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2083410A1 - 校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校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2083410A1
WO2022083410A1 PCT/CN2021/120756 CN2021120756W WO2022083410A1 WO 2022083410 A1 WO2022083410 A1 WO 2022083410A1 CN 2021120756 W CN2021120756 W CN 2021120756W WO 2022083410 A1 WO2022083410 A1 WO 2022083410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request message
encrypted
timestamp
check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21/12075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曾春亮
翟召轩
杨启昌
Original Assignee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22083410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2083410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60Protecting data
    • G06F21/602Providing cryptographic facilities or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35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 H04J3/0638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among nodes; Internode synchronis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35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 H04J3/0682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by delay compensation, e.g. by compensation of propagation delay or variations thereof, by rang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12/00Security arrangements; Authentication; Protecting privacy or anonymity
    • H04W12/03Protecting confidentiality, e.g. by encry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2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21/00 and subgroups addressing additional information or applications relating to 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221/2151Time stamp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校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第一设备通过第一时间戳对校时请求消息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广播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接收第二设备在确定第一设备处于待校时状态时返回的校时响应消息,待校时状态是指第一时间戳与第二时间戳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门限的状态,第二时间戳基于第二设备扫描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的时间戳确定;根据校时时间对第一设备的时间进行校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了一种自动校时方案,无需用户参与,提高校时效率。

Description

校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申请要求于2020年10月20日提交的申请号为202011126849.5、发明名称为“校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数据加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校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校时是指校正设备时间,以使得设备时间与基准时间之间的误差处于合理范围内。
相关技术中,针对蓝牙设备的校时方案如下:蓝牙设备提供有用于触发校时的可交互控件,用户触发上述可交互控件来开启蓝牙设备的校时流程。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校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校时方法,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时间戳对校时请求消息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所述第一时间戳基于所述第一设备生成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的时间戳确定,所述校时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对所述第一设备的时间进行校正;
广播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时间戳;
接收第二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处于待校时状态返回的校时响应消息,所述校时响应消息携带校时时间,所述待校时状态是指所述第一时间戳与第二时间戳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门限的状态,所述第二时间戳基于所述第二设备扫描到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的时间戳确定;
根据所述校时时间对所述第一设备的时间进行校正。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校时方法,应用于第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扫描第一设备广播的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携带第一时间戳,所述第一时间戳基于所述第一设备生成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的时间戳确定;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戳对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进行解密;
若解密成功,但所述第一时间戳与第二时间戳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门限,则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校时响应消息,所述第二时间戳基于所述第二设备扫描到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的时间戳确定,所述第一设备用于根据所述校时响应消息携带的校时时间对所述第一设备的时间进行校正。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校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加密模块,用于通过第一时间戳对校时请求消息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所述第一时间戳是第一设备生成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的时间戳,所述校时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对所述第一设备的时间进行校正;
广播模块,用于广播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时间戳;
消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处于待校时状态返回的校时响应消息,所述校时响应消息携带校时时间,所述第二设备在通过所述第一时间戳解密成功、但所述第一时间戳与第二时间戳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门限时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处于待校时状态,所述第二时间戳基于所述第二设备扫描到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的时间戳确定;
校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校时时间对所述第一设备的时间进行校正。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校时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扫描模块,用于扫描第一设备广播的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携带第 一时间戳,所述第一时间戳基于所述第一设备生成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的时间戳确定;
解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戳对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进行解密;
消息发送模块,用于若解密成功,但所述第一时间戳与第二时间戳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门限,则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校时响应消息,所述第二时间戳基于第二设备扫描到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的时间戳确定,所述第一设备用于根据所述校时响应消息携带的校时时间对所述第一设备的时间进行校正。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蓝牙芯片,所述蓝牙芯片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执行上述校时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的校时方法。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的校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实施环境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校时过程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校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校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校时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校时装置的框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校时装置的框图;
图8是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请参考图1,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实施环境的示意图。该实施环境包括:第一设备11和第二设备12。
第一设备11是广播消息的发送设备,广播消息通过蓝牙Beacon形式进行广播。第一设备11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家电(比如智能音箱、智能冰箱、智能空调等等)、可穿戴式智能设备(比如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等)、智能传感器(比如温度传感器、门窗传感器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对第一设备11的设备类型进行限定。
第一设备11具有广播功能及数据加密功能。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设备11通过基于生成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的时间戳而生成的第一时间戳来对校时请求消息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之后向外广播加密校时请求消息。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时间戳可以为第一设备生成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的时间戳。当然也可以基于生成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的时间戳进行计算得到。
第二设备12是广播消息的接收设备。第二设备12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家电(比如智能音箱、智能冰箱、智能空调等等)、可穿戴式智能设备(比如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等)、智能传感器(比如温度传感器、门窗传感器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并不对第二设备12的设备类型进行限定。
第二设备12具有扫描功能及数据解密功能。第二设备12通过扫描功能扫描第一设备11广播的加密校时请求消息。在扫描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后,第二设备11确定解密所使用的第二时间戳,若第二时间戳与第二设备11的时间戳差值较大,则发起对第一设备11的校时流 程。若第二时间戳与第二设备11的时间戳差值较小,第二设备12通过数据解密功能对加密校时请求消息进行解密,若解密失败,则发起对第一设备11的校时流程。
如图1所示,以第一设备11是智能家电,第二设备12是智能手机进行示例性的说明。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云端13。云端13是对蓝牙设备(包括第一设备11和第二设备12)进行管理的服务器。用户可以使用第二设备12在云端13注册家庭帐号,第一设备11和第二设备12均添加至该家庭帐号。第一设备11和第二设备12之间形成家庭通讯网络,通过该家庭通讯网络,设备之间可以进行蓝牙通讯。可以理解的是,云端13提供的功能也可以在本地进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进行限制。
示例性的,云端13为该家庭帐号分配一个家庭地址。第一设备发送的广播消息可以携带家庭地址,使得该广播消息可以被第二设备12获取,或被家庭通讯网络中的其他设备获取。
相关技术中,由于加密初始化向量是由加密方和解密方协商设定的,其通常固定不变,导致加密消息容易被非法设备破解,安全性较低。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校时方案,通过第一时间戳对校时请求消息进行加密,并将基于第一时间戳确定的时间数据携带至加密校时请求消息后向外广播,后续第二设备扫描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基于上述时间数据来生成解密时使用的第二时间戳,若第二时间戳与当前时间差值较大,或者,无法对加密校时请求消息进行解密,则第二设备发起对第一设备的校时流程,实现了一种自动校时方案,无需用户参与,提高校时效率。
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校时过程的示意图。第一设备为智能空调,第二设备为智能手机,第一设备的当前时间戳为11:53:27,第一设备基于该时间戳对校时请求消息进行加密,之后将该时间戳携带于加密校时请求消息发送至第二设备,第二设备从加密校时请求消息中读取上述时间戳,在通过上述时间戳解密成功时,但该时间戳与第二设备扫描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的时间戳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门限时,向第一设备发送携带校时时间的校时响应,例如该校时时间为“11:58:42”,第一设备根据该校时响应将自身时间校正为“11:58:42”。
请参考图3,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校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第一设备执行,例如该方法可应用于图1所示实施环境中的第一设备,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301~304):
步骤301,通过第一时间戳对校时请求消息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
第一时间戳基于第一设备生成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的时间戳确定。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时间戳也即是第一设备生成加密消息(即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的时间戳。在另一个示例中,第一时间戳是基于第一设备生成加密消息(即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的时间戳与预设时间差值确定的,预设时间差值由第一设备默认设定,也可以自定义设定。
校时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对第一设备的时间进行校正。可选地,校时请求消息包括包头、设备地址、第一时间戳、明文、消息完整性代码等等。包头用于指示第一设备及校时请求消息的属性信息,例如第一设备是否完成配网、是否为校时请求消息,是否对校时请求消息进行加密等。设备地址是第一设备的网络地址,当第一设备为蓝牙设备,该设备地址为蓝牙设备与网关设备配网时分配的家庭设备地址。明文也即是待加密数据,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明文为空数据。
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是对校时请求消息进行加密得到的。可选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包括包头、设备地址、第一时间戳、密文、消息完整性代码等。
可选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也即是设备发现消息。由于设备发现消息中携带的是完整的第一时间戳,因此第二设备可以基于该第一时间戳对第一设备进行校正。在该情况下,第一设备广播设备发现消息,第二设备扫描到该设备发现消息后与第一设备建立连接,并完成配 网过程与校时流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在与其它设备建立绑定关系后发起校时流程。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在断电后又重新上电时发起校时流程。在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设备在发送携带业务数据的业务消息之前发起校时流程。本申请实施例对发起校时流程的时机不作限定。
可选地,在步骤301之前,还包括:根据第一设备的功耗设置校时参数,之后第一设备按照上述校时参数发起校时流程。校时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时间间隔、校时窗口、第二时间间隔。
第一时间间隔是相邻两次发起第一设备的校时流程之间的时间间隔。可选地,第一时间间隔与第一设备的功耗呈负相关关系。也即,第一时间间隔越大,第一设备的功耗越小;第一时间间隔越小,第一设备的功耗越大。
校时窗口是广播加密校时请求消息的时间窗口。可选地,校时窗口与第一设备的功耗呈正相关关系。也即,校时窗口越大,第一设备的功耗越大;校时窗口越小,第一设备的功耗越小。
第二时间间隔是相邻两次广播加密校时请求消息之间的时间间隔。可选地,第二时间间隔与第一设备的功耗呈负相关关系。也即,第二时间间隔越小,第一设备的功耗越大;第二时间间隔越大,第一设备的功耗越小。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时间间隔为30分钟,校时窗口为15秒,第二时间间隔间隔为200毫秒。在另一个示例中,第一时间间隔根据校时发起次数灵活设置,比如第一次第一时间间隔为30秒,第二次第一时间间隔为1分钟,第三次第一时间间隔为2分钟,后一次的第一时间间隔为前一次的第一时间间隔的两倍,直至第一时间间隔为30分钟为止。
步骤302,广播加密校时请求消息。
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携带第一时间戳。
步骤303,接收第二设备在确定第一设备处于待校时状态返回的校时响应消息。
待校时状态是指第一时间戳与第二时间戳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门限的状态。待校时状态用于指示第一设备的时间与第二设备的时间之间存在偏差。第二设备在通过第一时间戳解密成功、但第一时间戳与第二时间戳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门限时确定第一设备处于待校时状态。
第二时间戳基于第二设备扫描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的时间戳确定。在一个示例中,第二时间戳也即是第二设备扫描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的时间戳。在另一个示例中,第二时间戳是第二设备扫描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的时间戳与预设时间差值确定的,预设时间差值由第二设备默认设定,也可以自定义设定。
预设门限根据实验或经验设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示例性地,预设门限为8秒。
校时响应消息用于响应加密校时请求消息。可选地,校时响应消息携带包头、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校时时间等。校时时间用于对第一设备的时间进行校正,其通常为基准时间,该基准时间由第二设备从本地获取,或者,从网络中获取。
当第一时间戳与第二设备解密时的时间戳差值较大时,则说明第一设备的时间与第二设备的时间不同步,需要对第一设备的时间进行校时处理。
可选地,第二设备在发送校时响应消息之前,先确定是否与第一设备建立通信连接,若二者未建立通信连接,则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连接建立请求,第一设备根据该连接建立请求与第二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建立通信连接后,第二设备通过该通信连接向第一设备返回校时响应消息;或者,建立通信连接后,第一设备通过该通信连接向第二设备发送校时请求,第二设备根据该校时请求通过该通信连接返回校时响应消息。
步骤304,根据校时时间对第一设备的时间进行校正。
第一设备将校时时间设置为第一设备的当前时间,以实现对第一设备的时间进行校正。
可选地,第一设备完成校时后,检测在预设时长内是否存在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需求,若不存在,则断开通信连接(如断开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若存在,则保持通信连接(如保持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预设时长根据实际需求设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示例性地,预设时长为10分钟。与第二设备之间的数据交互需求是指需要与第二设备之间进行数据交互。通过上述方式,校时完成后,若第一设备判断出在较长时间内无需与第二设备进行数据交互,则断开与第二设备之间的通信连接,节省第一设备的连接资源。
可选地,第一设备在完成校时后,将校时标志位由第一预设值更新为第二预设值。校时标志位的取值用于指示是否完成对第一设备的校时。当校时标志位的取值为第一预设值时,其用于指示未对第一设备的时间进行校正;当校时标志位为第二预设值时,其用于指示已对第一设备的时间进行校正。后续第一设备对校时请求消息进行加密之前,先根据校时标志位确定是否需要对第一设备的时间需要校时,若不需要,则不进行后续流程。通过上述方式,避免重复校时,节省第一设备的处理资源。
可选地,第一设备在检测到存在预设校时时机时,将校时标志位由第二预设值更新为第一预设值,上述预设校时时机包括且不限于:第一设备断电后重新上电、上次校时时间与当前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达到第一时间间隔等。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及时对第一设备进行校时。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时间戳对校时请求消息进行加密,并将基于第一时间戳确定的时间数据携带至加密校时请求消息后向外广播,后续第二设备扫描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基于上述时间数据来生成解密时使用的第二时间戳,若第二时间戳与当前时间差值较大,或者,无法对加密校时请求消息进行解密,则第二设备发起对第一设备的校时流程,实现了一种自动校时方案,无需用户参与,提高校时效率。
上文实施例中提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是第一设备通过第一时间戳对校时请求消息进行处理得到的,下面对该流程进行讲解。在基于图3所示实施例提供的可选实施例中,步骤301实现为如下子步骤:
步骤301a,根据第一时间戳生成加密初始化向量。
加密初始化向量是指加密过程中所使用的初始化向量。
可选地,步骤301a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301a1,按照预设格式对时间戳进行编码处理,得到第一编码后时间戳。
预设格式是指允许被第一设备和接收加密消息的设备识别并解析的格式。可选地,预设格式由第一设备和接收加密消息的设备协商设定。示例性地,预设格式为网络编码顺序。
步骤301a2,若第一编码后时间戳所包括的比特数小于初始化向量所包括的比特数,则对第一编码后时间戳进行补位处理,得到第一补位后时间戳。
初始化向量由第一设备和接收加密消息的设备预先约定。以第一设备为蓝牙设备,接收加密消息的设备为网关设备为例,二者在配网过程中协商确定初始化向量。
补位处理是指增加第一编码后时间戳所包括的比特数,以使得第一编码后时间戳所包括的比特数与初始化向量所包括的比特数相同。
可选地,第一设备先计算第一编码后时间戳所包括的比特数与初始化向量所包括的比特数之间的差值,之后在第一编码后时间戳的指定位置处填充设定值,填充的数量也即是上述差值。
上述指定位置由第一设备默认设定,或者,由第一设备和接收加密消息的设备协商设定。比如第一编码后时间戳的第一位之前,或者,第一编码后时间戳的最后一位之后。设定值也由第一设备默认设定,或者,由第一设备和接收加密消息的设备协商设定,比如0或1。
示例性地,第一编码后时间戳包括8个比特,为11100111,初始化向量包括13个比特,第一设备计算出第一编码后时间戳所包括的比特数与初始化向量所包括的比特数之间的差值为5,之后在第一编码后时间戳的最后一位之后补5个0,得到第一补位后时间戳 1110011100000,此时该第一补位后时间戳所包括的比特数与初始化向量所包括的比特数相同。
若第一编码后时间戳所包括的比特数等于初始化向量所包括的比特数,则直接将第一编码后时间戳确定为第一补位后时间戳。相当于是,无需对该第一编码后时间戳进行补位,直接对该第一编码后时间戳与初始化向量进行逻辑运算,得到加密初始化向量。
步骤301a3,对第一补位后时间戳与初始化向量进行逻辑运算,得到加密初始化向量。
可选地,第一设备对第一补位后时间戳与初始化向量进行异或运算,得到加密初始化向量。示例性地,初始化向量为1100101011001,第一补位后时间戳为1110011100000,对二者进行异或处理,得到加密初始化向量为0010110111001。
步骤301b,通过加密初始化向量对校时请求消息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
第一设备通过加密初始化向量、加密算法、加密密钥对校时请求消息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
加密过程中使用的加密算法包括但不限于数据加密标准(Data Encryption Standard,DES)算法、三重数据加密(Triple Data EncryptionAlgorithm,3DES)算法、高级加密标准(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AES)算法等。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以加密算法为AES算法为例进行讲解。加密密钥是由第一设备和接收加密校时请求消息的设备协商设定的。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校时方案应用于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领域,此时第一设备为蓝牙设备,第二设备为移动终端。该校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下面步骤31~34由蓝牙设备执行):
步骤31,通过第一时间戳对校时请求消息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
第一时间戳基于蓝牙设备生成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的时间戳确定。
校时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对蓝牙设备的时间进行校正。
步骤32,广播加密校时请求消息。
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携带基于第一时间戳确定的时间数据。
步骤33,接收移动终端在确定蓝牙设备处于待校时状态返回的校时响应消息。
待校时状态是指第一时间戳与第二时间戳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门限的状态。待校时状态用于指示蓝牙设备的时间与移动终端的时间之间存在偏差。
移动终端在通过第一时间戳解密成功、但第一时间戳与第二时间戳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门限时确定蓝牙设备处于待校时状态。第二时间戳是移动终端扫描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的时间戳。校时响应消息携带校时时间。
步骤34,根据校时时间对蓝牙设备的时间进行校正。
请参考图4,其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校时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由第二设备执行,例如该方法可应用于图1所示实施环境中的第二设备,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401~403):
步骤401,扫描第一设备广播的加密校时请求消息。
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携带第一时间戳。
步骤402,根据第一时间戳对加密校时请求消息进行解密。
第二设备通过第一时间戳对加密校时请求消息解密的流程如下:根据第一时间戳生成解密初始向量,通过解密初始向量对加密校时请求消息进行解密。其中,根据第一时间戳生成解密初始向量与根据第一时间戳生成加密初始化向量的步骤相同,此处不作赘述。
步骤403,若解密成功,但第一时间戳与第二时间戳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门限,则向第一设备发送校时响应消息。
预设门限根据实验或经验设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示例性地,预设门限为8 秒。
校时响应消息用于响应加密校时请求消息。可选地,校时响应消息携带包头、第二设备的设备地址、校时时间等。校时时间用于对第一设备的时间进行校正,其通常为基准时间,该基准时间由第二设备从本地获取,或者,从网络中获取。第一设备用于根据校时响应消息携带的校时时间对第一设备的时间进行校正。
第二设备通过第一时间戳解密成功、但第一时间戳与第二时间戳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门限时确定蓝牙设备处于待校时状态,之后向第一设备发送校时响应消息。也即,当第一时间戳与第二设备扫描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的时间戳差值较大时,则说明第一设备的时间与第二设备的时间不同步,需要对第一设备的时间进行校时处理。
可选地,第二设备在发送校时响应消息之前,先确定是否与第一设备建立通信连接,若二者未建立通信连接,则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连接建立请求,第一设备根据该连接建立请求与第二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建立通信连接后,第二设备通过该通信连接向第一设备返回校时响应消息;或者,建立通信连接后,第一设备通过该通信连接向第二设备发送校时请求,第二设备根据该校时请求通过该通信连接返回校时响应消息。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时间戳对校时请求消息进行加密,并将基于第一时间戳确定的时间数据携带至加密校时请求消息后向外广播,后续第二设备扫描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基于上述时间数据来生成解密时使用的第二时间戳,若第二时间戳与当前时间差值较大,或者,无法对加密校时请求消息进行解密,则第二设备发起对第一设备的校时流程,实现了一种自动校时方案,无需用户参与,提高校时效率。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对第一设备的时间进行校时的流程图。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501~508):
步骤501,在第一设备完成绑定后,或者,第一设备断电再上电后,第一设备广播加密校时请求消息。
步骤502,第二设备扫描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后,根据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携带的第一时间戳对加密校时请求消息进行解密。
步骤503,若解密成功,且在第二时间戳与第二设备扫描扫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的时间戳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门限,则第二设备发起连接校时。
步骤504,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步骤505,第一设备向第二设备发送校时请求。
步骤506,第二设备向第一设备发送校时响应,校时响应携带校时时间。
步骤507,第一设备根据校时时间完成校时。
步骤508,第一设备与第二设备断开通信连接。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校时方案应用于IOT领域,此时第一设备为蓝牙设备,第二设备为移动终端。该校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下面步骤51~53由移动终端执行):
步骤51,扫描蓝牙设备广播的加密校时请求消息。
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携带第一时间戳。
第一时间戳是蓝牙设备生成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的时间戳。
步骤52,根据第一时间戳对加密校时请求消息进行解密。
步骤53,若解密成功,但第一时间戳与第二时间戳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门限,则向蓝牙设备发送校时响应消息。
蓝牙设备用于根据校时响应消息携带的校时时间对蓝牙设备的时间进行校正。
以下为本申请装置实施例,对于装置实施例中未详细阐述的部分,可以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公开的技术细节。
图6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校时装置的框图。该校时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组合实现成为第一设备的全部或一部分。该校时装置可以包括:加密模块601、广播模块602、消息接收模块603和校正模块604。
加密模块601,用于通过第一时间戳对校时请求消息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所述第一时间戳基于所述第一设备生成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的时间戳确定,所述校时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对所述第一设备的时间进行校正。
广播模块602,用于广播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时间戳。
消息接收模块603,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处于待校时状态返回的校时响应消息,所述校时响应消息携带校时时间,所述待校时状态是指所述第一时间戳与第二时间戳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门限的状态,所述第二时间戳基于所述第二设备扫描到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的时间戳确定。
校正模块604,用于根据所述校时时间对所述第一设备的时间进行校正。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时间戳对校时请求消息进行加密,并将基于第一时间戳确定的时间数据携带至加密校时请求消息后向外广播,后续第二设备扫描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基于上述时间数据来生成解密时使用的第二时间戳,若第二时间戳与当前时间差值较大,或者,无法对加密校时请求消息进行解密,则第二设备发起对第一设备的校时流程,实现了一种自动校时方案,无需用户参与,提高校时效率。
在基于图6所示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加密模块601,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戳生成加密初始化向量;
通过所述加密初始化向量对所述校时请求消息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
可选地,所述加密模块601,用于:
按照预设格式对所述第一时间戳进行编码处理,得到第一编码后时间戳;
若所述第一编码后时间戳所包括的比特数小于初始化向量所包括的比特数,则对所述第一编码后时间戳进行补位处理,得到第一补位后时间戳,所述第一补位后时间戳所包括的比特数与所述初始化向量所包括的比特数相同;
对所述第一补位后时间戳和所述初始化向量进行逻辑运算,得到所述加密初始化向量。
可选地,所述加密模块601,用于:
对所述第一补位后时间戳和所述初始化向量进行异或运算,得到所述加密初始化向量。
在基于图6所示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参数设置模块(图6未示出)。
参数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功耗设置校时参数,所述校时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时间间隔、校时窗口、第二时间间隔;其中,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是相邻两次发起所述第一设备的校时流程之间的时间间隔,校时窗口是广播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的时间窗口,所述第二时间间隔是相邻两次广播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之间的时间间隔。
所述加密模块601,还用于按照所述校时参数从所述通过第一时间戳对校时请求消息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的步骤开始执行。
在基于图6所示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标志位更新模块(图6未示出)。
标志位更新模块,用于将校时标志位由第一预设值更新为第二预设值,所述校时标志位为所述第一预设值时用于指示未对所述第一设备的时间进行校正,所述校时标志位为所述第二预设值时用于指示已对所述第一设备的时间进行校正。
在基于图6所示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设备为蓝牙设备,第二设备为移动终端;
所述加密模块601,用于通过第一时间戳对校时请求消息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所述第一时间戳基于所述蓝牙设备生成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的时间戳确定,所述校时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对所述蓝牙设备的时间进行校正。
所述广播模块602,用于广播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时间戳。
所述消息接收模块603,用于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在确定所述蓝牙设备处于待校时状态返回的校时响应消息,所述校时响应消息携带校时时间,所述待校时状态是指所述第一时间戳与第二时间戳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门限的状态,所述第二时间戳是所述移动终端扫描到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的时间戳。
所述校时模块604,用于根据所述校时时间对所述蓝牙设备的时间进行校正。
图7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校时装置的框图。该校时装置可以通过软件、硬件或者两者的组合实现成为第二设备的全部或一部分。该校时装置可以包括:扫描模块701、解密模块702和消息发送模块703。
扫描模块701,用于第一设备广播的扫描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携带第一时间戳,所述第一时间戳基于所述第一设备生成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的时间戳确定。
解密模块702,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戳对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进行解密。
消息发送模块703,用于若解密成功,但所述第一时间戳与所第二时间戳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门限,则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校时响应消息,所述第二时间戳基于所述第二设备扫描到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的时间戳确定,所述第一设备用于根据所述校时响应消息携带的校时时间对所述第一设备的时间进行校正。
在基于图7所示实施例提供的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解密模块702,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戳生成解密初始化向量;
根据所述解密初始化向量对所述校时请求消息进行解密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在实现其功能时,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另外,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与方法实施例属于同一构思,其具体实现过程详见方法实施例,这里不再赘述。
图8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方框图。示例性地,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上文介绍的第一设备或第二设备。本申请中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如下部件:处理器810和存储器820。
处理器810可以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处理核心。处理器81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计算机设备内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820内的指令、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820内的数据,执行计算机设备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可选地,处理器81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处理器81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CPU主要处理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器用于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810中,单独通过一块芯片进行实现。
可选地,处理器810执行存储器820中的程序指令时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校时方法。例如,在计算机设备为第一设备的情况下,第一设备的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的程序 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一设备执行的校时方法。又例如,在计算机设备为第二设备的情况下,第二设备的处理器执行存储器中的程序指令,以实现上述第二设备执行的校时方法。
存储器820可以包括随机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选地,该存储器820包括非瞬时性计算机可读介质(non-transitory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存储器820可用于存储指令、程序、代码、代码集或指令集。存储器820可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用于实现操作系统的指令、用于至少一个功能的指令、用于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的指令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计算机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
上述计算机设备的结构仅是示意性的,在实际实现时,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更多或更少的组件,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8中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计算机设备800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组件,或者组合某些组件,或者采用不同的组件布置。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计算机设备包括蓝牙芯片,蓝牙芯片存储有计算机指令,计算机指令用于执行上述校时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校时方法。
可选地,上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校时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本文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另外,在本文中提及的“当xxx时,xxx”和“在xxx时,xxx”并不用于构成对步骤执行时机的限定,其可以理解为“在xxx的情况下,xxx”。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 一种校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时间戳对校时请求消息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所述第一时间戳基于所述第一设备生成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的时间戳确定,所述校时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对所述第一设备的时间进行校正;
    广播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时间戳;
    接收第二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处于待校时状态返回的校时响应消息,所述校时响应消息携带校时时间,所述待校时状态是指所述第一时间戳与第二时间戳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门限的状态,所述第二时间戳基于所述第二设备扫描到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的时间戳确定;
    根据所述校时时间对所述第一设备的时间进行校正。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第一时间戳对校时请求消息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戳生成加密初始化向量;
    通过所述加密初始化向量对所述校时请求消息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戳生成加密初始化向量,包括:
    按照预设格式对所述第一时间戳进行编码处理,得到第一编码后时间戳;
    若所述第一编码后时间戳所包括的比特数小于初始化向量所包括的比特数,则对所述第一编码后时间戳进行补位处理,得到第一补位后时间戳,所述第一补位后时间戳所包括的比特数与所述初始化向量所包括的比特数相同;
    对所述第一补位后时间戳和所述初始化向量进行逻辑运算,得到所述加密初始化向量。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第一补位后时间戳和所述初始化向量进行逻辑运算,得到所述加密初始化向量,包括:
    对所述第一补位后时间戳和所述初始化向量进行异或运算,得到所述加密初始化向量。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第一时间戳对校时请求消息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之前,还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功耗设置校时参数,所述校时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时间间隔、校时窗口、第二时间间隔;其中,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是相邻两次发起所述第一设备的校时流程之间的时间间隔,校时窗口是广播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的时间窗口,所述第二时间间隔是相邻两次广播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之间的时间间隔;
    按照所述校时参数从所述通过第一时间戳对校时请求消息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的步骤开始执行。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校时时间对所述第一设备的时间进行校正之后,还包括:
    将校时标志位由第一预设值更新为第二预设值,所述校时标志位为所述第一预设值时用于指示未对所述第一设备的时间进行校正,所述校时标志位为所述第二预设值时用于指示已对所述第一设备的时间进行校正。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设备为蓝牙设备,所述第二设备为移动终端,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第一时间戳对校时请求消息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所述第一时间戳基于所述蓝牙设备生成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的时间戳确定,所述校时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对所述蓝牙设备的时间进行校正;
    广播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时间戳;
    接收所述移动终端在确定所述蓝牙设备处于待校时状态返回的校时响应消息,所述校时响应消息携带校时时间,所述待校时状态是指所述第一时间戳与第二时间戳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门限的状态,所述第二时间戳是所述移动终端扫描到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的时间戳;
    根据所述校时时间对所述蓝牙设备的时间进行校正。
  8. 一种校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扫描第一设备广播的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携带第一时间戳,所述第一时间戳基于所述第一设备生成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的时间戳确定;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戳对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进行解密;
    若解密成功,但所述第一时间戳与第二时间戳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门限,则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校时响应消息,所述第二时间戳基于所述第二设备扫描到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的时间戳确定,所述第一设备用于根据所述校时响应消息携带的校时时间对所述第一设备的时间进行校正。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戳对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进行解密,包括: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戳生成解密初始化向量;
    根据所述解密初始化向量对所述校时请求消息进行解密处理。
  10. 一种校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加密模块,用于通过第一时间戳对校时请求消息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所述第一时间戳基于第一设备生成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的时间戳确定,所述校时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对所述第一设备的时间进行校正;
    广播模块,用于广播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携带所述第一时间戳;
    消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设备在确定所述第一设备处于待校时状态返回的校时响应消息,所述校时响应消息携带校时时间,所述待校时状态是指所述第一时间戳与第二时间戳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门限的状态,所述第二时间戳基于所述第二设备扫描到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的时间戳确定;
    校正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校时时间对所述第一设备的时间进行校正。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密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戳生成加密初始化向量;
    通过所述加密初始化向量对所述校时请求消息进行加密处理,得到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密模块,用于:
    按照预设格式对所述第一时间戳进行编码处理,得到第一编码后时间戳;
    若所述第一编码后时间戳所包括的比特数小于初始化向量所包括的比特数,则对所述第 一编码后时间戳进行补位处理,得到第一补位后时间戳,所述第一补位后时间戳所包括的比特数与所述初始化向量所包括的比特数相同;
    对所述第一补位后时间戳和所述初始化向量进行逻辑运算,得到所述加密初始化向量。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密模块,用于:
    对所述第一补位后时间戳和所述初始化向量进行异或运算,得到所述加密初始化向量。
  14. 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参数设置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设备的功耗设置校时参数,所述校时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第一时间间隔、校时窗口、第二时间间隔;其中,所述第一时间间隔是相邻两次发起所述第一设备的校时流程之间的时间间隔,校时窗口是广播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的时间窗口,所述第二时间间隔是相邻两次广播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之间的时间间隔;
    所述加密模块,还用于按照所述校时参数从所述通过第一时间戳对校时请求消息进行加密处理,得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的步骤开始执行。
  15. 根据权利要求10至13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标志位更新模块,用于将校时标志位由第一预设值更新为第二预设值,所述校时标志位为所述第一预设值时用于指示未对所述第一设备的时间进行校正,所述校时标志位为所述第二预设值时用于指示已对所述第一设备的时间进行校正。
  16. 一种校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扫描模块,用于扫描第一设备广播的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携带第一时间戳,所述第一时间戳基于所述第一设备生成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的时间戳确定;
    解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戳对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进行解密;
    消息发送模块,用于若解密成功,但所述第一时间戳与第二时间戳之间的差值大于预设门限,则向所述第一设备发送校时响应消息,所述第二时间戳基于第二设备扫描到所述加密校时请求消息时的时间戳确定,所述第一设备用于根据所述校时响应消息携带的校时时间对所述第一设备的时间进行校正。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解密模块,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戳生成解密初始化向量;
    根据所述解密初始化向量对所述校时请求消息进行解密处理。
  18. 一种计算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设备包括蓝牙芯片,所述蓝牙芯片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校时方法。
  19. 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校时方法。
  20. 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处理器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并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校时方法。
PCT/CN2021/120756 2020-10-20 2021-09-26 校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2083410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26849.5 2020-10-20
CN202011126849.5A CN114390492A (zh) 2020-10-20 2020-10-20 校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83410A1 true WO2022083410A1 (zh) 2022-04-28

Family

ID=811929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21/120756 WO2022083410A1 (zh) 2020-10-20 2021-09-26 校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4390492A (zh)
WO (1) WO202208341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21866A (zh) * 2022-05-24 2022-09-06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 应用于安全编码软件的数据时效性校验方法和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46681B (zh) * 2023-08-25 2023-11-21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设备连接方法、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300065A1 (en) * 2005-02-28 2007-12-27 Fujitsu Limited Time stamp apparatus, time correcting method, and time correcting program
CN102739626A (zh) * 2011-04-12 2012-10-17 索尼公司 时间同步方法和装置、时间戳设备以及可信时间服务器
CN108469725A (zh) * 2018-03-27 2018-08-31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时钟校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0445570A (zh) * 2019-07-25 2019-11-1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时间校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649984A (zh) * 2019-09-26 2020-01-03 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时钟同步的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51645A (ja) * 2008-12-25 2010-07-08 Sony Corp 電子機器、撮像装置、時刻補正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130042112A1 (en) * 2011-02-12 2013-02-14 CertiVox Ltd. Use of non-interactive identity based key agreement derived secret keys with authenticated encryption
US9651651B1 (en) * 2016-03-31 2017-05-16 Voll, Inc. Imaging-based frequency receiver device calibration
CN108964825A (zh) * 2018-07-10 2018-12-07 重庆思柏高科技有限公司 校时方法、校时装置和校时服务器
CN111385049B (zh) * 2018-12-29 2022-09-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时间校正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111769895B (zh) * 2019-04-01 2023-09-12 西安诺瓦星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设备校时方法及系统和设备校时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300065A1 (en) * 2005-02-28 2007-12-27 Fujitsu Limited Time stamp apparatus, time correcting method, and time correcting program
CN102739626A (zh) * 2011-04-12 2012-10-17 索尼公司 时间同步方法和装置、时间戳设备以及可信时间服务器
CN108469725A (zh) * 2018-03-27 2018-08-31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时钟校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0445570A (zh) * 2019-07-25 2019-11-12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时间校准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649984A (zh) * 2019-09-26 2020-01-03 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时钟同步的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21866A (zh) * 2022-05-24 2022-09-06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 应用于安全编码软件的数据时效性校验方法和系统
CN115021866B (zh) * 2022-05-24 2024-03-12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 应用于安全编码软件的数据时效性校验方法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90492A (zh) 2022-04-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99257B (zh) 自動建立無線網路連線的方法及閘道器裝置與客戶端裝置
US906027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stablishing a security mechanism for an air interface link
TWI778171B (zh) 待配網設備連接網路熱點設備的方法和系統
US8583809B2 (en) Destroying a secure session maintained by a server on behalf of a connection owner
WO2022083410A1 (zh) 校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US9215221B2 (en) Method for implementing local routing of traffic, base station and system
WO2020019387A1 (zh) 一种视频资源文件的获取方法和管理系统
WO2018137351A1 (zh) 一种网络密钥处理的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US7653036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 registration security
JP2017515353A (ja) アドレス指定識別子の割り当て方法、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ステーション、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EP3537652B1 (en) Method for securely controlling smart home appliance and terminal device
US11431483B2 (en) Timestamp based onboarding process for wireless devices
WO2021213463A1 (zh) 智能设备的配网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WO2022111187A1 (zh) 终端认证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US11558361B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between mesh network and cloud server, mesh network system and node device thereof
WO2022083448A1 (zh) 加密方法、解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09150508A (zh) 设备控制和受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18120217A1 (zh) 验证密钥请求方的方法和设备
US10673611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WO2019137121A1 (zh) 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网络实体及存储介质
CN108156604B (zh) 集群系统的组呼加密传输方法及装置、集群终端和系统
CN112769868A (zh) 通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793178B (zh) 配网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
KR101500118B1 (ko) 데이터 공유 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데이터 공유 시스템
CN107529159B (zh) 宽带集群下行共享信道的接入层加密、解密、完整性保护方法和装置、安全实现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2188182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1881829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