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2121567A1 - 界面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界面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2121567A1
WO2022121567A1 PCT/CN2021/128562 CN2021128562W WO2022121567A1 WO 2022121567 A1 WO2022121567 A1 WO 2022121567A1 CN 2021128562 W CN2021128562 W CN 2021128562W WO 2022121567 A1 WO2022121567 A1 WO 2022121567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label
gesture
interface
application
targe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1/12856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莫博宇
Original Assignee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EP2190227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EP4261666A1/en
Publication of WO2022121567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2121567A1/zh
Priority to US18/208,123 priority patent/US20230359343A1/e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1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using ic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06F3/0482Interaction with lists of selectable items, e.g. menu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2Selection of displayed objects or displayed text el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5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for image manipulation, e.g. dragging, rotation, expansion or change of colou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7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e.g. interaction with sliders or d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6Drag-and-drop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G06F3/04883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for inputting data by handwriting, e.g. gesture or text

Abstract

一种界面处理方法,包括:接收第一手势(202);响应于第一手势作用于当前界面中的标签聚合体,展示标签聚合体中的至少一个标签;标签基于应用界面生成(204);响应于检测到第一手势的结束,若第一手势与目标标签对应,展示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界面;目标标签为至少一个标签中的一个(206)。

Description

界面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12月11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0114381381、发明名称为“界面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界面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各种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电子设备端的应用程序数量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涉及人们生活、工作和娱乐的方方面面,如社交应用、游戏应用、媒体应用、办公应用等。在日常使用中,人们往往会在电子设备上开启多个应用,如开启社交应用进行即时通信,开启办公应用进行办公,同时还可以开启媒体引用阅览新闻等,此时需要在各应用的界面间进行切换,以便使用相应的应用。
发明内容
根据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界面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一种界面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手势;
响应于第一手势作用于当前界面中的标签聚合体,展示标签聚合体中的至少一个标签;标签基于应用界面生成;及
响应于检测到第一手势的结束,若第一手势与目标标签对应,展示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界面;目标标签为至少一个标签中的一个。
一种界面处理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手势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手势;
聚合体触发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一手势作用于当前界面中的标签聚合体,展示标签聚合体中的至少一个标签;标签基于应用界面生成;及
应用界面展示模块,用于响应于检测到第一手势的结束,若第一手势与目标标签对应,展示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界面;目标标签为至少一个标签中的一个。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第一手势;
响应于第一手势作用于当前界面中的标签聚合体,展示标签聚合体中的至少一个标签;标签基于应用界面生成;及
响应于检测到第一手势的结束,若第一手势与目标标签对应,展示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界面;目标标签为至少一个标签中的一个。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接收第一手势;
响应于第一手势作用于当前界面中的标签聚合体,展示标签聚合体中的至少一个标签;标签基于应用界面生成;及
响应于检测到第一手势的结束,若第一手势与目标标签对应,展示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界面;目标标签为至少一个标签中的一个。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界面处理方法的应用环境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界面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应用浮窗界面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应用标准界面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标签聚合体分布的界面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从标签聚合体上滑操作的界面示意图。
图7为图6所示实施例中从标签聚合体上滑操作的界面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中确定目标标签的流程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中从标签聚合体滑动到热区的界面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实施例中从标签聚合体滑动到热区的界面示意图。
图11为一个实施例中拖拽浮窗操作的界面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实施例中拖拽浮窗操作的界面示意图。
图13为图11所示实施例中收纳浮窗的界面示意图。
图14为一个实施例中从标签聚合体右滑操作的界面示意图。
图15为图14所示实施例中从标签聚合体右滑操作的界面示意图。
图16为图14所示实施例中收纳当前应用界面的界面示意图。
图17为一个实施例中应用通知消息展示的界面示意图。
图18为一个实施例中气泡和浮窗转换的界面变化示意图。
图19为一个实施例中界面处理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0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可以理解,本申请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二”等可在本文中用于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受这些术语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第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举例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客户端称为第二客户端,且类似地,可将第二客户端称为第一客户端。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两者都是客户端,但其不是同一客户端。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界面处理方法的应用环境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应用环境包括电子设备102和服务器104。其中,终端102可以但不限于是各种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便携式可穿戴设备,服务器104可以用独立的服务器或者是多个服务器组成的服务器集群来实现。电子设备102上可以安装各种应用程序,各应用程序的功能可以通过服务器104实现,如电子设备102通过网络从服务器104获取多媒体资源,以在电子设备102端进行多媒体资源的播放展示,又如电子设备102可以从服务器104接收网络消息,并通过服务器104向其他客户端发送网络消息,从而实现消息传递。电子设备102不同应用对应于各自的应用界面,用户通过该应用界面进行操作,实现应用的相应功能,如视频播放、即时通信等。
随着各种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电子设备端的应用程序数量呈现出爆发性的增长,涉及人们生活、工作和娱乐的方方面面,如社交应用、游戏应用、媒体应用、办公应用等。在日常使用中,人们往往会在电子设备上开启多个应用,如开启社交应用进行即时通信,开启办公应用进行办公,同时还可以开启媒体引用阅览新闻等,此时需要在各应用的界面间进行切换,以便使用相应的应用。然而,目前对各应用界面的控制操作复杂,导致对应用界面的控制效率较低。
为了提高对应用界面的控制效率,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界面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流程:
接收第一手势;
响应于所述第一手势作用于当前界面中的标签聚合体,展示所述标签聚合体中的至少一个标签;所述标签基于应用界面生成;及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第一手势的结束,若所述第一手势与目标标签对应,展示所述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界面;
所述目标标签为所述至少一个标签中的一个。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响应于所述第一手势作用于当前界面中的标签聚合体,展示标签聚合体中的至少一个标签的流程,可以包括:确定所述第一手势的起点位置;及若所述起点位置位于当前界面中的标签聚合体上,展示所述标签聚合体中的至少一个标签。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第一手势的结束,若所述第一手势与目标标签对应,展示所述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界面的流程,可以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一手势的结束,确定所述第一手势的第一手势参数;根据所述第一手势参数确定所述第一手势在所述至少一个标签所对应选中的目标标签;及展示所述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界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手势参数包括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手势参数确定所述第一手势在所述至少一个标签所对应选中的目标标签的流程,可以包括:将所述至少一个标签中与所述移动方向对应的标签确定为预选标签;及在所述移动距离达到预设标签选取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预选标签为所述第一手势在所述至少一个标签所对应选中的目标标签;上述展示所述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界面的流程,可以包括:展示所述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浮窗。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手势参数包括终点位置;上述根据所述第一手势参数确定所述第一手势在所述至少一个标签所对应选中的目标标签的流程,可以包括:在所述终点位置处于预设的应用浮窗触发区域的情况下,将所述应用浮窗触发区域对应的标签确定为所述第一手势在所述至少一个标签所对应选中的目标标签;上述展示所述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界面的流程,可以包括:展示所述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浮窗。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接收第二手势;若所述第二手势作用于所述当前界面中展示的应用界面上,根据所述应用界面生成对应的标签;及将所述应用界面对应的标签收纳至所述标签聚合体中进行展示。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若所述第二手势作用于所述当前界面中展示的应用界面上,根据所述应用界面生成对应的标签的流程,可以包括:确定所述应用界面在所述第二手势作用下的界面分布参数;及在所述界面分布参数满足界面转换条件时,根据所述应用界面生成对应的标签。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若所述第二手势作用于所述当前界面中展示的应用界面上,根据所述应用界面生成对应的标签的流程,可以包括:确定所述第二手势的第二手势参数;及在所述第二手势参数满足标签生成条件时,根据所述应用界面生成对应的标签。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上述响应于所述第一手势作用于当前界面中的标签聚合体,展示所述标签聚合体中的至少一个标签的流程,可以包括:在所述第一手势作用于当前界面中的标签聚合体、且所述标签聚合体未饱和的情况下,展示所述标签聚合体中的标签和预设的标签空位区;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第一手势的结束,若所述第一手势与所述标签空位区对应,根据所述当前界面对应的应用生成待收纳标签;及将所述待收纳标签收纳至所述标签聚合体的所述标签空位区中。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响应于所述第一手势作用于当前界面中的标签聚合体,展示所述标签聚合体中的至少一个标签对应的应用浮窗;及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第一手势的结束,若所述第一手势与目标应用浮窗对应,在所述当前界面展示所述目标应用浮窗;所述目标应用浮窗为至少一个应用浮窗中的一个。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所述标签关联的通知区域,展示所述标签对应应用的应用通知消息。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标签聚合体中的标签数量为单个;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响应作用于所述当前界面中所述标签聚合体的点击触发操作,在所述当前界面展示所述标签聚合体中的单个标签所对应的应用浮窗。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手势参数包括移动距离;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所述移动距离达到预设标准界面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标签对应应用的标准界面;上述展示所述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界面的流程,可以包括:展示所述标准界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手势参数包括终点位置;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所述终点位置处于预设的标准界面触发区域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标签对应应用的标准界面;上述展示所述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界面的流程,可以包括:展示所述标准界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手势参数包括手势停留时长;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所述手势停留时长达到预设的标准界面时长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标签对应的标准应用界面;上述展示所述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界面的流程,可以包括:展示所述标准界面。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响应作用于所述当前界面中所述标签聚合体的聚合体拖拽操作,拖动所述标签聚合体至所述聚合体拖拽操作对应的聚合体固定位置。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获取所述标签聚合体对应的配置信息;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对所述标签聚合体进行配置;及在所述当前界面中将所述标签聚合体呈现为所述配置信息对应的展示效果。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界面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本实施例中的界面处理方法,以运行于图1中的终端上为例进行描述。如图2所示,界面处理方法包括操作202至操作208。
操作202,接收第一手势。
第一手势为用户在当前界面触发的手势操作,具体可以包括滑动操作、移动操作等各种手势操作。在用户触发对当前界面进行处理时,当前界面接收采集到的第一手势。
操作204,响应于第一手势作用于当前界面中的标签聚合体,展示标签聚合体中的至少一个标签;标签基于应用界面生成。
其中,当前界面可以为电子设备当前显示屏幕显示的界面,具体可以为系统界面,如系统桌面,还可以为应用界面。标签聚合体作为标签的容器,用于收纳各种标签,标签基于应用界面生成得到。应用界面可以包括应用的浮窗界面和标准界面,其中,浮窗界面为应用以悬浮窗形式悬浮在下一层界面之上的界面,用户通过浮窗界面也可以对应用进行操作,标准界面为应用完整的界面。一般地,标准界面在电子设备屏幕上全屏显示,而浮窗界面则不会完全覆盖下一层界面。如图3和图4所示,分别为一个具体应用中应用A的浮窗界面和标准界面的界面示意图,应用A的浮窗界面悬浮在桌面界面上,应用A的浮窗界面未覆盖下一层的应用7-9的图标,用户可以直接对应用7-9进行操作;而应用A的标准界面全屏显示,无法直接其他应用进行操作,而需要退出应用A的标准界面后才可以对其他应用进行操作,如返回桌面后对其他应用进行操作。标签具体为电子设备的应用界面经过处理,如缩小或映射后得到的应用标识,具体可以为应用的图标,或其他可以区分各应用界面的标志,如图片、文字、图形等。标签聚合体可以设于电子设备当前界面的预设区域,如标签聚合体可以停靠在当前界面的边缘位置。如图5所示,标签聚合体中停靠在桌面的左侧边缘位置,标签聚合体中包括标签A和标签B,分别对应于不同的应用界面。在具体实现时,标签聚合体还可以停靠在屏幕的右侧边缘、上侧边缘或下侧边缘,此外标签聚合体的位置也可以由用户通过拖拽进行调整。另外,标签聚合体的数量、形状、风格、透明度等参数也可以由用户进行自定义设置。标签聚合体可以容纳各种应用的标签,标签基于对应的应用界面生成得到,标签可以为对应应用界面缩小后的图标气泡,用户可以通过对气泡进行操作实现对应用界面的操作。本实施例中,标签聚合体中至少有一个标签,而在其他实现中,标签聚合体中的标签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转换,如在标签聚合体未收纳标签时,标签聚合体中的标签数量为0;在收纳有一个标签时,标签聚合体中存在至少一个标签;而在标签聚合体收纳有两个及两个以上标签时,标签聚合体中存在至少两个标签。在具体应用中,第一手势可以为用户在电子设备的屏幕上触发的滑动操作,第一手势作用于当前界面中的标签聚合体上,具体可以为滑动操作中在标签聚合体的位置触碰到电子设备的屏幕或下击电子设备屏幕后进行滑动操作。
具体地,电子设备屏幕的当前界面中包括标签聚合体,标签聚合体中收纳有至少一个基于应用界面生成得到的标签,用户可以通过在电子设备的屏幕上对标签聚合体进行手势操作,若第一手势作用于当前界面中的标签聚合体上,若第一手势的开始作用于标签聚合体上,电子设备响应于该第一手势,展示标签聚合体中的至少一个标签;标签基于应用界面生成得到。例如,第一手势可以为滑动操作,电子设备检测到用户对当前界面中标签聚合体的滑动操作中的下击操作时,电子设备响应于该下击操作,展示标签聚合体中的至少一个标签,展示的各标签根据预设位置分布规则在相应区域进行展示。进一步地,为了更直观地展示标签聚合体中的标签,在展示标签聚合体中的标签时,可以对当前界面进行虚化,以突出展示各标签。如图6所示,用户在标签聚合体上向屏幕上方滑动时,用户滑动时首先触摸电子设备的屏幕中标签聚合体的位置,电子设备响应于该滑动操作,展示标签聚合体中的至少一个标签,其中标签气泡A和标签气泡B分别在标签聚合体的上方和下方展示,同时当前界面虚化,电子设备屏幕上可以清楚展示标签聚合体 和相应的各标签。在图6中,标签聚合体中的各标签的展现形式为气泡,气泡与对应应用的图标对应,在其他应用中,标签也可以为其他展现形式,如方块、椭圆等。
操作206,响应于检测到第一手势的结束,若第一手势与目标标签对应,展示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界面;目标标签为至少一个标签中的一个。
其中,第一手势的结束指用户的手势操作结束,可以为手势操作的释放,具体可以为滑动操作的滑动结束。目标标签为第一手势的结束从展示的各标签中所对应选中的标签,目标标签与第一手势对应,如可以为第一手势滑动所指向的标签。目标应用界面为目标标签对应的应用界面,如可以为目标标签对应应用的浮窗界面或标准界面。
具体地,用户在对当前界面的标签聚合体上开始第一手势后,电子设备展开标签聚合体并监测第一手势,展示标签聚合体中的至少一个标签后,电子设备基于用户的第一手势的结束,确定第一手势对应的目标标签,目标标签为用户选定的需要进行应用界面展示的标签。例如,电子设备可以将第一手势的终点位置对应的标签确定为第一手势对应的目标标签。在一个具体应用中,如图7所示,第一手势为滑动操作,用户对于当前界面的标签聚合体向屏幕上方滑动时,最终在展示的气泡A处释放滑动,即用户从标签聚合体开始滑动至展示的气泡A处结束滑动松开后,电子设备得到滑动操作中的滑动选取操作,并响应于该滑动选取操作,确定滑动选取操作与目标标签对应,滑动选取操作选中的目标标签为气泡A,即用户想要在当前界面展示气泡A所对应的应用界面。
进一步地,电子设备响应于第一手势的结束,若第一手势与至少一个标签中的目标标签对应,电子设备展示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界面,例如可以在当前界面展示目标标签对应应用的浮窗界面,具体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也可以展示目标标签对应应用的标准界面,具体如图4所示。
传统电子设备多窗口的操作方法中,应用的浮窗界面设有一个缩小按钮,用户点击后浮窗会缩小为一个气泡,停在屏幕边缘,用户点击某个气泡时,可以再次打开对应的浮窗,以此来满足某些多应用协同场景。并且当存在多个气泡时,这些气泡会聚合到一起,形成气泡聚合体,点击聚合体会散开,再次点击某个气泡打开对应的浮窗。然而,从浮窗到气泡,再从气泡到浮窗,整个过程全部靠点击,应用界面的操作复杂,导致对应用界面的操作效率较低。而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响应于用户执行的同一次手势操作,如可以为同一次滑动操作,基于同一手势操作的开始和结束,依次展开标签聚合体中的至少一个标签,并确定选中的目标标签,展示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界面,从而只需要一次手势操作即可实现对应用界面的高效处理,简化了应用界面的操作,提高了对应用界面的操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的界面处理方法,若接收的第一手势作用于当前界面中标签聚合体上,展示标签聚合体中的至少一个基于对应的应用界面生成的标签,响应于检测到第一手势的结束,若第一手势与至少一个标签中的目标标签对应,展示该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界面。在界面处理过程中,分别依次响应于同一第一手势作用于标签聚合体及第一手势的结束,使得在展开标签聚合体中的至少一个标签后,展示第一手势对应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界面,从而通过同一手势操作即可实现对应用界面的处理,简化了应用界面的操作,提高了对应用界面的操作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响应于第一手势作用于当前界面中的标签聚合体,展示标签聚合体中的至少一个标签,包括:确定第一手势的起点位置;若起点位置位于当前界面中的标签聚合体上,展示标签聚合体中的至少一个标签。
其中,起点位置指开始触发第一手势的位置,如第一手势为滑动操作,则第一手势的起点位置可以为滑动的起始位置。具体地,电子设备接收到第一手势后,确定第一手势的起点位置,并将该起点位置与当前界面中的标签聚合体的位置进行比较,若根据比较结果确定起点位置位于当前界面中的标签聚合体上,则电子设备展示标签聚合体中的至少一个标签。本实施例中,通过对第一手势的地点位置与标签聚合体的位置进行比较,从而确定第一手势的开始是否作用于当前界面中的标签聚合体上进行准确判定,可以实现对第一手势的及时响应,确保界面的处理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确定目标标签的操作,即响应于检测到第一手势的结束,若第一手势与目标标签对弈,展示所述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界面,包括操作802至操作806。
操作802,响应于第一手势的结束,确定第一手势的第一手势参数。
其中,第一手势参数为描述第一手势的信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包括第一手势的起点位置、终点位置、 移动距离、移动方向等。在具体应用中,若第一手势为滑动操作,则第一手势参数对应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包括滑动时长、滑动开始时刻、滑动结束时刻、滑动起始位置、滑动结束位置、滑动距离、滑动方向等。第一手势参数可以由电子设备在接收第一手势后持续监测得到。
具体地,第一手势作用于标签聚合体上,电子设备展开标签聚合体后,电子设备响应于第一手势的结束,确定第一手势的第一手势参数。例如,电子设备在检测到第一手势时,持续监测第一手势的参数,得到第一手势参数。
操作804,根据第一手势参数确定第一手势在至少一个标签所对应选中的目标标签。
具体地,得到第一手势的第一手势参数后,电子设备根据第一手势参数确定第一手势在至少一个标签所对应选中的目标标签。例如,第一手势为滑动操作时,电子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手势参数中的滑动距离和滑动方向确定从展示的各标签中确定所选中的目标标签。
操作806,展示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界面。
目标应用界面为目标标签对应的应用界面,如可以为目标标签对应应用的浮窗界面或标准界面。具体地,电子设备响应于第一手势的结束,若第一手势与至少一个标签中的目标标签对应,电子设备展示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界面,例如可以在当前界面展示目标标签对应应用的浮窗界面,具体如图3所示;电子设备也可以展示目标标签对应应用的标准界面,具体如图4所示。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手势的第一手势参数确定对应选中的目标标签,可以基于同一第一手势展开标签聚合体并从中选择目标标签,简化了应用界面的操作流程,有利于提高应用界面的操作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手势参数包括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根据第一手势参数确定第一手势在至少一个标签所对应选中的目标标签,包括:将至少一个标签中与移动方向对应的标签确定为预选标签;在移动距离达到预设标签选取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确定预选标签为第一手势在至少一个标签所对应选中的目标标签。
其中,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均可以根据第一手势参数中的起点位置和终点位置确定。起点位置指触发第一手势的位置,具体在第一手势为滑动操作的手势时,起点位置可以为用户触摸下击屏幕的位置;终点位置为用户第一手势结束的位置,具体在第一手势为滑动操作的手势时,终点位置可以为用户滑动松开的位置,或者用户滑动后停留时长达到预设阈值的位置。根据起点位置和终点位置分别对应的坐标可以计算得到第一手势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
具体地,电子设备将至少一个标签中与移动方向对应的标签确定为预选标签,各个标签分布于不同的方向上,用户选择目标标签时,会向对应的目标标签方向移动。如图6和图7,用户想选择标签A作为目标标签,即标签A为预先标签,而标签A分布于标签聚合体的上方,则用户由标签聚合体向上方移动,即移动方向为标签聚合体指向标签A的方向。根据移动方向确定预选标签后,电子设备根据移动距离判定该预选标签是否选定为目标标签,具体可以由电子设备比较移动距离和预设标签选取距离阈值,标签选取距离阈值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灵活设置,如可以为从标签聚合体到标签的距离,即用户从标签聚合体移动到标签的位置时,认为移动距离达到标签选取距离阈值,则将预选标签确定为移动选取操作在至少一个标签所选中的目标标签。
进一步地,展示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界面,包括:展示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浮窗。
确定目标标签后,展示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浮窗。目标应用浮窗为目标标签对应应用的浮窗界面。在具体应用中,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浮窗可以在当前界面居中展示,也可以根据上一次展示方式进行展示,另外,还可以由用户进行自定义,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展示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浮窗。
本实施例中,根据移动方向确定预选标签,并基于移动距离对预选标签进行判定,在移动距离达到预设标签选取距离阈值的情况下,将预选标签确定为目标标签,从而基于第一手势的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实现目标标签的确定,简化了目标标签确定的操作,有利于提高应用界面的处理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手势参数包括终点位置;根据第一手势参数确定第一手势在至少一个标签所对应选中的目标标签,包括:在终点位置处于预设的应用浮窗触发区域的情况下,将应用浮窗触发区域对应的标签确定为第一手势在至少一个标签所对应选中的目标标签。
其中,终点位置为用户的第一手势结束的位置,具体在第一手势为滑动操作的手势时,终点位置可以为用户滑动松开的位置,或者用户滑动后停留时长达到预设阈值的位置。具体地,电子设备比较终点位置 与预设的应用浮窗触发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应用浮窗触发区域为应用浮窗的触发热区,若终点位置处于应用浮窗触发区域,则认为此次第一手势的操作有效,将应用浮窗触发区域对应的标签确定为第一手势在至少一个标签所选中的目标标签。在具体实现时,可以为各标签对应设置一应用浮窗触发区域,在终点位置处于该应用浮窗触发区域时,将应用浮窗触发区域对应的标签确定为目标标签。如图9和图10所示,在展示标签聚合体中各标签时,同时展示各标签对应的应用浮窗触发区域,各标签对应的应用浮窗触发区域可以通过不同的标识进行区分,如通过区域颜色、区域形状、区域文字说明等。用户的第一手势,如滑动操作在从标签聚合体滑动到标签A对应的应用浮窗触发区域时,确定标签A为目标标签。
进一步地,展示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界面,包括:展示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浮窗。
确定目标标签后,展示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浮窗。目标应用浮窗为目标标签对应应用的浮窗界面。在具体应用中,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浮窗可以在当前界面居中展示,也可以根据上一次展示方式进行展示,另外,还可以由用户进行自定义,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展示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浮窗。
本实施例中,根据终点位置与预设的应用浮窗触发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确定对应的目标标签,从而基于第一手势的终点位置实现目标标签的确定,简化了目标标签确定的操作,有利于提高应用界面的处理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界面处理方法还包括:接收第二手势;若第二手势作用于当前界面中展示的应用界面上,根据应用界面生成对应的标签;将应用界面对应的标签收纳至标签聚合体中进行展示。
其中,第二手势用于将当前界面中展示的应用界面转换成对应的标签,并将标签收纳至标签聚合体中进行展示,从而对展示的应用界面进行转换显示。具体地,电子设备接收第二手势,若第二手势作用于当前界面中展示的应用界面上,例如用户将应用界面向屏幕边缘拖拽的操作手势,或者用户直接点击应用界面对应的转换控件,电子设备根据应用界面生成对应的标签。具体实现时,电子设备可以直接将应用界面缩小,得到应用界面对应的标签还可以由电子设备根据应用界面对应的应用信息,如应用名称、应用编号等生成对应的标签。得到应用界面对应的标签后,电子设备将应用界面对应的标签收纳至标签聚合体中进行展示,从而实现将应用界面以标签形式收纳到当前界面的标签聚合体中,以便用户对其他应用或界面进行操作。
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若接收到作用于应用界面的第二手势,将生成的应用界面对应的标签收纳至标签聚合体中进行展示,从而实现对应用界面的快速收纳处理,用户可以通过对标签聚合体的第一手势快速打开对应的标签,从而简化了应用界面的操作,有利于提高应用界面的处理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第二手势作用于当前界面中展示的应用界面上,根据应用界面生成对应的标签,包括:确定应用界面在第二手势作用下的界面分布参数;在界面分布参数满足界面转换条件时,根据应用界面生成对应的标签。
具体地,第二手势可以包括对应用界面的界面拖拽操作,电子设备响应作用于当前界面中展示的应用界面的界面拖拽操作,确定应用界面在界面拖拽操作作用下的界面分布参数。其中,界面分布参数包括应用界面在电子设备屏幕的分布位置。在界面分布参数满足界面转换条件时,例如应用界面超过一半界面被拖拽至显示屏幕外时,认为满足应用界面,电子设备根据应用界面生成对应的标签。在具体应用时,应用界面的额头区域可以设置为界面拖拽操作的响应区域,即用户可以在应用界面的额头区域触发界面拖拽操作,以对应用界面进行拖拽,改变应用界面的分布位置。界面分布参数进一步可以包括应用界面在电子设备屏幕中的显示比例,界面转换条件可以包括显示比例阈值,在显示比例达到显示比例阈值时,根据应用界面生成对应的标签,从而将应用界面收纳至标签聚合体中进行缩略展示。
在一个具体应用中,如图11、图12和图13所示,用户可以基于第二手势拖拽应用界面的额头部分,将应用界面向屏幕边侧拖拽,超过电子设备屏幕范围的应用界面将不予显示,若应用界面在电子设备屏幕中的显示比例小于50%时,电子设备根据应用界面生成对应的标签,并将应用界面的标签收纳至标签聚合体中进行展示。
本实施例中,根据应用界面在第二手势作用下的界面分布参数生成应用界面对应的标签,从而实现通过对应用界面的第二手势快速收纳对应的应用界面,可以提高对应用界面的处理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若第二手势作用于当前界面中展示的应用界面上,根据应用界面生成对应的标签,包括:确定第二手势的第二手势参数;在第二手势参数满足标签生成条件时,根据应用界面生成对应的标 签。
其中,第二手势参数指第二手势的操作信息,可以包括第二手势的起点位置、终点位置、移动距离、移动方向等;具体在第二手势为界面拖拽操作时,第二手势参数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包括拖拽时长、拖拽位移、拖拽起点位置、拖拽终点位置等。具体地,电子设备接收到作用于当前界面中展示的应用界面的第二手势时,确定第二手势的第二手势参数,在第二手势参数满足标签生成条件时,根据应用界面生成对应的标签。其中,标签生成条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预先设定,如可以为第二手势的终点位置达到电子设备的屏幕边缘,第二手势的移动距离超过预设位移距离等。用户通过第二手势对应用界面进行操作后,电子设备确定第二手势的终点位置,若终点位置为电子设备的屏幕边缘,则认为满足标签生成条件,根据应用界面生成对应的标签,从而将应用界面收纳至标签聚合体中进行展示。
本实施例中,确定作用于当前界面中展示的应用界面的第二手势的第二手势参数,在第二手势的第二手势参数满足标签生成条件时生成应用界面对应的标签,从而实现通过对应用界面的第二手势快速收纳对应的应用界面,可以提高对应用界面的处理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响应于第一手势作用于当前界面中的标签聚合体,展示标签聚合体中的至少一个标签,包括:在第一手势作用于当前界面中的标签聚合体、且标签聚合体未饱和的情况下,展示标签聚合体中的标签和预设的标签空位区。
其中,标签聚合体未饱和的情况,是指标签聚合体中有标签空位,即标签聚合体还可以继续收纳标签。若标签聚合体还可以继续收纳标签,则还可以通过第一手势将当前应用界面收纳至标签聚合体中。具体地,在第一手势作用于当前界面中的标签聚合体、且标签聚合体未饱和的情况下,表明标签聚合体可以继续收纳标签,则电子设备响应于第一手势的开始,展示标签聚合体中的标签和预设的标签空位区,标签空位区为未收纳标签的空位区域。
进一步地,界面处理方法还包括:响应于检测到第一手势的结束,若所述第一手势与标签空位区对应,根据当前界面对应的应用生成待收纳标签;将待收纳标签收纳至标签聚合体的标签空位区中。
电子设备持续监测第一手势,若监测到第一手势与标签空位区对应,具体可以在检测到第一手势的结束作用于标签空位区上时,则电子设备根据当前界面对应的应用生成待收纳标签。具体实现时,电子设备可以确定第一手势的终点位置,基于第一手势的终点位置确定第一手势的结束是否作用于标签空位区上,若是,则电子设备根据当前界面对应的应用生成待收纳标签,并将待收纳标签收纳至标签聚合体的标签空位区中。具体实现时,第一手势操作为滑动操作的手势时,电子设备可以根据滑动操作的滑动终点位置确定是否处于标签空位区关联的区域,若是,则认为第一手势的结束作用于标签空位区上,电子设备根据当前界面对应的应用生成待收纳标签,并将待收纳标签收纳至标签聚合体的标签空位区中。
在一个具体应用中,如图14、图15和图16所示,用户在应用X的标准界面中的标签聚合体进行滑动操作时,电子设备确定滑动操作的开始作用于标签聚合体上时,展示标签聚合体中的标签A、标签B和预设的标签空位区,用户滑动操作继续向右滑动至标签空位区时,电子设备确定第一手势的结束作用于标签空位区上,根据应用X生成待收纳标签,得到标签X,并将标签X收纳至标签聚合体的标签空位区中,此时界面返回至桌面。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手势的作用对象和结束时对应的对象,根据当前界面对应的应用生成待收纳标签,并将待收纳标签收纳至标签聚合体的标签空位区中,从而通过同一手势操作实现对当前应用界面的快速收纳,简化了应用界面的操作,提高了应用界面的操作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界面处理方法还包括:响应于第一手势作用于当前界面中的标签聚合体,展示标签聚合体中的至少一个标签对应的应用浮窗;响应于检测到第一手势的结束,若第一手势与目标应用浮窗对应;在当前界面展示目标应用浮窗;目标应用浮窗为至少一个应用浮窗中的一个。
第一手势可以为用户在电子设备的屏幕上触发的操作,第一手势可以用于触发展示标签聚合体,具体可以为用户在触碰到电子设备的屏幕或下击电子设备屏幕时,认为为第一手势的开始,若第一手势作用于标签聚合体,则展开标签聚合体。具体地,电子设备接收到的第一手势作用于当前界面中的标签聚合体时,在当前界面展示标签聚合体中的至少一个标签对应的应用浮窗。通过直接展示标签聚合体中的至少一个标签对应的应用浮窗,可以便于用户直接根据应用浮窗选择需要展示的内容。相比于标签,应用浮窗可以携带更多的信息,有利用用户进行准确的选择。
进一步地,根据检测到第一手势的结束,判定第一手势是否与至少一个应用浮窗中的目标应用浮窗对应,如可以根据第一手势确定第一手势所对应选取的目标应用浮窗。目标应用浮窗为第一手势从展示的各标签对应的应用浮窗中选择需要展示的应用浮窗。具体地,电子设备监测第一手势,响应于第一手势的结束,确定基于第一手势在至少一个应用浮窗所选中的目标应用浮窗,并在当前界面展示目标应用浮窗。
本实施例中,响应于作用在标签聚合体上的第一手势,展示标签聚合体中的至少一个标签对应的应用浮窗,响应于第一手势的结束,将第一手势对应的目标应用浮窗进行展示,从而直接展示携带信息量更多的应用浮窗,便于用户对待展示对象的选择,有利于提高对应用界面的操作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界面处理方法还包括:在标签关联的通知区域,展示标签对应应用的应用通知消息。
其中,通知区域用于展示标签对应应用的应用通知消息,例如应用未读消息,应用状态信息等。通知区域可以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灵活设置,也可以根据应用需要进行设置。具体地,每一标签关联的通知区域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如可以在标签上直接展示消息数量,也可以在标签临近区域展示消息文字,从而对应用状态进行提示,便于用户及时掌握各应用状态信息。
如图17所示,在一个应用中,在标签A和标签B右上角展示对应消息数量,同时在标签A和标签B各自的右侧通过文字展示应用信息。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标签关联的通知区域展示标签对应应用的应用通知消息,从而对各应用的状态信息进行直观展示,以进行及时提示,有利于确保消息的及时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标签聚合体中的标签数量为单个;界面处理方法还包括:响应作用于当前界面中标签聚合体的点击触发操作,在当前界面展示标签聚合体中的单个标签所对应的应用浮窗。
在标签聚合体中的标签数量为单个时,表明标签聚合体中存在一个标签,则电子设备响应作用于当前界面中标签聚合体的点击触发操作,在当前界面展示标签聚合体中的单个标签所对应的应用浮窗。其中,点击触发操作可以为用户点击标签聚合体的操作,用户点击标签聚合体时,可以直接对标签聚合体中的单个标签进行处理,电子设备在当前界面展示标签聚合体中的单个标签所对应的应用浮窗,从而通过一次点击即可快速对标签聚合体中的标签进行操作,进一步提高了对应用界面的操作效率。在具体应用时,标签聚合体中的标签数量为单个时,也可以通过第一手势实现对单个标签所对应应用的高效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手势参数包括移动距离;界面处理方法还包括:在移动距离达到预设标准界面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目标标签对应应用的标准界面。
移动距离可以根据第一手势的起点位置和终点位置确定,具体可以根据起点位置和终点位置分别对应的坐标,计算得到第一手势的移动距离。具体地,在用户的第一手势的移动距离达到预设标准界面距离阈值时,电子设备确定目标标签对应应用的标准界面,如可以根据目标标签的标识信息确定对应的应用,从而确定对应的标准界面。其中,标准界面距离阈值根据实际需要预先设置;标准界面为非浮窗界面,而一般是应用的全屏界面,即标准界面将会覆盖电子设备的全部屏幕范围。
进一步地,展示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界面,包括:展示标准界面。
确定目标标签对应应用的标准界面后,电子设备展示该标准界面。在具体应用时,标准界面和应用浮窗的展示判定可以同时存在,且标准界面距离阈值大于标签选取距离阈值,即根据第一手势的移动距离分别判定与标准界面距离阈值和标签选取距离阈值的大小关系,从而确定在当前界面展示目标标签对应应用的标准界面或是应用浮窗。
本实施例中,基于移动距离对展示界面的类型进行判定,在移动距离达到预设标准界面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目标标签对应应用的标准界面并展示该标准界面,从而基于第一手势的移动距离实现标准界面的展示,简化了控制标准界面进行展示的操作,有利于提高应用界面的处理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手势参数包括终点位置;界面处理方法还包括:在终点位置处于预设的标准界面触发区域的情况下,确定目标标签对应应用的标准界面。
终点位置为用户的第一手势结束或终止的位置,具体在第一手势为滑动操作时,终点位置可以为用户滑动松开的位置,或者用户滑动后停留时长达到预设阈值的位置。具体地,电子设备比较终点位置与预设的标准界面触发区域之间的位置关系,标准界面触发区域为标准界面的触发热区,若终点位置处于标准界面触发区域,则认为此次第一手势需要展示目标标签对应应用的标准界面。在具体实现时,可以为各标签对应设置一标准界面触发区域,在终点位置处于该标准界面触发区域时,确定目标标签对应应用的标准界 面。
进一步地,展示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界面,包括:展示标准界面。
确定目标标签对应应用的标准界面后,电子设备展示该标准界面。在具体应用时,标准界面和应用浮窗的展示判定可以同时存在,且标准界面触发区域与应用浮窗触发区域为不同区域,即根据第一手势的终点位置分别判定与标准界面触发区域和应用浮窗触发区域的位置所属关系,从而确定在当前界面展示目标标签对应应用的标准界面或是应用浮窗。
本实施例中,基于终点位置对展示界面的类型进行判定,在终点位置处于预设的标准界面触发区域的情况下,确定目标标签对应应用的标准界面并展示该标准界面,从而基于第一手势的终点位置实现标准界面的展示,简化了控制标准界面进行展示的操作,有利于提高应用界面的处理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手势参数包括手势停留时长;界面处理方法还包括:在手势停留时长达到预设的标准界面时长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目标标签对应的标准应用界面。
其中,手势停留时长为用户的第一手势在手势结束的停留持续时间,具体可以根据第一手势到达终点位置的时刻与用户松开,结束第一手势的时刻之间的时间跨度得到。标准界面时长阈值用于判定手势停留时长是否达到展示标准界面的时长条件,标准界面时长阈值的数值大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还可以根据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个性化配置。比较手势停留时长和预设的标准界面时长阈值,若手势停留时长达到预设的标准界面时长阈值,则表明用户希望展示的是目标标签对应应用的标准界面,则电子设备确定目标标签对应的标准应用界面,如可以根据目标标签的标识信息确定对应的应用,从而确定对应的标准界面。
进一步地,展示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界面,包括:展示标准界面。
确定目标标签对应应用的标准界面后,电子设备展示该标准界面。在具体应用时,标准界面和应用浮窗的展示判定可以同时存在,即可以设置标准界面时长阈值和应用浮窗时长阈值,且标准界面时长阈值大于应用浮窗时长阈值,即根据第一手势的手势停留时长分别判定与标准界面时长阈值和应用浮窗时长阈值的大小关系,从而确定在当前界面展示目标标签对应应用的标准界面或是应用浮窗。
本实施例中,基于手势停留时长对展示界面的类型进行判定,在手势停留时长达到预设的标准界面时长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目标标签对应应用的标准界面并展示该标准界面,从而基于第一手势的手势停留时长实现标准界面的展示,简化了控制标准界面进行展示的操作,有利于提高应用界面的处理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界面处理方法还包括:响应作用于当前界面中标签聚合体的聚合体拖拽操作,拖动标签聚合体至聚合体拖拽操作对应的聚合体固定位置。
其中,聚合体拖拽操作指触发的对标签聚合体整体进行拖拽的操作,具体可以为用户长按标签聚合体达到预设时间阈值后,激活对标签聚合体的拖拽控制,从而由用户对标签聚合体进行拖拽。电子设备响应作用于当前界面中标签聚合体的聚合体拖拽操作,拖动标签聚合体至聚合体拖拽操作对应的聚合体固定位置。例如,可以在用户结束拖拽后,将用户的聚合体拖拽操作的结束位置确定为聚合体固定位置,以将标签聚合体拖动至该位置,实现对标签聚合体位置的更新,以便满足用户更灵活的标签聚合体设置需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界面处理方法还包括:获取标签聚合体对应的配置信息;根据配置信息对标签聚合体进行配置;在当前界面中将标签聚合体呈现为配置信息对应的展示效果。
其中,配置信息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包括对标签聚合体的大小、形状、透明度、颜色、标签饱和量、位置、数量或风格进行定义的配置数据。配置信息可以预先默认设置,也可以由用户自行进行个性化配置。电子设备获取标签聚合体对应的配置信息,并根据配置信息对标签聚合体进行配置,完全对标签聚合体的配置后,电子设备在当前界面中将标签聚合体呈现为配置信息对应的展示效果,从而按照配置信息定义的效果展示标签聚合体,丰富用户的个性化追求。
进一步地,除对标签聚合体进行配置外,还可以对标签聚合体内的标签进行配置,具体可以由电子设备获取针对标签的标签配置信息,标签配置信息具体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包括对标签的大小、形状、透明度、颜色、位置、数量或风格进行定义的配置数据。电子设备按照标签配置信息对各标签进行配置,并在需要展示标签时在界面中呈现为标签配置信息所对应的展示效果,从而按照标签配置信息定义的效果展示标签,进一步丰富用户的个性化追求。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应用场景,该应用场景应用上述界面处理方法。具体地,该应用场景 涉及电子设备上应用浮窗的快捷操作,在电子设备打开游戏应用W,用户正在使用游戏应用时,社交应用可以以浮窗形式进行展示,例如微信浮窗,此时,用户可以将微信浮窗往屏幕边缘一拖即可收成靠边的气泡,气泡被收纳在气泡聚合体中,收起时机根据浮窗有多少比例在屏幕外。进一步地,气泡聚合体中只有一个气泡时,用户可以通过滑动操作或点击气泡聚合体以打开对应的浮窗。如图18所示,对于微信浮窗,用户可以通过拖拽微信浮窗的额头部分向屏幕边侧拖拽,在满足气泡收纳条件时,微信浮窗以气泡形式被收纳在屏幕边侧的气泡聚合体中,气泡以微信图标为标识,即从左侧界面图转成右侧界面图。此时气泡聚合体中只有一个气泡,即微信浮窗对应的气泡,用户可以通过直接点击气泡聚合体打开微信浮窗,即电子设备的界面从右侧界面图变为左侧界面图,从而重新展示微信浮窗。
进一步地,若用户继续打开其他应用,如打开美团浮窗,则可以继续将美团浮窗通过滑动操作将其收到侧边,此时,两个气泡会在气泡聚合体中聚拢。用户只需要下击聚拢的气泡,可以触发气泡的展开,展开态的气泡可以附带一定的通知信息,例如可以携带应用消息数量和文字说明等,然后用户再滑向对应的方向并达到一定的触发距离或达到对应气泡的热区后松手,即可以快速打开对应的浮窗应用。此外,气泡展开时,还可以直接展示气泡对应的应用浮窗,从而用户可以直接选择应用浮窗进行恢复展示。整个浮窗应用的再启动过程可以根据用户的手速来缩短其时长,用户可以直接从聚拢的气泡处上滑并松手,就能从气泡聚合体快速打开所需的应用浮窗。
本实施例中,气泡聚合体可以同时存在3个气泡,分别分布于气泡聚合体的上中下三个方向,用户可以通过从气泡聚合体向上中下三个方向的滑动操作快速打开对应的应用浮窗。另外,在气泡聚合体未饱和时,如存在两个气泡时,下击气泡聚合体展开气泡后,中间展示一个空占位符,滑到此占位符松手,可以将底部应用,如将游戏应用W直接收到气泡内,从而提高了应用界面的操作效率,为多应用协同场景提供极大的便利。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2和图8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操作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操作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操作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操作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2和图8中的至少一部分操作可以包括多个子操作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操作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操作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操作或者其它操作的子操作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图19为一个实施例的界面处理装置1900的结构框图。如图19所示,该装置可以采用软件模块或硬件模块,或者是二者的结合成为计算机设备的一部分,该装置具体包括:手势接收模块1902、聚合体触发模块1904和应用界面展示模块1906,其中:
手势接收模块1902,用于接收第一手势;
聚合体触发模块1904,用于响应于第一手势作用于当前界面中的标签聚合体,展示标签聚合体中的至少一个标签;标签基于应用界面生成;
应用界面展示模块1906,用于响应于检测到第一手势的结束,若第一手势与目标标签对应,展示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界面;目标标签为至少一个标签中的一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聚合体触发模块1904包括起点位置确定模块和聚合体展开模块;其中:起点位置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一手势的起点位置;聚合体展开模块,用于若起点位置位于当前界面中的标签聚合体上,展示标签聚合体中的至少一个标签。
在一个实施例中,应用界面展示模块1906包括第一手势参数获取模块、目标标签确定模块和展示模块;其中:第一手势参数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第一手势的结束,确定第一手势的第一手势参数;目标标签确定模块,用于根据第一手势参数确定第一手势在至少一个标签所对应选中的目标标签;展示模块,用于展示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界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手势参数包括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目标标签确定模块,还用于将至少一个标签中与移动方向对应的标签确定为预选标签;在移动距离达到预设标签选取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确定预选标签为滑动选取操作在至少一个标签所选中的目标标签;展示模块,还用于展示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浮窗。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手势参数包括终点位置;目标标签确定模块,还用于在终点位置处于预设的应 用浮窗触发区域的情况下,将应用浮窗触发区域对应的标签确定为第一手势在至少一个标签所对应选中的目标标签。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手势接收模块、标签生成模块和标签收纳模块;其中:第二手势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手势;标签生成模块,用于若第二手势作用于当前界面中展示的应用界面上,根据应用界面生成对应的标签;标签收纳模块,用于将应用界面对应的标签收纳至标签聚合体中进行展示。
在一个实施例中,标签生成模块包括界面分布参数模块和参数分析模块;其中:界面分布参数模块,用于确定应用界面在第二手势作用下的界面分布参数;参数分析模块,用于在界面分布参数满足界面转换条件时,根据应用界面生成对应的标签。
在一个实施例中,标签生成模块还包括第二手势参数确定模块和第二手势参数分析模块;其中:第二手势参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第二手势的第二手势参数;第二手势参数分析模块,用于在第二手势参数满足标签生成条件时,根据应用界面生成对应的标签。
在一个实施例中,聚合体触发模块1904,还用于在第一手势作用于当前界面中的标签聚合体、且标签聚合体未饱和的情况下,展示标签聚合体中的标签和预设的标签空位区;还包括收纳标签获得模块和空位处理模块;其中:收纳标签获得模块,用于响应于检测到第一手势的结束,若第一手势与标签空位区对应,根据当前界面对应的应用生成待收纳标签;空位处理模块,用于将待收纳标签收纳至标签聚合体的标签空位区中。
在一个实施例中,聚合体触发模块1904,还用于响应于第一手势作用于当前界面中的标签聚合体,展示标签聚合体中的至少一个标签对应的应用浮窗;还包括目标浮窗展示模块,用于响应于检测到第一手势的结束,若第一手势与目标应用浮窗对应,在当前界面展示目标应用浮窗;目标应用浮窗为至少一个应用浮窗中的一个。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通知消息展示模块,用于在标签关联的通知区域,展示标签对应应用的应用通知消息。
在一个实施例中,标签聚合体中的标签数量为单个;还包括点击触发模块,用于响应作用于当前界面中标签聚合体的点击触发操作,在当前界面展示标签聚合体中的单个标签所对应的应用浮窗。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手势参数包括移动距离;还包括标准界面距离判定模块,用于在移动距离达到预设标准界面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目标标签对应应用的标准界面;应用界面展示模块1906,还用于展示标准界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手势参数包括终点位置;还包括标准界面区域判定模块,用于在终点位置处于预设的标准界面触发区域的情况下,确定目标标签对应应用的标准界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手势参数包括手势停留时长;还包括标准界面时长判定模块,用于在手势停留时长达到预设的标准界面时长阈值的情况下,确定目标标签对应的标准应用界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聚合体拖拽模块,用于响应作用于当前界面中标签聚合体的聚合体拖拽操作,拖动标签聚合体至聚合体拖拽操作对应的聚合体固定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配置信息获取模块、配置处理模块和配置效果展示模块;其中:配置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标签聚合体对应的配置信息;配置处理模块,用于根据配置信息对标签聚合体进行配置;配置效果展示模块,用于在当前界面中将标签聚合体呈现为配置信息对应的展示效果。
上述界面处理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划分仅仅用于举例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可将界面处理装置按照需要划分为不同的模块,以完成上述界面处理装置的全部或部分功能。
关于界面处理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界面处理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界面处理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图20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20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该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支撑整个电子设备的运行。存储器可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及内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可被处理器所执行,以用于实现以下各个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界面处理方法。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 作系统计算机程序提供高速缓存的运行环境。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POS(Point of Sales,销售终端)、车载电脑、穿戴式设备等任意终端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界面处理装置中的各个模块的实现可为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该计算机程序可在终端或服务器上运行。该计算机程序构成的程序模块可存储在电子设备的存储器上。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描述方法的操作。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个或多个包含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界面处理方法的操作。
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界面处理方法。
本申请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它用作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 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0)

  1. 一种界面处理方法,其中,包括:
    接收第一手势;
    响应于所述第一手势作用于当前界面中的标签聚合体,展示所述标签聚合体中的至少一个标签;所述标签基于应用界面生成;及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第一手势的结束,若所述第一手势与目标标签对应,展示所述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界面;
    所述目标标签为所述至少一个标签中的一个。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手势作用于当前界面中的标签聚合体,展示所述标签聚合体中的至少一个标签,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手势的起点位置;及
    若所述起点位置位于当前界面中的标签聚合体上,展示所述标签聚合体中的至少一个标签。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第一手势的结束,若所述第一手势与目标标签对应,展示所述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界面,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手势的结束,确定所述第一手势的第一手势参数;
    根据所述第一手势参数确定所述第一手势在所述至少一个标签所对应选中的目标标签;及
    展示所述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界面。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手势参数包括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手势参数确定所述第一手势在所述至少一个标签所对应选中的目标标签,包括:
    将所述至少一个标签中与所述移动方向对应的标签确定为预选标签;及
    在所述移动距离达到预设标签选取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预选标签为所述第一手势在所述至少一个标签所对应选中的目标标签;
    所述展示所述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界面,包括:
    展示所述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浮窗。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手势参数包括终点位置;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手势参数确定所述第一手势在所述至少一个标签所对应选中的目标标签,包括:
    在所述终点位置处于预设的应用浮窗触发区域的情况下,将所述应用浮窗触发区域对应的标签确定为所述第一手势在所述至少一个标签所对应选中的目标标签;
    所述展示所述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界面,包括:
    展示所述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浮窗。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二手势;
    若所述第二手势作用于所述当前界面中展示的应用界面上,根据所述应用界面生成对应的标签;及
    将所述应用界面对应的标签收纳至所述标签聚合体中进行展示。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若所述第二手势作用于所述当前界面中展示的应用界面上,根据所述应用界面生成对应的标签,包括:
    确定所述应用界面在所述第二手势作用下的界面分布参数;及
    在所述界面分布参数满足界面转换条件时,根据所述应用界面生成对应的标签。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若所述第二手势作用于所述当前界面中展示的应用界面上,根据所述应用界面生成对应的标签,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手势的第二手势参数;及
    在所述第二手势参数满足标签生成条件时,根据所述应用界面生成对应的标签。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响应于所述第一手势作用于当前界面中的标签聚合体,展示所述标签聚合体中的至少一个标签,包括:
    在所述第一手势作用于当前界面中的标签聚合体、且所述标签聚合体未饱和的情况下,展示所述标签聚合体中的标签和预设的标签空位区;
    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第一手势的结束,若所述第一手势与所述标签空位区对应,根据所述当前界面对应的应用生成待收纳标签;及
    将所述待收纳标签收纳至所述标签聚合体的所述标签空位区中。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所述第一手势作用于当前界面中的标签聚合体,展示所述标签聚合体中的至少一个标签对应的应用浮窗;及
    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第一手势的结束,若所述第一手势与目标应用浮窗对应,在所述当前界面展示所述目标应用浮窗;
    所述目标应用浮窗为至少一个应用浮窗中的一个。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标签关联的通知区域,展示所述标签对应应用的应用通知消息。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标签聚合体中的标签数量为单个;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作用于所述当前界面中所述标签聚合体的点击触发操作,在所述当前界面展示所述标签聚合体中的单个标签所对应的应用浮窗。
  13.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手势参数包括移动距离;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移动距离达到预设标准界面距离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标签对应应用的标准界面;
    所述展示所述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界面,包括:
    展示所述标准界面。
  1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手势参数包括终点位置;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终点位置处于预设的标准界面触发区域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标签对应应用的标准界面;
    所述展示所述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界面,包括:
    展示所述标准界面。
  1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手势参数包括手势停留时长;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手势停留时长达到预设的标准界面时长阈值的情况下,确定所述目标标签对应的标准应用界面;
    所述展示所述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界面,包括:
    展示所述标准界面。
  1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作用于所述当前界面中所述标签聚合体的聚合体拖拽操作,拖动所述标签聚合体至所述聚合体拖拽操作对应的聚合体固定位置。
  17. 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标签聚合体对应的配置信息;
    根据所述配置信息对所述标签聚合体进行配置;及
    在所述当前界面中将所述标签聚合体呈现为所述配置信息对应的展示效果。
  18. 一种界面处理装置,其中,包括:
    手势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手势;
    聚合体触发模块,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手势作用于当前界面中的标签聚合体,展示所述标签聚合体中的至少一个标签;所述标签基于应用界面生成;及
    应用界面展示模块,用于响应于检测到所述第一手势的结束,若所述第一手势与目标标签对应,展示所述目标标签对应的目标应用界面;所述目标标签为所述至少一个标签中的一个。
  19.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及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储存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界面处理方法的操作。
  20.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操作。
PCT/CN2021/128562 2020-12-11 2021-11-04 界面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2121567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21902274.6A EP4261666A1 (en) 2020-12-11 2021-11-04 Interfac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18/208,123 US20230359343A1 (en) 2020-12-11 2023-06-09 Interfac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438138.1A CN114625288A (zh) 2020-12-11 2020-12-11 界面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2011438138.1 2020-12-11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US18/208,123 Continuation US20230359343A1 (en) 2020-12-11 2023-06-09 Interfac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21567A1 true WO2022121567A1 (zh) 2022-06-16

Family

ID=81896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1/128562 WO2022121567A1 (zh) 2020-12-11 2021-11-04 界面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59343A1 (zh)
EP (1) EP4261666A1 (zh)
CN (1) CN114625288A (zh)
WO (1) WO202212156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04874B (zh) * 2022-07-26 2023-01-03 深圳市西昊智能家具有限公司 智能椅的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89551A1 (en) * 2012-12-31 2014-07-03 Lg Electronics Inc. Portable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user interface in portable device
CN110602321A (zh) * 2019-09-11 2019-12-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831204A (zh) * 2020-07-09 2020-10-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68275A (zh) * 2014-09-10 2016-04-06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对展示对象进行操作的方法及装置
WO2018120084A1 (zh) * 2016-12-30 2018-07-05 深圳市柔宇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设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291235B (zh) * 2017-06-22 2021-09-21 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 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1638828A (zh) * 2020-05-29 2020-09-08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界面显示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40189551A1 (en) * 2012-12-31 2014-07-03 Lg Electronics Inc. Portable devic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user interface in portable device
CN110602321A (zh) * 2019-09-11 2019-12-20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1831204A (zh) * 2020-07-09 2020-10-2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设备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61666A1 (en) 2023-10-18
US20230359343A1 (en) 2023-11-09
CN114625288A (zh) 2022-06-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91258B (zh) 用于在分屏模式下操纵窗口的设备、方法和图形用户界面
CN109313530B (zh) 用于在用户界面之间进行导航以及与控制对象进行交互的设备、方法和图形用户界面
US11816325B2 (en) Application shortcuts for carplay
US10775971B2 (en) Pinch gestures in a tile-based user interface
CN110851034B (zh) 用于管理用户界面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US20220222093A1 (en) User interface for a touch screen device in communication with a physical keyboard
TWI609319B (zh) 用於生產力應用之預測語境工具列
KR101984328B1 (ko) 컨텍스트 기반 메뉴를 위한 런처
CN108334371B (zh) 编辑对象的方法和装置
EP3594796A1 (en) Device,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adjusting the appearance of a control
US20160103793A1 (en) Heterogeneous Application Tabs
US20130227472A1 (en) Device, Method, and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Managing Windows
US2015037855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 user-controlled overlay for user interface
US20140143688A1 (en) Enhanced navigation for touch-surface device
CN103324436A (zh) 一种任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3005828A1 (zh) 消息显示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5393201B (zh) 用于管理同时打开的软件应用的设备、方法和图形用户界面
CN112988006A (zh) 显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US20230359343A1 (en) Interface process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US20160103573A1 (en) Scalable and tabbed user interface
US20160011735A1 (en) Dynamic action selection for touch screens
WO2017101335A1 (zh) 终端窗口显示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1638828A (zh) 界面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14397989A (zh) 参数值设置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224584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nteracting with user interfa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190227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2190227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ffective date: 2023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