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8082348A1 - 一种充电器及充电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器及充电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8082348A1
WO2018082348A1 PCT/CN2017/094708 CN2017094708W WO2018082348A1 WO 2018082348 A1 WO2018082348 A1 WO 2018082348A1 CN 2017094708 W CN2017094708 W CN 2017094708W WO 2018082348 A1 WO2018082348 A1 WO 2018082348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er
charging
signal
circuit
voltage signa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7/094708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刘世伟
彭聪
Original Assignee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filed Critical 西安中兴新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18082348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8082348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H02J7/04Regulation of 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 H02J7/042Regulation of 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harg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in response to a measured parameter
    • H02J7/045Regulation of 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the charge cycle being controlled in response to a measured parameter in response to voltage or current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for charging batteries from ac mains by converters
    • H02J7/04Regulation of charging current or voltage

Abstract

一种充电器,包括:第一充电器、充电线以及第二充电器;第一充电器以及第二充电器配置为通过充电线可拆卸的连接;第一充电器配置为基于电源电压进行正极性全波整流以及过滤交流分量,以得到直流电压信号;第二充电器配置为对直流电压信号进行降压变换,得到充电电压信号。

Description

一种充电器及充电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终端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器及充电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手持智能终端的电池容量越来越大,为了节省充电时间,市场上的快速充电方案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快速充电技术也已经成为了消费者选择智能手机需要考虑的一个因素。
目前,市场上主要的快速充电技术绝大部分都是通过提高电压或提高电流来缩短充电时间。这两种方式都会导致电源适配器供给智能手机的电流较大。此外,由于充电线不可避免的会有一定阻抗。根据P=I2·R可知,充电线上会损失一部分功率。整个充电系统中,充电能源由电源适配器统一供给,当电源适配器工作在额定功率下时,如果能减少充电线上功率的耗损就能间接的提高充电效率。
随着智能手机电池容量的增大,按照目前的充电方式迫使电源适配器输出的充电电流增大。可以预见,随着充电电流的提高,充电效率会下降,并且电流越大充电效率将会越低。
发明概述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器及充电方法,能够提高终端充电效率。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器,包括:第一充电器、充电线以及第二充电器;第一充电器以及第二充电器配置为通过充电线可拆卸的连接;
第一充电器配置为基于电源电压进行正极性全波整流以及过滤交流分量, 以得到直流电压信号;第二充电器配置为对直流电压信号进行降压变换,得到充电电压信号。
其中,上述第一充电器,可以包括:变压电路、整流电路、滤波电路、自动信源检测(APSD)电路、第一充电线接口以及第一充电插头,变压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一充电插头的输出端相连,变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充电线接口的输入端相连,第一充电线接口的输出端配置为与充电线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一充电插头的输入端配置为与电源连接。
其中,变压电路可以配置为将220V的第一交流电压信号转换为第一预设电压值的第二交流电压信号,将第二交流电压信号输出给整流电路;整流电路可以配置为根据第二交流电压信号得到正极性单脉冲信号,将正极性单脉冲信号输出给滤波电路;滤波电路可以配置为根据正极性单脉冲信号得到正极性单脉冲信号的直流分量。
其中,APSD电路可以配置为在第一充电器与电源连接后,产生第一识别信号,并将第一识别信号通过充电线发送至第二充电器,第一识别信号用于指示第一充电器已与电源连接。
其中,滤波电路可以仅允许零频信号通过、滤波电路可以包括多个并联的电容。
其中,上述第二充电器,可以包括:第二充电线接口、降压变换(BUCK)开关电路、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稳压电路、控制电路以及第二充电插头,第二充电线接口的输入端配置为与充电线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二充电线接口的第一输出端与BUCK开关电路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充电线接口的第二输出端与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相连,BUCK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LDO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充电插头的第一输入端相连,LDO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充电插头的第二输入端相连,第二充电插头的输出端配置为与充电终端连接。
其中,BUCK开关电路可以配置为在接收到控制电路的PWM信号后,将来自第一充电器的直流电压信号转换为第二预设电压值的充电电压信号,将充电电压信号输入给LDO稳压电路。
其中,控制电路可以配置为接收到来自第一充电器的第一识别信号,根据第一识别信号确定第一充电器与电源连接之后,输出PWM信号给BUCK电路,以使BUCK电路将接收到的来自第一充电器的直流电压信号转换为第二预设电压值的充电电压信号,并将符合专用充电端口(DCP)检测要求的第二识别信号发送给充电终端,第二识别信号用于告知充电终端当前使用第一充电器以及第二充电器进行充电。
其中,第一充电器输出至第二充电器的直流电压信号的电压可以不大于35V。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充电方法,该方法包括:第一充电器基于电源电压进行正极性全波整流以及过滤交流分量,以得到直流电压信号,将直流电压信号发送至第二充电器,其中,第一充电器以及第二充电器通过充电线可拆卸的连接;第二充电器对直流电压信号进行降压变换,得到充电电压信号。
其中,第一充电器基于电源电压进行正极性全波整流以及过滤交流分量,可以包括:将220V的第一交流电压信号转换为第一预设电压值的第二交流电压信号,对第二交流电压信号进行整流得到正极性单脉冲信号,对正极性单脉冲信号进行滤波得到正极性单脉冲信号的直流分量。
其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第一充电器与电源连接后,产生第一识别信号,并将第一识别信号发送至第二充电器;第一识别信号用于指示第一充电器已与电源连接。
其中,第二充电器对直流电压信号进行降压变换,得到充电电压信号,可以包括:第二充电器接收来自第一充电器的第一识别信号以及直流电压信号,在根据第一识别信号确定第一充电器与电源连接之后,将接收到的来自第一充电器的直流电压信号转换为第二预设电压值的充电电压信号,并将符合DCP检测要求的第二识别信号发送给充电终端,其中,第二识别信号用于告知充电终端当前使用第一充电器以及第二充电器进行充电。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通过调整充电器的结构将充电器内部电路分布至充电线的两端来实现,减少了能量在传输线上的损耗,在使用快充技术的前提下,使用本申请的充电器可以比普通充电器更加高效、快速的充电。
在阅读并理解了附图和详细描述后,可以明白其他方面。
附图概述
图1是一种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的充电器与充电终端连接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充电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充电器的电路原理图;
图5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充电器ACDC中的APSD电路与充电器DCDC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的APSD的工作流程图;
图7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的控制电路的工作流程图;
图8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的充电方法的流程图。
详述
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是一种充电器与充电终端连接为充电终端充电的示意图。基于该结构的充电器,一般的过程如下:充电器将交流电转换为直流电,然后直流电通过降压变换(BUCK)电路变成要求的5V、9V、12V或20V。输入到PMI(Power Management IC,充电管理芯片)后转换传送到电池。
若充电器的额定功率为5W,输出电压为5V,则输出电流为1A,若充电线电阻有0.5欧,则线上损耗为0.5W。即,通过充电线就损失了10%的能量。可见,该方案中充电器内部将220V的交流电转换成了5V,在充电器的额定输出功率一定时,输出电压只有5V导致充电电流较大,较大的电流导致充电线上损耗较大,则间接降低了整个充电系统的充电效率。
第一实施例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器与充电终端连接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可以包括如下组成部分:
第一充电器、充电线(示例性地,可以为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线)以及第二充电器;第一充电器以及第二充电器配置为通过充电线可拆卸的连接;第一充电器配置为基于电源电压进行正极性全波整流以及过滤交流分量,以得到直流电压信号;第二充电器配置为对直流电压信号进行降压变换,得到充电电压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充电器输出至第二充电器的为高电压低电流的信号,示例性地,第一充电器输出至第二充电器的直流电压信号的电压不大于35V。
图3是本实施例中第一充电器的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上述第一充电器可以包括:
变压电路、整流电路、滤波电路、APSD(Automatic Power Source Detection,自动信源检测)电路、第一充电线接口以及第一充电插头,其中,变压电路的输入端与第一充电插头的输出端相连,变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充电线接口的输入端相连,第一充电线接口的输出端配置为与充电线的第一端相连接,第一充电插头的输入端配置为与电源连接。
其中,图3中所示的变压电路配置为将220V的第一交流电信号转换为第一预设电压值的第二交流电压信号,并将第二交流电压信号输出给整流电路;整流电路配置为根据该第二交流电压信号得到正极性单脉冲信号,将正极性单脉冲信号输出给滤波电路;滤波电路配置为根据正极性单脉冲信号得到正极性单脉冲信号的直流分量。
其中,图3中所示的APSD电路配置为在第一充电器与电源连接后,产生第一识别信号(D+或D-信号),该第一识别信号用于指示第一充电器已与电源连接(即,第二充电器获取该第一识别信号即可获知第一充电器已与电源连接),将第一识别信号通过充电线发送至第二充电器。
图4是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的第二充电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 第二充电器,包括:
第二充电线接口、降压变换(BUCK)开关电路、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Low Dropout Regulator)稳压电路、控制电路以及第二充电插头,其中,第二充电线接口的输入端配置为与充电线的第二端相连接,第二充电线接口的第一输出端与BUCK开关电路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充电线接口的第二输出端与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相连,BUCK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LDO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充电插头的第一输入端相连,LDO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二充电插头的第二输入端相连,第二充电插头的输出端配置为与充电终端连接。
其中,BUCK开关电路配置为在接收到控制电路的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脉冲宽度调制)信号后,将来自第一充电器的直流电压信号转换为第二预设电压值的充电电压信号,将充电电压信号输入给LDO稳压电路。
其中,控制电路配置为接收到来自第一充电器的第一识别信号,根据第一识别信号确定第一充电器与电源连接之后,输出PWM信号给BUCK开关电路,以使BUCK开关电路将接收到的来自第一充电器的直流电压信号转换为第二预设电压值的充电电压信号,并将符合专用充电端口(DCP,Dedicated Charging Port)检测要求的第二识别信号发送给充电终端,其中,第二识别信号用于告知充电终端当前使用第一充电器以及第二充电器进行充电。
本实例提供的充电器,通过调整充电器的结构,减少了能量在传输线上的损耗,在使用快充技术的前提下,使用本实施例的充电器可以比普通充电器更加高效、快速的充电。
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充电器,该充电器与上述第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的充电原理相同,本实施例通过公开更多的技术细节来对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将传统充电器内的电路分布至USB线的两端来实现,基于此,在充电器额定功率一定的情况下,充电器ACDC(交流直流变换)(即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充电器)输出的高压低电流信号经过数据线传输的损耗 大大减小。然后再经过USB输入端的充电器DCDC(直流直流变换)(即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充电器)变换到5V。
充电器ACDC的变压电路将220V的交流电转换为55V的交流电,经过整流电路将正弦波信号的负半轴搬移到正半轴,得到正极性的交流信号,滤波电路可以从正极性的交流信号中滤出直流分量,完成交流电到直流电的变换。APSD电路是DCP(Dedicated Charging Port,专用充电端口)检测信号产生电路。充电器ACDC产生的VBUS/D+/D-/GND信号最后通过USB接口传送给数据线。
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充电器ACDC的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充电器的结构类似,该第一充电器包括:变压电路、整流电路、滤波电路、APSD电路、USB接口。
以下对该充电器ACDC中包括的每个电路的功能进行简要说明。
变压电路的主要结构是一个变压器,其作用是将幅值220V频率50Hz的交流电转换成幅值55V频率50Hz的交流电。
整流电路包括一个正极性桥式整流电路,频率为50Hz电压为55V的交流电,通过这个桥式整流电路输出正极性单脉冲信号,由于正极性单脉冲信号是由很多频率组成的信号,通过滤波电路可以得到正极性单脉冲信号里面的直流分量。
通过整流电路已经将频率50Hz电压55V的交流电转换成了频率100Hz电压55V的正极性单脉冲信号。单脉冲信号频谱成分复杂,只有其中的直流分量是被期望得到的。故,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添加滤波电路来滤除多余的频率分量,只留下零频分量。滤波电路要滤除零频以外的分量,留下直流分量。所以本实施例中采用一个低通滤波器。示例性地,低通滤波器直接使用电容就可以实现。这个低通滤波器通频带要求很窄,只允许零频信号通过。可以使用多个电容并联,减小电容上等效电阻,增大等效电容。来保证输出直流电的纹波小。通过合理的设计滤波电路,可以得到35V的直流电。
APSD电路的主要作用是生成数据线上对D+/D-上信号,用于使手机芯片进行APSD检测。插入充电器时手机端会通过USB线上D+/D-的信号检测充电器的类型。USB接口的D+/D-信号线的控制连接关系如图5。
其中,APSD检测的工作流程如图6,首先,USB线上的D+/D-识别信号先在充电器ACDC端的APSD电路中产生。通过USB接口和传输线到充电器DCDC端。D+/D-信号进入控制电路,控制电路通过检测D+/D-信号判断充电器ACDC是否插入。如果D+/D-有效,则控制电路输出PWM信号控制充电器DCDC中的BUCK电路,同时在Micro(微型)USB插头输出DCP的专用D+/D-检测信号给移动终端检测充电器。
本实施例中涉及到的充电器DCDC电路,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充电器的结构相同,
由第一充电器向第二充电器传输的是高压低流信号,USB输入该高压低流信号前的DCDC电路用来将传递的高压低电流信号转换成适合USB_IN端口要求的电压,如高通QC2.0中要求的5V、9V、12V或20V。
该充电器DCDC包括如下组成部分:
Micro USB插座、BUCK开关电路、LDO稳压电路、控制电路以及Micro USB插头。
其中,控制电路配置为检测充电器ACDC是否接入并正常工作。如果接入的是充电器ACDC,则控制电路输出PWM信号给BUCK开关电路,同时在D+/D-上输出DCP检测信号。
其中,BUCK开关电路配置为实现35V高压信号到5V正常充电电压的转换。BUCK开关电路的开启受控制电路的控制。控制电路判断出数据线另一端的充电器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充电器ACDC后,发出PWM信号用于控制BUCK开关电路实现35V转5V的功能。
由于BUCK开关电路输出的电压纹波较大不稳定,加上LDO稳压电路减小输出电压纹波使输出稳定。
其中,控制电路通过接受USB数据线上的D+/D-信号来确定数据线的远端是不是使用的充电器ACDC。如果不是,则控制电路输出的PWM信号一直为低。即,BUCK电路不能工作。同时,USB线上到移动终端的D+/D-也输出为低,告知移动终端一直没检测到充电器ACDC。如果通过USB数据线上的D+/D-传递过来的信号显示远端使用的是充电器ACDC,则控制电路输 出PWM信号,使BUCK开关电路正常工作,达到将35V电压转换为5V电压的目的。同时将D+/D-上的信号按检测DCP充电器的协议发出,使移动终端可以检测到使用的是专用的充电器ACDC。其中,控制电路的工作流程如图7所示。
其中,BUCK开关电路在控制电路输出的PWM信号控制下将35V电压降压转换成5V电压输出给LDO稳压电路。LDO稳压电路主要是为了减小输出电压纹波。BUCK开关电路和LDO稳压电路都可以使用集成芯片来实现。
基于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由充电器ACDC以及充电器DCDC构成的充电器,当解决了高压传输时的安全隐患时,可以调整电源变压器的线圈比例,使充电器ACDC电路的输入交流电峰值电压大于55V,通过充电线(即,USB数据线)传输的直流高压可以超过35V,可以有效减少更大功率传输时传输线上的损耗。
基于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器,假设当前使用的充电器额定功率是P,充电器ACDC输出高压为V,则充电器ACDC的输出电流是I=P/V。经过电阻为R的充电线损耗的功率为PS=I2·R=(P/V)2·R。然后在经过充电器DCDC的变换,将电压转换为5V供给PMI芯片,与传统的充电方式相比,当充电器额定功率越大时,该方案在传递中损耗的功率越小。
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方法,该充电方法可以是使用上述第一实施例以及第二实施例所记载的充电器对充电终端进行充电的方法,故,本实施例所涉及到的第一充电器以及第二充电器可以是上述第一实施例以及第二实施例中所记载的任意一种结构,图8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方法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方法包括如下处理:
步骤801:第一充电器基于电源电压进行正极性全波整流以及过滤交流分量,以得到直流电压信号,将直流电压信号发送至第二充电器,其中,第一充电器以及第二充电器通过充电线可拆卸的连接;
步骤802:第二充电器对直流电压信号进行降压变换,得到充电电压信号。
其中,第一充电器基于电源电压进行正极性全波整流以及过滤交流分量,可以包括:将220V的第一交流电压信号转换为第一预设电压值的第二交流电压信号,对第二交流电压信号进行整流得到正极性单脉冲信号,对正极性单脉冲信号进行滤波得到正极性单脉冲信号的直流分量。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在第一充电器与电源连接后,产生第一识别信号,并将第一识别信号发送至第二充电器;其中,第一识别信号用于指示第一充电器已与电源连接。
其中,第二充电器对直流电压信号进行降压变换,得到充电电压信号,可以包括:第二充电器接收来自第一充电器的第一识别信号以及直流电压信号,在根据第一识别信号确定第一充电器与电源连接之后,将接收到的来自第一充电器的直流电压信号转换为第二预设电压值的充电电压信号,并将符合DCP检测要求的第二识别信号发送给充电终端,其中,第二识别信号用于告知充电终端当前使用第一充电器以及第二充电器进行充电。
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各种改进、增加和取代也是可能的,因此,本申请的范围应当不限于上述实施例。
工业实用性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器及充电方法,通过调整充电器的结构将充电器内部电路分布至充电线的两端来实现,减少了能量在传输线上的损耗,在使用快充技术的前提下,使用本申请的充电器可以比普通充电器更加高效、快速的充电。

Claims (13)

  1. 一种充电器,包括:
    第一充电器、充电线以及第二充电器;
    所述第一充电器以及所述第二充电器配置为通过所述充电线可拆卸的连接;
    所述第一充电器配置为基于电源电压进行正极性全波整流以及过滤交流分量,以得到直流电压信号;
    所述第二充电器配置为对所述直流电压信号进行降压变换,得到充电电压信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中,所述第一充电器,包括:
    变压电路、整流电路、滤波电路、自动信源检测APSD电路、第一充电线接口以及第一充电插头,所述变压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充电插头的输出端相连,所述变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整流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滤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充电线接口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充电线接口的输出端配置为与所述充电线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充电插头的输入端配置为与电源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器,其中,所述变压电路配置为将220V的第一交流电压信号转换为第一预设电压值的第二交流电压信号,将所述第二交流电压信号输出给所述整流电路;所述整流电路配置为根据所述第二交流电压信号得到正极性单脉冲信号,将所述正极性单脉冲信号输出给所述滤波电路;所述滤波电路配置为根据所述正极性单脉冲信号得到正极性单脉冲信号的直流分量。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器,其中,所述APSD电路配置为在所述第一充电器与电源连接后,产生第一识别信号,并将所述第一识别信号通过所述充电线发送至所述第二充电器;所述第一识别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充电器已与电源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器,其中,所述滤波电路仅允许零频信号通过、所述滤波电路包括多个并联的电容。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中,所述第二充电器,包括:
    第二充电线接口、降压变换BUCK开关电路、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O稳压电路、控制电路以及第二充电插头,所述第二充电线接口的输入端配置为与所述充电线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充电线接口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BUCK开关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充电线接口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BUCK开关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LDO稳压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充电插头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LDO稳压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充电插头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充电插头的输出端配置为与充电终端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器,其中,所述BUCK开关电路配置为在接收到所述控制电路的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后,将来自所述第一充电器的所述直流电压信号转换为第二预设电压值的充电电压信号,将所述充电电压信号输入给所述LDO稳压电路。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器,其中,所述控制电路配置为接收到来自所述第一充电器的第一识别信号,根据所述第一识别信号确定所述第一充电器与电源连接之后,输出脉冲宽度调制PWM信号给所述BUCK开关电路,以使所述BUCK开关电路将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第一充电器的所述直流电压信号转换为第二预设电压值的充电电压信号,并将符合专用充电端口DCP检测要求的第二识别信号发送给充电终端,所述第二识别信号用于告知所述充电终端当前使用第一充电器以及第二充电器进行充电。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器,其中,所述第一充电器输出至所述第二充电器的直流电压信号的电压不大于35V。
  10. 一种充电方法,包括:
    第一充电器基于电源电压进行正极性全波整流以及过滤交流分量,以得到直流电压信号,将所述直流电压信号发送至第二充电器,其中,所述第一充电器以及所述第二充电器通过所述充电线可拆卸的连接;
    所述第二充电器对所述直流电压信号进行降压变换,得到充电电压信号。
  11.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充电器基于电源电 压进行正极性全波整流以及过滤交流分量,包括:
    将220V的第一交流电压信号转换为第一预设电压值的第二交流电压信号,对所述第二交流电压信号进行整流得到正极性单脉冲信号,对所述正极性单脉冲信号进行滤波得到正极性单脉冲信号的直流分量。
  12. 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充电器与电源连接后,产生第一识别信号,并将所述第一识别信号发送至所述第二充电器,其中,所述第一识别信号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充电器已与电源连接。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充电器对所述直流电压信号进行降压变换,得到充电电压信号,包括:
    所述第二充电器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充电器的所述第一识别信号以及直流电压信号,在根据所述第一识别信号确定所述第一充电器与电源连接之后,将接收到的来自所述第一充电器的直流电压信号转换为第二预设电压值的充电电压信号,并将符合专用充电端口DCP检测要求的第二识别信号发送给充电终端,其中,所述第二识别信号用于告知所述充电终端当前使用第一充电器以及第二充电器进行充电。
PCT/CN2017/094708 2016-11-07 2017-07-27 一种充电器及充电方法 WO2018082348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84064.9A CN108063487A (zh) 2016-11-07 2016-11-07 一种充电器及充电方法
CN201610984064.9 2016-11-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82348A1 true WO2018082348A1 (zh) 2018-05-11

Family

ID=620757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7/094708 WO2018082348A1 (zh) 2016-11-07 2017-07-27 一种充电器及充电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8063487A (zh)
WO (1) WO20180823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32694A (zh) * 2018-07-20 2018-11-16 东莞市隆佳展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分离式usb充电器
CN110308322B (zh) * 2019-06-29 2021-07-23 杭州涂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计算电源适配器电量的方法
CN113452097A (zh) * 2020-03-26 2021-09-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电路、方法、系统、电池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9580A (zh) * 2006-05-25 2007-11-28 安华高科技无线Ip(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和具有声变换器的dc-dc转换器
CN201742121U (zh) * 2010-07-13 2011-02-09 深圳市开立科技有限公司 交直流两用供电装置及超声诊断设备
CN201904629U (zh) * 2010-11-29 2011-07-20 沈茂荣 电话机或手提电话充电座结构改良
CN102570546A (zh) * 2011-12-28 2012-07-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充电设备、方法
CN202488164U (zh) * 2011-12-31 2012-10-10 东莞恒威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充电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56162B (zh) * 2016-03-17 2018-06-08 深圳市乐得瑞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usb pd协议的快速充电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79580A (zh) * 2006-05-25 2007-11-28 安华高科技无线Ip(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 电源适配器和具有声变换器的dc-dc转换器
CN201742121U (zh) * 2010-07-13 2011-02-09 深圳市开立科技有限公司 交直流两用供电装置及超声诊断设备
CN201904629U (zh) * 2010-11-29 2011-07-20 沈茂荣 电话机或手提电话充电座结构改良
CN102570546A (zh) * 2011-12-28 2012-07-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充电设备、方法
CN202488164U (zh) * 2011-12-31 2012-10-10 东莞恒威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充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063487A (zh) 2018-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24131B (zh) 充電方法、電源轉換器及行動裝置
CN107735922B (zh) 适配器和充电控制方法
TWI636358B (zh) 適配器和充電控制方法
WO2018082348A1 (zh) 一种充电器及充电方法
US20060284599A1 (en) Charging mode control circuit and method
EP3540898B1 (en) Power supply circuit,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control method
CN209994149U (zh) 一种具有Type-C接口的充电器
CN205212515U (zh) 一种充电器电路
CN113394989B (zh) 电源转换装置及充电控制方法
CN214799000U (zh) 基于谐振控制器的充电电路及装置
JP6816228B2 (ja) 充電方法、アダプター及び移動端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786676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786676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