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3015977A1 - 日程信息智能提醒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软件程序产品 - Google Patents

日程信息智能提醒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软件程序产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3015977A1
WO2023015977A1 PCT/CN2022/091101 CN2022091101W WO2023015977A1 WO 2023015977 A1 WO2023015977 A1 WO 2023015977A1 CN 2022091101 W CN2022091101 W CN 2022091101W WO 2023015977 A1 WO2023015977 A1 WO 2023015977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address
user
schedule
target
travel m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2/091101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杨奕慰
Original Assignee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23015977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3015977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10Office automation; Time management
    • G06Q10/109Time management, e.g. calendars, reminders, meetings or time accounting
    • G06Q10/1093Calendar-based scheduling for persons or group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3Querying, e.g. by the use of web search engines
    • G06F16/9537Spatial or temporal dependent retrieval, e.g. spatiotemporal queries

Definitions

  • determining the first travel mode used by the user to go to the target address further includes: when determining that the target address does not belong to the associated address set, prompting the user to choose from multiple candidates for the scheduled travel mode; The travel mode selected by the user is determined as the first travel mode.
  •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provides a solution that plans the travel route and travel time in advance, can remind the user of the schedule at an appropriate time, and assist the user to manage the schedule more intelligently. In some embodiments, it can also automatically jump to the navigation interface of the third-party map application, reducing user operations.
  • the preferred travel mode is taxi, self-driving, or subway. If the time interval is not enough, the travel mode with the shortest time will be recommended first. If there is no subway near the departure or destination address, then it will be recommended first. Other modes of travel, etc. Specifically, it can be achieved by training a neural network model, which can be a model for classification, with weather, time intervals, and traffic conditions at the departure or destination address as training data, and the travel mode as the label of the training data. A good classification model obtains at least one travel mode candidate. The classification model can be deployed on the server side, and applications such as the calendar APP running on the mobile terminal device side can realize the use of the classification model through remote interaction with the server, and then determine the travel mode.
  • a neural network model which can be a model for classification, with weather, time intervals, and traffic conditions at the departure or destination address as training data, and the travel mode as the label of the training data.
  • a good classification model obtains at least one travel mode candidate.
  • the classification model can be deployed on the server
  • the existing map navigation software can be used. function to obtain the corresponding travel route (that is, the planned route) and the corresponding travel time.
  • the third-party map navigation software can record the planned route, so that when receiving a navigation request from the same terminal device, it can navigate according to the pre-planned planned route.
  • the software architecture for implementing the technical solutions provided by the embodiments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will be exemplarily described below.
  • the technical solution provided by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can be implemented based on the operating environment provided by any operating system such as Android, iOS (iPhone Operating System), windows phone, Symbian, BlackBerry OS, windows mobile, Harmony, Microsoft Windows, Unix, Linux, Netware, etc. .
  • an android operating system is taken as an example for description.
  • the application layer Applications
  • the framework layer Application Framework, FWK
  • the Android runtime Android runtime
  • the system library Library
  • the kernel layer Linux kernel
  • the technical solution provided by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can be realized by designing the application layer and calling the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API) in the framework layer, without modifying the Android runtime, the system library layer and the kernel layer.
  • API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 At least one of a, b, and c may represent: a, b, c, a-b, a-c, b-c, or a-b-c, wherein a, b, and c may be single or multip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Navigation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一种日程信息智能提醒方法,包括:确定目标日程,获取目标日程对应的起始时间和目标地址;确定用户前往目标地址采用的第一出行方式和出发地址;基于目标地址、第一出行方式以及出发地址,获得用户从出发地址前往目标地址占用的行程时间;根据起始时间和行程时间,确定提醒时间。还涉及一种日程信息智能提醒设备、存储介质和软件程序产品。

Description

日程信息智能提醒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软件程序产品
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08月09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110908871.3、申请名称为“日程信息智能提醒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软件程序产品”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软件开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日程信息智能提醒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软件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用户通过日历、邮箱等客户端程序进行日程管理时,经常会出现一天内的多个日程在不同地点发生的场景。目前,对未执行的某个日程进行提醒的提醒时间,多是设置为该日程起始时间前固定时长,例如,设置为起始时间的前15-30分钟进行提醒。该种提醒方式的弊端是,当下个日程的地点与用户当前所在的地点距离较远时,基于现有交通工具,提醒时可能用户已经来不及赶往下个日程地点,导致用户无法顺利执行该日程。可见,该种根据日程起始时间设置提醒时间的方式,存在提醒时间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容易耽误用户行程。
申请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日程信息智能提醒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软件程序产品,能够根据用户到达日程地址所需要的行程时间,对用户提前进行提醒,降低由于提醒时机不合适导致行程被耽误的发生概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日程信息智能提醒方法,包括:确定目标日程,获取目标日程对应的起始时间和目标地址;确定用户前往目标地址采用的第一出行方式和出发地址;基于目标地址、第一出行方式以及出发地址,获得用户从出发地址前往目标地址占用的行程时间;根据起始时间和行程时间,确定提醒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用户前往目标地址采用的第一出行方式,包括:确定目标地址属于关联地址集合时,获取目标地址对应的预定的第二出行方式;其中,关联地址集合包括至少一个关联地址,关联地址为用户到访频率超过第一预设阈值的地址;预定的第二出行方式,为用户到访关联地址时使用频率超过第二预设阈值的出行方式;向用户推荐至少一种出行方式的候选项,至少一种出行方式的候选项中包括第二出行方式;将被用户选中的出行方式确定为第一出行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用户前往目标地址采用的第一出行方式,还包括:确定目标地址不属于关联地址集合时,提示用户从多种预定出行方式的候选项中进行选择;将被用户选中的出行方式确定为第一出行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用户前往目标地址采用的第一出行方式,包括:基于时间间隔、目标日程发生时对应的天气预报信息、出发地址中的至少一项,向用户推荐至少一种出行方式的候选项,将用户选中的出行方式作为第一出行方式;其中,时间间隔,为当前时刻与目标日程的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用户前往目标地址时对应的出发地址之前,还包括:查询目标日程的上一个日程对应的地址,或者,获取用户当前位置信息;确定用户前往目标地址时对应的出发地址,包括:将上一个日程对应的地址或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地址,作为出发地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目标地址、第一出行方式以及出发地址,获得用户从出发地址前往目标地址占用的行程时间,包括:调用支持地图导航的目标应用,输入目标地址、出发地址和第一出行方式;通过目标应用,获得从出发地址到目标地址之间的规划路径,将规划路径对应的时间作为行程时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确定提醒时间之后,还包括:到提醒时间,触发第一事件;第一事件用于跳转到目标应用下的地图导航界面,并触发目标应用按照规划路径开始导航。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起始时间和行程时间,确定提醒时间,包括:将起始时间减去行程时间获得的第一时刻,再减去预设时长后获得的第二时刻,作为提醒时间。
第二方面,本申请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用于存储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和用于执行程序指令的处理器,其中,当该所述程序指令被该处理器执行时,触发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三方面,本申请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软件程序产品,所述软件程序产品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日程信息智能提醒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软件程序产品,提前确定用户前往下个日程地点的出行方式,以及基于该种出行方式,获得用户从当时所处的地点到达下个日程地点所需要的行程时间,根据下个日程的起始时间和行程时间来确定提醒时间,设计更为合理,使得用户被提醒时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前往下一个日程的地点,减少因提醒不及时而导致用户行程被耽误的情况发生,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适用的一个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日程信息智能提醒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是日历APP中显示日程列表的月视图界面示例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日程列表中的日程在地图导航界面中的规划路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日程信息智能提醒方法的一个实施例中日程提醒对话框的示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日程智能提醒方法的软件分层框架示意图;
图7是图6所示的软件分层架构中各个模块以及地图导航APP之间的信令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日程信息智能提醒方案,可以适用的一个典型场景示例,请参阅图1所示,该图示出了用户需要执行的下一个日程(目标日程)的地点B与当前用户所在地点A为不同的两个地点,且有一段实际距离需要占用一定行程时间的场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预先根据地点A与地点B之间的行程路径占用的行程时间,确定提醒用户执行目标日程的提醒时间,在到达提醒时间时,在地点A通过移动终端设备U1,向用户提醒目标日程B的起始时间等信息,并支持自动跳转到导航界面,按照预先规划的行程路径,开始从地点A到地点B的导航。其中,移动终端设备U1安装有支持日程提醒的客户端应用程序。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所示地点A为用户前往地点B的出发地点,该地点有可能是目标日程的上一个日程对应的地点,也有可能是用户并未执行任何日程时所在的地点。
其中,支持日程提醒的客户端应用程序,可以是日历、邮箱、备忘录等各种支持日程管理的客户端应用程序,或者还可以是附带有日程提醒功能的闹钟、时钟等客户端应用程序。运行实现支持日程提醒的客户端应用程序的硬件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可穿戴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表)、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增强现实技术(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便携式机器人、智能玩具、学习机等各种移动终端设备。
为便于描述,下面以日历APP作为对用户进行日程提醒的客户端应用程序、以手机作为移动终端设备,对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进行示例性说明,其他客户端应用程序以及其他移动终端设备对应的应用场景的实施方案可据此适应性获得。
已有的相关技术中,一般是将提醒时间设置为日程开始时间前固定时长,该固定时长多为用户手动设置,依赖用户对时间的主观掌控。并且,有时针对不同日程采用相同的固定时长,没有考虑到不同日程之间的差异。若将提醒时间设置为临近日程开始时间时进行提醒,则对于图1所示场景,很有可能提醒时用户已经来不及赶到地点B,而若将提醒时间设置的太过提前,又可能使得提醒后用户忙于当前日程而忘记了后续日程,起不到提醒作用,或者提醒太过于频繁,会对用户的正常工作生活造成打扰。
此外,已有的相关技术存在的另一个弊端是,用户需要手动从日历详情的界面中点击地址字段,才能跳转到第三方地图应用,以进行导航,无法根据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提前自动导航。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解决方案,提前规划行程路径和出行时间,能够在合适的时机对用户进行日程提醒,更智能地辅助用户管理日程时间。在一部分实施例中,还可以自动跳转到第三方地图应用的导航界面,减少用户操作。
首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日程信息智能提醒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流程:
确定目标日程,获取目标日程对应的起始时间和目标地址;确定用户前往目标地址采用的第一出行方式和出发地址;基于目标地址、第一出行方式以及出发地址,获得用户从出发地址前往目标地址占用的行程时间;根据起始时间和行程时间,确定提醒时间。
日程列表中的日程可以按照起始时间排序。确定目标日程可以是从日程列表中起始时间距离当前时刻最近的前N个日程中选择,1≤N≤M,M为全天的日程总数。例如,可以从日程列表中前3个待执行的日程中选择目标日程。例如,目标日程可以是用户当天日程列表中相对于当前时刻的下一个日程,或者,用户选择忽略或者并不计划去执行时日程列表中的下一个日程,则目标日程为再下一个日程,以此类推。
并且,目标日程,为未执行的多个日程中,地点与用户当前所在的地点为不同地点的日程,当下一个日程与当前地点为同一地点时,则跳过下一个日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日程也可以是多个,例如提前将日程列表中待执行的前N个日程都作为目标日程,分别提前进行行程路径规划,以防止相邻的不同地点的两个日程之间时间间隔太短或者上一个日程的发生时间较短,而使得在上一个日程进行下一个日程的提醒时,也已经来不及赶到下一个日程地点。提前将待执行的N个日程都作为目标日程进行规划,可以提前发现可能存在的日程冲突问题,进而可以跨日程提醒,例如在当前日程提醒用户后续的第3个日程的出发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日程为日程列表中的待执行日程中的一个,日程列表中的各个日程的日程信息可以来源于几下几种途径:用户在终端设备进行日程新建而获得的本地日程信息,该类日程的地址字段以及时间字段、事件名称等信息均由用户输入;从邮箱账户导入的日程信息,或者用户通过邮箱接收到的日程邀请中的日程信息;从第三方应用提供的共享数据中智能识别出的日程信息,例如第三方应用可以是短信息服务(Short Message Service,SMS)应用,行程、旅行类或者支持订购火车票、机票、汽车票的任一种服务类应用,在获得数据访问权限后,对其数据内容进行分析识别,从中提取出日程信息;云服务器同步的日程信息,具有云服务器账号的用户,可能会选择将各客户端的日程信息上传云服务器,因而,可直接通过云服务器获取该用户的日程信息,以减少用户对同一日程的重复新建。
确定目标日程后,目标日程对应的地点即为目标地址。以日历APP为例,日程信息的起始时间和地点一般存储于日历存储模块中,可以到日历存储模块中获取目标日程的起始时间和地址。
出行方式,即用户前往目标地址所采用的交通工具或者交通方式,例如出行方式可以是步行、公交车、地铁、自驾车、骑行(包括摩托车、电动单车、共享单车等)、打车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按照如下方式确定用户前往目标地址的出行方式:
方式一:
预先建立用户对应的关联地址集合,关联地址集合包括至少一个关联地址,关联地址,即用户常用地址,关联地址集合即为常用地址集合。当用户对该地址的到访频率超过第一预定阈值时,则将该地址归属到常用地址集合中。获取用户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去到常用地址集合中各个常用地址所采用的出行方式,对这些出行方式进行统计,将前往常用地址时使用频率超过第二预定阈值的出行方式作为常用出行方式。
可选的,常用地址以及出行方式等信息可以基于用户画像信息获得,具体可以根据用户历史行为轨迹数据来获得。例如,获取用户在过去3-6个月的行为轨迹数据,统计在这3-6个月之内,用户到访各个地址的频率,按照频率进行排名,将排名前X位的地址作为常用地址,X为大于1的正整数,排名第X+1位的地址对应的概率即可作为第一预定阈值。然后将每个常用地址对应的使用频率最高的出行方式,作为常用出行方式(即第二出行方式)。
然后将目标地址与常用地址进行比较,确定目标地址是否属于常用地址集合。具体可以将目标地址与常用地址进行相似度计算,若目标地址与常用地址中的任意一个之间的相似度较高,超过了指定的相似度阈值,则认为目标地址属于常用地址集合,选择该任意一个常用地址对应的第一常用出行方式,向用户推荐。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将该第一常用出行方式默认作为确定出的第一出行方式。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下个用户推荐包括上述第一常用出行方式的多个出行方式候选项,以供用户进行选择,根据用户的选择,确定用户前往目标地址的出行方式(第一出行方式)。
例如,目标日程的目标地址为“**小区8栋1单元**”,属于常用地址,用户前往该常用地址的出行方式多为乘坐地铁,则一种方式是直接将乘坐地铁的方式作为第一出行方式,或者,另一种可行方式为,向用户推荐几个候选项,其中包括地铁,例如几个候选项可以是“地铁(常用)、公交、自驾、打车”等几个候选项,将用户选中的候选项作为第一出行方式。
若目标地址与常用地址集合中的各个元素的相似度均达不到所述相似度阈值,则判定目标地址不属于常用地址集合。此种情形下,提示用户从多种预定出行方式的候选项中进行选择;将被用户选中的出行方式确定为第一出行方式。多种预定出行方式,可以是对用户过去一段时间的历史行为轨迹数据进行分析,按照用户使用频率对该用户曾经使用过的交通工具或者交通方式进行排名,将排名靠前的几种方式,作为预定的多种出行方式的候选项,向用户推荐。例如,用户在过去3个月内,使用频率最高的前四种出行方式分别为“地铁、骑行、自驾、打车”,则将该四种出行方式作为预定的多个候选项推荐给用户。或者,为降低用户参与程度,也可以直接将排名第一的出行方式作为第一出行方式,以减少用户的选择操作。
方式二:
基于时间间隔、目标日程发生时对应的天气预报信息、出发地址中的至少一项,确定第一出行方式。时间间隔,为当前时刻与目标日程的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即综合考虑前往目标地址所需要的时间、当时的天气状况以及出发地址等因素,推荐更为合理的出行方式。出发地址、天气以及时间是否充足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出行方式的选择,因而有必要结合这些因素来选择出行方式。
例如,雨雪天气,应选择尽量减少户外路程,出行方式优选为打车、自驾或者地铁等,时间间隔不充足,则优先推荐用时最短的出行方式,出发地址或目标地址附近无地铁,则优先推荐其他出行方式,等等。具体可以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模型来实现,该模型可以是用于进行分类的模型,以天气、时间间隔以及出发地址或目标地址的交通状况作为训练数据,以出行方式作为训练数据的标签,通过训练好的分类模型,获得至少一种出行方式候选项。分类模型可以部署于服务器侧,运行于移动终端设备侧的日历APP等应用程序,可以通过与服务器进行远程交互,实现对分类模型的使用,进而确定出行方式。
该种方式二中,也可以直接将通过分类模型预测的可能性最高的出行方式作为第一出行方式,而无需用户进行选择,以减少用户操作;或者,根据分类模型的预测结果,确定几个出行方式候选项,以供用户进行选择,将用户选中的出行方式作为第一出行方式,以使用户掌握主动权。
需要说明的是,基于手机等移动终端的运算能力和其他资源限制,用于进行出行方式预测的分类模型,一般部署于服务器侧,而无法安装于移动终端设备,因而移动终端设备中的应用程序可以通过与服务器侧进行数据交互,通过服务器侧的模型来预测用户的出行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方式一和方式二仅为两种示例性说明,二者可以作为独立的方式分别实施,也可以将方式一与方式二进行组合而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例如,在方式一中,在向用户推荐至少一个出行方式候选项时,也可以结合天气、时间间隔等信息来确定向用户推荐的候选项。例如,用户常用出行方式为骑行,而当天天气为暴雨天气,则应向用户优先推荐其他出行方式,例如地铁、打车等方式。
在实际应用场景中,一种情形是用户前往下一个日程时的出发地址,是上一个日程的地址,因而,在确定出发地址时,一种可行方式是查询目标日程的上一个日程对应的地址,将其作为出发地址。当用户未能执行上一个日程,也就是用户实际未去往上一个日程地址时,或者上一个日程与下一个日程之间间隔时间较长,期间并未执行任何日程,用户选择了两个日程地址以外的其他地址进行休息或其他活动时,则获取用户当前位置信息,将当前时刻用户所在的地址作为出发地址。
确定了出发地址、目标地址和出行方式后,则可以规划从出发地址到目标地址的路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可以调用支持地图导航的第三方地图应用(即目标应用),通过第三方地图应用来获得行程时间和规划路径。当前支持日程提醒的日历等APP,向第三方地图应用发送的调用请求中应携带目标地址、出发地址和第一出行方式的信息,第三方地图应用以出发地址为起始地址,以目标地址为目的地址,根据第一出行方式,提供至少一条出行路线。多数情形下,第三地图应用在确定出行路线后,也会一并给出各条出行路线所需要的出行时间,因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解决方案中,可以借助于地图导航软件已有的功能,来获得相应的出行路线(即规划路径)和相应的行程时间。第三方地图导航软件可以记录该规划路径,以便于在收到同一终端设备发送的导航请求时,按照预先规划的规划路径进行导航。
在确定了行程时间后,则可以根据目标日程的起始时间,确定出提醒时间。可以配置一个与日程列表对应的提醒数据表,用于记录各个日程对应的提醒时间。或者,还可以 记录用户针对各个日程自定义的提醒方式信息。用户未进行自定义的,则按照系统默认的提醒方式记录。
通过所述目标应用,获得从所述出发地址到所述目标地址之间的规划路径,将所述规划路径对应的时间作为所述行程时间。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将起始时间减去行程时间获得的第一时刻,再减去预设时长后获得的第二时刻,作为提醒时间。减去,即沿时间轴向前推移。其中,第一时刻为用户前往目标地址的最晚出发时间;预设时长,为提醒时间与最晚的行程出发时间之间的差值,可以设置为3-30分钟,即在第一时刻之前的3-30分钟时,对用户进行提醒。例如,目标日程的起始时间为下午4点,行程时间为1.5小时,则第一时刻为下午两点半,预设时长为15分钟,则再减去预设时长,提醒时间即为下午14:15。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到提醒时间之后,不仅对用户进行日程提醒,还触发第一事件,第一事件用于跳转到目标应用下的地图导航界面,并触发目标应用按照预先规划的规划路径开始导航。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事件的触发条件可以仅包括提醒时间,在另外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用户指令。即,到达提醒时间后,提示用户选择是否要前往目标日程的地址并且开启导航,用户选择确认开启导航后,再跳转到导航界面。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桌面卡片进行日程提醒和一键导航。例如,桌面卡片可以按照日程起始时间进行排序,起始时间最临近的日程卡片显示最上方,其他日程卡片则按照时间顺序一次堆叠于最上方的第一张卡片下方,日程卡片上记录日程信息和提醒时间,到达提醒时间后,在用户主界面或者其他运行界面上,将所述日程卡片放大和/或闪烁、抖动显示,并且还可以同时振动手机或者响铃,以对用户起到提示作用。可选的,在日程卡片上还设置一键导航按钮,用户点击一键导航按钮,则可直接进入导航界面,无需再到日程详情界面中点击地址字段以跳转到导航界面。
为便于进一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下面列举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参阅图2所示,该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流程:
步骤201,确定目标日程。
参阅图3所示的日程详情界面示例,该图示出了用户在3月8号有四个日程,分别是“设计方案评审会议”“大学同学聚会”“购物time”“回家取快递”,四个日程对应于不同的地点。在该实施例中,将该四个日程都作为目标日程。
步骤202,获取目标日程对应的起始时间和目标地址。
到日历存储模块中,读取上述四个日程的日程时间和地址,确定的起始时间分别为“早上8:30”“中午12:30”“下午14:30”“晚上8:30”,目标地址分别为“荣耀Q6大楼华为北京研究所J园区”“五道口(地铁站)13号线”“西直门西城区”“****家园,温泉路与**路交汇处北侧”。
步骤203,判断目标地址是否为常用地址,是,则进入步骤204,否则进入步骤205;
将上述四个目标地址分别与常用地址集合中的常用地址进行比较,确定是否属于用户的常用地址。具体比较方法参照上述实施方式的阐述,此处不再赘述。例如,其中的“荣耀Q6大楼华为北京研究所J园区”为常用地址,其他地址为非常用地址。
步骤204,确定常用出行方式,推荐用户选择常用出行方式。
对于日程“设计方案评审会议”,则建议用户选择其常用地址对应的常用出行方式。
步骤205,提示用户选择出行方式。
对于另外3个日程,向用户推荐多个出行方式候选项,提示用户选择,例如推荐“地铁、公交、自驾、打车”等几种出行方式。
步骤206,根据用户选择,确定出行方式。
假设用户选择的出行方式为“地铁”,则在确定行程路径时,以地铁为出行方式进行规划。出行方式为进行路径规划的必要参考条件之一。
步骤207,确定出发地址。
分别确定各个目标日程对应的出发地址,例如日程“大学同学聚会”的出发地址为上一个日程的地址“荣耀Q6大楼华为北京研究所J园区”;日程“购物time”的出发地址为“五道口(地铁站)13号线”,日程“设计方案评审会议”的出发地址则可以设置为用户常用地址中的家庭居住地址。即对于全天第一个日程,可以预先设置其出发地址为家庭居住地址。
步骤208,根据出行方式,出发地址和目标地址,规划路径和行程时间。
如上述实施方式所述,可以通过第三方地图应用,获得规划路径和行程时间,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示例性地,参阅图4所示,基于上述日程需要进行的行程规划可以包括以下3条路径:从“荣耀Q6”(日程“设计方案评审会议”对应的地址)前往地址“五道口”(下一个日程“大学同学聚会”对应的地址)的路径;从“五道口”到“西直门”(日程“购物time”对应的地址)的路径;以及,从“西直门”到“**家园”(日程“回家取快递”对应的地址)的路径。需要说明的是,图中所示带有箭头的曲线,仅为表明路径行进方向,不可理解为规划出的实际行程路径。
步骤209,是否到提醒时间?是,则进入步骤210,否,则返回步骤209继续等待达到提醒时间。
步骤210,提醒用户执行目标日程,并开始导航。
提醒用户执行目标日程的弹窗示例如图5所示,到达提醒时间后,在当前终端设备的任一界面,弹出如图5所示的对话框,提示用户“您的日程“设计方案评审会议”将在40分钟后开始,请注意时间”以及询问用户“是否现在开启导航”,用户可以选择“现在导航”或者“稍后导航”,弹出该对话框的同时,还可以进行振动和/或响铃提示。用户选择“稍后导航”时,则可以每隔预定时长弹出询问用户是否现在开始导航的对话框。例如,每隔5分钟询问一次。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或操作仅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执行其它操作或者各种操作的变形。此外,各个步骤可以按照上述实施例呈现的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有可能并非要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全部操作。
下面从软件实现的角度,对实施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软件架构进行示例性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基于Android、iOS(iPhone Operating System)、windows phone、Symbian、BlackBerry OS、windows mobile、Harmony、Microsoft Windows、Unix、Linux、Netware等任一操作系统提供的运行环境实现。
参阅图6所示,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以android操作系统为例进行说明。安卓(Android)系统的分层架构中,从上至下分别为应用层(Applications),框架层(Application Framework,FWK),安卓运行时(Android runtime)和系统库(Libraries)层,以及内核层(Linux kernel)。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应用层的设计以及调用框架层中的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来实现,无需对安卓运行时和系统库层以及内核层进行改动。
具体地,应用层可以进一步分为用户交互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作为一种可实现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通过数据交互模块、确定模块两个软件功能模块来实现,相应地,用于实施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种可行的分层架构中,业务逻辑层配置有确定模块,数据访问层配置有数据交互模块。
其中,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目标日程,以及确定用户前往目标地址采用的第一出行方式和出发地址,以及,根据起始时间和行程时间,确定提醒时间。数据交互模块,用于获取目标日程对应的起始时间和目标地址,以及将目标地址、第一出行方式以及出发地址信息提供给第三方地图应用,通过第三方应用获得用户从出发地址前往目标地址占用的行程时间。
具体地,作为一种可实现方式,应用层可以通过调用部署于框架层中的系统管理器(SystemManager)或闹钟管理器(Alarm Manager)实现日程提醒。可选的,在用户交互层还可以配置用户交互模块,用以向用户显示日程详情界面、弹出出行方式候选项的对话框,接收用户针对各个出行方式候选项发出的选择指令,以及按照用户自定义的提醒方式或者系统默认的提醒方式向用户进行日程提醒,以及弹出用于询问用户是否开始导航的对话框,并且接收用户发出的选择指令。
示例性地,参阅图7所示,确定模块、数据交互模块、用户交互模块之间,以及与地图导航APP进行交互信令流程可以包括:
部署于数据访问层的数据交互模块获取日程列表,日程列表中包括各个日程的日程信息,然后部署于业务逻辑层的确定模块,根据预先设计的确定逻辑,从多个待执行的日程中,选择目标日程,然后根据通过数据交互模块与服务器远程交互获得该目标日程对应的出行方式候选项,或者根据预先配置的业务逻辑,确定该目标日程对应的出行方式候选项,基于用户的选择指令,确定该目标日程对应的出行方式,然后将该目标日程的出行方式信息、起始时间信息和目标地址信息发送给地图导航APP,地图导航APP至少将行程时间反馈给数据交互模块,确定模块根据预先设置的业务逻辑,根据起始时间-行程时间-预设时长=提醒时间,获得提醒时间,将提醒时间写入提醒数据表,并调用框架层的SystemManager或Alarm Manager,实现日程提醒。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用于存储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和用于执行程序指令的处理器,其中,当程序指令被该处理器执行时,触发电子设备执行上述任一种方案所述的方法。
下面从硬件实现角度,阐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
参阅图8所示,该图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80的一种可行的产品硬件架构该电子设备80的硬件架构可以包括:
显示屏81,用于显示日程详情界面以及跳转后的地图界面。例如显示屏81用于显示图2-图9所示的界面。具体地,显示屏81可以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的,AMOLED),柔性发光二极管(flex light-emitting diode,FLED),Miniled,MicroLed,Micro-o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等。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80可以包括两个以上显示屏81。
具体地,显示屏81可以是显示功能与触摸感应功能集成于一体的触摸屏,例如可以是电容式触摸屏,以用于感应用户针对显示屏中示出的出行方式候选项按钮以及是否导航的选择按钮进行的点击、长按等动作。具体地,显示屏81可以通过压力传感器来感受用户产生的压力信号,将压力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完成用户指令输入。压力传感器可以是电阻式压力传感器,电感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等。当有点击、长按等操作作用于显示屏81,电子设备80根据压力传感器检测所述触摸操作强度,以及根据压力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计算触摸的位置。
处理器82,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例如:处理器82可以包括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AP),调制解调处理器,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图像信号处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控制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等。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
存储器83,用于存储日程列表、关联地址集合、提醒数据表等数据。存储器83可以是独立于所述处理器82的外置存储器,也可以是设置于处理器82中。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内置于处理器82中的存储器可以是高速缓冲存储器,用于保存处理器82刚用过或循环使用的指令或数据。如果处理器82需要再次使用该指令或数据,可从高速缓冲存储器中直接调用。避免了重复存取,减少了处理器82的等待时间。
存储器83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它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它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它磁存储设备,或者还可以是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它介质等。
电源管理模块84,接收电池和/或充电管理模块的输入,为处理器82,存储器83,显示屏81供电。电源管理模块84还可以用于监测电池容量,电池循环次数,电池健康状态(漏电,阻抗)等参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84也可以设置于处理器82中。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源管理模块84和充电管理模块也可以设置于同一个器件中。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各附图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80的具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8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例如,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参阅图9所示,电子设备80还可以包括:
扬声器91,以及音频电路100,所述扬声器91通过音频电路与处理器82连接,用于在到达提醒时间后,通过响铃或者语音播报的方式,对用户进行日程提醒,即提示用户下一个日程的存在及其起始时间等信息。并且,还可以用于打开地图导航界面之后,语音播报搜索到的地址结果,以及在导航过程中进行语音播报。
马达92,为电子设备90提供振动动力,可以用于在日程提醒时,产生振动以提示用户。
输入单元93,输入单元用于输入用户指令,可以是键盘、鼠标以及手写笔等硬件设备,例如用户可以用过点击键盘上的快捷键或者通过手写笔点击平板电脑上的出行方式候选项按钮或者是否导航的按钮。在手机作为移动终端设备时,集成触摸功能的显示屏81即为输入单元。
无线通信单元94,用于与服务器进行无线通信,用于获取出行方式等信息。具体地,无线通信单元94可以是集成至少一个通信处理模块的一个或多个器件。无线通信模块经由天线接收电磁波,将电磁波信号调频以及滤波处理,将处理后的信号发送到处理器82。无线通信单元94还可以从处理器82接收待发送的信号,对其进行调频,放大,经天线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处理器8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口。接口可以包括集成电路(inter-integrated circuit,I2C)接口,集成电路内置音频(inter-integrated circuit sound,I2S)接口,脉冲编码调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接口,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接口,通用输入输出(general-purpose input/output,GPIO)接口,和/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接口等。
其中,处理器82可以包含多组I2C总线,处理器82可以通过不同的I2C总线接口耦合电源管理模块85等模块。例如:处理器82可以通过I2C接口耦合显示屏81,使处理器82与显示屏81通过I2C总线接口通信。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处理器83可以包含多组I2S总线,I2S接口可以用于音频通信。处理器82可以通过I2S总线与音频电路140耦合,实现处理器82与音频电路100之间的通信,进而使得扬声器91受控发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当其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程序指令,当其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电子设备执行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术语“单元”或“模块”可以通过软件和/或硬件形式实现,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例如,“单元”可以是实现上述功能的软件程序、硬件电路或二者结合。所述硬件电路可能包括应用特有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电子电路、用于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例如共享处理器、专有处理器或组处理器等)和存储器、合并逻辑电路和/或其它支持所描述的功能的合适组件。
因此,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或模块,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进一步的,一般的,对于一个技术的改进可以很明显地区分是硬件上的改进(例如,对二极管、晶体管、开关等电路结构的改进)还是软件上的改进(对于方法流程的改进)。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当今的很多方法流程的改进已经可以视为硬件电路结构的直接改进。设计人员几乎都通过将改进的方法流程编程到硬件电路中来得到相应的硬件电路结构。因此,不能说一个方法流程的改进就不能用硬件实体模块来实现。例如,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就是这样一种集成电路,其逻辑功能由访问方对器件编程来确定。由设计人员自行编程来把一个数字装置“集成”在一片PLD上,而不需要请芯片制造厂商来设计和制作专用的集成电路芯片。而且,如今,取代手工地制作集成电路芯片,这种编程也多半改用“逻辑编译器(logic compiler)”软件来实现,它与程序开发撰写时所用的软件编译器相类似,而要编译之前的原始代码也得用特定的编程语言来撰写,此称之为硬件描述语言(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HDL),而HDL也并非仅有一种,而是有许多种,如ABEL(Advanced Boolean Expression Language)、AHDL(Altera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Confluence、CUPL(Cornell University Programming Language)、HDCal、JHDL(Java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Lava、Lola、MyHDL、PALASM、RHDL(Ruby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等,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是VHDL(Very-High-Speed 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与Verilog。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清楚,只需要将方法流程用上述几种硬件描述语言稍作逻辑编程并编程到集成电路中,就可以很容易得到实现该逻辑方法流程的硬件电路。
因此,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方法流程可以以硬件方式实现,例如,使用控制器,控制器控制触摸屏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出的方法流程。
控制器可以按任何适当的方式实现,例如,控制器可以采取例如微处理器或处理器以及存储可由该(微)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例如软件或固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的形式,控制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微控制器:ARC 625D、Atmel AT91SAM、Microchip PIC18F26K20以及Silicone Labs C8051F320,存储器控制器还可以被实现为存储器的控制逻辑的一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也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控制器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器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器等的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因此这种控制器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硬件部件,而对其内包括的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也可以视为硬件部件内的结构。或者甚至,可以将用于实现各种功能的装置视为既可以是实现方法的软件模块又可以是硬件部件内的结构。
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实施例中,“第一”、“第二”等仅是为了指代不同的对象,并不表示对指代的对象有其它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及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或复数项的任意组合。例如,a,b和c中的至少一项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中描述的各模块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模块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任一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个人计算机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1)

  1. 一种日程信息智能提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目标日程,获取所述目标日程对应的起始时间和目标地址;
    确定用户前往所述目标地址采用的第一出行方式和出发地址;
    基于所述目标地址、所述第一出行方式以及所述出发地址,获得所述用户从所述出发地址前往所述目标地址占用的行程时间;
    根据所述起始时间和所述行程时间,确定提醒时间。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用户前往所述目标地址采用的第一出行方式,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地址属于关联地址集合时,获取所述目标地址对应的预定的第二出行方式;其中,所述关联地址集合包括至少一个关联地址,所述关联地址为所述用户到访频率超过第一预设阈值的地址;所述预定的第二出行方式,为所述用户到访所述关联地址时使用频率超过第二预设阈值的出行方式;
    向用户推荐至少一种出行方式的候选项,所述至少一种出行方式的候选项中包括第二出行方式;
    将被用户选中的出行方式确定为所述第一出行方式。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用户前往所述目标地址采用的第一出行方式,还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地址不属于所述关联地址集合时,提示用户从多种预定出行方式的候选项中进行选择;将被用户选中的出行方式确定为所述第一出行方式。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用户前往所述目标地址采用的第一出行方式,包括:
    基于时间间隔、所述目标日程发生时对应的天气预报信息、所述出发地址中的至少一项,向用户推荐至少一种出行方式的候选项,将用户选中的出行方式作为第一出行方式;其中,所述时间间隔,为当前时刻与所述目标日程的起始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用户前往所述目标地址时对应的出发地址之前,还包括:
    查询所述目标日程的上一个日程对应的地址,或者,获取用户当前位置信息;
    所述确定用户前往所述目标地址时对应的出发地址,包括:
    将所述上一个日程对应的地址或所述当前位置信息对应的地址,作为所述出发地址。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目标地址、所述第一出行方式以及所述出发地址,获得所述用户从所述出发地址前往所述目标地址占用的行程时间,包括:
    调用支持地图导航的目标应用,输入所述目标地址、所述出发地址和所述第一出行方式;
    通过所述目标应用,获得从所述出发地址到所述目标地址之间的规划路径,将所述规划路径对应的时间作为所述行程时间。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提醒时间之后,还包括:
    到所述提醒时间,触发第一事件;所述第一事件用于跳转到所述目标应用下的地图导航界面,并触发所述目标应用按照所述规划路径开始导航。
  8. 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起始时间和所述行程时间,确定提醒时间,包括:
    将所述起始时间减去所述行程时间获得的第一时刻,再减去预设时长后获得的第二时刻,作为提醒时间。
  9. 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用于存储程序指令的存储器和用于执行程序指令的处理器,其中,当该所述程序指令被该处理器执行时,触发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上述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 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1. 一种软件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软件程序产品包括程序指令,当所述程序指令在电子设备上运行时,使得所述电子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CT/CN2022/091101 2021-08-09 2022-05-06 日程信息智能提醒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软件程序产品 WO2023015977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08871.3A CN113780975B (zh) 2021-08-09 2021-08-09 日程信息智能提醒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软件程序产品
CN202110908871.3 2021-08-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15977A1 true WO2023015977A1 (zh) 2023-02-16

Family

ID=788370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2/091101 WO2023015977A1 (zh) 2021-08-09 2022-05-06 日程信息智能提醒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软件程序产品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80975B (zh)
WO (1) WO20230159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80975B (zh) * 2021-08-09 2022-12-3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日程信息智能提醒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软件程序产品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65260B1 (en) * 2006-08-24 2015-10-20 Avay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estimated travel time to schedule an event and event reminders
CN107660291A (zh) * 2015-06-06 2018-02-02 苹果公司 用于生成并提供智能出发时间提醒的系统和方法
CN108344417A (zh) * 2018-02-05 2018-07-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导航方法、导航装置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540671A (zh) * 2018-05-31 2018-09-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日程提醒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2700224A (zh) * 2015-06-07 2021-04-23 苹果公司 用于日历事件的行程更新
CN113780975A (zh) * 2021-08-09 2021-12-1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日程信息智能提醒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软件程序产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56896B (zh) * 2014-03-24 2017-07-11 南京大学 一种Android手机上带有基于地图日程提醒功能的路径时长预测方法
JP2019200457A (ja) * 2018-05-14 2019-11-21 レッドフォックス株式会社 スケジュール管理装置、スケジュール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2129303A (zh) * 2019-06-24 2020-12-25 上海博泰悦臻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观影日程安排方法、安排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65260B1 (en) * 2006-08-24 2015-10-20 Avaya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estimated travel time to schedule an event and event reminders
CN107660291A (zh) * 2015-06-06 2018-02-02 苹果公司 用于生成并提供智能出发时间提醒的系统和方法
CN112700224A (zh) * 2015-06-07 2021-04-23 苹果公司 用于日历事件的行程更新
CN108344417A (zh) * 2018-02-05 2018-07-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导航方法、导航装置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8540671A (zh) * 2018-05-31 2018-09-1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日程提醒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3780975A (zh) * 2021-08-09 2021-12-10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日程信息智能提醒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软件程序产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0975B (zh) 2022-12-30
CN113780975A (zh) 2021-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69292B2 (ja) インテリジェントな出発時刻リマインダを生成し、提供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KR102429889B1 (ko) 터치 감응형 디바이스 상의 관련 콘텐츠를 사전행동적으로 식별 및 표면화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US8886576B1 (en) Automatic label suggestions for albums based on machine learning
US8429103B1 (en) Native machine learning service for user adaptation on a mobile platform
US8510238B1 (en) Method to predict session duration on mobile devices using native machine learning
CN109983436A (zh) 用于管理复杂功能数据的应用程序接口
US20130346347A1 (en) Method to Predict a Communicative Action that is Most Likely to be Executed Given a Context
CN107302625B (zh) 管理事件的方法及其终端设备
CN105144133A (zh) 对中断进行上下文相关处理
CN104969165A (zh) 基于手势的时间输入
CN110692034A (zh) 一种图标显示方法、设备及系统
WO2023015986A1 (zh) 日程冲突处理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及软件程序产品
WO2023015977A1 (zh) 日程信息智能提醒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软件程序产品
CN108595481A (zh) 一种通知消息显示方法及终端设备
US20200293998A1 (en) Displaying a countdown timer for a next calendar event in an electronic mail inbox
WO2019205038A1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14629988A (zh) 一种闹钟设置方法及电子设备
KR20160134080A (ko) 단말기 및 그 동작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285497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