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307536A - 一种路由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路由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307536A
CN108307536A CN201610658687.7A CN201610658687A CN108307536A CN 108307536 A CN108307536 A CN 108307536A CN 201610658687 A CN201610658687 A CN 201610658687A CN 108307536 A CN108307536 A CN 1083075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acket
distal end
relaying
layer
base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65868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307536B (zh
Inventor
黄莹
陈琳
陈玉芹
罗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61065868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307536B/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95873 priority patent/WO2018028504A1/zh
Priority to EP17838634.8A priority patent/EP3500046B1/en
Publication of CN1083075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075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3075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3075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2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using selective relaying for reaching a BTS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or an access poi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路由方法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中继用户设备(UE)从第一对端接收数据包;所述中继UE通过层2数据转发方式,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第二对端。

Description

一种路由方法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尤指一种路由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多媒体业务的发展,人们对高数据速率和用户体验的需求日益增长,从而对传统蜂窝网络的系统容量和覆盖提出了较高要求。另一方面,社交网络、近距离数据共享、本地广告等应用的流行,使得人们对了解附近感兴趣的人或事物并与之通信(Proximity Services,邻近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传统的基于小区的蜂窝网络在高数据速率业务以及邻近服务的支持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在这种需求背景下,代表未来通信技术发展新方向的D2D(Device-to-Device,设备到设备)技术应运而生。D2D技术的应用,可以减轻蜂窝网络的负担、减少用户设备的电池功耗、提高数据速率,并改善网络基础设施的鲁棒性,很好地满足上述高数据速率业务和邻近服务的要求。
D2D技术可以工作在授权频段或非授权频段,允许多个支持D2D功能的用户设备(即D2D用户设备,D2D User Equipment,D2D UE)在有网络基础设施或无网络基础设施的情况下进行直接发现/直接通信。D2D技术通常包括D2D发现技术和D2D通信技术。D2D发现技术是指:用于判断/确定两个或多个D2D用户设备之间相互邻近(例如在可进行D2D直接通信范围之内)或用于判断/确定第一用户设备邻近第二用户设备的技术。D2D通信技术是指:D2D用户设备之间部分或全部通信数据可以不通过网络基础设施而直接进行通信的技术。
R12标准和R13标准对应的D2D应用场景主要有三种:
1)UE1和UE2在蜂窝网络的覆盖下进行数据交互,用户面数据不经过网络基础设施,如图1的模式1;
2)在弱/无蜂窝网络的覆盖区域的UE中继传输,如图1中的模式2,允许信号质量较差的UE4通过附近有网络覆盖的UE3与网络进行通信,能帮助运营商扩展;
3)在发生地震或紧急情况,蜂窝网络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允许设备间直接通信,如图1中的模式3,UE5,UE6和UE7间控制面和用户面都不经过网络基础设施而进行一跳或多跳的数据通信。
在以上R13标准的D2D场景2)和场景3)中,D2D UE可以作为中继节点,使得蜂窝网络覆盖边缘或覆盖外的远程的(remote)D2D UE能通过中继节点UE与网络进行蜂窝通信,且使得D2D UE间通过中继节点UE进行D2D通信。R13标准的D2D中,作为中继节点的D2D UE(也称为中继(relay)UE)在层3(即IP网络层)根据目标IP地址/端口号等信息进行数据的转发,而在R14D2D技术中,考虑可穿戴式设备(例如,MTE或NB-IoT设备)通过relay UE接入网络场景,为了使得运营商(即核心网网元MME等,以及基站)能更有效的管理可穿戴式设备(即远端(remote)UE),要求relay UE在层2(所述层3之下,物理层之上)进行数据的路由转发,但相关技术并未提供中继UE在层2进行数据的路由转发的方法,从而导致relay UE的D2D中继功能无法正确执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由方法和设备,能够实现中继UE在层2进行数据路由转发。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由方法,该方法包括:
中继用户设备(relay UE)从第一对端接收数据包;
所述中继UE通过层2数据转发方式,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第二对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端包括远端UE,所述第二对端包括基站;
或者,所述第一对端包括基站,所述第二对端包括远端UE。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端为远端UE,所述第二对端包括基站;相应的,所述中继UE通过层2数据转发方式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第二对端,包括:
中继UE通过中继UE的承载将从远端UE接收的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所述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端为远端UE,所述第二对端包括基站;相应的,所述中继UE通过层2数据转发方式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所述基站,包括:
所述中继UE将所述需转发的远端UE发送的数据包映射到专用于转发数据的中继UE的分组数据网PDN连接或承载;
或者,所述中继UE根据PPPP与QCI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数据包对应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的PPPP值,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相应QCI的中继UE的承载;
或者,所述中继UE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的QCI值,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相应QCI的中继UE的承载。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端为远端UE,所述第二对端包括基站;相应的,所述中继UE通过层2转发方式将数据包发送给所述基站,包括:
所述中继UE对从远端UE接收的数据包进行PC5接口层2解析后执行Uu接口层2处理或封装;
所述PC5接口层2包括以下之一或组合:
PC5 MAC,PC5 RLC,PC5 PDCP,中继适配层;
所述Uu接口层2包括以下之一或组合:
Uu MAC,Uu RLC,Uu PDCP,中继适配层。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端为远端UE,所述第二对端包括基站;相应的,所述中继UE通过层2转发方式将数据包发送给所述基站,包括:
中继UE将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包含在所述数据包的Uu PDCP或Uu RLC或Uu MAC或中继适配层包头或Uu MAC层MAC PDU的头部中的子头中;
和/或,中继UE将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层2中继或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包含在数据包的Uu PDCP或Uu RLC或Uu MAC或中继适配层包头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端为远端UE,所述第二对端包括基站;相应的,所述中继UE通过层2转发方式将数据包发送给所述基站,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继UE获取用于标识所述数据包所属的远端UE和/或EPS承载或无线承载或S1承载的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中继UE通过以下方式之一或组合,获取用于标识所述数据包所属的远端UE和/或EPS承载或无线承载或S1承载的信息:
通过从远端UE接收数据包的PC5 PDCP或PC5 RLC或PC5 MAC或适配层包头所包含的用于标识远端UE和/或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获取;
通过从远端UE接收数据包的PC5接口MAC层子头中的源ProSe layer2ID获取用于标识数据包所属的远端UE的信息。
通过从远端UE接收数据包的PC5接口MAC层子头中的逻辑信道标识,以及PC5承载/逻辑信道与Uu无线承载/EPS承载/S1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得数据包所属的Uu无线承载/EPS承载/S1承载。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端为远端UE,所述第二对端包括基站;相应的,所述中继UE通过层2数据转发方式将数据包发送给基站之后,该方法还包括以下之一或组合:
所述基站获取所接收数据包的Uu PDCP和/或Uu RLC和/或中继适配层和/或PC5PDCP和/或PC5 RLC和/或PC5 MAC包头中包含的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层2中继或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所述基站获取所接收数据包的Uu PDCP和/或Uu RLC和/或中继适配层和/或PC5PDCP和/或PC5 RLC和/或PC5 MAC包头中包含的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
所述基站根据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相应远端UE的相应承载,并投递到相应远端UE的相应承载的Uu PDCP和/或UuRLC接收实体。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端为基站,相应的,所述中继UE从所述基站接收数据包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将所述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并发送给所述中继UE。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端包括基站,所述第二对端包括远端UE,相应的,所述中继UE通过层2数据转发方式将数据包发送给远端UE,包括:
所述中继UE解析所接收数据包,获取所述数据包的PDCP或RLC或MAC或适配层包头中包含的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并根据该信息找到相应的远端UE和/或相应的承载或逻辑信道;所述相应的远端UE为所述数据包的目标远端UE;
或者,所述中继UE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相应的PC5承载或逻辑信道并发送给相应的远端UE。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中继UE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相应的PC5承载或逻辑信道,包括:
所述中继UE根据所述数据包所属承载的QCI,以及QCI和PPPP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相应PPPP对应的PC5承载或逻辑信道;
或者,所述中继UE根据所述数据包所属承载的QCI,以及Uu QCI和PC5QCI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相应PC5 QCI对应的PC5承载或逻辑信道;
或者,所述中继UE根据所述数据包所属承载的QCI,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相应QCI对应的PC5承载或逻辑信道;
或者,所述中继UE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专用于转发数据的PC5承载或逻辑信道;
或者,所述中继UE根据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或逻辑信道的信息,将数据包映射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对应的PC5承载或逻辑信道上。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端包括基站,所述第二对端包括远端UE,相应的,所述中继UE通过层2转发的方式将数据包发送给远端UE,包括:
中继UE在为所述数据包添加的PC5 PDCP和/或PC5 RLC和/或PC5 MAC和/或中继适配层的包头中包含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
和/或,中继UE在为所述数据包添加的PC5 PDCP和/或PC5 RLC和/或PC5 MAC和/或中继适配层的包头中包含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层2中继或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端包括基站,所述第二对端包括远端UE,相应的,所述中继UE通过层2数据转发方式将数据包发送给远端UE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远端UE将所接收的数据包映射到所述远端UE的相应的EPS或无线承载/逻辑信道。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远端UE将所接收数据包映射到远端UE的相应的EPS或无线承载/逻辑信道,包括:
所述远端UE根据所接收数据包的Uu PDCP或Uu RLC或中继适配层或PC5 PDCP或PC5 RLC或PC5 MAC包头中用于标识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将所接收数据包映射到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远端UE的EPS或无线承载/逻辑信道;
或者,所述远端UE根据所接收数据包所属PC5承载或逻辑信道的QCI值,将所接收数据包映射到所述QCI值对应的EPS或无线承载/逻辑信道;
或者,所述远端UE根据所接收数据包所属PC5承载或逻辑信道的PPPP值,以及PPPP与QCI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所接收数据包映射到所述QCI值对应的EPS或无线承载/逻辑信道;
或者,所述远端UE根据UE上下文中EPS/Uu无线承载与PC5承载或逻辑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所接收数据包映射到所述PC5承载或逻辑信道对应的EPS或Uu无线承载/逻辑信道。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包括:
所述远端UE的标识信息和/或承载标识信息;所述远端UE的标识信息为以下任一或组合:C-RNTI,远端UE的D2D层2标识,eNB UE X2AP ID,eNB UE S1 AP ID,远端UE的标识的索引值,新定义UE标识;所述承载标识信息为以下任一或组合:EPS承载标识,无线承载标识,E-RAB标识,S1承载标识,逻辑信道标识LCID,新定义承载标识,控制面信令或用户面数据类型指示信息;
或者,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承载的组合的信息,为TEID信息或其它现有或新增标识信息,所述承载为远端UE的无线承载或S1承载或EPS承载。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路由方法,该方法包括:
远端UE对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
所述远端UE发送处理后的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远端UE对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包括以下之一或组合:
所述远端UE内的Uu口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进行PDCP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所述远端UE内的Uu口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实体进行RL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所述远端UE内的中继适配层实体进行中继适配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所述远端UE内的PC5 PDCP层实体进行PC5 PDCP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所述远端UE内的PC5 RLC层实体进行PC5 RL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所述远端UE内的PC5 MAC层实体进行PC5 MA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远端UE对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包括以下之一或组合:
所述远端UE在为所述数据包添加的Uu PDCP或中继适配层或PC5 PDCP或PC5 RLC或PC5 MAC包头中,设置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承载的信息;
所述远端UE在为所述数据包添加的Uu PDCP或中继适配层或PC5 PDCP或PC5 RLC或PC5 MAC包头中,设置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层2中继或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远端UE省略对所述数据包执行PC5 PDCP层加密处理;
所述远端UE对所述数据包执行PC5 RLC层确认AM模式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远端UE将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并发送给所述中继UE,包括:
远端UE将数据包映射到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并通过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将数据包发送给所述中继UE。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远端UE将数据包映射到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包括:
所述远端UE根据所述数据包所属演进分组系统EPS承载的QCI,以及QCI和封包优先权PPPP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相应PPPP对应的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
或者,所述远端UE根据所述数据包所属EPS承载的QCI,以及Uu接口QCI和PC5接口QCI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相应PC5接口QCI对应的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
或者,所述远端UE根据所述数据包所属EPS承载的QCI,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相应QCI对应的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
或者,所述远端UE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专用于转发数据的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
或者,所述远端UE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所述数据包所属EPS承载对应的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远端UE将所述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包括以下之一或其组合:
远端UE省略对所述数据包执行PC5 PDCP层加密处理;
所述远端UE对所述数据包执行PC5 RLC层确认AM模式处理;
所述远端UE在为所述数据包添加的PC5 PDCP包头或PC5 RLC或PC5MAC包头中,设置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层2中继或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所述远端UE在为所述数据包添加的PC5 PDCP包头或PC5 RLC或PC5MAC包头中,设置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承载的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路由方法,该方法包括:
基站对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
所述基站发送处理后的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对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从核心网网元接收需发送给远端UE的数据包;所述核心网网元为服务网关SGW或移动管理实体MME;
或者,基站自行产生需发送给远端UE的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对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包括:
基站对需要发送给远端UE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或数据封装包括以下之一或组合:
基站内远端UE的Uu口PDCP实体对数据包进行Uu PDCP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所述基站内远端UE的Uu口RLC实体对数据包进行RL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所述基站内远端UE的中继适配层实体对数据包进行中继适配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所述基站内中继UE的Uu PDCP层实体进行Uu PDCP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所述基站内中继UE的Uu RLC层实体进行Uu RL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所述基站内中继UE的Uu MAC层实体进行Uu MA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对需要发送给远端UE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或数据封装,包括以下之一或组合:
所述基站内的远端UE的Uu PDCP和/或Uu RLC和/或中继适配层实体和/或基站内的中继UE的Uu PDCP和/或Uu RLC和/或Uu MAC实体在为所述数据包添加的Uu PDCP和/或UuRLC和/或Uu MAC和/或中继适配层包头中,设置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承载的信息;
所述基站内的远端UE的Uu PDCP和/或Uu RLC和/或中继适配层实体和/或基站内的中继UE的Uu PDCP和/或Uu RLC和/或Uu MAC实体在为所述数据包添加的Uu PDCP和/或UuRLC和/或Uu MAC和/或中继适配层包头中,设置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层2中继或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对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包括:
所述基站将需发送给远端UE的数据包映射到中继UE的Uu无线承载或逻辑信道,并通过中继UE的Uu无线承载或逻辑信道将数据包发送给所述中继UE。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将需发送给远端UE的数据包映射到中继UE的Uu无线承载或逻辑信道,包括:
基站根据所述数据包所属承载的QCI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所述远端UE所连接中继UE的相应QCI的承载;
和/或,所述基站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所述远端UE所连接中继UE的特定的用于转发数据的PDN连接或承载。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对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并发送给中继UE,包括:
基站根据远端UE的上下文中远端UE所连接的中继UE,和/或需要通过中继UE进行层2中继转发的配置信息,将需要通过中继UE进行层2中继转发的数据包发送给中继UE。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中继用户设备UE,所述中继UE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从第一对端接收数据包;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通过层2数据转发方式,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第二对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端包括远端UE,所述第二对端包括基站;
或者,所述第一对端包括基站,所述第二对端包括远端UE。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端为远端UE,相应的,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通过中继UE的承载将从远端UE接收的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所述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中继UE还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于标识所述数据包所属的远端UE和/或EPS承载或无线承载或S1承载的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远端用户设备UE,所述远端UE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对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发送处理后的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远端UE内的Uu口PDCP实体进行PDCP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或用于通过所述远端UE内的Uu口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实体进行RL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或用于通过所述远端UE的中继适配层实体进行中继适配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或者,用于通过所述远端UE内的PC5 PDCP层实体进行PC5 PDCP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或者,用于通过所述远端UE内的PC5 RLC层实体进行PC5 RL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或者,用于通过所述远端UE内的PC5 MAC层实体进行PC5 MA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远端UE还包括: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中继UE发送的数据包,并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所述远端UE的相应的EPS或无线承载/逻辑信道。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所述基站包括: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对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发送处理后的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从核心网网元接收需发送给远端UE的数据包;所述核心网网元为服务网关SGW或移动管理实体MME;
或者,用于产生需发送给远端UE的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包括:
第一转发子单元,用于根据远端UE的上下文中远端UE所连接的中继UE,和/或需要通过中继UE进行层2中继转发的配置信息,将需要通过中继UE进行层2中继转发的数据包发送给中继UE。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
第一存储器,用于从第一对端接收数据包;
第一处理器,用于通过层2数据转发方式,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第二对端。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通过中继UE的承载将从远端UE接收的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所述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器,还用于获取用于标识所述数据包所属的远端UE和/或EPS承载或无线承载或S1承载的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
第二处理器,用于对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
第二存储器,用于发送处理后的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存储器,还用于接收中继UE发送的数据包,并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所述远端UE的相应的EPS或无线承载/逻辑信道。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远端UE内的Uu口PDCP实体进行PDCP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或用于通过所述远端UE内的Uu口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实体进行RL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或用于通过所述远端UE的中继适配层实体进行中继适配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或者,用于通过所述远端UE内的PC5 PDCP层实体进行PC5 PDCP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或者,用于通过所述远端UE内的PC5 RLC层实体进行PC5 RL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或者,用于通过所述远端UE内的PC5 MAC层实体进行PC5 MA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
第三处理器,用于对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
第三存储器,用于发送处理后的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存储器还用于:
从核心网网元接收需发送给远端UE的数据包;所述核心网网元为服务网关SGW或移动管理实体MME;
或者,用于产生需发送给远端UE的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处理器,包括:
第一发送子单元,用于根据远端UE的上下文中远端UE所连接的中继UE,和/或需要通过中继UE进行层2中继转发的配置信息,将需要通过中继UE进行层2中继转发的数据包发送给中继UE。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包括:中继用户设备(UE)从第一对端接收数据包;所述中继UE通过层2数据转发方式,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第二对端;其中,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控制面信令或用户面数据。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提供了承载映射和在层2进行数据转发的方法,保证了中继UE进行层2数据路由转发的正确执行,且可使得运营商有效的管理控制远端UE,进一步完善了D2D技术的应用。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现有R12/R13D2D技术应用模式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路由方法流程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路由方法流程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路由方法流程示意图三;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中继UE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中继UE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远端UE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远端UE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基站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基站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一种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另一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协议栈示意图一;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协议栈示意图二;
图1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协议栈示意图三;
图1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协议栈示意图四;
图1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协议栈示意图五;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协议栈示意图六;
图1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协议栈示意图七;
图2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协议栈示意图八;
图2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协议栈示意图九;
图2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协议栈示意图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路由方法流程示意图一,该实施例对应于上行数据的传输,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20:中继用户设备UE从第一对端接收数据包;
其中,所述数据包中可包括:控制面信令或用户面数据;
步骤S22:中继UE通过层2数据转发方式,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第二对端。
通过上述实施例的实现,由于提供了承载映射和在层2进行数据转发的方法,保证了中继UE进行层2数据路由转发的正确执行,且可使得运营商有效的管理控制远端UE,进一步完善了D2D技术的应用。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端可包括远端UE,所述第二对端包括基站;
或者,所述第一对端可包括基站,所述第二对端包括远端UE。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端为远端UE,相应的,所述中继UE从第一对端接收数据包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远端UE将所述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并发送给所述中继UE。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远端UE将所述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包括以下之一或组合:
所述远端UE内的Uu口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进行PDCP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所述远端UE内的Uu口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实体进行RL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所述远端UE内的中继适配层实体进行中继适配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所述远端UE内的PC5 PDCP层实体进行PC5 PDCP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所述远端UE内的PC5 RLC层实体进行PC5 RL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所述远端UE内的PC5 MAC层实体进行PC5 MA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远端UE内的Uu口PDCP实体进行PDCP层处理或数据封装、或所述中继适配层实体进行中继适配层处理或数据封装,包括:
所述远端UE在为所述数据包添加的Uu PDCP或中继适配层包头中,设置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承载的信息;
和/或,所述远端UE在为所述数据包添加的Uu PDCP或中继适配层包头中,设置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层2中继或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例如,通过包头中的SDU type字段来指示。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远端UE将所述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包括以下之一或组合:
所述远端UE在为所述数据包添加的Uu PDCP或中继适配层或PC5 PDCP或PC5 RLC或PC5 MAC包头中,设置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承载的信息;
所述远端UE在为所述数据包添加的Uu PDCP或中继适配层或PC5 PDCP或PC5 RLC或PC5 MAC包头中,设置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层2中继或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远端UE省略对所述数据包执行PC5 PDCP层加密处理;
所述远端UE对所述数据包执行PC5 RLC层确认AM模式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远端UE将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并发送给所述中继UE,包括:
远端UE将数据包映射到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并通过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将数据包发送给所述中继UE。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远端UE将数据包映射到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包括:
所述远端UE根据所述数据包所属演进分组系统(EPS)承载的QCI,以及QCI和封包优先权(ProSe Per-Packet Priority,PPPP)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相应PPPP对应的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
或者,所述远端UE根据所述数据包所属EPS承载的QCI,以及Uu接口QCI和PC5接口QCI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相应PC5接口QCI对应的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
或者,所述远端UE根据所述数据包所属EPS承载的QCI,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相应QCI对应的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
或者,所述远端UE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专用于转发数据的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
或者,所述远端UE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所述数据包所属EPS承载对应的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远端UE执行后续层2处理,包括:
所述远端UE的PC5 PDCP,PC5 RLC,PC5介质访问控制(MAC)层实体分别进行PC5PDCP,PC5 RLC,PC5 MA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或者,所述远端UE的PC5 RLC,PC5 MAC层实体分别进行PC5 RLC,PC5 MA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远端UE将所述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包括以下之一或其组合:
远端UE省略对所述数据包执行PC5 PDCP层加密处理;
所述远端UE对所述数据包执行PC5 RLC层确认(AM)模式处理;
所述远端UE在为所述数据包添加的PC5 PDCP包头或PC5 RLC或PC5MAC包头中,设置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层2中继或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所述远端UE在为所述数据包添加的PC5 PDCP包头或PC5 RLC或PC5MAC包头中,设置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承载的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承载的信息,包括:
所述远端UE的标识信息和/或承载标识信息;所述远端UE的标识信息为以下任一或组合: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远端UE的D2D层2标识,eNB UE X2AP ID,eNB UES1 AP ID,远端UE的标识的索引值,新设置UE标识;所述承载标识信息为以下任一或组合:EPS承载标识,无线承载标识,演进的无线接入承载(E-RAB)标识,S1承载标识,逻辑信道标识LCID,新设置承载标识,控制面信令或用户面数据类型指示信息;
或者,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承载的组合的信息,例如隧道端点标识(TEID);所述承载为远端UE的无线承载或S1承载或EPS承载。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中继UE通过层2数据转发方式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所述基站,包括:
中继UE通过中继UE的承载将从远端UE接收的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所述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中继UE通过层2数据转发方式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所述基站,包括:
所述中继UE将所述需转发的远端UE发送的数据包映射到专用于转发数据的中继UE的分组数据网(PDN)连接或承载;
或者,所述中继UE根据PPPP与QCI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数据包对应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的PPPP值,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相应QCI的中继UE的承载;
或者,所述中继UE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的QCI值,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相应QCI的中继UE的承载。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中继UE通过层2数据转发方式将数据包发送给所述基站,包括:
所述中继UE对从远端UE接收的数据包进行PC5接口层2解析后执行Uu接口层2处理或封装;
所述PC5接口层2包括以下之一或组合:
PC5 MAC,PC5 RLC,PC5 PDCP,中继适配层;
所述Uu接口层2包括以下之一或组合:
Uu MAC,Uu RLC,Uu PDCP,中继适配层。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中继UE执行Uu接口层2处理或封装,包括:
所述中继UE将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承载的信息添加在所述数据包的Uu PDCP或Uu RLC或Uu MAC或中继适配层包头或Uu MAC层MAC PDU的头部中的子头中;
和/或,中继UE将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添加在所述数据包的Uu PDCP或Uu RLC或Uu MAC或中继适配层包头中。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中继UE执行Uu接口层2处理或封装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继UE获取用于标识所述数据包所属的远端UE标识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的EPS承载或或S1承载的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中继UE通过以下方式之一或组合获取所述数据包所属的远端UE和/或EPS承载或无线承载或S1承载的信息:
通过从远端UE接收数据包的PC5 PDCP或PC5 RLC或PC5 MAC或适配层包头所包含的用于标识远端UE和/或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获取;
通过从远端UE接收数据包的PC5接口MAC层子头中的源ProSe layer2ID获取用于标识数据包所属的远端UE的信息。
通过从远端UE接收数据包的PC5接口MAC层子头中的逻辑信道标识,以及PC5承载/逻辑信道与Uu无线承载/EPS承载/S1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得数据包所属的Uu无线承载/EPS承载/S1承载标识。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中继UE通过层2数据转发方式将数据包发送给基站之后,该方法还包括以下之一或组合:
所述基站获取所接收数据包的Uu PDCP和/或Uu RLC和/或中继适配层和/或PC5PDCP和/或PC5 RLC和/或PC5 MAC包头中包含的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层2中继或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所述基站获取所接收数据包的Uu PDCP和/或Uu RLC和/或中继适配层和/或PC5PDCP和/或PC5 RLC和/或PC5 MAC包头中包含的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
所述基站根据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相应远端UE的相应承载,并投递到相应远端UE的相应承载的Uu PDCP和/或UuRLC接收实体。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中继UE通过层2数据转发方式将数据包发送给基站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将所述数据包发送至核心网网元;所述核心网网元为服务网关(SGW)或移动管理实体(MME);
或者,所述基站将所述数据包终止并本地处理。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端为基站,相应的,所述中继UE从所述基站接收数据包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将所述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并发送给所述中继UE。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将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并发送给中继UE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从核心网网元接收需发送给远端UE的数据包;所述核心网网元为服务网关(SGW)或移动管理实体(MME);
或者,基站自行产生需发送给远端UE的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将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并发送给所述中继UE,包括:
基站对需要发送给远端UE的数据包进行以下层2处理或数据封装包括以下之一或组合:
基站内远端UE的Uu口PDCP实体对数据包进行Uu PDCP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所述基站内远端UE的Uu口RLC实体对数据包进行RL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所述基站内远端UE的中继适配层实体对数据包进行中继适配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所述基站内中继UE的Uu PDCP层实体进行Uu PDCP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所述基站内中继UE的Uu RLC层实体进行Uu RL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所述基站内中继UE的Uu MAC层实体进行Uu MA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对需要发送给远端UE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或数据封装包括以下之一或组合:
所述基站内的远端UE的Uu PDCP和/或Uu RLC和/或中继适配层实体和/或基站内的中继UE的Uu PDCP和/或Uu RLC和/或Uu MAC实体在为所述数据包添加的Uu PDCP和/或UuRLC和/或Uu MAC和/或中继适配层包头中,设置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承载的信息;
所述基站内的远端UE的Uu PDCP和/或Uu RLC和/或中继适配层实体和/或基站内的中继UE的Uu PDCP和/或Uu RLC和/或Uu MAC实体在为所述数据包添加的Uu PDCP和/或UuRLC和/或Uu MAC和/或中继适配层包头中,设置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层2中继或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内远端UE的Uu口PDCP实体进行PDCP层处理或数据封装、或中继适配层实体进行中继适配层处理或数据封装,包括:
基站在为数据包添加的Uu PDCP或中继适配层包头中添加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
和/或,基站在为数据包添加的Uu PDCP或中继适配层包头中添加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层2中继或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将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并发送给所述中继UE,包括:
所述基站将需发送给远端UE的数据包映射到中继UE的Uu无线承载或逻辑信道,并通过中继UE的Uu无线承载或逻辑信道将数据包发送给所述中继UE。
所述基站将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并发送给中继UE,包括:
基站根据远端UE的上下文中确定远端UE所连接的中继UE,和/或需要通过中继UE进行层2中继转发的配置信息,并将属于需要通过中继UE进行层2中继转发的数据包发送给中继UE。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将需发送给远端UE的数据包映射到中继UE的承载或逻辑信道,包括:
基站根据所述数据包所属承载的QCI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所述远端UE所连接中继UE的相应QCI的承载;
和/或,所述基站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所述远端UE所连接中继UE的特定的用于转发数据的PDN连接或承载。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内中继UE的承载或逻辑信道的层2实体执行后续层2处理,包括:
基站内中继UE的Uu PDCP,Uu RLC,Uu MAC层实体分别进行Uu PDCP,Uu RLC,UuMA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或者,基站内中继UE的Uu RLC,Uu MAC层实体分别进行Uu RLC,Uu MA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本发明实施例中,基站内中继UE的Uu PDCP或Uu RLC层实体执行Uu PDCP或Uu RL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包括以下之一或组合:
基站内中继UE的Uu PDCP或Uu RLC层实体在为所述数据包添加的PDCP或RLC包头中设置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
和/或,基站内中继UE的Uu PDCP或Uu RLC层实体在为所述数据包添加的PDCP和/或RLC包头中设置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层2转发或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中继UE通过层2数据转发方式将数据包发送给远端UE,包括:
所述中继UE解析所接收数据包,获取所述数据包的PDCP或RLC或MAC或适配层包头中包含的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并根据该信息找到相应的远端UE和/或相应的承载或逻辑信道;所述相应的远端UE为所述数据包的目标远端UE;或者,
所述中继UE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相应的PC5承载或逻辑信道并发送给相应的远端UE。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中继UE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相应的PC5承载或逻辑信道并发送给相应的远端UE,包括:
所述中继UE根据所述数据包所属承载的QCI,以及QCI和PPPP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相应PPPP对应的PC5承载或逻辑信道;
或者,所述中继UE根据所述数据包所属承载的QCI,以及Uu QCI和PC5QCI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相应PC5 QCI对应的PC5承载或逻辑信道;
或者,所述中继UE根据所述数据包所属承载的QCI,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相应QCI对应的PC5承载或逻辑信道;
或者,所述中继UE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专用于转发数据的PC5承载或逻辑信道;
或者,所述中继UE根据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或逻辑信道的信息,将数据包映射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对应的PC5承载或逻辑信道上。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中继UE通过层2数据转发方式将数据包发送给远端UE,包括:
中继UE在为所述数据包添加的PC5 PDCP和/或PC5 RLC和/或PC5 MAC和/或中继适配层的包头中设置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
和/或,中继UE在为所述数据包添加的PC5 PDCP和/或PC5 RLC和/或PC5 MAC和/或中继适配层的包头中设置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层2中继或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中继UE通过层2数据转发方式将数据包发送给远端UE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远端UE将所接收的数据包映射到所述远端UE的相应的EPS或无线承载/逻辑信道。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远端UE将所接收的数据包映射到所述远端UE的相应的EPS或无线承载/逻辑信道,包括:
所述远端UE根据所接收数据包的Uu PDCP或Uu RLC或中继适配层或PC5 PDCP或PC5 RLC或PC5 MAC包头中用于标识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将所接收数据包映射到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远端UE的EPS或无线承载/逻辑信道;
或者,所述远端UE根据所接收数据包所属PC5承载或逻辑信道的QCI值,将所接收数据包映射到所述QCI值对应的EPS或无线承载/逻辑信道;
或者,所述远端UE根据所接收数据包所属PC5承载或逻辑信道的PPPP值,以及PPPP与QCI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所接收数据包映射到所述QCI值对应的EPS或无线承载/逻辑信道;
或者,所述远端UE根据UE上下文中EPS/Uu无线承载与PC5承载或逻辑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所接收数据包映射到所述PC5承载或逻辑信道对应的EPS或Uu无线承载/逻辑信道。
本发明实施例中,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进一步包括:
所述远端UE的标识信息和/或承载标识信息;所述远端UE的标识信息为以下任一或组合:C-RNTI,远端UE的D2D层2标识,eNB UE X2AP ID,eNB UE S1 AP ID,远端UE的标识的索引值,新定义UE标识;所述承载标识信息为以下任一或组合:EPS承载标识,无线承载标识,E-RAB标识,S1承载标识,逻辑信道标识LCID,新定义承载标识,控制面信令或用户面数据类型指示信息;
或者,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承载的组合的信息,为TEID信息或其它现有或新增标识信息。所述承载为远端UE的无线承载或S1承载或EPS承载。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路由方法,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30:远端UE对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
步骤S32:所述远端UE发送处理后的数据包;
其中,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控制面信令或用户面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远端UE对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包括以下之一或组合:
所述远端UE内的Uu口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进行PDCP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所述远端UE内的Uu口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实体进行RL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所述远端UE内的中继适配层实体进行中继适配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所述远端UE内的PC5 PDCP层实体进行PC5 PDCP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所述远端UE内的PC5 RLC层实体进行PC5 RL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所述远端UE内的PC5 MAC层实体进行PC5 MA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远端UE对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包括以下之一或组合:
所述远端UE在为所述数据包添加的Uu PDCP或中继适配层或PC5 PDCP或PC5 RLC或PC5 MAC包头中,设置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承载的信息;
所述远端UE在为所述数据包添加的Uu PDCP或中继适配层或PC5 PDCP或PC5 RLC或PC5 MAC包头中,设置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层2中继或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远端UE省略对所述数据包执行PC5 PDCP层加密处理;
所述远端UE对所述数据包执行PC5 RLC层确认AM模式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远端UE将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并发送给所述中继UE,包括:
远端UE将数据包映射到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并通过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将数据包发送给所述中继UE。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远端UE将数据包映射到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包括:
所述远端UE根据所述数据包所属演进分组系统EPS承载的QCI,以及QCI和封包优先权PPPP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相应PPPP对应的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
或者,所述远端UE根据所述数据包所属EPS承载的QCI,以及Uu接口QCI和PC5接口QCI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相应PC5接口QCI对应的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
或者,所述远端UE根据所述数据包所属EPS承载的QCI,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相应QCI对应的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
或者,所述远端UE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专用于转发数据的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
或者,所述远端UE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所述数据包所属EPS承载对应的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远端UE将所述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包括以下之一或其组合:
远端UE省略对所述数据包执行PC5 PDCP层加密处理;
所述远端UE对所述数据包执行PC5 RLC层确认AM模式处理;
所述远端UE在为所述数据包添加的PC5 PDCP包头或PC5 RLC或PC5MAC包头中,设置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层2中继或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所述远端UE在为所述数据包添加的PC5 PDCP包头或PC5 RLC或PC5MAC包头中,设置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承载的信息。
本实施例的方法细节与上述实施例同理,详见上文,此处不再详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路由方法,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S40:基站对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
步骤S42:所述基站发送处理后的数据包;
其中,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控制面信令或用户面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对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从核心网网元接收需发送给远端UE的数据包;所述核心网网元为服务网关SGW或移动管理实体MME;
或者,基站自行产生需发送给远端UE的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对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包括:
基站对需要发送给远端UE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或数据封装包括以下之一或组合:
基站内远端UE的Uu口PDCP实体对数据包进行Uu PDCP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所述基站内远端UE的Uu口RLC实体对数据包进行RL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所述基站内远端UE的中继适配层实体对数据包进行中继适配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所述基站内中继UE的Uu PDCP层实体进行Uu PDCP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所述基站内中继UE的Uu RLC层实体进行Uu RL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所述基站内中继UE的Uu MAC层实体进行Uu MA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对需要发送给远端UE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或数据封装,包括以下之一或组合:
所述基站内的远端UE的Uu PDCP和/或Uu RLC和/或中继适配层实体和/或基站内的中继UE的Uu PDCP和/或Uu RLC和/或Uu MAC实体在为所述数据包添加的Uu PDCP和/或UuRLC和/或Uu MAC和/或中继适配层包头中,设置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承载的信息;
所述基站内的远端UE的Uu PDCP和/或Uu RLC和/或中继适配层实体和/或基站内的中继UE的Uu PDCP和/或Uu RLC和/或Uu MAC实体在为所述数据包添加的Uu PDCP和/或UuRLC和/或Uu MAC和/或中继适配层包头中,设置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层2中继或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对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包括:
所述基站将需发送给远端UE的数据包映射到中继UE的Uu无线承载或逻辑信道,并通过中继UE的Uu无线承载或逻辑信道将数据包发送给所述中继UE。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将需发送给远端UE的数据包映射到中继UE的Uu无线承载或逻辑信道,包括:
基站根据所述数据包所属承载的QCI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所述远端UE所连接中继UE的相应QCI的承载;
和/或,所述基站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所述远端UE所连接中继UE的特定的用于转发数据的PDN连接或承载。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基站对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包括:
基站根据远端UE的上下文中远端UE所连接的中继UE,和/或需要通过中继UE进行层2中继转发的配置信息,将需要通过中继UE进行层2中继转发的数据包发送给中继UE。
本实施例的方法细节与上述实施例同理,详见上文,此处不再详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待发送的上行数据包所属承载的信息,可由基站或核心网网元分配。这样,可便于运营商对远端UE的控制。
下面对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设备和系统进行描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单元可选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中继UE,如图5所示,所述中继UE50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501,用于从第一对端接收数据包;
第一发送单元502,用于通过层2数据转发方式,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第二对端;
其中,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控制面信令或用户面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端包括远端UE,所述第二对端包括基站;
或者,所述第一对端包括基站,所述第二对端包括远端UE。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对端为远端UE,相应的,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502,用于通过中继UE的承载将从远端UE接收的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所述基站。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送单元502通过层2数据转发方式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所述基站,包括:
将所述需转发的远端UE发送的数据包映射到专用于转发数据的中继UE的PDN连接或承载;
或者,根据PPPP与QCI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数据包对应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的PPPP值,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相应QCI的中继UE的承载;
或者,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的QCI值,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相应QCI的中继UE的承载。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送单元502,用于对从远端UE接收的数据包进行PC5接口层2解析后执行Uu接口层2处理或封装;
所述PC5接口层2包括以下之一或组合:
PC5 MAC,PC5 RLC,PC5 PDCP,中继适配层;
所述Uu接口层2包括以下之一或组合:
Uu MAC,Uu RLC,Uu PDCP,中继适配层。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中继UE还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503,用于获取用于标识所述数据包所属的远端UE和/或EPS承载或S1承载的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远端UE,如图7所示,所述远端UE70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701,用于对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
第二发送单元702,用于发送处理后的数据包;
其中,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控制面信令或用户面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701,用于通过所述远端UE内的Uu口PDCP实体进行PDCP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或用于通过所述远端UE内的Uu口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实体进行RL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或用于通过所述远端UE的中继适配层实体进行中继适配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或者,用于通过所述远端UE内的PC5 PDCP层实体进行PC5 PDCP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或者,用于通过所述远端UE内的PC5 RLC层实体进行PC5 RL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或者,用于通过所述远端UE内的PC5 MAC层实体进行PC5 MA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701通过所述远端UE内的Uu口PDCP实体进行PDCP层处理或数据封装、或所述中继适配层实体进行中继适配层处理或数据封装,包括:
在为所述数据包添加的Uu PDCP或中继适配层包头中,设置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承载的信息;
和/或,在为所述数据包添加的Uu PDCP或中继适配层包头中,设置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层2中继或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701对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包括:
将数据包映射到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并递交给所映射的承载或逻辑信道的层2实体以执行后续层2处理。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701将数据包映射到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包括:
根据所述数据包所属EPS承载的QCI,以及QCI和PPPP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相应PPPP对应的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
或者,根据所述数据包所属EPS承载的QCI,以及Uu QCI和PC5 QCI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相应QCI对应的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
或者,根据所述数据包所属EPS承载的QCI,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相应QCI对应的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
或者,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专用于转发数据的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
或者,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所述数据包所属EPS承载对应的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701执行后续层2处理,包括:
通过所述远端UE的PC5 PDCP,PC5 RLC,PC5 MAC层实体分别进行PC5 PDCP,PC5RLC,PC5 MA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或者,通过所述远端UE的PC5 RLC,PC5 MAC层实体分别进行PC5RLC,PC5 MA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701执行后继层2处理,包括以下之一或其组合:
省略对所述数据包执行PC5 PDCP层加密处理;
对所述数据包执行PC5 RLC层AM模式处理;
在为所述数据包添加的PC5 PDCP包头或PC5 RLC包头中,设置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在为所述数据包添加的PC5 PDCP包头或PC5 RLC包头中,设置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承载的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远端UE70还包括:第二接收单元705,用于接收中继UE发送的数据包,并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所述远端UE的相应的EPS或无线承载/逻辑信道。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如图9所示,所述基站90包括:
第二处理单元901,用于对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
第三发送单元902,用于发送处理后的数据包;
其中,所述数据包中包括:控制面信令或用户面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所述基站90还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903,用于从核心网网元接收需发送给远端UE的数据包;所述核心网网元为服务网关SGW或移动管理实体MME;
或者,用于产生需发送给远端UE的数据包。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处理单元901,包括:
第一转发子单元,用于根据远端UE的上下文中远端UE所连接的中继UE,和/或需要通过中继UE进行层2中继转发的配置信息,将需要通过中继UE进行层2中继转发的数据包发送给中继UE。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如图11所示,该终端11包括:
第一存储器1101,用于从第一对端接收数据包;
第一处理器1102,用于通过层2数据转发方式,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第二对端。
其中,
所述第一处理器1102,用于通过中继UE的承载将从远端UE接收的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所述基站。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器1102,还用于获取用于标识所述数据包所属的远端UE和/或EPS承载或无线承载或S1承载的信息。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如图12所示,该终端12包括:
第二处理器1201,用于对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
第二存储器1202,用于发送处理后的数据包。
其中,所述第二存储器1202,还用于接收中继UE发送的数据包,并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所述远端UE的相应的EPS或无线承载/逻辑信道。
其中,第二处理器1202,用于通过所述远端UE内的Uu口PDCP实体进行PDCP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或用于通过所述远端UE内的Uu口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实体进行RL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或用于通过所述远端UE的中继适配层实体进行中继适配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或者,用于通过所述远端UE内的PC5 PDCP层实体进行PC5 PDCP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或者,用于通过所述远端UE内的PC5 RLC层实体进行PC5 RL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或者,用于通过所述远端UE内的PC5 MAC层实体进行PC5 MA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基站,该基站包括:
第三处理器,用于对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
第三存储器,用于发送处理后的数据包。
其中,所述第三存储器还用于:
从核心网网元接收需发送给远端UE的数据包;所述核心网网元为服务网关SGW或移动管理实体MME;
或者,用于产生需发送给远端UE的数据包。
其中,所述第三处理器,包括:
第一发送子单元,用于根据远端UE的上下文中远端UE所连接的中继UE,和/或需要通过中继UE进行层2中继转发的配置信息,将需要通过中继UE进行层2中继转发的数据包发送给中继UE。
关于上述设备的其他细化描述请参见方法实施例,此处不再详述。
通过上述系统实施例的实现,由于提供了承载映射和在层2进行数据转发的方法,可保证中继UE进行层2数据路由转发的正确执行,且可使得运营商有效的管理控制远端UE,进一步完善了D2D技术的应用。
图13到图20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方法的八种示例协议栈的示意图,表示远端UE,中继UE,基站之间的协议栈结构。远端UE可能通过Uu接口直接与基站通信的同时,通过中继UE的层2中继转发间接与基站通信。远端UE与中继UE之间通过PC5接口连接,中继UE与基站之间通过Uu接口连接。或者,远端UE仅通过中继UE的层2中继转发间接与基站通信。
以图19所示的协议栈七为例,对于上行数据转发,远端UE的AS层(层2)协议栈包括:Uu PDCP,Uu RLC,relay AP(中继适配层),PC5 PDCP,PC5RLC,PC5 MAC。如果需中继转发的是控制面信令(包括RRC信令和NAS信令),则Uu PDCP层之上还包括RRC层和NAS层。远端UE的数据包到达Uu PDCP层并经过Uu PDCP,Uu RLC,relay AP层处理后,需映射到其与中继UE之间的PC5承载后通过PC5接口发送给中继UE。
中继UE接收到远端UE的数据后,进行PC5 PHY,PC5 MAC,PC5 RLC,PC5 PDCP层解析后,可选的,中继UE进行relay AP层解析,然后将数据包映射到中继UE的Uu空口无线承载。可选的,中继UE进行relay AP层处理,然后,中继UE对数据包进行Uu PDCP,Uu RLC,Uu MAC,Uu PHY处理后通过中继UE的空口无线承载发送给基站。基站接收到远端UE的数据后,进行Uu PHY,Uu MAC,Uu RLC,Uu PDCP,relay AP层解析后,将数据包映射到对应的远端UE的空口无线承载或EPS承载,并投递到相应远端UE的相应承载的Uu PDCP或Uu RLC实体以进行后续操作。
对于下行数据转发,基站从核心网网元(SGW或MME)接收远端UE的数据包(用户面数据或控制面信令),或者,基站的RRC层产生需发送给远端UE的数据包,上述数据包到达基站内远端UE相应承载/逻辑信道的Uu PDCP层后,执行Uu PDCP,Uu RLC,relay AP层处理或数据封装;然后,基站将数据包映射到远端UE所连接中继UE的空口无线承载,并将数据包通过Uu接口发送给中继UE。
所述中继UE接收数据包后,进行Uu PHY,Uu MAC,Uu RLC,Uu PDCP,relayAP层解析;然后,中继UE确定数据包所对应的远端UE,并将数据包映射到PC5承载/逻辑信道,并通过PC5接口发送给远端UE。
所述远端UE接收数据包后,进行PC5 PHY,PC5 MAC,PC5 RLC,PC5PDCP,relay AP层解析;然后,远端UE将数据包映射到相应的远端UE的空口无线承载或EPS承载,并投递到相应承载的Uu RLC或Uu PDCP实体进行后续处理。需注意的是,远端UE侧的Uu RLC层是可选的,基站侧远端UE对应的Uu RLC层也是可选的。
而对于图13所示的协议栈一,与协议栈七不同的是,远端UE的Uu PDCP层和PC5PDCP层之间存在Uu RLC,relay AP层。基站内远端UE的Uu PDCP和中继UE的Uu PDCP层之间存在Uu RLC,relay AP层。
以上行数据转发为例,远端UE的AS层(层2)协议栈包括:Uu PDCP,PC5 PDCP,PC5RLC,PC5 MAC。如果需中继转发的是控制面信令(包括RRC信令和NAS信令),则Uu PDCP层之上还包括RRC层和NAS层。远端UE的数据包到达Uu PDCP层并经过Uu PDCP层处理后,需映射到其与中继UE之间的PC5承载后通过PC5接口发送给中继UE。
所述中继UE接收到远端UE的数据后,进行PC5 PHY,PC5 MAC,PC5RLC,PC5 PDCP层解析后,将数据包映射到中继UE的Uu空口无线承载。中继UE对数据包进行Uu PDCP,Uu RLC,Uu MAC,Uu PHY处理后通过中继UE的空口无线承载发送给基站;基站接收到远端UE的数据后,进行Uu PHY,Uu MAC,Uu RLC,Uu PDCP解析后,将数据包映射到远端UE的空口无线承载或EPS承载,并投递到相应远端UE的相应承载的Uu PDCP实体以进行后续操作。
图14所示的协议栈二中,与协议栈一不同的是,远端UE和基站中UuPDCP层之下,PC5 PDCP层之上,还存在Uu RLC层。
图15所示的协议栈三中,与协议栈二不同的是,远端UE和中继UE的PC5 RLC层之上不存在PC5 PDCP层。并且中继UE和基站的Uu RLC层之上不存在Uu PDCP层。
图16所示的协议栈四中,与协议栈二不同的是,该协议栈用于控制面信令的中继转发,远端UE的Uu PDCP层之上存在RRC和NAS层,基站的远端UE对应的Uu PDCP层之上存在RRC层。
图17所示的协议栈五中,与协议栈一不同的是,远端UE的PC5 PDCP层之上为中继适配层(relay AP),基站的Uu PDCP层之上也为中继适配层。
图18所示的协议栈六中,与协议栈五不同的是,中继UE的PC5 PDCP层和Uu PDCP层之上,也存在中继适配层。
图20所示的协议栈八中,与协议栈七不同的是,该协议栈用于控制面信令的中继转发,远端UE的Uu PDCP层之上存在RRC和NAS层,基站的远端UE对应的Uu PDCP层之上存在RRC层。
图21所示的协议栈九中,与协议栈三不同的是,远端UE的PC5 MAC层之上无PC5RLC层,基站内中继UE对应的Uu MAC层之上无Uu RLC层。另外,远端UE侧的Uu RLC层为可选的,基站侧的远端UE对应的Uu RLC层也为可选的。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方法也可适用于远端UE通过非3GPP技术(Wifi或蓝牙)接入中继UE,并通过中继UE的层2中继与网络侧通信。与通过3GPP技术接入(PC5接口)的情况不同的是,远端UE和中继UE的PC5接口协议栈由Wifi或蓝牙技术下协议栈所代替。也即,将图13至图21所示协议栈中PC5接口协议栈替换为Wifi或蓝牙技术下相应层1/层2协议栈,即可用于远端UE通过Wifi或蓝牙接入中继UE的情况,例如,远端UE通过非3GPP技术(Wifi或蓝牙)接入中继UE情况下可使用如图22所示协议栈实现层2中继。
下面结合几个具体应用场景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场景描述的中继UE进行层2路由转发的方法流程一,可用于图13,14,15,16,21所示协议栈。以图13为例,采用本实施例方法下,中继UE进行层2上行路由转发的步骤如下:
步骤201:远端UE的高层产生数据包,该数据包到达Uu PDCP层时需执行相应的UuPDCP层处理。可选的,Uu PDCP层处理包括以下:
1)远端UE在为数据包添加的Uu PDCP包头中包含用于标识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具体的,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包括:
a.远端UE的标识信息和/或承载标识信息;远端UE的标识信息为以下任一或组合:C-RNTI,远端UE的D2D层2标识,eNB UE X2AP ID,eNB UE S1 AP ID,远端UE的标识的索引值,新定义UE标识;承载标识信息为以下任一或组合:EPS承载标识,无线承载标识,E-RAB标识,S1承载标识,逻辑信道标识LCID,新定义承载标识,控制面信令或用户面数据类型指示信息;
b.或者,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承载的组合的信息,例如TEID。所述承载为远端UE的无线承载或S1承载或EPS承载。
可选的,上述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由基站或核心网网元分配。
2)和/或,远端UE在为该数据包添加的Uu PDCP包头中包含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层2中继或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步骤202:远端UE将数据包映射到其与中继UE之间的PC5承载上。具体的,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映射:
1)远端UE根据数据包所属EPS承载的QCI,以及QCI和PPPP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数据包映射到相应PPPP对应的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
2)或者,远端UE根据数据包所属EPS承载的QCI,以及Uu QCI和PC5QCI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数据包映射到相应QCI对应的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
3)或者,远端UE根据数据包所属EPS承载的QCI,将数据包映射到相应QCI对应的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
4)或者,远端UE将数据包映射到专用于转发数据的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
5)或者,远端UE将数据包映射到其所属EPS承载对应的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
步骤203:可选的,远端UE需转发数据包的承载相对应PC5 PDCP实体对该数据包执行相应的PC5 PDCP层处理。可选的,远端UE的PC5 PDCP层不再对数据包执行加密处理,例如,可直接将KD-sess Identity和SN值设置为0。
可选的,远端UE在为数据包添加的PC5 PDCP包头中包含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步骤204:远端UE的PC5 RLC实体对该数据包执行相应的PC5 RLC层处理。PC5 RLC层需支持RLC AM和/或UM和/或TM模式。若支持RLC AM模式,可选的,基站可为远端UE配置AM模式相关参数,例如,t-PollRetransmit,pollPDU,pollByte,maxRetxThreshold,t-Reordering,t-StatusProhibit等。除了上述RLC配置信息,还需要在RLC层引入STATUSPDU。
可选的,远端UE在为数据包添加的PC5 RLC包头中包含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步骤205:远端UE将数据包进行MAC/RHY处理后,获取PC5资源,将数据包发送给中继UE。可选的,远端UE可通过特定的用于数据转发的PC5承载将数据包发送给中继UE。
步骤206:中继UE对接收的远端UE的PC5数据包进行解析,中继UE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识别出该数据包为需要执行层2转发的数据包:
1)该数据包通过特定的用于数据转发的PC5承载接收;
2)或者,该数据包的PC5 PDCP/RLC包头中包含的类型指示信息指示该数据包为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
步骤207:中继UE将数据包映射到中继UE的空口承载上,具体的,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承载映射:
1)中继UE将需转发的远端UE的数据包映射到专用于转发数据的中继UE的PDN连接或承载;
2)或者,中继UE根据PPPP与QCI的对应关系,以及数据包对应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的PPPP值,将数据包映射到相应QCI的中继UE的承载;
3)或者,中继UE根据数据包对应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的QCI值,将数据包映射到相应QCI的中继UE的承载。
步骤208:可选的,中继UE对数据包进行Uu PDCP层处理。可选的,中继UE在为数据包添加的Uu PDCP包头中包含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可选的,中继UE的Uu PDCP层可不对数据包进行加密处理。
步骤209:中继UE对数据包进行Uu RLC/MAC/PHY层处理,并通过中继UE的承载将数据包发送给基站。可选的,中继UE在为数据包添加的Uu RLC包头中包含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步骤210:基站接收数据包后,进行相应的MAC/RLC解析。可选的,基站对数据包进行PDCP解析。基站可根据以下两种方式识别出该数据包为远端UE通过中继UE路由转发的数据包:
1)该数据包通过特定的用于数据转发的承载接收;
2)或者,该数据包的PDCP或RLC包头中包含的类型指示信息指示该数据包为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
步骤211:基站将该数据包映射到相应的远端UE的EPS或空口承载。具体的,基站通过解析数据包获得远端UE的Uu PDCP包头中的用于标识远端UE和/或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并根据该信息找到所接收数据包对应的远端UE和/或远端UE的承载。所述基站将数据包映射到相应远端UE的相应承载,并通过该远端UE的承载将数据包发送给核心网网元(SGW或MME)。
若该数据包为不包含NAS信息的RRC消息,则基站终止该数据包,不发送给核心网网元。
采用本实施例场景,中继UE进行层2下行路由转发的步骤如下:
步骤301:远端UE的下行数据从核心网网元(SGW或MME)到达基站,或者,基站自行产生需发送给远端UE的数据包(其中包含控制面信令)。基站确定该数据包是否需要通过中继UE进行转发,若需要,则还需要确定用于转发的中继UE。具体的,基站可以与远端UE协商是否需要通过中继UE转发和/或哪些承载或逻辑信道的数据通过中继UE转发,可以由基站确定并配置给远端UE,或者,由远端UE确定并告知基站。若确定需要通过中继UE转发,则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302:基站将数据包进行空口(Uu接口)相应的封装。基站相应的Uu口PDCP实体对数据包进行相应的Uu PDCP层处理。可选的,基站在为数据包添加的Uu PDCP包头中包含用于标识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和/或,基站在为所述数据包添加的Uu PDCP包头中包含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可选的,基站相应的Uu口RLC实体对数据包进行相应的Uu RLC层处理。
步骤303:基站将数据包映射到远端UE所连接中继UE的相应空口承载/逻辑信道,具体的,基站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承载映射:
1)基站确定远端UE所连接的中继UE,并根据数据包所属承载的QCI将数据包映射到远端UE所连接中继UE的相应QCI的承载;
2)和/或,基站确定远端UE所连接的中继UE,并将数据包映射到远端UE所连接中继UE的特定的用于转发数据的PDN连接或承载;
步骤304:所述基站内中继UE的承载或逻辑信道的PDCP和/或RLC和/或MAC实体对所述数据包进行相应的PDCP和/或RLC和/或MAC层处理。可选的,包括以下:
1)所述基站在为数据包添加的PDCP和/或RLC包头中包含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
2)和/或,基站在为数据包添加的PDCP和/或RLC包头中包含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步骤305:中继UE对所接收数据包执行相应的层2处理。具体的,中继UE解析所接收数据包,获取该数据包的PDCP或RLC中包含的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并根据该信息找到相应的远端UE和/或相应的承载;
步骤306:中继UE将数据包映射到相应的PC5承载,具体的,中继UE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映射:
1)中继UE根据数据包所属承载的QCI,以及QCI和PPPP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数据包映射到相应PPPP对应的PC5承载;
2)或者,中继UE根据数据包所属承载的QCI,将数据包映射到相应QCI对应的PC5承载;
3)或者,中继UE根据数据包所属承载的QCI,将数据包映射到专用于转发数据的PC5承载;
4)或者,所述中继UE将数据包映射到专用于转发数据的PC5承载。
5)或者,所述中继UE根据所接收的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将数据包映射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对应的PC5承载上。
步骤307:中继UE对数据包执行相应的层2处理,并通过相应的PC5承载发送给相应的远端UE。可选的,有以下几种方式:
1)中继UE在为数据包添加的PDCP和/或RLC包头中包含用于标识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
2)和/或,中继UE在为数据包添加的PDCP和/或RLC包头中包含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步骤308:远端UE对从中继UE接收的数据包进行相应的解析以及层2处理,包括:MAC/RLC和/或PDCP层处理。
步骤309:远端UE将数据包映射到相应的远端UE的EPS或空口无线承载/逻辑信道,然后将数据包递交给上层进行处理。具体的,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映射:
1)远端UE根据所接收数据包的Uu PDCP或PC5 PDCP或PC5 RLC包头中用于标识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将所接收数据包映射到该标识信息对应的EPS或空口无线承载/逻辑信道;
2)或者,远端UE根据所接收数据包所属PC5承载的QCI值,将所接收数据包映射到所述QCI值对应的EPS或空口无线承载/逻辑信道;
3)或者,远端UE根据所接收数据包所属PC5承载的PPPP值,以及PPPP与QCI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所接收数据包映射到所述QCI值对应的EPS或空口无线承载/逻辑信道;
4)或者,远端UE根据上下文中EPS/空口无线承载与PC5承载/逻辑信道之间的一一映射关系,将所接收数据包映射到所述PC5承载/逻辑信道对应的EPS或无线承载/逻辑信道。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场景描述的是中继UE进行层2路由转发的方法流程二。可用于图13,14,15,16,21所示协议栈。以图13为例,采用本实施例方法下,中继UE进行层2上行路由转发的步骤如下:
步骤401:远端UE的高层产生数据包,该数据包到达Uu PDCP层时需执行相应的UuPDCP层处理。
步骤402:远端UE将数据包映射到其与中继UE之间的PC5承载上。具体的,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映射:
1)远端UE根据数据包所属EPS承载的QCI,以及QCI和PPPP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数据包映射到相应PPPP对应的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
2)或者,远端UE根据数据包所属EPS承载的QCI,以及Uu QCI和PC5QCI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数据包映射到相应QCI对应的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
3)或者,远端UE根据数据包所属EPS承载的QCI,将数据包映射到相应QCI对应的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
4)或者,远端UE将数据包映射到专用于转发数据的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
5)或者,远端UE将数据包映射到其所属EPS承载/Uu无线承载对应的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可选的,EPS承载/Uu无线承载与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为一一对应的关系。
步骤403:可选的,远端UE需转发数据包的承载相对应PC5 PDCP实体对该数据包执行相应的PC5 PDCP层处理。可选的,远端UE的PC5 PDCP层不再对数据包执行加密处理,例如,可直接将KD-sess Identity和SN值设置为0。PC5 PDCP层处理可包括以下:
1)远端UE在为数据包添加的PC5 PDCP包头中包含用于标识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具体的,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包括:
a.远端UE的标识信息和/或承载标识信息;远端UE的标识信息为以下任一或组合:C-RNTI,远端UE的D2D层2标识,eNB UE X2AP ID,eNB UE S1 AP ID,远端UE的标识的索引值,新定义UE标识;承载标识信息为以下任一或组合:EPS承载标识,无线承载标识,E-RAB标识,S1承载标识,逻辑信道标识LCID,新定义承载标识,控制面信令或用户面数据类型指示信息;
b.或者,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承载的组合的信息,例如TEID。所述承载为远端UE的无线承载或S1承载或EPS承载。
可选的,上述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由基站或核心网网元分配。
2)和/或,远端UE在为该数据包添加的PC5 PDCP包头中包含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层2中继或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步骤404:远端UE的PC5 RLC实体对该数据包执行相应的PC5 RLC层处理。PC5 RLC层需支持RLC AM和/或UM和/或TM模式。若支持RLC AM模式,可选的,基站可为远端UE配置AM模式相关参数,例如,t-PollRetransmit,pollPDU,pollByte,maxRetxThreshold,t-Reordering,t-StatusProhibit等。除了上述RLC配置信息,还需要在RLC层引入STATUSPDU。
可选的,远端UE在为数据包添加的PC5 RLC包头中包含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步骤405:远端UE将数据包进行MAC/RHY处理后,获取PC5资源,将数据包发送给中继UE。可选的,远端UE可通过特定的用于数据转发的PC5承载将数据包发送给中继UE。
步骤406:中继UE对接收的远端UE的PC5数据包进行解析,中继UE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识别出该数据包为需要执行层2转发的数据包:
1)该数据包通过特定的用于数据转发的PC5承载接收;
2)或者,该数据包的PC5 PDCP/RLC包头中包含的类型指示信息指示该数据包为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
步骤407:中继UE将数据包映射到中继UE的空口承载上,具体的,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承载映射:
1)中继UE将需转发的远端UE的数据包映射到专用于转发数据的中继UE的PDN连接或承载;
2)或者,中继UE根据PPPP与QCI的对应关系,以及数据包对应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的PPPP值,将数据包映射到相应QCI的中继UE的承载;
3)或者,中继UE根据数据包对应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的QCI值,将数据包映射到相应QCI的中继UE的承载。
步骤408:可选的,中继UE对数据包进行Uu PDCP层处理。可选的,中继UE的Uu PDCP层可不对数据包进行加密处理。Uu PDCP层处理可包括以下(需要注意的是,在其它方法实施例中,以下所述Uu PDCP层处理可在Uu RLC层执行,或者在Uu MAC层执行):
1)中继UE在为数据包添加的Uu PDCP包头中包含用于标识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具体的,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进一步包括:
a.远端UE的标识信息和/或承载标识信息;远端UE的标识信息为以下任一或组合:C-RNTI,远端UE的D2D层2标识,eNB UE X2AP ID,eNB UE S1 AP ID,远端UE的标识的索引值,新定义UE标识;承载标识信息为以下任一或组合:EPS承载标识,无线承载标识,E-RAB标识,S1承载标识,逻辑信道标识LCID,新定义承载标识,控制面信令或用户面数据类型指示信息;
b.或者,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承载的组合的信息,例如TEID。所述承载为远端UE的无线承载或S1承载或EPS承载。
可选的,上述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由基站或核心网网元分配。
2)和/或,中继UE在为该数据包添加的Uu PDCP包头中包含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层2中继或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步骤409:中继UE对数据包进行Uu RLC/MAC/PHY层处理,并通过中继UE的承载将数据包发送给基站。可选的,中继UE在为数据包添加的Uu RLC包头中包含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步骤410:基站接收数据包后,进行相应的MAC/RLC解析。可选的,基站对数据包进行PDCP解析。基站可根据以下两种方式识别出该数据包为远端UE通过中继UE路由转发的数据包:
1)该数据包通过特定的用于数据转发的承载接收;
2)或者,该数据包的PDCP或RLC包头中包含的类型指示信息指示该数据包为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
步骤411:基站将该数据包映射到相应的远端UE的EPS承载。具体的,基站内中继UE相关Uu PDCP实体通过解析数据包获得中继UE的Uu PDCP包头中的用于标识远端UE和/或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并根据该信息找到所接收数据包对应的远端UE和/或远端UE的承载。所述基站将数据包映射到相应远端UE的相应承载,并通过该远端UE的承载将数据包发送给核心网网元(SGW或MME)。
若该数据包为不包含NAS信息的RRC消息,则基站终止该数据包,不发送给核心网网元。
采用本实施例场景,中继UE进行层2下行路由转发的步骤如下:
步骤501:远端UE的下行数据从核心网网元(SGW或MME)到达基站,或者,基站自行产生需发送给远端UE的数据包(其中包含控制面信令)。基站确定该数据包是否需要通过中继UE进行转发,若需要,则还需要确定用于转发的中继UE。具体的,基站可以与远端UE协商是否需要通过中继UE转发和/或哪些承载或逻辑信道的数据通过中继UE转发,可以由基站确定并配置给远端UE,或者,由远端UE确定并告知基站。若确定需要通过中继UE转发,则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502:基站将数据包进行空口(Uu接口)相应的封装。基站相应的Uu口PDCP实体对数据包进行相应的Uu PDCP层处理。可选的,基站相应的Uu口RLC实体对数据包进行相应的Uu RLC层处理。
步骤503:基站将数据包映射到远端UE所连接中继UE的相应空口承载/逻辑信道,具体的,基站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承载映射:
1)基站确定远端UE所连接的中继UE,并根据数据包所属承载的QCI将数据包映射到远端UE所连接中继UE的相应QCI的承载;
2)和/或,基站确定远端UE所连接的中继UE,并将数据包映射到远端UE所连接中继UE的特定的用于转发数据的PDN连接或承载;
步骤504:所述基站内中继UE的承载或逻辑信道的PDCP和/或RLC和/或MAC实体对所述数据包进行相应的PDCP和/或RLC和/或MAC层处理。可选的,包括以下:
1)所述基站在为数据包添加的PDCP和/或RLC和/或MAC层包头/子头中包含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
2)和/或,基站在为数据包添加的PDCP和/或RLC和/或MAC层包头/子头中包含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步骤505:中继UE对所接收数据包执行相应的层2处理。具体的,中继UE解析所接收数据包,获取该数据包的PDCP或RLC中包含的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并根据该信息找到相应的远端UE和/或相应的承载;
步骤506:中继UE将数据包映射到相应的PC5承载,具体的,中继UE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映射:
1)中继UE根据数据包所属承载的QCI,以及QCI和PPPP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数据包映射到相应PPPP对应的PC5承载;
2)或者,中继UE根据数据包所属承载的QCI,将数据包映射到相应QCI对应的PC5承载;
3)或者,中继UE根据数据包所属承载的QCI,将数据包映射到专用于转发数据的PC5承载;
4)或者,所述中继UE将数据包映射到专用于转发数据的PC5承载。
5)或者,所述中继UE根据所接收的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将数据包映射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对应的PC5承载上。
步骤507:中继UE对数据包执行相应的层2处理,并通过相应的PC5承载发送给相应的远端UE。可选的,有以下几种方式:
1)中继UE在为数据包添加的PDCP和/或RLC包头中包含用于标识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
2)和/或,中继UE在为数据包添加的PDCP和/或RLC包头中包含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步骤508:远端UE对从中继UE接收的数据包进行相应的解析以及层2处理,包括:MAC/RLC和/或PDCP层处理。
步骤509:远端UE将数据包映射到相应的远端UE的EPS或空口无线承载/逻辑信道,然后将数据包递交给上层进行处理。具体的,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映射:
1)远端UE根据所接收数据包的PC5 PDCP或PC5 RLC包头中用于标识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将所接收数据包映射到该标识信息对应的EPS或空口无线承载/逻辑信道;
2)或者,远端UE根据所接收数据包所属PC5承载的QCI值,将所接收数据包映射到所述QCI值对应的EPS或空口无线承载/逻辑信道;
3)或者,远端UE根据所接收数据包所属PC5承载的PPPP值,以及PPPP与QCI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所接收数据包映射到所述QCI值对应的EPS或空口无线承载/逻辑信道;
4)或者,远端UE根据上下文中EPS/空口无线承载与PC5承载之间的一一映射关系,将所接收数据包映射到所述QCI值对应的EPS或无线承载/逻辑信道。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场景描述的是中继UE进行层2路由转发的方法流程三。可用于图17,18,19,20所示协议栈。本实施例场景方法与场景一、二方法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场景方法中引入中继适配层,用于实现层2转发路由相关功能。以图18为例,采用本实施例场景方法下,中继UE进行层2上行路由转发的步骤如下:
步骤601:远端UE的高层产生数据包;可选的,该数据包到达Uu PDCP层时执行相应的Uu PDCP层处理。
步骤602:数据包到达relay适配层,并执行相应的适配层处理。具体包括以下操作:
1)远端UE在为数据包添加的适配层包头中包含用于标识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具体的,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包括:
a.远端UE的标识信息和/或承载标识信息;远端UE的标识信息为以下任一或组合:C-RNTI,远端UE的D2D层2标识,eNB UE X2AP ID,eNB UE S1 AP ID,远端UE的标识的索引值,新定义UE标识;承载标识信息为以下任一或组合:EPS承载标识,无线承载标识,E-RAB标识,S1承载标识,逻辑信道标识LCID,新定义承载标识,控制面信令或用户面数据类型指示信息;
b.或者,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承载的组合的信息,例如TEID。所述承载为远端UE的无线承载或S1承载或EPS承载。。
可选的,上述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由基站或核心网网元分配。
2)和/或,远端UE在为该数据包添加的适配层包头中包含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层2中继或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步骤603:远端UE将数据包映射到其与中继UE之间的PC5承载上。具体的,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映射:
1)远端UE根据数据包所属EPS承载的QCI,以及QCI和PPPP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数据包映射到相应PPPP对应的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
2)或者,远端UE根据数据包所属EPS承载的QCI,以及Uu QCI和PC5QCI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数据包映射到相应QCI对应的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
3)或者,远端UE根据数据包所属EPS承载的QCI,将数据包映射到相应QCI对应的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
4)或者,远端UE将数据包映射到专用于转发数据的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
5)或者,远端UE将数据包映射到其所属EPS承载对应的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
步骤604:可选的,远端UE需转发数据包的承载相对应PC5 PDCP实体对该数据包执行相应的PC5 PDCP层处理。可选的,远端UE的PC5 PDCP层不再对数据包执行加密处理,例如,可直接将KD-sess Identity和SN值设置为0。
可选的,若远端UE的PC5 PDCP实体对该数据包执行相应的PC5 PDCP层处理,则远端UE在为数据包添加的PC5 PDCP包头中包含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步骤605:远端UE的PC5 RLC实体对该数据包执行相应的PC5 RLC层处理。PC5 RLC层需支持RLC AM和/或UM和/或TM模式。若支持RLC AM模式,可选的,基站可为远端UE配置AM模式相关参数,例如,t-PollRetransmit,pollPDU,pollByte,maxRetxThreshold,t-Reordering,t-StatusProhibit等。除了上述RLC配置信息,还需要在RLC层引入STATUSPDU。
可选的,远端UE在为数据包添加的PC5 RLC包头中包含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步骤606:远端UE将数据包进行MAC/RHY处理后,获取PC5资源,将数据包发送给中继UE。可选的,远端UE可通过特定的用于数据转发的PC5承载将数据包发送给中继UE。
步骤607:中继UE对接收的远端UE的PC5数据包进行解析,中继UE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识别出该数据包为需要执行层2转发的数据包:
1)该数据包通过特定的用于数据转发的PC5承载接收;
2)或者,该数据包的PC5 PDCP/RLC或适配层包头中包含的类型指示信息指示该数据包为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
可选的,中继UE通过解析中继适配层,获得中继适配层包头中包含的用于标识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
步骤608:中继UE将数据包映射到中继UE的空口承载上,具体的,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承载映射:
1)中继UE将需转发的远端UE的数据包映射到专用于转发数据的中继UE的PDN连接或承载;
2)或者,中继UE根据PPPP与QCI的对应关系,以及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PPPP值,将数据包映射到相应QCI的中继UE的承载;
3)或者,中继UE根据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QCI值,将数据包映射到相应QCI的中继UE的承载。
步骤609:可选的,中继UE在为数据包添加的中继适配层包头中包含以下信息:
1)用于标识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具体的,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所包含内容详见步骤203。
2)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层2中继或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可选的,中继UE的Uu PDCP层可不对数据包进行加密处理。
步骤610:中继UE对数据包进行Uu PDCP/RLC/MAC/PHY层处理,并通过中继UE的承载将数据包发送给基站。可选的,中继UE在为数据包添加的Uu PDCP/RLC包头中包含指示该数据包为层2中继或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步骤611:基站接收数据包后,进行相应的Uu MAC/RLC/PDCP/中继适配层解析,基站可根据以下两种方式识别出该数据包为远端UE通过中继UE路由转发的数据包:
1)该数据包通过特定的用于数据转发的承载接收;
2)或者,该数据包的MAC/RLC/PDCP/中继适配层包头中包含的类型指示信息指示该数据包为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
步骤612:基站将该数据包映射到相应的远端UE的EPS或空口承载。具体的,基站通过解析数据包获得远端UE的中继适配层包头中的用于标识远端UE和/或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并根据该信息找到所接收数据包对应的远端UE和/或远端UE的承载。所述基站将数据包映射到相应远端UE的相应承载,并通过该远端UE的承载将数据包发送给核心网网元(SGW或MME)。
若该数据包为不包含NAS信息的RRC消息,则基站终止该数据包,不发送给核心网网元。
采用本实施例场景,中继UE进行层2下行路由转发的步骤如下:
步骤701:远端UE的下行数据从核心网网元(SGW或MME)到达基站,或者,基站自行产生需发送给远端UE的数据包(其中包含控制面信令)。基站需确定该数据包是否需要通过中继UE进行转发,若需要,则还需要确定用于转发的中继UE。
具体的,基站可以与远端UE协商用户面是否需要通过中继UE转发和/或哪些EPS承载的数据通过中继UE转发,可以由基站确定并配置给远端UE,或者,由远端UE确定并告知基站。若确定需要通过中继UE转发,则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702:基站将数据包进行相应的解析,再所述解析后的数据包进行空口相应的封装。可选的,基站相应的Uu口PDCP实体对数据包进行相应的Uu PDCP层处理。
步骤703:数据包到达relay适配层后,基站执行相应的适配层处理。具体包括以下操作:
1)基站在为数据包添加的适配层包头中包含用于标识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具体的,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进一步包括:
a.远端UE的标识信息和/或承载标识信息;远端UE的标识信息为以下任一或组合:C-RNTI,远端UE的D2D层2标识,eNB UE X2AP ID,eNB UE S1 AP ID,远端UE的标识的索引值,新定义UE标识;承载标识信息为以下任一或组合:EPS承载标识,无线承载标识,E-RAB标识,S1承载标识,逻辑信道标识LCID,新定义承载标识,控制面信令或用户面数据类型指示信息;
b.或者,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承载的组合的信息,例如TEID。所述承载为远端UE的无线承载或S1承载或EPS承载。
可选的,上述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由基站或核心网网元分配。
2)和/或,基站在为该数据包添加的适配层包头中包含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步骤704:基站将数据包映射到远端UE所连接中继UE的相应承载,具体的,基站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承载映射:
1)基站确定远端UE所连接的中继UE,并根据数据包所属承载的QCI将数据包映射到远端UE所连接中继UE的相应QCI的承载;
2)和/或,基站确定远端UE所连接的中继UE,并将数据包映射到远端UE所连接中继UE的特定的用于转发数据的PDN连接或承载;
步骤705:所述基站对所述数据包进行相应的PDCP和/或RLC层处理,可选的,基站在为数据包添加的PDCP和/或RLC包头中包含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层2中继或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步骤706:中继UE对所接收数据包执行相应的层2处理。具体的,中继UE解析所接收数据包,获取该数据包的适配层或PDCP或RLC中包含的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并根据该信息找到相应的远端UE和/或相应的承载;
步骤707:中继UE将数据包映射到相应的PC5承载,具体的,中继UE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映射:
1)中继UE根据数据包所属承载的QCI,以及QCI和PPPP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数据包映射到相应PPPP对应的PC5承载;
2)或者,中继UE根据数据包所属承载的QCI,将数据包映射到相应QCI对应的PC5承载;
3)或者,中继UE根据数据包所属承载的QCI,将数据包映射到专用于转发数据的PC5承载;
4)或者,所述中继UE将数据包映射到专用于转发数据的PC5承载。
5)或者,所述中继UE根据所接收的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将数据包映射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对应的PC5承载上。
步骤708:中继UE对数据包执行相应的层2处理,并通过相应的PC5承载发送给相应的远端UE。可选的,中继UE在为数据包添加的中继适配层包头中包含以下信息:
1)用于标识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
2)和/或,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可选的,中继UE在为数据包添加的PC5 PDCP/PC5 RLC/PC5 MAC包头中包含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步骤709:远端UE对从中继UE接收的数据包进行相应的解析以及层2处理。
步骤710:远端UE将数据包映射到相应的远端UE的EPS或空口承载,然后将数据包递交给上层进行处理。具体的,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映射:
1)远端UE根据所接收数据包的适配层或Uu PDCP或PC5 PDCP或PC5RLC包头中用于标识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将所接收数据包映射到该标识信息对应的EPS或空口承载;
2)或者,远端UE根据所接收数据包所属PC5承载的QCI值,将所接收数据包映射到所述QCI值对应的EPS或空口承载;
3)或者,远端UE根据所接收数据包所属PC5承载的PPPP值,以及PPPP与QCI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所接收数据包映射到所述QCI值对应的EPS或空口承载;
4)或者,远端UE根据上下文中EPS/空口无线承载与PC5承载/逻辑信道之间的一一映射关系,将所接收数据包映射到所述PC5承载/逻辑信道对应的EPS或无线承载/逻辑信道。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上文所述的步骤,此处不再详述。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虽然本发明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发明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发明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但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48)

1.一种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中继用户设备relay UE从第一对端接收数据包;
所述中继UE通过层2数据转发方式,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第二对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对端包括远端UE,所述第二对端包括基站;
或者,所述第一对端包括基站,所述第二对端包括远端UE。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端为远端UE,所述第二对端包括基站;相应的,所述中继UE通过层2数据转发方式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所述第二对端,包括:
中继UE通过中继UE的承载将从远端UE接收的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所述基站。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端为远端UE,所述第二对端包括基站;相应的,所述中继UE通过层2数据转发方式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所述基站,包括:
所述中继UE将所述需转发的远端UE发送的数据包映射到专用于转发数据的中继UE的分组数据网PDN连接或承载;
或者,所述中继UE根据PPPP与QCI的对应关系,以及所述数据包对应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的PPPP值,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相应QCI的中继UE的承载;
或者,所述中继UE根据所述数据包对应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的QCI值,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相应QCI的中继UE的承载。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端为远端UE,所述第二对端包括基站;相应的,所述中继UE通过层2转发方式将数据包发送给所述基站,包括:
所述中继UE对从远端UE接收的数据包进行PC5接口层2解析后执行Uu接口层2处理或封装;
所述PC5接口层2包括以下之一或组合:
PC5MAC,PC5RLC,PC5PDCP,中继适配层;
所述Uu接口层2包括以下之一或组合:
Uu MAC,Uu RLC,Uu PDCP,中继适配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端为远端UE,所述第二对端包括基站;相应的,所述中继UE通过层2转发方式将数据包发送给所述基站,包括:
中继UE将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包含在所述数据包的Uu PDCP或Uu RLC或Uu MAC或中继适配层包头或UuMAC层MAC PDU的头部中的子头中;
和/或,中继UE将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层2中继或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包含在数据包的Uu PDCP或Uu RLC或Uu MAC或中继适配层包头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端为远端UE,所述第二对端包括基站;相应的,所述中继UE通过层2转发方式将数据包发送给所述基站,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中继UE获取用于标识所述数据包所属的远端UE和/或EPS承载或无线承载或S1承载的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UE通过以下方式之一或组合,获取用于标识所述数据包所属的远端UE和/或EPS承载或无线承载或S1承载的信息:
通过从远端UE接收数据包的PC5PDCP或PC5RLC或PC5MAC或适配层包头所包含的用于标识远端UE和/或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获取;
通过从远端UE接收数据包的PC5接口MAC层子头中的源ProSe layer2ID获取用于标识数据包所属的远端UE的信息。
通过从远端UE接收数据包的PC5接口MAC层子头中的逻辑信道标识,以及PC5承载/逻辑信道与Uu无线承载/EPS承载/S1承载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得数据包所属的Uu无线承载/EPS承载/S1承载。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端为远端UE,所述第二对端包括基站;相应的,所述中继UE通过层2数据转发方式将数据包发送给基站之后,该方法还包括以下之一或组合:
所述基站获取所接收数据包的Uu PDCP和/或Uu RLC和/或中继适配层和/或PC5PDCP和/或PC5RLC和/或PC5MAC包头中包含的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层2中继或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所述基站获取所接收数据包的Uu PDCP和/或Uu RLC和/或中继适配层和/或PC5PDCP和/或PC5RLC和/或PC5MAC包头中包含的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
所述基站根据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相应远端UE的相应承载,并投递到相应远端UE的相应承载的Uu PDCP和/或Uu RLC接收实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端为基站,相应的,所述中继UE从所述基站接收数据包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将所述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并发送给所述中继UE。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端包括基站,所述第二对端包括远端UE,相应的,所述中继UE通过层2数据转发方式将数据包发送给远端UE,包括:
所述中继UE解析所接收数据包,获取所述数据包的PDCP或RLC或MAC或适配层包头中包含的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并根据该信息找到相应的远端UE和/或相应的承载或逻辑信道;所述相应的远端UE为所述数据包的目标远端UE;
或者,所述中继UE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相应的PC5承载或逻辑信道并发送给相应的远端UE。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UE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相应的PC5承载或逻辑信道,包括:
所述中继UE根据所述数据包所属承载的QCI,以及QCI和PPPP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相应PPPP对应的PC5承载或逻辑信道;
或者,所述中继UE根据所述数据包所属承载的QCI,以及Uu QCI和PC5QCI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相应PC5QCI对应的PC5承载或逻辑信道;
或者,所述中继UE根据所述数据包所属承载的QCI,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相应QCI对应的PC5承载或逻辑信道;
或者,所述中继UE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专用于转发数据的PC5承载或逻辑信道;
或者,所述中继UE根据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或逻辑信道的信息,将数据包映射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对应的PC5承载或逻辑信道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端包括基站,所述第二对端包括远端UE,相应的,所述中继UE通过层2转发的方式将数据包发送给远端UE,包括:
中继UE在为所述数据包添加的PC5PDCP和/或PC5RLC和/或PC5MAC和/或中继适配层的包头中包含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
和/或,中继UE在为所述数据包添加的PC5PDCP和/或PC5RLC和/或PC5MAC和/或中继适配层的包头中包含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层2中继或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端包括基站,所述第二对端包括远端UE,相应的,所述中继UE通过层2数据转发方式将数据包发送给远端UE之后,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远端UE将所接收的数据包映射到所述远端UE的相应的EPS或无线承载/逻辑信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UE将所接收数据包映射到远端UE的相应的EPS或无线承载/逻辑信道,包括:
所述远端UE根据所接收数据包的Uu PDCP或Uu RLC或中继适配层或PC5PDCP或PC5RLC或PC5MAC包头中用于标识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将所接收数据包映射到所述标识信息对应的远端UE的EPS或无线承载/逻辑信道;
或者,所述远端UE根据所接收数据包所属PC5承载或逻辑信道的QCI值,将所接收数据包映射到所述QCI值对应的EPS或无线承载/逻辑信道;
或者,所述远端UE根据所接收数据包所属PC5承载或逻辑信道的PPPP值,以及PPPP与QCI值之间的对应关系,将所接收数据包映射到所述QCI值对应的EPS或无线承载/逻辑信道;
或者,所述远端UE根据UE上下文中EPS/Uu无线承载与PC5承载或逻辑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所接收数据包映射到所述PC5承载或逻辑信道对应的EPS或Uu无线承载/逻辑信道。
16.根据权利要求6、9或11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的承载的信息,包括:
所述远端UE的标识信息和/或承载标识信息;所述远端UE的标识信息为以下任一或组合:C-RNTI,远端UE的D2D层2标识,eNB UE X2AP ID,eNB UE S1AP ID,远端UE的标识的索引值,新定义UE标识;所述承载标识信息为以下任一或组合:EPS承载标识,无线承载标识,E-RAB标识,S1承载标识,逻辑信道标识LCID,新定义承载标识,控制面信令或用户面数据类型指示信息;
或者,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承载的组合的信息,为TEID信息或其它现有或新增标识信息,所述承载为远端UE的无线承载或S1承载或EPS承载。
17.一种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远端UE对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
所述远端UE发送处理后的数据包。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UE对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包括以下之一或组合:
所述远端UE内的Uu口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DCP实体进行PDCP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所述远端UE内的Uu口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实体进行RL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所述远端UE内的中继适配层实体进行中继适配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所述远端UE内的PC5PDCP层实体进行PC5PDCP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所述远端UE内的PC5RLC层实体进行PC5RL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所述远端UE内的PC5MAC层实体进行PC5MA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UE对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包括以下之一或组合:
所述远端UE在为所述数据包添加的Uu PDCP或中继适配层或PC5PDCP或PC5RLC或PC5MAC包头中,设置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承载的信息;
所述远端UE在为所述数据包添加的Uu PDCP或中继适配层或PC5PDCP或PC5RLC或PC5MAC包头中,设置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层2中继或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远端UE省略对所述数据包执行PC5PDCP层加密处理;
所述远端UE对所述数据包执行PC5RLC层确认AM模式处理。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UE将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并发送给所述中继UE,包括:
远端UE将数据包映射到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并通过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将数据包发送给所述中继UE。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UE将数据包映射到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包括:
所述远端UE根据所述数据包所属演进分组系统EPS承载的QCI,以及QCI和封包优先权PPPP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相应PPPP对应的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
或者,所述远端UE根据所述数据包所属EPS承载的QCI,以及Uu接口QCI和PC5接口QCI之间的映射关系,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相应PC5接口QCI对应的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
或者,所述远端UE根据所述数据包所属EPS承载的QCI,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相应QCI对应的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
或者,所述远端UE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专用于转发数据的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
或者,所述远端UE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所述数据包所属EPS承载对应的PC5承载或PC5逻辑信道。
22.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UE将所述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包括以下之一或其组合:
远端UE省略对所述数据包执行PC5PDCP层加密处理;
所述远端UE对所述数据包执行PC5RLC层确认AM模式处理;
所述远端UE在为所述数据包添加的PC5PDCP包头或PC5RLC或PC5MAC包头中,设置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层2中继或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所述远端UE在为所述数据包添加的PC5PDCP包头或PC5RLC或PC5MAC包头中,设置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承载的信息。
23.一种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基站对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
所述基站发送处理后的数据包。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对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所述基站从核心网网元接收需发送给远端UE的数据包;所述核心网网元为服务网关SGW或移动管理实体MME;
或者,基站自行产生需发送给远端UE的数据包。
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对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包括:
基站对需要发送给远端UE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或数据封装包括以下之一或组合:
基站内远端UE的Uu口PDCP实体对数据包进行Uu PDCP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所述基站内远端UE的Uu口RLC实体对数据包进行RL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所述基站内远端UE的中继适配层实体对数据包进行中继适配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所述基站内中继UE的Uu PDCP层实体进行Uu PDCP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所述基站内中继UE的Uu RLC层实体进行Uu RL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所述基站内中继UE的Uu MAC层实体进行Uu MA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对需要发送给远端UE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或数据封装,包括以下之一或组合:
所述基站内的远端UE的Uu PDCP和/或Uu RLC和/或中继适配层实体和/或基站内的中继UE的Uu PDCP和/或Uu RLC和/或Uu MAC实体在为所述数据包添加的Uu PDCP和/或Uu RLC和/或Uu MAC和/或中继适配层包头中,设置用于标识所述远端UE和/或所述数据包所属承载的信息;
所述基站内的远端UE的Uu PDCP和/或Uu RLC和/或中继适配层实体和/或基站内的中继UE的Uu PDCP和/或Uu RLC和/或Uu MAC实体在为所述数据包添加的Uu PDCP和/或Uu RLC和/或Uu MAC和/或中继适配层包头中,设置用于指示该数据包为层2中继或通过中继UE转发的数据包的类型指示信息。
27.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对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包括:
所述基站将需发送给远端UE的数据包映射到中继UE的Uu无线承载或逻辑信道,并通过中继UE的Uu无线承载或逻辑信道将数据包发送给所述中继UE。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将需发送给远端UE的数据包映射到中继UE的Uu无线承载或逻辑信道,包括:
基站根据所述数据包所属承载的QCI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所述远端UE所连接中继UE的相应QCI的承载;
和/或,所述基站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所述远端UE所连接中继UE的特定的用于转发数据的PDN连接或承载。
29.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路由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对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并发送给中继UE,包括:
基站根据远端UE的上下文中远端UE所连接的中继UE,和/或需要通过中继UE进行层2中继转发的配置信息,将需要通过中继UE进行层2中继转发的数据包发送给中继UE。
30.一种中继用户设备UE,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UE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从第一对端接收数据包;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通过层2数据转发方式,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第二对端。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中继UE,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对端包括远端UE,所述第二对端包括基站;
或者,所述第一对端包括基站,所述第二对端包括远端UE。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中继UE,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端为远端UE,相应的,
所述第一发送单元,用于通过中继UE的承载将从远端UE接收的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所述基站。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中继UE,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继UE还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用于标识所述数据包所属的远端UE和/或EPS承载或无线承载或S1承载的信息。
34.一种远端用户设备UE,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UE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对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发送处理后的数据包。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远端UE,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远端UE内的Uu口PDCP实体进行PDCP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或用于通过所述远端UE内的Uu口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实体进行RL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或用于通过所述远端UE的中继适配层实体进行中继适配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或者,用于通过所述远端UE内的PC5PDCP层实体进行PC5PDCP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或者,用于通过所述远端UE内的PC5RLC层实体进行PC5RL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或者,用于通过所述远端UE内的PC5MAC层实体进行PC5MA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远端UE,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端UE还包括: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中继UE发送的数据包,并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所述远端UE的相应的EPS或无线承载/逻辑信道。
37.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包括: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对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发送处理后的数据包。
38.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站还包括: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从核心网网元接收需发送给远端UE的数据包;所述核心网网元为服务网关SGW或移动管理实体MME;
或者,用于产生需发送给远端UE的数据包。
39.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处理单元,包括:
第一转发子单元,用于根据远端UE的上下文中远端UE所连接的中继UE,和/或需要通过中继UE进行层2中继转发的配置信息,将需要通过中继UE进行层2中继转发的数据包发送给中继UE。
40.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该终端包括:
第一存储器,用于从第一对端接收数据包;
第一处理器,用于通过层2数据转发方式,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第二对端。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处理器,用于通过中继UE的承载将从远端UE接收的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所述基站。
42.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器,还用于获取用于标识所述数据包所属的远端UE和/或EPS承载或无线承载或S1承载的信息。
43.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该终端包括:
第二处理器,用于对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
第二存储器,用于发送处理后的数据包。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存储器,还用于接收中继UE发送的数据包,并将所述数据包映射到所述远端UE的相应的EPS或无线承载/逻辑信道。
45.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第二处理器,用于通过所述远端UE内的Uu口PDCP实体进行PDCP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或用于通过所述远端UE内的Uu口无线链路层控制协议RLC实体进行RL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或用于通过所述远端UE的中继适配层实体进行中继适配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或者,用于通过所述远端UE内的PC5PDCP层实体进行PC5PDCP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或者,用于通过所述远端UE内的PC5RLC层实体进行PC5RL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或者,用于通过所述远端UE内的PC5MAC层实体进行PC5MAC层处理或数据封装。
46.一种基站,其特征在于,该基站包括:
第三处理器,用于对待发送的数据包进行层2处理;
第三存储器,用于发送处理后的数据包。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存储器还用于:
从核心网网元接收需发送给远端UE的数据包;所述核心网网元为服务网关SGW或移动管理实体MME;
或者,用于产生需发送给远端UE的数据包。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基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处理器,包括:
第一发送子单元,用于根据远端UE的上下文中远端UE所连接的中继UE,和/或需要通过中继UE进行层2中继转发的配置信息,将需要通过中继UE进行层2中继转发的数据包发送给中继UE。
CN201610658687.7A 2016-08-11 2016-08-11 一种路由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83075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58687.7A CN108307536B (zh) 2016-08-11 2016-08-11 一种路由方法和设备
PCT/CN2017/095873 WO2018028504A1 (zh) 2016-08-11 2017-08-03 一种路由方法和设备
EP17838634.8A EP3500046B1 (en) 2016-08-11 2017-08-03 Routing method and equipmen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658687.7A CN108307536B (zh) 2016-08-11 2016-08-11 一种路由方法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307536A true CN108307536A (zh) 2018-07-20
CN108307536B CN108307536B (zh) 2023-04-25

Family

ID=61161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658687.7A Active CN108307536B (zh) 2016-08-11 2016-08-11 一种路由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500046B1 (zh)
CN (1) CN108307536B (zh)
WO (1) WO2018028504A1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03641A1 (zh) * 2018-11-22 2020-05-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1003617A1 (zh) * 2019-07-05 2021-01-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13491162A (zh) * 2019-08-16 2021-10-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3826364A (zh) * 2019-11-26 2021-12-21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用于侧链路的协作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WO2022073431A1 (zh) * 2020-10-09 2022-04-1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设备、装置和存储介质
WO2022174466A1 (zh) * 2021-02-22 2022-08-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WO2023060435A1 (zh) * 2021-10-12 2023-04-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90841B1 (ko) 2018-04-05 2023-01-19 텔레폰악티에볼라겟엘엠에릭슨(펍) 통합된 액세스 백홀된 네트워크에서의 적응 계층 설정 및 구성
WO2019213922A1 (zh) * 2018-05-10 2019-11-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中继网络中节点间转发数据的方法和网络节点
CN110545536B (zh) * 2018-05-29 2021-10-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d2d通信资源池数据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US11765616B2 (en) 2019-11-19 2023-09-19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s, apparatus, and systems for UE cooperation with UE relaying
WO2021097801A1 (en) * 2019-11-22 2021-05-27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packet routing for sidelink relay
WO2021138897A1 (en) * 2020-01-10 2021-07-15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of connention establishing and bearer mapping for ue-to-network relay
CN111901847A (zh) * 2020-02-13 2020-11-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sidelink中继通信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6171645A (zh) * 2020-08-06 2023-05-26 联想(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侧链路设备发现
CN116325834A (zh) * 2020-10-21 2023-06-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路由方法及装置
CN114640723A (zh) * 2020-11-30 2022-06-17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60126A1 (en) * 2009-04-13 2010-10-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plit-cell relay packet routing
CN102098725A (zh) * 2009-12-15 2011-06-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网关与中继终端间传输数据的系统及方法
US20120020278A1 (en) * 2009-03-20 2012-01-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dio Bearer Identification for Self Backhauling and Relaying in LTE Advanced
US20150230209A1 (en) * 2012-10-19 2015-08-13 Nec Corporation Optimized user equipement relaying
WO2015125479A1 (en) * 2014-02-19 2015-08-27 Nec Corporation Relaying user communication device enabling rrc, nas connections, user communication device, base station, system,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storing a program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35488A1 (zh) * 2009-09-27 2011-03-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令传输方法和装置
EP3195663B1 (en) * 2014-09-19 2021-05-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supporting d2d communication
CN106454806B (zh) * 2015-08-11 2019-07-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和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20020278A1 (en) * 2009-03-20 2012-01-2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Radio Bearer Identification for Self Backhauling and Relaying in LTE Advanced
US20100260126A1 (en) * 2009-04-13 2010-10-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plit-cell relay packet routing
CN102098725A (zh) * 2009-12-15 2011-06-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服务网关与中继终端间传输数据的系统及方法
US20150230209A1 (en) * 2012-10-19 2015-08-13 Nec Corporation Optimized user equipement relaying
WO2015125479A1 (en) * 2014-02-19 2015-08-27 Nec Corporation Relaying user communication device enabling rrc, nas connections, user communication device, base station, system, method,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storing a program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3GPP: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3GPP》 *
FUJITSU: ""R2-101454 - Multiplexing for Un Interface"", 《3GPP TSG_RAN\WG2_RL2》 *
HUAWEI, HISILICON: ""R2-162642 L2 Relay technology consideration for Wearable"", 《3GPP TSG_RAN\WG2_RL2》 *
INTEL: "《motivation for si:further LTE D2D enhancements for wearables and MTC》", 《3GPP》 *
ZTE: "R2-153770 "Priority in UE-to-Network relay"", 《3GPP TSG_RAN\WG2_RL2》 *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103641A1 (zh) * 2018-11-22 2020-05-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中继通信方法及装置
US11968633B2 (en) 2018-11-22 2024-04-2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Relay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1003617A1 (zh) * 2019-07-05 2021-01-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终端
CN113491162A (zh) * 2019-08-16 2021-10-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3826364A (zh) * 2019-11-26 2021-12-21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用于侧链路的协作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CN113826364B (zh) * 2019-11-26 2024-04-16 联发科技(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用于侧链路的协作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WO2022073431A1 (zh) * 2020-10-09 2022-04-1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设备、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4423097A (zh) * 2020-10-09 2022-04-29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数据处理方法、设备、装置和存储介质
WO2022174466A1 (zh) * 2021-02-22 2022-08-2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及终端设备
WO2023060435A1 (zh) * 2021-10-12 2023-04-2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00046A1 (en) 2019-06-19
EP3500046B1 (en) 2024-05-08
WO2018028504A1 (zh) 2018-02-15
EP3500046A4 (en) 2020-03-25
CN108307536B (zh) 2023-04-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07536A (zh) 一种路由方法和设备
CN105934897B (zh) 配置用于d2d通信系统的mac pdu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5163398B (zh) 连接建立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6233696B (zh) 发送用于d2d通信系统的层-2状态变量的显式信号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6465090B (zh) 用于设备到设备的发现消息大小的可扩展解决方案
CN107950048B (zh) 用于在lte-wlan聚合系统中将数据分组路由到用户设备的装置和方法
CN104869666B (zh) 数据无线承载配置方法、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8347410A (zh) 安全实现方法、设备以及系统
CN109729566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0169097A (zh) 无线通信系统的中继
CN107079530A (zh) 用于侧行链路逻辑信道的逻辑信道优先级排序过程
CN107211017A (zh) 用于在D2D通信系统中执行ProSe的分组过滤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8307528A (zh)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0035564A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EP3598840A1 (en) Relay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5723801B (zh) 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处理方法、装置和系统
TW201707499A (zh) 在d2d通訊系統中執行邏輯通道優先權排序的方法及其裝置
EP3668266B1 (en) Communic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relay
TW201707491A (zh) 在d2d通信系統中執行緩衝區狀態報告的方法及其裝置
CN107006022A (zh) Lwa pdu路由方法及装置
CN107079327A (zh) 在d2d通信系统中取消侧链路缓冲器状态报告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05940622A (zh) 处理用于d2d通信系统的id冲突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10213799A (zh) 一种下行小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4796227A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8605381A (zh) 通信链路建立方法、协议栈、终端及网络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