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7202111A1 - 无线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无线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7202111A1
WO2017202111A1 PCT/CN2017/076486 CN2017076486W WO2017202111A1 WO 2017202111 A1 WO2017202111 A1 WO 2017202111A1 CN 2017076486 W CN2017076486 W CN 2017076486W WO 2017202111 A1 WO2017202111 A1 WO 2017202111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ata
wireless 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 device
frequency poi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7/076486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梅钦
Original Assignee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WO2017202111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7202111A1/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线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第一终端确定传输频点;第一终端搜索发现第二终端;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和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将传输频点发送给第二终端;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和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在传输频点上与第二终端通信;其中,第一终端与第一无线传输装置以插接的方式连接,第二终端与第二无线传输装置以插接的方式连接。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终端均需要依赖固定的基础设施进行组网,以及需要对终端进行超级用户操作root才能进行组网的问题,实现了终端在离线无root模式下的临时组网通信需求。

Description

无线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无线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自组网是一种移动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相结合的网络,如具有无线通信设备的移动计算机用户相互构成的临时网络,自组网通过在移动节点中添加路由功能,支持移动无线网络在缺乏基础设施的场合下高效鲁棒的运行。
在自组网项目的开发中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了使用何种信道组网的需求,目前的解决策略大致分为如下几类模式:
(1)使用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简称为WLAN)的点对点(ad hoc)模式
这种模式将802.11的ad hoc模式打开,并在软件层面启动路由协议服务,应用软件通过调用服务的接口获取在网节点。这种策略的问题在于需要对手机进行超级用户操作(root),对用户提出的要求过高从而影响用户体验。
(2)使用接入点(Access Point,简称为AP)模式和无线保真网直连(Wifi-direct)混合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部分地利用AP的覆盖性,但是对分布式组网算法要求较高,很多情况下会出现部分节点在覆盖范围内,但无法入网的局面。
可见,上述模式均需要依赖固定的基础设施(例如,基站,接入点)进行组网,且模式(1)需要对手机进行root,对用户提出的要求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以至少解决相 关技术中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传输方法,包括:第一终端确定传输频点;所述第一终端搜索发现第二终端;所述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和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将所述传输频点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在所述传输频点上与所述第二终端通信;其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以插接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以插接的方式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终端确定传输频点包括: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发送的传输频点确定请求,其中,所述传输频点确定请求携带有传输频点取值;所述第一终端响应所述传输频点确定请求将所述传输频点设置为所述传输频点取值。
可选地,所述第一终端搜索发现第二终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周期性的获取控制频点上的信息来监听所述第二终端的入网请求,其中,控制频点是预先设定的;当监听到所述第二终端的入网请求,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对所述入网请求进行鉴权;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将所述传输频点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包括:在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对所述入网请求鉴权通过之后,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将所述传输频点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在所述传输频点上与所述第二终端通信包括: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将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的数据转换为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编码和调制,得到第二数据;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功率放大,得到第三数据;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在所述传输频点上将所述第三数据传输到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
可选地,在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在所述传输频点上将所述第三数据传输到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之后,还包括: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接收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发送的所述第三数据;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对所述第三数据进行解码和解调,得到第四数据;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将所述第四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二终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在所述传输频点上与所述第二终端通信包括: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接收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发送的第五数据;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对所述第五数据进行解码和解调,得到第六数据;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将所述第六数据转换为被所述第一终端识别的第七数据,并将所述第七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一终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通过第一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为USB)接口连接,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通过第二USB接口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传输装置,包括:第一接口模块,设置为以插接的方式与终端连接,将从所述终端接收的数据转换为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给第一存储和控制逻辑模块;所述第一存储和控制逻辑模块,设置为缓存所述第一数据,当第一无线侧接口模块处于闲状态时,将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无线侧接口模块;所述第一无线侧接口模块,设置为将所述第一数据通过第一射频模块的总线发送给第一射频模块;所述第一射频模块,设置为对来自第一无线侧接口模块的所述第一数据进行编码和调制,得到第二数据,并将所述第二数据发送到第一功放模块;所述第一功放模块,设置为对来自所述第一射频模块的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功率放大,得到第三数据,并将所述第三数据耦合到天线上,以通过所述天线将所述第三数据在传输频点上辐射到空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射频模块,还设置为对天线在所述传输频点接收到的第五数据进行解码和解调,得到第六数据,并将所述第六数据发送至所 述第一无线侧接口模块;所述第一无线侧接口模块,还设置为将所述第六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存储和控制逻辑模块;所述第一存储和控制逻辑模块,还设置为缓存所述第六数据,将所述第六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接口模块;所述第一接口模块,还设置为将所述第六数据转换为被所述终端识别的第七数据,并将所述第七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存储和控制逻辑模块,还设置为向所述终端发送传输频点确定请求,根据所述终端的响应信号设置所述传输频点,其中,所述响应信号包括所述终端确定的所述传输频点。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传输装置,包括:第二射频模块,设置为对天线在传输频点接收到的第三数据进行解码和解调,得到第四数据,并发送至第二无线侧接口模块;所述第二无线侧接口模块,设置为将所述第四数据发送给第二存储和控制逻辑模块;所述第二存储和控制逻辑模块,设置为缓存所述第四数据,将所述第四数据发送给第二接口模块;所述第二接口模块,设置为以插接的方式与终端连接,将所述第四数据转换为被所述终端识别的第八数据,并将所述第八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
可选地,所述第二存储和控制逻辑模块,还设置为向所述终端发送传输频点确定请求,根据所述终端的响应信号设置所述传输频点,其中,所述响应信号包括所述终端确定的所述传输频点。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线传输系统,包括终端以及上述实施例中的无线传输装置。所述终端包括:驱动模块,设置为为上层应用提供统一的接口,其中,所述接口用来与无线传输装置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第一终端确定传输频点;所述第一终端搜索发现第二终端;所述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和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将所述传输频点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在所述传输频点上与所述第 二终端通信;其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以插接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以插接的方式连接。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发送的传输频点确定请求,其中,所述传输频点确定请求携带有传输频点取值;所述第一终端响应所述传输频点确定请求将所述传输频点设置为所述传输频点取值。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第一终端搜索发现第二终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周期性的获取控制频点上的信息来监听所述第二终端的入网请求;当监听到所述第二终端的入网请求,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对所述入网请求进行鉴权,其中,控制频点是预先设定的;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将所述传输频点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包括:在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对所述入网请求鉴权通过之后,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将所述传输频点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在所述传输频点上与所述第二终端通信包括: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将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的数据转换为第一数据;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编码和调制,得到第二数据;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功率放大,得到第三数据;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在所述传输频点上将所述第三数据传输到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在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在所述传输频点上将所述第三数据传输到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之后,还包括: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接收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发送的所述第三数据;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对所述第三数据进行解码和解调,得到第四数据;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将所述第四数据发 送到所述第二终端。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在所述传输频点上与所述第二终端通信包括: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接收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发送的第五数据;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对所述第五数据进行解码和解调,得到第六数据;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将所述第六数据转换为被所述第一终端识别的第七数据,并将所述第七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一终端。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通过第一USB接口连接,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通过第二USB接口连接。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有执行指令,所述执行指令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第一终端将所需发送的数据通过第一无线传输装置自带的无线前端发送到空中,再通过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将从空中接收到的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即,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可插接的无线传输装置实现终端间的通信,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终端均需要依赖固定的基础设施(例如,基站,接入点)进行组网,以及需要对终端进行root才能进行组网的问题,实现了终端在离线(不连接运营商网络)无root模式下的临时组网通信需求。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无线传输方法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无线传输方法的系统使用结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传输方法的组网应用模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一;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二;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传输系统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一所提供的方法实施例可以在移动终端、计算机终端或者类似的运算装置中执行。以运行在移动终端上为例,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无线传输方法的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移动终端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图中仅示出一个)处理器102(处理器10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微处理器MCU或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等的处理装置)、用于存储数据的存储器104、以及用于通信功能的传输装置106。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所示的结构仅为示意,其并不对上述电子装置的结构造成限定。例如,移动终端10还可包括比图1中所示更多或者更少的组件,或者具有与图1所示不同的配置。
存储器104可设置为存储应用软件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无线传输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102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104内的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的方法。存储器104可包括高速随机存储器,还可包括非易失 性存储器,如一个或者多个磁性存储装置、闪存、或者其他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一些实例中,存储器104可包括相对于处理器102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移动终端10。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传输装置106设置为经由一个网络接收或者发送数据。上述的网络具体实例可包括移动终端10的通信供应商提供的无线网络。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106包括一个网络适配器(Network Interface Controller,简称为NIC),其可通过基站与其他网络设备相连从而可与互联网进行通讯。在一个实例中,传输装置106可以为射频(Radio Frequency,简称为RF)模块,其设置为通过无线方式与互联网进行通讯。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无线传输方法的系统使用结构框图,如图2所示,终端可以通过USB接口与无线传输装置连接,通过该无线传输装置传输数据。
另外,如图2所述,上述无线传输方法还涉及一种基于USB接口(该连接方式并不限于此)的无线传输装置,该无线传输装置能够将终端发送的数据通过自带的无线前端发送到空中并将空中接收到的数据通过USB接口发送至终端。从而实现手机在离线(不连接运营商网络)无root模式下的临时组网通信需求。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传输方法的组网应用模式图,其组网应用方式如图3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无线传输方法,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传输方法的流程图,如图4所示,该流程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402,第一终端确定传输频点;
步骤S404,第一终端搜索发现第二终端;
步骤S406,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和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将传输频点发送给第二终端;
步骤S408,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和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在传输频点上与第二终端通信。
可选地,上述第一终端与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可以以插接的方式连接,以及上述第二终端与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可以以插接的方式连接。但是第一终端与第一无线传输装置以及第二终端与第二无线传输装置的连接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接触连接、无线连接等。
通过上述步骤,第一终端将所需发送的数据通过第一无线传输装置的自带的无线前端发送到空中,再通过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将从空中接收到的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即,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可插接的无线传输装置实现终端间的通信,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终端均需要依赖固定的基础设施(例如,基站,接入点)进行组网,以及需要对终端进行root才能进行组网的问题,实现了终端在离线(不连接运营商网络)无root模式下的临时组网通信需求。
可选地,上述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为移动终端、计算机终端等,但不限于此。
可选地,步骤S402和步骤S404的执行顺序是可以互换的,即可以先执行步骤S404,然后再执行S402。
可选地,步骤S402第一终端确定传输频点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22,第一终端接收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发送的传输频点确定请求,其中,传输频点确定请求携带有传输频点取值;
步骤S4024,第一终端响应传输频点确定请求将传输频点设置为传输频点取值。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传输频点为所需的频点,即本发明实施例传输频点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的,因此,无需开发专门的信道选择算法,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如接入点AP(Access Point)模式和Wifi-direct混合模式)需要通过可靠稳定的分布式链路选择算法选择链路,开发难度大的问题,降低了链路选择的复杂度。
可选地,步骤S404第一终端搜索发现第二终端,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周期性的获取控制频点上的信息来 监听第二终端的入网请求;当监听到第二终端的入网请求,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对入网请求进行鉴权,其中,控制频点是预先设定的;
可选地,步骤S406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和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将传输频点发送给第二终端,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在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对入网请求鉴权通过之后,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和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将传输频点发送给第二终端。
上述控制频点是预先设定的,当设定完毕后即可在该控制频点监听其他终端的入网请求。可选的,当第二终端想要进入这个临时组建的网络,则必须在该控制频点上发送入网请求,当鉴权通过后,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和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将确定传输频点传输第二终端。入网后的第二终端也要周期地在该控制频点上监控是否有其他终端的入网请求。
通过上述步骤,第二终端获取了第一终端传输数据的传输频点,可以在该传输频点上与第一终端进行通信,实现了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临时组网需求。
另外,如果第三终端需要接入上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的临时网络,其接入的方式与第二终端类似,例如,可以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和/或第二终端通过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周期性的获取控制频点上的信息来监听第三终端的入网请求;当监听到第三终端的入网请求,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和/或第二终端通过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对入网请求进行鉴权,其中,控制频点是预先设定的;在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和/或第二终端通过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对入网请求鉴权通过之后,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和/或第二终端通过第二无线传输装置,以及第三无线传输装置将传输频点发送给第三终端。
可选地,步骤S408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和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在传输频点上与第二终端通信,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82,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将从第一终端接收的数据转换为第一数据;
步骤S4084,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对第一数据进行编码和调制,得到第二数据;
步骤S4086,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对第二数据进行功率放大,得到第三数据;
步骤S4088,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在传输频点上将第三数据传输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
通过上述步骤,第一终端可以通过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将所传数据进行功率放大,进而可以选择传输性能较好的信道频率,单跳覆盖范围大,作用距离远,可以满足无线对讲等对远距离通信的需求。
可选地,在步骤S4088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在传输频点上将第三数据传输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之后,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0810,第二无线传输装置接收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发送的第三数据;
步骤S40812,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对第三数据进行解码和解调,得到第四数据;
步骤S40814,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将第四数据发送到第二终端。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实现通过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将从空中接收到的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
可选地,步骤S408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和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在传输频点上与第二终端通信,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无线传输装置接收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发送的第五数据;
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对第五数据进行解码和解调,得到第六数据;
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将第六数据转换为被第一终端识别的第七数据,并将第七数据发送到第一终端。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实现通过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将从空中接收到的数据发送至第一终端。
可选地,上述第一终端与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可以通过第一USB接口连接,以及上述第二终端与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可以通过第二USB接口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终端与第一无线传输装置,以及第二终端与第二无线传输装置的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例如,可以通过接触连接、也可以通过无线连接,但不限于此。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2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无线传输装置,该装置设置为实现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已经进行过说明的不再赘述。如以下所使用的,术语“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一,如图5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一接口模块52,设置为以插接的方式与终端连接,将从终端接收的数据转换为第一数据,并将第一数据发送给第一存储和控制逻辑模块54;
第一存储和控制逻辑模块54,连接至上述接口模块52,设置为缓存第一数据,当第一无线侧接口模块56处于闲状态时,将第一数据发送给第一线侧接口模块56;
第一无线侧接口模块56,连接至上述第一存储和控制逻辑模块54,设置为将第一数据通过第一射频模块58的总线发送给第一射频模块58;其中,通过第一射频模块58的总线发送给第一射频模块58,即,按照射频模块提供的标准总线约定(如串行外设接口(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简称为SPI)总线标准、异步串行总线标准等)发送给射频模块,由于这些总线标准是射频模块提供的,在选择射频模块之前无法确定,无法一一列出总线标准,即需要根据采用的射频模块来选用相应的总线标准。
第一射频模块58,连接至上述第一无线侧接口模块56,设置为对来自第一无线侧接口模块56的第一数据进行编码和调制,得到第二数据,并将第二数据发送到第一功放模块510;
第一功放模块510,连接至上述第一射频模块58,设置为对来自第一射频模块58的第二数据进行功率放大,得到第三数据,并将第三数据耦合到天线上,以通过天线将第三数据在传输频点上辐射到空中。
通过上述实施例,无线传输装置可以以可插接的方式连接到终端,将所需发送的数据通过自带的无线前端发送到空中,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终端均需要依赖固定的基础设施(例如,基站,接入点)进行组网,以及需要对终端进行root才能进行组网的问题,实现了终端在离线(不连接运营商网络)无root模式下的临时组网通信需求。并且,无线传输装置可以将终端所传的数据进行功率放大,进而可以选择传输性能较好的信道频率进行传输,单跳覆盖范围大,作用距离远,可以满足无线对讲等对远距离通信的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无线传输装置与终端的连接方式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可以接触连接、无线连接等。
可选地,上述第一射频模块58,还设置为对天线在传输频点接收到的第五数据进行解码和解调,得到第六数据,并将第六数据发送至第一无线侧接口模块56;
可选地,上述第一无线侧接口模块56,还设置为将第六数据发送给第一存储和控制逻辑模块54;
可选地,上述第一存储和控制逻辑模块54,还设置为缓存第六数据,将第六数据发送给第一接口模块52;
可选地,上述第一接口模块52,还设置为将第六数据转换为被终端识别的第七数据,并将第七数据发送给终端。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将空中接收到的数据发送至终端。
可选的,第一存储和控制逻辑模块54,还设置为向终端发送传输频点确定请求,根据终端的响应信号设置传输频点,其中,响应信号包括终端确定的传输频点。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传输频点为所需的频点,即本发明实施例传输频点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的,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如接入点AP(Access Point)模式和Wifi-direct混合模式)需要通过可靠稳定的分布式链路选择算法选择链路,开发难度大的问题,降低了链路选择的复杂度。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无线传输装置,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传输装置的结构框图二,如图6所示,该装置包括:
第二射频模块62,设置为对天线在传输频点接收到的第三数据进行解码和解调,得到第四数据,并发送至第二无线侧接口模块64;
第二无线侧接口模块64,连接至上述第二射频模块62,设置为将第四数据发送给第二存储和控制逻辑模块66;
第二存储和控制逻辑模块66,连接至上述第二无线侧接口模块64,设置为缓存第四数据,将第四数据发送给第二接口模块68;
第二接口模块68,连接至上述第二存储和控制逻辑模块66,设置为以插接的方式与终端连接,将第四数据转换为被终端识别的第八数据,并将第八数据发送给终端。
通过上述实施例,无线传输装置可以以可插接的方式连接到终端,通过无线传输装置自带的无线前端将从空中接收到的数据发送至终端,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终端均需要依赖固定的基础设施(例如,基站,接入点)进行组网,以及需要对终端进行root才能进行组网的问题,实现了终端在离线(不连接运营商网络)无root模式下的临时组网通信需求。
可选的,第二存储和控制逻辑模块66,还设置为向终端发送传输频点确定请求,根据终端的响应信号设置传输频点,其中,响应信号包括终端确定的传输频点。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传输频点为所需的频点,即本发明实施例传输频点是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的,解决了相关技术中(如接入点AP(Access Point)模式和Wifi-direct混合模式)需要通过可靠稳定的分布式链路选择算法选择链路,开发难度大的问题,降低了链路选择的复杂度。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各个模块是可以通过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的,对于后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但不限于此:上述模块均位于同一处理器中;或者,上述各个模块以任意组合的形式分别位于不同的处理器中。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无线传输系统,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传输系统的结构框图,如图7所示,该系统包括终端70以及上述实施例中的无线传输装置72。
其中,该终端70包括:驱动模块,设置为为上层应用提供统一的接口,其中,该接口用来与上述实施例中的的无线传输装置通信。
可选的,上述驱动服务可以是终端利用USB开发框架编写的一个服务,该驱动服务可以在插入无线传输装置时激活,也可以在开机后自动激活。该驱动服务的主要功能是对上层应用提供统一的接口,应用软件的开 发者可以调用驱动服务提供的接口,发起数据传输或者接收数据。
实施例3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第一终端确定传输频点;
S2,第一终端搜索发现第二终端;
S3,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和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将传输频点发送给第二终端;
S4,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和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在传输频点上与第二终端通信;
其中,上述第一终端与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可以以插接的方式连接,第二终端与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可以以插接的方式连接。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11,第一终端接收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发送的传输频点确定请求,其中,传输频点确定请求携带有传输频点取值;
S12,第一终端响应传输频点确定请求将传输频点设置为传输频点取值。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21,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周期性的获取控制频点上的信息来监听第二终端的入网请求;当监听到第二终端的入网请求,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对入网请求进行鉴权,其中,控制频点是预先设定的;
S31,在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对入网请求鉴权通过之后,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和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将传输频点发送给第二终端。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4,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和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在传输频点上与第二终端通信,包括:
S41,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将从第一终端接收的数据转换为第一数据;
S42,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对第一数据进行编码和调制,得到第二数据;
S43,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对第二数据进行功率放大,得到第三数据;
S44,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在传输频点上将第三数据传输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在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在传输频点上将第三数据传输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之后,还包括:
S45,第二无线传输装置接收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发送的第三数据;
S46,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对第三数据进行解码和解调,得到第四数据;
S47,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将第四数据发送到第二终端。
可选地,存储介质还被设置为存储用于执行以下步骤的程序代码:
S4,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和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在传输频点上与第二终端通信包括:
第一无线传输装置接收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发送的第五数据;
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对第五数据进行解码和解调,得到第六数据;
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将第六数据转换为被第一终端识别的第七数据,并将第七数据发送到第一终端。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上述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U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为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为RAM)、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第一终端确定传输频点;第一终端搜索发现第二终端;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和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将传输频点发送给第二终端;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和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在传输频点上与第二终端通信;其中,上述第一终端与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可以以插接的方式连接,第二终端与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可以以插接的方式连接。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第一终端接收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发送的传输频点确定请求,其中,传输频点确定请求携带有传输频点取值;第一终端响应传输频点确定请求将传输频点设置为传输频点取值。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所述第一终端搜索发现第二终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周期性的获取控制频点上的信息来监听所述第二终端的入网请求;当监听到所述第二终端的入网请求,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对所述入网请求进行鉴权,其中,控制频点是预先设定的;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将所述传输频点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包括:在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对所述入网请求鉴权通过之后,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将所述传输频点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将从第一终端接收的数据转换为第一数据;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对第一数据进行编码和调制,得到第二数据;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对第二数据进行功率放大,得到第三数据;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在传输频 点上将第三数据传输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在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在传输频点上将第三数据传输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之后,还包括:第二无线传输装置接收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发送的第三数据;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对第三数据进行解码和解调,得到第四数据;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将第四数据发送到第二终端。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处理器根据存储介质中已存储的程序代码执行: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和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在传输频点上与第二终端通信包括:第一无线传输装置接收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发送的第五数据;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对第五数据进行解码和解调,得到第六数据;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将第六数据转换为被第一终端识别的第七数据,并将第七数据发送到第一终端。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具体示例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及可选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示例,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工业实用性:通过上述描述可知,本发明第一终端将所需发送的数据通过第一无线传输装置的自带的无线前端发送到空中,再通过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将从空中接收到的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即,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可插接的无线传输装置实现终端间的通信,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终端均需要依赖固定的基础设施(例如,基站,接入点)进行组网,以及需要对终端进行root才能进行组网的问题,实现了终端在离线(不连接运营商网络)无root模式下的临时组网通信需求。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述的本发明的各模块或各步骤可以用通用的计算装置来实现,它们可以集中在单个的计算装置上,或者分布在多个计算装置所组成的网络上,可选地,它们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程序代码来实现,从而,可以将它们存储在存储装置中由计算装置来执行,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或者将它们分别制作成各个集成电路模块,或者将它们中的多个模 块或步骤制作成单个集成电路模块来实现。这样,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3)

  1. 一种无线传输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确定传输频点;
    所述第一终端搜索发现第二终端;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和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将所述传输频点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在所述传输频点上与所述第二终端通信;
    其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以插接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以插接的方式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终端确定传输频点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发送的传输频点确定请求,其中,所述传输频点确定请求携带有传输频点取值;
    所述第一终端响应所述传输频点确定请求将所述传输频点设置为所述传输频点取值。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终端搜索发现第二终端包括: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周期性的获取控制频点上的信息来监听所述第二终端的入网请求;当监听到所述第二终端的入网请求,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对所述入网请求进行鉴权,其中,控制频点是预先设定的;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将所述传输频点发送给所述第二终端包括:在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对所述入网请求鉴权通过之后,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将所述传输频点发 送给所述第二终端。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在所述传输频点上与所述第二终端通信包括:
    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将从所述第一终端接收的数据转换为第一数据;
    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对所述第一数据进行编码和调制,得到第二数据;
    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对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功率放大,得到第三数据;
    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在所述传输频点上将所述第三数据传输到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在所述传输频点上将所述第三数据传输到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接收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发送的所述第三数据;
    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对所述第三数据进行解码和解调,得到第四数据;
    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将所述第四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二终端。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和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在所述传输频点上与所述第二终端通信包括:
    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接收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发送的第五数据;
    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对所述第五数据进行解码和解调,得到第六数据;
    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将所述第六数据转换为被所述第一终端识别的第七数据,并将所述第七数据发送到所述第一终端。
  7. 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一无线传输装置通过第一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连接,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二无线传输装置通过第二USB接口连接。
  8. 一种无线传输装置,包括:
    第一接口模块,设置为以插接的方式与终端连接,将从所述终端接收的数据转换为第一数据,并将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给第一存储和控制逻辑模块;
    所述第一存储和控制逻辑模块,设置为缓存所述第一数据,当第一无线侧接口模块处于闲状态时,将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无线侧接口模块;
    所述第一无线侧接口模块,设置为将所述第一数据通过第一射频模块的总线发送给第一射频模块;
    所述第一射频模块,设置为对来自第一无线侧接口模块的所述第一数据进行编码和调制,得到第二数据,并将所述第二数据发送到第一功放模块;
    所述第一功放模块,设置为对来自所述第一射频模块的所述第二数据进行功率放大,得到第三数据,并将所述第三数据耦合到天线上,以通过所述天线将所述第三数据在传输频点上辐射到空中。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射频模块,还设置为对天线在所述传输频点接收到的第五数据进行解码和解调,得到第六数据,并将所述第六数据发送至所 述第一无线侧接口模块;
    所述第一无线侧接口模块,还设置为将所述第六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存储和控制逻辑模块;
    所述第一存储和控制逻辑模块,还设置为缓存所述第六数据,将所述第六数据发送给所述第一接口模块;
    所述第一接口模块,还设置为将所述第六数据转换为被所述终端识别的第七数据,并将所述第七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存储和控制逻辑模块,还设置为向所述终端发送传输频点确定请求,根据所述终端的响应信号设置所述传输频点,其中,所述响应信号包括所述终端确定的所述传输频点。
  11. 一种无线传输装置,包括:
    第二射频模块,设置为对天线在传输频点接收到的第三数据进行解码和解调,得到第四数据,并发送至第二无线侧接口模块;
    所述第二无线侧接口模块,设置为将所述第四数据发送给第二存储和控制逻辑模块;
    所述第二存储和控制逻辑模块,设置为缓存所述第四数据,将所述第四数据发送给第二接口模块;
    所述第二接口模块,设置为以插接的方式与终端连接,将所述第四数据转换为被所述终端识别的第八数据,并将所述第八数据发送给所述终端。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存储和控制逻辑模块,还设置为向所述终端发送传输频点确定请求,根据所述终端的响应信号设置所述传输频点,其中,所述响应信号包括所述终端确定的所述传输频点。
  13. 一种无线传输系统,包括,
    终端,其中,所述终端包括:驱动模块,设置为为上层应用提供统一的接口,其中,所述接口用来与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传输装置通信,和/或,与权利要求1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传输装置通信;以及
    所述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传输装置,和/或,所述权利要求1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传输装置。
PCT/CN2017/076486 2016-05-26 2017-03-13 无线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7202111A1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364878.2 2016-05-26
CN201610364878.2A CN107438292A (zh) 2016-05-26 2016-05-26 无线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7202111A1 true WO2017202111A1 (zh) 2017-11-30

Family

ID=604110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7/076486 WO2017202111A1 (zh) 2016-05-26 2017-03-13 无线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438292A (zh)
WO (1) WO2017202111A1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24979A1 (en) * 2001-12-28 2003-07-03 Tosaku Tanada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3037069A (zh) * 2011-09-30 2013-04-10 浪潮乐金数字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电话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WO2015009321A1 (en) * 2013-07-19 2015-01-22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Network assisted automatic disaster trigger to enable device-to-device (d2d) ad hoc communication
CN104901716A (zh) * 2015-04-03 2015-09-0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可在脱网条件下进行端对端通信的移动终端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90119B2 (en) * 2009-03-03 2012-05-29 E3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rect communication betwe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s
CN102625346B (zh) * 2011-01-31 2015-04-1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长期演进局域网lte-lan系统和接入设备及终端
EP2897418B1 (en) * 2014-01-20 2016-06-01 Alcatel Lucent Advertising storage capabilities accessible via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CN104811938B (zh) * 2014-01-28 2018-07-2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提升移动网络资源利用率的方法与系统
CN203968393U (zh) * 2014-07-04 2014-11-26 南京远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多个无线通道板的通信设备
CN104661229A (zh) * 2015-02-04 2015-05-27 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 一种降低蓝牙与Wi-Fi工作中互扰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124979A1 (en) * 2001-12-28 2003-07-03 Tosaku Tanada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CN103037069A (zh) * 2011-09-30 2013-04-10 浪潮乐金数字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电话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WO2015009321A1 (en) * 2013-07-19 2015-01-22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Network assisted automatic disaster trigger to enable device-to-device (d2d) ad hoc communication
CN104901716A (zh) * 2015-04-03 2015-09-0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可在脱网条件下进行端对端通信的移动终端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438292A (zh) 2017-1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23246B (zh) 组网方法、芯片及无线网络系统
CN105027593B (zh) 对等预关联发现操作
CN106793090B (zh) D2d直接通信资源的选择方法及系统
CN102201846B (zh) 基于soft AP技术的无线数据传输系统及其方法
EP2884813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enerating p2p group for wi-fi direct service
US10506416B2 (en)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progra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WO2014183404A1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终端
WO2015070580A1 (zh) 基于近场通信建立无线局域网的方法及装置
RU2005101215A (ru) Аутентификация в системе связи
RU2007114028A (ru) Быстрое установление контекста для взаимодействия в разнородных сетях
WO2013022471A1 (en) Mobile device and method for cellular assisted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TW200806053A (en) Techniques to enable direct link discovery in a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US20150249946A1 (en) Network connection method and device supporting same
WO2023005128A1 (zh) 节点加入方法、对讲机、系统及存储介质
WO2021213463A1 (zh) 智能设备的配网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计算机可读介质
WO2015188458A1 (zh) 文件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3987038A (zh) 无线通信方法及系统
US9270571B2 (en) Router collaboration
CN113141671A (zh) wifi设备的通信方法、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6375453B (zh) 基于http连接的双向通讯设备、系统和方法
CN105813070A (zh) 一种车载终端通过移动终端进行通信的方法及装置
WO2018196463A1 (zh) 网络接入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处理器
WO2019136606A1 (zh) 中继传输的方法和中继节点
WO2017008701A1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用户设备
US9992021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ivate and point-to-point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mputing devic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780196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7801960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