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3071979A1 - 一种寻呼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寻呼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3071979A1
WO2023071979A1 PCT/CN2022/127008 CN2022127008W WO2023071979A1 WO 2023071979 A1 WO2023071979 A1 WO 2023071979A1 CN 2022127008 W CN2022127008 W CN 2022127008W WO 2023071979 A1 WO2023071979 A1 WO 2023071979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element
access network
identifier
label
paging reques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2/12700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朱浩仁
诸华林
徐艺珊
Original Assignee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23071979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3071979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68/00User notification, e.g. alerting and paging, for incoming communication, change of service or the like
    • H04W68/02Arrangements for increasing efficiency of notification or paging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8Mobility data transfer
    • H04W8/14Mobility data transfer between corresponding no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寻呼方法及装置,用于减少核心网的资源开销和接入网网元的寻呼开销。方法包括: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接收来自应用功能网元的第一寻呼请求,第一寻呼请求中携带标签的标识以及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根据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确定目标接入网网元;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向目标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二寻呼请求,第二寻呼请求中携带标签的标识,以使目标接入网网元根据第二寻呼请求中携带的标签的标识寻呼标签。

Description

一种寻呼方法及装置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在2021年10月29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111269655.5、申请名称为“一种寻呼方法及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寻呼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考虑将标签作为一种新的终端类型接入核心网时,由于标签大多数是无源的,所以无法长时间保持与核心网的连接,如果网络沿用对常规终端的寻呼方式对标签进行寻呼,则需要核心网长时间保存的海量标签上下文,这将带来巨大的核心网资源开销;如果核心网不保存标签的上下文,则需要全局范围内的接入网网元都对标签进行寻呼,带来巨大的接入网网元的寻呼开销。
因此,如何减少核心网的资源开销和接入网网元的寻呼开销,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寻呼方法及装置,用于减少核心网的资源开销和接入网网元的寻呼开销。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寻呼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接入网网元或接入网网元中的芯片,以方法应用于接入网网元为例,方法包括: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接收来自应用功能网元的第一寻呼请求,第一寻呼请求中携带标签的标识以及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根据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确定目标接入网网元;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向目标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二寻呼请求,第二寻呼请求中携带标签的标识,以使目标接入网网元根据第二寻呼请求中携带的标签的标识寻呼标签。
上述方案,标签可以面向无连接的方式接入核心网(即核心网无需长期保持标签的上下文),可以提高核心网的资源利用率;而应用功能网元在对标签进行寻呼时,可以通过控制面网元将寻呼请求发送到目标接入网网元(即当前可能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进而使得目标接入网网元对标签进行寻呼,无需全局范围内的接入网网元都对标签进行寻呼,因此可以节省整体接入网网元的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由核心网网元提供给应用功能网元。
如此,应用功能网元可以获取到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进而对标签发起寻呼。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寻呼请求中还携带盘点命令,盘点命令用于指示对标签执行读和/或写操作。
如此,可以减少标签与核心网网元交互流程的复杂度,减少标签的等待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包括最近一次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根据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确定目标接入网网元,包括: 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根据最近一次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确定第一目标接入网网元;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向目标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二寻呼请求,包括: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向第一目标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二寻呼请求。
如此,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基于最近一次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寻呼标签,可以提高寻呼的命中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包括多个历史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根据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确定目标接入网网元,包括: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根据多个历史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确定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其中,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为预测的当前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向目标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二寻呼请求,包括: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向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二寻呼请求。
如此,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基于预测的当前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寻呼标签,可以提高寻呼的命中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根据多个历史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确定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包括: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向网络数据分析功能网元发送多个历史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的标识,网络数据分析功能网元用于根据多个历史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的标识预测当前为标签提供服务的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接收来自于网络数据分析功能网元的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的标识,根据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的标识确定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
如此,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的预测可以由网络数据分析功能网元执行,可以减少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的开销,提高计算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还包括多个历史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方法还包括: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确定第一目标接入网网元寻呼标签失败;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根据多个历史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确定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其中,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为预测的当前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向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三寻呼请求,第三寻呼请求中携带标签的标识,以使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根据第三寻呼请求中携带的标签的标识寻呼标签。
如此,先通过最近一次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寻呼标签,失败之后再通过预测的接入网网元寻呼标签,可以进一步提高寻呼的命中率。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接收来自应用功能网元的第一寻呼请求之前,还包括:应用功能网元通过用户面网元寻呼标签失败。
如此,应用功能网元先通过用户面网元寻呼标签,若应用功能网元通过用户面网元寻呼标签失败,应用功能网元再通过控制面网元寻呼标签,可以进一步提高寻呼命中率和减少寻呼所需的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向目标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二寻呼请求,包括: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向目标接入网网元对应的目标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发送第四寻呼请求,第四寻呼请求中携带标签的标识以及目标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以使目标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根据第四寻呼请求中携带标签的标识以及目标接入网网元的标识向目标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二寻呼请求。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寻呼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应用功能网元或应用功能网元中的 芯片,以方法应用于应用功能网元为例,方法包括:应用功能网元获取标签的标识、以及为标签提供服务的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应用功能网元保存标签的标识、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应用功能网元向网络能力开放功能发送第一寻呼请求,第一寻呼请求中携带标签的标识、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由核心网网元提供给应用功能网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寻呼请求中还携带盘点命令,盘点命令用于指示对标签执行读和/或写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包括最近一次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包括多个历史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应用功能网元在向网络能力开放功能发送第一寻呼请求之前,向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五寻呼请求,第五寻呼请求中携带标签的标识,以使用户面网元根据标签的标识寻呼标签;确认用户面网元寻呼标签失败。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寻呼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或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中的芯片,以方法应用于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为例,方法包括: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获取标签的标识和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的标识;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向应用功能网元发送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以及标签的标识,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以及标签的标识用于应用功能网元寻呼标签。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接收来自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的第四寻呼请求,第四寻呼请求中携带标签的标识以及接入网网元的标识;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根据第四寻呼请求中携带的标签的标识以及接入网网元的标识向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二寻呼请求,第二寻呼请求中携带标签的标识,以使接入网网元根据第二寻呼请求中携带的标签的标识寻呼标签。
第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的模块。
示例性的,通信装置包括: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应用功能网元的第一寻呼请求,第一寻呼请求中携带标签的标识以及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处理模块,用于根据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确定目标接入网网元;收发模块,还用于向目标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二寻呼请求,第二寻呼请求中携带标签的标识,以使目标接入网网元根据第二寻呼请求中携带的标签的标识寻呼标签。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由核心网网元提供给应用功能网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寻呼请求中还携带盘点命令,盘点命令用于指示对标签执行读和/或写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包括最近一次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最近一次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确定第一目标接入网网元;收发模块用于:向第一目标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二寻呼请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包括多个历史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多个历史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确定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其中,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为预测的当前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收发模块用于: 向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二寻呼请求。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处理模块在根据多个历史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确定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时,具体用于:向网络数据分析功能网元发送多个历史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的标识,网络数据分析功能网元用于根据多个历史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的标识预测当前为标签提供服务的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根据网络数据分析功能网元返回的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的标识确定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还包括多个历史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处理模块还用于:确定第一目标接入网网元寻呼标签失败;根据多个历史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确定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其中,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为预测的当前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收发模块还用于:向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三寻呼请求,第三寻呼请求中携带标签的标识,以使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根据第三寻呼请求中携带的标签的标识寻呼标签。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在收发模块接收来自应用功能网元的第一寻呼请求之前,应用功能网元通过用户面网元寻呼标签失败。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在向目标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二寻呼请求时,具体用于:向目标接入网网元对应的目标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发送第四寻呼请求,第四寻呼请求中携带标签的标识以及目标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以使目标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根据第四寻呼请求中携带标签的标识以及目标接入网网元的标识向目标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二寻呼请求。
第五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的模块。
示例性的,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用于获取标签的标识、以及为标签提供服务的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保存标签的标识、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收发单元,用于向网络能力开放功能发送第一寻呼请求,第一寻呼请求中携带标签的标识、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由核心网网元提供给通信装置。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寻呼请求中还携带盘点命令,盘点命令用于指示对标签执行读和/或写操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包括最近一次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包括多个历史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模块还用于:在向网络能力开放功能发送第一寻呼请求之前,向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五寻呼请求,第五寻呼请求中携带标签的标识,以使用户面网元根据标签的标识寻呼标签;处理模块还用于:确认用户面网元寻呼标签失败。
第六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用于执行上述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方法的模块。
示例性的,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单元,用于获取标签的标识和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的标识;收发单元,用于向应用功能网元发送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以及标签的标识,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以及标签的标识用于应用功能网元寻呼标签。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收发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的第四寻呼请求,第四寻呼请求中携带标签的标识以及接入网网元的标识;根据第四寻呼请求中携带的标签的标识以及接入网网元的标识向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二寻呼请求,第二寻呼请求中携带标签的标识,以使接入网网元根据第二寻呼请求中携带的标签的标识寻呼标签。
第七方面,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处理器或将来自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或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或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
第八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或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或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
第九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或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或第三方面或第三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第十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
如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通信装置;
如第五方面或第五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通信装置;
如第六方面或第六方面任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的通信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RFID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5G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3为5G通信系统的服务化接口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5A~图5C为读写器的部署方式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寻呼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向应用功能网元提供接入网网元的标识的示意图;
图8为目标接入网网元对标签的寻呼过程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能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能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传统的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系统进行介绍。
参见图1,为传统的RFID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包括:标签(Tag)、读写器(Reader)、中间件以及后端应用系统等。其中,标签分为无源标签(或称为被动标签)和有源标签(或称为主动标签)。无源标签没有内装电池,无源标签的工作电源需要依靠读写器供给,当标签在读写器的读写范围之外时,标签处于无源状态,当标签在读写器的读写范围之内时, 读写器发出激励信号在其周围产生磁场,标签可以在磁场中获得感应电流,进而向外发送响应信号(例如将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发送出去);而有源标签的工作电源可以完全由内部电池供给,所以可以不需要读写器发送激励信号,就可以主动地将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发送出去。当读写器收到标签发送的信息之后,通过中间件将该信息转发到后端应用系统进行处理。
电子产品码(Electronic Product Code,EPC)标准定义了RFID架构中各组件之间的接口协议,其中标签和读写器之间采用的是超高频射频识别协议(EPC global Class 1Generation 2)(简称为Gen2协议);读写器与中间件之间采用的是低级读取器协议(Low Level Reader Protocol,LLRP)协议;中间件与后端应用系统之间采用的是应用层事件(Application Level Events,ALE)协议。EPC标准中采用EPC码唯一标识标签,处于安全考虑,标签和读写器之间可以使用秘密标识(Secret Identifier,SID)进行交互。
以下,对第五代通信技术(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进行介绍。
参见图2,为5G的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系统的架构示意图,包含终端设备、(无线)接入网((Radio)Access Network,(R)AN)网元和核心网网元。
接入网网元,可以是基站(Base Station)、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B,eNodeB)、发送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下一代基站(Next Generation NodeB,gNB)、第六代(6th Generation,6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下一代基站、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基站或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等;也可以是完成基站部分功能的模块或单元,例如,可以是集中式单元(Central Unit,CU),也可以是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这里的CU完成基站的无线资源控制协议和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的功能,还可以完成业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的功能;DU完成基站的无线链路控制层和介质访问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层的功能,还可以完成部分物理层或全部物理层的功能,有关上述各个协议层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的相关技术规范。接入网网元可以是宏基站(如图1中的110a),也可以是微基站或室内站(如图1中的110b),还可以是中继节点或施主节点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接入网网元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为了便于描述,下文中的接入网网元均以基站为例。
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移动终端等。终端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场景,例如,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车物(Vehicle to Everything,V2X)通信、机器类通信(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MTC)、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工业控制、自动驾驶、远程医疗、智能电网、智能家具、智能办公、智能穿戴、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终端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可穿戴设备、车辆、无人机、直升机、飞机、轮船、机器人、机械臂、智能家居设备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终端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基站和终端可以是固定位置的,也可以是可移动的。基站和终端可以部署在陆地上, 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还可以部署在空中的飞机、气球和人造卫星上。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基站和终端的应用场景不做限定。
核心网网元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网元(或者说一个或多个网络功能实体)。例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网元:
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网元:主要负责终端设备中用户数据的转发和接收。可以从数据网络接收用户数据,通过接入网网元传输给终端设备;UPF网元还可以通过接入网网元从终端设备接收用户数据,转发到数据网络。UPF网元中为终端设备提供服务的传输资源和调度功能由SMF网元管理控制的。
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网元:主要负责用户面网元选择,用户面网元重定向,因特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分配,承载的建立、修改和释放以及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QoS)控制。
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网元:主要负责信令处理部分,例如:接入控制、移动性管理、附着与去附着以及网关选择等功能。AMF网元为终端设备中的会话提供服务的情况下,会为该会话提供控制面的存储资源,以及存储会话标识、与会话标识关联的SMF网元标识等。
认证服务功能(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AUSF)网元:主要提供认证功能,支持3GPP接入和非3GPP(Non-3GPP)接入的认证。
网络切片选择功能(Network Slice Selection Function,NSSF)网元:主要负责为UE选择网络切片。
网络能力开放功能(Network Exposure Function,NEF)网元:主要支持3GPP网络和第三方应用安全的交互,NEF能够安全的向第三方暴露网络能力和事件,用于加强或者改善应用服务质量,3GPP网络同样可以安全的从第三方获取相关数据,用以增强网络的智能决策;同时该网元支持从统一数据库恢复结构化数据或者向统一数据库中存储结构化数据。
网络功能库(Network Repository Function,NRF)网元:主要负责为其他网元提供网络功能实体信息的存储功能和选择功能。
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主要支持提供统一的策略框架来控制网络行为,提供策略规则给控制层网络功能,同时负责获取与策略相关的用户签约信息。
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网元:主要负责管理用户签约上下文。
应用功能(Application Function,AF)网元:主要支持与3GPP核心网交互来提供服务,例如影响数据路由决策,策略控制功能或者向网络侧提供第三方的一些服务。
其中,UE、(R)AN、UPF一般被称为用户层网络功能实体。用户的数据流量可以通过UE和数据网络(Data Network,DN)之间建立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会话进行传输,传输会经过(R)AN和UPF这两个网元;而其他的部分则被称为控制层网络功能实体,主要负责认证和鉴权、注册管理、会话管理、移动性管理以及策略控制等功能,从而实现用户层流量可靠稳定的传输。
应理解,图2中展示了各网络功能实体之间的交互关系以及对应的接口,例如,UE和AMF之间可以通过N1接口进行交互,其他网络功能实体之间的交互类似,不再赘述。部分接口可以采用服务化接口的方式实现,例如图3所示,NSSF对外提供Nnssf接口, NEF对外提供Nnef等,其它网元类似,不再赘述。
本申请考虑将标签作为一种新的终端类型,通过蜂窝网络的空口接入蜂窝网络(例如接入图3所示网络),接入网网元在核心网网元的控制下对标签进行读/写。
示例性的,参见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的示意图。包括标签、接入网网元、核心网网元,标签对应多个读写器部署在接入网网元,中间件及后端应用系统等与核心网网元连接,通过核心网网元与读写器通信。其中,关于接入网网元、核心网网元可以参考前文图2的相关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应理解,图4是以后端应用系统部署在核心网之外为例,例如后端应用系统由第三方(即除了运营商、用户之外的第三方)提供,核心网中的AF可作为后端应用系统接入核心网的接口。但在实际应用中,后端应用系统也可部署在核心网内,例如后端应用系统由网络运营商提供,网络运营商直接将后端应用系统可直接部署到核心网中的AF上。应理解,图4仅为一种示例,实际应用时还可以有其它变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读写器可独立部署于微基站(Micro)中,具体如图5A所示;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读写器可部署于泛接入节点(NodeX节点)中,具体如图5B所示,这种场景下,NodeX节点可通过D2D的方式与标签交互。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读写器的功能还可进行分离,例如,读写器的收发功能分离部署在不同的实体设备上。例如图5C所示,NodeX节点上部署发送模块用于执行读写器的发送功能,而宏基站上部署接收模块用于执行读写器的接收功能,因为NodeX节点比宏基站距离标签更近,因此可由NodeX节点发送激励信号可使得标签获得更大能量的来发送响应信号,使得响应信号可到达宏基站,所以宏基站可直接接收标签发送的响应信号。
在图4所示的通信系统中,标签与中间件之间可以通过核心网进行信令(如认证、读或写等命令)或数据(如用户数据)的交互,后续中间件再和后端应用系统进行交互。或者,标签与后端应用系统之间可以直接通过核心网进行信令(如认证、读或写等命令)或数据(如用户数据)的交互。
在蜂窝网络中,常规的UE接入核心网的方式是面向连接的,即核心网会保存UE的上下文(例如UE标识、最近接入的区域信息等),当核心网需要寻呼UE时,核心网可以根据保存的上下文发送针对目标UE的寻呼请求到最近接入区域内的无线接入设备(RAN),然后由RAN进一步寻呼目标UE。
而根据上文介绍可知,标签分为有源标签和无源标签两种。针对有源标签,因为本身具备电源,可以认为是一种类似NB-IOT类型的UE,其寻呼方式可以沿用常规UE的寻呼流程(或者沿用针对NB-IOT优化的寻呼流程)。而针对无源标签,本申请实施例考虑如下两种方式将无源标签接入核心网:
方式1、核心网视标签为特殊UE,仍然面向连接,即核心网保存标签的上下文,寻呼方式同常规UE寻呼方式类似。
该方式受限于无源标签获取能源的特殊性,依靠激励信号获得能量,所以难以长时间保持与核心网的连接,而核心网长时间保存的海量标签上下文会占据核心网的资源。
方式2、核心网视标签为特殊UE,面向无连接,仅在标签接入的短暂时间内,保持标签的临时上下文,为标签提供临时的控制面或者用户面传输通道,当标签的数据传输完成或者计时器超时即释放标签临时上下文。
该方式适合海量标签超短时间接入核心网的场景,但是由于核心网不保存标签的上下文,所以无法使用常规UE寻呼机制对标签进行寻呼,当需要盘点特定标签时,核心网需要全局范围内的接入网网元都发起寻呼(即所有接入网网元都发送激励信号,标签获取能量后发起响应),增加了接入网网元的寻呼开销。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寻呼方案,可以在提高核心网的资源利用率的同时,降低全局接入网网元对标签的寻呼开销。以下对该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参见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寻呼方法的流程图,以下以方法应用于图4所示的通信系统为例,方法包括:
S101、应用功能网元向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发送第一寻呼请求,第一寻呼请求中携带标签的标识以及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相应的,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接收该一寻呼请求。
其中,第一寻呼请求中携带的标签的标识用于指示被寻呼的标签。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应用功能网元在向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发送第一寻呼请求之前,应用功能网元还需要先获取并保存标签的标识和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之后,才能生成并发送第一寻呼请求。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可以由核心网网元提供给应用功能网元。其中,核心网网元可以为任何能获取到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的核心网网元,包括但不限于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会话管理功能网元、用户面功能网元等。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包括为标签提供过服务的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核心网网元在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为标签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将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提供给应用功能网元。
以第一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为例,第一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可以获取标签的标识以及为标签提供服务的第一接入网网元的标识,并向应用功能网元发送第一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以及标签的标识。相应的,上述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包括第一接入网网元。
示例性的,参见图7,为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向应用功能网元提供接入网网元的标识的示意图,包括:
S201、标签获取接入网网元的激励信号,并完成与无线接入网网元的底层(如接入(Access Stratum,AS)层)交互;
S202、标签和核心网网元之间完成安全流程,其中安全流程包括核心网对标签的认证、授权等。
在具体实现时,标签和核心网网元之通过无线接入网网元完成安全流程,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标签和核心网之间的通讯协议。例如,接入网网元可以为标签代建非接入(Non-Access Stratum,NAS)层连接以实现标签与核心网的交互,具体例如:接入网网元可以新增功能模块统一接入网关功能(Unified Access Gateway Function,Uni-AGF)为标签代建控制面,用于支持标签和核心网之间的交互,使得核心网够感知标签(因为标签没有NAS层,所以无法同普通UE一样直接与5GC进行NAS层的交互);或者例如,接入 网网元可以直接通过N2消息(接入网网元与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之间的接口消息)与核心网进行交互。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核心网对标签的认证是一种双向认证,即包括核心网对标签认证和标签对核心网认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基于蜂窝网络的认证框架完成标签和核心网的双向认证,例如核心网可以通过认证网元完成标签的双向认证,其中认证网元例如是认证服务功能(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AUSF)网元、统一数据管理(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网元等,本申请不做限制;或者,可以通过网络切片和独立非公共网络的鉴权授权功能(Network Slice-specific and SNPN Authentication and Authorization Function,NSSAAF)的方式完成标签的双向认证。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标签可以无运营商属性。这里采用类似3GPP的R17版本中的私网外部认证的方式,即可由第三方网元完成认证和授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标签可以和核心网网元之间基于哈希(Hash)、对称秘钥、非对称密钥等方式完成授权、认证等相关安全参数的交互。
S203A、核心网建立控制面(Control Plane,CP)转发通道;
具体的,核心网保存标签的通用签约/配置信息,根据标签上传的标识(例如受保护的安全标识(Security Identifiers,SID)或者临时的SID或者其它能够唯一表示标签的标识),建立标签的上下文,为标签构建控制面转发通道,具体的转发路径可以是:标签→接入网网元→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应用功能网元(应理解,这里仅为举例,中间经过的核心网网元不限于是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实际还可以是其他核心网网元)。
S203B、核心网建立用户面(User Plane,UP)转发通道;
与S203A相比,在标签完成安全流程后,核心网为标签建立用户面转发通道,例如具体转发路径可以是:标签→接入网网元→用户面功能网元→应用功能网元。
应理解,在具体实施时,核心网可以只为标签建立控制面转发通道,也可以只为标签建立用户面转发通道,也可以同时为标签建立控制面转发通道和用户面转发通道,本申请不做限制。换而言之,上述S203A、S203B中实际可以只有一个步骤被执行,或者两个步骤均被执行。
在S203A和/或S203B之后,标签和核心网的连接建立完成,基于连接,核心网网元与接入网网元可以为标签提供数据传输服务,例如核心网和应用功能网元/应用服务器之间可以通过控制面转发通道或者用户面转发通道交互数据。在接入网网元为标签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核心网保持标签与核心网之间的连接,即核心网保持标签的临时上下文;当在接入网网元为标签提供服务结束后(如核心网和标签之间的数据传输完成或标签与核心网的连接超时),核心网断开标签与核心网之间的连接,即核心网释放标签的临时上下文。
S204、在接入网网元为标签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获取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的标识;
S205、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将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上报给应用功能网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入网网元的标识可以是全局唯一标识,即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唯一确定一个接入网网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或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或其它核心网网元可以将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获取的接入网网元的标识进行匿名化处 理后再发送给应用功能网元。例如,接入网网元的标识是运营商定义的接入网网元标识,则可以对接入网网元标识进行匿名处理,以避免对第三方直接提供运营商内部的标识信息,进而降低安全风险。其中,匿名化处理,例如可以是:可以先对标识进行假名化、加密、抑制或者屏蔽等处理,得到间接标识;然后再对间接标识进行泛化或者随机化处理,得到匿名化的标识。应理解,以上仅为举例,本申请对匿名化处理的具体步骤不做限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核心网网元根据应用功能网元的寻址信息将接入网网网元的标识提供给应用功能网元。其中,应用功能网元的寻址信息可以通用签约信息或配置信息获得,或者根据标识中的路由字段获得,并可以进一步通过域名解析系统(Domain Name System,DNS)获取应用功能网元的精确地址(如应用功能网元的IP地址)。
根据S201~S205,可见就可以实现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向应用功能网元提供接入网网元的标识。
应理解,以上S201~S205可以发生在标签首次接入核心网(即首次与核心网建立连接)时,也可以发生在标签与核心网断开连接重新接入核心网时,本申请不做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S201~S205是以一次连接过程中核心网网元向应用功能网元提供为标签提供接入网网元标识为例。根据前文可知,标签可以与核心网建立多次连接,所以在每次连接过程中,核心网网元均可以向应用功能网元提供为标签提供接入服务的接入网网元的标识。另外,标签重新连接到核心网后,再次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可以与之前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相同或不同,本申请不做限制。应用功能网元可以获得先后为标签提供服务的多个不同的接入网网元的标识。
S102、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根据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确定目标接入网网元。
其中,目标接入网网元是当前可能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可以尝试通过目标接入网网元寻呼标签。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包括最近一次(即上一次)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相应的,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可以根据最近一次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确定目标接入网网元,即目标接入网网元为最近一次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为了便于区分,这里将根据最近一次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确定的目标接入网网元称为第一目标接入网网元。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包括多个历史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相应的,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可以根据多个历史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确定目标接入网网元,目标接入网网元为预测的当前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为了便于区分,这里将根据多个历史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确定的目标接入网网元称为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
可选的,多个历史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可以包括或不包括最近一次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
可选的,多个历史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的标识可以是列表的形式,例如第一寻呼请求中携带列表,列表中包含多个历史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的标识。进一步,列表中还可以包含每个接入网网元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时间信息、标签的位置信息等。
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的预测可以由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执行,即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根据多个历史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的标识预测当前为 标签提供服务的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
另一种可选的方式中,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的预测也可以由除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之外的其它网元执行。例如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可以向网络数据分析功能网元发送多个历史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的标识,进而网络数据分析功能网元根据多个历史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的标识预测当前为标签提供服务的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并向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发送预测结果(例如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的标识),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接收预测结果并根据预测结果确定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包括上述第一目标接入网网元(最近一次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和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即预测的目标接入网网元)。
当然,以上几种方式仅为示例而非限定,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目标接入网网元以及寻呼过程等,还可以有其它具体实现方式,本申请不做限制。
S103、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向目标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二寻呼请求,第二寻呼请求中携带标签的标识;相应的,目标接入网网元接收第二寻呼请求。
根据上述S102中目标接入网网元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向目标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二寻呼请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实现方式:
方式1、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向第一目标接入网网元(即最近一次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二寻呼请求,第二寻呼请求中携带标签的标识,以使第一目标接入网网元根据第二寻呼请求中携带的标签的标识寻呼标签。
方式1基于最近一次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寻呼标签,可以提高寻呼的命中率。
方式2,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向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即基于历史数据预测的当前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二寻呼请求,第二寻呼请求中携带标签的标识,以使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根据第二寻呼请求中携带的标签的标识寻呼标签。
方式2基于预测的当前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寻呼标签,可以提高寻呼的命中率。
方式3、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可以先向第一目标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二寻呼请求,第二寻呼请求中携带标签的标识,以使第一目标接入网网元根据第二寻呼请求中携带的标签的标识寻呼标签。如果第一目标接入网网元寻呼标签失败(例如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收到第一目标接入网网元返回的寻呼响应,寻呼响应指示寻呼失败),则网络能力开放功能再向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三寻呼请求,第三寻呼请求中携带标签的标识,以使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根据第三寻呼请求中携带的标签的标识寻呼标签。
方式3先通过最近一次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寻呼标签,失败之后再通过预测的接入网网元寻呼标签,可以进一步提高寻呼的命中率。
方式4、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可以先向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二寻呼请求,第二寻呼请求中携带标签的标识,以使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根据第二寻呼请求中携带的标签的标识寻呼标签。如果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寻呼标签失败(例如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收到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返回的寻呼响应,寻呼响应指示寻呼失败),则网络能力开放功能再向第一目标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三寻呼请求,第三寻呼请求中携带标签的标识,以使第一目标接入网网元根据第三寻呼请求中携带的标签的标识寻呼标签。
方式4先通过预测的接入网网元寻呼标签,失败之后再通过最近一次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寻呼标签,可以进一步提高寻呼的命中率。
方式5、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向第一目标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二寻呼请求、以及向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三寻呼请求(第二寻呼请求、第三寻呼请求的发送时间不区分先后顺序),第二寻呼请求、第三寻呼请求中均携带标签的标识,以使第一目标接入网网元和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均寻呼标签。
方式5同时通过预测的接入网网元和最近一次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寻呼标签,可以在提高寻呼命中率的同时,减少寻呼所需的时间。
当然,以上几种方式仅为示例而非限定,还可以有其它具体实现方式,本申请不做限制。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通过目标接入网网元对应的目标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将第二寻呼请求发送给目标接入网网元。其中,目标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可以采用透传或非透传的方式对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与目标接入网网元之间进行转发,本申请不做限制。例如:目标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直接从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接收第二寻呼请求,然后向目标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二寻呼请求(透传方式);或者,目标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从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接收第四寻呼请求,第四寻呼请求中可以携带标签的标识以及目标接入网网元的标识,目标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根据第四寻呼请求中携带的目标接入网网元的标识向目标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二寻呼请求(非透传方式)。
S104、目标接入网网元根据第二寻呼请求中携带的标签的标识寻呼标签。
示例性的,参见图8,目标接入网网元对标签的寻呼过程可以包括:
S301、目标接入网网元收到第二寻呼请求之后,激活激励信号;
S302、标签获取目标无线接入网网元的激励信号,完成与目标接入网网元的底层(如AS层)交互;
S303、目标接入网网元发送寻呼响应给应用功能网元,其中寻呼响应用于指示寻呼标签成功,应理解此步骤是可选的,图8中用虚线标识S303为可选步骤;
S304、标签和核心网网元之间完成安全流程,此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考前文S202,这里不再赘述;
S305、核心网为标签建立控制面和/或用户面转发通道,此步骤的具体实现方式可参考前文S203A、S203B,这里不再赘述。
根据以上S101~S104,标签可以面向无连接的方式接入核心网(即核心网无需长期保持标签的上下文),可以提高核心网的资源利用率;而应用功能网元在对标签进行寻呼时,可以通过控制面网元将寻呼请求发送到目标接入网网元(即当前可能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进而使得目标接入网网元对标签进行寻呼,无需全局范围内的接入网网元都对标签进行寻呼,因此可以节省整体接入网网元的开销。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本文中的各寻呼请求(例如第一寻呼请求、第二寻呼请求、第三寻呼请求或第四寻呼请求等)还可以携带盘点命令,盘点命令用于指示对标签执行操作。例如,盘点命令用于指示对标签执行读和/或写操作,当然,此处,仅为举例,实际应用中盘点命令包括但不限于用于指示对标签执行读和/或写操作。目标接入网网元在收到第二寻呼请求,激活激励信号之后,向标签发送盘点命令。该方式通过在寻呼请求中额外携带盘点命令的方式,可以减少标签与核心网网元交互流程的复杂度,减少标签的等待时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标签接收到盘点命令之后,触发自身和核心网网元之间的 安全流程,在完成安全流程之后(即标签和核心网网元双向认证、授权等通过之后),再响应盘点命令。如此,可以提高标签数据的安全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应用功能网元还可以先通过用户面网元寻呼标签,若应用功能网元通过用户面网元寻呼标签失败,应用功能网元再通过控制面网元寻呼标签。因此,在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接收来自应用功能网元的第一寻呼请求之前,还可以包括:应用功能网元通过用户面网元寻呼标签失败。在具体实现时,应用功能网元先通过之间建立的用户面转发通道发送第五寻呼请求,第五寻呼请求中携带标签的标识,如果应用功能网元收到(之间建立的用户面转发通道上的)用户面功能网元或接入网网元返回的用于指示寻呼失败的响应,则应用功能网元确定用户面网元寻呼所述标签失败,进而再通过控制面网元寻呼标签,例如向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发送第一寻呼请求。可选的,第五寻呼请求中携带盘点命令。如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寻呼命中率和减少寻呼所需的时间。
应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可以分别单独实施,也可以相互结合实施。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实现上述实施例中功能,基站和终端包括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申请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方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相结合的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场景和设计约束条件。
图9和图10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可能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这些通信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任一网元的功能,因此也能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具备的有益效果。
如图9所示,通信装置900包括处理模块910和收发模块920。通信装置900用于实现上述图6或图7或图8中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任一网元的功能。
当通信装置900用于实现图6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接入网网元的功能时:收发模块920用于接收来自应用功能网元的第一寻呼请求,第一寻呼请求中携带标签的标识以及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处理模块910用于接收来自应用功能网元的第一寻呼请求,第一寻呼请求中携带标签的标识以及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收发模块920还用于向目标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二寻呼请求,第二寻呼请求中携带标签的标识,以使目标接入网网元根据第二寻呼请求中携带的标签的标识寻呼标签。
当通信装置900用于实现图6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应用功能网元的功能时:处理模块910用于收发模块920;保存标签的标识、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收发模块920用于向网络能力开放功能发送第一寻呼请求,第一寻呼请求中携带标签的标识、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
当通信装置900用于实现图6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的功能时:处理模块910用于获取标签的标识和为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的标识;收发模块920用于向应用功能网元发送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以及标签的标识,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以及标签的标识用于应用功能网元寻呼标签。
有关上述处理模块910和收发模块920更详细的描述可以直接参考图6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相关描述直接得到,这里不加赘述。
如图10所示,通信装置1000包括处理器1010和接口电路1020。处理器1010和接口电路1020之间相互耦合。可以理解的是,接口电路1020可以为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 可选的,通信装置100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030,用于存储处理器1010执行的指令或存储处理器1010运行指令所需要的输入数据或存储处理器1010运行指令后产生的数据。
当通信装置1000用于实现图6所示的方法时,处理器1010用于实现上述处理模块910的功能,接口电路1020用于实现上述收发模块920的功能。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模块(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它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或者其任意组合。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基站或终端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基站或终端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用户设备或者其它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集成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也可以是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还可以是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介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两种类型的存储介质。
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在本申请的文字描述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在本申请的公式中,字符“/”,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包括A,B和C中的至少一个”可以表示:包括A;包括B;包括C;包括A和B;包括A和C;包括B和C;包括A、B和C。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 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

Claims (23)

  1. 一种寻呼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接收来自应用功能网元的第一寻呼请求,所述第一寻呼请求中携带标签的标识以及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
    所述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确定目标接入网网元;
    所述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向所述目标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二寻呼请求,所述第二寻呼请求中携带所述标签的标识,以使所述目标接入网网元根据所述第二寻呼请求中携带的所述标签的标识寻呼所述标签。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由核心网网元提供给所述应用功能网元。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寻呼请求中还携带盘点命令,所述盘点命令用于指示对所述标签执行读和/或写操作。
  4. 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包括最近一次为所述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
    所述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确定目标接入网网元,包括:
    所述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根据所述最近一次为所述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确定第一目标接入网网元;
    所述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向所述目标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二寻呼请求,包括:
    所述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向所述第一目标接入网网元发送所述第二寻呼请求。
  5. 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包括多个历史为所述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
    所述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确定目标接入网网元,包括:
    所述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根据所述多个历史为所述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确定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其中,所述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为预测的当前为所述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
    所述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向所述目标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二寻呼请求,包括:
    所述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向所述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发送所述第二寻呼请求。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根据所述多个历史为所述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确定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包括:
    所述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向网络数据分析功能网元发送所述多个历史为所述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的标识,所述网络数据分析功能网元用于根据所述多个历史为所述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的标识预测当前为所述标签提供服务的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
    所述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接收来自于所述网络数据分析功能网元的所述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的标识,根据所述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的标识确定所述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还包括多个历史为所述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确定所述第一目标接入网网元寻呼所述标签失败;
    所述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根据所述多个历史为所述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确定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其中,所述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为预测的当前为所述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
    所述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向所述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三寻呼请求,所述第三寻呼请求中携带所述标签的标识,以使所述第二目标接入网网元根据所述第三寻呼请求中携带的所述标签的标识寻呼所述标签。
  8. 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接收来自所述应用功能网元的所述第一寻呼请求之前,还包括:
    所述应用功能网元通过用户面网元寻呼所述标签失败。
  9. 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向所述目标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二寻呼请求,包括:
    所述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向所述目标接入网网元对应的目标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发送第四寻呼请求,所述第四寻呼请求中携带所述标签的标识以及所述目标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以使所述目标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根据所述第四寻呼请求中携带所述标签的标识以及所述目标接入网网元的标识向所述目标接入网网元发送所述第二寻呼请求。
  10. 一种寻呼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应用功能网元获取标签的标识、以及为所述标签提供服务的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所述应用功能网元保存所述标签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
    所述应用功能网元向网络能力开放功能发送第一寻呼请求,所述第一寻呼请求中携带所述标签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由核心网网元提供给所述应用功能网元。
  12. 如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寻呼请求中还携带盘点命令,所述盘点命令用于指示对所述标签执行读和/或写操作。
  13. 如权利要求1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包括最近一次为所述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
  14. 如权利要求11-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包括多个历史为所述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
  15. 如权利要求10-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应用功能网元在向网络能力开放功能发送所述第一寻呼请求之前,向用户面网元发送第五寻呼请求,所述第五寻呼请求中携带所述标签的标识,以使所述用户面网元根据所述标签的标识寻呼所述标签;
    确认所述用户面网元寻呼所述标签失败。
  16. 一种寻呼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获取标签的标识和为所述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的标识;
    所述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向应用功能网元发送所述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以及所述标签的标识,所述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以及所述标签的标识用于所述应用功能网元寻呼所述标签。
  17. 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接收来自网络能力开放功能网元的第四寻呼请求,所述第四寻呼请求中携带所述标签的标识以及所述接入网网元的标识;
    所述接入与移动性管理功能网元根据所述第四寻呼请求中携带的所述标签的标识以及所述接入网网元的标识向所述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二寻呼请求,所述第二寻呼请求中携带所述标签的标识,以使所述接入网网元根据所述第二寻呼请求中携带的所述标签的标识寻呼所述标签。
  18.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模块,用于接收来自应用功能网元的第一寻呼请求,所述第一寻呼请求中携带标签的标识以及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确定目标接入网网元;
    所述收发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目标接入网网元发送第二寻呼请求,所述第二寻呼请求中携带所述标签的标识,以使所述目标接入网网元根据所述第二寻呼请求中携带的所述标签的标识寻呼所述标签。
  19.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获取标签的标识、以及为所述标签提供服务的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所述应用功能网元保存所述标签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
    收发单元,用于向网络能力开放功能发送第一寻呼请求,所述第一寻呼请求中携带所述标签的标识、所述至少一个接入网网元的标识。
  20.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处理单元,用于获取标签的标识和为所述标签提供服务的接入网网元的标识;
    收发单元,用于向应用功能网元发送所述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以及所述标签的标识,所述接入网网元的标识以及所述标签的标识用于所述应用功能网元寻呼所述标签。
  21.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或将来自所述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所述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9或10-15或16-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2.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9或10-15或16-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3.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如权利要求1-9或10-15或16-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PCT/CN2022/127008 2021-10-29 2022-10-24 一种寻呼方法及装置 WO2023071979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69655.5 2021-10-29
CN202111269655.5A CN116074805A (zh)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寻呼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71979A1 true WO2023071979A1 (zh) 2023-05-04

Family

ID=861603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2/127008 WO2023071979A1 (zh) 2021-10-29 2022-10-24 一种寻呼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74805A (zh)
WO (1) WO2023071979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39015A1 (en) * 2002-02-20 2003-08-27 Carolyn Marie Winter A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 location system
CN109803226A (zh) * 2017-11-17 2019-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0176032A2 (en) * 2019-02-27 2020-09-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Wireless device mobility betwe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13784286A (zh) * 2021-09-14 2021-12-10 阿里巴巴达摩院(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寻呼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通信系统
WO2022170575A1 (zh) * 2021-02-10 2022-08-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寻呼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339015A1 (en) * 2002-02-20 2003-08-27 Carolyn Marie Winter A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ag location system
CN109803226A (zh) * 2017-11-17 2019-05-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0176032A2 (en) * 2019-02-27 2020-09-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Wireless device mobility betwe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WO2022170575A1 (zh) * 2021-02-10 2022-08-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寻呼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CN113784286A (zh) * 2021-09-14 2021-12-10 阿里巴巴达摩院(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寻呼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通信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NOKIA, NOKIA SHANGHAI BELL: "Stage 3 aspects for encoding of paging message with truncated UE-ID", 3GPP TSG-RAN WG2 MEETING #102, R2-1806988, 20 May 2018 (2018-05-20), XP051443416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74805A (zh) 2023-05-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43704B2 (en) Application driven dynamic network slice selection
KR102224248B1 (ko) 통신 시스템에서 PDU(Protocol Data Unit) 세션을 설립하는 방법
US11637891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ferring an edge computing application
US2024004935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service reliability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EP3860176B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obtaining capability information of terminal
US11129092B2 (en) Application specific location discovery
US20230164690A1 (en) Communication Prediction-Based Energy Sav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2022322A1 (zh) 访问本地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WO2023071979A1 (zh) 一种寻呼方法及装置
EP4090060A2 (en) Network slice admission control (nsac) discovery and roaming enhancements
US20220053326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14071649A (zh) 访问本地网络的方法和装置
CN113613248A (zh) 认证事件处理方法及装置、系统
CN113453311B (zh) 封闭接入组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3246431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24066436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104740A1 (zh) 一种非公共网络签约信息更新方法及装置
EP4333533A1 (en) Computing power resource scheduling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EP4322504A1 (en) Efficient terminal data collection
WO2023185062A1 (zh) 一种备份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WO2021138784A1 (zh) 一种接入网络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7641239A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6528216A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7528706A (zh) 消息路由方法和装置
CN115884134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288585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