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2246672A1 - 一种电容触控组件、电容屏及触控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容触控组件、电容屏及触控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2246672A1
WO2022246672A1 PCT/CN2021/095910 CN2021095910W WO2022246672A1 WO 2022246672 A1 WO2022246672 A1 WO 2022246672A1 CN 2021095910 W CN2021095910 W CN 2021095910W WO 2022246672 A1 WO2022246672 A1 WO 2022246672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carrier substrate
extension
block
capacitive touc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1/09591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杨自旺
刘天保
Original Assignee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视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广州视源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2180041337.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917487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95910 priority patent/WO2022246672A1/zh
Publication of WO2022246672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2246672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Definitions

  • a vertical projected area of the first extension electrode on the carrier substrate is larger than a vertical projected area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portion on the carrier substrate.
  • Fig. 12 is a schematic diagram of a partial structure of the first electrode in Fig. 10;
  • the two extension electrodes 322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electrode block 321 through a connection portion 323 , and the vertical projection of the extension electrodes 322 on the carrier substrate is located within the vertical projection range of the hollowed out area 332 on the carrier substrate.
  • the extension electrodes 322 of two adjacent and connected second electrode blocks 321 are connected to form a connection bridge of the two adjacent and connected second electrode blocks 321 .
  • Fig. 15 is a partial top view of another capacitive touch component provided by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 the same parts of this embodiment and the embodiment shown in Fig. 10 will not be repeated here, and the differences are described as follows:
  • Fig. 21 is a partial cross-sectional view of the capacitive touch component in Fig. 4, the section line is shown as A-A, as shown in Fig. 4-Fig. , the insulating layer 140 and the first conductive layer L1.
  • the second electrode 120 and the extension electrode 122 are disposed on the first conductive layer L1, and the first electrode 130 is disposed on the second conductive layer L2.
  • two adjacent second electrode blocks 121 are connected through the connecting portion 124 located on the first conductive layer L1 .
  • two adjacent first electrode blocks 131 are connected through the connecting portion 134 located on the second conductive layer L2 .
  • the electrode block of the first electrode and the electrode block of the second electrode may be disposed on the same layer.
  • the capacitive touch component includes a first conductive layer, a second conductive layer and an insulating layer disposed between the first conductive layer and the second conductive layer.
  • the first electrode block, the second electrode block, the first extension electrode and the second extension electrode are disposed on the first conductive layer.
  • Two adjacent first electrode blocks are connected through the second connection part located on the first conductive layer.
  • Two adjacent second electrode blocks are connected by a conductive bridge located on the second conductive layer, and vertical projections of the conductive bridge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portion on the carrier substrate are interlac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容触控组件、电容屏及触控设备,电容触控组件包括载体基板和设置于载体基板上的多条第一电极和多条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一电极块,第二电极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二电极块,第一电极块的内部被挖空,形成第一挖空区域,然后在与挖空的第一电极块耦合的第二电极块上设置第一延伸电极,该第一延伸电极与第二电极块连接,且第一延伸电极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一挖空区域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范围内,使得第一延伸电极与被挖空的电极块之间形成新的电场,增加了整体的电场分布,使电场分布的更加均匀,进而提高了触控灵敏度,提高了书写线性度。

Description

一种电容触控组件、电容屏及触控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容触控组件、电容屏及触控设备。
背景技术
触控技术作为一种人机交互技术,尤其是互电容式触控屏,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和智能手表市场。
互电容式触控屏包括扫描电极与接收电极,两组电极交叉的地方将会形成互电容。互电容触控屏扫描测量的是屏上垂直相交的两个电极之间的相互电容大小。当人的手指或输入设备靠近或接触互电容触控屏表面时,相当于在屏上原来相交电极形成的电容两端并联一个新电容,这将导致总的互电容变小。检测互电容大小时,横向的电极依次发出激励信号,纵向的所有电极同时接收感测信号,这样可以得到所有横向和接收电极交汇点的电容值大小,即整个触控屏的二维平面的电容大小。触控芯片中的测量电路对该互电容进行测量,并能感知互电容的变化量,根据该变化进而计算得到触摸点的触摸位置。
随着触控设备的尺寸的增大,我们发现触控设备的触控灵敏度会变差,输入设备的书写线性度也会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容触控组件、电容屏及触控设备,能够提高触控灵敏度,提高书写线性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容触控组件,包括:
载体基板;
设置于所述载体基板上的多条第一电极和多条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列且依次连接的第一电极块,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排列且依次连接的第二电极块,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为感应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驱动电极,或者,所述第一电极为驱动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感应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绝缘隔离,且在所述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相互交错,各所述电极块在所述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不重叠;
所述第一电极块的内部被挖空,形成第一挖空区域,所述第二电极块具有至少一第一延伸电极,所述第一延伸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块连接,且所述第一延伸电极在所述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挖空区域在所述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范围内。
可选的,相邻且连接的两个第二电极块的第一延伸电极连接,形成相邻且连接的两个第二电极块的连接电桥。
可选的,所述第二电极块具有四个第一延伸电极,四个第一延伸电极在所述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分别位于与所述第二电极块相邻的四个第一电极块的第一挖空区域在所述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范围内,相邻且连接的两个第二电极块具有两个连接电桥。
可选的,所述第一延伸电极通过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极块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延伸电极在所述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面积。
可选的,所述第二电极块的内部被挖空,形成第二挖空区域,所述第一电极块具有至少一第二延伸电极,所述第二延伸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块连接,且 所述第二延伸电极在所述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挖空区域在所述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范围内。
可选的,所述电容触控组件包括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和设置于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的绝缘层;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延伸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一延伸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层。
可选的,所述电容触控组件包括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和设置于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的绝缘层;
所述第一电极块、所述第二电极块、所述第一延伸电极和所述第二延伸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
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块通过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第二连接部连接;
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块通过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导电跨桥连接,所述导电跨桥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相互交错。
可选的,所述绝缘层开设有若干贯穿所述绝缘层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第一连接柱,相邻且连接的两个所述第二电极块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导电跨桥电连接;
所述绝缘层开设有若干贯穿所述绝缘层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电极块以及所述第一延伸电极,分别通过一所述第二连接柱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部,以使所述第二电极块与所述第一延伸电极连接。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容屏,包括如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的电容触控组件。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设备,包括如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的电容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容触控组件,包括载体基板和设置于载体基板上的多条第一电极和多条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一电极块,第二电极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二电极块,第一电极块的内部被挖空,形成第一挖空区域,第二电极块具有至少一第一延伸电极,第一延伸电极与第二电极块连接,且第一延伸电极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一挖空区域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范围内。通过将第一电极块挖空,形成第一挖空区域,然后在与挖空的第一电极块耦合的第二电极块上设置第一延伸电极,该第一延伸电极与第二电极块连接,且第一延伸电极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一挖空区域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范围内,使得第一延伸电极与被挖空的电极块之间形成新的电场,增加了整体的电场分布,使电场分布的更加均匀,进而提高了触控灵敏度,提高了书写线性度。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现有的一种电容触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电极块与第一电极块的电场耦合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容触控组件的局部俯视图;
图5为图4中第二电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第一电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第二电极块与第一电极块的电场耦合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容触控组件的局部俯视图;
图9为图8中第二电极中电极块与第一电极的电极块的电场耦合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容触控组件的局部俯视图;
图11为图10中第二电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0中第一电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容触控组件的局部俯视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容触控组件的局部俯视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容触控组件的局部俯视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容触控组件的局部俯视图;
图17为图16中第二电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6中第一电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容触控组件的局部俯视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容触控组件的局部俯视图;
图21图4中的电容触控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22图4中的电容触控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23为图4中的电容触控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 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图1为现有的一种电容触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电容触控组件包括沿纵向延伸的多条第一电极和沿横向延伸的多条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一电极块12,第二电极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二电极块11。通过激励信号扫描,检测相邻的第二电极块11与第一电极块12之间的耦合电容Cm,进而根据耦合电容Cm触摸前后的变化确定触摸点的位置。
目前触控设备中的电极块的图案大多都是菱形结构,这种结构能成为主流主要是因为它可以让第二电极块11与第一电极块12的电场分布更均匀,且第二电极块11与第一电极块12的静态电容比较小,扫描时可以快速充放电。
图3为第二电极块与第一电极块的电场耦合示意图,如图3所示,第二电极块11与第一电极块12耦合时,越靠近电极块边缘,电场越强,越接近电极 块的中央,电场越弱。因此,随着触控设备尺寸的增大,电极块的尺寸也随之增大,这将导致电极块中央的电场很弱,导致该位置处触控灵敏度下降,从而导致书写线性度变差。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容触控组件,该电容触控组件可用于触控设备实现触控操作,能够提高触控设备的触控灵敏度和书写线性度。该电容触控组件包括载体基板、多条第一电极和多条第二电极。其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设置于载体基板上。载体基板可以是绝缘层,例如,玻璃、石英、有机聚合物、或其他适合的材料制成的绝缘层,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材质可以为透明导电材料,包括但不限于ITO、纳米银和金属网格,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第一电极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列且依次连接的第一电极块,第二电极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排列且依次连接的第二电极块,各电极块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不重叠。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相互交错,示例性的,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绝缘隔离,具体的,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交错处,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在厚度方向上处于不同的层,使得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不接触。其中,第一电极为感应电极,第二电极为驱动电极,或者,第一电极为驱动电极,第二电极为感应电极,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第一电极块的内部被挖空,形成第一挖空区域,第二电极块具有至少一第一延伸电极,第一延伸电极与第二电极块连接,且第一延伸电极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一挖空区域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范围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容触控组件,包括载体基板和设置于载体基板上的多条第一电极和多条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一电极块,第 二电极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二电极块,第一电极块的内部被挖空,形成第一挖空区域,第二电极块具有至少一第一延伸电极,第一延伸电极与第二电极块连接,且第一延伸电极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一挖空区域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范围内。通过将第一电极块挖空,形成第一挖空区域,然后在与挖空的第一电极块耦合的第二电极块上设置第一延伸电极,该第一延伸电极与第二电极块连接,且第一延伸电极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一挖空区域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范围内,使得第一延伸电极与被挖空的电极块之间形成新的电场,增加了整体的电场分布,使电场分布的更加均匀,进而提高了触控灵敏度,提高了书写线性度。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电容触控组件进行具体说明: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容触控组件的局部俯视图,图5为图4中第二电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中第一电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4-图6所示,该电容触控组件包括载体基板(图中未示出)、多条第一电极130和多条第二电极120。其中,第一电极130和第二电极120设置于载体基板上。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容触控组件用于显示设备,载体基板为透明绝缘板,第一电极130和第二电极120的材质透明导电材料,包括但不限于ITO、纳米银和金属网格。
第一电极130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Y排列且依次连接的第一电极块131,第二电极120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X排列且依次连接的第二电极块121,各电极块呈棱形,且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不重叠。第一方向Y与第二方向X垂直,使得第一电极130和第二电极120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相互交错。第一电极130和第二电极120绝缘隔离,具体的,在第一电极130与第二电极120的 交错处,也即相邻且连接的两个第一电极块131的连接处和相邻且连接的两个第二电极块121的连接处,第一电极130与第二电极120在厚度方向上处于不同的层,使得第一电极130和第二电极120不接触。示例性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30与第二电极120分别处于不同的层,两层之间采用绝缘层隔离,或第一电极130与第二电极120处于同层,二者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的交错处通过跨桥隔离,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30的第一电极块131内部被挖空,形成挖空区域132,第二电极120的第二电极块121具有一延伸电极122,延伸电极122与第二电极块121连接,且延伸电极122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挖空区域132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范围内。
图7为图4中第二极块与第一电极块的电场耦合示意图,如图7所示,通过将第一电极块131的内部挖空,形成挖空区域132,在与该第一电极块131耦合的第二电极块121上设置延伸电极122,延伸电极122与第二电极块121连接,且延伸电极122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挖空区域132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范围内。使得延伸电极122与第一电极块131之间形成新的电场,增加了整体的电场分布,使电场分布的更加均匀,进而提高了触控灵敏度,提高了书写线性度。
示例性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延伸电极122通过连接部123与第二电极块121连接。示例性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延伸电极122可以适当扩展面积,使其与挖空区域132相适应。具体的,延伸电极122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面积大于连接部123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面积。使得延伸电极122与第一电极块131之间具有更均匀的电场分布。示例性的,延伸电极122与挖空区域132的形状相适应,且不与第一电极块131接触。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电极为感应电极,第二电极为驱动电极,或者,第一电极为驱动电极,第二电极为感应电极,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容触控组件的局部俯视图,如图8所示,该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二电极块221和第一电极块231内部均被挖空,第二电极的第二电极块221具有一延伸电极222,该延伸电极222与第二电极块221连接,且延伸电极222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一电极块231的挖空区域232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范围内。第一电极的第一电极块231也具有一延伸电极233,该延伸电极233与第一电极块231连接,且延伸电极233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二电极块221的挖空区域223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范围内。该实施例与前述实施例中相同的部分在此不再赘述。
图9为图8中第二电极块与第一电极块的电场耦合示意图,如图9所示,通过将第一电极的第一电极块231的内部挖空,形成挖空区域232,在与该第一电极块231耦合的第二电极块221上设置延伸电极222,延伸电极222与第二电极块221连接,且延伸电极222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一电极块231的挖空区域232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范围内,使得延伸电极222与第一电极块231之间形成新的电场;通过将第二电极的第二电极块221的内部挖空,形成挖空区域223,在与该第二电极块221耦合的第一电极块231上设置延伸电极233,延伸电极233与第一电极块231连接,且延伸电极233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二电极块221的挖空区域223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范围内,使得延伸电极233与第二电极块221之间形成新的电场,进一步增加了整体的电场分布,使电场分布的更加均匀,进而提高了触控灵敏度,提高了书写线性度。
如图2所示,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块11以及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块12的连接线通常比较细,这就导致了第二电极和第一电极的阻抗增加,阻抗越大就会导致信号衰减越快,使得越接近电极末端的位置信号越弱,触控灵敏度越来越低。随着触控设备尺寸越来越大,电极就会越长,这个问题就会越明显。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容触控组件,该实施例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了第二电极中相邻两个第二电极块的连接电桥,连接电桥形成与连接线并联的支路,降低第二电极的阻抗,解决第二电极末端信号弱的问题,提高触控灵敏度。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容触控组件的局部俯视图,图11为图10中第二电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2为图10中第一电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与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相同部分在此不再赘述,区别部分描述如下:
如图10-图1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二电极320中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块321通过连接线(或称之为连接部)连接,第一电极330中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块331通过连接线连接。第一电极330的第一电极块331内部被挖空,形成挖空区域332,第二电极320的第二电极块321具有两个延伸电极322,两个延伸电极322均位于第二电极320的同一侧。两个延伸电极322分别通过一连接部323与第二电极块321连接,且延伸电极322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挖空区域332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范围内。相邻且连接的两个第二电极块321的延伸电极322连接,形成相邻且连接的两个第二电极块321的连接电桥。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相邻且连接的两个第二电极块321的延伸电极322连接,形成相邻且连接的两个第二电极块321的连接电桥,形成与连接线并联的 支路,降低第二电极的阻抗,解决第二电极末端信号弱的问题,提高触控灵敏度。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电极为感应电极,第二电极为驱动电极,或者,第一电极为驱动电极,第二电极为感应电极,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容触控组件的局部俯视图,如图13所示,该实施例与图10所示的实施例的相同部分在此不做赘述,区别部分在于:第二电极的第二电极块421和第一电极的第一电极块431内部均被挖空,第二电极的第二电极块421具有两个延伸电极422,两个延伸电极422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分别位于与第二电极的第二电极块421相邻且位于同一侧的两个第一电极块431的挖空区域432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范围内。第一电极的第一电极块431也具有两个延伸电极433,两个延伸电极433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分别位于与第一电极的第一电极块431相邻且位于同一侧的两个第二电极块421的挖空区域423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范围内。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相邻且连接的两个第二电极块421的延伸电极422连接,形成相邻且连接的两个第二电极块421的连接电桥,以及将相邻且连接的两个第一电极块431的延伸电极433连接,形成相邻且连接的两个第一电极块431的连接电桥,形成与连接线并联的支路,降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的阻抗,解决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末端信号弱的问题,提高触控灵敏度。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容触控组件的局部俯视图,如图14所示,该实施例与图13所示的实施例的相同部分在此不再赘述,区别部分在于:第二电极的第二电极块521的两个延伸电极522分别位于第二电极的两侧,第一电极的第一电极块531的两个延伸电极533分别位于第一电极的两侧。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容触控组件的局部俯视图,该实施例 与图10所示的实施例的相同部分在此不再赘述,区别部分描述如下:
如图15所示,第一电极的电极块631内部被挖空,形成挖空区域632,第二电极的电极块621具有四个延伸电极622,四个延伸电极622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分别位于与该第二电极块621相邻的四个第一电极块631的挖空区域632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范围内,相邻且连接的两个第二电极块621的延伸电极622连接,形成相邻且连接的两个第二电极块621的连接电桥。即该实施例中,形成相邻且连接的两个第二电极块621的两个连接电桥,形成与连接线并联的两条支路,进一步降低第二电极的阻抗,解决第二电极末端信号弱的问题,提高触控灵敏度。
相邻且不连接的两个第二电极块621的延伸电极622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同一挖空区域632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范围内,且该两个延伸电极622相互绝缘。示例性的,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二电极的第二电极块621具有四个延伸电极622,四个延伸电极622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分别位于与该第二电极块621相邻的四个第一电极块631的挖空区域632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范围内,相邻且连接的两个第二电极块621的延伸电极622连接,形成相邻且连接的两个第二电极块621的连接电桥,因此,每个第一电极块631的挖空区域632具有四个延伸电极622,分别为与该第一电极块631相邻的四个第二电极块621的延伸电极622,且四个延伸电极622形成两个连接电桥,两个连接电桥不接触(即相互绝缘)。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容触控组件的局部俯视图,图17为图16中第二电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8为图16中第一电极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与图15所示的实施例的相同部分在此不再赘述,区别部分描述如下:
如图16-图18所示,第二电极块721和第一电极块731内部均被挖空,第二电极的第二电极块721具有四个延伸电极722,四个延伸电极722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分别位于与该第二电极块721相邻的四个第一电极块731的挖空区域732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范围内,相邻且连接的两个第二电极块721的延伸电极722连接,形成相邻且连接的两个第二电极块721的连接电桥。第一电极块731也具有四个延伸电极733,四个延伸电极733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分别位于与第一电极块731相邻的四个第二电极块721的挖空区域723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范围内,相邻且连接的两个第一电极块731的延伸电极733连接,形成相邻且连接的两个第一电极块731的连接电桥。即相邻且连接的第二两个电极块721具有两个连接电桥,相邻且连接的两个第一电极块731也具有两个连接电桥,解决第一电极末端和第二电极末端信号弱的问题,提高触控灵敏度。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容触控组件的局部俯视图,如图19所示,该实施例与图18所示的实施例的相同部分在此不再赘述,区别部分在于:延伸电极822没有扩展表面积,而是对转角做圆滑处理,延伸电极833没有扩展表面积,而是对转角做圆滑处理。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容触控组件的局部俯视图,如图20所示,该实施例与图19所示的实施例的相同部分在此不再赘述,区别部分在于:延伸电极922不做特殊处理,延伸电极933为一条与第一电极延伸方向一致的连接线。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以设置于不同层。电容触控组件包括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和设置于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的绝缘层。第一电极和第二延伸电极设置于第一导电层,第二电极和第一延伸电极设 置于第二导电层。
图21图4中的电容触控组件的局部剖视图,剖面线如A-A所示,如图4-图6、图21所示,电容触控组件包括依次堆叠的载体基板110、第二导电层L2、绝缘层140和第一导电层L1。第二电极120和延伸电极122设置于第一导电层L1,第一电极130设置于第二导电层L2。第二电极120中,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块121通过位于第一导电层L1的连接部124连接。第一电极130中,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块131通过位于第二导电层L2的连接部134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电极的电极块和第二电极的电极块可以设置于同层。电容触控组件包括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和设置于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的绝缘层。第一电极块、第二电极块、第一延伸电极和第二延伸电极设置于第一导电层。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块通过位于第一导电层的第二连接部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块通过位于第二导电层的导电跨桥连接,导电跨桥和第二连接部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相互交错。
图22图4中的电容触控组件的局部剖视图,剖面线如A-A所示,图23为图4中的电容触控组件的局部剖视图,剖面线如B-B所示,如图4-图6、图22、图23所示,电容触控组件包括依次堆叠的载体基板110、第二导电层L2、绝缘层140和第一导电层L1。
第一电极130的第一电极块131、第二电极120的第二电极块121和延伸电极122设置于第一导电层L1。第一电极130中,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块131通过位于第一导电层L1的连接部134连接。第二电极120中,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块121通过位于第二导电层L2的导电跨桥124连接,导电跨桥124和连接部134在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相互交错。第二电极块121和延伸电极122通过位于第二导电层L2的连接部123连接。
具体的,绝缘层140开设有若干贯穿绝缘层140的第一通孔,第一通孔内填充有第一连接柱,第一连接柱可以是第二电极块121向第一通孔内延伸形成,相邻且连接的两个第二电极块121通过第一连接柱与导电跨桥124电连接,实现两个第二电极块121连接。
绝缘层140还开设有若干贯穿绝缘层140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设置有第二连接柱125,第二电极块121以及延伸电极122,分别通过一第二连接柱125与连接部123连接,实现第二电极块121和延伸电极122连接。示例性的,第二连接柱125可以是延伸电极122和第二电极块121向第二通孔内延伸形成的。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以图4所示的电容触控组件为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容触控组件的层结构进行说明,在本发明其他实施例中,电容触控组件的层结构与之类似,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容屏,包括如本发明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电容触控组件,当然,该电容屏还包括显示组件,例如,自发光的OLED显示组件,带背光组件的LED显示组件,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触控设备,包括如本发明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电容屏,该触控设备可以是触控板、智能手机、智能平板等电子设备,本发明在此不做限定。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 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 一种电容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载体基板;
    设置于所述载体基板上的多条第一电极和多条第二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列且依次连接的第一电极块,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排列且依次连接的第二电极块,其中,所述第一电极为感应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驱动电极,或者,所述第一电极为驱动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为感应电极;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绝缘隔离,且在所述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相互交错,各所述电极块在所述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不重叠;
    所述第一电极块的内部被挖空,形成第一挖空区域,所述第二电极块具有至少一第一延伸电极,所述第一延伸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块连接,且所述第一延伸电极在所述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挖空区域在所述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范围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容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且连接的两个第二电极块的第一延伸电极连接,形成相邻且连接的两个第二电极块的连接电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容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块具有四个第一延伸电极,四个第一延伸电极在所述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分别位于与所述第二电极块相邻的四个第一电极块的第一挖空区域在所述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范围内,相邻且连接的两个第二电极块具有两个连接电桥。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电容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电极通过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极块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容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延伸电极 在所述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面积。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容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块的内部被挖空,形成第二挖空区域,所述第一电极块具有至少一第二延伸电极,所述第二延伸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块连接,且所述第二延伸电极在所述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位于所述第二挖空区域在所述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范围内。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容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触控组件包括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和设置于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的绝缘层;
    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延伸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一延伸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二导电层。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容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触控组件包括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和设置于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的绝缘层;
    所述第一电极块、所述第二电极块、所述第一延伸电极和所述第二延伸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
    相邻的两个第一电极块通过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第二连接部连接;
    相邻的两个第二电极块通过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的导电跨桥连接,所述导电跨桥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在所述载体基板上的垂直投影相互交错。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容触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开设有若干贯穿所述绝缘层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第一连接柱,相邻且连接的两个所述第二电极块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导电跨桥电连接;
    所述绝缘层开设有若干贯穿所述绝缘层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设置 有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电极块以及所述第一延伸电极,分别通过一所述第二连接柱连接到所述第一连接部,以使所述第二电极块与所述第一延伸电极连接。
  10. 一种电容屏,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电容触控组件。
  11. 一种触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容屏。
PCT/CN2021/095910 2021-05-26 2021-05-26 一种电容触控组件、电容屏及触控设备 WO2022246672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80041337.5A CN115917487A (zh) 2021-05-26 2021-05-26 一种电容触控组件、电容屏及触控设备
PCT/CN2021/095910 WO2022246672A1 (zh) 2021-05-26 2021-05-26 一种电容触控组件、电容屏及触控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1/095910 WO2022246672A1 (zh) 2021-05-26 2021-05-26 一种电容触控组件、电容屏及触控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46672A1 true WO2022246672A1 (zh) 2022-12-01

Family

ID=84229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1/095910 WO2022246672A1 (zh) 2021-05-26 2021-05-26 一种电容触控组件、电容屏及触控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5917487A (zh)
WO (1) WO2022246672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3408A (zh) * 2010-05-26 2010-09-15 福州华映视讯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66838A (zh) * 2010-12-21 2012-07-1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摸感应装置及触摸显示装置
US20120182230A1 (en) * 2011-01-14 2012-07-19 Wen-Che Wang Sensing structure of touch panel
CN208271151U (zh) * 2018-05-14 2018-12-2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屏幕及触控显示设备
CN110865737A (zh) * 2019-11-15 2020-03-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3408A (zh) * 2010-05-26 2010-09-15 福州华映视讯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2566838A (zh) * 2010-12-21 2012-07-1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电容式触摸感应装置及触摸显示装置
US20120182230A1 (en) * 2011-01-14 2012-07-19 Wen-Che Wang Sensing structure of touch panel
CN208271151U (zh) * 2018-05-14 2018-12-2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屏幕及触控显示设备
CN110865737A (zh) * 2019-11-15 2020-03-0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基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17487A (zh) 2023-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952737B2 (en) Single layer touch sensor
EP3101516B1 (en) In cell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TWI514232B (zh) 觸控顯示面板
CN104793833B (zh)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KR101323004B1 (ko) 정전용량 방식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CN105389058B (zh)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和集成触控显示装置
CN109388294B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5652504B (zh) 彩膜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04503648A (zh)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US20120062469A1 (en) Touch screen poly layer electrode distribution
CN106249973A (zh) 一种内嵌式触摸屏、其驱动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06843616A (zh) 一种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WO2019242361A1 (zh) 触控基板、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和触控驱动方法
CN106662942A (zh) 带触摸面板的显示装置
WO2016106849A1 (zh) 一种触控式液晶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9121399A (zh) 触摸基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07422910A (zh)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
KR20120027693A (ko) 정전용량식 터치스크린 및 그 제조방법
TWI685775B (zh) 觸控模組及觸控模組的操作方法
US20240029629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obile terminal
CN113220150A (zh) 一种触控模组、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433648B (zh) 触控电极层及触控显示装置
TWI552061B (zh) 觸控式螢幕設備及其單層互電容觸控式螢幕體和電子裝置
WO2022246672A1 (zh) 一种电容触控组件、电容屏及触控设备
US2022039104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194225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194225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