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45140C - 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45140C
CN100345140C CNB031543472A CN03154347A CN100345140C CN 100345140 C CN100345140 C CN 100345140C CN B031543472 A CNB031543472 A CN B031543472A CN 03154347 A CN03154347 A CN 03154347A CN 100345140 C CN100345140 C CN 100345140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st
identification code
data
computing machine
transmission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315434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581141A (zh
Inventor
林浩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l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 Corp filed Critical Ali Corp
Priority to CNB0315434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345140C/zh
Publication of CN1581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5811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4514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4514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主机对主机的USB桥接方法。该装置中包含缓存器、一对先进先出控制命令传输器、和至少一对先进先出之大量数据传输器。缓存器是用来暂时存取数据传输控制指令及作为缓冲之用。控制命令传输器系连接于两个串行接口引擎之间,该串行接口引擎用来供作两个计算机主机之间的USB接口连结。大量数据传输器也连结于两个串行接口引擎之间,通过使该两计算机主机之间可由任一方计算机主机下达数据传输控制命令,来自动执行两者间之USB大量的串行数据传输。本发明的重点,在于通过新的连结控制器的设计,来降低USB所需的控制命令传输器,同时达成计算机主机对主机的大量数据传输的目的。

Description

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其针对个人计算机主机之间通过通用串行总线(USB)来大量传输数据,特别是具有两端皆可下达控制命令以控制数据互传。
背景技术
USB规格于1996年问市,提供一套简易、符合经济效益、操作简便的连结机制,让各种外围组件能与个人计算机相互连结。从打印机、扫瞄器、到烧录器,USB已成为连结大多数PC外围装置的主要接口。在2000年,USB2.0在全速12Mbps与低速1.5Mbp两个模式之外,还加入了480Mbps的高速模式,USB的传输速度一举提高40倍,使USB更适合支持各种高效能外围设备,例如像大容量储存装置以及数字摄影机等。此项规格已成功地迈入全新的阶段,为移动装置市场提供更好的服务。USB规格附录在2001年12月正式登场。这套增补规格定义了结构、电子、以及通信协议等原理,让USB可以简易地运用在移动科技中。
说到USB的硬件结构,USB采用四线电缆,其中两根是用来传送数据的串行通道,另两根为下游(Downstream)设备提供电源,对高速且需要高带宽的外设,USB以全速12Mbps的传输数据;对低速外设,USB则以1.5Mbps的传输速率来传输数据。USB总线会根据外设情况在两种传输模式中自动地动态转换。USB是基本指令的总线。类似令牌环网络或FDDI基本指令的总线。USB主控制器广播指令,总线上设备检测指令中的地址是否与自身相符,通过接收或发送数据给主机来响应。USB通过支持悬挂/恢复操作来管理USB总线电源。USB系统采用级联星型拓扑,该拓扑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主机(Host)、集线器(Hub)、和功能设备。
主机,也称为根,根节点或根集线器,它做在主机板上或作为适配卡安装在计算器上,主机包含有主控制器和根集线器(RootHub),控制着USB总线上的数据和控制信息的流动,每个USB系统只能有一个根集线器,它连接在主控制器上。
集线器是USB结构中的特定部件,它提供叫做端口(Port)的点,将设备连接到USB总线上,同时检测连接在总线上的设备,并为这些设备提供电源管理,负责总线的故障检测和恢复。集线器可为总线提供电源,亦可为自身提供电源(从外部得到电源),自身提供电源的设备可插入总线提供电源的集线器中,但总线提供电源的设备不能插入自身提供电源的集线器或支持超过四个的下游端口中,如总线提供电源设备的需要超过100mA电源时,不能同总线提供电源的集线器连接。功能设备通过端口与总线连接。USB同时可做集线器使用。
USB通信协议的规范是以1毫秒产生一个USB帧(frame),USB装置可以在每一个帧中传送和接收一个事务处理(transaction)。事务处理是由多个包(packet)组成,而传输是由一或多个事务处理来完成传递一串有意义的数据。在这里,传输和报告的意义大同小异。传输方式有控制型传输(controltransfer)和中断型传输(interrupt transfer)。控制型传输是当需要时才执行传输要求,是最一般的传输,组态、命令和状态的通信都可以使用,主要用于消息型数据(message-type data)。中断型传输目的在做重复的数据更新(recurring data)传输,精确一点而言,即是在每个有限的周期内(bounded period)作至少一次的小量数据传送或接收;所以适用于数据流数据(stream-type data),这里所谓的周期时间就是在端点描述元中的轮询间隔时间。
USB数据传输中以报告(report)来代表数据传输(data transfer),而报告描述元则是对这些传输的数据作用途(usage)的说明。报告有三种:输入报告(Input Report)、输出报告(Output Report)、特性报告(Featurereport)。中断型输入管线(interrupt in pipe)仅可以传送输入报告,中断型输出管线(interrupt out pipe)仅可以传送输出报告,但是控制型管线(control pipe)可传送输入报告、输出报告、和特性报告。端点描述元说明所使用的端点为何种管线。数据本身无意义,必须应用才知其为何种操控(control);例如装置上的按钮、指示灯和x与y轴的位移等都通称操控,数据则为按钮和指示灯的开关状态或x与y轴的位移量。为了这个目的应运而生报告描述元,其将数据的操控与它的用途作一对一的对应,所以解读报告后就可以知道每个数据作何种操控。所以『传输的数据』和『操控』可谓一体的两面。
在USB的软件结构方面,每个USB只有一个主机,它包括以下几层:(1)USB总线接口:USB总线接口处理电气层与协议层的互连。从互连的角度来看,相似的总线接口由设备及主机同时给出,例如串行接口机(SIE)。USB总线接口由主控制器实现。(2)USB系统:USB系统用主控制器管理主机与USB设备间的数据传输。它与主控制器间的接口依赖主控制器的硬件定义。同时,USB系统也负责管理USB资源,例如带宽和总线能量,这使客户访问USB成为可能。(3)USB客户软件:它是位于软件结构的最高层,负责处理特定USB设备驱动器。客户程序层描述所有直接作用设备的软件入口。当设备被系统检测到,这些客户程序将直接作用外围硬件。这个共享的特性将USB系统软件置于客户和它的设备之间,这就要根据USBD在客户端形成的设备映像由客户程序对它进行处理。
USB系统还有三个基本组件:(一)主控制器驱动程序(HCD):这可把不同主控制器设备映像到USB系统中。HCD与USB之间的接口叫HCDI,特定的HCDI由支持不同主控制器的操作系统定义,通用主控制器驱动器(UHCD)处于软件结构的最底层,由它来管理和控制主控制器。UHCD实现了与USB主控制器通信和控制USB主控制器,并且它对系统软件的其它部分是透明的。系统软件中的最高层通过UHCD的软件接口与主控制器通信。(二)USB驱动程序(USBD):它在UHCD驱动器之上,它提供驱动器级的接口,满足现有设备驱动器设计的要求。USBD以I/O请求包(IRPs)的形式提供数据传输结构,它由通过特定管道(Pipe)传输数据的需求组成。此外,USBD使客户端出现设备的一个抽象,以便抽象和管理。作为抽象的一部分,USBD拥有缺省的管道。通过它可以访问所有的USB设备以进行标准的USB控制。该缺省管道描述了一条USBD和USB设备间通信的逻辑信道。(三)主机软件:在某些操作系统中,没有提供USB系统软件。这些软件本来是用向设备驱动程序提供配置信息和装载结构的。在这些操作系统中,设备驱动程序将应用提供的接口而不是直接访问USBDI(USB驱动程序接口)结构。
从主机PC端启动通信的指令包,比如说IN(数据要求)、OUT(数据传送通知)、SETUP(命令传送通知)等,这些指令,规格上是用「Token」这个词汇来记载的。接着,关于包(Packet)。几乎全部的串行式接口皆会用得到包。所谓的包是指当双方同步后开始,连续位串行所构成的单向通信单位。USB接口的「信息事务处理-Transaction」就是由三个小部分来组成,分别是Token包、数据包与握手(Handshake)包。Token包说明了信息事务处理的属性,是输入、输出还是设定。握手包,确认往来数据的成功与否。为了容易区别各个包的种类,USB规格用了4个位的「PID-Packet Identifier」来识别。而且,USB接口规格定义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观念,那就是导入端点(Endpoint)的概念。其实,端点的概念是这样子的。主机端与装置端,两者之间的通信是通过双方存在的逻辑通信管道,互通有无来达成的。在装置端的每个管道,就称之为「端点-Endpoint」。
在现实的实际产品设计上,通常以FIFO的形式来构筑装置的端点,这是因为FIFO的本质恰足以容纳一个包的数据量。因此,在芯片设计之初,就会事先想好数据的传送方向(主机→装置,装置→主机)以及传送模式,来确定端点的构成。举例来说,一个装置可以分别在传送与接收各自具备16个端点,总共就有32个端点。因此,USB接口控制器就必须注明支持的端点数目、支持的传送模式及其FIFO空间大小。因此,端点(Endpoint)具有这样子的特征,端点是「装置端数据的来源或是去处」,同时,端点具有唯一地址、单向传送等特性。
又,根据USB规格,指出所有USB装置必须提供一个Endpoint-0的机制。(Endpoint-0又称为Control Endpoint或是Default Endpoint或是Control Pipe)。主机端对于众多USB装置端的控制,就是利用这个管道。慢速装置最多每个功能(Function)支持两个端点(Endpoint),包括Endpoint-0。快速装置最多每个Function支持16个端点(Endpoint),包括Endpoint-0。依据USB 1.1规格的定义,数据通信速率有全速(Full Speed)的12Mbps(简称FS)以及Low Speed的1.5Mbps(简称为LS)之分。一些诸如鼠标、摇杆就是慢速的应用实例。集线器装置会检测出装置所支持的传送速度。众所皆知,USB接口上也仅仅依赖着「D+」、「D-」两条信号线而已,传送是做差动式的输出方式。装置端即是利用此两条信号线的信号拉高(Pull-Up)状态来表示装置所支持的传送速度。当「D+」信号拉高时,代表支持FS的传送。当「D-」信号拉高时,代表支持LS的传送。当装置端插到USB集线器连接端口时,集线器即能够通过信号拉高电压来检测出装置的速度类别。从Max Payload Size字段(其实就是端点FIFO的空间大小),可以取得传送类别与速率。
在USB的数据流传输方面,主控制器负责主机和USB设备间数据流的传输。这些传输数据被当作连续的比特流。每个设备提供了一个或多个可以与客户程序通信的接口,每个接口由0个或多个管道组成,它们分别独立地在客户程序和设备的特定终端间传输数据。USB为主机软件的现实需求建立了接口和管道,当提出配置请求时,主控制器根据主机软件提供的参数提供服务。USB支持四种基本的数据传输模式:控制传输,等时传输,中断传输及数据块传输。每种传输模式应用到具有相同名字的终端,则具有不同的性质。以下分别说明:
(一)控制传输类型:支持外设与主机之间的控制,状态,配置等信息的传输,为外设与主机之间提供一个控制通道。每种外设都支持控制传输类型,这样主机与外设之间就可以传送配置和命令/状态信息。(二)等时(Isochronous)传输类型:支持有周期性,有限的时延和带宽且数据传输速率不变的外设与主机间的数据传输。该类型无差错校验,故不能保证正确的数据传输,支持像计算器-电话集成系统(CTI)和音频系统与主机的数据传输。(三)中断传输类型:支持像游戏手柄,鼠标和键盘等输入设备,这些设备与主机间数据传输量小,无周期性,但对响应时间敏感,要求马上响应。(四)数据块(Bulk)传输类型:这是一种大容量的传输方式,支持打印机、扫描仪、数字相机等外设,这些外设与主机间传输的数据量大,USB在满足带宽的情况下才进行该类型的数据传输。
USB采用分块带宽分配方案,若外设超过当前带宽分配或潜在的要求,则不能进入该设备。同步和中断传输类型的终端保留带宽,并保证数据按一定的速率传送。集中和控制终端按可用的最佳带宽来传输传输数据。
发明内容
随着计算机在家庭和工作中的普及,很多公司拥有多台计算机,此时,计算机之间数据的交换,传输就显得很复杂,就需要组局域网,但使用传统的网卡和网线组网需要丰富的网络布线,网络工程的知识,还要购买大量的硬件和自己压制连接插头。但绝大多数公司不是专业网络公司,并不掌握这些知识,如果聘请专业人员又需增加额外开支。家庭也如此,同时拥有和笔记本计算机的家庭越来越多,甚至在家办公。所以,人们更需要简单的的组网方式。为减轻使用者的负担,使用最普及的USB接口组网,因为自奔腾芯片以后,主机板上都集成了USB接口。只需将USB数据线作主机与主机之间的数据链路,即可完成组网,无额外的硬件和工艺要求。
目前许多个人用户已经有了2台计算机,也有很多人使用笔记本计算机,如果要在计算机之间交换大量的数据,首先一般是使用网卡,但是如果某一台计算机没有安装网卡的话(一般的单机用户是很少安装网卡的),的确是一个头痛的问题,而且安装网卡也需要打开机箱、安装驱动程序,许多时候还会碰到中断冲突。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有人利用串联和并联进行直接电缆的连接,这是一种简单的方法。以往的Microsoft的Windows 98也提供了″直接电缆连接″程序,但是传输速度很难让人满意,由于传输频宽只有1.5Mbps,所以实际的传输速度较慢,很难在大数据的传输中起到作用。
另外现在有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法,那就是利用USB的即插即用的高速(USB 1.1规格中所定义的12Mbps频宽自然比并联要大许多)来进行2台或者更多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更重要的是USB支持热插拔。现在市场上所能看到的USB-TO-LINK缆线,主要包含一条USB-HOST-LINK电缆,一张驱动软盘(其中包括了所需要的安装软件)。只要两台计算机都有USB接口,就可以利用电缆进行连接,安装好软盘上的驱动程序和传输软件就可以快速的进行文件传输。通过USB来连结两台主机的安装和使用都非常的简单,安装其实只需要把USB连接电缆的两头分别插入计算机背后的USB插口中去。然后由于USB的即插即用特性,系统马上就可以认出,然后按提示插入那张驱动盘,很快就可以安装好驱动程序。安装好驱动程序之后,文件的传输指示就只是在上下的2个显示框里互相的拖动。不过,该市售产品其相对的缺点有:(一)软件尚不完善,有待提高;(二)价格相对昂贵。
为改善上述问题,本发明改良了USB 2.0单一控制芯片来进行主机对主机的数据传输方法,依USB接口规格所定义出的第一至第三传输管道(Pipe),使得两台计算机之间可按照不同的实体传输管道定义以及逻辑传输管道定义来进行数据传输。参考第1图,第1图是本发明的功能方块图。在第1图的两端为通过USB连接的计算机主机系统,本发明的功能区块通过USB来和两端的计算机主机系统相连接。在该功能区块中,包含有:内嵌式虚拟端点先进先出传输器(31)(Embedded Endpoint FIFOs)、主机对主机连结控制器(32)(Host-to-host Link Controller)、配置寄存器(39)(Configuration Registers)、内嵌式微控制单元(33)(Embedded Micro-Controller unit,MCU)、以及两端根据计算机主机所设的对称的连结接口(35),该接口(35)包含有USB收发端(36)(USB Transceiver)、USB接口控制器(37)(USB interface controller)、时钟合成器(38)(ClockSynthesizer)。当第一计算机(C1)欲进行传送数据予第二计算机(C2)时,该第一计算机(C1)须先行发送传送信号至内嵌式虚拟端点先进先出传输器(31),使该内嵌式微控制单元(32)获悉第一计算机(C1)正处于准备传送数据的状态,该传送信号为包含有命令及状态指令的消息。同时通过自该虚拟端点先进先出传输器(31)处产生中断信号至第二计算机(C2),以要求第二计算机(C2)中断正常程序并进入准备接收数据的状态,当该第一计算机(C1)对虚拟端点先进先出传输器(31)进行操作且为该微控制单元所检测时,微控制单元(32)便获悉第一计算机(C1)将传送数据,且自虚拟端点先进先出传输器(31)处所接收来自第一计算机(C1)的数据为包含目的数据的信号。如此,该微控制单元(32)即将该目的数据储存于缓存器(39)中,之后,通过该微控制单元(32)再进行握手动作并使该目的数据自虚拟端点先进先出传输器(31)输出,并使第二计算机(C2)进入开始接收数据的状态,并且自虚拟端点先进先出传输器(31)处输入该目的数据。
当然,若是以相反的方向,由第二计算机(C2)传输至第一计算机(C1)亦无妨。当第二计算机(C2)欲进行传送数据予第一计算机(C1)时,该第二计算机(C2)须先行发送传送信号至内嵌式虚拟端点先进先出传输器(31),使该内嵌式控制单元获悉第二计算机(C2)正处于准备传送数据的状态,该传送信号为包含有命令及状态指令的消息。同时通过自该虚拟端点先进先出传输器(31)处产生中断信号至第一计算机(C1),以要求第一计算机(C1)中断正常程序并进入准备接收数据的状态,当该第二计算机(C2)对虚拟端点先进先出传输器(31)进行操作且为该微控制单元(32)所检测时,微控制单元(32)便获悉第二计算机(C2)将传送数据,且自虚拟端点先进先出传输器处(31)所接收来自第二计算机(C2)的数据为包含目的数据的信号。如此,该微控制单元(32)即将该目的数据储存于缓存器(39)中,之后,通过该微控制单元(32)再进行握手动作并使该目的数据自虚拟端点先进先出传输器(31)输出,并使第一计算机(C1)进入开始接收数据的状态,并且自虚拟端点先进先出传输器处(31)输入该目的数据。
通过具有上述功能连结所形成的USB 2.0控制模式,可适应具有2个以上USB 2.0端口的PC或笔记本主机,其集成了两套USB 2.0接收装置:控制器和信号往返端(Ping-Pong FIFO)。伴随着该USB 2.0控制模式所带的强大USB 2.0微控制器,用户可以非常方便的分享数据,使用PC外接构件。
依照该方法实施的优点有:(一)单芯片USB主机对主机的通信最高传输速率可以达到8~15Mbps;(二)支持WINDOWS 98/2000/ME/XP、Mac、OSR2/98/2000(附有专门为WIN2000用的驱动程序);(三)类似资源管理器窗口的模式可以通过的拖放实现文件传输。(四)可以支持网络打印;(五)支持USB 1.1规范,兼容性好;(六)安装方便简单,不需要打开机箱就可以安装;(七)体积小而且轻,方便携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功能方块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
图9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C1 第一计算机
C2 第二计算机
1 USB桥接装置
31 内嵌式虚拟端点先进先出传输器
32 主机对主机连结控制器
33 内嵌式微控制单元
35 连结接口
36 USB收发端
37 USB接口控制器
38 时钟合成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2,图2是本发明之第一实施例。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一种USB单一控制芯片来进行主机对主机的数据传输方法,其依USB接口规格所定义出的至少第一至第三传输管道(Pipe),使得第一计算机(C1)和第二计算机(C2)之间可进行数据传输。其中,第一传输管道(P0)用来传输命令及状态信息(command and status)。第三传输管道(P2)用来接收来自第一传输管道(P0)的命令及状态信息。而第二传输管道(P1)用来作为第一计算机(C1)和第二计算机(C2)两台计算机之间数据的双向传输。每一传输管道对应到特定的识别码。其中命令及状态信息定义为第一识别码(ID0)和第三识别码(ID2),目的信息识别码定义为第二识别码(ID1)。在下述的说明中,为避免混淆起见,分别针对两台计算机的三个识别码分列为第一计算机(C1)的(ID01)、(ID11)、(ID21),以及第二计算机(C2)的(ID02)、(ID12)、(ID22)。并将两台计算机的三个传输管道(Pipe)分列为第一计算机(C1)的(P01)、(P11)、(P21),以及第二计算机(C2)的(P02)、(P12)、(P22)。
指令及状态信息以及目的信息的传输方法,利用第一识别码(ID0)通过第一传输管道(P0)来传输命令及状态信息,并利用第三识别码(ID2)来接收,最后以第二识别码(ID1)来传输目的信息,参考图3,图3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流程图,包含下述步骤:
(一)使第一计算机(C1)进入传送命令及状态信息状态,并产生包含第一识别码(ID01)的消息至逻辑与控制单元(5)中的靠近第一计算机(C1)端的第一传输管道(P01)中;(步骤S11)
(二)由第一传输管道(P01)使此命令及状态信息由第一传输管道P0先进先出左端点(P0L)接收后,逻辑与控制单元(5)根据此第一识别码(ID01)而产生第三识别码(ID22),通过传输管道P2先进先出右端点(P2R)通过第三传输管道(P22)传至第二计算机(C2)端,使该第二计算机(C2)根据此第三识别码(ID22)而进入准备接收目的信息的状态;(步骤S12)
(三)第二计算机(C2)产生输出包含第一识别码(ID02)的命令及状态信息,由第一传输管道(P02)使此命令及状态信息由第一传输管道P0先进先出右端点(P0R)接收后,逻辑与控制单元(5)根据此第一识别码(ID02)而产生第三识别码(ID21),通过第一传输管道P0先进先出左端点(P0L)通过第三传输管道(P21)传至第一计算机(C1)端,使第一计算机(C1)根据此第三识别码(ID21)而获悉第二计算机(C2)已进入准备接收目的信息的状态;(步骤S13)
(四)第一计算机(C1)产生输出包含第二识别码(ID11)与目的信息的消息,由第二传输管道(P11)接收后,通过传输管道右向先进先出(PR)传输至逻辑与控制单元(5)中;(步骤S14)
(五)根据此第二识别码(ID11),该逻辑与控制单元(5)暂存该目的数据,且产生输出包含第二识别码(ID12)的数据消息,通过传输管道右向先进先出(PR),通过第二传输管道(P12)传输至该第二计算机(C2)中,使该第二计算机(C2)根据此第二识别码(ID12)而输入该目的数据。(步骤S15)
上述步骤系说明数据由第一计算机(C1)传输至第二计算机(C2)的模式。当然,若是以相反的方向,由第二计算机(C2)传输至第一计算机(C1)亦无妨。
换言之,若要以相反的方向传输数据,则由第二计算机(C2)传输至第一计算机(C1)的步骤可以是:首先使第二计算机(C2)进入传送命令及状态信息状态,并产生包含第一识别码(ID02)的消息至逻辑与控制单元(5)中的靠近第二计算机(C2)端的第一传输管道(P02)中;接着,由第一传输管道(P02)使此命令及状态信息由第一传输管道P0先进先出右端点(P0R)接收后,逻辑与控制单元(5)根据此第一识别码(ID02)而产生第三识别码(ID21),通过传输管道P2先进先出左端点(P2L)通过第三传输管道(P21)传至第一计算机(C1)端,使该第一计算机(C1)根据此第三识别码(ID21)而进入准备接收目的信息的状态;然后,第一计算机(C1)产生输出包含第一识别码(ID01)的命令及状态信息,由第一传输管道(P01)使此命令及状态信息由第一传输管道P0先进先出右端点(P0L)接收后,逻辑与控制单元(5)根据此第一识别码(ID01)而产生第三识别码(ID22),通过传输管道P2先进先出右端点(P2R),通过第三传输管道(P21)传向第二计算机(C2)端,使第二计算机(C2)根据此第三识别码(ID22)而获悉第一计算机(C1)已进入准备接收目的信息的状态;此时,第二计算机(C2)产生输出包含第二识别码(ID12)与目的数据的消息,由第二传输管道(P12)接收后,通过传输管道左向先进先出(PL)传输至逻辑与控制单元(5)中;最后,根据此第二识别码(ID12),该逻辑与控制单元(5)暂存该目的数据,且产生输出包含第二识别码(ID11)的数据消息,通过传输管道左向先进先出(PL),通过第二传输管道(P11)传输至该第一计算机(C1)中,使该第一计算机(C1)根据此第二识别码(ID11)而输入该目的数据。
参考图4,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其是依USB接口规格所定义出的至少第一至第三传输管道(Pipe),使得第一计算机(C1)和第二计算机(C2)之间可进行数据传输。其中,第一传输管道(P0)系用来传输命令及状态信息(command and status),包含有靠近第一计算机(C1)端的第一传输管道(P01)和靠近第二计算机(C2)端的第一传输管道(P02)。而第二传输管道(P1)和第三传输管道(P2)通过来自第一传输管道(P0)的命令及状态信息,来进行目的信息的输出及输入。同样地,在下述的说明中,为避免混淆起见,分别针对两台计算机的三个识别码分列为第一计算机(C1)的(ID01)、(ID11)、(ID21),以及第二计算机(C2)的(ID02)、(ID12)、(ID22)。并将两台计算机的三个传输管道(Pipe)分列为第一计算机(C1)的(P01)、(P11)、(P21),以及第二计算机(C2)的(P02)、(P12)、(P22)。而双向传输管道先进先出(PD)则是包含传输管道右向先进先出(PR)和传输管道左向先进先出(PL)。
指令及状态信息以及目的信息的传输方法,利用第一识别码(ID0)通过第一传输管道(P0)来传输命令及状态信息,并利用第二识别码(ID1)和第三识别码(ID3)来传输目的信息,参考图5,图5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流程图,包含下述步骤:
(一)使第一计算机(C1)进入传送命令及状态信息状态,并产生包含第一识别码(ID01)的消息至逻辑与控制单元(5)中的靠近第一计算机(C1)端的第一传输管道(P01)中;(步骤S21)
(二)由第一传输管道(P01)使此命令及状态信息由第一传输管道P0先进先出左端点(P0L)接收后,逻辑与控制单元(5)将此第一识别码(ID02),通过第一传输管道(P02)传至第二计算机(C2)端,使该第二计算机(C2)根据此第一识别码(ID01)而进入准备接收目的信息的状态;(步骤S22)
(三)第二计算机(C2)产生输出包含第一识别码(ID02)的命令及状态信息,由第一传输管道(P02)使此命令及状态信息由第一传输管道P0先进先出左端点(P0L)接收后,逻辑与控制单元(5)将此第一识别码(ID01)通过第一传输管道(P02)传至第一计算机(C1)端,使第一计算机(C1)根据此第一识别码(ID02)而获悉第二计算机(C2)已进入准备接收目的信息的状态;(步骤S23)
(四)第一计算机(C1)产生输出包含第三识别码(ID21)与目的数据的消息,由第三传输管道(P21)接收后,通过双向传输管道(PD)中的传输管道右向先进先出(PR)传输至逻辑与控制单元(5)中;(步骤S24)
(五)根据此第三识别码(ID21),该逻辑与控制单元(5)暂存该目的数据,且产生输出包含第二识别码(ID12)的数据消息,通过传输管道右向先进先出(PR),通过第二传输管道(P12)传输至该第二计算机(C2)中,使该第二计算机(C2)根据此第二识别码(ID12)而输入该目的数据。(步骤S25)
上述步骤说明数据由第一计算机(C1)传输至第二计算机(C2)的模式。当然,若是以相反的方向,由第二计算机(C2)传输至第一计算机(C1)也相同。
换言之,若要以相反的方向传输数据,则由第二计算机(C2)传输至第一计算机(C1)的步骤可以是:首先,使第二计算机(C2)进入传送命令及状态信息状态,并产生包含第一识别码(ID02)的消息至逻辑与控制单元(5)中的靠近第二计算机(C2)端的第一传输管道(P02)中;接着,由第一传输管道(P02)使此命令及状态信息由第一传输管道P0先进先出左端点(P0L)接收后,逻辑与控制单元(5)将此第一识别码(ID02),通过第一传输管道(P01)传至第一计算机(C1)端,使该第一计算机(C1)根据此第一识别码(ID02)而进入准备接收目的信息的状态;然后,再由第一计算机(C1)产生输出包含第一识别码(ID01)的命令及状态信息,由第一传输管道(P01)使此命令及状态信息由第一传输管道P0先进先出右端点(P0R)接收后,逻辑与控制单元(5)将此第一识别码(ID01)通过第一传输管道(P02)传至第二计算机(C2)端,使第二计算机(C2)根据此第一识别码(ID01)而获悉第一计算机(C1)已进入准备接收目的信息的状态;同时,第二计算机(C2)产生输出包含第三识别码(ID22)与目的数据的消息,由第三传输管道(P22)接收后,通过双向传输管道(PD)中的传输管道左向先进先出(PL)传输至逻辑与控制单元(5)中;最后,根据此第三识别码(ID22),该逻辑与控制单元(5)暂存该目的数据,且产生输出包含第二识别码(ID11)的数据消息,通过传输管道左向先进先出(PL),通过第二传输管道(P11)传输至该第一计算机(C1)中,使该第一计算机(C1)根据此第二识别码(ID11)而输入该目的数据。
参考图6,图6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该实施例是第二实施例的应用例。虽然,其实体上具有依USB接口规格所定义的至少第一至第三传输管道(Pipe),但是它在逻辑上可合并两个单向传输管道成为一个双向传输管道。每一边实体上各有两个传输管道,第一识别码(ID0)对应到第一管道(P0),第二识别码(ID1)对应到双向管道(P1)。其中,第一传输管道(P0)用来传输命令及状态信息(command and status),第二传输管道(P1)通过来自第一传输管道(P0)的命令及状态信息进行目的数据的输入或输出。在下述的说明中,为避免混淆起见,分别针对两台计算机的两个识别码分列为第一计算机(C1)的(ID01)、(ID11),以及第二计算机(C2)的(ID02)、(ID12)。并将两台计算机的两个传输管道(Pipe)分列为第一计算机(C1)的(P01)、(P11),以及第二计算机(C2)的(P02)、(P12)。
指令及状态信息以及目的信息的传输方法,利用第一识别码(ID0)通过第一传输管道(P0)来传输命令及状态信息,并利用第二识别码(ID1)来传输目的信息,同时参考图7,图7是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流程图,包含下述步骤:
(一)使第一计算机(C1)进入传送命令及状态信息状态,并产生包含第一识别码(ID01)的消息至逻辑与控制单元(5)中的靠近第一计算机(C1)端的第一传输管道(P01)中;(步骤S31)
(二)由第一传输管道(P01)使此命令及状态信息由第一传输管道P0先进先出左端点(P0L)接收后,逻辑与控制单元(5)将此第一识别码(ID01),通过第一传输管道(P02)传至第二计算机(C2)端,使该第二计算机(C2)根据此第一识别码(ID01)而进入准备接收目的信息的状态;(步骤S32)
(三)第二计算机(C2)产生输出包含第一识别码(ID02)的命令及状态信息,由第一传输管道(P02)使此命令及状态信息由第一传输管道P0先进先出左端点(P0L)接收后,逻辑与控制单元(5)将此第一识别码(ID01)通过第一传输管道(P02)传至第一计算机(C1)端,使第一计算机(C1)根据此第一识别码(ID02)而获悉第二计算机(C2)已进入准备接收目的信息的状态;(步骤S33)
(四)第一计算机(C1)产生输出包含第二识别码(ID11)与目的数据的消息,由第二传输管道(P11)接收后,通过双向传输管道(PD)中的传输管道右向先进先出(PR)传输至逻辑与控制单元(5)中;(步骤S34)
(五)根据此第二识别码(ID11),该逻辑与控制单元(5)暂存该目的数据,且产生输出包含第二识别码(ID12)的数据消息,通过传输管道右向先进先出(PR),再通过第二传输管道(P12)传输至该第二计算机(C2)中,使该第二计算机(C2)根据此第二识别码(ID12)而输入该目的数据。(步骤S35)
上述步骤说明数据由第一计算机(C1)传输至第二计算机(C2)的模式。当然,若是以相反的方向,由第二计算机(C2)传输至第一计算机(C1)也同样。
换言之,若要以相反的方向传输数据,则由第二计算机(C2)传输至第一计算机(C1)的步骤可以是:首先,使第二计算机(C2)进入传送命令及状态信息状态,并产生包含第一识别码(ID02)的消息至逻辑与控制单元(5)中的靠近第二计算机(C2)端的第一传输管道(P02)中;接着,由第一传输管道(P02)使此命令及状态信息由第一传输管道P0先进先出左端点(P0L)接收后,逻辑与控制单元(5)将此第一识别码(ID02)通过第一传输管道(P01)传至第一计算机(C1)端,使该第一计算机(C1)根据此第一识别码(ID02)而进入准备接收目的信息的状态;然后,再由第一计算机(C1)产生输出包含第一识别码(ID01)的命令及状态信息,由第一传输管道(P01)使此命令及状态信息由第一传输管道P0先进先出右端点(P0R)接收后,逻辑与控制单元(5)将此第一识别码(ID01)通过第一传输管道(P02)传至第二计算机(C2)端,使第二计算机(C2)根据此第一识别码(ID01)而获悉第一计算机(C1)已进入准备接收目的信息的状态;同时,第二计算机(C2)产生输出包含第二识别码(ID12)与目的数据的消息,由第二传输管道(P12)接收后,通过双向传输管道(PD)中的传输管道左向先进先出(PL)传输至逻辑与控制单元(5)中;最后,根据此第二识别码(ID12),该逻辑与控制单元(5)暂存该目的数据,且产生输出包含第二识别码(ID11)的数据消息至传输管道左向先进先出(PL),再通过第二传输管道(P11)传输至该第一计算机(C1)中,使该第一计算机(C1)根据此第二识别码(ID11)而输入该目的数据。
参考图8,图8是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第四实施例与前三种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通过自我定义不同的协议(Protocol)来完成新的数据传输模式。因为实体上只有一个USB总线,以往的作法都是定义成一个识别码(ID)对应到一个传输管道(Pipe)上,至少将第一识别码定义为ID0,纯粹作为指令与状态信息的传输,有时甚至用到两个识别码,通过握手的动作来完成起始确认指令与状态信息的动作。但是实际上该确认指令与状态信息的动作只有在目的数据传输之前仅仅进行一次的动作而已,所以实际上可以通过在驱动层的执行,使每一个识别码都同时具有指令/状态/目的这三种信息。
在该实施例中,每一边实体上各有两个传输管道(Pipe),其包含命令及状态信息以及目的信息的通信协议,由驱动层(driver layer)所支持。至于其中的逻辑与控制单元,仅用来提供两台主机彼此之间双重的通信管道而已。在下述的说明中,为避免混淆起见,分别针对两台计算机的两个识别码分列为第一计算机(C1)的(ID11)、(ID21),以及第二计算机(C2)的(ID12)、(ID22)。并将两台计算机的两个传输管道(Pipe)分列为第一计算机(C1)的(P11)、(P21),以及第二计算机(C2)的(P12)、(P22)。
指令及状态信息以及目的信息的传输方法,利用第二识别码(ID2)通过第一传输管道(P1)来传输命令及状态信息,并利用第一识别码(ID1)来接收指令及状态信息以及目的信息,参考图9,图9是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流程图,包含下述步骤:
(一)使第一计算机(C1)进入传送命令/状态/目的信息状态,并产生包含第二识别码(ID21)的消息至逻辑与控制单元(5)中的靠近第一计算机(C1)端的第二传输管道(P21)中,该第二识别码(ID21)包含有欲传输数据的命令/状态/目的信息;(步骤S41)
(二)由第二传输管道(P21)使此命令/状态/目的信息由双向传输管道(PD)中的传输管道右向先进先出(PR)接收后,由逻辑与控制单元(5)暂存此第二识别码(ID21);(步骤S42)
(三)逻辑与控制单元(5)通过传输管道右向先进先出(PR),将此第二识别码(ID21)转化为第一识别码(ID12),通过第一传输管道(P12)传至第二计算机(C2)端,使该第二计算机(C2)根据此第一识别码(ID12)而同时接收包含于该第一识别码(ID12)的命令/状态/目的信息。(步骤S43)
上述步骤说明数据由第一计算机(C1)传输至第二计算机(C2)的模式。当然,若是以相反的方向,由第二计算机(C2)传输至第一计算机(C1)也相同。
换言之,若要以相反的方向传输数据,则由第二计算机(C2)传输至第一计算机(C1)的步骤可以是:首先,使第二计算机(C2)进入传送命令/状态/目的信息状态,并产生包含第二识别码(ID22)的消息至逻辑与控制单元(5)中的靠近第二计算机(C2)端的第二传输管道(P22)中,该第二识别码(ID22)包含有欲传输数据的命令/状态/目的信息;接着,由第二传输管道(P22)使此命令/状态/目的信息由双向传输管道(PD)中的传输管道左向先进先出(PL)接收后,由逻辑与控制单元(5)暂存此第二识别码(ID22);同时,逻辑与控制单元(5)通过传输管道左向先进先出(PL),将此第二识别码(ID22)转化为第一识别码(ID11),最后,通过第一传输管道(P11)传至第一计算机(C1)端,使该第一计算机(C1)根据此第一识别码(ID11)而同时接收包含于该第一识别码(ID11)的命令/状态/目的信息。
参考图10,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该实施例是第四实施例的衍生例。在该实施例中,将第四实施例中的两个传输管道(Pipe)宣告成同一个识别码(ID)。由此,整个USB桥接装置只要一个识别码就可以完成数据传输的动作,同样的,通过在驱动层的执行,使每一个识别码都同时具有指令/状态/目的这三种信息。指令及状态信息以及目的信息的传输方法,利用第二识别码(ID2)通过第一传输管道(P1)来传输命令及状态信息,并利用第一识别码(ID1)来接收指令及状态信息以及目的信息。参考图11,图11是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流程图,包含下述步骤:
(一)使第一计算机(C1)进入传送命令/状态/目的信息状态,并产生包含有命令/状态/目的信息的识别码(ID11)至逻辑与控制单元(5)中的靠近第一计算机(C1)端的传输管道(P11)中;(步骤S51)
(二)由传输管道(P11)使此命令/状态/目的信息由双向传输管道(PD)中的传输管道右向先进先出(PR)接收后,由逻辑与控制单元(5)暂存此识别码(ID11);(步骤S52)
(三)逻辑与控制单元(5)通过传输管道右向先进先出(PR),将此识别码(ID11)转化为识别码(ID12),通过传输管道(P12)传至第二计算机(C2)端,使该第二计算机(C2)根据此识别码(ID12)而同时接收包含于该识别码(ID12)的命令/状态/目的信息。(步骤S53)
上述步骤说明数据由第一计算机(C1)传输至第二计算机(C2)的模式。当然,若是以相反的方向,由第二计算机(C2)传输至第一计算机(C1)也同样。
换言之,若要以相反的方向传输数据,则由第二计算机(C2)传输至第一计算机(C1)的步骤可以是:首先,使第二计算机(C2)进入传送命令/状态/目的信息状态,并产生包含有命令/状态/目的信息的识别码(ID12)至逻辑与控制单元(5)中的靠近第二计算机(C2)端的传输管道(P12)中;接着,由传输管道(P12)使此命令/状态/目的信息由双向传输管道(PD)中的传输管道左向先进先出(PL)接收后,由逻辑与控制单元(5)暂存此识别码(ID11);最后,逻辑与控制单元(5)通过传输管道左向先进先出(PL),将此识别码(ID12)转化为识别码(ID11),通过传输管道(P11)传至第一计算机(C1)端,使该第一计算机(C1)根据此识别码(ID11)而同时接收包含于该识别码(ID11)的命令/状态/目的信息。
上述五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40)

1.一种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其是根据USB接口规格所定义的至少第一至第三识别码,使得至少第一计算机和第二计算机之间可进行数据传收的联机方法,该方法包含步骤:
使第一计算机进入传送命令及状态信息状态,并产生包含第一识别码的消息至逻辑与控制单元中的靠近第一计算机端的第一传输管道中;
由第一传输管道使此命令及状态信息由第一传输管道先进先出左端点接收后,逻辑与控制单元根据此第一识别码而产生第三识别码,通过第三传输管道先进先出右端点通过第三传输管道传至第二计算机端,使该第二计算机根据此第三识别码而进入准备接收目的信息的状态;
第二计算机产生输出包含第一识别码的命令及状态信息,由第一传输管道使此命令及状态信息由第一传输管道先进先出右端点接收后,逻辑与控制单元根据此第一识别码而产生第三识别码,通过第一传输管道先进先出左端点通过第三传输管道传至第一计算机端,使第一计算机根据此第三识别码而获悉第二计算机已进入准备接收目的信息的状态;
第一计算机产生输出包含第二识别码与目的信息的消息,由第二传输管道接收后,通过传输管道右向先进先出,传输至逻辑与控制单元中;
根据此第二识别码,该逻辑与控制单元暂存该目的数据,且产生输出包含第二识别码的数据消息,通过传输管道右向先进先出,通过第二传输管道传输至该第二计算机中,使该第二计算机根据此第二识别码而输入该目的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其中,该包含第一至第三识别码的消息分别封装了第一至第三识别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其中,第一识别码为准备传送数据的控制指令。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其中,第三识别码为准备接收数据的控制指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其中,第二识别码为开始传送/接收目的数据的控制指令。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其中,数据可以逆向由第二计算机传输至第一计算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其中,所述逻辑与控制单元包含有缓存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其中,所述缓存器是一组数据单向输入/输出的先进先出缓冲器。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其中,所述缓存器是一组数据双向输入/输出的先进先出缓冲器。
10.一种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其是根据USB接口规格所定义的至少第一至第三识别码,使得至少第一计算机和第二计算机之间可进行数据传收的联机方法,该方法包含步骤:
使第一计算机进入传送命令及状态信息状态,并产生包含第一识别码的消息至逻辑与控制单元中的靠近第一计算机端的第一传输管道中;
由第一传输管道使此命令及状态信息由第一传输管道先进先出左端点接收后,逻辑与控制单元将此第一识别码,通过第一传输管道传至第二计算机端,使该第二计算机根据此第一识别码而进入准备接收目的信息的状态;
第二计算机产生输出包含第一识别码的命令及状态信息,由第一传输管道使此命令及状态信息由第一传输管道先进先出左端点接收后,逻辑与控制单元将此第一识别码通过第一传输管道传至第一计算机端,使第一计算机根据此第一识别码而获悉第二计算机已进入准备接收目的信息的状态;
第一计算机产生输出包含第三识别码与目的数据的消息,由第三传输管道接收后,通过双向传输管道中的传输管道右向先进先出,传输至逻辑与控制单元中;
根据此第三识别码,该逻辑与控制单元暂存该目的数据,且产生输出包含第二识别码的数据消息,通过传输管道右向先进先出,通过第二传输管道传输至该第二计算机中,使该第二计算机根据此第二识别码而输入该目的数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其中,该包含第一至第三识别码的消息分别封装了第一至第三识别码。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其中,第一识别码为准备传送/接收数据的控制指令。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其中,第三识别码为开始传送目的数据的控制指令。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其中,第二识别码为开始接收目的数据的控制指令。
15.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其中,数据可以逆向由第二计算机传输至第一计算机。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其中,所述逻辑与控制单元包含有缓存器。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其中,所述缓存器是一组数据单向输入/输出的先进先出缓冲器。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其中,所述缓存器是一组数据双向输入/输出的先进先出缓冲器。
19.一种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其是根据USB接口规格所定义的至少第一和第二识别码,使得至少第一计算机和第二计算机之间可进行数据传收的联机方法,该方法包含步骤:
使第一计算机进入传送命令及状态信息状态,并产生包含第一识别码的消息至逻辑与控制单元中的靠近第一计算机端的第一传输管道中;
由第一传输管道使此命令及状态信息由第一传输管道先进先出左端点接收后,逻辑与控制单元将此第一识别码,通过第一传输管道传至第二计算机端,使该第二计算机根据此第一识别码而进入准备接收目的信息的状态;
第二计算机产生输出包含第一识别码的命令及状态信息,由第一传输管道使此命令及状态信息由第一传输管道先进先出左端点接收后,逻辑与控制单元将此第一识别码通过第一传输管道传至第一计算机端,使第一计算机根据此第一识别码而获悉第二计算机已进入准备接收目的信息的状态;
第一计算机产生输出包含第二识别码与目的数据的消息,由第二传输管道接收后,通过双向传输管道中的传输管道右向先进先出,传输至逻辑与控制单元中;
根据此第二识别码,该逻辑与控制单元暂存该目的数据,且产生输出包含第二识别码的数据消息,通过传输管道右向先进先出,再通过第二传输管道传输至该第二计算机中,使该第二计算机根据此第二识别码而输入该目的数据。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其中,该包含第一和第二识别码的消息分别封装了第一及第二识别码。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其中,第一识别码为准备接收或传送控制/状态数据的控制指令。
22.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其中,第二识别码为准备传输/接收目的数据的控制指令。
23.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其中,数据可以逆向由第二计算机传输至第一计算机。
24.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其中,所述逻辑与控制单元包含有缓存器。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其中,所述缓存器是一组数据双向输入/输出的先进先出缓冲器。
26.一种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其是通过在驱动层的执行自行定义的至少第一和第二识别码,使每一个识别码都同时具有指令/状态/目的这三种信息,使得至少第一计算机和第二计算机之间可进行数据传收的联机方法,该方法包含步骤:
使第一计算机进入传送命令/状态/目的信息状态,并产生包含第二识别码的消息至逻辑与控制单元中的靠近第一计算机端的第二传输管道中,该第二识别码包含有欲传输数据的命令/状态/目的信息;
由第二传输管道使此命令/状态/目的信息由双向传输管道中的传输管道右向先进先出接收后,由逻辑与控制单元暂存此第二识别码;
逻辑与控制单元通过传输管道右向先进先出,将此第二识别码转化为第一识别码,通过第一传输管道传至第二计算机端,使该第二计算机根据此第一识别码而同时接收包含于该第一识别码的命令/状态/目的信息。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其中,该包含至少第一和第二识别码的消息分别至少封装了第一和第二识别码。
28.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其中,第二识别码为准备传送控制/状态/目的数据的控制指令。
29.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其中,第一识别码为准备接收控制/状态/目的数据的控制指令。
30.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其中,数据可以逆向由第二计算机传输至第一计算机。
31.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其中,所述逻辑与控制单元包含有缓存器。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其中,所述缓存器是一组数据单向输入/输出的先进先出缓冲器。
33.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其中,所述缓存器是一组数据双向输入/输出的先进先出缓冲器。
34.一种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其是通过在驱动层的执行自行定义的至少第一识别码,使该识别码同时具有指令/状态/目的这三种信息,使得至少第一计算机和第二计算机之间可进行数据传收的联机方法,该方法包含步骤:
使第一计算机进入传送命令/状态/目的信息状态,并产生包含有命令/状态/目的信息的识别码至逻辑与控制单元中的靠近第一计算机端的传输管道中;
由传输管道使此命令/状态/目的信息由双向传输管道中的传输管道右向先进先出接收后,由逻辑与控制单元暂存此识别码;
逻辑与控制单元通过传输管道右向先进先出,将此识别码通过传输管道传至第二计算机端,使该第二计算机根据此识别码而同时接收包含于该识别码的命令/状态/目的信息。
35.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其中,该包含至少第一识别码的消息至少封装了第一识别码。
36.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其中,第一识别码为准备传送控制/状态/目的数据的控制指令。
37.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其中,第一识别码为准备接收控制/状态/目的数据的控制指令。
38.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其中,数据可以逆向由第二计算机传输至第一计算机。
39.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其中,所述逻辑与控制单元包含有缓存器。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其中,所述缓存器是一组数据双向输入/输出的先进先出缓冲器。
CNB031543472A 2003-08-15 2003-08-15 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5140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31543472A CN100345140C (zh) 2003-08-15 2003-08-15 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31543472A CN100345140C (zh) 2003-08-15 2003-08-15 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81141A CN1581141A (zh) 2005-02-16
CN100345140C true CN100345140C (zh) 2007-10-24

Family

ID=345801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154347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5140C (zh) 2003-08-15 2003-08-15 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45140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69941B2 (en) * 2008-09-23 2010-08-03 Aten International Co., Ltd. USB matrix switch system
CN105897543A (zh) * 2016-05-31 2016-08-24 陈专 一种网络并联及信息叠加显示系统
CN106649161B (zh) * 2016-12-13 2023-11-14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电脑与电脑之间的数据传输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90984B (en) * 1998-07-01 2000-05-21 Genesys Logic Inc The USB bridge connection apparatus for host to host
JP2000285036A (ja) * 1999-03-30 2000-10-13 Fujitsu Ltd インタフェース試験装置
CN1291750A (zh) * 1999-11-14 2001-04-18 邓国顺 用于数据处理系统的快闪电子式外存储方法及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390984B (en) * 1998-07-01 2000-05-21 Genesys Logic Inc The USB bridge connection apparatus for host to host
JP2000285036A (ja) * 1999-03-30 2000-10-13 Fujitsu Ltd インタフェース試験装置
CN1291750A (zh) * 1999-11-14 2001-04-18 邓国顺 用于数据处理系统的快闪电子式外存储方法及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581141A (zh) 2005-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37765B2 (en) Link system for establishing high spe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and file transfer between hosts using I/O device links
Budruk et al. PCI express system architecture
US7162566B2 (en) USB-based host-to-host networking method
US885638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necting USB devices to a computer
KR101219910B1 (ko) 통합형 다중 전송 매체 커넥터 아키텍쳐 구현 디바이스, 방법 및 시스템
US8103813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hardware based implementation of USB 1.1 over a high speed link
CN106610910B (zh) 在不同通讯接口间相互传输信号的系统、装置及其方法
CN202535384U (zh) 基于PCIe总线的网络设备扩展连接和虚拟机互连优化系统
CN101599004B (zh) 基于fpga的sata控制器
WO2010123143A1 (ja) 送信装置、送信方法及び送信装置の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0345140C (zh) 主机对主机的数据联机方法
CN1881936A (zh) 一种路由器虚拟驱动模块的动态加载与控制方法
CN112256615B (zh) Usb转换接口装置
CN110096466A (zh) 支持usb主机对主机传输的虚拟通信端口网桥
CN104484302B (zh) 基于usb接口的实现两台主机之间双向通信与控制的系统
CN107370651A (zh) 一种spi从机之间的通信方法
CN1482522A (zh) 与外部设备分离设置的计算机系统及其输入输出方法
CN1190925C (zh) 通用串行总线复合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CN1901492A (zh) 一种通过网络中的总线接口进行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CN108183705A (zh) 一种服务器系统单向总线传输方法
CN106502941A (zh) 输入输出扩展器、计算机系统以及其配置方法
CN207833500U (zh) 一种支持非标准接口的40g速率网卡
CN2359735Y (zh) 能共享微计算机主机资源的多用户连接装置
WO2010008366A1 (en) System to connect a serial scsi array controller to a storage area network
CN101071406A (zh) 接口可配置的通用串行总线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024

Termination date: 2014081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