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89042B - 發光裝置,撓性發光裝置,電子裝置,照明設備,以及發光裝置和撓性發光裝置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發光裝置,撓性發光裝置,電子裝置,照明設備,以及發光裝置和撓性發光裝置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89042B
TWI589042B TW100101096A TW100101096A TWI589042B TW I589042 B TWI589042 B TW I589042B TW 100101096 A TW100101096 A TW 100101096A TW 100101096 A TW100101096 A TW 100101096A TW I589042 B TWI589042 B TW I58904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emitting device
electrode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010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14818A (en
Inventor
波多野薰
Original Assignee
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2148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148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890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89042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59Multistep manufacturing methods
    • H01L27/1262Multistep manufacturing methods with a particular formation,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the substrate
    • H01L27/1266Multistep manufacturing methods with a particular formation,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the substrate the substrate on which the devices are formed not being the final device substrate, e.g. using a temporary substrat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2Containers
    • H10K50/8423Metallic seal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7Arrangement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8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using temporary substra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 H01L27/12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 H01L27/122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crystalline structure of the active layer
    • H01L27/122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FTs formed on a non-semiconducting substrate, e.g. driving circuits for AMLCDs with a particular composition, shape or crystalline structure of the active layer with semiconductor materials not belonging to the group IV of the periodic table, e.g. InGaZnO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11Flexible OLED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31Nanoparticles used in non-emissive layers, e.g. in packaging layer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9Tandem OLED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4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scatter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8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ractive means, e.g. lens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7Passive-matrix 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2Stacked devices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each emitting at different wavelength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Description

發光裝置,撓性發光裝置,電子裝置,照明設備,以及發光裝置和撓性發光裝置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發光裝置、撓性發光裝置及其製造方法。另外,本發明還關於裝載了該發光裝置或撓性發光裝置的電子裝置和照明設備。
近年來,顯示器領域的技術顯著地發展,特別是在高精細化、薄型化方面,因市場需要的推動而取得了顯著的進步。
作為該領域的下一個階段(phase),撓性顯示器的商品化引人注目,關於顯示器的撓性化,已提出各種各樣的提案(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另外,使用了撓性基板的發光裝置與使用了玻璃基板等的情況相比可以大幅度地輕量化。
但是,這種撓性顯示器的實用化中最大的難關在於其壽命。
這是因為如下緣故:作為需要在支承發光元件的同時保護元件不受到外界的水分、氧等影響的基板,不能使用不具有撓性的玻璃基板,而必須使用雖具有撓性但透水性高且耐熱性低的塑膠基板。因塑膠基板的耐熱性低,因此不能以高溫製造優質的保護膜,從使用了塑膠基板的一側侵入的水分給發光元件乃至發光裝置的壽命帶來大的不利影響。例如,在非專利文獻1中介紹了製造在以聚醚碸(PES)為基礎的基板上製造發光元件並使用鋁膜進行了密封的撓性發光裝置的例子,然而其壽命是230小時左右,離實用還有相當差距。在非專利文獻2及非專利文獻3中介紹了在不鏽鋼基板上製造了發光元件的撓性發光裝置的例子,雖然抑制了從不鏽鋼基板側的水分的侵入,但不能有效地防止從發光元件側的水分的侵入。因此,在不鏽鋼基板上製造撓性發光裝置,在發光元件側藉由應用將多種材料反復層疊多層而成的密封膜,從而嘗試壽命的改善。
另外,鋁膜這樣的金屬薄膜或不鏽鋼基板同時具有撓性和低透水性,但在通常的厚度下不透過可見光,所以在發光裝置中限於只將其用於夾持發光元件的一對基板中的任一個。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3-204049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1:Gi Heon Kim等,IDW’03,2003,387-390頁
非專利文獻2:Dong Un Jin等,SID 06 DIGEST,2006,1855-1857頁
非專利文獻3:Anna Chwang等,SID 06 DIGEST,2006,1858-1861頁
非專利文獻1的壽命短認為是以下的結果:雖然抑制了從使用鋁膜進行了密封的上部的水分的侵入,但不能阻止從PES基板側的水分的侵入。另外,由於用於這種發光裝置的發光元件的耐熱性也低,因此也難以在形成發光元件之後形成優質的保護膜。
在非專利文獻2及非專利文獻3中,看起來得到了與用玻璃基板夾持的發光裝置相同程度的壽命,但這是藉由如上該使用反復層疊由多種材料構成的層而成的密封膜而實現的,生產性差。如果生產性差,則難以將廉價且大量的產品提供給需方,而難以為產業的發展做貢獻。
這樣,在撓性發光裝置中,因使用耐熱性比以往使用的玻璃基板低的塑膠基板,因此不能使用緻密的高溫成膜的保護膜,發光元件及發光裝置的壽命短。另外,為彌補這一點而使用的密封膜的生產性非常差。
另外,還有如下問題:如果使用如鋁膜那樣的金屬薄膜或不鏽鋼基板進行密封,則發光裝置的表面溫度變高,發光裝置被損壞,或者發光裝置的可靠性變差等。
因此,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撓性發光裝置,其表面溫度低,壽命長且可靠性高。另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目的之一還在於提供一種使用了該撓性發光裝置的電子裝置或照明設備。另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目的之一還在於提供一種該撓性發光裝置的簡單製造方法。
藉由一種撓性發光裝置能夠解決上述課題,該撓性發光裝置如下製造:在玻璃基板等耐熱性高的基板上在適當的溫度下形成保護膜,以使其具有足夠低的透水性;在保護膜上形成電晶體、發光元件的電極或發光元件等的必要部分之後,將它們與保護膜一起轉置到塑膠基板;使用黏合劑黏合金屬基板;以及在金屬基板上形成散熱材料層。
也就是說,在本發明說明中公開的發明之一是一種撓性發光裝置,包括:具有撓性及對於可見光的透光性的基板;設置在基板上的第一黏合劑層;位於第一黏合劑層上的絕緣層;具備形成在絕緣層上的第一電極、與第一電極相對的第二電極及設置在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之間的包含具有發光性質的有機化合物的層的發光元件;形成在第二電極上的第二黏合劑層;設置在第二黏合劑層上的金屬基板;以及形成在金屬基板上的散熱材料層。
另外,在本發明說明中公開的發明之一是一種撓性發光裝置,包括:具有撓性及對於可見光的透光性的基板;設置在基板上的第一黏合劑層;位於第一黏合劑層上的絕緣層;設置在絕緣層上的電晶體;覆蓋電晶體的層間絕緣層;具備設置在層間絕緣層上且與電晶體的源極電極或汲極電極電連接的第一電極、與第一電極相對的第二電極及設置在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之間的包含具有發光性質的有機化合物的層的發光元件;形成在第二電極上的第二黏合劑層;設置在第二黏合劑層上的金屬基板;以及形成在金屬基板上的散熱材料層。
另外,本發明說明中公開的發明之一是如上所述的撓性發光裝置,其包括包含發光元件和電晶體的像素部和設置在像素部的外側且包含電晶體的驅動電路部,像素部的電晶體和驅動電路部的電晶體利用同一步驟而形成。
另外,本發明說明中公開的發明之一是如上所述的撓性發光裝置,其中電晶體的活性層(active layer)使用結晶矽。另外,本發明說明中公開的發明之一是如上所述的撓性發光裝置,其中電晶體的活性層使用氧化物半導體。
另外,本發明說明中公開的發明之一是如上所述的撓性發光裝置,其中散熱材料層的熱輻射率高於金屬基板的熱輻射率。散熱材料層的熱輻射率特較佳為0.90以上。
在本發明說明中,熱輻射率是指從一定溫度的物質的表面輻射的能量相對於從相同溫度的黑體(以100%的比例吸收藉由輻射而施加的能量的假想物質)輻射的能量的比例。
另外,本發明說明中公開的發明之一是一種具有上述結構的撓性發光裝置,其中在發光元件的第二電極和第二黏合劑層之間形成膜密封層。
另外,本發明說明中公開的發明之一是一種具有上述結構的撓性發光裝置,其中金屬基板由選自不鏽鋼、鋁、銅、鎳、鋁合金中的材料構成。
另外,本發明說明中公開的發明之一是一種具有上述結構的撓性發光裝置,其中第一黏合劑層由選自環氧樹脂、丙烯酸樹脂、矽酮樹脂、酚醛樹脂中的一種或多種材料構成。
另外,本發明說明中公開的發明之一是一種具有上述結構的撓性發光裝置,其中第一黏合劑層包含導熱填料。導熱填料的導熱係數較佳比第一黏合劑層所用的有機樹脂等材料的導熱係數高。
另外,本發明說明中公開的發明之一是一種具有上述結構的撓性發光裝置,其中第二黏合劑層由選自環氧樹脂、丙烯酸樹脂、矽酮樹脂、酚醛樹脂中的一種或多種材料構成。
另外,本發明說明中公開的發明之一是一種具有上述結構的撓性發光裝置,其中第二黏合劑層包含導熱填料。導熱填料的導熱係數較佳比第二黏合劑層所用的有機樹脂等材料的導熱係數高。
另外,本發明說明中公開的發明之一是一種具有上述結構的撓性發光裝置,其中在金屬基板和上述散熱材料層之間設置有樹脂層。
另外,本發明說明中公開的發明之一是一種具有上述結構的撓性發光裝置,其中樹脂層包含由選自環氧樹脂、丙烯酸樹脂、矽酮樹脂、酚醛樹脂、聚酯樹脂中的一種或多種構成的熱固性樹脂或由選自聚丙烯、聚乙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醯胺、聚醚酮、氟樹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一種或多種構成的熱塑性樹脂。
另外,本發明說明中公開的發明之一是一種具有上述結構的撓性發光裝置,其中具有撓性及對於可見光的透光性的基板、第一黏合劑層、第二黏合劑層和樹脂層中的至少一個還包含纖維體。作為纖維體,特較佳使用玻璃纖維。
另外,本發明說明中公開的發明之一是一種具有上述結構的撓性發光裝置,其中在具有撓性和對於可見光的透光性的基板和第一黏合劑層之間形成有防水層。作為防水層,較佳使用包含矽和氮的層或包含鋁和氮的層。
另外,本發明說明中公開的發明之一是一種具有上述結構的撓性發光裝置,其中具有撓性及對於可見光的透光性的基板中與金屬基板相對的面的反面有塗覆層。
另外,本發明說明中公開的發明之一是一種具有上述結構的撓性發光裝置,其中塗覆層具有對於可見光的透光性,是高硬度的膜。另外,上述結構中,如果將具有對於可見光的透光性的導電膜用作塗覆層,則能夠保護撓性發光裝置不受靜電影響。
另外,本發明說明中公開的發明之一是一種具有上述結構的撓性發光裝置,其中絕緣層為包含氮和矽的層。
另外,本發明說明中公開的發明之一是一種將上述結構的撓性發光裝置用於顯示部的電子裝置。
另外,本發明說明中公開的發明之一是一種使用上述結構的撓性發光裝置的照明設備。
另外,本發明說明中公開的發明之一是一種撓性發光裝置的製造方法,包括:在製造基板上形成分離層;在分離層上形成絕緣層;在絕緣層上形成第一電極;在第一電極上以覆蓋第一電極的端部的方式形成間隔壁;在第一電極和該間隔壁上黏合臨時支承基板;藉由在分離層和絕緣層之間剝離,將絕緣層、第一電極、間隔壁和臨時支承基板從製造基板分離;使用第一黏合劑層將具有撓性及對於可見光的透光性的基板黏合到藉由分離而露出的絕緣層的表面;去除臨時支承基板而使第一電極的表面露出;以覆蓋露出了的第一電極的方式形成包含具有發光性質的有機化合物的層;以覆蓋包含具有發光性質的有機化合物的層的方式形成第二電極;使用第二黏合劑層將金屬基板黏合到第二電極的表面;以及在金屬基板上形成散熱材料層。
另外,本發明說明中公開的發明之一是一種撓性發光裝置的製造方法,包括:在製造基板上形成分離層;在分離層上形成絕緣層;在絕緣層上形成多個電晶體;在電晶體上形成層間絕緣層;在層間絕緣層上形成與電晶體的源極電極或汲極電極電連接的第一電極;以覆蓋第一電極的端部的方式形成間隔壁;在第一電極和間隔壁上黏合臨時支承基板;藉由在分離層和絕緣層之間剝離,將絕緣層、電晶體、層間絕緣層、第一電極、間隔壁和臨時支承基板從製造基板分離;使用第一黏合劑層將具有撓性及對於可見光的透光性的基板黏合到藉由分離而露出的絕緣層的表面;去除臨時支承基板而使第一電極的表面露出;以覆蓋露出了的第一電極的方式形成包含具有發光性質的有機化合物的層;以覆蓋包含具有發光性質的有機化合物的層的方式形成第二電極;使用第二黏合劑層將金屬基板黏合到第二電極的表面;以及在金屬基板上形成散熱材料層。
另外,本發明說明中公開的發明之一是一種撓性發光裝置的製造方法,在上述製造方法中,在金屬基板和散熱材料層之間形成樹脂層。
另外,本發明說明中公開的發明之一是一種撓性發光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在第二電極和第二黏合劑層之間形成膜密封層。
另外,本發明說明中公開的發明之一是一種撓性發光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藉由電漿CVD法在250℃以上400℃以下的溫度條件下形成絕緣層。
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可以提供一種撓性發光裝置,其表面溫度低,壽命長且可靠性高。另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可以提供使用了該撓性發光裝置的電子裝置或照明設備。另外,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可以提供該撓性發光裝置的簡單製造方法。
下面,參照附圖對本發明的實施例模式進行說明。但是,本發明可以以多個不同方式來實施,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容易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的宗旨及其範圍的情況下,其方式和詳細內容可進行各種變化。因此,本發明不應該解釋為侷限於本實施例模式記載的內容。
實施例模式1
在本實施例模式中,說明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發光裝置及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發光裝置的製造方法。首先,參照圖1說明本實施例模式的發光裝置。
圖1A是撓性發光裝置的例子。圖1A所示的撓性發光裝置包括塑膠基板110、第一黏合劑層111、保護層112、基底絕緣層113、像素部電晶體114、驅動電路部電晶體115、發光元件127(包括第一電極117、包含具有發光性質的有機化合物的層(以下稱為EL(Electroluminescene)層)119以及第二電極120)、間隔壁118、第二黏合劑層121、金屬基板122、第一層間絕緣層128、第二層間絕緣層129以及散熱材料層130。
塑膠基板110和保護層112藉由第一黏合劑層111黏合。在保護層112上設置有基底絕緣層113、像素部電晶體114、驅動電路部電晶體115、與像素部電晶體114電連接的發光元件的第一電極117以及覆蓋第一電極的端部的間隔壁118,圖1A中示出它們的一部分。發光元件127包括從間隔壁118露出的第一電極117和以至少覆蓋露出的第一電極117的方式形成的包含發光有機化合物的EL層119以及以覆蓋EL層119的方式設置的第二電極120。使用第二黏合劑層121將金屬基板122黏合到第二電極120上。並且,在金屬基板122上形成有散熱材料層130。另外,未必一定要設置驅動電路部。另外,還可以包括CPU部。在圖1A中,被分離層116至少包括保護層112、基底絕緣層113、像素部電晶體114、驅動電路部電晶體115、第一層間絕緣層128、第二層間絕緣層129、第一電極117及間隔壁118而構成,但是以上示出的是易於製造的一個例子,構成被分離層116的要素不限於此。
因為在圖1A所示的撓性發光裝置中設置有保護層112和金屬基板122,所以可以從塑膠基板面和金屬基板面這兩個面抑制水分的侵入,可以實現長壽命的發光裝置。另外,因為在金屬基板122上形成有散熱材料層130,所以可以抑制發光裝置的表面溫度的上升,可以防止由發熱導致的發光裝置的損壞或可靠性的降低。
圖1B是被動矩陣型的撓性發光裝置的例子。圖1B所示的撓性發光裝置包括塑膠基板110、第一黏合劑層111、保護層112、發光元件127(包括第一電極117、EL層119以及第二電極120)、間隔壁118、第二黏合劑層121、金屬基板122以及散熱材料層130。
在圖1B中,在被分離層116中設置有保護層112、發光元件的第一電極117以及間隔壁118,圖中示出了它們的一部分。發光元件127包括從間隔壁118露出的第一電極117、以至少覆蓋露出的第一電極117的方式形成的包含有機化合物的EL層119以及以覆蓋EL層119的方式設置為條狀的第二電極120。使用第二黏合劑層121將金屬基板122黏合到第二電極120上。並且,在金屬基板122上形成有散熱材料層130。在圖1B中,被分離層116至少包括保護層112、第一電極117及間隔壁118而構成,但是以上示出的是易於製造的一個例子,構成被分離層116的要素不限於此。另外,在圖1B中示出了間隔壁118的形狀是正錐型的被動矩陣型發光裝置的例子,但也可以是倒錐型的被動矩陣型發光裝置。在此情況下,因為能藉由間隔壁118的錐形分離形成EL層119及第二電極120,所以它們的成膜時不必使用掩罩進行圖案形成。
因為在圖1B所示的撓性發光裝置中設置有保護層112和金屬基板122,所以可以從塑膠基板面和金屬基板面這兩個面抑制水分的侵入,可以實現長壽命的發光裝置。另外,因為在金屬基板122上形成有散熱材料層130,所以可以抑制發光裝置的表面溫度的上升,可以防止由發熱導致的發光裝置的損壞或可靠性的降低。
在玻璃、陶瓷等耐熱性高的製造基板上隔著分離層形成包含保護層112的被分離層116,然後以分離層為介面分離製造基板和被分離層116,使用黏合劑將分離的被分離層116黏合到塑膠基板110上而製造本實施例模式中的發光裝置。因此,在透水性高的塑膠基板110側設置有透水性足夠低的保護層112。因此,本實施例模式中的發光裝置中,在塑膠基板110和保護層112之間存在第一黏合劑層111。
在本發明說明中,塑膠基板是指具有撓性及對於可見光的透光性的基板。作為塑膠基板110,只要是具有撓性及對於可見光的透光性的基板就沒有特別的限制,較佳使用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等聚酯樹脂,聚丙烯腈樹脂、聚醯亞胺樹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樹脂、聚碳酸酯(PC)樹脂、聚醚碸(PES)樹脂、聚醯胺樹脂、環烯烴樹脂、聚苯乙烯樹脂、聚醯胺醯亞胺樹脂、聚氯乙烯樹脂等。塑膠基板較佳由熱膨脹係數低的材料構成。因此,可以較佳使用熱膨脹係數為30×10-6/K以下的聚醯胺醯亞胺樹脂、聚醯亞胺樹脂、PET等。另外,也可以使用在玻璃纖維中浸滲有樹脂的基板或將無機填料混合到有機樹脂中而降低熱膨脹係數的基板。
較佳的是塑膠基板的折射率高,以提高取光效率。藉由將高折射率的無機填料分散在有機樹脂中,可以實現其折射率高於只由該有機樹脂構成的基板的基板。尤其是藉由使用粒徑為40nm以下的小無機填料,不會喪失光學透明性,因此較佳。
另外,較佳在塑膠基板的大氣側表面形成凹凸。藉由在塑膠基板的大氣側表面形成凹凸,可以取出因在基板的表面發生全反射而不能取出到大氣的來自發光元件的光成分,可以提高取光效率。
另外,塑膠基板110也可以具有將防汙膜或可以提高取光效率的凹凸膜等與上述材料組合而成的結構。
第一黏合劑層111由具有對於可見光的透光性的材料形成。例如,能夠使用紫外線固化型等光固化型黏合劑、反應固化型黏合劑、熱固化型黏合劑、厭氧型黏合劑等各種固化型黏合劑等。作為這些黏合劑,使用環氧樹脂、丙烯酸樹脂、矽酮樹脂、酚醛樹脂等。第一黏合劑層111較佳使用低透濕性材料,特較佳使用環氧樹脂等。
也可以使用其中分散有導熱填料的樹脂,以提高第一黏合劑層111的導熱性。分散有導熱填料的第一黏合劑層111的導熱係數較佳為0.50W/m‧K以上。更佳為1.0W/m‧K以上。作為導熱填料,可以使用導熱係數比第一黏合劑層所用的上述樹脂高的材料。特較佳使用導熱係數為30W/m‧K以上的材料。例如,可以舉出導熱係數為260W/m‧K的鋁、導熱係數為300W/m‧K的氮化鋁、導熱係數為36W/m‧K的氧化鋁、氮化硼、氮化矽等。另外,作為其他導熱填料,例如,有銀、導熱係數為388W/m‧K的銅等的金屬粒子。另外,如果使用起到乾燥劑的作用的填料作為導熱填料,則第一黏合劑層111的導熱性和耐濕性得到提高,因此較佳。另外,也可以將導熱填料和起到乾燥劑的作用的填料混合後使用。作為起到乾燥劑的作用的填料,例如,可以舉出沸石。另外,為了不有損彎曲性,第一黏合劑層111所用的填料的粒徑較佳為1nm以上1000nm以下。如果填料的粒徑大,則有在彎曲時成為缺陷或裂縫的起點的情況。
保護層112使用透水性低且具有對於可見光的透光性的材料而形成。例如,可以舉出氮化矽層、氮氧化矽層或氧氮化矽層等,較佳使用包含氮和矽的絕緣層。另外,也可以使用氧化鋁層。
在使用高折射率的塑膠基板110時,較佳的是第一黏合劑層111和保護層112的折射率也高。折射率的高低較佳滿足如下條件:塑膠基板110的折射率<第一黏合劑層111的折射率<保護層112的折射率<第一電極117的折射率。例如,因為適合用於第一電極117的氧化銦錫(ITO:Indium Tin Oxide)或添加有鋁的氧化鋅(AZO)的折射率為1.8~2.1,所以塑膠基板110、第一黏合劑層111以及保護層112的折射率較佳為1.6以上。更佳為1.6以上1.8以下。
關於第一黏合劑層111,例如,藉由將高折射率的無機填料分散在有機樹脂中,可以使折射率高於只由該有機樹脂構成的黏合劑層。尤其是如果使用粒徑為40nm以下的小無機填料,則不會喪失光學透明性,因此較佳。另外,保護層112可以較佳使用例如具有對於可見光的透光性的氮氧化矽層等。
此外,與塑膠基板110一起夾持發光元件127的相反側的基板使用金屬基板。金屬基板122使用厚度為10μm以上200μm以下的金屬基板,以得到撓性。另外,較佳使用厚度為20μm以上50μm以下的材料,以確保彎曲性。作為構成金屬基板122的材料沒有特別的限制,可較佳使用鋁、銅、鎳、或者鋁合金或不鏽鋼等金屬合金等。另外,對於金屬基板122,較佳在進行黏合之前,藉由在真空中進行焙燒或電漿處理來預先去除附著在其表面的水。
雖然金屬基板122具有足夠低的透水性和足夠的撓性,但該範圍的厚度不具有對於可見光的透光性,所以本實施例模式中的發光裝置成為所謂底部輻射型發光裝置,其中從設置有電晶體的塑膠基板110側取出發光。另外,由於金屬基板122與塑膠基板110同樣地隔著黏合劑層與發光元件127黏合,因此在發光元件127的第二電極120或膜密封層126與金屬基板122之間存在第二黏合劑層121。
作為第二黏合劑層121的材料,可以使用與第一黏合劑層111同樣的材料。例如,能夠使用反應固化型黏合劑、熱固化型黏合劑、厭氧型黏合劑等黏合劑。作為這些黏合劑的材質,使用環氧樹脂、丙烯酸樹脂、矽酮樹脂、酚醛樹脂等。
也可以使用其中分散有導熱填料的樹脂,以提高第二黏合劑層121的導熱性。分散有導熱填料的第二黏合劑層121的導熱係數較佳為0.50W/m‧K以上。更佳為1.0W/m‧K以上。作為導熱填料,可以使用導熱係數比第二黏合劑層所用的上述樹脂高的材料。特較佳使用導熱係數為30W/m‧K以上的材料。例如,可以舉出導熱係數為260W/m‧K的鋁、導熱係數為300W/m‧K的氮化鋁、導熱係數為36W/m‧K的氧化鋁、氮化硼、氮化矽等。另外,作為其他導熱填料,例如,有銀、導熱係數為388W/m‧K的銅等的金屬粒子。另外,如果使用起到乾燥劑的作用的填料作為導熱填料,則第二黏合劑層121的導熱性和耐濕性得到提高,因此較佳。另外,也可以將導熱填料和起到乾燥劑的作用的填料混合後使用。作為起到乾燥劑的作用的填料,例如,可以舉出沸石。另外,為了不有損彎曲性,第二黏合劑層121所用的填料的粒徑較佳為1nm以上1000nm以下。如果填料的粒徑大,則有在彎曲時成為缺陷或裂縫的起點的情況。
散熱材料層130使用熱輻射率高於金屬基板122所用的材料的材料而形成。熱輻射率根據材料的厚度而不同,例如,不鏽鋼的熱輻射率為0.12,鋁的熱輻射率為0.04左右,通常,金屬基板122所用的材料的熱輻射率低。散熱材料層130使用熱輻射率為0.80以上的材料而形成。更佳使用熱輻射率為0.90以上的材料而形成。作為這種高熱輻射率的材料,可以較佳使用例如熱輻射率為0.96的“Cerac α”(陶瓷使命株式會社(Ceramission Co.,Ltd.)的註冊商標)。
另外,作為高熱輻射率的材料,也可以使用氧化鈦、氧化鐵、氧化鋁和氧化銅等的金屬氧化物或陶瓷材料。例如,也可以使用如下方法形成散熱材料層130:金屬基板122使用鋁,並且對金屬基板122的表面進行氧化鋁膜處理,從而形成氧化鋁膜。另外,在散熱材料層130使用金屬氧化物的情況下,如果在散熱材料層130的表面形成有凹凸,則散熱材料層130的表面積增大,可以提高熱輻射性,因此較佳。
具有這種結構的本實施例模式中的撓性發光裝置中,在透水性高的塑膠基板側設置有在該塑膠基板的耐熱溫度以上的溫度下製造的透水性足夠低的保護層,因此能夠有效地減少從塑膠基板側侵入的水分的影響。此外,作為與塑膠基板一起夾持發光元件的位於相反側的密封基板,藉由使用具有足夠的撓性且透水性低的金屬基板,可以良好地抑制從密封基板側的水分的侵入的影響。像這樣,即使不在發光元件的兩側層疊多個層,也可以有效地減少水分的侵入。還有,因為在金屬基板上形成有散熱材料層,所以可以抑制發光裝置的表面溫度的上升,可以防止由發熱導致的發光裝置的損壞或可靠性的降低。因此,本實施例模式中的撓性發光裝置可以說是可以簡便地製造、長壽命的撓性發光裝置。
在形成在製造基板上的被分離層中,除了保護層外,還可以形成電晶體、發光元件等。作為電晶體,不僅可以製造使用了非晶矽的電晶體、使用了氧化物半導體的電晶體等不施加高熱量也能夠製造的電晶體,而且還可以因能夠在耐熱性高的製造基板上製造電晶體而製造使用了結晶矽等需要一定程度的加熱或雷射處理的結晶半導體層的電晶體。此外,由於能夠採用使用了結晶半導體的電晶體,因此也能夠將驅動電路部、CPU形成在與像素部相同的基板上,也可以製造與另外安裝驅動電路、CPU的情況相比在成本、製程方面非常有利的撓性發光裝置。
另外,如圖1C所示的撓性發光裝置那樣,也可以在金屬基板122和散熱材料層130之間設置樹脂層123。藉由設置樹脂層123,例如,可以分散施加到金屬基板122的按壓力,保護金屬基板122。可以使用選自環氧樹脂、丙烯酸樹脂、矽酮樹脂、酚醛樹脂、聚酯樹脂等熱固性樹脂中的一種或多種樹脂材料或選自聚丙烯、聚乙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醯胺、聚醚酮、氟樹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熱塑性樹脂中的一種或多種樹脂材料形成樹脂層123。
還有,樹脂層123也可以包含纖維體。如果金屬基板122使用20μm以下的薄金屬箔,則金屬基板122容易折斷(壓曲)。例如,也可以形成在玻璃纖維中填充樹脂而成的材料,來設置包含纖維體的樹脂層123,以確保彎曲性並防止折斷。藉由設置包含纖維體的樹脂層123,可以製造抗彎性及抗折性高的撓性發光裝置。作為纖維體,例如,較佳使用玻璃纖維。作為包含纖維體的樹脂層123的形成方法,有使用黏合劑黏合填充有樹脂的玻璃纖維的方法,將在玻璃纖維中填充黏合劑而成的半固化狀態的材料設置在金屬基板122上後使其固化的方法等。另外,如果在金屬基板122上隔著黏合劑層黏合在纖維體上層疊散熱材料層而成的材料,則可以一次性地形成包含纖維體的樹脂層123和散熱材料層130,因此較佳。作為黏合在金屬基板122上的在纖維體上層疊散熱材料層而成的材料的例子,可以舉出“黏貼首選柔軟型(MAZUHARUICHIBAN Soft type)”(沖電氣工業株式會社製,“黏貼首選”是陶瓷使命株式會社的註冊商標)。
另外,如圖1C所示那樣,也可以在與塑膠基板110的設置有發光元件等的面相反的面一側設置塗覆層124。此外,塗覆層124可以由有機膜、無機膜或使用這兩者的疊層膜等各種材料形成,是指能夠保護柔軟的塑膠基板110的表面免受損傷等的硬質塗覆層(例如,氮化矽層等)或可以分散按壓力的材質的層(例如,芳綸樹脂層等)。
另外,如果使用具有對於可見光的透光性的導電膜作為塗覆層124,則可以防止塑膠基板110的帶電,因此更佳。作為用於塗覆層124的具有對於可見光的透光性的導電膜的材料,例如,可以舉出氧化銦、氧化錫、ITO、包含氧化鎢的銦氧化物、包含氧化鎢的銦鋅氧化物、包含氧化鈦的銦氧化物、銦鋅氧化物、添加有氧化矽的銦錫氧化物、氧化銻等。可以使用濺射法、印刷法、真空蒸鍍法等形成塗覆層124。
藉由使用由具有對於可見光的透光性的導電膜形成的塗覆層124,即使帶有靜電的人體的手、手指等接觸塑膠基板110而發生放電,也可以保護電晶體及像素部。
此外,如果以覆蓋塑膠基板110的方式在其側面也設置塗覆層124,則還可以起到抑制水分的侵入的保護層的作用。
此外,也可以形成如下結構:藉由將預先形成有防水層125的基板用作塑膠基板110或在第二電極120上設置膜密封層126,從而進一步抑制水分的侵入。圖1C的撓性發光裝置中,因為藉由保護層112及金屬基板122有效地抑制了從基板面方向的水分的侵入,所以從進一步輔助性地降低透水性的意義上來說,防水層125或膜密封層126是有效的結構。只要使用低透水性的材料形成防水層125或膜密封層126即可,例如,可以使用氮化矽層或氮氧化矽層等包含氮和矽的層。另外,也可以使用包含氮和鋁的層或氧化鋁層。
另外,可以採用樹脂層123、塗覆層124、防水層125及膜密封層126中的任一個,也可以採用多個或全部。另外,圖1C示出將樹脂層123、塗覆層124、防水層125及膜密封層126應用於圖1A的撓性發光裝置的例子,但是,這些結構當然也可以應用於圖1B的撓性發光裝置。
在圖1A~1C中只示出一個發光元件127,但是當將本實施例模式中的撓性發光裝置用在顯示圖像的顯示器用途中時,形成具有多個發光元件127的像素部。另外,當顯示全色的圖像時,需要得到至少三種顏色的光,即紅色、綠色、藍色。作為其方法,有如下方法:對EL層119的需要的部分分別塗覆各種顏色的方法;藉由使所有發光元件為白色發光並透過濾色(color filter)層,得到各種顏色的方法;以及便所有發光元件為藍色發光或波長比藍色發光短的發光並藉由顏色轉換層來得到各種顏色的方法等。
圖2A~2D示出說明本實施例模式的濾色層(或顏色轉換層)的設置方法的圖。圖2A~2D所示的撓性發光裝置具有濾色層(或顏色轉換層)300和阻隔層301。為了使發光元件或電晶體不受從濾色層(或顏色轉換層)300產生的氣體的影響而設置阻隔層301,但是未必一定要設置。濾色層(或顏色轉換層)300對應於發光元件127,根據顏色的不同而分別設置,相鄰的顏色的濾色層之間也可以在發光元件127的開口區域(第一電極、EL層以及第二電極直接重疊的部分)以外的地方重疊。可以將濾色層(或顏色轉換層)300和阻隔層301僅形成在像素部中,也可以同時形成在像素部和驅動電路部中。
在圖2A中,在形成電晶體的電極307之後,在電晶體的層間絕緣層304上形成濾色層300,使用有機絕緣膜形成使濾色層產生的高低差平坦化的平坦化層306。然後在平坦化層306中形成接觸孔,形成連接發光元件的第一電極117和電晶體的電極307的電極305,設置發光元件的第一電極117。另外,也可以在平坦化層306上設置阻隔層301。
另外,也可以如圖2B所示在層間絕緣層304的下方設置濾色層300。圖2B中,在形成阻隔層301之後,在阻隔層301上形成濾色層300。然後,形成層間絕緣層304及電晶體的電極305,設置發光元件的第一電極117。
另外,雖然在圖2A~2D中僅示出一種顏色的濾色層(或顏色轉換層),但是在發光裝置中,適當地以預定的配置及形狀形成有紅色、藍色和綠色的濾色層(或顏色轉換層)。作為濾色層(或顏色轉換層)的排列圖案,有條狀排列、傾斜鑲嵌排列、三角鑲嵌排列等,可以採用任意排列。另外,在使用白色發光元件和濾色層的情況下,也可以採用RGBW4像素排列。RGBW4像素排列是具有設置有紅色、藍色、綠色三種顏色的濾色層的像素和不設置濾色層的像素的像素配置,其對於耗電量的降低等發揮效果。另外,白色發光元件例如包含紅色、藍色及綠色的光,較佳包含由NTSC(National Television Standards Committee;國家電視標準委員會)規定的紅色、藍色及綠色的光而發出白色光的結構。
濾色層可以使用公知的材料形成。作為濾色層的圖案,在使用感光性樹脂的情況下可以對濾色層本身進行曝光及顯影來形成,但是由於該圖案是微細的圖案,所以較佳藉由乾蝕刻形成圖案。
圖2C是設置設有濾色層300的濾色基板302的結構的例子。當使用第一黏合劑層111將濾色基板302的沒有形成濾色層300的面貼合到塑膠基板110時,也可以在濾色基板302設置用來保護濾色層300免受損傷等的塗覆層303。塗覆層303由具有對於可見光的透光性的材料構成,可以使用與塗覆層124相同的材料。另外,雖然未圖示,但是也可以將濾色基板302的形成有濾色層300的一側朝向塑膠基板110側貼合。另外,濾色基板302是藉由將濾色層300形成在具有撓性及對於可見光的透光性的各種基板、例如與塑膠基板110同樣的材料而成的基板。
圖2D是以下結構的例子:將預先在塑膠基板110設置濾色層300而製造的濾色基板302直接貼合到具有第一電極的被分離層116。在圖2D所示的濾色基板302設置有覆蓋濾色層300的塗覆層303。藉由將由設置有濾色層300的塑膠基板110構成的濾色基板302直接貼合到具有第一電極的被分離層116,能夠縮減部件數目而降低製造成本。以上對濾色層(或顏色轉換層)的設置進行了簡單說明,但除此之外,還可以在各發光元件之間設置黑色矩陣,也可以採用其他公知的結構。
接著,使用圖3A~3E以及圖1A、圖1C,作為一個例子對具有電晶體的本實施例模式中的撓性發光裝置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首先,在具有絕緣表面的製造基板200上隔著分離層201形成包括電晶體及第一電極117等的被分離層116(參照圖3A)。
作為製造基板200,可以使用玻璃基板、石英基板、藍寶石基板、陶瓷基板、表面形成有絕緣層的金屬基板等耐熱性高至能夠形成優質的保護層的程度的基板。
製造基板使用習知的顯示器製造中所用的撓性低的基板,所以也能高精細地設置像素部電晶體。
分離層201是藉由濺射法、電漿CVD法、塗覆法、印刷法等將由選自鎢、鉬、鈦、鉭、鈮、鎳、鈷、鋯、鋅、釕、銠、鈀、鋨、銥以及矽中的元素、或以上述元素為主要成分的合金材料、或以上述元素為主要成分的化合物材料構成的層以單層或層疊方式形成的。包含矽的層的晶體結構可以是非晶、微晶、多晶中的任何一種。另外,在此,塗覆法包括旋塗法、液滴噴射法、分配器法、噴嘴印刷法、縫口模頭塗佈(slot die coating)法。
在分離層201為單層結構的情況下,較佳形成鎢層、鉬層、或包含鎢和鉬的混合物的層。或者,形成包含鎢的氧化物或氧氮化物的層、包含鉬的氧化物或氧氮化物的層、或包含鎢和鉬的混合物的氧化物或氧氮化物的層。另外,鎢和鉬的混合物相當於例如鎢和鉬的合金。
在分離層201為疊層結構的情況下,較佳形成鎢層、鉬層或包含鎢和鉬的混合物的層作為第一層,形成包含鎢、鉬或鎢和鉬的混合物的氧化物、氮化物、氧氮化物或氮氧化物的層作為第二層。
在形成包含鎢的層和包含鎢的氧化物的層的疊層結構作為分離層201的情況下,也可以藉由形成包含鎢的層,在其上層形成由氧化物形成的絕緣層,從而在鎢層和絕緣層的介面形成包含鎢的氧化物的層。在形成包含鎢的氮化物、氧氮化物和氮氧化物的層的情況下,也同樣可以在形成包含鎢的層後,在其上層形成氮化矽層、氧氮化矽層、氮氧化矽層。還有,也可以藉由對包含鎢的層表面進行熱氧化處理、氧電漿處理、利用臭氧水等的強氧化力的溶液的處理等,來形成包含鎢的氧化物的層。另外,電漿處理或加熱處理也可以在氧氣、氮氣、一氧化二氮氣體、或這些氣體和其他氣體的混合氣體氣圍下進行。
作為被分離層116,首先在分離層201上形成保護層112。作為保護層112,可以藉由電漿CVD形成氮化矽、氧氮化矽、氮氧化矽等包含氮和矽的絕緣層,將其成膜溫度設定為250℃~400℃,其他條件採用公知的條件,來形成緻密且透水性非常低的層。
接著,為了使後面要製造的電晶體的特性穩定,形成基底絕緣層113。可以使用氧化矽、氮化矽、氧氮化矽、氮氧化矽等無機絕緣層,以單層或多層製造基底絕緣層113。另外,在保護層112能夠兼作成為基底的絕緣層的情況下,可以不形成基底絕緣層113。
作為形成電晶體所具有的半導體層的材料,可以使用如下半導體:使用以矽烷及鍺烷為代表的半導體材料氣體藉由氣相生長法或濺射法製造的非晶(無定形(amorphous),下面也稱為“AS”)半導體;利用光能或熱能使該非晶半導體結晶化而得的多晶半導體;或者微晶(也稱為半非晶(semi-amorphous)或微結晶(microcrystal)。下面也稱為“SAS”)半導體;以有機材料為主要成分的半導體等。可以藉由濺射法、LPCVD法或電漿CVD法等形成半導體層。
作為微晶半導體,如果考慮到吉布斯自由能,則其屬於非晶和單晶中間的亞穩態。也就是說,該微晶半導體是自由能方面具有穩定的第三狀態的半導體,短程有序且存在點陣畸變。柱狀或針狀結晶相對於基板表面在法線方向上成長。微晶半導體的典型例子的微晶矽的拉曼光譜遷移到比表示單晶矽的520cm-1低的波數一側。即,微晶矽的拉曼光譜的峰位於表示單晶矽的520cm-1和表示非晶矽的480cm-1之間。另外,包含1原子%以上的氫或鹵素,以將未結合端(懸空鍵)封端。還有,藉由包含氦、氬、氪、氖等稀有氣體元素而進一步促進點陣畸變,可以得到穩定性提高的良好的微晶半導體層。
該微晶半導體層可以使用頻率為幾十MHz~幾百MHz的高頻電漿CVD法或頻率為1GHz以上的微波電漿CVD法形成。例如,可以使用氫稀釋SiH4、Si2H6、SiH2Cl2、SiH Cl3、SiCl4、SiF4等來形成微晶半導體層。相對於這些化合物,將氫的流量比設定為5倍以上200倍以下,較佳為50倍以上150倍以下,更佳為100倍。另外,除了使用氫以外,還可以使用選自氦、氬、氪、氖中的一種或多種稀有氣體元素進行稀釋,形成微晶半導體層。
作為非晶半導體,例如可舉出氫化非晶矽,作為結晶性半導體,例如可舉出多晶矽等。多晶矽包括如下多晶矽:使用藉由800℃以上的處理溫度形成的多晶矽作為主要材料的所謂高溫多晶矽;使用藉由600℃以下的處理溫度形成的多晶矽作為主要材料的所謂低溫多晶矽;以及使用促進結晶化的元素等使非晶矽結晶化而成的多晶矽等。當然,如上所述,也可以使用微晶半導體或在其一部分包含結晶相的半導體。
另外,除了矽、鍺等單質之外,還可以使用GaAs、InP、SiC、znSe、GaN、SiGe等化合物半導體作為半導體層的材料。另外,可以使用作為氧化物半導體的氧化鋅、氧化錫、氧化鎂鋅、氧化鎵、氧化銦、以及由上述氧化物半導體中的多種構成的氧化物半導體等。例如,也可以使用由氧化鋅、氧化銦和氧化鎵構成的氧化物半導體等。另外,在將氧化鋅用於半導體層的情況下,可以使用Y2O3、Al2O3、TiO2、它們的疊層等作為閘極絕緣層,可以使用ITO、鋁、鈦、鎢等作為閘極電極層、源極電極層、汲極電極層。另外,也可以在氧化鋅中添加銦或鎵等。另外,作為像素部的電晶體,也可以應用將利用具有對於可見光的透光性的氧化物半導體層作為半導體層的透明電晶體。如果以重疊於這種透明電晶體的方式形成發光元件,則能夠提高發光元件在像素中所占的面積率,即所謂的孔徑比,並形成高亮度且高解析度的撓性顯示裝置。另外,藉由使用具有對於可見光的透光性的導電層來形成透明電晶體的閘極電極、源極電極及汲極電極,能夠進一步提高孔徑比。
在將結晶性半導體層用於半導體層的情況下,作為該結晶性半導體層的製造方法可以採用各種方法(雷射結晶化法、熱結晶化法、或使用了鎳等促進結晶化的元素的熱結晶化法等)。另外,也可以對作為SAS的微晶半導體進行雷射照射來結晶化,以提高其結晶性。當不引入促進結晶化的元素時,在對非晶矽膜照射雷射之前,藉由在氮氣圍下以500℃加熱1小時,以使非晶矽膜中所含的氫釋放直到其濃度到達1×1020原子/cm3以下。這是因為:如果對含有大量氫的非晶矽膜照射雷射,則非晶矽膜會被破壞。
對於將金屬元素引入到非晶半導體層的方法沒有特別的限制,只要是能使該金屬元素存在於非晶半導體層的表面或其內部的方法即可,例如,可以使用濺射法、CVD法、電漿處理法(也包括電漿CVD法)、吸附法、塗覆金屬鹽溶液的方法。在上述方法中,使用溶液的方法簡便,從易於調節金屬元素濃度的角度來看有用。另外,此時為了改善非晶半導體層表面的潤濕性而使水溶液遍佈非晶半導體層的整個表面,較佳藉由在氧氣圍中的UV光照射、熱氧化法、使用包含羥自由基的臭氧水或過氧化氫的處理等而形成氧化膜。
另外,在使非晶半導體層結晶化來形成結晶性半導體層的結晶化步驟中,也可以向非晶半導體層添加促進結晶化的元素(也表示為催化劑元素、金屬元素)並進行熱處理(在550℃~750℃下3分鐘~24小時),以進行結晶化。作為加快(促進)結晶化的元素,可以使用選自鐵、鎳、鈷、釕、銠、鈀、鋨、銥、鉑、銅以及金中的一種或多種。
以與結晶性半導體層接觸的方式形成包含雜質元素的半導體層,並且將該半導體層用作吸氣裝置,以從結晶性半導體層去除或減少加快結晶化的元素。作為雜質元素,可使用賦予n型的雜質元素、賦予p型的雜質元素、稀有氣體元素等,例如,可以使用選自磷、氮、神、銻、鉍、硼、氦、氖、氬、氪、氙中的一種或多種。在包含促進結晶化的元素的結晶性半導體層上形成包含稀有氣體元素的半導體層,進行熱處理(以550℃~750℃進行3分鐘~24小時)。包含在結晶性半導體層中的促進結晶化的元素移動到包含稀有氣體元素的半導體層中,去除或減少結晶性半導體層中的促進結晶化的元素。然後,去除成為吸氣裝置的包含稀有氣體元素的半導體層。
作為非晶半導體層的結晶化,既可以組合利用熱處理和雷射照射的結晶化,又可以單獨進行多次的熱處理或雷射照射。
另外,可以藉由電漿法直接在製造基板的基底絕緣層上形成結晶性半導體層。此時,結晶性半導體層未必一定要形成在基底絕緣層上的整個表面,而可以選擇性地形成。
作為以有機材料為主要成分的半導體層,可以使用公知的有機半導體,例如,可以舉出並五苯、並四苯、噻吩低聚物衍生物、苯撐衍生物、酞菁化合物、聚乙炔衍生物、聚噻吩衍生物、花青染料等。
可以使用公知的結構、方法製造閘極絕緣層、閘極電極。例如,閘極絕緣層可採用氧化矽的單層或氧化矽和氮化矽的疊層結構等公知的結構製造,閘極電極可使用CVD法、濺射法、液滴噴射法等,使用選自銀、金、銅、鎳、鉑、鈀、銥、銠、鎢、鋁、鉭、鉬、鎘、鋅、鐵、鈦、矽、鍺、鋯和鋇中的元素、或以該元素為主要成分的合金材料或化合物材料來形成。另外,也可以使用以摻雜有磷等雜質元素的多晶矽層為代表的半導體層、Ag-Pd-Cu合金。另外,可以是單層結構或多層結構。
另外,在圖1中示出頂閘型的電晶體的一例,當然還可以使用底閘型或其他公知結構的電晶體。
接著,形成層間絕緣層。可以使用無機絕緣材料或有機絕緣材料以單層或疊層形成層間絕緣層。作為有機絕緣材料,例如可以使用丙烯酸樹脂、聚醯亞胺、聚醯胺、聚醯亞胺醯胺、苯並環丁烯等。另外,在圖1中示出由兩層構成的層間絕緣層128、129,但是這示出了一例,層間絕緣層的結構不侷限於此。
在形成層間絕緣層之後,藉由進行圖案形成及蝕刻,在層間絕緣層、閘極絕緣層等中形成到達電晶體的半導體層的接觸孔,藉由濺射法或真空蒸鍍法形成導電性的金屬膜,藉由蝕刻形成電晶體的電極及佈線。將像素部電晶體的汲極電極形成為設置與作為像素電極的第一電極重疊的部分而得到電連接。
接著,使用具有對於可見光的透光性的導電膜形成第一電極117。在第一電極117是陽極的情況下,具有對於可見光的透光性的導電膜可以使用氧化銦(In2O3)或ITO等作為材料,藉由濺射法或真空蒸鍍法等而形成。也可以使用氧化銦氧化鋅合金(In2O3-ZnO)。另外,氧化鋅也是適合的材料,還可以使用為提高可見光的透過率及電導率而添加有鎵的氧化鋅(znO:Ga)等。在第一電極117是陰極的情況下,可以使用鋁等功函數低的材料的極薄膜或者使用這種物質的薄膜和上述具有對於可見光的透光性的導電膜的疊層結構來製造。
另外,藉由使用諸如AZO之類的折射率與有機EL材料接近的材料形成第一電極117,取光效率提高,因此較佳。
然後,使用有機絕緣材料或無機絕緣材料以覆蓋層間絕緣層、第一電極117的方式形成絕緣層,將該絕緣層加工為使第一電極117的表面露出且覆蓋第一電極117的端部來形成間隔壁118。
藉由上述步驟,能夠形成被分離層116。
接著,使用剝離用黏合劑203黏合被分離層116和臨時支承基板202,使用分離層201將被分離層116從製造基板200剝離。由此,將被分離層116設置在臨時支承基板202側(參照圖3B)。
作為臨時支承基板202,可以使用玻璃基板、石英基板、藍寶石基板、陶瓷基板、金屬基板等。另外,可以使用具有可耐受本實施例模式的處理溫度的耐熱性的塑膠基板,也可以使用薄膜那樣的撓性基板。
另外,作為在此使用的剝離用黏合劑203,使用可溶於水或溶劑的黏合劑、可藉由紫外線等的照射使其可塑化的需要時可以將臨時支承基板202和被分離層116在化學上或物理上分離的黏合劑。
另外,作為向臨時支承基板的轉置步驟,可以適當地使用各種方法。例如,當在與被分離層接觸的一側形成包括金屬氧化膜的層作為分離層時,可以藉由結晶化使該金屬氧化膜脆弱化來將被分離層從製造基板剝離。另外,當在耐熱性高的製造基板和被分離層之間形成包含氫的非晶矽膜作為分離層時,可以藉由雷射照射或蝕刻去除該非晶矽膜,從而將被分離層從製造基板剝離。另外,作為分離層,在與被分離層接觸的一側形成包括金屬氧化膜的層,藉由結晶化使該金屬氧化膜脆弱化,進而藉由使用溶液或NF3、BrF3、ClF3等氟化氣體的蝕刻去除分離層的一部分後,能夠在脆弱化了的金屬氧化膜上進行剝離。還有,還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使用包含氮、氧、氫等的膜(例如,包含氫的非晶矽膜、含氫的合金膜、含氧的合金膜等)作為分離層,對分離層照射雷射使分離層內含有的氮、氧及氫作為氣體釋放,促進被分離層和基板的剝離。
或者,可以使用如下方法等:機械地削除形成有被分離層的製造基板或藉由使用溶液或NF3、BrF3、ClF3等氟化氣體的蝕刻去除形成有被分離層的製造基板。在此情況下,也可以不設置分離層。
另外,藉由組合多種上述剝離方法,能夠更容易地進行轉置步驟。也就是說,也可以進行雷射的照射、使用氣體或溶液等的對分離層的蝕刻、使用鋒利的刀子或手術刀等的機械削除,以使分離層和被分離層成為容易剝離的狀態,然後藉由物理力(利用機械等)進行剝離。
另外,也可以使液體浸透到分離層和被分離層的介面,從製造基板剝離被分離層。另外,當進行剝離時,也可以一邊澆水等液體,一邊剝離。
作為其他剝離方法,當使用鎢形成分離層201時,可以一邊使用氨水和過氧化氫水的混合溶液對分離層201進行蝕刻,一邊進行剝離。
接著,使用由與剝離用黏合劑203不同的黏合劑構成的第一黏合劑層111將塑膠基板110黏合到從製造基板200剝離且分離層201或保護層112露出的被分離層116(參照圖3C)。
塑膠基板110和第一黏合劑層111的材料如上所述。另外,也可以預先在塑膠基板110形成防水層125。
然後,將剝離用黏合劑203溶解或可塑化,去除臨時支承基板202。在去除臨時支承基板202後,使用水、溶劑等去除剝離用黏合劑203以使發光元件的第一電極117露出(參照圖3D)。
如上所述,可以將形成有電晶體及發光元件的第一電極117等的被分離層116製造在塑膠基板110上。
在第一電極117露出後,接著形成包含發光有機化合物的EL層119。對於EL層119的疊層結構並沒有特別限制,可適當組合包含電子傳輸性高的物質的層或包含電洞傳輸性高的物質的層、包含電子注入性高的物質的層、包含電洞注入性高的物質的層、包含雙極性(電子及電洞的傳輸性高的物質)的物質的層等來構成。例如,可以適當組合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電子注入層等來構成。
在本實施例模式中,對於具有電洞注入層、電洞傳輸層、發光層、電子傳輸層的EL層的結構進行說明。以下具體地示出構成各層的材料。
電洞注入層以與陽極接觸的方式設置,是包含電洞注入性高的物質的層。可以使用鉬氧化物、釩氧化物、釕氧化物、鎢氧化物、錳氧化物等。另外,也可以使用酞菁(簡稱:H2Pc)、酞菁銅(簡稱:CuPc)等酞菁類化合物;4,4'-雙[N-(4-二苯基氨基苯基)-N-苯基氨基]聯苯(簡稱:DPAB)、N,N'-雙[4-[雙(3-甲基苯基)氨基]苯基]-N,N'-二苯基-[1,1'-聯苯]-4,4'-二胺(簡稱:DNTPD)等芳香族胺化合物;或者聚(3,4-亞乙二氧基(ethylenedioxy)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簡稱:PEDOT/PSS)等高分子等來形成電洞注入層。
另外,作為電洞注入層,可以使用使電洞傳輸性高的物質含有受體性物質而得的複合材料。藉由使用使電洞傳輸性高的物質含有受體性物質而得的複合材料,能夠不依賴於電極的功函數來選擇形成電極的材料。就是說,作為第一電極117,不僅可以使用功函數大的材料,還可以使用功函數小的材料。作為受體性物質,可以舉出7,7,8,8-四氰基-2,3,5,6-四氟醌二甲烷(簡稱:F4-TCNQ)、氯醌等。另外,可以舉出過渡金屬氧化物。另外,可以舉出屬於元素週期表中第4族~第8族的金屬的氧化物。明確地說,氧化釩、氧化鈮、氧化鉭、氧化鉻、氧化鉬、氧化鎢、氧化錳、氧化錸由於電子接受性高所以較佳。其中,氧化鉬在大氣中穩定,吸濕性低,容易處理,所以特別較佳。
作為複合材料中所用的電洞傳輸性高的物質,可以使用各種化合物,如芳香族胺化合物、咔唑衍生物、芳烴、低聚物、樹枝狀大分子(dendrimer)、聚合物等。另外,作為複合材料中所用的有機化合物,較佳是電洞傳輸性高的有機化合物。明確而言,較佳是具有10-6cm2/Vs以上的電洞遷移率的物質。然而,只要是電洞傳輸性比電子傳輸性高的物質,也可以使用這些物質以外的物質。以下,具體地列舉可用於複合材料的有機化合物。
例如,作為芳香族胺化合物,可以舉出N,N'-二(對甲苯基)-N,N'-二苯基對苯二胺(簡稱:DTDPPA)、4,4'-雙[N-(4-二苯基氨基苯基)-N-苯基氨基]聯苯(簡稱:DPAB)、N,N’-雙[4-[雙(3-甲基苯基)氨基]苯基]-N,N’-二苯基-[1,1’-聯苯]-4,4’-二胺(簡稱:DNTPD)、1,3,5-三[N-(4-二苯基氨基苯基)-N-苯基氨基]苯(簡稱:DPA3B)等。
作為可用於複合材料的咔唑衍生物,具體地可以舉出3-[N-(9-苯基咔唑-3-基)-N-苯基氨基]-9-苯基咔唑(簡稱:PCzPCA1)、3,6-雙[N-(9-苯基咔唑-3-基)-N-苯基氨基]-9-苯基咔唑(簡稱:PCzPCA2)、3-[N-(1-萘基)-N-(9-苯基咔唑-3-基)氨基]-9-苯基咔唑(簡稱:PCzPCN1)等。
另外,作為可用於複合材料的咔唑衍生物,還可以使用4,4'-二(N-咔唑基)聯苯(簡稱:CBP)、1,3,5-三[4-(N-咔唑基)苯基]苯(簡稱:TCPB)、9-[4-(10-苯基-9-蒽基)苯基]-9H-咔唑(簡稱:CzPA)、1,4-雙[4-(N-咔唑基)苯基]-2,3,5,6-四苯基苯等。
另外,作為可用於複合材料的芳烴,例如可以舉出2-叔丁基-9,10-二(2-萘基)蒽(簡稱:t-BuDNA)、2-叔丁基-9,10-二(1-萘基)蒽、9,10-雙(3,5-二苯基苯基)蒽(簡稱:DPPA)、2-叔丁基-9,10-雙(4-苯基苯基)蒽(簡稱:t-BuDBA)、9,10-二(2-萘基)蒽(簡稱:DNA)、9,10-二苯基蒽(簡稱:DPAnth)、2-叔丁基蒽(簡稱:t-BuAnth)、9,10-雙(4-甲基-1-萘基)蒽(簡稱:DMNA)、2-叔丁基-9,10-雙[2-(1-萘基)苯基]蒽、9,10-雙[2-(1-萘基)苯基]蒽、2,3,6,7-四甲基-9,10-二(1-萘基)蒽、2,3,6,7-四甲基-9,10-二(2-萘基)蒽、9,9'-聯蒽、10,10'-二苯基-9,9'-聯蒽、10,10'-雙(2-苯基苯基)-9,9'-聯蒽、10,10'-雙[(2,3,4,5,6-五苯基)苯基]-9,9'-聯蒽、蒽、並四苯、紅熒烯、二萘嵌苯、2,5,8,11-四(叔丁基)二萘嵌苯等。另外,還可以使用並五苯、蒄等。這樣,更佳使用具有1×10-6cm2/Vs以上的電洞遷移率且碳數為14~42的芳烴。
可用於複合材料的芳烴也可以具有乙烯基骨架。作為具有乙烯基的芳烴,例如可以舉出4,4'-雙(2,2-二苯基乙烯基)聯苯(簡稱:DPVBi)、9,10-雙[4-(2,2-二苯基乙烯基)苯基]蒽(簡稱:DPVPA)等。
另外,作為複合材料,也可以使用聚(N-乙烯基咔唑)(簡稱:PVK)、聚(4-乙烯基三苯基胺)(簡稱:PVTPA)、聚[N-(4-{N'-[4-(4-二苯基氨基)苯基]苯基-N'-苯基氨基}苯基)甲基丙烯醯胺](簡稱:PTPDMA)、聚[N,N'-雙(4-丁基苯基)-N,N'-雙(苯基)聯苯胺](簡稱:Poly-TPD)等高分子化合物。
電洞傳輸層是包含電洞傳輸性高的物質的層。作為電洞傳輸性高的物質,例如,可以使用4,4’-雙[N-(1-萘基)-N-苯基氨基]聯苯(簡稱:NPB)、N,N’-雙(3-甲基苯基)-N,N’-二苯基-[1,1’-聯苯]-4,4’-二胺(簡稱:TPD)、4,4’,4”-三(N,N-二苯基氨基)三苯胺(簡稱:TDATA)、4,4’,4”-三[N-(3-甲基苯基)-N-苯基氨基]三苯胺(簡稱:MTDATA)、4,4’-雙[N-(螺-9,9’-聯芴-2-基)-N-苯基氨基]聯苯(簡稱:BSPB)等芳香族胺化合物等。在此所述的物質主要是具有10-6cm2/Vs以上的電洞遷移率的物質。但是,只要是電洞傳輸性比電子傳輸性高的物質,也可以使用這些物質以外的物質。另外,包含電洞傳輸性高的物質的層既可以為單層,又可以為層疊有兩層以上的由上述物質構成的層的疊層。
另外,作為電洞傳輸層,也可以使用PVK、PVTPA等高分子化合物。
發光層是包含發光物質的層。作為發光層的種類,可以是以發光物質為主要成分的發光層,也可以是將發光材料分散在主體材料中的主體-客體型的發光層。
對於使用的發光材料沒有限制,可以使用公知的發螢光或磷光的材料。作為螢光發光性材料,例如,除了可以舉出N,N'-雙[4-(9H-咔唑-9-基)苯基]-N,N'-二苯基芪-4,4'-二胺(簡稱:YGA2S)、4-(9H-咔唑-9-基)-4'-(10-苯基-9-蒽基)三苯胺(簡稱:YGAPA)等以外,還可以舉出發光波長為450nm以上的4-(9H-咔唑-9-基)-4'-(9,10-二苯基-2-蒽基)三苯胺(簡稱:2YGAPPA)、N,9-二苯基-N-[4-(10-苯基-9-蒽基)苯基]-9H-咔唑-3-胺(簡稱:PCAPA)、二萘嵌苯、2,5,8,11-四-叔丁基二萘嵌苯(簡稱:TBP)、4-(10-苯基-9-蒽基)-4'-(9-苯基-9H-咔唑-3-基)三苯胺(簡稱:PCBAPA)、N,N"-(2-叔丁基蒽-9,10-二基二-4,1-亞苯基)雙[N,N',N'-三苯基-1,4-苯二胺](簡稱:DPABPA)、N,9-二苯基-N-[4-(9,10-二苯基-2-蒽基)苯基]-9H-咔唑-3-胺(簡稱:2PCAPPA)、N-[4-(9,10-二苯基-2-蒽基)苯基]-N,N',N'-三苯基-1,4-苯二胺(簡稱:2DPAPPA)、N,N,N',N',N",N",N''',N'''-八苯基二苯並[g,p]-2,7,10,15-四胺(簡稱:DBC1)、香豆素30、N-(9,10-二苯基-2-蒽基)-N,9-二苯基-9H-咔唑-3-胺(簡稱:2PCAPA)、N-[9,10-雙(1,1'-聯苯-2-基)-2-蒽基]-N,9-二苯基-9H-咔唑-3-胺(簡稱:2PCABPhA)、N-(9,10-二苯基-2-蒽基)-N,N',N'-三苯基-1,4-苯二胺(簡稱:2DPAPA)、N-[9,10-雙(1,1'-聯苯-2-基)-2-蒽基]-N,N',N'-三苯基-1,4-苯二胺(簡稱:2DPABPhA)、9,10-雙(1,1'-聯苯-2-基)-N-[4-(9H-咔唑-9-基)苯基]-N-苯基蒽-2-胺(簡稱:2YGABPhA)、N,N,9-三苯基蒽-9-胺(簡稱:DPhAPhA)、香豆素545T、N,N’-二苯基喹吖啶酮(簡稱:DPQd)、紅熒烯、5,12-雙(1,1'-聯苯-4-基)-6,11-二苯基並四苯(簡稱:BPT)、2-(2-{2-[4-(二甲基氨基)苯基]乙烯基}-6-甲基-4H-吡喃-4-亞基(ylidene))丙二腈(簡稱:DCM1)、2-{2-甲基-6-[2-(2,3,6,7-四氫-1H,5H-苯並[ij]喹嗪-9-基)乙烯基]-4H-吡喃-4-亞基}丙二腈(簡稱:DCM2)、N,N,N',N'-四(4-甲基苯基)並四苯-5,11-二胺(簡稱:p-mPhTD)、7,14-二苯基-N,N,N',N'-四(4-甲基苯基)苊並[1,2-a]熒蒽-3,10-二胺(簡稱:p-mPhAFD)、2-{2-異丙基-6-[2-(1,1,7,7-四甲基-2,3,6,7-四氫-1H,5H-苯並[ij]喹嗪-9-基)乙烯基]-4H-吡喃-4-亞基}丙二腈(簡稱:DCJTI)、2-{2-叔丁基-6-[2-(1,1,7,7-四甲基-2,3,6,7-四氫-1H,5H-苯並[ij]喹嗪-9-基)乙烯基]-4H-吡喃-4-亞基}丙二腈(簡稱:DCJTB)、2-(2,6-雙{2-[4-(二甲基氨基)苯基]乙烯基}-4H-吡喃-4-亞基)丙二腈(簡稱:BisDCM)、2-{2,6-雙[2-(8-甲氧基-1,1,7,7-四甲基-2,3,6,7-四氫-1H,5H-苯並[ij]喹嗪-9-基)乙烯基]-4H-吡喃-4-亞基}丙二腈(簡稱:BisDCJTM)等。作為磷光發光性材料,除了例如雙[2-(4',6'-二氟苯基)吡啶-N,C2']銥(Ⅲ)四(1-吡唑基)硼酸鹽(簡稱:FIr6)以外,還可以舉出:發光波長在470nm~500nm的範圍內的雙[2-(4',6'-二氟苯基)吡啶-N,C2']銥(Ⅲ)吡啶甲酸鹽(簡稱:FIrpic)、雙[2-(3',5'-雙三氟甲基苯基)吡啶-N,C2']銥(Ⅲ)吡啶甲酸鹽(簡稱:Ir(CF3ppy)2(pic))、雙[2-(4',6'-二氟苯基)吡啶-N,C2']銥(Ⅲ)乙醯丙酮化物(簡稱:FIracac);發光波長為500nm(綠色發光)以上的三(2-苯基吡啶)銥(Ⅲ)(簡稱:Ir(ppy)3)、雙(2-苯基吡啶)銥(Ⅲ)乙醯丙酮化物(簡稱:Ir(ppy)2(acac))、三(乙醯丙酮)(單菲咯啉)鋱(Ⅲ)(簡稱:Tb(acac)3(Phen))、雙(苯並[h]喹啉)銥(Ⅲ)乙醯丙酮化物(簡稱:Ir(bzq)2(acac))、雙(2,4-二苯基-1,3-噁唑-N,C2')銥(Ⅲ)乙醯丙酮化物(簡稱:Ir(dpo)2(acac))、雙[2-(4'-全氟苯基苯基)吡啶]銥(Ⅲ)乙醯丙酮化物(簡稱:Ir(p-PF-ph)2(acac))、雙(2-苯基苯並噻唑-N,C2')銥(Ⅲ)乙醯丙酮化物(簡稱:Ir(bt)2(acac))、雙[2-(2'-苯並[4,5-α]噻吩基)吡啶-N,C3']銥(Ⅲ)乙醯丙酮化物(簡稱:Ir(btp)2(acac))、雙(1-苯基異喹啉-N,C2')銥(Ⅲ)乙醯丙酮化物(簡稱:Ir(piq)2(acac))、(乙醯丙酮)雙[2,3-雙(4-氟苯基)喹喔啉合]銥(Ⅲ)(簡稱:Ir(Fdpq)2(acac))、(乙醯丙酮)雙(2,3,5-三苯基吡嗪合)銥(Ⅲ)(簡稱:Ir(tppr)2(acac))、2,3,7,8,12,13,17,18-八乙基-21H,23H-卟啉鉑(Ⅱ)(簡稱:PtOEP)、三(1,3-二苯基-1,3-丙二酮)(單菲咯啉)銪(Ⅲ)(簡稱:Eu(DBM)3(Phen))、三[1-(2-噻吩甲醯基)-3,3,3-三氟丙酮合](單菲咯啉)銪(Ⅲ)(簡稱:Eu(TTA)3(Phen))等。可以考慮各發光元件中的發光顏色從上述材料或其他公知材料中選擇。
作為主體材料,例如可以舉出:三(8-羥基喹啉)鋁(Ⅲ)(簡稱:Alq)、三(4-甲基-8-羥基喹啉)鋁(Ⅲ)(簡稱:Almq3)、雙(10-羥基苯並[h]喹啉)鈹(Ⅱ)(簡稱:BeBq2)、雙(2-甲基-8-羥基喹啉)(4-苯基苯酚)鋁(Ⅲ)(簡稱:BAlq)、雙(8-羥基喹啉)鋅(Ⅱ)(簡稱:Znq)、雙[2-(2-苯並噁唑基)苯酚]鋅(Ⅱ)(簡稱:Zn(BOX)2)、雙[2-(2-苯並噻唑基)苯酚]鋅(Ⅱ)(簡稱:Zn(BTZ)2)等金屬絡合物;2-(4-聯苯基)-5-(4-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簡稱:PBD)、1,3-雙[5-(對叔丁基苯基)-1,3,4-噁二唑-2-基]苯(簡稱:OXD-7)、3-(4-聯苯基)-4-苯基-5-(4-叔丁基苯基)-1,2,4-三唑(簡稱:TAZ)、2,2',2"-(1,3,5-苯三基)三(1-苯基-1H-苯並咪唑)(簡稱:TPBI)、紅菲繞啉(簡稱:BPhen)、浴銅靈(bathocuproine,簡稱:BCP)、9-[4-(5-苯基-1,3,4-噁二唑-2-基)苯基]-9H-咔唑(簡稱:CO11)等雜環化合物;NPB(或α-NPD)、TPD、BSPB等芳香族胺化合物。另外,可以舉出蒽衍生物、菲衍生物、芘衍生物、商衍生物、二苯並[g,p]衍生物等稠合多環芳香族化合物,明確而言,可以舉出N,N-二苯基-9-[4-(10-苯基-9-蒽基)苯基]-9H-咔唑-3-胺(簡稱:CzAlPA)、4-(10-苯基-9-蒽基)三苯基胺(簡稱:DPhPA)、N,9-二苯基-N-{4-[4-(10-苯基-9-蒽基)苯基]苯基}-9H-咔唑-3-胺(簡稱:PCAPBA)、3,6-二苯基-9-[4-(10-苯基-9-蒽基)苯基]-9H-咔唑(簡稱:DPCzPA)、9,9'-聯蒽(簡稱:BANT)、9,9'-(芪-3,3'-二基)二菲(簡稱:DPNS)、9,9'-(芪-4,4'-二基)二菲(簡稱:DPNS2)、3,3',3"-(苯-1,3,5-三基)三芘(簡稱:TPB3)、DPAnth、YGAPA、PCAPA、2PCAPA、DBC1、CzPA、DPPA、DNA、t-BuDNA等。可以從這些材料及公知的物質中選擇如下物質:具有各自具有比所分散的發光物質的能隙(在磷光發光時是三重激發態能量)大的能隙(三重激發態能量),並呈現與各層應該具有的傳輸性相一致的傳輸性。
電子傳輸層是包含電子傳輸性高的物質的層。它是由例如Alq、Almq3、BeBq2、BAlq等具有喹啉骨架或者苯並喹啉骨架的金屬絡合物等構成的層。另外,還可以使用Zn(BOX)2、Zn(BTZ)2等具有噁唑類、噻唑類配體的金屬絡合物等。除了金屬絡合物之外,還可以使用PBD、OXD-7、TAZ、BPhen、BCP等。在此所述的物質主要是具有10-6cm2/Vs以上的電子遷移率的物質。另外,只要是電子傳輸性比電洞傳輸性高的物質,也可以使用上述以外的物質作為電子傳輸層。
另外,電子傳輸層既可以為單層,也可以為層疊有兩層以上的由上述物質構成的層而成的疊層。
另外,也可以在電子傳輸層和發光層之間設置控制電子載子的移動的層。這是在上述電子傳輸性高的材料中添加少量的電子俘獲性高的物質而成的層,藉由抑制電子載子的移動,可以調節載子平衡。這種結構對由於電子穿過發光層而發生的問題(例如,元件壽命的降低)的抑制發揮大的效果。
另外,也可以以與成為陰極的電極接觸的方式設置電子注入層。作為電子注入層,可以使用鋰、銫、鈣、氟化鋰、氟化銫、氟化鈣等鹼金屬或鹼土金屬或者它們的化合物。例如,可以使用諸如將鎂包含在Alq中而成的層之類的將鹼金屬或鹼土金屬或者它們的化合物包含在由具有電子傳輸性的物質構成的層中而成的層等。另外,藉由使用將鹼金屬或鹼土金屬包含在由具有電子傳輸性的物質構成的層中而成的層作為電子注入層,可以高效地進行從第二電極120的電子注入,所以更佳。
接著,在EL層119上形成第二電極120。作為形成第二電極120的物質,在將第二電極120用作陰極的情況下,較佳使用功函數小(具體為3.8eV以下)的金屬、合金、導電性化合物以及它們的混合物等。作為這種陰極材料的具體例子,可以舉出屬於元素週期表的第一族或第二族的元素,即鋰、銫等鹼金屬,鎂、鈣、鍶等鹼土金屬以及包含這些金屬的合金(Mg-Ag、Al-Li等);銪、鐿等稀土類金屬以及包含這些金屬的合金等。然而,藉由在陰極和電子傳輸層之間設置電子注入層,可以與功函數的大小無關地將鋁、銀、ITO、含有矽或氧化矽的ITO等各種導電性材料用作陰極。這些導電性材料可以藉由濺射法、噴墨法、旋塗法等來成膜。
另外,作為第二電極120,也可以使用金屬和有機物的混合膜(例如,鋁和NPB等)與鋁膜的疊層結構。藉由採用這種結構,可以抑制暗點的增加或擴大。
另外,在將第二電極120用作陽極的情況下,較佳使用功函數大(具體為4.0eV以上)的金屬、合金、導電性化合物以及它們的混合物等。明確地說,例如,可以舉出ITO、包含矽或氧化矽的ITO、氧化銦-氧化鋅(IZO:Indium Zinc Oxide)、包含氧化鎢及氧化鋅的氧化銦(IWZO)等。這些導電性金屬氧化物膜通常藉由濺射來形成,但也可以藉由應用溶膠-凝膠法等來製造。例如,IZO膜可以藉由濺射法並使用相對於氧化銦加入了1~20重量%的氧化鋅的靶材來形成。另外,IWZO膜可以藉由濺射法並使用相對於氧化銦加入了0.5~5重量%的氧化鎢及0.1~1重量%的氧化鋅的靶材來形成。另外,可以舉出金、鉑、鎳、鎢、鉻、鉬、鐵、鈷、銅、鈀、或者金屬材料的氮化物(例如,氮化鈦)等。另外,藉由以與陽極接觸的方式設置上述複合材料,可以與功函數的高低無關地選擇電極的材料。
另外,也可以如圖6A所示在第一電極600和第二電極601之間層疊多個上述EL層。在此情況下,較佳在層疊的EL層800和EL層801之間設置電荷產生層803。電荷產生層803可以由上述複合材料形成。另外,電荷產生層803也可以具有由複合材料構成的層和由其他材料構成的層的疊層結構。在此情況下,作為由其他材料構成的層,可以使用包含電子給予性物質和電子傳輸性高的物質的層、由具有對於可見光的透光性的導電層構成的層等。具有這種結構的發光元件不容易發生能量傳遞及猝滅等問題,材料的選擇範圍更廣,從而容易得到兼有高發光效率和長壽命的發光元件。另外,可以容易地在一個EL層中得到磷光發光,而在另一個EL層中得到螢光發光。這種結構可以與上述EL層的結構組合來使用。
接著,對兩層以上的多個EL層層疊在第一電極和第二電極之間的情況進行說明。如圖6B所示,例如當EL層1003具有n(n是2以上的自然數)層的疊層結構時,具有在第m(m是自然數,m為1以上n-1以下)個EL層和第(m+1)個EL層之間分別夾有電荷產生層1004的結構。
另外,電荷產生層1004具有如下功能:在對第一電極1001和第二電極1002施加電壓時,對以與電荷產生層1004接觸的方式形成的一個的EL層1003注入電洞,對另一個的EL層1003注入電子。
作為電荷產生層1004,例如可以使用有機化合物和金屬氧化物的複合材料。另外,電荷產生層1004也可以組合有機化合物和金屬氧化物的複合材料和其他材料(例如,鹼金屬、鹼土金屬或它們的化合物)而形成。例如,還可以採用由有機化合物和金屬氧化物的複合材料構成的層和由其他材料(例如,鹼金屬、鹼土金屬或它們的化合物)構成的層的疊層結構。作為有機化合物和金屬氧化物的複合材料,例如包含有機化合物和V2O5、MoO3及WO3等金屬氧化物。作為有機化合物,可以使用芳香族胺化合物、咔唑衍生物、芳烴、低聚物、樹枝狀聚合物、聚合物等各種化合物。另外,作為有機化合物,較佳應用電洞遷移率為10-6cm2/Vs以上的電洞傳輸性有機化合物。但是,只要是電洞傳輸性比電子傳輸性高的物質,還可以使用這些物質以外的物質。另外,因為用於電荷產生層1004的這些材料具有優良的載子注入性及載子傳輸性,所以能夠實現發光元件的低電流驅動。
特別是在得到白色發光時較佳採用圖6A的結構,而可以製造長壽命及高效率的發光裝置。例如,藉由與用於照明設備的白色撓性發光裝置或圖2的結構組合,能夠製造全色撓性發光裝置。
作為多個發光層的組合,只要是包括紅色、藍色及綠色的光而發出白色的光的結構即可。例如可以舉出如下結構:具有包含用作發光物質的藍色的螢光材料的第一EL層和包含用作發光物質的綠色和紅色的磷光材料的第二EL層。另外,採用具有發出呈補色關係的光的發光層的結構也可以得到白色發光。在層疊有兩層EL層的疊層型元件中,當將從第一EL層得到的發光的發光色和從第二EL層得到的發光的發光色設定為補色關係時,作為補色關係可以舉出藍色和黃色或藍綠色和紅色等。作為發出藍色、黃色、藍綠色、紅色的光的物質,例如可以適當地從之前列舉的發光物質中選擇。
下面,示出第一EL層及第二EL層分別具有呈補色關係的多個發光層而可得到白色發光的結構的一例。
例如,第一EL層包括顯示出在藍色~藍綠色的波長區具有峰值的發射光譜的第一發光層和顯示出在黃色~橙色的波長區具有峰值的發射光譜的第二發光層,而第二EL層包括顯示出在藍綠色~綠色的波長區具有峰值的發射光譜的第三發光層和顯示出在橙色~紅色的波長區具有峰值的發射光譜的第四發光層。
在此情況下,由於來自第一EL層的發光是來自第一發光層及第二發光層這兩者的發光組合而成的發光,因此顯示出在藍色~藍綠色的波長區及黃色~橙色的波長區這兩個波長區具有峰值的發射光譜。即,第一EL層呈現2波長型的白色或接近白色的顏色的發光。
另外,由於來自第二EL層的發光是來自第三發光層及第四發光層這兩者的發光組合而成的發光,因此呈現在藍綠色~綠色的波長區及橙色~紅色的波長區這兩個波長區具有峰值的發射光譜。即,第二EL層呈現與第一EL層不同的2波長型的白色或接近白色的顏色的發光。
因此,藉由重疊來自第一EL層的發光及來自第二EL層的發光,能夠得到包括藍色~藍綠色的波長區、藍綠色~綠色的波長區、黃色~橙色的波長區、橙色~紅色的波長區的白色發光。
另外,在上述疊層型元件的結構中,藉由在層疊的EL層之間配置電荷產生層,可以在保持低電流密度的狀態下進行高亮度區中的發光,因此可以實現長壽命元件。另外,由於可以減少電極材料的電阻所引起的電壓降,因此可以實現大面積的均勻發光。
在形成第二電極120之後,使用第二黏合劑層121將金屬基板122黏合到第二電極120上。還在金屬基板122上形成散熱材料層130(圖3E)。可以用於第二黏合劑層121、金屬基板122和散熱材料層130的材料如上所述。另外,對於金屬基板122,較佳在使用第二黏合劑層121進行黏合之前,藉由在真空中進行焙燒或電漿處理來預先去除附著在其表面的水。
也可以使用層壓機(laminator)進行金屬基板122的黏合。例如,有如下方法:首先使用層壓機將片狀的黏合劑貼合到金屬基板,再使用層壓機將它黏合到發光元件上的方法;以及預先藉由絲網印刷等在金屬基板上印刷黏合劑,使用層壓機將它黏合到發光元件上的方法等。較佳在減壓下進行金屬基板122的黏合步驟,以減少氣泡的侵入。
如上所述,能夠製造如圖1A及1C所示的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發光裝置。
在本實施例模式中例示出作為具有電晶體的撓性發光裝置、在製造基板上形成發光元件的第一電極117之後進行剝離的方法,但是本發明說明中所公開的發明不侷限於此,也可以在形成發光元件127之後(即,在形成發光元件的第二電極120之後)進行剝離及轉置。另外,也可以只將保護層112形成在製造基板上,將它剝離並轉置到塑膠基板110上,然後製造電晶體、發光元件。另外,在不設置電晶體的情況下,藉由在保護層112上從發光元件的第一電極117開始形成,可以同樣地製造。
另外,也可以在形成到發光元件的第二電極120之後,如圖1C所示,形成膜密封層126,來謀求進一步降低透水性。另外,也可以在塑膠基板110的設置有發光元件等的面相反的面一側設置塗覆層124來防止螢幕的刮傷及擠壓所引起的破損。另外,也可以在金屬基板122和散熱材料層130之間設置樹脂層123來謀求保護金屬基板122。
另外,塑膠基板110、第一黏合劑層111、第二黏合劑層121及樹脂層123的材料中也可以包含纖維體。作為纖維體,使用有機化合物或無機化合物的高強度纖維。高強度纖維具體地是指拉伸彈性模量或楊氏模量高的纖維。作為其代表例子,可以舉出聚乙烯醇類纖維、聚酯類纖維、聚醯胺類纖維、聚乙烯類纖維、芳綸類纖維、聚對苯撐苯並雙噁唑纖維、玻璃纖維、或碳纖維。作為玻璃纖維,可以舉出使用了E玻璃、S玻璃、D玻璃、Q玻璃等的玻璃纖維。也可以將結構體用作塑膠基板110,該結構體是將這些纖維以編織布或不織布的狀態使用,且使該纖維體浸滲有機樹脂並使有機樹脂固化而成的。如果使用由纖維體和有機樹脂構成的結構體作為塑膠基板110,則可以提高對彎曲或局部按壓所引起的破損的可靠性,所以這是較佳的結構。
另外,藉由設置包含纖維體的樹脂層123,可以製造抗彎性及抗折(壓曲)性高的撓性發光裝置。作為纖維體,例如,較佳使用玻璃纖維。作為包含纖維體的樹脂層123的形成方法,有使用黏合劑黏合填充有樹脂的玻璃纖維的方法,將在玻璃纖維中填充黏合劑而成的半固化狀態的材料設置在金屬基板122上後使其固化的方法等。另外,如果在金屬基板122上隔著黏合劑層黏合在纖維體上層疊散熱材料層而成的材料,則可以一次性地形成包含纖維體的樹脂層123和散熱材料層130,因此較佳。作為黏合在金屬基板122上的在纖維體上層疊散熱材料層而成的材料的例子,可以舉出“黏貼首選柔軟型”(沖電氣工業株式會社製,“黏貼首選”是陶瓷使命株式會社的註冊商標)。
另外,在塑膠基板110或第一黏合劑層111中含有上述的纖維體的情況下,較佳採用直徑為100nm以下的奈米纖維作為該纖維體,以減少對來自發光元件的光輻射到外部的阻礙。另外,較佳使纖維體和有機樹脂或黏合劑的折射率一致。
另外,也可以將使纖維體浸滲有有機樹脂並使有機樹脂固化而成的結構體用作起到第一黏合劑層111和塑膠基板110這兩種作用的結構體。此時,作為該結構體的有機樹脂,較佳使用藉由實施反應固化型、熱固化型、紫外線固化型等追加處理而進行固化的有機樹脂。
接著,使用各向異性導電材料將FPC(撓性印刷電路)貼附到輸入輸出端子部的各電極。如果需要,也可以安裝IC晶片等。
藉由以上步驟,連接有FPC的模組型發光裝置完成。
接著,圖4示出模組型發光裝置(也稱為EL模組)的俯視圖及截面圖。
圖4A是示出EL模組的俯視圖,圖4B是沿著A-A'截斷圖4A的截面圖。在圖4A中,隔著第一黏合劑層500在塑膠基板110上設置有保護層501和基底絕緣層531,在基底絕緣層531上形成有像素部502、源極側驅動電路504及閘極側驅動電路503。
另外,在像素部及驅動電路部上形成有第二黏合劑層400,藉由該第二黏合劑層400黏合有金屬基板401。在金屬基板401上還形成有散熱材料層403。
另外,佈線508是用來傳送輸入到源極側驅動電路504及閘極側驅動電路503的信號的佈線,從成為外部輸入端子的FPC402接收視頻信號及時鐘信號。另外,在此只圖示出FPC402,但是該FPC還可以安裝有印刷線路板(PWB)。本發明說明中所公開的撓性發光裝置不僅包括發光裝置主體,而且還包括還安裝有FPC或PWB的狀態的發光裝置。
接著,參照圖4B說明截面結構。以接觸於第一黏合劑層500上的方式設置保護層501和基底絕緣層531,在基底絕緣層531的上方形成有像素部502、閘極側驅動電路503,像素部502由包括電流控制用電晶體511和與其汲極電連接的像素電極512的多個像素形成。另外,閘極側驅動電路503使用n通道型電晶體513和p通道型電晶體514組合而成的CMOS電路形成。
圖4C示出與圖4B不同的截面結構的例子。在圖4C的例子中,使用氮化矽、氧氮化矽、氮氧化矽及氧化矽這樣的無機材料形成間隔壁118。而且,以與間隔壁118的周邊端部相比,其周邊端部更靠近撓性發光裝置的中心部的方式設置第二黏合劑層400、金屬基板401以及散熱材料層403。即,使第二黏合劑層400、金屬基板401以及散熱材料層403的面積小於間隔壁118的面積,以將它們設置在間隔壁118的面積內。而且,覆蓋第二黏合劑層400的側面地形成低熔點金屬520。由此,可以非常有效地阻斷從第二黏合劑層400的側面端部的水分的侵入,從而可以實現撓性發光裝置的壽命的進一步提高。對於低熔點金屬520並沒有特別限制,但是較佳可以以大致45℃~300℃熔接的金屬材料。如果是300℃左右的熔接溫度,則位於像素部周邊且位於間隔壁上的部分的溫度上升,因此可以不損壞發光元件及塑膠基板地熔接。作為這種材料,可以舉出包含錫、銀、銅、銦等的金屬材料。另外,其中還可以包含鉍等。
如上所述,在本實施例模式所記載的撓性發光裝置中,因能夠在耐熱性高的製造基板上製造電晶體而能夠採用使用了遷移率高的結晶矽等結晶半導體層的電晶體,由此能夠與像素部在同一基板上同時形成使用這種電晶體的驅動電路部,並更廉價地製造撓性發光裝置。
根據本實施例模式所記載的製造方法而製造的撓性發光裝置中,在透水性高的塑膠基板側設置有在該塑膠基板的耐熱溫度以上的溫度下製造的透水性足夠低的保護層,因此能夠有效地減少從塑膠基板側侵入的水分的影響。此外,作為與塑膠基板一起夾持發光元件的位於相反側的密封基板,藉由使用具有足夠的撓性且透水性低的金屬基板,可以良好地抑制從密封基板側的水分的侵入的影響。像這樣,即使不在發光元件的兩側層疊多個層,也可以有效地減少水分的侵入。還有,因為在金屬基板上形成有散熱材料層,所以可以抑制發光裝置的表面溫度的上升,可以抑制由發熱導致的發光裝置損壞或可靠性的降低等的缺陷的發生。因此,本實施例模式的撓性發光裝置的表面溫度低,而可以實現長壽命且高可靠性的撓性發光裝置。
實施例模式2
在本實施例模式中,參照圖5對其一部分包括實施例模式1所示的發光裝置的電子裝置和照明設備進行說明。
作為具有實施例模式1所示的發光裝置的電子裝置的一例,可以舉出影像拍攝裝置如攝像機及數位相機等、護目鏡型顯示器、導航系統、聲音再現裝置(汽車音響、音響元件等)、電腦、遊戲機、可攜式資訊終端(可攜式電腦、行動電話、可攜式遊戲機或電子書等)、具有記錄媒體的圖像再現裝置(具體為再現數位影音光碟(DVD)等記錄媒體中的內容且具有可以顯示其圖像的顯示裝置的裝置)等。
圖5A是一種顯示器,包括主體9601、顯示部9602、外部記憶體插入部9603、揚聲器部9604、操作鍵9605等。主體9601還可以裝載有電視的圖像接收天線、外部輸入端子、外部輸出端子,電池等。該顯示器的顯示部9602藉由使用實施例模式1所示的發光裝置來製造。撓性顯示部9602可以卷起來收納在主體9601內,所以適合於攜帶。裝載有具有撓性且壽命長的可以簡單地製造的實施例模式1所記載的發光裝置的顯示器在顯示部9602中可以提供一種在實現擴帶適合性和輕量化的同時壽命長且較廉價的產品。
另外,也可以將實施例模式1所示的發光裝置用於照明設備。例如,圖5B-1和5B-2是臺式照明設備,分別包括照明部9501、支柱9503、支承台9505等。照明部9501使用實施例模式1所示的發光裝置而製造。因為照明部9501使用撓性發光裝置,所以本實施例模式所示的照明設備可以為具有曲面的照明設備或具有能夠彎曲的撓性照明部的照明設備。像這樣,藉由將撓性發光裝置用作照明設備,不僅可以提高照明設備的設計的自由度,而且例如可以在汽車的天花板等具有曲面的地方設置照明設備。另外,藉由使用撓性發光裝置,例如可以製造在不使用時可以卷起照明部而收納的照明設備,如可卷起螢幕的照明設備。另外,照明設備包括天花板固定型照明設備或掛壁型照明設備等。
另外,應用上述實施例模式而製造的本實施例模式的照明設備可以為高可靠性照明設備。
如上所述,藉由應用上述實施例模式所示的發光裝置,可以得到電子裝置、照明設備。該發光裝置的應用範圍極寬,可以應用於所有領域的電子裝置或照明設備,而不侷限於圖5所示的結構。
實施例1
在本實施中例示可用作影像顯示裝置的主動矩陣型的撓性發光裝置。圖7A、圖7B示出本實施例所例示的發光裝置的結構。圖7A是示出主動矩陣型發光裝置的俯視圖,而圖7B是沿著A-A'截斷圖7A的截面圖。
本實施例所例示的撓性發光裝置包括塗覆層405、塑膠基板110、被分離層116、發光元件518、膜密封層404、金屬基板401以及散熱材料層403。
供被分離層116轉置的塑膠基板110由熱膨脹率約為10ppm/K的20μm厚的芳綸薄膜形成。另外,黏合塑膠基板110和被分離層116的第一黏合劑層500由二液型環氧黏合劑(安特固(ALTECO)株式會社製造,產品名稱:R2007/H-1010)形成。另外,在塑膠基板110的與被分離層116被黏合的面相反的面具有厚度為50nm的氧化銦-氧化錫合金(ITO)作為塗覆層405。
被分離層116包括保護層501、像素部502、閘極側驅動電路503、源極側驅動電路504。另外,像素部502包括電流控制用電晶體511和像素電極512。像素電極512與電流控制用電晶體511的汲極電極層電連接。另外,所例示的電流控制用電晶體511是p型,像素電極512相當於發光元件518的陽極。
保護層501由200nm厚的氧氮化矽(SiOxNy,x>y)層、200nm厚的氮化矽(SiNy)層、200nm厚的氧氮化矽(SiOxNy,x>y)層、140nm厚的氮氧化矽(SiNyOx,x<y)層、200nm厚的氧氮化矽(SiOxNy,x>y)層的多層膜構成。藉由採用這種疊層結構,可以防止從基板下部的水蒸氣和氧的侵入。
本實施例所例示的電晶體為具有正交錯結構的電晶體,該正交錯結構的電晶體包括半導體層上的閘極絕緣層、隔著閘極絕緣層與半導體層重疊的閘極電極層以及與半導體層的源極區及汲極區電連接的源極電極層及汲極電極層。該電晶體的半導體層由50nm厚的多晶矽層構成,而閘極絕緣層由110nm厚的氧氮化矽(SiOxNy,x>y)膜構成。
另外,雖然未圖示,但是閘極電極層由兩層構成,並具有下層的閘極電極層比上層的閘極電極層長的形狀。下層的閘極電極層由30nm厚的氮化鉭層構成,上層的電極層由370nm厚的鎢層構成。藉由採用這種形狀,可以在不追加光掩罩的情況下形成LDD(輕摻雜汲極)區。
形成在閘極絕緣層和閘極電極層上的第一層間絕緣層515a由層疊50nm厚的氧氮化矽(SiOxNy,x>y)層、140nm厚的氮氧化矽(SiNyOx,x<y)層、520nm厚的氧氮化矽(SiOxNy,x>y)層而成的多層膜構成。在第一層間絕緣層515a上設置有濾色層521。
藉由第一層間絕緣層515a的接觸孔形成有與電晶體的源極區及汲極區連接的源極電極層及汲極電極層。源極電極層及汲極電極層由100nm厚的鈦層、700nm厚的鋁層、100nm厚的鈦層的多層膜構成。這樣,藉由層疊電阻低的鋁和耐熱性高的鈦,可以抑制佈線電阻並防止在步驟中產生小丘。另外,雖然未圖示,但是也可以使用相同的層形成佈線層。
另外,形成在電晶體上的第二層間絕緣層515b由150nm厚的氧氮化矽(SiOxNy,x>y)層構成。
像素電極(第一電極)512由110nm厚的包含氧化矽的銦錫氧化物(ITSO)膜構成。另外,像素電極512的端部被由感光性聚醯亞胺構成的間隔壁519覆蓋。間隔壁519的端部與像素電極512的表面接觸,並具有平緩的角度。以平緩的角度接觸的間隔壁519的端部的高低差得到緩解,在將像素電極512用作一個電極的發光元件中,像素電極512和另一個電極之間不容易發生短路。
另外,將本實施例的被分離層116製造於形成在0.7mm厚的玻璃基板(旭硝子株式會社製造,產品名稱:AN100)上的分離層上。另外,分離層由層疊100nm厚的氧氮化矽(SiOxNy,x>y)層和50nm厚的鎢層而成的多層膜構成。
圖7C示出將像素電極512用作一個電極的發光元件518的結構。在發光元件518中,將像素電極512用作第一電極,並在像素電極512與第二電極517之間具有EL層516。下面示出本實施例中使用的材料的化學式。
下面,示出本實施例的發光元件的製造方法。
首先,以使形成有像素電極512的面朝下的方式將形成有像素電極512的基板固定於設置在真空蒸鍍裝置中的基板支架。在減壓到10-4Pa左右之後,藉由在像素電極512上共蒸鍍4,4’-雙[N-(1-萘基)-N-苯基氨基]聯苯(簡稱:NPB)和氧化鉬(VI),形成包含由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複合而成的複合材料的電洞注入層2111。其厚度為200nm,將NPB和氧化鉬(VI)的重量比調節為1:0.11(=NPB:氧化鉬(VI))。另外,共蒸鍍法是指在一個處理室中從多個蒸發源同時進行蒸鍍的蒸鍍法。
接著,藉由使用了電阻加熱的蒸鍍法,在電洞注入層2111上形成10nm厚的NPB,形成電洞傳輸層2112。
進而,藉由在電洞傳輸層2112上共蒸鍍9-苯基-9’-[4-(10-苯基-9-蒽基)苯基]-3,3’-聯(9H-咔唑)(簡稱:PCCPA)和紅熒稀,形成第一發光層2113a。第一發光層2113a的厚度為20nm,將蒸鍍速率調節為使PCCPA和紅熒稀的重量比為1:0.01(=PCCPA:紅熒稀)。
接著,藉由在第一發光層2113a上共蒸鍍9-[4-(10-苯基-9-蒽基)苯基]-9H-咔唑(簡稱:CzPA)和4-(10-苯基-9-蒽基)-4'-(9-苯基-9H-咔唑-3-基)三苯胺(簡稱:PCBAPA),形成第二發光層2113b。第二發光層2113b的厚度為30nm,並將蒸鍍速率調節為使CzPA和PCBAPA的重量比為1:0.1(=CzPA:PCBAPA)。
接著,藉由在第二發光層2113b上蒸鍍30nm的三(8-羥基喹啉合)鋁(簡稱:Alq),形成電子傳輸層2114。
進而,藉由在電子傳輸層2114上蒸鍍氟化鋰(LiF),形成電子注入層2115。另外,電子注入層2115的厚度為1nm。
最後,形成用作陰極的第二電極517。第二電極517由兩層構成。共蒸鍍鋁和NPB來形成與電子注入層2115接觸的第一導電層517a。在此,將鋁(Al)和NPB的重量比調節為5:1(=Al:NPB)。另外,厚度為100nm。還有,在第一導電層517a上蒸鍍100nm的鋁作為第二導電層517b。另外,第二電極517藉由共同的電極層與端子部連接。
另外,在上述蒸鍍過程中,所有蒸鍍都可以使用電阻加熱法。
在被分離層116和發光元件518上形成厚度為200nm的氮化矽層作為膜密封層404。
金屬基板401隔著第二黏合劑層400黏合於膜密封層404。金屬基板401的熱膨脹率約為10ppm/K,並使用20μm厚的鐵素體類不鏽鋼基板(新日鐵材料株式會社製,產品名稱:YUS205-M1)而形成。第二黏合劑層400使用二液型環氧黏合劑(斯堪的亞(SCANDIA)公司製,商品名:SCANDIPLEX)而形成。
另外,藉由在金屬基板401上黏合厚度為300μm的“黏貼首選柔軟型”(沖電氣工業株式會社製,“黏貼首選”是陶瓷使命株式會社的註冊商標),形成黏合劑層、包含玻璃纖維的樹脂層以及散熱材料層403。
根據實施例模式1所說明的製造方法製造本實施例所例示的撓性發光裝置。即,首先,在形成在製造基板上的分離層上形成具有保護層501和用作第一電極的像素電極512等的被分離層116。接著,藉由臨時支承基板將被分離層116從製造基板轉置到具有對於可見光的透光性和撓性的塑膠基板110。接著,在像素電極512上形成EL層516和第二電極517來形成發光元件518。然後,在被分離層116和發光元件518上形成膜密封層404,在膜密封層404上使用第二黏合劑層400黏合金屬基板401,從而密封被分離層116和發光元件518。最後,在金屬基板401上形成散熱材料層403,製成發光裝置。
對本實施例所例示的撓性發光裝置的金屬基板面的溫度分佈進行調查。首先,使用形成了金屬基板401後的撓性發光裝置,測量各亮度下的發光裝置內的溫度。接著,在金屬基板401上形成散熱材料層403。然後,使用形成了散熱材料層403後的撓性發光裝置,測量各亮度下的發光裝置內的溫度。像這樣,調查有無散熱材料層403的條件下的發光裝置內的溫度分佈的不同。
在發光裝置不接觸其他零部件的狀態下進行溫度測量。在如下六種亮度下進行溫度測量:70cd/m2、100cd/m2、120cd/m2、130cd/m2、150cd/m2以及200cd/m2
圖8示出各亮度下的發光裝置內的溫度分佈的照片。在100cd/m2以上的條件下,設置有散熱材料層的發光裝置內的溫度比未設置有散熱材料層的發光裝置低。
另外,在未設置有散熱材料層的發光裝置中,在150cd/m2的測量時,在溫度範圍為75℃~91℃的條件下測得了高數值。因為在150cd/m2以上的亮度下進行測量時可能會發生外觀異常,所以不能進行200cd/m2的測量。另一方面,即使為200cd/m2,也可以對設置有散熱材料層的發光裝置進行測量。
圖9示出撓性發光裝置的亮度-陰極電流特性。在圖9中,橫軸表示亮度(cd/m2),縱軸表示陰極電流(mA)。由圖9可知,設置有散熱材料層的發光裝置的各亮度下的陰極電流的值比未設置有散熱材料層的發光裝置小。
圖10A~10C示出撓性發光裝置的亮度-電壓特性。在圖10A~10C中,橫軸表示亮度(cd/m2),縱軸表示電壓(V)。圖10A示出顯示紅色時的亮度-電壓特性,圖10B示出顯示綠色時的亮度-電壓特性,並且圖10C示出顯示藍色時的亮度-電壓特性。不管顯示何種顏色,在要得到同一亮度時,設置有散熱材料層的發光裝置所需要的電壓都比未設置有散熱材料層的發光裝置小。
根據上述結果可知,本實施例的撓性發光裝置所具有的散熱材料層可以降低顯示裝置的金屬基板的溫度。因此,本實施例的撓性發光裝置可以抑制表面溫度的上升,可以防止由發光裝置的發熱導致的驅動電壓的上升、發光裝置的損傷以及可靠性降低。
在將本實施例所例示的具有散熱材料層的撓性發光裝置卷在半徑7.5mm~半徑15mm的圓柱上的狀態下輸入視頻信號。該發光裝置以彎曲為圓筒狀的狀態回應視頻信號,並正常地工作。另外,當將其從圓柱卸下而進行驅動時,其也在平面狀態下正常地工作。圖11示出發光狀態的照片。
本實施例所例示的發光裝置具有使用耐熱性高的製造基板而製造的被分離層。其結果是,可以對被分離層使用高溫處理,所以容易形成抗濕性高的保護膜,並且可以可靠並廉價地保護發光元件。另外,所例示的發光裝置具有撓性,因此可以在彎曲的狀態或平面狀態下發光。
另外,所例示的發光裝置由薄膜、薄的膜以及薄的金屬板構成。因此,不僅重量輕、跌落時的變形少,而且其平面性優良、隨使用環境的變化而產生的彎曲少,所以顯示裝置的驅動電路不容易損壞。因此,所例示的發光裝置適用於撓性顯示器的用途。另外,由於厚度薄,因此可以配置於狹窄的地方或以沿著曲面變形的方式配置。另外,因為重量輕,所以可以適用於可攜式設備及飛機等對重量的控制有嚴格要求的裝置。
110...塑膠基板
111...第一黏合劑層
112...保護層
113...基底絕緣層
114...像素部電晶體
115...驅動電路部電晶體
116...被分離層
117...第一電極
118...間隔壁
119...EL層
120...第二電極
121...第二黏合劑層
122...金屬基板
123...樹脂層
124...塗覆層
125...防水層
126...膜密封層
127...發光元件
128...第一層間絕緣層
129...第二層間絕緣層
130...散熱材料層
200...製造基板
201...分離層
202...臨時支承基板
203...剝離用黏合劑
300...濾色層
301...阻隔層
302...濾色基板
303...塗覆層
304...層間絕緣層
305...電極
306...平坦化層
307...電極
400...第二黏合劑層
401...金屬基板
402...FPC
403...散熱材料層
404...膜密封層
405...塗覆層
500...第一黏合劑層
501...保護層
502...像素部
503...閘極側驅動電路
504...源極側驅動電路
511...電流控制用電晶體
512...像素電極
513...n通道型電晶體
514...p通道型電晶體
516...EL層
517...第二電極
518...發光元件
519...間隔壁
520...低熔點金屬
521...濾色層
531...基底絕緣層
600...第一電極
601...第二電極
800...EL層
801...EL層
803...電荷產生層
1001...第一電極
1002...第二電極
1003...EL層
1004...電荷產生層
2111...電洞注入層
2112...電洞傳輸層
2113a...第一發光層
2113b...第二發光層
2114...電子傳輸層
2115...電子注入層
515a...第一層間絕緣層
515b...第二層間絕緣層
517a...第一導電層
517b...第二導電層
9501...照明部
9503...支柱
9505...支承台
9601...主體
9602...顯示部
9603...外部記憶體插入部
9604...揚聲器部
9605...操作鍵
在附圖中:
圖1A至1C是說明實施例模式的發光裝置的圖;
圖2A至2D是說明實施例模式的發光裝置的圖;
圖3A至3E是說明實施例模式的發光裝置的製程的圖;
圖4A至4C是說明實施例模式的發光裝置的圖;
圖5A,5B-1,和5B-2是說明實施例模式的電子裝置和照明設備的圖;
圖6A和6B是說明實施例模式的發光元件的結構的圖;
圖7A至7C是說明實施例的發光裝置的圖;
圖8是說明實施例的發光裝置的圖;
圖9是示出實施例的發光裝置的亮度-陰極電流特性的圖;
圖10A至10C是示出實施例的發光裝置的亮度-電壓特性的圖;以及
圖11是說明實施例的發光裝置的圖。
110...塑膠基板
111...第一黏合劑層
112...保護層
113...基底絕緣層
114...像素部電晶體
115...驅動電路部電晶體
116...被分離層
117...第一電極
118...間隔壁
119...EL層
120...第二電極
121...第二黏合劑層
122...金屬基板
127...發光元件
128...第一層間絕緣層
129...第二層間絕緣層
130...散熱材料層

Claims (38)

  1. 一種發光裝置,包含:具有對於可見光的透光性的基板,該基板包含無機填料;該基板上的第一黏合劑層;該第一黏合劑層上的絕緣層;發光元件,該發光元件包含形成在該絕緣層上的第一電極、與該第一電極相對的第二電極、以及該第一電極和該第二電極之間的包括具有發光性質的有機化合物的層;該第二電極上的第二黏合劑層;該第二黏合劑層上的金屬基板;以及該金屬基板上的散熱材料層。
  2. 一種發光裝置,包含:具有對於可見光的透光性的基板,該基板包含無機填料;該基板上的第一黏合劑層;該第一黏合劑層上的絕緣層;該絕緣層上的電晶體;覆蓋該電晶體的層間絕緣層;發光元件,該發光元件包含該層間絕緣層上的第一電極、與該第一電極相對的第二電極、以及該第一電極和該第二電極之間的包括具有發光性質的有機化合物的層,其中該第一電極與該電晶體的源極電極或汲極電極電連接;該第二電極上的第二黏合劑層; 該第二黏合劑層上的金屬基板;以及形成在該金屬基板上的散熱材料層。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發光裝置,還包含:包括該發光元件和該電晶體的像素部;以及設置在該像素部的外側且包括第二電晶體的驅動電路部,其中,在相同的步驟中形成該像素部的電晶體和該驅動電路部的第二電晶體。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發光裝置,其中該電晶體使用結晶矽。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項之發光裝置,其中該電晶體使用氧化物半導體。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發光裝置,其中該散熱材料層的熱輻射率高於該金屬基板的熱輻射率。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發光裝置,其中該散熱材料層的熱輻射率大於或等於0.90。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發光裝置,其中該散熱材料層為氧化鈦層、氧化鐵層、氧化鋁層、氧化銅層或陶瓷材料層。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發光裝置,其中在該發光元件的該第二電極和該第二黏合劑層之間形成有膜密封層。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發光裝置,其中該金屬基板包含選自不鏽鋼、鋁、銅、鎳及鋁合金的材料。
  1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發光裝置,其中該第一黏合劑層包含選自環氧樹脂、丙烯酸樹脂、矽酮樹脂及酚醛樹脂的至少一種。
  1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發光裝置,其中該第一黏合劑層包括導熱填料。
  1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2項之發光裝置,其中該導熱填料的導熱係數比該第一黏合劑層所用的其他材料的導熱係數高。
  1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發光裝置,其中該第二黏合劑層包含選自環氧樹脂、丙烯酸樹脂、矽酮樹脂及酚醛樹脂的至少一種。
  1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發光裝置,其中該第二黏合劑層包括導熱填料。
  1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之發光裝置,其中該導熱填料的導熱係數比該第二黏合劑層所用的其他材料的導熱係數高。
  1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發光裝置,其中在該金屬基板和該散熱材料層之間設置有樹脂層。
  1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7項之發光裝置,其中該樹脂層包括選自環氧樹脂、丙烯酸樹脂、矽酮樹脂、酚醛樹脂和聚酯樹脂的至少一種熱固性樹脂,或者包含選自聚丙烯、聚乙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醯胺、聚醚酮、氟樹脂和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的至少一種熱塑性樹脂。
  1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發光裝置,其中該 具有透光性的基板、該第一黏合劑層以及該第二黏合劑層中的至少一個還包括纖維體。
  2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9項之發光裝置,其中該纖維體為玻璃纖維。
  21.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發光裝置,其中在該具有透光性的基板和該第一黏合劑層之間形成有防水層。
  2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1項之發光裝置,其中該防水層是包括矽和氮的層或包括鋁和氮的層。
  2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發光裝置,其中該具有透光性的基板包括與該金屬基板相對的表面和與該表面相反的、並設置有塗覆層的面。
  2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發光裝置,其中該塗覆層具有對於可見光的透光性和高硬度。
  2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23項之發光裝置,其中該塗覆層是具有對於可見光的透光性的導電層。
  2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發光裝置,其中該絕緣層包含包括氮和矽的層。
  2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發光裝置,其中該基板具有撓性。
  2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發光裝置,其中該發光裝置是撓性發光裝置。
  29. 一種電子裝置,其顯示部包含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發光裝置。
  30. 一種照明設備,包含依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發光裝置。
  31. 一種發光裝置的製造方法,包含如下步驟:在製造基板上形成分離層;在該分離層上形成絕緣層;在該絕緣層上形成第一電極;形成間隔壁以覆蓋該第一電極的端部;將臨時支承基板黏合到該第一電極及該間隔壁上;在該分離層與該絕緣層之間,將該絕緣層、該第一電極、該間隔壁及該臨時支承基板從該製造基板上分離;使用第一黏合劑層將具有對於可見光的透光性的基板黏合到該絕緣層的表面,其中該絕緣層的表面藉由該分離步驟而露出;去除該臨時支承基板以使該第一電極的表面露出;形成包括具有發光性質的有機化合物的層以覆蓋藉由該去除步驟而露出的該第一電極;形成第二電極以覆蓋該包括具有發光性質的該有機化合物的層;使用第二黏合劑層將金屬基板黏合到該第二電極的表面;以及在該金屬基板上形成散熱材料層。
  32. 一種發光裝置的製造方法,包含如下步驟:在製造基板上形成分離層;在該分離層上形成絕緣層; 在該絕緣層上形成多個電晶體;在該多個電晶體上形成層間絕緣層;在該層間絕緣層上形成與該多個電晶體之一的源極電極或汲極電極電連接的第一電極;形成間隔壁以覆蓋該第一電極的端部;在該第一電極及該間隔壁上黏合臨時支承基板;在該分離層與該絕緣層之間,將該絕緣層、該多個電晶體、該層間絕緣層、該第一電極、該間隔壁及該臨時支承基板從該製造基板上分離;使用第一黏合劑層將具有對於可見光的透光性的基板黏合到該絕緣層的表面,該絕緣層的表面藉由該分離步驟而露出;去除該臨時支承基板以使該第一電極的表面露出;形成包括具有發光性質的有機化合物的層以覆蓋藉由該去除步驟而露出的該第一電極;形成第二電極以覆蓋該包括具有發光性質的有機化合物的層;使用第二黏合劑層將金屬基板黏合到該第二電極的表面;以及在該金屬基板上形成散熱材料層。
  3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1或32項之發光裝置的製造方法,還包含如下步驟:在該金屬基板和該散熱材料層之間形成樹脂層。
  3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1或32項之發光裝置的製造 方法,其中在該第二電極和該第二黏合劑層之間形成膜密封層。
  3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1或32項之發光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藉由電漿CVD法在大於或等於250℃並小於或等於400℃的溫度條件下形成該絕緣層。
  3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1或32項之發光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該散熱材料層為氧化鈦層、氧化鐵層、氧化鋁層、氧化銅層或陶瓷材料層。
  3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1或32項之發光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該基板具有撓性。
  3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31或32項之發光裝置的製造方法,其中該發光裝置是撓性發光裝置。
TW100101096A 2010-01-20 2011-01-12 發光裝置,撓性發光裝置,電子裝置,照明設備,以及發光裝置和撓性發光裝置的製造方法 TWI5890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10421 2010-01-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14818A TW201214818A (en) 2012-04-01
TWI589042B true TWI589042B (zh) 2017-06-21

Family

ID=442769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01096A TWI589042B (zh) 2010-01-20 2011-01-12 發光裝置,撓性發光裝置,電子裝置,照明設備,以及發光裝置和撓性發光裝置的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9000443B2 (zh)
JP (1) JP2011171288A (zh)
CN (1) CN102169964B (zh)
TW (1) TWI58904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000442B2 (en) * 2010-01-20 2015-04-0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flexible light-emitting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flexible-light emitting device
JP2013069480A (ja) * 2011-09-21 2013-04-1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発光装置、電子機器、及び照明装置
DE102011084276B4 (de) 2011-10-11 2019-10-10 Osram Oled Gmbh Verkapselung für ein organisches elektronisches bauelement, ein organisches elektronisches bauelement mit der verkapselung und ein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organischen elektronischen bauelements mit der verkapselung
JP5918509B2 (ja) * 2011-11-15 2016-05-18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
JP5907722B2 (ja) 2011-12-23 2016-04-26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の作製方法
KR101872963B1 (ko) * 2012-04-17 2018-06-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제조방법
JP5726804B2 (ja) * 2012-04-19 2015-06-03 株式会社東芝 表示パネル及び表示装置
KR102079188B1 (ko) 2012-05-09 2020-02-19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발광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KR101990321B1 (ko) * 2012-12-04 2019-06-1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US8766531B1 (en) * 2012-12-14 2014-07-01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Wearable display
US9012900B2 (en) 2012-12-26 2015-04-21 Lg Display Co., Lt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KR102309244B1 (ko) 2013-02-20 2021-10-05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반도체 장치
WO2014141330A1 (ja) * 2013-03-13 2014-09-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子デバイス
JP6201411B2 (ja) * 2013-05-14 2017-09-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KR102092842B1 (ko) * 2013-08-07 2020-04-1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2015050011A (ja) * 2013-08-30 2015-03-1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センス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394171B2 (ja) * 2013-10-30 2018-09-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界効果型トランジスタ、表示素子、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US9130195B2 (en) * 2013-11-22 2015-09-08 Universal Display Corporation Structure to enhance light extraction and lifetime of OLED devices
DE112014007325B3 (de) 2013-12-02 2021-04-2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Anzeigevorrichtung und deren Herstellungsverfahren
KR102132697B1 (ko) 2013-12-05 2020-07-10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휘어진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167133B1 (ko) * 2013-12-18 2020-10-1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금속 필름을 이용한 면 봉지 방식의 유기발광 다이오드 표시장치
KR101543888B1 (ko) * 2013-12-20 2015-08-11 주식회사 포스코 방열성이 우수한 금속 봉지재, 그 제조방법 및 상기 금속 봉지재로 봉지된 유연전자소자
JP6727762B2 (ja) * 2014-05-30 2020-07-22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US10032753B2 (en) * 2014-06-20 2018-07-24 Grote Industries, Llc Flexible lighting device having both visible and infrared light-emitting diodes
US9799829B2 (en) 2014-07-25 2017-10-2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paration method, light-emitting device,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4167429B (zh) * 2014-08-01 2017-05-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WO2016059497A1 (en) * 2014-10-17 2016-04-2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modu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emitting device
CN104465636A (zh) * 2014-11-12 2015-03-25 谢颃星 一种新型半导体封装体
US9724869B2 (en) * 2014-12-29 2017-08-08 Tacto Tek Oy Multilayer structure for accommodating electronics and related method of manufacture
CN104867961B (zh) * 2015-04-24 2020-06-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其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KR102469186B1 (ko) * 2015-04-30 2022-11-2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플렉서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CN107852785B (zh) * 2015-07-10 2020-03-06 夏普株式会社 电致发光装置
KR102288354B1 (ko) * 2015-08-10 2021-08-11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KR102412612B1 (ko) * 2015-08-28 2022-06-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패키지 기판 및 프리프레그
KR101937794B1 (ko) 2015-11-06 2019-01-11 택토텍 오와이 다층 구조체 및 관련 전자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JP6563796B2 (ja) * 2015-12-03 2019-08-21 双葉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封止構造、有機el表示装置、及びセンサ
KR102435399B1 (ko) * 2015-12-24 2022-08-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장치
JP2017152252A (ja) * 2016-02-25 2017-08-3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105575979A (zh) * 2016-03-07 2016-05-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DE102016105198A1 (de) * 2016-03-21 2017-09-21 Osram Oled Gmbh Organisches optoelektronisches Bauelement
US10586817B2 (en) 2016-03-24 2020-03-1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separation apparatus
CN105932167A (zh) * 2016-05-05 2016-09-07 豪威半导体(上海)有限责任公司 投影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TWI769995B (zh) 2016-06-24 2022-07-11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電子裝置
CN106129088B (zh) * 2016-07-21 2018-11-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KR102554183B1 (ko) 2016-07-29 2023-07-10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박리 방법, 표시 장치, 표시 모듈, 및 전자 기기
TW201808628A (zh) 2016-08-09 2018-03-16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半導體裝置的製造方法
TWI730017B (zh) 2016-08-09 2021-06-11 日商半導體能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顯示裝置、顯示模組及電子裝置
CN108123053A (zh) * 2016-11-29 2018-06-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和显示装置
US10825839B2 (en) * 2016-12-02 2020-11-03 Innolux Corporation Touch display device
KR102643635B1 (ko) * 2016-12-06 2024-03-0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6652877B (zh) * 2017-02-09 2020-02-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992262A (zh) * 2017-03-20 2017-07-28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N107195666A (zh) * 2017-06-26 2017-09-2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JP2018006351A (ja) * 2017-09-11 2018-01-11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発光装置
KR102398555B1 (ko) * 2017-09-29 2022-05-1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열전도율이 높은 봉지 기판을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KR102505255B1 (ko) * 2017-12-26 2023-02-28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디스플레이 장치
KR102437327B1 (ko) * 2017-12-27 2022-08-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CN108470848B (zh) 2018-04-17 2019-10-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发光器件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KR102605887B1 (ko) * 2018-05-08 2023-11-23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9272869B (zh) * 2018-09-30 2021-02-12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244293B (zh) * 2018-11-28 2021-10-22 Tcl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9656059B (zh) * 2019-02-26 2021-08-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0021714A (zh) * 2019-04-15 2019-07-16 湖畔光电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一种oled微型显示器用透明阴极的生产工艺
CN110112315B (zh) * 2019-05-22 2021-03-2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背板、柔性背板的制备方法以及显示面板
CN111564465A (zh) * 2020-05-19 2020-08-21 深超光电(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49320A1 (en) * 2001-02-01 2002-10-17 Junya Maruyama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030025118A1 (en) * 2001-07-27 2003-02-06 Shunpei Yamazaki Light emitting device,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devices
US20030034497A1 (en) * 2001-06-20 2003-02-2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050206796A1 (en) * 2004-03-18 2005-09-2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080211402A1 (en) * 2007-03-02 2008-09-04 Decook Bradley C Flat panel oled device having deformable substrate
US20090035899A1 (en) * 2007-07-31 2009-02-05 Gregory Herman Microelectronic devic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56625A (ja) 1986-08-27 1988-03-11 Canon Inc 液晶装置
JPS63314522A (ja) 1987-06-17 1988-12-22 Nec Corp カラ−液晶ディスプレイ
JP2742057B2 (ja) 1988-07-14 1998-04-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薄膜elパネル
US5189405A (en) 1989-01-26 1993-02-23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hin film electroluminescent panel
JPH0329291A (ja) 1989-06-27 1991-02-07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有機分散型elランプ用捕水フィルム
JP3293736B2 (ja) 1996-02-28 2002-06-1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半導体基板の作製方法および貼り合わせ基体
US5473511A (en) * 1994-05-05 1995-12-05 Ford Motor Company Printed circuit board with high heat dissipation
US5771562A (en) 1995-05-02 1998-06-30 Motorola, Inc. Passivation of organic devices
JP2914242B2 (ja) * 1995-09-18 1999-06-28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マルチチップ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384412B (en) 1995-11-17 2000-03-1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Display device
US5811177A (en) 1995-11-30 1998-09-22 Motorola, Inc. Passivation of electroluminescent organic devices
US5686360A (en) 1995-11-30 1997-11-11 Motorola Passivation of organic devices
TW309633B (zh) 1995-12-14 1997-07-01 Handotai Energy Kenkyusho Kk
US5693956A (en) 1996-07-29 1997-12-02 Motorola Inverted oleds on hard plastic substrate
DE69739368D1 (de) 1996-08-27 2009-05-28 Seiko Epson Corp Trennverfahren und Verfahren zur Übertragung eines Dünnfilmbauelements
JPH1090705A (ja) 1996-09-11 1998-04-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液晶表示モジュールの搬送方法と液晶表示モジュール
US5952778A (en) 1997-03-18 1999-09-1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Encapsulated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JP3290375B2 (ja) 1997-05-12 2002-06-10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有機電界発光素子
JPH1126733A (ja) 1997-07-03 1999-01-29 Seiko Epson Corp 薄膜デバイスの転写方法、薄膜デバイス、薄膜集積回路装置,アクティブマトリクス基板、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US6198220B1 (en) 1997-07-11 2001-03-06 Emagin Corporation Sealing structure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s
KR100249784B1 (ko) 1997-11-20 2000-04-01 정선종 고분자복합막을이용한유기물혹은고분자전기발광소자의패키징방법
US6146225A (en) 1998-07-30 2000-11-14 Agilent Technologies, Inc. Transparent, flexible permeability barrier for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US6274887B1 (en) 1998-11-02 2001-08-1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US6268695B1 (en) 1998-12-16 2001-07-31 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 Environmental barrier material for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king
EP1041624A1 (en) 1999-04-02 2000-10-04 Interuniversitair Microelektronica Centrum Vzw Method of transferring ultra-thin substrate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to the manufacture of a multilayer thin film device
JP3942770B2 (ja) 1999-09-22 2007-07-11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El表示装置及び電子装置
US6413645B1 (en) 2000-04-20 2002-07-02 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 Ultrabarrier substrates
TWI252592B (en) 2000-01-17 2006-04-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EL display device
US6492026B1 (en) 2000-04-20 2002-12-10 Battelle Memorial Institute Smoothing and barrier layers on high Tg substrates
GB2365078B (en) 2000-07-27 2004-04-21 Rolls Royce Plc A gas turbine engine blade
US7178927B2 (en) 2000-11-14 2007-02-2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having drying agent
KR100944886B1 (ko) 2001-10-30 2010-03-03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US7072115B2 (en) * 2002-03-26 2006-07-04 Keiwa Inc. Light diffusion sheet and backlight unit using the same
JP2004119016A (ja) 2002-09-20 2004-04-15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発光装置
JP2004140267A (ja) 2002-10-18 2004-05-13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半導体装置およびその作製方法
WO2004057920A1 (ja) 2002-12-19 2004-07-0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作製方法
WO2004077386A1 (ja) 2003-02-28 2004-09-1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表示装置、折り畳み型携帯端末
JP4820536B2 (ja) 2003-06-25 2011-11-24 彬雄 谷口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の製造方法
US20060145603A1 (en) 2003-06-25 2006-07-06 Yoshio Taniguchi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element, process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and electrode film
SG142140A1 (en) 2003-06-27 2008-05-2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JP4741177B2 (ja) 2003-08-29 2011-08-03 株式会社半導体エネルギー研究所 表示装置の作製方法
US7928654B2 (en) 2003-08-29 2011-04-19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2005101025A (ja) 2003-09-22 2005-04-14 Denki Kagaku Kogyo Kk 放熱シート
US7229900B2 (en) 2003-10-28 2007-06-1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reof,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base material
US20070222370A1 (en) 2003-12-30 2007-09-27 Agen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Flexible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s
US7619258B2 (en) 2004-03-16 2009-11-1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Display device
US7749430B2 (en) * 2005-01-20 2010-07-06 A.L.M.T. Corp. Member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US7566633B2 (en) 2005-02-25 2009-07-2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3850427B2 (ja) * 2005-03-22 2006-11-29 株式会社物産ナノテク研究所 炭素繊維結合体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複合材料
JP4974568B2 (ja) * 2005-04-06 2012-07-11 エルジー ディスプレイ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 電界発光表示装置
JP2006331695A (ja) 2005-05-23 2006-12-0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有機発光素子用封止部材及び有機発光素子
KR101424784B1 (ko) 2006-01-10 2014-07-31 가부시키가이샤 한도오따이 에네루기 켄큐쇼 표시장치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US8900970B2 (en) 2006-04-28 2014-12-02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using a flexible substrate
CN101501556A (zh) * 2006-06-22 2009-08-05 诺基亚公司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基材
JP5362948B2 (ja) 2006-06-27 2013-12-1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発光装置及び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照明装置
JP2008013721A (ja) 2006-07-10 2008-01-24 Kyocera Chemical Corp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表示素子用接着剤及び接着方法
CN101009362B (zh) 2007-01-31 2010-11-24 清华大学 一种有机发光器件
KR101458899B1 (ko) * 2007-03-28 2014-11-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09129681A (ja) 2007-11-22 2009-06-11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390778B2 (ja) 2008-03-11 2014-01-15 出光興産株式会社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パネル
JP2009245770A (ja) 2008-03-31 2009-10-22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
KR100958006B1 (ko) 2008-06-18 2010-05-17 삼성모바일디스플레이주식회사 박막 트랜지스터, 그의 제조 방법 및 박막 트랜지스터를구비하는 평판 표시 장치
JP2010028105A (ja) 2008-06-20 2010-02-04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記憶素子及び記憶素子の作製方法
KR20100028926A (ko) 2008-09-05 2010-03-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EP2178133B1 (en) 2008-10-16 2019-09-18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Flexible Light-Emitting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Flexible-Light Emitting Device
US8766269B2 (en) 2009-07-02 2014-07-01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light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9000442B2 (en) 2010-01-20 2015-04-07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emitting device, flexible light-emitting devic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flexible-light emitting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49320A1 (en) * 2001-02-01 2002-10-17 Junya Maruyama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20030034497A1 (en) * 2001-06-20 2003-02-20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oratory Co., Ltd. Light 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030025118A1 (en) * 2001-07-27 2003-02-06 Shunpei Yamazaki Light emitting device,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devices
US20050206796A1 (en) * 2004-03-18 2005-09-2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Active matrix substrate,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20080211402A1 (en) * 2007-03-02 2008-09-04 Decook Bradley C Flat panel oled device having deformable substrate
US20090035899A1 (en) * 2007-07-31 2009-02-05 Gregory Herman Microelectronic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000443B2 (en) 2015-04-07
CN102169964A (zh) 2011-08-31
TW201214818A (en) 2012-04-01
US20110175102A1 (en) 2011-07-21
JP2011171288A (ja) 2011-09-01
CN102169964B (zh) 2016-0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9042B (zh) 發光裝置,撓性發光裝置,電子裝置,照明設備,以及發光裝置和撓性發光裝置的製造方法
KR101912584B1 (ko) 표시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JP6077059B2 (ja) 発光装置、電子機器
TWI528861B (zh) 發光裝置以及使用該發光裝置的電子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