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4139729A1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4139729A1
WO2024139729A1 PCT/CN2023/129742 CN2023129742W WO2024139729A1 WO 2024139729 A1 WO2024139729 A1 WO 2024139729A1 CN 2023129742 W CN2023129742 W CN 2023129742W WO 2024139729 A1 WO2024139729 A1 WO 2024139729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identifier
terminal device
network element
reques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3/12974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郑小春
Original Assignee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24139729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4139729A1/zh

Links

Abstract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该方法为:第一网元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以请求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一网元可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并根据第一标识,获取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其中,第一终端设备为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中的终端设备;第一标识为第一网元或第二网元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的与第二标识对应的标识,或者为预先配置在第一终端设备中的与第二标识对应的标识;第二标识为第一终端设备的唯一标识,第二标识的长度大于第一标识的长度,第一标识为第六网元服务范围内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第六网元是为第一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网元。通过该方法,第一终端设备可使用较短的第一标识进行盘点,从而提高盘点效率和速度。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在2022年12月26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211672114.1、申请名称为“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无源物联(Passive IoT)场景下,物联终端设备(例如,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装置)具有大规模部署应用前景。例如,在物流及仓储场景中,可以通过物联终端设备进行货物盘存及跟踪、以及高价值货物(例如,疫苗)运输过程环境及货物状态监测;又例如,在工业制造场景中,可以通过物联终端设备进行环境及设备状态监测。
无源物联终端设备的功能简单,通常需要依赖外部激励才能发送信息,该激励一般来自读写器。有些无源物联终端设备可以通过采集和存储微弱的环境能量(如光能、机械能等)或者内置微型电池供终端设备运行,实现与读写器的通信。读写器可集成在接入网设备中,接入网设备根据核心网网元的指示,对物联终端设备进行操作。
现有技术中亟需可以高效的对物联网设备进行盘点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用于提高对物联终端设备进行盘点的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网元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其中,第一请求可用于请求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然后,第一网元可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其中,第一终端设备为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中的终端设备;第一标识为第一网元或第二网元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的与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对应的标识,或者为预先配置在第一终端设备中的与第二标识对应的标识;第二标识为第一终端设备的唯一标识,第二标识的长度大于第一标识的长度;第一标识为第六网元服务范围内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第六网元是为第一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网元。第一网元根据第一标识,获取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
通过该方法,在盘点过程中,第一终端设备可通过较短的第一标识替代第二标识进行接入。由于第一标识的长度比第二标识的长度短,因此,该方法可降低开销,减小空口传输标识的时长,从而可提高盘点的速度、效率和成功率,并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网元可通过如下步骤根据第一标识,获取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第一网元在获取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后,可根据第一标识和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二标识。通过该设计,第一网元可根据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准确确定第二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第一网元为标签管理功能网元时,第一网元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之前,第一网元还可接收来自应用功能网元的第二请求,第二请求用于请求对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进行目标操作。在获取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之后,第一网元可向应用功能网元发送第二标识。通过该设计,第一网元可基于应用功能网元的请求对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进行目标操作。在进行对第一终端设备进行目标操作过程中,第一终端设备可通过较短的第一标识进行接入,从而可降低开销,减小空口传输标识的时长,进而可提高盘点的速度、效率和成功率,并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网元可获取本地保存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或者,第一网元可接收来自第三网元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该设计提供了多种获取对应关系的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对应关系为第一信息与第二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信息为根据第一标识和第六网元的标识信息确定的信息。此时,第一网元可根据第一标识、第六网元的标识信息和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二标识。通过该设计,可降低第一标识的长度,从而进一步降低开销,减小空口传输标识的时长,进而可提高盘点的速度、效率和成功率,并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网元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之前,第一网元还可执行如下步骤:第 一网元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三请求,第三请求用于请求获取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第一网元在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之后,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与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一标识,并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标识。通过该设计,第一网元可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与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一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网元在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与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一标识之前,还可获取第一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该能力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支持第一标识的能力。通过该设计,第一网元可获取第一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以便根据该能力信息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合适的第一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网元可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或者,第一网元可接收来自第四网元的第一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该设计提供了多种获取第一终端设备能力信息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网元可通过如下步骤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与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一标识:第一网元根据预设的终端设备的数量阈值,确定第一标识的长度,其中,该数量阈值为第六网元服务范围内终端设备的数量阈值;第一网元根据第一标识的长度,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第一标识。通过该设计,可降低第一标识的长度,从而进一步降低开销,减小空口传输标识的时长,进而可提高盘点的速度、效率和成功率,并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与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一标识之后,第一网元可向第五网元发送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和/或,保存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该设计,第一网元和/或第五网元可获取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可在后续盘点流程中,根据第一标识准确确定出第二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网元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三请求之前,第一网元可接收来自应用功能网元的第四请求。其中,第四请求用于请求周期性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三请求具体用于请求在第一周期内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一网元在第一周期内为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分配第六网元服务范围内的标识;第一请求具体用于请求在第二周期内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一网元在第二周期内接收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中的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通过该设计,在对终端设备进行周期性盘点时,第一网元可在第一周期中为终端设备分配第一标识,并将第一标识发送给终端设备。在第二周期中,终端设备可使用较短的第一标识代替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进行接入,从而节省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三请求中包含第一指示,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在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时,在第一周期内接收到来自第一网元的用于请求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下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的请求后,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下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一请求中包含第二指示,第二指示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来自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中任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后,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下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通过该设计,在第二周期中,接入网设备可以在获取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后,即触发下一个终端设备进行随机接入,从而可快速对终端设备进行盘点。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若在第二周期内,第一网元接收到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中唯一标识的比例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第一网元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五请求,第五请求用于请求在第三周期内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一网元在第三周期内为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分配第六网元服务范围内的标识。通过该设计,当第一网元接收到的唯一标识的比例较高(例如,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第一网元可在后续周期内为终端设备分配第六网元服务范围内的标识,从而可降低终端设备接入时发送的标识的长度,进而可降低开销,减小空口传输标识的时长,提高盘点的速度、效率和成功率,并降低终端设备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网元还可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三指示,第三指示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在每个周期结束后的第一时长内,向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发送激励信号。其中,第一时长可大于相邻两个周期之间的时间间隔。例如,相邻两个周期为周期1和周期2,第一时长大于周期1结束时刻与周期2开始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这样,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可保持不断电,从而可保存第一网元为其分配的第一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网元中可预先配置有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第一网元为AF,AF中预先配置有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该设计,第一网元可方便获取到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网元可通过如下步骤获取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第一网元向第五网 元发送第一标识,并接收第五网元根据第一标识确定的第二标识。在该设计中,第一网元无需保存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也无需根据该对应关系确定第二标识,从而可节约第一网元的存储空间,降低第一网元的计算量。并且,通过该设计,第五网元可从其他网元(例如,第二网元)获取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从而可实现多个网元通过第五网元共享第一标识,以便支持终端设备在不同网元的覆盖区域内移动的场景。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信息与第二标识对应,第一信息为根据第一标识和第六网元的标识信息确定的信息。第一网元可向第五网元发送第一标识和第六网元的标识信息;并接收第五网元根据第一标识和第六网元的标识信息确定的第二标识。通过该设计,可进一步降低第一标识的长度,从而可降低开销,减小空口传输标识的时长,进而可提高盘点的速度、效率和成功率,并降低终端设备功耗。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之前,第一网元可通过接入网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指示,第四指示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终端设备中存在第一标识时发送第一标识。通过该设计,第一终端设备可在接收到第四指示时才发送第一标识,若第一终端设备未接收到第四指示,则不发送第一标识,从而可提高终端设备传输的信息的有效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请求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一终端设备属于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然后,第一终端设备可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一标识;第一标识为第一网元或第二网元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的与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对应的标识,或者为预先配置在第一终端设备中的与第二标识对应的标识;第二标识为第一终端设备的唯一标识,第二标识的长度大于第一标识的长度;第一标识为第六网元服务范围内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第六网元是为第一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网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消息之前,第一终端设备还可执行以下步骤: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请求获取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包括第一终端设备;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二标识;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第一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第一标识之前,第一终端设备还可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该能力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支持第一标识的能力。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之前,第一终端设备可接收第四指示,第四指示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终端设备中存在第一标识时发送第一标识。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包括: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请求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接入网设备向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并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属于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第一标识为第一网元或第二网元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的与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对应的标识,或者为预先配置在第一终端设备中的与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对应的标识;第二标识为第一终端设备的唯一标识,第二标识的长度大于第一标识的长度;第一标识为第六网元服务范围内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第六网元是为第一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网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第一请求之前,接入网设备可执行以下步骤: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第三请求,第三请求用于请求获取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包括第一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向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请求获取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后,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第一标识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接入网设备周期性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时,接入网设备还可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第三指示,第三指示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在每个周期结束后的第一时长内,向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发送激励信号。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以上任一方面中各个步骤的单元。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元件和至少一个存储元件,其中该至少一个存储元件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该至少一个处理元件用于读取并执行存储元件存储的程序和数据,以使得本申请以上任一方面提供的方法被实现。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提供的方法的第一网元,用于执行第二方面提供的方法的第一终端设备,用于执行第三方面提供的方法的接入网设备。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九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用于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提供的方法。
第十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计算机装置实现上述任一方面提供的方法。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该计算机装置必要的程序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上述第二方面至第十方面中任一方面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可以参照上述第一方面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说明,重复之处不予论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盘点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7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七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八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九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十种通信方法的流程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用于提高对物联终端设备进行盘点的效率。其中,方法和装置是基于同一技术构思的,由于方法及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方法与装置的实施可以相互参见,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以下,对本申请中的部分用语进行解释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1)盘点操作:也可以称为盘存操作,该操作可以获取终端设备的标识(例如,产品码(product code,PC)或电子产品码(electronic product code,EPC))。当要对多个终端设备执行盘点操作时,应用功能网元或核心网设备可通过接入网设备来逐个获取或批量获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
2)读(Read)操作:读操作可以读取终端设备的信息,如读取终端设备存储区中存储的内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等。
3)写(Write)操作:写操作可以对终端设备的存储区进行写入操作。示例性的,可以对存储区中的标识信息(例如EPC)进行写入或改写。
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名词的数目,除非特别说明,表示“单数名词或复数名词”,即“一个或多个”。“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这些项(个)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
另外,需要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应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应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图,其中示出了基于服务化架构的第五代(the 5th generation,5G)网络架构。图1所示的5G网络架构中可包括终端设备、接入网(access network,AN)设备以及核心网(core network,CN)设备。终端设备通过接入网设备和核心网设备接入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下面对该通信系统的各组成部分进行说明。
本申请中,终端设备也可称为标签、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终端、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用户装置、目标终端等。本申请中的终端设备可以为无源、半无源或有源终端设备。使用的无线通信技术包括但不限于RFID、蓝牙、紫蜂(Zigbee)等,以及未来为物联网定义的无线通信技术。
终端设备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例如,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车物(vehicle to everything,V2X)通信、机器类通信(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MTC)、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工业控制、自动驾驶、远程医疗、智能电网、智能家具、智能办公、智能穿戴、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
本申请中,用于实现终端设备的功能的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能够支持终端设备实现该功能的装置,例如芯片系统,该装置可以被安装在终端设备中。本申请中,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中,以用于实现标签的功能的装置是终端设备为例,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接入网设备,是一种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设备。接入网设备例如包括但不限于:5G中的下一代基站(g nodeB,gNB)、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节点B(node B,NB)、基站控制器(base station controller,BSC)、基站收发台(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基带单元(baseBand unit,BBU)、传输点(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point,TRP)、发射点(transmitting point,TP)、移动交换中心等。
在一些部署中,gNB可以包括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gNB还可以包括有源天线单元(active antenna unit,AAU)。CU可实现gNB的一部分功能,DU可实现gNB的另一部分功能。比如,CU负责处理非实时协议和服务,实现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和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的功能。DU负责处理物理层协议和实时服务,实现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和物理(physical,PHY)层的功能。AAU实现部分物理层处理功能、射频处理及有源天线的相关功能。RRC层的信息由CU生成,最终会经过DU的PHY层封装变成PHY层信息,或者,由PHY层的信息转变而来。因而,在这种架构下,高层信令如RRC层信令,也可以认为是由DU发送的,或者,由DU+AAU发送的。可以理解的是,接入网设备可以为包括CU节点、DU节点、AAU节点中的一项或多项。此外,可以将CU划分为接入网中的接入网设备,也可以将CU划分为CN中的接入网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是固定位置的,也可以是可移动的。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还可以部署在空中的飞机、气球和人造卫星上。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的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核心网设备包括以下网元中的部分或者全部: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网元、统一数据库(unified data repository,UDR)网元、网络开放功能(network exposure function,NEF)网元(图中未示出)、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网元、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网元、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网元、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网元、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网元、网络存储功能(network repository function,NRF)网元(图中未示出)。
本申请中,移动性管理网元负责终端设备的接入控制和移动性管理,例如包括移动状态管理,分配用户临时身份标识,认证和授权用户等功能。在5G中,移动性管理网元可以是AMF网元,在未来通 信如第六代(the 6th generation,6G)中,移动性管理网元仍可以是AMF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
本申请中,会话管理网元负责管理终端设备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会话。PDU会话是一个用于传输PDU的通道,终端设备需要通过PDU会话与DN互相传送PDU。PDU会话由SMF网元负责建立、维护和删除等。会话管理网元包括会话管理(如会话建立、修改和释放,包含用户面网元和接入网设备之间的隧道维护)、用户面网元的选择和控制、业务和会话连续性(Service and Session Continuity,SSC)模式选择、漫游等会话相关的功能。在5G中,会话管理网元可以是SMF网元,在未来通信如6G中,会话管理网元仍可以是SMF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
本申请中,用户面网元是移动网络与DN通信的网关。UPF网元包括数据包路由和传输、包检测、业务用量上报、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处理、合法监听、上行包检测、下行数据包存储等用户面相关的功能。在5G中,用户面网元可以是UPF网元,在未来通信如6G中,用户面网元仍可以是UPF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
本申请中,数据管理网元负责存储签约用户的用户永久标识符(subscriber permanent identifier,SUPI)、信任状(credential)、安全上下文(security context)、签约数据等信息。数据管理网元所存储的这些信息可用于终端设备接入移动网络的认证和授权。其中,上述签约用户具体可为使用移动网络提供的业务的用户,例如使用中国电信的手机芯卡的用户,或者使用中国移动的手机芯卡的用户等。上述签约用户的永久签约标识(Subscription Permanent Identifier,SUPI)可为该手机芯卡的号码等。上述签约用户的信任状、安全上下文可为该手机芯卡的加密密钥或者跟该手机芯卡加密相关的信息等存储的小文件,用于认证和/或授权。上述安全上下文可为存储在用户本地终端(例如手机)上的数据(cookie)或者令牌(token)等。上述签约用户的签约数据可为该手机芯卡的配套业务,例如该手机芯卡的流量套餐或者使用网络等。需要说明的是,永久标识符、信任状、安全上下文、认证数据(cookie)、以及令牌等同认证、授权相关的信息,在本申请文件中,为了描述方便起见不做区分、限制。如果不做特殊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将以用安全上下文为例进行来描述,但本申请实施例同样适用于其他表述方式的认证、和/或授权信息。在5G中,数据管理网元可以是UDM网元,在未来通信如6G中,数据管理网元仍可以是UDM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
本申请中,统一数据库网元负责执行签约数据、策略数据、应用数据等类型数据的存取功能。在5G中,统一数据库网元可以是UDR网元,在未来通信如6G中,统一数据库网元仍可以是UDR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
本申请中,网络开放网元以安全的方式对第三方开放移动网络的对外接口。在会话管理网元需要与第三方的网元通信时,网络开放网元可作为会话管理网元与第三方的网元通信的中继。网络开放网元作为中继时,可作为签约用户的标识信息的翻译,以及第三方的网元的标识信息的翻译。比如,网络开放网元将签约用户的SUPI从移动网络发送到第三方时,可以将SUPI翻译成其对应的外部身份标识(identity,ID)。反之,网络开放网元将外部ID(第三方的网元ID)发送到移动网络时,可将其翻译成SUPI。在5G中,网络开放网元可以是NEF网元,在未来通信如6G中,网络开放网元仍可以是NEF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
本申请中,应用功能网元用于传递应用侧对网络侧的需求,例如,QoS需求或用户状态事件订阅等。应用功能网元可以是第三方功能实体,也可以是运营商部署的应用服务器。在5G中,应用功能网元可以是AF网元,在未来通信如6G中,应用功能网元仍可以是AF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
本申请中,策略控制网元用于向会话管理网元提供PDU会话的策略。策略可以包括计费相关策略、QoS相关策略和授权相关策略等。在5G中,策略控制网元可以是PCF网元,在未来通信如6G中,策略控制网元仍可以是PCF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
本申请中,网络存储功能网元可用于提供网元发现功能,基于其他网元的请求,提供网元类型对应的网元信息。网络存储功能网元还提供网元管理服务,如网元注册、更新、去注册以及网元状态订阅和推送等。在5G中,网络存储功能网元可以是NRF网元,在未来通信如6G中,网络存储功能网元仍可以是NRF网元,或有其它的名称,本申请不做限定。
DN,是位于移动网络之外的网络,移动网络可以接入多个DN,DN上可部署多种业务,可为终端设备提供数据和/或语音等服务。例如,DN是某智能工厂的私有网络,智能工厂安装在车间的传感器可 为终端设备,DN中部署了传感器的控制服务器,控制服务器可为传感器提供服务。传感器可与控制服务器通信,获取控制服务器的指令,根据指令将采集的传感器数据传送给控制服务器等。又例如,DN是某公司的内部办公网络,该公司员工的手机或者电脑可为终端设备,员工的手机或者电脑可以访问公司内部办公网络上的信息、数据资源等。
图1中Npcf、Nudr、Nudm、Naf、Namf、Nsmf分别为上述PCF、UDR、UDM、AF、AMF、SMF提供的服务化接口,用于调用相应的服务化操作。N1接口为AMF与终端设备之间的接口,可以用于向终端设备传递NAS信令(如包括来自AMF的QoS规则)等。N2接口为AMF与RAN之间的接口,可以用于传递核心网侧至RAN的无线承载控制信息等。N3接口为RAN与UPF之间的接口,主要用于传递RAN与UPF间的上下行用户面数据。N4接口为SMF与UPF之间的接口,可以用于控制面与用户面之间传递信息,包括控制面向用户面的转发规则、QoS控制规则、流量统计规则等的下发以及用户面的信息上报。N6接口为UPF与DN的接口,用于传递UPF与DN之间的上下行用户数据流。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另一种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终端设备、AN设备、标签管理功能(TAG Management Function,TMF)网元、UDM或验证、授权和记账(authentication authorization accounting,AAA)服务器、NEF和AF。其中,终端设备、AN设备、UDM、NEF和AF的具体内容可参考对图1的说明,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TMF可以支持标签管理功能,该功能支持对标签的管理的各个操作。
TMF可以与AF进行直接通信,或通过NEF网元与AF进行通信。TMF可以在从AF接收操作请求后,通过AN设备对标签进行操作。
TMF可以与UDM或AAA服务器进行通信。例如,TMF可获取UDM或AAA服务器中存储的信息。
AAA服务器可用于处理用户访问请求,提供验证授权以及帐户服务,可对用户访问网络服务器进行管理,为具有访问权限的用户提供服务。
此外,TMF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网元,或者也可以与其他网元合设,例如,TMF可以与NEF合设,或者与AMF合设,这样,NEF或AMF可实现TMF的功能。另外,TMF仅是一种示例性命名。可以实现本申请中TMF对应的功能的设备均可以理解为本申请所述的TMF。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网元或者功能既可以是硬件设备中的网络元件,也可以是在专用硬件上运行软件功能,或者是平台(例如,云平台)上实例化的虚拟化功能。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法,上述网元或者功能可以由一个设备实现,也可以由多个设备共同实现,还可以是一个设备内的一个功能模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图1或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适用的通信系统的限定。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还可以适用于各种制式的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通信系统、5G通信系统、6G通信系统以及未来通信系统、车到万物(vehicle to everything,V2X)、长期演进-车联网(LTE-vehicle,LTE-V)、车到车(vehicle to vehicle,V2V)、车联网、机器类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MTC)、IoT、长期演进-机器到机器(LTE-machine to machine,LTE-M)、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物联网等。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也不对通信系统中各网元的名称进行限定,例如,在不同制式的通信系统中,各网元可以有其它名称;又例如,当多个网元融合在同一物理设备中时,该物理设备也可以有其他名称。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对相关技术进行说明。
图3示出了一种盘点方法的流程图,下面结合图3对该方法进行说明。
S301:应用(APP)向读写器发送盘点请求,该盘点请求用于请求对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进行盘点操作,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EPC。
S302:读写器广播终端设备选择消息,该终端设备选择消息用于请求获取一个或多个的EPC。
S303:第一终端设备接入到读写器。
第一终端设备可为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中成功接入到读写器的终端设备。
S304:第一终端设备通过读写器向APP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EPC。
目前,EPC的长度较长,例如,EPC的长度可为96比特(bit)、128比特、496比特等。通过该方 法进行盘点时,盘点效率较低,成功率也较低。
另外,该方法通过明文传输EPC,使得EPC有可能被第三方获取,降低了EPC传输的安全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提供的方案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图1或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中。下面参阅图4所示的流程图,对该方法的流程进行具体说明。
S401:第一网元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可用于请求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
相应的,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第一请求。
其中,第一网元可为TMF或AF。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可为无源标签或半无源标签或有源标签等终端设备。
当第一网元为TMF时,TMF可在接收到来自AF的第二请求后,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其中,第二请求用于请求对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进行目标操作,第二请求包括AF的标识信息,或者第二请求包括与AF的标识信息具有对应关系的信息,与AF的标识信息具有对应关系的信息例如包括:AF的因特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第一请求可为现有的消息(例如,盘点命令),也可以为新的消息。目标操作可以但不限于包括以下至少之一:盘点操作、读操作、写操作等。例如,当目标操作为读操作时,第二请求可为读请求。又例如,当目标操作为写操作时,第二请求可为写请求。
当第一网元为AF时,第一请求可为现有的消息(例如,盘点命令),也可以为新的消息。
S402:接入网设备向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
相应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消息。
可选的,接入网设备通过单播或广播的方式向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
其中,第一消息可为现有的消息(例如,终端设备选择消息),也可以为新的消息。
S403: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一标识。相应的,第一网元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
其中,第一终端设备为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中的终端设备。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每个终端设备均可采用与第一终端设备类似的方式进行操作,下面以第一终端设备为例进行说明。
可选的,第一终端设备可以向接入网设备发起随机接入流程,并在接入到接入网设备后,通过接入网设备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一标识。其中,第一标识可携带现有的消息(例如,注册请求)中,也可以携带在新的消息中。本申请对随机接入流程的具体内容不作限定。
第一标识为与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对应的标识。第二标识的长度大于第一标识的长度。其中,第二标识为第一终端设备的唯一标识,该唯一标识可为全球唯一标识,也可以是为第一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运营商内第一终端设备的唯一标识,也可以是使用者自定义的唯一标识。示例性的,第二标识为第一终端设备的EPC或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nternational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IMSI)。第一标识为第一网元或第二网元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的与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对应的标识,或者,第一标识为预先配置在第一终端设备中的与第二标识对应的标识。第一标识为第六网元服务范围内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也就是说,第一标识可在第六网元的服务范围内唯一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其中,第六网元是为第一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网元。示例性的,第六网元可为AF、TMF、UDM或AAA服务器等。
第一终端设备可通过如下实现方式之一获取第一标识:
实现方式一:当第一标识为第一网元或第二网元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的与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对应的标识时,第一终端设备可获取本地保存的来自第一网元或第二网元的第一标识。其中,第二网元可为与第一网元不同的TMF。
在该实现方式一中,在S403之前,第一终端设备可从第一网元或第二网元获取第一标识。下面通过步骤A1-A5,以第一终端设备从第一网元获取第一标识为例进行说明。当第一终端设备从第二网元获取第一标识时,第二网元可执行与第一网元相同的操作。
A1:第一网元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三请求,第三请求可用于请求获取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包括第一终端设备。
步骤A1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401,只是将其中的第一请求替换为第三请求,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替换为至少一个终端设备,此处不再赘述。
A2:接入网设备向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用于获取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
其中,接入网设备可通过单播或广播的方式向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消息。
步骤A2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402,只是将其中的第一消息替换为第三消息,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替换为至少一个终端设备,此处不再赘述。
A3: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
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三消息发起随机接入流程,并在接入到接入网设备后,通过接入网设备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二标识。其中,第二标识可携带现有的消息(例如,注册请求)中,也可以携带在新的消息中。
A4:第一网元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与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一标识。
可选的,第一网元可根据第一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与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一标识。其中,该能力信息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支持第一标识的能力。
其中,第一网元可通过以下方式之一获取第一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
方式一: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相应的,第一网元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
其中,第一终端设备可根据第三消息发起随机接入流程,并在接入到接入网设备后,通过接入网设备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其中,该能力信息可携带现有的消息(例如,注册请求)中,也可以携带在新的消息中。
另外,该能力信息和第二标识可承载在同一条消息中,也可以承载在不同的消息中。
方式二:第四网元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相应的,第一网元接收来自第四网元的能力信息。
其中,第四网元可为UDM或AAA。在步骤A3之后,第一网元可向UDM或AAA发送用于请求获取第一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的请求,该请求中可携带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然后,UDM或AAA可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
可选的,第一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可用于指示以下至少一项:第一终端设备是否支持第一标识、第一终端设备能够支持的第一标识的最大长度、第一终端设备是否支持更新第一标识等。
当该能力信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支持第一标识时,第一网元可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第一标识。当该能力信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不支持第一标识时,第一网元不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第一标识。
当该能力信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能够支持的第一标识的最大长度为m比特时,m为正整数,第一网元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的第一标识的长度小于或等于m比特。如果待分配的第一标识长度大于设备能够支持的第一标识的最大长度,第一网元不为其分配第一标识。
当该能力信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支持更新第一标识时,第一网元可按需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更新的第一标识。当该能力信息指示第一终端设备不支持更新第一标识时,第一网元不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更新的第一标识。
可选的,第一网元根据预设的终端设备的数量阈值,确定第一标识的长度,并根据第一标识的长度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第一标识。其中,该数量阈值可为第六网元服务范围内终端设备的数量阈值,且该数量阈值大于或等于实际盘点的终端设备的数量。例如,当预设的终端设备的数量阈值为40时,第一网元可确定第一标识的长度为6比特,并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长度为6比特的第一标识。通过该方法,可降低第一标识的长度。
可选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1、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对应。第一标识可为第一终端设备的唯一标识。例如(下面称为示例一),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包括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4。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4的第二标识(例如,EPC)分别为:第二标识1、第二标识2、第二标识3和第二标识4。第一网元为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4分配的第一标识分别为:00、01、10和11。这样,第一标识00与第二标识1对应,第一标识01与第二标识2对应,第一标识10与第二标识3对应,第一标识11与第二标识4对应。
可选的,第一标识还可包括第六网元的标识信息。例如,第六网元为TMF,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包括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4,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2对应于TMF1,终端设备3-终端设备4对应于TMF2。 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4的第二标识分别为:第二标识1、第二标识2、第二标识3和第二标识4。若第一网元为TMF1,则第一网元为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2分配的第一标识分别为:0+TMF1的标识,以及1+TMF1的标识。这样,0+TMF1的标识与第二标识1对应,1+TMF1的标识与第二标识2对应。若第一网元为TMF2,则第一网元为终端设备3-终端设备4分配的第一标识分别为:0+TMF2的标识,以及1+TMF2的标识。这样,0+TMF2的标识与第二标识3对应,1+TMF2的标识与第二标识4对应。
2、第一信息可与第二标识对应,第一信息为根据第一标识和第六网元的标识信息确定的信息。例如,第一信息可仅包括第一标识和第六网元的标识信息,也可在包括第一标识和第六网元的标识信息的同时,还包括其他信息。本申请对其他信息的具体内容不作限定。下面以第六网元为TMF或AF为例进行说明。
例如(下面称为示例二),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包括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4,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2对应于TMF1,终端设备3-终端设备4对应于TMF2。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4的第二标识分别为:第二标识1、第二标识2、第二标识3和第二标识4。若第一网元为TMF1,则第一网元为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2分配的第一标识分别为:0和1。这样,第一标识0和TMF1的标识与第二标识1对应,第一标识1和TMF1的标识与第二标识2对应。若第一网元为TMF2,则第一网元为终端设备3-终端设备4分配的第一标识分别为:0和1。这样,第一标识0和TMF2的标识与第二标识3对应,第一标识1和TMF2的标识与第二标识4对应。
又例如(下面称为示例三),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包括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4,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2对应于AF1,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2对应于AF2。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4的第二标识分别为:第二标识1、第二标识2、第二标识3和第二标识4。第一网元为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4分配的第一标识分别为:0、1、0和1。这样,第一标识0和AF1的标识与第二标识1对应,第一标识1和AF1的标识与第二标识2对应,第一标识0和AF2的标识与第二标识3对应,第一标识1和AF2的标识与第二标识4对应。
通过该方法,可降低第一标识的长度。
另外,在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第一标识之后,第一网元可保存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和/或,第一网元向第五网元发送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其中,第五网元可为UDM或AAA。
A5:第一网元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标识。
其中,第一标识可携带在现有的消息中,也可以携带在新的消息中。
通过该实现方式一,第一网元或第二网元可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与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例如EPC或IMSI)对应的第一标识。这样,在后续盘点过程中,第一终端设备可通过该第一标识进行接入。由于第一标识的长度比第二标识的长度短,因此,该方法可降低开销,减小空口传输标识的时长,从而可提高盘点的速度、效率和成功率,并降低终端设备的功耗。
实现方式二:当第一标识为预先配置在第一终端设备中的与第二标识对应的标识时,第一标识可以是在第一终端设备出厂前预先配置在第一终端设备中的,或后续写入到第一终端设备中的。第一终端设备可从本地获取预先配置的第一标识。
在该实现方式二中,TMF、AF、UDM或AAA中的一个或多个中也预先配置有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
通过该实现方式二,第一终端设备中可包括与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例如EPC或IMSI)对应的第一标识。这样,在后续盘点过程中,第一终端设备可通过该第一标识进行接入。由于第一标识的长度比第二标识的长度短,因此,该方法可降低开销,减小空口传输标识的时长,从而可提高盘点的速度、效率和成功率,并降低终端设备功耗。
可选的,在S403中,第一终端设备可默认存在第一标识时,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一标识;也可以在接收到第四指示后,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一标识,第四指示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终端设备中存在第一标识时发送第一标识。
S404:第一网元根据第一标识,获取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
可选的,第一网元可通过以下实现方式之一获取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
实现方式1:第一网元获取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并根据第一标识和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二标识。
其中,第一网元可通过如下方式之一获取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
方式1:第一网元接收来自第三网元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
其中,第三网元可为UDM或AAA等。例如,第一网元可向UDM或AAA发送查询请求,该查询请求用于请求获取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然后,UDM或AAA可向第一网元发送查询响应,该查询响应中包含该对应关系。
可选的,在获取该对应关系后,第一网元可保存该对应关系。
方式2:第一网元获取本地保存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
其中,该对应关系可是预先存储在第一网元中的,也可以是在对第一终端设备进行其他操作时,通过方式1从第三网元获取后存储在本地的,还可以是第一网元通过步骤A1-步骤A5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第一标识后存储在本地的。
另外,在实际使用时,第一网元也可以先确定本地是否存储有该对应关系。如果第一网元本地存储有该对应关系,则第一网元可通过方式2获取该对应关系;如果第一网元本地未存储该对应关系,则第一网元可通过方式1获取该对应关系。
当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对应时,第一网元可根据第一标识和该对应关系,获取第二标识。例如,针对上述示例一,若第一标识为00,则第一网元可确定出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为第二标识1。
当根据第一标识和第六网元的标识信息确定的第一信息与第二标识对应时,第一网元可根据第一标识、第六网元的标识信息和该对应关系,获取第二标识。例如,针对上述示例二,若第一标识为0,TMF的标识信息为TMF1,则第一网元可确定出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为第二标识1。又例如,针对上述示例三,若第一标识为0,AF的标识信息为AF2,则第一网元可确定出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为第二标识3。
通过该实现方式1,第一网元可根据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以及第一标识,快速确定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提高盘点速度和盘点效率。
实现方式2:第一网元从第五网元获取第五网元根据第一标识确定的第二标识。
其中,第五网元可为UDM或AAA等。
在实现方式2中,第一网元可通过步骤B1-B3获取第二标识:
B1:第一网元向第五网元发送第一标识。
其中,第一标识可承载现有的消息(例如,查询请求),也可承载在新的消息中。
可选的,当根据第一标识和第六网元的标识信息确定的第一信息与第二标识对应时,第一网元还可向第五网元发送第六网元的标识信息。第一标识和第六网元的标识信息可承载相同的消息中,也可以承载在不同的消息中。
B2:第五网元根据第一标识以及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第二标识。
其中,第五网元确定第二标识的具体过程可参考实现方式一,只是将其中的第一网元替换为第五网元,此处不再赘述。
B3:第五网元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二标识。相应的,第一网元接收来自第五网元的第二标识。
其中,第二标识可承载现有的消息(例如,查询响应),也可承载在新的消息中。
可选的,在接收到第二标识后,第一网元可保存第二标识与第一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
通过该实现方式2,第五网元可保存有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这样,第一网元可从第五网元获取第一标识。该实现方式可实现在多个网元之间通过第五网元共享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以便支持终端设备在不同网元的覆盖区域内移动的场景。
可选的,当第一网元为TMF时,在获取第二标识后,TMF可向AF发送第二标识。该AF可为向TMF发送第二请求的AF,第二请求用于请求对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进行目标操作。当目标操作为盘点操作时,TMF可在盘点第一终端设备后,即向AF发送第二标识;也可以在盘点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之后,向AF发送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当目标操作为读操作或写操作等时,TMF在获取第二标识后,还可对第一终端设备执行读操作或写操作。TMF可在对第一终端设备执行读操作或写操作后,即向AF发送第二标识和操作结果;也可以在对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执行读操作或写操作之后,向AF 发送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和操作结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图1或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中。下面参阅图5所示的流程图,对该方法的流程进行具体说明。
S501:AF向第一网元发送第四请求,第四请求用于请求周期性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
相应的,第一网元接收来自AF的第四请求。
其中,每个终端设备的标识包括该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和/或该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为该终端设备的唯一标识,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为第六网元服务范围内该终端设备的标识,可在第六网元的服务范围内唯一指示该终端设备。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具体内容可参考图4所示方法中对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S502:第一网元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三请求,第三请求可用于请求在第一周期内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
其中,第一周期可为周期性盘点中的第N个周期,N为正整数。
可选的,第三请求中可包含第一指示,第一指示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在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时,在当前周期内接收到来自第一网元的用于请求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下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的请求后,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下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
可选的,第三请求还包括第五指示,第五指示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标识。第五指示可为消息中现有的信元,也可以为新的信元,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S503:接入网设备向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三消息,第三消息用于获取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
可选的,第三消息还包括第五指示。
S504: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
S505:第一网元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与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一标识。
S506:第一网元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标识。
S502-S506的具体内容可参考步骤A1-A5,只是将至少一个终端设备替换为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S507:第一网元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中下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直到第一网元获取了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中所有终端设备的标识或者第一周期结束。
其中,第一网元可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继续盘点消息,该继续盘点消息用于请求接入网设备继续对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中下一个终端设备进行盘点。然后,接入网设备和第一网元等设备可参考S504-S506中对第一终端设备进行操作的方法,对下一个终端设备进行操作。
通过该方法,第一网元可在第一周期内为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分配第六网元服务范围内的第一标识。
S508:第一网元向AF发送盘点结果1。
其中,盘点结果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例如,EPC)。
一种可能的方式中,在第一周期结束后第一时长内,接入网设备可广播激励信号,接入网设备覆盖范围内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可接收激励信号。换句话说,在第一周期结束后第一时长内,接入网设备继续或不停止广播激励信号。
其中,第一时长大于相邻两个周期之间的时间间隔。例如,相邻两个周期为周期1和周期2,第一时长大于周期1结束时刻与周期2开始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这样,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可保持不断电,从而可保存第一网元为其分配的第一标识。
一种示例中,接入网设备可基于来自第一网元的第三指示,在第一周期结束后第一时长内广播激励信号。其中,第三指示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在每个周期结束后的第一时长内广播激励信号。可选的,第三指示包含第一时长的指示信息。第三指示可携带在S502中的第三请求中,也可携带在S507中的继续盘点消息中,还可携带在其他消息中,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另一种示例中,接入网设备可设置第一时长,或者第一时长是预先设置的。这样,在第一周期结束后第一时长内,接入网设备可直接广播激励信号。
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中,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未接收激励信号时在第一时长内可保持不断电。这样,即便在第一周期结束后,接入网设备不广播激励信号,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也可保存第一网元为其分配 的第一标识。
S509:第一网元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可用于请求在第二周期内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
S509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401,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其中,第二周期可为第一周期之后的周期。第一周期和第二周期可为相邻周期,也可以不相邻的周期。
可选的,第一请求中还包含第二指示。第二指示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在接收到来自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中任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后,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中的下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
可选的,第一请求中还包括第四指示,第四指示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在其中存在第一标识时发送第一标识,换句话说,第四指示用于指示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优先发送第一标识。
S510:接入网设备向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
S510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402,此处不再赘述。
S511:第一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
其中,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可携带在现有的消息(例如,注册请求)中,也可以携带在新的消息中。
可选的,当第一终端设备中包含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时,第一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为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当第一终端设备中不包含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时,第一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为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
S512:接入网设备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
其中,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可携带在现有的消息(例如,注册请求)中,也可以携带在新的消息中。
S513:接入网设备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中下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
其中,接入网设备获取下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的方式可参考S511中获取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对S512和S513的执行顺序不限。
S514:接入网设备向第一网元发送下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
S515:第一网元向AF发送盘点结果2。
其中,盘点结果2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例如,EPC)。
一种可能的方式中,在第二周期结束后第一时长内,接入网设备可广播激励信号,接入网设备覆盖范围内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可接收激励信号。该方式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508,只是将第一周期替换为第二周期。这样,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可保持不断电,从而可保存第一网元为其分配的标识。
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中,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未接收激励信号时在第一时长内可保持不断电。这样,即便在第二周期结束后,接入网设备不广播激励信号,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也可保存第一网元为其分配的第一标识。
若在第二周期内,第一网元接收到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中第二标识的比例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第一网元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五请求。其中,第五请求用于请求在第三周期内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五请求中包含第一指示。在第三周期内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的方法可参考步骤S503-S508,此处不再赘述。也就是说,若在第二周期内,第一网元接收到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中第二标识的比例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在下一个周期内,第一网元可通过S502-S508的方法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
若在第二周期内,第一网元接收到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中第二标识的比例小于第一阈值,则在下一个周期内,第一网元可通过S509-S515的方式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
其中,第一阈值可为预先设定的,也可以为第一网元确定的,还可为第一网元从其他设备(例如,AF)获取的。
通过图5所示方法,在对终端设备进行盘点时,第一网元可为终端设备分配第一标识,并将第一标识发送给终端设备。在后续的盘点等流程中,终端设备可使用第一标识代替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进行接入。AN设备可以通过在获取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后,即触发下一个终端设备进行随机接入,从而可快速对终端设备进行盘点。
由于第一标识的长度比第二标识的长度短,因此,该方法可降低开销,减小空口传输标识的时长, 从而可提高盘点的速度、效率和成功率,并降低终端设备功耗。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为图4所示方法的一种可能的示例。下面参阅图6所示的流程图,以第一网元为TMF1为例,对该方法的流程进行具体说明。
S601:AF向TMF1发送访问请求1,该访问请求1用于请求访问至少一个终端设备。
可选的,该访问请求1可用于请求对至少一个终端设备进行目标操作。目标操作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读操作、写操作和盘点操作。例如,当目标操作为读操作时,访问请求1可为读请求。还例如,当目标操作为写操作时,访问请求1可为写请求。
访问请求1中可以包括:目标区域的指示信息和目标对象的指示信息。
其中,目标区域是指需要对终端设备执行目标操作的一个或多个区域。目标区域的指示信息可以为以下至少之一:地理位置信息、市政位置信息(例如,甲市)、3GPP的位置信息(例如,跟踪区(track area,TA)列表,小区(Cell)列表等)、接入网设备标识等。例如,目标区域的指示信息为甲市,则表示AF请求对甲市内的终端设备执行目标操作。又例如,目标区域的指示信息为小区1和小区2,则表示AF请求对小区1和小区2中的终端设备执行目标操作。又例如,目标区域的指示信息为接入网设备1,则表示AF请求对接入网设备1覆盖范围内的终端设备执行目标操作。
目标对象的指示信息可以为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指示信息。终端设备的指示信息的具体形式可以有多种,下面列举几种可能的形式。以下列举的几种形式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制。
形式一,终端设备的指示信息包括EPC的取值区间。例如,EPC的取值区间为1111000001-1111011111,则目标对象可以包括EPC位于1111000001-1111011111区间内的终端设备。
形式二,终端设备的指示信息包括EPC列表。例如,EPC列表包括1111000001、1111000010和1111000011,则目标对象可以包括EPC为1111000001、1111000010和1111000011的终端设备。
形式三,终端设备的指示信息包括EPC的前n位,n为正整数。例如,终端设备的EPC有10位,前4位为1111,则目标对象可包括EPC为1111000000-1111111111的终端设备。
形式四,终端设备的指示信息可以指定为所有终端设备,或不指定即默认为所有终端设备。
形式五,终端设备的指示信息可以指定支持特定能力的终端设备,比如支持双向安全认证的终端设备。
形式六,终端设备的指示信息可以指定归属于指定公共陆地移动网(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的终端设备,比如PLMN=46001。
S602:TMF1向AN设备发送盘点命令1,盘点命令1用于请求获取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即用于请求盘点至少一个终端设备。
其中,盘点命令1中可包括:目标对象的指示信息。
在一些可能的方式中,盘点命令1中还包括第四指示,第四指示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在其中存在第一标识时发送第一标识,换句话说,第四指示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优先发送第一标识。
在另一些可能的方式中,至少一个终端设备默认优先发送第一标识。此时,盘点命令1中可不包括第四指示。
S603:AN设备广播终端设备选择消息1。
其中,终端设备选择消息1中可包括:目标对象的指示信息。
可选的,终端设备选择消息1中还包括第四指示。
S604:终端设备1通过随机接入流程接入到AN设备。
其中,终端设备1为目标对象中的终端设备且成功通过随机接入流程接入到AN设备的终端设备。
在S604之后,终端设备1可通过分支a1或分支a2向TMF1发送终端设备1的标识。当终端设备1中没有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时,终端设备可通过分支a1向TMF发送终端设备1的第二标识;当终端设备1中有通过分支a1获取的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时,终端设备可通过分支a2向TMF发送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下面分别对分支a1和分支a2进行说明。
分支a1包括:S605-S611。
S605:终端设备1向TMF1发送接入请求1。
其中,接入请求1中可包括终端设备1的第二标识(例如,EPC)。
可选地:接入请求1中还可包括终端设备1的能力信息,该能力信息可以包含终端设备1支持第一标识的能力。该能力信息的具体内容可参考步骤A4中对能力信息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当接入请求1中不包括终端设备1的能力信息时,该方法还包括S606-S607:
S606:TMF1向UDM发送请求消息1,请求消息1用于请求获取终端设备1的能力信息。
其中,请求消息1中可包括终端设备1的第二标识。
S607:UDM向TMF1发送响应消息1。
其中,响应消息1为请求消息1的响应。响应消息1可包括终端设备1的能力信息。
S608:终端设备1和网络侧进行安全认证。
其中,S608为可选步骤。本申请对安全认证的具体过程不作限定。
S609:TMF1为终端设备1分配与终端设备1的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一标识,并保存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与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
其中,S609的具体内容可参考步骤A4,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当TMF1未获取到终端设备1的能力信息时,TMF1可以根据默认策略决定是否为终端设备1分配第一标识。例如,该默认策略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为每个终端设备分配第一标识,为每个终端设备分配设定长度的第一标识。
第一标识的长度可以是固定的(例如,32比特(bit)),也可以是可变的。当第一标识的长度为可变的时,TMF1在对第一标识进行编码时可通过如下方式之一指示第一标识的长度:
方式a1:第一标识前O个数值为第一值(例如,1)的比特用于指示第一标识的长度为O字节,O为正整数。
方式a2:第一标识前Q个比特的值用于确定第一标识的长度,Q为正整数。例如,Q为3,第一标识前3个比特的值为111,则第一标识的长度为8个字节或者8+x个字节,其中,x为正整数,x的取值为设定值。
方式a3:第一标识可包括U个字节,前U-1个字节的第一位为第二值(例如1),U为正整数。换句话说,若第一标识的每个字节的第一位的值为第二值,则表示第一标识还包括下一个字节。
S610:TMF1向终端设备1发送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
在一些可能的方式中,TMF1可通过接入成功响应向终端设备1发送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
在另一些可能的方式中,TMF1可在对终端设备1的安全认证流程或访问流程中,向终端设备1发送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此时,TMF1可不向终端设备1发送接入成功响应。
S611:终端设备1保存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
其中,终端设备1可通过以下方式之一保存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
方式b1:终端设备1将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保存在终端设备1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中。这样,只要终端设备1不掉电,即可在后续盘点中使用该第一标识;若终端设备1掉电,则该终端设备1将丢失第一标识。
方式b2:终端设备1将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保存在终端设备1的有特殊供电设计的RAM中,该RAM可在终端设备1在掉电后的时长1中,使用剩余的电力保存该第一标识,并且在终端设备1后续上电过程中不清除该RAM中保存的第一标识。
方式b3:终端设备1将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保存在终端设备1的持久化存储器(例如,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中。这样,终端设备1在断电重启后,仍可使用该第一标识。
可选的,若终端设备1不具备支持第一标识的能力,则终端设备1可以忽略该第一标识,在后续的操作中仍然使用第二标识进行盘点。
分支a2包括:S612-S616。
S612:终端设备1向TMF1发送接入请求2。
其中,接入请求2中可包括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
在一些可能的方式中,当在S603中的终端设备选择消息1包含第四指示时,终端设备1可确定优先发送第一标识,从而在接入请求2中包含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
在另一些可能的方式中,可默认终端设备优先发送第一标识,这样,终端设备1可在接入请求2中包含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
可选地,接入请求2还包括:终端设备1的能力信息。
在S612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子分支a1和子分支a2,下面分别对子分支a1和子分支a2进行说明。
子分支a1包括S613:
S613:TMF1根据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确定终端设备1的第二标识。
其中,TMF1可根据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以及本地保存的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与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确定终端设备1的第二标识。S613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404,此处不再赘述。
子分支a2包括S614-S616:
S614:TMF1根据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未找到终端设备1的第二标识。
S615:TMF1向终端设备1发送接入拒绝消息。
其中,接入拒绝消息中包括:拒绝的原因值为无效的标识。
S616:终端设备1向TMF1发送接入请求3。
其中,接入请求3中包括终端设备1的第二标识。
可选的,接入请求3中还包括:终端设备1的能力信息。
另外,在S616之后可执行S606-S611。
S617:TMF1对终端设备1执行访问流程。
例如,TMF1对终端设备1执行一次或多次读操作或写操作。
S617为可选的步骤。例如,当S601中的访问请求1为盘点请求时,图6所示方法可不包括S617。
S618:TMF1向AN设备发送继续盘点消息,该继续盘点消息用于请求获取下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即用于请求盘点下一个终端设备。
S619:对下一个终端设备执行目标操作。
其中,对下一个终端设备执行目标操作的过程可以参考S604-S617,只是将其中的终端设备1替换为下一个终端设备,此处不再赘述。
S620:当AN设备不再收到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时,AN设备向TMF1发送盘点结束消息,盘点结束消息用于指示AN设备结束执行目标操作。
其中,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终端设备反馈的访问结果1,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
S621:TMF1向AF发送访问结果2。
其中,访问结果2可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反馈的访问结果1以及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另外,若TMF1未接收到任一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则访问结果2可不包括任一终端设备反馈的访问结果1和任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
在图6所示方法中,S618-S620为可选的步骤。例如,当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为一个终端设备时,图6所示方法可不包括S618-S620。又例如,当TMF1确定已接收到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访问结果1时,图6所示方法可不包括S618-S620。
在图6所示方法中,S621为可选的步骤。例如,在S617之后,TMF1向AF发送终端设备1的访问结果和终端设备1的第二标识。也就是说,TMF1每获取一个终端设备的访问结果,即可向AF发送该终端设备的访问结果1和第二标识。此时,图6所示方法可不包括S621。
可选的,图6所示方法中,UDM可替换为AAA服务器或存储终端设备信息的其它网元。
通过图6所示方法,在对终端设备进行盘点时,TMF可为终端设备分配第一标识,并将第一标识发送给终端设备。在后续的盘点等流程中,终端设备可使用第一标识代替第二标识进行接入。由于第一标识的长度比第二标识的长度短,因此,该方法可降低开销,减小空口传输标识的时长,从而可提高盘点的速度、效率和成功率,并降低终端设备功耗。
并且,该方法中,设备之间传输的标识为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而不是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例如,EPC)。这样,即便第三方获取到该第一标识,也不知道对应的第二标识,从而提高了第二标识传输的安全性。
另外,该方法中第一标识的长度可以是可变的,从而可适用于服务不同规模的终端设备的网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为图4所示方法的另一种可能的示例。下面参阅图7A 和图7B所示的流程图,以第一网元为TMF2,第二网元为TMF1为例,对该方法的流程进行具体说明。
图7A示出了TMF1为终端设备1分配第一标识的流程。
S701:AF向TMF1发送访问请求1,该访问请求1用于请求访问至少一个终端设备。
S702:TMF1向AN设备发送盘点命令1,盘点命令用于请求获取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即用于请求盘点至少一个终端设备。
S703:AN设备广播终端设备选择消息1。
S704:终端设备1通过随机接入流程接入到AN设备。
S705:终端设备1向TMF1发送接入请求1。
其中,接入请求1中可包括终端设备1的第二标识。
可选的,接入请求1还包括终端设备1的能力信息。
S701-S705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601-S605,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当接入请求1中不包括终端设备1的能力信息时,该方法还包括S706-S707:
S706:TMF1向UDM发送请求消息1,请求消息1用于请求获取终端设备1的能力信息。
其中,请求消息1中可包括终端设备1的第二标识。
S707:UDM向TMF1发送响应消息1。
其中,响应消息1为请求消息1的响应。响应消息1可包括终端设备1的能力信息。
S708:终端设备1和网络侧进行安全认证。
其中,S708为可选步骤。本申请对安全认证的具体过程不作限定。
S709:TMF1为终端设备1分配与终端设备1的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一标识,并保存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与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
其中,S709的具体内容可参考步骤S609,此处不再赘述。
S710:TMF1向UDM发送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
其中,该对应关系的具体内容可参考图4所示方法中对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TMF1还可向UDM发送终端设备1的能力信息。
S711:UDM保存该对应关系。
可选的,UDM还可保存终端设备1的能力信息。
其中,UDM可将S710中获取的信息保存在动态存储器(例如,RAM)中,也可将其保存在非易失存储器(例如,硬盘)中。
S712:TMF1向终端设备1发送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
S713:终端设备1保存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
S712-S713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610-S611,此处不再赘述。
另外,本申请对S710-S711和S712-S713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定。
S714:TMF1对终端设备1执行访问流程。
S715:TMF1向AN设备发送继续盘点消息,该继续盘点消息用于请求获取下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即用于请求盘点下一个终端设备。
S716:对下一个终端设备执行目标操作。
其中,对下一个终端设备执行目标操作的过程可以参考S704-S715,只是将其中的终端设备1替换为下一个终端设备,此处不再赘述。
S717:当AN设备不再收到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时,AN设备向TMF1发送盘点结束消息,盘点结束消息用于指示AN设备结束执行目标操作。
S718:TMF1向AF发送访问结果2。
S714-S718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617-S621,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S709-S711为可选的步骤。例如,在S706中,请求消息1请求获取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此时,请求消息1可包括终端设备1的第二标识。可选的,请求消息1还包括AF的标识信息。在S707中,响应消息1包括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该第一标识可为其他TMF为终端设备分配后存储在UDM中的。这样,图7A所示方法可不包括S709-S711。
在终端设备1通过图7A所示方法获取第一标识后,TMF2可通过图7B所示方法对终端设备1进行访问。
S719:AF向TMF2发送访问请求2,该访问请求2用于请求访问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
S720:TMF2向AN设备发送盘点命令2,盘点命令2用于请求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即用于请求盘点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
S721:AN设备广播终端设备选择消息2。
S722:终端设备1通过随机接入流程接入到AN设备。
其中,终端设备1为盘点命令2请求盘点的终端设备中成功通过随机接入流程接入到AN设备的终端设备。
S719-S722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601-S604,只是将TMF1替换为TMF2,至少一个终端设备替换为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此处不再赘述。
S723:终端设备1向TMF2发送接入请求2。
其中,接入请求2中可包括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
可选的,接入请求2还包括终端设备1的能力信息。
S723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612,只是将TMF1替换为TMF2,此处不再赘述。
S724:TMF2判断本地是否存储有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如果是,则TMF2根据该对应关系和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确定终端设备1的第二标识。此时,该方法可不包括S725-S730。
其中,S724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404,此处不再赘述。
S725:当TMF2本地未存储有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时,TMF2向UDM发送请求消息2,该请求消息2用于请求获取终端设备1的第二标识。
其中,该请求消息2中包含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
可选的,当根据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和第六网元的标识信息确定的第一信息与终端设备1的第二标识对应时,请求消息2中还包括第六网元的标识信息。第六网元和第一信息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403,此处不再赘述。
在S725之后,该方法还包括:分支b1和分支b2,下面分别对分支b1和分支b2进行说明。
分支b1包括S726:
S726:UDM向TMF2发送响应消息2。
其中,该响应消息2为请求消息2的响应。响应消息2可包括终端设备1的第二标识。
可选的,响应消息2还包括终端设备1的能力信息。
在接收响应消息2后,TMF2可保存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和/或终端设备1的能力信息。
分支b2包括S727-S730:
S727:UDM根据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未找到终端设备1的第二标识。
S728:UDM向TMF2发送响应消息3。
其中,该响应消息3为请求消息2的响应。响应消息3用于通知TMF2未找到终端设备1的第二标识。
S729:TMF2向终端设备1发送接入拒绝消息。
其中,接入拒绝消息中包括:拒绝的原因值为无效的标识。
S730:终端设备1向TMF2发送接入请求3。
其中,接入请求3中包括终端设备1的第二标识。
可选的,接入请求3还包括终端设备1的能力信息。
在S730之后,还可执行S706-S713。
S731:TMF2对终端设备1执行访问流程。
S732:TMF2向AN设备发送继续盘点消息,该继续盘点消息用于请求获取下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即用于请求盘点下一个终端设备。
S733:对下一个终端设备执行目标操作。
其中,对下一个终端设备执行目标操作的过程可以参考S722-S733,只是将其中的终端设备1替换为下一个终端设备,此处不再赘述。
S734:当AN设备不再收到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时,AN设备向TMF2发送盘点结束消息,盘点结束消息用于指示AN设备结束执行目标操作。
S735:TMF2向AF发送访问结果2。
S731-S735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617-S721,只是将TMF1替换为TMF2,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图7A和图7B所示方法中,UDM可替换为AAA服务器或存储终端设备信息的其它网元。
通过图7A和图7B所示方法,在对终端设备进行盘点时,TMF可为终端设备分配第一标识,并将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保存在UDM或AAA服务器中。在后续的盘点等流程中,终端设备可使用第一标识代替第二标识进行接入,TMF可从UDM或AAA服务器获取与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二标识,从而可以实现在多个TMF之间通过UDM或AAA服务器共享第一标识,以便支持终端设备在不同TMF的覆盖区域内移动的场景。
由于第一标识的长度比EPC的长度短,因此,该方法可降低开销,减小空口传输标识的时长,从而可提高盘点的速度、效率和成功率,并降低终端设备功耗。
并且,该方法中,设备之间传输的标识为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而不是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例如,EPC)。这样,即便第三方获取到该第一标识,也不知道对应的第二标识,从而提高了第二标识传输的安全性。
另外,该方法中第一标识的长度可以是可变的,从而可适用于服务不同规模的终端设备的网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为图4所示方法的又一种可能的示例。下面参阅图8所示的流程图,以第一网元为TMF1为例,对该方法的流程进行具体说明。
S801:在对至少一个终端设备进行初始化的过程中,在终端设备和UDM中预置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
例如,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包括终端设备1,终端设备1和UDM中预置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
其中,该对应关系可存储在终端设备1和UDM的非易失存储器(例如,硬盘)中。
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的具体内容可参考图4所示方法中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的具体内容可参考图6所示方法中对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S802:AF向TMF1发送访问请求1,该访问请求1用于请求访问至少一个终端设备。
S802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601,此处不再赘述。
S803:TMF1向AN设备发送盘点命令1,盘点命令1用于请求获取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即用于请求盘点至少一个终端设备。
S804:AN设备广播终端设备选择消息1。
S803-S804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602-S603,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盘点命令1和终端设备选择消息1中还包括:第一指示。第一指示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502,此处不再赘述。
S805:终端设备1通过随机接入流程接入到AN设备。
其中,终端设备1为盘点命令1请求盘点的终端设备中成功通过随机接入流程接入到AN设备的终端设备。
S806:终端设备1向TMF1发送接入请求2。
其中,接入请求2中可包括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
S806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612,此处不再赘述。
S807:TMF1判断本地是否存储有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如果是,则TMF1根据该对应关系和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确定终端设备1的第二标识。此时,S808-S809为可选的步骤。
S808:当TMF1本地未存储有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时,TMF1向UDM发送请求消息2,该请求消息2用于请求获取终端设备1的第二标识。
S809:UDM向TMF1发送响应消息2。
其中,该响应消息2为请求消息2的响应。响应消息2可包括终端设备1的第二标识。
S807-S809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724-S726,只是将TMF2替换为TMF1,此处不再赘述。
S810:TMF1保存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
S811:终端设备1和网络侧进行安全认证。
本申请对安全认证的具体过程不作限定。
其中,S810-S811为可选的步骤。
S812:TMF1对终端设备1执行访问流程。
S813:TMF1向AN设备发送继续盘点消息,该继续盘点消息用于请求获取下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即用于请求盘点下一个终端设备。
S814:对下一个终端设备执行目标操作。
其中,对下一个终端设备执行目标操作的过程可以参考S804-S813,只是将其中的终端设备1替换为下一个终端设备,此处不再赘述。
S815:当AN设备不再收到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时,AN设备向TMF1发送盘点结束消息,盘点结束消息用于指示AN设备结束执行目标操作。
其中,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终端设备反馈的访问结果1,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
S816:TMF1向AF发送访问结果2。
其中,S812-S816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617-S621,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图8所示方法中,UDM可替换为AAA服务器或存储终端设备信息的其它网元。
通过图8所示方法,终端设备和UDM/AAA服务器中可保存有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这样,在对终端设备进行盘点时,终端设备可使用第一标识代替第二标识进行接入,TMF可从UDM或AAA服务器获取与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二标识。由于第一标识的长度比第二标识的长度短,因此,该方法可降低开销,减小空口传输标识的时长,从而可提高盘点的速度、效率和成功率,并降低终端设备功耗。
并且,该方法中,设备之间传输的标识为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而不是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例如,EPC)。这样,即便第三方获取到该第一标识,也不知道对应的第二标识,从而提高了第二标识传输的安全性。
另外,该方法中第一标识的长度可以是可变的,从而可适用于服务不同规模的终端设备的网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为图4所示方法的再一种可能的示例。下面参阅图9所示的流程图,以第一网元为TMF1为例,对该方法的流程进行具体说明。
S901:在对至少一个终端设备进行初始化的过程中,在终端设备和UDM中预置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
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可包括终端设备1和终端设备2。
S901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801,此处不再赘述。
S902:AF向TMF1发送盘点请求,该盘点请求用于请求获取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
其中,盘点请求中可以包括:目标区域的指示信息和目标对象的指示信息。目标区域的指示信息和目标对象的指示信息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601,此处不再赘述。
S903:TMF1向AN设备发送盘点命令1,盘点命令1用于请求获取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即用于请求盘点至少一个终端设备。
S904:AN设备广播终端设备选择消息1。
S903-S904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602-S603,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盘点命令1和终端设备选择消息1中还包括:第二指示。第二指示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509,此处不再赘述。
S905:终端设备1通过随机接入流程接入到AN设备。
其中,终端设备1为盘点命令1请求盘点的终端设备中成功通过随机接入流程接入到AN设备的终端设备。
S906:终端设备1向AN设备发送接入请求2。
接入请求2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806中对接入请求2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S907:AN设备向TMF1发送接入请求2。
S908:TMF1判断本地是否存储有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如果是,则TMF1根据该对应关系和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确定终端设备1的第二标识。此时,S909-S910为可选的步骤。
S909:当TMF1本地未存储有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时,TMF1向UDM发送请求消息2,该请求消息2用于请求获取终端设备1的第二标识。
S910:UDM向TMF1发送响应消息2。
其中,该响应消息2为请求消息2的响应。响应消息2可包括终端设备1的第二标识。
S908-S910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724-S726,只是将TMF2替换为TMF1,此处不再赘述。
S911:TMF1保存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
其中,S911为可选的步骤。
S912:终端设备2通过随机接入流程接入到AN设备。
其中,终端设备2为盘点命令1请求盘点的终端设备中成功通过随机接入流程接入到AN设备的终端设备。
S913:终端设备2向AN设备发送接入请求4。
其中,接入请求4中可包括终端设备2的第一标识。
S914:AN设备向TMF1发送接入请求4。
然后,TMF1等设备可对终端设备2执行与S908-S911中与终端设备1相同的操作,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对S907-S911和S912-S914的执行顺序不作限制。
S915:当AN设备不再收到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时,AN设备向TMF1发送盘点结束消息,盘点结束消息用于指示AN设备结束执行目标操作。
其中,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可包括: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
S916:TMF1向AF发送盘点结果。
其中,盘点结果可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另外,若TMF1未接收到任一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则盘点结果可不包括任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
其中,S915-S916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620-S621,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图9所示方法中,UDM可替换为AAA服务器或存储终端设备信息的其它网元。
通过图9所示方法,终端设备和UDM/AAA服务器中可保存有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这样,在对终端设备进行盘点时,终端设备可使用第一标识代替第二标识进行接入,TMF可从UDM或AAA服务器获取与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二标识。由于第一标识的长度比第二标识的长度短,因此,该方法可降低开销,减小空口传输标识的时长,从而可提高盘点的速度、效率和成功率,并降低终端设备功耗。
并且,该方法中,设备之间传输的标识为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而不是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例如,EPC)。这样,即便第三方获取到该第一标识,也不知道对应的第二标识,从而提高了第二标识传输的安全性。
另外,该方法中第一标识的长度可以是可变的,从而可适用于服务不同规模的终端设备的网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为图4所示方法的又一种可能的示例。下面参阅图10所示的流程图,以第一网元为AF为例,对该方法的流程进行具体说明。
S1001:在对终端设备1进行初始化的过程中,在终端设备1和AF中预置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
其中,该对应关系可存储在终端设备1和AF的非易失存储器(例如,硬盘)中。
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的具体内容可参考图4所示方法中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的具体内容可参考图6所示方法中对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的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S1002:AF向AN设备发送盘点请求,该盘点请求用于请求获取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
盘点请求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902,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盘点请求中还包括:第四指示,第四指示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602,此处不再赘述。
S1003:AN设备广播终端设备选择消息1。
S1003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603,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终端设备选择消息1中还包括:第四指示。
S1004:终端设备1通过随机接入流程接入到AN设备。
其中,终端设备1为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中成功通过随机接入流程接入到AN设备的终端设备。
S1005:终端设备1向AN设备发送接入请求2。
其中,接入请求2中可包括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
在一些可能的方式中,当终端设备选择消息1包含第四指示时,终端设备1可确定优先发送第一标识,从而在接入请求2中包含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
在另一些可能的方式中,可默认终端设备优先发送第一标识,这样,终端设备1可在接入请求2中包含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
S1006:AN设备获取至少一个终端设备中除终端设备1之外的其他终端设备的标识,获取的方式可参考S1004-S1005,此处不再赘述。
S1007:当AN设备不再收到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时,AN设备向AF发送盘点结果。
其中,盘点结果可包括: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
S1008:AF根据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确定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
S1008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404,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图10所示方法,终端设备和AF中可保存有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这样,在对终端设备进行盘点时,终端设备可使用第一标识代替第二标识进行接入,AF可获取与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二标识。由于第一标识的长度比第二标识的长度短,因此,该方法可降低开销,减小空口传输标识的时长,从而可提高盘点的速度、效率和成功率,并降低终端设备功耗。
并且,该方法中,设备之间传输的标识为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而不是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例如,EPC)。这样,即便第三方获取到该第一标识,也不知道对应的第二标识,从而提高了第二标识传输的安全性。
另外,该方法中第一标识的长度可以是可变的,从而可适用于服务不同规模的终端设备的网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为图5所示方法的一种可能的示例。下面参阅图11所示的流程图,以第一网元为TMF1为例,对该方法的流程进行具体说明。
S1101:AF向TMF1发送盘点请求1,该盘点请求1用于对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进行周期性盘点,即周期性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
其中,盘点请求1中可以包括:目标区域的指示信息和目标对象的指示信息。目标区域的指示信息和目标对象的指示信息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601,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盘点请求1中还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盘点周期、盘点时长以及盘点次数。这样,AF可请求TMF1进行连续不间断的周期性盘点,也可以请求TMF1在指定时长内进行周期性盘点,还可请求TMF1进行指定次数的周期性盘点,还可以请求TMF1进行无限周期的盘点。
S1102:TMF1向AN设备发送盘点命令1,盘点命令1用于请求在周期1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
S1103:AN设备广播终端设备选择消息1。
S1102-S1103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602-S603,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另外,盘点命令1和终端设备选择消息1中还包括:第一指示。第一指示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502,此处不再赘述。
S1104:终端设备1通过随机接入流程接入到AN设备。
其中,终端设备1为盘点命令1请求盘点的终端设备中成功通过随机接入流程接入到AN设备的终端设备。
S1105:终端设备1向TMF1发送接入请求1。
其中,接入请求1中可包括终端设备1的第二标识。
S1105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605,此处不再赘述。
S1106:TMF1为支持第一标识的终端设备1分配第一标识,并保存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与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
S1106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609,此处不再赘述。
S1107:TMF1向终端设备1发送接入成功响应。
其中,接入成功响应可包括: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
S1108:终端设备1保存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
S1108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611,此处不再赘述。
S1109:TMF1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中下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直到TMF1获取了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中所有终端设备的标识或者周期1结束。
其中,TMF1可向AN设备发送继续盘点消息,该继续盘点消息用于请求获取下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即用于请求盘点下一个终端设备。然后,AN设备和TMF1等设备可参考S1104-S1108中对终端设备1进行操作的方法,对下一个终端设备进行操作。
S1110:当AN设备不再收到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时,AN设备向TMF1发送盘点结束消息,盘点结束消息用于指示AN设备结束执行目标操作。
其中,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
S1111:TMF1向AF发送盘点结果1。
其中,盘点结果1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另外,若TMF1未接收到任一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则盘点结果1可不包括任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
其中,S1110-S1111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620-S621,此处不再赘述。
一种可能的方式中,在盘点结束后的时长a(例如,1秒)内,AN设备可广播激励信号,AN设备覆盖范围内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可接收激励信号。该方式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508,只是将第一周期替换为周期1,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其中,时长a可为S508中的第一时长。时长a可以是AN设备设置的,也可以是AN设备从TMF1获取的(例如,时长a包含在盘点命令1中)。
如此,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可保持不断电,从而保证第一标识不会丢失。
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中,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在未接收激励信号时在第一时长内可保持不断电。例如,终端设备中存储第一标识的内存区可以在断电后仍有电源进行供电。这样,即便在周期1结束后,AN设备不广播激励信号,终端设备可以在断电后仍然能够在时长a内保存第一标识。
S1112:TMF1向AN设备发送盘点命令2,盘点命令2用于请求在周期2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
S1113:AN设备广播终端设备选择消息2。
S1112-S1113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602-S603,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另外,盘点命令2和终端设备选择消息2中还包括:第二指示。第二指示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509,此处不再赘述。
S1114:终端设备1通过随机接入流程接入到AN设备。
其中,终端设备1为盘点命令2请求盘点的终端设备中成功通过随机接入流程接入到AN设备的终端设备。
S1115:终端设备1向AN设备发送接入请求2。
其中,接入请求2中可包括终端设备1的标识。当终端设备1中包含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时,接入请求2中包括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当终端设备1中不包含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时,接入请求2中包括终端设备1的第二标识。也就是说,终端设备1可优先发送第一标识。下面对终端设备1确定优先发送第一标识的方式进行说明。
在一些可能的方式中,当终端设备选择消息1包含第四指示时,终端设备1可确定优先发送第一标识,从而在接入请求2中包含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
在另一些可能的方式中,可默认终端设备优先发送第一标识,这样,终端设备1可在接入请求2中包含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
S1116:AN设备向TMF1发送接入请求2。
S1117:TMF1确定终端设备1的第二标识。
其中,当接入请求2中包括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时,TMF1可根据终端设备1的第一标识确定终端设备2的第二标识,确定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404,此处不再赘述。
S1118:终端设备2通过随机接入流程接入到AN设备。
其中,终端设备2为盘点命令2请求盘点的终端设备中成功通过随机接入流程接入到AN设备的终端设备。
可选的,在S1115之后,即可执行S1118。
S1119:终端设备2向AN设备发送接入请求5。
其中,S1119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1115,只是将终端设备1替换为终端设备2,接入请求2替换为接入请求5,此处不再赘述。
S1120:AN设备向TMF1发送接入请求5。
然后,TMF1可确定终端设备2的第二标识,TMF1确定终端设备2的第二标识的方式可参考S1117,只是将终端设备1替换为终端设备2,此处不再赘述。
S1121:当AN设备不再收到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时,AN设备向TMF1发送盘点结束消息,盘点结束消息用于指示AN设备结束执行目标操作。
其中,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可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终端设备的标识。
S1122:TMF1向AF发送盘点结果2。
其中,盘点结果2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另外,若TMF1未接收到任一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则盘点结果2可不包括任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
其中,S1121-S1122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620-S621,此处不再赘述。
一种可能的方式中,在周期2结束后的时长a(例如,1秒)内,AN设备可广播激励信号,AN设备覆盖范围内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可接收激励信号。该方式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508,只是将第一周期替换为周期2,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另一种可能的方式中,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未接收激励信号时在第一时长内可保持不断电。这样,即便在周期2结束后,AN设备不广播激励信号,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也可保存TMF1为其分配的第一标识。
可选的,当上一个周期中获取的终端设备的标识中第二标识的比例小于第一阈值时,在下一个周期中,TMF1采用与周期2相同的方式对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进行盘点。当上一个周期中获取的终端设备的标识中第二标识的比例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时,在下一个周期中,TMF1采用与周期1相同的方式对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进行盘点。
通过图11所示方法,在对终端设备进行周期盘点时,在周期1中,TMF可为终端设备分配第一标识,并将第一标识发送给终端设备。在后续周期中,终端设备可使用第一标识代替第二标识进行接入。由于第一标识的长度比第二标识的长度短,因此,该方法可降低开销,减小空口传输标识的时长,从而可提高盘点的速度、效率和成功率,并降低终端设备功耗。
并且,该方法中,设备之间传输的标识为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而不是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例如,EPC)。这样,即便第三方获取到该第一标识,也不知道对应的第二标识,从而提高了第二标识传输的安全性。
另外,该方法中第一标识的长度可以是可变的,从而可适用于服务同规模的终端设备的网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图1或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中。下面参阅图12所示的流程图,对该方法的流程进行具体说明。
S1201:TMF1获取AF与第二标识前缀(例如,EPC前缀)的对应关系。
在一些可能的方式中,TMF中预先设置有AF与第二标识前缀的对应关系。
在另一些可能的方式中,TMF可从AF获取AF与第二标识前缀的对应关系。例如,AF可向TMF注册与该AF对应的第二标识前缀。
AF可对应一个第二标识前缀,也可对应多个第二标识前缀。
S1202:AF向TMF1发送访问请求1,该访问请求1用于请求访问至少一个终端设备。
S1202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601,此处不再赘述。
S1203:TMF1向AN设备发送盘点命令1,盘点命令1用于请求获取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即用于请求盘点至少一个终端设备。
S1203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602,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盘点命令1还包括与AF对应的第二标识前缀1。
在一些可能的方式中,AF可对应一个第二标识前缀,第二标识前缀1可以是TMF1根据S1201中的对应关系获取的。
在另一些可能的方式中,AF可对应多个第二标识前缀,第二标识前缀1可以包含在访问请求1中。
可选的,盘点命令1还包括用于指示第二标识过滤条件的信息和第六指示。其中,第二标识过滤条件为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的前n个比特为第二标识前缀1,n为正整数。第六指示用于指示终端设备在满足第二标识过滤条件时反馈截断的第二标识。
其中,用于指示第二标识过滤条件的信息可包含以下至少一项:
1、内存区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标识所在的内存区的指示信息。
2、掩码起始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标识在内存区内的起始位置,该掩码起始位置即为第二标识在内存区内的起始位置。
3、终端设备使用的掩码长度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标识前缀1的长度。可选的,该掩码长度为第二标识前缀1的长度,例如,该掩码长度为n,则标识第二标识前缀1的长度为n。
4、终端设备使用的掩码的值:用于指示第二标识前缀1。例如,该掩码的值等于第二标识前缀。
S1204:AN设备广播终端设备选择消息1。
S1204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603,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其中,终端设备选择消息1还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二标识前缀1、用于指示第二标识过滤条件的信息和第六指示。
S1205:终端设备1通过随机接入流程接入到AN设备。
S1206:终端设备1向TMF1发送接入请求1。
若终端设备1满足第二标识过滤条件,则接入请求1包括终端设备1的截断的第二标识;若终端设备1不满足第二标识过滤条件,则接入请求1包括终端设备1的第二标识。其中,终端设备1可将终端设备1的第二标识去除第二标识前缀1,得到截断的第二标识。
S1207:若接入请求1包括终端设备1的截断的第二标识,则TMF1可将第二标识前缀1和截断的第二标识进行拼接,得到终端设备1的第二标识。
S1208:终端设备1和网络侧进行安全认证。
其中,S1208为可选步骤。本申请对安全认证的具体过程不作限定。
S1209:TMF1对终端设备1执行访问流程。
S1210:TMF1向AN设备发送继续盘点消息,该继续盘点消息用于请求获取下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即用于请求盘点下一个终端设备。
S1211:对下一个终端设备执行目标操作。
其中,对下一个终端设备执行目标操作的过程可以参考S1205-S1210,只是将其中的终端设备1替换为下一个终端设备,此处不再赘述。
S1212:当AN设备不再收到终端设备的反馈信息时,AN设备向TMF1发送盘点结束消息,盘点结束消息用于指示AN设备结束执行目标操作。
S1213:TMF1向AF发送访问结果2。
S1209-S1213的具体内容可参考S617-S621,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S1208-S1210为可选的步骤。例如,若S1202中的访问请求1为盘点请求,则该方法可不包括S1208-S1210。
通过图12所示方法,在对终端设备进行盘点时,终端设备可上报截断的第二标识,从而可降低开销,减小空口传输标识的时长,从而可提高盘点的速度、效率和成功率,并降低终端设备功耗。
并且,该方法中,设备之间传输的标识为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的一部分,而不是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例如,EPC)。这样,即便第三方获取到该第一标识,也不知道对应的第二标识,从而提高了第二标识传输的安全性。
基于与图4至图12方法实施例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图12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关步骤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所述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该通信装置的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通信单元1301和处理单元1302。所述通信装置1300可以应用于图1或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AN设备或AF,或者,所述通信装置1300可以应用于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的TMF,并可以实现以上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下面对所述通信装置1300中的各个单元的功能进行介绍。
所述通信单元1301,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
当所述通信装置1300应用于AF、TMF或AN设备(在所述AN设备与核心网中的网元进行交互的场景中)时,所述通信单元1301可以通过物理接口、通信模块、通信接口、输入输出接口实现。所述通信装置1300可以通过该通信单元连接网线或电缆,进而与其他设备建立物理连接。
当所述通信装置1300应用于终端设备或AN设备(在所述AN设备与终端设备进行交互的场景中)时,所述通信单元1301可以通过收发器实现,例如,移动通信模块。其中,移动通信模块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天线、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
所述处理单元1302可用于支持所述通信装置13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处理动作。所述处理单元1302可以是通过处理器实现。例如,所述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1300应用于图4或图5任一项所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网元,或者应用于图6、图8、图9或图11所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TMF1,或者应用于图7B所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TMF2,或者应用于图10所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AF。下面对该实施方式中的所述处理单元1302的具体功能进行介绍。
所述处理单元1302,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301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请求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301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第一终端设备为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中的终端设备;第一标识为第一网元或第二网元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的与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对应的标识,或者为预先配置在第一终端设备中的与第二标识对应的标识;第二标识为第一终端设备的唯一标识,第二标识的长度大于第一标识的长度;第一标识为第六网元服务范围内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第六网元是为第一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网元;根据第一标识,获取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
第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所述处理单元1302具体用于:获取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根据第一标识和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二标识。
可选的,当通信装置1300为标签管理功能网元时,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之前,所述处理单元1302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301接收来自应用功能网元的第二请求,第二请求用于请求对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进行目标操作;获取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之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301向应用功能网元发送第二标识。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1302具体用于:获取本地保存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或者,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301接收来自第三网元的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对应关系为第一信息与第二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第一信息为根据第一标识和第六网元的标识信息确定的信息;所述处理单元1302具体用于:根据第一标识、第六网元的标识信息和对应关系,确定与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二标识。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1302可用于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第二标识,具体的,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之前,所述处理单元1302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301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三请求,第三请求用于请求获取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包括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301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与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一标识;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301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标识。
可选的,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与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一标识之前,所述处理单元1302还用于:获取 第一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能力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支持第一标识的能力。
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单元1302具体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301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或者,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301接收来自第四网元的第一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1302具体用于:根据预设的终端设备的数量阈值,确定第一标识的长度,数量阈值为第六网元服务范围内终端设备的数量阈值;根据第一标识的长度,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第一标识。
可选的,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与第二标识对应的第一标识之后,所述处理单元1302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301向第五网元发送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和/或,保存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
另外,终端装置1300可用于对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进行后期性盘点。可选的,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三请求之前,所述处理单元1302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301接收来自应用功能网元的第四请求,第四请求用于请求周期性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三请求具体用于请求在第一周期内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通信装置1300在第一周期内为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分配第六网元服务范围内的标识;第一请求具体用于请求在第二周期内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通信装置1300在第二周期内接收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中的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
可选的,若在第二周期内,通信装置1300接收到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中唯一标识的比例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所述处理单元1302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301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五请求,第五请求用于请求在第三周期内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通信装置1300在第三周期内为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分配第六网元服务范围内的标识。
可选的,所述处理单元1302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301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三指示,第三指示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在每个周期结束后的第一时长内,向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发送激励信号。
第二种可能的方式中,终端装置1300中预先配置有第一标识和第二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
第三种可能的方式中,可由第五网元根据第一标识确定的第二标识。所述处理单元1302具体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301向第五网元发送第一标识;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301接收第五网元根据第一标识确定的第二标识。
可选的,第一信息与第二标识对应,第一信息为根据第一标识和第六网元的标识信息确定的信息。所述处理单元1302具体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301向第五网元发送第一标识和第六网元的标识信息;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301收第五网元根据第一标识和第六网元的标识信息确定的第二标识。
可选的,在上述任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之前,所述处理单元1302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301通过接入网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指示,第四指示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在第一终端设备中存在第一标识时发送第一标识。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1300应用于图4或图5任一项所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或者应用于图6至图11所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1。下面对该实施方式中的所述处理单元1302的具体功能进行介绍。
所述处理单元1302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301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请求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通信装置1300属于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301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一标识;第一标识为第一网元或第二网元为通信装置1300分配的与通信装置1300的第二标识对应的标识,或者为预先配置在通信装置1300中的与第二标识对应的标识;第二标识为通信装置1300的唯一标识,第二标识的长度大于第一标识的长度;第一标识为第六网元服务范围内的标识,第六网元是为通信装置1300提供服务的网元。
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消息之前,所述处理单元1302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301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请求获取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包括通信装置1300;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301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二标识;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301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第一标识。
可选的,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第一标识之前,所述处理单元1302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301向第一网元发送通信装置1300的能力信息,能力信息用于指示通信装置1300支持第一标识的能力。
可选的,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标识之前,所述处理单元1302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301 接收第四指示,第四指示用于指示通信装置1300在通信装置1300中存在第一标识时发送第一标识。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1300应用于图4至图11任一项所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AN设备。下面对该实施方式中的所述处理单元1302的具体功能进行介绍。
所述处理单元1302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301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请求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301向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301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第一终端设备属于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第一标识为第一网元或第二网元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的与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对应的标识,或者为预先配置在第一终端设备中的与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对应的标识;第二标识为第一终端设备的唯一标识,第二标识的长度大于第一标识的长度;第一标识为第六网元服务范围内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第六网元是为第一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网元;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301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一标识。
一种可能的方式中,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第一请求之前,所述处理单元1302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301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第三请求,第三请求用于请求获取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包括第一终端设备;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301向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第二消息用于请求获取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301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301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二标识;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301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第一标识;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301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标识。
可选的,当接入网设备周期性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时,所述处理单元1302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1301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第三指示,第三指示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在每个周期结束后的第一时长内,向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发送激励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以上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基于相同的技术构思,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图14所示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相关的步骤。所述通信装置可以应用于图1或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的终端设备、AN设备或AF,或者,所述通信装置1300可以应用于图2所示的通信系统中的TMF,可以实现以上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例提供的通信方法,具有图13所示的通信装置的功能。参阅图14所示,所述通信装置1400包括:通信模块1401、处理器1402以及存储器1403。其中,所述通信模块1401、所述处理器1402以及所述存储器1403之间相互连接。
可选的,所述通信模块1401、所述处理器1402以及所述存储器1403之间通过总线1404相互连接。所述总线1404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4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所述通信模块1401,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实现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交互。例如,所述通信模块1401可以通过物理接口、通信模块、通信接口、输入输出接口实现。
所述处理器1402可用于支持所述通信装置140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处理动作。当所述通信装置1400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时,处理器1402还可用于实现上述处理单元1302的功能。所述处理器1402可以是CPU,还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DSP、ASIC、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 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1400应用于图4或图5任一项所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网元,或者应用于图6、图8、图9或图11所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TMF1,或者应用于图7B所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TMF2,或者应用于图10所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AF。所述处理器1402具体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模块1401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请求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通过所述通信模块1401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第一终端设备为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中的终端设备;第一标识为第一网元或第二网元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的与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对应的标识,或者为预先配置在第一终端设备中的与第二标识对应的标识;第二标识为第一终端设备的唯一标识,第二标识的长度大于第一标识的长度;第一标识为第六网元服务范围内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第六网元是为第一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网元;根据第一标识,获取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1400应用于图4或图5任一项所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设备,或者应用于图6至图11所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1。所述处理器1402具体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模块1401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请求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通信装置1400属于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通过所述通信模块1401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一标识;第一标识为第一网元或第二网元为通信装置1400分配的与通信装置1400的第二标识对应的标识,或者为预先配置在通信装置1400中的与第二标识对应的标识;第二标识为通信装置1400的唯一标识,第二标识的长度大于第一标识的长度;第一标识为第六网元服务范围内的标识,第六网元是为通信装置1400提供服务的网元。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通信装置1400应用于图4至图11任一项所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AN设备。所述处理器1402具体用于:通过所述通信模块1401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第一请求,第一请求用于请求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通过所述通信模块1401向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通过所述通信模块1401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第一终端设备属于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第一标识为第一网元或第二网元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的与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对应的标识,或者为预先配置在第一终端设备中的与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对应的标识;第二标识为第一终端设备的唯一标识,第二标识的长度大于第一标识的长度;第一标识为第六网元服务范围内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第六网元是为第一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网元;通过所述通信模块1401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一标识。
所述处理器1402的具体功能可以参考以上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例提供的通信方法中的描述,以及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所述通信装置1300的具体功能描述,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存储器1403,用于存放程序指令和数据等。具体地,程序指令可以包括程序代码,该程序代码包括计算机操作指令。存储器1403可能包含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处理器1402执行存储器1403所存放的程序指令,并使用所述存储器1403中存储的数据,实现上述功能,从而实现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
可以理解,本申请图14中的存储器1403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应注意,本文描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以上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以上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其中,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以此为例但不限于: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 包括RAM、ROM、EEPROM、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所述芯片用于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实现以上实施例提供的方法。
基于以上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计算机装置实现以上实施例中各设备所涉及的功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该计算机装置必要的程序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在该方法中,第一网元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以请求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第一网元可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并根据第一标识,获取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其中,第一终端设备为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中的终端设备;第一标识为第一网元或第二网元为第一终端设备分配的与第二标识对应的标识,或者为预先配置在第一终端设备中的与第二标识对应的标识;第二标识为第一终端设备的唯一标识,第二标识的长度大于第一标识的长度,第一标识为第六网元服务范围内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第六网元是为第一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网元。通过该方法,第一终端设备可使用较短的第一标识进行盘点,从而提高盘点效率和速度。
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8)

  1. 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网元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
    所述第一网元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所述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中的终端设备;所述第一标识为所述第一网元或第二网元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分配的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对应的标识,或者为预先配置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中的与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唯一标识,所述第二标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标识的长度;所述第一标识为第六网元服务范围内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六网元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网元;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标识,获取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标识,获取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获取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所述第二标识。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网元为标签管理功能网元时,第一网元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之前,还包括:所述第一网元接收来自应用功能网元的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用于请求对所述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进行目标操作,
    获取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之后,还包括:所述第一网元向所述应用功能网元发送所述第二标识。
  4. 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获取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获取本地保存的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或者
    所述第一网元接收来自第三网元的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的对应关系。
  5. 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应关系为第一信息与所述第二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所述第一信息为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六网元的标识信息确定的信息;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第二标识,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标识、所述第六网元的标识信息和所述对应关系,确定与所述第一标识对应的所述第二标识。
  6. 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网元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请求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三请求,所述第三请求用于请求获取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所述第一网元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二标识;
    所述第一网元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分配与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所述第一标识;
    所述第一网元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标识。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分配与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所述第一标识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获取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支持所述第一标识的能力。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获取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或者
    所述第一网元接收来自第四网元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
  9. 如权利要求6-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分配与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所述第一标识,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预设的终端设备的数量阈值,确定所述第一标识的长度,所述数量阈值为所述第六网元服务范围内终端设备的数量阈值;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的长度,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分配所述第一标识。
  10. 如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分配与所 述第二标识对应的所述第一标识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向第五网元发送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和/或,
    所述第一网元保存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
  11. 如权利要求6-1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三请求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接收来自应用功能网元的第四请求,所述第四请求用于请求周期性获取所述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
    所述第三请求具体用于请求在第一周期内获取所述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网元在所述第一周期内为所述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分配所述第六网元服务范围内的标识;
    所述第一请求具体用于请求在第二周期内获取所述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网元在所述第二周期内接收所述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中的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一标识。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在所述第二周期内,所述第一网元接收到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中唯一标识的比例大于或等于第一阈值,则所述第一网元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五请求,所述第五请求用于请求在第三周期内获取所述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网元在所述第三周期内为所述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分配所述第六网元服务范围内的标识。
  13. 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三指示,所述第三指示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在每个周期结束后的第一时长内,向所述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发送激励信号。
  14. 如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中预先配置有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二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
  1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标识,获取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向第五网元发送所述第一标识;
    所述第一网元接收所述第五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确定的所述第二标识。
  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信息与所述第二标识对应,所述第一信息为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六网元的标识信息确定的信息;
    所述第一网元向第五网元发送所述第一标识,包括:所述第一网元向所述第五网元发送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六网元的标识信息;
    所述第一网元接收所述第五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标识确定的所述第二标识,包括:所述第一网元接收所述第五网元根据所述第一标识和所述第六网元的标识信息确定的所述第二标识。
  17. 如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元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通过所述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四指示,所述第四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中存在所述第一标识时发送所述第一标识。
  18. 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属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一网元发送第一标识;所述第一标识为所述第一网元或第二网元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分配的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对应的标识,或者为预先配置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中的与所述第二标识对应的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唯一标识,所述第二标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标识的长度;所述第一标识为第六网元服务范围内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六网元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网元。
  19. 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接入网设备的第一消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接入网设备的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请求获取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所述第二标识;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网元的所述第一标识。
  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网元的所述第一标识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所述能力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支持所述第一标识的能力。
  21. 如权利要求18-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四指示,所述第四指示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中存在所述第一标识时发送所述第一标识。
  22. 一种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获取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
    所述接入网设备向所述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获取所述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
    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一标识,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属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所述第一标识为所述第一网元或第二网元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分配的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对应的标识,或者为预先配置在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中的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第二标识对应的标识;所述第二标识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唯一标识,所述第二标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标识的长度;所述第一标识为第六网元服务范围内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第六网元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网元;
    所述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所述第一标识。
  23. 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第一网元的第一请求之前,还包括:
    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网元的第三请求,所述第三请求用于请求获取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设备;
    所述接入网设备向所述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请求获取所述至少一个终端设备的标识;
    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二标识;
    所述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一网元发送所述第二标识;
    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网元的所述第一标识;
    所述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标识。
  24. 如权利要求22或2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接入网设备周期性获取所述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时,还包括:
    所述接入网设备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网元的第三指示,所述第三指示用于指示所述接入网设备在每个周期结束后的第一时长内,向所述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发送激励信号。
  25.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信单元,用于接收和发送数据;
    处理单元,用于通过所述通信单元,执行如权利要求1-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6. 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网元,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终端设备,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8-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接入网设备,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22-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7.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所述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8. 一种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与存储器耦合,所述芯片读取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执行权利要求1-2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CT/CN2023/129742 2022-12-26 2023-11-03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4139729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672114.1 2022-12-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139729A1 true WO2024139729A1 (zh) 2024-07-04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95990C1 (ru) Система связи, базовая станция, способ связи и энергонезависимый компьютерно-читаемый носитель, хранящий программу
WO2020063317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KR101466458B1 (ko) M2m 통신에서 tmsi 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네트워크 어태치먼트먼트 방법 및 로케이션 구역 업데이트 방법
JP7410305B2 (ja) ネットワークスライシング方法、ネットワークスライシングデバイスおよび記憶媒体
CN108702381B (zh) 一种消息传输方法及核心网接口设备
EP3972300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2244856B (zh) 一种mtc设备下行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和设备
EP2863666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arching for external identifier of terminal
KR20200131149A (ko)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서비스 유연하게 제공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14007204A (zh) 基于中继通信与直连通信的通信选择方法和设备
CN110366204A (zh) 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US10129739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device
WO2024139729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EP406651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roup management for group event monitoring
CN118265019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U2013337209B2 (en) Short message signalling optimizat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WO2024066436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4078305A1 (zh) 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WO2024067421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4067706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3087988A1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US20240205859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ssion setup or registration in a core network
WO2023207637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4067047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EP4336885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