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917396B - 燃料罐的注油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燃料罐的注油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917396B
CN103917396B CN201180073514.4A CN201180073514A CN103917396B CN 103917396 B CN103917396 B CN 103917396B CN 201180073514 A CN201180073514 A CN 201180073514A CN 103917396 B CN103917396 B CN 1039173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pouring orifice
spring
open
cl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8007351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917396A (zh
Inventor
山本哲士
片冈千明
赤木正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9173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173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9173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91739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4Tank inl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5/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of combustion engines or other fuel consuming energy converters, e.g. fuel cells; Mounting or construction of fuel tanks
    • B60K15/03Fuel tanks
    • B60K15/04Tank inlets
    • B60K2015/0458Details of the tank inlet
    • B60K2015/0461Details of the tank inlet comprising a filler pipe shutter, e.g. trap, door or flap for fuel inle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Loading And Unloading Of Fuel Tanks Or Shi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获得一种燃料罐的注油部结构,其能够切实地对注油口进行封闭且容易从注油口抽拔加油枪。通过连结瓣阀(20)位于闭阀位置(TP)时瓣阀用弹簧(36)所接触的闭阀时接触位置(RP‑1)和转动轴(22)的中心,从而假定闭阀时基准线段(RS‑1)。通过连结瓣阀(20)位于开阀位置(HP)时的开阀时接触位置(RP‑2)和转动轴(22)的中心,从而假定开阀时基准线段(RS‑2)。与由闭阀时基准线段(RS‑1)和开阀时基准线段(RS‑2)所成的角的二等分线(BS)相比,弹簧轴(42)(安装部(36B))被设置于靠闭阀时接触位置(RP‑1)侧的位置处。

Description

燃料罐的注油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料罐的注油部结构。
背景技术
作为用于向汽车等的燃料罐注油的注油部结构,存在一种能够通过瓣阀等开闭阀而对供注油喷嘴插入的注油口进行开闭的结构。例如,在日本特开平8-142694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一种以转动自如的方式被支承于燃料的流入口处的阀体的结构。该阀体通过弹簧而向闭阀方向被施力。而且,通过将加油枪插入至注油口中,从而使阀体抵抗弹簧的施力而向打开开方向进行转动。
但是,在上述公报的结构中,随着阀体向打开方向进行转动,弹簧的施力将增大。特别是,移动至开阀位置的阀体将通过该较大的施力而按压加油枪。因此,抽拔加油枪时的阻力将增大。
虽然存在一种在加油枪上通过在顶端部分的外周卷绕线圈弹簧等的方式从而具有局部的大径部的结构,但在这种加油枪中,将出现大径部被强有力地卡在注油口的壳体(注油口部件)上,从而使抽拔更加困难的情况。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考虑了上述事实,其课题在于,获得一种能够切实地封闭注油口且容易从注油口抽拔加油枪的燃料罐的注油部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具有:注油口部件,其具备供燃料罐注油用的加油枪插入的注油口;开闭阀,其能够对所述注油口进行开闭;转动轴,其用于将所述开闭阀以能够在封闭所述注油口的闭阀位置、和被所述加油枪推压从而开放注油口的开阀位置之间进行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注油口部件上;弹簧部件,其被安装于所述注油口部件上,且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所述开闭阀接触,并向所述闭阀位置对所述开闭阀施力,所述弹簧部件安装于注油口部件上的安装位置被设定在,与由闭阀时基准线段和开阀时基准线段所成的角的二等分线相比,靠闭阀时接触位置侧的位置处,其中,所述闭阀时基准线段为,连结所述弹簧部件在所述闭阀位置处与开闭阀接触的闭阀时接触位置、和该转动轴的线段,所述开阀时基准线段为,连结所述弹簧部件在所述开阀位置处与开闭阀接触的开阀时接触位置、和该转动轴的线段。
在第一方式的燃料罐的注油部结构中,相对于注油口部件,以能够通过转动轴而进行转动的方式而安装有开闭阀。被安装于注油口部件上的弹簧部件向闭阀位置对开闭阀施力。在注油口被开闭阀封闭的状态下,通过该施力,从而能够维持闭阀位置。当加油枪向注油口中插入时,开闭阀被加油枪推压,从而抵抗弹簧部件的施力,而向开阀位置进行转动,从而使注油口被开放。
弹簧部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开闭阀接触。在此,假定连结闭阀时接触位置和开闭阀的转动轴的闭阀时基准线段,其中,所述闭阀时接触位置为,弹簧部件在闭阀位置处与开闭阀接触的位置。而且,假定连结开阀时接触位置和开闭阀的转动轴的开阀时基准线段,其中,所述开阀时接触位置为,弹簧部件在开阀位置处与开闭阀接触的位置。而且,弹簧部件安装于注油口部件上的安装位置被设定为,与由闭阀时基准线段和开阀时基准线段所成的角的二等分线相比,靠闭阀时接触位置侧的位置处。因此,从弹簧部件安装于注油口部件上的安装位置到闭阀时接触位置为止的长度短于,从弹簧部件安装于注油口部件上的安装位置到开阀时接触位置为止的长度。换言之,对于实质上的弹簧部件的长度(从弹簧部件安装于注油口部件上的安装位置到弹簧部件与开闭阀接触的接触位置为止的长度)而言,在开阀时的长度长于在闭阀时的长度。因此,与在开闭阀的开阀时和闭阀时弹簧部件的长度不发生变化的结构相比,开闭阀位于开阀位置时,由弹簧部件作用于开闭阀上的闭阀方向上的力减小。由此,对被插入至注油口中的加油枪的按压力也较低,从而容易从注油口抽拔加油枪。例如,即使在于加油枪的外周处通过弹簧等而构成了大径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大径部卡在注油口部件上的情况,从而容易抽拔加油枪。
在第一方式中,也可以采用下述的结构,即,所述注油口部件具有弹簧轴,所述弹簧轴被形成为与所述转动轴平行,且被形成在与所述转动轴不同的位置处,所述弹簧部件为如下的扭簧,所述扭簧具有:安装部,其以卷绕的方式被安装在所述弹簧轴上;滑动接触部,其从所述安装部延伸出,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所述开闭阀接触。
在该结构中,弹簧部件的安装部以卷绕的方式被安装在弹簧轴上。而且,从安装部延伸出的滑动接触部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开闭阀接触。弹簧部件由于被设为扭簧,因此即使对应于开闭阀的打开角度而发生变形,该弹簧力的变化也变得较小。
而且,还可以采用下述的结构,即,具有支承部件,所述支承部件被设置于所述开闭阀上,并与所述弹簧部件的所述滑动接触部接触,从而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对所述弹簧部件的所述滑动接触部进行支承。
通过设置这种支承部件来对弹簧部件的滑动接触部进行支承,从而与未设置支承部件的结构相比,能够更加切实地维持使弹簧部件和开闭阀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进行接触的状态。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具有:注油口部件,其具备供燃料罐注油用的加油枪插入的注油口;开闭阀,其能够对所述注油口进行开闭;转动轴,其用于将所述开闭阀以能够在封闭所述注油口的闭阀位置、和被所述加油枪推压从而开放注油口的开阀位置之间进行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注油口部件上,弹簧部件,其被安装于所述注油口部件上,且与所述开闭阀接触,并向所述闭阀位置对所述开闭阀施力,所述弹簧部件以如下的方式发生姿态变化,即,使作用在位于所述开阀位置的开闭阀上的施力的闭阀方向分量与作用在位于所述闭阀位置的开闭阀上的施力的闭阀方向分量相比减小的方式。
在第二方式的燃料罐的注油部结构中,相对于注油口部件,以能够通过转动轴而进行转动的方式安装有开闭阀。被安装于注油口部件上的弹簧部件向闭阀方向对开闭阀施力。在注油口被开闭阀封闭的状态下,通过该施力,从而能够维持闭阀位置。当加油枪向注油口中插入时,开闭阀被加油枪推压,从而抵抗弹簧部件的施力,而向开阀位置进行转动,从而使注油口被开放。
弹簧部件以如下的方式发生姿态变化,即,使作用在位于开阀位置的开闭阀上的施力的闭阀方向分量与作用在位于闭阀位置的开闭阀上的施力的闭阀方向分量相比减小的方式。因此,与不发生这种姿态变化的结构相比,开闭阀位于闭阀位置时由弹簧部件作用于开闭阀上的闭阀方向的力减小。由此,对被插入至注油口中的加油枪进行按压的按压力也降低,从而容易从注油口抽拔加油枪。例如,即使在也于加油枪的外周处通过弹簧等构成了大径部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少大径部卡在注油口部件上的情况,从而容易抽拔加油枪。
在第二方式中,也可以采用下述方式,即,所述弹簧部件具有:第一卡止部,其被卡止于所述注油口部件,第二卡止部,其被卡止于所述开闭阀,弯曲部,其在所述第一卡止部和所述第二卡止部之间以弯曲的方式而形成,并且为了产生所述姿态变化,所述弯曲部的位置及弯曲角度被设定为能够发生变化。
在该结构中,弹簧部件通过第一卡止部而被卡止于注油口部件的内部,并通过第二卡止部而被卡止于开闭阀。由此,能够维持弹簧部件的姿态,并使朝向闭阀位置的施力作用于开闭阀。
另外,第一卡止部被设置于注油口部件的内部。因此,与将第一卡止部设置于注油口部件的外部的结构相比,能够使燃料罐的注油部结构小型化。
第二卡止部被卡止于开闭阀,由于不会相对于开闭阀进行滑动,因此耐久性较高。
而且,能够通过使弯曲部的弯曲角度发生变化的简单的结构,来减小在开闭阀位于闭阀位置时由弹簧部件作用于开闭阀上的闭阀方向上的力。
发明效果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因此能够获得一种可切实地对注油口进行封闭,且容易从注油口抽拔加油枪的燃料罐的注油部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图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罐的注油部结构的概要立体图。
图2为,以从注油口的纵深侧进行观察的状态图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罐的注油部结构的后视图。
图3为,图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罐的注油部结构的、沿图2中的3-3线的剖视图。
图4为,以插入了加油枪的状态图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罐的注油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5为,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罐的注油部结构局部切断而进行局部图示的放大立体图。
图6为,图示了比较例的注油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7为,在第一实施方式及比较例的结构中定性地表示瓣阀的开度与由瓣阀用弹簧向瓣阀施加的按压载荷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8为,以从注油口的纵深侧进行观察的状态图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燃料罐的注油部结构的后视图。
图9为,图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燃料罐的注油部结构的、沿图2中的3-3线的剖视图。
图10为,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燃料罐的注油部结构局部切断而进行局部图示的放大立体图。
图11为,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燃料罐的注油部结构以局部放大的方式进行图示的、沿图10中的11-11线的剖视图。
图12为,以从注油口的纵深侧进行观察的状态图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燃料罐的注油部结构的后视图。
图13为,图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燃料罐的注油部结构的、沿图12中的13-13线的剖视图。
图14为,图示了第一参考例的燃料罐的注油部结构的概要立体图。
图15为,图示了第一参考例的燃料罐的注油部结构的、沿图14中的15-15线的剖视图。
图16为,以瓣阀位于开阀位置的状态图示了第一参考例的燃料罐的注油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17为,图示了第二参考例的燃料罐的注油部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通过分解立体图,图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燃料罐的注油部结构(以下,简称“注油部结构”)12的外观形状。在图2中,以从背面进行观察的状态图示了该注油部结构12。而且,在图3中,通过沿图2中的3-3线的剖视图,图示了注油部结构12。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了不需要用于对注油口进行封闭的盖的结构(所谓的无盖结构)。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用于向燃料罐注油的加油枪28,如图4所示,假定了具有圆筒状的加油枪主体28M、和在该加油枪主体28M的外周卷绕有线圈状的加油枪弹簧28S的结构的加油枪。加油枪弹簧28S被卷绕在与加油枪主体28M的顶端28F隔开预定距离的位置上。加油枪弹簧28S部分的外径M大于加油枪主体28M的外径D。即,加油枪28在长度方向的中途具有由加油枪弹簧28S构成的大径部。
注油用的进油管14的下端与未图示的燃料罐相连接,在该进油管14的上部,应用了注油部结构12。
在进油管14的上端的内侧,安装有大致圆筒状的壳体部件16。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将壳体部件16设为如下结构,即,具有距燃料罐较近的一侧(距进油管14的下端较近的一侧)的内壳体16N、和位于与该内壳体16N相比距燃料罐较远的一侧(距加油者较近的一侧)的外壳体16S的结构。
在内壳体16N中,于距外壳体16S较近的位置处,形成有将内壳体16N的外径缩小的小径部18。在该小径部18上,安装有外壳体16S,从而内壳体16N和外壳体16S被一体化。
壳体部件16为本发明的注油口部件的示例,壳体部件16的内部成为注油口26。能够将加油枪28插入至注油口26中,从而对燃料罐进行加油。在附图中,用中心线CL表示注油口26的中心。
并且,在以下内容中,当简称为“纵深侧”时,是指壳体部件16中的距燃料罐较近的一侧(图3中的右侧),当简称为“近前侧”时,是指“纵深侧”的相反侧,即,插入加油枪28的一侧(图3中的左侧)。另外,当言及“径向”时,是指大致圆筒状的壳体部件16的径向。
在壳体部件16的内壳体16N上,于图3及图4中的注油口26的下方位置处,设置有卡止部24。卡止部24在加油枪弹簧28S通过时产生适度的通过阻力。
而且,在加油枪弹簧28S通过了卡止部24之后,如图4所示,卡止部24将加油枪弹簧28S卡止,从而抑制加油枪28不小心从壳体部件16中脱出的情况。
在内壳体16N的上部的内侧,设置有转动轴22。转动轴22以可转动的方式被安装在壳体部件16上。而且,瓣阀20在封闭注油口26的闭阀位置TP(图3中用实线表示的位置)、和使注油口26开放的开阀位置HP(图3中用双点划线表示、且图4中用实线表示的位置)之间进行转动。
在开阀位置HP上,瓣阀20的下部、即与配置有转动轴22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向燃料罐侧大幅地进行了移动。在闭阀位置TP上,由图2可知,瓣阀20碰到卡止部24,从而瓣阀20朝向闭阀位置TP的方向上的转动受到限制。
瓣阀20具有直径被设为小于注油口26的、大致圆筒状或大致圆柱状的阀门主体部30。从阀门主体部30的外周起,形成有环状的凸缘部30F。另外,在阀门主体部30上,从与凸缘部30F相比靠纵深侧的位置起,安装有圆筒状的阀门托架32。
如图3及图4中所详细图示的那样,在阀门托架32上,还形成有以隔开间隔的方式而与凸缘部30F对置的凸缘部32F。而且,在凸缘部30F、32F之间,安装有环状的密封橡胶34。当瓣阀20位于闭阀位置TP时,密封橡胶34从纵深侧紧贴于内壳体16N的注油口26上。由此,能够切实地维持对注油口26进行封闭的状态。
如图1及图2所示,两根角片38从阀门托架32突出。在各个角片38的顶端,形成有插入孔40。通过使转动轴22插入至插入孔40中,从而使瓣阀20以能够将转动轴22作为中心进行转动的方式被支承。
并且,在瓣阀20上,根据需要,设置有用于对燃料罐内的压力进行调节的阀等。
如图1及图2所示,在内壳体16N上,设置有一对弹簧轴42。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是在图3所示的截面中,弹簧轴42位于与中心线CL相比靠转动轴22侧的位置处。
弹簧轴42与转动轴22大致平行,且被设置为与转动轴22不同。在弹簧轴42上,卷绕有瓣阀用弹簧36(参照图3)。
如图3及图4中所详细图示的那样,瓣阀用弹簧36具有卡止部36A,所述卡止部36A通过未图示的卡止部件而被卡止于进油管14的内周面上。另外,在瓣阀用弹簧36中,形成有环状或螺旋状的安装部36B,所述安装部36B从卡止部36A起连续,且被卷绕并支承在弹簧轴42上。而且,瓣阀用弹簧36具有滑动接触部36C,所述滑动接触部36C从安装部36B延伸出,并且该延伸出的部分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瓣阀20接触。瓣阀用弹簧36通过被设为这种形状,从而成为通过安装部36B的扭转而使弹簧力从滑动接触部36C作用于瓣阀20上的扭簧。
瓣阀用弹簧36通过利用滑动接触部36C而与瓣阀20接触,从而朝向闭阀位置TP(箭头标记R1方向)对瓣阀20施力。特别是,当瓣阀20位于闭阀位置TP时,由于密封橡胶34被紧贴于内壳体16N上,因此,注油口26不会被不小心地开放。当瓣阀20在闭阀位置TP处被将要从注油口26插入的加油枪28推压时,瓣阀20将抵抗瓣阀用弹簧36的施力,而向开阀位置HP进行移动(转动)。
还如图5中所详细图示的那样,在瓣阀20的阀门托架32上,朝向径向外侧而形成有一对滑动支承片44。滑动支承片44与瓣阀用弹簧36的各个滑动接触部36C对应,并在近前侧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对滑动接触部36C进行支承。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支承片44与阀门托架32一体成形。
在此,如图3中的实线所示,将瓣阀20位于闭阀位置TP时瓣阀用弹簧36的滑动接触部36C与瓣阀20的滑动支承片44接触的点设为闭阀时接触位置RP-1。另外,如图3中的双点划线所示,将瓣阀20位于开阀位置HP时瓣阀用弹簧36的滑动接触部36C与瓣阀20的滑动支承片44接触的点设为开阀时接触位置RP-2。
而且,将转动轴22的中心与闭阀时接触位置RP-1连结,而假定闭阀时基准线段RS-1。另外,将转动轴22的中心与开阀时接触位置RP-2连结,而设假定开阀时基准线段RS-2。而且,假定由闭阀时基准线段RS-1与开阀时基准线段RS-2所成的角的二等分线BS。在本实施方式的注油部结构12中,由图1可知,弹簧轴42(安装部36B)位于,与二等分线BS相比(不包含二等分线BS上)靠闭阀时接触位置RP-1侧的位置处。
将瓣阀20位于闭阀位置TP时从弹簧轴42到闭阀时接触位置RP-1的长度(瓣阀用弹簧36实质上作为弹簧而发挥功能的部分的长度)设为闭阀时弹簧长度SL-1。另外,将瓣阀20位于开阀位置HP时,从弹簧轴42到闭阀时接触位置RP-1的长度(瓣阀用弹簧36实质上作为弹簧而发挥功能的部分的长度)设为开阀时弹簧长度SL-2。
在本实施方式中,弹簧轴42位于与上述的二等分线BS相比靠闭阀时接触位置RP-1侧的位置处。因此,开阀时弹簧长度SL-2以从闭阀时弹簧长度SL-1起逐渐变长的方式而发生变化。换言之,瓣阀用弹簧36实质上作为弹簧而发挥功能的部分的长度,随着瓣阀20从闭阀位置TP向开阀位置HP进行转动而逐渐增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由瓣阀用弹簧36作用于瓣阀20上的力FA-1、FA-2,考虑该力FA-1、FA-2中以转动轴22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的分量。该分量成为对瓣阀20朝向闭阀位置TP按压的按压力分量FB-1、FB-2。
由图3可知,瓣阀20位于开阀位置HP时力FA-2与按压力分量FB-2所成的角(开阀时按压角θ2),大于瓣阀20位于闭阀位置TP时力FA-1与按压力分量FB-1所成的角(闭阀时按压角θ1)。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注油部结构12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通常状态下,如图1及图2所示,瓣阀20位于闭阀位置TP,注油口26被瓣阀20封闭。力FA-1从瓣阀用弹簧36作用于瓣阀20上,特别是通过该力FA-1的按压力分量FB-1,瓣阀20被切实地维持在闭阀位置TP处。即,能够通过位于闭阀位置TP的瓣阀20,切实地封闭注油口26。
在由加油枪28将燃料向燃料罐注入的情况下,通过加油枪28来推压瓣阀20,以抵抗来自瓣阀用弹簧36的作用力,从而使瓣阀20朝向开阀位置HP进行转动。
而且,如图4所示,在瓣阀20到达了开阀位置HP的状态下,加油枪28到达用于向燃料罐注油的预定位置,并且加油枪弹簧28S被卡止于卡止部24。由于加油枪28被插入至注油口26的预定位置,因此能够实施向燃料罐的注油。
由图3可知,瓣阀20位于开阀位置HP时的开阀时弹簧长度SL-2,长于瓣阀20位于闭阀位置TP时的闭阀时弹簧长度SL-1。因此,当对由瓣阀用弹簧36作用于瓣阀20上的力FA-1、FA-2进行比较时,开阀时的力FA-2小于闭阀时的力FA-1。
另外,瓣阀20位于开阀位置HP时的开阀时的按压角θ2,大于瓣阀20位于闭阀位置TP时的闭阀时按压角θ1。
由此,开阀时的按压力分量FB-2小于闭阀时的按压力分量FB-1。
图6中图示了比较例的注油部结构212。在比较例的注油部结构212中,瓣阀用弹簧36的弹簧轴42被设定于与转动轴22相同的位置上。因此,闭阀时弹簧长度SL-1’与开阀时弹簧长度SL-2’相等。
另外,在比较例的注油部结构212中,瓣阀20位于闭阀位置TP时的闭阀时按压角θ1’与瓣阀20位于开阀位置HP时的开阀时按压角θ2’相同。
在图7中,图示了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及比较例中,瓣阀20的开度(阀门开度)与由瓣阀用弹簧36作用于瓣阀20上的按压载荷(阀门的按压载荷)之间的关系。在瓣阀用弹簧36等弹性体中,当变形量增大时,作用于消除该变形的方向上的弹性力也增大。因此,在比较例的注油部结构212中,如双点划线所示,随着瓣阀20的开度增大,从瓣阀用弹簧36作用于瓣阀20上的按压力也单调地增大。
实际上,由于在加油枪28到达了注油口26内的预定位置的状态下,加油枪弹簧28S被卡止于卡止部24,因此,当从注油口抽拔加油枪28时,需要使加油枪弹簧28S越上卡止部24以解除卡止。在比较例的注油部结构212中,由于当瓣阀20位于开阀位置HP时,较大的按压力从瓣阀用弹簧36作用于瓣阀20上,因此,为了使加油枪弹簧28S越上卡止部24,也需要较大的力。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注油部结构12中,如上文所述,瓣阀20位于开阀位置HP时的开阀时弹簧长度SL-2,长于瓣阀20位于闭阀位置TP时的闭阀时弹簧长度SL-1。因此,根据这一点,如图7中的单点划线所示,可知与比较例的注油部结构212相比,从瓣阀用弹簧36作用于瓣阀20上的按压载荷也减小(用ΔF1表示有关这一点的载荷减少量)。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瓣阀20位于开阀位置HP时的开阀时按压角θ2,大于瓣阀20位于闭阀位置TP时的闭阀时按压角θ1。随此,如图7中的实线所示,可知从瓣阀用弹簧36作用于瓣阀20上的按压载荷与由单点划线所示的情况相比进一步减小(用ΔF2表示有关这一点的载荷减少量)。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比较例相比,当从注油口抽拔加油枪28时,用于使加油枪弹簧28S越上卡止部24的力只需较小即可。因此,容易实施从注油口26抽拔加油枪28的操作。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作为瓣阀用弹簧36(弹簧部件),而使用了扭簧,但本发明的弹簧部件并不限定于扭簧。但是,随着瓣阀20从闭阀位置TP向开阀位置HP转动,扭簧中卷绕在弹簧轴42上的卷绕部分将发生变形。因此,与作为弹簧部件而使用了板簧等的结构相比,即使瓣阀20的打开角度变大,弹簧力的増加量也较小。因此,优选为,将扭簧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注油部结构12所使用的弹簧部件。
另外,作为弹簧部件,例如也可以为采用如下结构的弹簧,即,省略瓣阀用弹簧36的从安装部36B到卡止部36A为止的部分,通过安装部36B而直接被安装于(被固定于)弹簧轴42上的结构。
图8中,以从背面进行观察的状态图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注油部结构62。图9中,用沿图8中的9-9线的剖视图图示了注油部结构62。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部件等,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注油部结构62中,弹簧轴42在相对于中心线CL而与转动轴22相反的一侧(在图8及图9中为下侧),被设置于内壳体16N上。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注油部结构12相同,位于与二等分线BS相比靠闭阀时接触位置RP-1侧的位置处。
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注油部结构62中,瓣阀20位于开阀位置HP时的开阀时弹簧长度SL-2,也长于瓣阀20位于闭阀位置TP时的闭阀时的弹簧长度SL-1。因此,在瓣阀20开阀时由瓣阀用弹簧36作用的力FA-1,小于闭阀时作用的力FA-2。
另外,瓣阀20位于开阀位置HP时的开阀时按压角θ2,大于瓣阀20位于闭阀位置TP时的闭阀时按压角θ1。因此,开阀时的按压力分量FB-2小于闭阀时的按压力分量FB-1。
因此,在第二实施方式的注油部结构62中,瓣阀20位于开阀位置HP时由瓣阀用弹簧36作用于瓣阀20上的按压力也减小,从而容易实施从注油口26抽拔加油枪28的操作。
图10中,以局部放大的形式图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注油部结构72。图11中,通过沿图10中的11-11线的剖视图,以放大的形式图示了注油部结构72。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由于注油部结构的整体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以下,仅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虽然阀门托架74被设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阀门托架32大致相同的结构,但滑动支承片76未与阀门托架74一体成形,而是被设为与阀门托架74分体的部件。而且,在阀门托架74中,局部形成有向阀门托架74的径向外侧鼓出的鼓出部74B。而且,在鼓出部74B上,形成有嵌合凹部74D。
还如图11所详细图示的那样,第三实施方式的滑动支承片76整体被形成为大致圆柱状,并形成有与嵌合凹部74D嵌合的嵌合槽76D、和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对瓣阀用弹簧36进行支承的滑动支承槽76S。通过使嵌合凹部74D嵌合于嵌合槽76D内,从而使滑动支承片76被固定于阀门托架74上。
因此,在第三实施方式的注油部结构72中,也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注油部结构12相同,瓣阀用弹簧36的滑动接触部36C以能够相对于瓣阀20进行滑动的方式而与瓣阀20接触,并将朝向闭阀位置TP的弹性力作用于瓣阀20上。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由于将阀门托架74与滑动支承片76分体设置,因此,各自的成形较为容易,另外,滑动支承片76的形状的自由度也较高。
与此相对,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由于将阀门托架32与滑动支承片44一体成形,因此,部件件数减少。另外,制造注油部结构12的工序也减少。
另外,在上述内容中,作为第三实施方式,列举了注油部结构的整体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示例。但是,也可以将阀门托架74与滑动支承片76被分体设置的结构应用于,具有与第二实施方式的注油部结构62相同的整体结构的注油部结构中。
在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中,为了使瓣阀20位于开阀位置HP时的开阀时弹簧长度SL-2长于瓣阀20位于闭阀位置TP时的闭阀时弹簧长度SL-1,只需使弹簧轴42(安装部36B)位于与二等分线BS相比靠闭阀时接触位置RP-1侧的位置处即可。因此,弹簧轴42(安装部36B)也可以位于与壳体部件16相比靠近前侧(图3中的左侧)的位置处。但是,由图3等可知,当将弹簧轴42(安装部36B)设置于与壳体部件16的近前侧的端面相比靠燃料罐侧的位置处时,瓣阀用弹簧36将不会从注油部结构12突出。
在图12中,图示了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注油部结构82。在图13中,用沿图12中的13-13线的剖视图图示了注油部结构82。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注油部结构12相同的构成要素、部件等,也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并且,在图12及图13中,省略了进油管14的图示。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注油部结构82中,在内壳体16N的内侧,形成有一对卡止销16P。瓣阀用弹簧86的一端部被设为第一卡止部86A,并被卡止于内壳体16N的卡止销16P。
另外,在阀门托架84上,也于外周侧设置有卡止销84P。瓣阀用弹簧86的另一端部被设为第二卡止部86C,并被卡止于卡止销84P。
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的注油部结构82中,在内壳体16N上未设置有弹簧轴42(参照图2及图3)。而且,瓣阀用弹簧86的中间部被设为以螺旋状弯曲的弯曲部86B。
如果对图13中用实线表示的瓣阀用弹簧86和用双点划线表示的瓣阀用弹簧86进行比较则可知,随着瓣阀20的转动,卡止部86C及弯曲部86B的位置将发生变化。随着该卡止部86C及弯曲部86B的位置变化,弯曲部86B的弯曲角度也将发生变化。而且,瓣阀用弹簧86的整体姿态也将发生变化。
并且,为了使瓣阀20在以上述方式发生姿态变化时不与内壳体16N发生干涉,而形成有使内壳体16N局部大径化而成的避让部16A。
如图13的实线所示,当瓣阀20位于闭阀位置TP时,在闭阀时接触位置RP-1处,瓣阀用弹簧86使按压力F0作用于瓣阀20上。而且,作为实质上朝向阀位置TP对瓣阀20施加的力,是以转动轴22为中心的圆周方向分量FA0发挥了作用。将此时由瓣阀用弹簧86和圆周方向分量FA0所成的角设为A。
同样地,当瓣阀20位于开阀位置HP时,在开阀时接触位置RP-2处,瓣阀用弹簧86使按压力F1作用于瓣阀20上。而且,作为实质上朝向闭阀位置TP对瓣阀20施加的力,是以转动轴22为中心的圆周方向分量FA1发挥了作用。将此时由瓣阀用弹簧86和圆周方向分量FA1所成的角设为B。
在第四实施方式的注油部结构82中,关于上述的角A、B,以满足以下所示的条件的方式来决定瓣阀用弹簧86的形状、第一卡止部86A、第二卡止部86C的位置等。并且,下面,用角度法来标记角度。
首先,将瓣阀20位于闭阀位置TP时的、瓣阀用弹簧86的弯曲角度设为α,将瓣阀20位于开阀位置HP时的、瓣阀用弹簧86的弯曲角度设为β。瓣阀20的弯曲角度的变化量θ为θ=α-β。
在瓣阀20中,认为至少在弯曲角度为α~β的范围内,弹簧力以与弯曲角度的增加量呈正比的方式增加,将瓣阀20的弹簧常数设为k,则下式成立。
F1=kθ+F0 (1)
另外,由图13可得下式。
FA1=F1·sin(180-B) (2)
FA0=F0·sin(180-A) (3)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也是如此,即,只要使瓣阀20位于开阀位置HP时的按压力的圆周方向分量FA1小于瓣阀20位于闭阀位置TP时的按压力的圆周方向分量FA0,便容易抽拔被插入至注油口26中的加油枪28。即,只需满足FA1<FA0的条件即可。
该条件可以通过(2)及(3)而变形为下式。
F1·sin(180-B)<F0·sin(180-A)
而且,根据(1)可得下式。
(kθ+F0)·sin(180-B)<F0·sin(180-A)
在此,根据三角函数的性质,导出下式。
(kθ+F0)·sin(B)<F0·sin(A)(4)
即,以满足(4)的关系的方式来设定所成的角A、B。
如此,在第四实施方式的注油部结构82中,关于由瓣阀用弹簧86作用于瓣阀20上的按压力,满足FA1<FA0的关系。因此,在第四实施方式的注油部结构82中,瓣阀20位于开阀位置HP时由瓣阀用弹簧36作用于瓣阀20上的按压力也减小,从而容易实施从注油口26抽拔加油枪28的操作。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参考例进行说明。在参考例的结构中,也具有通过瓣阀来切实地封闭注油口,且容易从注油口抽拔加油枪的效果。
并且,在以下的各参考例中,也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部件等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图14中用立体图图示了第一参考例的注油部结构112的概要结构。在图15中,用沿图14中的15-15线的剖视图图示了注油部结构112。并且,在第一参考例中,省略了外壳体的图示。
在第一参考例的注油部结构112中,在转动轴22上固定有小齿轮114,当瓣阀20以转动轴22为中心进行旋转时,小齿轮114也一体地进行旋转。
在内壳体16N内,以能够沿着壳体部件16的轴向(箭头标记M1方向及其相反方向)滑动的方式设置有滑块116。在滑块116上,形成有与小齿轮114啮合的齿条124。因此,随着瓣阀20在箭头标记R1方向上的旋转,滑块116向箭头标记M1方向或其相反方向进行滑动。具体而言,当瓣阀20从闭阀位置TP向开阀位置HP进行旋转时,滑块116以朝向近前侧的方式(朝向箭头标记M1方向的方式)向注油口26滑动。
在滑块116上设置有固定片118。瓣阀用弹簧120的一端侧被固定在固定片118上。
在瓣阀20上设置有滑动支承片122。瓣阀用弹簧120的另一端侧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被支承在滑动支承片122上。因此,从瓣阀用弹簧120的中间的线圈部120D到滑动支承片122为止的距离成为,瓣阀用弹簧120中使按压力作用于瓣阀20上的部分的长度。
在被设为这种结构的第一参考例的注油部结构112中,当瓣阀20位于闭阀位置TP时,如图15所示,瓣阀用弹簧120中使按压力作用于瓣阀20上的部分的长度成为L1。
与此相对,在加油枪28被插入至注油口26中的状态下,如图16所示,滑块116及瓣阀用弹簧120向箭头标记M1方向进行滑动,瓣阀用弹簧120中使按压力作用于瓣阀20上的部分的长度成为L2。而且,L1<L2的关系成立。
因此,在瓣阀20位于开阀位置HP时的来自瓣阀用弹簧120的按压力a2、与瓣阀20位于闭阀位置TP时的来自瓣阀用弹簧120的按压力a2之间,a1>a2的关系成立。由此,在第一改变例的注油部结构112中,瓣阀20位于开阀位置HP时由瓣阀用弹簧120作用于瓣阀20上的按压力也减小,从而容易实施从注油口26抽拔加油枪28的操作。
在图17中图示了第二参考例的注油部结构142。在第二参考例的注油部结构142中,不仅具备瓣阀用弹簧144,还具备瓣阀用辅助弹簧146。
瓣阀用弹簧144的一端侧被卡止于进油管14的内周面,另一端侧被卡止于瓣阀20。而且,当瓣阀20位于闭阀位置TP时,瓣阀用弹簧144使按压力c1作用于以转动轴22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另外,当瓣阀20位于开阀位置HP时,瓣阀用弹簧144使按压力c2作用于以转动轴22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无论瓣阀20的位置如何,由瓣阀用弹簧144作用于瓣阀20上的按压力均朝向闭阀位置TP而发挥作用。
与此相对,瓣阀用辅助弹簧146的一端侧被卡止于内壳体16N,另一端侧以与瓣阀用弹簧144的另一端侧相同的位置而被卡止于瓣阀20。而且,当瓣阀20位于闭阀位置TP时,瓣阀用辅助弹簧146使力d1作用于瓣阀20上。在该力d1中,以转动轴22为中心的圆周方向分量成为朝向闭阀位置TP对瓣阀20施力的方向(与来自瓣阀用弹簧144的按压力c1相同的方向)。即,力d1的圆周方向分量作为朝向闭阀位置TP的按压力e1而作用于瓣阀20上。并且,以满足e1<c1的方式而设定了瓣阀用辅助弹簧146的弹簧力。
与此相对,在瓣阀20位于开阀位置HP时瓣阀用辅助弹簧146作用于瓣阀20上的力e2被设定为,该力e2的圆周方向分量成为朝向闭阀位置TP对瓣阀20施力的方向(与来自瓣阀用弹簧144的按压力c2相反的方向)。
具体而言,瓣阀用辅助弹簧146被设定为如下形状,即,在瓣阀20从闭阀位置TP向开阀位置HP进行旋转的中途位置MP(参照单点划线)处,使作用于瓣阀20上的力以该力的圆周方向分量成为朝向开放位置的方向的方式发生变化的形状。
因此,当瓣阀20位于开阀位置HP时,以从开阀位置HP朝向闭阀位置TP的方向为正,作用于瓣阀20上的圆周方向的力成为c2-e2。由此,在第二改变例的注油部结构112中,瓣阀20位于开阀位置HP时由瓣阀用弹簧120作用于瓣阀20上的按压力也减小,从而容易实施从注油口26抽拔加油枪28的操作。
符号说明
12 注油部结构
14 进油管
16 壳体部件(注油口部件)
20 瓣阀
22 转动轴
26 注油口
28 加油枪
36 瓣阀用弹簧
36B 安装部
36C 滑动接触部
42 弹簧轴
44 滑动支承片
62 注油部结构
72 注油部结构
82 注油部结构
86 瓣阀用弹簧
86A 第一卡止部
86C 第二卡止部
86B 弯曲部
112 注油部结构
BS 二等分线
RP-1 闭阀时接触位置
RP-2 开阀时接触位置
RS-1 闭阀时基准线段
RS-2 开阀时基准线段
SL-1 开阀时弹簧长度
SL-2 闭阀时弹簧长度

Claims (5)

1.一种燃料罐的注油部结构,具有:
注油口部件,其具备供燃料罐加油用的加油枪插入的注油口;
开闭阀,其能够对所述注油口进行开闭;
转动轴,其用于将所述开闭阀以能够在封闭所述注油口的闭阀位置、和被所述加油枪推压从而开放注油口的开阀位置之间进行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注油口部件上,
弹簧部件,其被安装于所述注油口部件上,且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所述开闭阀接触,并向所述闭阀位置对所述开闭阀施力,所述弹簧部件安装于注油口部件上的安装位置被设定在,与由闭阀时第一基准线段和开阀时第二基准线段所成的角的二等分线相比,靠闭阀时接触位置侧的位置处,其中,所述闭阀时第一基准线段为,连结所述弹簧部件在所述闭阀位置处与开闭阀接触的所述闭阀时接触位置、和该转动轴的线段,所述开阀时第二基准线段为,连结所述弹簧部件在所述开阀位置处与开闭阀接触的开阀时接触位置、和该转动轴的线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罐的注油部结构,其中,
所述注油口部件具有弹簧轴,所述弹簧轴被形成为与所述转动轴平行,且被形成在与所述转动轴不同的位置处,
所述弹簧部件为如下的扭簧,所述扭簧具有:
安装部,其以卷绕的方式被安装在所述弹簧轴上;
滑动接触部,其从所述安装部延伸出,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所述开闭阀接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罐的注油部结构,其中,
具有支承部件,所述支承部件被设置于所述开闭阀上,并与所述弹簧部件的所述滑动接触部接触,从而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对所述弹簧部件的所述滑动接触部进行支承。
4.一种燃料罐的注油部结构,具有:
注油口部件,其具备供燃料罐注油用的加油枪插入的注油口;
开闭阀,其能够对所述注油口进行开闭;
转动轴,其用于将所述开闭阀以能够在封闭所述注油口的闭阀位置、和被所述加油枪推压从而开放注油口的开阀位置之间进行转动的方式,安装在所述注油口部件上,
弹簧部件,其被安装于所述注油口部件上,且与所述开闭阀接触,并向所述闭阀位置对所述开闭阀施力,所述弹簧部件以如下的方式发生姿态变化,即,使作用在位于所述开阀位置的开闭阀上的施力的闭阀方向分量与作用在位于所述闭阀位置的开闭阀上的施力的闭阀方向分量相比减小的方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罐的注油部结构,其中,
所述弹簧部件具有:
第一卡止部,其被卡止于所述注油口部件,
第二卡止部,其被卡止于所述开闭阀,
弯曲部,其在所述第一卡止部和所述第二卡止部之间以弯曲的方式而形成,并且为了产生所述姿态变化,所述弯曲部的位置及弯曲角度被设定为能够发生变化。
CN201180073514.4A 2011-11-08 2011-11-08 燃料罐的注油部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173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1/075747 WO2013069096A1 (ja) 2011-11-08 2011-11-08 燃料タンクの給油部構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917396A CN103917396A (zh) 2014-07-09
CN103917396B true CN103917396B (zh) 2016-08-17

Family

ID=482886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80073514.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917396B (zh) 2011-11-08 2011-11-08 燃料罐的注油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9393864B2 (zh)
EP (2) EP2777972B1 (zh)
JP (1) JP5423923B2 (zh)
KR (1) KR101554972B1 (zh)
CN (1) CN103917396B (zh)
WO (1) WO201306909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19596B2 (en) 2015-02-26 2018-03-20 Toyoda Gosei Co., Ltd. Open-close device for fuel tank
JP6406055B2 (ja) * 2015-02-26 2018-10-17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フラップ弁機構
JP6426660B2 (ja) * 2016-06-21 2018-11-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燃料供給管の給油部構造
KR101875437B1 (ko) * 2016-09-21 2018-07-06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연료도어 장치
US10696537B2 (en) * 2018-05-15 2020-06-3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uel capless unit having variable spring stiffness
CN109808486A (zh) * 2019-02-26 2019-05-28 屈泽庆 一种油箱盖的自动开闭装置
US10974589B2 (en) 2019-05-14 2021-04-13 Stant Usa Corp. Capless closure assembly for fuel-tank filler pipe
US11325462B2 (en) 2019-05-14 2022-05-10 Stant Usa Corp. Capless closure assembly for fuel-tank filler pipe
EP3969314A4 (en) * 2019-05-14 2024-01-24 Stant Usa Corp CAPLESS CLOSURE ASSEMBLY FOR FUEL TANK FILLER NECK
US11014444B2 (en) 2019-05-14 2021-05-25 Stant Usa Corp. Capless closure assembly for fuel-tank filler pipe
US11052755B2 (en) * 2019-07-11 2021-07-06 Martinrea International US Inc. Compound spring for capless fuel door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28376A1 (en) * 2002-07-31 2005-05-04 Nippon Seiki Co., Ltd. Fuel tank cover body
CN1706683A (zh) * 2004-06-04 2005-12-14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燃料油箱盖组合及具备其的车辆
WO2006077489A1 (en) * 2005-01-21 2006-07-27 Eaton Corporation Guiding movement of capless filler neck closure
JP2011011693A (ja) * 2009-07-03 2011-01-20 Piolax Inc フラップ弁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80414A (en) 1968-12-20 1971-05-25 Standard Oil Co Fueling device for automobiles and the like
DE3406788C2 (de) 1984-02-24 1986-08-14 Axel Dipl.-Ing. Temmesfeld (FH), 8201 Bad Feilnbach Selbstschließender Kraftstoffbehälterverschluß
DE3602844C1 (de) 1986-01-30 1987-01-02 Temtec Fahrzeugtechnik Entwicklungsgesellschaft Mbh Blendenring
JPS62160639U (zh) 1986-03-31 1987-10-13
DE3721049C2 (de) 1987-06-25 1999-01-21 Temtec Fahrzeugtechnik Entwicklungsgesellschaft Mbh Selbstschließender Kraftstoffbehälterverschluß
EP0296618B1 (de) 1987-06-25 1990-12-05 Temtec Fahrzeugtechnik Entwicklungsgesellschaft mbH Selbstschliessender Kraftstoffbehälterverschluss
US5022433A (en) 1988-06-09 1991-06-11 Temtech Fahrzeugtechnik Entwicklungsgellschaft Mbh Shut-off valve
JPH08142694A (ja) 1994-11-22 1996-06-04 Toyoda Gosei Co Ltd 燃料タンク
IT1289824B1 (it) * 1996-12-31 1998-10-16 Itw Fastex Italia Spa Gruppo bocchettone di rifornimento carburante, particolarmente per un veicolo a motore.
US6230739B1 (en) 1998-05-07 2001-05-15 Tesma International Inc. Fuel refilling assembly
US6152199A (en) 1999-08-25 2000-11-28 Nusbaumer; Joseph M. Safety closure for filling system, remote actuator therefor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US6408903B1 (en) * 1999-11-04 2002-06-25 Alfmeier Prazision Ag, Baugruppen Und Systemlosungen Fuel tank intake assembly
US6755057B2 (en) * 2002-11-04 2004-06-29 Stant Manufacturing Inc. Dust cover lock system for vehicle filler neck
US8651151B2 (en) * 2003-12-09 2014-02-18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Fuel shut-off valve assembli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assembling the same
FR2887498B1 (fr) * 2005-06-28 2008-09-05 I T W De France Soc Par Action Tete pour tubulure de remplissage en carburant d'un vehicule
FR2887497B1 (fr) * 2005-06-28 2008-09-05 I T W De France Soc Par Action Tete pour tubulure de remplissage en carburant d'un vehicule
FR2913924B1 (fr) * 2007-03-23 2009-06-12 I T W De France Soc Par Action Tete pour tubulure de remplissage en carburant munie d un ensemble d'obturation.
JP2009083703A (ja) * 2007-10-01 2009-04-23 Toyota Motor Corp 燃料タンク給油口構造
JP5319974B2 (ja) * 2008-07-18 2013-10-16 株式会社アステア 給油口閉鎖装置
JP5431691B2 (ja) * 2008-07-18 2014-03-05 株式会社アステア 給油口閉鎖装置
US20100218849A1 (en) * 2009-02-27 2010-09-02 Toyoda Gosei Co., Ltd. Fuel tank opening-closing device
WO2011053563A1 (en) * 2009-10-30 2011-05-05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Capless refueling system
US8899285B2 (en) * 2011-01-31 2014-12-02 Toyoda Gosei Co., Ltd. Fuel tank opening and closing device
US9340105B2 (en) * 2011-09-27 2016-05-17 Toyoda Gosei Co., Ltd. Fuel tank opening-closing device
US9216891B2 (en) * 2012-02-16 2015-12-22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Refueling assembly including a flow guid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28376A1 (en) * 2002-07-31 2005-05-04 Nippon Seiki Co., Ltd. Fuel tank cover body
CN1706683A (zh) * 2004-06-04 2005-12-14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燃料油箱盖组合及具备其的车辆
WO2006077489A1 (en) * 2005-01-21 2006-07-27 Eaton Corporation Guiding movement of capless filler neck closure
JP2011011693A (ja) * 2009-07-03 2011-01-20 Piolax Inc フラップ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346171A1 (en) 2014-11-27
EP2777972A4 (en) 2015-07-01
EP2777972B1 (en) 2018-04-25
CN103917396A (zh) 2014-07-09
EP3269577A1 (en) 2018-01-17
EP2777972A1 (en) 2014-09-17
JP5423923B2 (ja) 2014-02-19
WO2013069096A1 (ja) 2013-05-16
KR101554972B1 (ko) 2015-09-22
US9393864B2 (en) 2016-07-19
KR20140085585A (ko) 2014-07-07
JPWO2013069096A1 (ja) 2015-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17396B (zh) 燃料罐的注油部结构
CN104870855B (zh) 车辆用悬架装置以及车辆用悬架装置的组装方法
CN103850848A (zh) 凸轮随行滚柱装置
JP4490897B2 (ja) 電子制御式スロットル弁装置
CN103068613A (zh) 燃料箱的配管结构体
EP3085976B1 (en) Radial needle roller and cage assembly
US20070220749A1 (en) Method of designing tooth profile for internal gear type pump
CN207348655U (zh) 带阻尼器铰链
CN105387127A (zh) 离心力摆
CN103075221B (zh) 流体压力操纵的气门正时控制器
CN104220289B (zh) 燃料罐的供油部结构
CN103270283B (zh) 活塞
CN102444578B (zh) 可变容量型叶片泵
CN103029744A (zh) 齿条-小齿轮式转向装置、其组装方法以及衬套
CN101084391A (zh) 金属接触式蝶阀
CN105604754B (zh) 形成凸轮从动件或摇杆臂的机械系统
JP2017508927A5 (zh)
EP3734028B1 (en) Tappet with inner cup received on pallet
CN102733880A (zh) 阀定时控制装置
CN103707767A (zh) 用于车辆的加速器设备
CN104204965A (zh) 用于钟表机芯的发条盒轴、发条盒发条以及包括这种发条和/或这种轴的发条盒
CN100510451C (zh) 转矩限制器
CN104709339A (zh) 用于轴组件的止动盖
CN108350796A (zh) 喷嘴驱动机构以及增压器
CN106884751A (zh) 具有间隔件的凸轮从动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