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071703B - 一种双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071703B
CN110071703B CN201910123847.1A CN201910123847A CN110071703B CN 110071703 B CN110071703 B CN 110071703B CN 201910123847 A CN201910123847 A CN 201910123847A CN 110071703 B CN110071703 B CN 1100717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ies
lwr
resonator
resonators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2384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071703A (zh
Inventor
庞慰
蔡华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University
ROFS Microsystem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University
ROFS Microsystem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University, ROFS Microsystem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12384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0717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00717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717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0717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0717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PWAVEGUIDES; RESONATORS, LINES, OR OTHER DEVICES OF THE WAVEGUIDE TYPE
    • H01P1/00Auxiliary devices
    • H01P1/20Frequency-selective devices, e.g. filter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HIMPEDANCE NETWORKS, e.g. RESONANT CIRCUITS; RESONATORS
    • H03H9/00Networks comprising electromechanical or electro-acoustic devices; Electromechanical resonators
    • H03H9/46Filters
    • H03H9/54Filters comprising resonators of piezo-electric or electrostrictiv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射滤波器,所述发射滤波器连接在发射端与天线端之间并且包括以梯形形式连接的串联谐振器和并联谐振器;以及接收滤波器,所述接收滤波器连接在接收端与所述天线端之间并且包括以梯形形式连接的串联谐振器和并联谐振器,其中,LWR谐振器与寄生电感串联在发射端、接收端或天线端的串联支路上,所述寄生电感靠近发射端、接收端或天线端一侧;本申请在滤波器和双工器的设计中引入了LWR兰姆波谐振器,在信号连接线上会有寄生电感,通过LWR的串联,可以抵消寄生电感,改善匹配和插损。

Description

一种双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及微机电系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工器。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系统的快速发展,对射频前段的性能需求越来越严苛。并且无线通信系统朝着多功能、多频段、多协议的方向发展,这对无限通讯设备中的射频前端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作为射频前段非常重要的模块,滤波器双工器的性能对射频前端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对滤波器双工器性能的持续的改善有着非常迫切的需求。
在射频通信领域,薄膜体声波滤波器(Film Bulk Acoustic Wave Resonator,FBAR)以其小尺寸、高滚降、低插损的特点,越来越引起重视,市场份额持续增加。然而,构成FBAR滤波器中谐振器的频率是通过调节物理层的厚度来实现,可调节范围受限,并且调节范围过宽的情况下,谐振器性能难以保证。另外,谐振器的压电耦合系数基本取决于压电介质层的厚度和和材料参数,在同一滤波器上难以调节。频率和压电耦合系数实现范围的受限限制了滤波器的整体性能的提升。
因此,如何通过LWR谐振器调节频率和压电耦合系数,改善压电滤波器、双工器的性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工器。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双工器,包括:
发射滤波器,所述发射滤波器连接在发射端与天线端之间并且包括以梯形形式连接的串联谐振器和并联谐振器;以及
接收滤波器,所述接收滤波器连接在接收端与所述天线端之间并且包括以梯形形式连接的串联谐振器和并联谐振器,
其中,LWR谐振器与寄生电感串联在发射端、接收端或天线端的串联支路上,所述寄生电感靠近发射端、接收端或天线端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LWR谐振器为三组,一组LWR谐振器与寄生电感串联在发射滤波器与发射端之间,一组LWR谐振器与寄生电感串联在接收滤波器与接收端之间,一组LWR谐振器与寄生电感串联在天线端的串联支路上。
进一步地,所述LWR谐振器为一组,LWR谐振器与寄生电感串联在发射滤波器与发射端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LWR谐振器为一组,LWR谐振器与寄生电感串联在接收滤波器与接收端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LWR谐振器为一组,LWR谐振器与寄生电感串联在天线端的串联支路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双工器,包括:
发射滤波器,所述发射滤波器连接在发射端与天线端之间并且包括以梯形形式连接的串联谐振器和并联谐振器;以及
接收滤波器,所述接收滤波器连接在接收端与所述天线端之间并且包括以梯形形式连接的串联谐振器和并联谐振器,
其中,LWR谐振器与寄生电感串联在发射滤波器或接收滤波器的任一并联谐振器与接地端之间,所述LWR谐振器与接地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LWR谐振器为两组,一组LWR谐振器与寄生电感串联在发射滤波器的任一并联谐振器与接地端之间,另一组LWR谐振器与寄生电感串联在接收滤波器的任一并联谐振器与接地端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LWR谐振器为一组,LWR谐振器与寄生电感串联在发射滤波器的任一并联谐振器与接地端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LWR谐振器为一组,LWR谐振器与寄生电感串联在接收滤波器的任一并联谐振器与接地端之间。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双工器,包括:
发射滤波器,所述发射滤波器连接在发射端与天线端之间并且包括以梯形形式连接的串联谐振器和并联谐振器;以及
接收滤波器,所述接收滤波器连接在接收端与所述天线端之间并且包括以梯形形式连接的串联谐振器和并联谐振器,
其中,所述发射滤波器或接收滤波器的任一并联谐振器或者天线端引出并联支路到接地端,LWR谐振器与寄生电感串联在并联之路上,所述寄生电感与接地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LWR谐振器为两组,一组LWR谐振器与寄生电感串联在发射滤波器的任一并联谐振器引出的并联之路上,另一组LWR谐振器与寄生电感串联在接收滤波器的任一并联谐振器引出的并联之路上。
进一步地,所述发射滤波器的任一并联谐振器引出并联支路到接地端,LWR谐振器与寄生电感串联在并联之路上。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滤波器的任一并联谐振器引出并联支路到接地端,LWR谐振器与寄生电感串联在并联之路上。
进一步地,所述天线端引出并联支路到接地端,LWR谐振器与寄生电感串联在并联之路上。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在滤波器和双工器的设计中引入了LWR兰姆波谐振器,在信号连接线上会有寄生电感,通过LWR的串联,可以抵消寄生电感,改善匹配和插损。
相比FBAR通过对金属和介质厚度来调节频率和压电耦合系数以外,还增加了金属图形的平面插指间距和金属图形的占空比等调节频率和压电耦合系数的途径,因此,频率和压电耦合系数的调节范围更宽。采用LWR一方面在通带内增加了匹配的自由度,改善了带内插损和回波性能。另一方面,通过调节LWR的频率在带外的某个频点,通过阻抗的变化实现带外抑制和隔离度的改善。并且LWR结构和FBAR工艺兼容,在保证层叠厚度和FBAR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调节平面图形来实现特定的频率和压电耦合系数。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一种双工器的电路结构图。
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变形例的双工器的电路结构图。
图3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变形例的双工器的电路结构图。
图4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第三变形例的双工器的电路结构图。
图5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一种双工器的电路结构图。
图6是本申请二实施例的第一变形例的双工器的电路结构图。
图7是本申请二实施例的第二变形例的双工器的电路结构图。
图8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双工器的一种电路结构图。
图9是本申请三实施例的第一变形例的双工器的电路结构图。
图10是本申请三实施例的第二变形例的双工器的电路结构图。
图11是本申请三实施例的第三变形例的双工器的电路结构图。
图12是本申请第一、二实施例的双工器的LWR串联谐振和寄生电感的阻抗曲线。
图13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双工器的LWR谐振器和寄生电感的带外抑制的仿真结果。
图14是本申请LWR谐振器的平面结构图。
图15是本申请LWR谐振器电极的一种实现结构图。
图16是本申请LWR谐振器电极的一种实现结构的剖面图。
图17是本申请LWR谐振器电极的另一种实现结构图。
图18是本申请LWR谐振器电极的另一种实现结构的剖面图。
图19是本申请LWR谐振器不同的插指间距对应的频率。
图20是本申请LWR谐振器不同的插指间距对应的机电耦合系数。
图21是本申请LWR谐振器不同的压电厚度对应的频率。
图22是本申请LWR谐振器不同的压电厚度对应的机电耦合系数。
图23是本申请LWR谐振器仿真器件工作模式下的振动位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图1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双工器的一种电路结构图。如图1所示,一种双工器,包括:
发射滤波器101,所述发射滤波器101连接在发射端(TX)与天线端(ANT)之间并且包括以梯形形式连接的串联谐振器和并联谐振器;以及
接收滤波器102,所述接收滤波器连接在接收端(RX)与所述天线端(ANT)之间并且包括以梯形形式连接的串联谐振器和并联谐振器,
其中,LWR谐振器为三组,一组LWR谐振器103与寄生电感104串联在发射滤波器101与发射端(TX)之间,一组LWR谐振器105与寄生电感106串联在接收滤波器102与接收端(RX)之间,一组LWR谐振器107与寄生电感108串联在天线端(ANT)的串联支路上,三组寄生电感104、106、108分别靠近发射端(TX)、接收端(RX)或天线端(ANT)一侧。
具体的,发射滤波器101与接收滤波器102均由四级串联谐振器和三级并联谐振器构成,所述三级并联谐振器分别并联连接在两个串联谐振器以及一个接地端之间。
图2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变形例的双工器的电路结构图。如图2所示,一种双工器,包括:
发射滤波器101,所述发射滤波器101连接在发射端(TX)与天线端(ANT)之间并且包括以梯形形式连接的串联谐振器和并联谐振器;以及
接收滤波器102,所述接收滤波器连接在接收端(RX)与所述天线端(ANT)之间并且包括以梯形形式连接的串联谐振器和并联谐振器,
其中,LWR谐振器103与寄生电感104串联在发射滤波器101与发射端(TX)之间,寄生电感104靠近发射端(TX)一侧。
具体的,发射滤波器101与接收滤波器102均由四级串联谐振器和三级并联谐振器构成,所述三级并联谐振器分别并联连接在两个串联谐振器以及一个接地端之间。
图3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第二变形例的双工器的电路结构图。如图3所示,一种双工器,包括:
发射滤波器101,所述发射滤波器101连接在发射端(TX)与天线端(ANT)之间并且包括以梯形形式连接的串联谐振器和并联谐振器;以及
接收滤波器102,所述接收滤波器连接在接收端(RX)与所述天线端(ANT)之间并且包括以梯形形式连接的串联谐振器和并联谐振器,
其中,LWR谐振器105与寄生电感106串联在接收滤波器102与接收端(RX)之间,寄生电感106靠近接收端(RX)一侧。
具体的,发射滤波器101与接收滤波器102均由四级串联谐振器和三级并联谐振器构成,所述三级并联谐振器分别并联连接在两个串联谐振器以及一个接地端之间。
图4示出了本申请第一实施例的第三变形例的双工器的电路结构图。如图4所示,一种双工器,包括:
发射滤波器101,所述发射滤波器101连接在发射端(TX)与天线端(ANT)之间并且包括以梯形形式连接的串联谐振器和并联谐振器;以及
接收滤波器102,所述接收滤波器连接在接收端(RX)与所述天线端(ANT)之间并且包括以梯形形式连接的串联谐振器和并联谐振器,
其中,LWR谐振器107与寄生电感108串联在天线端(ANT)的串联支路上,寄生电感108靠近天线端(ANT)一侧。
具体的,发射滤波器101与接收滤波器102均由四级串联谐振器和三级并联谐振器构成,所述三级并联谐振器分别并联连接在两个串联谐振器以及一个接地端之间。
实施例2
图5示出了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双工器的一种电路结构图。如图5所示,一种双工器,包括:
发射滤波器101,所述发射滤波器101连接在发射端(TX)与天线端(ANT)之间并且包括以梯形形式连接的串联谐振器和并联谐振器;以及
接收滤波器102,所述接收滤波器连接在接收端(RX)与所述天线端(ANT)之间并且包括以梯形形式连接的串联谐振器和并联谐振器,
其中,LWR谐振器为两组,一组LWR谐振器109与寄生电感110串联在发射滤波器101的近天线端(ANT)的并联谐振器与接地端之间,另一组LWR谐振器111与寄生电感112串联在接收滤波器102的近天线端(ANT)的并联谐振器与接地端之间,两组LWR谐振器109、111与接地端连接。
具体的,发射滤波器101与接收滤波器102均由四级串联谐振器和三级并联谐振器构成,所述三级并联谐振器分别并联连接在两个串联谐振器以及一个接地端之间。
图6示出了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变形例的双工器的电路结构图。如图6所示,一种双工器,包括:
发射滤波器101,所述发射滤波器101连接在发射端(TX)与天线端(ANT)之间并且包括以梯形形式连接的串联谐振器和并联谐振器;以及
接收滤波器102,所述接收滤波器连接在接收端(RX)与所述天线端(ANT)之间并且包括以梯形形式连接的串联谐振器和并联谐振器,
其中,LWR谐振器109与寄生电感110串联在发射滤波器101的近天线端(ANT)的并联谐振器与接地端之间,LWR谐振器109与接地端连接。
具体的,发射滤波器101与接收滤波器102均由四级串联谐振器和三级并联谐振器构成,所述三级并联谐振器分别并联连接在两个串联谐振器以及一个接地端之间。
图7示出了本申请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变形例的双工器的电路结构图。如图7所示,一种双工器,包括:
发射滤波器101,所述发射滤波器101连接在发射端(TX)与天线端(ANT)之间并且包括以梯形形式连接的串联谐振器和并联谐振器;以及
接收滤波器102,所述接收滤波器连接在接收端(RX)与所述天线端(ANT)之间并且包括以梯形形式连接的串联谐振器和并联谐振器,
其中,LWR谐振器111与寄生电感112串联在接收滤波器102的近天线端(ANT)的并联谐振器与接地端之间,LWR谐振器111与接地端连接。
具体的,发射滤波器101与接收滤波器102均由四级串联谐振器和三级并联谐振器构成,所述三级并联谐振器分别并联连接在两个串联谐振器以及一个接地端之间。
实施例3
图8示出了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双工器的一种电路结构图。如图8所示,一种双工器,包括:
发射滤波器101,所述发射滤波器101连接在发射端(TX)与天线端(ANT)之间并且包括以梯形形式连接的串联谐振器和并联谐振器;以及
接收滤波器102,所述接收滤波器连接在接收端(RX)与所述天线端(ANT)之间并且包括以梯形形式连接的串联谐振器和并联谐振器,
其中,LWR谐振器为两组,一组LWR谐振器113与寄生电感114串联在发射滤波器101近天线端(ANT)的并联谐振器引出的并联之路上,另一组LWR谐振器115与寄生电感116串联在接收滤波器102的近天线端(ANT)的并联谐振器引出的并联之路上,寄生电感114、116与接地端连接。
具体的,发射滤波器101与接收滤波器102均由四级串联谐振器和三级并联谐振器构成,所述三级并联谐振器分别并联连接在两个串联谐振器以及一个接地端之间。
图9示出了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第一变形例的双工器的电路结构图。如图9所示,一种双工器,包括:
发射滤波器101,所述发射滤波器101连接在发射端(TX)与天线端(ANT)之间并且包括以梯形形式连接的串联谐振器和并联谐振器;以及
接收滤波器102,所述接收滤波器连接在接收端(RX)与所述天线端(ANT)之间并且包括以梯形形式连接的串联谐振器和并联谐振器,
其中,LWR谐振器113与寄生电感114串联在发射滤波器101近天线端(ANT)的并联谐振器引出的并联之路上,寄生电感114与接地端连接。
具体的,发射滤波器101与接收滤波器102均由四级串联谐振器和三级并联谐振器构成,所述三级并联谐振器分别并联连接在两个串联谐振器以及一个接地端之间。
图10示出了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第二变形例的双工器的电路结构图。如图10所示,一种双工器,包括:
发射滤波器101,所述发射滤波器101连接在发射端(TX)与天线端(ANT)之间并且包括以梯形形式连接的串联谐振器和并联谐振器;以及
接收滤波器102,所述接收滤波器连接在接收端(RX)与所述天线端(ANT)之间并且包括以梯形形式连接的串联谐振器和并联谐振器,
其中,LWR谐振器115与寄生电感116串联在接收滤波器102的近天线端(ANT)的并联谐振器引出的并联之路上,寄生电感116与接地端连接。
具体的,发射滤波器101与接收滤波器102均由四级串联谐振器和三级并联谐振器构成,所述三级并联谐振器分别并联连接在两个串联谐振器以及一个接地端之间。
图11示出了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第三变形例的双工器的电路结构图。如图11所示,一种双工器,包括:
发射滤波器101,所述发射滤波器101连接在发射端(TX)与天线端(ANT)之间并且包括以梯形形式连接的串联谐振器和并联谐振器;以及
接收滤波器102,所述接收滤波器连接在接收端(RX)与所述天线端(ANT)之间并且包括以梯形形式连接的串联谐振器和并联谐振器,
其中,LWR谐振器117与寄生电感118串联在天线端(ANT)引出的到接地端的并联支路上,寄生电感118与接地端连接。
具体的,发射滤波器101与接收滤波器102均由四级串联谐振器和三级并联谐振器构成,所述三级并联谐振器分别并联连接在两个串联谐振器以及一个接地端之间。
图12示出了本申请第一、二实施例的双工器的LWR串联谐振和寄生电感的阻抗曲线。由图12可知,在1.8GHz的位置,阻抗较低,在此频率附近,寄生电感对整个滤波器模块的影响可以忽略,因此寄生电感的作用被消除。
图13示出了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双工器的LWR谐振器和寄生电感的带外抑制的仿真结果。细线是双工器和寄生电感的带外抑制的仿真结果,粗线是双工器和寄生电感的带外抑制的仿真结果,其中,谐振频率位于3.7GHz附近,为滤波器通带的2倍频,因此对2f0的抑制大大改善,同样的,可以调节此谐振频率在任意位置,改善特定位置的抑制度。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1-3及其变形例中的双工器,寄生电感是在芯片和封装中引入的,在双工器的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具体的电路结构和设计目标选择实施例中匹配的双工器结构,若需减小RX/TX/ANT某端的寄生电感,则在此端寄生电感所在支路上串联引入LWR;若需保留寄生电感保证TX/RX/ANT都有较好的匹配性能,则不引入LWR。
具体的,实施例1适用于TX/RX/ANT端抵消寄生电感的设计。
实施例1的变形例1适用于TX端抵消寄生电感的设计,此时RX/ANT支路上的寄生电感及电容结构图2未示出。
实施例1的变形例2适用于RX端抵消寄生电感的设计,此时TX/ANT支路上的寄生电感及电容结构图3未示出。
实施例1的变形例3适用于ANT端抵消寄生电感的设计,此时TX/RX支路上的寄生电感及电容结构图4未示出。
实施例2适用于TX/RX端抵消寄生电感的设计,此时ANT支路上的寄生电感及电容结构图5未示出。
实施例2的变形例1适用于TX端抵消寄生电感的设计,此时RX/ANT支路上的寄生电感及电容结构图6未示出。
实施例2的变形例2适用于RX端抵消寄生电感的设计,此时TX/ANT支路上的寄生电感及电容结构图7未示出。
实施例3适用于TX/RX端抵消寄生电感的设计,此时ANT支路上的寄生电感及电容结构图8未示出。
实施例3的变形例1适用于TX端抵消寄生电感的设计,此时RX/ANT支路上的寄生电感及电容结构图9未示出。
实施例3的变形例2适用于RX端抵消寄生电感的设计,此时TX/ANT支路上的寄生电感及电容结构图10未示出。
实施例3的变形例2适用于ANT端抵消寄生电感的设计,此时TX/RX支路上的寄生电感及电容结构图11未示出。
这里,将描述LWR谐振器。图14示出了本申请的LWR谐振器的平面结构图。如图14所示,LWR谐振器包含衬底1、空腔2、正极3、负极4及压电层介质,所述正负电极通过交叉插指电极连通,所述介质层位于正负电极的插指之间。此图只示出了一层的电极结构,实际上LWR谐振器立体结构为三明治结构。
图15示出了本申请的LWR谐振器电极的一种实现结构。图16示出了此LWR谐振器电极的剖面图。图17示出了本申请的LWR谐振器电极的一种实现结构。图18示出了此LWR谐振器电极的剖面图。
由图15-18可知,图16和图18为LWR谐振器电极两种实现形式,图16上下电极均为插指结构,图17的上电极为插指机构,下电极为整块金属结构。
图19示出了本申请LWR谐振器不同的插指间距对应的频率。
图20示出了本申请LWR谐振器不同的插指间距对应的机电耦合系数。
图21示出了本申请LWR谐振器不同的压电厚度对应的频率。
图22示出了本申请LWR谐振器不同的压电厚度对应的机电耦合系数。
由图19-22可知,LWR作为一种谐振器,可以和现有的FBAR工艺兼容,在FBAR的滤波器中集成。并且它的频率和机电耦合系数kt2调节很灵活,克服了FBAR本身频率和机电耦合系数相对调节范围较小的问题,带内匹配更好,可以用来改善带外抑制。其中插指间距pitch的调节是增加的一个维度,因为在FBAR中只是在垂直的叠层来调节频率和机电耦合系数kt2。另一方面,其实和FBAR类似,将谐振频率设置在偏离工作频率区域较远的位置,可以作为一个电容来使用,并且因为频率的变动范围更大,因此作为一个电容是更加理想的选择。
图23是本申请LWR谐振器仿真器件工作模式下的振动位移图。如图23可知,这种器件是一种电磁波到声波再到电磁波转化的器件,当谐振频率在输入端输入时,器件产生声波共振,图23中颜色越深表面振动越强烈,表示的是器件工作时候的情况。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尽管通过参考附图并结合优选实施例的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实质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在本发明的涵盖范围内/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双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射滤波器,所述发射滤波器连接在发射端与天线端之间并且包括以梯形形式连接的串联谐振器和并联谐振器;以及
接收滤波器,所述接收滤波器连接在接收端与所述天线端之间并且包括以梯形形式连接的串联谐振器和并联谐振器,
其中,LWR谐振器与寄生电感串联在发射端、接收端或天线端的串联支路上,所述寄生电感靠近发射端、接收端或天线端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LWR谐振器为三组,一组LWR谐振器与寄生电感串联在发射滤波器与发射端之间,一组LWR谐振器与寄生电感串联在接收滤波器与接收端之间,一组LWR谐振器与寄生电感串联在天线端的串联支路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LWR谐振器为一组,LWR谐振器与寄生电感串联在发射滤波器与发射端之间或者接收滤波器与接收端之间或天线端的串联支路上。
4.一种双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射滤波器,所述发射滤波器连接在发射端与天线端之间并且包括以梯形形式连接的串联谐振器和并联谐振器;以及
接收滤波器,所述接收滤波器连接在接收端与所述天线端之间并且包括以梯形形式连接的串联谐振器和并联谐振器,
其中,LWR谐振器与寄生电感串联在发射滤波器或接收滤波器的任一并联谐振器与接地端之间,所述LWR谐振器与接地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LWR谐振器为两组,一组LWR谐振器与寄生电感串联在发射滤波器的任一并联谐振器与接地端之间,另一组LWR谐振器与寄生电感串联在接收滤波器的任一并联谐振器与接地端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LWR谐振器为一组,LWR谐振器与寄生电感串联在发射滤波器或接收滤波器的任一并联谐振器与接地端之间。
7.一种双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射滤波器,所述发射滤波器连接在发射端与天线端之间并且包括以梯形形式连接的串联谐振器和并联谐振器;以及
接收滤波器,所述接收滤波器连接在接收端与所述天线端之间并且包括以梯形形式连接的串联谐振器和并联谐振器,
其中,所述发射滤波器或接收滤波器的任一并联谐振器或者天线端引出并联支路到接地端,LWR谐振器与寄生电感串联在并联之路上,所述寄生电感与接地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LWR谐振器为两组,一组LWR谐振器与寄生电感串联在发射滤波器的任一并联谐振器引出的并联之路上,另一组LWR谐振器与寄生电感串联在接收滤波器的任一并联谐振器引出的并联之路上。
9.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LWR谐振器为一组,所述发射滤波器或接收滤波器的任一并联谐振器引出并联支路到接地端,LWR谐振器与寄生电感串联在并联之路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双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LWR谐振器为一组,所述天线端引出并联支路到接地端,LWR谐振器与寄生电感串联在并联之路上。
CN201910123847.1A 2019-02-19 2019-02-19 一种双工器 Active CN1100717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23847.1A CN110071703B (zh) 2019-02-19 2019-02-19 一种双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23847.1A CN110071703B (zh) 2019-02-19 2019-02-19 一种双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71703A CN110071703A (zh) 2019-07-30
CN110071703B true CN110071703B (zh) 2023-02-17

Family

ID=673659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23847.1A Active CN110071703B (zh) 2019-02-19 2019-02-19 一种双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0717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27288B (zh) * 2020-01-14 2021-04-16 诺思(天津)微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体声波谐振器、超窄带滤波器、双工器及多工器
CN111969978B (zh) * 2020-08-31 2022-03-15 诺思(天津)微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滤波器设计方法和滤波器、多工器、通信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5987A (zh) * 2005-10-07 2007-04-11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 无移相器的baw双工器
CN103378817A (zh) * 2012-04-13 2013-10-30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滤波器装置、滤波器装置的制造方法和双工器
CN105337586A (zh) * 2015-12-03 2016-02-17 天津大学 兰姆波谐振器
CN108281363A (zh) * 2018-01-17 2018-07-13 上海科技大学 一种低成本的压电谐振器/传感器封装工艺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99887B2 (en) * 2011-12-14 2013-12-03 Institut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Inrs) Stable mode-locked laser for high repetition rate operation
DE102014110905A1 (de) * 2014-07-31 2016-02-04 Epcos Ag Duplexer mit verbesserter Reflektivität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45987A (zh) * 2005-10-07 2007-04-11 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 无移相器的baw双工器
CN103378817A (zh) * 2012-04-13 2013-10-30 太阳诱电株式会社 滤波器装置、滤波器装置的制造方法和双工器
CN105337586A (zh) * 2015-12-03 2016-02-17 天津大学 兰姆波谐振器
CN108281363A (zh) * 2018-01-17 2018-07-13 上海科技大学 一种低成本的压电谐振器/传感器封装工艺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071703A (zh) 2019-07-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02644B (zh) 一种双工器
CN109639255B (zh) 一种双工器
US10171113B2 (en) Multiplexer,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reception device
CN107005217B (zh) 梯型滤波器、弹性波滤波器模块以及双工器
US10700666B2 (en) Filter circuit, multiplexer, and module
US8279021B2 (en) Duplexer
JP6589824B2 (ja) マルチプレクサ
JP4000960B2 (ja) 分波器、通信装置
JP6669681B2 (ja) フィルタ回路、マルチプレクサおよびモジュール
JP2012253497A (ja) 電子回路及び電子モジュール
US20100188165A1 (en) Antenna duplexer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mploying the same
CN101297482B (zh) 双工器以及使用双工器的通信设备
CN110071702B (zh) 一种带通滤波器及双工器
KR20040077950A (ko) 대역 차단 필터
KR20060115962A (ko) 삽입 손실이 저하된 회로 및 상기 회로를 구비한 부품
JP2010045563A (ja) マルチバンドデュプレクサモジュール
CN109713407B (zh) 一种梯形结构双工器及改善双工器隔离度的方法
CN109831178B (zh) 一种双工器
JP2018129680A (ja) フィルタ回路、マルチプレクサおよびモジュール
CN110071703B (zh) 一种双工器
CN111342806B (zh) 具有兰姆波谐振器的压电滤波器、双工器和电子设备
WO2021013571A1 (en) Saw/baw hybrid rf receiving filter, rf duplexer and rf multiplexer
US11218180B2 (en) Filter and multiplexer
CN110476355B (zh) 多工器、高频前端电路以及通信装置
WO2020003956A1 (ja) マルチプレクサ、高周波フロントエンド回路および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30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3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