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2089558A1 - 模式切换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模式切换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2089558A1
WO2022089558A1 PCT/CN2021/127237 CN2021127237W WO2022089558A1 WO 2022089558 A1 WO2022089558 A1 WO 2022089558A1 CN 2021127237 W CN2021127237 W CN 2021127237W WO 2022089558 A1 WO2022089558 A1 WO 2022089558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mode
communication device
signal
communication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1/12723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王婷
吕永霞
王君
马江镭
Original Assignee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22089558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2089558A1/zh
Priority to US18/308,007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20230309181A1/e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25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external events, e.g. the presence of a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 H04W52/28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user profile, e.g. mobile speed, priority or network state, e.g. standby, idle or non transmission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usage mode, e.g. hands-free, data transmission, telephon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Definitions

  • the frame structure of the first signal and the service type of the first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e a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 the second communication device receives a first signal sent by the first communication device, where the first signal is used for the first communication device to request mode switching, wherein the modes include a first mode and a second mode, and the mode and the service of the first communication device
  • the types have a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the second communication device determines the mode of the first communication device.
  • the frame structure is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service type of the first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the customization of the frame structure is realized, which can better meet the transmission requirements of the first communication device of different service types and improve the communication efficiency.
  • a tenth aspec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further provides a communication device, including an input and output interface and a logic circuit.
  • Input and output interfaces are used for input or output of signals or data.
  • the input and output interface is specifically used for outputting the first signal;
  • the logic circuit is used for executing the method in the above-mentioned first aspect and any possible implementation thereof to perform mode switching.
  • Wearable device is not only a hardware device, but also realizes powerful functions through software support, data interaction, and cloud interaction.
  • wearable smart devices include full-featured, large-scale, complete or partial functions without relying on smart phones, such as smart watches or smart glasses, and only focus on a certain type of application function, which needs to cooperate with other devices such as smart phones.
  • the terminal device sends an RRC setup request (RRC Setup Request) to the access network device;
  • the mode switching request signal may also be simply referred to as a mode request signal.
  • the state switching request signal may also be simply referred to as a state request signal.
  • the modes in this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may also be states, where the modes (or states) of the terminal device may include one or two, that is, the terminal device in this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is in one state, two modes, or two states, or two states.
  • the terminal device and/or the access network device can reduce the signaling overhead of mode switching, reduce the switching complexity, and reduce the switching delay.
  • the first mode may be a default energy saving mode
  • the second mode may be an enhanced communication mode
  • CPE services are generally big data
  • terminal equipment is fixed
  • non-mobile short-distance communication
  • the delay and reliability requirements are general
  • the channel environment is relatively stable.
  • IoT services may include 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 (NB-IoT) services,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services, or other IoT services.
  • NB-IoT 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
  • MTC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 the terminal equipment is the terminal equipment of 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 (enhance mobile broadband, eMBB) service;
  • the first connection state is a low-power connection state, and the terminal device can save energy to the maximum extent.
  • the terminal device can switch to the second connection state, which is a high-speed connection state.
  • the terminal device stores the Access Stratum context (context);
  • the primary cell group is used to aggregate a secondary cell group to enhance bandwidth
  • the terminal device can detect short messages, and the short messages can be messages scheduled for transmission through DCI scrambled by P-RNTI;
  • the mode switching request signal is SRS:
  • the resources for sending the mode or state switching request signal may be uplink transmission resources.
  • the resources may include at least one of time domain resources, frequency domain resources, sequences, and code resources.
  • the following embodiment provides a method for designing a frame structure.
  • the method is to design a frame structure according to the service type of the terminal equipment, and realize the customization of the frame structure, which can better meet the transmission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terminal equipment and improve the communication efficiency.
  • the embodiments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may be used as independent embodiments, and may also be combined with other embodiments in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which are not specifically limited in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 the CP length of the mode switching request signal may be between 512Ts and 3168Ts, such as 717Ts, 921Ts, 1332Ts, 1536Ts, 1946Ts, 2150Ts, 2561Ts and so on.
  • the terminal device and/or the access network device can determine the predefined CP length, and can consider the communication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service types, so as to reduce the indication overhead and improve the communication performance while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multipath delay.
  • the signal of the mode switching request signal in this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may be referred to as an uplink signal, or may also be referred to as a signal sent by a terminal, or the like.
  • relevant information about the value of the CP length may be sent.
  •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may be the terminal type, the scene, the cell radiu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erminal device and the access network device, and the like.
  •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has a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with the value of the CP length.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the terminal device can determine the value of the CP length.
  • the access network device may send handover confirmation information, and the terminal device receives the handover confirmation information, that is, switches from the second mode to the first mode.
  • the mode switching request signal may correspond to the service type of the terminal device, or the mode switching request signal may include information about the service type of the terminal device.
  • the terminal device and/or the access network device can determine the mode switching request signal according to the service type, and can consider the communication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service types, so as to reduce the indication overhead and reduce the requirement of multi-path delay. CP overhead to improve communication performance.
  •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group mode switching request signal is the configuration of the terminal device group level.
  • the access network device After receiving the mode switching request signal sent by the terminal device, the access network device can send response information.
  • the response information is used to instruct the access network device to confirm the receipt of the mode switching request signal, that is, it may also be called confirmation response information, confirmation information, or switch confirmation response information, etc. The details are not repeated here.
  • the application embodiment takes the response information as an example for description.
  • the terminal device and/or the access network device may determine the manner of the response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service type of the terminal device.
  • terminal type way of answering messages Terminal Type 1 way ay1
  • the second communication device receives a mode switching request signal; for specific operations, reference may be made to 601, which will not be repeated here.
  • Units described as separate components may or may not be physically separated, and components shown as units may or may not be physical units, that is, may be located in one place, or may be distributed over multiple network units. Some or all of the units may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e solution in this embodi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模式切换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信号,该第一信号用于第一通信装置请求进行模式切换,其中模式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模式和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具有对应关系。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实现一键切换或快速切换,从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或者,从第二模式切换为第一模式,降低信令开销,降低切换时延,满足不同模式下的数据传输需求。

Description

模式切换方法及相关装置
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10月31日提交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号为202011199025.0、发明名称为“模式切换方法及相关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式切换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是被提议的第五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fifth generation,5G),与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相比,NR系统可实现更大的传输带宽,更多的收发天线阵列,更高的传输速率以及更灵活、粒度更小的调度机制。
在NR中定义了三种状态包括空闲态(idle),不活跃态(inactive),连接态(connected)。终端设备一个时刻仅可以处于一个状态。当终端设备处于空闲态时,终端设备可以仅维持和接入网设备的基本链接,终端设备和接入网设备没有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链接,无法进行数据传输;当终端设备处于不活跃态时,终端设备可以仅维持和接入网设备的基本链接,终端设备可以和接入网设备进行小包的数据传输;当终端设备处于连接态时,终端设备可以和接入网设备进行数据传输。
如果终端设备当前处于空闲态,当终端设备需要进行数据传输,则需要由空闲态转为不活跃态或者连接态。当终端设备进行状态转变时,需要通过多条RRC信令和接入网设备进行通信,进而导致信令开销较大,以及信令的传输时延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模式切换方法,包括:
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信号,该第一信号用于指示第一通信装置请求进行模式切换,其中上述模式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模式和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具有对应关系;第一通信装置切换模式。
当第一通信装置在某一业务类型下时,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间进行通信,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在不同的模式下通信不同的内容,实现通信装置的节能,提高通信效率。另外,在不同业务类型下,确定第一通信装置处于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的标准可能不同,当第一通信设备切换业务类型时,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模式切换请求信号,可以实现模式的切换,满足不同业务类型下的通信性能。
第一通信装置进行模式切换(状态转变)时,通过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信号通知第二通信装置第一通信装置的模式发生改变,第一通信装置的模式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两种模式,模式与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对应,实现模式定制化,在满足各种业务类型对应的不同的通信需求的同时,降低能耗,减小第一通信装置进行模式切换的信令开销以及时延,提高通信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号可以属于物理层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通信装置请求进行模式切换时,采用物理层信号,减少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间高层信令的交互,降低时延,提高通信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和上述的模式具有对应关系,下面对于几种不同业务类型的第一通信装置进行介绍,当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类型时,第一模式包括空闲态和/或不活跃态,可以具有NR系统中空闲态的功能和/或不活跃态的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功能,第二模式包括连接态,可以具有NR系统中连接态的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功能;当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IoT)类型时,第一模式包括空闲态,可以具有NR系统中空闲态的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功能,第二模式包括不活跃态和/或连接态,可以具有现有NR系统中不活跃态的功能和/或连接态的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功能;或者,当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类型时,第一模式包括空闲态和/或不活跃态,可以具有现有NR系统中空闲态的功能和/或不活跃态的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功能,第二模式包括连接态,可以具有现有NR系统中连接态的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功能;当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CPE类型时,第一模式包括第一连接态,可以具有NR系统中连接态的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功能,第二模式包括第二连接态,可以具有NR系统中连接态的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常见的几种业务类型,提出了模式和业务类型具体对应关系,通过上述设计,针对不同的终端类型可以定义不同的两种模式或者两态,相比于NR系统中的三种状态,可以减少模式切换的信令开销,模式或状态的功能定制化,按需进行通信装置的节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号可以为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或前导序列(preamble)。
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第一信号,提出了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高方案的可实现性。同时不同的实现方式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场景,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通信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号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标识信息,以使得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根据标识信息确定发送第一信号的通信装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号为专用模式切换请求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信号可以是专用模式切换请求信号,具有针对性强,可灵活配置等特点,满足切换请求的同时,降低资源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号的帧结构和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具有对应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第一通信设备的业务类型设计帧结构,实现帧结构定制化,可以更好的满足不同业务类型的第一通信设备的传输需求,提高通信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通信装置切换模式之前,可以从第二通信装置接收第一应答信息,并根据该第一应答信息切换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可以从第二通信装置接收第一应答信息,根据第一应答信息进行模式切换,增强了第一通信装置模式切换的可靠性,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对于模式或者状态的理解一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应答信息包括: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确认字符(acknowledge character,ACK),非确认字符(negative acknowledge character,NACK),或高层信令。
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第一应答信息,提出了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高方案的可实现性。同时不同的实现方式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场景,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通信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号可以用于请求一组通信装置进行模式切换,其中,第一通信装置为上述一组通信装置中的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组通信装置中仅第一通信装置发送请求,相比于每个通信装置发送请求信号,可以降低信号开销,实现通信装置的节能,提高通信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接收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的第二应答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可以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二应答信息,增强模式切换的可靠性,第二通信装置和第一通信装置对于模式或者状态的理解一致。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通信装置从第二通信装置接收到第二应答信息后,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三通信装置发送模式切换指示,其中第三通信装置为上述一组通信装置中的装置。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告知所在的通信装置组中的第三通信装置进行模式切换。第三通信装置接收到第一通信装置的模式切换指示可以进行模式切换。即该通信装置组中的模式可以保持一致,进而协作完成数据通信,提高组通信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二应答信息可以为DCI,ACK,NACK,或高层信令。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应答信息和第二应答信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第二应答信息,提出了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高方案的可实现性。同时不同的实现方式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场景,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通信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当第一通信装置的模式为第二模式时,第一通信装置根据定时设备如定时器从第二模式切换为第一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通信装置在预设的时长内没有接收到来自接入网设备的信号时,第一通信装置从第二模式切换为第一模式,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实现快速切换,比如从第二模式切换为第一模式,降低信令开销,降低切换时延,实现终端设备节能,提高通信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模式切换方法,包括:
第二通信装置接收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第一信号,该第一信号用于第一通信装置请求进行模式切换,其中上述模式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模式和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具有对应关系;第二通信装置确定该第一通信装置的模式。
当第一通信装置在某一业务类型下时,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间进行通信,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在不同的模式下通信不同的内容,实现通信装置的节能,提高通信效率。另外,在不同业务类型下,确定第一通信装置处于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的标准可能不同,当第一通信设备切换业务类型时,第二通信装置接收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的第一信号,可以实现模式的切换,满足不同业务类型下的通信性能,提高通信效率。
当第一通信装置进行模式切换(状态转变)时,第二通信装置通过接收第一通信设备发送的第一信号获知第一通信装置的模式发生改变,第一通信装置的模式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两种模式,模式与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对应,实现模式定制化,在满足各种业务类 型对应的不同的通信需求的同时,降低能耗,减小第一通信装置进行模式切换的信令开销以及时延,提高通信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号可以属于物理层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通信装置请求进行模式切换时,采用物理层信号,减少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间高层信令的交互,降低时延,提高通信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当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和上述的模式具有对应关系,下面对于几种不同业务类型的第一通信装置进行介绍,当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eMBB类型时,第一模式包括空闲态和/或不活跃态,可以具有NR系统中空闲态的功能和/或不活跃态的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功能,第二模式包括连接态,可以具有NR系统中连接态的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功能;当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NB-IoT类型时,第一模式包括空闲态,可以具有NR系统中空闲态的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功能,第二模式包括不活跃态和/或连接态,可以具有NR系统中不活跃态的功能和/或连接态的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功能;或者,当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URLLC类型时,第一模式包括空闲态和/或不活跃态,可以具有NR系统中空闲态的功能和/或不活跃态的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功能,第二模式包括连接态,可以具有NR系统中连接态的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功能;当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CPE类型时,第一模式包括第一连接态,可以具有NR系统中连接态的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功能,第二模式包括第二连接态,可以具有NR系统中连接态的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功能。
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常见的几种业务类型,提出了模式和业务类型具体对应关系,通过上述设计,针对不同的终端类型可以定义不同的两种模式或者两态,相比于NR系统中的三种状态,可以减少模式切换的信令开销,模式或状态的功能定制化,按需进行通信装置的节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号可以为SRS,SR,或前导序列。
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第一信号,提出了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高方案的可实现性。同时不同的实现方式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场景,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通信需求,降低时延。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号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标识信息,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根据标识信息确定发送第一信号的通信装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号为专用模式切换请求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信号可以是专用模式切换请求信号,具有针对性强,可灵活配置等特点,满足切换请求的同时,降低资源开销。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号的帧结构和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具有对应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中,根据第一通信设备的业务类型设计帧结构,实现帧结构定制化,可以更好的满足不同业务类型的第一通信设备的传输需求,提高通信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二通信装置可以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一应答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可以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一应答信息,指示第一通信装置根据第一应答信息进行模式切换,增强了第一通信装置模式切换的可靠性,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对于模式或者状态定义一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应答信息包括:DCI,ACK,NACK,或高层信令。
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第一应答信息,提出了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高方案的可实现 性。同时不同的实现方式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场景,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通信需求。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号可以用于请求一组通信装置进行模式切换,其中,第一通信装置为上述一组通信装置中的装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组通信装置中仅第一通信装置发送请求,相比于每个通信装置发送请求信号,可以降低信号开销,实现通信装置的节能,提高通信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二通信装置可以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二应答信息;或,第二通信装置向上述一组通信装置中各通信装置发送第二应答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可以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二应答信息,增强模式切换的可靠性,第二通信装置和第一通信装置对于模式或者状态的理解一致。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可以告知所在的通信装置组中的第三通信装置进行模式切换。第三通信装置接收到第二通信装置的模式切换指示可以进行模式切换。即该通信装置组中的模式可以保持一致,进而协作完成数据通信,提高组通信的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二应答信息可以为DCI,ACK,NACK,或高层信令。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应答信息和第二应答信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第二应答信息,提出了多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提高方案的可实现性。同时不同的实现方式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场景,满足不同场景下的通信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作为第一通信装置,该装置执行前述第一方面以及第一方面任一实施方式的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中的装置(例如,芯片,或者芯片系统,或者电路),或者是能够和终端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执行第一方面中所描述的方法/操作/步骤/动作所一一对应的模块或单元,该模块或单元可以是硬件电路,也可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电路结合软件实现。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装置包括接收单元和切换单元,
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信号,该第一信号用于指示通信装置请求进行模式切换,其中,模式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上述模式和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具有对应关系;
切换单元,用于切换模式。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号属于物理层信号。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模式和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具有对应关系包括:当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增强移动宽带eMBB类型时,第一模式包括空闲态和/或不活跃态,第二模式包括连接态;当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物联网IoT类型时,第一模式包括空闲态,第二模式包括不活跃态和/或连接态;或者当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类型时,第一模式包括空闲态和/或不活跃态,第二模式包括连接态。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号为探测参考信号SRS,调度请求SR,或前导序列。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号包括该通信装置的标识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号为专用模式切换请求信号。
一种可能是实现中,第一信号的帧结构和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具有对应关系。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通信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用于从第二通信装置接收第一应答信息;
切换单元用于切换模式,包括:切换单元用于根据第一应答信息切换模式。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号用于请求一组通信装置进行模式切换,通信装置为一组通信装置中的装置。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接收单元还用于从第二通信装置接收第二应答信息;发送单元还用于,向第三通信装置发送模式切换指示,其中,第三通信装置为上述一组通信装置中的装置。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切换单元还用于,当通信装置的模式为第二模式时,根据定时器从第二模式切换为第一模式。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的通信装置的各个实现方式的有益效果请参考第一方面所述的模式切换方法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作为第二通信装置,该装置执行前述第二方面以及第二方面任一实施方式的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是接入网设备或接入网设备中的装置(例如,芯片,或者芯片系统,或者电路),或者是能够和接入网设备匹配使用的装置。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执行第一方面中所描述的方法/操作/步骤/动作所一一对应的模块或单元,该模块或单元可以是硬件电路,也可是软件,也可以是硬件电路结合软件实现。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通信装置可以包括处理单元和接收单元。处理单元可以用于调用收发单元执行接收和/或发送的功能。示例性的: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信号,该第一信号用于指示第一通信装置请求进行模式切换,模式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模式和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具有对应关系;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第一通信装置的模式。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号属于物理层信号。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模式和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具有对应关系包括:当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增强移动宽带eMBB类型时,第一模式包括空闲态和/或不活跃态,第二模式包括连接态;当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物联网IoT类型时,第一模式包括空闲态,第二模式包括不活跃态和/或连接态;当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类型时,第一模式包括空闲态和/或不活跃态,第二模式包括连接态。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号为探测参考信号SRS,调度请求SR,或前导序列。
一种可能是实现中,第一信号包括第一通信装置的标识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号为专用模式切换请求信号。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号的帧结构和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具有对应关系。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一应答信息。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第一信号用于请求一组通信装置进行模式切换,第一通信装置为一组通信装置中的装置。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发送单元还用于,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二应答信息;或,向一组通信装置中各装置发送第二应答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的通信装置的各个实现方式的有益效果请参考第二方面的模式切换方法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作为第一通信装置,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及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功能。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和传输接口,传输接口用于 接收或发送数据,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软件指令,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各实现方式中的信息传输方法。
本申请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可作为第二通信装置,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二方面及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功能。该装置包括处理器和传输接口,传输接口用于接收或发送数据,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软件指令,以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及其各实现方式中的信息传输方法。
本申请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该指令在计算机上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前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及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本申请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当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前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及其各实现方式中的方法。
本申请第九方面还提供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还可以包括存储器,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实现、第二方面及其任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所述的方法。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本申请第十方面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输入输出接口和逻辑电路。输入输出接口用于信号或数据的输入或输出。输入输出接口具体用于输出第一信号;逻辑电路用于执行上述第一方面及其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的方法进行模式切换。
本申请第十一方面还提供一种通信装置,包括输入输出接口和逻辑电路。输入输出接口用于信号或数据的输入或输出。输入输出接口具体用于获取第一信号;逻辑电路用于执行上述第二方面及其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的方法确定第一通信装置的模式。
本申请第十二方面还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上述各个方面中涉及的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三种状态的一个示意图;
图4为终端设备建立无线资源控制RRC连接的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5为随机接入的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模式切换方法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PRACH的序列时长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报文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一个组终端设备的报文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个组终端设备的报文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另一个组终端设备的报文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模式切换流程的一个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模式切换流程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模式切换流程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模式切换流程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核心网设备一个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式切换方法,用于终端设备进行模式切换,减小终端设备进行模式切换的时延。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在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和b,a和c,b和c或a和b和c,其中a、b和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值得注意的是,“至少一项(个)”还可以解释成“一项(个)或多项(个)”。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实施例中出现的第一、第二等描述,仅作示意与区分描述对象之用,没有次序之分,也不表示本申请实施例中对设备个数的特别限定,不能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任何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第六代(6th generation,6G)移动通信系统、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系统、短距通信系统、卫星通信系统、车联网通信系统、非陆地通信系统、未来的通信系统、或者多种通信系统融合的系统等,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其中,5G还可以称为新无线(new radio,NR)。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场景,例如可以应用于以下通信场景中的一种或多种: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mMTC)、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车辆外联(vehicle to everything,V2X)、车辆到车辆(vehicle to vehicle,V2V)、和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客户前置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传感器等。
本申请实施例对同构网络与异构网络的场景均适用,同时对于传输点也无限制,可以是宏基站与宏基站、微基站与微基站和宏基站与微基站间的多点协同传输,对频分复用系统, 时分复用系统,双工系统,接入回传系统,中继系统等均适用。本申请实施例适用于低频场景(sub 6G),也适用于高频场景(6G以上),太赫兹,光通信等。
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的网络框架中,包括接入网设备101和终端设备102。
接入网设备101,是指将终端接入到无线网络的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节点(或设备),又可以称为基站。目前,一些RAN节点的举例为:继续演进的节点B(gNB)、传输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演进型节点B(evolved Node B,eNB)、无线网络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家庭基站(例如,home evolved NodeB,或home Node B,HNB)、或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接入点(access point,AP)、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传输点(TP,transmission point)或者发送接收点(TRP,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point)等,还可以为5G,如,NR,系统中的ngNB,或,传输点(TRP或TP),5G系统中的基站的一个或一组天线面板,或者,还可以为构成gNB或传输点的网络节点,如基带单元(BBU),或,分布式单元(DU,distributed unit),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车辆外联(vehicle-to-everything,V2X)、机器到机器(machine-to-machine,M2M)通信中承担基站功能的设备,或者未来的通信系统中的基站等。
在一些部署中,gNB可以包括集中式单元(CU,centralized unit)和DU,gNB还可以包括有源天线单元(AAU,active antenna unit)。C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DU实现gNB的部分功能,示例性地,CU负责处理非实时协议和服务,实现无线资源控制(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分组数据汇聚层协议(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层的功能。DU负责处理物理层协议和实时服务,实现无线链路控制(RLC,radio link control)层、介质接入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层和物理(PHY,physical)层的功能。AAU实现部分物理层处理功能、射频处理及有源天线的相关功能。由于RRC层的信息最终会变成PHY层的信息,或者,由PHY层的信息转变而来,因而,在这种架构下,高层信令,如RRC层信令,也可以认为是由DU发送的,或者,由DU和AAU发送的。可以理解的是,网络设备可以为包括CU节点、DU节点、AAU节点中一项或多项的设备。此外,可以将CU划分为接入网(RAN,radio access network)中的网络设备,也可以将CU划分为核心网(CN,core network)中的网络设备,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网络设备为小区提供服务,终端设备通过网络设备分配的传输资源(例如,频域资源,或者说,频谱资源)与小区进行通信,该小区可以属于宏基站(例如,宏eNB或宏gNB等),也可以属于小区(small cell)对应的基站,这里的小区可以包括:城市小区(metro cell)、微小区(micro cell)、微微小区(pico cell)、毫微微小区(femto cell)等,这些小区具有覆盖范围小、发射功率低的特点,适用于提供高速率的数据传输服务。
终端设备102,又称之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数据连通性的设备。例如,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车载设备等。终端设备也可以简称为终端。目前,一些终端的举例为:手机(mobile phone)、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移动互联网设备(mobile internet device,MID)、可穿戴设备,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设备、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 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手术(remote medical surgery)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传感器、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LL,wireless local loop)站、个人数字助理(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5G网络中的终端设备或者未来演进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络(PLMN,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中的终端设备等。
其中,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是应用穿戴式技术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的总称,如眼镜、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可穿戴设备即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
可穿戴设备不仅仅是一种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强大的功能。广义穿戴式智能设备包括功能全、尺寸大、可不依赖智能手机实现完整或者部分的功能,例如:智能手表或智能眼镜等,以及只专注于某一类应用功能,需要和其它设备如智能手机配合使用,如各类进行体征监测的智能手环、智能首饰等。
此外,终端设备还可以是物联网(IoT,internet of things)系统中的终端设备。IoT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技术特点是将物品通过通信技术与网络连接,从而实现人机互连,物物互连的智能化网络。IoT技术可以通过例如窄带(NB,narrow band)技术,做到海量连接,深度覆盖,终端省电。
此外,终端设备还可以包括智能打印机、火车探测器、加油站等传感器,主要功能包括收集数据、接收网络设备的控制信息与下行数据,并发送电磁波,向网络设备传输上行数据。
参阅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架构示意图,网络架构可以包括: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媒体接入管理层(medium access control,MAC),无线链路管理层(radio link control,RLC),分组数据汇聚协议层(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PDCP),无线资源控制层(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
终端可以包括用户面(user plane)协议和控制面(control plane)协议,基站可以包括用户面(user plane)协议和控制面(control plane)协议。终端和基站的各个层可以相互连接,进行信息传递。
参阅图3,NR定义了三种状态包括空闲态(idle),不活跃态(inactive),和连接态(connected),终端设备一个时刻仅在一个状态。
在空闲(IDLE)态的终端设备不能接收或发送数据,如果要接收或发送数据,需要进入不活跃态或者连接态。不活跃态仅能接收或发送小包数据。
随着技术的演进和发展,终端设备可以在不活跃态可以进行小包的数据的接收或发送。在不活跃态下,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RRC配置,比如可以包括终端设备能力上报,配置准许(configured grant)等。也可以配置随机接入信道(RACH,random access channel)进行上行的同步和上行数据传输。
参阅图4,为终端设备建立RRC连接的一个流程示意图,包括了3条高层信令交互的步骤:
401、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RRC建立请求(RRC Setup Request);
402、接入网设备回复终端RRC建立信息(RRC Setup);
403、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RRC建立完成信息(RRC Setup Complete)。
NR系统中如果终端设备当前处于空闲态,当终端设备想从空闲态转换为连接态时,终端设备需要建立RRC连接,即进行上述的建立RRC连接的流程。
参阅图2,如RRC信令,MAC信令,RLC信令等均为高层信令,与之相对的为物理层(physical layer,PHY)信令。
其中,物理层信令也可以称为低层信令。
本申请中的高层信令可以是指RRC信令,MAC信令,或,RLC信令等,物理层信令可以是指DCI,或,物理层信道携带的数据等。
RRC信令属于高层信令,每一条RRC信令的收发可能都需要经过物理层的调度,比如DCI的接收和/或发送,以及数据信道的接收和/或发送,进而导致高层信令的传输时延较大,比如几十毫秒(ms)至几百ms不等。
参阅图5,在一些情况下,如当终端设备从空闲态转换为不活跃态或连接态时,如果终端设备超出了定时提前量的生效范围,或者终端设备初次进入RRC连接态,终端设备需要发起随机接入,即进行随机接入流程。
具体的,随机接入流程可以包括如下4个步骤,
比如,步骤1:终端设备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序列(preamble),也可以称为终端设备发送消息1(message 1,Msg 1);
步骤2:接入网设备反馈随机接入响应,也可以称为接入网设备发送消息2(message 2,Msg 2)。该随机接入响应中可以携带定时提前量。如果前导序列(preamble)不是终端设备专用的,则进行步骤3;
步骤3:终端设备需要发送消息3(message 3,Msg 3),其中,消息3可以是RRC消息(RRC signaling);
步骤4:接入网设备发送消息4(message 4,Msg 4),其中,消息4可以是RRC消息(RRC signaling)。
进一步,消息4中可以携带终端设备标识,进而进行冲突解决。即完成4步随机接入,终端设备才能进入连接态,延时较大。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第一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或者接入网设备或者其他通信设备,第二通信装置可以是终端设备或者接入网设备或者其他通信设备。
以下实施例以第一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第二通信装置为接入网设备为例进行说明。
为改善上述时延较长的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式切换方法,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作为独立的实施例,也可以与本申请中的其他实施例相结合,具体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参阅图6,本申请实施例中模式切换方法一个流程示意图,包括:
601、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模式切换请求信号;
其中,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用于终端设备请求进行模式切换,比如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的模式发生改变。其中,模式可以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模式切换请求信号可以用于终端设备请求从第一模式转换到第二模 式。举例来说,模式切换请求信号也可以用于终端设备请求发送数据,或者,请求进入增强状态,或者,请求从默认节能模式转换到数据传输模式。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模式切换请求信号可以用于终端设备请求从第二模式转换到第一模式。举例来说,模式切换请求信号也可以用于终端设备请求进入节能状态,或者,请求终止发送数据,或者,请求从数据传输模式转换到默认节能模式。
其中,模式切换请求信号也可以简称为模式请求信号。状态切换请求信号也可以简称为状态请求信号。
其中,模式切换请求信号也可以简称为模式切换请求。
其中,模式切换信号或状态切换信号还可以简称为第一信号等。具体的信号命名本申请实施例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模式也可以为状态,其中终端设备的模式(或状态)可以包括一种或两种,即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为一种状态两种模式或两种状态或者两种模式,相比于三种状态,终端设备和/或接入网设备可以减少模式切换的信令开销,降低切换的复杂度,降低切换时延。
其中,一种状态两种模式可以是指在第一状态下终端设备可以有两种模式。
比如终端设备仅有一种状态即第一状态,该第一状态可以包括节能模式的第一状态和增强模式的第一状态,或者,该第一状态可以包括无数据传输的第一状态和有数据传输的第一状态,或者,该第一状态可以包括小包数据传输的第一状态和大包数据传输的第一状态,等。
其中,第一状态可以是具有NR系统中空闲态的功能和/或不活跃态的功能和/或连接态的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功能。
举例来说,一种状态两种模式可以是指在连接态下终端设备可以有两种模式。
比如终端设备仅有一种状态即连接态,该连接态可以包括节能模式的连接态和增强模式的连接,或者,该连接态可以包括无数据传输的连接态和有数据传输的连接态,或者,该连接态可以包括小包数据传输的连接态和大包数据传输的连接态,等。
举例来说,一种状态两种模式可以是指在非活跃态下终端设备可以有两种模式。
比如终端设备仅有一种状态即非活跃态,该非活跃态可以包括节能模式的非活跃态和增强模式的非活跃态,或者,该连接态可以包括无数据传输的非活跃态和有数据传输的非活跃态等。
本实施例以一种状态两种模式或两种模式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当终端设备为两种状态时,模式切换请求信号可以为状态切换请求,本实施例中的其他相关信令可以同理转换,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模式切换或者状态切换,也可以是指发送信号模式切换或者发送信号状态转换,也可以是指接收信号模式切换或者接收信号状态转换,或者从节能模式转换为高效率数据传输模式,或者从高效率数据传输模式转换为节能模式等。本申请实施例中切换也可以称为转换,具体不做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切换也可以称为转换,含义可以相同。
本申请中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还可以用第一信息或者第一信号等方式表示,该信号用于终端设备请求进行模式切换。
本申请中的场景可以是针对上行数据或者终端设备有发送数据请求时,可以是针对下行数据或者接入网设备有让终端设备接收数据的需求时,第一终端设备触发的模式或状态切换方法。
本实施例中的两种模式可以空闲模式和连接模式,数传模式和非数传模式,小包传输模式和大包传输模式,也可以为节能模式和高效率传输模式等。
可以理解的是,两种模式还可以为其他的表述方式,本实施例以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为例进行说明,其中,第一模式为空闲模式/节能模式,第二模式为连接模式/高效率传输模式。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模式或状态可以是指RRC状态,也可以是指终端设备的状态等,具体此处不做限定。其中,终端设备的状态可以是指数据传输状态,节能状态,功耗状态,能力状态中的一种多种。
可选的,第一模式可以为无数据传输的模式,第二模式可以为有数据传输的模式。
可选的,第一模式可以为小数据包传输的模式,第二模式可以为大数据包传输的模式。其中,小包和大包的定义可以是根据数据量,或者,传输信息的数据包小于预设比特阈值为小包模式,反之为大包传输模式,预设比特阈值可以为30比特,或50比特,或100比特等,具体数值此处不做限定。比如当数据量小于100比特时,为小包数据。其中,100仅是举例,其他取值也可以,在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第一模式可以为默认模式,第二模式可以为增强模式。
可选的,第一模式可以为默认节能模式,第二模式可以为增强通信模式。
可选的,第一模式可以为默认节能模式的连接态,第二模式可以为增强通信模式的连接态。
或者,模式或状态也可以是其他的举例,具体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当第一通信装置在某一业务类型下时,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间进行通信,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在不同的模式下通信不同的内容,为了更好的适应不同通信内容下的通信,第一通知装置可以进行模式切换。
可选的,在不同业务类型下,确定第一通信装置处于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的标准可能不同,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在不同的业务类型下通信不同的内容。
为了更好的适应不同业务类型下的通信内容下的通信,第一通信装置可以进行模式切换。比如,当第一通信设备切换业务类型时,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模式切换请求信号,并切换模式。
举例来说,第一通信设备可以包括两种业务类型。比如,第一通信设备的业务类型从eMBB类型转换为URLLC类型时,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模式切换请求信号。比如,第一通信设备的业务类型从URLLC类型转换为V2X类型时,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模式切换请求信号。
比如,第一通信设备的业务类型从eMBB类型转换为V2X类型时,第一通信装置可以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模式切换请求信号。
其中,模式切换请求信号属于物理层信令,相对于高层信令,传输时延较低。
本实施例中,通过物理层信令实现模式或状态的转换,可以降低信令开销,降低切换时延,实现节能。
其中,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的定义方式可以有多种,可以根据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进行数据传输时,数据包的大小,数据传输的时延可靠性要求,移动性,传输时延需求,信道环境,可靠性需求,覆盖需求,通信场景等定义,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在通信系统中,主流的业务类型可以包括多种,比如增强移动宽带业务类型的终端,物联网业务类型的终端,超可靠低时延通信业务类型的终端,客户前置设备类型的终端,增强现实业务类型的终端,虚拟现实业务类型的终端,车联网终端等的一种或多种。
比如:eMBB业务的特征主要是大数据,也会偶尔有小数据,用户(或终端)一般是移动的,对于时延,可靠性的要求不高,上下行数据传输均有,信道环境比较复杂多变,比如室外,室内等等。
比如:URLLC业务的特征主要是小数据,终端一般是非移动的,或者有固定路线的,比如工厂场景,对于时延,可靠性的要求比较高,信道环境相对比较稳定。
比如:NB-IoT业务,一般也是小数据,数据可以是周期性存在,非移动或者高速移动,比如智能水表等,上行偏多,信道环境相对比较稳定。
比如:CPE业务,一般是大数据,终端设备固定,非移动,短距离通信,时延和可靠性要求一般,信道环境相对比较稳定。
结合现有的三种状态(空闲态(idle),不活跃态(inactive),和连接态(connected)),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定义模式,下面举例说明:
如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式的设计方法,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定义模式,实现模式定制化,满足各终端设备业务类型的通信需求的情况下,实现终端设备的节能,提高通信效率。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作为独立的实施例,也可以与本申请中的其他实施例结合,具体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根据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定义模式。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作为独立的实施例,也可以与本申请中的其他实施例相结合,具体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与模式具有对应关系。终端设备和/或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对应关系确定模式。
以下为模式与业务类型的对应关系的具体举例:
1、终端设备为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IoT)业务的终端设备;终端设备的第一模式为空闲态,第二模式为不活跃态或连接态。
IoT终端设备可以具有覆盖广、连接多、速率低、成本低、功耗低、架构优等特点,比如海量连接,更低功耗,更低芯片成本。IoT终端可以为智能水表,智能停车,宠物智能跟踪,智能自行车,智能烟雾检测器,智能马桶,智能售货机等等。
通过上述设计,可以在IOT类型的终端设备实现小包数据传输的时候,尽可能的节省能量,提高通信效率。而且该类型的终端设备的业务是比较有规律的,可以根据该规律当没有数据时处于空闲态,最大限度节能;当有数据时切换到不活跃态或者连接态,完成数据传输,降低切换时延,避免频繁切换,提高通信效率。
举例来说,IoT业务可以包括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NB-IoT)业务,或者,机器类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业务,或者其他物联网业务等。
MTC终端的特点是低成本,覆盖增强。也可以包括大规模物联网业务(massive MTC,mMTC)。它可以在以下各类场景及应用中使用:工业应用和控制、交通安全和控制、远程制造、远程培训、远程手术等。
2、终端设备为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 mobile broadband,eMBB)业务的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的第一模式为空闲态或不活跃态,第二模式为连接态。
eMBB可以是指在现有移动宽带业务场景的基础上,对于用户体验等性能的进一步提升,也是最贴近用户日常生活的应用场景。eMBB场景下网速大幅提升,举例来说,即便是观看4K高清视频,峰值能够达到10吉比特每秒Gbps。
通过上述设计,可以在eMBB类型的终端设备实现数据传输的时候,尽可能的节省能量,提高通信效率。而且该类型的终端设备的业务是比较有规律的,可以根据该规律当没有数据或有小包数据传输时,可以处于不活跃态,最大限度节能;当有大包数据传输时,可以切换到连接态,完成数据传输,降低切换时延,避免频繁切换,提高通信效率。
3、终端设备为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 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业务的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的第一模式为空闲态,第二模式为不活跃态。
或者,终端设备的第一模式为不活跃态,第二模式为连接态。
URLLC终端的特点是高可靠、低时延、极高的可用性。它在以下各类场景及应用中使用:工业应用和控制、交通安全和控制、远程制造、远程培训、远程手术等。URLLC在无人驾驶业务方面拥有很大潜力,此外,这对于安防行业也十分重要。URLLC终端可为如无人驾驶、工业自动化等需要低时延、高可靠连接等业务的终端设备。
通过上述设计,可以在URLLC的终端设备实现数据传输的时候,尽可能的节省能量,提高通信效率。而且该类型的终端设备的业务的数据量时比较小,可以根据该规律当没有数据传输时,可以处于空闲态,最大限度节能;当有小包数据传输时,可以切换到不活跃态,完成数据传输,降低切换时延,避免频繁切换,提高通信效率。或者,当业务较频繁时,可以当有小包数据传输时,可以处于不活跃态,最大限度节能;当有大包数据传输时,可以切换到连接态,完成数据传输,降低切换时延,避免频繁切换,提高通信效率。具体的,可以根据该类型终端的业务情况,合理的配置两种模式,实现业务传输的同时,降低能耗,提高通信效率。
4、终端设备为客户前置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类型的终端,或者,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类型的终端,或者,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类型的终端,或者,车联网(vehicle to x,V2X)终端。
终端设备的第一模式为第一连接态,第二模式为第二连接态。
其中,第一连接态是一个低功耗的连接态,终端设备可以最大限度节能,当有大包数据传输时,可以切换到第二连接态,该连接态是一个高速率的连接态。
其中,第一连接态还可以为低功耗连接态或低速率连接态等,第二连接态可以为高功耗连接态或高速率连接态等,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CPE可以是一种接收移动信号并以无线WiFi信号转发出来的移动信号接入设备,它也是一种将高速4G或者5G信号转换成WiFi信号的设备,可支持同时上网的移动终端数量也较多。 CPE可大量应用于农村,城镇,医院,单位,工厂,小区等无线网络接入,能节省铺设有线网络的费用。
V2X是智能交通运输系统的关键技术。它使得车与车、车与基站、基站与基站之间能够通信。从而获得实时路况、道路信息、行人信息等一系列交通信息,从而提高驾驶安全性、减少拥堵、提高交通效率、提供车载娱乐信息等。
通过上述设计,可以在上述类型的终端设备实现数据传输的时候,尽可能的节省能量,提高通信效率。而且该类型的终端设备的业务是比较有规律的,而且数据是较频繁的,可以根据该规律当没有数据或有小包数据传输时,可以处于第一连接态,该连接态下是一个低功耗的连接态,最大限度节能;当有大包数据传输时,可以切换到第二连接态,该连接态是一个高速率的连接态,可以实现快速完成数据传输,降低切换时延,避免频繁切换,提高通信效率。
其中,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一种或多种:eMBB,URLLC,MTC,NB-IoT,CPE,AV,VR,V2X等。
其中,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也可以称为终端类型。
其中,如上实施例中的第一模式为空闲态,或,不活跃态,或,连接态,第二模式为空闲态,或,不活跃态,或,连接态,仅是举例。具体的,第一模式和/或第二模式的命名可以不限空闲态,或,不活跃态,或,连接态,具体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即,针对不同的业务类型或终端类型可以定义不同的第一模式或第一状态,和/或,定义不同的第二模式或第二状态。
每种模式或状态下可以具有各自的功能或需要进行的操作。功能或操作可以是指现有技术中包括的空闲态的功能,不活跃态的功能,连接态的功能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第一模式或第二模式可以具有空闲态,或,不活跃态,或,连接态的如下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
上面描述了不同业务类型的终端设备的模式划分,下面对三种状态(空闲态,不活跃态,和连接态)的功能分别进行介绍:
1、空闲态:
终端设备可以接收系统信息,寻呼消息(paging information),小区选择或重选(cell(re-)selection),即终端设备可以仅维持和网络的基本链接,但终端设备和接入网设备没有建立RRC链接。终端设备在空闲态时具体功能包括下述中的一个或多个:
A)终端设备可以接收高层(upper layers)设备,如接入网设备配置的终端设备级的非连续性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
B)终端设备基于网络的配置进行移动性的控制;
C)终端设备可以检测短消息,短消息是通过寻呼无线网络临时标识(paging-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ty,P-RNTI)加扰的DCI进行调度传输的消息;
D)终端设备可以检测寻呼信道(paging channel),例如:用5G临时移动用户标识(5G s-temporary mobile subscription identifier,5G-S-TMSI)进行的核心网寻呼;
E)终端设备可以执行相邻小区测量和小区选择或重选;
F)获取系统信息,传输系统信息请求;
G)终端设备执行可能的测量的记录(logging)以及对于终端设备配置的记录的测量的位置和时间的记录。
2、不活跃态:
终端设备可以接收系统信息,寻呼消息(paging information),小区选择或重选(cell(re-)selection),可以储存终端设备的上下文(context),即终端设备可以维持和网络的基本链接,但终端设备并不能进行大量的数据传输和/或接收。终端设备在不活跃态时具体功能包括下述中的一个或多个:
A)终端设备可以接收高层配置的终端设备级的非连续性接收(discontinuous reception,DRX);
B)终端设备控制的移动性基于网络的配置;
C)终端设备可以储存终端设备非活跃态时的接入层(access stratum)上下文(context);
D)终端设备接收RRC层配置的一个RAN通知区域内的消息;
E)终端设备可以检测短消息,短消息是通过P-RNTI加扰的DCI进行调度传输的消息;
F)终端设备可以检测寻呼信道,用5G-S-TMSI进行的核心网寻呼,和用全不活跃-无线网络临时标识(full inactive-radio network tempory identity,fullI-RNTI)进行的
RAN寻呼;
G)终端设备可以执行相邻小区测量和小区选择或重选;
H)当终端设备运动在配置的基于RAN的通知区域之外时,执行基于RAN的周期性通知区域更新;
I)获取系统信息,传输系统信息请求;
G)执行可能的测量的记录(logging)以及对于终端设备配置的记录的测量的位置和时间的记录。
3、连接态:
终端设备和接入网设备间有RRC链接,并且终端设备可以进行数据传输和/或接收。终端设备在连接态时具体功能包括下述中的一个或多个:
A)终端设备储存接入层(Access Stratum)上下文(context);
B)终端设备进行单播数据的收和/发;
C)终端设备可以接收低层(lower layers)设备,如终端设备配置的终端设备级的DRX;
D)对于支持载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CA)的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以接收主小区聚合一个或多个辅小区的数据传输,用于增强带宽;
E)对于支持双链接(dual connectivity,DC)的终端设备,用于主小区组聚合一个辅小区组,用于增强带宽;
F)终端设备进行网络控制的移动性管理;
G)终端设备可以检测短消息,短消息可以是通过P-RNTI加扰的DCI进行调度传输的消息;
H)终端设备可以检测控制信道以及关联的共享数据信道;
I)终端设备可以提供信道质量和反馈信息;
G)终端设备可以执行相邻小区测量和测量上报;
K)获取系统信息。
可选的,为了实现快速的模式切换。终端设备和/或接入网设备可以保存/维持两套RRC配置,比如包括第一模式的RRC配置和第二模式的RRC配置。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当终端设备接收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第一模式的RRC配置时,终端设备保存/维持第一模式的RRC配置。当终端设备从第一模式初次切换到第二模式时,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模式的RRC配置,此时终端设备会保存/维持第一模式的RRC配置和第二模式的RRC配置。当终端设备从第二模式切换为第一模式后,处于第一模式的终端设备可以保存/维持第一模式的RRC配置和第二模式的RRC配置;或者,当终端设备从第一模式切换为第二模式后,处于第二模式的终端设备可以保存/维持第一模式的RRC配置和第二模式的RRC配置。
基于上述设计,当终端设备从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或者,终端设备从第二模式切换到第一模式时,仅需一个模式切换指示信息或模式切换请求信息,而不需要接入网设备重新发送RRC配置,终端设备也无需接收RRC配置,即可完成模式切换,降低了模式切换的信令开销以及时延,提高通信效率。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当终端设备在第一模式时,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的RRC配置和第二模式的RRC配置,终端设备会保存/维持第一模式的RRC配置和第二模式的RRC配置。或者,当终端设备在第二模式时,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模式的RRC配置和第二模式的RRC配置,终端设备会保存/维持第一模式的RRC配置和第二模式的RRC配置。
基于上述设计,当终端设备从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或者,终端设备从第二模式切换到第一模式时,仅需一个模式切换指示信息或模式切换请求信息,而不需要接入网设备重新发送RRC配置,终端设备也无需接收RRC配置,即可完成模式切换,降低了模式切换的信令开销以及时延,提高通信效率。
可选的,模式和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具有对应关系。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作为独立的实施例,也可以与本申请中的其他实施例相结合,具体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该对应关系或映射关系为协议预定义的,也可以是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通过信令配置给终端设备的,具体的,此处不做限定。
表1为终端类型与模式的对应关系一个示例,其中表格中的至少一行或者至少一列可以作为对应关系,表1以行为例。
表1
终端类型 第一模式 第二模式
终端类型1 模式11 模式12
终端类型2 模式21 模式22
终端类型m 模式m1 模式m2
其中,m为正整数。终端类型1至终端类型m可以是如下中的至少一种:eMBB业务类型的终端,URLLC业务类型的终端,IoT业务类型的终端,CPE业务类型的终端,V2X业务类型 的终端,AR/VR业务类型的终端等。
其中,模式11至模式m1,模式12至模式m2可以是本申请描述的模式或状态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或者也可以不限于本申请中描述的模式或状态。
对应关系举例如下:
当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增强移动宽带eMBB类型时,第一模式包括空闲态和/或不活跃态,可以具有NR系统中空闲态的功能和/或不活跃态的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功能;第二模式包括连接态,可以具有NR系统中连接态的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功能;
和/或,当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物联网IoT类型时,第一模式包括空闲态,可以具有NR系统中空闲态的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功能,第二模式包括不活跃态和/或连接态,可以具有NR系统中不活跃态的功能和/或连接态的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功能;
和/或,当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类型时,第一模式包括空闲态和/或不活跃态,可以具有NR系统中空闲态的功能和/或不活跃态的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功能,第二模式包括连接态,可以具有NR系统中连接态的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功能;
和/或,当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CPE类型时,第一模式包括第一连接态,可以具有现有NR中连接态的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功能,第二模式包括第二连接态,可以具有NR系统中连接态的功能中的一项或多项功能。
比如,针对IoT类型的终端设备,第一模式或第一状态可以为空闲态,第二模式或第二状态可以是不活跃态或者连接态。比如,第一模式或第一状态没有数据收发功能,可以接收P-RNTI加扰的下行控制信息调度的寻呼paging消息。
比如,针对eMBB类型的终端设备,第一模式或第一状态可以为不活跃态,第二模式或第二状态可以是连接态。比如,第一模式或第一状态有数据收发功能,可以接收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radio network tempory identity,C-RNTI)加扰的下行控制信息,以及进行数据的收发。
比如,针对URLLC类型的终端设备,第一模式或第一状态可以为空闲态,第二模式或第二状态可以是不活跃态。比如,第二模式或第二状态有数据收发功能,可以接收C-RNTI加扰的下行控制信息,以及进行数据的收发。
比如,针对CPE类型的终端设备,第一模式或第一状态可以为第一连接态,第二模式或第二状态可以是第二连接态。比如,第一模式或第一状态有数据收发功能,可以接收C-RNTI加扰的下行控制信息,以及进行数据的收发。
通过上述设计,针对不同的终端类型可以定义不同的一态两种模式或者两态,相比于现有的三态,可以减少模式切换的信令开销,模式或状态的功能定制化,按需进行终端设备节能。
第一模式、第二模式可以是空闲态,不活跃态和连接态中的一种或多种状态,也可以是数传模式,非数传模式,高效模式,节能模式,小包传输模式,大包传输模式,节能模式,高效率传输模式等中的任一种,第一模式、第二模式可以实现上述空闲态,不活跃态和连接态中的功能的一种或多种。
本申请实施例中,模式切换请求信号具体的信号形式不做限定,如可以为探测参考信号(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SRS),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前导序列 (preamble),或定义的专用信号。
其中,模式切换请求信号为上行信号或上行序列。或者,模式切换请求信号为终端设备发送的信号。
下面对不同的信号形式分别进行说明,具体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可以是如下形式或方式中的一项或多项:
方式1.1、模式切换请求信号为SRS:
当终端在第一模式已经完成上行同步,或已经确定/获取定时提前量时,终端可以根据定时提前量发送SRS。
比如,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经验学习,或者机器学习,根据定位或者基于时间的路径粗略的估计自己的最大时间提前量(time advanced,TA)值,并基于上述TA值发送上行序列或上行信号,终端设备可以避免采用时间较长的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PRACH)发送上行序列或上行信号(最短时间的PRACH发送信息约为1ms,较长时间的PRACH发送信息约为4ms),进而,可以实现快速的上行同步接入和模式切换。
发送模式或状态切换请求信号的资源可以为上行传输资源。该资源可以包括时域资源,频域资源,序列,码资源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上行传输资源可以是接入网设备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比如RRC信令或MAC信令等,也可以是预定义的,也可以是接入网设备通过物理层信令通知的,比如在DCI中指示的,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接入网设备可以发送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指示该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时域资源,频域资源,信号对应的序列,码资源中的至少一项。
当接入网设备检测到模式切换请求信号时,即可确定终端设备请求进行模式切换。
方式1.2、模式切换请求信号为SR:
当终端在第一模式已经完成上行同步,或已经确定/获取定时提前量时,终端可以根据定时提前量发送SR。
比如,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经验学习,或者机器学习,根据定位或者基于时间的路径粗略的估计自己的最大TA值,并基于上述TA值发送上行序列或上行信号,终端设备可以避免采用时间较长的PRACH发送上行序列或上行信号(最短时间的PRACH发送信息约为1ms,较长时间的PRACH发送信息约为4ms),进而,可以实现快速的上行同步接入和模式切换。
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为,如果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SR,则表明终端设备请求进行模式切换。
或者,如果SR信息中包括的数据承载取值大于或等于(大于)X1,则表明终端设备请求进行模式切换。比如,终端设备从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或终端设备从第二模式切换到第一模式。
或者,如果SR信息中包括的数据承载取值小于(小于或等于)X2,则表明终端设备请求进行模式切换。比如,终端设备从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或终端设备从第二模式切换到第一模式。
其中,X1,X2均为正整数。
其中,用于发送模式或状态切换请求信号的资源可以为上行传输资源。该资源可以包括 时域资源,频域资源,序列,码资源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上行传输资源可以是接入网设备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比如RRC信令或MAC信令等,也可以是预定义的,也可以是接入网设备通过物理层信令通知的,比如在DCI中指示的,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接入网设备可以发送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指示该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时域资源,频域资源,序列,码资源中的至少一项。
当接入网设备检测到模式切换请求信号时,即可确定终端设备希望进行模式切换。
方式1.3、模式切换请求信号为前导序列:
当终端在第一模式已经完成上行同步,或已经确定/获取定时提前量时,终端可以根据定时提前量发送随机接入前导序列。
本申请中,发送前导序列仅一步操作即可,无需进行现有技术中的随机接入的多步流程,可以降低时延,降低开销,提高通信效率。
发送模式或状态切换请求信号的资源可以为上行传输资源。该资源可以包括时域资源,频域资源,序列,码资源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上行传输资源可以是接入网设备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比如RRC信令或MAC信令等,也可以是预定义的,也可以是接入网设备通过物理层信令通知的,比如在DCI中指示的,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接入网设备可以发送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指示该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时域资源,频域资源,序列,码资源中的至少一项。
当接入网设备检测到模式切换请求信号时,即可确定终端设备请求进行模式切换。
方式1.4、模式切换请求信号为定义的专用信号:
模式切换请求信号除了基于现有的信号之外,也可以为定义的特殊信号,即专用信号。该专用信号即为用于模式切换请求的信号。
比如,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经验学习,或者机器学习,根据定位或者基于时间的路径粗略的估计自己的TA值,并基于TA值发送模式切换请求信号,避免采用PRACH较长时间的信道的发送。进而,可以实现快速的上行同步接入和模式切换。模式切换请求信号可以位于时隙的第一个符号,或者前几个符号。
如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帧结构的设计方法,该方法是根据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设计帧结构,实现帧结构定制化,可以更好的满足不同终端设备的传输需求,提高通信效率。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作为独立的实施例,也可以与本申请中的其他实施例结合,具体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信号的帧结构和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具有对应关系。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作为独立的实施例,也可以与本申请中的其他实施例相结合,具体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具体的,比如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帧结构和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具有对应关系。
可选的,不同业务类型的终端设备的帧结构可以不同,帧结构可以包括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长度,子载波间隔,符号长度,符号持续时间,时隙长度,时隙持续时间,时间单元长度,时间单元持续时间等中的一项或多项,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以下以CP长度为例进行具体的说明,其他的帧结构与之类似,不再赘述。
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循环前缀CP长度可以比NR协议中的扩展CP的长度长,比NR协议中的PRACH的CP长度短。比如,模式切换请求信号为比扩展CP的长度长的CP长度下的SRS信号,或者,比PRACH的CP长度短的preamble序列。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CP长度可以是协议预定义的。
NR协议中,15千赫兹kHz下的正常CP长度为5.2微秒(us),扩展CP长度为16.67us,PRACH的序列如表2所示,PRACH的序列时长图如图7所示,其中,Ts表示为一个基本的时间单位,1Ts=1/30720us,比如3168Ts≈103us,21024Ts≈684us。
可知,现有的PRACH时长最短为1ms,最长为4ms,持续时间较长。
表2
Figure PCTCN2021127237-appb-000001
在5G通信系统或6G通信系统等未来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的距离可能较近,比如工厂场景等。因此可以采用较短的CP长度。
比如,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CP长度可以为20us至100us之间,比如23.33us,30us,43.35us,50us,63.36us,70us,83.37us等。
比如,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CP长度可以为512Ts至3168Ts之间,比如717Ts,921Ts,1332Ts,1536Ts,1946Ts,2150Ts,2561Ts等。
比如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的距离在1km的半径下:
Figure PCTCN2021127237-appb-000002
比如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的距离在5km的半径下:
Figure PCTCN2021127237-appb-000003
比如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的距离在R km的半径下:
Figure PCTCN2021127237-appb-000004
其中T CP为CP长度。
协议可以预定义如上的CP长度的上行信号作为模式或状态切换请求信号。终端设备可以发送如上CP长度的模式或状态切换请求信号,请求进行模式或状态切换。
通过上述设计,终端设备和/或接入网设备可以确定预定义的CP长度,可以考虑不同业务类型的通信需求,实现在满足多径时延的需求下,降低指示开销,提高通信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CP长度可以是根据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确定的。
通信系统中会存在多种业务类型的终端设备,具体此处不做限定,下面为几种常见的业务类型,如eMBB业务,URLLC业务,IoT业务,客户前置设备(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CPE)业务,V2X业务,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业务等。
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所处的场景,环境,与接入网设备的距离范围等不同,因此可以设计不同的CP长度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信号可以称为上行信号,或者也可以称为终端发送的信号等。
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根据其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确定上行信号的CP长度。
比如终端类型1对应的CP长度为T1,终端类型2对应的CP长度为T2,终端类型3对应的CP长度为T3等等,其中终端类型1,终端类型2和终端类型3可以对应上述的eMBB业务,URLLC业务,IoT业务,CPE业务,V2X业务,或AR/VR业务的终端类型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可选的,终端类型和CP长度可以具有对应关系或者映射关系。该对应关系或映射关系为协议预定义的,也可以是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通过信令配置给终端设备的,具体的,此处不做限定。
表3为终端类型与CP长度的对应关系一个示例,其中表格中的至少一行或者至少一列可以作为对应关系,表3以行为例。
表3
终端类型 CP长度
终端类型1 T1
终端类型2 T2
终端类型y Ty
其中,y为正整数。终端类型1至终端类型y可以是如下中的至少一种:eMBB业务类型的终端,URLLC业务类型的终端,IoT业务类型的终端,CPE业务类型的终端,V2X业务类型的终端,AR/VR业务类型的终端等。
T1至Ty为CP长度,单位可以是Ts,也可以是us,或者其他的时间单位。
T1至Ty的取值可以是如下至少一个:
20us至100us之间,比如23.33us,30us,43.35us,50us,63.36us,70us,83.37us等;512Ts至3168Ts之间,比如717Ts,921Ts,1332Ts,1536Ts,1946Ts,2150Ts,2561Ts等。
通过上述设计,终端设备和/或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业务类型确定帧结构,比如CP长度, 可以考虑不同业务类型的通信需求,实现在满足多径时延的需求下,降低指示开销,降低CP开销,提高通信性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CP长度可以为接入网设备配置给终端设备的。
终端设备可以接收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配置的模式或状态切换请求信号的CP长度。
其中,CP长度的取值可以为20us至100us之间,比如23.33us,30us,43.35us,50us,63.36us,70us,83.37us等。或者,512Ts至3168Ts之间,比如717Ts,921Ts,1332Ts,1536Ts,1946Ts,2150Ts,2561Ts等。
具体的,可以通过如下一种或多种方式配置:
方式1.4.1:直接发送;
具体的,比如通过高层信令发送CP长度的取值。
方式1.4.2:通过配置索引指示CP长度的取值;
具体的,比如根据CP长度的取值进行编号,通过发送编号的索引确定CP长度的取值。
方式1.4.3:隐式通知。
具体的,比如可以发送CP长度的取值的相关信息。比如相关信息可以是终端类型,场景,小区半径,终端设备与接入网设备的距离等。相关信息与CP长度的取值具有对应关系。根据相关信息和对应关系,终端设备可以确定CP长度的取值。
可选的,具体采用上述哪种方式可以是协议预定义的,也可以是接入网设备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告知终端设备的,具体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终端设备可以根据指示的CP长度发送模式切换请求信号。该方式可以是在终端设备上行没有同步时,或者终端设备没有确定TA值的情况下采用的确认方式。
终端设备可以通过经验学习,或者机器学习,根据定位或者基于时间的路径粗略的估计自己的TA值,并基于上述TA值发送上行序列或上行信号,终端设备可以避免采用时间较长的PRACH发送上行序列或上行信号。
此时,因为没有上行同步,因此终端设备发送的上行序列或上行信号可以具有较长的CP长度,具体的CP长度的取值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灵活配置,接入网设备可以通过接收上行序列或上行信号确定TA值,并告知用户。
其中,较长的CP长度可以更好的抗多径时延,但是较长的CP长度也会导致开销较大,进而影响通信性能。因此系统中可以设计多种CP长度,根据需要,接入网设备可以灵活配置/确定CP长度,在满足多径时延的需求下,降低CP开销,提高通信性能。
方式1.5、模式切换请求信号可以携带在数据信道中。
比如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信道中可以指示此次数据传输为最后一次数据传输。即最后一次数据传输的信息为模式切换请求信号,可以指示终端设备请求进行模式切换。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接入网设备接收该数据成功后,默认终端设备从第二模式转换为第一模式。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接入网设备接收该数据成功后,可以发送切换确认信息,终端设备接收该切换确认信息,即从第二模式转换为第一模式。
可选的,终端设备采用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方式可以是协议预定义的,也可以是接入 网设备通过高层信令或物理层信令告知终端设备的,具体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上述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方式与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具有对应关系。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作为独立的实施例,也可以与本申请中的其他实施例相结合,具体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可以是与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对应,也可以在模式切换请求信号中包括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的信息。
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在发送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报文中包括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标识,接入网设备根据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确定发送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
比如,模式切换请求信号包括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标识。
比如,终端设备可以发送模式切换请求信号以及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标识。
可选的,终端设备发送模式切换请求信号或状态切换请求信号时,终端设备会发送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标识。此时,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标识确定发送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标识。
可选的,终端设备和/或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确定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方式。
该对应关系或映射关系为协议预定义的,也可以是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通过信令配置给终端设备的,具体的,此处不做限定。
表4为终端类型与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方式的对应关系一个示例,其中表格中的至少一行或者至少一列可以作为对应关系,表4以行为例。
表4
终端类型 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方式
终端类型1 方式as1
终端类型2 方式as2
终端类型m 方式asm
其中,m为正整数。终端类型1至终端类型m可以是如下中的至少一种:eMBB业务类型的终端,URLLC业务类型的终端,IoT业务类型的终端,CPE业务类型的终端,V2X业务类型的终端,AR/VR业务类型的终端等。
其中,方式as1至方式asm可以是本申请描述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方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或者也可以不限于本申请中描述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方式。
对应关系举例如下:
当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增强移动宽带eMBB类型时,模式切换请求信号可以采用方式1.2或者方式1.3;
和/或,当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物联网IoT类型时,模式切换请求信号可以采用方式1.2或者方式1.4;
和/或,当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类型时,模式切换请求信 号可以采用方式1.3或者方式1.4;
和/或,当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CPE类型时,模式切换请求信号可以采用方式1.1或者方式1.5。
可选的,上述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方式与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以及模式具有对应关系。
比如,终端设备和/或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以及模式,确定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方式。
该对应关系或映射关系为协议预定义的,也可以是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通过信令配置给终端设备的,具体的,此处不做限定。
表5为终端类型与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方式的对应关系一个示例,其中表格中的至少一行或者至少一列可以作为对应关系,表5以行为例。
表5
Figure PCTCN2021127237-appb-000005
其中,m为正整数。终端类型1至终端类型m可以是如下中的至少一种:eMBB业务类型的终端,URLLC业务类型的终端,IoT业务类型的终端,CPE业务类型的终端,V2X业务类型的终端,AR/VR业务类型的终端等。
其中,方式bs1至方式bsm,方式cs1至方式csm可以是本申请描述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方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或者也可以不限于本申请中描述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方式。
对应关系举例如下:
当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增强移动宽带eMBB类型时,第一模式对应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方式是方式1.2或方式1.3;第二模式对应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方式是方式1.1或方式1.5;
和/或,当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物联网IoT类型时,第一模式对应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方式是方式1.2或方式1.4,第二模式对应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方式是方式1.3或方式1.5;
和/或,当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类型时,第一模式对应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方式是方式1.2或方式1.4,第二模式对应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方式是方式1.1或方式1.5;
和/或,当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CPE类型时,第一模式第二模式对应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方式是方式1.1或方式1.5,第二模式对应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方式是方式1.4或方式1.5。
通过上述设计,终端设备和/或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业务类型确定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方式,可以考虑不同业务类型的通信需求,实现在满足多径时延的需求下,降低指示开销,降低CP开销,提高通信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作为独立的实施例,也可以与本申请中的其他实施例相结合,具体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为了接入网设备确定终端设备和模式切换请求信号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方式2.1:终端设备可以在发送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报文中包括终端设备的标识,如图8所示,为一个报文的示意图,接入网设备根据终端标识确定发送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终端设备。
比如,模式切换请求信号包括终端标识。
比如,终端设备可以发送模式切换请求信号以及终端标识。
终端设备发送模式切换请求信号或状态切换请求信号时,终端设备会发送终端标识。此时,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终端标识确定发送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终端设备。
方式2.2:模式切换请求信号与终端标识对应。
比如,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配置是终端设备级的配置。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情况下模式切换请求信号可以指示对应的终端设备如模式切换请求信号为终端级配置的。
可选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配置可以包括时域资源,频域资源,序列,码资源中的至少一项。
比如,时域资源,频域资源,序列,码资源中的至少一项与终端标识对应。即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时域资源,频域资源,序列,码资源中的至少一项,可以确定信号对应的终端标识,即可确定终端设备。
其中,本申请中的终端标识用于标识终端,比如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dio network tempory identity,RNTI),用户身份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卡标识等,终端标识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至65535。该终端标识可以是接入网层的终端标识,也可以是核心网层的终端标识,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可选的,终端设备和/或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确定模式切换请求信号和/或应答信息的实现方式。业务类型和切换请求信号和/或应答信息之间,有相应的对应关系或者映射关系。
比如第一模式为空闲态的业务类型对应的终端设备,可以采用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是前导序列或者专用信号。DCI确认或者高层确认。进而切换到第二模式。
第一模式为连接态或不活跃态的的业务类型对应的终端设备,可以采用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是SRS或者SR或专用信号。ACK/NACK确认。进而切换到第二模式。
同一个业务类型的终端设备,从第一模式到第二模式的切换,和,从第二模式到第一模式的切换,的模式切换请求和/应答信息的实现方式也可以不同。
通过上述方式,接入网设备可以确定发送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终端设备,进而可以实现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对于模式定义的一致性。
通过上实施例,终端设备可以实现一键切换或快速切换,从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比如从空闲态或不活跃态直接进入数传模式),或者从第二模式切换到第一模式,降低信令开销,降低切换时延,满足不同模式下的数据传输需求。
在一些应用场景中,如机械手臂,有多个(两个或两个以上)终端设备同步接收数据,同时完成一个任务,对于此类场景中的多个终端设备,构成一组终端设备,下面对于一组终端设备成批进行模式切换的情况进行说明。
其中,该一组终端设备可以称为终端设备组,或,组终端设备,或,组终端,终端组等,具体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以第一终端为头终端设备/锚终端设备为例,头终端设备/锚终端设备为可以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终端,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指示该组终端设备中的多个终端设备的模式发生切换,一般来说,为该组终端设备中的所有终端设备的模式发生切换。即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可以向接入网设备指示一组用户请求进行模式切换。
即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用于请求一组通信装置进行模式切换,第一终端是上述一组终端设备中的一个设备。
可选的,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可以携带在数据信道中。
比如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信道中可以指示此次数据传输为最后一次数据传输。即最后一次数据传输的信息为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可以指示终端设备请求进行模式切换。接入网设备接收该数据成功后,默认终端设备从第二模式转换为第一模式。
或者,接入网设备接收该数据成功后,可以发送切换确认信息,终端设备接收该切换确认信息,即从第二模式转换为第一模式。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可以采用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方式进行方式,即本申请中的关于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描述可以适用于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具体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通过上述方式,终端设备可以实现一键切换或快速切换,从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比如从空闲态或不活跃态直接进入数传模式),避免随机接入,降低RRC信令开销。组切换请求信号,一组终端设备中仅第一终端发送请求,相比于每个终端发送请求信号,可以降低信号开销,实现终端设备的节能,提高通信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作为独立的实施例,也可以与本申请中的其他实施例相结合,具体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接入网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发送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对应的配置信息,该配置信息中包括发送组模式或状态切换请求信号的时域资源,频域资源,序列,码资源中的至少一项。
可选的,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配置信息(比如上行传输资源等)可以是接入网设备通过高层信令配置的,也可以是预定义的,也可以是接入网设备通过物理层信令通知的,比如在DCI中指示的,具体的,此处不做限定。
可选的,接入网设备为一组终端设备分配终端组标识。即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终端组标识配置信息。其中,终端组标识也可以称为组终端标识,终端设备组标识,或,组标识等,具体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为了接入网设备确定组终端设备和模式切换请求信号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如下几种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方式3.1:第一终端可以在发送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报文中添加组终端设备的标识, 如图9所示,为一个组终端设备的报文示意图,接入网设备根据组终端标识确定发送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终端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图9仅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终端也可以在发送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报文中添加该组终端设备中所有终端设备的标识,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比如,第一终端可以发送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以及组终端标识。
第一终端发送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或组状态切换请求信号时,第一终端会发送组终端标识。此时,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组终端标识确定发送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终端组。
方式3.2: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与组终端设备对应。
比如,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配置是终端设备组级的配置。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情况下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可以指示对应的组终端设备如模式切换请求信号为终端组级配置的。可选的,时域资源,频域资源,序列,码资源中的至少一项与组终端标识对应。即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时域资源,频域资源,序列,码资源中的至少一项,可以确定信号对应的组终端标识,即可确定组终端设备。
其中,本申请中的组终端标识用于标识一组终端设备,比如组RNTI,组SIM卡标识等,组终端标识的取值范围可以为0至65535,组终端标识可以由该组中的各个终端设备的标识构成,也可以是专用的组终端标识,用于指示一组终端设备。该组终端标识可以是接入网层的组终端标识,也可以是核心网层的组终端标识,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602、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应答信息;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应答信息。
可选的,步骤602也可以省略。比如,终端设备发送模式切换请求信号后即可进行模式切换。接入网设备可以不发送应答信息,终端设备也可以不接收应答信息。
可选的,当不发送应答信息时,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通信情况确定是否有可能终端设备发送了模式切换请求信号,但是接入网设备接收失败。比如当接入网设备收到了终端设备的错误的数据传输,或者接入网设备发现终端设备的数据一直传输失败时,接入网设备可以确定终端设备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接收失败。此时,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模式指示信息,或者,可以要求终端设备再次发送模式切换请求信号,进而实现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的模式的理解一致性,
可选的,应答信息中可以包括终端标识或终端组标识。
接入网设备接收到终端设备发送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后,可以发送应答信息。该应答信息用于指示接入网设备确认收到模式切换请求信号,即也可以称为确认应答信息,也可以称为确认信息,或者,切换确认应答信息等,具体此处不做赘述,本申请实施例以应答信息为例进行说明。
接入网设备收到携带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信号后,可以发送确认应答信息。
具体的,可以通过如下方式中的至少一种进行确认操作。
方式4.1、应答信息为DCI:
比如,接入网设备可以发送DCI调度上行数据,即确认终端设备的模式切换。
比如,接入网设备可以发送DCI调度下行数据,即确认终端设备的模式切换。
可选的,接入网设备可以发送DCI调度上行数据,即确认终端设备的模式切换。
可选的,接入网设备可以在DCI中指示模式信息,即确定终端的模式。
如,DCI中1bit指示模式信息,模式信息也可以称为模式切换信息。比如0表示第一模式(mode 1),1表示第二模式(mode 2);或者,1表示第一模式,0表示第二模式。
对于状态切换,如,DCI中1bit指示状态信息,状态信息也可以称为状态切换信息。比如0表示第一状态(state 1),1表示第二状态(state 2);或者,1表示第一状态,0表示第二状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所有模式(mode)和状态(state)均可以替换,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1bit,也可以是为M比特,其中M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比如也可以是2bit等,具体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比特数的大小可以取决于模式的数目。比如比特数等于log2(模式数)向上取整。
终端设备接收到应答信息,即可以进行模式切换或状态切换。
方式4.2、应答信息为确认字符ACK或非确认字符NACK:
比如,终端设备可以在预配的资源上进行数据传输。预配资源为上行传输资源。可选的,接入网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上行传输资源,比如可以通过高层信令(比如RRC信令,或MAC信令)配置上行传输资源。
比如,如果接入网设备发送ACK,则表明接入网设备正确接收模式切换请求信号。如果接入网设备发送NACK,则表明接入网设备没有正确接收模式切换请求信号,或者表明接入网设备不准许终端设备进行模式切换,即拒绝终端设备的请求。
比如,可以采用NACK only的方式,即仅接收失败时反馈NACK,接收成功不反馈。或者,仅拒绝终端设备的请求时反馈NACK,准许终端设备的请求时不反馈。
其中,接入网设备发送ACK/NACK的时频资源位置可以是协议预定义的,也可以是接入网设备配置给终端设备的。
或者,接入网设备发送ACK/NACK的时频资源位置可以是和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具有对应关系。终端设备可以在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对应的ACK/NACK的时频资源位置上检测信号,进而确定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切换确认应答。
可选的,终端设备发送模式切换请求信号时,也可以传输数据。
终端设备可以在预配的资源上进行数据传输。预配资源为上行传输资源。
比如,接入网设备可以为终端设备配置上行传输资源,比如可以通过高层信令(比如RRC信令,或MAC信令)配置上行传输资源。
可选的,应答信息可以与数据的反馈一起发送。比如当终端发送数据信道时,接入网设备可以接收该数据信道携带的数据(比如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ing channel,PUSCH)传输的数据)。当PUSCH接收成功时,接入网设备反馈ACK,即表明数据接收成功,并且表明模式切换请求信号接收成功,或者,接入网设备准许终端设备进行模式切换。如果当PUSCH接收失败时,接入网设备反馈NACK,即表明数据接收失败,以及表明模式切换请求信号接收失败,或者,接入网设备不准许终端设备进行模式切换。
可选的,应答信息可以与数据的反馈分开发送。比如当终端设备发送数据信道时,接入网设备可以接收该数据信道携带的数据(比如PUSCH传输的数据)。如果当PUSCH接收成功时,接入网设备反馈ACK,即表明数据接收成功。针对模式切换请求信号,接入网设备可以发送ACK,表明模式切换请求信号接收成功,或者,接入网设备准许终端设备进行模式切换。如果 当PUSCH接收失败时,接入网设备反馈NACK,即表明数据接收失败。针对模式切换请求信号,接入网设备可以发送NACK,表明模式切换请求信号接收失败,或者,接入网设备不准许终端设备进行模式切换。接入网设备可以发送两个ACK/NACK信息,其中一个表明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确认,一个表明数据的确认。先后顺序不限,可以预定义,也可以通过接入网设备配置。
该方式可以是在终端设备上行已同步,或者终端设备已确定TA值的情况下采用的确认方式。
方式4.3、应答信息为高层信令:
接入网设备收到模式切换请求信号,可以发送高层信令,比如RRC层信令或者MAC层信令,即接入网设备告知终端设备接收模式切换请求信号成功或失败,或者,准许或拒绝终端设备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
当准许终端设备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时,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同意(比如agree)信息,或者,完成(比如complete)信息。
当拒绝终端设备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时,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拒绝(比如reject)信息,或者,取消(比如release)信息。
针对上述三种方式中的至少一种,终端设备接收到该确认信息即可确定接入网设备正确接收模式或状态切换请求信息,即终端设备可以根据确认信息进行模式或状态转换。
可选的,上述应答信息的方式与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具有对应关系。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作为独立的实施例,也可以与本申请中的其他实施例相结合,具体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终端设备和/或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确定应答信息的方式。
该对应关系或映射关系为协议预定义的,也可以是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通过信令配置给终端设备的,具体的,此处不做限定。
表6为终端类型与应答信息的方式的对应关系一个示例,其中表格中的至少一行或者至少一列可以作为对应关系,表6以行为例。
表6
终端类型 应答信息的方式
终端类型1 方式ay1
终端类型2 方式ay2
终端类型m 方式aym
其中,m为正整数。终端类型1至终端类型m可以是如下中的至少一种:eMBB业务类型的终端,URLLC业务类型的终端,IoT业务类型的终端,CPE业务类型的终端,V2X业务类型的终端,AR/VR业务类型的终端等。
其中,方式ay1至方式aym可以是本申请描述的应答信息的方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或者也可以不限于本申请中描述的应答信息的方式。
对应关系举例如下:
当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增强移动宽带eMBB类型时,应答信息可以采用方式4.1或者方式4.3;
和/或,当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物联网IoT类型时,应答信息可以采用方式4.2或 者方式4.3;
和/或,当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类型时,应答信息可以采用方式4.1或者方式4.2;
和/或,当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CPE类型时,应答信息可以采用方式4.1。
可选的,上述应答信息的方式与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以及模式具有对应关系。
比如,终端设备和/或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以及模式,确定应答信息的方式。
该对应关系或映射关系为协议预定义的,也可以是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通过信令配置给终端设备的,具体的,此处不做限定。
表7为终端类型与应答信息的方式的对应关系一个示例,其中表格中的至少一行或者至少一列可以作为对应关系,表7以行为例。
表7
Figure PCTCN2021127237-appb-000006
其中,m为正整数。终端类型1至终端类型m可以是如下中的至少一种:eMBB业务类型的终端,URLLC业务类型的终端,IoT业务类型的终端,CPE业务类型的终端,V2X业务类型的终端,AR/VR业务类型的终端等。
其中,方式by1至方式bym,方式cy1至方式cym可以是本申请描述的应答信息的方式中的一种或者多种,或者也可以不限于本申请中描述的模式或状态。
对应关系举例如下:
当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增强移动宽带eMBB类型时,第一模式对应的应答信息的方式是方式4.2;第二模式对应的应答信息的方式是方式4.1;
和/或,当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物联网IoT类型时,第一模式对应的应答信息的方式是方式4.3,第二模式对应的应答信息的方式是方式4.1;
和/或,当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类型时,第一模式对应的应答信息的方式是方式4.2或方式4.3,第二模式对应的应答信息的方式是方式4.1或方式4.2;
和/或,当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CPE类型时,第一模式第二模式对应的应答信息的方式是方式4.1或方式4.2,第二模式对应的应答信息的方式是方式4.1或方式4.3。
通过上述设计,终端设备和/或接入网设备可以根据业务类型确定应答信息的方式,可以考虑不同业务类型的通信需求,实现在满足多径时延的需求下,降低指示开销,降低CP开销,提高通信性能。
可选的,接入网设备发送确认信息的传输资源,可以是接入网设备告知终端的,比如包括传输资源的时域资源,频域资源,码资源(序列)中的至少一项。可选的,码资源或序列可以与终端标识绑定。
本申请中,接入网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发送确认信息,增强模式切换的可靠性,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对于模式或者状态定义一致。
当终端设备发送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没有终端标识时,接入网设备回复给终端设备的应答信息中可以包括终端标识。可选的,应答信息中也可以为终端分配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比如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radio network tempory identity,C-RNTI)等。
当待进行模式切换的终端为一组终端设备时,如步骤601中描述的机械手臂场景时,接入网设备可以仅向第一终端(头终端设备/锚终端设备)发送应答信息,也可以向该组终端设备中的各个终端设备发送应答信息,具体此处不做限定。可以理解的是,当待进行模式切换的终端为一组终端设备时,此时的应答信息可以和上述各个终端设备各自控制的场景一样,也可以不一样,比如该终端设备组的应答信息可以含有组标识。
比如,当应答信息为DCI时,接入网设备可以向一组终端设备中的每个终端设备发送一个DCI作为确认信息。
比如,当应答信息为DCI时,接入网设备可以向一组终端设备发送一个DCI,比如组DCI,作为确认信息。该组DCI可以是第一终端接收,即该组DCI可以是单播的。或者,该组DCI可以是一组终端设备中的每个终端设备都可以接收。即该组DCI可以是广播的或者组播的。
可选的,第一终端从接入网设备接收到应答信息后,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模式切换指示,其中,第二终端为上述一组终端设备中的设备。
通过上述方式,第一终端可以告知所在的终端组中的第二终端进行模式切换。第二终端接收到第一终端的模式切换指示可以进行模式切换。即该终端组中的模式可以保持一致,进而协作完成数据通信,提高组通信的效率。
可选的,接入网设备可以为一组终端设备分配组标识,用该组标识加扰的DCI中携带模式转换的信息。
可选的,组DCI中可以携带多个终端设备的标识,以及多个终端设备所对应的模式信息,参阅图10。
可选的,组DCI中可以仅包括一个模式信息,即该组标识对应的终端设备的模式均为相同的模式,参阅图11。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模式切换DCI可以和数据调度的DCI共用一个DCI。比如该DCI即可以指示模式信息,也可以进行数据调度,比如DCI中包括数据接收或发送的时频域资源分配域,调制与编码策略域(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 field,MCS field),等用于指示数据调度的信息域。
比如,携带模式或状态信息的DCI,也可以称为模式切换DCI,可简称为切换DCI。
可选的,该DCI调度的数据信道(比如PDSCH或PUSCH,物理下行共享信道/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中可以携带数据,或者,也可以携带高层信令,比如RRC信令,MAC信令等,即可以携带高层配置信息。
可选的,本申请中,模式或状态切换DCI可以为专用DCI。
可选的,本申请中的模式或状态切换信息,也可以简称为模式或状态信息。
进一步的,终端设备接收到模式或状态切换信息,即可确定是否进行模式或状态转换。
603、终端设备切换模式。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终端设备发送模式切换请求后,无需接收接入网设备的应答即可进行模式切换。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用于通知接入网设备该终端设备将进行模式切换。比如,该方式可以适用于从第二模式切换为第一模式的场景下。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终端设备接收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应答信息后,根据应答信息切换模式。如,该方式可以适用于从第一模式切换为第二模式的场景下。
当应答信息为同意切换时,终端设备可以进行模式切换。比如当终端设备处于第一模式,且模式请求信号请求切换到第二模式,则终端设备可以从第一模式切换到第二模式。
当应答信息为拒绝切换时,终端设备不能进行模式切换。比如当终端设备处于第一模式,且模式请求信号请求切换到第二模式,则终端设备需要继续保持第一模式。
通过上述实施例,终端设备可以实现一键切换或快速切换,从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比如从空闲态或不活跃态直接进入数传模式),或者,从第二模式转换为第一模式,降低信令开销,降低切换时延,满足不同模式下的数据传输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作为独立的实施例,也可以与本申请中的其他实施例相结合,具体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参阅图12,为模式切换流程的一个示意图,图12仅以终端设备从第一模式(mode 1)切换到第二模式(mode 2)为例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终端设备的模式切换也可以是从第二模式(mode 2)切换为第一模式(mode 1)。本申请实施例中模式切换方法的一个流程示意图,包括:
1201、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相应的,接入网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
具体操作可以参照601,具体的,在此不再赘述。
1202、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切换确认应答,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切换确认应答;
具体操作可以参照602,具体的,在此不再赘述,该步骤也可以省略。
1203、终端设备切换模式。
具体操作可以参照603,具体的,在此不再赘述。
以第一通信装置的角度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模式切换方法一个流程示意图,包括:
1201’、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模式切换请求信号;具体操作可以参照601,具体的,在此不再赘述。
1202’、第一通信装置接收切换确认应答;具体操作可以参照602,具体的,在此不再赘述,该步骤也可以省略。
1203’、第一通信装置切换模式。具体操作可以参照603,具体的,在此不再赘述。
以第二通信装置的角度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模式切换方法一个流程示意图,包括:
1201 *、第二通信装置接收模式切换请求信号;具体操作可以参照601,具体的,在此不再赘述。
1202 *、第二通信装置发送切换确认应答。具体操作可以参照602,具体的,在此不再赘述,该步骤也可以省略。
终端设备可以发送模式切换请求信号,接入网设备接收到该信号可以进行应答信息。当终端设备收到确认应答,即可快速进行模式切换。可选的,终端在发送模式切换请求信号时,也可以发送数据,进而实现终端设备快速收发数据。进一步的,接入网设备可以发送应答信息,即告知接入网设备正确接收了切换信息,可以进行准许或拒绝的应答,进而实现接入网设备和终端的状态理解一致,提高通信的稳健性。
通过上述实施例,终端设备可以实现一键切换或快速切换,从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比如从空闲态或不活跃态直接进入数传模式),或者,从第二模式转换为第一模式,降低信令开销,降低切换时延,满足不同模式下的数据传输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作为独立的实施例,也可以与本申请中的其他实施例相结合,具体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应用场景中,如机械手臂场景,一组终端设备同步进行模式切换时:
若接入网设备向该组终端设备中的各个终端设备均发送应答信息,则各终端设备根据其接收到的应答信息进行模式切换。
若接入网设备仅向第一终端(头终端设备/锚终端设备)发送应答信息,此时,该组终端设备中的其他终端设备如第二终端,可以通过接受来自第一终端的模式切换指示进行模式切换。
参阅图13,为模式切换流程的一个示意图,图13仅以终端设备从第一模式(mode 1)切换到第二模式(mode 2)为例进行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模式切换方法的一个流程示意图,包括:
1301、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相应的,接入网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
具体操作可以参照601,具体的,在此不再赘述。
1302、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切换确认应答,相应的,终端设备从接入网设备接收切换确认应答;
具体操作可以参照602,具体的,在此不再赘述,该步骤也可以省略。
1303、终端设备切换模式。
具体操作可以参照603,具体的,在此不再赘述。
以第一通信装置的角度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模式切换方法一个流程示意图,包括:
1301’、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
具体操作可以参照601,具体的,在此不再赘述。
1302’、第一通信装置接收切换确认应答;
具体操作可以参照602,具体的,在此不再赘述,该步骤也可以省略。
1303’、第一通信装置切换模式。具体操作可以参照603,具体的,在此不再赘述。
以第二通信装置的角度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模式切换方法一个流程示意图,包括:
1301 *、第二通信装置接收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
具体操作可以参照601,具体的,在此不再赘述。
1302 *、第二通信装置发送切换确认应答。
具体操作可以参照602,具体的,在此不再赘述,该步骤也可以省略。
在进行模式切换时,采用组切换请求信号,一组终端设备中仅通过其中一个终端设备(如第一终端)发送请求,相比于通过每个终端设备发送请求信号,可以降低信号开销,具有实现节能,提高效率的优势。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作为独立的实施例,也可以与本申请中的其他实施例相结合,具体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当终端设备处于第二模式(mode 2)时,若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长内没有收到新的下行数据(如DCI调度数据),终端设备可以将其模式从第二模式(mode 2)切换为第一模式(mode 1),减少终端设备的能量损耗。
通过上述实施例,终端设备可以实现一键切换或快速切换,从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比如从空闲态或不活跃态直接进入数传模式),或者从第二模式转换为第一模式,降低RRC信令开销,降低切换时延,满足不同模式下的数据传输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作为独立的实施例,也可以与本申请中的其他实施例相结合,具体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如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式切换的方法。
参阅图14,为模式切换流程的一个示意图,如下流程,终端设备可以发送模式或状态信息。进一步的,接入网设备可以发送切换确认信息,即告知终端设备正确接收了切换信息,终端设备接收到该信息可以快速进行模式或状态转换。进而实现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的状态或模式理解一致,提高通信的鲁棒性。本申请实施例中模式切换方法的一个流程示意图,包括:
1401、终端设备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相应的,接入网设备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
其中,终端设备发送的模式切换请求信号可以为1bit的指示模式切换(RRC信令或MAC信令),比如0表示第一模式,1表示第二模式;或者,1表示第一模式,0表示第二模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1bit,也可以是指M比特,其中M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比如也可以是2bit等,具体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其中,比特数的大小可以取决于模式或状态的个数,比如比特数等于log2(模式数或状态数)向上取整。
可选的,终端设备发送模式切换请求信号的传输资源,可以是基站接入网设备告知终端的,比如包括传输资源的时域资源,频域资源,码资源(序列)中的至少一项。传输资源可以是公共上行传输资源,即多个终端设备共同使用的上行传输资源,或者,传输资源可以是终端设备专用上行传输资源,即仅该终端设备可以使用的上行传输资源。
具体操作可以参照601,具体的,在此不再赘述。
1402、接入网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切换确认应答,响应的,终端设备从接入网设备接收切换确认应答;
接入网设备收到携带模式或状态的信息,可以发送应答信息。具体操作可以参照602, 具体的,在此不再赘述,该步骤也可以省略。
1403、终端设备切换模式。
具体操作可以参照603,具体的,在此不再赘述。
以第一通信装置的角度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模式切换方法一个流程示意图,包括:
1401’、第一通信装置发送模式切换请求信号;
具体操作可以参照1401,具体的,在此不再赘述。
1402’、第一通信装置接收切换确认应答;
具体操作可以参照602,具体的,在此不再赘述,该步骤也可以省略。
1403’、第一通信装置切换模式。
具体操作可以参照603,具体的,在此不再赘述。
以第二通信装置的角度描述,本申请实施例中模式切换方法一个流程示意图,包括:
1401 *、第二通信装置接收模式切换请求信号;
具体操作可以参照1401,具体的,在此不再赘述。
1402 *、第二通信装置发送切换确认应答。
具体操作可以参照602,具体的,在此不再赘述,该步骤也可以省略。
通过上述实施例,终端设备可以实现一键切换或快速切换,从第一模式转换为第二模式(比如从空闲态或不活跃态直接进入数传模式),或者,从第二模式切换为第一模式,降低RRC信令开销,降低切换时延,满足不同模式下的数据传输需求。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作为独立的实施例,也可以与本申请中的其他实施例相结合,具体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如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模式切换的方法。当终端设备处于第二模式时,终端设备,若终端设备在预设时长(如100毫秒,200毫秒)内没有接收到来自接入网设备的信息时,终端设备可以切换为第一模式。
本实施例以预设时长为定时设备(定时器)为例进行说明,参阅图15,为模式切换流程的一个示意图。
比如,当该第一通信装置的模式为该第二模式,该终端设备根据定时器从第二模式切换为第一模式。
定时器的时长可以是协议预定义的,也可以是接入网设备通过信令告知终端设备的,比如RRC信令或MAC信令等高层信令。
终端设备接收到DCI时启动定时器,当定时器时间满足的期间内没有再收到DCI(如定时器为100毫秒时,在100毫秒内没有再收到DCI),则终端设备从第二模式切换到第一模式。
可选的,定时器时长与终端设备的业务类型具有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或映射关系为协议预定义的,也可以是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通过信令配置给终端的,具体的,此处不做限定。
表8为终端类型与定时器时长的对应关系一个示例,其中表格中的至少一行或者至少一列可以作为对应关系,表8以行为例。
表8
终端类型 定时器时长
终端类型1 TM1
终端类型2 TM2
终端类型ym TMy
其中,ym为正整数。终端类型1至终端类型ym可以是如下中的至少一种:eMBB业务类型的终端,URLLC业务类型的终端,IoT业务类型的终端,CPE业务类型的终端,V2X业务类型的终端,AR/VR业务类型的终端等。
TM1至TMy为定时器时长,单位可以是ms,也可以是us,或者其他的时间单位。比如5ms,10ms,15ms,100us,50us等。
TM1至TMy为定时器时长,单位可以是符号,时隙,子帧,无线帧,或者其他的时间单位。比如5个时隙,10个子帧,10个无线帧,20个符号等。不同业务类型的终端设备可以配置不同时长的定时器,满足各种业务不同的业务需求,实现不同程度的终端设备的节能。定时器时长可以根据终端设备业务类型确定,也可以是终端级的信令配置的。
通过上述实施例,终端设备可以实现快速切换,比如从数传模式直接进入节能模式(从第二模式转换为第一模式),降低信令开销,降低切换时延,实现终端设备节能,提高通信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作为独立的实施例,也可以与本申请中的其他实施例相结合,具体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方法应用于第一通信装置和第二通信装置间,可以应用于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间,也可以用于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间,还可以是终端设备和核心网设备间等,本申请实施例仅以第一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第二通信装置为接入网设备为例进行说明,即以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间进行通信时的场景为例进行说明,参阅图6所示的方法,可以理解的是,若第一通信装置为终端设备,第二通信装置为核心网设备时,即为终端设备和核心网设备间进行通信时的场景时,可将图6所示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所执行的步骤更改为核心网设备,即核心网设备执行图6所示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步骤,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下面对核心网设备进行说明,核心网设备,是指为终端提供业务支持的核心网(core network,CN)中的设备。目前,一些核心网设备的举例为: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实体、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实体、用户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实体等等,此处不一一列举。其中,AMF实体可以负责终端的接入管理和移动性管理;SMF实体可以负责会话管理,如用户的会话建立等;UPF实体可以是用户面的功能实体,主要负责连接外部网络。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实体也可以称为网元或功能实体,例如,AMF实体也可以称为AMF网元或AMF功能实体,又例如,SMF实体也可以称为SMF网元或SMF功能实体等,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简单点说,可以把移动网络划分为三个部分,基站子系统,网络子系统,和系统支撑部分比如说安全管理等这些。核心网部分就是位于网络子系统内,核心网的主要作用是把空口上来的呼叫请求或数据请求,接续到不同的网络上。
核心网设备的功能主要包括提供用户连接、对用户的管理以及对业务完成承载,作为承载网络提供到外部网络的接口。用户连接的建立包括移动性管理(mobility management,MM)、呼叫管理(calling management,CM)、交换/路由、录音通知(结合智能网业务完成到智能网外围设备的连接关系)等功能。用户管理包括用户的描述、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加入了对用户业务Qos的描述)、用户通信记录(Accounting)、虚拟家庭环境(virtual home environment,VHE)(与智能网平台的对话提供虚拟居家环境)、安全性(由鉴权中心提供相应的安全性措施包含了对移动业务的安全性管理和对外部网络访问的安全性处理)。承载连接(Access to)包括到外部的公共交互电话网(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PSTN)、外部电路数据网和分组数据网、因特网(Internet)和企业内部网(Intranets)、以及移动自己的短信息服务(short message service,SMS)服务器等等,核心网可以提供的基本业务包括移动办公、电子商务、通信、娱乐性业务、旅行和基于位置的服务、遥感业务(Telemetry)-简单消息传递业务(监视控制)等等。
可选的,本申请各实施例可以应用于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的通信,也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和终端设备的通信,也可以应用于卫星设备和接入网设备的通信,也可以应用于卫星设备和终端设备的通信,或者其他类型的设备间的通信,具体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上行数据或下行数据也可以为旁链路数据,或者回传数据,或者,接入数据,或者其他类型的数据等,具体的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上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模式切换方法进行了描述,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装置进行描述,请参阅图16,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通信装置1600一个实施例包括:
发送单元1601,用于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信号,还用于,向第三通信装置发送模式切换指示,该第三通信装置为上述一组通信装置中的装置。
接收单元1602,用于从第二通信装置接收第一应答信息,还用于从第二通信装置接收第二应答信息。
切换单元1603,用于切换模式,还用于,当第一通信装置的模式为第二模式,根据定时器从第二模式切换为第一模式。
各单元可以执行前述图6或图12至图15中任一所示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操作,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7,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通信装置1700一个实施例包括:
接收单元1701,用于接收第一信号。
处理单元1702,用于确定第一通信装置的模式。
发送单元1703,用于发送第一应答信息;还用于向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二应答信息,或,向一组通信装置中各装置发送第二应答信息。
各单元可以执行前述图6或图12至图15中任一所示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所执行的操作,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1800,该终端设备可以作为第一通信装置,终端设备1800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1801和存储器1805,该存储器1805中存储有程序代码,进一步地,存储器1805中还可以存储数据。
其中,存储器1805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持久存储器。存储在存储器 1805的程序代码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终端设备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更进一步地,处理器1801可以设置为与存储器1805通信,在终端设备1800上执行存储器1805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
终端设备18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电源1802,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1803,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输出接口1804。
该处理器1801可以执行前述图6或图12至图15中任一所示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所执行的操作,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9,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接入网设备1900,该接入网设备可以作为第二通信装置,接入网设备1900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1901和存储器1905,该存储器1905中存储有程序代码,进一步地,存储器1905中还可以存储数据。
其中,存储器1905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持久存储器。存储在存储器1905的程序代码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接入网设备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更进一步地,处理器1901可以设置为与存储器1905通信,在接入网设备1900上执行存储器1905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
接入网设备19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电源1902,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1903,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输出接口1904。
该处理器1901可以执行前述图6或图12至图15中任一所示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所执行的操作,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2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核心网设备2000,该核心网设备可以作为第二通信装置,核心网设备2000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处理器2001和存储器2005,该存储器2005中存储有程序代码,进一步地,存储器2005中还可以存储数据。
其中,存储器2005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持久存储器。存储在存储器2005的程序代码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模块,每个模块可以包括对核心网设备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更进一步地,处理器2001可以设置为与存储器2005通信,在核心网设备2000上执行存储器2005中的一系列指令操作。
核心网设备2000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电源2002,一个或一个以上有线或无线网络接口2003,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输出接口2004。
该处理器2001可以执行前述图6或图12至图15中任一所示实施例中核心网设备所执行的操作,具体此处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一个或多个收发器(每个收发器包括发射机Tx和接收机Rx),通过总线相连接。一个或多个收发器与一个或多个天线连接。一个或多个存储器中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该收发器可以实现上述接收单元或发送单元的功能,收发器也可以是分开的接收器和发送器。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网络结构,该网络结构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等设备中,网络结构与存储器耦合,用于读取并执行该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使得该网络结构实现前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由接入网设备或终端设备或核心网设备所执行的方法的步骤。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网络结构为芯片或片上系统。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 或核心网设备实现上述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例如发送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括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在另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该芯片系统为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等内的芯片时,芯片包括: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该处理单元例如可以是处理器,该通信单元例如可以是输入/输出接口、管脚或电路等。
该处理单元可执行存储单元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该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等内的芯片执行上述任一项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执行的方法的步骤。可选地,该存储单元为该芯片内的存储单元,如寄存器、缓存等,该存储单元还可以是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等内的位于该芯片外部的存储单元,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上述各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中涉及终端设备的方法和功能。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在一起;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存储器在该处理器之外。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上述各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中涉及接入网设备的方法和功能。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在一起;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存储器在该处理器之外。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耦合,用于执行上述各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中涉及核心网设备的方法和功能。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在一起;另一种可能的实现中,存储器在该处理器之外。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与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相关的方法流程。对应的,该计算机可以为上述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
应理解,本申请以上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核心网设备,芯片系统等中提及的处理器,或者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还应理解,本申请中以上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核心网设备,芯片系统等中的处理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调整,此处仅仅是示例性说明,并不作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存储器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调整,此处仅仅是示例性说明,并不作限定。
还应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以上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核心网设备,芯片系统等中提及的存储器或可读存储介质等,可以是易失性存储器或非易失性存储器,或可包括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存储器两者。
其中,非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以是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其用作外部高速缓存。通过示例性但不是限制性说明,许多形式的RAM可用,例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M,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M,DRAM)、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ronous DRAM,SDRAM)、双倍数据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ouble data rate SDRAM,DDR SDRAM)、增强型同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enhanced SDRAM,ESDRAM)、同步连接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ynchlink DRAM,SLDRAM)和直接内存总线随机存取存储器(direct rambus RAM,DR RAM)。
还需要说明的是,当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包括处理器(或处理单元)与存储器时,本申请中的处理器可以是与存储器集成在一起的,也可以是处理器与存储器通过接口连接,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调整,并不作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或包括计算机程序的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在某一计算机上执行时,将会使该计算机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与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的方法流程。对应的,该计算机可以为上述的终端设备,接入网设备或核心网设备。
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
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该的流程或功能。该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
上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该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储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该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该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 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该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其他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图6中各个实施例该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该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以便包含一系列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那些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单元。
本申请各实施例中提供的消息/帧/信息、模块或单元等的名称仅为示例,可以使用其他名称,只要消息/帧/信息、模块或单元等的作用相同即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申请。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该”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以上该,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58)

  1. 一种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用于指示第一通信装置请求进行模式切换,所述模式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所述模式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具有对应关系;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切换模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属于物理层信号。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具有对应关系包括:
    当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增强移动宽带eMBB类型时,所述第一模式包括空闲态和/或不活跃态,所述第二模式包括连接态;
    当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物联网IoT类型时,所述第一模式包括空闲态,所述第二模式包括不活跃态和/或连接态;或者
    当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类型时,所述第一模式包括空闲态和/或不活跃态,所述第二模式包括连接态。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为探测参考信号SRS,调度请求SR,或前导序列。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标识信息。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为专用模式切换请求信号。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的帧结构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具有对应关系。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切换模式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接收第一应答信息;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切换模式,包括: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所述第一应答信息切换模式。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用于第一通信装置请求进行模式切换,包括:
    所述第一信号用于请求一组通信装置进行模式切换,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为所述一组通信装置中的装置。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接收第二应答信息;
    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向第三通信装置发送模式切换指示,所述第三通信装置为所述一组通信装置中的装置。
  11. 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模式为所述第二模式时,所述第一通信装置根据定时器从所述第 二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一模式。
  12. 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答信息包括下行控制信息DCI,确认字符ACK,非确认字符NACK,或高层信令。
  13. 根据权利要求10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应答信息包括DCI,ACK,NACK,或高层信令。
  14. 一种模式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二通信装置接收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用于指示第一通信装置请求进行模式切换,所述模式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所述模式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具有对应关系;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模式。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属于物理层信号。
  16. 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具有对应关系包括:
    当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增强移动宽带eMBB类型时,所述第一模式包括空闲态和/或不活跃态,所述第二模式包括连接态;
    当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物联网IoT类型时,所述第一模式包括空闲态,所述第二模式包括不活跃态和/或连接态;
    当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类型时,所述第一模式包括空闲态和/或不活跃态,所述第二模式包括连接态。
  17. 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为探测参考信号SRS,调度请求SR,或前导序列。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标识信息。
  19. 根据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为专用模式切换请求信号。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的帧结构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具有对应关系。
  21. 根据权利要求14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应答信息。
  22. 根据权利要求14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用于第一通信装置请求进行模式切换,包括:
    所述第一信号用于请求一组通信装置进行模式切换,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为所述一组通信装置中的装置。
  23.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二应答信息;
    或,
    所述第二通信装置向所述一组通信装置中各装置发送第二应答信息。
  24. 根据权利要求21至2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答信息包括下行控制信息DCI,确认字符ACK,非确认字符NACK,或高层信令。
  25. 根据权利要求23或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答信息包括DCI,ACK,NACK,或高层信令。
  26.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送单元,用于向第二通信装置发送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用于指示所述通信装置请求进行模式切换,所述模式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所述模式和所述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具有对应关系;
    切换单元,用于切换模式。
  27.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属于物理层信号。
  28. 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和所述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具有对应关系包括:
    当所述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增强移动宽带eMBB类型时,所述第一模式包括空闲态和/或不活跃态,所述第二模式包括连接态;
    当所述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物联网IoT类型时,所述第一模式包括空闲态,所述第二模式包括不活跃态和/或连接态;或者
    当所述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类型时,所述第一模式包括空闲态和/或不活跃态,所述第二模式包括连接态。
  29. 根据权利要求26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为探测参考信号SRS,调度请求SR,或前导序列。
  30. 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包括所述通信装置的标识信息。
  31. 根据权利要求26至28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为专用模式切换请求信号。
  32. 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的帧结构和所述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具有对应关系。
  33. 根据权利要求26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接收单元,用于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接收第一应答信息;
    所述切换单元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应答信息切换模式。
  34. 根据权利要求26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用于请求一组通信装置进行模式切换,所述通信装置为所述一组通信装置中的装置。
  35. 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从所述第二通信装置接收第二应答信息;
    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第三通信装置发送模式切换指示,所述第三通信装置为所述一组通信装置中的装置。
  36. 根据权利要求26至3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单元还用于,当所述通信装置的模式为所述第二模式时,根据定时器从所述第二模式切换为所述第一模式。
  37. 根据权利要求33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答信息包括下行控制信息DCI,确认字符ACK,非确认字符NACK,或高层信令。
  38. 根据权利要求35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应答信息包括DCI,ACK,NACK,或高层信令。
  39.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信号,所述第一信号用于指示第一通信装置请求进行模式切换,所述模式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所述模式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具有对应关系;
    处理单元,用于确定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模式。
  40. 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属于物理层信号。
  41. 根据权利要求39或40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具有对应关系包括:
    当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增强移动宽带eMBB类型时,所述第一模式包括空闲态和/或不活跃态,所述第二模式包括连接态;
    当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物联网IoT类型时,所述第一模式包括空闲态,所述第二模式包括不活跃态和/或连接态;
    当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为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类型时,所述第一模式包括空闲态和/或不活跃态,所述第二模式包括连接态。
  42. 根据权利要求39至41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为探测参考信号SRS,调度请求SR,或前导序列。
  43. 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包括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标识信息。
  44. 根据权利要求39至41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为专用模式切换请求信号。
  45. 根据权利要求44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的帧结构和所述第一通信装置的业务类型具有对应关系。
  46. 根据权利要求39至4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还包括发送单元,用于发送第一应答信息。
  47. 根据权利要求39至45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用于请求一组通信装置进行模式切换,所述第一通信装置为所述一组通信装置中的装置。
  48. 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第一通信装置发送第二应答信息;或,向所述一组通信装置中各装置发送第二应答信息。
  49. 根据权利要求46至48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应答信息包括下行控制信息DCI,确认字符ACK,非确认字符NACK,或高层信令。
  50. 根据权利要求48或49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应答信息包括DCI,ACK,NACK,或高层信令。
  51.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传输接口,所述传输接口用于接收或发送数据,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指令,以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或者,如权利要求14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52. 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 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使得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14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53. 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存储器。
  54.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或处理器上执行时,使得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或者,权利要求14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55.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当其在计算机或处理器上运行时,使得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或者,权利要求14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被执行。
  56. 一种通信装置,包括输入输出接口和逻辑电路,所述输入输出接口用于信号或数据的输入或输出,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具体用于输出第一信号,所述逻辑电路用于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进行模式切换。
  57. 一种通信装置,包括输入输出接口和逻辑电路,所述输入输出接口用于信号或数据的输入或输出,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具体用于获取第一信号;所述逻辑电路用于执行上述权利要求14至2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确定第一通信装置的模式。
  58. 一种通信系统,包括权利要求26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和权利要求39至50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装置。
PCT/CN2021/127237 2020-10-31 2021-10-29 模式切换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2089558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8/308,007 US20230309181A1 (en) 2020-10-31 2023-04-27 Mode switching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99025.0A CN114449625A (zh) 2020-10-31 2020-10-31 模式切换方法及相关装置
CN202011199025.0 2020-10-31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US18/308,007 Continuation US20230309181A1 (en) 2020-10-31 2023-04-27 Mode switching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89558A1 true WO2022089558A1 (zh) 2022-05-05

Family

ID=81357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1/127237 WO2022089558A1 (zh) 2020-10-31 2021-10-29 模式切换方法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09181A1 (zh)
CN (1) CN114449625A (zh)
WO (1) WO2022089558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099637A1 (en) * 2012-03-23 2017-04-06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communication subsystem
CN107836135A (zh) * 2015-07-15 2018-03-23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8668343A (zh) * 2017-04-01 2018-10-1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终端设备的状态控制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设备
WO2019170235A1 (en) * 2018-03-08 2019-09-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lient device and network access node for measurements in power saving mode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099637A1 (en) * 2012-03-23 2017-04-06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power consumption in a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communication subsystem
CN107836135A (zh) * 2015-07-15 2018-03-23 Lg电子株式会社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由终端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08668343A (zh) * 2017-04-01 2018-10-16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终端设备的状态控制方法、网络侧设备及终端设备
WO2019170235A1 (en) * 2018-03-08 2019-09-12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lient device and network access node for measurements in power saving mode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UAWEI: "Summary of email discussion: [95#28][NR] Data transmission in 'new state'", 3GPP DRAFT; R2-166986 95_28 UL DATA TRANSMISSION IN NEW STAT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3GPP), MOBILE COMPETENCE CENTRE ; 650, ROUTE DES LUCIOLES ; F-06921 SOPHIA-ANTIPOLIS CEDEX ; FRANCE, vol. RAN WG2, no. Kaohsiung; 20161010 - 20161014, 13 October 2016 (2016-10-13), Mobile Competence Centre ; 650, route des Lucioles ; F-06921 Sophia-Antipolis Cedex ; France , XP05115159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49625A (zh) 2022-05-06
US20230309181A1 (en) 2023-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132423A1 (en) Power saving mechanisms for multi-link communications
US9560586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i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
US9635614B2 (en) Power management method for station in wireless LAN system and station that supports same
CN113382379B (zh) 无线通信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0125608A1 (zh) 资源分配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21163896A1 (zh) 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005729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obility optimization
WO2021134577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2252425A1 (zh) 寻呼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212372A1 (zh) 资源分配方法和终端
WO2024032260A1 (zh) 一种通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以及芯片系统
WO2022089558A1 (zh) 模式切换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2089561A1 (zh) 模式切换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2077375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473590B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0156214A1 (zh) 功率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WO2021088063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22089335A1 (zh) 通信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230269609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WO2024032120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22082538A1 (zh)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以及通信设备
WO2023202503A1 (zh) 通信方法和装置
WO2023241288A1 (zh) 一种唤醒信号传输方法及通信系统
WO2023202420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相关装置
TWI832377B (zh) 通信方法及相關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188528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188528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