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21016992A1 - 电容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容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21016992A1
WO2021016992A1 PCT/CN2019/098899 CN2019098899W WO2021016992A1 WO 2021016992 A1 WO2021016992 A1 WO 2021016992A1 CN 2019098899 W CN2019098899 W CN 2019098899W WO 2021016992 A1 WO2021016992 A1 WO 2021016992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cancellation
capacitance
capacitor
detection
switch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9/098899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蒋宏
Original Assignee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PCT/CN2019/098899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WO2021016992A1/zh
Priority to CN201980001388.8A priority patent/CN112689817B/zh
Priority to EP19917525.8A priority patent/EP3798807A4/en
Priority to US17/010,796 priority patent/US11686753B2/en
Publication of WO2021016992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21016992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DMEASURING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TWO OR MORE VARIABLES NOT COVERED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TARIFF METERING APPARATUS; MEASURING OR TEST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D5/00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 G01D5/12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G01D5/14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 G01D5/24Mechanical means for transferr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Means for converting the output of a sensing member to another variable where the form or nature of the sensing member does not constrain the means for converting; Transducers no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 specific variable using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influencing the magnitude of a current or voltage by varying capacitan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7/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 G01R27/02Measuring real or complex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other two-pole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e.g. time constant
    • G01R27/26Measuring inductance or capacitance; Measuring quality factor, e.g. by using the resonance method; Measuring loss factor; Measuring dielectric constants ; Measuring impedance or related variables
    • G01R27/2605Measuring capacit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6Details of scanning methods, e.g. sampling time, grouping of sub areas or time sharing with display driv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Definitions

  • N first cancellation processes and M second cancellation processes form a detection cycle, N, M ⁇ 1, which includes:
  • performing the basic capacitance cancellation processing on the detection capacitor in the i-th first cancellation process includes: performing the basic capacitance cancellation processing on the detection capacitor in the i-th first cancellation process The charge on the base is offset at least once.
  • the first switch module includes at least three first switches, and at least one of the first switches is configured to pair the In the driving module for charging the detection capacitor or discharging the detection capacitor in the second cancellation stage, at least two other first switches are arranged in the cancellation module for performing the basic capacitance cancellation processing on the detection capacitor in.
  • the cancellation module charges and discharges the cancellation capacitor under the control of the third switch module to perform the first cancellation process or the first cancellation process in the i-th
  • the second cancellation process performs the cancellation processing of the basic capacitance of the detection capacitor.
  • the third switch module includes at least two third switches, and the at least two third switches are configured in the cancellation module.
  • the detected detection capacitance can be eliminated or reduced by the charge cancell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that the amount of capacitance change is unchanged, the capacitance change rate is increased, the sensitivity of self-capacitance detection is improved, and the accuracy of self-capacitance detection is finally improved.
  • FIG. 7 is a schematic flowchart of a capacitance detection method in Embodiment 7 of this application.
  • Figure 1 is a schematic structural diagram of the capacitance detection circuit in Embodiment 1 of the application; as shown in Figure 1, it includes: a control module, a drive module, an offset module, a charge transfer module, and a processing module.
  • the drive module, the offset module, and the charge transfer module are specifically Can be configured in the front-end circuit.
  • the switch in the capacitance detection circuit shown in FIG. 3A can be a single-pole single-throw switch or a single-pole double-throw switch according to the needs of the working process, the switching state of the single-pole single-throw switch is on or off, and the switching state of the single-pole double-throw switch Different conduction states can be realized through the switching of contacts. Therefore, the specific circuit states of the above-mentioned capacitance detection circuit in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the capacitance change detection will be described below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specific switching states of these switches.
  • the two first switches need to participate in the charging and discharging of the cancellation capacitor Cc, 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first switch and the contact can be ensured
  • the three switches are connected to contact 1
  • the voltage of the cancellation capacitor can reach Vcc-Vss, and when connected to contact 2, the detection capacitor can discharge the cancellation capacitor.
  • the third stage (T3) When the second switch K2 is open, the fourth switch K4 is closed. Since the cancellation process of the second stage is completed, the third switch K3 can be connected to either contact 1 or contact 2, and charge transfer The module works and performs charge transfer processing on the detection capacitor.
  • S401 In the first cancellation process, sequentially perform charging processing, basic capacitance cancellation processing, and charge transfer processing on the detection capacitor to generate a first output voltage;
  • the first output voltage and the second output voltage of the charge transfer module are positive and negative about the common mode voltage Vcm. Since the low-frequency noise is approximately a constant offset in the adjacent first and second offset processes, this offset will cause Vout to change in the same direction. For example, if the value of Vout in one direction becomes larger, then The value in the other direction will become smaller, and the final peak-to-peak value will not change, so that low-frequency noise can be effectively suppressed.
  • the third stage (T3) the first switch K1 is connected to the contact 1, and the second switch K2 is opened, and the fourth switch K4 is closed. Since the cancellation process of the second stage is completed, the third switch K3 is connected to the contact 1 or contact 2 can be used, and the charge transfer module works to perform charge transfer processing on the basic capacitance of the detection capacitor.
  • the third stage (T3) When the second switch K2 is open, the fourth switch K4 is closed. Since the cancellation process of the second stage is completed, the third switch K3 can be connected to either contact 1 or contact 2, and charge transfer The module works to perform charge transfer processing on the basic capacitance of the detection capacitor.
  • FIG. 6 is a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capacitance detection circuit in the sixth embodiment of the application; as shown in FIG. 6, the structure of the capacitance detection circuit shown in FIGS. 3A and 3B is different from that shown in FIG. 3A and FIG. 3B.
  • the voltage source Vss in the drive module is replaced with GND.
  • one of the first switches is connected to the voltage source Vcc when connected to the contact 1, and connected to the contact 2 is connected to the voltage source Vss; on the contrary , The other first switch is connected to the contact 1 when it is connected to the voltage source Vss, and connected to the contact 2 is connected to the voltage source Vcc.
  • each voltage source is known, and in the formula (10), Cx actually represents the basic capacitance of the detection capacitor.
  • the third stage (T3) When the second switch K2 is open, the fourth switch K4 is closed. Since the cancellation process of the second stage is completed, the third switch K3 can be connected to either contact 1 or contact 2, and charge transfer The module works and performs charge transfer processing on the detection capacitor.
  • Second stage (T2) The first switch K1 is connected to contact 2, the second switch K2 is disconnected, the connection of the third switch K3 is switched from contact 1 to contact 2, and the fourth switch K4 is disconnected.
  • the ground voltage jumps to Vcm-Vcc, and the cancellation capacitor charges the detection capacitor, thereby realizing the charge cancellation processing of the detection capacitor Cx through the cancellation capacitor Cc.
  • the third stage (T3) When the second switch K2 is open, the fourth switch K4 is closed. Since the cancellation process of the second stage is completed, the third switch K3 can be connected to either contact 1 or contact 2, and charge transfer The module works and performs charge transfer processing on the detection capacitor.
  • each first switch K1 corresponds to two contacts, namely contact 1 and contact 2, to connect with the voltage source Vcc or Vss, thereby forming a first cancellation process or a second cancellation process;
  • each The third switch K3 also corresponds to two contacts, namely contact 1, contact 2, and the cancellation capacitor Cc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wo third switches K3, so that when the K3 contact of the third switch is switched, the same One of the cancellation capacitors participates in the first cancellation process or the second cancellation proce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Measurement Of Current Or Voltage (AREA)
  • Measurement Of Resistance Or Impedance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容检测方法,在检测时,N个第一抵消过程和M个第二抵消过程组成一个检测周期,N,M≥1,该检测方法包括:在第i个所述第一抵消过程对待测电容依次进行充电处理、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以及电荷转移处理以生成第一输出电压,i≤N;在第j个第二抵消过程对所述待测电容依次进行放电处理、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以及电荷转移处理以生成第二输出电压,j≤M;根据所述检测周期内的N个所述第一抵消过程对应的所述第一输出电压以及M个所述第二抵消过程对应的所述第二输出电压,确定所述待测电容被外加电场影响前后的电容变化量。当应用于自电容检测时,由于通过电荷抵消可消除或者减小检测到的待测电容的基础电容量,在电容变化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电容的变化率,提高了自电容检测的灵敏度,最终提高了自电容检测的准确度。

Description

电容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容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对自电容检测来说,其原理是检测电极与系统地之间会形成电容,称之为自电容,检测电极与系统地之间形成的电容具有基础电容量或初始电容量。当手指靠近或触摸检测电极时,检测电极和系统地之间的电容量会变大,通过检测该电容的变化量,可以判断用户的相关触控操作。
在电容触控领域,柔性屏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当利用上述自电容原理实现电容触控检测时,由于柔性屏往往比传统电容触控屏更薄,导致检测电极相对于系统地距离更近,因而该电容的基础电容量显著高于传统电容触控屏的该电容的基础电容量。另外,由于使用细金属线网格(metal-mesh)作为检测电极,感应面积相对较小,当有手指触控时,导致该电容变化量较小。较小的电容变化量意味着需要较高的电路增益,以使检测电路能够检测到触摸时电容变化量产生的电信号,但是由于基础电容量远高于电容变化量,如果采用较高的电路增益又容易导致检测电路饱和。
另外,电容的变化量较小由此导致产生的电信号也很小,容易被电路噪声淹没而无法检测到。由此可见,现有技术存在自电容检测灵敏度低,最终导致自电容检测的准确度较低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电容检测方法,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上述缺陷。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容检测方法,在检测时,N个第一抵消过程和M个第二抵消过程组成一个检测周期,N,M≥1,其包括:
在第i个所述第一抵消过程对待测电容依次进行充电处理、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以及电荷转移处理以生成第一输出电压,i≤N;
在第j个第二抵消过程对所述待测电容依次进行放电处理、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以及电荷转移处理以生成第二输出电压,j≤M;
根据所述检测周期内的N个所述第一抵消过程中对应的所述第一输出电压 以及M个所述第二抵消过程中对应的所述第二输出电压,确定所述待测电容被外加电场影响前后的电容变化量。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在第i个第一抵消过程对检测电容进行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包括:在第i个所述第一抵消过程对所述检测电容上的电荷进行至少一次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在第i个第一抵消过程对检测电容进行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包括:通过所述抵消电容对所述检测电容进行放电以对检测电容进行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在第j个第二抵消过程对检测电容进行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包括:在第j个所述第二抵消过程对所述检测电容上的电荷进行至少一次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在第j个第二抵消过程对检测电容进行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包括:所述抵消电容对所述检测电容进行充电处理以对检测电容进行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在第一开关模块的控制下进行到第一抵消过程和第二抵消过程之间的切换。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包括至少3个第一开关,其中至少1个第一开关配置在用于对在所述第一抵消阶段对所述检测电容进行充电处理或者在第二抵消阶段对所述检测电容进行放电处理的驱动模块中,另外至少2个第一开关配置在用于对所述检测电容进行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的抵消模块中。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抵消模块在第三开关模块的控制下对抵消电容进行充电、放电处理以在第i个所述第一抵消过程或者所述第二抵消过程对所述检测电容进行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在第三开关模块的控制下对抵消电容进行充电、放电处理以在第i个所述第一抵消过程对所述检测电容进行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包括:在第三开关模块的控制下对抵消电容进行充电、放电处理使得所述检测电容的电压被拉低以对所述检测电容进行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抵消模块在第三开关模块的控制下对抵消电容进行充电、放电处理以在第j个所述第一抵消过程或者所述第二抵消过程对所述检测电容进行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包括:在第三开关模块的控制下对抵消电容进行充电、放电处理使得所述检测电容的电压被升高以对所述检测电容进行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开关模块包括至少2个第三开 关,所述至少2个第三开关配置在所述抵消模块中。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在第四开关模块的控制下在第i个第一抵消过程对所述检测电容进行电荷转移处理或者在第j个第二抵消过程对所述检测电容进行电荷转移处理。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开关模块包括至少1个第四开关,所述第四开关用于使得在第i个所述第一抵消过程所述检测电容可处于电荷转移处理状态,或者在第j个所述第二抵消过程所述检测电容可处于电荷转移处理状态。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N个所述第一抵消过程先于M个所述第二抵消过程,或者,第i个所述第一抵消过程与第j个所述第二抵消过程之间交替。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由于N个第一抵消过程和M个第二抵消过程组成一个检测周期,N,M≥1,该检测方法包括:在第i个所述第一抵消过程对待测电容依次进行充电处理、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以及电荷转移处理以生成第一输出电压,i≤N;在第j个第二抵消过程对所述待测电容依次进行放电处理、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以及电荷转移处理以生成第二输出电压,j≤M;根据所述检测周期内的N个所述第一抵消过程中对应的所述第一输出电压以及M个所述第二抵消过程中对应的所述第二输出电压,确定所述待测电容被外加电场影响前后的电容变化量,当应用于自电容检测时,由于通过电荷抵消可消除或者减小检测到的检测电容的基础电容量,在电容变化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电容的变化率,提高了自电容检测的灵敏度,最终提高了自电容检测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电容检测电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开关的控制时序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电容检测电路处于第一抵消过程时具体电气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电容检测电路处于第二抵消过程时具体电气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四中电容检测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五中电容检测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六中电容检测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七中电容检测方法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任一技术方案必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的所有优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由于N个第一抵消过程和M个第二抵消过程组成一个检测周期,N,M≥1,该检测方法包括:在第i个所述第一抵消过程对检测电容依次进行充电处理、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以及电荷转移处理,以生成第一输出电压,i≤N;以及在第j个第二抵消过程对所述检测电容依次进行放电处理、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以及电荷转移处理,以生成第二输出电压,j≤M;根据所述检测周期内的N个所述第一抵消过程中对应的所述第一输出电压以及M个所述第二抵消过程中对应的所述第二输出电压,确定所述检测电容被外加电场影响前后的电容变化量,当应用于自电容检测时,由于通过电荷抵消可消除或者减小检测到的检测电容的基础电容量的影响,在电容变化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电容的变化率,提高了自电容检测的灵敏度,最终提高了自电容检测的准确度。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具体实现。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中电容检测电路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包括:控制模块、驱动模块、抵消模块、电荷转移模块以及处理模块,驱动模块、抵消模块、电荷转移模块具体可以配置在前端电路中。所述控制模块用于通过控制所述驱动模块对所述检测电容Cx进行充电、放电处理,以及通过控制所述抵消模块对检测电容的基础电容量进行抵消处理;所述电荷转移模块用于对所述检测电容进行电荷转移处理以生成输出电压(即下述示例中第一输出电压、第二输出电压);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输出电压确定所述检测电容被外加电场影响前后的电容变化量。处理模块具体可以包括抗混叠滤波器(Anti-alias Filter,简称AAF)以及模数转换器(Analog-Digital Converter,简称ADC),抗混叠滤波器对电荷转移模块的输出电压(即下述Vout)进行滤波处理后,之后再经过模数转换器采样,然后经过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进行正交(IQ)解调,得到的原始数据送至CPU进行坐标计算,以获得触摸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尽可能实现消除检测电容的基础电容量的影响,在电容检测电路工作时,一个检测周期包括N个第一抵消过程(又可称之为正向过程)和M个第二抵消过程(又可称之为负向过程),N,M≥1。以下分别结合第一抵消过程和第二抵消过程中,电容检测电路呈现的具体电气连接关系以及各个开关的控制时序,对实现抵消的原理进行示例性说明。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二中开关的控制时序示意图;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电容检测电路处于第一抵消过程时具体电气连接关系示意图;如图2和3A所示,其示例性地从电路具体实现角度提供了一种具体的电容检测电路。
具体地,在图3A所示的电容检测电路中,驱动模块具体包括:一个第一开关K1、一个第二开关K2,电压源Vcc以及Vss。第一开关K1为单刀双掷开关,第二开关K2为单刀单掷开关,其对应有两个触点,分别记为触点1、触点2,以分别与电压源Vcc或者Vss连接。
具体地,在图3A所示的电容检测电路中,抵消模块具体包括:三个第一开关K1、两个第三开关K3、抵消电容Cc、电压源Vcc以及Vss。其中,每个第一开关K1对应有两个触点即触点1、触点2,以与电压源Vcc或者Vss连接。第三开关K3同样对应有两个触点即触点1、触点2,以使第三开关的一端与第一开关K1连接或者抵消电容Cc连接;另外一端与电压源Vcc或者Vss连接。此处,需要说明的是,具有相同附图标记的开关并非实质为同一个开关,根据本申请的技术思想,实际上是指可具有同步的开关状态。
具体地,在图3A所示的电容检测电路中,电荷转移模块具体为双端全差分放大电路,该双端全差分放大电路的正相端与共模电压Vcm连接。在其正相端与输出端之间、负相端与输出端之间均设置有反馈电阻Rf以及反馈电容Cf。
具体地,在图3A所示的电容检测电路中,在电荷转移模块和处理模块之间还设置有第四开关K4。该第四开关K4可以包括在抵消模块中,或者也可以包括在电荷转移模块中,或者独立于抵消模块和电荷转移模块。
另外,在图3A所示的电容检测电路还包括:电压源产生模块,用于产生电压源Vcc、Vss或者Vcm。在图3A所示的电容检测电路中还包括控制模块,用于生成上述第一开关K1、第二开关K2、第三开关K3、第四开关K4的控制信号,包括控制开关导通或者关断的通断控制信号或者控制触点切换使开关处于不同导通状态的触点切换控制信号。
由于图3A所示的电容检测电路中的开关根据工作过程需要可以为单刀单掷开关或者单刀双掷开关,单刀单掷开关的开关状态为导通或者关断,而单刀双掷开关的开关状态可通过触点的切换实现不同的导通状态,因此,以下结合这些开关的具体开关状态,对上述电容检测电路在实现电容变化量检测过程中时呈现的具体电路状态进行说明。
再参见图3A,实际上示意电容检测电路在实现电容变化量检测过程中时呈现的一种具体电路状态。一个第一抵消过程包括如下第一阶段-第三阶段。
(1)第一抵消过程:
第一阶段(T1):第一开关K1连接到触点1,第二开关K2闭合,第三开关K3连接在触点1,第四开关K4断开。此时,检测电容Cx一端接地,另一端通过第一开关、第二开关连接到电压源Vcc,从而处于充电状态,充电完成其对地电压为Vcc;抵消电容Cc一端通过一第一开关、第三开关连接到电压源Vss,另外一端通过另外一个第一开关、另外一个第三开关连接到电压源Vcc,从而也同样处于充电状态,充电(完成其对地电压为Vcc-Vss。而此时,由于第四开关断开,抵消模块与电荷转移模块之间断开。
第二阶段(T2):第一开关K1连接到触点1,第二开关K2断开,第三开关K3连接从触点1切换到触点2,第四开关K4断开,由于抵消电容的对地电压跳变到Vss-Vcm,低于检测电容Cx的电压Vcc,检测电容Cx对抵消电容Cc充电,从而实现了通过抵消电容Cc对检测电容Cx进行电荷抵消处理。第三开关K3连接从触点2切换到触点1,充电完成其对地电压为Vcc-Vss;又从第三开关K3连接从触点1切换到触点2,检测电容再次对抵消电容正向充电,即对检测电容Cx再次进行电荷抵消处理,以此类推,即第二阶段,第三开关K3在触点1和触点2之间交替切换,从而实现对检测电容Cx的多次(记为M次)电荷抵消处理。每次使得检测电容的电压下降(Vcc-Vss-(Vss-Vcm))*Cc/Cx,最终使得检测电容的电压下降到或者接近下降到共模电压。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抵消模块中还配置了两个第一开关,该两个第一开关需要参与抵消电容Cc的充电、放电,第一开关与触点的连接只要可以保证第三开关连接到触点1时抵消电容的电压可达到Vcc-Vss,而当连接到触点2时能使检测电容对抵消电容放电即可。为此,示例性地,在图3A实施例中,抵消模块中,其中有一个第一开关连接到触点1时接到了电压源Vcc,而连接到触点2接到了电压源Vss;相反地,另外一个第一开关连接到触点1时接到了电压源Vss,而连接到触点2接到了电压源Vcc。
当完成上述第二阶段,检测电容存在基础电容量的影响完全被消除,假设没有触摸时,则Vout=0,此时,差分放大器的负相端电压为Vcm,即抵消电容和检测电容的对地电压均为共模电压Vcm,为此,存在如下公式(1):
(Vcc-Vcm)*Cx=M*Cc*(Vcc-Vss-(Vss-Vcm)  (1)
由于考虑到要在电路设计阶段,选择合适的抵消电容大小,因此,对上述公式变形得到如下公式(2):
Cc=[(Vcc-Vcm)*Cx]/[M*(Vcc-2Vss+Vcm)]      (2)
上述公式(2)中,各个电压源已知,而在公式(2)中,Cx实际上表示检测电容的基础电容量。
第三阶段(T3):第二开关K2断开时,第四开关K4闭合,由于完成了上 述第二阶段的抵消处理,第三开关K3连接在触点1或者触点2均可,电荷转移模块工作,对检测电容进行电荷转移处理。
只要在电路设计时保证检测电容的基础电容量与抵消电容在电容量具有上述公式(2)的关系,即可消除检测电容的基础电容量存在对电荷转移影响,当有外加电场时,只保留了外加电场的影响。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电容检测电路处于第二抵消过程时具体电气连接关系示意图;如图2和3B所示,其示例性地从电路具体实现角度提供了一种具体的电容检测电路。
再参见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三中电容检测电路处于第二抵消过程时具体电气连接关系示意图;如图3B所示,其示例性地从电路具体实现角度提供了一种具体的电容检测电路。
第二抵消过程包括如下第一阶段-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T1):第一开关K1连接到触点2,第二开关K2闭合,第三开关K3连接在触点1,第四开关K4断开。此时,检测电容Cx一端接地,另一端通过第一开关、第二开关连接到电压源Vss,从而处于放电状态,放电完成其对地电压为Vss;抵消电容Cc一端通过一第一开关、第三开关连接到电压源Vcc,另外一端通过另外一个第一开关、另外一个第三开关连接到电压源Vss,从而也同样处于放电状态,放电完成其对地电压为Vss-Vcc。而此时,由于第三开关断开,抵消模块与电荷转移模块之间断开。
第二阶段(T2):第一开关K1连接到触点2,第二开关K2断开,第三开关K3连接从触点1切换到触点2,第四开关K4断开,由于抵消电容的对地电压跳变到为Vcm-Vcc,抵消电容对检测电容充电,从而实现了通过抵消电容Cc对检测电容Cx进行电荷抵消处理。第三开关K3连接从触点2切换到触点1,抵消电容放电完成其对地电压为Vcc-Vss;又从第三开关K3连接从触点1切换到触点2,检测电容再次对抵消电容充电,即对检测电容Cx再次进行电荷抵消处理,以此类推,即第二阶段,第三开关K3在触点1和触点2之间交替切换,从而实现对检测电容Cx的多次(记为M次)电荷抵消处理。每次使得检测电容的电压上升(Vcc-Vss-Vcm+Vcc)*Cc/Cx,最终使得检测电容的电压上升到或者接近上升到共模电压。另外,通过多次电荷抵消处理,使得抵消电容Cc可以被设计的足够小,从而不占用触控芯片的太多面积。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抵消模块中还配置了两个第一开关,该两个第一开关需要参与抵消电容Cc的充电、放电,第一开关与触点的连接只要可以保证第三开关连接到触点1时抵消电容的电压可达到Vcc-Vss,而当连接到触点2时抵消电容的电压可达到Vcm-Vcc能使检测电容对抵消电容放电即可。为此,示例性地,在图3B 实施例中,抵消模块中,其中有两个第一开关连接到触点1时接到了电压源Vcc,而连接到触点2接到了电压源Vss;相反地,另外一个第一开关连接到触点1时接到了电压源Vss,而连接到触点2接到了电压源Vcc。
当完成上述第二阶段,检测电容存在基础电容量的影响完全被消除,则抵消电容和检测电容的电压均为共模电压,为此,存在如下公式(3):
(Vcm-Vss)*Cx=M*Cc*(Vcc-Vss-Vcm+Vcc)   (3)
由于考虑到要在电路设计阶段,选择合适的抵消电容大小,因此,对上述公式变形得到如下公式(4):
Cc=[(Vcm-Vss)*Cx]/[M*(2Vcc-Vss-Vcm)]      (4)
上述公式(4)中,各个电压源实际上是已知量,而在公式(4)中,Cx实际上表示检测电容的基础电容量。
第三阶段(T3):第二开关K2断开时,第四开关K4闭合,由于完成了上述第二阶段的抵消处理,第三开关K3连接在触点1或者触点2均可,电荷转移模块工作,对检测电容进行电荷转移处理。
只要在电路设计时保证检测电容的基础电容量与抵消电容在电容量具有上述公式(3)的关系,即可消除检测电容的基础电容量存在对电荷转移影响,当有外加电场时,只保留了外加电场的影响。
因此,在电路的设计阶段,只要将抵消电容的电容量设置成检测电容的基础电容量同时满足上述公式(2)和(4)即可,且优选抵消电容为具有恒定电容量的稳定电容,即不会外加电场的影响而电容量发生变化。
结合上述图图2所示的开关控制时序,以及图3A以及图3B所示的电容检测电路在进行工作时电气连接关系示意图,对应地提供了一种电容检测方法,在检测时,N个第一抵消过程和M个第二抵消过程组成一个检测周期,N,M≥1,在该方法中包括:在第i个所述第一抵消过程对检测电容依次进行充电处理、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以及电荷转移处理以生成第一输出电压,i≤N;在第j个第二抵消过程对所述检测电容依次进行放电处理、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以及电荷转移处理以生成第二输出电压,j≤M。此处,对于第一抵消过程和第二抵消过程并没有严格的时序要求,可以是以1个所述第一抵消过程与1个所述第二抵消过程为一组,其中的所述第一抵消过程第二抵消过程之间交替执行,即推而广之以第i个所述第一抵消过程与第j个所述第二抵消过程之间交替。或者,N个所述第一抵消过程作为整体先于M个所述第二抵消过程作为整体。优选地,N等于M,且i=j,从而使得抵消的性能尽可能最优,但是,在一些用场景性,N也可以不等于M。
为了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原理,以下以一个检测周期包括1个第一抵消过程 和1个第二抵消过程为例进行说明,即i=j=N=M=1。当一个检测周期包括多个第一抵消过程和多个第二抵消过程时,其实现的原理与1个第一抵消过程和1个第二抵消过程的类似,因此不再单独列举实施例说明。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四中电容检测方法流程示意图。再参照上述图3A和3B所示,在执行上述步骤S401时,在第一开关模块的控制下进行到第一抵消过程和第二抵消过程之间的切换。具体的,该第一开关模块包括至少3个第一开关,其中至少1个第一开关配置在用于对在所述第一抵消阶段对所述检测电容进行充电处理或者在第二抵消阶段对所述检测电容进行放电处理的驱动模块中,另外至少2个第一开关配置在用于对所述检测电容进行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的抵消模块中。
当然,此处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第一开关的数量仅仅是示例,实际上第一开关的数量可以根据应用场景进行灵活设置。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电容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401、在所述第一抵消过程对检测电容依次进行充电处理、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以及电荷转移处理以生成第一输出电压;
当在执行步骤S401时,电容检测电路中各个结构的电气连接关系如图3A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步骤S401中在所述第一抵消过程对所述检测电容上的电荷进行至少一次(具体如M次)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由于电路设计时电压源Vcc大于Vcm,因此,在第一过程阶段中检测电容经过充电之后电压高于Vcm,同时抵消电容的电压为Vss-Vcc,实际上为负电压(类似放电或者称之反相充电)。在抵消阶段时,抵消电容的电压又变为Vcm-Vss(类似于充电或称之反相放电),而由于Vcm大于Vss,实际上为正电压。因此,为实现至少一次的抵消处理,通过控制控制第三开关在其触点1和触点2之间切换,经过一次抵消处理,检测电容的电压被拉低,当经过多次抵消处理后,检测电容的电压被拉低到等于或者近似等于共模电压Vcm,即使得所述电荷转移处理后生成的所述第一输出电压接近于一共模电压Vcm。
即推而广之,若一个检测周期包括N个第一抵消过程,在本申请的任一实施例中,在第三开关模块的控制下对抵消电容进行充电、放电处理以在第i个所述第一抵消过程对所述检测电容进行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第二开关模块具体比如包括图3A和3B中的第三开关,配置在用于对所述检测电容进行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的抵消模块中。
即推而广之,若一个检测周期包括N个第一抵消过程,在第i个第一抵消过程对检测电容进行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时,通过所述抵消电容对所述检测电容进行放电以对检测电容进行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如前所述,当在第一抵消阶段,检测 电容被充电之后电压为Vcc,大于Vcm,因此,抵消电容要对检测电容进行放电处理,使其电压朝Vcm减小,直至等于或者接近Vcm。
S402、在第二抵消过程对所述检测电容依次进行放电处理、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以及电荷转移处理以生成第二输出电压。
类似上述步骤S401、抵消模块在第三开关模块的控制下对抵消电容进行充电、放电处理以在第j个所述第一抵消过程或者所述第二抵消过程对所述检测电容进行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包括:在第三开关模块的控制下对抵消电容进行充电、放电处理使得所述检测电容的电压被升高以对所述检测电容进行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
推而广之,若包括M个第一抵消过程,则在抵消模块在第三开关模块的控制下对抵消电容进行充电、放电处理以在第j个所述第一抵消过程或者所述第二抵消过程对所述检测电容进行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包括:在第三开关模块的控制下对抵消电容进行充电、放电处理使得所述检测电容的电压被升高以对所述检测电容进行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进一步地,在第三开关模块的控制下在第j个第二抵消过程对所述检测电容进行电荷转移处理。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开关模块包括至少1个第四开关,所述第四开关使得在所述第一抵消过程所述检测电容可处于电荷转移处理状态,或者所述第二抵消过程所述检测电容可处于电荷转移处理状态。推而广之,所述第四开关使得在第i个所述第一抵消过程所述检测电容可处于电荷转移处理状态,或者在第j个所述第二抵消过程所述检测电容可处于电荷转移处理状态。
S403、根据所述检测周期内的1个所述第一抵消过程中对应的所述第一输出电压以及1个所述第二抵消过程中对应的所述第二输出电压,确定所述检测电容被外加电场影响前后的电容变化量。
推而广之,若一个检测周期包括N个第一抵消过程和M个第二抵消过程,N个第一抵消过程对应输出N个第一输出电压,M个第二抵消过程对应输出M个第二输出电压,根据检测周期内的N个第一抵消过程中对应的N个第一输出电压以及M个第二抵消过程中对应的M个第二输出电压,确定检测电容被外加电场影响前后的电容变化量。其中,N可以等于M,N也可以不等于M。
参见图2所示,在第一抵消过程和第二抵消过程处理后,电荷转移模块的第一输出电压以及第二输出电压是关于共模电压Vcm正负对称的。由于在相邻第一抵消过程和第二抵消过程内,低频噪声近似为一个恒定的偏移量,这个偏移量会使Vout向相同的方向变化,比如Vout朝一个方向的值变大,则朝另一个方向的值会变小,最终得到的峰峰值不变,从而使得低频噪声得到有效抑制。
若电容检测电路可实现完全抵消状态,则在触摸时检测电容的电容量变成 Cx+ΔC,由于检测电容的基础电容量Cx对电路的影响被抵消电容Cc抵消,从而使得电荷转移模块输出的电压只反应电容变化量ΔC。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五中电容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与上述图3A、图3B所示电容检测电路结构不同的是,具体地,在图3A、图3B所示的电容检测电路中,驱动模块中的电压源Vss用GND代替;以及抵消模块中的一个电压源Vss用GND代替。
结合图5所示电容检测电路的结构,第一抵消过程包括如下第一阶段-第三阶段。
(1)第一抵消过程:
第一阶段(T1):第一开关K1连接到触点1,第二开关K2闭合,第三开关K3连接在触点1,第四开关K4断开。此时,检测电容Cx一端接地,另一端通过第一开关、第二开关连接到电压源Vcc,从而处于充电状态,充电完成其对地电压为Vcc;抵消电容Cc一端通过一第一开关、第三开关连接到电压源Vss,另外一端通过另外一个第一开关、另外一个第三开关连接到电压源Vcc,从而也同样处于充电状态,充电完成其电压为Vcc-Vss。而此时,由于第三开关断开,抵消模块与电荷转移模块之间断开。
第二阶段(T2):第一开关K1连接到触点1,第二开关K2断开,第三开关K3连接从触点1切换到触点2,第四开关K4断开,由于抵消电容的电压为Vcm,低于检测电容Cx的电压Vcc,检测电容对抵消电容充电,从而实现了通过抵消电容Cc对检测电容Cx进行电荷抵消处理。第三开关K3连接从触点2切换到触点1,充电完成其电压为Vcc-Vss;又从第三开关K3连接从触点1切换到触点2,检测电容再次对抵消电容正向充电,即对检测电容Cx再次进行电荷抵消处理,以此类推,即第二阶段,第三开关K3在触点1和触点2之间交替切换,从而实现对检测电容Cx的多次(记为M次)电荷抵消处理。每次使得检测电容的电压下降(Vcc-Vss-Vcm)*Cc/Cx,最终使得检测电容的电压下降到或者接近下降到共模电压。
当完成上述第二阶段,检测电容存在基础电容量的影响完全被消除,则抵消电容和检测电容的电压均为共模电压,为此,存在如下公式(5):
(Vcc-Vcm)*Cx=M*Cc*(Vcc-Vss-Vcm)   (5)
由于考虑到要在电路设计阶段,选择合适的抵消电容大小,因此,对上述公式变形得到如下公式(6):
Cc=[(Vcc-Vcm)*Cx]/[M*(Vcc-Vss-Vcm)]      (6)
上述公式(6)中,各个电压源已知,而在公式(6)中,Cx实际上表示检测电容的基础电容量。
第三阶段(T3):第一开关K1连接到触点1,第二开关K2断开时,第四开关K4闭合,由于完成了上述第二阶段的抵消处理,第三开关K3连接在触点1或者触点2均可,电荷转移模块工作,对检测电容的基础电容量进行电荷转移处理。
只要在电路设计时保证检测电容的基础电容量与抵消电容在电容量具有上述公式(6)的关系,即可消除检测电容的基础电容量存在对电荷转移影响,只保留了外加电场的影响。
第二抵消过程包括如下第一阶段-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T1):第一开关K1连接到触点2,第二开关K2闭合,第三开关K3连接在触点1,第四开关K4断开。此时,检测电容Cx一端接地,另一端通过第一开关、第二开关也连接到地,使其电压为0;抵消电容Cc一端通过一第一开关、第三开关连接到电压源Vcc,另外一端通过另外一个第一开关、另外一个第三开关连接到电压源Vss,从而也同样处于充电状态,充电完成其电压为Vcc-Vss。而此时,由于第三开关断开,抵消模块与电荷转移模块之间断开。
第二阶段(T2):第一开关K1连接到触点2,第二开关K2断开,第三开关K3连接从触点1切换到触点2,第四开关K4断开,由于抵消电容的电压为Vcc-Vcm,抵消电容对检测电容充电,从而实现了通过抵消电容Cc对检测电容Cx进行电荷抵消处理。第三开关K3连接从触点2切换到触点1,充电完成其电压为Vcc-Vss;又从第三开关K3连接从触点1切换到触点2,检测电容再次对抵消电容充电,即对检测电容Cx再次进行电荷抵消处理,以此类推,即第二阶段,第三开关K3在触点1和触点2之间交替切换,从而实现对检测电容Cx的多次(记为M次)电荷抵消处理。每次使得检测电容的电压上升(Vcc-Vss-Vcc+Vcm)*Cc/Cx,最终使得检测电容的电压上升到或者接近上升到共模电压。另外,通过多次电荷抵消处理,使得抵消电容Cc可以被设计的足够小,从而不占用触控芯片的太多面积。
当完成上述第二阶段,检测电容存在基础电容量的影响完全被消除,则抵消电容和检测电容的电压均为共模电压,为此,存在如下公式(7):
(Vcm)*Cx=M*Cc*(Vcc-Vss-Vcc+Vcm)   (7)
由于考虑到要在电路设计阶段,选择合适的抵消电容大小,因此,对上述公式变形得到如下公式(8):
Cc=[(Vcm)*Cx]/[M*(Vcm-Vss)]      (8)
上述公式(7)中,各个电压源实际上是已知量,而在公式(8)中,Cx实际上表示检测电容的基础电容量。
第三阶段(T3):第二开关K2断开时,第四开关K4闭合,由于完成了上述第二阶段的抵消处理,第三开关K3连接在触点1或者触点2均可,电荷转移模块工 作,对检测电容的基础电容量进行电荷转移处理。
只要在电路设计时保证检测电容的基础电容量与抵消电容在电容量具有上述公式(3)的关系,即可消除检测电容的基础电容量存在对电荷转移影响,只保留了外加电场的影响。
因此,在电路的设计阶段,只要将抵消电容的电容量设置成检测电容的基础电容量同时满足上述公式(6)和(8)即可,且优选抵消电容为具有恒定电容量的稳定电容,即不会外加电场的影响而电容量发生变化。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六中电容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与上述图3A、图3B所示电容检测电路结构不同的是,具体地,在图3A、图3B所示的电容检测电路中,驱动模块中的电压源Vss用GND代替。
结合图6所示电容检测电路的结构,第一抵消过程包括如下第一阶段-第三阶段。
(1)第一抵消过程:
第一阶段(T1):第一开关K1连接到触点1,第二开关K2闭合,第三开关K3连接在触点1,第四开关K4断开。此时,检测电容Cx一端接地,另一端通过第一开关、第二开关连接到电压源Vcc,从而处于充电状态,充电完成其对地电压为Vcc;抵消电容Cc一端通过一第一开关、第三开关连接到电压源Vss,另外一端通过另外一个第一开关、另外一个第三开关连接到电压源Vcc,从而也同样处于充电状态,充电(完成其对地电压为Vcc-Vss-。而此时,由于第三开关断开,抵消模块与电荷转移模块之间断开。
第二阶段(T2):第一开关K1连接到触点1,第二开关K2断开,第三开关K3连接从触点1切换到触点2,第四开关K4断开,由于抵消电容的对地电压跳变到Vss-Vcm,低于检测电容Cx的电压Vcc,检测电容Cx对抵消电容Cc充电,从而实现了通过抵消电容Cc对检测电容Cx进行电荷抵消处理。第三开关K3连接从触点2切换到触点1,充电完成其对地电压为Vcc-Vss;又从第三开关K3连接从触点1切换到触点2,检测电容再次对抵消电容正向充电,即对检测电容Cx再次进行电荷抵消处理,以此类推,即第二阶段,第三开关K3在触点1和触点2之间交替切换,从而实现对检测电容Cx的多次(记为M次)电荷抵消处理。每次使得检测电容的电压下降(Vcc-Vss-(Vss-Vcm))*Cc/Cx,最终使得检测电容的电压下降到或者接近下降到共模电压。
此处,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抵消模块中还配置了两个第一开关,该两个第一开关需要参与抵消电容Cc的充电、放电,第一开关与触点的连接只要可以保证第三开关连接到触点1时抵消电容的电压可达到Vcc-Vss,而当连接到触点2时能使检测电容对抵消电容放电即可。为此,示例性地,在图3A实施例中,抵消模块中,其中有一 个第一开关连接到触点1时接到了电压源Vcc,而连接到触点2接到了电压源Vss;相反地,另外一个第一开关连接到触点1时接到了电压源Vss,而连接到触点2接到了电压源Vcc。
当完成上述第二阶段,检测电容存在基础电容量的影响完全被消除,假设没有触摸时,Vout=0,此时,差分放大器的负相端电压为Vcm,即抵消电容和检测电容的对地电压均为共模电压Vcm,为此,存在如下公式(9):
(Vcc-Vcm)*Cx=M*Cc*(Vcc-Vss-(Vss-Vcm))   (9)
由于考虑到要在电路设计阶段,选择合适的抵消电容大小,因此,对上述公式变形得到如下公式(10):
Cc=[(Vcc-Vcm)*Cx]/[M*(Vcc-2Vss+Vcm)]      (10)
上述公式(10)中,各个电压源已知,而在公式(10)中,Cx实际上表示检测电容的基础电容量。
第三阶段(T3):第二开关K2断开时,第四开关K4闭合,由于完成了上述第二阶段的抵消处理,第三开关K3连接在触点1或者触点2均可,电荷转移模块工作,对检测电容进行电荷转移处理。
第二抵消过程包括如下第一阶段-第三阶段:
第二抵消过程包括如下第一阶段-第三阶段:
第一阶段(T1):第一开关K1连接到触点2,第二开关K2闭合,第三开关K3连接在触点1,第四开关K4断开。此时,检测电容Cx一端接地,另一端通过第一开关、第二开关连接到Gnd;抵消电容Cc一端通过一第一开关、第三开关连接到电压源Vcc,另外一端通过另外一个第一开关、另外一个第三开关连接到电压源Vss,处于充电状态,充电完成其对地电压为Vcc-Vss。而此时,由于第三开关断开,抵消模块与电荷转移模块之间断开。
第二阶段(T2):第一开关K1连接到触点2,第二开关K2断开,第三开关K3连接从触点1切换到触点2,第四开关K4断开,由于抵消电容的对地电压跳变到为Vcm-Vcc,抵消电容对检测电容充电,从而实现了通过抵消电容Cc对检测电容Cx进行电荷抵消处理。第三开关K3连接从触点2切换到触点1,抵消电容放电完成其对地电压为Vcc-Vss;又从第三开关K3连接从触点1切换到触点2,检测电容再次对抵消电容充电,即对检测电容Cx再次进行电荷抵消处理,以此类推,即第二阶段,第三开关K3在触点1和触点2之间交替切换,从而实现对检测电容Cx的多次(记为M次)电荷抵消处理。每次使得检测电容的电压上升(Vcc-Vss-Vcm+Vcc)*Cc/Cx,最终使得检测电容的电压上升到或者接近上升到共模电压。另外,通过多次电荷抵消处理,使得抵消电容Cc可以被设计的足够小,从而不占用触控芯片的太多面积。
当完成上述第二阶段,检测电容存在基础电容量的影响完全被消除,则抵消电容和检测电容的电压均为共模电压,为此,存在如下公式(11):
(Vcm)*Cx=M*Cc*(Vcc-Vss-Vcm+Vcc)   (11)
由于考虑到要在电路设计阶段,选择合适的抵消电容大小,因此,对上述公式变形得到如下公式(12):
Cc=[(Vcm)*Cx]/[M*(2Vcc-Vss-Vcm)]      (12)
上述公式(12)中,各个电压源实际上是已知量,而在公式(12)中,Cx实际上表示检测电容的基础电容量。
第三阶段(T3):第二开关K2断开时,第四开关K4闭合,由于完成了上述第二阶段的抵消处理,第三开关K3连接在触点1或者触点2均可,电荷转移模块工作,对检测电容进行电荷转移处理。
因此,在电路的设计阶段,只要将抵消电容的电容量设置成检测电容的基础电容量同时满足上述公式(10)和(12)即可,且优选抵消电容为具有恒定电容量的稳定电容,即不会外加电场的影响而电容量发生变化。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七电容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针对检测电容Cx1、Cx2分别设置一个驱动模块、一个抵消模块,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是,在电荷转移处理阶段,检测电容Cx1、Cx2分别与电荷转移处理中的差分放大器(比如双端差分放大器)连接,实际上同时有电荷转移到电荷转移模块。
在第一抵消过程中的第二阶段完成之后,检测电容Cx1对系统地的电压u 11(t2)=Vcc-M*(Vcc-Vss-Vcm)*Cc1/Cx1。检测电容Cx2对系统地的电压u 12(t2)=Vcc-M*(Vcc-Vss-Vcm)*Cc2/Cx2:在第三阶段过程中,检测电容Cx1向电荷转移模块转移的电荷量为ΔQ 1=[u 11(t 2)-V CM]C X1,检测电容Cx2向电荷转移模块转移的电荷量为ΔQ 2=[u 22(t 2)-V CM]C X2,根据ΔQ1、ΔQ2的大小,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若ΔQ1>ΔQ2,放大电路输出Vout为负向的电压;
若ΔQ1=ΔQ2,放大电路输出Vout为0;
若ΔQ1<ΔQ2,放大电路输出Vout为正向的电压。
同样,在第二抵消过程中的第二阶段完成之后,检测电容Cx1对系统地的电压u 21(t2)=M*(Vcc-Vss-Vcc+Vcm)*Cc1/Cx1。检测电容Cx1对系统地的电压u 22(t2)=M*(Vcc-Vss-Vcc+Vcm)*Cc2/Cx2:在第三阶段过程中,检测电容Cx1向电荷转移模块转移的电荷量为ΔQ 1=[u 21(t 2)-V CM]C X1,检测电容Cx2向电荷转移模块转移的电荷量为ΔQ 2=[u 22(t 2)-V CM]C X2,根据ΔQ1、ΔQ2的大小,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若ΔQ1>ΔQ2,放大电路输出Vout为负向的电压;
若ΔQ1=ΔQ2,放大电路输出Vout为0;
若ΔQ1<ΔQ2,放大电路输出Vout为正向的电压。
在电路设计上,从理论角度,在第一抵消过程和第二抵消过程均完美抵消,即实现ΔQ1=ΔQ2。
该实施例在相同时刻对两个检测电容充电、抵消和电荷转移,并通过差分放大器将放大后的信号输出到后级电路。在触控系统中,相邻的检测通道往往具有相近的基础电容量、温度变化时有相似的温度漂移量,以及相似的噪声特性。因此,该实施例能够抑制噪声,提高信噪比,以及具有抑制温漂的能力。进一步,在有触摸导致外加电场时,通过上述实施例三中Vout的方向,还可以判断出两个检测电容中那一个检测电容的电容变化量相对较大,继而根据电容量的相对大小关系,从而进一步确定触控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开关至第四开关可以为单一的开关结构,也可以为任一可实现相同技术功能的组合是电路结构。
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无论是第一抵消过程还是第二抵消过程,实际上起到实质上抵消作用的同一个抵消电容,从而简化了电路设计,或者换言之降低了电路设计的成本。
对应的,在抵消模块的具体电路结构上,若其包括三个第一开关K1、两个第三开关K3、抵消电容Cc、电压源Vcc以及Vss。其中,每个第一开关K1对应有两个触点即触点1、触点2,以与电压源Vcc或者Vss连接,从而形成第一抵消过程或者第二抵消过程;与此同时,每个第三开关K3同样对应有两个触点即触点1、触点2,且抵消电容Cc设置在两个第三开关K3之间,从而当第三开关的K3触点发生切换时,使得同一个所述抵消电容参与第一抵消过程或者第二抵消过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本申请任一项实施例中所述的触控芯片。
在上述实施例中,考虑到抵消电容Cc是集成在触控芯片内,因此,抵消电容越小,触控芯片的面积以及成本也就随之越小。为此,在具体应用场景中,优选在可减小检测到的检测电容的基础电容量的前提下,选用具有最小电容量的抵消电容形成上述电容检测电路。
另外,当基于互电容检测实现触控检测时,如果互电容的基础电容量比较大以至于可影响到互电容的变化率,则也可以应用本申请下述实施例的思想。
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以多种形式存在,包括但不限于:
(1)移动通信设备:这类设备的特点是具备移动通信功能,并且以提供话音、数据通信为主要目标。这类终端包括:智能手机(例如iPhone)、多媒体手机、功能性手机,以及低端手机等。
(2)超移动个人计算机设备:这类设备属于个人计算机的范畴,有计算和处理功能,一般也具备移动上网特性。这类终端包括:PDA、MID和UMPC设备等,例如iPad。
(3)便携式娱乐设备:这类设备可以显示和播放多媒体内容。该类设备包括:音频、视频播放器(例如iPod),掌上游戏机,电子书,以及智能玩具和便携式车载导航设备。
(4)服务器:提供计算服务的设备,服务器的构成包括处理器、硬盘、内存、系统总线等,服务器和通用的计算机架构类似,但是由于需要提供高可靠的服务,因此在处理能力、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可扩展性、可管理性等方面要求较高。
(5)其他具有数据交互功能的电子装置。
至此,已经对本主题的特定实施例进行了描述。其它实施例在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在一些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动作可以按照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仍然可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另外,在附图中描绘的过程不一定要求示出的特定顺序或者连续顺序,以实现期望的结果。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多任务处理和并行处理可以是有利的。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5)

  1. 一种电容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检测时,N个第一抵消过程和M个第二抵消过程组成一个检测周期,N,M≥1,包括:
    在第i个所述第一抵消过程对待测电容依次进行充电处理、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以及电荷转移处理以生成第一输出电压,i≤N;
    在第j个第二抵消过程对所述待测电容依次进行放电处理、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以及电荷转移处理以生成第二输出电压,j≤M;
    根据所述检测周期内的N个所述第一抵消过程中对应的所述第一输出电压以及M个所述第二抵消过程中对应的所述第二输出电压,确定所述检测电容被外加电场影响前后的电容变化量。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i个第一抵消过程对检测电容进行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包括:在第i个所述第一抵消过程对所述检测电容上的电荷进行至少一次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i个第一抵消过程对检测电容进行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包括:通过所述抵消电容对所述检测电容进行放电以对检测电容进行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j个第二抵消过程对检测电容进行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包括:在第j个所述第二抵消过程对所述检测电容上的电荷进行至少一次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j个第二抵消过程对检测电容进行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包括:所述抵消电容对所述检测电容进行充电处理以对检测电容进行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
  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第一开关模块的控制下进行到第一抵消过程和第二抵消过程之间的切换。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模块包括至少3个第一开关,其中至少1个第一开关配置在用于对在所述第一抵消阶段对所述检测电容进行充电处理或者在第二抵消阶段对所述检测电容进行放电处理的驱动模块中,另外至少2个第一开关配置在用于对所述检测电容进行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的抵消模块中。
  8. 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抵消模块在第三开关模块的控制下对抵消电容进行充电、放电处理以在第i个所述第一 抵消过程或者所述第二抵消过程对所述检测电容进行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三开关模块的控制下对抵消电容进行充电、放电处理以在第i个所述第一抵消过程对所述检测电容进行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包括:在第三开关模块的控制下对抵消电容进行充电、放电处理使得所述检测电容的电压被拉低以对所述检测电容进行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
  10.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抵消模块在第三开关模块的控制下对抵消电容进行充电、放电处理以在第j个所述第一抵消过程或者所述第二抵消过程对所述检测电容进行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包括:在第三开关模块的控制下对抵消电容进行充电、放电处理使得所述检测电容的电压被升高以对所述检测电容进行基础电容量的抵消处理。
  11. 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开关模块包括至少2个第三开关,所述至少2个第三开关配置在所述抵消模块中。
  12. 根据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四开关模块的控制下在第i个第一抵消过程对所述检测电容进行电荷转移处理或者在第j个第二抵消过程对所述检测电容进行电荷转移处理。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开关模块包括至少1个第四开关,所述第四开关用于使得在第i个所述第一抵消过程所述检测电容可处于电荷转移处理状态,或者在第j个所述第二抵消过程所述检测电容可处于电荷转移处理状态。
  14. 根据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N个所述第一抵消过程先于M个所述第二抵消过程,或者,第i个所述第一抵消过程与第j个所述第二抵消过程之间交替。
  15. 根据权利要求1-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N=M,且i=j。
PCT/CN2019/098899 2019-08-01 2019-08-01 电容检测方法 WO2021016992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098899 WO2021016992A1 (zh) 2019-08-01 2019-08-01 电容检测方法
CN201980001388.8A CN112689817B (zh) 2019-08-01 2019-08-01 电容检测方法
EP19917525.8A EP3798807A4 (en) 2019-08-01 2019-08-01 CAPACITY MEASUREMENT METHOD
US17/010,796 US11686753B2 (en) 2019-08-01 2020-09-02 Capacitance detection method and circuit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9/098899 WO2021016992A1 (zh) 2019-08-01 2019-08-01 电容检测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US17/010,796 Continuation US11686753B2 (en) 2019-08-01 2020-09-02 Capacitance detection method and circuit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016992A1 true WO2021016992A1 (zh) 2021-02-04

Family

ID=74228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9/098899 WO2021016992A1 (zh) 2019-08-01 2019-08-01 电容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686753B2 (zh)
EP (1) EP3798807A4 (zh)
CN (1) CN112689817B (zh)
WO (1) WO202101699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6475A1 (zh) * 2022-05-27 2023-11-30 敦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电路、触控检测放大电路以及触控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43515B (zh) * 2022-10-17 2023-03-07 基合半导体(宁波)有限公司 模拟前端电路、电容测量电路、芯片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8543A (zh) * 2008-11-05 2010-06-16 笙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抗干扰的电容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8152598A (zh) * 2016-12-02 2018-06-12 瑞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值量测电路及电容值量测方法
CN108475155A (zh) * 2018-03-30 2018-08-31 深圳市为通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容检测电路、触摸检测装置和终端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449895B2 (en) * 2005-06-03 2008-11-11 Synaptics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tecting a capacitance using switched charge transfer techniques
CN106055183B (zh) * 2012-12-30 2019-11-08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检测电路
US10082916B2 (en) * 2015-07-08 2018-09-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Circuit for cancelling offset capacitance of capacitive touch screen panel and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206440771U (zh) * 2017-01-18 2017-08-25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电容的装置、电子设备和检测压力的装置
CN107980115B (zh) * 2017-11-08 2021-01-29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检测装置、触控装置和终端设备
CN108124464B (zh) * 2017-12-13 2019-12-03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确定抵消支路的控制参数的方法及其装置、触控检测装置
EP3770738B1 (en) * 2019-05-28 2022-02-23 Shenzhen Goodix Technology Co., Ltd. Capacitance detection circuit, capacitance detection method, touch chip and electronic devic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8543A (zh) * 2008-11-05 2010-06-16 笙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抗干扰的电容检测装置及方法
CN108152598A (zh) * 2016-12-02 2018-06-12 瑞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容值量测电路及电容值量测方法
CN108475155A (zh) * 2018-03-30 2018-08-31 深圳市为通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电容检测电路、触摸检测装置和终端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ee also references of EP3798807A4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26475A1 (zh) * 2022-05-27 2023-11-30 敦泰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触控电路、触控检测放大电路以及触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10033655A1 (en) 2021-02-04
CN112689817A (zh) 2021-04-20
US11686753B2 (en) 2023-06-27
EP3798807A1 (en) 2021-03-31
EP3798807A4 (en) 2021-05-19
CN112689817B (zh) 2023-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49032B2 (en) Circuit, touch chip,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capacitance detection
WO2021016993A1 (zh) 电容检测电路、检测芯片及电子设备
US9710118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semiconductor system for producing noise differences between points of time
EP3971694B1 (en) Noise measurement circuit, self-capacitance measurement method, touch chip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936352B2 (en) Amplifier circuit with distributed dynamic chopping
WO2021016992A1 (zh) 电容检测方法
US11206019B2 (en) Capacitance detection circuit, capacitance detection method, touch chip,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1326907B2 (en) Circuit and method for capacitance detection, touch chip and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ENP 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991752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Effective date: 20200907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