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3216189A1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3216189A1
WO2023216189A1 PCT/CN2022/092502 CN2022092502W WO2023216189A1 WO 2023216189 A1 WO2023216189 A1 WO 2023216189A1 CN 2022092502 W CN2022092502 W CN 2022092502W WO 2023216189 A1 WO2023216189 A1 WO 2023216189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plate
notch
support section
display device
mating surf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2/09250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苏镜昌
毕鑫
吴建君
黄文�
杨先锋
王嘉华
黄坤
毕先磊
成浩
Original Assignee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PCT/CN2022/092502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3216189A1/zh
Priority to CN202280001179.5A priority patent/CN117396798A/zh
Publication of WO2023216189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3216189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Definitions

  • a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 display panel, a middle frame and a support member.
  • the middl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mating surface;
  • the display panel includes a display substrate and a cover plate provided on one side of the display substrate.
  • the cover plate A first notch is provided on one side of the edge close to the first mating surface.
  • the first notch extends along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of the cover plate.
  • the orthographic projection of the display substrate on the cover plate is at least partially the same as the orthographic projection of the first mating surface on the cover plate.
  • the support member includes a first support section and a second support section connected in sequence, the first support section 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mating surface, and the second support section is partially located in the first gap.
  • the first support section is spaced apart from the display substrate.
  • the first support section is bonded to the first mating surface.
  • FIG. 6 is a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support member and the cover plate of another display device according to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disclosure.
  • FIG. 8 is a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al view of yet another display device according to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disclosure.
  • the second support section 92 is provided between the side of the first notch 61 and the second mating surface 812. One side of the second support section 92 is attached to the second mating surface 812, and the other side is partially attached to the second fitting surface 812. A notch 61 on the side.
  • the thickness of the second support section 92 is equal to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ide surfaces of the first notch 61 and the side surfaces of the cover plate 6 .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mating gap between the cover 6 and the middle frame 8 from appearing and external dust entering the mating gap. In the thickness direction of the cover plate 6 , the side surface of the cover plate 6 is close to the second mating surface 812 .
  • the width of the first support section 91 can be increased. Specifically, the width of the first support section 91 is set to be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the width of the first mating surface 811. , it is at least necessary to ensure that the orthographic projection of the binding area on the cover plate 6 is located within the orthographic projection of the first support section 91 on the cover plate 6 .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支撑件(9)、盖板(6)和中框(8),中框(8)设有第一配合面(811),盖板(6)的边缘靠近第一配合面(811)的一侧设有第一缺口(61),支撑件(9)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段(91)和第二支撑段(92),第一支撑段(91)连接于第一配合面(811),第二支撑段(92)部分设于第一缺口(61)内。通过支撑件(9)将盖板(6)与中框(8)连接在一起,将第一配合面(811)内移至显示基板(1)的下方,使得第一配合面(811)在盖板(6)上的正投影与显示基板(1)在盖板(6)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减小显示基板(1)与中框(8)远离盖板(6)的侧面一侧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小显示装置的边框。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根据市场需求,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显示装置的边框的要求越来高,追求极窄边框。
现有显示装置组装时,盖板预留一个较宽的连接面,将显示面板与中框连接,导致显示装置的边框较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显示装置。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中框和支撑件,中框设有第一配合面;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和设于显示基板一侧的盖板,盖板的边缘靠近第一配合面的一侧设有第一缺口,第一缺口沿盖板的厚度方向延伸,显示基板在盖板上的正投影与第一配合面在盖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支撑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第一支撑段连接于第一配合面,第二支撑段部分设于第一缺口内。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段的厚度小于等于第一缺口的侧面与盖板的侧面之间的距离。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缺口的侧面设有第二缺口,第二缺口垂直于盖板的厚度方向延伸,支撑件还包括第三支撑段,第三支撑段连接于远离第一支撑段的一端,第三支撑段卡接于第二缺口内。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段与显示基板间隔开。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显示基板具有显示区和位于显示区外围 的绑定区,第一配合面在盖板上的正投影与绑定区在盖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段的宽度大于等于第一配合面的宽度,绑定区在盖板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支撑段在盖板上的正投影内。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支撑段的宽度小于第一支撑段的宽度。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中框设有安装缺口,盖板设于安装缺口内,第一配合面为安装缺口的端面,中框还包括第二配合面,第二配合面为安装缺口的侧面,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设于盖板的侧面与第二配合面相对的位置。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件贴合于第一侧面,且沿第一侧面的延伸方向分为至少两部分。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三支撑段与第二缺口之间设有柔性缓冲层。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件的材质为不锈钢。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配合面上设有第三缺口,所述支撑件还包括第四支撑段,所述第四支撑段卡接于所述第三缺口内。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缺口沿盖板的边缘的延伸方向连续延伸。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缺口包括多个凹陷部,多个凹陷部沿盖板的侧面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盖板的边缘呈圆弧状,盖板的边缘远离第一配合面的高度自远离靠近其中心的一端向远离其中心的一端逐渐降低。
在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段粘接于第一配合面。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公开的另一个方面的显示面板。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显示面板的剖面结构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显示基板的剖面结构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另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支撑件与盖板的配合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又一种显示装置增加第一支撑段的宽度后的局部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一种立体结构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再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另外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圆形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沿第一方向的剖视图。
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矩形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沿第一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此外,附图仅为本公开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
虽然本说明书中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上”“下”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说明书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上”的组件将会成为在“下”的组件。当某结构在其它结构“上”时,有可能是指某结构一体形成于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或指某结构通过另一结构“间接”设置在其它结构上。
用语“一个”、“一”、“该”、“所述”和“至少一个”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如图1所示,现有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和中框8,该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1,显示基板1包括显示部101、第一弯折部102和绑定部103,显示部101和绑定部103邻接于第一弯折部102两侧,绑定部103邻接于第一弯折部102远离显示部101的一侧,并通过第一弯折部102贴合至显示部101背向显示面的一侧。显示部101可以进行显示面板的显示功能,且显示部101内具有显示器件,绑定部103设有电路板2,电路板2连接有金属走线,金属走线通过第一弯折部102延伸至显示部101,与显示器件连接,实现绑定部103的绑定。
需要说明的是,显示面板可以采用LCD显示面板,也可以采用OLED显示面板。
该显示装置通常采用的是OLED显示面板。如图2所示,OLED显示面板一般包括驱动背板10、平坦化层组14和像素层16,驱动背板10可以包括衬底基板11和驱动电路层,驱动电路层设于衬底基板11的一侧,平坦化层组14设于驱动电路层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像素层16设于平坦化层组14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
OLED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第一缓冲层12,第一缓冲层12设于衬底基板11与驱动电路层之间。
衬底基板11可以为无机材料的衬底基板11,也可以为有机材料的 衬底基板11。举例而言,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衬底基板11的材料可以为钠钙玻璃(soda-lime glass)、石英玻璃、蓝宝石玻璃等玻璃材料,或者可以为不锈钢、铝、镍等金属材料。
在本公开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衬底基板11也可以为柔性衬底基板,例如衬底基板11的材料可以为聚酰亚胺(polyimide,PI)。衬底基板11还可以为多层材料的复合,举例而言,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衬底基板11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底膜层(Bottom Film)、压敏胶层、第一聚酰亚胺层和第二聚酰亚胺层。
在本公开中,驱动电路层设置有用于驱动子像素的驱动电路。在驱动电路层中,任意一个驱动电路可以包括有晶体管和存储电容。进一步地,晶体管可以为薄膜晶体管13,薄膜晶体管13可以选自顶栅型薄膜晶体管、底栅型薄膜晶体管或者双栅型薄膜晶体管;以顶栅型薄膜晶体管为例,薄膜晶体管13可包括有源层131、栅绝缘层132、栅极133、第一电极136和第二电极137,其中:
有源层131设于衬底基板11的一侧,有源层131的材料可以为非晶硅半导体材料、低温多晶硅半导体材料、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材料、有机半导体材料或者其他类型的半导体材料;薄膜晶体管13可以为N型薄膜晶体管或者P型薄膜晶体管。有源层131可包括沟道区和位于沟道区两侧的两个不同掺杂类型的掺杂区。
栅绝缘层132可覆盖有源层131和衬底基板11,且栅绝缘层132的材料为氧化硅等绝缘材料。
栅极133设于栅绝缘层132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且与有源层131正对,即栅极133在衬底基板11上的投影位于有源层131在衬底基板11的投影范围内,例如,栅极133在衬底基板11上的投影与有源层131的沟道区在衬底基板11的投影重合。
薄膜晶体管13还包括层间绝缘层134,层间绝缘层134覆盖栅极133和栅绝缘层132,薄膜晶体管13还包括层间介质层135,层间介质层135设于层间绝缘层134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层间绝缘层134及层间介质层135均为绝缘材料,但层间绝缘层134与层间介质层135的材料可以不同。
第一电极136和第二电极137设于层间介质层135远离衬底基板11的表面,第一电极136可以为第一源极,第二电极137可以为漏极,第一电极136和第二电极137与有源层131连接,例如,第一电极136和第二电极137分别通过过孔与对应的有源层131的两个掺杂区连接。
在第一电极136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设保护层138,保护层138覆盖第一电极136和第二电极137。第一电极136和第二电极137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设平坦化层组14,平坦化层组14设于保护层138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平坦化层组14覆盖保护层138,且平坦化层组14远离衬底基板11的表面为平面。
具体地,平坦化层组14可以包括第一平坦化层141,第一平坦化层141覆盖保护层138。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第三电极139,第三电极139远离衬底基板21的一侧设第二平坦化层142,第二平坦化层142覆盖第一电极136、第二电极137以及第一平坦化层141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第三电极139通过过孔与第一电极136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三电极139可以为第二源极。
在平坦化层组14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可以设置有像素界定层15和像素层,像素界定层15具有多个像素开口151,像素层16包括多个子像素,多个子像素分别设于多个像素开口151内。多个子像素阵列分布于驱动背板10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具体子像素可以位于平坦化层组14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子像素根据发光颜色的不同,可以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
像素层16可以包括多个像素电极161、发光层162和公共电极163,像素电极161位于驱动背板10远离衬底基板11的表面,发光层162设于像素电极161远离衬底基板11的表面,公共电极163设于发光层162远离衬底基板11的表面。
像素电极161与第一电极136或第三电极139连接。当薄膜晶体管13仅包括第一电极136和第一平坦化层141时,像素电极161穿过第一平坦化层141上的过孔与第一电极136连接,设置像素界定层15覆盖第一电极161、第一平坦化层141。当薄膜晶体管13还包括第三电极139和第二平坦化层142时,像素电极161穿过第二平坦化层142上的过孔 与第三电极139连接,设置像素界定层15覆盖第三电极139和第二平坦化层142。
公共电极163可作为阴极,像素电极161可作为阳极,像素电极161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公共电极163与电源的负电极相连,可通过像素电极161和公共电极施加信号可驱动发光层162发光,以显示图像,具体发光原理在此不再详述。发光层162可包含电致有机发光材料,例如,发光层162可包括依次层叠于像素电极161上的辅助层和发光材料层。一般在掩膜板上设图案区,采用蒸镀等工艺形成不同颜色子像素的辅助层及不同颜色子像素的发光层162。
此外,本公开的显示面板还可包括封装层17,封装层17设于像素层16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从而将像素层16包覆起来,防止水氧侵蚀。封装层17可为单层或多层结构,封装层17的材料可包括有机或无机材料,在此不做特殊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封装层17可以包括第一无机封装层171、有机封装层172和第二无机封装层173,第一无机封装层171设于像素层16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有机封装层172设于第一无机封装层171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第二无机封装层173设于有机封装层172远离衬底基板11的一侧。
如图1所示,显示基板1的显示部101与绑定部103之间设有支撑层组3,为了将显示基板1与支撑层组3紧密贴合,获得良好的显示效果,将仿形后的显示基板1的一端与支撑层组3的一侧粘接,显示基板1的另一端与支撑层组3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贴合。具体地,支撑层组3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面和第二面,显示基板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平直部、第一弯折部102和第二平直部,第一平直部粘接于支撑层组3的第一面,第二平直部粘接于支撑层组3的第二面。
支撑层组3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背膜31、支撑块32、支撑板33、第一粘接层34、第二缓冲层35、第二粘接层36和第二背膜37。支撑块32设于第一背膜31一侧,支撑板33设于支撑块32远离第一背膜31的一侧,第一粘接层34设于支撑板33远离第一背膜31的一侧,第二缓冲层35设于第一粘接层34远离第一背膜31的一侧,第二粘接层36设于 第二缓冲层35远离第一背膜31的一侧,第二背膜37设于第二粘接层36远离第一背膜31的一侧。为了保证支撑强度,支撑板33和支撑块32的材质可以采用金属材质。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层组3的第一面指的是第二背膜37远离第一背膜31的一面,支撑层组3的第二面指的是与第一背膜31的上述一面正对的另一面,第一平直部粘接于第二背膜37远离第一背膜31的一侧,第二平直部粘接于与第一背膜31的一侧正对的另一侧。具体地,衬底基板11位于绑定部103的部分与第一背膜31贴合,衬底基板11位于显示部101的部分与第二背膜37贴合。
显示基板1远离显示部101的一侧设有偏光片4。具体地,封装层17位于显示部101的部分与偏光片4贴合。还可以在位于显示部101的封装层17远离支撑层组3的一侧设置触感控制层,将偏光片4设于触感控制层远离支撑层组3的一侧。偏光片4远离显示部101的一侧设有第三粘接层5,第三粘接层5远离显示部101的一侧粘接盖板6。盖板6能够与其下表面安装的显示基板1贴合,并有效的保护显示基板1。
如图3所示,显示面板与中框8连接时,在中框8设第一配合面811,在盖板6靠近中框8的一面预留一较宽的连接面,在连接面与第一配合面811之间设置第三粘接层5,将连接面与第一配合面811粘接,从通过盖板6与中框8组装在一起。采用该方式连接时,通常需要预留的连接面的宽度较大,从而导致显示装置的边框较大。
基于此,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4至图9所示,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中框8和支撑件9,中框8设有第一配合面811,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1和设于显示基板1一侧的盖板6,盖板6的边缘靠近第一配合面811的一侧设有第一缺口61,第一缺口61沿盖板6的厚度方向延伸,显示基板1在盖板6上的正投影与第一配合面811在盖板6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支撑件9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段91和第二支撑段92,第一支撑段91连接于第一配合面811,第二支撑段92部分设于第一缺口61内。
中框8设有第一配合面811,盖板6的边缘靠近第一配合面811的一侧设有第一缺口61,支撑件9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段91和第二 支撑段92,第一支撑段91连接于第一配合面811,第二支撑段92部分设于第一缺口61内。通过支撑件9将盖板6与中框8连接在一起,将第一配合面811内移至显示基板1的下方,使得中框8的第一配合面811在盖板6上的正投影与显示基板1在盖板6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减小显示基板1与中框8远离盖板6的侧面一侧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小显示装置的边框。
如图4所示,中框8靠近显示面板的侧面呈直身位,中框8设有安装缺口81,显示面板设于安装缺口81内。安装缺口81包括第一配合面811和第二配合面812,第一配合面811为安装缺口81的端面,第二配合面812为安装缺口81的侧面。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配合面812垂直于第一配合面811。更为具体地,第一配合面811的垂线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配合面812的垂线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因为显示装置的形状并不特定,可以为棱柱或者圆柱。无论显示装置的形状为棱柱还是圆柱,第二配合面812均不是平面,因此第一方向并不是特定的某一方向,而是垂直于第二配合面812和显示装置的轴线方向。第二方向通常为图4中示出的y方向,第一方向可以为图4中示出的x方向。
显示基板1设于第一配合面811的一侧,盖板6设于显示基板1远离第一配合面811的一侧,显示基板1的侧面及盖板6的侧面与第二配合面812相对。第一配合面811在盖板6上的正投影与显示基板1在盖板6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可以理解的是,显示基板1的侧面与第二配合面812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配合面811的宽度。
显示装置还包括支撑件9,一端与盖板6的侧面连接,另一端连接于第一配合面811,盖板6与中框8通过支撑件9连接在一起。支撑件9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段91和第二支撑段92,第一支撑段91靠近第一配合面811的一侧设有第四粘接层82,通过第四粘接层82将第一支撑段91粘接于第一配合面811上,通过第五粘接层63将第二支撑段92与盖板6的侧面粘接在一起。
第一配合面811可以设为阶梯形,第一支撑段91设为与第一配合面811形状大小适配的阶梯形,阶梯形的第一配合面811与阶梯形的第一 支撑段91配合,有效增大了中框8和支撑件9之间的粘接面积以及压紧接触面积,大大增强了中框8与支撑件9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盖板6的侧面与第二配合面812相对的位置可以设有第一缺口61,第一缺口61沿盖板6的厚度方向延伸。第二支撑段92部分设于第一缺口61内,可以在第一缺口61的端面和侧面设置第五粘接层63,通过第五粘接层63将第二支撑段92与第一缺口61的端面和侧面粘接在一起。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支撑段92设于第一缺口61的侧面与第二配合面812之间,第二支撑段92的一面贴合于第二配合面812,另一面部分贴合于第一缺口61的侧面。通常,第二支撑段92的厚度等于第一缺口61的侧面与盖板6的侧面之间的距离。为了防止盖板6与中框8之间出现配合间隙,外部灰尘进入配合间隙。在盖板6的厚度方向上,盖板6的侧面靠近第二配合面812。
盖板6的侧面与第二配合面812之间的距离越小越好,最理想的状况是盖板6的侧面与第二配合面812之间的距离为零。第一缺口61的侧面与第二配合面812之间形成一间隙,第二支撑段92部分设于第一侧面与第二配合面812之间的间隙内,第二支撑段92的厚度等于间隙的宽度。
如图5和图6所示,为了防止显示装置在受到频繁震动时,第二段与第一缺口61之间的连接产生松动,导致显示面板与中框8发生脱落。第一缺口61的侧面还设有第二缺口62,第二缺口62垂直于盖板6的厚度方向延伸,支撑件9还包括第三支撑段93,第三支撑段93连接于远离第一支撑段91的一端,第三支撑段93卡接于第二缺口62内。通过第三支撑段93与第二缺口62配合,可以限制盖板6在其厚度方向上的运动。
但是盖板6的硬度和耐磨性通常小于支撑件9的硬度和耐磨性,为了防止支撑件9与盖板6直接接触,影响盖板6的强度,第二缺口62的截面形状可以设为圆弧形,第三支撑段93的截面设为与第二缺口62的形状大小相适配的圆弧形,在显示装置在受到震动时,能增大第一段与第二缺口62的接触面积,使得盖板6不易损坏。
还可以在第三支撑段93与第二缺口62之间设置柔性缓冲层94。柔性缓冲层94的材质通常为受力后发生形变,力消失后恢复原有状态的弹 性材料,具体可以为泡棉。可以理解的是,泡棉仅仅是对柔性缓冲层94的一种示例性说明,并不形成对柔性缓冲层94的限定。
第一支撑段91连接于第一配合面811上且与显示基板1间隔开。具体地,显示基板1具有显示区和位于显示区外围的绑定区,第一配合面811在盖板6上的正投影与绑定区在盖板6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支撑件9在绑定区的下方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防止将装配过程因外力撞击所产生的压力传递至绑定区,造成显示面板的显示不良。
如图7所示,为了更好地对显示面板的绑定区进行防护,可以增加第一支撑段91的宽度,具体将第一支撑段91的宽度设为大于等于第一配合面811的宽度,至少需要保证绑定区在盖板6上的正投影位于第一支撑段91在盖板6上的正投影内。
另外,第二缺口62沿第一方向的深度在保证限定第三支撑段93在第二方向上的位置的情况下,越小越好。这样设置的优点在于,一方面能够减小第二缺口62对盖板6的强度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能防止第二缺口62延伸至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对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造成影响。
第二缺口62的深度通常小于第一配合面811的宽度,而第三支撑段93的宽度通常等于第二缺口62的深度,第一支撑段91的宽度通常等于第一配合面811的宽度,因而第三支撑段93的宽度一般小于第一支撑段91的宽度。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第一支撑段91的宽度指的是第一支撑段91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长度,第三支撑段93的宽度指的是第三支撑段93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长度,第一配合面811的宽度指的是第一配合面811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长度。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件9的第一支撑段91的厚度、第二支撑段92的厚度以及第三支撑段93的厚度通常相等,支撑件9使用强度较好且可以被加工为超薄结构件的材料,例如,支撑件9的材质为不锈钢。
如图8所示,为了便于将支撑件9与盖板6和中框8进行装配,支撑件9可以沿第一侧面的延伸方向分为两部分,将支撑件9的两部分分别与盖板6和中框8连接,尤其是支撑件9的第三支撑段93与第二缺口62连接时,无需改变第三支撑段92与第二支撑段92的相对位置,即可将第三支撑段93卡入第二缺口62内。
支撑件9的两部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例如,支撑件9可以包括两个相同的支撑单元901,在支撑件9与盖板6和中框8连接时,可以将其中一个支撑单元901与第一缺口61、第二缺口62和第一配合面811连接,再将另外一个支撑单元901与第一缺口61、第二缺口62和第一配合面811连接。
如图9所示,在其他可能实现的方式中,可以在安装缺口81设为槽状结构,即在中框8上设置与盖板6远离第一配合面811的一面配合的限位部,通过该限位部防止显示面板沿远离第一配合面811的方向发生脱落。而第二支撑段92可以与第一缺口61的端面配合,防止显示面板沿靠近第一配合面811的方向发生脱落。可以理解的是,通过限位部和第二支撑段92配合,可以限制盖板6在其厚度方向上的运动。
第二缺口62沿盖板6的边缘的延伸方向连续延伸,第三支撑段93沿第一方向的长度相同,且均等于第二缺口62的长度。在其他可实现的方式中,第二缺口62包括多个凹陷部,多个凹陷部沿盖板6的侧面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第三支撑段93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凸出部,凸出部的大小形状与凹陷部的大小形状相匹配,凸出部设于对应的凹陷部内。
盖板6可以为玻璃盖板,盖板6的中心部呈平板状,盖板6的边缘部沿远离中心部的方向呈圆弧状,边缘部沿远离中心部的方向弯向玻璃盖板6的下表面。中框8沿远离中心部的方向与边缘部适配。需要说明的是,边缘部可以是整体弯向盖板6的下表面,也可以是仅仅边缘部上表面弯向盖板6的下表面。在本实施例中,盖板6的上表面是指远离显示基板1的一面,也是用户使用时直接面对的一面。盖板6的下表面是指靠近显示基板1的一面,也是远离用户的一面。
如图10所示,为了进一步固定显示面板与中框8在第二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可以在第二配合面812上设有第三缺口83,第三缺口83与第二缺口62位于同一直线上。支撑件9还包括第四支撑段95,第四支撑段95卡接于第三缺口83内。第一支撑段91与第一配合面811配合限定支撑件9的一端与中框8的相对位置,第四支撑段95与第三缺口83配合限定支撑件9的另一端与中框8的相对位置,从而保证支撑件9在第二方向上不会相对中框8移动。可以理解的是,支撑件9的位置被固定, 则盖板6的位置自然被固定。
中框2可以设为整体结构或拼接式结构。当中框2设为整体结构时,需保证支撑件9具有一定的形变量,将支撑件9与盖板6连接后,再将支撑件9与中框8进行连接。第四支撑段95弯折至与第二支撑段92基本平行,将支撑件9顺着第二配合面812滑入,待第四支撑段95与第三缺口83对齐时,第四支撑段95恢复与第二支撑段92垂直,卡入第三缺口内。
需要说明的是,该显示装置除了中框和显示面板以外,还包括其他必要的部件和组成,具体例如外壳、电路板、电源线,等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该显示装置的具体使用要求进行相应地补充,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装置可以是传统电子设备,例如:手机、手表、电脑、电视和摄录放影机,也可以是新兴的穿戴设备,例如VR眼镜,在此不一一进行列举。
如图11和图12所示,显示装置可以设为圆形,则该显示装置的盖板6的形状为圆形,该显示装置的中框8的形状为圆环形,该显示装置的支撑件9包括两个半圆环形的支撑单元901。显示装置还可以设为矩形,则该显示装置的盖板6的形状为矩形,该显示装置的中框8的形状为矩形框,该显示装置的支撑件9包括两个半矩形框结构的支撑单元901。当显示装置的形状为圆形时,该显示装置可以是手表、VR眼镜;当显示装置的形状为矩形时,该显示装置可以是手机、电脑。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指出。

Claims (16)

  1. 一种显示装置,其中,包括:
    中框,设有第一配合面;
    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基板和设于所述显示基板一侧的盖板,所述盖板的边缘靠近所述第一配合面的一侧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沿所述盖板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显示基板在所述盖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配合面在所述盖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支撑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支撑段和第二支撑段,所述第一支撑段连接于所述第一配合面,所述第二支撑段部分设于所述第一缺口内。
  2.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段的厚度小于等于所述第一缺口的侧面与所述盖板的侧面之间的距离。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缺口的侧面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垂直于所述盖板的厚度方向延伸,所述支撑件还包括第三支撑段,所述第三支撑段连接于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段的一端,所述第三支撑段卡接于所述第二缺口内。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段与所述显示基板间隔开。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基板具有显示区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外围的绑定区,所述第一配合面在所述盖板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绑定区在所述盖板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段的宽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配合面的宽度,所述绑定区在所述盖板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段在所述盖板上的正投影内。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三支撑段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支撑段的宽度。
  8.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中框设有安装缺口,所述盖板设于所述安装缺口内,所述第一配合面为所述安装缺口的端面,所述中框还包括第二配合面,所述第二配合面为所述安装缺口的侧面,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设于所述盖板的侧面与所述第二配合面相对的位置。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支撑件贴合于所述第一侧面,且沿所述第一侧面的延伸方向分为至少两部分。
  10.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三支撑段与所述第二缺口之间设有柔性缓冲层。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支撑件的材质为不锈钢。
  12.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配合面上设有第三缺口,所述支撑件还包括第四支撑段,所述第四支撑段卡接于所述第三缺口内。
  13.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缺口沿所述盖板的边缘的延伸方向连续延伸。
  1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缺口包括多个凹陷部,多个所述凹陷部沿所述盖板的侧面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
  1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盖板的边缘呈圆弧状,所述盖板的边缘远离所述第一配合面的高度自远离靠近其中心的一端向远离其中心的一端逐渐降低。
  1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段粘接于所述第一配合面。
PCT/CN2022/092502 2022-05-12 2022-05-12 显示装置 WO2023216189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092502 WO2023216189A1 (zh) 2022-05-12 2022-05-12 显示装置
CN202280001179.5A CN117396798A (zh) 2022-05-12 2022-05-12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092502 WO2023216189A1 (zh) 2022-05-12 2022-05-12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16189A1 true WO2023216189A1 (zh) 2023-11-16

Family

ID=88729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2/092502 WO2023216189A1 (zh) 2022-05-12 2022-05-12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96798A (zh)
WO (1) WO2023216189A1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36517A (zh) * 2014-12-09 2015-04-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
CN104866139A (zh) * 2015-05-15 2015-08-2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终端
CN104991366A (zh) * 2015-07-13 2015-10-2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终端和方法
CN108227459A (zh) * 2016-12-21 2018-06-29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设备壳体及钟表
CN109951972A (zh) * 2019-04-30 2019-06-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终端设备及壳体组件的组装方法
CN112468621A (zh) * 2020-11-26 2021-03-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36517A (zh) * 2014-12-09 2015-04-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
CN104866139A (zh) * 2015-05-15 2015-08-26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终端
CN104991366A (zh) * 2015-07-13 2015-10-21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终端和方法
CN108227459A (zh) * 2016-12-21 2018-06-29 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设备壳体及钟表
CN109951972A (zh) * 2019-04-30 2019-06-2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终端设备及壳体组件的组装方法
CN112468621A (zh) * 2020-11-26 2021-03-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96798A (zh) 2024-0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38406B2 (en)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and spliced screen
JP4321557B2 (ja) 電気光学装置、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US8797471B2 (en) Display device with a base material made of plastic
US9911944B2 (en) Display panel
TW201935109A (zh) 顯示裝置
US10770667B2 (en) Flexible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9300912B (zh) 基于电致发光器件的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0582850B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有机发光二极管对置基板
WO2020237919A1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WO2023134022A9 (zh) 显示面板
TW202016616A (zh) 顯示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US11019743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KR20120103024A (ko) 백라이트유닛과 이를 이용한 액정표시장치
US8390751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9806142B2 (en) Display device
WO2018214628A1 (zh) 阵列基板、其制作方法、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216189A1 (zh) 显示装置
JP4984415B2 (ja)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電子機器
US20210063830A1 (en) Electro-optical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WO2019206023A1 (zh)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WO2021120282A1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19042014A1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210668428U (zh) 可折叠显示基板和可折叠显示装置
WO2021189487A1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301711A (zh) 柔性印刷电路膜、显示设备和制造显示设备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2280001179.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C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294114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