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3010948A1 - 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业务节点、管理节点、服务器、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业务节点、管理节点、服务器、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3010948A1
WO2023010948A1 PCT/CN2022/093910 CN2022093910W WO2023010948A1 WO 2023010948 A1 WO2023010948 A1 WO 2023010948A1 CN 2022093910 W CN2022093910 W CN 2022093910W WO 2023010948 A1 WO2023010948 A1 WO 2023010948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service node
cloud desktop
storage unit
process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2/09391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陈柏英
Original Assignee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23010948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3010948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1File system administration, e.g. details of archiving or snapsho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10File systems; File servers
    • G06F16/17Details of further file system functions
    • G06F16/172Caching, prefetching or hoarding of fil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06F9/06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using stored programs, i.e. using an internal store of processing equipment to receive or retain programs
    • G06F9/44Arrangements for executing specific programs
    • G06F9/455Emulation; Interpretation; Software simulation, e.g. virtualisation or emulation of application or operating system execution engin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6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le transfer, e.g.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Definitions

  • FIG. 4 shows a schematic structural diagram of a service node provided by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FIG. 5 shows a schematic structural diagram of a management node provided by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the attribute information of the cloud desktop logged in by the terminal is information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obtained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management node.
  • the attribute information of the cloud desktop may include: the posi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loud desktop and its attribution service node.
  • Step S103 migrating hotspot data.
  • the determining whether user data needs to be migrated according to the attribute information of the cloud desktop logged in by the terminal includes: determining that the desktop roaming identifier corresponding to the cloud desktop logged in by the terminal indicates that the user account logged in to the cloud desktop supports data roaming In some cases, it is determined that user data needs to be migrated.
  • the heat value of the file to be processed can be determined by combining any one or several of the data type of the file to be processed in the access information, the time information of the file to be processed, the access path information of the file to be processed, and the data volume of the file to be processed ; Determine the heat value of each file to be processed through different access information or a combination of various access information, which can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files to be processed and ensure the accuracy of the heat value of the file to be processed.
  • the terminal does not need to be bound to a registered user. Users can use any terminal to log in to the cloud desktop.
  • a terminal can be used by any user to log in to the cloud desktop. According to the setting information of the user account, different access points are distinguished. type of cloud desktop, and display the cloud desktop to the user.
  • Step S301 generat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acquired attribute information of the cloud desktop logged in by the terminal.
  • the first determination module 401 is configured to determine whether user data needs to be migrated according to the attribute information of the cloud desktop logged in by the terminal, and the attribute information of the cloud desktop logged in by the terminal is information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acquired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management node; the second The determination module 402 is configured to determine the hot data according to the access popularity corresponding to the user data when it is determined that the user data needs to be migrated; and the migration module 403 is configured to migrate the hot data.
  • the resource management function is used to manage any one or several resources in data centers, resource pools, computing resources, storage resources, network resources and cloud desktop resources.
  • the user management function is used to manage user information, for example, to add, modify, delete and query the registered user accounts of the cloud desktop; it can also be used to confirm whether a registered user account supports roaming of personal data, and to confirm Whether the registered user account supports the access function of the network disk, etc.
  • the terminal management function is used to maintain terminal information, for example, bind a certain terminal to a registered user account, or upgrade a certain registered user account, etc.
  • the system management function is used to manage system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permissions of registered user accounts, log files, monitoring alarm information, and system performance statistics.
  • the authentication management function is used to authenticate user accounts connected to the cloud desktop.
  • Each cloud desktop can access the shared storage unit in the corresponding service node, but each cloud desktop has its own local storage unit 813 .
  • the first cloud desktop 8111, the second cloud desktop 8112, ..., the Ath cloud desktop 811A can all access the first shared storage unit 812, and the first local storage unit 813 will be the first cloud desktop 8111,
  • the second cloud desktop 8112, ..., and the A-th cloud desktop 811A each allocate a part of the local storage area, so that each cloud desktop can cache user data locally.
  • the NAS device is a dedicated data storage server, which takes data as the center, completely separates the storage device from the server, and manages the data in a centralized manner, which can reduce the dependence on network bandwidth, thereby improving storage performance; and reducing maintenance costs.
  • the data migration system shown in FIG. 8 may include the following three application scenarios:
  • n or y above is just an example.
  • the access popularity of the files to be processed in the last n hours can also be counted.
  • y can also be the number of hours.
  • path weight when the path weight is determined to be 1, it means that all files in the access path are counted; when the path weight is determined to be 0, it means that no statistics are performed on the files in the access path , that is, the system files corresponding to the access paths whose path weight is 0 need to be filtered out, so as to avoid statistical errors caused by too many system files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file popularity value.
  • Step S1105 return the user data to the terminal 8242.
  • the storage unit may be a local storage unit corresponding to the second type of cloud desktop of the terminal.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一种业务节点、一种管理节点、一种服务器、一种电子设备和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包括:依据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是依据获取到的管理节点的配置信息确定的信息;在确定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的情况下,依据用户数据对应的访问热度,确定热点数据;以及迁移热点数据。

Description

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业务节点、管理节点、服务器、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8月2日提交的中国专利申请NO.202110879884.2的优先权,该中国专利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的方式整体合并于此。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业务节点、管理节点、服务器、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云桌面是云计算的一个基本的使用场景,云桌面是将多台虚拟桌面运行在物理服务器之上的应用场景。用户在使用云桌面办公时,可通过使用终端访问网络中的虚拟机桌面,从而取代传统的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等终端设备。通过跨多地设备建立云桌面,可以满足多地用户的不同的使用场景,当用户在多个云桌面之间进行切换或漫游时,也需要将用户数据随云桌面一起进行切换或漫游,以保证用户可以持续使用到其特定的用户数据。
目前,对于云桌面的漫游,需要将原有云桌面对应的资源完整地迁移到新桌面的本地设备上,或,通过云桌面的镜像方式来实现云桌面的漫游,存在迁移周期长、占用网络带宽多且占用存储资源多等问题。
公开内容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应用于业务节点,包括:依据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确定是否 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是依据获取到的管理节点的配置信息确定的信息;在确定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的情况下,依据用户数据对应的访问热度,确定热点数据;以及迁移热点数据。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应用于管理节点,包括:依据获取到的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生成配置信息;以及发送配置信息至业务节点,以使业务节点依据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在确定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的情况下,依据用户数据对应的访问热度确定热点数据,并迁移热点数据。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节点,包括:第一确定模块,配置为依据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是依据获取到的管理节点的配置信息确定的信息;第二确定模块,配置为在确定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的情况下,依据用户数据对应的访问热度,确定热点数据;以及迁移模块,配置为迁移热点数据。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管理节点,包括:生成模块,配置为依据获取到的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生成配置信息;以及配置模块,配置为发送配置信息至业务节点,以使业务节点依据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在确定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的情况下,依据用户数据对应的访问热度确定热点数据,并迁移热点数据。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服务器,包括:业务节点和/或管理节点;业务节点,配置为实现本申请第一方面中的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管理节点,配置为实现本申请第二方面中的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存储器,其上存储有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当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
关于本申请的以上实施例和其他方面以及其实现方式,在附图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和权利要求中提供更多说明。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管理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云桌面数据迁移系统中各个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示意图。
图8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云桌面数据迁移系统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存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节点对热点数据进行迁移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通过第二类云桌面读取用户数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通过共享云桌面读取用户数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通过第二类云桌面写入热点数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类云桌面对应的存储单元的 清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5示出能够实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和装置的计算设备的示例性硬件架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通过跨多地设备建立云桌面,可以满足多地用户的不同的使用场景,当用户在多个云桌面之间进行切换或漫游时,也需要将用户数据随云桌面一起进行切换或漫游,以保证用户可以持续使用到其特定的用户数据。
目前对云桌面对应的用户数据进行迁移时,可以将原有云桌面对应的资源完整地迁移到新桌面的本地设备上,但是,因用户每次不会对全部数据都进行修改或使用,导致迁移的数据中很多数据没有被用户访问;并且,全部数据的迁移还会浪费大量的网络带宽资源,导致数据迁移周期长且占用存储资源多。还可以通过云桌面的镜像方式来实现云桌面的漫游,而异地数据中心之间的网络时延长达几十毫秒,第二类云桌面在访问异地的数据存储单元时,存在访问时延长,用户体验差的问题。用户登录第二类云桌面对应的业务节点为漫游业务节点,漫游业务节点与归属业务节点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图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可应用于业务节点,该业务节点可以设置于服务器中。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101至S103。
步骤S101,依据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
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是依据获取到的管理节点的配置信息确定的信息。该云桌面的属性信息可以包括:云桌面与其归属业 务节点之间的位置关系。
例如,云桌面与其归属业务节点之间的距离是否超过预设距离阈值,例如,云桌面与其归属业务节点是否处于同一个城市中,或,云桌面与其归属业务节点是否位于同一个数据中心等。
例如,管理节点发送配置信息至业务节点,或业务节点主动从管理节点获取该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可以包括云桌面的属性信息,该云桌面的属性信息包括云桌面的类型,例如,第一类云桌面和/或第二类云桌面。登录第一类云桌面的用户账户对应的归属地的业务节点为归属业务节点,登录第二类云桌面的对应的业务节点为漫游业务节点,漫游业务节点与归属业务节点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
步骤S102,在确定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的情况下,依据用户数据对应的访问热度,确定热点数据。
访问热度是表示用户数据被访问的频率高低的值,通过用户数据对应的访问热度,可衡量出该用户数据中的哪些数据是经常被用户使用的数据,从而从用户数据中筛选获得热点数据,方便用户对热点数据的处理。
步骤S103,迁移热点数据。
可将热点数据下载到用户登录的云桌面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中,或者,将热点数据镜像到用户登录的云桌面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中,而不需要将该用户的所有数据都进行迁移,减少了迁移的数据量。
例如,用户数据包括100个文件,而该100个文件中的热点数据仅包括10个文件,只需将这10个热点文件下载至该用户登录的云桌面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中即可,无需将100个文件都下载下来,减少了下载的数据量,避免了网络带宽的浪费,同时提升了热点数据的访问效率。
本申请提供的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中,通过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以保证终端能够快速地获取到热点数据;在确定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的情况下,依据用户数据的访问热度确定热点数据,并迁移该热点数据,不需要对用户数据中的所有数据进行迁移,能够减少迁移的数据量,从而避 免了在数据迁移的过程中占用网络带宽过多,同时缩短了迁移周期。
图2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可应用于业务节点,该业务节点可以设置于服务器中。图2所示的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与图1所示的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的区别在于:用户数据包括多个待处理文件;根据各个待处理文件对应的访问信息确定各个待处理文件的热度值,进而依据待处理文件的热度值对多个待处理文件进行排序,以从多个待处理文件中筛选获得热点数据。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201至S206。
步骤S201,依据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依据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包括:在确定终端登录的云桌面对应的桌面漫游标识表征登录云桌面的用户账号支持数据漫游的情况下,确定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云桌面的属性信息包括:桌面漫游标识,该桌面漫游标识用于表征登录云桌面的用户账号是否支持数据漫游。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类云桌面相对于第一类云桌面而言,登录第一类云桌面的用户账户对应的归属地的业务节点为归属业务节点,登录第二类云桌面的对应的业务节点为漫游业务节点,漫游业务节点与归属业务节点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如果第二类云桌面对应的存储单元没有存储终端需要的用户数据,则需要将第一类云桌面对应的存储单元中的热点数据迁移至第二类云桌面对应的存储单元中,以提升第二类云桌面获取数据的效率,提升用户体验。
步骤S202,在确定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的情况下,获取各个待处理文件对应的访问信息。
用户数据包括多个待处理文件,每个待处理文件都对应不同的访问信息。例如,待处理文件对应的访问信息可以包括:待处理文件 的数据类型、待处理文件的时间信息、待处理文件的访问路径信息和待处理文件的数据量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通过多种信息来反应待处理文件对应的访问信息,能够全面衡量用户对待处理文件的访问情况,提升对待处理文件的处理效率。
步骤S203,依据每个待处理文件对应的访问信息,确定每个待处理文件的热度值。
可结合访问信息中的待处理文件的数据类型、待处理文件的时间信息、待处理文件的访问路径信息和待处理文件的数据量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确定待处理文件的热度值;通过不同的访问信息或各个访问信息的结合,来确定每个待处理文件的热度值,能够体现不同的待处理文件的特征,保证待处理文件的热度值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待处理文件的时间信息包括:待处理文件的历史访问时间;所述依据每个待处理文件对应的访问信息确定每个待处理文件的热度值包括:获取当前时间;依据待处理文件的历史访问时间和当前时间,确定时间权重;以及依据时间权重和待处理文件的数据量,确定待处理文件的热度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将待处理文件的历史访问时间与当前时间进行差值运算,获得时间差值;进而根据该时间差值确定时间权重。例如,统计待处理文件在最近n天内的访问热度,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设定y为历史访问时间与当前时间的差值(例如,天数),时间权重为W_Time_y,y是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n-1)的整数。例如,当n等于7时,待处理文件在历史访问时间与当前时间的差值为0时(即y取0时)的时间权重为W_Time_0最大,即为1;待处理文件在历史访问时间与当前时间的差值为1时(即y取1时)的时间权重为W_Time_1=6/7;待处理文件在历史访问时间与当前时间的差值为y时的时间权重为W_Time_y=(7-y)/7。
以上n或y的单位仅为示例,例如,根据需要,也可以统计待处理文件在最近n小时内的访问热度,此时,y也可以为小时数。
然后,通过时间权重对预设时长内的每次访问待处理文件的字节数量进行加权后,再进行和值运算,以获得待处理文件的热度值。 使得该热度值能够在反应待处理文件的访问频率的同时,还能够体现待处理文件的数据量,保证重要的文件能够被优先访问到,以提升数据的访问效率。
步骤S204,依据待处理文件的热度值对多个待处理文件进行排序,获得排序结果。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排序结果包括:待处理文件的标识和该待处理文件的热度值。
通过待处理文件的热度值的大小,能够反应待处理文件是否被访问、以及访问的频率等信息。若待处理文件的热度值越大,则表示该待处理文件被访问的频率越高,即该待处理文件被用户使用的次数越多,表征该待处理文件的重要性越高。
步骤S205,依据排序结果,从多个待处理文件中筛选获得热点数据。
通过排序结果中的热度值的大小,将多个待处理文件中的热度值较大的文件筛选出来,并根据待处理文件的标识,将这些热度值较大的文件确定为热点数据。
例如,按照管理节点配置的用户数据的迁移数量,将排序结果中排序靠前的热点数据(例如,排序结果中排序的前10个热点数据)进行迁移;如果热点数据的数据量小于用户数据的迁移数量,则迁移全部热点数据,使用户能够在获得热点数据的同时,还能够避免在数据迁移的过程中占用网络带宽过多,缩短迁移周期。
步骤S206,迁移热点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S206与上述图1中的步骤S103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提供的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中,在确定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的情况下,获取各个待处理文件对应的访问信息,全面衡量用户对待处理文件的访问情况,提升对待处理文件的处理效率;通过依据每个待处理文件对应的访问信息,确定每个待处理文件的热度值,能够体现不同的待处理文件的特征,保证待处理文件的热度值的准确性;依据待处理文件的热度值对多个待处理文件进行排序,获得 排序结果,该排序结果能够反应各个待处理文件是否被访问、以及访问的频率等信息等;依据该排序结果,从多个待处理文件中筛选获得热点数据,并迁移热点数据,以使用户能够获得热点数据,同时,避免在数据迁移的过程中占用网络带宽过多,缩短迁移周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S203中的依据每个待处理文件对应的访问信息确定每个待处理文件的热度值还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实现:依据待处理文件的数据类型,确定待处理文件对应的数据类型的权重;以及依据数据类型的权重、待处理文件的数据量、待处理文件的时间信息中的时间权重和待处理文件的访问路径信息中的路径权重,确定待处理文件的热度值。
待处理文件的数据类型可以包括文本文件、图像文件、邮件、和视频文件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对应不同的数据类型,可设置不同的数据类型的权重。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对于待处理文件的数据类型仅是举例说明,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具体设定,其他未说明的数据类型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再赘述。
例如,设置m种数据类型的权重,每种数据类型的权重可以表示为W_Type_x,x是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m的整数,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例如,设置W_Type_0为默认数据类型的权重,例如,设置W_Type_0为0.1;设置W_Type_1表示文本文件的数据类型的权重,例如,word、excel、ppt、pdf和txt等文本文件类型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可设置W_Type_1为1;设置W_Type_2表示邮件的数据类型的权重,例如,可设置W_Type_2为1;设置W_Type_3表示图像文件或图片文件的权重,例如,可设置W_Type_3为0.8;以及设置W_Type_4表示视频文件的权重,例如,可设置W_Type_4为0.5。
又例如,若待处理文件的数据类型是文本数据,可设置待处理文件的数据类型的权重为0.2;若待处理文件的数据类型是图像数据,可设置待处理文件的数据类型的权重为0.3;若待处理文件的数据类型是视频数据,可设置待处理文件的数据类型的权重为0.6等。
通过不同的数据类型的权重能够反应该数据类型的重要程度, 以保证重要的文件能够被优先访问到,提升数据的访问效率。
待处理文件的访问路径信息中的路径权重可以根据访问的文件的类型确定。
例如,路径权重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设置:例如,设置z个访问路径的路径权重分别为W_Path_z,z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例如,若访问路径1为系统文件对应的路径(例如,访问路径为C:/windows等),则可设置该访问路径1的路径权重W_Path_1为0;若访问路径2不是系统文件(例如,D:/w/zy/er等),则可设置该访问路径2的路径权重W_Path_2为1。
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路径权重为1的情况下,表示对该访问路径中的所有文件都进行统计,在确定路径权重为0的情况下,表示对该访问路径中的文件都不进行统计,即需要过滤掉路径权重为0的访问路径对应的系统文件,以避免系统文件过多而导致的统计错误,提升文件热度值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还包括:所述依据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之后,读取业务节点对应的存储单元中的用户数据。
业务节点包括:归属业务节点,或,归属业务节点和漫游业务节点,归属业务节点是用户账户在归属地的业务节点,漫游业务节点是用户账户在漫游地的业务节点。
例如,终端与某个注册用户进行了绑定,该注册用户对应的归属地为北京,则该终端对应的归属地也是北京;若该注册用户在其归属地登录终端,则该终端访问的是归属业务节点上的存储单元,以使该注册用户能够获得该注册用户需求的用户数据;若该注册用户移动至其他城市(例如,上海等),例如该注册用户在上海登录某台终端,则该终端需要连接至漫游业务节点,以使该漫游业务节点能够与该注册用户对应的归属业务节点进行连接,以使该注册用户获得其需要的热点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终端也可以不与某个注册用户进行绑定,用户可以使用任意终端登录云桌面,一个终端可以给任意用户用来登录云 桌面,根据用户账号的设置信息,来区分进入不同类型的云桌面,并展示该云桌面至用户。
在确定终端连接至漫游业务节点的情况下,该终端可以从该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获得热点数据,也可以通过与归属业务节点之间的通信信息,获得热点数据。以保证注册用户可以正常使用热点数据,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业务节点对应的存储单元包括:归属业务节点对应的共享存储单元和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所述读取业务节点对应的存储单元中的用户数据包括:在确定用户数据已存储在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的情况下,从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中读取用户数据;以及在确定用户数据未存储在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的情况下,从归属业务节点对应的共享存储单元中读取用户数据。
从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中读取用户数据,使终端能够方便地获得用户数据,但是,若终端登录的是漫游业务节点,并且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中没有存储该用户数据,则需要归属业务节点与漫游业务节点进行交互,以使漫游业务节点能够从归属业务节点对应的共享存储单元中读取到用户数据,保证终端能够快速获得用户数据,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迁移热点数据包括:将存储在归属业务节点对应的共享存储单元中的热点数据迁移至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存储单元中。
在终端登录的是漫游业务节点的情况下,无需将存储在归属业务节点对应的共享存储单元中的全部的用户数据都迁移至漫游业务节点,以节省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网络带宽;并且,通过将存储在归属业务节点对应的共享存储单元中的热点数据迁移至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存储单元中,可避免远距离的数据传输存在的网络时延大的问题,有效提升数据的访问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还包括:所述迁移热点数据之后,获取终端反馈的更新数据。
终端获得热点数据后,会对热点数据进行处理,并更新该热点数据为更新数据,然后,终端会反馈该更新数据至业务节点。
例如,在确定终端登录的是漫游业务节点的情况下,需要将更新数据由漫游业务节点的本地存储单元传输至该终端对应的归属业务节点中的共享存储单元;在确定终端登录的是归属业务节点的情况下,需要将更新数据由该终端对应的归属业务节点的本地存储单元传输至归属业务节点中的共享存储单元,以保证归属业务节点中的共享存储单元中存储的用户数据的及时更新,并且,保证全网中只在归属业务节点中的共享存储单元存储有一份完整的用户数据,避免存储资源的浪费。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还包括:传输更新数据至归属业务节点的共享存储之前,获取管理节点发送的缓存标识;以及依据缓存标识,确定是否需要缓存更新数据至漫游业务节点。
缓存标识用于表征终端是否对第二类云桌面对应的更新数据进行缓存。例如,可设定缓存标识为1的情况下,确定终端需要对第二类云桌面对应的更新数据进行缓存;设定缓存标识为0的情况下,确定终端不需要对第二类云桌面对应的更新数据进行缓存。以上对于缓存标识的取值仅是举例说明,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设定,其他未说明的缓存标识的取值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获取管理节点发送的缓存标识,能够确定是否需要缓存更新数据至漫游业务节点,以避免对更新数据进行多地存储而导致的存储资源的浪费,同时,保证更新数据能够被及时存储,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依据缓存标识确定是否需要缓存更新数据至漫游业务节点包括:在确定缓存标识表示需要将更新数据缓存至漫游业务节点的情况下,将更新数据缓存至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同步更新数据至归属业务节点对应的共享存储单元;以及在确定缓存标识表示不需要将更新数据缓存至漫游业务节点的情况下,将更新数据传输至归属业务节点对应的共享存储单元。
在不同情况下,对更新数据的存储位置也不同,以保证用户能够及时获取到更新数据,减少数据的传输时延。并且,不同情况下都会将更新数据传输或同步至归属业务节点对应的共享存储单元,以使归属业务节点对应的共享存储单元中存储的用户数据能够得到及时更新,提升数据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将更新数据缓存至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包括:依据更新数据对应的访问信息,累计更新数据对应的访问热度;以及将更新数据及其对应的访问热度,缓存至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
结合更新数据的访问信息,对更新数据对应的访问热度进行计算并累计,能够使更新数据对应的访问热度更准确,保证下次再访问该更新数据时,能够及时获得该更新数据;并且,还需要将更新数据及其对应的访问热度,都缓存至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以使终端能够及时获得该更新数据,无需再访问终端对应的共享存储单元,进而减少远距离的数据传输,提升数据的访问效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归属业务节点对应的共享存储单元包括:网络附加存储装置、分布式文件存储设备和云盘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所述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包括:磁盘阵列、分布式存储设备和硬盘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网络附属存储装置可以是一种专用数据存储服务器,它以数据为中心,将存储设备与服务器彻底分离,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能够减少对网络带宽的依赖,从而提高存储性能,并降低维护成本。
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RAID)是由很多块独立的磁盘,组合成一个容量巨大的磁盘组,利用个别磁盘提供数据所产生的加成效果,提升整个磁盘系统的性能。利用RAID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并将不同区段中的数据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可实现对数据的成块存取,减少磁盘的机械寻道时间,提高数据的存取速度;并且,通过镜像或者存储奇偶校验信息的方式,实现了对数据的冗余保护。
分布式文件存储设备是采用可扩展的存储结构,利用多台存储 设备分担存储负荷,利用位置服务器定位存储信息,不但能够提高数据存储的可靠性、可用性和存取效率,还易于扩展。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还包括:所述迁移热点数据之后,在确定业务节点包括归属业务节点和漫游业务节点的情况下,清理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中的数据。
清理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中的数据,以避免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中存储过多的无用数据,提升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的使用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的存储空间是有限的,通过清理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中的数据,可保证及时更新的数据能够获得更多的缓存空间,避免更新数据的丢失,提升数据的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清理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中的数据包括:依据获取到的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的缓存空间的容量和已缓存的数据量,确定缓存比例;依据缓存比例和预设清理阈值,确定是否需要清理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的缓存空间中的数据;以及在确定需要清理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的缓存空间中的数据的情况下,依据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的缓存空间中的数据的访问热度和预设热度阈值,清理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的缓存空间中的数据。
缓存比例能够表征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的缓存空间是否处于饱和状态,以避免更新数据没有缓存空间可以使用,通过缓存比例和预设清理阈值的比较,能够确定是否需要清理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的缓存空间中的数据,并在确定需要清理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的缓存空间中的数据的情况下,对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的缓存空间中的数据进行清理,以节省存储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在对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的缓存空间中的数据进行清理的过程中,还可以结合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的缓存空间中的数据的访问热度,对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 本地存储单元的缓存空间中的数据进行排序,以获取访问热度较低的数据;然后,通过预设热度阈值,对访问热度较低的数据进行筛选,从而清理掉访问热度较低的无用数据。
例如,缓存空间容量大小为500MB,缓存空间清理阈值为90%,已缓存数据量为480MB,占缓存空间容量的96%,超过缓存空间清理阈值90%,因此,根据缓存空间数据热度值排序,将热度值较低的30MB数据进行清除,以节省存储资源。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图3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可应用于管理节点,该管理节点可以设置于服务器中。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可以包括步骤S301和S302。
步骤S301,依据获取到的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生成配置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桌面漫游标识、存储地址、用户数据的迁移数量、缓存标识、业务节点的缓存空间的容量、业务节点的缓存空间的清理周期和预设清理阈值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桌面漫游标识用于表征登录云桌面的用户账号是否支持数据漫游,缓存标识用于表征是否缓存更新后的用户数据,业务节点的缓存空间的容量大于或等于用户数据的迁移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云桌面对应的配置信息也不同。如,云桌面A对应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桌面漫游标识表示登录云桌面A的用户账号支持数据漫游、缓存标识、业务节点的缓存空间的容量、业务节点的缓存空间的清理周期和预设清理阈值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而云桌面B对应的配置信息可包括:桌面漫游标识表示登录云桌面B的用户账号部支持数据漫游。以上对于配置信息仅是举例说明,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对配置信息进行更新,其他未说明的配置信息也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此不再赘述。
通过不同的配置信息,能够反应不同类型的云桌面的功能,以保证用户在使用不同类型的云桌面时,能够获得更好的使用体验。
步骤S302,发送配置信息至业务节点。
业务节点在获得配置信息后,会依据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在确定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的情况下,依据用户数据对应的访问热度确定热点数据,并迁移热点数据。而不需要对用户数据中的所有数据都进行迁移,能够减少迁移的数据量,从而避免在数据迁移的过程中占用网络带宽过多,同时缩短迁移周期。
本申请提供的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中,通过依据获取到的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生成配置信息,使不同类型的云桌面对应不同的配置信息,并发送该配置信息至业务节点,以使业务节点能够根据不同的配置信息对云桌面进行资源的合理规划和管理,依据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在确定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的情况下,依据用户数据对应的访问热度确定热点数据,并迁移热点数据。不需要对用户数据中的所有数据都进行迁移,能够减少迁移的数据量,从而避免在数据迁移的过程中占用网络带宽过多,同时缩短迁移周期。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业务节点。图4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所述业务节点可以包括第一确定模块401、第二确定模块402和迁移模块403。
第一确定模块401配置为依据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是依据获取到的管理节点的配置信息确定的信息;第二确定模块402配置为在确定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的情况下,依据用户数据对应的访问热度,确定热点数据;以及迁移模块403配置为迁移热点数据。
本申请提供的业务节点中,通过第一确定模块401依据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以保证终端能够快速地获取到热点数据;使用第二确定模块402在确定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的情况下,依据用户数据的访问热度确定热点数据,并使用迁移模块403迁移该热点数据,不需要对用户数据中的所有数据进行迁移,能够减少迁移的数据量,从而避免在数据迁移的过 程中占用网络带宽过多,同时缩短迁移周期。
本申请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管理节点。图5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管理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管理节点可以包括生成模块501和配置模块502。
生成模块501配置为依据获取到的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生成配置信息;以及配置模块502配置为发送配置信息至业务节点,以使业务节点依据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在确定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的情况下,依据用户数据对应的访问热度确定热点数据,并迁移热点数据。
本申请提供的管理节点中,通过生成模块501依据获取到的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生成配置信息,使不同类型的云桌面对应不同的配置信息,并使用配置模块502发送该配置信息至业务节点,以使业务节点能够根据不同的配置信息对云桌面进行资源的合理规划和管理,依据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在确定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的情况下,依据用户数据对应的访问热度确定热点数据,并迁移热点数据。不需要对用户数据中的所有数据都进行迁移,能够减少迁移的数据量,从而避免在数据迁移的过程中占用网络带宽过多,同时缩短迁移周期。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一种服务器。图6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服务器600可以同时包括业务节点601和管理节点602。
需要说明的是,服务器600可以仅包括业务节点601;服务器600也可以仅包括管理节点602。
业务节点601配置为实现本申请第一方面中的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以及管理节点602配置为实现本申请第二方面中的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
本申请提供的服务器600可以包括不同功能的节点,若该服务器仅包括业务节点601,则该服务器600可以通过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以保证终端能够快速地获取到热点数据;在确定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的情况下,依 据用户数据的访问热度确定热点数据,并迁移该热点数据,不需要对用户数据中的所有数据进行迁移,能够减少迁移的数据量,从而避免在数据迁移的过程中占用网络带宽过多,同时缩短迁移周期。
若该服务器600仅包括管理节点602,则该服务器600能够依据获取到的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生成配置信息,使不同类型的云桌面对应不同的配置信息,并发送该配置信息至业务节点,以使业务节点能够根据不同的配置信息对云桌面进行资源的合理规划和管理。
若该服务器600同时包括业务节点601和管理节点602,则该服务器600可以同时实现上述两个节点的全部功能,保证用户无论登录的是何种类型的云桌面,都能够获取到依据访问热度确定的热点数据,无需将用户数据中的所有数据进行迁移,在减少数据迁移量的同时,缩短迁移周期,避免网络资源的浪费。
本申请第六方面提供一种数据迁移系统。图7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迁移系统中各个设备之间的网络连接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数据迁移系统包括内部网络700、网络交换机740和外部网络780。
内部网络700包括云桌面管理节点710、云桌面业务节点720和终端730;云桌面管理节点710包括多台业务服务器,例如,业务服务器711、业务服务器712、业务服务器713、……、业务服务器71N等,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云桌面业务节点720包括多台管理服务器,例如,管理服务器721、管理服务器722、管理服务器723、……、管理服务器71M等,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终端730包括多台终端,例如,终端731、终端732、终端733、……、终端73K等,K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外部网络780包括接入网关750、防火墙760和互联网络770。
用户可以通过各个终端接入不同的云桌面,进而通过云桌面访问内网设备或外网设备。若某公司在多个地点成立分支机构,且多个分支机构需要进行信息的相互交互,可在各个分支机构的所在地设立数据中心节点,每个数据中心节点就是一个内部网络700,实现跨地 区或跨城市的多数据中心节点之间的内网互联。
网络交换机740、接入网关750和防火墙760等网络设备通过互联网络770与其他数据中心节点进行连接,以实现多个数据中心节点之间的网络连接。
通过各个数据中心节点之间的内部网络互相连接,每个数据中心节点都能够为用户提供云桌面资源和云计算服务,实现用户就近访问云桌面的需求,使多数据中心节点的云桌面资源得到统一的管理和调度,提升用户的访问效率,减少企业租用带宽的成本。
图8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数据迁移系统的模块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数据迁移系统包括云桌面管理节点710、多个终端和多个业务节点(例如,第一业务节点810、第二业务节点820和第三业务节点830等)。该数据迁移系统可包括的业务节点可以是多个,图8仅示例性地示出了3个业务节点,根据云桌面管理节点710的处理性能,云桌面管理节点710还可以管理更多的业务节点。
云桌面管理节点710用于对各个云桌面业务节点进行统一的管理,该云桌面管理节点710可具有如下功能:资源管理功能、用户管理功能、终端管理功能、系统管理功能、认证管理功能、和漫游管理功能等。
资源管理功能,用于对数据中心、资源池、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和云桌面资源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资源进行管理。用户管理功能,用于对用户信息进行管理,例如,对云桌面的注册用户账户进行增加、修改、删除和查询等;还可以用于确认某个注册用户账户是否支持个性数据的漫游,以及确认注册用户账户是否支持网络盘的访问功能等。终端管理功能,用于对终端信息的维护、例如,将某个终端与注册用户账户相绑定,或,对某个注册用户账户进行升级等。系统管理功能,用于对系统配置信息、注册用户账户的权限、日志文件、监控告警信息和系统性能统计信息等的管理。认证管理功能,用于对接入到云桌面的用户账户进行认证。例如,对用户账户进行本地认证、使用第三方设备对用户账户进行认证、多方设备对用户账户进行统一认证等。漫游管理功能,用于统计用户数据的访问热度,管理 第二类云桌面对应的配置信息等。登录第二类云桌面的对应的业务节点为漫游业务节点,漫游业务节点与归属业务节点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
例如,云桌面管理节点710的配置信息可以包括:桌面漫游标识、存储地址、用户数据的迁移数量、缓存标识、业务节点的缓存空间的容量、业务节点的缓存空间的清理周期和预设清理阈值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桌面漫游标识用于表征登录云桌面的用户账号是否支持数据漫游(例如,是否支持系统盘中存储的用户个性化数据的漫游,是否支持访问网络盘中存储的数据等),缓存标识用于表征是否缓存更新后的用户数据,业务节点的缓存空间的容量大于或等于用户数据的迁移数量。用户数据的迁移可以包括采用从存储单元自动下载热点数据的形式来实现用户数据的迁移,云桌面管理节点710还可以对自动下载的数据量进行设置。预设清理阈值可以是时间阈值(例如,每间隔1小时、10小时、12小时、或24小时等清理一次缓存空间的数据等),也可以采用存储容量阈值(例如,百分比的形式)确定该预设清理阈值(例如,当缓存空间存储的数据占该缓存空间的容量的80%以上时,需要对该缓存空间进行清理)。
每个业务节点包括计算单元、共享存储单元和本地存储单元。例如,第一业务节点810包括:第一计算单元811、第一共享存储单元812和第一本地存储单元813,第一计算单元811包括:第一云桌面8111、第二云桌面8112、……、第A云桌面811A,A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第二业务节点820包括:第二计算单元821、第二共享存储单元822和第二本地存储单元823,第二计算单元821包括:第一云桌面8211、第二云桌面8212、……、第B云桌面821B,B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第三业务节点830包括:第三计算单元831、第三共享存储单元832和第三本地存储单元833,第三计算单元831包括:第一云桌面8311、第二云桌面8312、……、第C云桌面831C,C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图8中的每个云桌面都是一个云桌面虚拟机,可以为不同的终端提供云桌面服务。
例如,第一计算单元811配置为对第一云桌面8111、第二云桌面8112、……、第A云桌面811A中的用户数据的访问时间、访问字节大小进行记录,生成每个云桌面对应的记录文件,并上报各个记录文件至云桌面管理节点710。
每个云桌面都可以访问对应业务节点中的共享存储单元,但每个云桌面都有属于自己的本地存储单元813。例如,第一云桌面8111、第二云桌面8112、……、第A云桌面811A都可以访问第一共享存储单元812,并且,在第一本地存储单元813中会为第一云桌面8111、第二云桌面8112、……、第A云桌面811A各分配一部分本地存储区域,以使每个云桌面可以在本地缓存用户数据。
每个业务节点为对应的多个终端提供云桌面服务,例如,第一业务节点810为终端8141、终端8142、……、终端814A等提供云桌面服务;第二业务节点820为终端8241、终端8242、……、终端824B等提供云桌面服务;第三业务节点830为终端8341、终端8342、……、终端834C等提供云桌面服务。终端的类型可以包括:定制小型云终端、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Pad)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图9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存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所述存储单元包括本地存储单元910和共享存储单元920。
本地存储单元910包括本地系统盘911和本地数据盘912。共享存储单元920包括:用户个性化数据存储单元921和网络盘922。用户个性化数据存储单元921可配置为存储用户的特定数据,例如,我的文档、收藏夹、我的下载和桌面配置文件等。
通过云桌面管理节点710的配置和管理,将本地存储单元910的存储资源分配给每个云桌面使用,以使每个云桌面在本地存储单元910中都独占一份存储空间。本地存储单元910包括:磁盘阵列、分布式文件存储服务器和硬盘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用户在使用终端登录任意一个云桌面后,该云桌面内可通过自动挂载存储单元的方式,将共享存储单元920中的用户个性化数据存储单元921中的用户数据提供给用户,以使用户可以进行数据的读写 操作。例如,第一计算单元811使用云桌面的本地系统盘911存储系统数据,并使用本地数据盘912存储用户的本地数据;然后将用户的个性化数据存储在用户个性化数据存储单元921中,使用网络盘922存储供其他用户访问的共享网络数据。共享存储单元920可以包括:网络附属存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装置、分布式文件存储服务器和云盘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共享存储单元920与各个云桌面直接连接,以提高各个云桌面访问共享存储单元920的速度。
需要说明的是,NAS装置是一种专用数据存储服务器,它以数据为中心,将存储设备与服务器彻底分离,对数据进行集中管理,能够减少对网络带宽的依赖,从而提高存储性能;并降低维护成本。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8所示的数据迁移系统可以包括如下3种应用场景:
1)第一类云桌面应用场景:注册用户使用终端8141登录第一云桌面8111,以获取第一云桌面8111对应的用户数据。登录第一类云桌面的用户账户对应的归属地的业务节点为归属业务节点。
第一云桌面8111可以将注册用户对应的用户数据保存在第一本地存储单元813中与终端8141对应的存储空间中,也可以将注册用户对应的用户数据保存在第一共享存储单元812中,在第一共享存储单元812中,第一计算单元811中的每个云桌面都有一个与注册用户对应的专属共享存储目录。
例如,第一注册用户UserA的第一类云桌面是第一云桌面8111,第一注册用户UserA可以使用终端8141登录第一云桌面8111。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注册用户UserA和终端8141之间可以是绑定关系,也可以非绑定关系。在第一共享存储单元812中,包括与第一注册用户UserA对应的共享存储目录,第一注册用户UserA可以通过登录不同的云桌面来访问第一共享存储单元812中的与UserA对应的共享存储目录中的用户数据,例如,对该用户数据进行读写操作等。
2)共享云桌面应用场景:第一注册用户UserA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是共享云桌面,该共享云桌面是任何一个注册用户都可以登录的桌面,在确定第一注册用户UserA退出共享云桌面的情况下,第 一计算单元811可以将该共享云桌面的资源回收,以使该共享云桌面可以为其他注册用户提供云服务。
例如,第一注册用户UserA使用终端8142登录第二云桌面8112,第二云桌面8112会自动挂载第一共享存储单元812中与该第一注册用户UserA对应的共享存储目录中的用户数据,以使第一注册用户UserA可以继续使用其上次保存的用户数据。
3)第二类云桌面应用场景:第一注册用户UserA因工作需要,登录至第二业务节点820中的第一云桌面8211,因第二业务节点820和第一业务节点810不在同一个地理位置上(例如,第二业务节点820在上海,第一业务节点810在北京等),第二业务节点820中的第一云桌面8211依然可以根据第一注册用户UserA的桌面漫游标识,以及该第一注册用户UserA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即第二类云桌面),挂载第一业务节点810中的第一共享存储单元812中与该第一注册用户UserA对应的共享存储目录中的用户数据,以保证第一注册用户可以无障碍地访问其存储的用户数据。
登录第二类云桌面的对应的业务节点为漫游业务节点,漫游业务节点与归属业务节点处于不同的地理位置。
通过不同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能够使用户无障碍地访问其存储在归属地对应的共享存储单元中的用户数据,为用户带来优质的使用体验。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各个业务节点对热点数据的处理方法。图10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业务节点对热点数据进行迁移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01至S1007。
步骤S1001,终端登录云桌面。
云桌面可以是第二类云桌面,也可以是共享云桌面。第二类云桌面和共享云桌面均是与终端的归属业务节点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业务节点中的云桌面。例如,若第一业务节点810在北京,第二业务节点820在上海,则对应的是第二类云桌面;若第一业务节点810在北京的海淀区,第二业务节点820在北京的东城区,则对应的是共享云桌面。
例如,注册用户与第一业务节点810中的终端8141相绑定,则该注册用户的第一类云桌面为与终端8414对应的第一云桌面8111。第一业务节点810和第二业务节点820是分别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两个业务节点,且终端8141的归属地对应的业务节点是第一业务节点810。若注册用户通过终端8142登录第一业务节点810中的第二云桌面8112,则称该第二云桌面8112为该注册用户的共享云桌面;若注册用户通过终端8242登录第二业务节点820中的第二云桌面8212,则称第二云桌面8212为该注册用户的第二类云桌面。
步骤S1002,终端登录的云桌面对应的业务节点根据云桌面的属性信息,挂载对应的存储单元。
例如,注册用户通过终端8142登录第一业务节点810中的第二云桌面8112,则第二云桌面8112对应的第一计算单元811会挂载该注册用户对应的存储单元,例如,该注册用户绑定的终端8141的归属地对应的业务节点是第一业务节点810,则第一计算单元811会挂载第一共享存储单元812中的与该注册用户相对应的共享存储地址。
步骤S1003,终端登录的云桌面对应的业务节点与云桌面管理节点进行消息的交互,判断注册用户是否具备数据的漫游的权限。
例如,注册用户通过终端8142登录第一业务节点810中的第二云桌面8112,则第二云桌面8112对应的第一计算单元811与云桌面管理节点710进行消息的交互,判断注册用户是否具备数据的漫游的权限。
在确定该注册用户具备数据的漫游的权限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1004,否则,结束流程。
步骤S1004,依据注册用户通过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判断是否需要对该注册用户对应的用户数据进行迁移。
需要说明的是,若确定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中云桌面的类型是共享云桌面或第二类云桌面的情况下,则需要对该注册用户对应的用户数据进行迁移,执行步骤S1005;否则,若确定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中云桌面的类型是与注册用户相绑定的第一类云桌面,则无需对该注册用户对应的用户数据进行迁移,该注册用户 只需到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中获取与其对应的用户数据即可,并结束流程。
步骤S1005,在确定需要对该注册用户对应的用户数据进行迁移的情况下,获取该注册用户对应的用户数据的访问热度。
用户数据包括:多个待处理文件。用户数据的访问热度可采用如下方式确定。
获取各个待处理文件对应的访问信息,待处理文件对应的访问信息包括:待处理文件的数据类型、待处理文件的时间信息、待处理文件的访问路径信息和待处理文件的数据量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依据每个待处理文件对应的访问信息,确定每个待处理文件的热度值。例如,获取当前时间;依据待处理文件的历史访问时间和当前时间,确定时间权重;以及依据时间权重和待处理文件的数据量,确定待处理文件的热度值。
需要说明的是,若设定某个待处理文件在n天内被访问了m次,n和m均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可将每次访问的待处理文件的字节数量与时间权重Wx进行乘积运算,并对m次的乘积结果进行累加,获得待处理文件的热度值。例如,待处理文件的热度值k可采用公式(1)计算获得:
Figure PCTCN2022093910-appb-000001
Mi表示第i次访问的待处理文件的字节数量,i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m的整数。Wx表示时间权重,x表示待处理文件的历史访问时间与当前时间的差值,该差值的取值范围是0至(n-1),n为大于1的整数,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并且,时间权重Wx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设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可以依据待处理文件的数据类型,确定待处理文件对应的数据类型的权重;以及依据数据类型的权重、待处理文件的数据量、待处理文件的时间信息中的时间权重和待处理文件的访问路径信息中的路径权重,确定待处理文件的热度值。
例如,可根据如下公式(2)计算获得待处理文件的热度值k。
Figure PCTCN2022093910-appb-000002
W_Type_x表示数据类型的权重,W_Time_y表示时间权重;W_Path_z表示访问路径的路径权重;W_Size_i表示待处理文件的数据量,num表示该文件在n天内被访问了num次且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例如,设置m种数据类型的权重,每种数据类型的权重可以表示为W_Type_x,x是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m的整数,m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例如,设置W_Type_0为默认数据类型的权重,例如,设置W_Type_0为0.1;设置W_Type_1表示文本文件的数据类型的权重,例如,word、excel、ppt、pdf和txt等文本文件类型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可设置W_Type_1为1;设置W_Type_2表示邮件的数据类型的权重,例如,可设置W_Type_2为1;设置W_Type_3表示图像文件或图片文件的权重,例如,可设置W_Type_3为0.8;以及设置W_Type_4表示视频文件的权重,例如,可设置W_Type_4为0.5。
通过不同的数据类型的权重能够反应该数据类型的重要程度,以保证重要的文件能够被优先访问到,提升数据的访问效率。
例如,统计待处理文件在最近n天内的访问热度,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设定y为历史访问时间与当前时间的差值(例如天数),时间权重为W_Time_y,y是大于或等于0、且小于或等于n-1的整数。例如,当n等于7时,待处理文件在历史访问时间与当前时间的差值为0时(即y取0时)的时间权重为W_Time_0最大,即为1;待处理文件在历史访问时间与当前时间的差值为1时(即y取1时)的时间权重为W_Time_1=6/7;待处理文件在历史访问时间与当前时间的差值为y时的时间权重为W_Time_y=(7-y)/7。
以上n或y的单位仅为示例,例如,根据需要,也可以统计待处理文件在最近n小时内的访问热度,此时,y也可以为小时数。
通过时间权重能够反应数据被访问的频率,以获得访问频次较多的数据。
例如,路径权重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设置:例如,设置z个访问路径的路径权重分别为W_Path_z,z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例如, 若访问路径1为系统文件对应的路径(例如,访问路径为C:/windows等),则可设置该访问路径1的路径权重W_Path_1为0;若访问路径2不是系统文件(例如,D:/w/zy/er等),则可设置该访问路径2的路径权重W_Path_2为1。
需要说明的是,在确定路径权重为1的情况下,表示对该访问路径中的所有文件都进行统计,在确定路径权重为0的情况下,表示对该访问路径中的文件都不进行统计,即需要过滤掉路径权重为0的访问路径对应的系统文件,以避免系统文件过多而导致的统计错误,提升文件热度值的准确性。
步骤S1006,依据该注册用户对应的用户数据的访问热度,确定热点数据。
例如,可依据步骤S1005中计算获得的各个待处理文件的热度值,对多个待处理文件进行排序,获得排序结果;并依据该排序结果,从多个待处理文件中筛选获得热点数据。
步骤S1007,迁移该热点数据至对应的存储单元。
根据热点数据对应的访问热度,优先迁移访问热度最高的热点数据。然后,将迁移后的热点数据提供给注册用户,以供注册用户通过终端对这些热点数据进行处理。
例如,在确定终端登录的是共享云桌面的情况下,可将存储在共享存储单元中的与该终端登录的注册用户对应的热点数据迁移至该注册用户在其归属地的本地存储单元的存储地址中。在确定终端登录的是第二类云桌面的情况下,将存储在归属业务节点对应的共享存储单元中的与该终端登录的注册用户对应的热点数据迁移至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存储单元的存储地址中。
同时,对热点数据对应的访问热度进行累加,以便对热点数据的访问信息进行及时更新。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终端登录的第二类云桌面或共享云桌面,挂载对应的存储单元,并通过云桌面业务节点与云桌面管理节点进行消息的交互,判断注册用户是否具备数据的漫游的权限,并在确定该注册用户具备数据的漫游的权限的情况下,依据注册用户通过终端登 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判断是否需要对该注册用户对应的用户数据进行迁移,以保证终端能够快速地获取到该终端期望获取的用户数据;在确定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的情况下,依据用户数据的访问热度确定热点数据,并迁移该热点数据至对应的存储单元,无需对用户数据中的所有数据都进行迁移,只需将热点数据进行迁移,可减少迁移的数据量,从而避免在数据迁移的过程中占用网络带宽过多,同时缩短迁移周期。
图11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通过第二类云桌面读取用户数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1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101至S1105。
步骤S1101,终端8242通过第二类云桌面向第二计算单元821请求读取用户数据。
用户数据包括多个访问热度不同的热点数据,终端8242也可以通过第二类云桌面向第二计算单元821请求读取用户数据中的热点数据,以提升对用户数据的读取速度。
步骤S1102,第二计算单元821根据终端8242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即,第二类云桌面),判断用户数据是否已缓存至当前第二类云桌面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中。
例如,在确定用户数据已缓存至当前第二类云桌面对应的第二本地存储单元823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1103;否则,在确定用户数据没有缓存至当前第二类云桌面对应的第二本地存储单元823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1104。
步骤S1103,第二计算单元821直接从当前第二类云桌面对应的第二本地存储单元823中与终端8242对应的存储空间中读取用户数据。
步骤S1104,第二计算单元821到终端8242的归属地对应的第一业务节点810的第一共享存储单元812中读取用户数据。
步骤S1105,返回用户数据至终端8242。
在本实施例中,云桌面业务节点根据终端登录的是第二类云桌面,判断用户数据是否已缓存至当前第二类云桌面对应的本地存储单 元中,并根据判断结果从不同的存储单元中读取用户数据,使终端能够快速获得用户数据,提升用户体验。
图12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通过共享云桌面读取用户数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201至S1205。
步骤S1201,终端8142通过共享云桌面向第一计算单元811请求读取用户数据。
用户数据包括多个待处理文件,可根据待处理文件的访问热度,对各个待处理文件进行排序,以获得访问入热度较高的热点数据。
终端8142也可以通过共享云桌面向第一计算单元811请求读取用户数据中的部分热点数据,以提升对用户数据的读取速度。
步骤S1202,第一计算单元811根据终端8142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即,共享云桌面),判断用户数据是否已缓存至共享云桌面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中。
例如,在确定用户数据已缓存至共享云桌面对应的第一本地存储单元813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1203;否则,在确定用户数据没有缓存至第一本地存储单元813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1204。
步骤S1203,第一计算单元811直接从第一本地存储单元813中与终端8142对应的存储空间中读取用户数据。
步骤S1204,第一计算单元811到终端8142的归属地对应的第一业务节点810的第一共享存储单元812中读取用户数据。
步骤S1205,返回用户数据至终端8142。
在本实施例中,云桌面业务节点根据终端登录的是共享云桌面,判断用户数据是否已缓存至共享云桌面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中,并从第一本地存储单元或第一业务节点的第一共享存储单元中读取用户数据,以使终端能够获得快速获得用户数据,提升用户体验。
图13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通过第二类云桌面写入热点数据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3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301至S1303。
步骤S1301,终端获取到用户数据后,对用户数据进行处理,获 得更新数据。
步骤S1302,云桌面业务节点通过与云桌面管理节点的交互,确定使用该终端登录云桌面的注册用户是否支持更新数据的缓存。
例如,云桌面业务节点根据云桌面管理节点发送的缓存标识,判断是否需要缓存更新数据。缓存标识用于表征是否缓存更新后的用户数据。
在使用该终端登录云桌面的注册用户不支持更新数据的缓存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1303,并结束流程;在使用该终端登录云桌面的注册用户支持更新数据的缓存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 1304。
步骤S1303,将更新数据写入终端的归属地对应的共享存储单元中。
例如,将更新数据写入终端8242的归属地对应的第一业务节点810的第一共享存储单元812中。
步骤S1304,将更新数据缓存至第二类云桌面对应的业务节点中的本地存储单元。
例如,终端8242登录第二类云桌面(例如,第二业务节点820中的第二云桌面8212),则将终端8242的更新数据缓存至第二本地存储单元823中与该终端8242对应的存储空间中;然后,依据更新数据对应的访问信息,累计该更新数据对应的访问热度;并将更新数据及其对应的访问热度缓存至第二本地存储单元823中与该终端8242对应的存储空间中。
访问热度可以是依据更新数据的历史访问时间、更新数据的在预设时长内被访问的次数、更新数据的数据类型、更新数据的数据量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确定的访问热度。
步骤S1305,同步更新数据至终端的归属地对应的云桌面业务节点中的共享存储单元。
对于更新数据的同步可以采用处理队列的方式,进行异步同步操作,以提升数据的处理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云桌面业务节点通过与云桌面管理节点的交互,确定使用该终端登录云桌面的注册用户是否支持更新数据的缓存,进 而根据判断结果将更新数据缓存至不同的存储单元,方便注册用户的使用,并将更新数据同步至终端的归属地对应的云桌面业务节点中的共享存储单元,以使归属业务节点对应的共享存储单元中存储的用户数据能够得到及时更新,提升数据的准确性。
图14示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类云桌面对应的存储单元的清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401至S1403。步骤S1401,获取存储单元的缓存空间的容量、已缓存的数据量、以及云桌面管理节点发送的缓存空间的清理周期和预设清理阈值。
存储单元可以是终端的第二类云桌面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
例如,终端8242登录第二类云桌面(例如,第二业务节点820中的第二云桌面8212),则存储单元是该第二类云桌面对应的第二本地存储单元823中与该终端8242对应的存储空间。
步骤S1402,云桌面业务节点根据缓存空间的清理周期和预设清理阈值,确定是否需要对存储单元进行清理。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依据存储单元的缓存空间的容量和已缓存的数据量,确定缓存比例,然后依据缓存比例和预设清理阈值(例如,预设清理阈值为80%),确定是否需要清理存储单元的缓存空间中的数据。若缓存比例达到了80%,则说明需要对存储单元的缓存空间中的数据进行清理;否则,不清理存储单元的缓存空间中的数据。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可以根据时间信息确定是否到达了缓存空间的清理周期(例如,清理周期是8小时),来确定是否需要清理存储单元的缓存空间中的数据。若当前时间与上一次清理存储单元的时间之间的差值大于8小时,则确定需要清理存储单元的缓存空间中的数据;否则,不清理存储单元的缓存空间中的数据。
在确定需要清理存储单元的缓存空间中的数据的情况下,执行步骤S1403;否则,结束流程。
步骤S1403,依据存储单元中的数据的访问热度和预设热度阈值,清理存储单元中的数据。
可依据存储单元中的数据的访问热度,对存储单元中的数据进行排序,获取访问热度小于预设热度阈值(例如,预设热度阈值为0.5),且排名靠后的数据,作为待清理数据,并将存储单元中的待清理数据删除,以节省存储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可重复执行步骤S 1402和步骤S1403,直至存储单元满足存储需求为止。例如,缓存比例下降到50%,则可停止对存储单元的清理。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确定注册用户退出第二类云桌面的情况下,需要等待云桌面业务节点将该注册用户的更新数据同步至其绑定的终端的归属业务节点对应的共享存储单元之后,再清除该注册用户在第二类云桌面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的缓存数据,以避免更新数据的丢失,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云桌面业务节点根据缓存空间的清理周期和预设清理阈值,确定是否需要对存储单元进行清理,保证存储单元有可用的存储空间;在确定需要清理存储单元中的数据的情况下,依据存储单元中的数据的访问热度和预设热度阈值,清理存储单元中的数据,保证及时更新的数据能够获得更多的缓存空间,避免更新数据的丢失,提升数据的准确性。
需要明确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实施例中所描述并在图中示出的特定配置和处理。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这里省略了对已知方法的详细描述,并且上述描述的系统、模块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图15示出能够实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和装置的计算设备的示例性硬件架构的结构图。
如图15所示,计算设备1500包括输入设备1501、输入接口1502、中央处理器1503、存储器1504、输出接口1505、以及输出设备1506。输入接口1502、中央处理器1503、存储器1504、以及输出接口1505通过总线1507相互连接,输入设备1501和输出设备1506分别通过输入接口1502和输出接口1505与总线1507连接,进而与计算设备1500的其他组件连接。
具体地,输入设备1501接收来自外部的输入信息,并通过输入接口1502将输入信息传送到中央处理器1503;中央处理器1503基于存储器1504中存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对输入信息进行处理以生成输出信息,将输出信息临时或者永久地存储在存储器1504中,然后通过输出接口1505将输出信息传送到输出设备1506;输出设备1506将输出信息输出到计算设备1500的外部,供用户使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15所示的计算设备可以被实现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配置为存储计算机程序;以及处理器,配置为运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实施例描述的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图15所示的计算设备可以被实现为一种数据迁移系统,该数据迁移系统可以包括:存储器,配置为存储计算机程序;以及处理器,配置为运行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实施例描述的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描述的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一般来说,本申请的多种实施例可以在硬件或专用电路、软件、逻辑或其任何组合中实现。例如,一些方面可以被实现在硬件中,而其它方面可以被实现在可以被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它计算装置执行的固件或软件中,尽管本申请不限于此。
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通过移动装置的数据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来实现,例如在处理器实体中、或者通过硬件、或者通过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计算机程序指令可以是汇编指令、指令集架构(ISA)指令、机器指令、机器相关指令、微代码、固件指令、状态设置数据、或者是以一种或多种编程语言的任意组合编写的源代码或目标代码。
本申请附图中的任何逻辑流程的框图可以表示程序步骤,或者可以表示相互连接的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或者可以表示程序步骤 与逻辑电路、模块和功能的组合。计算机程序可以存储在存储器上。存储器可以具有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并且可以使用任何适合的数据存储技术实现,例如但不限于只读存储器(ROM)、随机访问存储器(RAM)、光存储器装置和系统(数码多功能光碟DVD或CD光盘)等。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非瞬时性存储介质。数据处理器可以是任何适合于本地技术环境的类型,例如但不限于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FGPA)以及基于多核处理器架构的处理器。
通过示范性和非限制性的示例,上文已提供了对本申请的示范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但结合附图和权利要求来考虑,对以上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和调整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但不偏离本申请的范围。因此,本申请的恰当范围将根据权利要求确定。

Claims (23)

  1. 一种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包括:
    依据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所述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是依据获取到的管理节点的配置信息确定的信息;
    在确定需要对所述用户数据进行迁移的情况下,依据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访问热度,确定热点数据;以及
    迁移所述热点数据。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用户数据包括:多个待处理文件;
    所述在确定需要对所述用户数据进行迁移的情况下,依据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访问热度确定热点数据包括:
    在确定需要对所述用户数据进行迁移的情况下,获取各个所述待处理文件对应的访问信息;
    依据每个所述待处理文件对应的访问信息,确定每个所述待处理文件的热度值;
    依据所述待处理文件的热度值对多个所述待处理文件进行排序,获得排序结果;以及
    依据所述排序结果,从所述多个待处理文件中筛选获得所述热点数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待处理文件对应的访问信息包括:所述待处理文件的数据类型、所述待处理文件的时间信息、所述待处理文件的访问路径信息或所述待处理文件的数据量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待处理文件的时间信息包括:待处理文件的历史访问时间;
    所述依据每个所述待处理文件对应的访问信息确定每个所述待处理文件的热度值包括:
    获取当前时间;
    依据所述待处理文件的历史访问时间和所述当前时间,确定时间权重;以及
    依据所述时间权重和所述待处理文件的数据量,确定所述待处理文件的热度值。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依据每个所述待处理文件对应的访问信息确定每个所述待处理文件的热度值包括:
    依据所述待处理文件的数据类型,确定所述待处理文件对应的数据类型的权重;以及
    依据所述数据类型的权重、所述待处理文件的数据量、所述待处理文件的时间信息中的时间权重和所述待处理文件的访问路径信息中的路径权重,确定所述待处理文件的热度值。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应用于业务节点,所述业务节点包括:归属业务节点,或,所述归属业务节点和漫游业务节点,所述归属业务节点是用户账户在归属地的业务节点,所述漫游业务节点是所述用户账户在漫游地的业务节点;
    所述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还包括:
    所述依据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之后,读取业务节点对应的存储单元中的所述用户数据。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业务节点对应的存储单元包括:所述归属业务节点对应的共享存储单元和所述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
    所述读取业务节点对应的存储单元中的所述用户数据包括:
    在确定所述用户数据已存储在所述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 储单元的情况下,从所述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中读取所述用户数据;以及
    在确定所述用户数据未存储在所述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的情况下,从所述归属业务节点对应的共享存储单元中读取所述用户数据。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迁移所述热点数据包括:
    将存储在所述归属业务节点对应的存储单元中的所述热点数据迁移至所述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存储单元中。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迁移所述热点数据之后,获取所述终端反馈的更新数据。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获取所述终端反馈的更新数据之后,获取管理节点发送的缓存标识;以及
    依据所述缓存标识,确定是否需要缓存所述更新数据至所述业务节点。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依据所述缓存标识确定是否需要缓存所述更新数据至所述业务节点包括:
    在确定所述缓存标识表示需要将所述更新数据缓存至所述业务节点的情况下,将所述更新数据缓存至所述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同步所述更新数据至所述归属业务节点对应的共享存储单元;以及
    在确定所述缓存标识表示不需要将所述更新数据缓存至所述业务节点的情况下,将所述更新数据传输至所述归属业务节点对应的共享存储单元。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将所述更新数据缓存至所述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包括:
    依据所述更新数据对应的访问信息,累计所述更新数据对应的访问热度;以及
    将所述更新数据及其对应的访问热度,缓存至所述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归属业务节点对应的共享存储单元包括:网络附加存储装置、分布式文件存储设备和云盘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所述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包括:磁盘阵列、分布式存储设备和硬盘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14.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所述迁移所述热点数据之后,在确定所述业务节点包括所述归属业务节点和所述漫游业务节点的情况下,清理所述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中的数据。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清理所述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中的数据包括:
    依据获取到的所述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的缓存空间的容量和已缓存的数据量,确定缓存比例;
    依据所述缓存比例和预设清理阈值,确定是否需要清理所述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的缓存空间中的数据;以及
    在确定需要清理所述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的缓存空间中的数据的情况下,依据所述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的缓存空间中的数据的访问热度和预设热度阈值,清理所述漫游业务节点对应的本地存储单元的缓存空间中的数据。
  16. 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云 桌面的属性信息包括:桌面漫游标识;
    所述依据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包括:
    在确定所述终端登录的所述云桌面对应的桌面漫游标识表征登录云桌面的用户账号支持数据漫游的情况下,确定需要对所述用户数据进行迁移。
  17. 一种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包括:
    依据获取到的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生成配置信息;以及
    发送所述配置信息至业务节点,以使所述业务节点依据所述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在确定需要对所述用户数据进行迁移的情况下,依据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访问热度确定热点数据,并迁移所述热点数据。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配置信息还包括:
    桌面漫游标识、存储地址、所述用户数据的迁移数量、缓存标识、所述业务节点的缓存空间的容量、所述业务节点的缓存空间的清理周期和预设清理阈值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
    其中,所述桌面漫游标识用于表征登录云桌面的用户账号是否支持数据漫游,所述缓存标识用于表征是否缓存更新后的所述用户数据,所述业务节点的缓存空间的容量大于或等于所述用户数据的迁移数量。
  19. 一种业务节点,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配置为依据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所述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是依据获取到的管理节点的配置信息确定的信息;
    第二确定模块,配置为在确定需要对所述用户数据进行迁移的情况下,依据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访问热度,确定热点数据;以及
    迁移模块,被配置为迁移所述热点数据。
  20. 一种管理节点,包括:
    生成模块,配置为依据获取到的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生成配置信息;以及
    配置模块,配置为发送所述配置信息至业务节点,以使所述业务节点依据所述终端登录的云桌面的属性信息,确定是否需要对用户数据进行迁移,在确定需要对所述用户数据进行迁移的情况下,依据所述用户数据对应的访问热度确定热点数据,并迁移所述热点数据。
  21. 一种服务器,包括:
    业务节点和管理节点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业务节点,配置为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
    所述管理节点,配置为实现如权利要求17和18中任一项所述的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
  22.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至少一个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至少一个计算机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
  23.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
PCT/CN2022/093910 2021-08-02 2022-05-19 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业务节点、管理节点、服务器、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010948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79884.2A CN115706727A (zh) 2021-08-02 2021-08-02 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节点和服务器
CN202110879884.2 2021-08-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10948A1 true WO2023010948A1 (zh) 2023-02-09

Family

ID=85154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2/093910 WO2023010948A1 (zh) 2021-08-02 2022-05-19 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业务节点、管理节点、服务器、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706727A (zh)
WO (1) WO202301094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49025A (zh) * 2023-12-01 2024-01-05 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组态迁移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19043A1 (en) * 2012-02-20 2013-08-22 Moritz M. Steine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migration of application service
US20150149729A1 (en) * 2013-11-27 2015-05-28 Vmware, Inc. Cache migration
CN105100150A (zh) * 2014-05-13 2015-1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云桌面迁移的方法、装置及分布式云桌面系统
CN106716353A (zh) * 2014-09-23 2017-05-24 亚马逊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桌面迁移
CN107885580A (zh) * 2017-11-22 2018-04-06 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云迁移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30315A (zh) * 2020-08-21 2020-11-13 北京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访问方法、数据访问装置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219043A1 (en) * 2012-02-20 2013-08-22 Moritz M. Steiner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 migration of application service
US20150149729A1 (en) * 2013-11-27 2015-05-28 Vmware, Inc. Cache migration
CN105100150A (zh) * 2014-05-13 2015-11-2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云桌面迁移的方法、装置及分布式云桌面系统
CN106716353A (zh) * 2014-09-23 2017-05-24 亚马逊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虚拟桌面迁移
CN107885580A (zh) * 2017-11-22 2018-04-06 深信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云迁移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30315A (zh) * 2020-08-21 2020-11-13 北京天融信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访问方法、数据访问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349025A (zh) * 2023-12-01 2024-01-05 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组态迁移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349025B (zh) * 2023-12-01 2024-02-02 中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组态迁移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706727A (zh) 2023-02-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30528B (zh) 机会性资源迁移以优化资源放置
US10887416B2 (en) Efficient high availability and storage efficiency in a multi-site object storage environment
US2019006506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storage for providing cloud services
CN107408020B (zh) 数据卷的动态配置
CN109947668B (zh) 存储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US10936423B2 (en) Enhanced application write performance
US10528527B2 (en) File management in thin provisioning storage environments
US8832218B2 (en) Determining priorities for cached objects to order the transfer of modifications of cached objects based on measured network bandwidth
US10057187B1 (en) Dynamic resource creation to connect client resources in a distributed system
US10616134B1 (en) Prioritizing resource hosts for resource placement
US11347413B2 (en) Opportunistic storage service
Oh et al. TripS: Automated multi-tiered data placement in a geo-distributed cloud environment
WO2023010948A1 (zh) 云桌面数据的迁移方法、业务节点、管理节点、服务器、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1225003B (zh) 一种nfs节点配置方法和装置
US10776173B1 (en) Local placement of resource instances in a distributed system
JP7431490B2 (ja) 階層型ストレージ管理システムにおけるデータ・マイグレーション
KR101531564B1 (ko) 네트워크 분산 파일 시스템 기반 iSCSI 스토리지 시스템에서의 부하 분산 방법 및 시스템
US20190220208A1 (en) Method,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storing data
US20210286772A1 (en) Tape unmounting protocol
US11853322B2 (en) Tracking data availability using heartbeats
KR20220161895A (ko) 멀티스트림을 활용한 분산 병렬 시스템의 데이터 분리 저장 장치 및 방법
WO2022043792A1 (en) Input/output queue hinting for resource utilization
KR20140063181A (ko) 파일 시스템 게이트웨이 유닛을 구비한 사용자 장치 및 저장 데이터 억세스 방법
JP2017059105A (ja) 情報処理端末、共有ファイルシステム、共有ファイル方法および共有ファイル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285166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2285166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2285166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ffective date: 20240229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