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57090U - 一种柔性电路板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柔性电路板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57090U
CN214757090U CN202122520626.3U CN202122520626U CN214757090U CN 214757090 U CN214757090 U CN 214757090U CN 202122520626 U CN202122520626 U CN 202122520626U CN 214757090 U CN214757090 U CN 2147570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board
flexible circuit
magnetic attraction
magnetic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52062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邓凌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lory Intelligent Mach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lory Intelligent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lory Intelligent Machin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lory Intelligent Machin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52062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570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570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570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Printed Board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柔性电路板及电子设备,所述柔性电路板包括电路板主体,所述电路板主体上设置有第一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用于与定位元件上设置的第二磁吸件相互吸合并固定,以实现对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定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能够方便地实现与其他需要定位的部件的定位,且定位后焊接操作也十分方便,使得柔性电路板的装配更方便,从而使得电子设备的装配过程更简单、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柔性电路板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柔性电路板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手机、耳机、手写笔等各类电子设备的不同电子元件之间通常通过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进行电气连接,例如,通过FPC连接应变片与印刷线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通过FPC连接天线与PCB等。FPC通常与其他电子元件通过焊接连接。为了避免在焊接时FPC与电子元件之间发生错位而影响焊接质量,在焊接前,需要将FPC与电子元件进行定位。
相关技术中,通常是使用机械手或夹具等定位设备夹持住FPC而实现定位,或者,采用背胶粘接FPC与焊接对象实现定位。但是,对于耳机、手写笔、手环等体积较小的电子设备来说,由于焊接操作空间通常很小,而定位设备容易遮挡焊接操作空间,使得不便于焊接,而考虑到粘接的可靠性以及为了防止离型纸在粘接前脱离,背胶的面积需要设置的较大,在操作空间较小的情况下没有足够的空间设置背胶,从而也不便于焊接,且背胶在装配前需要撕离型纸,增加了生产流程的复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及电子设备,能够方便地实现柔性电路板与其他需要定位的部件的定位,且定位后焊接操作也十分方便,使得柔性电路板的装配更方便,从而使得电子设备的装配过程更简单、方便。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电路板,包括:
电路板主体,所述电路板主体上设置有第一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用于与定位元件上设置的第二磁吸件相互吸合并固定。
上述柔性电路板是用柔性的绝缘基材(例如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制成的印刷电路板,通常也被称作柔性线路板或者软板。柔性电路板可以自由弯曲、卷绕、折叠,可依照空间布局要求任意安排,从而达到元器件装配和导线连接的一体化。
上述柔性电路板可以是单面板、双面板和多层板。
本申请实施例中,磁吸件即可以通过磁性与其他磁吸件进行吸合的部件。
上述定位元件是指:需要与柔性电路板的位置相对固定的元件。也就是说,柔性电路板需要固定在定位元件上以实现与定位元件之间的相对固定,从而防止柔性电路板与定位元件之间发生错位。
可以理解的是,很多场合下,都需要将柔性电路板定位于定位元件上。例如,当对柔性电路板进行测试时,需要将柔性电路板定位在测试设备上,这里的测试设备可以是定位元件;当将柔性电路板焊接在主板上时,需要先将柔性电路板与主板定位后再焊接,这里的主板可以是定位元件;当电子设备安装好后,柔性电路板在电子设备的壳体内晃动容易产生异响,所以需要将柔性电路板固定在壳体上,这里的壳体可以是定位元件。此处只列举了定位元件的几种情况,在很多场景下,都需要将柔性电路板与其他部件进行定位,这里的需要与柔性电路板相对定位的其他部件就可以理解为定位元件。
上述第一磁吸件、第二磁吸件能够通过磁性相互吸引,第一磁吸件可以是磁体,也可以是能够被磁体吸引的金属,第二磁吸件可以与第一磁吸件相同,也可以与第二磁吸件不同。当第二磁吸件是磁体时,第一磁吸件可以是能够被该磁体相吸附的金属,第一磁吸件也可以是与第二磁吸件相同或不同的磁体;当第二磁吸件是金属时,第一磁吸件为能够吸引第二磁吸件的磁体。其中,磁体即永磁体。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不可以同时为没有磁性的金属。
当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都是磁体时,第一磁吸件的用于吸合第二磁吸件的一端的极性与第二磁吸件的用于吸合第一磁吸件的一端的极性相反。例如,第二磁吸件的用于吸合第一磁吸件的一端的极性为S(南)极,第一磁吸件的用于吸合第二磁吸件的一端的极性为N(北)极。
上述磁体可以是永磁体(例如磁铁),也可以是电磁体。为了使电子设备的结构更简单,磁体可以是永磁体。
例如,永磁体可以为铁铬钴磁铁(FeCrCo magnet),铁铬钴磁铁是永磁体中的变形金刚,合金永磁体中的可变形之最,可以拉丝(0.2毫米~0.3mm)、拉管、轧带以及各种机械加工。
永磁体也可以为钕铁硼磁铁(NbFeB)、铝镍钴磁铁(AINiCo)等,但不限于此。
当第一磁吸件为能够备磁体吸引的金属时,第一磁吸件可以为亲磁性金属。具体的,该亲磁性金属可以包括铁、镍、钴、镝、钆中的至少一种,但不限于此。亲磁性金属更容易被永磁体吸合,使得定位的可靠性更好。
第一磁吸件的形状可以是快状、薄片形、长条形、柱体等,但不限于此。
电路板主体上可以设置一个第一磁吸件,也可以设置两个或者更多数量个第一磁吸件,本申请实施例中,能够保证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吸合后可靠固定而定位即可,第一磁吸件的数量、大小不具体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由于柔性电路板的电路板主体上设有第一磁吸件,第一磁吸件能够与定位元件上设置的第二磁吸件相互吸合并固定,从而实现对柔性电路板的定位。由于设置磁吸件十分方便,不容易受焊接操作空间大小的限制,很小面积的磁吸件即可实现较可靠的吸合定位,不易对焊接操作空间产生影响,使得定位操作和焊接操作十分方便。且在定位时可以直接通过磁性吸合而固定,进一步使得定位操作更加方便,从而使得电子设备的生产流程更简单、操作更方便。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还可以非常方便地用于对柔性电路板进行其他场景的定位,例如,与测试夹具或测试设备定位而更加便于对柔性电路板的测试。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给的电子设备中,柔性电路板通过磁吸件与定位元件进行定位,可以实现可重复定位,当柔性电路板拆卸下来后还可以方便地再次定位,使得电子设备后续的维修更加方便。且当定位不准确后,也可以方便地重新定位,进一步使得定位操作更方便,从而使得电子设备的装配过程更方便。
在一个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电路板主体上设有焊盘,所述第一磁吸件邻近所述焊盘设置。
本实施例中,焊盘用于与电子元件进行焊接,焊盘设于电路板主体的外表面上。第一磁吸件邻近焊盘设置,可以是第一磁吸件与焊盘之间的距离范围可以是0.1毫米~1毫米,例如,第一磁吸件与焊盘之间的距离可以为0.1毫米、0.3毫米、0.5毫米、1毫米等等,但不限于此。第一磁吸件与焊盘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是其他范围内的值,例如,1毫米~3毫米。可以理解的是,焊盘与第一磁吸件不接触,以避免对线路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
本实施例将第一磁吸件邻近焊盘设置,这样,可以将焊盘与电子元件进行更稳固的定位,从而可以使得焊接位置更准确,焊接质量更高。
在一个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焊盘均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主体的外表面上。
为了避免凸出于电路板主体外表面的第一磁吸件与电子元件干涉而影响焊接操作,从而影响焊接质量,第一磁吸件可以设置在电路板主体的背对焊盘的外表面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件也可以设置在电路板主体的设置焊盘的外表面上,本申请不限定焊盘与第一磁吸件的具体设置位置关系。
在生产好电路板主体后,直接将第一磁吸件通过胶粘、铆接或焊接等连接方式固定在电路板主体的外表面上即可,第一磁吸件的设置方式十分方便,从而使得柔性电路板的生产制造工艺更简单,且由于第一磁吸件的表面外漏,能够更好地保证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吸合固定的稳定性。
在一个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磁吸件安装于所述电路板主体上开设的盲槽或者埋槽内。
盲槽即从电路板主体的外表面向内开设的、未贯通的凹槽,盲槽的一端漏出于电路板主体的外表面,另一端位于电路板主体内部,第一磁吸件可以固定安装在该盲槽内。这种方式也可以理解为将第一磁吸件从电路板主体的外表面嵌入柔性板主体内。
将第一磁吸件安装在盲槽内,可以使得第一磁吸件不向电路板主体的外表面凸出,从而不容易在柔性电路板与其他部件连接时与其他部件产生干涉,使电子设备安装更方便,结构也更紧凑、合理。且这种方式第一磁吸件的安装也十分方便,第一磁吸件的表面外漏,也能够更好地保证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吸合固定的稳定性。
埋槽即设在电路板主体内部的槽形空间,埋槽埋设在电路板主体的外表面之内,从外部无法看见埋槽,第一磁吸件可以固定安装在该盲槽内。这种方式也可以理解为将第一磁吸件内埋在电路板主体内。
将第一磁吸件安装在埋槽内,可以不影响柔性电路板的整体外观,且第一磁吸件更不容易电路板主体上脱落,可以保证第一磁吸件安装的牢固性。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柔性电路板的厚度本身比较薄,柔性电路板的各个层(表面绝缘薄膜层、胶粘层等)的厚度更薄,大概为0.05毫米至0.1毫米,所以,第一磁吸件虽然内埋在电路板主体内,但其与电路板主体的外表面之间的间距是非常小的,所以基本不影响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之间的吸合力。
第一磁吸件可以位于靠近表面的绝缘层内,例如,第一磁吸件位于表面薄膜和绝缘胶层内,或者,第一磁吸件位于绝缘胶层内,第一磁吸件也可以位于表面薄膜内。这样,可以使得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之间的间距更小,从而使得吸合力更大。第一磁吸件也可以位于绝缘基板内。本申请不限定第一磁吸件具体设置在哪一绝缘层内。
本实施例可以使得第一磁吸件的设置不会影响到导电层内导线的走线,从而使得柔性电路板的结构更合理。本实施例更适合于第一磁吸件较薄的情况,这样第一磁吸件在厚度方向不会跨越较多的电路板层。
在一个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电路板主体包括绝缘层,所述第一磁吸件位于所述绝缘层内。
具体的,第一磁吸件可以位于靠近表面的绝缘层内,例如,第一磁吸件位于表面薄膜和绝缘胶层内,或者,第一磁吸件位于绝缘胶层内,第一磁吸件也可以位于表面薄膜内。这样,可以使得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之间的间距更小,从而使得吸合力更大。第一磁吸件也可以位于绝缘基板内。本申请不限定第一磁吸件具体设置在哪一绝缘层内。
本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件的设置不会影响到导电层内导线的走线,从而使得柔性电路板的结构更合理。本实施例更适合于第一磁吸件较薄的情况,这样第一磁吸件在厚度方向不会跨越较多的电路板层。
在一个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磁吸件为亲磁性金属。
具体的,该亲磁性金属可以包括铁、镍、钴、镝、钆中的至少一种,但不限于此。亲磁性金属更容易被永磁体吸合,使得定位的可靠性更好。
在一个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磁吸件为条形薄片状结构。
第一磁吸件可以为直线型的长条状,也可以为弯曲状的长条状。
第一磁吸件的长度方向可以与柔性电路板的长度方向一致,这样,由于柔性电路板导电层的导线通常是沿着长度方向设置的,不同的导线之间具有间隙,因此,条形薄片状的第一磁吸件可以设置在导线之间,可以使得第一磁吸件的设置不容易对导线产生干涉或影响,使得第一磁吸件的设置的灵活性更好。
第一磁吸件的长度方向也可以与柔性电路板的长度方向不一致(相交),本申请不具体限定。
条形薄片状结构由于是长条形的,其可以使得在第一磁吸件长度方向的磁吸力跨度更大,从而使得磁吸面积的跨度更大,相比较于在一个点进行小面积定位,长条形面积的定位更不容易发生偏转,从而使得定位更可靠。
可选地,第一磁吸件可以包括多个,各个第一磁吸件沿着柔性电路板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这样,既可以对柔性电路板实现更可靠的定位。具体的,第一磁吸件可以包括两个,两个第一磁吸件可以设置在柔性电路板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这样,既可以减小第一磁吸件设置的数量,也可以使得电路板主体更可靠地实现。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
如第一方面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柔性电路板,设于所述壳体内。
由于该电子设备采用了上述柔性电路板,因此该电子设备与上述柔性电路板具有的技术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电子元件,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焊接,所述第一磁吸件用于实现对所述柔性电路板焊接前的定位。
电子元件可以包括电路板(即主板)、处理器、电源管理单元、射频集成电路、射频功率放大器、无线保真芯片、摄像模组、闪光灯、麦克风、按键模组、天线模组、小板、扬声器、电池、振动马达、存储卡接口、通用串行总线接口、应变片以及各类传感器等,但不限于此。
本实施例中,电子元件之间通过柔性电路板电性连接,柔性电路板可以与电子元件通过焊接连接。
本实施例通过磁吸固定更便于对柔性电路板和焊接对象实现焊前定位,用户操作十分方便,使得焊接的精度更好、焊接过程更方便,从而使得电子设备的装配过程更方便。
在一个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磁吸件吸合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
具体的,第一磁吸件可以吸合于壳体的后盖上,也可以吸合于壳体的边框上或者壳体的中框上。
对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屏类产品,通过电池上方的柔性电路板与壳体后盖之间通常具有间隙,柔性电路板在该间隙晃动会产生异响,相关技术中可以在该间隙贴泡棉以压紧柔性电路板,从而解决电池盖异响问题。但泡棉压紧柔性电路板后,容易使得柔性电路板各段的压紧力分布不均匀,从而容易使柔性电路板被压断线或在拉扯力作用下因微动而断线,使得电子设备产生故障。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柔性电路板的第一磁吸件与后盖吸合进行定位,既可以解决柔性电路板因晃动而产生异响的问题,又不容易对柔性电路板进行挤压,使得使柔性电路板不易被压断线或微动断线。另外,当后盖被压而变形时,第一磁吸件可以相对于后盖滑动而释放拉扯力,使得柔性电路板不容易在拉扯力作用下断线。
本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件可以为磁体,后盖可以为金属,第一磁吸件能够与后盖相互吸合。可以理解的是,后盖即上述定位元件。当第一磁吸件为金属时,可以在后盖的内表面设置磁体,以实现磁吸定位。
在一个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定位元件为操作所述电子元件的机械手、操作台、支架或者夹具。
由于有些电子元件上不便于设置第二磁吸件,例如,电子元件上未留有第二磁吸件的安装空间,或者,电子元件上安装第二磁吸件时会对其功能产生影响(例如,在电路板上安装磁体容易影响射频电路),这些情况下,将柔性电路板与制作电子元件的这些工装或操作机构进行定位,更便于对柔性电路板以及其他电子元件进行安装。
在一个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定位元件为所述电子元件本身,所述电子元件上设置有所述第二磁吸件。
通过电子元件本身与柔性电路板相吸合而定位,无需通过其他机构定位,可以使得定位的可靠性更好,且无需设置额外的操作工装或机构,使得电子设备的生产过程更简单。
附图说明
图1是对柔性电路板和焊接对象的焊接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去后盖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在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在A-A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的一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的另一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的再一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的再一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的再一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的再一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的再一例的俯视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的再一例的俯视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的再一例的俯视图;
图15为图7所示的柔性电路板与定位元件进行定位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6为图6所示的柔性电路板与定位元件进行定位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17为图6所示的柔性电路板与定位元件进行定位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图18为图7所示的柔性电路板与定位元件进行定位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0、电子设备;
100、柔性电路板;110、电路板主体;112、柔性电路板的焊盘;114、导电层;114a、铜箔层;114b、电镀铜层;115、绝缘层;115a、绝缘胶层;115b、表面薄膜;116、绝缘基板;117、过孔;120、第一磁吸件;
200、定位元件;210、第二磁吸件;
300、壳体;310、边框;320、后盖;330、中框;400、显示屏;500、天线模组、600、按键模组;700、电路板;800、电池;900、小板;1100、电子元件;1101、电子元件的焊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 “侧”、“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安装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还需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同一附图标记表示同一组成部分或同一零部件,对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相同的零部件,图中可能仅以其中一个零件或部件为例标注了附图标记,应理解的是,对于其他相同的零件或部件,附图标记同样适用。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
还需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以同一附图标记表示同一组成部分或同一零部件,对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相同的零部件,图中可能仅以其中一个零件或部件为例标注了附图标记,应理解的是,对于其他相同的零件或部件,附图标记同样适用。
电子设备的不同电子元件之间通常通过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circuit,FPC)进行电气连接,例如,通过FPC连接应变片与印刷线路板(printed circuitboard,PCB)、通过FPC连接天线与PCB等。FPC通常与其他电子元件通过焊接连接。为了避免在焊接时FPC与电子元件之间发生错位而影响焊接质量,在焊接前,需要将FPC与电子元件进行定位。
图1是对柔性电路板和焊接对象的焊接示意图。例如,如图1所示,电子元件1100(即焊接对象))的截面为“L”形,柔性电路板100需要弯折后焊接在焊接对象垂直设置的侧壁上,弯折后电子元件1100上的焊盘1101与柔性电路板100上的焊盘112相对,这种情况下,柔性电路板100的弯折向上延伸的部分在重力作用下很容易与焊接对象的侧壁脱离,从而不便于焊接,因此,需要对柔性电路板100的向上弯折延伸的部分进行定位。图1仅是对焊前定位的一个具体场景进行说明,其他焊接场景下通常也需要进行焊前定位,例如,柔性电路板的焊接面与焊接对象的焊接面均水平设置。
相关技术中,通常是使用机械手或夹具等定位设备夹持住FPC而实现定位,或者,采用背胶粘接FPC与焊接对象实现定位。
当使用定位设备夹持FPC而定位时,对于耳机、手写笔、手环等体积较小的电子设备来说,由于焊接操作空间通常很小,而定位设备的夹持端的体积通常较大,所以,定位设备容易遮挡焊接操作空间,使得不便于焊接。
背胶定位的方式是:在FPC上预先粘贴背胶,背胶的未粘接FPC的表面吸附有保护背胶的离型纸,在FPC与焊接对象焊接时撕掉离型纸,并将FPC与焊接对象通过背胶粘接定位。由于离型纸是通过吸附力固定在背胶表面的,为了防止离型纸在粘接前脱离,背胶的面积需要设置的较大,以使离型纸与背胶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从而使得吸附力较大。但在操作空间较小的情况下并没有足够的空间设置背胶,所以在操作空间较小的情况下使用背胶进行定位十分不方便,甚至无法使用背胶进行定位,从而不便于焊接。且背胶在装配前需要撕掉离型纸,增加了生产流程的复杂性。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通过在FPC上设置磁吸件,能够方便地使FPC与需要定位的对象通过磁吸定位,且定位后焊接操作也十分方便,从而使FPC的装配更方便、装配流程更简单。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和电路板进行介绍。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例如是普通手机或者可折叠手机)、无线耳机、手环、手写笔、微型摄像头、智能音箱、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手表、数码相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销售终端(point of sales,POS)、车载电脑、电视、路由器、无人机等包含柔性电路板的设备,但不限于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0的一例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中的(a)部分是电子设备1000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中的(b)部分是电子设备1000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1000去后盖320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在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1000在A-A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2至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0包括壳体300、显示屏400和柔性电路板100。显示屏400和柔性电路板100安装在壳体300上。
具体的,如图2、图4所示,壳体300可以包括边框310和后盖320,边框310环绕在显示屏400的外周且环绕在后盖320的外周。显示屏400与后盖320间隔设置。柔性电路板100可以安装在显示屏400、边框310、后盖320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壳体300可以是为金属壳体,比如镁合金、不锈钢等金属壳体,此外,壳体还可以是塑胶壳体、玻璃壳体、陶瓷壳体等,但不限于此。
显示屏400可以是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显示屏、液晶(liquid crystal display, LCD)显示屏、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 OLED)显示屏或者触控液晶(touch panel-liquid crystal display,TP-LCD)显示屏等,但不限于此。此外,显示屏400还可以是折叠屏(柔性屏)。显示屏400包括显示模组以及覆盖在显示模组显示侧的玻璃盖板。
电子设备1000还包括设置于壳体300内部的电子元件1100,电子元件1100包括电路板700(即主板)、处理器、电源管理单元(power management unit,PMU)、射频集成电路(radio 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RFIC)、射频功率放大器(radio frequencypower amplifier,RFPA)、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芯片、摄像模组、闪光灯、麦克风、按键模组600、天线模组500、小板900、扬声器、电池800、振动马达、存储卡接口、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应变片以及各类传感器等,但不限于此。
壳体300内还可以设置有中框330,显示屏400通过胶体粘接在中框330上。上述电子元件1100可以安装在中框330与后盖320形成的空间内。
不同电子元件1100(例如处理器与电路板)之间可以直接焊接或通过连接器插接而实现电性互连。当不同电子元件1100之间存在一定间距时,电子元件1100之间也可以如图3至图5所示的通过柔性电路板100实现电性互连,例如,电路板通过柔性电路板100分别与小板、显示屏400、按键模组600、天线模组500等电性连接。
柔性电路板100是用柔性的绝缘基材(例如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制成的印刷电路板,通常也被称作柔性线路板或者软板。柔性电路板100可以自由弯曲、卷绕、折叠,可依照空间布局要求任意安排,从而达到元器件装配和导线连接的一体化。
柔性电路板100可以是单面板、双面板和多层板。
其中,单面板的元器件集中在介质基板的一面上,导线则集中在介质基板的另一面。双面板是介质基板的双面都进行布线(敷铜)的电路板。此时,介质基板两面的导线构成导电图形层,介质基板构成介于两个导电图形层之间的绝缘层115。多层板包括多个导电图形层(3层及3层以上),相邻的两个导电图形层均以绝缘层115隔开,且相邻两个导电图形层通过导电过孔117(又叫金属化过孔)电连接。为了简化描述,本申请中导电图形层被称为导电层11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0做进一步介绍。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100的一例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100的另一例的剖面示意图。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100的再一例的剖面示意图。
如图7至图8所示,上述柔性电路板100包括电路板主体110,电路板主体110上设置有第一磁吸件120,第一磁吸件120用于与定位元件200上设置的第二磁吸件210相互吸合并固定,以实现对柔性电路板100的定位。
上述定位元件200是指:需要与柔性电路板100的位置相对固定的元件。也就是说,柔性电路板100需要固定在定位元件200上以实现与定位元件200之间的相对固定,从而防止柔性电路板100与定位元件200之间发生错位。
可以理解的是,很多场合下,都需要将柔性电路板100定位于定位元件200上。例如,当对柔性电路板100进行测试时,需要将柔性电路板100定位在测试设备上,这里的测试设备可以是定位元件200;当将柔性电路板100焊接在主板上时,需要先将柔性电路板100与主板定位后再焊接,这里的主板可以是定位元件200;当电子设备安装好后,柔性电路板100在电子设备的壳体300内晃动容易产生异响,所以需要将柔性电路板100固定在壳体300上,这里的壳体300可以是定位元件200。此处只列举了定位元件的几种情况,在很多场景下,都需要将柔性电路板100与其他部件进行定位,这里的需要与柔性电路板100相对定位的其他部件就可以理解为定位元件200。
本申请实施例中,磁吸件即可以通过磁性与其他磁吸件进行吸合的部件。
上述第一磁吸件120、第二磁吸件210能够通过磁性相互吸引,第一磁吸件120可以是磁体,也可以是能够被磁体吸引的金属,第二磁吸件210可以与第一磁吸件120相同,也可以与第二磁吸件210不同。当第二磁吸件210是磁体时,第一磁吸件120可以是能够被该磁体相吸附的金属,第一磁吸件120也可以是磁体。当第二磁吸件210是金属时,第一磁吸件120为能够吸引第二磁吸件210的磁体。其中,磁体可以为永磁体、电磁体等,但不限于此。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磁吸件120与第二磁吸件210不可以同时为没有磁性的金属。
当第一磁吸件120与第二磁吸件210都是磁体时,第一磁吸件120的第一端的极性与第二磁吸件210的第一端的极性相反。其中,第一磁吸件120的第一端指第一磁吸件120用于吸合第二磁吸件210的一端。第二磁吸件210的第一端指第二磁吸件210用于吸合第一磁吸件120的一端。例如,第二磁吸件210的第一端的极性为S(南)极,第一磁吸件120的第一端的极性为N(北)极。
上述磁体可以是永磁体(例如磁铁),也可以是电磁体。为了使电子设备1000的结构更简单,磁体可以是永磁体。
例如,永磁体可以为铁铬钴磁铁(FeCrCo magnet),铁铬钴磁铁是永磁体中的变形金刚,合金永磁体中的可变形之最,可以拉丝(0.2毫米~0.3mm)、拉管、轧带以及各种机械加工。
铁铬钴磁铁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铁铬钴磁铁具有较高的磁性,可与铝镍钴磁铁媲美,但其含钴量要比铝镍钴磁铁低50%左右,所以成本较低;铁铬钴磁铁具有优良的塑性与延展性,易于加工,这是铸造永磁合金无法比拟的特性,且铁铬钴磁铁具有较高的使用温度400℃左右,是钕铁硼稀土永磁体不可及的;铁铬钴磁铁经加工可制成丝、棒、管、带和锻材,经车、铣、刨、钻和冲压等机械加工,能制成各种形状复杂的永磁元件,尤其对细小、长薄元件显示出独有的特性,最薄的带材可以达到0.05mm,最细的丝材可以加工成到0.1mm。
基于铁铬钴磁铁的以上优势,当永磁体为铁铬钴磁铁时,可以使得第一磁吸件120更薄、磁吸定位更可靠、使用可靠性更好、结构更灵活等优点,从而使得电子设备1000的性能更可靠、结构设计更灵活、更紧凑。
永磁体也可以为钕铁硼磁铁(NbFeB)、铝镍钴磁铁(AINiCo)等,但不限于此。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磁吸件120为能够被磁体吸引的金属时,即第一磁吸件120为亲磁性金属。具体的,该亲磁性金属可以包括铁、镍、钴、镝、钆中的至少一种,但不限于此。亲磁性金属更容易被永磁体吸合,使得定位的可靠性更好。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件120可以远离指南针等磁性敏感器件设置,以及远离高频信号器件设置,以避免第一磁吸件120对这些器件的信号造成干扰。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路板主体110可以是柔性的单面板、双面板或者多层板。
第一磁吸件120可以通过粘接、卡接、铆接、焊接等连接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固定在电路板主体110上,本申请不限定第一磁吸件120与电路板主体110的具体连接方式。
第一磁吸件120的形状可以是块状、薄片形、长条形、柱体等,但不限于此。
电路板主体110上可以设置一个或者多个第一磁吸件120,本申请实施例中,能够保证第一磁吸件120与第二磁吸件210吸合后可靠固定而定位即可,第一磁吸件120的数量、大小不具体限定。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第一磁吸件120可以设置在电路板主体110的外表面上,即第一磁吸件120从电路板主体110的外表面向外凸出。
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生产好电路板主体110后,直接将第一磁吸件120通过胶粘、铆接或焊接等连接方式固定在电路板主体110的外表面上即可,第一磁吸件120的设置方式十分方便,从而使得柔性电路板100的生产制造工艺更简单,且由于第一磁吸件120的表面外漏,能够更好地保证第一磁吸件120与第二磁吸件210吸合固定的稳定性。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7、图8所示,可以在电路板主体110上开设槽形结构,将第一磁吸件120固定在槽形结构内。这样,不容易在柔性电路板100与其他部件连接时与其他部件产生干涉,使电子设备1000安装更方便,结构也更紧凑、合理。
具体的,如图7所示,可以在电路板主体110上开设盲槽,盲槽即从电路板主体110的外表面向内开设的、未贯通的凹槽,盲槽的一端漏出于电路板主体110的外表面,另一端位于电路板主体110内部,第一磁吸件120可以固定安装在该盲槽内。这种方式也可以理解为将第一磁吸件120从电路板主体110的外表面嵌入柔性板主体内。
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将第一磁吸件120安装在盲槽内,可以使得第一磁吸件120不向电路板主体110的外表面凸出,从而不容易在柔性电路板100与其他部件连接时与其他部件产生干涉,使电子设备1000安装更方便,结构也更紧凑、合理。且这种方式第一磁吸件120的安装也十分方便,第一磁吸件120的表面外漏,也能够更好地保证第一磁吸件120与第二磁吸件210吸合固定的稳定性。
具体的,如图8所示,也可以在电路板主体110上开设埋槽,埋槽即设在电路板主体110内部的槽形空间,埋槽埋设在电路板主体110的外表面之内,从外部无法看见埋槽,第一磁吸件120可以固定安装在该盲槽内。这种方式也可以理解为将第一磁吸件120内埋在电路板主体110内。
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将第一磁吸件120安装在埋槽内,可以不影响柔性电路板100的整体外观,且第一磁吸件120更不容易电路板主体110上脱落,可以保证第一磁吸件120安装的牢固性。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柔性电路板100的厚度本身比较薄,柔性电路板100的各个层(表面绝缘薄膜层、胶粘层等)的厚度更薄,大概为0.05毫米至0.1毫米,所以,第一磁吸件120虽然内埋在电路板主体110内,但其与电路板主体110的外表面之间的间距是非常小的,所以基本不影响第一磁吸件120与第二磁吸件210之间的吸合力。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100的再一例的剖面示意图。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100的再一例的剖面示意图。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100的再一例的剖面示意图。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电路板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绝缘基板116、铜箔层114a、电镀铜层114b、绝缘胶层115a和表面薄膜115b。其中,绝缘基板116、绝缘胶层115a和表面薄膜115b可以统称为绝缘层115,铜箔层114a和电镀铜层114b可以统称为导电层114。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9、图10所示,第一磁吸件120可以位于绝缘层115内,而导电层114内不设置第一磁吸件120。这样,第一磁吸件120的设置不会影响到导电层114内导线的走线,从而使得柔性电路板100的结构更合理。
本实施例更适合于第一磁吸件120较薄的情况,这样第一磁吸件120在厚度方向不会跨越较多的电路板层。
具体的,第一磁吸件120可以位于靠近表面的绝缘层115内,例如,如图9所示,第一磁吸件120位于表面薄膜115b和绝缘胶层115a内,或者,如图10所示,第一磁吸件120位于绝缘胶层115a内,第一磁吸件120也可以位于表面薄膜115b内。
本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件120位于靠近表面的绝缘层115内,可以使得第一磁吸件120与第二磁吸件210之间的间距更小,从而使得吸合力更大。第一磁吸件120也可以位于绝缘基板116内。本申请不限定第一磁吸件120具体设置在哪一绝缘层115内。
在另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一磁吸件120也可以位于绝缘层115和导电层114内。也就是说,绝缘层115和导电层114都设有第一磁吸件120,第一磁吸件120贯穿绝缘层115和导电层114。
为了使得第一磁吸件120件能够以较大的吸合力与第二磁吸件210相吸引,第一磁吸件120的厚度可以设置的较厚,当第一磁吸件120较厚时,其贯穿的电路板主体110的层数就会较多。本实施例可以允许第一磁吸件120设置的较厚,以与第二磁吸件210吸附的更牢固。
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件120也可以仅设置在导电层114内。当第一磁吸件120内埋或内嵌在电路板主体110内时,可以根据第一磁吸件120的厚度确定将第一磁吸件120设置在电路板主体110的哪个层中,本申请不限定第一磁吸件120具体设置在电路板主体110的哪个层。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件120在电路板主体110上的位置可以与第二磁吸件210在定位元件200上的位置相对应,以便于定位后进行后续的操作。
例如,当后续操作为焊接时,若定位元件200为焊接对象,则第一磁吸件120与第二磁吸件210相互吸合后,电路板主体110上的焊盘112等焊点应与定位元件200的焊点相对,当定位元件200为电子元件1100时,电路板主体110上的焊盘112等焊点应与电子元件1100上的焊盘1101相对;若定位元件200为固定焊接对象的夹具,则第一磁吸件120与第二磁吸件210相互吸合后,电路板主体110上的焊盘112等焊点应与固定在定位元件200上的焊接对象的焊点相对。
再例如,当后续操作为对柔性电路板100进行测试时,若定位元件200为测试设备,则第一磁吸件120与第二磁吸件210相互吸合后,电路板主体110上的测试点与定位元件200上的测试点相对,以使得两个测试点可靠地接触固定;若定位元件200为固定测试设备的夹具,则第一磁吸件120与第二磁吸件210相互吸合后,电路板主体110上的测试点应与固定在定位元件200上的测试设备的测试点相对而使得两个测试点可靠地接触固定。
在使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定位时,可以手动将定位元件200与柔性电路板100位置对准后,通过第一磁吸件120与第二磁吸件210吸合而定位。
上述定位元件200用来与柔性电路板100相互吸合固定而使柔性电路板100相对于定位元件200位置相对固定的。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100的再一例的俯视图。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100的再一例的俯视图。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柔性电路板100的再一例的俯视图。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图12至图14所示,电路板主体110上可以设有焊盘112,第一磁吸件120邻近焊盘112设置。
本实施例中,焊盘112用于与电子元件1100进行焊接,焊盘112设于电路板主体110的外表面上。第一磁吸件120邻近焊盘112设置,可以是第一磁吸件120与焊盘112之间的距离范围可以是0.1毫米~1毫米,例如,第一磁吸件120与焊盘112之间的距离可以为0.1毫米、0.3毫米、0.5毫米、1毫米等等,但不限于此。第一磁吸件120与焊盘112之间的距离也可以是其他范围内的值,例如,1毫米~3毫米。可以理解的是,焊盘112与第一磁吸件120不接触,以避免对线路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
本实施例将第一磁吸件120邻近焊盘112设置,这样,可以将焊盘112与电子元件1100进行更稳固的定位,从而可以使得焊接位置更准确,焊接质量更高。
可选地,如图13所示,可以在柔性电路板100的邻近焊盘112的位置设置一个第一磁吸件120,或者,当相邻两个焊盘112距离较近时,可以在相邻两个焊盘112之间设置一个第一磁吸件120,两个焊盘112共用一个第一磁吸件120,可以使得柔性电路板100的结构更简单。
可选地,如图14所示,也可以在柔性电路板100的邻近焊盘112的位置设置多个第一磁吸件120,例如,如图14的左侧焊盘112上下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第一磁吸件120,或者,如图14的右侧焊盘112的周侧四个角各设置一个第一磁吸件120等。多个第一磁吸件120可以使得焊盘112与电子元件1100之间的定位可靠性更好,从而使得焊接质量更高。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件120可以设置于电路板主体110的外表面上。为了避免凸出于电路板主体110外表面的第一磁吸件120与电子元件1100干涉而影响焊接操作,从而影响焊接质量,如图16、图17所示所示,第一磁吸件120可以设置在电路板主体110的背对焊盘112的外表面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件120也可以设置在电路板主体110的设置焊盘112的外表面上,本申请不限定焊盘112与第一磁吸件120的具体设置位置关系。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第一磁吸件120可以为条形薄片状结构。第一磁吸件120可以为直线型的长条状,也可以为弯曲状的长条状。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第一磁吸件120的长度方向可以与柔性电路板100的长度方向一致,这样,由于柔性电路板100导电层114的导线通常是沿着长度方向设置的,不同的导线之间具有间隙,因此,条形薄片状的第一磁吸件120可以设置在导线之间,可以使得第一磁吸件120的设置不容易对导线产生干涉或影响,使得第一磁吸件120的设置的灵活性更好。
第一磁吸件120的长度方向也可以与柔性电路板100的长度方向不一致(相交),本申请不具体限定。
条形薄片状结构由于是长条形的,其可以使得在第一磁吸件120长度方向的磁吸力跨度更大,从而使得磁吸面积的跨度更大,相比较于在一个点进行小面积定位,长条形面积的定位更不容易发生偏转,从而使得定位更可靠。
可选地,如图12所示,第一磁吸件120可以包括多个,各个第一磁吸件120沿着柔性电路板10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这样,既可以对柔性电路板100实现更可靠的定位。具体的,第一磁吸件120可以包括两个,两个第一磁吸件120可以设置在柔性电路板10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这样,既可以减小第一磁吸件120设置的数量,也可以使得电路板主体110更可靠地实现。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第一磁吸件120可以吸合于壳体300的内表面上。具体的,第一磁吸件120可以吸合于壳体300的后盖320上,也可以吸合于壳体300的边框310上或者壳体300的中框330上。
对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屏类产品,通过电池上方的柔性电路板100与壳体300后盖320之间通常具有间隙,柔性电路板100在该间隙晃动会产生异响,相关技术中可以在该间隙贴泡棉以压紧柔性电路板100,从而解决电池盖异响问题。但泡棉压紧柔性电路板100后,容易使得柔性电路板100各段的压紧力分布不均匀,从而容易使柔性电路板100被压断线或在拉扯力作用下因微动而断线,使得电子设备1000产生故障。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柔性电路板100的第一磁吸件120与后盖320吸合进行定位,既可以解决柔性电路板100因晃动而产生异响的问题,又不容易对柔性电路板100进行挤压,使得使柔性电路板100不易被压断线或微动断线。另外,当后盖320被压而变形时,第一磁吸件120可以相对于后盖320滑动而释放拉扯力,使得柔性电路板100不容易在拉扯力作用下断线。
本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件120可以为磁体,后盖320可以为金属,第一磁吸件120能够与后盖320相互吸合。可以理解的是,后盖320即上述定位元件200。当第一磁吸件120为金属时,可以在后盖320的内表面设置磁体,以实现磁吸定位。
图15为图7所示的柔性电路板100与定位元件200进行定位的一例的示意图。图16为图6所示的柔性电路板100与定位元件200进行定位的一例的示意图。图17为图6所示的柔性电路板100与定位元件200进行定位的另一例的示意图。图18为图7所示的柔性电路板100与定位元件200进行定位的另一例的示意图。
如图15至图17所示,上述定位元件200也可以为上述电子元件1100本身,该电子元件1100上设置有第二磁吸件210。通过电子元件1100本身与柔性电路板100相吸合而定位,无需通过其他机构定位,可以使得定位的可靠性更好,且无需设置额外的操作工装或机构,使得电子设备1000的生产过程更简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0,由于柔性电路板100的电路板主体110上设有第一磁吸件120,第一磁吸件120能够与定位元件200上设置的第二磁吸件210相互吸合并固定,从而实现对柔性电路板100的定位。由于设置磁吸件十分方便,不容易受焊接操作空间大小的限制,很小面积的磁吸件即可实现较可靠的吸合定位,不易对焊接操作空间产生影响,使得定位操作和焊接操作十分方便。且在定位时可以直接通过磁性吸合而固定,进一步使得定位操作更加方便,从而使得电子设备1000的生产流程更简单、操作更方便。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0还可以非常方便地用于对柔性电路板100进行其他场景的定位,例如,与测试夹具或测试设备定位而更加便于对柔性电路板100的测试。
进一步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给的电子设备1000中,柔性电路板100通过磁吸件与定位元件200进行定位,可以实现可重复定位,当柔性电路板100拆卸下来后还可以方便地再次定位,使得电子设备1000后续的维修更加方便。且当定位不准确后,也可以方便地重新定位,进一步使得定位操作更方便,从而使得电子设备1000的装配过程更方便。
如图18所示,上述定位元件200可以为操作上述电子元件1100的机械手、操作台、支架或者夹具等用于安装、制造电子设备1000的工装或操作机构;或者,定位元件200为组装柔性电路板100与电子元件1100的操作机构,这些定位元件200上设置有第二磁吸件210。
由于有些电子元件1100上不便于设置第二磁吸件210,例如,电子元件1100为直接采购的部件,其未留有第二磁吸件210的安装空间,或者,电子元件1100上安装第二磁吸件210时会对其功能产生影响(例如,在电路板上安装磁体容易影响射频电路),这些情况下,将柔性电路板100与制作电子元件1100的这些工装或操作机构进行定位,更便于对柔性电路板100以及其他电子元件1100进行安装。
上述定位元件200也可以为检测柔性电路板100时所使用的检测夹具,检测夹具用于夹持或固定住柔性电路板100,以对柔性电路板100的性能进行检测,检测夹具上设有第二磁吸件210。这样,将柔性电路板100与检测夹具进行定位,更便于对柔性电路板100的性能检测。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4、图15至图18所示,当电子元件1100之间通过柔性电路板100电性连接时,柔性电路板100可以与电子元件1100通过焊接连接,这种情况下,第一磁吸件120可以用于实现对柔性电路板100焊接前的定位。
电子元件1100与柔性电路板100焊接,可以是如图15、图16、图18所示的电子元件1100与柔性电路板100均水平放置而进行焊接,也可以是如图17所示的柔性电路板100弯折后焊接在电子元件1100垂直设置的侧壁上。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磁吸固定更便于对柔性电路板100和焊接对象实现焊前定位,用户操作十分方便,使得焊接的精度更好、焊接过程更方便,从而使得电子设备1000的装配过程更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路板主体,所述电路板主体上设置有第一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用于与定位元件上设置的第二磁吸件相互吸合并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主体上设有焊盘,所述第一磁吸件邻近所述焊盘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焊盘均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主体的外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件安装于所述电路板主体上开设的盲槽或者埋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主体包括绝缘层,所述第一磁吸件位于所述绝缘层内。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件为亲磁性金属。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件为条形薄片状结构。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设于所述壳体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
电子元件,设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焊接,所述第一磁吸件用于实现对所述柔性电路板焊接前的定位。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元件为主板、小板、显示屏、按键模组、天线模组、摄像模组、应变片中的任意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吸件吸合于所述壳体的内表面上。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元件为操作所述电子元件的机械手、操作台、支架或者夹具。
13.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元件为所述电子元件本身,所述电子元件上设置有所述第二磁吸件。
CN202122520626.3U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柔性电路板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47570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20626.3U CN214757090U (zh)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柔性电路板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520626.3U CN214757090U (zh)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柔性电路板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57090U true CN214757090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631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520626.3U Active CN214757090U (zh) 2021-10-20 2021-10-20 一种柔性电路板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5709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60054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cover layers mounted to displays
CN112514546B (zh) 包含屏蔽构件的电子设备
US9098242B2 (en) Electronic devices with cover layers mounted to displays
JP4694517B2 (ja) 携帯電子機器
KR102661196B1 (ko) 적층형 기판을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EP1603114A2 (en) Packaged piezoelectric exciter module
KR101770823B1 (ko) 휴대 단말기용 대용량 메모리 모듈 실장 장치
JP5487919B2 (ja) 磁性体アンテナ及び携帯端末
CN214757090U (zh) 一种柔性电路板及电子设备
JP2006324355A (ja) フレキシブル配線基板、電子部品搭載フレキシブル配線基板、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13169447A (zh) 天线结构及其电子装置
US899862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s with applicator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JP2006236870A (ja) 表示装置
KR20150025291A (ko) 결합 구조물
US9706657B2 (en) Flexible substrat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same
US8625291B2 (en) Electronic device for miniaturizing size thereof
CN220234955U (zh) 麦克风结构和电子设备
CN108476608B (zh) 导电片的装配结构和电子设备
CN215934900U (zh) 移动终端
JP6125264B2 (ja) フレキシブルリード基板を内蔵した電子機器
US8861207B2 (en) 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modul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CN115003019B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电路板
CN214315745U (zh) 一种集成柔性印刷电路板
WO2024092246A1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stickers and methods of use
JP2013005246A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