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19155B - 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19155B
CN110519155B CN201910792293.4A CN201910792293A CN110519155B CN 110519155 B CN110519155 B CN 110519155B CN 201910792293 A CN201910792293 A CN 201910792293A CN 110519155 B CN110519155 B CN 1105191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ormation
user
input
input information
ver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922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19155A (zh
Inventor
梁启龙
马小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Zhangm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Zhangm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Zhangm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Zhangm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9229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1915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191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91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191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191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1Execution arrangements for user interfa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4Real-time or near real-time messaging, e.g. instant messaging [I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07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characterised by the inclusion of specific contents
    • H04L51/18Commands or executable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1/00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 H04L51/52User-to-user messaging in packet-switching networks, transmitted according to store-and-forward or real-time protocols, e.g. e-mail for supporting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3/00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 H04L63/08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 H04L63/0807Network architectures or network communication protocols for network security for authentication of entities using tickets, e.g. Kerbero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实施例公开了信息方法及系统。该方法的一具体实施方式包括:获取第一用户在输入框输入中的输入信息,并以最大可用字号显示当前行的输入信息;响应于接收到第一用户的隐藏指令,将隐藏指令所指示的、输入信息中的隐藏信息替换为预先设置的标识符,得到更新后的输入信息;响应于接收到第一用户的信息发送操作,将更新后的输入信息生成为即时消息,并将即时消息发送至对应的第二终端。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习惯于使用即时通讯(Instant Messaging)软件与人沟通。现有技术中,用户在即时通讯软件的对话窗口中输入的纯文本信息显示为默认格式,用户可对纯文本信息执行换行操作,以进行简单的文本换行编辑;基于该纯文本信息生成的即时消息会被发送到对话对端并完整显示。上述方案已成为即时通讯领域中的设计习惯。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信息处理方法和系统。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用于第一终端,方法包括:获取第一用户在输入框输入中的输入信息,并以最大可用字号显示当前行的输入信息,最大可用字号基于当前行的显示宽度上限以及当前行的输入信息量确定,当前行为第一用户当前所操作的行;响应于接收到第一用户的隐藏指令,将隐藏指令所指示的、输入信息中的隐藏信息替换为预先设置的标识符,得到更新后的输入信息;响应于接收到第一用户的信息发送操作,将更新后的输入信息生成为即时消息,并将即时消息发送至对应的第二终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用于服务端,包括: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即时消息,并将即时消息发送至对应的第二终端;即时消息包括:第一用户的输入信息、被第一用户预先设置的用于替换输入信息中的隐藏信息的标识符,输入信息中的每行输入信息在呈现时以最大可用字号显示;响应于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针对即时消息的验证请求,基于验证请求中的待比对验证信息与隐藏信息的比对结果,确定发送验证请求的第二终端是否通过验证。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用于第二终端,包括:接收并显示来自服务端的即时信息;即时消息包括:第一用户的输入信息、被第一用户预先设置的用于替换输入信息中的隐藏信息的标识符,输入信息中的每行输入信息在呈现时以最大可用字号显示;响应于第二用户的待比对验证信息输入指令,获取与隐藏信息比对的待比对验证信息,并向服务端发出验证请求,以使服务端基于验证请求中的待比对验证信息与隐藏信息的比对结果,确定是否通过验证。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设置于第一终端,包括:获取单元,被配置为用于获取第一用户在输入框输入中的输入信息,并以最大可用字号显示当前行的输入信息,最大可用字号基于当前行的显示宽度上限以及当前行的输入信息量确定,当前行为第一用户当前所操作的行;替换单元,被配置为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第一用户的隐藏指令,将隐藏指令所指示的、输入信息中的隐藏信息替换为预先设置的标识符,得到更新后的输入信息;发送单元,被配置为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第一用户的信息发送操作,将更新后的输入信息生成为即时消息,并将即时消息发送至对应的第二终端。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设置于服务端,包括:转发单元,被配置为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即时消息,并将即时消息发送至对应的第二终端;即时消息包括:第一用户的输入信息、被第一用户预先设置的用于替换输入信息中的隐藏信息的标识符,输入信息中的每行输入信息在呈现时以最大可用字号显示;验证单元,被配置为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针对即时消息的验证请求,基于验证请求中的待比对验证信息与隐藏信息的比对结果,确定发送验证请求的第二终端是否通过验证。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装置,设置于第二终端,包括:显示单元,被配置为用于接收并显示来自服务端的即时信息;即时消息包括:第一用户的输入信息、被第一用户预先设置的用于替换输入信息中的隐藏信息的标识符,输入信息中的每行输入信息在呈现时以最大可用字号显示;请求单元,被配置为用于响应于第二用户的待比对验证信息输入指令,获取与隐藏信息比对的待比对验证信息,并向服务端发出验证请求,以使服务端基于验证请求中的待比对验证信息与隐藏信息的比对结果,确定是否通过验证。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包括:第一终端,用于获取第一用户在输入框输入中的输入信息,并以最大可用字号显示当前行的输入信息,最大可用字号基于当前行的显示宽度上限以及当前行的输入信息量确定,当前行为第一用户当前所操作的行;响应于接收到第一用户的隐藏指令,将隐藏指令所指示的、输入信息中的隐藏信息替换为预先设置的标识符,得到更新后的输入信息;响应于接收到第一用户的信息发送操作,将更新后的输入信息生成为即时消息,并将即时消息发送至对应的服务端;服务端,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即时消息,并将即时消息发送至对应的第二终端;第二终端,用于接收并显示即时消息;响应于第二用户的待比对验证信息输入指令,获取与隐藏信息比对的待比对验证信息,并向服务端发出验证请求;服务端,还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针对即时信息的验证请求,基于验证请求中的待比对验证信息与隐藏信息的比对结果,确定发送验证请求的第二终端是否通过验证。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或三方面中任一实现方式描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当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第二方面或三方面中任一实现方式描述的方法。
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和系统,通过第一终端用于获取第一用户在输入框输入中的输入信息,并以最大可用字号显示当前行的输入信息;响应于接收到第一用户的隐藏指令,将隐藏指令所指示的、输入信息中的隐藏信息替换为预先设置的标识符,得到更新后的输入信息;响应于接收到第一用户的信息发送操作,将更新后的输入信息生成为即时消息,并将即时消息发送至对应的服务端;服务端,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即时消息,并将即时消息发送至对应的第二终端;第二终端,用于接收并显示即时消息;响应于第二用户的待比对验证信息输入指令,获取与隐藏信息比对的待比对验证信息,并向服务端发出验证请求;服务端,还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针对即时信息的验证请求,基于验证请求中的待比对验证信息与隐藏信息的比对结果,确定发送验证请求的第二终端是否通过验证。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不同于本领域的惯用设计,可根据用户输入的信息量自动调整每行文本的显示大小。并且,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可在呈现即时消息时隐藏,例如使用标识符隐藏,第一用户输入的输入信息中的隐藏信息;第二用户可通过猜测隐藏信息并向服务端提供其猜测的内容,来进行验证,并可在验证通过后获得第一用户提供的资源;从而,本申请的上述实施例提供了不同于现有技术的即时通信的信息交流呈现方式,并提供了与现有技术不同的资源获取方式,增加了用户之间的交互可选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可以应用于其中的示例性系统架构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的应用于第一终端的信息处理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的应用于第一终端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又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的应用于服务器的信息处理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的应用于第二终端的信息处理方法的一些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的信息处理系统的一些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8是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计算机设备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在本申请一个典型的配置中,终端设备、服务端设备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内存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RAM)。内存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非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图1示出了可以应用本申请的信息处理方法和信息处理系统的示例性架构100。
如图1所示,系统架构100可以包括终端设备101、102、103,网络104和服务器105。网络104用以在终端设备101、102、103和服务器105之间提供通信链路的介质。网络104可以包括各种连接类型,例如有线、无线通信链路或者光纤电缆等等。
用户之间可以使用终端设备101、102、103通过网络104与服务器105交互,以接收或发送即时消息等。终端设备101、102、103上可以安装有各种通讯客户端应用,例如即时通信工具、社交平台软件等。终端设备101、102、103可以作为即时通信的接收端,同时也可以作为即时通信的发送端。比如用户A、B之间通过各自终端设备上的即时通信应用进行网上交流。用户A通过其终端设备输入即时消息,并通过服务端实时发送至用户B使用的终端设备,此时,用户A使用的终端设备作为即时通信的发送端,用户B使用的终端设备作为即时通信的接收端。用户B阅读用户A发送的即时消息后,编辑即时消息并回复用户A的消息,并将其编辑的即时消息发送至用户A的终端设备,此时,用户B使用的终端设备作为即时通信的发送端,用户A使用的终端设备作为即时通信的接收端。
终端设备101、102、103可以是支持网络连接从而提供各种网络服务的硬件设备或软件。当终端设备101、102、103为硬件时,其可以是支持信息交互或即时通信功能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和台式计算机等等。当终端设备101、102、103为软件时,可以安装在上述所列举的电子设备中。其可以实现成例如用来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也可以实现成单个软件或软件模块。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服务器105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例如对终端设备101、102、103上的通信应用提供支持的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器可以接收作为发送方的终端设备的交互信息,并将交互信息发送至接收方的终端设备。
需要说明书的是,服务器可以是硬件,也可以是软件。当服务器为硬件时,可以实现成多个服务器组成的分布式服务器集群,也可以实现成单个服务器。当服务器为软件时,可以实现成例如用来提供分布式服务的多个软件或软件模块,也可以实现成单个软件或软件模块。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应该理解,图1中的终端设备和服务器的数目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现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终端设备和服务器。
继续参考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信息处理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的流程200,该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1,获取第一用户在输入框输入中的输入信息,并以最大可用字号显示当前行的输入信息。
本实施例中,输入框可理解为呈现在执行主体的屏幕上的人机交互界面中,供第一用户进行信息输入的区域。此外,在信息输入的过程中,呈现在输入框中的内容也随之变化,从而可使第一用户能够获知其输入的内容。
输入信息可以包括由第一用户输入至输入框中的一行或多行信息。在这里,可以理解的是,信息处理方法的执行主体(例如图1中的终端设备)获取的输入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文字信息(包括中文、英文等各国语言文字以及多种样式、颜色的字体);表情/符号信息(例如:emoji等);图片信息(例如:二维码等)等。
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实时获取第一用户在输入框输入的输入信息,并以最大可用字号显示当前行的输入信息,最大可用字号基于当前行的显示宽度上限以及当前行的输入信息量确定。在这里,输入信息量可以理解为第一用户期望在当前行输入的信息的字符数。此处的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表情、数字等。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当前行为第一用户当前所操作的行。
本实施例中,当前行的显示宽度上限为输入框的行显示宽度上限。或者,当前行的显示宽度上限为该当前行的预设宽度上限,且该当前行的预设宽度上限与输入信息中的其他至少一行的预设宽度上限不同。如此,即时消息的行显示宽度不同,丰富了消息展示样式,使消息展示多样化。当前输入行(例如光标所在行)中信息的总显示宽度小于或等于该输入行的显示宽度;在不超过该输入行的显示宽度的情况下,以最大可用字号显示当前行的输入信息。
本实施例中,执行主体以最大可用字号显示当前行的输入信息,每检测到第一用户在输入框输入的输入信息,从多个候选字号中搜索当前行对应的最大可用字号,并以搜索到的最大可用字号显示当前行的输入信息。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根据当前输入行中输入信息量,以对应的最大可用字号显示当前输入行中信息,最大可用字号随着当前输入行中输入信息量的增加而减小或者随着当前输入行中输入信息量的减少而增大。
例如,在当前输入行中信息的总显示宽度不超过输入行的行显示宽度的情况下,最大可用字号随着当前输入行中输入信息量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当前输入行中输入信息量的减少而增大。
本实施例中,执行主体根据当前输入行中输入信息量,从多个候选字号中确定当前输入行对应的最大可用字号;根据当前输入行对应的最大可用字号显示当前输入行中信息,其中,当前输入行中信息的总显示宽度小于或等于输入框的行显示宽度。
例如,输入框第一行的“妈妈说”的输入信息量为3,假设多个候选字号包括1号、2号、3号…20号等二十个大小递增的字号,若选择15号字号则“妈妈说”的总显示宽度小于或等于输入框的行显示宽度,而选择16号字号则“妈妈说”的总显示宽度大于输入框的行显示宽度,那么将15号字号确定为当前输入行对应的最大可用字号,并且以15号字号显示当前输入行中信息供用户预览。
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终端从多个候选字号中迭代搜索当前输入行对应的最大可用字号;以当前输入行对应的最大可用字号显示当前输入行中信息,其中,当前输入行中信息的总显示宽度小于或等于输入框的行显示宽度。
例如,接上例,假设多个候选字号包括1号、2号、3号…20号等二十个大小递增的字号。迭代搜索的方式包括:若10号字号可用,则检查11号字号是否可用;若11号字号不可用,则将10号字号确定为当前输入行对应的最大可用字号;若11号字号可用,则继续检查12号字号是否可用,直至确定当前输入行对应的最大可用字号。其中,根据当前输入行中信息的总显示宽度小于或等于输入框的行显示宽度,判断候选字号是否可用。
本实施例中,从多个候选字号中迭代搜索当前输入行对应的最大可用字号,包括:当当前输入行中输入信息量增大,基于当前输入行的原显示字号从多个候选字号中向下迭代搜索当前输入行对应的最大可用字号;或者,当当前输入行中输入信息量减少,基于当前输入行的原显示字号从多个候选字号中向上迭代搜索当前输入行对应的最大可用字号。
例如,接上例,假设多个候选字号包括1号、2号、3号…20号等二十个大小递增的字号。假设原显示字号为10号字号,当用户在当前输入行增加输入信息,即当前输入行中输入信息量增大,按照10号、9号、8号…的顺序依次向下迭代搜索,直至确定当前输入行对应的最大可用字号;当用户在当前输入行减少输入信息,即当前输入行中输入信息量减少,按照10号、11号、12号…的顺序依次向上迭代搜索,直至确定当前输入行对应的最大可用字号。
步骤202,响应于接收到第一用户的隐藏指令,将隐藏指令所指示的、输入信息中的隐藏信息替换为预先设置的标识符,得到更新后的输入信息。
本实施例中,隐藏信息可以理解为第一用户在输入信息中选取的、被标识符所隐藏而在第二用户的第二终端不被直接显示的信息。隐藏指令用于指示使用标识符替换隐藏信息。第一用户在输入信息中选取隐藏信息,隐藏信息可以选取一个或同时选取多个,在此不做限定。隐藏指令的具体操作方式可根据需要设定,例如可在检测到第一用户长按输入信息的显示区域后触发隐藏信息的选取,或者若检测到第一用户选择输入信息中的内容并点击界面上已配置的隐藏按钮,则将第一用户所选择的输入信息设定为隐藏信息等,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中,标识符的大小可以与被标识符替换的隐藏信息的显示大小相适配;标识符与输入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隐藏信息相对应,也即一个标识符可以替换一个或多个隐藏信息。本实施例中的标识符可以是能够对隐藏信息起到遮蔽功能或在信息呈现时用以替代隐藏信息来被显示的任何标识符,包括但不限于文字、符号、表情或图片等。
步骤203,响应于接收到第一用户的信息发送操作,将更新后的输入信息生成为即时消息,并将即时消息发送至对应的第二终端。
本实施例中,用户的信息发送操作,可以以现有的或未来待开发的人机交互方式来实现。这些人机交互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晃动终端、点击虚拟按钮(例如显示在显示屏上的虚拟按钮)、点击实体按钮、手势识别、语音识别或其他未来将开发的人机交互方式。以手势识别为例,第一设备的摄像头获取用户的手势信息,对比预定义的与发送操作相对应的操作手势。如果用户手势被识别为与发送操作相对应的操作手势,则提交发送操作。
本实施例中,即时消息包括:第一用户的输入信息、被第一用户预先设置的用于替换输入信息中的隐藏信息的标识符,输入信息中的每行输入信息在呈现时以最大可用字号显示。对应的第二终端包括参与输入信息对应的会话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或包括第一用户指定的会话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上述会话可以是用户间一一对话的单独会话,也可以是群聊中的群组会话。
本实施例中,即时消息基于当前行的显示宽度上限以及当前行的输入信息量确定最大可用字号显示,其不同输入行之间行显示宽度可以不同,如此,丰富了消息展示样式,使消息展示多样化;而且第一用户可以选择输入信息中的内容进行隐藏,收到含有隐藏信息的即时信息的第二用户可以针对隐藏信息进行猜测,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即时通讯交流方式。
继续参考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一个应用场景。第一用户在即时通信应用的输入框301中输入“妈妈说”,其输入信息量为3,本实施例中的执行主体(例如图1中的终端设备)根据“妈妈说”的输入信息量和预设的当前行的行显示宽度选定“妈妈说的”最大显示字号为15号。接下来,第一用户执行换行操作,以15号字号显示的“妈妈说”显示在显示框中。接下来,第一用户在输入框中分别输入了“天冷了记得穿”、“秋裤”两组输入信息,两组输入信息分别以对应的最大字号进行显示。然后,第一用户将“秋裤”这一组输入信息通过标识符302进行隐藏,响应于接收到第一用户的信息发送操作,将更新后的输入信息生成为即时消息,并将即时消息发送至对应的第二终端。
继续参考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应用于信息处理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性流程400,该信息处理方法用于第一终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01,获取第一用户在输入框输入中的输入信息,并以最大可用字号显示当前行的输入信息。
本实施例中,步骤401按照与步骤201类似的方式执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402,响应于接收到第一用户的隐藏指令,将隐藏指令所指示的、输入信息中的隐藏信息替换为预先设置的标识符,将标识符与第一用户提供的资源包相关联,得到更新后的输入信息。所述资源包包含用户提供的资源,所述资源可包括多种可通过网络分配的资源,例如,资金金额(如红包)、优惠券等。
本实施例中,标识符除了具有隐藏用户选取的隐藏信息功能外,还可以进一步携带第一用户提供的资源包的属性信息,资源包的属性信息用于描述资源包所含的资源,还可用于描述资源包中的资源分配方式;作为一个示例,资源包的属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资源包中的资源可被分配的分数、资源包金额、用于指示该资源包中的资源的分配方式为随机分配(例如,随机红包、拼手气红包等)或者均匀分配(例如,普通红包等)的指示信息等。针对于用户间一对一交互的情况,标识符携带的属性信息可以指示该第一用户设定的资源包的金额;针对于群聊中多个第二终端的情况,标识符携带的属性信息可以指示第一用户设定的资源包的金额、资源可被分配的份数个数等,还可包括资源的分配方式。
在本实施例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二终端为指定的群组中的多个第二终端。在这种情况下,有可能发生争抢资源包的现象,也即,资源包中的资源可被分配的份数少于第二设备的数量,则优先通过验证请求的第二设备才有机会获得资源包。本实施例中,新建资源包的时候,生成唯一资源包ID(Identity document,身份标识号),设置资源包属性信息,在数据库中添加资源包记录,资源包记录包括:资源包ID、发放者UID(UserIdentification,用户身份证明)、资源包中所有资源的总金额、资源包中的所有资源的可被分配的总份数、资源包中资源的剩余金额、资源包中剩余可被分配的资源的剩余份数、抢到资源的用户列表、过期时间、创建时间等信息。
同时,在服务端缓存中添加:抢资源包请求队列、打开资源包请求队列、资源包信息,该资源包信息包含剩余可被分配的资源的剩余份数和剩余金额(键值对)、已经抢到资源的用户信息;当抢资源包的时候,服务端的第一进程做以下判断:剩余份量是否大于0,该用户是否在已经抢到资源的用户集合里面,若上述两个条件均为是则将该用户的请求添加进抢资源包请求队列,若则返回用于指示资源已经抢完或已抢过资源的描述信息。
与此同时,服务端可配置有第二进程,用以从抢资源包请求队列里取出抢资源包请求,生成token(令牌)标示,返回给抢资源包的用户;当用户打开资源包的时候,传回该标示,用以供服务端放进打开资源包请求队列,服务端的第三进程从队列中取出打开资源包请求,判断资源包数量是否大于0,以及用户传来的打开资源包token与资源包ID是否合法;参数通过检验之后,生成资源金额,调用余额接口处理将上述资源金额分配至抢资源包用户的第二设备的账户中,并且更新缓存中资源包的可分配的剩余份数、剩余金额,最后可通过异步方式更新数据库。
步骤403:响应于接收到第一用户的信息发送操作,将更新后的输入信息生成为即时消息,并将即时消息发送至对应的第二终端。
本实施例中,步骤403按照与步骤203类似的方式执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隐藏指令还用于指示将预先设置的标识符与第一用户提供的资源包相关联,第二用户正确猜测隐藏信息后可以获取相应的资源,激发了交流欲望,使得交流更具趣味性。
继续参考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500,该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服务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501,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即时消息,并将即时消息发送至对应的第二终端。
本实施例中,即时消息包括:第一用户的输入信息、被第一用户预先设置的用于替换输入信息中的隐藏信息的标识符,输入信息中的每行输入信息在呈现时以最大可用字号显示。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即时消息还包括与标识符关联的资源包的属性信息,资源包的属性信息用于描述资源包所含的资源,还可用于描述资源包中的资源分配方式;作为一个示例,资源包的属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资源包中的资源可被分配的分数、资源包金额、用于指示该资源包中的资源的分配方式为随机分配(例如,随机红包、拼手气红包等)或者均匀分配(例如,普通红包等)的指示信息等。
本实施例中,对应的第二终端包括参与输入信息对应的会话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或包括第一用户指定的会话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
步骤502,响应于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针对即时消息的验证请求,基于验证请求中的待比对验证信息与隐藏信息的比对结果,确定发送验证请求的第二终端是否通过验证。
本实施例中,第二用户接收到含有标识符的即时信息后,可以根据标识符的上下文猜测标识符对应的隐藏信息;作为一个示例,每进行一次猜测,第二用户需要基于猜测的待比对验证信息向服务端发送一次验证请求,以确定待比对验证信息与隐藏信息的比对结果。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即时消息还包括与标识符关联的资源包的属性信息,当比对结果通过验证时,第二用户可以获取对应的资源,存入第二用户的账户中。当比对结果没有通过验证时,第二用户不能获取相应的资源。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基于验证结果分析待比对验证信息的正确比率,根据正确比率获取相应比率的资源。正确比率的分析可以但不限于基于猜测正确的文字个数与隐藏信息中文字的个数的比值确定。
继续参考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又一个实施例600,该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601,接收并显示来自服务端的即时信息。
本实施例中,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例如图1中的终端设备)接收并显示来自服务端的即时信息,即时消息包括:第一用户的输入信息、被第一用户预先设置的用于替换输入信息中的隐藏信息的标识符,输入信息中的每行输入信息在呈现时以最大可用字号显示。
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即时消息还包括与标识符关联的资源包的属性信息,该资源包的属性信息用于描述资源包所含的资源,还可用于描述资源包中的资源分配方式;作为一个示例,资源包的属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资源包中的资源可被分配的分数、资源包金额、用于指示该资源包中的资源的分配方式为随机分配(例如,随机红包、拼手气红包等)或者均匀分配(例如,普通红包等)的指示信息等。
步骤602,响应于第二用户的待比对验证信息输入指令,获取与隐藏信息比对的待比对验证信息,并向服务端发出验证请求,以使服务端基于验证请求中的待比对验证信息与隐藏信息的比对结果,确定是否通过验证。
本实施例中,第二用户接收到含有标识符的即时信息后,可以根据标识符的上下文猜测标识符对应的隐藏信息;作为一个示例,每进行一次猜测,第二用户需要基于猜测的待比对验证信息向服务端发送一次验证请求,服务端根据验证请求确定待比对验证信息与隐藏信息的比对结果。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第一用户可以根据隐藏信息的难以程度自主设置第二用户的次数,也可以设置无限次数或固定次数,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实施方式中,即时消息还包括与标识符关联的资源包的属性信息,当服务端判断比对结果通过验证时,向第二用户的账户发放对应的资源。
继续参考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信息处理系统的一个实施例700,该信息处理系统包括第一终端701、服务端702、第二终端703。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并非特指某一个或几个终端设备,而是针对信息的发送端和接收端而言的。例如,当某个终端作为信息的发送方时,该终端可理解为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第一终端;而当该终端作为信息的接收方时,该终端则可理解为本实施例的信息处理系统的第二终端。
第一终端701用于获取第一用户在输入框输入中的输入信息,并以最大可用字号显示当前行的输入信息,最大可用字号基于当前行的显示宽度上限以及当前行的输入信息量确定,当前行为第一用户当前所操作的行;响应于接收到第一用户的隐藏指令,将隐藏指令所指示的、输入信息中的隐藏信息替换为预先设置的标识符,得到更新后的输入信息;响应于接收到第一用户的信息发送操作,将更新后的输入信息生成为即时消息,并将即时消息发送至对应的服务端;服务端702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即时消息,并将即时消息发送至对应的第二终端;第二终端703用于接收并显示即时消息;响应于第二用户的待比对验证信息输入指令,获取与隐藏信息比对的待比对验证信息,并向服务端发出验证请求;服务端,还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针对即时信息的验证请求,基于验证请求中的待比对验证信息与隐藏信息的比对结果,确定发送验证请求的第二终端是否通过验证。
本实施例中,隐藏指令还用于指示将预先设置的标识符与第一用户提供的资源包相关联;上述响应于接收到第一用户的隐藏指令,将隐藏指令所指示的输入信息中的隐藏信息替换为预先设置的标识符,得到更新后的输入信息,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第一用户的隐藏指令,将隐藏指令所指示的输入信息中的隐藏信息替换为预先设置的标识符;并将第一用户提供的资源包的属性信息添加至更新后的输入信息;上述响应于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针对即时信息的验证请求,基于验证请求中的待比对验证信息与隐藏信息的比对结果,确定发送验证请求的第二终端是否通过验证之后,还包括:响应于待比对验证信息与隐藏信息相匹配,向第二用户的账户发放资源包属性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包中的资源。
下面参考图8,其示出了适于用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设备(例如图1所示的设备101、102、103、105)的计算机系统800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的设备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8所示,计算机系统800包括处理器(例如CPU,中央处理器)801,其可以根据存储在只读存储器(ROM)802中的程序或者从存储部分808加载到随机访问存储器(RAM)803中的程序而执行各种适当的动作和处理。在RAM803中,还存储有系统800操作所需的各种程序和数据。处理器801、ROM802以及RAM803通过总线804彼此相连。输入/输出(I/O)接口805也连接至总线804。
以下部件连接至I/O接口805:包括键盘、鼠标等的输入部分806;包括诸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的输出部分807;包括硬盘等的存储部分808;以及包括诸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的网络接口卡的通信部分809。通信部分809经由诸如因特网的网络执行通信处理。驱动器810也根据需要连接至I/O接口805。可拆卸介质811,诸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安装在驱动器810上,以便于从其上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入存储部分808。
特别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文参考流程图描述的过程可以被实现为计算机软件程序。例如,本公开的实施例包括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包括承载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包含用于执行流程图所示的方法的程序代码。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该计算机程序可以通过通信部分809从网络上被下载和安装,和/或从可拆卸介质811被安装。在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801执行时,执行本申请的方法中限定的上述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计算机可读信号介质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或者是上述两者的任意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而在本申请中,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计算机可读的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计算机可读的信号介质还可以是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计算机可读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电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或其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申请的操作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目标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Smalltalk、C++,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计算机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机上部分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机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机的情形中,远程计算机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机,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机(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附图中的流程图和框图,图示了按照本申请各种实施例的系统、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该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接连地表示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操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描述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单元可以通过软件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单元也可以设置在处理器中,例如,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获取单元、替换单元和发送单元。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例如,获取单元还可以被描述为“获取第一用户在输入框输入中的输入信息,并以最大可用字号显示当前行的输入信息的单元”。又例如,还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转发单元和验证单元。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例如,转发单元还可以被描述为“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即时消息,并将即时消息发送至对应的第二终端的单元”。再例如,还可以描述为:一种处理器包括显示单元和请求单元,其中,这些单元的名称在某种情况下并不构成对该单元本身的限定,例如,显示单元还可以被描述为“接收并显示来自服务端的即时信息的单元”。
作为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该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设备中所包含的;也可以是单独存在,而未装配入该设备中。上述计算机可读介质承载有一个或者多个程序,当上述一个或者多个程序被该装置执行时,使得该计算机设备:获取第一用户在输入框输入中的输入信息,并以最大可用字号显示当前行的输入信息;响应于接收到第一用户的隐藏指令,将隐藏指令所指示的、输入信息中的隐藏信息替换为预先设置的标识符,得到更新后的输入信息;响应于接收到第一用户的信息发送操作,将更新后的输入信息生成为即时消息,并将即时消息发送至对应的第二终端。或者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即时消息,并将即时消息发送至对应的第二终端;响应于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针对即时消息的验证请求,基于验证请求中的待比对验证信息与隐藏信息的比对结果,确定发送验证请求的第二终端是否通过验证。亦或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接收并显示来自服务端的即时信息;响应于第二用户的待比对验证信息输入指令,获取与隐藏信息比对的待比对验证信息,并向服务端发出验证请求,以使服务端基于验证请求中的待比对验证信息与隐藏信息的比对结果,确定是否通过验证。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上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5)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用于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用户在输入框输入中的输入信息,并以最大可用字号显示当前行的输入信息,所述最大可用字号基于所述当前行的显示宽度上限以及所述当前行的输入信息量确定,所述当前行为所述第一用户当前所操作的行;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一用户的隐藏指令,将所述隐藏指令所指示的、所述输入信息中的隐藏信息替换为预先设置的标识符,得到更新后的输入信息;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一用户的信息发送操作,将所述更新后的输入信息生成为即时消息,并将所述即时消息发送至对应的第二终端,以使所述第二终端响应于第二用户的待比对验证信息输入指令,获取与所述隐藏信息比对的待比对验证信息,并向服务端发出验证请求,以使服务端基于所述验证请求中的待比对验证信息与所述隐藏信息的比对结果,确定是否通过验证;响应于所述待比对验证信息与所述隐藏信息相匹配,向所述第二用户的账户发放资源包属性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包中的至少部分资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隐藏指令还用于指示将所述预先设置的标识符与所述第一用户提供的资源包相关联;
所述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一用户的隐藏指令,将所述隐藏指令所指示的所述输入信息中的隐藏信息替换为预先设置的标识符,得到更新后的输入信息,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一用户的隐藏指令,将所述隐藏指令所指示的所述输入信息中的隐藏信息替换为预先设置的标识符,并将所述第一用户提供的所述资源包的属性信息添加至所述更新后的输入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标识符的大小与被所述标识符替换的隐藏信息的大小相适配;
所述标识符与所述输入信息中的一个或多个隐藏信息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对应的第二终端包括参与所述输入信息对应的会话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或包括所述第一用户指定的会话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当前行的显示宽度上限为所述输入框的行显示宽度上限;或者,所述当前行的显示宽度上限为该当前行的预设宽度上限,且该当前行的预设宽度上限与所述输入信息中的其他至少一行的预设宽度上限不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以最大可用字号显示当前输入行中信息,包括:
每检测到第一用户在所述输入框输入中的输入信息,从多个候选字号中搜索所述当前行对应的最大可用字号,并以搜索到的最大可用字号显示所述当前行的输入信息。
7.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用于服务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即时消息,并将所述即时消息发送至对应的第二终端;所述即时消息包括:第一用户的输入信息、被所述第一用户预先设置的用于替换所述输入信息中的隐藏信息的标识符,所述预先设置的标识符与所述第一用户提供的资源包相关联,所述输入信息中的每行输入信息在呈现时以最大可用字号显示;
响应于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针对所述即时消息的验证请求,基于所述验证请求中的待比对验证信息与所述隐藏信息的比对结果,确定发送所述验证请求的第二终端是否通过验证;
响应于所述待比对验证信息与所述隐藏信息相匹配,向第二用户的账户发放资源包属性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包中的至少部分资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即时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用户的输入信息、所述被所述第一用户预先设置的用于替换所述输入信息中的隐藏信息的标识符、所述资源包属性信息,所述输入信息中的每行输入信息在呈现时以最大可用字号显示。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对应的第二终端包括参与所述输入信息对应的会话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或包括所述第一用户指定的会话中的一个或多个第二终端。
10.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用于第二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并显示来自服务端的即时消息;所述即时消息包括:第一用户的输入信息、被所述第一用户预先设置的用于替换所述输入信息中的隐藏信息的标识符,所述预先设置的标识符与所述第一用户提供的资源包相关联,所述输入信息中的每行输入信息在呈现时以最大可用字号显示;
响应于第二用户的待比对验证信息输入指令,获取与所述隐藏信息比对的待比对验证信息,并向服务端发出验证请求,以使所述服务端基于所述验证请求中的待比对验证信息与所述隐藏信息的比对结果,确定是否通过验证;
响应于资源包发放指令,所述第二用户的账户接收所述资源包属性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包中的至少部分资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即时消息包括:所述第一用户的输入信息、所述被所述第一用户预先设置的用于替换所述输入信息中的隐藏信息的标识符、所述资源包属性信息,所述输入信息中的每行输入信息在呈现时以最大可用字号显示。
12.一种信息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用于获取第一用户在输入框输入中的输入信息,并以最大可用字号显示当前行的输入信息,所述最大可用字号基于所述当前行的显示宽度上限以及所述当前行的输入信息量确定,所述当前行为所述第一用户当前所操作的行;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一用户的隐藏指令,将所述隐藏指令所指示的、所述输入信息中的隐藏信息替换为预先设置的标识符,得到更新后的输入信息,其中,所述隐藏指令还用于指示将所述预先设置的标识符与所述第一用户提供的资源包相关联;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一用户的信息发送操作,将所述更新后的输入信息生成为即时消息,并将所述即时消息发送至对应的服务端;
服务端,用于接收来自第一终端的所述即时消息,并将所述即时消息发送至对应的第二终端;
第二终端,用于接收并显示所述即时消息;响应于第二用户的待比对验证信息输入指令,获取与所述隐藏信息比对的待比对验证信息,并向所述服务端发出验证请求;
所述服务端,还用于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针对所述即时消息的验证请求,基于所述验证请求中的待比对验证信息与所述隐藏信息的比对结果,确定发送所述验证请求的所述第二终端是否通过验证;响应于所述待比对验证信息与所述隐藏信息相匹配,向所述第二用户的账户发放资源包属性信息所指示的资源包中的至少部分资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一用户的隐藏指令,将所述隐藏指令所指示的所述输入信息中的隐藏信息替换为预先设置的标识符,得到更新后的输入信息,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所述第一用户的隐藏指令,将所述隐藏指令所指示的所述输入信息中的隐藏信息替换为预先设置的标识符;并将所述第一用户提供的所述资源包的属性信息添加至所述更新后的输入信息。
14.一种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5.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
存储装置,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程序,
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CN201910792293.4A 2019-08-26 2019-08-26 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05191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2293.4A CN110519155B (zh) 2019-08-26 2019-08-26 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2293.4A CN110519155B (zh) 2019-08-26 2019-08-26 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9155A CN110519155A (zh) 2019-11-29
CN110519155B true CN110519155B (zh) 2021-12-28

Family

ID=686269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92293.4A Active CN110519155B (zh) 2019-08-26 2019-08-26 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191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14207B (zh) * 2020-01-20 2022-04-05 合肥高维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即时通讯接收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3973096B (zh) * 2020-07-23 2023-06-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以及发送终端
CN114338097B (zh) * 2021-12-10 2024-04-26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南海研究站 一种透明、自适应线路型光学时域隐身器及隐身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1117A (zh) * 2009-08-13 2010-01-20 刘晓东 网络中防止敏感信息被窃取的方法及装置
CN106506443A (zh) * 2016-09-14 2017-03-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查看方法及装置
CN106878151A (zh) * 2017-02-15 2017-06-20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传输信息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9039857A (zh) * 2012-08-08 2018-12-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提供消息功能的方法及其电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52327A (ja) * 1991-01-28 1992-09-08 Nec Corp テキストウィンドウ表示システム
US6256650B1 (en) * 1998-05-18 2001-07-03 Microsoft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causing editable text to substantially occupy a text frame
US7853863B2 (en) * 2001-12-12 2010-12-14 Sony Corporation Method for expressing emotion in a text message
US20070288316A1 (en) * 2006-05-09 2007-12-13 Burns Lionel R Method of and system for sporting event spectator interaction
US8539253B2 (en) * 2006-07-18 2013-09-17 Netapp,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information by obscuring contents of a persistent image
CN101170771A (zh) * 2007-09-30 2008-04-30 深圳华为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信息的方法和手持终端设备
CN102279708A (zh) * 2011-08-15 2011-12-14 广州市动景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输入处理方法及装置
US8990726B2 (en) * 2011-09-12 2015-03-24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Text box clearing selector
CN103838475B (zh) * 2012-11-26 2018-03-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页中进行文本框输入的方法及装置
CN105681154A (zh) * 2014-11-17 2016-06-15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即时通信软件中发消息的方法和装置
US20170103046A1 (en) * 2015-10-07 2017-04-13 Holden Schrod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personalized font via processor-based application
CN105701389A (zh) * 2016-03-02 2016-06-22 深圳市智汇十方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的管理方法和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1117A (zh) * 2009-08-13 2010-01-20 刘晓东 网络中防止敏感信息被窃取的方法及装置
CN109039857A (zh) * 2012-08-08 2018-12-18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提供消息功能的方法及其电子装置
CN106506443A (zh) * 2016-09-14 2017-03-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查看方法及装置
CN106878151A (zh) * 2017-02-15 2017-06-20 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传输信息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Wenfa Qi ; Zongming Guo.Data Hiding Based on Chinese Text Automatic Proofread.《201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Information Hiding and Multimedia Signal Processing (IIH-MSP)》.2016, *
即时通信中的信息隐藏;薛泽赟;陈够喜;温涛;《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0928;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19155A (zh) 2019-11-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14568B2 (en) Messag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storage medium, and computer device
US9299041B2 (en) Obtaining data from unstructured data for a structured data collection
US1113211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customized visualization component
US20190354255A1 (en) Autofill for a User Device
WO2017125024A1 (zh) 资源分享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505141B (zh) 即时通讯消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0519155B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系统
US10270728B1 (en) Managing notifications across services
CN110728455B (zh) 业务处理方法、业务处理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WO2023024835A1 (en) Context-based consolidation of communications across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platforms
US11049311B2 (en) Dynamically transforming a typing indicator to reflect a user's tone
CN109062560B (zh) 用于生成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US11423219B2 (en) Generation and population of new application document utilizing historical application documents
CN112395027A (zh) 微件界面生成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与电子设备
CN114297476A (zh) 基于用户标签的问卷调查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236795A1 (zh) 百科词条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08834202B (zh) 信息展示方法和设备
CN111581554A (zh) 一种信息推荐方法及装置
US10866711B1 (en) Providing account information to applications
CN113553123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342450B (zh) 页面处理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2822089B (zh) 用于添加好友的方法和设备
CN105988992A (zh) 图标推送方法及装置
US11722439B2 (en) Bot platform for mutimodal channel agnostic rendering of channel response
US20210027155A1 (en) Customized models for on-device processing workflow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