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802628B - 圖像處理裝置、顯示裝置、圖像處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圖像處理裝置、顯示裝置、圖像處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802628B
TWI802628B TW108100626A TW108100626A TWI802628B TW I802628 B TWI802628 B TW I802628B TW 108100626 A TW108100626 A TW 108100626A TW 108100626 A TW108100626 A TW 108100626A TW I802628 B TWI802628 B TW I802628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signal
liquid crystal
grayscale
unit
gray scal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81006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935923A (zh
Inventor
木村裕明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索尼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9359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9359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26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2628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09G3/3607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for displaying colours or for displaying grey scales with a specific pixel layout, e.g. using sub-pix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47Arrangement of liquid crystal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the final condition of one light beam is achiev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effects of two or more layers or cells
    • G02F1/13471Arrangement of liquid crystal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the final condition of one light beam is achieved by the addition of the effects of two or more layers or cells in which all the liquid crystal cells or layers remain transparent, e.g. FLC, ECB, DAP, HAN, TN, STN, SBE-LC cel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00/00Aspects of the constitu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2Composition of display devices
    • G09G2300/023Display panel composed of stacked panel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42Compensation of deficiencies in the appearance of colour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2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isplay appearance
    • G09G2320/0271Adjustment of the gradation levels within the range of the gradation scale, e.g. by redistribution or clipp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20/00Control of display operating conditions
    • G09G2320/0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 G09G2320/0666Adjustment of display parameters for control of colour parameters, e.g. colour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40/00Aspects of display data processing
    • G09G2340/06Colour space transformation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2360/00Aspects of the architecture of display systems
    • G09G2360/16Calculation or use of calculated indices related to luminance levels in display data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5/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 G09G5/02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visual indicators common to cathode-ray tube indicators and other visual ind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way in which colour is display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減少液晶面板中於低灰階域色域變窄而提高畫質。為此,將針對藉由通過後液晶單元與前液晶單元之光而產生顯示圖像之液晶顯示面板的彩色圖像信號,使用特定之係數轉換成黑白圖像信號。接著對獲得之黑白圖像信號進行灰階值轉換,使其成為進行設定為以彩色圖像信號驅動前液晶單元時色域變化較大之灰階範圍之灰階域相關之灰階顯示的信號,而產生針對後液晶單元之黑白圖像信號即後圖像信號。又,對彩色圖像信號進行使用後圖像信號之運算處理,而產生針對前液晶單元之彩色圖像信號即前圖像信號。

Description

圖像處理裝置、顯示裝置、圖像處理方法
本技術係關於一種圖像處理裝置、顯示裝置、圖像處理方法,尤其是關於一種針對藉由通過後液晶單元與前液晶單元之光而產生顯示圖像之顯示面板的圖像信號之處理。
作為液晶顯示裝置已知有各種構造。作為該構造之一,於下述專利文獻1揭示有雙液晶單元型之液晶顯示裝置。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5-191053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液晶單元因液晶特性而有微量之漏光,因R(紅)、G(綠)、B(藍)之光譜混合,存在與高灰階相比,尤其於低灰階中色域變窄之現象。藉此,顯示之圖像之畫質降低。 於雙液晶單元型之顯示裝置中,可藉由於後液晶單元控制灰階而提高對比度,但本技術之目的在於:於使用該雙液晶單元型之顯示裝置之情形時維持低灰階域之色域,實現顯示之圖像之畫質提高。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技術之圖像處理裝置具備:黑白轉換部,其將針對藉由通過後液晶單元與前液晶單元之光而產生顯示圖像之顯示面板的彩色圖像信號,使用特定之係數轉換成黑白圖像信號;灰階值轉換部,其對上述黑白轉換部中獲得之黑白圖像信號進行灰階值轉換,使其成為進行設定為以彩色圖像信號驅動上述前液晶單元時色域變化較大之灰階範圍之灰階域相關之灰階顯示的信號,而產生針對上述後液晶單元之黑白圖像信號即後圖像信號;及前圖像產生部,其對上述彩色圖像信號進行使用上述後圖像信號之運算處理,而產生針對上述前液晶單元之彩色圖像信號即前圖像信號。 該圖像處理裝置設為處理對象之圖像信號為雙液晶單元型之液晶顯示面板。圖像處理裝置進行針對雙液晶單元型之液晶顯示面板之前液晶單元與後液晶單元各者的圖像信號之處理。另一方面,液晶單元有微量之漏光,因R、G、B之光譜混合,與高灰階域相比,尤其於低灰階域中色域變窄。因此,圖像處理裝置產生如於進行彩色圖像顯示之前液晶單元中色域變化較大之灰階域(例如低灰階域)進行灰階顯示的後圖像信號。對於前圖像信號,以與該後圖像信號之後圖像合成時成為適當之圖像之方式進行運算處理。
於上述之本技術之圖像處理裝置中,考慮上述黑白轉換部藉由使用對構成彩色圖像信號之各色設定之灰階值之下限值而算出之係數的運算,將彩色圖像信號轉換成黑白圖像信號。 即,對於構成彩色圖像信號之各色(例如R、G、B),首先設定灰階值之下限值。其係作為前圖像信號之灰階值之下限值。使用該下限值,設定自彩色圖像向黑白圖像轉換之係數。黑白轉換部藉由使用該係數之運算,將彩色圖像信號轉換成黑白圖像信號。
於上述之本技術之圖像處理裝置中,考慮彩色圖像信號以紅、綠、藍之各灰階值構成,上述黑白轉換部藉由使用對紅、綠、藍各者設定之灰階值之下限值而算出之紅、綠、藍各者相關之係數的運算,將彩色圖像信號轉換成黑白圖像信號。 即,對於構成彩色圖像信號之R、G、B,分別個別地設定灰階值之下限值。使用該等下限值設定針對自彩色圖像向黑白圖像轉換之R、G、B之灰階值的係數。黑白轉換部藉由使用該等係數之運算,將彩色圖像信號轉換成黑白圖像信號。
於上述之本技術之圖像處理裝置中,考慮上述下限值為紅、綠、藍各者在低灰階域中色度變化成特定值之灰階值。 例如作為紅、綠、藍之各灰階色度,將色度值在高灰階域中穩定但在低灰階域中達到特定值之灰階值設為下限值。
於上述之本技術之圖像處理裝置中,考慮上述灰階值轉換部使用記憶有輸出值之查找表對輸入值進行灰階值轉換。 即,自黑白圖像信號之灰階值參照查找表(LUT)獲得作為後圖像信號之灰階值。
於上述之本技術之圖像處理裝置中,考慮設定構成彩色圖像信號之各色相關之灰階值之下限值、及作為彩色圖像信號之灰階值相關之目標輸入灰階,且當輸入單色之目標輸入灰階之彩色圖像信號時,以前圖像信號成為該單色之下限值之方式設定上述查找表。 對輸入之彩色圖像信號進行如下之LUT轉換:於以R、G、B各單色觀察之情形時成為目標輸入灰階時,前圖像信號之灰階值成為該等各單色之下限值。
於上述之本技術之圖像處理裝置中,考慮上述目標輸入灰階設定為人之眼睛難以感知到色度變化之低灰階域之最大灰階值。 目標輸入灰階係該目標輸入灰階以下之灰階為難以感知到色度變化之灰階。
於上述之本技術之圖像處理裝置中,考慮上述前圖像產生部藉由自上述彩色圖像信號除以上述後圖像信號而產生前圖像信號。 即,對作為彩色圖像信號之例如R、G、B之各灰階值,分別除以後圖像信號之灰階值,而獲得作為前圖像信號之R、G、B灰階值。
於上述之本技術之圖像處理裝置中,考慮具備:光量修正部,其對上述後圖像信號乘以與入射至前液晶單元之光量成分相應之修正係數;上述前圖像產生部藉由自上述彩色圖像信號除以由上述光量修正部乘以修正係數後之上述後圖像信號而產生前圖像信號。 即,對作為彩色圖像信號之例如R、G、B之各灰階值,分別除以根據入射至前液晶單元之光量成分賦予修正係數後之後圖像信號之灰階值,而獲得作為前圖像信號之R、G、B灰階值。
本技術之顯示裝置具備藉由通過後液晶單元與前液晶單元之光而產生顯示圖像之顯示面板、及上述圖像處理裝置。 又,於該顯示裝置中,考慮上述顯示面板依序配置有光源部、上述後液晶單元、擴散層及上述前液晶單元。 藉此,構成所謂之雙液晶單元型之液晶顯示面板。對此種雙液晶單元型之液晶顯示面板,進行減少低灰階域中之色域變化之圖像處理。 本技術之圖像處理方法係作為上述圖像處理裝置中之黑白轉換部、灰階值轉換部、前圖像產生部中進行之處理,進行黑白轉換步驟、灰階值轉換步驟及前圖像產生步驟。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技術,由灰階引起之色域變化減少,可藉由擴展更低灰階中之色域而實現畫質提高。 另,此處記載之效果未必為限定者,亦可為本揭示中記載之任一效果。
以下,根據下述之順序說明實施形態。 <1.顯示裝置之構成> <2.雙單元圖像處理部之構成> <3.實施形態中之色域改善> <4.總結及變化例> 另,說明上將3原色即紅色(red)、綠色(green)、藍色(blue)分別以字母記述為R、G、B。
<1.顯示裝置之構成> 圖1顯示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90之構成。顯示裝置90具有:液晶顯示面板1、圖像處理裝置10、前液晶單元驅動部20、後液晶單元驅動部30。
液晶顯示面板1設為雙單元型之液晶顯示面板,且具備前液晶單元2、擴散層4、後液晶單元3、背光燈5。 於背光燈5之前表面側以依序重疊之方式配置有後液晶單元3、擴散層4、前液晶單元2,視認者自前液晶單元2之前表面側觀察顯示之圖像。 前液晶單元2、後液晶單元3各自形成1個液晶顯示面板,但於本實施形態中,將雙液晶單元型之顯示面板整體稱為液晶顯示面板1。
圖像處理裝置10對作為彩色圖像信號(例如UHD(Ultra High Definition:超高清)格式之信號等)輸入之圖像信號S1進行用以顯示於液晶顯示面板1之信號處理。 圖像處理裝置10具有顯示圖像處理部11與雙單元圖像處理部12。 顯示圖像處理部11對輸入之圖像信號S1進行必要之解碼處理、亮度處理、顏色處理、解像度轉換等,並將處理後之圖像信號Sig_in供給至雙單元圖像處理部12。至少於圖像信號Sig_in之階段,設為表示R、G、B各色之灰階值之彩色圖像信號。
雙單元圖像處理部12之細節稍後敘述,進行與雙單元型之液晶顯示面板1對應之處理。 即,雙單元圖像處理部12對輸入之圖像信號Sig_in進行信號處理,產生並輸出針對前液晶單元2之圖像信號(前圖像信號Sig_FR)、及針對後液晶單元3之圖像信號(後圖像信號Sig_RE)。 前圖像信號Sig_FR為包含R、G、B之灰階值之彩色圖像信號。另一方面,後圖像信號Sig_RE為包含作為灰度之灰階值之黑白(灰度)圖像信號。
前圖像信號Sig_FR被供給至前液晶單元驅動部20。前液晶單元驅動部20基於前圖像信號Sig_FR而驅動前液晶單元2,並使其執行彩色圖像顯示。 後圖像信號Sig_RE被供給至後液晶單元驅動部30。後液晶單元驅動部30基於後圖像信號Sig_RE而驅動後液晶單元3,並使其執行黑白圖像顯示。
於圖2A顯示前液晶單元驅動部20及前液晶單元2之構造之一例。 前液晶單元驅動部20具有顯示控制部21、垂直驅動部22及水平驅動部23,且以該等構成驅動前液晶單元2。
顯示控制部21基於前圖像信號Sig_FR對垂直驅動部22供給控制信號,且對水平驅動部23供給圖像信號(與R、G、B之灰階值相應之信號)及控制信號,並以使其等彼此同步動作之方式進行控制。 垂直驅動部22基於自顯示控制部21供給之控制信號,依序選擇前液晶單元2中之成為顯示驅動對象之1水平線。 水平驅動部23基於自顯示控制部21供給之圖像信號及控制信號,產生1水平線量之像素電壓,並供給至垂直驅動部22選擇之1水平線量之子像素26(26R,26G,26B)。
於前液晶單元2矩陣狀地配置有複數個像素25。 各像素25具有3個子像素26R、26G、26B。 子像素26R為具有紅色之彩色濾光片者,子像素26G為具有綠色之彩色濾光片者,子像素26B為具有藍色之彩色濾光片者。 對該等子像素26R、26G、26B,自水平驅動部23分別供給像素電壓。接著,子像素26R、26G、26B根據像素電壓分別使光之透過率變化。
於圖2B顯示後液晶單元驅動部30及後液晶單元3之構造之一例。 後液晶單元驅動部30具有顯示控制部31、垂直驅動部32及水平驅動部33,以該等構成驅動後液晶單元3。
顯示控制部31基於後圖像信號Sig_RE對垂直驅動部32供給控制信號,且對水平驅動部33供給圖像信號(與作為灰度之灰階值相應之信號)及控制信號,以該等彼此同步動作之方式進行控制。 垂直驅動部32基於自顯示控制部31供給之控制信號,依序選擇後液晶單元3中之成為顯示驅動對象之1水平線。 水平驅動部33係基於自顯示控制部31供給之圖像信號及控制信號,產生1水平線量之像素電壓,供給至垂直驅動部32選擇之1水平線量之子像素36者。
於後液晶單元3矩陣狀地配置有複數個像素35。 各像素35具有3個子像素36。各子像素36為不具有彩色濾光片者。即,前液晶單元2中之各子像素26R、26G、26B具有對應的顏色之彩色濾光片,但後液晶單元3中之各子像素36不具有彩色濾光片。 對屬於1個像素35之3個子像素36,自水平驅動部33供給相同之像素電壓。接著,子像素36根據像素電壓使光之透過率變化。 另,後液晶單元3之像素35亦可將上述3個子像素部分構成為1個電極、及黑矩陣之1個像素。即,有時亦設為如下構造:除無彩色濾光片外,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電晶體)、透明電極、配線、黑矩陣等各液晶構造要素亦不具有子像素。於該情形時,1個像素35對應於前液晶單元2中之3個子像素26R、26G、26B。
此種後液晶單元3於可顯示彩色圖像之通用之液晶顯示面板之製造步驟中,可藉由省略彩色濾光片之形成步驟而製造。藉此,於顯示裝置90中,與開發專用品之情形相比,可削減開發成本或製造成本。
圖1所示之背光燈5基於未圖示之背光燈控制信號而射出光。背光燈5配置於後液晶單元3之背面側。 背光燈5具備例如由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構成之發光部而進行發光。
圖3係顯示液晶顯示面板1之配置構成者。 如圖示般,於液晶顯示面板1中,依序配置有背光燈5、後液晶單元3、擴散層4、前液晶單元2,且圖3中之前液晶單元2之上表面為顯示面DP。 即,自背光燈5射出之光依序通過背光燈5、後液晶單元3、擴散層4、前液晶單元2到達視認者。 前液晶單元2及後液晶單元3彼此隔開配置。且,於該前液晶單元2與後液晶單元3間之空隙8配置有擴散層4。
前液晶單元2具有基板122、124、液晶層123、及偏光板121、125。 基板122、124為例如由玻璃基板構成者,且以相互對向之方式配置。 於基板122之基板124側之面,於每個子像素26形成像素電極,且藉由上述水平驅動部23施加像素電壓。 於基板124之基板122側之面,於各子像素26形成有共通之電極。又,於基板124形成有彩色濾光片、或黑矩陣。 液晶層123係密封於基板122與基板124之間者,且係根據施加至基板122之像素電極之像素電壓改變光之透過率者。 偏光板121貼附於基板122之光入射側,偏光板125貼附於基板124之光出射側。偏光板121之透過軸與偏光板125之透過軸相互交叉。
後液晶單元3具有基板132、134、液晶層133、及偏光板131、135。 基板132、134為例如由玻璃基板構成者,且以相互對向之方式配置。 於基板132之基板134側之面,於每個子像素26形成像素電極,且由上述水平驅動部33施加像素電壓。 另,如上所述,亦可考慮不具有子像素之構造,於該情形時,於每個像素35形成像素電極。 於基板134之基板132側之面,於各子像素36形成有共通之電極。又,於基板134形成有黑矩陣。且,與前液晶單元2之基板124不同,於基板134未形成彩色濾光片。 液晶層133係密封於基板132與基板134之間者,且係根據施加至基板132之像素電極之像素電壓改變光之透過率者。 偏光板131貼附於基板132之光入射側,偏光板135貼附於基板134之光出射側。偏光板131之透過軸與偏光板135之透過軸相互交叉。
擴散層4為使自後液晶單元3側入射之光擴散者。擴散層4可使用例如於樹脂膜上或樹脂膜內隨機散佈微珠之擴散膜。 該擴散層4為用以減少顯示圖像中之疊紋者。即,液晶顯示面板1由於重疊配置2片液晶顯示面板即前液晶單元2與後液晶單元3,故有於顯示圖像產生疊紋之虞。因此,於液晶顯示面板1中,藉由將擴散層4配置於前液晶單元2與後液晶單元3之間而減少疊紋,從而抑制畫質降低。
擴散層4可配置於空隙8中之任意位置,但如圖3所示,較理想為配置於接近前液晶單元2之側。即,較理想為面板間距離d中之擴散層4與前液晶單元2間之距離d1小於擴散層4與後液晶單元3間之距離d2(d1<d2)。 於該情形時,可於擴散層4與前液晶單元2間、及擴散層4與後液晶單元3間中之一者或兩者形成透明材料層。 又,更理想為以與前液晶單元2鄰接之方式(d1=0)配置擴散層4。其原因在於:隨著擴散層4接近前液晶單元2,可更有效地抑制疊紋,又,可提高清晰度。
擴散層4之擴散程度(霧度值)越高越可有效地抑制疊紋。例如,若霧度值為90%以上,則可提高用以獲得期望畫質之面板間距離d之設計自由度。然而,當霧度值變高時,有亮度降低之虞,故較理想為將後液晶單元3設為低解像度且刪除彩色濾光片。 又,於擴散層4之霧度值較低之情形時,例如亦可藉由將擴散層4接近前液晶單元2配置而獲得期望之畫質。
背光燈5除發光陣列42外還具有擴散板141。擴散板141為使自發光陣列42出射之光擴散者。 發光陣列42例如排列LED而構成。
<2.雙單元圖像處理部之構成> 於圖4、圖5說明雙單元圖像處理部12之構成。 圖4係雙單元圖像處理部12之方塊圖,圖5係詳細地顯示圖4中之後圖像產生部51內之方塊圖。
如圖4所示,雙單元圖像處理部12具有RGB輸入部50、後圖像產生部51、前圖像產生部52、光量修正部53、面板伽馬處理部54、57、調整部55、58、後輸出部56、前輸出部59。
來自顯示圖像處理部11之圖像信號Sig_in被輸入至RGB輸入部50,並自RGB輸入部50供給至圖像產生部51。 圖像信號Sig_in為例如R、G、B各者之10位元之1024灰階之信號。當然,設為1024灰階(10位元)僅為說明上之一例,亦可設為更少或更多灰階(位元數)之信號。
後圖像產生部51於稍後敘述之處理中產生後圖像信號Sig_RE。該後圖像信號Sig_RE為例如W(白色)之1024灰階(10位元:0~1023)之信號。 後圖像信號Sig_RE於以面板伽馬處理部54實施與後液晶單元3相應之伽馬處理後,由調整部55實施必要之調整處理。接著,以後輸出部56進行延遲調整處理或對應於3個子像素36之並列化等,並供給至後液晶單元驅動部30。 另,如上所述,於後液晶單元3中未構成子像素之情形時,後圖像信號Sig_RE對應於與前液晶單元2中之3個子像素26R、26G、26B對應之3個時序之前圖像信號Sig_FR而輸出。
後圖像產生部51中產生之後圖像信號Sig_RE亦供給至光量修正部53。光量修正部53對後圖像信號Sig_RE乘以用以修正入射至前液晶單元2之光量成分之光量修正係數kLC並輸出至前圖像產生部52。 光量修正係數kLC為例如固定值。然而,光量修正係數kLC亦可考慮設為可變值。例如亦可根據圖像適當地算出光量修正係數kLC。
對前圖像產生部52供給圖像信號Sig_in。前圖像產生部52如圖5般設置有除法部52a,藉由自輸入之圖像信號Sig_in除以後圖像信號Sig_RE而產生前圖像信號Sig_FR。
於雙單元型之液晶顯示面板1之情形,將後液晶單元3中之圖像與前液晶單元2中之圖像合成而得之圖像視認為顯示圖像。即,顯示後液晶單元3中之亮度與前液晶單元2中之亮度相乘而得之圖像。因此,關於前圖像信號Sig_FR,可藉由將其亮度除以後圖像信號Sig_RE之量,而對各像素實現與原始之圖像信號Sig_in之亮度相應之顯示。基於此種理由,將前圖像信號Sig_FR藉由自圖像信號Sig_in除以後圖像信號Sig_RE而產生。 然而,實際上由於自後液晶單元3出射直到入射至前液晶單元2之期間會產生光量差,故正確而言需進行修正而非單純之除法。因此,以光量修正部53修正後圖像信號Sig_RE(Sig_RE・kLC)。 因此,於前圖像產生部52(除法部52a)中,將前圖像信號Sig_FR算出為 Sig_FR=Sig_in/(Sig_RE・kLC)。
此處,由於圖像信號Sig_in為包含R、G、B之灰階值Sig_in(R)、Sig_in(G)、Sig_in(B)之信號,故更具體而言,前圖像信號Sig_FR如下產生其R、G、B之灰階值Sig_FR(R)、Sig_FR(G)、Sig_FR(B): Sig_FR(R)=Sig_in(R)/(Sig_RE・kLC) Sig_FR(G)=Sig_in(G)/(Sig_RE・kLC) Sig_FR(B)=Sig_in(B)/(Sig_RE・kLC)。 R、G、B之灰階值Sig_FR(R)、Sig_FR(G)、Sig_FR(B)分別為例如10位元1024灰階(0~1023)之信號。
另,於液晶顯示面板1為光量修正之必要性較小之構造之情形時,亦可考慮不賦予光量修正係數kLC,而設為Sig_FR=Sig_in/Sig_RE。
前圖像產生部52中產生之前圖像信號Sig_FR於以圖4所示之面板伽馬處理部57實施與前液晶單元2相應之伽馬處理後,以調整部58實施必要之調整處理。接著,以前輸出部59進行對應於3個子像素26R、26G、26B之並列化等,並供給至前液晶單元驅動部20。
根據圖5說明後圖像產生部51內之構成。 於後圖像產生部51中,將輸入之彩色圖像信號即圖像信號Sig_in以灰度轉換部70轉換成灰度信號(黑白圖像信號)Gr。 灰度轉換係使用係數kR、kG、kB如下進行: Gr=kR・Sig_in(R)+kG・Sig_in(G)+kB・Sig_in(B)。 即,與圖像信號Sig_in所含之R、G、B各自之灰階值Sig_in(R)、Sig_in(G)、Sig_in(B)對應而乘以R用之係數kR、G用之係數kG、B用之係數kB,並將其等相加,藉此設為灰度信號Gr。該灰度信號Gr為作為W(白色)之灰階值(0~1023)。 另,關於係數kR、kG、kB之設定方法稍後敘述。
此種灰度信號Gr被供給至灰階轉換部72而進行灰階值轉換。 灰階轉換部72以LUT(Look Up Table:查找表)73與伽馬轉換部74構成。伽馬轉換部74將輸入之灰度信號Gr之灰階值作為LUT輸入信號LUT in,並參照LUT73獲得對應之輸出灰階值(LUT輸出信號LUT out)。接著,將該輸出灰階值(LUT輸出信號LUT out)供給至合成部78。 於該灰階轉換部72中,對灰度信號Gr進行灰階值轉換,使其成為進行設定為以彩色圖像信號驅動前液晶單元2時色域變化較大之灰階範圍之灰階域相關之灰階顯示的信號。 關於LUT73之設定稍後敘述,但於本實施形態中,尤其藉由灰度轉換部70中使用之係數kR、kG、kB、及LUT73之灰階值轉換而實現低灰階域中之色域擴展。
另,於後圖像產生部51中,為了高灰階時之灰階再現性而設置有灰階保持部75。 灰階保持部75檢測圖像信號Sig_in中之R、G、B各自之灰階值Sig_in(R)、Sig_in(G)、Sig_in(B)中的最大值,並對檢測出之最大值進行特定處理而產生信號M。該信號M被供給至合成部78。
於合成部78中,關於某時點之圖像信號Sig_in,於相同時序供給作為信號M之灰階值、及作為LUT輸出信號LUT out之灰階值,但選擇其中灰階值較大者而設為作為後圖像信號Sig_RE之灰階值。 該合成部78之輸出(後圖像信號Sig_RE)在由空間處理部79處理後自後圖像產生部51輸出。 據此,大致而言,於輸入高灰階域之像素相關之圖像信號Sig_in之情形時,易於將信號M之灰階值反映至後圖像信號Sig_RE,於輸入低灰階域之像素相關之圖像信號Sig_in之情形時,易於將LUT輸出信號LUT out之灰階值反映至後圖像信號Sig_RE。然而,由於LUT73之輸出灰階值並非僅與圖像信號Sig_in之灰階相應者,故不可一概而論。
使用信號M之原因在於:例如以單色輸入R之1023灰階之信號之情形等時,有可能因灰度轉換、LUT73之轉換而不返回至1023灰階。此係取決於係數kR、kG、kB及LUT73之設定。 設想此種情形,為了保持灰階性,有使用基於最大值之信號M之情形。
<3.實施形態中之色域改善> 對藉由以上構成之雙單元圖像處理部12之處理,尤其是後圖像產生部51之處理實現之低灰階域中之色域改善進行說明。
如上所述,1片液晶單元因液晶特性而有微量之漏光,無法再現完全之黑色。 圖6係以橫軸為輸入灰階,以縱軸為亮度(Luminance[cd/m2 ])而顯示1片液晶單元之W(白色)亮度之計測值wMD、與伽馬2.2之曲線。 另,此處所言之“W”為將R灰階、G灰階、B灰階分別設為同灰階之情形。例如,R灰階值=G灰階值=B灰階值=“10”時之亮度之計測值為輸入灰階值“10”時之亮度值。 橫軸之灰階顯示例如設想10位元資料而設為0~1023之1024灰階時其中之0~1000的範圍。
就性能上而言,較佳為計測值wMD之曲線與伽馬2.2一致,但如圖所示,於低灰階區域中亮度未充分降低。此係表示因漏光而無法顯現出更低之亮度。 且,因如此般於低灰階中無法輸出原本之灰階,故產生對比度降低。
又,因該漏光而於低灰階時色度變化變大(色域變窄),如圖7般,有R、G、B中特性亦不同之情形。 圖7係以作為色度圖之軸之x、y、u'、v'、Δu'v'各者之值顯示R、G、B各者相對於單色輸出時之灰階之色度變化。橫軸為輸入灰階,且顯示0~1023中之0~1000之範圍。縱軸為色度。 根據該等圖可見,因漏光之影響而導致低灰階區域中色度變化變大(實際上可見顏色變淡)。 又,亦可知此種色度變化在R、G、B各者中並不相同。
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採用雙單元構成,且使用上述圖4、圖5之構成,而解決如此般使用1片液晶單元時之問題。 尤其,以LUT轉換調整背光燈側(黑白側)即後液晶單元3之顯示灰階,以便僅使用彩色單元即前液晶單元2側之色域變化較少之灰階範圍。
具體而言,作為後液晶單元3相關之圖像處理,以下(1)~(5)說明使用由灰度轉換部70進行之灰度轉換、與伽馬轉換部72及LUT73之LUT灰階轉換而實現之灰階性色域改善之方法。
(1)前液晶單元2之單色灰階色度確認之下限值目標設定 設定灰度轉換部70中使用之各色相關之係數kR、kB、kG。 為此,首先,於1片單元(本實施形態之情形為前液晶單元2)中,對各單色確認相對於輸入灰階之輸出色度特性。該特性因每個顯示面板之特性不同故較理想為實機確認。 接著,根據作為特性獲得之結果設定色度變化較少之輸入灰階範圍(下限值目標)。
圖8係與圖7同樣地顯示R、G、B各者相對於單色輸出時之灰階之色度變化。 作為下限值目標,決定色度變化較少之輸入灰階範圍之下限,但例如於各單色,下限值目標設為達到Δu'v'=0.033(10JND)之灰階範圍。 於該情形時,下限值目標暫時設定為 R_min灰階=239/1023 G_min灰階=127/1023 B_min灰階=255/1023。
(2)後液晶單元3相關之灰度轉換參數之暫時設定 將上述(1)中設定之各灰階下限值之倒數設為參數係數kR、kG、kB。另,除以分母使得kR、kG、kB之總和成為“1”。
kR=1/R_min灰階/(1/R_min灰階+1/G_min灰階+1/B_min灰階) kG=1/G_min灰階/(1/R_min灰階+1/G_min灰階+1/B_min灰階) kB=1/B_min灰階/(1/R_min灰階+1/G_min灰階+1/B_min灰階) 若對該等式子代入上述暫時設定之R_min灰階、G_min灰階、B_min灰階,則成為 kR=0.26 kG=0.49 kB=0.25。 如此,暫時設定係數kR、kG、kB。 作為係數之傾向,越為目標下限值大(低灰階域中色變化較大)之顏色,係數值越小(後輸出灰階變低)。
(3)成為目標之輸入灰階之設定 決定將色域確保至作為輸入灰階之彩色圖像信號Sig_in之哪個灰階值為止。 不限於液晶面板,當亮度降低時,人因眼睛之色覺特性(稱為暗視覺~中間視覺)而難以感知顏色。 因此,即便再現顏色直至無法感知其顏色之灰階以下之低灰階,亦難以獲得作為畫質提高之充分效果。換言之,在極低灰階中即便縮窄色域,亦認為對畫質之影響非常小。 又,當擴大確保色域之灰階域時,亦有與雙重圖像等畫質問題折衷之情況。雙重圖像係因後液晶單元3之陰影,造成視認者感知到如顯示圖像變為雙重之感覺的現象。 因此,對何處為止之輸入灰階確保單色色域,藉由目測實機進行感官評估。
感官評估時,使用以面板伽馬2.2將輸入灰階設為最大值時大約成1000[cd/m2 ]之亮度下,且低灰階時亦可確保充分之色域的液晶顯示面板1。 輸入灰階之最大值為R灰階=1023/1023、G灰階=1023/1023、B灰階=1023/1023之情形。 藉由該感官評估可知,於R、G、B單色之輸入灰階為80/1023以下之情形時色域之顯著差異變小。 圖9顯示以面板伽馬2.2將輸入灰階設為最大值時之各色伽馬。 由輸入灰階80/1023以下且亮度3[cd/m2 ]以下之虛線包圍之範圍係人之眼睛對顏色之感度變遲鈍,即便色度變化亦難以感知到差異。即,輸入灰階80/1023以下時難以獲得寬色域之效果。 根據以上,將輸入灰階80/1023暫時設定為目標輸入灰階。
(4)後液晶單元3之伽馬轉換用LUT之設定 根據上述(1)、(2)、(3)中之暫時設定值決定LUT值(曲線)以滿足條件。根據曲線之形成方法,目標灰階以外之前液晶單元2與後液晶單元3之灰階關係(色度特性)改變,但此處僅限定於目標灰階之區域。 此處,敘述如下之例:進行LUT轉換設定,以於上述(3)之單色目標輸入灰階(80/1023)時成為前液晶單元2之下限值目標灰階。
以下之記述係如下進行。 將R單色時之單色目標輸入灰階,即R值=80/1023、G值=0/1023、B值=0/1023之輸入設為“Sig_in(80,0,0)”。 將G單色時之單色目標輸入灰階,即R值=0/1023、G值=80/1023、B值=0/1023之輸入設為“Sig_in(0,80,0)”。 將B單色時之單色目標輸入灰階,即R值=0/1023、G值=0/1023、B值=80/1023之輸入設為“Sig_in(0,0,80)”。 關於來自灰度轉換部70之灰度信號Gr設為“Gr(*)”(“*”為表示灰階值*/1023之0至1023間之值)。 關於後圖像信號Sig_RE如Sig_RE(*)般記述灰階值。 關於LUT輸入信號LUT in、LUT輸出信號LUT out,亦如LUT in(*)、LUT out(*)般記述灰階值。 關於前圖像信號Sig_FR如Sig_FR(*,*,*)般記述灰階值。(*,*,*)為(R值,G值,B值)。
R單色時之輸入灰階值Sig_in(80,0,0)如上所述使用暫時設定之係數kR、kG、kB進行灰度轉換,而成為灰階值21/1023之灰度信號Gray(21)。 此處,下限值目標暫時設定為R_min灰階=239/1023。 為了使前圖像信號Sig_FR=Sig_F(239,0,0),只要以除法部52a之R值之除算結果成為“239”之方式獲得後圖像信號Sig_RE即可。因此,只要成為後圖像信號Sig_RE=Sig_RE(342)即可(此處為簡化說明而忽略光量修正部53之係數)。 據此,只要進行自灰度信號Gray(21)向後圖像信號Sig_RE(342)之轉換即可。因此,作為R單色時之條件,要求滿足LUT in(21)→LUT out(342)(將灰階值21/1023轉換成灰階值342/1023)。
G單色時之輸入灰階值Sig_in(0,80,0)係使用暫時設定之係數kR、kG、kB進行灰度轉換,而成為灰度信號Gray(39)。 下限值目標暫時設定為G_min灰階=127/1023。 為了使前圖像信號Sig_FR=Sig_F(0,127,0),只要以除法部52a之G值之除法結果成為“127”之方式獲得後圖像信號Sig_RE(644)即可。 因此,由於只要進行自灰度信號Gray(39)向後圖像信號Sig_RE(644)之轉換即可,故作為G單色時之條件,要求滿足LUT in(39)→LUT out(644)(將灰階值39/1023轉換成灰階值644/1023)。
B單色時之輸入灰階值Sig_in(0,0,80)係使用暫時設定之係數kR、kG、kB進行灰度轉換,而成為灰度信號Gray(20)。 下限值目標暫時設定為B_min灰階=255/1023。 為了使前圖像信號Sig_FR=Sig_F(0,0,255),只要以除法部52a之B值之除法結果成為“255”之方式獲得後圖像信號Sig_RE(321)即可。 因此,由於只要進行自灰度信號Gray(20)向後圖像信號Sig_RE(321)之轉換即可,故作為B單色時之條件,要求滿足LUT in(20)→LUT out(321)(將灰階值20/1023轉換成灰階值321/1023)。
根據以上,只要以進行如滿足 LUT in(21)→LUT out(342)・・・R單色條件 LUT in(39)→LUT out(644)・・・G單色條件 LUT in(20)→LUT out(321)・・・B單色條件 之轉換之方式設計(暫時設定)LUT73即可。 圖10B顯示暫時設定之LUT73之輸入灰階(橫軸)-輸出灰階(縱軸)之轉換曲線,圖10A係將圖10B之一部分(由虛線包圍之部分)放大者。
於圖10A,在座標上顯示點Rp、點Gp、點Bp。點Rp係作為R單色條件之LUT in(21)→LUT out(342)之座標。點Gp、點Bp係分別同樣地表示上述G單色條件、B單色條件之LUT輸入輸出值的座標。 包含該等點Rp、點Gp、點Bp之近似曲線成為LUT73之暫時設定例。 藉由使用成為近似值之函數進行設定,雖亦有未必嚴格滿足上述條件之情形,但只要滿足大致條件即有效。 此種本實施形態之LUT73之輸入輸出特性並非與轉換曲線之形狀本身相關者,而係決定低灰階時之前與後之灰階關係之標準者,只要以滿足上述條件之方式設定LUT73之輸入輸出特性,則低灰階時之前灰階與色度成為目標,而確保色域。 又,該特性成為除色域外亦影響2片單元之畫質上之問題之雙重圖像或眩光、對比度等各種特性之要素。
另,於圖10B之LUT73之轉換曲線中,輸入灰階值較高之區域(例如400以上之區域)大體設為輸出灰階值=1023/1023。其原因在於,在高灰階域中,後液晶單元3開放,而僅以前液晶單元2進行灰階顯示。 如上所述,於1片液晶面板中,有時低灰階域之漏光或色度變化變大,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前液晶單元2與後液晶單元3而消除此情況。於該情形時,後液晶單元3之目的在於對前液晶單元2中顯現出漏光或色度變化之影響之低灰階域進行補充。如此,後圖像信號Sig_RE相關之輸出伽馬特性係認為僅對低灰階域進行灰階調整,僅使用前液晶單元2亦無問題之高灰階域設為透過(白色)即可。因此,如圖10B所示,於高灰階域中,以開放後液晶單元3之方式進行LUT轉換。
(5)雙單元構成中之輸出灰階之確認 於圖11顯示以上(1)~(4)之暫時設定條件中之2片液晶單元之輸出灰階關係。 圖11A係後液晶單元3之輸入輸出特性,橫軸為輸入灰階值,縱軸為輸出灰階值。此處,顯示R、G、B、W(白色)各者。 圖11B為前液晶單元2之輸入輸出特性,橫軸為輸入灰階值,縱軸為輸出灰階值。此處,顯示R、G、B各者。圖11C為將圖11B中由虛線包圍之低灰階域放大者。
根據上文中圖10B之LUT73之轉換曲線,圖11A、圖11B之後液晶單元3、前液晶單元2相關之輸出灰階曲線發生變化,但如根據圖11C之放大圖可知,輸入目標灰階(80/1023)中前圖像信號Sig_FR為各單色中設定之min灰階附近,且其以上之輸入灰階中為min設定灰階以上之輸出。 例如R單色中輸入目標灰階(80/1023)之情形時,輸出灰階為R_min灰階=239/1023附近。 G單色中輸入目標灰階(80/1023)之情形時,輸出灰階為G_min灰階=127/1023附近。 B單色中輸入目標灰階(80/1023)之情形時,輸出灰階為B_min灰階=255/1023附近。 因此,將色度變化抑制在設定之範圍內,而確保目標之色域。 另一方面,如圖11A所示,低灰階域中之灰階顯現在後液晶單元3側。
即,作為思考方法,於前液晶單元2側,進行單色灰階色度之下限值目標設定,以控制如圖8所示R、G、B各色中色度變化較大,且變化之程度不同之低灰階域中之顏色表現。且,於R、G、B各單色中之輸入目標灰階之情形時,於前液晶單元2可獲得下限值目標灰階(附近)之輸出。低灰階域中之灰階顯示由後液晶單元3側負責。 按照該想法,如上述般設定灰度轉換之係數kR、kG、kB與LUT73之特性,以使用前液晶單元2中色度變化較小之灰階範圍。藉此抑制色域變動。
如以上,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灰度轉換部70中之灰度轉換處理所使用之係數kR、kG、kB之設定、及LUT73之轉換,可減少由灰階引起之色域變化,且藉由擴展更低灰階中之色域而實現畫質提高。 於圖12A、圖12B顯示改善效果之例。 圖12A顯示比較例與本實施形態之DCI覆蓋率。比較例為具有1片液晶單元之液晶顯示面板之情形。 此處,作為亮度級別分別顯示100 IRE、10 IRE、5 IRE之情形。 於圖12中以u'v'色度圖顯示色域Cg1、Cg2、Cg3、Cg4、Cg5。色域Cg1為100 IRE、色域Cg2為比較例(10 IRE)、色域Cg3為比較例(5 IRE)、色域Cg4為實施形態(10 IRE)、色域Cg5為實施形態(5 IRE)之情形。 根據該等圖,可確認本實施形態中於低灰階側色域得到大幅改善。
<4.總結及變化例> 於以上之實施形態中可獲得如下之效果。 實施形態之圖像處理裝置(雙單元圖像處理部12)具備:灰度轉換部70(黑白轉換部),其將針對藉由通過後液晶單元3與前液晶單元2之光而產生顯示圖像之液晶顯示面板1的彩色圖像信號即圖像信號Sig_in使用特定之係數kR、kG、kB轉換成灰度信號Gr(黑白圖像信號)。又,雙單元圖像處理部12具備:灰階值轉換部72,其對灰度轉換部70中獲得之灰度信號Gr進行灰階值轉換,使其成為進行設定為以彩色圖像信號驅動前液晶單元2時色域變化較大之灰階範圍之灰階域相關之灰階顯示的信號,並產生針對後液晶單元3之黑白圖像信號即後圖像信號Sig_RE。再者,雙單元圖像處理部12具備:前圖像產生部52,其對圖像信號Sig_in進行使用後圖像信號Sig_RE之運算處理,而產生針對前液晶單元2之彩色圖像信號即前圖像信號Sig_FR。 根據該構成,例如於低灰階域中可藉由後圖像信號Sig_RE充分地實現灰階顯示,藉此,前圖像信號Sig_FR中可設為色域變動較大之低灰階域之灰階值可無益於灰階顯示的狀態。換言之,關於前圖像信號Sig_FR,即便不使用色域變動較大之低灰階域之灰階值,作為液晶顯示面板1亦可獲得在低灰階域中仍實現充分之灰階顯示之顯示圖像。因此於實施形態中,關於前圖像信號Sig_FR,不使用色域變窄之灰階域。藉此,在低灰階域中亦可維持色域。即,由灰階引起之色域變化減少,可藉由擴展更低灰階中之色域而實現畫質提高。 又,可藉由使用LUT73之灰階值轉換、及用於灰度轉換部70中之灰度轉換之係數kR、kG、kB之設定,而獲得與必要之灰階色域折衷之雙重圖像之平衡。
實施形態之灰度轉換部70藉由採用使用對構成彩色圖像信號之各色設定之灰階值之下限值而算出之係數的運算,將彩色圖像信號轉換成黑白圖像信號。 即,針對構成彩色圖像信號之各色(例如R、G、B),首先設定灰階值之下限值(R_min灰階、G_min灰階、B_min灰階)。即,其係作為前圖像信號Sig_FR之灰階值之下限值。使用該下限值設定自彩色圖像向黑白圖像轉換之係數(kR、kG、kB)。黑白轉換部藉由使用該係數之運算,將彩色圖像信號Sig_in轉換成黑白圖像信號(灰度信號Gr)。 藉由如此轉換成黑白圖像信號,實現反映出作為前圖像信號Sig_FR之灰階值之下限值之圖像處理。即,於使用色域變化較少之灰階域作為前圖像信號Sig_FR之情形時,可設定該灰階域之下限。可藉由適當地選擇灰階域之下限值而適當地發揮減小色域變化之效果。
尤其,於實施形態中,舉出如下之例:灰度轉換部70藉由採用使用對R、G、B各者設定之灰階值之下限值而算出之R、G、B各者相關之係數kR、kG、kB的運算,將彩色圖像信號轉換成黑白圖像信號。 即,針對構成彩色圖像信號之R、G、B,分別個別地設定灰階值之下限值(R_min灰階、G_min灰階、B_min灰階)。使用該等下限值設定針對自彩色圖像向黑白圖像轉換之R、G、B之灰階值的係數(kR、kG、kB)。黑白轉換部藉由使用該等係數之運算,將彩色圖像信號Sig_in轉換成黑白圖像信號(灰度信號Gr)。 R、G、B各色在低灰階域中之色度之變化情況各不相同。因此,較理想為對R、G、B各者亦設定灰階值之下限值。根據R、G、B各者之灰階值之下限值,設定針對R、G、B各者之灰階值之係數,並藉由該係數進行灰度轉換,藉此,可實現亦考慮了各色之色度變化差異之圖像處理。即,可實現匹配前液晶單元3側之R、G、B各者之色域灰階範圍之實力值的處理設定。
又,實施形態中所述之下限值為R、G、B各者在低灰階域中色度變化成特定值之灰階值。 於實施形態之情形時,R、G、B灰階值之下限值(R_min灰階、G_min灰階、B_min灰階)設為Δu'v'=0.033(10JND)之灰階值。可藉由以此種基準針對R、G、B設定下限值,而進行與R、G、B各者在低灰階域中之色度變動相應之係數設定。藉此,可提高如低灰階域中色度變化減少之圖像處理之精度。
於實施形態中,灰階值轉換部72使用記憶有輸出值之LUT73對輸入值進行灰階值轉換。 可藉由LUT73之設計以較高之自由度適當地設定針對LUT輸入信號LUT in之LUT輸出信號LUT out。藉此,可正確且容易地實現如下之灰階值轉換:成為在設定為前液晶單元側之色域變化較大之灰階範圍之灰階域中由後圖像信號進行灰階顯示的信號。
於實施形態中,設定構成彩色圖像信號之各色相關之灰階值之下限值、及作為彩色圖像信號之灰階值相關之目標輸入灰階(例如80/1023),且以輸入單色之目標輸入灰階之彩色圖像信號時,前圖像信號Sig_FR成為該單色之下限值之方式設定有LUT73。 當亮度降低時,人因眼睛之色覺特性而難以感知到顏色,故於灰階過低之情形時,產生實施形態之圖像處理無意義之情形。因此,作為可感知到顏色之最低灰階設定目標輸入灰階,並以該目標輸入灰階時成為下限值之方式設定LUT73。藉此,可顯著改善灰階域中之色域。
又,目標輸入灰階設定為人之眼睛難以感知到色度變化之低灰階域之最大灰階值。 例如藉由感官評估,將人之眼睛難以感知到色域變化之灰階設為目標輸入灰階,藉此,實際上可不於色域擴展無意義之灰階域進行不必要之處理。
於實施形態中,前圖像產生部52藉由自圖像信號Sig_in除以後圖像信號Sig_RE而產生前圖像信號。 即,對於作為彩色圖像信號即圖像信號Sig_in之例如R、G、B之各灰階值,分別除以後圖像信號Sig_RE之灰階值,而獲得作為前圖像信號之R、G、B之灰階值。 可藉由自彩色圖像信號除以後圖像信號,而設為能獲得適當之灰階作為後液晶單元3與前液晶單元2重疊後之圖像之狀態。
於實施形態中,舉出如下之例:雙單元圖像處理部12具備:光量修正部53,其對後圖像信號Sig_RE乘以與入射至前液晶單元2之光量成分相應之修正係數kLC;且前圖像產生部52藉由自圖像信號Sig_in除以與修正係數kLC相乘後之後圖像信號Sig_RE而產生前圖像信號Sig_FR。 可獲得考慮到自後液晶單元3入射至前液晶單元2之光量成分之前圖像信號Sig_FR,可設為能獲得適當之灰階作為後液晶單元3與前液晶單元2重疊後之圖像之狀態。
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90具有:雙單元型之液晶顯示面板1,其藉由通過後液晶單元與前液晶單元之光而產生顯示圖像;及上述雙單元圖像處理部12。 液晶顯示面板1依序配置有背光燈5、後液晶單元3、擴散層4、及前液晶單元2。 對於此種雙液晶單元型之液晶顯示面板1,由雙單元圖像處理部12實現減少低灰階域中之色域變化的圖像處理。
另,本實施形態揭示之技術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之構成或設定方法,關於雙單元圖像處理部12之構成例、灰度轉換部70中使用之係數kR、kG、kB係數之設定例、LUT73之設定例等,可考慮各種變化例。 又,應用於低灰階域中色域變化較大之液晶面板,但不限定於低灰階域,於特定之灰階域中有色域變動之情形時亦可應用本實施形態技術。
另,本說明書記載之效果僅為例示而非限定者,又,亦可有其他之效果。
另,本技術亦可採用如以下之構成。 (1) 一種圖像處理裝置,其具備: 黑白轉換部,其將針對藉由通過後液晶單元與前液晶單元之光而產生顯示圖像之顯示面板的彩色圖像信號,使用特定之係數轉換成黑白圖像信號; 灰階值轉換部,其對上述黑白轉換部中獲得之黑白圖像信號進行灰階值轉換,使其成為進行設定為以彩色圖像信號驅動上述前液晶單元時色域變化較大之灰階範圍之灰階域相關之灰階顯示的信號,而產生針對上述後液晶單元之黑白圖像信號即後圖像信號;及 前圖像產生部,其對上述彩色圖像信號進行使用上述後圖像信號之運算處理,而產生針對上述前液晶單元之彩色圖像信號即前圖像信號。 (2) 如上述(1)記載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中 上述黑白轉換部藉由使用對構成彩色圖像信號之各色設定之灰階值之下限值而算出之係數的運算,將彩色圖像信號轉換成黑白圖像信號。 (3) 如上述(2)記載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中 彩色圖像信號以紅、綠、藍之各灰階值構成;且 上述黑白轉換部藉由使用對紅、綠、藍各者設定之灰階值之下限值而算出之紅、綠、藍各者相關之係數的運算,將彩色圖像信號轉換成黑白圖像信號。 (4) 如上述(3)記載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中 上述下限值為紅、綠、藍各者在低灰階域中色度變化成特定值之灰階值。 (5) 如上述(1)至(4)中任一項記載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中 上述灰階值轉換部使用記憶有輸出值之查找表對輸入值進行灰階值轉換。 (6) 如上述(5)記載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中 設定構成彩色圖像信號之各色相關之灰階值之下限值、及作為彩色圖像信號之灰階值相關之目標輸入灰階;且 當輸入單色之目標輸入灰階之彩色圖像信號時,以前圖像信號成為該單色之下限值之方式設定上述查找表。 (7) 如上述(6)記載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中 上述目標輸入灰階設定為人之眼睛難以感知到色度變化之低灰階域之最大灰階值。 (8) 如上述(1)至(7)中任一項記載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中 上述前圖像產生部藉由自上述彩色圖像信號除以上述後圖像信號而產生前圖像信號。 (9) 如上述(1)至(7)中任一項記載之圖像處理裝置,其具備: 光量修正部,其對上述後圖像信號乘以與入射至前液晶單元之光量成分相應之修正係數;且 上述前圖像產生部藉由自上述彩色圖像信號除以由上述光量修正部乘以修正係數後之上述後圖像信號而產生前圖像信號。 (10) 一種顯示裝置,其具備: 顯示面板,其藉由通過後液晶單元與前液晶單元之光而產生顯示圖像; 黑白轉換部,其將針對上述顯示面板之彩色圖像信號,使用特定之係數轉換成黑白圖像信號; 灰階值轉換部,其對上述黑白轉換部中獲得之黑白圖像信號進行灰階值轉換,使其成為進行設定為以彩色圖像信號驅動上述前液晶單元時色域變化較大之灰階範圍之灰階域相關之灰階顯示的信號,而產生針對上述後液晶單元之黑白圖像信號即後圖像信號;及 前圖像產生部,其對上述彩色圖像信號進行使用上述後圖像信號之運算處理,而產生針對上述前液晶單元之彩色圖像信號即前圖像信號。 (11) 如上述(10)記載之顯示裝置,其中 上述顯示面板依序配置有光源部、上述後液晶單元、擴散層及上述前液晶單元。 (12) 一種圖像處理方法,其使圖像處理裝置進行以下步驟: 黑白轉換步驟,其將針對藉由通過後液晶單元與前液晶單元之光而產生顯示圖像之顯示面板的彩色圖像信號,使用特定之係數轉換成黑白圖像信號; 灰階值轉換步驟,其對上述黑白轉換步驟中獲得之黑白圖像信號進行灰階值轉換,使其成為進行設定為以彩色圖像信號驅動上述前液晶單元時色域變化較大之灰階範圍之灰階域相關之灰階顯示的信號,而產生針對上述後液晶單元之黑白圖像信號即後圖像信號;及 前圖像產生步驟,其對上述彩色圖像信號進行使用上述後圖像信號之運算處理,而產生針對上述前液晶單元之彩色圖像信號即前圖像信號。
1‧‧‧液晶顯示面板 2‧‧‧前液晶單元 3‧‧‧後液晶單元 4‧‧‧擴散層 5‧‧‧背光燈 8‧‧‧空隙 10‧‧‧圖像處理裝置 11‧‧‧圖像處理部 12‧‧‧雙單元圖像處理部 20‧‧‧前液晶單元驅動部 21‧‧‧顯示控制部 22‧‧‧垂直驅動部 23‧‧‧水平驅動部 25‧‧‧像素 26(26R,26G,26B)‧‧‧子像素 30‧‧‧後液晶單元驅動部 31‧‧‧顯示控制部 32‧‧‧垂直驅動部 33‧‧‧水平驅動部 35‧‧‧像素 36‧‧‧子像素 42‧‧‧發光陣列 50‧‧‧RGB輸入部 51‧‧‧後圖像產生部 52‧‧‧前圖像產生部 52a‧‧‧除法部 53‧‧‧光量修正部 54‧‧‧面板伽馬處理部 55‧‧‧調整部 56‧‧‧後輸出部 57‧‧‧面板伽馬處理部 58‧‧‧調整部 59‧‧‧前輸出部 70‧‧‧灰度轉換部 72‧‧‧灰階值轉換部 73‧‧‧LUT 74‧‧‧伽馬轉換部 75‧‧‧灰階保持部 78‧‧‧合成部 79‧‧‧空間處理部 90‧‧‧顯示裝置 121‧‧‧偏光板 122‧‧‧基板 123‧‧‧液晶層 124‧‧‧基板 125‧‧‧偏光板 131‧‧‧偏光板 132‧‧‧基板 133‧‧‧液晶層 134‧‧‧基板 135‧‧‧偏光板 141‧‧‧擴散板 B‧‧‧藍 Bp‧‧‧點 cg1~cg5‧‧‧色域 d‧‧‧距離 d1‧‧‧距離 d2‧‧‧距離 DP‧‧‧顯示面 G‧‧‧綠 Gp‧‧‧點 Gr‧‧‧灰度信號 kLC‧‧‧光量修正係數 LUT_in‧‧‧LUT輸入信號 LUT_out‧‧‧LUT輸出信號 M‧‧‧信號 R‧‧‧紅 Rp‧‧‧點 S1‧‧‧圖像信號 Sig_FR‧‧‧前圖像信號 Sig_in‧‧‧圖像信號 Sig_RE‧‧‧後圖像信號 u'‧‧‧色度圖之軸 v'‧‧‧色度圖之軸 W‧‧‧白 wMD‧‧‧亮度之計測值 x‧‧‧色度圖之軸 y‧‧‧色度圖之軸 Δu'v'‧‧‧色度圖之軸
圖1係本技術之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之方塊圖。 圖2係實施形態之前液晶單元及後液晶單元之說明圖。 圖3係實施形態之液晶顯示面板之配置之說明圖。 圖4係實施形態之雙單元圖像處理部之方塊圖。 圖5係實施形態之雙單元圖像處理部之要部之方塊圖。 圖6係低灰階域中之漏光之液晶之說明圖。 圖7係R、G、B各自之灰階與色度之關係之說明圖。 圖8係實施形態中對R、G、B使用之灰階之說明圖。 圖9係以伽馬2.2將輸入灰階設為最大值時之各色伽馬之說明圖。 圖10係實施形態之查找表設定之說明圖。 圖11係實施形態之後液晶單元及前液晶單元之輸入輸出特性之說明圖。 圖12係實施形態之低灰階域中之色域擴展效果之說明圖。
51‧‧‧後圖像產生部
52‧‧‧前圖像產生部
52a‧‧‧除法部
53‧‧‧光量修正部
70‧‧‧灰度轉換部
72‧‧‧灰階值轉換部
73‧‧‧LUT
74‧‧‧伽馬轉換部
75‧‧‧灰階保持部
78‧‧‧合成部
79‧‧‧空間處理部
B‧‧‧藍
G‧‧‧綠
Gr‧‧‧灰度信號
LUT_in‧‧‧LUT輸入信號
LUT_out‧‧‧LUT輸出信號
M‧‧‧信號
R‧‧‧紅
Sig_FR‧‧‧前圖像信號
Sig_in‧‧‧圖像信號
Sig_RE‧‧‧後圖像信號
W‧‧‧白

Claims (12)

  1. 一種圖像處理裝置,其具備:黑白轉換部,其基於對構成彩色圖像信號之各色而設定之灰階值之下限值,將上述彩色圖像信號轉換成黑白圖像信號,該彩色圖像信號係針對藉由通過後液晶單元與前液晶單元之光而產生顯示圖像之顯示面板的彩色圖像信號;灰階值轉換部,其對上述黑白圖像信號進行灰階值轉換,產生用以進行作為灰階範圍而設定之灰階域相關之灰階顯示的轉換信號,基於上述轉換信號而產生針對上述後液晶單元之後圖像信號;及前圖像產生部,其基於上述後圖像信號,對上述彩色圖像信號進行運算處理,產生針對上述前液晶單元之前圖像信號。
  2. 如請求項1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中上述黑白轉換部藉由使用對構成上述彩色圖像信號之各色使用上述設定之灰階值之上述下限值而算出之係數的運算,將上述彩色圖像信號轉換成上述黑白圖像信號。
  3. 如請求項2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中彩色圖像信號以紅、綠、藍之各灰階值構成;且上述黑白轉換部藉由使用對紅、綠、藍各者設定之灰階值之下限值而算出之紅、綠、藍各者相關之係數的運算,將彩色圖像信號轉換成黑白圖像信號。
  4. 如請求項3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中對於紅、綠、藍各者,上述設定之灰階值之上述下限值為紅、綠、藍各者在低灰階域中,色度變化成特定值之灰階值。
  5. 如請求項1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中上述灰階值轉換部使用記憶有輸出值之查找表對輸入值進行灰階值轉換。
  6. 如請求項5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中設定構成彩色圖像信號之各色相關之灰階值之下限值、及作為彩色圖像信號之灰階值相關之目標輸入灰階;且當輸入單色之目標輸入灰階之彩色圖像信號時,以前圖像信號成為該單色之下限值之方式設定上述查找表。
  7. 如請求項6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中上述目標輸入灰階設定為人之眼睛難以感知到色度變化之低灰階域之最大灰階值。
  8. 如請求項1之圖像處理裝置,其中上述前圖像產生部藉由自上述彩色圖像信號除以上述後圖像信號而產生前圖像信號。
  9. 如請求項1之圖像處理裝置,其具備:光量修正部,其對上述後圖像信號乘以與入射至前液晶單元之光量成分相應之修正係數;且上述前圖像產生部藉由自上述彩色圖像信號除以由上述光量修正部乘以修正係數後之上述後圖像信號而產生前圖像信號。
  10. 一種顯示裝置,其具備:顯示面板,其藉由通過後液晶單元與前液晶單元之光而產生顯示圖像;黑白轉換部,其基於對構成上述顯示面板之彩色圖像信號之各色而設定之灰階值之下限值,將上述彩色圖像信號轉換成黑白圖像信號;灰階值轉換部,其對上述黑白圖像信號進行灰階值轉換,產生用以進行作為灰階範圍而設定之灰階域相關之灰階顯示的轉換信號,基於上述轉換信號而產生針對上述後液晶單元之後圖像信號;及前圖像產生部,其基於上述後圖像信號,對上述彩色圖像信號進行運算處理,產生針對上述前液晶單元之前圖像信號。
  11. 如請求項10之顯示裝置,其中上述顯示面板依序配置有光源部、上述後液晶單元、擴散層及上述前液晶單元。
  12. 一種圖像處理方法,其使圖像處理裝置進行以下步驟:黑白轉換步驟,其基於對構成彩色圖像信號之各色而設定之灰階值 之下限值,將上述彩色圖像信號轉換成黑白圖像信號,該彩色圖像信號係針對藉由通過後液晶單元與前液晶單元之光而產生顯示圖像之顯示面板的彩色圖像信號;灰階值轉換步驟,其對上述黑白圖像信號進行灰階值轉換,產生用以進行作為灰階範圍而設定之灰階域相關之灰階顯示的轉換信號,基於上述轉換信號而產生針對上述後液晶單元之後圖像信號;及前圖像產生步驟,其基於上述後圖像信號,對上述彩色圖像信號進行運算處理,產生針對上述前液晶單元之前圖像信號。
TW108100626A 2018-02-07 2019-01-08 圖像處理裝置、顯示裝置、圖像處理方法 TWI8026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19983 2018-02-07
JP2018019983 2018-02-07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5923A TW201935923A (zh) 2019-09-01
TWI802628B true TWI802628B (zh) 2023-05-21

Family

ID=67549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00626A TWI802628B (zh) 2018-02-07 2019-01-08 圖像處理裝置、顯示裝置、圖像處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1217189B2 (zh)
EP (1) EP3751553A4 (zh)
JP (1) JP7302484B2 (zh)
KR (1) KR20200115520A (zh)
CN (1) CN111684514B (zh)
TW (1) TWI802628B (zh)
WO (1) WO201915576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263987B2 (en) * 2019-04-04 2022-03-01 Hisense Visual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of enhancing contrast and a dual-cell display apparatus
KR20220050785A (ko) * 2020-10-16 2022-04-2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디스플레이 장치용 편광판 및 이를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2308937A (zh) * 2020-10-29 2021-02-02 安乃达驱动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Tft屏显示图形的方法及系统
JP2022185808A (ja) * 2021-06-03 2022-12-15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JP7329565B2 (ja) * 2021-07-20 2023-08-18 シャープディスプレイ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88649A1 (en) * 2006-10-17 2008-04-17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nit and system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stacked display devices, and drive circuit
US20100188754A1 (en) * 2004-10-15 2010-07-2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with laminated diffuser plates
US20140049734A1 (en) * 2011-04-28 2014-02-20 Dolby Laboratories Licensing Corporation Dual Panel Display with Cross BEF Collimator and Polarization-Preserving Diffus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122625A (ja) * 1997-10-15 1999-04-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その信号処理方法
JPH11339034A (ja) * 1998-05-29 1999-12-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画像処理装置
WO2007040127A1 (ja) * 2005-09-30 2007-04-1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ジョン受信機
US7800714B2 (en) * 2005-09-30 2010-09-2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WO2008114521A1 (ja) * 2007-03-20 2008-09-25 Sharp Kabushiki Kaisha 液晶表示装置、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およびテレビジョン受信機
WO2008117643A1 (ja) * 2007-03-28 2008-10-0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駆動方法
JP5238222B2 (ja) * 2007-10-31 2013-07-17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方法及び画像処理装置
JP5315783B2 (ja) * 2008-05-13 2013-10-1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映像表示装置
JP5382498B2 (ja) * 2008-11-10 2014-01-08 Nltテクノロジ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液晶表示制御装置、電子機器、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の駆動方法
US8928682B2 (en) * 2009-07-07 2015-01-06 Pure Depth Limited Method and system of processing images for improved display
JP5477129B2 (ja) * 2010-04-07 2014-04-2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映像信号処理装置、表示装置、表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1626883B1 (ko) * 2010-04-13 2016-06-0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JP2015191053A (ja) 2014-03-27 2015-11-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WO2016063675A1 (ja) * 2014-10-22 2016-04-28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KR102194571B1 (ko) * 2014-10-23 2020-12-2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데이터 변환부와 데이터 변환부의 데이터 변환 방법
JP6376971B2 (ja) 2014-12-22 2018-08-22 エルジー ディスプレイ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画像表示方法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1749229B1 (ko) * 2014-12-22 2017-06-2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화상 표시 방법 및 화상 표시 장치
US10056022B2 (en) * 2016-06-10 2018-08-21 Apple Inc. Saturation dependent image splitting for high dynamic range displays
JP2018018043A (ja) * 2016-07-29 2018-02-01 パナソニック液晶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液晶モジュール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18084760A (ja) * 2016-11-25 2018-05-31 パナソニック液晶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液晶表示装置
JP6338194B2 (ja) * 2017-08-09 2018-06-06 Necプラットフォームズ株式会社 画像データ変換装置、画像データ変換方法、画像データ変換用プログラム、pos端末装置、及びサーバ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88754A1 (en) * 2004-10-15 2010-07-29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with laminated diffuser plates
US20080088649A1 (en) * 2006-10-17 2008-04-17 Nec Lcd Technologies,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nit and system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stacked display devices, and drive circuit
US20140049734A1 (en) * 2011-04-28 2014-02-20 Dolby Laboratories Licensing Corporation Dual Panel Display with Cross BEF Collimator and Polarization-Preserving Diffus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935923A (zh) 2019-09-01
EP3751553A1 (en) 2020-12-16
WO2019155760A1 (ja) 2019-08-15
JP7302484B2 (ja) 2023-07-04
EP3751553A4 (en) 2020-12-16
US20210027728A1 (en) 2021-01-28
CN111684514A (zh) 2020-09-18
US20220108664A1 (en) 2022-04-07
JPWO2019155760A1 (ja) 2021-02-25
US11217189B2 (en) 2022-01-04
US11670250B2 (en) 2023-06-06
KR20200115520A (ko) 2020-10-07
CN111684514B (zh) 2022-07-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02628B (zh) 圖像處理裝置、顯示裝置、圖像處理方法
CN112119449B (zh) 图像处理装置、显示装置和图像处理方法
JP5301681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TWI508039B (zh) 顯示裝置
WO2013035635A1 (ja)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方法
WO2013002146A1 (ja) 液晶表示装置
EP2453435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isplay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TWI807023B (zh) 圖像處理裝置、顯示裝置及圖像處理方法
JP5319836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KR20110081546A (ko) 신호 처리 장치 및 신호 처리 방법
JP2005070793A (ja)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駆動装置及びその方法
KR20180034214A (ko) 화상 표시 장치 및 화상 표시 방법
KR20150081174A (ko) 액정표시장치 및 이의 구동방법
JP2019045584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JP6616628B2 (ja)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方法
JP2009086278A (ja) 液晶表示素子の駆動方法
KR20180034207A (ko) 화상 표시 장치 및 화상 표시 방법
JP2012242682A (ja)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WO2013080907A1 (ja)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方法
KR20180025149A (ko) 화상 표시 장치 및 화상 표시 방법
JP2018036403A (ja)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方法
JP2017102241A (ja) 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