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08543B - 太阳能模块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08543B
CN103208543B CN201310094933.7A CN201310094933A CN103208543B CN 103208543 B CN103208543 B CN 103208543B CN 201310094933 A CN201310094933 A CN 201310094933A CN 103208543 B CN103208543 B CN 1032085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part
solar energy
frame body
framework
energ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09493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208543A (zh
Inventor
陈勇志
曾煌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 Optronic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 Optronics Corp filed Critical AU Optronics Corp
Priority to CN20131009493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3208543B/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74674 priority patent/WO2014146318A1/zh
Priority to TW102124234A priority patent/TWI534396B/zh
Publication of CN1032085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08543A/zh
Priority to US14/221,938 priority patent/US20140283897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2085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0854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02S20/10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the groun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25/00Arrangement of stationary mountings or supports for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 F24S25/10Arrangement of stationary mountings or supports for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extending in directions away from a supporting surface
    • F24S25/11Arrangement of stationary mountings or supports for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extending in directions away from a supporting surface using shaped bodies, e.g. concrete elements, foamed elements or moulded box-like el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SSOLAR HEAT COLLECTORS; SOLAR HEAT SYSTEMS
    • F24S25/00Arrangement of stationary mountings or supports for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 F24S25/60Fixation means, e.g. faste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 F24S25/63Fixation means, e.g. faste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solar heat collector modules for fixing modules or their peripheral frames to supporting elements
    • F24S25/634Clamps; Clips
    • F24S25/636Clamps; Clips clamping by screw-threaded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02S20/20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an immovable object
    • H02S20/22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an immovable obje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buil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02S20/20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an immovable object
    • H02S20/22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an immovable obje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buildings
    • H02S20/23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an immovable obje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build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oof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20/00Supporting structures for PV modules
    • H02S20/20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an immovable object
    • H02S20/22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an immovable obje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buildings
    • H02S20/23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an immovable obje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build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oof structures
    • H02S20/24Supporting structures directly fixed to an immovable obje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build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oof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lat roof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SGENERATION OF ELECTRIC POWER BY CONVERSION OF INFRARED RADIATION, VISIBLE LIGHT OR ULTRAVIOLET LIGHT, e.g. USING PHOTOVOLTAIC [PV] MODULES
    • H02S30/00Structural details of PV modules other than those related to light conversion
    • H02S30/10Frame structur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10Photovoltaic [PV]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40Solar thermal energy, e.g. solar towers
    • Y02E10/47Mountings or track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能模块,包含第一框架、第二框架及太阳能电池层压件。第一框架包含第一框本体及第一夹持部。第一夹持部沿第一框本体的内边缘设置而呈环状。第二框架包含第二框本体及第二夹持部。第二框本体抵靠第一框本体。第二夹持部沿第二框本体的内边缘设置而呈环状,并与第一夹持部相对。太阳能电池层压件的周缘夹持于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之间。本发明可简化模具的设计,减少模具开发成本。并且,在太阳能模块的组装过程中,可更快速地紧密固定太阳能电池层压件,以及节省安装成本。

Description

太阳能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模块,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模块的框架。
背景技术
由于石化能源短缺,人们对环保重要性的认知提高。因此,人们近年来不断地积极研发替代能源与再生能源的相关技术,希望可以减少目前人类对于石化能源的依赖程度以及使用石化能源时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在众多的替代能源与再生能源的技术中,以太阳能电池(solar cell)最受瞩目。原因在于太阳能电池可直接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且发电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或氮化物等有害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就太阳能发电系统来说,其主要包含多个太阳能模块以及换流器。每一太阳能模块中又包含多个相互连接的太阳能电池,并经由集线器以电性连接至另一个太阳能模块的集线器。一般来说,太阳能发电系统中所包含的太阳能模块可以单排或双排的电路连接方式与换流器电性连接,并且太阳能模块的框架下方由多个支撑组件进行支撑。
然而,公知的支撑太阳能模块的框架及其支撑组件,其构造复杂且构件数量繁多,在安装的过程中非常耗费人力资源。支撑组件中的某些结合结构甚至需要电焊作业才能组装,使得施工成本居高不下。另外,也由于上述的框架及其支撑组件的构件数量繁多,搬运时同样极为耗费人力资源。而且在搬运的过程中,也容易碰损框架与支撑组件而导致表面的抗氧化层剥落或刮除,进而造成框架与支撑组件表面更容易锈蚀及变形。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能模块,其包含第一框架、第二框架以及太阳能电池层压件。第一框架包含第一框本体以及第一夹持部。第一框本体呈环状。第一夹持部沿第一框本体的内边缘设置。第二框架包含第二框本体以及第二夹持部。第二框本体呈环状,并抵靠第一框本体上方。第二夹持部沿第二框本体的内边缘设置,并与第一夹持部相对。太阳能电池层压件的周缘夹持于第一夹持部与第二夹持部之间。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太阳能电池层压件位于第一框本体的内边缘与第二框本体的内边缘之内。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太阳能模块还包含胶体。胶体粘合第一夹持部、第二夹持部与太阳能电池层压件的至少部分周缘。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夹持部具有至少一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位于第一夹持部面对第二夹持部的表面上。第二夹持部具有至少一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位于第二夹持部面对第一夹持部的表面上。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共同构成溢胶槽。部分的胶体容置于溢胶槽中。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太阳能电池层压件的至少部分周缘位于溢胶槽中。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凹槽沿第一框本体的内边缘形成于第一夹持部上,第二凹槽沿第二框本体的内边缘形成于第二夹持部上,致使溢胶槽呈环状。太阳能电池层压件的周缘位于溢胶槽中。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凹槽毗邻第一夹持部与第一框本体的连接处。第二凹槽毗邻第二夹持部与第二框本体的连接处。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框架还包含第一脚架部。第一脚架部设置于第一框本体的外边缘。第二框架还包含第二脚架部。第二脚架部设置于第二框本体的外边缘,并与第一脚架部相对。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脚架部具有至少一第一螺丝孔柱。第二脚架部具有至少一第二螺丝孔柱。第一螺丝孔柱与第二螺丝孔柱相互连通。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太阳能模块还包含螺丝。螺丝锁固于第一螺丝孔柱与二螺丝孔柱中。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脚架部还具有至少一第一出线孔。第一出线孔毗邻并连通第一螺丝孔柱。第二脚架部还具有至少一第二出线孔。第二出线孔毗邻并连通第二螺丝孔柱。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太阳能模块还包含接线盒。接线盒包含至少一线材。线材穿过第一出线孔与第二出线孔。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脚架部具有两第一出线孔。第二脚架部具有两第二出线孔。每一第一出线孔与对应的第二出线孔相互连通。接线盒包含正极线材以及负极线材。正极线材穿过第一出线孔中的其一与对应的第二出线孔。负极线材穿过第一出线孔中的另一与对应的第二出线孔。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二框架具有容置空间。容置空间用以容置第一框架。
本发明可简化模具的设计,减少模具开发成本。并且,在太阳能模块的组装过程中,可更快速地紧密固定太阳能电池层压件,以及节省安装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模块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绘示图1中的太阳能模块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绘示图2中的太阳能模块沿线段3-3’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绘示图3中的太阳能模块沿线段4-4’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绘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其剖面位置与图4相同。
图6为绘示图2中的太阳能模块的俯视图。
图7为绘示图6中的太阳能模块组沿线段7-7’的局部剖视图。
图8为绘示图1中的太阳能模块的后视图。
图9为绘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模块的俯视图。
图10为绘示图9中的太阳能模块组沿线段10-10’的局部剖视图。
图11为绘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模块的立体分解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太阳能模块       124b:第二出线孔
10:第一框架        14:太阳能电池层压件
100:第一框本体     140:太阳能电池单元
100a:内边缘        16:螺丝
100b:外边缘        18:接线盒
102:第一夹持部     180:正极线材
102a:第一凹槽      182:负极线材
104:第一脚架部     19:连接器
104a:第一螺丝孔柱  2:胶体
104b:第一出线孔    302:第一夹持部
110:溢胶槽         302a:第一凹槽
12:第二框架        310:溢胶槽
120:第二框本体     322:第二夹持部
120a:内边缘        322a:第二凹槽
120b:外边缘        526:支架
122:第二夹持部     526a:螺孔
122a:第二凹槽      56:螺丝
124:第二脚架部     S:容置空间
124a:第二螺丝孔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附图揭示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发明。也就是说,在本发明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附图起见,一些公知惯用的结构与元件在附图中将以简单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请参照图1以及图2。图1为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模块1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绘示图1中的太阳能模块1的立体组合图。
如图1与图2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太阳能模块1包含第一框架10、第二框架12以及太阳能电池层压件14。特别来说,太阳能模块1的第一框架10与第二框架12具有相同外型,且可上下相互套叠,进而将太阳能电池层压件14夹持于第一框架10与第二框架12之间而完成太阳能模块1的组合。
太阳能模块1的太阳能电池层压件14可通过层压的方式而制成(材料可为玻璃),且太阳能电池层压件14所包含的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40是层压于其内部。太阳能电池层压件14的太阳能电池单元140相互电性连接(可为串联或并联),并可接受阳光而产生电流,进而达到发电的目的。以下将进一步介绍第一框架10与第二框架12的细部结构。
请参照图3,其为绘示图2中的太阳能模块1沿线段3-3’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1与图3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太阳能模块1的第一框架10包含第一框本体100以及第一夹持部102。第一框架10的第一框本体100呈环状。第一框架10的第一夹持部102沿第一框本体100的内边缘100a设置而亦呈环状。太阳能模块1的第二框架12包含第二框本体120以及第二夹持部122。第二框架12的第二框本体120呈环状,并抵靠第一框本体100的上表面。第二框架12的第二夹持部122沿第二框本体120的内边缘120a设置而亦呈环状,并与第一框架10的第一夹持部102相对。
太阳能模块1的太阳能电池层压件14的周缘轮廓,与第一框架10的第一框本体100轮廓以及第二框架12的第二框本体120轮廓相似。当太阳能模块1的第一框架10与第二框架12上下相互套叠而使第二框本体120抵靠第一框本体100时,太阳能电池层压件14位于第一框本体100的内边缘100a与第二框本体120的内边缘120a之内,借以达到限位太阳能电池层压件14的功效。
并且,太阳能模块1的太阳能电池层压件14的周缘夹持于第一夹持部102与第二夹持部122之间。要注意的是,于本实施方式中,层压于太阳能电池层压件14内部的太阳能电池单元140并未与第一框架10的第一夹持部102与第二框架12的第二夹持部122上下重叠,因此并不会被第一夹持部102与第二夹持部122遮光而影响太阳能模块1的整体发电效率。
此外,于本实施方式中,太阳能模块1还包含胶体2。胶体2用以黏合第一框架10的第一夹持部102、第二框架12的第二夹持部122与太阳能电池层压件14的至少部分周缘。换言之,本发明的太阳能模块1采用胶体2粘固的方式使太阳能电池层压件14固定于第一框架10与第二框架12之间,除了具有可更快速地紧密固定太阳能电池层压件14的功效之外,还可节省太阳能模块1的整体安装成本。
请参照图4,其为绘示图3中的太阳能模块1沿线段4-4’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3与图4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框架10的第一夹持部102具有两个相对的第一凹槽102a,分别位于第一夹持部102邻近于第一框本体100的内边缘100a的上、下表面。第二框架12的第二夹持部122亦具有两个相对的第二凹槽122a,分别位于第二夹持部122邻近于第二框本体120的内边缘120a的上、下表面。第一夹持部102上表面的第一凹槽102a面对第二夹持部122下表面的第二凹槽122a,当太阳能模块1的第一框架10与第二框架12上下相互套叠而使第二框本体120抵靠第一框本体100时,第一夹持部102的第一凹槽102a与第二夹持部122的第二凹槽122a共同构成溢胶槽110。并且,当胶体2将太阳能电池层压件14粘合于第一框架10的第一夹持部102与第二框架12的第二夹持部122之间时,部分的胶体2会流动而容置于溢胶槽110中。
进一步来说,第一凹槽102a毗邻第一夹持部102与第一框本体100的连接处,并且第二凹槽122a毗邻第二夹持部122与第二框本体120的连接处,然而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另外,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102a沿第一框本体100的内边缘100a形成于第一夹持部102上,第二凹槽122a沿第二框本体120的内边缘120a形成于第二夹持部122上,致使溢胶槽110呈环状。因此,太阳能电池层压件14的周缘整圈夹持于第一夹持部102与第二夹持部122之间,并整圈位于溢胶槽110中。然而,第一夹持部102的第一凹槽102a、第二夹持部122的第二凹槽122a以及两者所形成的溢胶槽110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请参照图5,其为绘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局部剖视图,其剖面位置与图4相同。
如图3与图5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夹持部302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均具有多个第一凹槽302a。第二夹持部322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亦具有多个第二凹槽322a。第一夹持部302上表面的每一个第一凹槽302a皆面对且对齐第二夹持部322下表面的一个对应的第二凹槽322a。因此,第一夹持部302上表面的第一凹槽302a与第二夹持部322下表面的第二凹槽322a可共同构成多个溢胶槽310。并且,当胶体2将太阳能电池层压件14粘合于第一夹持部302与第二夹持部322之间时,部分的胶体2会流动而容置于溢胶槽310中。
进一步来说,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302a沿着第一夹持部302的设置方向间隔地形成于第一夹持部302上,第二凹槽322a沿第二夹持部322的设置方向间隔地形成于第二夹持部322上。因此,当太阳能电池层压件14的周缘整圈夹持于第一夹持部302与第二夹持部322之间时,太阳能电池层压件14的部分周缘是位于溢胶槽310中。
相较于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夹持部302上的第一凹槽302a与第二夹持部322上的第二凹槽322a为间隔形成的凹陷结构,并非完整的环状凹陷结构。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夹持部302与第二夹持部322具有结构强度较佳的功效。
并且,相较于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两两相间隔的溢胶槽310的空间总容量较小,在固定第一框架10与第二框架12时,仅需较少量的胶体2进行粘固,因此具有减少胶体2使用量的功效。
再回到图3中,于本实施方式中,太阳能模块1的第一框架10还包含第一脚架部104。第一框架10的第一脚架部104设置于第一框本体100的外边缘100b。太阳能模块1的第二框架12还包含第二脚架部124。第二框架12的第二脚架部124设置于第二框本体120的外边缘120b,并与第一脚架部104相对。
特别来说,如图1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框架10的第一脚架部104是由第一框本体100的外边缘100b同时朝外与朝下延伸形成。同样地,第二框架12的第二脚架部124是由第二框本体120的外边缘120b同时朝外与朝下延伸形成。因此,当太阳能模块1的第一框架10与第二框架12上下相互套叠而使第二框本体120抵靠第一框本体100时(如图2与图3所示),第一框架10的第一脚架部104与第二框架12的第二脚架部124并不会发生干涉问题。相反地,第一框架10容置于第二框架12的容置空间S内,并且第一框架10的第一脚架部104与第二框架12的第二脚架部124上下相互抵靠叠合。
于一实施方式中,当第一框架10与第二框架12上下相互套叠置于水平面时,若定义铅直向下的方向为0度,则第一框架10的第一脚架部104由第一框本体100的外边缘100b朝外的倾斜角度,以及第二框架12的第二脚架部124由第二框本体120的外边缘120b朝外的倾斜角度,皆介于10~60度的范围,然而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另外,如图1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框架10前方的第一脚架部104的长度与第一框架10后方的第一脚架部104的长度并不相同,且第二框架12前方的第二脚架部124的长度与第二框架12后方的第二脚架部124的长度亦不相同,因此本发明的太阳能模块1在组装并安置于户外之后,可具有斜角设计(亦即,使太阳能电池层压件14相对地面具有倾斜角度),因此具有可有效利用光照的功效。
请参照图6以及图7。图6为绘示图2中的太阳能模块1的俯视图。图7为绘示图6中的太阳能模块1组沿线段7-7’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6与图7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框架10的第一脚架部104具有多个第一螺丝孔柱104a。第二框架12的第二脚架部124具有多个第二螺丝孔柱124a。进一步来说,第一脚架部104的第一螺丝孔柱104a设置于第一脚架部104的内侧,且第二脚架部124的第二螺丝孔柱124a设置于第二脚架部124的内侧。当太阳能模块1的第一框架10与第二框架12上下相互套叠而使第二脚架部124抵靠第一脚架部104时,第一螺丝孔柱104a与第二螺丝孔柱124a相互连通。
另外,太阳能模块1还包含螺丝16。太阳能模块1的螺丝16锁固于第一螺丝孔柱104a与对应的第二螺丝孔柱124a中,借以进一步加强第一框架10与第二框架12之间的固定强度。
如图7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框架10的第一脚架部104还具有第一出线孔104b。第一脚架部104的第一出线孔104b毗邻并连通第一螺丝孔柱104a。第二框架12的第二脚架部124还具有第二出线孔124b。第二脚架部124的第二出线孔124b毗邻并连通第二螺丝孔柱124a。
进一步来说,第一脚架部104的第一出线孔104b是沿着一锁固方向(亦即,图7中的铅直方向)穿越第一脚架部104而形成,且第一螺丝孔柱104a与第一出线孔104b于上述锁固方向上相互重叠。同样地,第二脚架部124的第二出线孔124b亦沿着上述锁固方向穿越第二脚架部124而形成,且第二螺丝孔柱124a与第二出线孔124b于上述锁固方向上亦相互重叠。
因此,太阳能模块1的螺丝16可沿着上述锁固方向依序穿越第二脚架部124的第二出线孔124b与第一脚架部104的第一出线孔104b,并依序锁固至第二脚架部124的第二螺丝孔柱124a与第一脚架部104的第一螺丝孔柱104a中。
请参照图8,其为绘示图1中的太阳能模块1的后视图。
如图8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框架10的第一脚架部104后方具有两第一出线孔104b,第二框架12的第二脚架部124后方具有两第二出线孔124b,并且每一第一出线孔104b与对应的第二出线孔124b相互连通。
太阳能模块1还包含接线盒18。太阳能模块1的接线盒18设置于第一框架10与第二框架12的内部,并包含正极线材180以及负极线材182。接线盒18的正极线材180穿过第一出线孔104b中的其一与对应的第二出线孔124b(亦即,图8中左方的第一出线孔104b与第二出线孔124b)。接线盒18的负极线材182穿过第一出线孔104b中的另一与对应的第二出线孔124b(亦即,图8中右方的第一出线孔104b与第二出线孔124b)。
另外,一般来说,设置于户外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可包含多个并排设置且相互电性连接的太阳能模块1。太阳能发电系统还包含多个连接器19。如图8所示,左方的连接器19用以连接接线盒18的正极线材180以及设置于另一左方太阳能模块(图未示)中的另一接线盒(图未示)的负极线材182。右方的连接器19用以连接接线盒18的负极线材182以及设置于另一右方太阳能模块(图未示)中的另一接线盒(图未示)的正极线材180。借此,太阳能发电系统所包含的多个太阳能模块1即可依照此连接架构进行电性连接。
请参照图9以及图10。图9为绘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模块1的俯视图。图10为绘示图9中的太阳能模块1组沿线段10-10’的局部剖视图。
如图9与图10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太阳能发电系统还包含两支架526。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支架526设置于太阳能模块1的第一框架10下方,并抵靠第一脚架部104(如图10所示)。支架526具有多个螺孔526a,并且每一螺孔526a位于第二脚架部124上对应的第二螺丝孔柱124a与第一脚架部104上对应的第一螺丝孔柱104a的正下方。因此,螺丝56在锁固至第一螺丝孔柱104a与第二螺丝孔柱124a之后,还可进一步锁固至支架526的螺孔526a,借以将第一框架10与第二框架12固定至支架526。通过将太阳能模块1固定至支架526,太阳能发电系统的整体结构强度即可获得提升。即使面对较恶劣的外在环境(例如,遭遇台风等天灾),太阳能发电系统所包含的太阳能模块1仍可稳固地固定于支架526上。
再回到图1中,第一框架10的第一脚架部104是沿着第一框本体100的外边缘100b设置而呈环状,且第二框架12的第二脚架部124是沿着第二框本体120的外边缘120b设置而呈环状,因此太阳能模块1的底部可以提供完整的支撑能力,具有提升抗荷重能力的功效,然而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请参照图11,其为绘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太阳能模块7的立体分解图。
如图11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在不影响太阳能模块7整体的结构强度的前提之下,第一框架70的第一框本体700与第一夹持部702皆与图1所示的第一框本体100与第一夹持部102相同,但第一框架70的第一脚架部704非连续地设置于第一框本体700的部分边缘(如图11中第一框本体700的前方边缘与后方边缘)。相对地,第二框架72的第一框本体720与第一夹持部722皆与图1所示的第二框本体120与第二夹持部122相同,但第二框架72的第二脚架部724是非连续地设置于第二框本体720的部分边缘(如图11中第二框本体720的前方边缘与后方边缘),进而可达到节省材料成本的功效。
由以上对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详述,可以明显地看出,本发明所提供的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一主要技术特征,在于其太阳能模块包含两个外型相同的框架,且两框架可上下相互套叠,进而将太阳能电池层压件夹持于两框架之间而完成太阳能模块的组合。由于两框架的结构相同,因此可简化模具的设计,减少模具开发成本。并且,在太阳能模块的组装过程中,可以进一步采用胶体粘固的方式使太阳能电池层压件固定于两框架之间,除了可更快速地紧密固定太阳能电池层压件,还可节省安装成本。再者,由于每一太阳能模块在组装完成之后的外型皆相同,因此太阳能模块之间亦可相互套叠,在包装与运送时可节省空间及减少人力耗费。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方式揭示如上,然其并不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太阳能模块,包含:
一第一框架,包含:
一第一框本体,呈环状;以及
一第一夹持部,沿该第一框本体的内边缘设置;
一第二框架,包含:
一第二框本体,呈环状,并抵靠于该第一框本体上方;以及
一第二夹持部,沿该第二框本体的内边缘设置,并与该第一夹持部相对;以及
一太阳能电池层压件,该太阳能电池层压件的周缘夹持于该第一夹持部与该第二夹持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太阳能模块,其中该太阳能电池层压件位于该第一框本体的内边缘与该第二框本体的内边缘之内。
3.根据权利要求1的太阳能模块,还包含:
一胶体,粘合该第一夹持部、该第二夹持部与该太阳能电池层压件的至少部分周缘。
4.根据权利要求3的太阳能模块,其中该第一夹持部具有至少一第一凹槽,该第一凹槽位于该第一夹持部面对该第二夹持部的表面上,该第二夹持部具有至少一第二凹槽,该第二凹槽位于该第二夹持部面对该第一夹持部的表面上,该第一凹槽与该第二凹槽共同构成一溢胶槽,并且部分的该胶体容置于该溢胶槽中。
5.根据权利要求4的太阳能模块,其中该太阳能电池层压件的至少部分周缘位于该溢胶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4的太阳能模块,其中该第一凹槽沿该第一框本体的内边缘形成于该第一夹持部上,该第二凹槽沿该第二框本体的内边缘形成于该第二夹持部上,致使该溢胶槽呈环状,并且该太阳能电池层压件的周缘位于该溢胶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4的太阳能模块,其中该第一凹槽毗邻该第一夹持部与该第一框本体的连接处,并且该第二凹槽毗邻该第二夹持部与该第二框本体的连接处。
8.根据权利要求1的太阳能模块,其中该第一框架还包含一第一脚架部,该第一脚架部设置于该第一框本体的外边缘,该第二框架还包含一第二脚架部,该第二脚架部设置于该第二框本体的外边缘,并与该第一脚架部相对。
9.根据权利要求8的太阳能模块,其中该第一脚架部具有至少一第一螺丝孔柱,该第二脚架部具有至少一第二螺丝孔柱,并且该第一螺丝孔柱与该第二螺丝孔柱相互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太阳能模块,其中该太阳能模块还包含:
一螺丝,锁固于该第一螺丝孔柱与该二螺丝孔柱中。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太阳能模块,其中该第一脚架部还具有至少一第一出线孔,该第一出线孔毗邻并连通该第一螺丝孔柱,该第二脚架部还具有至少一第二出线孔,并且该第二出线孔毗邻并连通该第二螺丝孔柱。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太阳能模块,其中该太阳能模块还包含一接线盒,该接线盒包含至少一线材,并且该线材穿过该第一出线孔与该第二出线孔。
13.根据权利要求8的太阳能模块,其中该第一脚架部具有两第一出线孔,该第二脚架部具有两第二出线孔,每一所述两第一出线孔与对应的该第二出线孔相互连通,接线盒包含一正极线材以及一负极线材,该正极线材穿过所述两第一出线孔中的其一与对应的该第二出线孔,并且该负极线材穿过所述两第一出线孔中的另一与对应的该第二出线孔。
14.根据权利要求8的太阳能模块,其中该第二框架具有一容置空间,用以容置该第一框架。
CN201310094933.7A 2013-03-22 2013-03-22 太阳能模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085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94933.7A CN103208543B (zh) 2013-03-22 2013-03-22 太阳能模块
PCT/CN2013/074674 WO2014146318A1 (zh) 2013-03-22 2013-04-25 太阳能模块
TW102124234A TWI534396B (zh) 2013-03-22 2013-07-05 太陽能模組
US14/221,938 US20140283897A1 (en) 2013-03-22 2014-03-21 Solar power modu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10094933.7A CN103208543B (zh) 2013-03-22 2013-03-22 太阳能模块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08543A CN103208543A (zh) 2013-07-17
CN103208543B true CN103208543B (zh) 2015-08-05

Family

ID=48755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094933.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208543B (zh) 2013-03-22 2013-03-22 太阳能模块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40283897A1 (zh)
CN (1) CN103208543B (zh)
TW (1) TWI534396B (zh)
WO (1) WO201414631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94342B2 (en) 2014-09-09 2016-11-15 Johns Manville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coupling solar panel support structures and/or securing solar panel support structures to a roof
CN104539227B (zh) * 2014-12-31 2017-06-13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装置
CN105356828B (zh) * 2015-10-17 2018-10-23 江苏振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光伏组件的安装结构
CN105515505A (zh) * 2016-01-20 2016-04-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光伏组件安装结构和光伏发电系统
USD825449S1 (en) * 2016-09-02 2018-08-14 Arctech Solar Holding Co., Ltd. Photovoltaic panel
TWI615590B (zh) * 2016-09-12 2018-02-21 藍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太陽能板及其桶式支架
CN107294477A (zh) * 2017-07-04 2017-10-24 合肥庭鸾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发电车的太阳能板固定结构
TWI764381B (zh) * 2020-11-19 2022-05-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太陽能模組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2343A (zh) * 2003-11-28 2005-06-01 夏普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组件端面密封件及采用其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1702954A (zh) * 2007-04-20 2010-05-05 阿塞洛米塔尔不锈钢镍合金公司 用于诸如光电板的板的支承框和包括这种支承框的建筑物的外墙
CN102386255A (zh) * 2011-10-18 2012-03-21 东莞市中海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新型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及模块阵列、模块阵列支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3116A (ja) * 1994-07-07 1996-01-23 Sunstar Eng Inc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JP3792867B2 (ja) * 1997-11-06 2006-07-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太陽電池アレイ及び太陽光発電装置の施工方法
JP2003262019A (ja) * 2002-03-07 2003-09-19 Sekisui Chem Co Ltd 太陽エネルギー収集パネルの枠材取付構造
US8141306B2 (en) * 2004-10-22 2012-03-27 Kyocera Corporation Solar battery module device and method of installing the same
US20080222988A1 (en) * 2007-03-15 2008-09-18 Chang Chi Lee Integrated fixing frame for a solar energy module
DE102008031545A1 (de) * 2008-07-07 2010-01-14 Tesa Se Rahmen für ein plattenförmiges Solarelement
US20100212725A1 (en) * 2009-02-24 2010-08-26 Barth Kurt L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ed photovoltaic module structure
GB2487914B (en) * 2011-02-07 2015-03-11 Solar Roof Invest Ltd Solar panel assemblies
US9091461B2 (en) * 2011-04-27 2015-07-28 Blue Sunny Skies Llc Grounding system for photovoltaic array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22343A (zh) * 2003-11-28 2005-06-01 夏普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组件端面密封件及采用其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1702954A (zh) * 2007-04-20 2010-05-05 阿塞洛米塔尔不锈钢镍合金公司 用于诸如光电板的板的支承框和包括这种支承框的建筑物的外墙
CN102386255A (zh) * 2011-10-18 2012-03-21 东莞市中海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新型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及模块阵列、模块阵列支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283897A1 (en) 2014-09-25
TWI534396B (zh) 2016-05-21
TW201437578A (zh) 2014-10-01
CN103208543A (zh) 2013-07-17
WO2014146318A1 (zh) 2014-09-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08543B (zh) 太阳能模块
CN102916621B (zh) 太阳能电池系统
CN101922212A (zh) 太阳能光伏发电屋面电池瓦
US20120033413A1 (en) Solar lamp
CN106712696A (zh) 一种接线盒集成的太阳能组件
CN210272394U (zh) 一种多晶太阳能光伏组件
US20110067747A1 (en) Photovoltaic device and power module
KR101166519B1 (ko) 솔라 트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인공 구조물
CN202419446U (zh) 一种风光互补的太阳能路灯系统
CN203277428U (zh) Pcb背板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10073879U (zh) 一种双面发电的太阳能组件结构、太阳能无人机和太阳能发电站
CN114584049A (zh) 一种防眩光光伏瓦片及安装工艺
CN204834646U (zh) 一种具有双面发电功能的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08209882U (zh) 一种光伏组件边框
CN201771114U (zh) 太阳能电池瓦的右连接瓦片
CN201756768U (zh) 太阳能光伏发电屋面电池瓦
CN104467657A (zh) 一种组合式光伏组件接线盒
CN204558489U (zh) 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14959384U (zh) 一种基于双玻光伏组件的屋面发电系统
CN217361605U (zh) 一种光伏组件
CN219017678U (zh) 一种光伏组件和光伏系统
CN203300676U (zh) 一种柔性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
CN219643872U (zh) 一种单晶硅太阳能柔性组件及其接线盒
TWI737964B (zh) 重疊式太陽能發電系統與太陽能發電模組
CN208143161U (zh) 一种光伏组件拼接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05

Termination date: 2021032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