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3206548A1 -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3206548A1
WO2023206548A1 PCT/CN2022/090701 CN2022090701W WO2023206548A1 WO 2023206548 A1 WO2023206548 A1 WO 2023206548A1 CN 2022090701 W CN2022090701 W CN 2022090701W WO 2023206548 A1 WO2023206548 A1 WO 2023206548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snpn
access network
terminal device
information
network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2/09070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卢飞
Original Assignee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PCT/CN2022/090701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3206548A1/zh
Publication of WO2023206548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3206548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14Reselecting a network or an air interface

Definitions

  •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communications, and more specifically, to a communications method, network equipment, terminal equipment,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a,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and computer programs.
  • Non-public Network Non-public Network
  • SNPN Stand-alone NPN
  • PLMN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 PLMN 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
  • the first information is used by the source access network device to determine whether to perform handover processing on the terminal device, and the first information is related to the capability information of the terminal device; the capability information of the terminal device represents the Whether the terminal device supports switching to different independent non-public networks SNPN.
  •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provides a source core network device, including a processor and a memory.
  • the memory is used to store a computer program.
  • the processor is used to call and run the computer program stored in the memory, so that the terminal device performs the above method.
  • Figure 2 is a schematic flowchart 1 of a communication method according to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Figure 12 is a schematic block diagram 1 of a terminal device according to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Figure 14 is a schematic block diagram of a communication device according to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wearable smart devices include full-featured, large-sized devices that can achieve complete or partial functions without relying on smartphones, such as smart watches or smart glasses, and those that only focus on a certain type of application function and need to cooperate with other devices such as smartphones.
  • Figure 1 illustrates a communication system 100.
  •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includes a network device 110 and two terminal devices 120.
  •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100 may include multiple network devices 110 , and the coverage of each network device 110 may include other numbers of terminal devices 120 , which is not limited in this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the communication system 100 may also include other network entities such as a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MME), an 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 (AMF), etc.
  • MME 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
  • AMF 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
  • Figure 2 is a schematic flow chart of a communication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embodiment of the first aspec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This method can optionally be applied to the system shown in Figure 1, but is not limited thereto. The method includes at least part of the following.
  • the source access network device receives the first information sent by the source core network device; wherein the first information is used by the source access network device to determine whether to perform handover processing on the terminal device, and the first informa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The capability information of the terminal device is related; the capability information of the terminal device indicates whether the terminal device supports switching to a different SNPN.
  • the source core network device may be the source core network device in the network where the source access network device is located.
  • the source core network device may be the source AMF (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 Access and Mobility) of the source SNPN. sexual management function) entity.
  • the source access network device when the source access network device receives the third information (specifically, the NAS message container) sent by the terminal device, it may not parse the third information, but transparently transmit it to the source core network device. the third information.
  • the third information specifically, the NAS message container
  • the third information may be carried by a Radio Resource Control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 (RRC, Radio Resource Control)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 message.
  • RRC Radio Resource Control
  • the source access network device sends the third information to the source core network device the third information may be carried by the initial UE message (Initial UE message).
  • the foregoing S210 may be performed, that is, the source access network device receives the first information sent by the source core network device.
  • the method may further include: when the source access network device determines that the first condition is met based on the first information, the source access network device determines based on the terminal device's The measurement report and the first information are used to perform handover processing on the terminal device.
  • the source access network device performs handover processing on the terminal device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report of the terminal device and the first information, including: the source access network device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report of the terminal device and the The SNPN list in the first information determines a target (Target) access network device; the source access network device determines the target SNPN where the target access network device is located; wherein the target SNPN is included in the In the second SNPN of the SNPN list; the source access network device sends a first switching command to the terminal device; wherein the first switching command includes identification related information of the target SNPN and the target access network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device.
  • the source access network device determines one or more candidate access network devices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report of the terminal device, which may include: the source access network device determines one or more candidate access network devices from the measurement report of the terminal device. , extract one or more candidate access network devices, and determine the identifier of the SNPN supported by the one or more candidate access network devices.
  • the extracting one or more candidate access network devices may specifically include: extracting the identifier of the one or more candidate access network devices; or, may include: extracting the one or more candidate access network devices identification and the signal strength of one or more candidate access network devices.
  • the selection of a target access network device from one or more candidate first-type access network devices may be at least one of the following:
  • the aforementioned process of determining the target access network device from the plurality of candidate first-type access network devices may include any one of the above processes, or may be used in combination. For example, select multiple candidate first-category access network devices with the highest signal strength from multiple candidate first-category access network devices, and then select from multiple candidate first-category access network devices with the highest signal strength. , select the one with the smallest load as the target access network device. For another example, select the first-class access network device that matches the smallest candidate from multiple candidate first-class access network devices, and then select the first-class access network device from the multiple candidate first-class access network devices with the smallest load. Select any one as the target access network device.
  • the second type of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 is specifically an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 of a shared network. If the one or more candidate access network devices do not include candidate first-type access network devices, that is, only include candidate second-type access network devices, then the source access network device controls itself or notifies the source core network The device releases the connection to the end device. This is because, since this type of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 supports shared networks, it corresponds to two or more SNPN identifiers, that is, it is not a unique SNPN identifier; if the target access network device is selected from the candidate second type access network equipment, network device, there is no guarantee that the target SNPN obtained by the terminal devic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NPN identification determined by the network side.
  • the terminal device sends the third information to the source core network device through the source access network device; wherein the third information includes the capability information of the terminal device; the capability information of the terminal device is used to represent the Whether the terminal device supports switching to a different independent non-public network SNPN; the third information is used by the source core network device to send the first information to the source access network device; the first information is used by the source The access network device determines whether to perform handover processing on the terminal device, and the first information is related to capability information of the terminal device.
  • the registered SNPN may be the same as the identity of the target SNPN.
  • the registered SNPN may be determined by the target core network device for the terminal device, and may be called the target SNPN.
  • the terminal device After receiving the fourth information, if the terminal device can parse the registered NID from the fourth information, it can use the currently saved identity of the PLMN of the first SNPN (ie, the source SNPN) as the registered PLMN.
  • the identifier of the registered PLMN is combined with the NID to obtain the identifier of the registered SNPN. If the identity of the registered PLMN and the registered NID can be obtained by parsing the fourth information, the identity of the registered SNPN can be obtained using a combination of the identity of the registered PLMN and the registered NID.
  • the target core network device can determine that the terminal device cannot resolve the registered SNPN identifier. At this time, it can be determined whether the target access network device of the current terminal device is If the first-category access network device is not a first-category access network device, it can directly release the NAS connection with the terminal device, or directly register the terminal device; if it is a first-category access network device, then The registered SNPN identifier may be used to authenticate the terminal device.
  • the terminal device can determine the identity of the target SNPN by receiving the broadcast information sent by the target access network device, It is not the only SNPN identifier supported by the target access network device; furthermore, during registration authentication and other processes, the target SNPN identifier used by the terminal device and the registered SNPN identifier used by the target core network device are not necessarily the same.
  • the fifth information is carried by a registration completion message, or by a UE configuration update confirmation message. It should be pointed out that in different processing flows or different processing stages, the fifth information can be different, respectively:
  • the terminal device Before the terminal device sends the fifth information to the target core network device through the target access network device, it may also include: the terminal device sends a registration request message to the target core network device through the target access network device; in the registration request message , including: 5G-GUTI, UE security capabilities, and requested NSSAI; the terminal device receives the fourth information sent by the target core network device, which is carried by the registration acceptance message, and the registration acceptance message carries the new 5G-GUTI ,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registered SNPN identification.
  • the terminal device Before the terminal device sends the fifth information to the target core network device through the target access network device, it may also include: the terminal device receives the fourth information sent by the target core network device, that is, the UE configuration update command (UE Configuration Update Command) Carrying:
  • the UE configuration update command can carry the new 5G-GUTI and the registered SNPN identification related information.
  • the broadcast information includes the SNPN ID supported by the source gNB (in the format of PLMN ID+NPN ID).
  • the UE sends an RRC Connection Setup Request (RRC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Request) message to the source gNB;
  • RRC Connection Setup Request message carries S-TMSI (S-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 S Temporary Identity), and the RRC establishment reason value.
  • S-TMSI S-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 S Temporary Identity
  • the third information may be carried by the initial UE message (Initial UE message).
  • the third information may be carried by a NAS container (container) in the Initial UE message.
  • NAS container in addition to carrying the aforementioned third information (i.e., NAS container), it can also carry at least one of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RRC establishment reason value, loc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terminal device,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first SNPN ( That is Selected SNPN ID).
  • the first information includes: capability information of the terminal device and an SNPN list.
  • the first information when the capability information of the terminal device indicates that the terminal device supports switching to a different SNPN, the first information includes an SNPN list; and/or, when the capability information of the terminal device When the inform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terminal device does not support switching to a different SNPN, the first information does not include an SNPN list.
  • the SNPN list may include an identifier of a second SNPN; wherein the second SNPN is an SNPN equivalent to the first SNPN; the first SNPN is an SNPN selected by the terminal device; the second SNPN is the same as the SNPN selected by the terminal device.
  • the identifier of the first SNPN is different.
  • the number of the aforementioned second SNPNs may be one or more.
  • the first information may be carried by a UE context Setup Request message.
  • the UE context Setup Request message may also include at least one of the following parameters: NAS container-Registration Accept message, security parameters, allowed NSSAI, and 5G-S-TMSI.
  • the NAS container-Registration Accept message carries at least one of the following: allowed (allowed) NSSAI, TAI list (list), new 5G-GUTI and other parameters.
  • the source gNB returns a UE context Setup Response message to the source AMF;
  • the first RRC message is used to send the NAS container (specifically, the NAS container-Registration Accept message) in step S507 to the UE.
  • S510 The UE sends the second RRC message to the source gNB.
  • the source gNB sends an uplink NAS Transport message to the source AMF.
  • the Uplink NAS Transport message carries the NAS container in S510.
  • the specific content is the same as mentioned above and will not be repeated.
  • performing processing on the UE based on the first information may include: when the source gNB determines that the second condition is met based on the first information, the source gNB determines one or more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 report of the UE. candidate gNB; in the case of one or more candidate first-type access network devices included in the one or more candidate gNBs, from the one or more candidate first-type access network devices Select a target gNB; wherein the first type of access network device is a gNB of a non-shared network. Then S514 can be executed.
  • the specific processing of this example is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previous embodiment and will not be described again.
  • the source gNB releases the communication with the UE.
  • RRC connection or sending second information to the source AMF, where the second information is used for the source AMF to release the NAS connection with the UE.
  • the process can be ended, that is, subsequent steps are not performed, a new gNB can be re-selected, and the process of S501 can be re-executed.
  • the source AMF sends a handover command to the source gNB.
  • the UE receives the fourth information sent by the target AMF through the target gNB.
  • the fourth information is carried in the registration accept message.
  • S703 The UE sends fifth information to the target AMF through the target gNB.
  • the fifth information is carried in the registration complete message.
  • the registration completion message is also used to determine that the new 5G-GUTI takes effect.
  • the fifth information may contain two information units, or two information elements (IE, Information Element), respectively called the first IE and the second IE; where the first IE is used to carry the new 5G- GUTI validation confirmation message; the second IE is used to carry the registered SNPN confirmation message.
  • IE Information Element
  • the fifth information includes a registered SNPN confirmation message; the fifth information is used to instruct the target core network device to authenticate the terminal device based on the registered SNPN identifier. Specifically, the target core network equipment and the terminal equipment respectively use the registered SNPN identifier as the service network name for authentication processing. The specific authentication process will not be described here. If the fifth information does not contain the registered SNPN confirmation message, the target core network device can determine that the terminal device cannot resolve the registered SNPN identifier. At this time, the NAS connection with the terminal device can be directly released, or the NAS connection can be directly registered. the terminal device.
  • the UE sends fifth information to the target AMF through the target gNB.
  • the fifth information is carried in the UE configuration update confirmation message.
  • the UE configuration update confirmation message may at least include a third IE, and the third IE is used to carry the registered SNPN confirmation message.
  • the first communication unit 901 is used to receive the first information sent by the source core network device;
  • the first information includes at least one of the following: capability information of the terminal device and an SNPN list.
  • the second condition includes: the first information includes an SNPN list and capability information of the terminal device, and the capability information of the terminal device indicates that the terminal device does not support switching to a different SNPN.
  • the first processing unit is configured to send a message to the candidate through the first communication unit when the one or more candidate access network devices do not include a candidate first type access network device.
  • the source core network device sends second information, and the second information is used for the source core network device to release the non-access layer NAS connection with the terminal device.
  • the first information includes at least one of the following: capability information of the terminal device and an SNPN list.
  • the first information includes the SNPN list.
  • the source core network device in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can realize the corresponding functions of the source core network device in the embodiments of the first, second and third aspects mentioned above.
  • each module (sub-module, unit or component, etc.) in the source core network equipment please refer to the corresponding description in the above method embodiment, and will not be described again here.
  • the functions described for each module (sub-module, unit or component, etc.) in the source core network equipment of the application embodiment can be implemented by different modules (sub-module, unit or component, etc.), or can be implemented by the same module.
  • a module (submodule, unit or component, etc.) is implemented.
  • FIG. 12 is a schematic block diagram of a terminal device according to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the terminal equipment may include:
  • the communication device 1400 may be the source access network device in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and the communication device 1400 may implement the corresponding functions implemented by the source access network device in each method of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The process, for the sake of brevity, will not be repeated here.
  • FIG. 15 is a schematic structural diagram of a chip 1500 according to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the chip 1500 includes a processor 1510, and the processor 1510 can call and run a computer program from the memory to implement the method in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the chip 1500 may also include an output interface 1540.
  • the processor 1510 can control the output interface 1540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 devices or chips. Specifically, it can output information or data to other devices or chips.
  • chips mentioned in the embodiments of this application may also be called system-on-chip, system-on-a-chip, system-on-chip or system-on-chip, etc.
  • the size of the sequence numbers of the above-mentioned processes does not mean the order of execution.
  • the execution order of each process should be determined by its functions and internal logic, and should not be used in the embodiments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constitutes any limit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通信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以及计算机程序。其中方法包括:源接入网设备接收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所述源接入网设备确定是否对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相关;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切换至不同独立的非公共网络SNPN。

Description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通信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以及计算机程序。
背景技术
在一些通信场景中,会通过非公共网络(Non-public Network,NPN)来更加有效安全的进行管理。NPN的一种类型是独立的非公共网络(SNPN,Stand-alone NPN),SNPN可以不依赖网络运营商的公共网络提供的功能,可以是与公共陆地移动网(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隔离的NPN网络。然而,在进行SNPN的切换过程中如何保证终端设备的业务连续性,就成为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网络设备、终端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以及计算机程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源接入网设备接收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所述源接入网设备确定是否对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相关;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切换至不同独立的非公共网络SNPN。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源核心网设备通过源接入网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其中,所述第三信息中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切换至不同独立的非公共网络SNPN;
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所述源接入网设备确定是否对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相关。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通过源接入网设备,向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三信息;
其中,所述第三信息中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切换至不同独立的非公共网络SNPN;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所述源接入网设备确定是否对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相关。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源接入网设备,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是否对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相关;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切换至不同独立的非公共网络SNPN。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源核心网设备,包括:
第二通信单元,用于通过源接入网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其中,所述第三信息中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切换至不同独立的非公共网络SNPN;向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所述源接入网设备确定是否对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相关。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第三通信单元,用于通过源接入网设备,向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三信息;
其中,所述第三信息中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切换至不同独立的非公共网络SNPN;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所述源接入网设备确定是否对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相关。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源接入网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该终端设备执行上述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源核心网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该终端设备执行上述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该终端设备执行上述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芯片,用于实现上述方法。
具体地,该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该芯片的设备执行上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该计算机程序被设备运行时使得该设备执行上述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源接入网设备可以接收与终端设备是否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的能力相关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可以使得源接入网设备确定是否对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如此,源接入网设备能够结合终端设备是否支持切换到不同SNPN的能力,确定是否对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从而可以避免由于网络侧执行与终端设备的能力不匹配的切换处理,所带来的无法保证终端设备业务连续性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一。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二。
图4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三。
图5~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多种示例的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源接入网设备的示意性框图一。
图10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源接入网设备的示意性框图二。
图11是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源核心网设备的示意性框图。
图12是根据本申请的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一。
图13是根据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二。
图1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示意性框图。
图1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的示意性框图。
图1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系统、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先进的长期演进(Advanced long term evolution,LTE-A)系统、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NR系统的演进系统、非授权频谱上的LTE(LTE-based access to unlicensed spectrum,LTE-U)系统、非授权频谱上的NR(NR-based access to unlicensed spectrum,NR-U)系统、非地面通信网络(Non-Terrestrial Networks,NTN)系统、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第五代通信(5th-Generation,5G)系统或其他通信系统等。
通常来说,传统的通信系统支持的连接数有限,也易于实现,然而,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系统将不仅支持传统的通信,还将支持例如,设备到设备(Device to Device,D2D)通信,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通信,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车辆间(Vehicle to Vehicle,V2V)通信,或车联网(Vehicle to everything,V2X)通信等,本申请实施例也可以应用于这些通信系统。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可以应用于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场景,也可以应用于双连接(Dual Connectivity,DC)场景,还可以应用于独立(Standalone,SA)布网场景。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可以应用于非授权频谱,其中,非授权频谱也可以认为是共享频谱;或者,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通信系统也可以应用于授权频谱,其中,授权频谱也可以认为是非共享频谱。
本申请实施例结合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描述了各个实施例,其中,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 (User Equipment,UE)、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移动台、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设备、用户终端、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等。
终端设备可以是WLAN中的站点(STAION,ST),可以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设备、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下一代通信系统例如NR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网络中的终端设备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穿戴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Pad)、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设备、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设备或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设备等。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终端设备还可以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是用于与移动设备通信的设备,网络设备可以是WLAN中的接入点(Access Point,AP),GSM或CDMA中的基站(Base Transceiver Station,BTS),也可以是WCDMA中的基站(NodeB,NB),还可以是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中继站或接入点,或者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NR网络中的网络设备(gNB)或者未来演进的PLM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或者NTN网络中的网络设备等。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具有移动特性,例如网络设备可以为移动的设备。可选地,网络设备可以为卫星、气球站。例如,卫星可以为低地球轨道(low earth orbit,LEO)卫星、中地球轨道(medium earth orbit,MEO)卫星、地球同步轨道(geostationary earth orbit,GEO)卫星、高椭圆轨道(High Elliptical Orbit,HEO)卫星等。可选地,网络设备还可以为设置在陆地、水域等位置的基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可以为小区提供服务,终端设备通过该小区使用的传输资源(例如,频域资源,或者说,频谱资源)与网络设备进行通信,该小区可以是网络设备(例如基站)对应的小区,小区可以属于宏基站,也可以属于小小区(Small cell)对应的基站,这里的小小区可以包括:城市小区(Metro cell)、微小区(Micro cell)、微微小区(Pico cell)、毫微微小区(Femto cell)等,这些小小区具有覆盖范围小、发射功率低的特点,适用于提供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服务。
图1示例性地示出了一种通信系统100。该通信系统包括一个网络设备110和两个终端设备12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系统100可以包括多个网络设备110,并且每个网络设备110的覆盖范围内可以包括其它数量的终端设备120,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系统100还可以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等其他网络实体,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其中,网络设备又可以包括接入网设备和核心网设备。即无线通信系统还包括用于与接入网设备进行通信的多个核心网。接入网设备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next radio,NR)系统或者授权辅助接入长期演进(authorized auxiliary access long-term evolution,LAA-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简称可以为eNB或e-NodeB)宏基站、微基站(也称为“小基站”)、微微基站、接入站点(access point,AP)、传输站点(transmission point,TP)或新一代基站(new generation Node B,gNodeB)等。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系统中具有通信功能的设备可称为通信设备。以图1示出的通信系统为例,通信设备可包括具有通信功能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可以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设备,此处不再赘述;通信设备还可包括通信系统中的其他设备,例如网络控制器、移动管 理实体等其他网络实体,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此不做限定。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到的基本流程以及基本概念进行简单说明。应理解,下文所介绍的基本流程以及基本概念并不对本申请实施例产生限定。
应理解,本文中术语“系统”和“网络”在本文中常被可互换使用。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提到的“指示”可以是直接指示,也可以是间接指示,还可以是表示具有关联关系。举例说明,A指示B,可以表示A直接指示B,例如B可以通过A获取;也可以表示A间接指示B,例如A指示C,B可以通过C获取;还可以表示A和B之间具有关联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对应”可表示两者之间具有直接对应或间接对应的关系,也可以表示两者之间具有关联关系,也可以是指示与被指示、配置与被配置等关系。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相关技术进行说明,以下相关技术作为可选方案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进行任意结合,其均属于本申请实施例的保护范围。
图2是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可选地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系统,但并不仅限于此。该方法包括以下内容的至少部分内容。
S210:源接入网设备接收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所述源接入网设备确定是否对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相关;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
本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具体可以为无线接入网(RAN,Radio Access Network)设备,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可以指的是源RAN设备,进一步地,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具体可以指的是源SNPN中的源RAN设备。所述源RAN设备具体可以为源基站、或源gNB、或源eNB等等。所述源SNPN具体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在的SNPN。
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可以为源接入网设备所在网络中的源核心网设备,具体来说,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可以为源SNPN的源AMF(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
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具体为: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从源SNPN切换至目标SNPN;所述目标SNPN与源SNPN不同。其中,所述目标SNPN与所述源SNPN不同,具体可以指所述目标SNPN与所述源SNPN的标识不同。
在执行S210之前,还可以包括: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将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发送至所述源核心网设备。所述第三信息中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
前述第三信息中除了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之外,还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至少之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终端设备的安全能力,请求的(Requested)网络切片选择支撑信息(NSSAI,Network Slice Selection Assistance Information),上次注册的跟踪区标识(last registered TAI(Tracking Area Indicator))。其中,终端设备的标识,可以表示为UE ID,具体可以包括:5G-GUTI(Globally Unique Temporary Identity,全球唯一临时标识),或者SUCI(Subscription Concealed Identifier,用户隐藏标识)。其中,在终端设备当前存在5G-GUTI时,使用SUCI作为终端设备的标识;在终端设备当前存在5G-GUTI时,使用5G-GUTI作为终端设备的标识,也就是不使用SUCI作为终端设备的标识。
需要指出的是,源接入网设备接收到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具体为NAS消息容器)时,可以不对该第三信息进行解析,而是向所述源核心网设备透传该第三信息。
具体的,源接入网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时,该第三信息可以是由无线资源控制连接建立完成((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消息携带。在源接入网设备向源核心网设备发送该第三信息时,该第三信息可以是由初始UE信息(Initial UE message)携带。
所述第三信息由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消息携带时,所述第三信息可以是由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消息中的NAS容器(container)携带。所述第三信息具体可以为NAS容器(container)中的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消息-注册请求(Registration Request)消息。
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消息中除了携带前述第三信息之外,还可以携带第一SNPN的标识;其中,第一SNPN的标识,可以为第一SNPN的ID;所述第一SNPN,为终端设备选择的SNPN(Selected SNPN),具体的该第一SNPN为终端设备本次接入源接入网设备时选择的SNPN,即当前所在的源SNPN。
所述第三信息由Initial UE message携带时,所述第三信息可以是由Initial UE message中的NAS容器(container)携带。前述Initial UE message中,除了携带前述第三信息(即NAS容器(container))之外,还可以携带以下信息中至少之一:RRC建立原因值,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第一SNPN的标识。其中,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即ULI(user location information,用户位置信息),可以由以下内容组成:公共陆地移动网(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ID、cell(小区)ID、跟踪区域码(TAC,Tracking  area code);也就是ULI=PLMN ID+cell id+TAC。
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将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发送至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具体可以为:所述源接入网设备接收到携带该第三信息的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消息后,基于该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消息中包含的第一SNPN的标识,确定第一SNPN对应的核心网设备作为源核心网设备;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向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发送携带该第三信息的Initial UE message。
在完成前述处理之后,可以执行前述S210,也就是源接入网设备接收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
该第一信息可以是由UE上下文建立请求(UE context Setup Request)消息携带的。其中,所述UE context Setup Request消息中除了包含前述第一信息之外,还可以包括以下参数至少之一:NAS container-Registration Accept(注册接受)消息,安全参数,allowed NSSAI,5G-S-TMSI。其中,所述Registration Accept消息中携带以下至少之一:allowed(允许的)NSSAI,TAI list(列表),新的5G-GUTI等参数。
另外,在源接入网设备接收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之后,还可以向源核心网设备发送UE context Setup Response(UE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SNPN列表。
所述SNPN列表中可以包括第二SNPN的标识;其中,所述第二SNPN为与第一SNPN等效的SNPN;所述第一SNPN为所述终端设备选择的SNPN;所述第二SNPN与所述第一SNPN的标识不同。前述第二SNPN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本实施例不对其进行限定。其中,所述第一SNPN在前述已经说明,为终端设备选择的SNPN(Selected SNPN),具体为终端设备本次接入源接入网设备时选择的SNPN,即当前所在的源SNPN。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息中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以及所述SNPN列表。这种示例中,不论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终端设备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还是终端设备不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在所述第一信息中均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以及所述SNPN列表。
可选地,所述第一信息中包含所述SNPN列表。具体的,所述在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信息包括SNPN列表。具体的,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信息包括SNPN列表、且不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另外,在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所述终端设备不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信息不包括SNPN列表、且不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
这种情况中,由源核心网设备根据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终端设备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还是终端设备不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来确定在所述第一信息中是否包含SNPN列表。这种示例中,在所述第一信息均不需要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所述源接入网设备若从第一信息中获取到SNPN列表,则可以间接确定终端设备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若从第一信息中未获取到SNPN列表,则确定终端设备不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的能力。
在所述源接入网设备接收到前述第一信息之后,源接入网设备还可以执行以下处理:源接入网设备向源核心网设备发送UE上下文建立响应(UE context Setup Response)消息;源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RRC消息,该第一RRC消息中可以携带前述NAS container-Registration Accept(注册接受)消息;源接入网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携带有注册完成(Registration Complete)消息的第二RRC消息,所述Registration Complete消息用于确认前述新的5G-GUTI生效;源接入网设备向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发送上行链路NAS传输(Uplink NAS Transport)消息。
完成前述处理之后,还可以包括: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基于所述第一信息执行对终端设备的处理。具体可以是:源接入网设备接收到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后,基于第一信息执行对终端设备的处理。源接入网设备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包含的不同内容(即终端设备的能力的不同),对终端设备执行的处理也可以不同,分别进行说明: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基于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以及所述第一信息,对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
所述第一条件可以包括以下之一:所述第一信息中包含所述SNPN列表、且不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中包含所述SNPN列表以及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且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
可选地,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判断是否满足第一条件的具体方式,包括: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判断所述第一信息中是否包含SNPN列表、是否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在确定所述第一信息中包含SNPN列表、且不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在确定所述第一信息中包含SNPN列表、且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的情况下,判断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是否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在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终端设备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的情况下,确定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可选地,在确定所述第一信息中不包含SNPN列表、且不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的情况下,确定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或者,在确定所述第一信息中包含SNPN列表、且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的情况下,若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终端设备不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则确定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
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以及所述第一信息,对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包括: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以及所述第一信息中的所述SNPN列表,确定目标(Target)接入网设备;所述源接入网设备确定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所在的目标SNPN;其中,所述目标SNPN包含在所述SNPN列表的第二SNPN中;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切换命令;其中,所述第一切换命令中包含所述目标SNPN的标识相关信息以及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标识。
这里,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所述源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接收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的时机可以是在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在切换过程中执行对终端设备的处理之前。
所述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的标识。进一步地,所述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中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的信号强度。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的信号强度,可以指的是所述终端设备测量得到的该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的信号接收强度。其中,所述信号接收强度可以为以下至少之一: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Power,参考信号接收功率)、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ing Quality,参考信号接收强度)等。
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以及所述第一信息中的所述SNPN列表,确定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确定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基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支持的SNPN的标识、所述第一信息中的所述SNPN列表包含的所述第二SNPN的标识,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中确定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
可选地,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确定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所述源接入网设备从所述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中,提取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并确定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支持的SNPN的标识。这里,所述提取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具体可以为:提取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的标识;或者,可以为:提取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的标识以及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的信号强度。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支持的SNPN的标识、所述第一信息中的所述SNPN列表包含的所述第二SNPN的标识,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中确定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具体可以包括:基于所述第一信息中所述SNPN列表包含的所述第二SNPN的标识、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支持的SNPN的标识,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中确定一个或多个筛选后的候选接入网设备;从所述一个或多个筛选后的候选接入网设备中,确定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第一信息中所述SNPN列表包含的所述第二SNPN的标识、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支持的SNPN的标识,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中确定一个或多个筛选后的候选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中的第i个候选接入网设备支持的SNPN的标识,与所述SNPN列表中的所述第二SNPN的标识中任意之一相同的情况下,将所述第i个候选接入网设备作为一个或多个筛选后的候选接入网设备中之一;i为正整数。
比如,SNPN列表中包含3个第二SNPN的标识,分别标识为SNPN 1、SNPN 2、SNPN 3;所述候选接入网设备有3个,分别为候选接入网设备1、候选接入网设备2和候选接入网设备3,其中,候选接入网设备1支持的SNPN的标识为SNPN1,候选接入网设备2支持的SNPN的标识为SNPN3,候选接入网设备3支持的SNPN的标识为SNPN5。则可以确定候选接入网设备1所支持的SNPN以及候选接入网设备2支持的SNPN,与所述SNPN列表包含的第二SNPN的标识相同,将候选接入网设备1和候选接入网设备2中均作为筛选后的候选接入网设备。
其中,在所述一个或多个筛选后的候选接入网设备的数量为一个的情况下,将该筛选后的候选接入网设备直接作为目标接入网设备。
在所述一个或多个筛选后的候选接入网设备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所述从所述一个或多个筛选后的候选接入网设备中,确定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以下处理方式至少之一:
从多个筛选后的候选接入网设备中,选取任意一个作为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
从多个筛选后的候选接入网设备中,选取信号强度最大的一个作为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
从多个筛选后的候选接入网设备中,选取负荷最小的一个作为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
前述从所述多个筛选后的候选接入网设备中,确定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处理,可以包含上述处理 方式中任意之一,或者可以结合使用上述处理方式。比如,从多个筛选后的候选接入网设备中,选取信号强度最大的多个筛选后的候选接入网设备,再从信号强度最大的多个筛选后的候选接入网设备中,选取负荷最小的一个作为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又比如,从多个筛选后的候选接入网设备中,选取符合最小的多个筛选后的候选接入网设备,再从负荷最小的多个筛选后的候选接入网设备中,任意选取一个作为目标接入网设备。再比如,从多个筛选后的候选接入网设备中,选取信号强度最大且负荷最小的多个筛选后的候选接入网设备,再从信号强度最大且负荷最小的多个筛选后的候选接入网设备中,任意选取一个作为目标接入网设备。应理解,以上仅为示例性说明,实际处理中还可以使用其他的处理方式并进行结合处理,只要可以基于SNPN列表从候选接入网设备中选取得到目标接入网设备,就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内,只是这里不做穷举。
所述源接入网设备确定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所在的目标SNPN,可以指的是将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对应的SNPN作为所述目标SNPN。由于前述目标接入网设备是从与SNPN列表中的第二SNPN的标识相同的一个或多个筛选后的候选接入网设备中获取的,并且,SNPN列表中包含一个或多个第二SNPN,因此该目标SNPN具体可以为一个或多个第二SNPN中之一,也就是目标SNPN的标识为所述一个或多个第二SNPN的标识中之一。
所述目标SNPN的标识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之一:目标网络标识(NID,Network identifier);目标PLMN的标识以及目标NID。
需要指出的是,SNPN的标识,可以表示为SNPN ID;PLMN的标识可以表示为PLMN ID。其中,SNPN ID可以由PLMN ID以及NID组成,组成格式可以为PLMN ID+NPN ID。
相应的,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在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第一SNPN的标识与目标SNPN的标识中PLMN的标识相同的情况下,则在所述目标SNPN的标识相关信息中,仅包含目标SNPN的标识中的目标NID;否则,在所述目标SNPN的标识相关信息中,包含目标PLMN的标识以及目标NID(即目标SNPN的标识)。其中,前述第一SNPN即所述终端设备的源SNPN,具体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在的SNPN,也就是源接入网设备所在的SNPN。
可选地,在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切换命令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向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切换需求(Handover Required)消息,所述第一Handover Required消息中携带所述目标SNPN的标识以及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标识;源核心网设备选择目标核心网设备;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发送Namf_Communication_CreateUEContext Request(Namf(AMF服务化接口,Service-based interface exhibited by AMF)_通信建立UE上下文请求);目标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切换请求(Handover Request);目标接入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一切换请求应答(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目标核心网设备向源核心网设备发送Namf_Communication_CreateUEContext Response(Namf_通信建立UE上下文响应);所述源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切换命令。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为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的情况下,源接入网设备可以为其确定合适的目标接入网设备以及目标SNPN,还可以避免对这部分能够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的终端设备统一进行释放操作,所带来的终端设备业务连续性问题,并且可以减少这部分终端设备再次接入网络而需要额外的信令,从而可以节约空口信令开销。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基于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确定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基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确定对是否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
这里,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所述源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接收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的时机可以是在基于所述第一信息在切换过程中执行对终端设备的处理之前。其中,所述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可以包括的内容与前述实施例相同,不做重复说明。
其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所述第一信息中包含SNPN列表以及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且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所述终端设备不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
本实施方式与前述第一条件还可以结合使用,比如,源接入网设备判断第一信息中是否包含SNPN列表以及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若包含SNPN列表以及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则进一步判断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是否表示终端设备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若确定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为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则确定满足所述第一条件,进而执行前述满足第一条件的处理,这里不做赘述;若确定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为不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则确定满足所述第二条件。
可选地,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基于一个或多个所述候选接入网设备,确定对是否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包括: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中包含一个或多个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所述源接入网设备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中选取目标接入网设备;其中,所述第一 类接入网设备为非共享网络的接入网设备;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切换命令;所述第二切换命令中包含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标识。
其中,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中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中选取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判断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中是否包含一个或多个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若包含,则从一个或多个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中选取目标接入网设备。
这是由于,第一类接入网设备具体为非共享网络的接入网设备,这类非共享网络的接入网设备由于不支持共享网络,其对应的SNPN的标识为唯一的SNPN标识;进而若从一个或多个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选取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保证终端设备能够通过该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广播信息,获取到该目标接入网设备对应的唯一的目标SNPN,也可以保证后续的注册等处理中,终端设备与目标接入网设备对应的目标核心网设备采用相同的目标SNPN的标识进行处理。因此,即便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不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的情况下,仍然还可以为该终端设备选取非共享网络的接入网设备作为其本次切换的目标接入网设备。
前述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在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的数量为一个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将该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作为目标接入网设备。
在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所述从一个或多个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中选取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为以下至少之一:
从多个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中,选取任意一个作为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
从多个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中,选取信号强度最大的一个作为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
从多个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中,选取负荷最小的一个作为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
前述从所述多个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中,确定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处理,可以包含上述处理中任意之一,或者可以结合使用上述处理。比如,从多个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中选取信号强度最大的多个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再从信号强度最大的多个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中,选取负荷最小的一个作为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又比如,从多个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中选取符合最小的多个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再从负荷最小的多个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中,任意选取一个作为目标接入网设备。再比如,从多个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中选取信号强度最大、且负荷最小的多个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再从信号强度最大且负荷最小的多个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中,任意选取一个作为目标接入网设备。
可选地,在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切换命令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向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Handover Required消息(其中携带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标识);源核心网设备选择目标核心网设备;源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发送Namf_Communication_CreateUEContext Request(Namf_通信建立UE上下文请求);目标核心网设备向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二Handover Request;目标接入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目标核心网设备向源核心网设备发送Namf_Communication_CreateUEContext Response(Namf_通信建立UE上下文响应);所述源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切换命令。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不为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的情况下,若该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中包含非共享网络的接入网设备,则源接入网设备可以为其确定合适的非共享网络的接入网设备作为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避免对这部分能够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的终端设备统一进行释放操作,所带来的终端设备业务不连续的问题,并且可以减少这部分终端设备再次接入网络而需要额外的信令,从而可以节约空口信令开销。
可选地,还可以包括:所述源接入网设备确定第一信息中不包含SNPN列表且不包含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确定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中选取所述第一SNPN对应的候选接入网设备作为目标接入网设备。前述已经说明第一SNPN为本次接入源接入网设备时选择的SNPN,即当前所在的源SNPN,也就是说,源接入网设备第一信息中不包含SNPN列表且不包含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终端设备不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因此,源接入网设备选取在第一SNPN内的候选接入网设备作为目标接入网设备。具体的选取候选接入网设备的方式与前述处理类似,这里不做重复说明。
可选地,在基于前述第一信息确定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从所述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中获取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判断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中是否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若包含,则执行前述处理得到第二切换命令并发送;若不包含,则可以控制释放与该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其中,控制释放与该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的处理方式可以有以下两种:
一种方式中,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基于所述候选接入网设备,确定对是否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包括: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中不包含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所述源接入网设备释放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也就是说,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中不包含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即仅包含候选的第二类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源接入网设备直接断开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RRC连接;然后终端设备可以重新执行初始接入处理,接入到目标接入网设备中,这里不对其进行限定。
另一种方式中,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基于所述候选接入网设备,确定对是否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包括: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中不包含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向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释放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非接入层NAS连接。也就是说,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中不包含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即仅包含候选的第二类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源接入网设备不会为终端设备选取目标接入网设备,而是通过向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信息,以通知源核心网设备释放与该终端设备之间的NAS连接。
以上两种方式中,第二类接入网设备具体为共享网络的接入网设备。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中不包含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即仅包含候选的第二类接入网设备,则源接入网设备控制自身或通知源核心网设备释放与该终端设备的连接。这是由于,这类接入网设备由于支持共享网络,其对应两个或更多的SNPN的标识,即不为唯一的SNPN标识;若从候选的第二类接入网设备选取目标接入网设备,则无法保证终端设备得到的目标SNPN、与网络侧确定的SNPN的标识为一致的,这样可能会导致由于终端设备跟网络侧使用不同的SNPN的服务网络名称,而使得后续的鉴权处理无法成功,因此,在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不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且其周边没有第一类接入网设备(即仅有第二类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直接释放与该终端设备的连接,该终端设备可以进一步通过接收其他接入网设备(相对于终端设备来讲可以为接收其自身确定的目标接入网设备)的广播信息并选取目标SNPN,以保证终端设备的连接成功率。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源接入网设备可以接收与终端设备是否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的能力相关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可以使得源接入网设备确定是否对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如此,源接入网设备能够结合终端设备是否支持切换到不同SNPN的能力,确定是否对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从而可以避免由于网络侧执行与终端设备的能力不匹配的切换处理,所带来的无法保证终端设备业务连续性的问题。
图3是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可选地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系统,但并不仅限于此。该方法包括以下内容的至少部分内容。
S310、源核心网设备通过源接入网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其中,所述第三信息中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切换至不同独立的非公共网络SNPN;
S320、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所述源接入网设备确定是否对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相关。
本实施例中,所述源接入网设备、所述源核心网设备的说明与前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相同,不做赘述。
前述S310中,源核心网设备通过源接入网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可以为源接入网设备接收到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时,向所述源核心网设备透传该第三信息。其中,所述第三信息具体可以为注册请求(Registration Request)消息。
在源核心网设备接收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该第三信息时,该第三信息可以是由初始UE信息(Initial UE message)携带。关于第三信息的具体内容以及初始UE信息的具体内容与前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做重复说明。
在源核心网设备接收到前述第三信息之后,终端设备和源核心网设备均将第一SNPN的标识作为serving network name(服务网络名称);终端设备和源核心网设备分别使用serving network name得到各自的安全参数,进而基于各自的安全参数进行鉴权处理。关于鉴权处理的具体过程,本实施例不对其进行限定。
前述源核心网设备完成鉴权处理之后,可以执行前述S320,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可以是由UE上下文建立请求(UE context Setup Request)消息携带的。第一信息的具体内容与前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相同,不做重复说明。
可选地,在源核心网设备接收到第三信息时,该第三信息可以是由Initial UE message携带,该Initial UE message中,除了携带前述第三信息之外,还可以携带第一SNPN的标识。相应的,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可以从Initial UE message中解析所述第三信息得到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并且还可以从Initial UE message中解析得到第一SNPN(即终端设备选择的SNPN(Selected SNPN))的标识;所述源核心 网设备可以将与第一SNPN等效的SNPN作为第二SNPN,基于所述第二SNPN的标识生成SNPN列表;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基于该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以及所述SNPN列表生成所述第一信息,发送该第一信息至所述源接入网设备。相应的,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可以对第一信息进行解析,得到所述SNPN列表以及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其中,与第一SNPN等效的SNPN,可以是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基于预先保存的SNPN等效关系确定的,该SNPN等效关系可以包括一个SNPN的标识及与其等效的其他SNPN的标识之间的关系;应理解,还可能存在其他的确定方式,只是这里不做穷举。
可选地,源核心网设备根据其解析得到的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是否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来确定在所述第一信息中是否包含SNPN列表。具体的,源核心网设备可以从Initial UE message中解析所述第三信息得到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并且还可以从Initial UE message中解析得到第一SNPN的标识;在源核心网设备根据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该终端设备不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的情况下,所述源核心网设备确定在所述第一信息中不包含所述SNPN列表、且不包含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在源核心网设备根据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确定该终端设备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的情况下,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将与第一SNPN等效的SNPN作为第二SNPN,基于所述第二SNPN的标识生成SNPN列表;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基于所述SNPN列表生成所述第一信息,发送该第一信息至所述源接入网设备。
完成前述处理之后,还可以包括:所述源核心网设备接收到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释放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非接入层NAS连接。也就是说,源核心网设备在完成发送第一信息之后,若接收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则可以基于该第二信息控制释放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NAS连接。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源核心网设备可以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与终端设备是否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的能力相关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可以使得源接入网设备确定是否对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如此,可以使得源接入网设备能够结合终端设备是否支持切换到不同SNPN的能力,确定是否对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从而可以避免由于网络侧执行与终端设备的能力不匹配的切换处理,所带来的无法保证终端设备业务连续性的问题。
图4是根据本申请第三方面实施例的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该方法可选地可以应用于图1所示的系统,但并不仅限于此。该方法包括以下内容的至少部分内容。
S410:终端设备通过源接入网设备,向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三信息;其中,所述第三信息中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切换至不同独立的非公共网络SNPN;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所述源接入网设备确定是否对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相关。
本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源接入网设备、源核心网设备的相关说明与前述实施例相同,这里不做重复说明。
前述S410中,终端设备通过源接入网设备,向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三信息,具体可以为终端设备通过源接入网设备,向所述源核心网设备透传该第三信息。
其中,所述第三信息具体内容与前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相同,不做重复说明。
具体的,终端设备向源接入网设备发送该第三信息时,该第三信息可以是由无线资源控制连接建立完成(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消息携带。前述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消息中,除了携带前述第三信息之外,还可以携带第一SNPN的标识。其中,第一SNPN的标识,可以为第一SNPN的ID。
所述第一SNPN,为终端设备选择的SNPN(Selected SNPN),也就是说,该第一SNPN为终端设备本次接入源接入网设备时,通过接收该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广播信息选择的SNPN,即当前所在的源SNPN。比如,源接入网设备发送广播信息,广播信息中携带所述源接入网设备支持的SNPN的标识(即SNPN ID);若该广播信息中包含源接入网设备支持的一个SNPN的标识,则终端设备直接将该SNPN的标识作为前述第一SNPN的标识(即Selected SNPN的标识,也就是源SNPN的标识);若该广播信息中包含源接入网设备支持的多个SNPN的标识,则终端设备从该多个SNPN的标识,选取一个作为前述第一SNPN的标识,也就是终端设备将本次选择的SNPN作为前述第一SNPN。
完成前述处理之后,对终端设备后续可以执行的处理,分别进行说明如下: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切换命令;其中,所述第一切换命令中包含所述目标SNPN的标识相关信息以及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标识。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切换命令之前,还可以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关于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的具体内容,以及源接入网设备具体的处理方式在前述实施例已经说明,这里不做赘述。
其中,所述目标SNPN的标识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之一:目标NID;目标PLMN的标识以及目标NID。
在终端设备接收到在第一切换命令之后,还可以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切换命令中的目标SNPN的标识相关信息中,仅提取到目标NID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可以基于第一SNPN中的第一PLMN的标识作为目标PLMN的标识,将目标PLMN的标识与所述目标NID,共同作为所述目标SNPN的标识;所述终端设备在第一切换命令中的目标SNPN的标识相关信息中,提取到目标PLMN的标识和目标NID的情况下,所述终端设备可以将目标PLMN的标识和目标NID,作为所述目标SNPN的标识。其中,前述第一SNPN即所述终端设备的源SNPN,具体可以是所述终端设备当前所在的SNPN,也就是源接入网设备所在的SNPN。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切换命令;其中,所述第二切换命令中包含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标识;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为第一类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一类接入网设备为非共享网络的接入网设备。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切换命令之前还可以包括:所述终端设备向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关于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的具体内容,以及源接入网设备具体的处理方式在前述实施例已经说明,这里不做赘述。
这种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可以为不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此时,在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中的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中可以有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即非共享网络的接入网设备,由于非共享网络的接入网设备由于不支持共享网络,其对应的SNPN的标识为唯一的SNPN标识。进而若从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选取目标接入网设备,可以保证终端设备能够通过该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广播信息,获取到该目标接入网设备对应的唯一的目标SNPN,可以保证后续的注册鉴权等处理中,终端设备与目标接入网设备对应的目标核心网设备,采用唯一相同的目标SNPN的标识作为serving network name进行处理。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可以为不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此时,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包含的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中,不包含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即仅包含候选的第二类接入网设备,则源接入网设备控制自身或通知源核心网设备释放与该终端设备的连接。源接入网设备侧控制释放与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的处理与前述实施例相同,不做重复说明。
在完成前述处理之后,终端设备还可以执行以下处理: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目标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中包含注册的SNPN的标识相关信息;其中,所述注册的SNPN的标识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之一:注册的NID;注册的PLMN的标识以及注册的NID。
也就是说,终端设备在切换执行阶段,或者切换完成之后,还可以接收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四信息,该第四信息中可以携带本次终端设备注册的SNPN的标识相关信息;该第四信息还可以包括本次为终端设备分配的新的5G-GUTI。
上述第四信息在不同的处理阶段可以由不同的消息携带,比如,在切换执行阶段,该第四信息可以由注册接受消息携带;在切换完成阶段,该第四信息可以由UE配置更新命令(UE configuration Update Command)携带。
需要指出的是,在前述终端设备基于第一切换命令接入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前述注册的SNPN可以与目标SNPN的标识相同。在前述终端设备基于第二切换命令接入网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前述注册的SNPN可以为目标核心网设备为终端设备确定的,可以将其称为目标SNPN。
所述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该第四信息后,若可以从该第四信息中解析得到注册的NID,则可以使用当前保存的第一SNPN(即源SNPN)的PLMN的标识,作为注册的PLMN的标识,将该注册的PLMN的标识与NID组合,得到注册的SNPN的标识。若可以从该第四信息中解析得到注册的PLMN的标识以及注册的NID,则可以使用注册的PLMN的标识以及注册的NID组合,得到注册的SNPN的标识。
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确定是否对所述终端设备执行鉴权处理。
该第五信息中可以包含注册的SNPN确认消息,或可以不包含注册的SNPN确认消息。所述注册的SNPN确认消息指的是注册的SNPN的标识(即注册的SNPN ID)的确认消息。
具体的,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该第四信息后,可以得到注册的SNPN的标识,则该第五信息中可以包含注册的SNPN确认消息;若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该第四信息后,无法解析得到注册的SNPN的标识,则该第五信息中可以不包含注册的SNPN确认消息。应理解,终端设备在接收到该第四信息后,无法解析得到注册的SNPN的标识,可能是由于在终端设备不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的能力,终端设备通常无法正确对注册接受消息中的注册的SNPN的标识进行识别,因此,这类终端设备在第五信息中不 携带注册的SNPN确认消息。
可选地,所述第五信息包括注册的SNPN确认消息;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基于注册的SNPN的标识,对所述终端设备执行鉴权处理。具体的,目标核心网设备、终端设备分别将注册的SNPN的标识作为服务网络名称进行鉴权处理。具体的鉴权处理的过程这里不做赘述。
可选地,所述第五信息不包含注册的SNPN确认消息;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确定释放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NAS连接或去注册所述终端设备。
也就是说,若第五信息中不包含注册的SNPN确认消息,则目标核心网设备可以确定该终端设备无法解析注册的SNPN的标识,此时可以直接释放与该终端设备之间的NAS连接,或者直接去注册该终端设备。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信息不包含注册的SNPN确认消息;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在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不为第一类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确定释放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NAS连接或去注册所述终端设备。
也就是说,若第五信息中不包含注册的SNPN确认消息,则目标核心网设备可以确定该终端设备无法解析注册的SNPN的标识,此时可以判断当前终端设备的目标接入网设备是否为第一类接入网设备,若不是第一类接入网设备,则可以直接释放与该终端设备之间的NAS连接,或者直接去注册该终端设备;若是第一类接入网设备,则可以使用注册的SNPN的标识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鉴权。
这是由于,若目标接入网设备为第一类接入网设备,则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接收该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广播信息,获取到该目标接入网设备对应的唯一的目标SNPN;进而在注册鉴权等处理中,终端设备采用的目标SNPN的标识、与目标核心网设备采用注册的SNPN的标识为相同的,因此终端设备和目标核心网设备可以使用相同的serving network name进行鉴权处理,可以保证后续业务的连续性。
若目标接入网设备为第二类接入网设备(即不为第一类接入网设备),则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接收该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广播信息确定的目标SNPN的标识,并不是该目标接入网设备支持的唯一SNPN的标识;进而在注册鉴权等处理中,终端设备采用的目标SNPN的标识、与目标核心网设备采用注册的SNPN的标识不一定为相同的,无法保证后续业务的连续性,因此可以直接释放与该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从而可以减少等待鉴权处理完成,再确定鉴权失败,控制终端设备重新连接新的目标接入网设备,所带来的时间消耗的问题,并可以减少由于鉴权过程所带来的信令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五信息由注册完成消息携带,或者,由UE配置更新确认消息携带。需要指出的是,在不同的处理流程或不同的处理阶段中,该第五信息可以不同,分别来说:
在切换执行阶段的注册流程中,所述第五信息可以由注册完成消息携带。所述第五信息由注册完成消息携带时;该注册完成消息还用于确定新的5G-GUTI生效。因此该第五信息中可以包含两个信息单元,或两个信息元素(IE,Information Element),分别称为第一IE和第二IE;其中第一IE中用于携带新的5G-GUTI生效的确认消息;第二IE用于携带注册的SNPN确认消息。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目标接入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五信息之前,还可以包括: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目标接入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发送注册请求消息;该注册请求消息中,包括:5G-GUTI、UE安全能力、请求的NSSAI;所述终端设备接收目标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四信息,即由注册接受消息携带,所述注册接受消息中携带,新的5G-GUTI、注册的SNPN的标识相关信息。
在切换完成之后,所述第五信息可以由UE配置更新确认消息携带。所述第五信息由UE配置更新确认消息携带时,该UE配置更新确认消息至少可以包含第三IE,该第三IE用于携带注册的SNPN确认消息。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目标接入网设备向目标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五信息之前,还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接收目标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四信息,即由UE配置更新命令(UE configuration Update Command)携带;该UE配置更新命令中可以携带新的5G-GUTI,注册的SNPN的标识相关信息。
可见,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终端设备向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三信息,该第三信息携带是否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的能力信息,基于该第三信息可以使得源接入网设备生成与终端设备的能力相关的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可以使得源接入网设备确定是否对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如此,使得源接入网设备能够结合终端设备是否支持切换到不同SNPN的能力,确定是否对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从而可以避免由于网络侧执行与终端设备的能力不匹配的切换处理,所带来的无法保证终端设备业务连续性的问题。
以源接入网设备为源gNB,源核心网设备为源AMF,终端设备为UE为例,结合图5对前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一种示例性说明,具体的:
S501,源gNB发送广播信息,广播信息中携带所述源接入网设备支持的SNPN的标识。
具体的,所述广播信息中包括源gNB所支持的SNPN ID(格式为PLMN ID+NPN ID)。
S502,UE向源gNB发送RRC Connection Setup Request(RRC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其中,RRC Connection Setup Request消息中携带S-TMSI(S-Temporary 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S临时身份标识),RRC建立原因值。
执行S502之前,还可以包括UE确定第一SNPN的标识。比如,若该广播信息中包含源接入网设备支持的一个SNPN的标识,则终端设备直接将该SNPN的标识作为前述第一SNPN的标识(即Selected SNPN的标识);若该广播信息中包含源接入网设备支持的多个SNPN的标识,则终端设备从该多个SNPN的标识,选取一个作为前述第一SNPN的标识(即Selected SNPN的标识)。
S503,源gNB向UE返回RRC Connection Setup(RRC连接建立)消息。
S504,UE向源gNB发送第三信息。
该第三信息由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携带。具体的,所述第三信息可以是由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消息中的NAS容器(container)携带。所述第三信息具体可以为NAS容器(container)中的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消息-注册请求(Registration Request)消息。
前述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消息中,除了携带前述第三信息之外,还可以携带第一SNPN的标识;其中,第一SNPN的标识,可以为第一SNPN的ID;所述第一SNPN,为终端设备选择的SNPN(Selected SNPN),具体的该第一SNPN为终端设备本次接入源接入网设备时选择的SNPN,即当前所在的源SNPN。所述第三信息中除了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之外,还可以包括以下信息中至少之一:终端设备的标识,终端设备的安全能力,请求的(Requested)NSSAI,上次注册的跟踪区标识(last registered TAI)。其中,终端设备的标识,可以表示为UE ID,具体可以包括:5G-GUTI,或者SUCI。其中,在终端设备当前存在5G-GUTI时,使用SUCI作为终端设备的标识;在终端设备当前存在5G-GUTI时,使用5G-GUTI作为终端设备的标识,也就是不使用SUCI作为终端设备的标识。
S505,源gNB向源AMF发送第三信息。
具体的,在源接入网设备向源核心网设备发送该第三信息时,该第三信息可以是由初始UE信息(Initial UE message)携带。所述第三信息可以是由Initial UE message中的NAS容器(container)携带。前述Initial UE message中,除了携带前述第三信息(即NAS容器(container))之外,还可以携带以下信息中至少之一:RRC建立原因值,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第一SNPN的标识(即Selected SNPN ID)。其中,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即ULI,ULI=PLMN ID+cell id+TAC。
S506,源AMF触发鉴权处理过程。
在鉴权处理过程中,UE、网络侧所使用的serving network name都是selected SNPN ID即前述第一SNPN的标识;Authentication的具体过程,这里不做限定。在鉴权处理通过后,执行S507,否则,结束处理。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图5中未示意出,源AMF触发的鉴权处理过程中,还存在与核心网的其他设备之间的交互,比如AUSF(认证服务器功能,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UDM(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ta Management)等设备的交互,只是本实施例不做赘述。
S507,源AMF向源gNB发送第一信息。
一种示例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SNPN列表。另一种示例中,所述在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信息包括SNPN列表;和/或,在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所述终端设备不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信息不包括SNPN列表。所述SNPN列表中可以包括第二SNPN的标识;其中,所述第二SNPN为与第一SNPN等效的SNPN;所述第一SNPN为所述终端设备选择的SNPN;所述第二SNPN与所述第一SNPN的标识不同。前述第二SNPN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该第一信息可以是由UE上下文建立请求(UE context Setup Request)消息携带的。所述UE context Setup Request消息除了包含前述第一信息之外,还可以包括以下参数至少之一:NAS container-Registration Accept(注册接受)消息,安全参数,allowed NSSAI,5G-S-TMSI。其中,所述NAS container-Registration Accept消息中携带以下至少之一:allowed(允许的)NSSAI,TAI list(列表),新的5G-GUTI等参数。
S508,源gNB向源AMF返回UE context Setup Response(UE上下文建立响应)消息;
S509,源gNB向UE发送第一RRC消息。
该第一RRC消息用于将步骤S507中的NAS container(具体为NAS container-Registration Accept消息)发送至UE。
S510,UE向源gNB发送第二RRC消息。
本步骤中的第二RRC消息用于发送NAS container,NAS container中包括Registration Complete消 息,Registration Complete消息用于确认S507中的新的5G-GUTI生效。NAS container中包含的内容与前述S507中的NAS container-Registration Accept消息可以相同。
S511,源gNB向源AMF发送上行链路NAS传输(Uplink NAS Transport)消息。在该Uplink NAS Transport消息中携带S510中的NAS container,具体内容与前述相同,不做重复说明。
以源接入网设备为源gNB,源核心网设备为源AMF,候选接入网设备为候选gNB,目标接入网设备为目标gNB,目标核心网设备为目标AMF,终端设备为UE为例,在前述图5的基础上结合图6,对前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一种示例性说明,具体的:
S512,源gNB接收到UE发送的UE的测量报告后,基于第一信息执行对UE的处理。
一种示例中,基于第一信息执行对UE的处理,可以包括:在源gNB基于第一信息确定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源gNB基于UE的测量报告以及所述第一信息中的所述SNPN列表,确定目标(Target)gNB,并确定所述目标gNB所在的目标SNPN,然后可以执行S513。关于本示例的具体处理与前述实施例相同,不做赘述。
另一种示例中,基于第一信息执行对UE的处理,可以包括:在源gNB基于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源gNB基于UE的测量报告确定一个或多个候选gNB;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gNB中包含的一个或多个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中选取目标gNB;其中,所述第一类接入网设备为非共享网络的gNB。然后可以执行S514。关于本示例的具体处理与前述实施例相同,不做赘述。
在基于前述第一信息确定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gNB中不包含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所述源gNB释放与UE之间的RRC连接,或者,向所述源AMF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所述源AMF释放与UE之间的NAS连接。这种情况下,可以结束处理,也就是不执行后续步骤,可以重新选择新的gNB,开始重新执行前述S501的处理。
S513,源gNB向源AMF发送Handover Required(切换需求)消息。
一种示例中,若前述S512中确定目标(Target)gNB,并确定所述目标gNB所在的目标SNPN;则S513中,源gNB向源AMF发送第一Handover Required消息,该第一Handover Required消息中,可以携带以下至少之一:Target ID(目标ID),Source to Target transparent container(源至目标传输容器),SM N2info list(SM N2信息列表),PDU Session ID(PDU会话ID),intra system handover indication(系统内切换指示)。其中Target ID包括目标SNPN ID(或目标SNPN的标识相关信息)和目标gNB的标识(ID)。其中,所述目标SNPN的标识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之一:目标NID;目标PLMN的标识以及目标NID。
另一种示例中,若前述S512中确定目标(Target)gNB;则S513中,源gNB向源AMF发送第二Handover Required消息,该第二Handover Required消息中的Target ID包括目标gNB的标识(ID);应理解,第二Handover Required消息除了目标(Target)ID之外,其他内容与前述示例相同,不做重复说明。
S514,源AMF向目标AMF发送Namf_Communication_CreateUEContext Request(Namf_通信建立UE上下文请求)。
S515,目标AMF向目标gNB发送切换请求(Handover Request)。
S516,目标gNB向目标AMF发送切换请求应答(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
一种示例中,若前述S512中确定目标(Target)gNB,并确定所述目标gNB所在的目标SNPN;则S516中,目标gNB向目标AMF发送第一切换请求应答(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第一切换请求应答(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可以携带以下至少之一:target to source container(源至目标容器)。其中,target to source container中可以携带目标SNPN ID;如果源SNPN ID(即前述第一SNPN的标识)与目标SNPN ID中的PLMN ID相同,可以在target to source container中只携带NID。另外,target to source container中还可以携带目标gNB的标识(ID)。
另一种示例中,若前述S512中确定目标(Target)gNB;则S516中,目标gNB向目标AMF发送第二切换请求应答(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第二切换请求应答(Handover Request Acknowledge)的target to source container中可以携带目标gNB的标识(ID)。
S517,目标AMF向源AMF发送Namf_Communication_CreateUEContext Response(Namf_通信建立UE上下文响应)。
S518,源AMF向源gNB发送切换命令。
一种示例中,若前述S512中确定目标(Target)gNB,并确定所述目标gNB所在的目标SNPN;则S518中,源AMF向源gNB发送第一切换命令,第一切换命令可以携带:所述目标SNPN的标识相关信息以及目标gNB的标识(ID)。目标SNPN的标识相关信息与前述实施例的说明相同,不做赘述。
另一种示例中,若前述S512中确定目标(Target)gNB;则S518中,源AMF向源gNB发送第二切换命令,其中携带:目标gNB的标识(ID)。
S519,源gNB向UE发送切换命令。
这里的切换命令与前述S518的说明为相同的,不做赘述。
以目标接入网设备为目标gNB,目标核心网设备为目标AMF,终端设备为UE为例,结合图7对前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一种示例性说明,具体的:
S701,UE通过目标gNB向目标AMF发送注册请求消息。
本步骤可以是前述S519完成之后的切换执行阶段执行的。其中,注册请求消息中携带5G-GUTI,UE安全能力,requested NSSAI等参数。
S702,UE通过目标gNB,接收目标AMF发送的第四信息,该第四信息由注册接受消息携带。
其中,注册接受消息中具体携带新的5G-GUTI,注册的SNPN的标识相关信息;其中,所述注册的SNPN的标识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之一:注册的NID;注册的PLMN的标识以及注册的NID。
S703,UE通过目标gNB向目标AMF发送第五信息,该第五信息由注册完成消息携带。
其中,该注册完成消息还用于确定新的5G-GUTI生效。也就是说该第五信息中可以包含两个信息单元,或两个信息元素(IE,Information Element),分别称为第一IE和第二IE;其中第一IE中用于携带新的5G-GUTI生效的确认消息;第二IE用于携带注册的SNPN确认消息。
所述第五信息包括注册的SNPN确认消息;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基于注册的SNPN的标识,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鉴权。具体的,目标核心网设备、终端设备分别将注册的SNPN的标识作为服务网络名称进行鉴权处理。具体的鉴权处理的过程这里不做赘述。若第五信息中不包含注册的SNPN确认消息,则目标核心网设备可以确定该终端设备无法解析注册的SNPN的标识,此时可以直接释放与该终端设备之间的NAS连接,或者直接去注册该终端设备。
以目标接入网设备为目标gNB,目标核心网设备为目标AMF,终端设备为UE为例,结合图8对前述第一方面、第二方面、第三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通信方法,进行一种示例性说明,具体的:
S801,UE通过目标gNB,接收目标AMF发送的第四信息,第四信息由UE配置更新命令(UE configuration Update Command)携带。
本步骤可以是前述S519完成之后的且切换完成之后执行的。其中,该UE配置更新命令中可以携带新的5G-GUTI,注册的SNPN的标识相关信息。
S802,UE通过目标gNB向目标AMF发送第五信息,该第五信息由UE配置更新确认消息携带。其中,该UE配置更新确认消息至少可以包含第三IE,该第三IE用于携带注册的SNPN确认消息。
图9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源接入网设备的示意性框图。该源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901,用于接收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是否对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相关;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切换至不同独立的非公共网络SNPN。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SNPN列表。
所述SNPN列表包括第二SNPN的标识;其中,所述第二SNPN为与第一SNPN等效的SNPN;所述第一SNPN为所述终端设备选择的SNPN;所述第二SNPN与所述第一SNPN的标识不同。
如图10所示,所述源接入网设备还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902,用于在基于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以及所述第一信息,对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
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之一:所述第一信息中包含所述SNPN列表、且不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所述第一信息中包含所述SNPN列表以及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且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
在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信息包括SNPN列表。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902,用于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以及所述第一信息中的所述SNPN列表,确定目标接入网设备;确定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所在的目标SNPN;其中,所述目标SNPN包含在所述SNPN列表的第二SNPN中;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切换命令;其中,所述第一切换命令中包含所述目标SNPN的标识相关信息以及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标识。
所述目标SNPN的标识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之一:目标网络标识NID;目标公共陆地移动网PLMN的标识以及目标NID。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确定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基于所 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支持的SNPN的标识、所述第一信息中的所述SNPN列表包含的所述第二SNPN的标识,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中确定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在基于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确定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基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确定对是否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
所述第二条件包括:所述第一信息中包含SNPN列表以及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且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所述终端设备不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中包含一个或多个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中选取目标接入网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类接入网设备为非共享网络的接入网设备;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切换命令;所述第二切换命令中包含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标识。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中不包含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释放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中不包含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通过第一通信单元向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释放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非接入层NAS连接。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用于将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发送至所述源核心网设备;所述第三信息中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
所述源核心网设备为源接入及移动性管理功能AMF实体。
本申请实施例的源接入网设备能够实现前述的第一方面、第二方面以及第三方面实施例中的源接入网设备的对应功能。该源接入网设备中的各个模块(子模块、单元或组件等)对应的流程、功能、实现方式以及有益效果,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描述,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关于申请实施例的源接入网设备中的各个模块(子模块、单元或组件等)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由不同的模块(子模块、单元或组件等)实现,也可以由同一个模块(子模块、单元或组件等)实现。
图11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源核心网设备的示意性框图。该源核心网设备可以包括:
第二通信单元1101,用于通过源接入网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其中,所述第三信息中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切换至不同独立的非公共网络SNPN;向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所述源接入网设备确定是否对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相关。
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SNPN列表。
在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SNPN列表。
所述SNPN列表包括第二SNPN的标识;其中,所述第二SNPN为与第一SNPN等效的SNPN;所述第一SNPN为所述终端设备选择的SNPN;所述第二SNPN与所述第一SNPN的标识不同。
所述第二通信单元,用于接收到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释放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非接入层NAS连接。
所述源核心网设备为源接入及移动性管理功能AMF实体。
应理解,源核心网设备除了上述第二通信单元之外,还可以包括第二处理单元,该第二处理单元可以执行前述通信方法中的处理,比如生成第一信息等,这里不进行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的源核心网设备能够实现前述的第一方面、第二方面以及第三方面实施例中的源核心网设备的对应功能。该源核心网设备中的各个模块(子模块、单元或组件等)对应的流程、功能、实现方式以及有益效果,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描述,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关于申请实施例的源核心网设备中的各个模块(子模块、单元或组件等)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由不同的模块(子模块、单元或组件等)实现,也可以由同一个模块(子模块、单元或组件等)实现。
图12是根据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终端设备的示意性框图。该终端设备可以包括:
第三通信单元1201,用于通过源接入网设备,向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三信息;其中,所述第三信息中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切换至不同独立的非公共网络SNPN;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所述源接入网设备确定是否对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相关。
所述第三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切换命令;其中,所述第一切换命令中 包含所述目标SNPN的标识相关信息以及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标识。
所述目标SNPN的标识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之一:目标网络标识NID;目标公共陆地移动网PLMN的标识以及目标NID。
所述第三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切换命令;其中,所述第二切换命令中包含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标识;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为第一类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一类接入网设备为非共享网络的接入网设备。
如图13所示,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第三处理单元1202,用于将目标接入网设备支持的SNPN的标识,作为所述目标SNPN的标识;所述第三通信单元1201,用于接收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广播信息;所述广播信息中包含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支持的SNPN的标识。
所述第三通信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目标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中包含注册的SNPN的标识相关信息;其中,所述注册的SNPN的标识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之一:注册的NID;注册的PLMN的标识以及注册的NID。
所述第三通信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确定是否对所述终端设备执行鉴权处理。
所述第五信息包括注册的SNPN确认消息;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基于注册的SNPN的标识,对所述终端设备执行鉴权处理。
所述第五信息不包含注册的SNPN确认消息;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确定释放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NAS连接或去注册所述终端设备。
所述第五信息不包含注册的SNPN确认消息;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在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不为第一类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确定释放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NAS连接或去注册所述终端设备。
所述第五信息由注册完成消息携带,或者,由UE配置更新确认消息携带。
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为目标AMF实体。
所述源核心网设备为源AMF实体。
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能够实现前述的第一方面、第二方面以及第三方面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的对应功能。该终端设备中的各个模块(子模块、单元或组件等)对应的流程、功能、实现方式以及有益效果,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描述,在此不再赘述。需要说明,关于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中的各个模块(子模块、单元或组件等)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由不同的模块(子模块、单元或组件等)实现,也可以由同一个模块(子模块、单元或组件等)实现。
图1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设备1400示意性结构图。该通信设备1400包括处理器1410,处理器1410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使通信设备1400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设备14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420。其中,处理器1410可以从存储器1420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使通信设备1400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1420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1410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1410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信设备1400还可以包括收发器1430,处理器1410可以控制该收发器1430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发送信息或数据,或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其中,收发器1430可以包括发射机和接收机。收发器143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天线,天线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设备1400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源接入网设备,并且该通信设备1400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源接入网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设备1400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源核心网设备,并且该通信设备1400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源核心网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通信设备1400可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并且该通信设备1400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图1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芯片1500的示意性结构图。该芯片1500包括处理器1510,处理器1510可以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芯片15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520。其中,处理器1510可以从存储器1520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或者网络设备执行的方法。
其中,存储器1520可以是独立于处理器1510的一个单独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处理器1510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芯片1500还可以包括输入接口1530。其中,处理器1510可以控制该输入接口153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获取其他设备或芯片发送的信息或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芯片1500还可以包括输出接口1540。其中,处理器1510可以控制该输出接口1540与其他设备或芯片进行通信,具体地,可以向其他设备或芯片输出信息或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芯片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源接入网设备,并且该芯片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源接入网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芯片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源核心网设备,并且该芯片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源核心网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芯片可应用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并且该芯片可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各个方法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流程,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应用于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的芯片可以是相同的芯片或不同的芯片。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
上述提及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其中,上述提到的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上述提及的存储器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
应理解,上述存储器为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例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还可以是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 link DRAM,SLDRAM)以及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等等。也就是说,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旨在包括但不限于这些和任意其它适合类型的存储器。
图1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通信系统1600的示意性框图。该通信系统1600包括终端设备1610和网络设备1620。
其中,该终端设备1610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相应的功能,以及该网络设备1620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中由网络设备(源接入网设备和/或源核心网设备)实现的相应的功能。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流程或功能。该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该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该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该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78)

  1. 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源接入网设备接收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所述源接入网设备确定是否对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相关;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切换至不同独立的非公共网络SNPN。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SNPN列表。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SNPN列表包括第二SNPN的标识;
    其中,所述第二SNPN为与第一SNPN等效的SNPN;所述第一SNPN为所述终端设备选择的SNPN;所述第二SNPN与所述第一SNPN的标识不同。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基于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以及所述第一信息,对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之一:
    所述第一信息中包含所述SNPN列表、且不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
    所述第一信息中包含所述SNPN列表以及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且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信息包括SNPN列表。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以及所述第一信息,对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包括:
    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以及所述第一信息中的所述SNPN列表,确定目标接入网设备;
    所述源接入网设备确定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所在的目标SNPN;其中,所述目标SNPN包含在所述SNPN列表的第二SNPN中;
    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切换命令;其中,所述第一切换命令中包含所述目标SNPN的标识相关信息以及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标识。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标SNPN的标识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之一:
    目标网络标识NID;
    目标公共陆地移动网PLMN的标识以及目标NID。
  9.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以及所述第一信息中的所述SNPN列表,确定目标接入网设备,包括:
    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确定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
    基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支持的SNPN的标识、所述第一信息中的所述SNPN列表包含的所述第二SNPN的标识,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中确定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
  10.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基于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确定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
    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基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确定对是否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
    所述第一信息中包含SNPN列表以及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且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所述终端设备不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基于一个或多个所述候选接入网设备,确定对是否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包括:
    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中包含一个或多个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所述源接入网设备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中选取目标接入网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类接入网设备为非共享网络的接入网设备;
    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切换命令;所述第二切换命令中包含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标识。
  13.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基于所述候选接入网设备,确定对是否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包括:
    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中不包含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所述源接入网设备释放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
  14.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基于所述候选接入网设备,确定对是否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包括:
    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中不包含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向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释放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非接入层NAS连接。
  15. 根据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将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发送至所述源核心网设备;所述第三信息中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
  16. 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源核心网设备为源接入及移动性管理功能AMF实体。
  17. 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源核心网设备通过源接入网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其中,所述第三信息中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切换至不同独立的非公共网络SNPN;
    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所述源接入网设备确定是否对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相关。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SNPN列表。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SNPN列表。
  20. 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SNPN列表包括第二SNPN的标识;其中,所述第二SNPN为与第一SNPN等效的SNPN;所述第一SNPN为所述终端设备选择的SNPN;所述第二SNPN与所述第一SNPN的标识不同。
  21. 根据权利要求17-20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源核心网设备接收到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释放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非接入层NAS连接。
  22. 根据权利要求17-2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源核心网设备为源接入及移动性管理功能AMF实体。
  23. 一种通信方法,包括:
    终端设备通过源接入网设备,向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三信息;
    其中,所述第三信息中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切换至不同独立的非公共网络SNPN;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所述源接入网设备确定是否对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相关。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切换命令;其中,所述第一切换命令中包含目标SNPN的标识相关信息以及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标识。
  25. 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标SNPN的标识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之一:
    目标网络标识NID;
    目标公共陆地移动网PLMN的标识以及目标NID。
  26.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切换命令;其中,所述第二切换命令中包含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标识;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为第一类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一类接入网设备为非共享网络的接入网设备。
  27.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接收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广播信息;所述广播信息中包含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支持的SNPN的标识;
    所述终端设备将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支持的SNPN的标识,作为目标SNPN的标识。
  28. 根据权利要求24-2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目标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中包 含注册的SNPN的标识相关信息;
    其中,所述注册的SNPN的标识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之一:注册的NID;注册的PLMN的标识以及注册的NID。
  29.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终端设备通过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确定是否对所述终端设备执行鉴权处理。
  30.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五信息包括注册的SNPN确认消息;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基于注册的SNPN的标识,对所述终端设备执行鉴权处理。
  31.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五信息不包含注册的SNPN确认消息;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确定释放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NAS连接或去注册所述终端设备。
  32.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五信息不包含注册的SNPN确认消息;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在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不为第一类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确定释放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NAS连接或去注册所述终端设备。
  33. 根据权利要求29-3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五信息由注册完成消息携带,或者,由UE配置更新确认消息携带。
  34. 根据权利要求28-3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为目标接入及移动性管理功能AMF实体。
  35. 根据权利要求23-3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源核心网设备为源AMF实体。
  36. 一种源接入网设备,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确定是否对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相关;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切换至不同独立的非公共网络SNPN。
  37. 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源接入网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SNPN列表。
  38. 根据权利要求37所述的源接入网设备,其中,所述SNPN列表包括第二SNPN的标识;其中,所述第二SNPN为与第一SNPN等效的SNPN;所述第一SNPN为所述终端设备选择的SNPN;所述第二SNPN与所述第一SNPN的标识不同。
  39. 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源接入网设备,其中,所述源接入网设备还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在基于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满足第一条件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以及所述第一信息,对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
  40. 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源接入网设备,其中,所述第一条件,包括以下之一:
    所述第一信息中包含所述SNPN列表、且不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
    所述第一信息中包含所述SNPN列表以及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且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
  41. 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源接入网设备,其中,在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信息包括SNPN列表。
  42. 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源接入网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以及所述第一信息中的所述SNPN列表,确定目标接入网设备;确定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所在的目标SNPN;其中,所述目标SNPN包含在所述SNPN列表的第二SNPN中;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一切换命令;其中,所述第一切换命令中包含所述目标SNPN的标识相关信息以及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标识。
  43. 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源接入网设备,其中,所述目标SNPN的标识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之一:
    目标网络标识NID;
    目标公共陆地移动网PLMN的标识以及目标NID。
  44. 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源接入网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确定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基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支持的SNPN的标识、所述第一信息中的所述SNPN列表包含的所述第二SNPN的标识,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中确定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
  45. 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源接入网设备,其中,所述源接入网设备还包括: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在基于所述第一信息确定满足第二条件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终端设备的测量报告确定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基于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确定对是否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
  46. 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源接入网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条件包括:
    所述第一信息中包含SNPN列表以及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且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所述终端设备不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
  47. 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源接入网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中包含一个或多个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从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中选取目标接入网设备;其中,所述第一类接入网设备为非共享网络的接入网设备;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用于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切换命令;所述第二切换命令中包含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标识。
  48. 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源接入网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中不包含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释放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
  49. 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源接入网设备,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在所述一个或多个候选接入网设备中不包含候选的第一类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通过第一通信单元向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释放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非接入层NAS连接。
  50. 根据权利要求36-49任一项所述的源接入网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用于将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发送至所述源核心网设备;所述第三信息中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
  51. 根据权利要求36-50任一项所述的源接入网设备,其中,所述源核心网设备为源接入及移动性管理功能AMF实体。
  52. 一种源核心网设备,包括:
    第二通信单元,用于通过源接入网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三信息;其中,所述第三信息中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切换至不同独立的非公共网络SNPN;向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信息;其中,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所述源接入网设备确定是否对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相关。
  53. 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源核心网设备,其中,所述第一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之一: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SNPN列表。
  54. 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源核心网设备,其中,在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支持切换至不同SNPN的情况下,所述第一信息包括所述SNPN列表。
  55. 根据权利要求53或54所述的源核心网设备,其中,所述SNPN列表包括第二SNPN的标识;其中,所述第二SNPN为与第一SNPN等效的SNPN;所述第一SNPN为所述终端设备选择的SNPN;所述第二SNPN与所述第一SNPN的标识不同。
  56. 根据权利要求52-55任一项所述的源核心网设备,其中,所述第二通信单元,用于接收到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用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释放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非接入层NAS连接。
  57. 根据权利要求52-56任一项所述的源核心网设备,其中,所述源核心网设备为源接入及移动性管理功能AMF实体。
  58. 一种终端设备,包括:
    第三通信单元,用于通过源接入网设备,向源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三信息;
    其中,所述第三信息中包含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用于表示所述终端设备是否支持切换至不同独立的非公共网络SNPN;所述第三信息用于所述源核心网设备向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用于所述源接入网设备确定是否对终端设备执行切换处理,所述第一信息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能力信息相关。
  59. 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三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切换命令;其中,所述第一切换命令中包含目标SNPN的标识相关信息以及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标识。
  60. 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目标SNPN的标识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之一:
    目标网络标识NID;
    目标公共陆地移动网PLMN的标识以及目标NID。
  61. 根据权利要求58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三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源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二切换命令;其中,所述第二切换命令中包含目标接入网设备的标识;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为第一类接入网设备,所述第一类接入网设备为非共享网络的接入网设备。
  62. 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终端设备,还包括:
    第三处理单元,用于将目标接入网设备支持的SNPN的标识,作为目标SNPN的标识
    所述第三通信单元,用于接收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广播信息;所述广播信息中包含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支持的SNPN的标识。
  63. 根据权利要求59-62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三通信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接收目标核心网设备发送的第四信息;所述第四信息中包含注册的SNPN的标识相关信息;
    其中,所述注册的SNPN的标识相关信息包括以下之一:注册的NID;注册的PLMN的标识以及注册的NID。
  64. 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三通信单元,用于通过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发送第五信息;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确定对所述终端设备的处理。
  65. 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五信息包括注册的SNPN确认消息;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基于注册的SNPN的标识,对所述终端设备进行鉴权。
  66. 根据权利要求64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五信息不包含注册的SNPN确认消息;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确定释放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NAS连接或去注册所述终端设备。
  67. 根据权利要求6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五信息不包含注册的SNPN确认消息;所述第五信息用于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在所述目标接入网设备不为第一类接入网设备的情况下,确定释放与所述终端设备之间的NAS连接或去注册所述终端设备。
  68. 根据权利要求64-67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第五信息由注册完成消息携带,或者,由UE配置更新确认消息携带。
  69. 根据权利要求63-68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目标核心网设备为目标接入及移动性管理功能AMF实体。
  70. 根据权利要求58-69任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中,所述源核心网设备为源AMF实体。
  71. 一种源接入网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72. 一种源核心网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7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73. 一种终端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并运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终端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23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74. 一种芯片,包括:处理器,用于从存储器中调用并运行计算机程序,使得安装有所述芯片的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6、或17至22、或23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75.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备运行时使得所述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6、或17至22、或23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76.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指令,该计算机程序指令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6、或17至22、或23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77. 一种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6、或17至22、或23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78. 一种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6、或17至22、或23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CT/CN2022/090701 2022-04-29 2022-04-29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WO2023206548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090701 WO2023206548A1 (zh) 2022-04-29 2022-04-29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090701 WO2023206548A1 (zh) 2022-04-29 2022-04-29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06548A1 true WO2023206548A1 (zh) 2023-11-02

Family

ID=88517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2/090701 WO2023206548A1 (zh) 2022-04-29 2022-04-29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WO (1) WO2023206548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82527A1 (zh) * 2019-10-30 2021-05-0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系统以及基站、终端
CN113286332A (zh) * 2020-02-19 2021-08-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4071656A (zh) * 2020-08-07 2022-02-18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独立非公共网络的网络选择方法及装置
US20220070649A1 (en) * 2020-08-25 2022-03-03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Wireless management and connectivity across multiple network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082527A1 (zh) * 2019-10-30 2021-05-0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系统以及基站、终端
CN113286332A (zh) * 2020-02-19 2021-08-2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4071656A (zh) * 2020-08-07 2022-02-18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支持独立非公共网络的网络选择方法及装置
US20220070649A1 (en) * 2020-08-25 2022-03-03 Charter Communications Operating, Llc Wireless management and connectivity across multiple network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80780B2 (ja) ソースranノード、無線端末、ターゲットranノード、及びこれらの方法
US20230117911A1 (en) Condition-based secondary node or primary secondary cell change method and device
JP7147830B2 (ja) 無線端末及びその方法
WO2022016413A1 (zh) 切换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20220248268A1 (en) Method for relay transmission, relay user equipment, and remote user equipment
US20230199709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US20230337111A1 (en)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6965102A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20230107139A1 (en) Relay discovery method and terminal
WO2022126641A1 (zh) 无线通信方法、终端设备、第一接入网设备以及网元
WO2023206548A1 (zh) 通信方法、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
WO2022141309A1 (zh) 授权配置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2099475A1 (zh) 会话管理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20230370922A1 (en) Method for entering connected mode, and terminal device
WO2024011588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3060577A1 (zh) 建立连接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2183317A1 (zh) 一种获取切片信息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2027526A1 (zh) 接入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20230239780A1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WO2023216242A1 (zh) 连接配置方法和终端
WO2022067568A1 (zh) 中继方式确定方法和设备
WO2023272737A1 (zh) 接入方法、终端设备、统一数据管理网元和第一网元
WO2022198466A1 (zh) 发现方法和终端
WO2022252240A1 (zh) 指示终端设备所在跟踪区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US20240187976A1 (en) Terminal device, unified data management network element, and first network ele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293939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