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9237894A1 - 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9237894A1
WO2019237894A1 PCT/CN2019/087893 CN2019087893W WO2019237894A1 WO 2019237894 A1 WO2019237894 A1 WO 2019237894A1 CN 2019087893 W CN2019087893 W CN 2019087893W WO 2019237894 A1 WO2019237894 A1 WO 2019237894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surface
connection structure
rotated
state
mobi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9/08789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高峰
施利通
Original Assignee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19237894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9237894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Abstract

公开了一种移动终端,移动终端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第三本体以及柔性屏;所述柔性屏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的正面、所述第二本体的正面以及第三本体的正面上;当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本体和所述第三本体展开至所述第一本体的正面、所述第二本体的正面以及第三本体的正面形成一个支撑面时,所述柔性屏处于展开状态;当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本体和所述第三本体折叠在一起时,所述柔性屏处于折叠状态,且所述柔性屏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移动终端外侧。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
本申请要求在2018年06月11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820893613.6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电子产品技术,例如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移动终端使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屏的移动终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屏幕尺寸的需求,大屏幕的终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然而,相关技术的大屏移动终端,由于尺寸大,不方便携带和单手握持,降低了用户的体验。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为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第三本体以及柔性屏;
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本体和所述第三本体能够展开至所述第一本体的正面、所述第二本体的正面以及第三本体的正面形成一个支撑面;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本体和所述第三本体能够折叠在一起;
所述柔性屏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的正面、所述第二本体的正面以及第三本体的正面上;当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本体和所述第三本体展开至所述第一本体的正面、所述第二本体的正面以及第三本体的正面形成一个支撑面时,所述柔性屏处于展开状态;当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二本体和所述第三本体折叠在一起时,所述柔性屏处于折叠状态,且所述柔性屏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移动终端外侧。
附图概述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一个示例性结构的示意图;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一个示例性结构的示意图;
图1c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一个示例性结构的示意图;
图1d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一个示例性结构的示意图;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一个示例性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一个示例性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3a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一个示例性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3b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一个示例性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图3c为本申请实施例移动终端的传动机构的一个示例性结构的爆炸图;
图3d为本申请实施例移动终端的传动机构的一个示例性结构的示意图;
图3e为本申请实施例移动终端的传动机构的一个示例性结构的示意图;
图3f为本申请实施例移动终端的传动机构的一个示例性结构的示意图;
图3g为本申请实施例移动终端的固定座的一个示例性结构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第一本体;200、第二本体;300、第三本体;400、柔性屏;410、第一平面部;420、第二平面部;430、第三平面部;440、第一弯曲部;450、第二弯曲部;500、第一连接结构;501、转轴;502、连接杆;600、第二连接结构;601、传动轴;602、第一托板;603、第二托板;604、容置空间;630、第一传动齿轮杆;640、第二传动齿轮杆;650、推动杆;611、第一滑槽;621、第二滑槽;660、弹簧;670、固定座;672、平动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的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以下结合图1a、图1b、图1c和图1d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移动终端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照图1a至图1d,本申请实施例记载的移动终端包括:第一本体100、第二本体200、第三本体300以及柔性屏400;所述第一本体100、所述第二本体200和所述第三本体300能够展开至所述第一本体100的正面、所述第二本体200的正面以及第三本体300的正面形成一个支撑面;所述第一本体100、所述第二本体200和所述第三本体300能够折叠在一起;所述柔性屏400固定设 置于所述第一本体100的正面、所述第二本体200的正面以及第三本体300的正面上;当所述第一本体100、所述第二本体200和所述第三本体300展开至所述第一本体100的正面、所述第二本体200的正面以及第三本体300的正面形成一个支撑面时,所述柔性屏400处于展开状态;当所述第一本体100、所述第二本体200和所述第三本体300折叠在一起时,所述柔性屏400处于折叠状态,且所述柔性屏400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移动终端外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本体100,第二本体200和第三本体300共同支撑柔性屏40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第一本体100的结构和形状,第二本体200的结构和形状和第三本体300的结构和形状。第一本体100的形状,第二本体200的形状和第三本体300的形状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图1d示例性地示出了所述第一本体100、所述第二本体200和所述第三本体300都为长方体形;所述第一本体100的长度、所述第二本体200的长度和所述第三本体300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本体100的宽度、所述第二本体200的宽度和所述第三本体300的宽度相等;且所述第三本体300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本体100的高度,所述第三本体300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本体200的高度不同;以便在所述第三本体300内设置移动终端其他结构,第一本体100和第二本体200仅用于支撑柔性屏400。当然第一本体100的高度,所述第二本体200的高度和所述第三本体300的高度也可以相等。
这里,如图1c和图1d所示,所述第一本体100、所述第二本体200和所述第三本体300能够展开至所述第一本体100的正面、所述第二本体200的正面以及第三本体300的正面形成一个支撑面;以便于支撑处于展开状态的柔性屏400而实现移动终端的大尺寸显示屏的功能。如图1a和图1b所示,所述第一本体100、所述第二本体200和所述第三本体300能够折叠在一起;以便实现移动终端的小尺寸便于携带的功能。
这里,所述第一本体100、所述第二本体200和所述第三本体300可以通过柔性屏400而实现展开或者折叠的功能,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结构而实现展开或者折叠的功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柔性屏400的形状和结构,只要当所述第一本体100、所述第二本体200和所述第三本体300展开至所述第一本体100的正面、所述第二本体200的正面以及第三本体300的正面形成一个支撑面时,所述柔性屏400处于展开状态;当所述第一本体 100、所述第二本体200和所述第三本体300折叠在一起时,所述柔性屏400处于折叠状态,且所述柔性屏400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移动终端外侧。这样,移动终端既实现了大尺寸显示屏的功能,也实现了小尺寸便于携带的功能,且所述柔性屏400处于折叠状态,所述柔性屏400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移动终端外侧;以便移动终端处于小尺寸时,柔性屏400也可以用于显示,适应性更强,用户体验更好。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些示例性的实现方式中,如图1c所示,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一连接结构500和第二连接结构600;所述第一本体10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00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三本体300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二本体200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结构600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三本体300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三本体300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三本体300的第二侧面相对;所述第一本体10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00转动至所述第一本体100的正面与所述第三本体300的正面形成一个支撑面;所述第二本体200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结构600转动至所述第二本体200的正面与所述第三本体300的正面形成一个支撑面时,所述柔性屏400处于所述展开状态。
在本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本体100、所述第二本体200和所述第三本体300折叠在一起时,柔性屏400可以全部位于所述移动终端外侧,也可以部分位于所述移动终端外侧。以下示例性地列出所述第一本体100、所述第二本体200和所述第三本体300折叠在一起的两种结构。
例如,在所述第一本体100、所述第二本体200和所述第三本体300折叠在一起的第一种结构中,如图1c所示,所述柔性屏400包括第一平面部410,第二平面部420和第三平面部430;所述第一平面部410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100的正面,所述第二平面部420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200的正面,所述第三平面部430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三本体300的正面。如图1a和图1b所示,当所述第一本体10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00转动至所述第一本体100的背面与所述第三本体300的背面贴合,所述第二本体200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结构600转动至所述第二平面部420与所述第三平面部430贴合时,所述柔性屏400处于折叠状态,所述第一平面部410位于所述第一本体100的外侧。这里,所述第一本体100、所述第二本体200和所述第三本体300重叠在一起,折叠在一起的移动终端的体积更小,且所述第一平面部410可以实现移动终端的显示功能。
在本示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所述第一本体100 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00相对于所述第三本体300转动的转动角度的范围,以及第二本体200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结构600相对于所述第三本体300转动的转动角度的范围,只要所述第一本体100、所述第二本体200和所述第三本体300能够展开至所述第一本体100的正面、所述第二本体200的正面以及第三本体300的正面形成一个支撑面;所述第一本体100、所述第二本体200和所述第三本体300能够折叠在一起即可。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本体10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00相对于所述第三本体300转动的转动角度的范围为0°到180°;第二本体200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结构600相对于所述第三本体300转动的转动角度的范围为180°到360°;如图1c和图1d所示,当所述第一本体100相对于所述第三本体300转动至0°、所述第二本体200相对所述第三本体300转动至180°时,所述第一本体100的正面、所述第二本体200的正面以及第三本体300的正面位于一个支撑面,所述柔性屏400处于所述展开状态;如图1a和图1b所示,当所述第一本体100相对于所述第三本体300转动至180°,所述第一本体100的背面与所述第三本体300的背面贴合;所述第二本体200相对所述第三本体300转动至360°时,所述第二平面部420与所述第三平面部430贴合,所述柔性屏400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所述第一平面部410位于所述第一本体100的外侧。
在本示例中,第一连接结构500的结构不作限定,只要所述第一本体10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00能够转动至所述第一本体100的背面与所述第三本体300的背面贴合,且所述第一本体10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00能够转动至所述第一本体100的正面与所述第三本体300的正面形成一个支撑面即可。所述第一本体100转动过程中,为了防止第一平面部410和第二平面无法展平,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00具有撑开状态和收缩状态,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00处于撑开状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00处于收缩状态的长度;所述柔性屏400还包括第一弯曲部440,所述第一弯曲部440连接所述第一平面部410和所述第三平面部430,所述第一弯曲部440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00抵接,所述第一弯曲部440具有第一展开状态和第一弯曲状态;当所述第一本体10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00转动至所述第一本体100的正面与所述第三本体300的正面形成一个支撑面,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00处于撑开状态,所述第一弯曲部440处于所述第一展开状态;当所述第一本体10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00转动至所述第一本体100的背面与所述第三本体300的背面贴合时,所述第一 连接结构500处于收缩状态,所述第一弯曲部440处于所述第一弯曲状态。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第一连接结构500的结构而使第一连接结构500具有撑开状态和收缩状态即可。例如,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00包括柔性件,所述第一本体100通过所述柔性件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三本体300的第一侧面,所述柔性件与所述第一弯曲部440抵接;这里,所述柔性件通过变形能够处于撑开状态和收缩状态。这里,所述柔性件可为柔性金属或柔性高分子材料构成的。所述柔性件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形变,且在外力撤除时保持因外力造成的形变。总之,本实施例所述柔性件可以由具有形变能力且自动形变恢复能力弱的材料构成。所述自动形变恢复能力弱,可理解为:不会因形变储蓄势能,从而没有储蓄的势能能够使其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态。又例如,如图2a和图2b所示,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00包括至少两个转轴501和连接杆502;所述至少两个转轴501的相邻转轴501通过所述连接杆502沿所述至少两个转轴501的相邻转轴501的径向滑动连接,所述至少两个转轴501的相邻转轴501能够相对转动,所述第一本体100通过所述至少两个转轴501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三本体300的第一侧面,所述至少两个转轴501与所述第一弯曲部440抵接。这里,所述至少两个转轴501通过沿所述连接杆502滑动和所述至少两个转轴501的相邻转轴501相对转动而具有所述撑开状态和所述收缩状态;如图2b所示,当所述第一本体100通过所述至少两个转轴501的相邻转轴501相对转动至所述第一本体100的正面与所述第三本体300的正面形成一个支撑面时,所述至少两个转轴501的相邻转轴501通过所述连接杆502沿所述至少两个转轴501的相邻转轴501的径向滑动而达到所述撑开状态,所述第一弯曲部440处于所述第一展开状态;从而通过处于撑开状态的所述至少两个转轴501支撑处于所述第一展开状态的所述第一弯曲部440,防止所述第一弯曲部440出现褶皱;如图2a所示,当所述第一本体100通过所述至少两个转轴501的相邻转轴501相对转动至所述第一本体100的背面与所述第三本体300的背面贴合时时,所述至少两个转轴501的相邻转轴501通过所述连接杆502沿所述至少两个转轴501的相邻转轴501的径向滑动而达到所述收缩状态,所述第一弯曲部440处于所述第一弯曲状态;从而通过处于收缩状态的所述至少两个转轴501支撑处于所述第一弯曲状态的所述第一弯曲部440,防止将所述第一弯曲部440撑破。
在本示例中,第二连接结构600的结构不作限定,只要所述第二本体200 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结构600转动至所述第二平面部420与所述第三平面部430贴合,且所述第二本体200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结构600能够转动至所述第二本体200的正面与所述第三本体300的正面形成一个支撑面即可。例如,第二连接结构600包括旋转轴,所述第二本体200通过所述旋转轴与所述第三本体300转动地连接。又例如,如图3a和图3b所示,所述第二连接结构600包括传动轴601,所述传动轴601设置于所述第三本体300的正面和所述第三本体300的第二侧面的连接处;所述第二本体200与所述传动轴601固定连接,且通过所述传动轴601与所述第三本体300转动地连接;所述柔性屏400还包括第二弯曲部450,所述第二弯曲部450连接所述第二平面部420和所述第三平面部430;所述第二弯曲部450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600处,所述第二弯曲部450具有第二展开状态和第二弯曲状态;所述第三本体300的正面设置有第一托板602、第二托板603、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托板602和所述第二托板603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传动轴601连接;如图3b所示,当所述第二本体200通过所述传动轴601转动至与所述第二本体200的正面与所述第三本体300的正面形成一个支撑面时,所述第一托板602和所述第二托板603通过所述传动机构转动至所述第一托板602,所述第二托板603,所述第二本体200的正面和所述第三本体300的正面共同形成一个支撑平面;所述第二弯曲部450处于所述第二展开状态;如图3a所示,当所述第二本体200通过所述传动轴601带动所述第二托板603转动至所述第二平面部420与所述第三平面部430贴合时,所述第一托板602和所述第二托板603通过所述传动机构转动至所述第一托板602和所述第二托板603在所述第三本体300上形成内凹的容置空间604;所述第二弯曲部450位于所述容置空间604内,且处于第二弯曲状态。这样,所述第二本体200转动过程中能够防止所述第二弯曲部450压坏。
本领域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所述第二托板603和所述第二托板603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三本体300的正面上。
这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设置传动机构的结构,只要所述第一托板602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托板603一起转动即可。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如图3c至图3g所示,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齿轮杆630、第二传动齿轮杆640、推动杆650;其中,所述第一传动齿轮杆630的第一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托板602的下表面,所述第一传动齿轮杆630的第二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推动杆65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 杆630连接,所述推动杆650的另一端与所述传动轴601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齿轮杆640的第三端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托板603的下表面,所述第二传动齿轮杆640的第四端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二齿轮。在所述第一托板602和所述第二托板603通过所述传动机构转动至所述第一托板602,所述第二托板603,所述第二本体200的正面和所述第三本体300的正面共同形成一个支撑平面的过程中,当所述第二本体200相对于所述第三本体300转动时,所述推动杆650受到所述传动轴601的力时,所述推动杆650带动所述第一传动齿轮杆630相对于所述第一托板602滑动,同时带动所述第一传动齿轮杆630朝向第一方向转动;在所述第一传动齿轮杆630朝向第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一传动齿轮杆630带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杆640相对于所述第二托板603滑动,同时带动所述第二传动齿轮杆640朝向第二方向转动,以使所述第一托板602朝向第二方向转动,所述第二托板603朝向第一方向转动,直至所述第一托板602与所述第二托板603平齐,形成一个平面,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反。
这里,如图3c和图3d所示,所述第一托板602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一滑槽611;所述第一传动齿轮杆630的第一端上设置有第一轴,所述第一轴的插设在第一滑槽611内;使得所述第一传动齿轮杆630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托板602滑动;所述第二托板603的下表面上设置有第二滑槽621;所述第三端上设置有第二轴,所述第二轴插设在所述第二滑槽;使得所述第二传动齿轮杆640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二托板603滑动。
这里,如图3d所示,所述第一传动齿轮杆630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二传动齿轮杆640上设置有第二定位柱;所述传动机构还可以包括:弹簧660;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一定位柱,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第二定位柱;在所述第一托板602和所述第二托板603通过所述传动机构转动至所述第一托板602和所述第二托板603在所述第三本体300上形成内凹的容置空间604过程中,所述弹簧660压缩;当所述第二本体200相对于所述第三本体转动,所述推动杆650撤去所述传动轴601的力时,所述弹簧660产生回复力,分别作用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杆630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杆640,使得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脱离啮合,所述第一托板602朝向第四方向转动,所述第二托板603朝向第三方向转动;所述第一托板602和所述第二托板603在所述第三本体300上形成内凹的容置空间604,所述第二弯曲部450位于所述容置空间604内,且处于第二弯曲 状态。
这里,如图3c和图3g所示,传动机构还可以还包括:固定座670,所述固定座670上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一传动齿轮杆630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杆640穿过所述限位槽;限位槽的开口要大于第一传动齿轮杆630和第二传动齿轮杆640的宽度的总和,使得第一传动齿轮杆630和第二传动齿轮杆640在穿过限位槽后仍存在滑动空间。如图3f和图3g,在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脱离啮合后,第一传动齿轮杆630在回复力的作用下在第一滑槽611中滑动并朝向第二方向转动;第二传动齿轮杆640在回复力的作用下在第二滑槽621中滑动并朝向第一方向转动,直至第一传动齿轮杆630和第二传动齿轮杆640与限位槽的开口卡合,此时,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呈现点接触,所述第一托板602和所述第二托板603通过所述传动机构转动至所述第一托板602和所述第二托板603在所述第三本体300上形成内凹的容置空间604;所述第二弯曲部450位于所述容置空间604内,且处于第二弯曲状态。
所述固定座670的上表面还设置有平动垫片672;其中,当所述第一传动齿轮杆630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杆640与所述限位槽的开口卡合时,所述平动垫片672为所述第一传动齿轮杆630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杆640提供摩擦力。
又例如,在所述第一本体100、所述第二本体200和所述第三本体300折叠在一起的第二种结构中,所述柔性屏400包括第一平面部410,第二平面部420和第三平面部430;所述第一平面部410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100的正面,所述第二平面部420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200的正面,所述第三平面部430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三本体300的正面;所述第一本体10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00转动至与所述第一本体100的背面与所述第三本体300的背面贴合,所述第二本体200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结构600转动至所述第二本体200的背面与所述第一平面部410贴合时,所述柔性屏400处于折叠状态,所述第二平部位于所述第二本体200的外侧,所述第三平面部430位于所述第三本体300的外侧。这里,所述第一本体100、所述第二本体200和所述第三本体300重叠在一起,折叠在一起的移动终端的体积更小,且所述第二平面部420和第三平面部430可以实现移动终端的显示功能。
在本示例中,第一连接结构500与上述第一连接结构500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示例中,第二连接结构600与第一连接结构500可以相同,以便通过 相同的结构实现移动终端的展开和折叠。当然,第二连接结构600也可以与第一连接结构500不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本体100、所述第二本体200和所述第三本体300展开至所述第一本体100的正面、所述第二本体200的正面以及第三本体300的正面形成一个支撑面时,所述柔性屏400处于展开状态,以便使移动终端形成大尺寸的显示屏;当所述第一本体100、所述第二本体200和所述第三本体300折叠在一起时,所述柔性屏400处于折叠状态,且所述柔性屏400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移动终端外侧,以便使移动终端形成便于携带的小尺寸的显示屏;从而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的细节。然而,能够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施例中,并未详细示出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迷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另外,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原解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发明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他变型,这些变型也视为落入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内可。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Claims (10)

  1. 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第一本体(100)、第二本体(200)、第三本体(300)以及柔性屏(400);
    所述第一本体(100)、所述第二本体(200)和所述第三本体(300)能够展开至所述第一本体(100)的正面、所述第二本体(200)的正面以及第三本体(300)的正面形成一个支撑面;所述第一本体(100)、所述第二本体(200)和所述第三本体(300)能够折叠在一起;
    所述柔性屏(400)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100)的正面、所述第二本体(200)的正面以及第三本体(300)的正面上;当所述第一本体(100)、所述第二本体(200)和所述第三本体(300)展开至所述第一本体(100)的正面、所述第二本体(200)的正面以及第三本体(300)的正面形成一个支撑面时,所述柔性屏(400)处于展开状态;当所述第一本体(100)、所述第二本体(200)和所述第三本体(300)折叠在一起时,所述柔性屏(400)处于折叠状态,且所述柔性屏(400)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移动终端外侧。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还包括:第一连接结构(500)和第二连接结构(600);
    所述第一本体(10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00)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三本体(300)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二本体(200)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结构(600)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三本体(300)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三本体(300)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三本体(300)的第二侧面相对;
    所述第一本体(10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00)转动至所述第一本体(100)的正面与所述第三本体(300)的正面形成一个支撑面;所述第二本体(200)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结构(600)转动至所述第二本体(200)的正面与所述第三本体(300)的正面形成一个支撑面时,所述柔性屏(400)处于所述展开状态。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柔性屏(400)包括第一平面部(410),第二平面部(420)和第三平面部(430);所述第一平面部(410)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100)的正面,所述第二平面部(420)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200)的正面,所述第三平面部(430)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三本体(300)的正面;
    在所述第一本体(10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00)转动至所述第一本体(100)的背面与所述第三本体(300)的背面贴合,且所述第二本体(200) 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结构(600)转动至所述第二平面部(420)与所述第三平面部(430)贴合的情况下,所述柔性屏(400)处于折叠状态,所述第一平面部(410)位于所述第一本体(100)的外侧。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00)具有撑开状态和收缩状态,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00)处于撑开状态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00)处于收缩状态的长度;
    所述柔性屏(400)还包括第一弯曲部(440),所述第一弯曲部(440)连接所述第一平面部(410)和所述第三平面部(430),所述第一弯曲部(440)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00)抵接,所述第一弯曲部(440)具有第一展开状态和第一弯曲状态;
    在所述第一本体(10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00)转动至所述第一本体(100)的正面与所述第三本体(300)的正面形成一个支撑面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00)处于撑开状态,所述第一弯曲部(440)处于所述第一展开状态;
    在所述第一本体(10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00)转动至所述第一本体(100)的背面与所述第三本体(300)的背面贴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00)处于收缩状态,所述第一弯曲部(440)处于所述第一弯曲状态。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00)包括柔性件,所述第一本体(100)通过所述柔性件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三本体(300)的第一侧面,所述柔性件与所述第一弯曲部(440)抵接。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00)包括至少两个转轴(501)和连接杆(502);
    所述至少两个转轴(501)的相邻转轴(501)通过所述连接杆(502)沿所述至少两个转轴(501)的相邻转轴(501)的径向滑动连接,所述至少两个转轴(501)的相邻转轴(501)能够相对转动,所述第一本体(100)通过所述至少两个转轴(501)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三本体(300)的第一侧面,所述至少两个转轴(501)与所述第一弯曲部(440)抵接。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结构(600)包括传动轴(601),所述传动轴(601)设置于所述第三本体(300)的正面和所述第三本体(300)的第二侧面的连接处;所述第二本体(200)与所述传动轴(601)固定连接,且通过所述传动轴(601)与所述第三本体(300)转动地连 接;
    所述柔性屏(400)还包括第二弯曲部(450),所述第二弯曲部(450)连接所述第二平面部(420)和所述第三平面部(430);所述第二弯曲部(450)位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600)处,所述第二弯曲部(450)具有第二展开状态和第二弯曲状态;
    所述第三本体(300)设置有第一托板(602)、第二托板(603)、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托板(602)和所述第二托板(603)的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所述传动轴(601)连接;
    在所述第二本体(200)通过所述传动轴(601)转动至与所述第二本体(200)的正面与所述第三本体(300)的正面形成一个支撑面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托板(602)和所述第二托板(603)通过所述传动机构转动至所述第一托板(602),所述第二托板(603),所述第二本体(200)的正面和所述第三本体(300)的正面共同形成一个支撑平面;所述第二弯曲部(450)处于所述第二展开状态;
    在所述第二本体(200)通过所述传动轴(601)转动至所述第二平面部(420)与所述第三平面部(430)贴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托板(602)和所述第二托板(603)通过所述传动机构转动至所述第一托板(602)和所述第二托板(603)在所述第三本体(300)上形成内凹的容置空间(604);所述第二弯曲部(450)位于所述容置空间(604)内,且处于第二弯曲状态。
  8.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一本体(10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00)相对于所述第三本体(300)转动的转动角度的范围为0°到180°;
    第二本体(200)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结构(600)相对于所述第三本体(300)转动的转动角度的范围为180°到360°;
    在所述第一本体(100)相对于所述第三本体(300)转动至0°、所述第二本体(200)相对所述第三本体(300)转动至180°的情况下,所述第一本体(100)的正面、所述第二本体(200)的正面以及第三本体(300)的正面位于一个支撑面,所述柔性屏(400)处于所述展开状态;
    在所述第一本体(100)相对于所述第三本体(300)转动至180°,所述第一本体(100)的背面与所述第三本体(300)的背面贴合;所述第二本体(200)相对所述第三本体(300)转动至360°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平面部(420)与所述第三平面部(430)贴合,所述柔性屏(400)处于所述折叠状态,所述第一 平面部(410)位于所述第一本体(100)的外侧。
  9.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柔性屏(400)包括第一平面部(410),第二平面部(420)和第三平面部(430);所述第一平面部(410)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本体(100)的正面,所述第二平面部(420)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本体(200)的正面,所述第三平面部(430)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三本体(300)的正面;
    所述第一本体(100)通过所述第一连接结构(500)转动至与所述第一本体(100)的背面与所述第三本体(300)的背面贴合,所述第二本体(200)通过所述第二连接结构(600)转动至所述第二本体(200)的背面与所述第一平面部(410)贴合时,所述柔性屏(400)处于折叠状态,所述第二平部位于所述第二本体(200)的外侧,所述第三平面部(430)位于所述第三本体(300)的外侧。
  10. 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一本体(100)、所述第二本体(200)和所述第三本体(300)都为长方体形;
    所述第一本体(100)的长度、所述第二本体(200)的长度和所述第三本体(300)的长度相等;所述第一本体(100)的宽度、所述第二本体(200)的宽度和所述第三本体(300)的宽度相等。
PCT/CN2019/087893 2018-06-11 2019-05-22 移动终端 WO2019237894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93613.6U CN208508992U (zh) 2018-06-11 2018-06-11 一种移动终端
CN201820893613.6 2018-06-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237894A1 true WO2019237894A1 (zh) 2019-12-19

Family

ID=652885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9/087893 WO2019237894A1 (zh) 2018-06-11 2019-05-22 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8508992U (zh)
WO (1) WO201923789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508992U (zh) * 2018-06-11 2019-0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11696437B (zh) * 2019-03-13 2022-06-21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铰链组件及折叠显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6504A (zh) * 2015-04-20 2015-07-22 张跃 折叠式多屏机
CN105516411A (zh) * 2015-12-29 2016-04-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的移动终端
CN105676958A (zh) * 2015-12-29 2016-06-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带柔性屏的终端
CN208508992U (zh) * 2018-06-11 2019-0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6504A (zh) * 2015-04-20 2015-07-22 张跃 折叠式多屏机
CN105516411A (zh) * 2015-12-29 2016-04-20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可折叠的移动终端
CN105676958A (zh) * 2015-12-29 2016-06-15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带柔性屏的终端
CN208508992U (zh) * 2018-06-11 2019-02-1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508992U (zh) 2019-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16228B2 (en) Support mechanism and mobile terminal
WO2018141120A1 (zh) 柔性显示模组及具有该柔性显示模组的电子装置
WO2018196290A1 (zh) 折叠式显示装置
US9086853B2 (en) Connecting mechanism and related electronic device
US6859978B2 (en) Flip phone having a hinge mechanism with an auto-lock function
CN107448469A (zh) 枢转结构及具有其的电子装置
TWM538309U (zh) 鉸鏈裝置
US853753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upport assembly
CN209881839U (zh) 一种可折叠智能终端
WO2019237894A1 (zh) 移动终端
KR20170095957A (ko) 스크린 확장 구조체, 가요성 스크린 조립체 및 단말기
WO2021103161A1 (zh) 用于折叠屏的转轴机构、折叠屏组件及可折叠移动终端
TWM511736U (zh) 自開式支撐裝置
TW201023594A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US20150338889A1 (en) Supporting device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apparatus assembly
EP3018889B1 (en) An electronic portable device shell having an integral stand and stand brace
EP2378387A2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hinge with two parallel axes
TWM532714U (zh) 用以樞接殼體及支架之樞軸機構以及相關電子裝置
TW201913605A (zh) 雙屏電子裝置
TWI540954B (zh) 具有支撐機構的電子裝置
US20130239367A1 (en) Movable hinge
WO2018090791A1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1877735A (zh) 支撑结构及具该支撑结构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US8599553B2 (en)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
TW201435543A (zh) 電子裝置及其鍵盤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981987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32PN Ep: public notification in the ep bulletin as address of the adressee cannot be established

Free format text: NOTING OF LOSS OF RIGHTS PURSUANT TO RULE 112(1) EPC (EPO FORM 1205A DATED 16.04.2021)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981987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