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4119917A1 - 感知测量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 Google Patents

感知测量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4119917A1
WO2024119917A1 PCT/CN2023/116276 CN2023116276W WO2024119917A1 WO 2024119917 A1 WO2024119917 A1 WO 2024119917A1 CN 2023116276 W CN2023116276 W CN 2023116276W WO 2024119917 A1 WO2024119917 A1 WO 2024119917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perception
network element
request
measurement
sen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3/11627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简梦真
刘海
龙彪
Original Assignee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24119917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4119917A1/zh

Links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感知测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涉及通信技术领域。接收AMF网元发送的感知测量请求;根据感知测量请求,生成并向感知设备的标识符指示的感知设备发送数据采集启动请求,以便于感知设备根据数据采集启动请求,对目标对象进行至少一次数据采集及向第一网元上报采集得到的感知数据;根据感知测量请求和每一感知数据,对目标对象进行至少一次感知测量及感知结果报告,至少一次对应的次数与感知测量次数、报告结果次数相同。此种方式,可以实现发送一次感知测量请求,得到多次感知结果,并且相邻两次感知结果的时间差较小、连续性好,以及多次感知结果中的最后一次感知结果的实时性好。 (图3)

Description

感知测量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公开要求于2022年12月06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211559539.1、名称为“感知测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中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全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感知测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在通信技术领域中,感知服务(Sensing Services)是网络演进的重点课题,感知服务的应用场景广泛,包含室内感知(如智能会议、姿势识别等)和室外感知(如轨道安全监测、车联网等)等场景。
相关技术中,通过周期性的感知测量与感知结果报告,实现对目标对象的感知测量。
然而,通过周期性的感知测量与感知结果报告得到的相邻两次感知结果的连续性差,且多次周期性感知结果中最后一次感知结果的实时性差。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感知测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相关技术中相邻两次感知结果的连续性差、且多次周期性感知结果中最后一次感知结果的实时性差的问题。
本公开的其他特性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的详细描述变得显然,或部分地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习得。
本公开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感知测量方法,应用于第一网元,包括:接收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的感知测量请求,所述感知测量请求携带感知设备的标识符、目标对象的标识符、感知结果需求、感知测量次数和报告结果次数;根据所述感知测量请求,生成并向感知设备的标识符指示的感知设备发送数据采集启动请 求,所述数据采集启动请求携带目标对象的标识符、感知测量次数、待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以便于所述感知设备根据所述数据采集启动请求,对目标对象进行至少一次数据采集及向第一网元上报采集得到的感知数据,其中,所述数据类型根据所述感知结果需求确定;根据所述感知测量请求和每一感知数据,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至少一次感知测量及感知结果报告,所述至少一次对应的次数与所述感知测量次数、报告结果次数相同。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知测量次数和报告结果次数均为n,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感知测量请求还携带第二网元的标识符;所述根据所述感知测量请求和每一感知数据,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至少一次感知测量及感知结果报告,包括:对感知数据进行感知计算,得到感知结果;在所述感知数据对应第i次感知测量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网元的标识符指示的第二网元发送所述感知结果,i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n-1的整数;在所述感知数据对应第n次感知测量的情况下,向所述AMF网元发送携带所述感知结果的感知测量响应,以便于所述AMF网元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所述感知结果。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知测量请求和所述数据采集启动请求还携带间隔时长,所述间隔时长用于指示相邻两次感知测量之间的时间间隔;或者,所述第一网元和所述感知设备配置有所述间隔时长。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知测量请求还携带服务质量QoS参数。
本公开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感知测量方法,应用于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包括:接收第二网元发送的感知服务请求,所述感知服务请求携带感知设备的标识符、目标对象的标识符、感知结果需求、感知测量次数和报告结果次数;根据所述感知服务请求,生成感知测量请求;向第一网元发送所述感知测量请求,以便于所述第一网元基于所述感知测量请求,对目标对象进行至少一次感知测量及感知结果报告。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知服务请求和所述感知测量请求还携带间隔时长和/或服务质量QoS参数。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AMF网元绑定有一个或多个第一网元;所述向第一网元发送所述感知测量请求,包括:在所述AMF网元绑定有一个第一网元的情况下,向所述AMF网元绑定的第一网元发送所述感知测量请求;在所述AMF网元绑定有多个第一网元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多个第一网元剩余可用的计算能力,得到多个可用计算能力;向所述多个可用计算能力中的最大可用计算能力对应的第一网元发送所述感知测量请求。
本公开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感知测量方法,应用于第二网元,包括:接收客 户端发送的感知服务调用请求,所述感知服务调用请求携带感知设备的标识符、目标对象的标识符、感知结果需求、感知测量次数和报告结果次数;根据所述感知设备的标识符,确定所述感知设备归属的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根据所述感知服务调用请求,生成并向所述AMF网元发送感知服务请求,以便于所述AMF网元基于所述感知服务请求进行感知测量。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知服务调用请求还携带间隔时长和/或服务质量QoS参数。
本公开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一种感知测量装置,应用于第一网元,包括:第一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的感知测量请求,所述感知测量请求携带感知设备的标识符、目标对象的标识符、感知结果需求、感知测量次数和报告结果次数;第一生成及发送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感知测量请求,生成并向感知设备的标识符指示的感知设备发送数据采集启动请求,所述数据采集启动请求携带目标对象的标识符、感知测量次数、待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以便于所述感知设备根据所述数据采集启动请求,对目标对象进行至少一次数据采集及向第一网元上报采集得到的感知数据,其中,所述数据类型根据所述感知结果需求确定;感知测量及报告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感知测量请求和每一感知数据,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至少一次感知测量及感知结果报告,所述至少一次对应的次数与所述感知测量次数、报告结果次数相同。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知测量次数和报告结果次数均为n,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感知测量请求还携带第二网元的标识符;所述感知测量及报告模块,设置为对感知数据进行感知计算,得到感知结果;在所述感知数据对应第i次感知测量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网元的标识符指示的第二网元发送所述感知结果,i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n-1的整数;在所述感知数据对应第n次感知测量的情况下,向所述AMF网元发送携带所述感知结果的感知测量响应,以便于所述AMF网元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所述感知结果。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所述感知测量请求和所述数据采集启动请求还携带间隔时长,所述间隔时长用于指示相邻两次感知测量之间的时间间隔;或者,所述第一网元和所述感知设备配置有所述间隔时长。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知测量请求还携带服务质量QoS参数。
本公开的第五个方面,提供一种感知测量装置,应用于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包括:第二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第二网元发送的感知服务请求,所述感知服务请求携带感知设备的标识符、目标对象的标识符、感知结果需求、感知测量次数和报告结果次数;生成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感知服务请求,生成感知测量请求;发送 模块,设置为向第一网元发送所述感知测量请求,以便于所述第一网元基于所述感知测量请求,对目标对象进行至少一次感知测量及感知结果报告。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知服务请求和所述感知测量请求还携带间隔时长和/或服务质量QoS参数。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AMF网元绑定有一个或多个第一网元;所述发送模块,设置为在所述AMF网元绑定有一个第一网元的情况下,向所述AMF网元绑定的第一网元发送所述感知测量请求;在所述AMF网元绑定有多个第一网元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多个第一网元剩余可用的计算能力,得到多个可用计算能力;向所述多个可用计算能力中的最大可用计算能力对应的第一网元发送所述感知测量请求。
在本公开的第六个方面,提供一种感知测量装置,应用于第二网元,包括:第三接收模块,设置为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感知服务调用请求,所述感知服务调用请求携带感知设备的标识符、目标对象的标识符、感知结果需求、感知测量次数和报告结果次数;确定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感知设备的标识符,确定所述感知设备归属的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第二生成及发送模块,设置为根据所述感知服务调用请求,生成并向所述AMF网元发送感知服务请求,以便于所述AMF网元基于所述感知服务请求进行感知测量。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感知服务调用请求还携带间隔时长和/或服务质量QoS参数。
在本公开的第七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上述任一所述的感知测量方法。
在本公开的第八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所述的感知测量方法。
在本公开的第九个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所述计算机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使计算机实现上述任一所述的感知测量方法。
本公开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一网元接收到AMF网元发送的感知测量请求后,根据该感知测量请求,生成并向感知设备的标识符指示的感知设备发送数据采集启动请求,以便于感知设备根据数据采集启动请求,对目标对象进行至少一次数据采集及向第一网元上报采集得到的感知数据,其中,数据采集启动请求携带感知测量次数。之后,第一网元根据感知测量请求和每一感知数据,对目标对象进行至少一次感知测量及感知结果报告,至少一次对应的次数与感知测量请求携带的感知测量次数、报告结果次数相同。通过在感知测量请求中携带感知测量次数和报告结果次数, 以及在数据采集启动请求中携带感知测量次数,可以实现发送一次感知测量请求,得到多次感知结果,且得到相邻两次感知结果的时间差较小,进而使得相邻两次感知结果的连续性好,以及连续报告的多次感知结果中最后一次感知结果的实时性好。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的感知测量系统的示意图;
图2示出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感知测量系统的示意图;
图3示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的感知测量方法流程图;
图4示出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感知测量方法流程图;
图5示出本公开再一个实施例中的感知测量方法流程图;
图6示出本公开又一个实施例中的感知测量方法流程图;
图7示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的感知测量装置示意图;
图8示出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感知测量装置示意图;
图9示出本公开再一个实施例中的感知测量装置示意图;
图10示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
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附图中所示的一些方框图是功能实体,不一定必须与物理或逻辑上独立的实体相对应。可以采用软件形式来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一个或多个硬件模块或集成电路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或在不同网络和/或处理器装置和/或微控制器装置中实现这些功能实体。
应当理解,本公开的方法实施方式中记载的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执行, 和/或并行执行。此外,方法实施方式可以包括附加的步骤和/或省略执行示出的步骤。本公开的范围在此方面不受限制。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第一”、“第二”等概念仅用于对不同的装置、模块或单元进行区分,并非用于限定这些装置、模块或单元所执行的功能的顺序或者相互依存关系。
需要注意,本公开中提及的“一个”、“多个”的修饰是示意性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除非在上下文另有明确指出,否则应该理解为“一个或多个”。
图1示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的感知测量系统的示意图,该系统可以应用本公开各种实施例中的感知测量方法或感知测量装置。
如图1所示,该感知测量系统可以包括:客户端101、第二网元102、UDM(Unified Data Management,统一数据管理)网元103、AMF(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网元104、第一网元105、RAN(Radio Access Network,无线接入网)网元106、感知设备107。
其中,客户端101可以向第二网元102发起感知服务调用请求,该感知服务调用请求携带感知设备107的标识符、目标对象的标识符、感知结果需求、感知测量次数和报告结果次数。第二网元102可以接收该感知服务调用请求,并能够根据感知设备107的标识符,从UDM网元103中确定出感知设备107归属的AMF网元104,之后,第二网元102可以根据感知服务调用请求,生成并向AMF网元104发送感知服务请求。其中,感知服务请求携带感知设备107的标识符、目标对象的标识符、感知结果需求、感知测量次数和报告结果次数。
AMF网元104可以接收感知服务请求,并根据该感知服务请求生成感知测量请求。AMF网元104还可以确定出接收感知测量请求的第一网元105,并向第一网元105发送该感知测量请求。
第一网元105可以接收该感知测量请求,并根据该感知测量请求生成数据采集启动请求,并向感知设备的标识符指示的感知设备107发送该数据采集启动请求,该数据采集启动请求携带目标对象的标识符、待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感知测量次数。
感知设备107可以接收该数据采集启动请求,并可以根据该数据采集启动请求中指定的数据类型,对目标对象的标识符指定的目标对象进行至少一次数据采集,并可以在每次采集得到感知数据后将该感知数据通过RAN网元106向第一网元105上报。
第一网元105可以接收感知设备107上报的感知数据,并能够根据该感知测量请求对该感知数据进行感知计算,得到感知测量请求中需要的感知结果,之后,直接向第二网元102发送前n-1次得到的感知结果,并可以在第n次向AMF网元104发送携带有第n次感知结果的感知测量响应。其中,n为感知测量请求中的报告结果次数与感知测量次数。AMF网元104接收到第一网元105发送的感知测量响应后,可以将感知测量响应包括的第n次感知结果发往第二网元102。
第二网元102可以接收第一网元105、AMF网元104发送的感知结果,并能够向客户端101反馈第1次至第n次得到的感知结果。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感知测量系统可以包括:客户端101、第二网元102、UDM网元103、AMF网元104、第一网元105、RAN网元106、感知设备107、AF(Application Function,应用功能)108、NEF(Network Exposure Function,网络开放功能)网元109。
其中,AF 108可以通过NEF网元109向第二网元102发起感知服务调用请求,也就是说,客户端101和AF 108均可以向第二网元102发起感知服务调用请求。
客户端101、第二网元102、UDM网元103、AMF网元104、第一网元105、RAN网元106、感知设备107、AF 108、NEF网元109之间通过网络实现通信连接,该网络可以是有线网络,也可以是无线网络。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无线网络或有线网络使用标准通信技术和/或协议。网络通常为因特网、但也可以是任何网络,包括但不限于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移动、有线或者无线网络、专用网络或者虚拟专用网络的任何组合)。在一些实施例中,使用包括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HTML)、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Language,XML)等的技术和/或格式来代表通过网络交换的数据。此外还可以使用诸如安全套接字层(Secure Socket Layer,SSL)、传输层安全(Transport Layer Security,TLS)、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VPN)、网际协议安全(Internet ProtocolSecurity,IPsec)等常规加密技术来加密所有或者一些链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使用定制和/或专用数据通信技术取代或者补充上述数据通信技术。
客户端101可以是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可穿戴设备、增强现实设备、虚拟现实设备、基站等。
客户端101还可以是提供各种服务的服务器,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可以是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也可以是多个物理服务器构成的服务器集群或者分布式系统,还可以是提供云服务、云数据库、云计算、云函数、云存储、网络服务、云通信、中间件服务、域名服务、安全服务、CDN(Content Delivery Network,内容分发网络)、以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平台等基础云计算服务的云服务器。
第二网元102和第一网元105可以是具备上述功能的电子设备,例如,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服务器。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网元可以称为SF(Sensing Function,感知功能网元)网元,第二网元可以称为GSC(Gateway Sensing Center,感知中心网关)网元。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晓,图1中的感知设备104的数量仅仅是示意性的,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具有任意数目的感知设备。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示例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感知测量方法方法,该方法可以由任意具备计算处理能力的电子设备执行。例如,该电子设备为第一网元。
图3示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的感知测量方法流程图,如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感知测量方法包括如下S301至S303。
S301,第一网元接收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的感知测量请求,该感知测量请求携带感知设备的标识符、目标对象的标识符、感知结果需求、感知测量次数和报告结果次数。
其中,目标对象的标识符用于指示被感知测试的目标对象,感知设备的标识符用于指示采集目标对象的感知数据的设备。关于目标对象的标识符、感知设备的标识符具体为何种标识符,本公开实施例不做限制,可以用于唯一指示目标对象、感知设备信息均可对应作为目标对象的标识符、感知设备的标识符。例如,目标对象的标识符是目标对象的IP(Internet Protocol,网际互连协议)地址。例如,感知设备的标识符可以是SUPI(Subscription Permanent Identifier,用户永久标识符),或者可以是GPSI(Generic Public Subs cription Identifier,通用公共用户标识)。
感知结果需求用于指示感知结果包括的内容,也就是说,第一网元可以根据感知结果需求确定对感知数据进行感知计算的方式,进而使得第一网元对感知数据进行感知计算后可以得到感知结果需求中指示的结果类型。例如,感知结果需求可以包括: 目标对象的形状、体积大小、速度等。
感知测量次数用于指示第一网元进行感知计算及得到感知结果的次数,报告结果次数用于指示第一网元报告感知结果的次数。
S302,第一网元根据感知测量请求,生成并向感知设备的标识符指示的感知设备发送数据采集启动请求,数据采集启动请求携带目标对象的标识符、感知测量次数、待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以便于感知设备根据数据采集启动请求,对目标对象进行至少一次数据采集及向第一网元上报采集得到的感知数据,其中,数据类型根据感知结果需求确定。
其中,数据采集启动请求用于指示感知设备开始对目标对象进行数据采集,及上报每次采集得到的感知数据。
第一网元接收到感知测量请求后,根据该感知测量请求生成数据采集启动请求,该数据采集启动请求携带目标对象的标识符、感知测量次数、待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之后,第一网元根据感知测量请求中携带的感知设备的标识符确定出感知设备,再向该感知设备发送该数据采集启动请求。感知设备接收到该数据采集启动请求后,根据该数据采集启动请求携带的目标对象的标识符,确定出目标对象,并根据该数据采集启动请求携带的数据类型对目标对象进行至少一次数据采集,并将每次采集得到的感知数据向第一网元上报。其中,感知设备对目标对象进行数据采集的次数与数据采集启动请求中携带的感知测量次数相同。
关于感知设备如何向第一网元上报感知数据,本公开实施例不做限制。在一个实施例中,感知设备通过RAN网元和AMF网元将感知数据向第一网元上报。其中,第i次向第一网元上报感知数据的情况下,感知设备可以直接将感知数据通过RAN网元和AMF网元向第一网元上报。在第n次向第一网元上报感知数据的情况下,感知设备可以将携带第n个感知数据的数据采集启动响应通过RAN网元向AMF网元发送,由AMF网元从数据采集启动响应中解析出第n个感知数据,并由AMF网元向第一网元发送该第n个感知数据。其中,n为感知测量次数,i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n-1的整数。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感知设备将第1个至第n个感知数据均直接通过RAN网元和AMF网元向第一网元上报,并在完成第n个感知数据的上报后,通过RAN网元和AMF网元向第一网元发送数据采集启动响应。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感知设备还可以通过RAN网元和UPF(User Plane Function, 用户平面功能)网元向第一网元上报感知数据。
在一个实施例中,感知数据中携带有目标对象的标识符和/或感知设备的标识符,以便于第一网元可以根据目标对象的标识符和/或感知设备的标识符,确定该感知数据对应的感知测量请求。
S303,第一网元根据感知测量请求和每一感知数据,对目标对象进行至少一次感知测量及感知结果报告,至少一次对应的次数与感知测量次数、报告结果次数相同。
感知设备向第一网元上报每一次采集得到的感知数据后,第一网元完成对每一感知数据的获取。例如,感知设备对目标对象进行第1次数据采集后,将第1次数据采集得到的感知数据向第一网元上报,第一网元接收到感知设备上报的该感知数据后,完成对第1次感知测量中感知数据的获取。再例如,感知设备对目标对象进行第n次数据采集后,将第n次数据采集得到的感知数据向第一网元上报,第一网元接收到感知设备上报的该感知数据后,完成对第n次感知测量中感知数据的获取。其中,n为感知测量次数。
以感知测量次数和报告结果次数均为n,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且感知测量请求携带第二网元的标识符为例,第一网元根据感知测量请求,对目标对象进行至少一次感知测量及感知结果报告,可以包括:对感知数据进行感知计算,得到感知结果;在感知数据对应第i次感知测量的情况下,向第二网元的标识符指示的第二网元发送感知结果,i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n-1的整数;在感知数据对应第n次感知测量的情况下,向AMF网元发送携带感知结果的感知测量响应,以便于AMF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感知结果。
关于第二网元的标识符具体为何种标识符,本公开实施例不做限制,可以用于唯一指示第二网元的信息均可对应作为第二网元的标识符。例如,第二网元的标识符可以是第二网元的IP地址。
第一网元接收到感知设备发送的感知数据后,根据该感知数据中携带的目标对象的标识符和/或感知设备的标识符,确定该感知数据对应的感知测量请求。第一网元基于该感知测量请求中的感知结果需求,对该感知数据进行感知计算,得到相应的感知结果。之后,在本次得到的感知结果是第i个感知结果的情况下,根据第二网元的标识符确定第二网元的网络地址,并根据第二网元的网络地址,向第二网元发送该感知结果。在本次得到的感知结果是第n个感知结果的情况下,第一网元向AMF网元发送携带该感知结果的感知测量响应。AMF网元接收到该感知测量响应后,从该感知测 量响应中解析出感知结果,并向第二网元发送该感知结果。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本次得到的感知结果是第n个感知结果的情况下,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该感知结果,以及生成并向AMF网元发送不携带该感知结果的感知测量响应。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网元和感知设备配置有指示相邻两次感知测量之间时间间隔的间隔时长。第一网元可以根据该间隔时长确定报告相邻两次感知结果的时间间隔,感知设备可以根据该间隔时长确定对目标对象进行相邻两次数据采集的时间间隔。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网元和感知设备未配置间隔时长,并且感知测量请求和数据采集启动请求均携带有间隔时长。在又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网元和感知设备配置有间隔时长,并且感知测量请求和数据采集启动请求均携带有间隔时长,此种情况下,第一网元将感知测量请求中携带的间隔时长,作为反馈相邻两次感知结果的时间间隔。感知设备将数据采集启动请求携带的间隔时长,作为对目标对象进行相邻两次数据采集的时间间隔。关于间隔时长具体为何值,本公开实施例不做限制,可根据经验设置。例如,间隔时长为10ms(毫秒)。再例如,间隔时长为5ms。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感知测量请求除携带感知结果需求、目标对象的标识符、感知设备的标识符、第二网元的标识符、感知测量次数和报告结果次数外,还携带有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参数。其中,QoS参数用于指示第一网元采用何种服务质量。
本公开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一网元接收到AMF网元发送的感知测量请求后,根据该感知测量请求,生成并向感知设备的标识符指示的感知设备发送数据采集启动请求,以便于感知设备根据数据采集启动请求,对目标对象进行至少一次数据采集及向第一网元上报采集得到的感知数据。其中,数据采集启动请求携带感知测量次数。之后,第一网元根据感知测量请求和每一感知数据,对目标对象进行至少一次感知测量及感知结果报告,至少一次对应的次数与感知测量请求携带的感知测量次数、报告结果次数相同。通过在感知测量请求中携带感知测量次数和报告结果次数,以及在数据采集启动请求中携带感知测量次数,可以实现发送一次感知测量请求,得到多次感知结果,且得到相邻两次感知结果的时间差较小,进而使得相邻两次感知结果的连续性好,以及连续报告的多次感知结果中最后一次感知结果的实时性好。
进一步地,提供了一种根据一次感知测量请求得到连续的多个感知结果的方式。
图4示出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感知测量方法流程图,如图4所示,本公开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感知测量方法包括如下S401至S403。
S401,AMF网元接收第二网元发送的感知服务请求,该感知服务请求携带感知设备的标识符、目标对象的标识符、感知结果需求、感知测量次数和报告结果次数。
其中,感知设备的标识符、目标对象的标识符、感知结果需求、感知测量次数和报告结果次数在图2对应的实施例中已经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感知服务请求除了携带感知设备的标识符、目标对象的标识符、感知结果需求、感知测量次数和报告结果次数外,还携带间隔时长和/或QoS参数。
S402,AMF网元根据感知服务请求,生成感知测量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感知服务请求和感知测试请求中均携带隔时长和/或QoS参数。
以感知服务请求、感知测量请求均携带感知结果需求、目标对象的标识符、感知设备的标识符、第二网元的标识符、QoS参数、间隔时长、感知测量次数和报告结果次数为例。AMF网元根据感知服务请求,生成感知测量请求,可以包括:对感知服务请求进行解析,得到感知结果需求、目标对象的标识符、感知设备的标识符、第二网元的标识符、QoS参数、间隔时长、感知测量次数和报告结果次数;生成携带感知结果需求、目标对象的标识符、感知设备的标识符、第二网元的标识符、QoS参数、间隔时长、感知测量次数和报告结果次的感知测量请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感知服务请求进行解析得到第二网元的标识符,可以是解析感知服务请求的源地址,得到第二网元的IP地址。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感知服务请求中携带有第二网元的标识符,AMF网元可以从感知服务请求中解析得到第二网元的标识符。
S403,AMF网元向第一网元发送感知测量请求,以便于第一网元基于感知测量请求,对目标对象进行至少一次感知测量及感知结果报告。
在一个实施例中,AMF网元绑定有一个或多个第一网元,AMF网元向第一网元发送感知测量请求,可以包括:在AMF网元绑定有一个第一网元的情况下,向AMF网元绑定的第一网元发送感知测量请求;在AMF网元绑定有多个第一网元的情况下,确定多个第一网元剩余可用的计算能力,得到多个可用计算能力;向多个可用计算能力中的最大可用计算能力对应的第一网元发送感知测量请求。关于AMF网元如何确定多个第一网元的剩余可的计算能,本公开实施例不做限制。例如,AMF网元可以向第一网元发送可用计算能力探测请求,第一网元接收到该可用计算能力探测请求后,根据剩 余可用的计算能力生成并向AMF网元反馈可用计算能力探测响应。AMF网元可以该多个第一网元中每一第一网元反馈的可用计算能力探测响应,得到多个可用计算能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AMF网元与感知设备之间未建立信令连接,在AMF网元向第一网元发送感知测量请求之前,需要建立AMF网元与感知设备之间建立信令连接,以便于第一网元接收到感知测量请求后,根据感知测量请求生成数据采集启动请求,并通过AMF网元与感知设备之间的信令连接向感知设备发送数据采集启动请求。
关于第一网元如何基于感知测量请求,对目标对象进行至少一次感知测量及感知结果报告,在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已经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AMF网元接收到感知服务请求后,根据该感知服务请求生成并向第一网元发送感知测量请求。其中,感知测量请求携带感知测量次数和报告结果次数。此种方式,可以使得向AMF网元发送一次感知服务请求,即可得到多个感知结果,并且得到的相邻两次感知结果的时间差较小,进而使得相邻两次感知结果的差异小、连续性好,以及连续报告的多次感知结果中最后一次感知结果的实时性好。
进一步地,提供了一种根据一次感知服务请求得到连续的多个感知结果的方式。
图5示出本公开再一个实施例中的感知测量方法流程图,如图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中提供的感知测量方法包括如下S501至S503。
S501,第二网元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感知服务调用请求,感知服务调用请求携带感知设备的标识符、目标对象的标识符、感知结果需求、感知测量次数和报告结果次数。
在一个实施例中,感知服务调用请求除携带感知设备的标识符、目标对象的标识符、感知结果需求、感知测量次数和报告结果次数外,还携带间隔时长和/或QoS参数。
S502,第二网元根据感知设备的标识符,确定感知设备归属的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网元可以根据感知设备的标识符查询UDM网元,确定出感知设备归属的AMF网元。
S503,第二网元根据感知服务调用请求,生成并向AMF网元发送感知服务请求,以便于AMF网元基于感知服务请求进行感知测量。
其中,在感知服务调用请求携带间隔时长的情况下,感知服务请求同样携带间隔 时长;在感知服务调用请求携带QoS参数的情况下,感知服务请求同样携带QoS参数。
第二网元确定出感知设备归属的AMF网元后,向AMF网元发送感知服务请求,以便于AMF网元基于感知服务请求进行感知测量。关于AMF网元如何基于感知服务请求进行感知测量,已在图4对应的实施例中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二网元接收到感知服务调用请求后,根据该感知服务调用请求中携带的感知设备的标识符,确定出感知设备归属的AMF网元,然后第二网元生成并向该AMF网元发送感知服务请求。其中,感知服务调用请求和感知服务请求中均携带感知测量次数和报告结果次数。此种方式,可以使得向第二网元发送一次感知服务调用请求,即可得到多个感知结果,并且得到相邻两次感知结果的时间差较小,进而使得相邻两次感知结果的差异小、连续性好,以及连续报告的多次感知结果中最后一次感知结果的实时性好。
进一步地,提供了一种根据一次感知服务调用请求得到连续的多个感知结果的方式。
为便于理解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测量方法,下面结合图3、图4和图5对应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公开又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感知测量方法,如图6所示,本公开又一个实施例中的感知测量过程可以包括S601至S616。
S601,客户端向第二网元发送感知服务调用请求。
S602,第二网元向UDM网元发送查询AMF网元请求,其中,查询AMF网元请求用于查询感知设备归属的AMF网元。
S603,UDM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查询AMF网元响应,该查询AMF网元响应携带感知设备归属的AMF网元的网络地址。
S604,第二网元根据AMF网元的网络地址,向AMF网元发送感知服务请求。
S605,在感知设备处于CM IDLE(感知设备未与核心网建立信令连接)状态的情况下,AMF网元建立与感知设备之间的信令连接。
S606,AMF网元选择进行感知测量的第一网元。
S607,AMF网元向第一网元发送感知测量请求。
S608,第一网元根据感知测量请求生成数据采集启动请求;
S609,第一网元向感知设备发送数据采集启动请求。
S610,感知设备和第一网元执行感知测量与感知计算,得到第一感知结果。
S611,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第一感知结果。
S612,第二网元向客户端发送第一感知结果。
S613,感知设备和第一网元执行感知测量与感知计算,得到第二感知结果。
S614,以第二感知结果是本次感知测量中的第n个感知结果为例,第一网元向AMF网元发送携带第二感知结果的感知测量响应。其中,n为感知测量次数、报告结果次数对应的值。
S615,AMF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携带第二感知结果的感知服务响应。
S616,第二网元向客户端发送携带第二感知结果的感知服务调用响应。
关于S601至S616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见上述图3、图4和图5对应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感知服务调用请求、感知服务请求、感知测量请求中均携带感知测量次数和报告结果次数,以及数据采集启动请求中携带感知测量次数。此种方式,可以使得向客户端发起一次感知服务调用请求,即可得到多个感知结果,并且得到相邻两次感知结果的时间差较小,进而使得相邻两次感知结果的差异小、连续性好,以及连续报告的多次感知结果中最后一次感知结果的实时性好。进一步地,提供了一种根据一次感知服务调用请求得到连续的多个感知结果的方式。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三种感知测量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由于该装置实施例解决问题的原理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相似,因此该装置实施例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7示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的感知测量装置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装置应用于第一网元,包括:第一接收模块701,设置为接收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的感知测量请求,感知测量请求携带感知设备的标识符、目标对象的标识符、感知结果需求、感知测量次数和报告结果次数;第一生成及发送模块702,设置为根据感知测量请求,生成并向感知设备的标识符指示的感知设备发送数据采集启动请求,数据采集启动请求携带目标对象的标识符、感知测量次数、待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以便于感知设备根据数据采集启动请求,对目标对象进行至少一次数据采集及向第一网元上报采集得到的感知数据,其中,数据类型根据感知结果需求确定;感知测量及报告模块703,设置为根据感知测量请求和每一感知数据,对目标对象进行至少一次感知测量及感知结果报告,至少一次对应的次数与感知测量次数、报告结果次数相同。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感知测量次数和报告结果次数均为n,n为大于或等 于2的整数;感知测量请求还携带第二网元的标识符;感知测量及报告模块703,设置为对感知数据进行感知计算,得到感知结果;在感知数据对应第i次感知测量的情况下,向第二网元的标识符指示的第二网元发送感知结果,i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n-1的整数;在感知数据对应第n次感知测量的情况下,向AMF网元发送携带感知结果的感知测量响应,以便于AMF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感知结果。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感知测量请求和数据采集启动请求还携带间隔时长,间隔时长用于指示相邻两次感知测量之间的时间间隔;或者,第一网元和感知设备配置有间隔时长。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感知测量请求还携带服务质量QoS参数。
本公开的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一网元接收到AMF网元发送的感知测量请求后,根据该感知测量请求,生成并向感知设备的标识符指示的感知设备发送数据采集启动请求,以便于感知设备根据数据采集启动请求,对目标对象进行至少一次数据采集及向第一网元上报采集得到的感知数据。其中,数据采集启动请求携带感知测量次数。之后,第一网元根据感知测量请求和每一感知数据,对目标对象进行至少一次感知测量及感知结果报告,至少一次对应的次数与感知测量请求携带的感知测量次数、报告结果次数相同。通过在感知测量请求中携带感知测量次数和报告结果次数,以及在数据采集启动请求中携带感知测量次数,可以实现发送一次感知测量请求,得到多次感知结果,且得到相邻两次感知结果的时间差较小,进而使得相邻两次感知结果的连续性好,以及连续报告的多次感知结果中最后一次感知结果的实时性好。
进一步地,提供了一种根据一次感知测量请求得到连续的多个感知结果的方式。
图8示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的感知测量装置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装置应用于AMF网元,包括:第二接收模块801,设置为接收第二网元发送的感知服务请求,感知服务请求携带感知设备的标识符、目标对象的标识符、感知结果需求、感知测量次数和报告结果次数;生成模块802,设置为根据感知服务请求,生成感知测量请求;发送模块803,设置为向第一网元发送感知测量请求,以便于第一网元基于感知测量请求,对目标对象进行至少一次感知测量及感知结果报告。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感知服务请求和感知测量请求还携带间隔时长和/或服务质量QoS参数。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AMF网元绑定有一个或多个第一网元;发送模块803,用于在AMF网元绑定有一个第一网元的情况下,向AMF网元绑定的第一网元发送感知 测量请求;在AMF网元绑定有多个第一网元的情况下,确定多个第一网元剩余可用的计算能力,得到多个可用计算能力;向多个可用计算能力中的最大可用计算能力对应的第一网元发送感知测量请求。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AMF网元接收到感知服务请求后,根据该感知服务请求生成并向第一网元发送感知测量请求。其中,感知测量请求携带感知测量次数和报告结果次数。此种方式,可以使得向AMF网元发送一次感知服务请求,即可得到多个感知结果,并且得到的相邻两次感知结果的时间差较小,进而使得相邻两次感知结果的差异小、连续性好,以及连续报告的多次感知结果中最后一次感知结果的实时性好。
进一步地,提供了一种根据一次感知服务请求得到连续的多个感知结果的方式。
图9示出本公开一个实施例中的感知测量装置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装置应用于第二网元,包括:第三接收模块901,设置为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感知服务调用请求,感知服务调用请求携带感知设备的标识符、目标对象的标识符、感知结果需求、感知测量次数和报告结果次数;确定模块902,设置为根据感知设备的标识符,确定感知设备归属的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第二生成及发送模块903,设置为根据感知服务调用请求,生成并向AMF网元发送感知服务请求,以便于AMF网元基于感知服务请求进行感知测量。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感知服务调用请求还携带间隔时长和/或服务质量QoS参数。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第二网元接收到感知服务调用请求后,根据该感知服务调用请求中携带的感知设备的标识符,确定出感知设备归属的AMF网元,然后第二网元生成并向该AMF网元发送感知服务请求。其中,感知服务调用请求和感知服务请求中均携带感知测量次数和报告结果次数。此种方式,可以使得向第二网元发送一次感知服务调用请求,即可得到多个感知结果,并且得到相邻两次感知结果的时间差较小,进而使得相邻两次感知结果的差异小、连续性好,以及连续报告的至少一个感知结果中多次感知结果的实时性好。进一步地,提供了一种根据一次感知服务调用请求得到连续的多个感知结果的方式。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与对应的方法步骤(S301-S303对应701-703,S401-S403对应801-803,S501-S503对应901-903)所实现的示例和应用场景相同,但不限于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公开的内容。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模块作为装置的一部分 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
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实现为系统、方法或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的各个方面可以具体实现为以下形式,即:完全的硬件实施方式、完全的软件实施方式(包括固件、微代码等),或硬件和软件方面结合的实施方式,这里可以统称为“电路”、“模块”或“系统”。
下面参照图10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这种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1000。图10显示的电子设备1000仅仅是一个示例,不应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功能和使用范围带来任何限制。
如图10所示,电子设备1000以通用计算设备的形式表现。电子设备1000的组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至少一个处理单元1010、上述至少一个存储单元1020、连接不同系统组件(包括存储单元1020和处理单元1010)的总线1030。
其中,所述存储单元存储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可以被所述处理单元1010执行,使得所述处理单元1010执行本说明书上述“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存储单元1020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单元形式的可读介质,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单元(RAM)1021和/或高速缓存存储单元1022,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只读存储单元(ROM)1023。
存储单元1020还可以包括具有一组(至少一个)程序模块1025的程序/实用工具1024,这样的程序模块1025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一个或者多个应用程序、其它程序模块以及程序数据,这些示例中的每一个或某种组合中可能包括网络环境的实现。
总线1030可以为表示几类总线结构中的一种或多种,包括存储单元总线或者存储单元控制器、外围总线、图形加速端口、处理单元或者使用多种总线结构中的任意总线结构的局域总线。
电子设备1000也可以与一个或多个外部设备1040(例如键盘、指向设备、蓝牙设备等)通信,还可与一个或者多个使得用户能与该电子设备1000交互的设备通信,和/或与使得该电子设备1000能与一个或多个其它计算设备进行通信的任何设备(例如路由器、调制解调器等等)通信。这种通信可以通过输入/输出(I/O)接口1050进行。并且,电子设备1000还可以通过网络适配器1060与一个或者多个网络(例如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和/或公共网络,例如因特网)通信。如图10所示, 网络适配器1060通过总线1030与电子设备1000的其它模块通信。应当明白,尽管图中未示出,可以结合电子设备1000使用其它硬件和/或软件模块,包括但不限于:微代码、设备驱动器、冗余处理单元、外部磁盘驱动阵列、RAID系统、磁带驱动器以及数据备份存储系统等。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终端装置、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可读信号介质或者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能够实现本公开上述方法的程序产品。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公开的各个方面还可以实现为一种程序产品的形式,其包括程序代码,当所述程序产品在终端设备上运行时,所述程序代码用于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本说明书上述“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本公开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本公开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在基带中或者作为载波一部分传播的数据信号,其中承载了可读程序代码。这种传播的数据信号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电磁信号、光信号或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可读信号介质还可以是可读存储介质以外的任何可读介质,该可读介质可以发送、传播或者传输用于由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的程序。
在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包含的程序代码可以用任何适当的介质传输,包括但不限于无线、有线、光缆、RF等等,或者上述的任意合适的组合。
在具体实施时,可以以一种或多种程序设计语言的任意组合来编写用于执行本公开操作的程序代码,所述程序设计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诸如Java、C++等,还包括常规的过程式程序设计语言—诸如“C”语言或类似的程序设计语言。程 序代码可以完全地在用户计算设备上执行、部分地在用户设备上执行、作为一个独立的软件包执行、部分在用户计算设备上部分在远程计算设备上执行、或者完全在远程计算设备或服务器上执行。在涉及远程计算设备的情形中,远程计算设备可以通过任意种类的网络,包括局域网(LAN)或广域网(WAN),连接到用户计算设备,或者,可以连接到外部计算设备(例如利用因特网服务提供商来通过因特网连接)。
在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计算机程序或计算机指令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使计算机实现本说明书上述“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描述的根据本公开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步骤。
应当注意,尽管在上文详细描述中提及了用于动作执行的设备的若干模块或者单元,但是这种划分并非强制性的。实际上,根据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上文描述的两个或更多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在一个模块或者单元中具体化。反之,上文描述的一个模块或者单元的特征和功能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由多个模块或者单元来具体化。
此外,尽管在附图中以特定顺序描述了本公开中方法的各个步骤,但是,这并非要求或者暗示必须按照该特定顺序来执行这些步骤,或是必须执行全部所示的步骤才能实现期望的结果。附加的或备选的,可以省略某些步骤,将多个步骤合并为一个步骤执行,以及/或者将一个步骤分解为多个步骤执行等。
通过以上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易于理解,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方式可以通过软件实现,也可以通过软件结合必要的硬件的方式来实现。因此,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一个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可以是CD-ROM,U盘,移动硬盘等)中或网络上,包括若干指令以使得一台计算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移动终端、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根据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方法。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5)

  1. 一种感知测量方法,应用于第一网元,包括:
    接收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的感知测量请求,所述感知测量请求携带感知设备的标识符、目标对象的标识符、感知结果需求、感知测量次数和报告结果次数;
    根据所述感知测量请求,生成并向感知设备的标识符指示的感知设备发送数据采集启动请求,所述数据采集启动请求携带目标对象的标识符、感知测量次数、待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以便于所述感知设备根据所述数据采集启动请求,对目标对象进行至少一次数据采集及向第一网元上报采集得到的感知数据,其中,所述数据类型根据所述感知结果需求确定;
    根据所述感知测量请求和每一感知数据,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至少一次感知测量及感知结果报告,所述至少一次对应的次数与所述感知测量次数、报告结果次数相同。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感知测量次数和报告结果次数均为n,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感知测量请求还携带第二网元的标识符;
    所述根据所述感知测量请求和每一感知数据,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至少一次感知测量及感知结果报告,包括:
    对感知数据进行感知计算,得到感知结果;
    在所述感知数据对应第i次感知测量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网元的标识符指示的第二网元发送所述感知结果,i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n-1的整数;
    在所述感知数据对应第n次感知测量的情况下,向所述AMF网元发送携带所述感知结果的感知测量响应,以便于所述AMF网元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所述感知结果。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感知测量请求和所述数据采集启动请求还携带间隔时长,所述间隔时长用于指示相邻两次感知测量之间的时间间隔;
    或者,所述第一网元和所述感知设备配置有所述间隔时长。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感知测量请求还携带服务质量QoS参数。
  5. 一种感知测量方法,应用于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包括:
    接收第二网元发送的感知服务请求,所述感知服务请求携带感知设备的标识符、目标对象的标识符、感知结果需求、感知测量次数和报告结果次数;
    根据所述感知服务请求,生成感知测量请求;
    向第一网元发送所述感知测量请求,以便于所述第一网元基于所述感知测量请求,对目标对象进行至少一次感知测量及感知结果报告。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感知服务请求和所述感知测量请求还 携带间隔时长和/或服务质量QoS参数。
  7. 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AMF网元绑定有一个或多个第一网元;所述向第一网元发送所述感知测量请求,包括:
    在所述AMF网元绑定有一个第一网元的情况下,向所述AMF网元绑定的第一网元发送所述感知测量请求;
    在所述AMF网元绑定有多个第一网元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多个第一网元剩余可用的计算能力,得到多个可用计算能力;向所述多个可用计算能力中的最大可用计算能力对应的第一网元发送所述感知测量请求。
  8. 一种感知测量方法,应用于第二网元,包括:
    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感知服务调用请求,所述感知服务调用请求携带感知设备的标识符、目标对象的标识符、感知结果需求、感知测量次数和报告结果次数;
    根据所述感知设备的标识符,确定所述感知设备归属的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
    根据所述感知服务调用请求,生成并向所述AMF网元发送感知服务请求,以便于所述AMF网元基于所述感知服务请求进行感知测量。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感知服务调用请求还携带间隔时长和/或服务质量QoS参数。
  10. 一种感知测量装置,应用于第一网元,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发送的感知测量请求,所述感知测量请求携带感知设备的标识符、目标对象的标识符、感知结果需求、感知测量次数和报告结果次数;
    第一生成及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感知测量请求,生成并向感知设备的标识符指示的感知设备发送数据采集启动请求,所述数据采集启动请求携带目标对象的标识符、感知测量次数、待采集数据的数据类型,以便于所述感知设备根据所述数据采集启动请求,对目标对象进行至少一次数据采集及向第一网元上报采集得到的感知数据,其中,所述数据类型根据所述感知结果需求确定;
    感知测量及报告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感知测量请求和每一感知数据,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至少一次感知测量及感知结果报告,所述至少一次对应的次数与所述感知测量次数、报告结果次数相同。
  11. 一种感知测量装置,应用于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网元发送的感知服务请求,所述感知服务请求携带感知设备的标识符、目标对象的标识符、感知结果需求、感知测量次数和报告结果次数;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感知服务请求,生成感知测量请求;
    发送模块,用于向第一网元发送所述感知测量请求,以便于所述第一网元基于所 述感知测量请求,对目标对象进行至少一次感知测量及感知结果报告。
  12. 一种感知测量装置,应用于第二网元,包括:
    第三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客户端发送的感知服务调用请求,所述感知服务调用请求携带感知设备的标识符、目标对象的标识符、感知结果需求、感知测量次数和报告结果次数;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感知设备的标识符,确定所述感知设备归属的接入和移动管理功能AMF网元;
    第二生成及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感知服务调用请求,生成并向所述AMF网元发送感知服务请求,以便于所述AMF网元基于所述感知服务请求进行感知测量。
  13.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指令;
    其中,所述处理器配置为经由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来执行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感知测量方法。
  14.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感知测量方法。
  15.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感知测量方法。
PCT/CN2023/116276 2022-12-06 2023-08-31 感知测量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WO2024119917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1559539.1 2022-12-0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119917A1 true WO2024119917A1 (zh) 2024-06-13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47062A (zh) 一种日志数据处理的方法、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1930709B (zh) 数据存储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02904959A (zh) 网络加速方法和网关
CN110851468A (zh) 对客户端的测试请求做出模拟响应的方法和装置
CN114979024A (zh) 算力网络交易方法、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828140B (zh) 业务流量报文转发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4513552B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78208A1 (zh) 基于ecs协议的域名查询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
WO2024119917A1 (zh) 感知测量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WO2023246060A1 (zh) 用户认证授权方法、装置、介质及设备
US20160292245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Implementing Matching Between Acquisition System and Analysis System
CN113518022A (zh) 用于用户设备与家居设备连接配置的方法
CN116684703A (zh) 基于邻近服务通信协议的流媒体数据传输方法及相关设备
CN106899550B (zh) 一种云平台资源监控方法及装置
CN118158699A (zh) 感知测量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2688793B (zh) 数据包获取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US10516767B2 (en) Unifying realtime and static data for presenting over a web service
WO2024074086A1 (zh) 策略配置方法、装置及相关设备
WO2024066939A1 (zh) 虚拟网络群组的组播通信方法、通信系统及相关设备
CN115412384A (zh) 计费方法、系统、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69261A1 (zh) 一种数据上传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CN108134837A (zh) 用于变流器的监控装置和变流器
CN117176835A (zh) 网络数据采集方法及装置、可读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6827708A (zh) 终端协同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795827A (zh) 话务数据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