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3051673A1 - 感知数据传输方法、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感知数据传输方法、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3051673A1
WO2023051673A1 PCT/CN2022/122511 CN2022122511W WO2023051673A1 WO 2023051673 A1 WO2023051673 A1 WO 2023051673A1 CN 2022122511 W CN2022122511 W CN 2022122511W WO 2023051673 A1 WO2023051673 A1 WO 2023051673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sensing data
sensing
request
request message
functional entit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2/12251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侯云静
王胡成
艾明
Original Assignee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23051673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3051673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2Services making use of location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38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collecting sensor information

Abstract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感知数据传输方法、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应用于感知功能实体,包括: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感知数据;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确定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将所述感知数据传输至需要所述感知数据的第一通信设备。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中设置感知功能实体,并支持其他网络节点从感知功能实体获取感知数据,从而任意通信设备均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获取感知数据,而无需自身支持感知数据获取功能,降低了各通信设备的复杂度、维护难度和生产成本,且能够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为各通信设备提供有效的感知数据支持。

Description

感知数据传输方法、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09月30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1111660999,发明名称为“感知数据传输方法、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通过引用方式全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感知数据传输方法、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感知指的是确定目标物的范围(如距离、仰角和方位角)、速度和移动信息等。获取感知数据的方法可包括:通过对比发射信号和响应信号推导得到感知数据,该方法常用于发现静态物体;或者,通过分析接收到的信号的相位和振幅的变化历史信息推导得到感知数据,该方法常用于发现移动的物体。
随着感知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具有感知周围环境的需求,尤其在垂直行业,基于感知的应用越来越多,例如智能家庭、智能城市等等。目前,获取感知数据(例如动态3D地图、车辆周围的物体信息、某辆车与周围车辆的距离/方向信息等)的功能主要由应用层的应用服务器来实现,这就需要每个应用服务器都能够支持感知相关功能,由此增加了应用层的实现复杂度和维护难度,因此,如何提出一种感知数据的获取方法,以降低现有应用层的实现复杂度和维护难度,并有效满足各种应用感知周围环境的需求,是业界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感知数据传输方法、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感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感知功能 实体,包括:
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感知数据;
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确定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
将所述感知数据传输至需要所述感知数据的第一通信设备。
可选地,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确定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待请求的感知数据的属性信息,确定满足所述属性信息的感知数据;
其中,所述属性信息包含数据类型信息、区域信息、终端标识、服务质量QoS和时间信息中的一项或者多项。
可选地,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确定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确定能够提供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的第二通信设备;
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中获取感知数据,并将获取到的所述感知数据确定为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
可选地,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确定能够提供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的第二通信设备,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区域信息和第二通信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能够提供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的第二通信设备;或者,
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区域信息,获取满足所述区域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信息,并根据获取到的所述设备信息,确定能够提供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的第二通信设备。
可选地,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区域信息,获取满足所述区域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区域信息,从网络存储功能实体或者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中获取满足所述区域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可选地,若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无线接入网设备,那么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中获取感知数据,包括:
通过用户面功能实体,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感知数据。
可选地,通过用户面功能实体,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感知数据,包括:
向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或者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发送第一连接建立请求,所述第一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建立无线接入网设备传输感知数据的连接;
根据建立的连接,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感知数据。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感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侧设备,包括:
接收感知数据获取请求,所述感知数据获取请求用于请求感知数据;
基于所述感知数据获取请求,确定能够提供所述感知数据的感知功能实体,并向确定的所述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接收所述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的感知数据。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接收到的感知数据发送给发送感知数据获取请求的通信设备。
可选地,基于所述感知数据获取请求,确定能够提供所述感知数据的感知功能实体,包括:
根据所述感知数据获取请求和感知功能实体的感知能力,确定能够提供所述感知数据的感知功能实体;或者,
根据所述感知数据获取请求,从网络存储功能实体中查找能够提供所述感知数据的感知功能实体。
可选地,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的地址信息,则接收所述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的感知数据,包括:
通过用户面功能实体,接收所述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的感知数据。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感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移动性 管理功能实体,包括:
向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发送第二连接建立请求,所述第二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建立无线接入网设备传输感知数据的连接。
可选地,所述向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发送第二连接建立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所述感知功能实体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会话管理功能实体。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感知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包括:
接收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或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的第三连接建立请求,所述第三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建立无线接入网设备传输感知数据的连接;
基于所述第三连接建立请求,与用户面功能实体之间执行连接建立过程。
可选地,所述第三连接建立请求中包括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所述感知功能实体的位置信息;
所述与用户面功能实体之间执行连接建立过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所述感知功能实体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
第五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感知功能实体,包括存储器,收发机,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感知数据;
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确定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
将所述感知数据传输至需要所述感知数据的第一通信设备。
可选地,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确定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待请求的感知数据的属性信息,确定满足所述属性信息的感知数据;
其中,所述属性信息包含数据类型信息、区域信息、终端标识、服务质量QoS和时间信息中的一项或者多项。
可选地,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确定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确定能够提供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的第二通信设备;
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中获取感知数据,并将获取到的所述感知数据确定为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
可选地,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确定能够提供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的第二通信设备,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区域信息和第二通信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能够提供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的第二通信设备;或者,
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区域信息,获取满足所述区域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信息,并根据获取到的所述设备信息,确定能够提供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的第二通信设备。
可选地,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区域信息,获取满足所述区域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区域信息,从网络存储功能实体或者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中获取满足所述区域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信息。
可选地,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可选地,若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无线接入网设备,那么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中获取感知数据,包括:
通过用户面功能实体,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感知数据。
可选地,通过用户面功能实体,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感知数据,包括:
向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或者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发送第一连接建立请求, 所述第一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建立无线接入网设备传输感知数据的连接;
根据建立的连接,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感知数据。
第六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第一网络侧设备,包括存储器,收发机,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感知数据获取请求,所述感知数据获取请求用于请求感知数据;
基于所述感知数据获取请求,确定能够提供所述感知数据的感知功能实体,并向确定的所述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接收所述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的感知数据。
可选地,所述操作还包括:
将接收到的感知数据发送给发送感知数据获取请求的通信设备。
可选地,基于所述感知数据获取请求,确定能够提供所述感知数据的感知功能实体,包括:
根据所述感知数据获取请求和感知功能实体的感知能力,确定能够提供所述感知数据的感知功能实体;或者,
根据所述感知数据获取请求,从网络存储功能实体中查找能够提供所述感知数据的感知功能实体。
可选地,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的地址信息,则接收所述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的感知数据,包括:
通过用户面功能实体,接收所述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的感知数据。
第七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包括存储器,收发机,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向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发送第二连接建立请求,所述第二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建立无线接入网设备传输感知数据的连接。
可选地,所述向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发送第二连接建立请求之前,所述操 作还包括:
基于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所述感知功能实体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会话管理功能实体。
第八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包括存储器,收发机,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或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的第三连接建立请求,所述第三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建立无线接入网设备传输感知数据的连接;
基于所述第三连接建立请求,与用户面功能实体之间执行连接建立过程。
可选地,所述第三连接建立请求中包括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所述感知功能实体的位置信息;
所述与用户面功能实体之间执行连接建立过程之前,所述操作还包括:
基于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所述感知功能实体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
第九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感知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感知功能实体,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感知数据;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确定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
传输单元,用于将所述感知数据传输至需要所述感知数据的第一通信设备。
第十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感知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第一网络侧设备,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感知数据获取请求,所述感知数据获取请求用于请求感知数据;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感知数据获取请求,确定能够提供所述感 知数据的感知功能实体,并向确定的所述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的感知数据。
第十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感知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包括: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向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发送第二连接建立请求,所述第二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建立无线接入网设备传输感知数据的连接。
第十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感知数据传输装置,应用于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包括:
第四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或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的第三连接建立请求,所述第三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建立无线接入网设备传输感知数据的连接;
连接建立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三连接建立请求,与用户面功能实体之间执行连接建立过程。
第十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或执行如上所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或执行如上所述第三方面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或执行如上所述第四方面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第十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设备,所述通信设备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通信设备执行如上所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或执行如上所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或执行如上所述第三方面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或执行如上所述第四方面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第十五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处理器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处理器执行如上所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或执行如上所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或执行如上所述第三方面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或执行如上所述第四方面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第十六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产品,所述芯片产品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芯片产品执行如上所述第一方面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或执行如上所述第二方面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或执行如上所述第三方面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或执行如上所述第四方面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中设置感知功能实体,并支持其他网络节点从感知功能实体获取感知数据,从而任意通信设备均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获取感知数据,而无需自身支持感知数据获取功能,降低了各通信设备的复杂度、维护难度和生产成本,且能够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为各通信设备提供有效的感知数据支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四;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之一;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之二;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之三;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之四;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之五;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之六;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之七;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之八;
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之九;
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之十;
图1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之十一;
图1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之十二;
图1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之十三;
图1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之十四;
图19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功能实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会话管理功能实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2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2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其它量词与之类似。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并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 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目前,感知数据(例如动态3D地图、车辆周围的物体信息、某辆车与周围车辆的距离/方向信息等)的获取功能主要由应用层的应用服务器来实现,在这种技术方案中,需要每个应用服务器都能够支持感知相关功能,由此增加了应用层的实现复杂度和维护难度。
针对上述问题,本公开提出在移动通信网络架构中设置感知功能实体,该感知功能实体是为移动通信网络支持感知功能而设置的一种功能实体,感知功能实体负责收集感知数据,也可以支持对感知数据进行处理,形成应用所需的数据,如图像或地图等。网络上的各节点(如终端(User Equipment,UE)、网络设备或外部应用等)需要获取感知数据时,可以向感知功能实体发出请求,请求感知功能实体提供感知数据,感知功能实体可以根据接收到的请求,去获取相应的感知数据,提供给网络上的各节点。
感知功能实体可以位于核心网侧,也可以位于无线接入网侧。感知功能实体可以是独立的功能实体,也可以位于已有的核心网网元或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节点中。感知功能实体可以与各核心网网元直接交互,也可以支持与应用功能实体(Application Function,AF)直接交互,还可以支持与终端或RAN节点直接交互。
基于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感知功能实体,应用层的各应用服务器可以不再需要支持感知数据的获取功能,应用服务器需要获取感知数据时,可以直接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向感知功能实体请求感知数据,从而降低了现有应用层的实现复杂度和维护难度。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该方法应用于感知功能实体,如图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接收第一请求消息,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感知数据;
具体地,本公开实施例中,感知数据可以是指支持感知功能的设备(例如终端)执行感知测量所得到的测量数据,也可以是指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到的数据。
网络上的各节点(如终端、网络设备或外部应用等)需要获取感知数据 时,可以向网络中的感知功能实体发出请求,请求感知功能实体提供感知数据,感知功能实体可以根据接收到的请求,确定相应的感知数据,提供给网络上的各节点。
本公开实施例中,感知功能实体可以接收各种网络功能实体或应用功能实体或终端等发送的第一请求消息,该第一请求消息用于向感知功能实体请求感知数据。
其中,网络功能实体可以是指任意请求感知数据的网络功能实体,如网络开放功能(Network Exposure Function,NEF)、位置管理功能(Location Management Function,LMF)、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或RAN节点等。
步骤101、基于第一请求消息,确定满足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
具体地,感知功能实体接收到第一请求消息后,可以根据该第一请求消息,确定相应的感知数据,例如,可以是从本地存储的感知数据中确定满足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也可以是从RAN节点或终端等其他设备去获取满足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
步骤102、将感知数据传输至需要感知数据的第一通信设备。
具体地,感知功能实体确定满足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后,即可将这些感知数据传输给需要感知数据的第一通信设备,例如网络功能实体或应用功能实体或终端等。该第一通信设备可以是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的通信设备,也可以是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的通信设备以外的设备,即发送第一请求消息的通信设备可以是接收到第一通信设备的感知请求后向感知功能实体请求感知数据的,第一请求消息中可以携带第一通信设备的信息,以指示感知功能实体将感知数据传输至该信息对应的第一通信设备。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中设置感知功能实体,并支持其他网络节点从感知功能实体获取感知数据,从而任意通信设备均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获取感知数据,而无需自身支持感知数据获取功能,降低了各通信设备的复杂度、维护难度和生产成本,且能够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为各通信设备提供有效的感知数据支持。
可选地,基于第一请求消息,确定满足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包括:
基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待请求的感知数据的属性信息,确定满足属性信息的感知数据;
其中,属性信息包含数据类型信息、区域信息、终端标识、服务质量QoS和时间信息中的一项或者多项。
具体地,感知功能实体接收到第一请求消息后,若该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待请求的感知数据的属性信息,如数据类型信息、区域信息终端标识、服务质量QoS和时间信息中的一项或者多项,则可以根据这些属性信息,确定满足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
其中,数据类型信息可以是感知数据类型,比如自动驾驶类、动态地图类、家庭应用控制类、距离、方向、角度、环境等等,也可以是请求感知数据的应用功能实体的标识等。区域信息可以是地理区域、终端标识或RAN节点标识等。时间信息可以是开始收集/感知/测量时间、结束收集/感知/测量时间、感知周期等等。
可选地,基于第一请求消息,确定满足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包括:
基于第一请求消息,确定能够提供满足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的第二通信设备;
从第二通信设备中获取感知数据,并将获取到的感知数据确定为满足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
具体地,感知功能实体在接收到第一请求消息后,可以根据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待请求感知数据的相关信息,如数据类型信息、区域信息等,确定可提供满足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的第二通信设备,从第二通信设备中获取感知数据。例如,若需要获取特定区域的感知数据,则可以根据该区域信息选择第二通信设备;若需要获取特定终端的感知数据,则可以根据终端所在的位置信息,或为该终端服务的RAN节点信息等,选择第二通信设备。
可选地,第二通信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可选地,基于第一请求消息,确定能够提供满足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 据的第二通信设备,包括:
基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区域信息和第二通信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能够提供满足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的第二通信设备;或者,
基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区域信息,获取满足区域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信息,并根据获取到的设备信息,确定能够提供满足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的第二通信设备。
具体地,感知功能实体确定第二通信设备,可以基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区域信息,如感知区域或终端标识等信息,根据第二通信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能够提供满足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的第二通信设备,该第二通信设备的位置信息可以是本地配置的或者从其他网络功能实体如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获取到的,在此不做限制;或者,感知功能实体也可以基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区域信息,先获取满足该区域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信息,再根据获取到的设备信息,确定能够提供满足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的第二通信设备。
例如,以第二通信设备为无线接入网设备为例,若感知功能实体内配置有RAN节点部署信息,如位置、拓扑或标识等,则感知功能实体可以根据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区域信息和本地配置,确定能够提供满足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的RAN节点。
或者,感知功能实体也可以根据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区域信息,向存储有RAN节点信息的其他网络功能实体请求满足该区域信息的至少一个RAN节点的信息,并根据获取到的RAN节点的信息,确定能够提供满足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的RAN节点。
可选地,基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区域信息,获取满足区域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信息,包括:
基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区域信息,从网络存储功能实体或者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中获取满足区域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信息。
具体地,网络存储功能(Network Repository Function,NRF)、统一数据管理功能(Unified Data Management,UDM)或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例如, 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或接入及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等网络功能实体中可以存储各种通信设备的信息,感知功能实体可以根据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区域信息,从这些网络功能实体中获取满足该区域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信息,以确定能够提供满足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的第二通信设备。
例如,感知功能实体可以向NRF请求RAN节点的信息,请求中携带区域或终端标识等信息,NRF基于这些信息向感知功能实体返回RAN节点的信息。
例如,感知功能实体还可以向UDM请求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的信息,请求中携带区域或终端标识等信息,UDM基于这些信息向感知功能实体返回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的信息。然后,感知功能实体再从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请求服务该区域或终端的RAN节点的信息。
可选地,若第二通信设备为无线接入网设备,那么从第二通信设备中获取感知数据,包括:
通过用户面功能实体,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感知数据。
具体地,由于感知数据量较大,通过控制面传递,需要通过多条控制面消息传输感知数据,增加了数据传输时延。因此,本公开实施例中,若第二通信设备为无线接入网设备,感知功能实体可以通过用户面功能实体,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感知数据。
例如,网络RAN节点和用户面功能实体(User plane Function,UPF)之间可以建立传输感知数据所需的数据传输路径(例如N3隧道,连接,会话等),RAN节点通过该路径传输感知数据,UPF通过IP路由的方式将该数据发送至感知功能实体。
可选地,通过用户面功能实体,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感知数据,包括:
向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或者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发送第一连接建立请求,第一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建立无线接入网设备传输感知数据的连接;
根据建立的连接,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感知数据。
具体地,通过用户面功能实体,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感知数据的场景中,感知功能实体可以先判断是否已建立与发送感知数据相关的连接,若未建立,则可以向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或者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发送第一连接建立请求,该第一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建立无线接入网设备传输感知数据的连接,即感知功能实体可以向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发送连接建立请求,再由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向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发送连接建立请求,也可以是感知功能实体直接向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发送连接建立请求。其中,无线接入网设备传输感知数据的连接可以是指无线接入网设备与用户面功能之间传输数据的数据传输路径,如PDU会话或PDN连接等。
第一连接建立请求中可以携带以下一项或多项信息:连接标识;数据网络名称(Data Network Name,DNN);网络切片选择辅助信息(Single Network Slice Selection Assistance Information,S-NSSAI);感知功能实体的标识;感知功能实体的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地址;感知功能实体的端口号;感知功能实体的全限定域名(Fully Qualified Domain Name,FQDN);感知功能实体的位置信息;RAN节点的位置信息。
可选地,感知功能实体在向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或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发送第一连接建立请求之前,可以基于无线接入网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感知功能实体的位置信息,选择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或会话管理功能实体。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二,该方法应用于第一网络侧设备,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00、接收感知数据获取请求,感知数据获取请求用于请求感知数据;
具体地,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网络侧设备可以是指任意能够向感知功能实体请求获取感知数据的网络侧设备,如NEF、AMF等,第一网络侧设备在接收到感知数据获取请求(包括针对感知数据进行分析的分析请求)时,可以基于该感知数据获取请求,确定向感知功能实体请求获取感知数据。
其中,向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感知数据获取请求的可以是任意需要获取 感知数据的通信设备,例如应用功能实体、终端或其他网络功能实体等,这些通信设备需要获取感知数据时,可以向第一网络侧设备发送感知数据获取请求,由第一网络侧设备向感知功能实体请求感知数据。
步骤201、基于感知数据获取请求,确定能够提供感知数据的感知功能实体,并向确定的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具体地,第一网络侧设备接收到感知数据获取请求后,可以先根据感知数据获取请求来确定能够提供感知数据的感知功能实体,并向所确定的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其中,感知数据获取请求中可以包含待请求的感知数据的属性信息,如数据类型信息、区域信息和时间信息中的一项或者多项,第一网络侧设备可以根据这些属性信息,例如感知类型、感知区域或RAN节点标识等,查询感知功能实体服务的区域、支持的感知类型或所处的RAN节点等信息,进而确定能够提供感知数据的感知功能实体。
在确定感知功能实体后,第一网络侧设备即可向确定的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第一请求消息,请求感知功能实体提供感知数据。
第一请求消息中可以包含待请求的感知数据的属性信息,如数据类型信息、区域信息和时间信息中的一项或者多项。若第一网络侧设备请求感知功能实体将感知数据发送至第一网络侧设备以外的其他通信设备,则第一请求消息中还可以携带所述其他设备的信息。
步骤202、接收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的感知数据。
具体地,第一网络侧设备向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后,感知功能实体可以根据该第一请求消息,确定相应的感知数据,例如,可以是从本地存储的感知数据中确定满足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也可以是从RAN节点或终端等其他设备去获取满足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
感知功能实体确定满足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后,即可将这些感知数据传输给第一网络侧设备,从而第一网络侧设备可以获取到所请求的感知数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中设置感知 功能实体,并支持其他网络节点从感知功能实体获取感知数据,从而任意通信设备均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获取感知数据,而无需自身支持感知数据获取功能,降低了各通信设备的复杂度、维护难度和生产成本,且能够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为各通信设备提供有效的感知数据支持。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
将接收到的感知数据发送给发送感知数据获取请求的通信设备。
具体地,第一网络侧设备接收到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的感知数据后,可以将接收到的感知数据发送给发送感知数据获取请求的通信设备,如应用功能实体、终端或其他通信设备。例如,对于应用功能实体通过NEF向感知功能实体请求感知数据的场景,NEF接收到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的感知数据后,则可以将该感知数据发送给应用功能实体。
可选地,基于感知数据获取请求,确定能够提供感知数据的感知功能实体,包括:
根据感知数据获取请求和感知功能实体的感知能力,确定能够提供感知数据的感知功能实体;或者,
根据感知数据获取请求,从网络存储功能实体中查找能够提供感知数据的感知功能实体。
具体地,第一网络侧设备接收到感知数据获取请求后,可以根据感知数据获取请求和感知功能实体的感知能力,确定能够提供感知数据的感知功能实体。
其中,感知功能实体的感知能力可以是指感知功能实体的服务区域、支持的感知类型、支持的感知数据上报方式等,若感知功能实体位于RAN节点,则还可以包括感知功能实体所处的RAN节点信息。因此,第一网络侧设备可以通过感知功能实体的感知能力,以及感知数据获取请求中包含的待请求的感知数据的属性信息,确定能够提供感知数据的感知功能实体。
例如,若感知数据获取请求中携带有感知类型、感知区域或RAN节点标识等信息,则可以在查询各终端的感知能力后,筛选出与这些信息匹配的感知功能实体。
第一网络侧设备接收到感知数据获取请求后,也可以根据感知数据获取请求,从网络存储功能实体中查找能够提供感知数据的感知功能实体。
具体地,为了支持其他网元选择感知功能实体,感知功能实体可以将自身的感知能力信息注册到网络存储功能实体中,从而其他网元可通过查找网络存储功能实体选择感知功能实体。感知功能实体的感知能力信息可以包括服务区域,能力(例如支持的感知类型,支持的感知数据上报方式,如果感知上报方式为用户面上报,则还可能提供感知功能实体的IP地址和/或端口号信息等),如果感知功能实体位于RAN节点,则消息还可能包括RAN节点的标识。
具体地,感知功能实体可以将自身的感知能力信息注册到网络存储功能实体之后,其他网元如第一网络侧设备即可向网络存储功能实体发送查询请求,在请求消息中携带感知类型、感知区域和无线接入网设备标识等参数,从而网络存储功能实体可以向第一网络侧设备回复这些参数所对应的感知功能实体的信息。
可选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第一网络侧设备的地址信息,则接收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的感知数据,包括:
通过用户面功能实体,接收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的感知数据。
具体地,由于感知数据量较大,通过控制面传递,需要通过多条控制面消息传输感知数据,增加了数据传输时延。因此,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网络侧设备可以在发送给感知功能实体的第一请求消息中携带第一网络侧设备的地址信息,从而感知功能实体可以根据该地址信息,通过用户面功能实体,向第一网络侧设备传输感知数据。其中,第一网络侧设备的地址信息可以是第一网络侧设备的IP地址、端口号或FQDN等信息。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三,该方法应用于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00、向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发送第二连接建立请求,第二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建立无线接入网设备传输感知数据的连接。
具体地,由于感知数据量较大,通过控制面传递,需要通过多条控制面消息传输感知数据,增加了数据传输时延。因此,本公开实施例中,针对无 线接入网设备向感知功能实体传输感知数据的应用场景,无线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用户面功能实体,向感知功能实体传输感知数据。
在该场景中,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可以向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发送第二连接建立请求,以请求建立无线接入网设备传输感知数据的连接。
其中,第二连接建立请求中可以携带以下一项或多项信息:连接标识;DNN;S-NSSAI;感知功能实体的标识;感知功能实体的IP地址;感知功能实体的端口号;感知功能实体的FQDN;感知功能实体的位置信息;RAN节点的位置信息。
本公开实施例中,连接建立请求的触发,可以是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接收到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感知确认信息后确定的,也可以是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接收到感知功能实体或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连接建立请求后确定的,也就是说,感知功能实体可以首先触发连接建立过程,然后向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发送连接建立请求,也可以是无线接入网设备首先触发连接建立过程,然后向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发送连接建立请求。之后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向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发送第二连接建立请求,会话管理功能实体接收到该第二连接建立请求后,可以基于该第二连接建立请求与用户面功能实体之间执行连接建立过程,建立无线接入网设备传输感知数据的连接。
可选地,向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发送第二连接建立请求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基于无线接入网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感知功能实体的位置信息,确定会话管理功能实体。
具体地,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在向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发送第二连接建立请求之前,可以基于无线接入网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感知功能实体的位置信息,选择会话管理功能实体。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四,该方法应用于会话管理功能实体(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400、接收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或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的第三连接建 立请求,第三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建立无线接入网设备传输感知数据的连接;
步骤401、基于第三连接建立请求,与用户面功能实体之间执行连接建立过程。
具体地,为建立无线接入网设备传输感知数据的连接,本公开实施例中,可以由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向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发送连接建立请求,也可以是由感知功能实体直接向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发送连接建立请求,会话管理功能实体接收到连接建立请求后,可以基于该连接建立请求,与用户面功能实体之间执行连接建立过程。该过程可以是N4会话建立过程,或其他连接建立过程,过程为用户面功能实体分配了传输感知数据的隧道的隧道端点信息,之后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可以将为用户面功能实体分配的隧道端点信息发送至无线接入网设备。
可选地,第三连接建立请求中可以携带以下一项或多项信息:连接标识;DNN;S-NSSAI;感知功能实体的标识;感知功能实体的IP地址;感知功能实体的端口号;感知功能实体的FQDN;感知功能实体的位置信息;RAN节点的位置信息。
可选地,第三连接建立请求中包括无线接入网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感知功能实体的位置信息;
与用户面功能实体之间执行连接建立过程之前,该方法还包括:
基于无线接入网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感知功能实体的位置信息,确定用户面功能实体。
具体地,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在与用户面功能实体之间执行连接建立过程之前,可以基于无线接入网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感知功能实体的位置信息,选择用户面功能实体。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感知数据传输方法进行举例说明。
实施例一: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之一,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介绍的是AF请求感知数据的流程,其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500、AF向NEF发送感知数据请求或事件订阅(Nnef_SensingData Request/Nnef_EventExposure_Subscribe)消息,消息包括请求的感知数据类型,比如自动驾驶类、动态地图类、家庭应用控制类、距离、方向、角度、环境等等。消息还可能包括区域(可以是地理区域或UE标识等)或开始收集/感知/测量时间等。
步骤501、NEF选择感知功能实体。NEF根据区域或感知类型等进行选择。
步骤502、NEF向感知功能实体发送感知数据请求(Nsdcf_SensingData Request)消息,消息包括感知类型、区域或开始收集/感知/测量时间等。
步骤503、感知功能实体收集(感知/测量)感知数据。如果接收到开始收集的时间,则感知功能实体在该时间点开始收集数据。
步骤504、感知功能实体向NEF发送感知数据响应(Nsdcf_SendingData Response)消息,消息包括感知数据,还可能包括开始收集感知数据的时间,结束收集感知数据的时间。
步骤505、NEF向AF发送感知数据响应或事件通知(Nnef_SensingData Response/Nnef_EventExposure_Notify)消息,消息包括感知数据。AF接收到该数据之后,处理感知数据,形成应用层/第三方所需或人类可读的信息,然后提供给应用层/第三方或呈现在人机交互界面。
在具体实现中,感知功能实体也可位于RAN节点内。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对实施例一进行了增强。
当多个感知功能实体收集数据时,AF会接收到多个回复消息,为了使得AF将多个回复关联到同一请求。AF可在请求消息中携带关联标识,NEF将该关联标识发送至感知功能实体。当感知功能实体返回感知数据时,还在回复消息中携带关联标识。或者,NEF合并多个感知功能实体收集的数据,向AF返回的回复消息中包括NEF合并的数据。
实施例三:
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之二,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介绍了网络内的控制面网元LMF在定位过程中,从感 知功能实体获得感知数据,用于位置计算,提高定位精度。其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600、AMF向LMF发送位置请求(Nlmf_Location_DetermineLocation Request)消息,消息包括UE的服务小区标识。
步骤601、LMF根据UE的服务小区决定收集特定区域内的感知数据,LMF选择位于该区域内的感知功能实体。或者LMF根据UE的服务小区决定从哪些RAN节点收集定位测量数据时,LMF根据这些RAN节点选择感知功能实体。
步骤602、LMF向感知功能实体发送感知数据请求(Nsdcf_SensingData Request)消息,消息包括类型、测量量等。
步骤603、感知功能实体向LMF返回感知数据响应(Nsdcf_SensingData Response)消息,消息包括感知数据。LMF选择定位方法或计算UE位置时参考该感知数据。
步骤604、LMF向AMF发送位置响应(Nlmf_Location_DetermineLocation Response)消息,消息包括UE的位置。
实施例四:
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之三,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当感知功能实体位于RAN节点时,可重用现有的NRPPa测量过程,实现感知请求和感知数据的传递。即实施例三中的步骤602-603可通过图7中的步骤700-701实现。
步骤700、LMF向RAN节点发送E-CID测量初始化请求(E-CID MEASUREMENT INITIATION REQUEST)消息或者OTDOA信息请求(OTDOA INFORMATION REQUEST)消息时,在消息中携带感知请求或者类型、测量量等感知参数。其中,E-CID指的是基于小区标识的增强定位技术(Enhanced Cell-ID);OTDOA指的是观测到达时间差定位技术(Observed 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
步骤701、RAN节点执行感知功能,然后向LMF返回E-CID测量初始化响应(E-CID MEASUREMENT INITIATION RESPONSE)消息或者OTDOA信息响应(OTDOA INFORMATION RESPONSE)消息时,在消息中携带感知数据。
实施例五:
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之四,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介绍了网络内的控制面网元PCF在做策略决策时,从感知功能实体获取感知数据,用于决定策略。其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800、PCF决定策略的触发条件发生,该触发条件可以是从AMF接收到AM策略关联建立请求,从SMF接收到关联建立请求,从AMF或者SMF接收到UE位置改变的事件通知或者接入类型改变事件通知或者接入技术改变事件通知。PCF决定需要决定新的UE策略或者策略和计费控制(Policy and Charging Control,PCC)规则。
步骤801、PCF选择感知功能实体。
步骤802、PCF向感知功能实体发送感知数据请求(Nsdcf_SensingData Request)消息,消息包括类型、感知范围等等感知参数。
步骤803、感知功能实体向PCF返回感知数据响应(Nsdcf_SensingData Response)消息,消息包括感知数据。
步骤804、PCF根据感知数据决定策略。
实施例六: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之五,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介绍了网络数据分析功能(Network Data Analytics Function,NWDAF)分析数据时,从感知功能实体获取感知数据。其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900、NWDAF选择感知功能实体。NWDAF决定UE相关的分析数据,网络相关的分析数据时可参考感知数据。
步骤901、NWDAF向感知功能实体发送感知数据请求(Nsdcf_SensingData Request)消息,消息包括类型、感知范围等感知参数。
步骤902、感知功能实体向NWDAF返回感知数据响应(Nsdcf_SensingData Response)消息,消息包括感知数据。
实施例七: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之六,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之七,如图 10和图11所示,上述实施例中提到了感知功能实体的选择,本实施例介绍实现感知功能实体选择的具体方法。
为了支持感知功能实体选择,感知功能实体将自身信息注册到NRF,其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1000、感知功能实体向NRF发送网元注册请求(Nnrf_NFManagement_NFRegister Request)消息,消息包括服务区域,能力(例如支持的感知类型,支持的感知数据上报方式,如果感知上报方式为通过用户面上报,则还可能提供感知功能实体的IP地址、端口号、FQDN信息等),如果感知感知功能实体位于RAN节点,则消息还可能包括RAN节点的标识。
步骤1001、NRF存储感知功能实体的信息,并向其返回网元注册响应(Nnrf_NFManagement_NFRegister Response)消息。
当网络功能实体(Network Function,NF)(例如NEF、LMF、PCF等)需要选择感知功能实体时,其通过与NRF交互,获得感知功能实体的信息。其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1100、NF向NRF发送网元发现请求(Nnrf_NFDiscovery Request)消息,消息中可以携带区域、RAN节点标识或感知类型等信息。
步骤1101、NRF向NF发送网元发现响应(Nnrf_NFDiscovery Response)消息,消息中携带感知功能实体的信息。
实施例八:
当感知数据请求影响多个感知功能实体时,即需要从多个感知功能实体收集感知数据时,NF/AF将从多个感知功能实体接收到回复。针对这一场景,本实施例介绍了如何关联一个请求和多个回复消息。
AF/NF请求感知数据时,可在请求消息中携带关联标识。感知功能实体在回复消息中携带关联标识。AF/NF可根据该标识关联请求和回复消息。为了实现数据同步,即多个感知功能实体提供的是同一时刻/同一时间段的感知数据,AF/NF请求感知数据时,还可在请求消息中携带开始感知时间、结束感知时间、感知周期等参数,感知功能实体根据时间参数开始和结束感知操作,还可能返回消息中携带上述时间参数信息。
实施例九:
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之八,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介绍了UE从网络获取感知数据。UE中运行有感知应用,感知应用可根据从网络获取的感知数据形成动态地图,或者V2X应用可根据从网络获取的感知数据形成控制指令等。其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1200、UE中的应用请求感知数据,应用向UE的NAS层提供执行感知所需的参数,例如感知区域、感知类型、UE列表(UE列表是与该UE邻近的UE,该参数用于请求感知功能实体收集与列表中的UE相关的感知数据)等,UE向AMF发送感知请求,消息中携带应用提供的信息。AMF根据请求中的参数选择感知功能实体。
步骤1201、AMF向感知功能实体发送感知数据请求,消息携带UE在步骤1200提供的参数。
步骤1202、感知功能实体向AMF返回感知数据回复,消息中携带感知数据。
步骤1203、AMF向UE发送感知回复,消息中携带感知数据。
图1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之九,如图13所示,当UE在上述步骤1200提供的感知区域或UE列表均在UE的服务RAN节点的覆盖区域时,AMF可通过N2消息向RAN节点发送感知请求,RAN节点内的感知功能实体获取感知数据之后通过RRC消息将感知数据发送给UE。其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1300、UE中的应用请求感知数据,应用向UE的NAS层提供执行感知所需的参数,例如感知区域、感知类型、UE列表(UE列表是与该UE邻近的UE,该参数用于请求感知功能实体收集与列表中的UE相关的感知数据)等,UE向AMF发送感知请求,消息中携带应用提供的信息。AMF根据请求中的参数选择感知功能实体。在该实施例中,只需要UE连接的RAN节点上的感知功能实体收集数据即可。
步骤1301、AMF向RAN节点发送N2感知数据请求消息,消息中携带感知区域或者UE NGAP ID。其中UE NGAP ID是UE在上述步骤1200提供的UE列表中的UE的NGAP ID。RAN节点内的感知功能实体收集上述区域内或者与上述UE NGAP ID所标识的UE相关的感知数据。
步骤1302、RAN节点向UE发送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消息,消息携带感知数据。
图1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之十,如图1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如果UE需要获取某个区域内的感知数据,UE向RAN节点发送RRC消息,消息中携带区域,类型等参数,RAN节点内的感知功能实体收集该区域内的感知数据。如果UE提供的区域跨不同RAN节点的服务区域或者不同感知功能实体的服务区域,则RAN节点内的感知功能实体可能从其他感知功能实体获取感知数据。其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1400、UE向RAN发送RRC消息,消息包括感知请求。
步骤1401-1402、RAN节点内的感知功能实体开始感知数据,其还可能从其他感知功能实体获取感知数据。
步骤1403、RAN节点向UE返回RRC消息,消息包括感知数据。
实施例十:
图1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之十一,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介绍了通过用户面传输感知数据的流程。
感知数据量较大,通过控制面传递,需要通过多条控制面消息传输感知数据,增加了数据传输时延。在本实施例中,感知数据通过用户面传输。网络RAN节点和UPF之间建立传输感知数据所需的数据传输路径(例如N3隧道、连接、会话等),RAN节点通过该路径传输感知数据,UPF通过IP路由的方式将该数据发送至感知功能实体,感知功能实体通过IP路由的方式将该数据发送至AF。其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1500、AF向网络开放功能发送感知请求,消息携带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感知数据上报方式(例如周期性上报,基于事件上报,或基于门限上报),UE ID(用于收集特定UE的感知数据)或区域(用于收集该区域内的感知数据),感知类型,AF的FQDN,IP地址,IP地址和端口号,关联标识(Identifier,ID)等。
步骤1501、网络开放功能选择感知功能实体。
步骤1502、网络开放功能向感知功能实体发送感知请求。
步骤1503、(有条件的)如果感知功能实体和RAN节点之间有直接接口,则感知功能实体选择RAN节点。感知功能实体可通过本地配置或通过NRF 或通过UDM或通过移动性管理功能选择RAN节点
1)本地配置(适用于AF请求特定区域的感知数据的场景):感知功能实体内配置有RAN节点部署信息,例如位置、拓扑、标识等。感知功能实体根据请求消息中的区域信息和本地配置,可决定向哪些RAN节点发送感知请求。
2)通过NRF:感知功能实体向NRF发送UE ID或区域,NRF向感知功能实体返回RAN节点的信息。
3)通过UDM:
a)适用于感知请求携带UE ID的场景:感知功能实体向UDM发送UE ID,UDM返回服务该UE的移动性管理功能。感知功能实体从移动性管理功能请求服务该UE的RAN节点的信息。
b)适用于感知请求携带区域的场景:感知功能实体向UDM发送区域,UDM返回服务该区域的移动性管理功能的信息,感知功能实体从移动性管理功能请求服务该区域的RAN节点的信息。
步骤1504、(有条件的)适用于感知功能实体和RAN节点存在直接接口的场景。感知功能实体向RAN节点发送感知请求。
步骤1505、回复感知确认消息。
步骤1506、RAN节点执行测量或者获取感知数据的操作。
步骤1507、(可选)RAN节点发送感知数据之前,判断是否已建立与发送感知数据相关的连接,如已存在,则直接通过该连接发送感知数据。否则执行步骤1507。RAN节点向移动性管理功能发送会话建立请求,消息携带连接标识,DNN,S-NSSAI,感知功能实体的ID或FQDN等。RAN节点中预配置有发送感知数据所需的DNN和S-NSSAI,如未配置,则不提供。
步骤1508、移动性管理功能选择会话管理功能,参考参数包括感知功能实体的位置,RAN节点的位置,DNN,S-NSSAI等。
步骤1509、移动性管理功能向会话管理功能发送会话建立请求,消息包括连接标识,DNN,S-NSSAI,感知指示,感知功能实体的位置,RAN节点的位置等。
步骤1510、会话管理功能选择用户面功能,考虑RAN节点的位置,感知功能实体的位置,DNN,S-NSSAI等。
步骤1511、会话管理功能和用户面功能之间执行连接建立过程,该过程可以是N4会话建立过程,或连接建立过程。过程为用户面功能分配了传输感知数据的隧道的隧道端点信息。
步骤1512、会话管理功能向移动性管理功能发送会话建立回复,消息包括会话管理信息,上下文标识,连接标识。其中会话管理信息包括用户面功能的隧道端点信息,QoS等参数。
步骤1513、移动性管理功能向RAN发送会话建立回复,消息包括会话管理信息。
步骤1514、RAN节点分配隧道端点信息,然后向移动性管理功能发送会话修改请求,消息包括连接标识,会话管理信息。该步骤之后,RAN节点可以向感知功能实体发送感知数据,感知功能实体将感知数据发送至AF。
步骤1515、移动性管理功能向会话管理功能发送会话修改请求,消息包括连接标识/上下文标识,会话管理信息。该会话管理信息中包括RAN节点的隧道端点标识。
步骤1516、会话管理功能向用户面功能发起连接修改过程,将RAN节点的隧道端点标识发送给用户面功能。
步骤1517、会话管理功能向移动性管理功能发送会话修改回复消息。
对上述步骤1503-1505的说明:
如果感知功能实体和RAN节点之间不存在直接接口,步骤1503-1505应按照下述方式执行(图15中未示出):
步骤1518、感知功能实体选择移动性管理功能,选择方式可以是通过NRF选择,通过UDM选择,根据本地配置选择等。
步骤1519、感知功能实体将感知请求发送给所选的移动性管理功能。
步骤1520、移动性管理功能根据本地配置或UE ID或区域信息选择RAN节点。
步骤1521、移动性管理功能向RAN节点发送感知请求。
步骤1522、感知确认在RAN和感知功能实体之间传递时,需经过AMF的转发。
实施例十一:
图1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之十 二,如图16所示,与实施例十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由移动性管理功能触发用户面连接的建立。其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1600、AF向网络开放功能发送感知请求,消息携带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感知数据上报方式(例如周期性上报,基于事件上报,或基于门限上报),UE ID(用于收集特定UE的感知数据)或区域(用于收集该区域内的感知数据),感知类型,AF的FQDN,IP地址,IP地址和端口号,关联标识(Identifier,ID)等。
步骤1601、网络开放功能选择感知功能实体。
步骤1602、网络开放功能向感知功能实体发送感知请求。
步骤1603、感知功能实体选择移动性管理功能。
步骤1604、感知功能实体向移动性管理功能发送感知请求。
步骤1605、移动性管理功能选择RAN节点。
步骤1606、移动性管理功能向RAN节点发送感知请求。
步骤1607、回复感知确认消息。
步骤1608、RAN节点执行测量或者获取感知数据的操作。
步骤1609、AMF从RAN节点接收到感知确认后,判断进行感知的一个或多个RAN节点是否建立了传输感知数据传输路径,如未建立则执行步骤1609。否则跳过步骤1609-1618。针对未建立传输路径的每个RAN节点,AMF根据RAN节点的位置,感知功能实体的位置等选择SMF。
步骤1610-1618、同实施例十的步骤1509-1517。
实施例十二:
本实施例对实施例十一进行了增强。当从多个RAN节点接收感知数据时,需在在多个RAN节点和感知功能实体之间建立数据传输路径,存在大量的路径建立和维护开销,为了解决该问题,在本实施例中,从多个RAN节点中选择一个或多个聚集RAN节点,该聚集RAN节点负责从其他非聚集RAN节点收集感知数据,然后将所有收集到的感知数据发送给感知功能实体,因此只需要在该聚集RAN节点和感知功能实体之间建立数据传输路径,并在聚集RAN节点和非聚集RAN节点之间建立数据传输路径即可。
图17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之十三,如图17所示,AMF触发在非聚集RAN节点和聚集RAN节点之间建立 直接转发通路。其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1700、AMF向非聚集RAN节点发送直接转发请求,消息携带关联ID,感知功能实体的FQDN、IP地址、IP地址和端口号,聚集RAN节点标识。
步骤1701、非聚集RAN节点和聚集RAN节点之间建立直接转发隧道。
步骤1702、非聚集RAN节点向AMF发送直接转发确认。该操作之后,非聚集RAN节点可向聚集RAN节点发送感知数据。
除上述实现方式之外,AMF还可向聚集RAN节点发送直接转发请求,消息中携带非聚集RAN节点的标识,关联ID,感知功能实体的FQDN、IP地址、IP地址和端口号等,由聚集RAN节点向非聚集RAN节点触发直接转发通路的建立过程,建立完成后向AMF发送确认消息。
在上述场景中,可以由感知功能实体或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向聚集RAN节点发送第一感知请求,第一感知请求中携带非聚集RAN节点的信息(如RAN节点标识、IP地址、端口号、FQDN等信息),该感知请求用于指示聚集RAN节点从非聚集RAN节点获取感知数据;和/或,
感知功能实体或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可以向非聚集RAN节点发送第二感知请求,第二感知请求中携带聚集RAN节点的信息(如RAN节点标识、IP地址、端口号、FQDN等信息),该第二感知请求用于指示非聚集RAN节点向聚集RAN节点发送感知数据。
实施例十三:
图18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的信令交互示意图之十四,如图1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感知功能实体和会话管理功能之间具有直接接口,由感知功能实体触发会话管理功能建立数据传输路径。其具体过程如下:
步骤1800-1806:同实施例十的步骤1500-1506。
步骤1807、感知功能实体通过NRF选择SMF,然后向SMF发送连接建立请求。
步骤1808、同实施例十的步骤1511。
步骤1809、会话管理功能向RAN节点发送会话管理信息,包括用户面功能的隧道端点信息,QoS等参数。该信息可能经过其他核心网网络功能, 例如AMF,感知功能实体等的中转。
步骤1810、RAN节点向会话管理功能发送会话管理信息,包括RAN节点的隧道端点信息。该信息可能经过其他核心网网络功能,例如AMF,感知功能实体等的中转。该步骤之后,RAN节点可以向感知功能实体发送感知数据,感知功能实体将感知数据发送至AF。
步骤1811、会话管理功能向用户面功能发起连接修改过程,将RAN节点的隧道端点标识发送给用户面功能。
步骤1812、会话管理功能向感知功能实体发送连接建立回复。
说明:在步骤1807,SMF/中转消息的其他核心网网元判断RAN节点是否已建立传输感知数据的路径,如已建立则跳过步骤1808-1812。
本公开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和装置是基于同一申请构思的,由于方法和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装置和方法的实施可以相互参见,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1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功能实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9所示,该感知功能实体包括存储器1920,收发机1910和处理器1900;其中,处理器1900与存储器1920也可以物理上分开布置。
存储器192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1910,用于在处理器1900的控制下收发数据。
具体地,收发机1910用于在处理器19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其中,在图19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19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19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公开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19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这些传输介质包括无线信道、有线信道、光缆等传输介质。
处理器19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1920可以存储处理器19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处理器1900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专用集 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 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处理器也可以采用多核架构。
处理器1900通过调用存储器1920存储的计算机程序,用于按照获得的可执行指令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所述方法,例如:接收第一请求消息,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感知数据;基于第一请求消息,确定满足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将感知数据传输至需要感知数据的第一通信设备。
可选地,基于第一请求消息,确定满足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包括:基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待请求的感知数据的属性信息,确定满足属性信息的感知数据;其中,属性信息包含数据类型信息、区域信息、终端标识、服务质量QoS和时间信息中的一项或者多项。
可选地,基于第一请求消息,确定满足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包括:基于第一请求消息,确定能够提供满足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的第二通信设备;从第二通信设备中获取感知数据,并将获取到的感知数据确定为满足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
可选地,基于第一请求消息,确定能够提供满足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的第二通信设备,包括:基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区域信息和第二通信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能够提供满足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的第二通信设备;或者,基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区域信息,获取满足区域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信息,并根据获取到的设备信息,确定能够提供满足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的第二通信设备。
可选地,基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区域信息,获取满足区域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信息,包括:基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区域信息,从网络存储功能实体或者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中获取满足区域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信息。
可选地,第二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可选地,若第二通信设备为无线接入网设备,那么从第二通信设备中获取感知数据,包括:通过用户面功能实体,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感知 数据。
可选地,通过用户面功能实体,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感知数据,包括:向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或者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发送第一连接建立请求,第一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建立无线接入网设备传输感知数据的连接;根据建立的连接,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感知数据。
图20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网络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0所示,该第一网络侧设备包括存储器2020,收发机2010和处理器2000;其中,处理器2000与存储器2020也可以物理上分开布置。
存储器202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2010,用于在处理器2000的控制下收发数据。
具体地,收发机2010用于在处理器20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其中,在图20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20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20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公开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20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这些传输介质包括无线信道、有线信道、光缆等传输介质。
处理器20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2020可以存储处理器20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处理器2000可以是CPU、ASIC、FPGA或CPLD,处理器也可以采用多核架构。
处理器2000通过调用存储器2020存储的计算机程序,用于按照获得的可执行指令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所述方法,例如:接收感知数据获取请求,感知数据获取请求用于请求感知数据;基于感知数据获取请求,确定能够提供感知数据的感知功能实体,并向确定的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接收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的感知数据。
可选地,该方法还包括:将接收到的感知数据发送给发送感知数据获取 请求的通信设备。
可选地,基于感知数据获取请求,确定能够提供感知数据的感知功能实体,包括:根据感知数据获取请求和感知功能实体的感知能力,确定能够提供感知数据的感知功能实体;或者,根据感知数据获取请求,从网络存储功能实体中查找能够提供感知数据的感知功能实体
可选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第一网络侧设备的地址信息,则接收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的感知数据,包括:通过用户面功能实体,接收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的感知数据。
图2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1所示,该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包括存储器2120,收发机2110和处理器2100;其中,处理器2100与存储器2120也可以物理上分开布置。
存储器212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2110,用于在处理器2100的控制下收发数据。
具体地,收发机2110用于在处理器21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其中,在图21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21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21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公开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21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这些传输介质包括无线信道、有线信道、光缆等传输介质。
处理器21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2120可以存储处理器21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处理器2100可以是CPU、ASIC、FPGA或CPLD,处理器也可以采用多核架构。
处理器2100通过调用存储器2120存储的计算机程序,用于按照获得的可执行指令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所述方法,例如:向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发送第二连接建立请求,第二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建立无线接入网设 备传输感知数据的连接。
可选地,向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发送第二连接建立请求之前,该方法还包括:基于无线接入网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感知功能实体的位置信息,确定会话管理功能实体。
图2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会话管理功能实体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2所示,该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包括存储器2220,收发机2210和处理器2200;其中,处理器2200与存储器2220也可以物理上分开布置。
存储器2220,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2210,用于在处理器2200的控制下收发数据。
具体地,收发机2210用于在处理器2200的控制下接收和发送数据。
其中,在图22中,总线架构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具体由处理器2200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2220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架构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公开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提供接口。收发机2210可以是多个元件,即包括发送机和接收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这些传输介质包括无线信道、有线信道、光缆等传输介质。
处理器2200负责管理总线架构和通常的处理,存储器2220可以存储处理器2200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处理器2200可以是CPU、ASIC、FPGA或CPLD,处理器也可以采用多核架构。
处理器2200通过调用存储器2220存储的计算机程序,用于按照获得的可执行指令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任一所述方法,例如:接收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或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的第三连接建立请求,第三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建立无线接入网设备传输感知数据的连接;基于第三连接建立请求,与用户面功能实体之间执行连接建立过程。
可选地,第三连接建立请求中包括无线接入网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感知功能实体的位置信息;与用户面功能实体之间执行连接建立过程之前,该方法 还包括:基于无线接入网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感知功能实体的位置信息,确定用户面功能实体。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感知功能实体、第一网络侧设备、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和会话管理功能实体,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图2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该装置应用于感知功能实体,如图23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2300,用于接收第一请求消息,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感知数据;
第一确定单元2310,用于基于第一请求消息,确定满足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
传输单元2320,用于将感知数据传输至需要感知数据的第一通信设备。
可选地,第一确定单元2310,用于:基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待请求的感知数据的属性信息,确定满足属性信息的感知数据;其中,属性信息包含数据类型信息、区域信息、终端标识、服务质量QoS和时间信息中的一项或者多项。
可选地,第一确定单元2310,用于:基于第一请求消息,确定能够提供满足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的第二通信设备;从第二通信设备中获取感知数据,并将获取到的感知数据确定为满足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
可选地,基于第一请求消息,确定能够提供满足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的第二通信设备,包括:基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区域信息和第二通信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能够提供满足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的第二通信设备;或者,基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区域信息,获取满足区域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信息,并根据获取到的设备信息,确定能够提供满足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的第二通信设备。
可选地,基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区域信息,获取满足区域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信息,包括:基于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区域信 息,从网络存储功能实体或者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中获取满足区域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信息。
可选地,第二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可选地,若第二通信设备为无线接入网设备,那么从第二通信设备中获取感知数据,包括:通过用户面功能实体,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感知数据。
可选地,通过用户面功能实体,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感知数据,包括:向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或者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发送第一连接建立请求,第一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建立无线接入网设备传输感知数据的连接;根据建立的连接,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感知数据。
图2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该装置应用于第一网络侧设备,如图24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2400,用于接收感知数据获取请求,感知数据获取请求用于请求感知数据;
第二确定单元2410,用于基于感知数据获取请求,确定能够提供感知数据的感知功能实体,并向确定的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第三接收单元2420,用于接收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的感知数据。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2430,用于将接收到的感知数据发送给发送感知数据获取请求的通信设备。
可选地,第二确定单元2410,用于:根据感知数据获取请求和感知功能实体的感知能力,确定能够提供感知数据的感知功能实体;或者,根据感知数据获取请求,从网络存储功能实体中查找能够提供感知数据的感知功能实体。
可选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第一网络侧设备的地址信息,则第三接收单元2420,用于:通过用户面功能实体,接收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的感知数据。
图2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该装置应用于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如图25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三发送单元2500,用于向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发送第二连接建立请求,第二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建立无线接入网设备传输感知数据的连接。
可选地,第三发送单元2500,还用于:基于无线接入网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感知功能实体的位置信息,确定会话管理功能实体。
图26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四,该装置应用于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如图26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四接收单元2600,用于接收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或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的第三连接建立请求,第三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建立无线接入网设备传输感知数据的连接;
连接建立单元2610,用于基于第三连接建立请求,与用户面功能实体之间执行连接建立过程。
可选地,第三连接建立请求中包括无线接入网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感知功能实体的位置信息;连接建立单元2610,还用于:基于无线接入网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感知功能实体的位置信息,确定用户面功能实体。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对单元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另外,在本公开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公开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上述装置,能够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实现的所有方法步骤,且能够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对本实施例中与方法实施例相同的部分及有益效果进行具体赘述。
另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接收第一请求消息,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感知数据;基于第一请求消息,确定满足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将感知数据传输至需要感知数据的第一通信设备。
另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接收感知数据获取请求,感知数据获取请求用于请求感知数据;基于感知数据获取请求,确定能够提供感知数据的感知功能实体,并向确定的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接收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的感知数据。
另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向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发送第二连接建立请求,第二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建立无线接入网设备传输感知数据的连接。
另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包括:接收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或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的第三连接建立请求,第三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建立无线接入网设备传输感知数据的连接;基于第三连接建立请求,与用户面功能实体之间执行连接建立过程。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数据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性存储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磁光盘(MO)等)、光学存储器(例如CD、DVD、BD、HVD等)、以及半导体存储器(例 如ROM、EPROM、EEPROM、非易失性存储器(NAND FLASH)、固态硬盘(SSD))等。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多种系统,尤其是5G系统。例如适用的系统可以是全球移动通讯(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GSM)系统、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系统、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LTE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系统、LTE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系统、高级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LTE-A)系统、通用移动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UMTS)、全球互联微波接入(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WiMAX)系统、5G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等。这多种系统中均包括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系统中还可以包括核心网部分,例如演进的分组系统(Evloved Packet System,EPS)、5G系统(5GS)等。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等。在不同的系统中,终端的名称可能也不相同,例如在5G系统中,终端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无线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Core Network,CN)进行通信,无线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设备,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设备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 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ed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设备。无线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 程站(remote station)、接入点(access point)、远程终端设备(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设备(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设备(user 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装置(user device),本公开实施例中并不限定。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公开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公开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公开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公开是参照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处理器可执行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处理器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处理器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处理器可执行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公开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公开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公开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公开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49)

  1. 一种感知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感知功能实体,包括:
    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感知数据;
    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确定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
    将所述感知数据传输至需要所述感知数据的第一通信设备。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确定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感知数据的属性信息,确定满足所述属性信息的第一感知数据;
    其中,所述属性信息包含数据类型信息、区域信息、终端标识、服务质量QoS和时间信息中的一项或者多项。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确定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确定能够提供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的第二通信设备;
    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中获取感知数据,并将获取到的所述感知数据确定为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确定能够提供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的第二通信设备,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区域信息和第二通信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能够提供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的第二通信设备;或者,
    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区域信息,获取满足所述区域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信息,并根据获取到的所述设备信息,确定能够提供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的第二通信设备。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区域信息,获取满足所述区域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区域信息,从网络存储功能实体或者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中获取满足所述区域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信息。
  6. 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无线接入网设备,那么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中获取感知数据,包括:
    通过用户面功能实体,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感知数据。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用户面功能实体,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感知数据,包括:
    向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或者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发送第一连接建立请求,所述第一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建立无线接入网设备传输感知数据的连接;
    根据建立的连接,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感知数据。
  9. 一种感知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网络侧设备,包括:
    接收感知数据获取请求,所述感知数据获取请求用于请求感知数据;
    基于所述感知数据获取请求,确定能够提供所述感知数据的感知功能实体,并向确定的所述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接收所述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的感知数据。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接收到的感知数据发送给发送感知数据获取请求的通信设备。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感知数据获取请求,确定能够提供所述感知数据的感知功能实体,包括:
    根据所述感知数据获取请求和感知功能实体的感知能力,确定能够提供所述感知数据的感知功能实体;或者,
    根据所述感知数据获取请求,从网络存储功能实体中查找能够提供所述感知数据的感知功能实体。
  12.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的地址信息,则接收所述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的感知数据,包括:
    通过用户面功能实体,接收所述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的感知数据。
  13. 一种感知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包括:
    向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发送第二连接建立请求,所述第二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建立无线接入网设备传输感知数据的连接。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发送第二连接建立请求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所述感知功能实体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会话管理功能实体。
  15. 一种感知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包括:
    接收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或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的第三连接建立请求,所述第三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建立无线接入网设备传输感知数据的连接;
    基于所述第三连接建立请求,与用户面功能实体之间执行连接建立过程。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建立请求中包括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所述感知功能实体的位置信息;
    所述与用户面功能实体之间执行连接建立过程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所述感知功能实体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
  17. 一种感知功能实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收发机,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感知数据;
    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确定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
    将所述感知数据传输至需要所述感知数据的第一通信设备。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感知功能实体,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确定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感知数据的属性信息,确定满足所述属性信息的第一感知数据;
    其中,所述属性信息包含数据类型信息、区域信息、终端标识、服务质量QoS和时间信息中的一项或者多项。
  19.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感知功能实体,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确定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确定能够提供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的第二通信设备;
    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中获取感知数据,并将获取到的所述感知数据确定为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感知功能实体,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确定能够提供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的第二通信设备,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区域信息和第二通信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能够提供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的第二通信设备;或者,
    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区域信息,获取满足所述区域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信息,并根据获取到的所述设备信息,确定能够提供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的第二通信设备。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感知功能实体,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区域信息,获取满足所述区域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区域信息,从网络存储功能实体或者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中获取满足所述区域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信息。
  22. 根据权利要求19至21任一项所述的感知功能实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23.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感知功能实体,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无线接入网设备,那么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中获取感知数据,包括:
    通过用户面功能实体,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感知数据。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感知功能实体,其特征在于,通过用户面功能实体,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感知数据,包括:
    向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或者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发送第一连接建立请求,所述第一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建立无线接入网设备传输感知数据的连接;
    根据建立的连接,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感知数据。
  25. 一种第一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收发机,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感知数据获取请求,所述感知数据获取请求用于请求感知数据;
    基于所述感知数据获取请求,确定能够提供所述感知数据的感知功能实体,并向确定的所述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接收所述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的感知数据。
  26.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第一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还包括:
    将接收到的感知数据发送给发送感知数据获取请求的通信设备。
  27.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第一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感知数据获取请求,确定能够提供所述感知数据的感知功能实体,包括:
    根据所述感知数据获取请求和感知功能实体的感知能力,确定能够提供所述感知数据的感知功能实体;或者,
    根据所述感知数据获取请求,从网络存储功能实体中查找能够提供所述感知数据的感知功能实体。
  28. 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第一网络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的地址信息,则接收所述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的感知数据,包括:
    通过用户面功能实体,接收所述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的感知数据。
  29. 一种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收发机,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向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发送第二连接建立请求,所述第二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建立无线接入网设备传输感知数据的连接。
  30.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发送第二连接建立请求之前,所述操作还包括:
    基于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所述感知功能实体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会话管理功能实体。
  31. 一种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收发机,处理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收发机,用于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收发数据;处理器,用于读取所述存储器中的计算机程序并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或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的第三连接建立请求,所述第三连接建立请求用于建立无线接入网设备传输感知数据的连接;
    基于所述第三连接建立请求,与用户面功能实体之间执行连接建立过程。
  32.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建立请求中包括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所述感知功能实体的位置信息;
    所述与用户面功能实体之间执行连接建立过程之前,所述操作还包括:
    基于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所述感知功能实体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
  33. 一种感知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感知功能实体,包括:
    第一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请求感知数据;
    第一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确定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 息的感知数据;
    传输单元,用于将所述感知数据传输至需要所述感知数据的第一通信设备。
  34.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确定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待请求的感知数据的属性信息,确定满足所述属性信息的感知数据;
    其中,所述属性信息包含数据类型信息、区域信息、终端标识、服务质量QoS和时间信息中的一项或者多项。
  35.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确定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确定能够提供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的第二通信设备;
    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中获取感知数据,并将获取到的所述感知数据确定为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
  36. 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确定能够提供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的第二通信设备,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区域信息和第二通信设备的位置信息,确定能够提供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的第二通信设备;或者,
    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区域信息,获取满足所述区域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信息,并根据获取到的所述设备信息,确定能够提供满足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的感知数据的第二通信设备。
  37. 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区域信息,获取满足所述区域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信息,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的区域信息,从网络存储功能实体或者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中获取满足所述区域信息的至少一个第二通信设备的设备 信息。
  38. 根据权利要求35至37任一项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网设备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39. 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若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为无线接入网设备,那么从所述第二通信设备中获取感知数据,包括:
    通过用户面功能实体,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感知数据。
  40. 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用户面功能实体,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感知数据,包括:
    向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或者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发送第一连接建立请求,所述第一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建立无线接入网设备传输感知数据的连接;
    根据建立的连接,接收无线接入网设备发送的感知数据。
  41. 一种感知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网络侧设备,包括:
    第二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感知数据获取请求,所述感知数据获取请求用于请求感知数据;
    第二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感知数据获取请求,确定能够提供所述感知数据的感知功能实体,并向确定的所述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的感知数据。
  42. 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将接收到的感知数据发送给发送感知数据获取请求的通信设备。
  43. 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感知数据获取请求,确定能够提供所述感知数据的感知功能实体,包括:
    根据所述感知数据获取请求和感知功能实体的感知能力,确定能够提供所述感知数据的感知功能实体;或者,
    根据所述感知数据获取请求,从网络存储功能实体中查找能够提供所述 感知数据的感知功能实体。
  44. 根据权利要求41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中包含所述第一网络侧设备的地址信息,则接收所述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的感知数据,包括:
    通过用户面功能实体,接收所述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的感知数据。
  45. 一种感知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包括:
    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向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发送第二连接建立请求,所述第二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建立无线接入网设备传输感知数据的连接。
  46. 根据权利要求45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发送单元,还用于:
    基于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所述感知功能实体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会话管理功能实体。
  47. 一种感知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会话管理功能实体,包括:
    第四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移动性管理功能实体或感知功能实体发送的第三连接建立请求,所述第三连接建立请求用于请求建立无线接入网设备传输感知数据的连接;
    连接建立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三连接建立请求,与用户面功能实体之间执行连接建立过程。
  48. 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感知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建立请求中包括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所述感知功能实体的位置信息;
    所述连接建立单元,还用于:
    基于所述无线接入网设备的位置信息和所述感知功能实体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用户面功能实体。
  49.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使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至8任一 项所述的方法,或执行权利要求9至1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执行权利要求13至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执行权利要求15至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CT/CN2022/122511 2021-09-30 2022-09-29 感知数据传输方法、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3051673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6099.9A CN115914986A (zh) 2021-09-30 2021-09-30 感知数据传输方法、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CN202111166099.9 2021-09-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51673A1 true WO2023051673A1 (zh) 2023-04-06

Family

ID=85729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2/122511 WO2023051673A1 (zh) 2021-09-30 2022-09-29 感知数据传输方法、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14986A (zh)
WO (1) WO20230516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80830A (zh) * 2024-03-13 2024-04-1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 一种感知专网拓扑关系自动规划的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13778A (zh) * 2018-02-28 2019-09-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元主备智能配对的方法及装置
CN111052818A (zh) * 2017-09-05 2020-04-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实体、用户设备和网络切片的控制和使用方法
WO2020109853A1 (en) * 2018-11-30 2020-06-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Optimized resource management based on predictive analytic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2818A (zh) * 2017-09-05 2020-04-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实体、用户设备和网络切片的控制和使用方法
CN110213778A (zh) * 2018-02-28 2019-09-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元主备智能配对的方法及装置
WO2020109853A1 (en) * 2018-11-30 2020-06-04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Optimized resource management based on predictive analytics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VIVO CHINA TELECOM CHINA UNICOM: "Introduction of network based Sensing in 5G Advanced vivo, China Telecom, China Unicom,", 3GPP TSG-SA WG2 MEETING#146E, S2-2106008, no. 20210730, 10 August 2021 (2021-08-10), XP052053654 *
VIVO: "Network based Sensing in R18", 3GPP TSG-SA #93E E-MEETING, SP-211051, no. 20210908, 8 September 2021 (2021-09-08), XP05205250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14986A (zh) 2023-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37421B (zh) 一种订阅服务的方法及装置
WO2020019961A1 (zh) 通信方法、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
US20140307551A1 (en) Automatic learning of wi-fi neighbors and network characteristics
WO2022000196A1 (zh) 用户设备定位方法及装置、用户设备、存储介质
US20230319774A1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location of terminal device and device
US20230061152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US20240089901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for executing perception task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P3837887A1 (en) Location server assisted mobility evaluation for power limit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WO2023051673A1 (zh) 感知数据传输方法、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0024865A1 (zh) 一种会话对应关系的管理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1204274A1 (zh) 一种测量对象指示方法与装置
US20230309054A1 (en) Positioning metho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17000165A1 (zh) 一种邻区确定方法及设备
CN114501612B (zh) 一种资源分配方法及终端、网络设备、存储介质
WO2023060409A1 (zh) 感知控制方法、装置、设备、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22237857A1 (zh) 确定安全保护开启方式的方法、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WO2022206306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23185424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WO2023185423A1 (zh) 一种执行网络管理服务意图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US20230224993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24032095A1 (zh) 一种切换网元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23045741A1 (zh) 定位方法及装置、可读存储介质
CN115915048A (zh) 感知数据的获取方法、设备、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14176733A1 (zh) 用于定位的方法、小基站和宏基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287505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