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68510A - 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68510A
CN102068510A CN2011100077902A CN201110007790A CN102068510A CN 102068510 A CN102068510 A CN 102068510A CN 2011100077902 A CN2011100077902 A CN 2011100077902A CN 201110007790 A CN201110007790 A CN 201110007790A CN 102068510 A CN102068510 A CN 1020685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adds
treatment
volume
solu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0779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丽娜
张继良
江书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KANGLE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KANGLE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KANGLE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KANGLE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00779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68510A/zh
Publication of CN1020685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85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组合物,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的:甘草∶白芍=1∶1.1~1∶1.9。此外,还公开了该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用途以及质量检测方法。通过临床观察证实,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能有效降低转氨酶、止肝区疼痛并有效恢复肝功能,可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早期肝硬化,对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也具有较好疗效。该组方药物无毒副作用,可满足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周期治疗的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用途和质量控制方法,该药物组合物包含白芍和甘草。
背景技术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乙肝病毒携带者超过了20亿人。目前,全球有近4亿乙肝患者,是艾滋病感染人群数量的10倍之多。全球每年有1000万至3000万人感染乙肝病毒,100万患者死于乙肝及其并发症,即平均每分钟就有两名患者死于乙肝及其并发症。乙肝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为严重的肝脏感染性疾病,它能导致肝功能衰竭、肝硬化或者肝癌。世界上80%的肝癌都是由慢性乙肝引起的。
肝炎发病率高,且需长期服用保肝药物。目前对病毒性肝炎一般采用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等方法治疗。长期服用化学药物多有伤肝的副作用,而中药以多活性成分、多靶点药效为特色,利用复方优势进行治疗与调理,可长期服用。因此,发扬中医药传统优势,开发制剂稳定、用药安全、剂量准确、质量可控、疗效可靠的中药制剂具有重要意义。
健肝乐颗粒(部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七册)是一种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中成药。源自汉代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中“芍药甘草汤”,由国内外公认的治疗肝炎的中药材白芍、甘草组成,虽只有2味,但结构严谨、配伍精当,少而力专。
白芍: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主产于浙江、安徽、四川、贵州、山东等地,其中浙产杭白芍为“浙八味”道地药材之一。有抗炎、解痉、镇痛、护肝、免疫调节等作用。长期以来,对白芍化学成分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尤以日本研究居多。在《伤寒论》113方中,其中31方用到芍药。仲景方用芍药,主要取其三方面效用:一为益营阴,舒挛缓急;二为除血痹,通利血脉;三是利小便,去除水气。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芍药的主要成份是芍药苷,从分子水平看,芍药苷的作用是通过皂苷与细胞膜结合改变了细胞膜的理化结构,从而起到了快速调节作用,对应激性溃疡有预防作用,是一种理想的安全剂和副交感神经抑制剂。芍药对疼痛中枢和脊髓反射弓有镇静作用:对中枢性、末梢性横纹肌的挛急均有镇静作用,对躯体和四肢,或深在的平滑肌性脏器如胃肠、胆囊、输尿管、子宫、膀胱及血管痉挛,均有缓解挛急、制止疼痛的作用。芍药苷具有舒张平滑肌细胞的作用:芍药苷舒张胃肠道平滑肌细胞主要是通过KPG信号转导途径实现的,Ca2+的减低在芍药苷或甘草酸的舒张平滑肌细胞作用中起重要作用,芍药苷是通过一氧化氮(NO)作用于靶器官而发挥舒张平滑肌细胞作用的。
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无毒,生肌止痛,通行十二经。炙甘草甘温,补中缓急。据现有资料报道,国内外已从甘草中分离得到100多种黄酮类化合物,60多种三萜类化合物以及香豆素类,18种氨基酸,多种生物碱、雌性激素和多种有机酸等。甘草的主要成分是甘草甜素、多种黄酮及甘草糖苷,经口服后,可水解生成甘草次酸和葡萄糖醛酸。甘草有镇静、抑制末梢神经的作用,可直接作用于平滑肌和骨胳肌使其弛缓、消除挛急,同时甘草提取物对大鼠、犬因组胺形成的实验性溃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具有肾上腺皮质样抗炎、抗溃疡作用。甘草还有促进上消化道上皮细胞再生等作用。
芍药甘草汤是中药复方,甘草、白芍具有配伍协同作用,据文献报道臣药甘草促进了君药芍药中芍药苷的吸收,提高了它的体内浓度与含量,这可能是复方芍药甘草汤解痉、镇痛、镇静等功效强劲有力的体内药动学依据。君药芍药提前助燃了臣药甘草中甘草次酸在体内出现的时间和数量,这也可能是复方芍药甘草汤抗溃疡、解痉、抗炎等功效迅速高效的体内药动学依据[王文萍,王垂杰,谷松等,芍药甘草汤配伍意义的药动学研究,Word Science and Technology/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2009,11(3):382-387]。沈阳药科大学药剂教研室项琪等也通过研究发现,芍药甘草汤组对单味甘草组甘草次酸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5.7,其原因有可能是配伍用芍药后大鼠血中甘草酸浓度增高以及甘草酸消除加快,导致甘草酸转化为甘草次酸的量增加。提示甘草与芍药配伍有协同作用。证明了芍药甘草汤配伍的合理性。且通过拆方研究发现甘草对大鼠回肠收缩幅度有强烈的抑制作用,芍药的作用不明显,而芍药甘草汤则作用显著;另外,以甘草的甲醇提取物Fm100代表甘草,芍药苷代表芍药,对芍药甘草汤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证明二者合用在镇痛、镇静、解痉和抗炎方面有明显的协同作用[项琪,程刚,陈济民。芍药甘草汤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0,35(9):615-618]。
芍药甘草汤是常用的缓急止痛之方,后世用于治疗多种疼痛效果显著,且治疗范围日渐扩大,现代临床广泛用于消化、神经系统及骨伤科、肿瘤科以疼痛或抽搐挛急为特征的病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原料配伍少而精、制作成本低廉、能养血护肝,解毒止痛,且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上述治疗肝病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上述治疗肝病药物组合物的用途。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上述治疗肝病药物组合物的质量检测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研究出的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无糖型颗粒剂,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制备而成的药剂: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的:
甘草∶白芍=1∶1.1~1∶1.9。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的:
甘草∶白芍=1∶1.2~1∶1.8。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更优选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的:
甘草∶白芍=1∶1.3~1∶1.7。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特别优选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的:
甘草∶白芍=1∶1.4~1∶1.6。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的:
甘草∶白芍=1∶1.1~1∶1.9
而且,在该组合物的单位剂量中,该组合物含有芍药苷50~70mg。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的:
甘草∶白芍=1∶1.2~1∶1.8
而且,在该组合物的单位剂量中,该组合物含有芍药苷50~70mg。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更优选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的:
甘草∶白芍=1∶1.3~1∶1.7
而且,在该组合物的单位剂量中,该组合物含有芍药苷50~70mg。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特别优选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的:
甘草∶白芍=1∶1.4~1∶1.6
而且,在该组合物的单位剂量中,该组合物含有芍药苷50~70mg。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的:
甘草∶白芍=1∶1.1~1∶1.9
而且,在该组合物的单位剂量中,该组合物含有芍药苷50~70mg和甘草酸5~25mg。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的:
甘草∶白芍=1∶1.2~1∶1.8
而且,在该组合物的单位剂量中,该组合物含有芍药苷50~70mg和甘草酸5~25mg。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更优选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的:
甘草∶白芍=1∶1.3~1∶1.7
而且,在该组合物的单位剂量中,该组合物含有芍药苷50~70mg和甘草酸5~25mg。
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特别优选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的:
甘草∶白芍=1∶1.4~1∶1.6
而且,在该组合物的单位剂量中,该组合物含有芍药苷50~70mg和甘草酸5~25mg。
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药物组合物中,该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为片剂、胶囊剂、固体颗粒剂或糖浆剂。
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药物组合物中,该药物组合物还包含常规的药用辅料,可参阅Raymond C Rowe等编著的《药用辅料手册(Handbook ofPharmaceutical Excipients)》(第五版,2006年),根据该药物组合物制成的剂型而选取相应的辅料。
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药物组合物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制成颗粒剂,其辅料选自蔗糖、甘露醇、山梨醇、木糖醇、或乳糖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更优选为蔗糖或乳糖。
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药物组合物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可制成颗粒剂,其辅料选自甘露醇、山梨醇、木糖醇、或乳糖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更优选为乳糖。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上述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取上述重量配比的甘草原料,除杂、洗净、切片、干燥;用水煎煮1~3次,每次加甘草原料4~12倍重量的水,提取时间为1~3小时,合并两次煎液;
②取上述重量配比的白芍原料,洗净、切片、干燥;用水煎煮1~3次,每次加白芍原料4~12倍重量的水,提取时间为1~3小时,合并两次煎液;
③合并甘草、白芍煎液,减压浓缩至药材量的1~2倍体积;加2~3倍体积比的乙醇,搅拌均匀,调节乙醇浓度至45体积%~80体积%,静置12~60h,滤过,得第一次滤液;沉淀再加10体积%~30体积%乙醇2~5倍量,搅匀,静置6-24h,滤过,得第二次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至清膏,其密度为1.20~1.50g/cm2
任选地,本发明提供的上述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④辅料粉碎,过100目筛;称取辅料,置湿法混合颗粒机中,边搅拌边加入步骤③得到的上述清膏,制成均匀的软材;将制好的软材制成湿颗粒;
⑤将湿颗粒于50~70℃干燥。
⑥将干燥后的颗粒进行筛分,去掉不能通过10目筛的粗颗粒和能通过30目筛的细粉;任选地,喷加0.3重量‰~0.6重量‰的食用香精,优选地为桔子香精。
优选地,本发明提供了上述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取上述重量配比的甘草原料,除杂、洗净、切片、干燥;用水煎煮1~3次,每次加甘草原料4~12倍重量的水,提取时间为1~3小时,合并两次煎液;
②取上述重量配比的白芍原料,洗净、切片、干燥;用水煎煮1~3次,每次加白芍原料4~12倍重量的水,提取时间为1~3小时,合并两次煎液;
③合并甘草、白芍煎液,打入减压浓缩罐,减压浓缩至药材量的1~2倍体积;加2~3倍体积比的乙醇,搅拌均匀,调节乙醇浓度至45体积%~80体积%,静置12~60h,滤过,得第一次滤液;沉淀再加10体积%~30体积%乙醇2~5倍量,搅匀,静置6-24h,滤过,得第二次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至清膏,其密度为1.26~1.40g/cm2,这里,制作有糖型颗粒时控制密度在1.26~1.28(60℃),制作无糖型颗粒时控制密度在1.38~1.40(25℃)]。
任选地,本发明提供的上述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进一步包括如下步骤:
④辅料粉碎,过100目筛;称取辅料,置湿法混合颗粒机中,开启搅拌2~5min,边搅拌边加入步骤③得到的上述清膏,搅拌3~10min,制成均匀的软材;将制好的软材置摇摆式颗粒机上,用14目的尼龙筛网制成湿颗粒;
⑤将湿颗粒均匀送入沸腾干燥器中,于50~70℃干燥。
⑥将干燥后的颗粒进行筛分,去掉不能通过10目筛的粗颗粒和能通过30目筛的细粉;任选地,喷加0.3重量‰~0.6重量‰的食用香精,优选地为桔子香精。
优选地,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制备方法中,步骤①、②中用水煎煮2次,煎煮所用水的重量第一次为药材重量的6倍,第二次为4倍,两次均煎煮1.5h。
优选地,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制备方法中,步骤③中水提后的煎液浓缩至药材投料总重的对应体积,第一次醇沉浓度调节至67体积%,静置时间为48h,第二次醇沉时向沉淀中加18体积%乙醇,静置时间为12h。
优选地,在本发明提供的上述制备方法中,步骤③中两次醇沉的滤液合并,浓缩所得到的清膏用于制作有糖型颗粒时控制密度在1.26~1.28(60℃),用于制作无糖型颗粒时控制密度在1.38~1.40(25℃);步骤④中用乳糖作为无糖型辅料,采用60体积%乙醇作为润湿剂制成软材;步骤⑤中干燥温度为60℃;步骤⑥中喷加0.5重量‰的桔子香精。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治疗肝病的药物组合物的用途,可口服用于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改善各类肝炎临床症状,并可有效治疗早期肝硬化、防治血吸虫病人肝纤维化。建议有糖型颗粒每次服用15g,无糖型颗粒每次服用6g,一天2次,开水冲服。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治疗肝病药物组合物的质量检测方法,依次进行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
其中鉴别方法为在如下两种方法中任选一种,第一种鉴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取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5g,研细,加无水乙醇-醋酸乙酯(体积比,3∶2)30ml,研磨提取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②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③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醇-甲酸(体积比,40∶5∶10∶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④喷以5体积%香草醛硫酸溶液,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另一鉴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取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5g,研细,加水20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三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三次,每次10ml,分取正丁醇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②另取甘草对照药材0.2g,加水20ml,加热回流1h,滤过,取滤液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③再取甘草酸铵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④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用1体积%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体积比,15∶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④喷以10体积%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其中的检查包括如下步骤: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各种制剂项下的要求,对水分、粒度、溶化性、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进行检查;
其中的含量测定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D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为在如下两种方法中任选一种,第一种含量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体积比,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②对照品溶液的制备方法是:精密称取经五氧化二磷减压干燥至恒重的芍药苷对照品10mg,置50ml量瓶中,加稀乙醇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置10ml量瓶中,加稀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芍药苷20μg);③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是:取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这里,测定有糖型颗粒主药含量时取0.30g,测定无糖型颗粒主药含量时取0.12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稀乙醇45ml,超声处理30分钟,加稀乙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④具体测定时,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另一含量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2mol/L醋酸铵溶液-冰醋酸(体积比,67∶33∶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nm,理论板数按甘草酸峰计算不低于2000;②对照品溶液的制备方法是:精密称取经五氧化二磷减压干燥至恒重的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10mg,置100ml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置10ml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含甘草酸单铵盐0.01mg,折合甘草酸为0.0098mg);③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是:取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这里,测定有糖型颗粒主药含量时取0.80g,测定无糖型颗粒主药含量时取0.30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流动相45ml,超声处理30分钟,取出,放冷,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④具体测定时,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发明具有有益的效果为:(1)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由国内外公认的治疗肝病的中药甘草、白芍经提取精制而成,既取两种之所长,又极大的发挥了复方配伍优势,所筛选的组方配比用于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有极好的疗效。(2)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口感好,弱酸性易于吸收,生物利用度高,并有效保护肝病患者的胃肠道功能。(3)本发明中无蔗糖型的药物组合物适合肝炎并发糖尿病患者、肥胖病患者、高血脂患者、节食患者等服用。(4)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对早期肝硬化、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具有治疗作用。
附图说明
图1  实施例2、5中芍药苷对照品HPLC图谱。
图2  实施例2成品颗粒中芍药苷含量测定的HPLC图谱。
图3  实施例5成品颗粒中芍药苷含量测定的HPLC图谱。
图4  实施例2、5中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HPLC图谱。
图5  实施例2成品颗粒中甘草酸含量测定的HPLC图谱。
图6  实施例5成品颗粒中甘草酸含量测定的HPLC图谱。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颗粒剂1(有糖型)
取28kg甘草、37kg白芍,洗净、切片、干燥,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3h。过滤,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约80L,加3倍体积比的乙醇,搅拌均匀,调节乙醇浓度至65体积%,静置48h,滤过,得第一次滤液;沉淀加3倍量18体积%乙醇,搅匀,静置12h,滤过,得第二次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至1.28(60℃)的清膏13.1kg。
将蔗糖粉碎,过100目筛,称取90kg,置湿法混合颗粒机中,开启搅拌2min,边搅拌边加入上述清膏,搅拌5min,制成均匀的软材,将软材置于摇摆式颗粒机上,用14目的尼龙筛网制成湿颗粒。将湿颗粒均匀送入沸腾干燥器中,于65℃干燥。将干燥后的颗粒进行筛分,去掉不能通过10目筛的粗颗粒和能通过30目筛的细粉,得干颗粒95.1kg。将筛分后的合格颗粒置多向运动混合机中,喷加80ml的桔子香精。分装,每袋装15g。得成品6333袋。
取成品颗粒5.4011g,照第一种鉴别方法鉴别,结果发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取成品颗粒5.1103g,照第二种鉴别方法,结果发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检查项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颗粒剂项下的要求,对水分、粒度、溶化性、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进行检查,均符合各项规定。
取成品颗粒0.3008g,照第一种含量测定方法,测得每袋含白芍以芍药苷(C23H28O11)计为53.0mg。
取成品颗粒0.7991g,照第二种含量测定方法,测得每袋含甘草以甘草酸(C42H62O16)计为9.57mg。
实施例2 颗粒剂2(有糖型)
取28kg甘草、42kg白芍,洗净、切片、干燥,第一次为药材重量的6倍,第二次为4倍,两次均煎煮1.5h。过滤,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约70L,加3倍体积比的乙醇,搅拌均匀,调节乙醇浓度至67体积%,静置48h,滤过,得第一次滤液;沉淀加3倍量18体积%乙醇,搅匀,静置12h,滤过,得第二次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至1.28(60℃)的清膏13.6kg。
将蔗糖粉碎,过100目筛,称取95kg,置湿法混合颗粒机中,开启搅拌2min,边搅拌边加入上述清膏,搅拌5min,制成均匀的软材,将软材置于摇摆式颗粒机上,用14目的尼龙筛网制成湿颗粒。将湿颗粒均匀送入沸腾干燥器中,于60℃干燥。将干燥后的颗粒进行筛分,去掉不能通过10目筛的粗颗粒和能通过30目筛的细粉,得干颗粒100.2kg。将筛分后的合格颗粒置多向运动混合机中,喷加80ml的桔子香精。分装,每袋装15g。得成品6673袋。
参照实施例1,分别称取成品颗粒5.0021g、5.0129g进行芍药苷、甘草酸铵薄层鉴别,结果呈阳性。检查项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颗粒剂项下的要求,对水分、粒度、溶化性、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进行检查,均符合各项规定。
参照实施例1芍药苷含量测定方法,称取成品颗粒0.3125g,结果测得本品中每袋含白芍以芍药苷(C23H28O11)计为58.1mg。
参照实施例1甘草酸含量测定方法,称取成品颗粒0.8091g,结果测得本品每袋含甘草以甘草酸(C42H62O16)计为15.13mg。
实施例3 颗粒剂3(有糖型)
取28kg甘草、47kg白芍,洗净、切片、干燥,加8倍量水煎煮2次,每次2h。过滤,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约70L,加3倍体积比的乙醇,搅拌均匀,调节乙醇浓度至67体积%,静置48h,滤过,得第一次滤液;沉淀加3倍量18体积%乙醇,搅匀,静置12h,滤过,得第二次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至1.28(60℃)的清膏16.1kg。
将蔗糖粉碎,过100目筛,称取95kg,置湿法混合颗粒机中,开启搅拌2min,边搅拌边加入上述清膏,搅拌5min,制成均匀的软材,将软材置于摇摆式颗粒机上,用14目的尼龙筛网制成湿颗粒。将湿颗粒均匀送入沸腾干燥器中,于60℃干燥。将干燥后的颗粒进行筛分,去掉不能通过10目筛的粗颗粒和能通过30目筛的细粉,得干颗粒101.6kg。将筛分后的合格颗粒置多向运动混合机中,喷加80ml的桔子香精。分装,每袋装15g。得成品6770袋。
参照实施例1,分别称取成品颗粒5.1018g、5.0319g进行芍药苷、甘草酸铵薄层鉴别,结果呈阳性。检查项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颗粒剂项下的要求,对水分、粒度、溶化性、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进行检查,均符合各项规定。
参照实施例1芍药苷含量测定方法,称取成品颗粒0.3027g,结果测得本品中每袋含白芍以芍药苷(C23H28O11)计为54.0mg。
参照实施例1甘草酸含量测定方法,称取成品颗粒0.7987g,结果测得本品每袋含甘草以甘草酸(C42H62O16)计为12.67mg。
实施例4  颗粒剂4(无糖型)
取28kg甘草、37kg白芍,洗净、切片、干燥,加6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3h。过滤,合并提取液。浓缩至约80L,加3倍体积比的乙醇,搅拌均匀,调节乙醇浓度至65体积%,静置48h,滤过,得第一次滤液;沉淀加18体积%乙醇60L,搅匀,静置12h,滤过,得第二次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至1.40(25℃)的清膏10.1kg。
将乳糖粉碎,过100目筛,称取33kg,置湿法混合颗粒机中,开启搅拌2min,边搅拌边加入上述清膏,搅拌5min,制成均匀的软材,将软材置于摇摆式颗粒机上,用14目的尼龙筛网制成湿颗粒。
将湿颗粒均匀送入沸腾干燥器中,于60℃干燥。将干燥后的颗粒进行筛分,去掉不能通过10目筛的粗颗粒和能通过30目筛的细粉,得干颗粒33.5kg。将筛分后的合格颗粒置多向运动混合机中,喷加80ml的桔子香精。检验合格后的干颗粒用颗粒自动包装机分装,每袋装6g。得成品5579袋。
取成品颗粒5.3028g,照第一种鉴别方法鉴别,结果发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取成品颗粒5.3112g,照第二种鉴别方法,结果发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检查项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颗粒剂项下的要求,对水分、粒度、溶化性、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进行检查,均符合各项规定。
取成品颗粒0.1206,照第一种含量测定方法,测得每袋含白芍以芍药苷(C23H28O11)计为54.4mg。
取成品颗粒0.3087g,照第二种含量测定方法,测得每袋含甘草以甘草酸(C42H62O16)计为11.09mg。
实施例5  颗粒剂5(无糖型)
取28kg甘草、42kg白芍,洗净、切片、干燥,加560L浸泡1h,加热至沸,保持微沸状态1.5h,放出第一次煎液。第二次加水420L,煎煮1.5h,放出第二次煎液。合并提取液,过滤,浓缩至约70L。移至沉降槽中,加乙醇164L,搅拌均匀,调节乙醇浓度至67体积%,静置48h,滤过,得第一次滤液;沉淀加18体积%乙醇60L,搅匀,静置12h,滤过,得第二次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至1.40(25℃)的清膏11.8kg。
将乳糖粉碎,过100目筛,称取33kg,置湿法混合颗粒机中,开启搅拌2min,边搅拌边加入上述清膏,搅拌5min,制成均匀的软材,将软材置于摇摆式颗粒机上,用14目的尼龙筛网制成湿颗粒。将湿颗粒均匀送入沸腾干燥器中,于60℃干燥。将干燥后的颗粒进行筛分,去掉不能通过10目筛的粗颗粒和能通过30目筛的细粉,得干颗粒37.8kg。将筛分后的合格颗粒置多向运动混合机中,喷加80ml的桔子香精。检验合格后的干颗粒用颗粒自动包装机分装,每袋装6g。得成品6286袋。
质量控制方法参照实施例4,分别称取成品颗粒5.0031g、5.2109g进行芍药苷、甘草酸铵薄层鉴别,结果呈阳性。检查项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颗粒剂项下的要求,对水分、粒度、溶化性、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进行检查,均符合各项规定。
参照实施例4芍药苷含量测定方法,称取成品颗粒0.1217g,结果测得本品中每袋含白芍以芍药苷(C23H28O11)计为65.5mg。
参照实施例4甘草酸含量测定方法,称取成品颗粒0.3087g,结果测得本品每袋含甘草以甘草酸(C42H62O16)计为19.17mg。
实施例6  颗粒剂6(无糖型)
取28kg甘草、47kg白芍,洗净、切片、干燥,加560L浸泡1h,加热至沸,保持微沸状态2h,放出第一次煎液。第二次加水420L,煎煮2h,放出第二次煎液。合并提取液,过滤,浓缩至约70L。移至沉降槽中,加乙醇164L,搅拌均匀,调节乙醇浓度至67体积%,静置48h,滤过,得第一次滤液;沉淀加18体积%乙醇60L,搅匀,静置12h,滤过,得第二次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至1.40(25℃)的清膏10.9kg。
将乳糖粉碎,过100目筛,称取36kg,置湿法混合颗粒机中,开启搅拌2min,边搅拌边加入上述清膏,搅拌5min,制成均匀的软材,将软材置于摇摆式颗粒机上,用14目的尼龙筛网制成湿颗粒。将湿颗粒均匀送入沸腾干燥器中,于60℃干燥。将干燥后的颗粒进行筛分,去掉不能通过10目筛的粗颗粒和能通过30目筛的细粉,得干颗粒38.6kg。将筛分后的合格颗粒置多向运动混合机中,喷加80ml的桔子香精。检验合格后的干颗粒用颗粒自动包装机分装,每袋装6g。得成品6427袋。
质量控制方法参照实施例4,分别称取成品颗粒5.1021g、5.1159g进行芍药苷、甘草酸铵薄层鉴别,结果呈阳性。检查项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颗粒剂项下的要求,对水分、粒度、溶化性、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进行检查,均符合各项规定。
参照实施例4芍药苷含量测定方法,称取成品颗粒0.1242g,结果测得本品中每袋含白芍以芍药苷(C23H28O11)计为63.3mg。
参照实施例4甘草酸含量测定方法,称取成品颗粒0.3167g,结果测得本品每袋含甘草以甘草酸(C42H62O16)计为17.48mg。
实施例7  片剂
取2.8kg甘草、4.2kg白芍,按实施例2或4制备密度在1.20~1.50g/cm2范围内的浸膏,喷雾干燥得细粉,加入淀粉3.0kg、糊精1.0kg、硬脂酸镁60g、微晶纤维素30g、羧甲基淀粉50g,于搅拌机中,用60体积%乙醇制成软材,软颗粒置于烘箱中调节温度105℃干燥120min,80目过筛整粒。取合格颗粒置于压片机中,压成15000片,片芯重0.3g,包糖衣或薄膜衣。
实施例8 胶囊
取2.8kg甘草、4.2kg白芍,按实施例2或4制备密度在1.20~1.50g/cm2范围内的浸膏,加入淀粉3.0kg混匀,80℃烘干粉碎得干浸膏粉,装胶囊(每粒重0.45g),制成5000粒。或按实施例7的方法,过60目筛制粒,65℃烘干,整粒后装0号胶囊,制成5000粒。
实施例9  糖浆剂
取2.8kg甘草、4.2kg白芍,按实施例2或4制备密度在1.20~1.50g/cm2范围内的浸膏,加入蔗糖2.5kg,煮沸使溶解,滤过,加入苯甲酸钠10g使溶解,加水至5000ml,混匀,制成50瓶(每瓶装100ml)。
实施例10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安全性评价
发明人按新药研制的相关技术要求,为了探讨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毒性,特委托湖北省药品检验所用大鼠进行长期毒性试验,观察大鼠长期服用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毒性反应及其程度,以确定临床用药安全性。
1、试验动物和饲养
Wistar大鼠60只,雌雄各半,6~8周龄,由湖北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合格证号:鄂医动字19-008,动物按性别分笼饲养,每笼5只,自由饮水,进食、标准鼠饲料由湖北省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饲养室温度控制在18~20℃、相对湿度50%~60%。
2、药品
实施例2颗粒(浸膏),每克浸膏相当于生药材8克,临用前用蒸馏水配制成6g/ml,2g/ml(按生药计)浓度的溶液备用。
3、试验方法
将动物随机均匀分为三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单笼饲养,投药前观察两星期,各组动物活动、进食、粪便等情况均无异常,再开始给药。设高、低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动物20只,雌雄各半,高剂量组每日剂量相当人临床用量200倍(60g/kg),低剂量组每日剂量相当人临床用量50倍(15g/kg),对照组给等体积的蒸馏水。灌胃给药(1ml/100g体重),每日一次。给药60天,为临床试验用药周期的2倍以上。
检查项目:
(1)一般观察:观察大鼠外观体征、行为活动、呼吸、粪便性状、进食、体重等。
(2)血液学指标:最后一次给药后24h,各组检查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总数及中性粒细胞(Gran)、淋巴细胞(L)、单核细胞(M)比率。(HC-1022血液分析仪,美国产。)
(3)血液生化指标:最后一次给药后24h,取血清检测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尿素氮(BUN)、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糖(GLU)、肌酐(Cr)、总胆固醇(TCHO)。(CL-72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产。)
(4)系统尸解和病理学检查:末次给药后24h,各组随机处死12只大鼠(雌雄各半),解剖时对脏器进行全面肉眼观察,明显脏器异常者及时记录;取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胸腺、脑、卵巢、睾丸、子宫、前列腺等用电子天平(德国产,万分之一)称重,计算脏器系数。并取心、肝、脾、肺、肾、肾上腺、胸腺、甲状腺、胃、脑、子宫、卵巢、睾丸、附睾、前列腺等组织,10体积%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石腊包埋切片,HE染色,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并摄片。
(5)恢复期观察:最后一次给药后,各组活杀12只大鼠,余下动物停药继续观察两周,自由摄食饮水。
4、试验结果
所有数据进行组间t检验。
(1)一般观察与对体重的影响:实验期间,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大鼠的外观、行为活动、呼吸、粪便性状、食量及体重无明显异常、动物活动自如、毛发整洁而有光泽,体重均呈正常增长。检验结果见表1。
表1 实施例2颗粒对大鼠体重的影响(n=20,
Figure BDA0000043826380000171
)
Figure BDA0000043826380000172
结果表明,给药高、低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体重增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
(2)对血液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给药组RBC、Hb、WBC、DC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2。
表2 实施例2颗粒对大鼠血液学指标的影响(n=12,
Figure BDA0000043826380000173
)
Figure BDA0000043826380000174
(3)对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给药高、低剂量组对大鼠血液生化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说明本品对肝、肾功能、蛋白质、脂肪、糖代谢等无明显影响(P>0.05)。见表3,表4。
表3 实施例2颗粒对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n=12,
Figure BDA0000043826380000181
)
Figure BDA0000043826380000182
表4 实施例2颗粒对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n=12,)
Figure BDA0000043826380000184
(4)对大鼠脏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本品对大鼠脏器系数影响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5。
表5 实施例2颗粒对大鼠脏器指数的影响(g/100g,
Figure BDA0000043826380000185
)
Figure BDA0000043826380000191
(5)脏器的肉眼观察和组织形态学检查:给药八周后,各组剖杀动物各组织器官的大小、颜色、形态、质地等肉眼观察均未见明显异常、无水肿、出血、渗出等变化。
对送检的高、低剂量组和对照组的心、肝、脾、肺、肾、胃、脑、肾上腺、胸腺、甲状腺及睾丸、附睾、前列腺、卵巢、子宫等组织在经HE染色后进行光镜检查,各组动物组织除部分动物肺部有间质炎症外,均未见由药物引起的异常改变。
(6)恢复期观察:结果表明实施例2颗粒在停药两周后,各组大鼠体重均呈正常增加,其脏器系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1、3或实施例4~6的颗粒剂,与实施例2的颗粒剂结果基本相同。
综上实验结果表明:①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动物体重无明显影响,雌、雄性动物体重在观察期和恢复期均呈正常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②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大鼠血液学、血液生化指标无明显影响,各组大鼠的检测值均在正常范围内,且无组间差异。③病理组织学检查亦未发现有明显因药物毒性反应所致的病理组织学改变。
实施例11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1、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
298例观察病例的中西医诊断及纳入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为2001~2003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传染科及住院病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29例,对照组69例。其中观察组最小年龄为16岁,最大年龄62岁,对照组最小年龄14岁,最大年龄61岁。其中实验组住院治疗157例,非住院治疗141例,对照组住院治疗33例,非住院治疗组36例。
(2)治疗方法
229例治疗组服用本发明实施例1至实施例6的颗粒,一日2次,口服服用本品时,补充200mg维生素C,分两次服用。对照组服用益肝灵片,每日按药品的用法与用量使用。两组疗程均为60天。
(3)主要观察指标
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内按照病例不同分别随机分成三组,分别进行降低转氨酶、止肝区疼痛和肝功能恢复观察[HBsAg(+)1∶32以上(RpHA法),抗-HBC≥1∶100(CACA法),ALT90以上,胆红素3mg%以上]。三组中男女比例152∶146,年龄分配基本符合随机抽查的要求,三组病员数为A组(降低转氨酶)组治疗病例61例(该治疗组服用实施例1或4的颗粒),对照病例14例。B组(止肝区疼痛组)治疗病例58例(该治疗组服用实施例2或5的颗粒),对照病例14例。C组(肝功能恢复组)治疗病例110例(该治疗组服用实施例3或6的颗粒),对照病例41例。根据三组肝炎患者的不同临床反应合理给药,建立患者用药使用卡,卡片内容包括用药时间、当天进食记录、休息时间记载、服用其它药物、身体其它疾病、服用后感觉、不良反应等十一项记录,每天记录一次每月记录一张,定时收集统计,根据数理统计学理论统计结果。
2、结果
(1)降低转氨酶
A组中45天后转氨酶恢复正常的比例为91.8%,而对照组为78.6%,60天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8.4%,而对照组仅为92.8%。
表6 两组降低转氨酶组病例分类比较
Figure BDA0000043826380000211
根据统计学处理表明P>0.05,与对照组所用对症治疗药物无显著性差异。
经服用本发明实施例的颗粒,未发现有患者不适的症状和明显的毒副作用。
(2)治疗肝区疼痛组
B组中45天后肝区疼痛症状缓解的患者比例为84.5%,对照组为64.2%,60天后治疗组肝区疼痛症状缓解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为85.7%。
表7 两组止肝区疼痛病例分类比较
Figure BDA0000043826380000212
统计学表明P>0.05,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3)肝功能恢复组
C组中治疗组和对照组肝炎症状在两个疗程内回复率分别是99.1%和95.1%。肝功能恢复正常或改善肝功能总有效率分别为87.2%和73.2%。
表8 两组肝功能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分析比较
Figure BDA0000043826380000221
统计学表明P>0.05,与对照组所用对症治疗药物无显著性差异。
实施例12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早期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1、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
2001~2003年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早期肝硬化8例,其中6例为肝炎后肝硬化(均为乙型病毒性肝炎),1例酒精性肝硬化,1例胆汁性肝硬化。8例均为男性,年龄37-65岁,平均52.8岁。
(2)治疗方法
应用本发明实施2的颗粒口服,每次15g,每日3次。配药3-4个月。服药期间酌情投以B族维生素,维生素C,酵母片,肌苷片等口服外,均不应用其他静滴或肌注药物。
(3)治疗效果
食欲不振、恶心及腹胀症状:8例均有此症状,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尤其是服药后乏力感减轻,自觉有精神,食欲好转。
黄疸:2例轻度黄疸治疗后1例减轻,1例消失。
出血症:1例治疗后好转。
蜘蛛痣:6例治疗后1例消失,5例中3例肝掌消失。
肝脏肿大:2例患者肋下1.0~2.0cm,治疗后1例恢复正常,1例较前改善。1例肋下可及脾2.0cm,治疗后肋下不可及。
肝功能改变:2例轻度改变,用药后恢复正常。
谷丙转氨酶:2例谷丙转氨酶50~62U/L,用药后恢复正常。
胆红素偏高:2例高于正常值,治疗后1例恢复正常,1例减轻。8例平均值为1.36mmol/L,治疗后为0.98mmol/L。
低蛋白血症:3例治疗后2例恢复正常。
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倒置:3例治疗后均有明显改善。
血浆蛋白总量:8例平均值由61.2g/L提高到72.4g/L。
肝脏表明不光滑;3例治疗后2例有所改善。
肝内有回声:8例治疗后均明显好转。
肝脏呈网状结构改变:2例治疗后网状结构基本消失。
脾脏增大:治疗前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脾脏增大,最大1例肋间厚径6.0cm,肋下2.0cm,治疗后肋间厚径4.4cm,肋下不大,其他7例脾脏厚径也均有改善。
实施例13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急黄、急无黄、慢迁慢活肝炎的疗效观察
为了进一步考察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疗效,不良反应和对慢性肝炎(慢迁、慢活)的适应症,研究人员开展了多中心临床试验。收集了整理了5所不同类型医院55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试验数据。其中收录的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为经常型病例,让他们对症服用实施例1、实施例2或实施例3颗粒,一次15g,一日3次。急性黄疸型肝炎45天为一疗程,急性无黄疸型肝炎60天为一疗程,慢迁慢活肝炎90天为一疗程,疗程中达到显效出院者算治愈。按照杭州病毒性肝炎会制定的标准作为疗效标准。结果显示健肝乐对急黄、急无黄、慢迁慢活肝炎有效率分别为95.8%、92.1%、91.2%,转氨酶转常率分别为88.1%、84.0%、87.5%,褪黄平均天数为16.5天。症状改善显著:乏力改善达100%,食欲不振改善为95.7%,恶心呕吐改善93.6%-100%,肝区疼痛改善87.8-95.0%,肝回缩达90.5%,HBsAg转阴率为28-35.8%,平均为30.1%,以上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无论是治疗急性黄(无)疸性肝炎或慢迁慢活肝炎的疗效均属安全高效的护肝纯中药制剂药品,对HBsAg、e抗原的转阴也有一定的作用。
表9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治疗病毒性肝炎558例主要疗效指标统计
Figure BDA0000043826380000241
实施例14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血吸虫病人肝纤维化治疗的临床观察
1、临床资料
(1)病例选择
从2009年在册晚血病人中随机筛选80例晚血病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性31人,女性9人,年龄最大75岁,最小33岁;对照组男性34人,女性6人,年龄最大73岁,最小28岁。
(2)治疗方法
40例治疗组服用本发明实施例5的颗粒,每次1袋,每日2次,温开水冲服,不辅用其他护肝药。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肝药肝泰乐。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
(3)主要观察指标
①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情况。
在治疗前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泻、大便带血、肝区疼痛、消瘦等。
治疗组:治疗后症状消失有20人,治愈率50%;好转人数17人,好转率42.5%;无效3人,无效率7.5%,且都是年龄较大的病人;总有效率92.5%。
对照组:治疗后症状消失有16人,治愈率40%;好转人数18人,好转率45%;无效6人,无效率15%,总有效率85%。
表10 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       (n=40)
Figure BDA0000043826380000251
②治疗前后两组血常规的改变。
血常规包括红细胞(RBC)、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
治疗组:红细胞治疗前平均值4.63×1012/L,治疗后平均值4.01×1012/L,下降13.4%;白细胞,治疗前平均值4.81×109/L,治疗后平均值6.65×109/L,上升38.3%;血小板,治疗前平均值119.4×109/L,治疗后平均值133.1×109/L,上升11.5%。
对照组:红细胞治疗前平均值4.1×1012/L,治疗后平均值3.8×1012/L,下降7.3%;白细胞,治疗前平均值4.9×109/L,治疗后平均值5.8×109/L,上升18.4%;血小板,治疗前平均值103.2×109/L,治疗后平均值98×109/L,下降5.0%。
表11 两组治疗前后红白细胞血小板的变化
Figure BDA0000043826380000252
注:与对照组同一治疗时段比较,ΔP<0.05
③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的改变。
肝功能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和间接胆红素(IBIL)。
治疗组:ALT,治疗前平均值115.6U/L,治疗后平均值29.0U/L,下降74.9%;AST治疗前平均值43.3U/L,治疗后35.6U/L,下降17.8%;TBIL治疗前22.6μmol/L,治疗后平均值20.1μmol/L,下降11.1%;DBIL治疗前平均值8.1μmol/L,治疗后平均值8.2μmol/L,上升1.2%;I.B治疗前平均值14.5μmol/L,治疗后平均值11.9μmol/L,下降2.6%。
对照组:ALT,治疗前平均值110.1U/L,治疗后平均值57.3U/L,下降48.0%;AST治疗前平均值41.8U/L,治疗后41.0U/L,下降1.9%;TBIL治疗前23.5μmol/L,治疗后平均值25.7μmol/L,上升9.4%;DBIL治疗前平均值8.6μmol/L,治疗后平均值8.8μmol/L,上升2.3%;IBIL治疗前平均值14.9μmol/L,治疗后平均值16.9μmol/L,上升13.4%。
表1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转氨酶胆红素的变化
Figure BDA0000043826380000261
Figure BDA0000043826380000262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同一治疗时段比较,ΔP<0.05
④治疗前后两组肝纤指标的改变。
肝纤指标包括透明质酸(HA)、三型复胶原(PCIII)、四型胶原(IVC)和层粘连蛋白(LN)。
治疗组:HA,治疗前平均值188μg/L,治疗后平均值173μg/L,下降8.0%;PCIII,治疗前平均值135μg/L,治疗后平均值134μg/L,下降0.7%;IVC治疗前平均值100μg/L,治疗后平均值108μg/L,上升8.0%;LN治疗前154μg/L,治疗后153μg/L,下降0.6%。
对照组:HA,治疗前平均值195μg/L,治疗后平均值17μg/L,下降12.3%;PCIII,治疗前平均值129μg/L,治疗后平均值138μg/L,上升7.0%;IVC治疗前平均值117μg/L,治疗后平均值131μg/L,上升12.0%;LN治疗前169μg/L,治疗后182μg/L,上升7.7%。
表13 两组治疗前后肝纤指标的变化
Figure BDA0000043826380000263
Figure BDA0000043826380000264
Figure BDA0000043826380000271
2、结果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具有养血护肝、解毒止痛、降低转氨酶、消退黄疸以及改善各类肝病临床症状的作用,除此之外,还有延缓肝纤维化进展的作用。经过对比发现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特别是在缓解临床症状,升高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转氨酶,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在这方面无其它临床报道。此外,该药剂量合理,采用颗粒剂,对胃无刺激,一般肝病患者服用此药方便,特殊肝病患者(肝纤维化,门脉高压导致的胃食道静脉曲张)服用此药,避免了因片剂、胶囊、丸剂口服时间一长,导致的胃部不通,甚至诱发因食道静脉曲张导致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可能。尤其是晚期血吸虫病患者一般都伴有肝硬化III级,门脉高压伴随食道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护肝药的选择非常重要,稍不注意,就有可能诱发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而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恰恰在这方面就弥补了其它药的不足。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4或实施例6的颗粒剂,与实施例5的颗粒剂结果基本相同,在缓解临床症状,升高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转氨酶,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Claims (12)

1.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组合物,该组合物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的:
甘草∶白芍=1∶1.1~1∶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重量配比为:
甘草∶白芍=1∶1.2~1∶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重量配比为:
甘草∶白芍=1∶1.3~1∶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重量配比为:
甘草∶白芍=1∶1.4~1∶1.6。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在该组合物的单位剂量中,该组合物含有芍药苷50~70mg。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在该组合物的单位剂量中,该组合物含有芍药苷50~70mg和甘草酸5~25mg。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该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为片剂、胶囊剂、固体颗粒剂或糖浆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该药物组合物的剂型为颗粒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中,该药物组合物还包含辅料,这里,所述的辅料选自蔗糖、甘露醇、山梨醇、木糖醇、或乳糖中的一种或者两种以上的组合,更优选为蔗糖或乳糖。
10.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改善肝炎临床症状、治疗早期肝硬化、或者防治血吸虫病人肝纤维化药物中的应用。
11.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取上述重量配比的甘草原料,除杂、洗净、切片、干燥;用水煎煮1~3次,每次加甘草原料4~12倍重量的水,提取时间为1~3小时,合并两次煎液;
②取上述重量配比的白芍原料,洗净、切片、干燥;用水煎煮1~3次,每次加白芍原料4~12倍重量的水,提取时间为1~3小时,合并两次煎液;
③合并甘草、白芍煎液,减压浓缩至药材量的1~2倍体积;加2~3倍体积比的乙醇,搅拌均匀,调节乙醇浓度至45体积%~80体积%,静置12~60h,滤过,得第一次滤液;沉淀再加10体积%~30体积%乙醇2~5倍量,搅匀,静置6-24h,滤过,得第二次滤液,合并两次滤液,减压浓缩至清膏,其密度为1.20~1.50g/cm2。
12.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药物组合物的质量检测方法,依次进行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
其中鉴别方法为在如下两种方法中任选一种,第一种鉴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取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5g,研细,加无水乙醇-醋酸乙酯(体积比,3∶2)30ml,研磨提取5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②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③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醇-甲酸(体积比,40∶5∶10∶0.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④喷以5体积%香草醛硫酸溶液,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另一鉴别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取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5g,研细,加水20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三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三次,每次10ml,分取正丁醇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②另取甘草对照药材0.2g,加水20ml,加热回流1h,滤过,取滤液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③再取甘草酸铵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④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用1体积%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体积比,15∶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④喷以10体积%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其中的检查包括如下步骤: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各种制剂项下的要求,对水分、粒度、溶化性、装量差异、微生物限度进行检查;
其中的含量测定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VID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为在如下两种方法中任选一种,第一种含量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①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体积比,15∶8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0nm,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②对照品溶液的制备方法是:精密称取经五氧化二磷减压干燥至恒重的芍药苷对照品10mg,置50ml量瓶中,加稀乙醇适量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置10ml量瓶中,加稀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中含芍药苷20μg);③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是:取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这里,测定有糖型颗粒主药含量时取0.30g,测定无糖型颗粒主药含量时取0.12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稀乙醇45ml,超声处理30分钟,加稀乙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④具体测定时,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另一含量测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①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2mol/L醋酸铵溶液-冰醋酸(体积比,67∶33∶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nm,理论板数按甘草酸峰计算不低于2000;②对照品溶液的制备方法是:精密称取经五氧化二磷减压干燥至恒重的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10mg,置100ml量瓶中,用流动相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1ml,置10ml量瓶中,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含甘草酸单铵盐0.01mg,折合甘草酸为0.0098mg);③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是:取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这里,测定有糖型颗粒主药含量时取0.80g,测定无糖型颗粒主药含量时取0.30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流动相45ml,超声处理30分钟,取出,放冷,加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④具体测定时,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CN2011100077902A 2011-01-14 2011-01-14 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20685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077902A CN102068510A (zh) 2011-01-14 2011-01-14 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077902A CN102068510A (zh) 2011-01-14 2011-01-14 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68510A true CN102068510A (zh) 2011-05-25

Family

ID=44027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077902A Pending CN102068510A (zh) 2011-01-14 2011-01-14 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68510A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41015A (zh) * 2012-12-29 2013-04-17 南宁多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肝炎的药物
CN104849384A (zh) * 2015-04-17 2015-08-19 武汉康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建立健肝乐制剂指纹图谱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4857095A (zh) * 2015-05-25 2015-08-26 武汉康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胆汁郁积型黄疸药物中的应用
CN104873583A (zh) * 2015-05-25 2015-09-02 武汉康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药源性肝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CN104906205A (zh) * 2015-05-25 2015-09-16 武汉康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免疫性肝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CN104965046A (zh) * 2015-07-17 2015-10-07 江苏天晟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中药成分化妆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CN106617065A (zh) * 2016-12-30 2017-05-10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具有护肝作用的海藻提取物保健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59751A (zh) * 2019-04-09 2019-07-02 浙江大学 水溶性天然产物薄层定量图像识别检测方法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9002A (zh) * 2003-01-20 2004-08-11 四川省中药研究所 一种中药提取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19002A (zh) * 2003-01-20 2004-08-11 四川省中药研究所 一种中药提取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90630 戴 瑛,赵军宁 芍药甘草汤有效成分群(芍甘多苷)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研究 36-39 1-12 第25卷, 第3期 2 *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00430 宋军,王晓东,赵军宁,等 芍药甘草汤提取物(芍甘多苷)对实验性肝损伤的影响 40-42 11 第26卷, 第2期 2 *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100430 宋军,王晓东,赵军宁,等 芍药甘草汤提取物(芍甘多苷)对实验性肝损伤的影响 40-42 1-10 第26卷, 第2期 2 *
《吉林中医药》 20100531 张玉梅,赵娜娜 芍药甘草汤的临床研究及药理作用 439 1-12 第30卷, 第5期 2 *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41015A (zh) * 2012-12-29 2013-04-17 南宁多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肝炎的药物
CN104849384A (zh) * 2015-04-17 2015-08-19 武汉康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建立健肝乐制剂指纹图谱的方法及其应用
CN104857095A (zh) * 2015-05-25 2015-08-26 武汉康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胆汁郁积型黄疸药物中的应用
CN104873583A (zh) * 2015-05-25 2015-09-02 武汉康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药源性肝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CN104906205A (zh) * 2015-05-25 2015-09-16 武汉康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免疫性肝损伤药物中的应用
CN104965046A (zh) * 2015-07-17 2015-10-07 江苏天晟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中药成分化妆品的质量控制方法
CN106617065A (zh) * 2016-12-30 2017-05-10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具有护肝作用的海藻提取物保健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59751A (zh) * 2019-04-09 2019-07-02 浙江大学 水溶性天然产物薄层定量图像识别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68510A (zh) 一种治疗肝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72547A (zh) 一种治疗气血两虚症候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380015B (zh)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397372A (zh) 一种药物组合物及制剂和其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中的应用
CN1299742C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99215A (zh) 一种降糖药物
CN1709341B (zh) 一种益气健脾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WO2008061447A1 (fr) Médicament pour traiter l'eczéma et procédés d'application cutanée de ce médicament
CN103372051B (zh) 一种调节血脂的红曲葛根药物组合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36834A (zh) 肉桂提取物的制备方法、肉桂提取物、其组合物及应用
CN103341051B (zh) 一种治疗肩周炎用的口服制剂
CN103405654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06989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组合物
CN102976943B (zh) 丹酚酸A的α晶型物质、制法以及药物组合物与用途
CN102018852B (zh) 参连消渴降糖胶囊及制作工艺
CN101390970B (zh) 一种治疗乙肝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99788A (zh) 中药煮散颗粒组合物及其制备、煎煮方法和剂量关系
CN103432420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CN102274394A (zh) 一种治疗产后便秘的中药组合物
CN101485779B (zh) 一种治疗银屑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质量检测方法
CN107375829A (zh) 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4042928B (zh) 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110100A (zh) 一种朝医保健食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2652774A (zh) 一种治疗放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免疫功能低下药物组合物、制备方法与质量检测方法
WO2010037255A1 (zh) 一种人参绞股蓝复方制剂在制备调节血脂、血糖的药物中的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