性模量E2’更小的第一弹性模量E1’的内层116会有助于使屈从性的摩擦件110具备更高的摩擦系数。摩擦件110的层合特性允许实现在滑动方向上具有较高弹性模量(E2’)以及在施压方向上具有较低弹性模量(E1’)的双重目标,同样允许如上所述地传送润滑剂通过摩擦件110。
参考图3,图中显示了具有多层结构的摩擦件210。外层212形成了摩擦面230。内层216连接到外层212上。外层212优选由压制的碳组成。可通过压制工艺将压制的碳连接到内层216上,从而避免需要用树脂或其它粘合剂来连接外层212和内层216。内层216优选是纤维素220。底层224与内层216相连并处于外层212的另一侧。底层还可以通过粘合剂、树脂或其它手段连接到离合器片217上。底层224优选是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
纤维素220的内层216的特征是具有第一弹性模量E1”。压制的碳纤维外层212的特征是具有比内层216的第一弹性模量E1”更大的第二弹性模量E2”。由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222制成的底层224的特征是具有比第二弹性量E2”更小的并且通常也比第一弹性模量E1”更小的第三弹性模量E3。与图1所示的摩擦件10以及图2A和2B所示的摩擦件110类似,多孔的摩擦件210使得可在外层212、内层216和底层224内形成第一和第二通道(未示出,但其与图1所示的通道44,48和图2B所示的通道144’,148’类似地构造)。因此,可以如图1和图2B所示地来传送润滑剂通过摩擦件210。由于润滑剂的传送以及材料的选择导致了第一、第二和第三弹性模量可协同工作,使得摩擦件210在滑动接触期间在摩擦面230处可具备较高的摩擦系数,并且因内层216和底层224的相对较小的第一和第三弹性模量而能够带来较小的震颤。
可以将针对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所显示和描述的各种特征结合起来。
尽管在上文中对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熟悉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领域的人员可以认识到属于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内实施本方明的各种备选设计和实施例。

Claims (14)

1.一种用于在扭矩传递机构中进行接合的摩擦件,所述摩擦件包括:
包括有第一材料并具有用于与所述扭矩传递机构中的相对的反作用构件滑动接触的摩擦面的外层;
包括有第二材料并在所述外层的与所述摩擦面相反的一侧与所述外层可操作地相连的内层;
其中,所述内层具有第一弹性模量,所述外层具有比所述第一弹性模量更大的第二弹性模量,
并且,所述第一材料是压制的碳,其连接到所述内层上,使得所述外层能够与所述内层牢固地连接而不需要粘合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接触的特征是具有一定的摩擦系数;
所述第一弹性模量处于垂直于所述摩擦面的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弹性模量处于平行于所述摩擦面的第二方向上;和
所述第一和第二弹性模量可协同工作,以便部分地建立所述摩擦系数,并且控制因所述滑动接触引起的所述扭矩传递机构的震颤。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和外层形成了可操作用于分别沿所述第一和第二方向来传送润滑剂通过所述摩擦件的第一和第二通道;
所述摩擦件具有内直径和外直径;和
所述第一和第二通道可操作用于从所述内直径和外直径中的一个来传送润滑剂。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和外层均形成有设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通道,其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传送润滑剂通过所述摩擦件,通过所述通道传送的润滑剂部分地影响了所述第一弹性模量,从而部分地提高了所述摩擦系数。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和外层均形成有设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通道,其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传送润滑剂通过所述摩擦件,通过所述通道传送的润滑剂部分地影响了所述第二弹性模量,从而部分地降低了扭矩传递机构的震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包括纤维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还包括分布在所述纤维素中的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的短纤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包括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纤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件还包括:
包括有第三材料并与所述内层可操作地相连且处于所述外层的与所述摩擦面相反的一侧的底层;和
所述底层具有比所述第二弹性模量更小的第三弹性模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摩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层形成有设于所述第一方向上的第一通道和设于所述第二方向上的第二通道中的至少一种通道,用于分别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方向上传送润滑剂通过所述摩擦件,通过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中的所述至少一种通道来传送的润滑剂部分地影响了所述第三弹性模量。
11.一种动力传动装置,包括:
扭矩传递机构,其包括:
摩擦件;
相对的反作用构件,所述摩擦件和所述反作用构件可选择性地接合以传递动力;
所述摩擦件具有用于与所述反作用构件滑动接触的摩擦面,其中所述滑动接触具有一定的摩擦系数,所述滑动接触用于与所述扭矩传递机构接合;
所述摩擦件具有:
包括有第一材料并具有可与所述反作用构件滑动接触的摩擦面的外层;
包括有第二材料并在所述外层的与所述摩擦面相反的一侧与所述外层可操作地相连的内层;
其中,所述内层具有第一弹性模量,所述外层具有比所述第一弹性模量更大的第二弹性模量,
并且,所述第一材料是压制的碳,其连接到所述内层上,使得所述外层能够与所述内层牢固地连接而不需要粘合剂。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模量处于垂直于所述摩擦面的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弹性模量处于平行于所述摩擦面的第二方向上;和
所述第一和第二弹性模量可协同工作,以便部分地建立所述摩擦系数,并且控制因所述滑动接触引起的所述扭矩传递机构的震颤。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动力传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和外层形成了可操作用于分别沿所述第一和第二方向来传送流体通过所述摩擦件的通道;
所述摩擦件具有内直径和外直径;和
所述通道可操作用于从所述内直径和外直径中的一个来传送润滑剂。
14.一种用于在扭矩传递机构中进行接合的摩擦件,所述摩擦件包括:
包括有第一材料并具有用于与所述扭矩传递机构中的相对的反作用构件滑动接触的摩擦面的外层;
包括有第二材料并在所述外层的与所述摩擦面相反的一侧与所述外层可操作地相连的内层;
其中,所述内层具有第一弹性模量,所述外层具有比所述第一弹性模量更大的第二弹性模量;
所述第一弹性模量处于垂直于所述摩擦面的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弹性模量处于平行于所述摩擦面的第二方向上;
所述第一和第二弹性模量可协同工作,以便部分地建立摩擦系数,并且控制因所述滑动接触引起的所述扭矩传递机构的震颤;
所述摩擦件具有内直径和外直径;和
所述内层和外层均形成有通道,用于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方向上传送润滑剂通过所述摩擦件,
所述通道可操作用于从所述内直径和外直径中的一个来传送润滑剂,
并且,所述第一材料是压制的碳,其连接到所述内层上,使得所述外层能够与所述内层牢固地连接而不需要粘合剂。
CNB2005100685974A 2004-04-28 2005-04-28 具有双向弹性模量的层合复合材料的离合器摩擦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0166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0/833,911 2004-04-28
US10/833,911 US7040471B2 (en) 2004-04-28 2004-04-28 Sandwich composite clutch friction member with dual-directional moduli of elasticity
US10/833911 2004-04-2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0462A CN1690462A (zh) 2005-11-02
CN100350166C true CN100350166C (zh) 2007-11-21

Family

ID=35185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6859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50166C (zh) 2004-04-28 2005-04-28 具有双向弹性模量的层合复合材料的离合器摩擦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040471B2 (zh)
CN (1) CN100350166C (zh)
DE (1) DE10200501709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63662A1 (de) * 2008-08-18 2010-02-25 Borgwarner Inc., Auburn Hills Lamelle für eine reibschlüssig arbeitende Einrichtung und reibschlüssig arbeitende Einrichtung mit einer solchen Lamelle
CN105114498B (zh) * 2015-08-06 2017-08-08 杭州科瑞特摩擦材料有限公司 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复合纤维干式离合器面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38078B (zh) * 2017-01-10 2020-10-30 湖北比尔克新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石棉可控弹性梯度制动片及其制备方法
US20190277359A1 (en) * 2018-03-06 2019-09-12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ouble layer wet friction material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291794A (en) * 1979-10-10 1981-09-29 The B. F. Goodrich Company Power transmission and energy absorbing systems
US4318955A (en) * 1978-08-25 1982-03-09 Kulakov Valery V Method for making a carbonic friction product
US5676577A (en) * 1994-08-02 1997-10-14 Borg-Warner Automotive, Inc. Friction lining materials
US5858511A (en) * 1997-03-11 1999-01-12 Eaton Corporation Grooved friction material, method of making same, and wet friction member using grooved friction material
US6142263A (en) * 1996-01-11 2000-11-07 Ferodo Limited Multi-layer brake element with enhanced thermal insulation
US6524681B1 (en) * 1997-04-08 2003-02-2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atterned surface friction materials, clutch plate member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8517930D0 (en) * 1985-07-16 1985-08-21 Ferodo Ltd Clutches
US5096661A (en) 1990-10-22 1992-03-17 Raybestos Products Company Resilient metallic friction facing material and method
FR2681925B1 (fr) * 1991-10-01 1997-09-05 Flertex Sa Plaquette de frein a disque pour chemin de fer.
US5615758A (en) 1994-09-30 1997-04-01 Nels; Terry E. Fabric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fluid flow
US5662993A (en) 1995-09-08 1997-09-02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Carbon-based friction material for automotive continuous slip service
US6132877A (en) 1999-03-09 2000-10-17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High density, low porosity, carbon composite clutch material
US6830798B2 (en) 2001-07-10 2004-12-14 Raytech Composites, Inc. Continuous yarn laid wet friction material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318955A (en) * 1978-08-25 1982-03-09 Kulakov Valery V Method for making a carbonic friction product
US4291794A (en) * 1979-10-10 1981-09-29 The B. F. Goodrich Company Power transmission and energy absorbing systems
US5676577A (en) * 1994-08-02 1997-10-14 Borg-Warner Automotive, Inc. Friction lining materials
US6142263A (en) * 1996-01-11 2000-11-07 Ferodo Limited Multi-layer brake element with enhanced thermal insulation
US5858511A (en) * 1997-03-11 1999-01-12 Eaton Corporation Grooved friction material, method of making same, and wet friction member using grooved friction material
US6524681B1 (en) * 1997-04-08 2003-02-25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atterned surface friction materials, clutch plate member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90462A (zh) 2005-11-02
DE102005017098A1 (de) 2005-11-24
US20050241908A1 (en) 2005-11-03
US7040471B2 (en) 2006-05-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50166C (zh) 具有双向弹性模量的层合复合材料的离合器摩擦件
KR100918511B1 (ko) 나노입자들의 마찰 변형층을 구비한 마찰 물질
KR100549565B1 (ko) 고성능 이층 마찰재
KR100979199B1 (ko) 대칭적인 기하학적 형상의 마찰 수정 층을 가지는 마찰재
KR20040019827A (ko) 마찰 변형층을 구비한 마찰 물질
US20070270069A1 (en) Friction material an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friction material
CN101776125B (zh) 离合器摩擦材料及其形成方法
US20080254697A1 (en) Wet type friction memb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 same
EP0807766A1 (en) Two-ply friction material
CN1733825A (zh) 具有摩擦改性纳米粒子层的摩擦材料
CN101201081A (zh) 轴承元件的减摩层
JP3188311B2 (ja) 湿式摩擦材
CN1740214A (zh) 具有摩擦改性纳米粒子层的多孔摩擦材料
US20130288003A1 (en) Friction material
CN101371058A (zh) 离合器组件及摩擦片
JPWO2004076889A1 (ja) ベルト式連続無段変速装置、連続無段変速装置用シーブ、連続無段変速装置用ベルトおよびベルト式連続無段変速装置を搭載した車両
KR20050033453A (ko) 많은 양의 섬유를 함유하는 다공성 탄성 마찰재
JPH08233004A (ja) 湿式摩擦板の製造方法
CN103038535A (zh) 摩擦件及其摩擦材料
CN100406763C (zh) 具有双向弹性模量的机织复合材料的离合器摩擦件
CN103115083A (zh) 用于摩擦离合器组件的摩擦板
CN100557259C (zh) 用于变速器的离合器
CN1621709A (zh) 无级变速传动用干式复合型金属带组件
US20060169571A1 (en) Double clutch transmission
US6620074B2 (en) Center differential unit and planetary gea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121

Termination date: 2012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