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337417C - 级联式体全息光栅密集波分复用器件制作方法及其系统 - Google Patents

级联式体全息光栅密集波分复用器件制作方法及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337417C
CN100337417C CNB021554293A CN02155429A CN100337417C CN 100337417 C CN100337417 C CN 100337417C CN B021554293 A CNB021554293 A CN B021554293A CN 02155429 A CN02155429 A CN 02155429A CN 100337417 C CN100337417 C CN 100337417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ting
wavelength
recording medium
light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21554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424829A (zh
Inventor
陶世荃
王大勇
江竹青
谢玉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B02155429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0337417C/zh
Publication of CN14248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42482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37417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37417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级联式体全息光栅密集波分复用器件制作方法及其系统,属于光通信技术领域。特征为:把全息记录介质分成不同的空间子区域,每个子区域记录一个至四个体全息光栅,所有的体光栅的光栅矢量方向均与端面成45度角,而光栅矢量的大小各不相同。同时短波长记录光栅时,是在介质的顶面和侧面进行,即写入光束所在的平面与输入-输出光束组成的平面互相垂直。保证了输入通道与输出通道夹角为90度,所有波长的输出通道均相互平行,可提供最高的衍射效率。采用二维耦合波理论对光栅的衍射效率和波长选择性进行优化;通过掩膜或不均匀擦除,抑制了输出通道之间的串扰;并经热固定或光固定,消除体光栅的易失性,延长光栅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级联式体全息光栅密集波分复用器件制作方法及其系统
技术领域
级联式体全息光栅密集波分复用器件制作方法及其系统属于光通信技术和光纤传感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波分复用器件(WDM)在光通信系统和光纤传感系统中对于增强系统传输容量和应用灵活性正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有的几种WDM器件包括马赫-泽德干涉仪、阵列波导光栅(AWG)、平面光谱仪、方向耦合器等;对于预计的器件应用来说,例如光纤到户应用,大的通道数目、低的插入损耗以及与光纤连接耦合、激光光源和探测器的兼容性都是WDM器件的优越特征;此外,波长选择性和分光作用也是所期望的两种功能特性。
布喇格光栅器件具有高的衍射效率、高的波长选择性和高的角度选择性,最近几年受到相当多的研究关注,例如在如下的参考文献[1]-[4]中所描述的器件:
[1]Piepaolo Boffi,Maria Chiara Ubaldi Piccinin,Claudio Frascolla,andMario Martinelli,“1550-nm Volume Holography for OpticalCommunication Devices”,IEEE Photonics Technol.Lett.,Vol.12,No.10,pp.1355,2000
[2]Xiaoli Fu,Martin Fay,and J.M.Xu,“1×8 Supergratingwavelength-division demultiplexer in a silica planar waveguide”,Optics Letters,Vol.22,No.21,pp.1627,1997
[3]Revital Shechter,Yaakov Amital,and Asher A.Friesem,“Compact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ers and demultiplexers”,Applied Optics,Vol.41,No.7,pp.1256,2002
[4]美国专利U.S.Pat.No.5,970,190.
这些器件将不同波长通道所对应的光栅复用记录在介质的同一区域,通常采用邻面入射光路(即90°光路)或透射型记录几何,图1给出了一个典型的器件例子,1是包含波长λ1和λ2的读出光束,2是体全息记录介质,3是对应波长λ1的衍射光,4是对应波长λ2的衍射光,5和6是两个记录在介质中的重叠在一起的体光栅,各自的光栅矢量分别为K1和K2。其主要原理是:对于给定的体光栅,只有输入光的角度θi和波长λi(i=1,2)之间的关系满足布拉格条件2Λisinθi=λi(其中Λi是对应波长λI的光栅条纹面之间的间距,θi是入射光与光栅条纹面之间的夹角),才会产生有效的衍射即输出光。
这些器件的主要缺点是:1)由于不同波长通道所对应的光栅复用记录在介质的同一区域,当体光栅作为波长复用(或解复用)器件使用时,通常要求输出光(或输入光)沿着同一方向传播,故不同的波长对应的光栅条纹面必须有不同取向。其结果,不同波长通道的输入光(或输出光)必须沿不同的角度方向传播,为光纤输入和输出耦合带来巨大的困难;2)在现有的记录材料和技术条件下,由于体全息光栅的记录波长(即介质的敏感波长)与红外通信波段相差非常大,如果记录与使用均采用90°光路,布喇格条件不可能满足,因此不得不采用非常复杂的记录装置;3)对于高密度、大数目WDM应用,在同一体积介质中叠加的光栅数目M受到记录介质有限的折射率动态范围和信噪比的限制,并必然导致每个通道的衍射效率η严重下降(η∝1/M2),即严重的插入损耗;4)旁瓣较高,当波长偏离峰值波长时,衍射效率随波长的变化基本上是sinc2函数形式,与光源光谱的有限带宽不兼容,在不同通道间产生串扰;5)在光折变晶体中记录的体光栅在反复读出过程中极容易被擦除而丢失,同时也会随时间逐渐衰退,产生不可接受的插入损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前述缺陷,提出一种制作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衍射效率高、具有高度波长选择性和优良光谱响应的、级联式体全息光栅密集波分复用器件的方法及其专用系统。
本发明的级联式体全息光栅密集波分复用器件制作方法级联式体全息光栅密集波分复用器件制作方法,包括有具有波长滤波功能的衍射光学元件本质上是光学方法制作的体积全息图,即:使两束相干的平面光波在全息记录介质的内部相交,形成明暗交替的干涉条纹平面;记录介质对光照的强度敏感,产生与光强度成比例的折射率变化,从而形成位相型体光栅,本发明的其特征在于:
1、把包括顶面、底面、侧面和两端面的长方体形状的体全息记录介质分成不同的空间子区域,每个空间子区域记录一个至四个体全息光栅,所有的体全息光栅的光栅矢量方向均与端面成45度角,而光栅矢量的大小各不相同。
2、用短波长记录体全息光栅时是在介质的顶面和侧面(垂直于输入和输出端面)进行,即写入光束所在的平面与输入-输出光束组成的平面互相垂直。因而不需要增加复杂的折射率匹配机构。这样,当包含有多个波长的光束沿端面垂直入射传播时,每个光栅只对其在设计记录时对应的波长满足布喇格条件,几乎完全衍射该波长,而让其它波长透过。
3、采用二维耦合波理论对体全息光栅的衍射效率和波长选择性进行优化。
4、采用在体全息记录介质表面放置开有孔的掩膜,使光只对孔限定的区域曝光,完成记录形成的光栅;为了使体光栅在使用的波长通道带宽内有近似均匀的响应,抑制通道以外的旁瓣,可以使光栅的折射率调制度成为空间位置的函数。实现方法为:光栅记录完成后,在记录介质的前面放置空间光调制器24,将此光调制器24紧靠体全息记录介质11,按通常遮光率的概念、但使其按sinc2函数变化,然后用均匀紫外光照射进行擦除,经这种非均匀擦除后,得到空间调制度为sinc2函数分布的光栅。
5、为消除体光栅的易失性,延长光栅的使用寿命,最后对体全息光栅进行热固定,或采用双色记录的方法在记录的同时实现光固定。
级联式体全息光栅密集波分复用器件制作方法特征还在于:
1、所述的体全息光栅的记录方法为,将激光器7发出的波长为λW的光经过扩束准直器8形成宽平行光束,并经分束-合束器系统9分成光强比近似为1∶1的两束,并引导到长方体状的体全息记录介质11所在的位置,使二者在介质内相交,并且其夹角为一指定的大小2αW1,曝光一段时间以后,光栅即已形成,记录完一个光栅后,再将体全息记录介质11移动到相邻的下一个记录位置,并通过分束-合束器系统9同时对称地改变两记录光束的方向,使其夹角改变为2αW2,记录下一个光栅.....,如此循环往复,直至所有的N个光栅记录完成后将其固定,形成N个通道的波分复用器件。
本发明中使用带有矩形孔径的掩膜遮盖体全息记录介质11的表面,使两束光只对矩孔限定的体全息记录介质区域曝光,并使相邻的体光栅紧密相连而又互不重叠。
2、由于记录时,两记录光束的传播方向与体全息记录介质11的边长分别为L和W的顶面的法线处在同一个平面之内,使光栅矢量方向与边长分别为H和W的端面成45度角,于是在顶面记录了N个全息光栅并且固定以后,将体全息记录介质11绕顶面法线方向旋转90°,再记录N个光栅,形成2N个通道的波分复用器件;依次类推在顶面记录了2N个光栅并且固定以后,在边长分别为H和L的侧面再以同样方式记录2N个光栅,形成4N个通道的波分复用器件。由于在同一体积中最多只复用存储4个全息图,并采用了固定技术,每个通道仍可获得很高的衍射效率。
3、制作成的级联式体光栅用作波分复用的合波器件(即复用器件)时,是将使用波长为λi的输入光沿垂直于体全息记录介质11顶面、底面或侧面的方向耦合至某一个通道i,不同波长的光均从第二端面D汇合,成为合波输出。
制作成的级联式体光栅用作波分复用的分波器件(即解复用器件)时,将含有多个使用波长λ1,λ2,....,λi...的输入光沿垂直于第一端面C方向输入,其中波长为λi的光将通过第i个通道由相应的输出面输出,输入信号光束与输出光束之间成90度角。通道数较少的器件也可用作光波分复用的上路器和下路器。图5是N个通道的级联式体光栅用作波分复用的解复用器件的示意图。
4、在记录不同的使用波长λi所对应的通道i时,所采用的记录夹角2αWi由下式确定:
α Wi = sin - 1 ( n i λ W 2 λ i ) - - - ( 1 )
其中λW是记录波长,ni是记录材料在λi的折射率。ni是记录材料在λi的折射率。
5、当用光折变铌酸锂晶体作为记录材料时,ni与λi的关系为:
n i 2 = 4.913 + 0.1173 + 1.65 × 10 - 8 × T 2 λ i 2 - ( 0.212 + 2.7 × 10 - 8 × T 2 ) 2 - 2.78 × 0.01 × λ i 2 - - - ( 2 )
式中T是绝对温度。
6、由于此类器件涉及的光栅存在于三维介质的有限体积中,其衍射性能若用传统的Kogelnik理论,即在H.Kogelnik,“Coupled wave theoryfor thick hologram gratings”,The Bell Syst.Tech.J.,Vol.48,2909-2947,1969文献中记载的来描述将有较大误差。本发明在二维耦合波理论即在L.Solymar and D.J.Cooke,“Volume Holography and VolumeGratings”,Academic Press,London,1981、文献中记载的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有效的算法,其特征在于对体全息光栅的衍射效率和波长选择性进行优化,是在通常的二维耦合波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差分法直接积分求解二元的耦合偏微分方程的方法完成。
7、如采用两个平面波记录全息光栅,得到的光栅具有空间均匀的调制度。这种光栅的光谱响应为sinc2函数型,即当波长偏离中心波长,在衍射效率随波长下降的过程中还会出现若干旁瓣,致使不同的通道间出现不可容忍的串扰。但是根据二维耦合波理论数值计算的结果,如果光栅调制度随空间也按一定规律变化,例如以sinc2函数规律变化,旁瓣就可以有效地得到抑制。通过在记录光栅完成后和固定以前加掩膜进行非均匀的空间光擦除,来实现折射率调制度的空间变化,或在记录时采用空间非均匀分布的记录光来实现折射率调制度的空间变化。这样就可以有效地抑制旁瓣,改善光栅的波长响应特性,抑制输出通道之间的串扰。
8、本发明中全息体光栅的固定方法是热固定或光固定;全息光栅的热固定方法是一次性热固定或分批热固定,每次热固定的范围是整体的或局域的。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的级联式体全息光栅密集波分复用器件制作方法的专用系统,特征在于:它包括有光学装置、对光栅进行非均匀光擦除的装置及与包括顶面、底面、两侧面和两端面的长方体形状的体全息记录介质11相连的光传输部分;其中光学装置包括发出的波长为λW光的激光器7,λW光经过形成宽平行光束的扩束准直器8,分成光强比近似为1∶1的两束光并可精密调整两光束夹角的分束-合束器系统9,支承体全息记录介质11、并且其平移方向与工作台面成45°角的第一线性平移台17,第一线性平移台17垂直固定在其上的光学隔振工作台10;对光栅进行非均匀光擦除的装置,包括与计算机27相连接的电缆26,通过电缆26与计算机27相连接的空间光调制器24,空间光调制器24放置在紧靠全息记录介质11的前面;与体全息记录介质11相连的光传输部分包括,垂直于体全息记录介质11的端面、通过N个波长(λ1,λ2,....,λn)的输入信号光束18、并与输入光纤耦合元件20相连的输入光纤19,与N个波长的输出光束对应的、与N个输出光纤耦合元件21相连的N个输出光纤22,一个输出光纤对应一个输出通道,并且按照输入信号光束与输出光束之间成90度角的规则设置在体全息记录介质11的侧面。
本发明提出的分束-合束光学系统结构,只需使用一个精密控制的线性平移台便可同时实现对两束记录光的角度控制。参见图4,经过扩束和准直的激光束12经过第一透镜13入射到第一组两个反射镜14上,将第一组反射镜14来的两束光分别会聚的第二组两个反射镜15,将在体全息记录介质11内相交的、经第二组反射镜15反射后的两束光准直的两个第二透镜16,第一透镜13和第一组反射镜14固定在第二线性平移台28上。通过平移台沿入射光方向的微动可以精确改变两记录光束在介质内的夹角2αWi,同时保证两光束相交的空间位置不变。
级联式体全息光栅密集波分复用器件制作方法的专用系统中,采用了对记录波长λW敏感的光折变晶体,或者对记录波长λW敏感的各向同性的体全息存储材料的体全息记录介质(11);该晶体的晶轴方向应当与顶面或侧面平行并与端面成45°的角、使得光栅矢量与晶轴平行;或者晶体的晶轴方向应当沿长方体形状的晶体的长度方向、使得朝所有方向衍射的不同方向的光栅矢量都与晶轴成45度的夹角,以便得到均衡的衍射效率。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简单的体光栅全息记录和优化方法,可以保证输入通道与输出通道夹角为90度,所有波长的输出通道均相互平行,每个通道具有记录材料可能提供的最高衍射效率,光谱响应优良、旁瓣受到抑制,长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传统体全息波分复用器件的示意图
1、包含波长λ1和λ2的读出光束,2、是体全息记录介质,3、是对应波长λ1的衍射光,4、是对应波长λ2的衍射光,5、6是两个记录在介质中的重叠在一起的体光栅,各自的光栅矢量分别为K1和K2
图2:级联式体全息光栅密集波分复用器件记录原理图
7、连续运转的单频、单模激光器,8、扩束准直器,9、分束-合束光学系统,10、光学隔振平台,17精密线性平移台;
图3:立方体记录介质11形状及各表面的定义;
图4:分束-合束光学系统示意图
12、经扩束和准直的激光束,13、会聚透镜,14、15反射镜,16、准直透镜,28、微动平台;
图5:级联式体全息光栅密集波分复用器件使用示意图
18、包含N个波长(λ1,λ2,....,λn)的信号光束,19、输入光纤,20、输入光纤耦合元件,21、输出光纤耦合元件,22、输出光纤,23、波长为λ1的输出光束;
图6:制作非均匀调制光栅的示意图;
24、液晶空间光调制器,25、均匀紫外光,26、连接电缆,27、计算机;
图7:级联式体全息光栅密集波分复用器件的3dB带宽曲线;
图8:级联式体全息光栅密集波分复用器件各通道的波长响应曲线;
具体实施方案:
本实施例以8个通道的波分复用器件为例。采用前述方法,用45°切割的掺铁铌酸锂(Fe:LiNbO3)光折变晶体作为记录介质,记录介质11是长度为L、宽度为W、高度为H的长方体,所有表面都是良好的光学表面,其形状和各表面的定义如图3所示,其尺寸为8×4×3(mm3)。晶体安放在精密线性平移台17上,其分辨率和复位精度可达到0.1μm。精密线性平移台17本身垂直固定在光学隔振工作台10上,并且其平移方向与工作台面成45°的角。从单频、单模、连续运转的激光器7发出的波长为λW=532nm的相干光,经过分束-合束光学系统9(详见图4),对称地入射到晶体的顶面A。对于使用波长λ1=1540nm,根据前述公式(1)和(2)计算得两束记录光的交角为2αW1=32.7314°。紧靠晶体表面放置开有矩形孔的掩膜,孔的尺寸为3mm×1mm,使两束光只对矩孔限定的体全息记录介质区域曝光。经过约30sec的曝光,记录一个光栅。然后将支承晶体的线性平移台17移动1mm,同时微调分束-合束光学系统中的线性平移台28,使两光束的交角改变为2αW2=32.7216°。如此继续进行,直至8个通道的光栅全部记录完毕。每个通道的使用波长和记录角度列出见表一:
光栅全部记录完毕后,对光栅进行非均匀光擦除,方法是:用一个通过电缆26与计算机27相连接的液晶空间光调制器(LCD-SLM)24,其分辨率为1024×768,每个像元的尺寸为18μm×18μm。在宽度为8mm的LCD-SLM区域(448列)加载8个相同的图像,使每列的遮光率按sinc2函数变化。将此LCD-SLM紧靠晶体11的顶面A,用均匀紫外光25照射约5min,参见图6。这样得到空间调制度为sinc2函数分布的光栅。24是液晶空间光调制器(LCD-SLM)是一种通过计算机加载即电寻址的空间光调制器,也可以是其它的二维空间光调制器。
采用热固定的方法将光栅固定。方法是:将晶体置于预热至120-140℃的加热炉中,并持温20min,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用均匀紫外光照射显影10min。
以上8个光栅的3dB波长带宽均为0.25nm左右(见图7),说明本方法制作的光栅的波长选择性满足通信应用中通道间隔0.4nm的要求。每个光栅的波长选择性曲线示于图8,与均匀调制的光栅相比,旁瓣得到显著的抑制,极大地减小了通道间的串扰。
表一:每个通道的使用波长和记录角度:
 通道号i   波长λi(nm)   角度2αWi(°)
  1   1.5400   32.7314
  2   1.5404   32.7216
  3   1.5408   32.7118
  4   1.5412   32.7020
  5   1.5416   32.6922
  6   1.5420   32.6825
  7   1.5424   32.6727
  8   1.5428   32.6629

Claims (13)

1、级联式体全息光栅密集波分复用器件制作方法,该方法是将由光学方法制作的体积全息图作为具有波长滤波功能的衍射光学元件,即:使两束相干的平面光波在全息记录介质的内部相交,形成明暗交替的干涉条纹平面;记录介质对光照的强度敏感,产生与光强度成比例的折射率变化,从而形成位相型体光栅,其特征在于:
①把包括顶面、底面、侧面和两端面的长方体形状的体全息记录介质分成不同的空间子区域,每个空间子区域记录一个至四个体全息光栅,所有的体全息光栅的光栅矢量方向均与端面成45度角,而光栅矢量的大小各不相同;
②用短波长记录体全息光栅时是在介质的顶面和侧面进行,即写入光束所在的平面与输入-输出光束组成的平面互相垂直;
③采用二维耦合波理论对体全息光栅的衍射效率和波长选择性进行优化;
④采用在体全息记录介质表面放置开有孔的掩膜,使光只对孔限定的区域曝光,完成记录形成光栅;
⑤光栅记录完成后,在记录介质的前面放置空间光调制器(24),将此光调制器(24)紧靠体全息记录介质(11),按通常遮光率的概念、但使其按sinc2函数变化,然后用均匀紫外光照射进行擦除,经这种非均匀擦除后,得到空间调制度为sinc2函数分布的光栅;
⑥最后对体全息光栅进行热固定,或采用双色记录的方法在记录的同时实现光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级联式体全息光栅密集波分复用器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体全息光栅的记录方法为,将激光器(7)发出的波长为λW的光经过扩束准直器(8)形成宽平行光束,并经分束-合束器系统(9)分成光强比近似为1∶1的两束,并引导到长方体状的体全息记录介质(11)所在的位置,使二者在介质内相交,并且其夹角为一指定的大小2αW1,曝光一段时间以后,光栅即已形成,记录完一个光栅后,再将体全息记录介质(11)移动到相邻的下一个记录位置,并通过分束-合束器系统(9)同时对称地改变两记录光束的方向,使其夹角改变为2αW2,记录下一个光栅.....,如此循环往复,直至所有的N个光栅记录完成后将其固定,形成N个通道的波分复用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级联式体全息光栅密集波分复用器件制作方法,所述的体全息光栅的记录方法特征还在于,由于记录时,两记录光束的传播方向与体全息记录介质(11)的边长分别为L和W的顶面的法线处在同一个平面之内,使光栅矢量方向与边长分别为H和W的端面成45度角,于是在顶面记录了N个全息光栅并且固定以后,将体全息记录介质(11)绕顶面法线方向旋转90°,再记录N个光栅,形成2N个通道的波分复用器件;依次类推在顶面记录了2N个光栅并且固定以后,在边长分别为H和L的侧面再以同样方式记录2N个光栅,形成4N个通道的波分复用器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级联式体全息光栅密集波分复用器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制作成的级联式体光栅用作波分复用的合波器件时,是将使用波长为λi的输入光沿垂直于体全息记录介质(11)顶面、底面或侧面的方向耦合至某一个通道i,不同波长的光均从第二端面D汇合,成为合波输出;用作波分复用的分波器件时,将含有多个使用波长λ1,λ2,....,λi...的输入光沿垂直于第一端面C方向输入,其中波长为λi的光将通过第i个通道由相应的输出面输出,输入信号光束与输出光束之间成90度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级联式体全息光栅密集波分复用器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记录不同的使用波长λi所对应的通道i时,所采用的记录夹角2αWi由下式确定:
α Wi = sin - 1 ( n i λ W 2 λ i ) - - - ( 1 )
其中λW是记录波长,ni是记录材料在λi的折射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级联式体全息光栅密集波分复用器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用光折变铌酸锂晶体作为记录材料时,ni与λi的关系为:
n i 2 = 4.913 + 0.1173 + 1.65 × 10 - 8 × T 2 λ i 2 - ( 0.212 + 2.7 × 10 - 8 × T 2 ) 2 - 2.78 × 0.01 × λ i 2 - - - ( 2 )
式中T是绝对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级联式体全息光栅密集波分复用器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对体全息光栅的衍射效率和波长选择性进行优化,是在通常的二维耦合波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差分法直接积分求解二元的耦合偏微分方程的方法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级联式体全息光栅密集波分复用器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在记录光栅完成后和固定以前加掩膜进行非均匀的空间光擦除,来实现折射率调制度的空间变化,或在记录时采用空间非均匀分布的记录光来实现折射率调制度的空间变化。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级联式体全息光栅密集波分复用器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带有矩形孔径的掩膜遮盖体全息记录介质(11)的表面,使两束光只对矩孔限定的体全息记录介质区域曝光,并使相邻的体光栅紧密相连而又互不重叠。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级联式体全息光栅密集波分复用器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全息体光栅的固定方法是热固定或光固定;全息光栅的热固定方法是一次性热固定或分批热固定,每次热固定的范围是整体的或局域的。
11、一种用于实施级联式体全息光栅密集波分复用器件制作方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光学装置、对光栅进行非均匀光擦除的装置及与包括顶面、底面、两侧面和两端面的长方体形状的体全息记录介质(11)相连的光传输部分;其中光学装置包括发出的波长为λW光的激光器(7),λW光经过形成宽平行光束的扩束准直器(8),分成光强比近似为1∶1的两束光并可精密调整两光束夹角的分束-合束器系统(9),支承体全息记录介质(11)、并且其平移方向与工作台面成45°角的第一线性平移台(17),第一线性平移台(17)垂直固定在其上的光学隔振工作台(10);对光栅进行非均匀光擦除的装置,包括与计算机(27)相连接的电缆(26),通过电缆(26)与计算机(27)相连接的空间光调制器(24),空间光调制器(24)放置在紧靠全息记录介质(11)的前面;与体全息记录介质(11)相连的光传输部分包括,垂直于体全息记录介质(11)的端面、通过N个波长λ1,λ2,....,λN的输入信号光束(18)、并与输入光纤耦合元件(20)相连的输入光纤(19),与N个波长的输出光束对应的、与N个输出光纤耦合元件(21)相连的N个输出光纤(22),一个输出光纤对应一个输出通道,并且按照输入信号光束与输出光束之间成90度角的规则设置在体全息记录介质(11)的侧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实施级联式体全息光栅密集波分复用器件制作方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其中的分束-合束器系统(9)包括一个第一透镜(13)、两个第一反射镜(14)、两个第二反射镜(15)和两个第二透镜(16),第一透镜(13)和两个第一反射镜(14)固定在第二线性平移台(28)上;经扩束和准直后的激光束(12)经第一透镜(13)入射到两个第一反射镜(14)上,被分成两束光并分别会聚到两个第二反射镜(15)上,被两个第二反射镜(15)反射后的这两束光再分别通过两个第二透镜(16)准直,并在记录介质(11)内相交,并且其夹角为一指定的大小2αWi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实施级联式体全息光栅密集波分复用器件制作方法的系统,其特征在于采用了对记录波长λW敏感的光折变晶体,或者对记录波长λW敏感的各向同性的体全息存储材料的体全息记录介质(11);该晶体的晶轴方向应当与顶面或侧面平行并与端面成45°的角、使得光栅矢量与晶轴平行;或者晶体的晶轴方向应当沿长方体形状的晶体的长度方向、使得朝所有方向衍射的不同方向的光栅矢量都与晶轴成45度的夹角。
CNB021554293A 2002-12-13 2002-12-13 级联式体全息光栅密集波分复用器件制作方法及其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37417C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21554293A CN100337417C (zh) 2002-12-13 2002-12-13 级联式体全息光栅密集波分复用器件制作方法及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021554293A CN100337417C (zh) 2002-12-13 2002-12-13 级联式体全息光栅密集波分复用器件制作方法及其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24829A CN1424829A (zh) 2003-06-18
CN100337417C true CN100337417C (zh) 2007-09-12

Family

ID=4752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2155429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37417C (zh) 2002-12-13 2002-12-13 级联式体全息光栅密集波分复用器件制作方法及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0337417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18098B (zh) * 2007-01-26 2010-09-29 西北工业大学 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及其制造方法
US9785114B2 (en) * 2011-06-06 2017-10-10 Seereal Technologies S.A. Method and device for the layered production of thin volume grid stacks, and beam combiner for a holographic display
CN105892057B (zh) * 2016-05-16 2018-08-31 中国民航大学 一种基于聚合物多层膜的全息彩色衍射平视显示装置
CN106599465B (zh) * 2016-12-13 2020-04-24 东南大学 一种1×n分波/合波器优化方法
CN114690305A (zh) * 2017-10-04 2022-07-01 阿科尼亚全息有限责任公司 梳状移位式斜交镜
CN108646331B (zh) * 2018-05-07 2020-01-14 浙江大学 一种使用自由曲面透镜的渐变体全息光栅的曝光方法及曝光平台
US11662511B2 (en) 2020-07-22 2023-05-3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eam expander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CN112596139A (zh) * 2020-12-18 2021-04-02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短波范围反射式体光栅的光栅结构写入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70190A (en) * 1996-12-02 1999-10-19 Photonics Research Ontario Grating-in-etalon polarization insensitiv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70190A (en) * 1996-12-02 1999-10-19 Photonics Research Ontario Grating-in-etalon polarization insensitiv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devices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1550-nm Volume Holography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Devices Pierpaolo Boffi 等,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Vol.12 No.10 2000 *
Volume holographic wavelength demultiplexer based onrotation multiplexing in the 90 geometry J..W. An 等,Optics Communications,Vol.2001 No.197 2001 *
基于体全息技术的WDM器件 冯鸣 等,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第39卷第9期 200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424829A (zh) 2003-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80188B2 (en) Multimode planar waveguide spectral filter
US7190856B1 (en) Reconfigurable optical add-drop multiplexer incorporating sets of diffractive elements
US20040036933A1 (en) Planar holographic multiplexer/demultiplexer
US7062128B2 (en) Holographic spectral filter
US6307679B1 (en) Formation of a refractive index grating
CN100337417C (zh) 级联式体全息光栅密集波分复用器件制作方法及其系统
US7872788B2 (en) Method of digitally processing optical waves in integrated planar optical devices that operate on the principle of digital planar holography
Henry Silicon optical bench waveguide technology
CN1177238C (zh) 一种光栅的制造装置及光栅的制造方法
JP2001221923A (ja) 光導波回路
Sato et al. Holographic grating for 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optical filters at 1550 nm using phenanthrenquinone-doped poly (methyl methacrylate)
KR20020061177A (ko) 어레이도파로 회절격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216469C (zh) 密集波分复用体全息解复用器及制作方法
JP3225922B2 (ja) 光導波路型グレーティングアレイ
Do et al. Gaussian apodization technique in holographic demultiplexer based on photopolymer
JPS61284705A (ja) 光合分波装置
Deng et al. Optimal design of substrate-mode volume holographic wavelength-division demultiplexers
CN112543054A (zh) 一种多通道光信道监测系统及其制作方法
Lee et al. Applications of holographic devices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s
Deng et al. Linearity of volume hologram out-coupling for wavelength-division demultiplexing
Liu et al. Substrate guided-wave-based optical interconnects for multiwavelength routing and distribution networks
Morey et al. Fiber gratings for WDM devices
Wang et al. Fabrication method of multiple VBGs with directly layered structure and its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Shabtay et al. Fiber Bragg gratings as interleavers
JPS6184611A (ja) 回折格子形光合波分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0912

Termination date: 20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