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5058335A1 - 数据分流控制装置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数据分流控制装置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5058335A1
WO2015058335A1 PCT/CN2013/085593 CN2013085593W WO2015058335A1 WO 2015058335 A1 WO2015058335 A1 WO 2015058335A1 CN 2013085593 W CN2013085593 W CN 2013085593W WO 2015058335 A1 WO2015058335 A1 WO 2015058335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element
data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ffloa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3/085593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张健
曾清海
黄曲芳
Original Assignee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138000327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052197B/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85593 priority patent/WO2015058335A1/zh
Publication of WO2015058335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5058335A1/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 H04W28/086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access entities
    • H04W28/0861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access entities between base stations
    • H04W28/0865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among access entities between base stations of different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RATs], e.g. LTE or WiF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8/00Access restriction; Network selection; Access point selection
    • H04W48/18Selecting a network or a communication service

Definitions

  • control device further includes a sending module and a receiving module
  • control device further includes a sending module and a receiving module
  • the sending module is further configured to send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 information to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where the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 information is used to indicate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pair
  • the terminal performs data offloading configuration, where the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 information carries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for performing data offload configuration for the first data stream;
  • the sending module is further configured to send, to the terminal, the second data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to perform the first data
  • the data of the stream offloads th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configuration, so that the terminal establishes an adaptation layer.
  • the receiving module is further configured to receive a request message sent by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where the request message is Carry:
  • the information includes: data radio bearer DRB identifier, DRB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is a macro base station
  •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is a small base station
  • a third network Yuan is a wireless fidelity access point.
  • the radio range of the macro base station covers a radio range of the small base station
  • a transmitting module configured to perform,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floading configuration, a first data stream transmission with the terminal, where the first data stream is to be processed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to transmit betwee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erminal
  • the data stream is offloaded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implement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d on a cellula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implement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d on a Wi-Fi access technology.
  • the processing module is further configured to trigger a receiving module, where the receiving module is configured to receive a data offloading request message sent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for the first data stream.
  • the processing module is further configured to trigger a sending module, where the sending module is configured to send a data offload response message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ccording to a support capability of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 the processing module is further configured to trigger a receiving module, where the receiving module is configured to receive a data offloading request message for the first data stream that is sent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The data offloading request message is used to indicate that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establishes a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 the processing module is specifically configured to establish a radio bearer RB to a Wi-Fi connection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floading request message and the support capability of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 the mapping relationship into the category is specifically configured to establish a radio bearer RB to a Wi-Fi connection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floading request message and the support capability of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 the data offload response message includes a combination of at least one or more of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the service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to-be-processed data stream, the negotiated QoS information of the offloaded service, and the negotiated physical resource information.
  • processing module is configured to perform, according to th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data splitting configuration of the first data stream betwee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perform data offload configuration of the terminal.
  • a processing module configured to perform data offloading configuration on the terminal according to the indication information
  • a transmission module configured to perform data stream transmission with the terminal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floading configuration
  • the to-be-processed data stream in the data stream is Discharging the data stream between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erminal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 the first data stream in the to-be-processed data stream is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 the data stream betwee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erminal is branched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implement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d on a cellula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is based on the Wi-Fi access technology. Implem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the indication information is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 information, where the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 information carries the second data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to perform the first data flow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data offloading configuration;
  •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network element, including:
  • the processor is specifically configured to establish,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fload response message, a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 the processor is specifically configured to determine,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fload response message, parameter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so that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perform the
  • th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data offloading configuration of the data stream includes parameter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and parameter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 the receiver is further configured to receive a request message sent by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where the request message carries :
  • the information includes: data radio bearer DRB identifier, DRB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the processor is specifically configured to establish a radio bearer RB to a Wi-Fi connection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floading request message and the support capability of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 the mapping relationship into the category is specifically configured to establish a radio bearer RB to a Wi-Fi connection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floading request message and the support capability of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 the data offload response message includes a combination of at least one or more of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the service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to-be-processed data stream, the negotiated QoS information of the offloaded service, and the negotiated physical resource information.
  •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terminal, including:
  •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performs data offloading for the first data stream betwee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 the configured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includes parameter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and parameter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and the processor is configured according to the parameter corresponding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 the information is used to establish a second adaptation layer corresponding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and the first adaptation layer corresponding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parameter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or
  • a ninth aspect,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data offload control method, including:
  •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performs data offloading configuration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erminal according to the associated information of the data stream to be processed, where the to-be-processed data stream is a data stream to be offloaded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by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implem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d on a cellula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implement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d on a wireless fidelity Wi-Fi access technology;
  • the performing data offloading configuration for the first data stream betwee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includes:
  •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sends a data offloading request message for the first data stream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where the data offloading request message is used to indicate that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establishes a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receives the data offload response message of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sends a data offloading request message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where the data offloading request message is used to indicate that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establishes a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is configured to establish a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including:
  •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performs data offload configuration for the first data stream according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 th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is configured to enable the terminal to perform a data offloading configuration for the first data stream, including:
  •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sends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 information to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where the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 information is used to indicate that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performs data offloading configuration on the terminal, where the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 information carries the Configur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for the data offload configuration of the first data stream betwee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or
  •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performs the data offloading configuration on the terminal by using the signaling radio bearer, including:
  •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sends, to the terminal,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for performing data offloading configuration on the first data stream, so that the terminal establishes an adaptation. Floor.
  • the information includes: data radio bearer DRB identifier, DRB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is a macro base station
  •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is a small base station
  • a third network Yuan is a wireless fidelity access point.
  • the radio range of the macro base station covers a radio range of the small base station
  •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data offload control method, including: receiving, by a third network element, a data offload configuration performed by a second network element;
  •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performs the first data stream transmission with the terminal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floading configuration, where the first data stream is to be transmitted betwee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erminal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Processing the data stream to be obtained by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implement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d on a cellula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implement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d on the Wi-Fi access technology.
  •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ccepts the data offloading configuration performed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including:
  •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sends a data offload response message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ccording to the support capability of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ccepts the data offloading configuration performed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including:
  •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establishes a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fload request message and the support capability of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sends a data offload response message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establishes a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including:
  •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establishes a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dio bearer RB and the Wi-Fi access category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floading request message and the support capability of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 th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that is configured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for the data distribution of the first data stream includes parameter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where the terminal is configured according to The parameter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is used to establish a second adaptation layer corresponding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performs data stream transmission with the terminal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floading configuration, where the to-be-processed data stream in the data stream is a data stream between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erminal by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 Distributing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the first data stream in the to-be-processed data stream is: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the data stream betwee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erminal is offloaded to the third Obtained by the network element;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implement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d on a cellula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implement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d on a Wi-Fi access technology.
  •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may further split the data stream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nd utilize Wi-
  • the high bandwidth and high data rate characteristics of Fi wireless access technology increase the peak rate and throughput of data transmission, thereby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 Embodiment 7 is a structural diagram of Embodiment 7 of a data offload control device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invention.
  • Embodiment 9 is a structural diagram of Embodiment 1 of a network element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invention.
  • Embodiment 10 is a structural diagram of Embodiment 2 of a network element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invention
  • 11 is a structural diagram of Embodiment 1 of a terminal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invention
  • FIG. 13 is a schematic diagram of an application scenario of a data offload control method according to Embodiment 1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 FIG. 14 is a flowchart of Embodiment 1 of a data offload control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invention.
  • the processing module 71 is further configured to establish a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fload response message;
  • the processing module 71 triggers the receiving module 75, and the receiving module 75 receives a data offload response message of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 the data offloading request message includes a combination of at least one or more of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service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to-be-processed data stream, and quality of service (QoS as a QoS) information of the to-be-processed data stream. , physical resource information;
  • the sending module 74 is further configured to send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to the terminal.
  •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for the data offload configuration of the first data stream is performed to enable the terminal to establish an adaptation layer.
  • the receiving module 75 is further configured to receive a request message sent by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where the request message carries:
  • the information includes: data radio bearer DRB identifier, DRB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is a macro base station
  •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is a small base station
  •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is a wireless fidelity access point.
  • the wireless range of the macro base station covers a wireless range of the small base station; the small base station and the wireless fidelity access point are co-located or integrated; the macro base station, the small base station, and the wireless fidelity access point A multi-stream aggregation or carrier aggregation communication service is provided to the terminal in a common radio range of the macro base station, the small base station, and the wireless fidelity access point.
  •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can perform carrier aggregation by using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can perform carrier aggregation with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so that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can transmit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erminal.
  • All or part of the data stream utilizes the high bandwidth and high data rate characteristics of Wi-Fi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peak rate and throughput of data transmission and improve network communication performance.
  • 4 is a structural diagram of Embodiment 4 of the data offload control device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As shown in FIG. 4, the present embodiment further describes a control device based on the embodiment shown in FIG. 3, wherein, on the one hand, the processing module 81 is further configured to trigger a receiving module 83, and the receiving module 83 And a method for receiving a data offloading request message sent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for the first data stream;
  • the processing module 81 is further configured to trigger the sending module 84, where the sending module 84 is configured to send a data offload response message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ccording to the support capability of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 the processing module 81 is further configured to trigger the receiving module 83, where the receiving module 83 is configured to receive a data offloading request message for the first data stream sent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where the data is offloaded.
  • the request message is used to indicate that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establishes a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 the processing module 81 is further configured to establish a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floading request message and the support capability of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 the processing module 81 is further configured to trigger the sending module 84, where the sending module 84 is used. And sending a data offload response message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 the data offload request message includes a combination of at least one or more of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service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to-be-processed data stream, QoS information of the to-be-processed data stream, and physical resource information; the data offload response message includes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at least one or more kinds of information: negotiating service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to-be-processed data stream, negotiated QoS information of the offloaded service, and negotiating physical resource information.
  • FIG. 5 is a structural diagram of Embodiment 5 of the data offload control apparatus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 the control device in this embodiment is a terminal, and the control device includes:
  • the processing module 91 is configured to receive a data offload configuration performed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 the transmitting module 92 is configured to perform,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floading configuration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to-be-processed data stream with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where the first data stream in the to-be-processed data stream is via the third
  • the network element transmits to the terminal;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implement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d on a cellula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implement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d on a Wi-Fi access technology.
  • the terminal can perform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by using the data splitting configuration performed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that is, between the terminal and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ll or part of the data stream can be offloaded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thereby improving the peak rate and throughput of data transmission and improving network communication performance.
  • the processing module 91 is specifically configured to perform data offload configuration of the terminal according to th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data offload configuration for the first data stream betwee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 th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that is configured to perform the data offloading configuration on the first data stream betwee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includes parameter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 the processing module 91 is specifically configured to establish, according to the parameter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a first adaptation layer corresponding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 th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that is configured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for the data distribution configuration of the first data stream includes parameter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 the processing module 91 is specifically configured to establish, according to the parameter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a second adaptation layer corresponding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 the terminal can perform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by using the data splitting configuration performed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that is, between the terminal and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ll or part of the data stream can be offloaded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thereby improving the peak rate and throughput of data transmission and improving network communication performance.
  • FIG. 7 is a structural diagram of Embodiment 7 of the data offload control device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As shown in FIG. 7, the control device is a first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control device includes:
  • the receiving module 61 is configured to receive indication information sent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where
  •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performs data offloading configuration on the terminal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ccording to the indic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n all or part of the data flow between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erminal is split to the second.
  •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can further offload the data stream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nd util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bandwidth and high data rate in the Wi-Fi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network side and the terminal.
  • the peak data rate and throughput of the network improve network communication performance.
  • the processing module 62 is specifically configured to trigger the sending module 64, where the sending module 64 is configured to send, according to the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 informatio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to the terminal.
  • th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data distribution configuration of the first data stream is configured to enable the terminal to perform data offloading configuration.
  • the indication information is the bearer indication information, and the processing module 62 is further configured to use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Establishing a signaling radio bearer with the terminal to perform data offload configuration on the terminal by using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 the sending module 64 is further configured to send request information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where the request information carries:
  • each of the above-mentioned respective device embodiments corresponds to each step in the following method embodiments.
  • the modules may be distributed in the apparatus of the embodiment as described in the embodiment, or may be correspondingly changed in one or more apparatuses different from the embodiment.
  • the modules of the above embodiments may be combined into one module, or may be further split into multiple sub-modules, which will not be described again.
  • FIG. 9 is a structural diagram of Embodiment 1 of a network element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invention.
  • the network element is the foregoing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network element includes:
  • the processor 11 is configured to perform data offloading configuration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erminal according to the associated information of the data stream to be processed, where the to-be-processed data stream is a data stream to be offloaded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by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implem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d on a cellula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implement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d on a wireless fidelity Wi-Fi access technology;
  • the processor 11 is further configured to determine to offload the first data stream in the to-be-processed data stream to a third network element,
  • the processor 11 is configured to perform data offload configuration for the first data stream betwee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ccording to the associ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to-be-processed data.
  • the processor 11 is configured to: perform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about a data offload configuration of the first data stream betwee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so that the terminal performs the first data flow. Data offload configuration.
  • the processor 11 is configured to trigger a transmitter 12, and the transmitter 12 is configured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sends a data offloading request message for the first data stream, where the data offloading request message is used to indicate that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establishes a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 the processor 11 is configured to trigger a receiver 13, and the receiver 13 is configured to receive a data offload response message of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 the processor 11 is specifically configured to establish a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fload response message.
  • the processor 11 is configured to determine,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fload response message, parameter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so that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perform the
  • th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data distribution configuration of the first data stream includes parameter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and parameter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 the processor 11 triggers a receiver 13, and the receiver 13 is configured to receive a data offload response message of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 the processor 11 is configured to establish a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fload response message, where the processor 11 is configured to enable the second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 th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that is configured between the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for data splitting of the first data stream includes parameter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 the processor 11 triggers the transmitter 12, and the transmitter 12 is configured to send a data offloading request message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where the data offloading request message is used to indicate that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is established.
  • a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 the processor 11 triggers a receiver 12, and the receiver 12 is configured to receive a data offload response message of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 the processor 11 is configured to determine,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fload response message, parameter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where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enables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 th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that is configured for the data offloading of the first data stream includes the parameter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 the data offload request message includes a combination of at least one or more of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Determining service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processed data stream, QoS information of the to-be-processed data stream, and physical resource information;
  • the data offload response message includes a combination of at least one or more of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negotiating service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to-be-processed data stream, negotiating QoS information of the offloaded service, and negotiating physical resource information.
  • the transmitter 12 is configured to send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 information to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where the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 information is used to indicate that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performs data offloading configuration on the terminal, where the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 information carries the Configuring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for the data offload configuration of the first data stream betwee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or
  • the transmitter 12 is configured to send bearer indication information to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where the bearer indication information is used to indicate that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establishes a signaling radio bearer with the terminal for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 the processor 11 performs, by using the signaling radio bearer,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for performing data offloading configuration on the first data stream betwee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to the terminal. Performing the data offload configuration.
  • the processor 11 is specifically configured to trigger the transmitter 12, where the transmitter 12 is configured to send, betwee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the first data stream to the terminal.
  • the data offloads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configuration to enable the terminal to establish an adaptation layer.
  • the receiver 13 is further configured to receive a request message sent by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where the request message carries:
  • the information includes: data radio bearer DRB identifier, DRB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is a macro base station
  •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is a small base station
  •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is a wireless fidelity access point.
  • the wireless range of the macro base station covers the wireless range of the small base station;
  • the small base station and the wireless fidelity access point are co-located or integrated; the macro base station, the small base station, and the wireless fidelity access point are in a macro base station, a small base station, and a wireless fidelity access point.
  • a multi-stream aggregation or carrier aggregation communication service is provided to the terminal in a common wireless range.
  • the data stream exchanged between the terminal and the network is offloaded by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is further Can
  • the data stream is further shunted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which util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bandwidth and high data rate in the Wi-Fi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thereby increasing the peak rate and throughput of data transmission, thereby improving network communication. performance.
  • FIG. 10 is a structural diagram of Embodiment 2 of a network element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invention. As shown in FIG. 10, the network element is a thir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network element includes:
  • the processor 21 is configured to receive a data offload configuration performed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 the processor 21 is configured to perform,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floading configuration, a first data stream transmission with the terminal, where the first data stream is used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to transmit betwee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erminal.
  • the data stream to be processed is offloaded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implement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d on a cellula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implement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d on a Wi-Fi access technology.
  • the processor 21 is configured to receive a receiver 22, where the receiver 22 is configured to receive a data offload request message sent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for the first data stream;
  • the processor 21 triggers the transmitter 23, and the transmitter 23 is configured to send a data offload response message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ccording to the support capability of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 the processor 21 is configured to establish a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fload request message and the support capability of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 the processor 21 triggers a transmitter 23, and the transmitter 23 is configured to send a data offload response message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 the data offload request message includes a combination of at least one or more of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service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to-be-processed data stream, QoS information of the to-be-processed data stream, and physical resource information; the data offload response message includes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at least one or more kinds of information: negotiating service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to-be-processed data stream, negotiated QoS information of the offloaded service, and negotiating physical resource information.
  • FIG. 11 is a structural diagram of Embodiment 1 of a terminal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invention.
  • the terminal includes: a processor 31, configured to receive a data offload configuration performed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 the processor 31 is configured to perform,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floading configuration performed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the second data element to perform transmission of the to-be-processed data stream; the first data stream in the to-be-processed data stream is configured by using the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performs transmission to the terminal;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implement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d on a cellula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implement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d on a Wi-Fi access technology.
  • the processor 31 is configured to receive the receiver 32, where the receiver 32 is configured to receive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or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sent by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to perform the first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data offload configuration of the data stream;
  • the processor 31 is configured to perform data offload configuration of the terminal according to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f a data offload configuration for the first data stream betwee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 th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that is configured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to perform data offloading configuration for the first data stream betwee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where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corresponds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 th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that is configured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for the data distribution configuration of the first data stream includes parameter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where the processor The second adaptation layer corresponding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parameter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 the terminal can perform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by using the data splitting configuration performed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that is, between the terminal and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ll or part of the data stream can be offloaded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thereby improving the peak rate and throughput of data transmission and improving network communication performance.
  • FIG. 12 is a structural diagram of Embodiment 3 of a network element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invention. As shown in FIG. 12, the network element is a first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network element includes:
  • the receiver 41 is configured to receive indication information sent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where
  • the processor 42 is configured to perform data offloading configuration on the terminal according to the indication information.
  • the processor 42 is configured to perform data stream transmission with the terminal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floading configuration, where the data to be processed in the data stream is And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obtains, by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the data stream between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erminal,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where the first data stream in the to-be-processed data stream is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 the indication information is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 information, and the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 information carries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for performing data offload configuration for the first data stream betwee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 the transmitter 42 is configured to trigger the transmitter 43 to send, according to the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 information, the data splitting for the first data stream betwee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to the terminal. Configure th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to enable the terminal to perform data offload configuration.
  • the information includes: data radio bearer DRB identifier, DRB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performs data offloading configuration on the terminal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ccording to the indic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n all or part of the data flow between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erminal is split to the second.
  •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can further offload the data stream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nd util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bandwidth and high data rate in the Wi-Fi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network side and the terminal.
  • the peak data rate and throughput of the network improve network communication performance.
  • the coverage of the macro base station is A area, the coverage of the small base station is B area, and the coverage of the Wi-Fi AP is C area; there is an overlapping area between the above A area, B area and C area (shaded area in FIG. 1) And the user terminal is in the overlapping area, that is, the user terminal is in a range covered by the macro base station, the small base station, and the Wi-Fi AP, wherein the Wi-Fi AP and the small base station are integrated multi-radio technology base stations, or small base stations And a Wi-Fi AP co-site; an ideal backhaul link exists between the small base station and the Wi-Fi AP; the user terminal is based on the LTE-A (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 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 system and the above macro base station
  • the small base station performs data stream transmission to obtain the network service of the core network.
  • the user terminal may also perform data stream transmission with the Wi-Fi AP based on the Wi-Fi access technology to obtain the network service of the core network.
  • FIG. 14 is a flowchart of Embodiment 1 of a data offload control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invention.
  • the executor in this embodiment is a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may be a small base station, and may perform data communication with a terminal located in the coverage of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s shown in FIG. :
  •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performs data offload configuration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erminal according to the associ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data stream to be processed.
  • the data stream to be processed is data to be offloaded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by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implem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d on a cellula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is based on Wi-Fi access.
  •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may be the macro base station shown in FIG. 1,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may be specifically an AP (Access Point, wireless access node) in the Wi-Fi access technology, that is, Wireless Fidelity Access Point (Wi-Fi AP).
  • AP Access Point, wireless access node
  • Wi-Fi AP Wireless Fidelity Access Point
  • the macro base station may perform carrier aggregation with the small base station, that is, all or part of data of the uplink or downlink between the macro base station and the terminal.
  • the flow is shunted to the small base station, and the small base station bears the data transmission, that is, the data stream to be processed is the data to be offloaded to the small base station by the macro base station; and the small base station determines the small base station and the Wi-Fi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data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 the input that is, the small base station determines to divide the to-be-processed data stream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 the data stream to be processed is a data stream that the macro base st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small base station should bear, or may be a bearable data stream preset by the small base station.
  • the small base station presets a certain bearer or reserves a certain radio resource.
  • the data stream corresponding to the radio resource to be carried or used is the data stream to be processed of the small base station.
  • the associ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data stream to be processed may be determined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in combination with its own support capability, for example,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Only three data bearers can be provided, and it can be determined that the associ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to-be-processed data stream includes three data bearers, and the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determines whether the first data in the to-be-processed data stream is to be processed before executing S101. The flow is directed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 the associ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data stream to be processed may be sent by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is a macro base station
  •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is a small base station
  •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is a wireless fidelity access point (Wi-Fi AP), wherein a wireless range of the macro base station covers a wireless range of the small base station;
  • the small base station and the wireless fidelity access point provide multi-stream aggregation or carrier aggregation communication services to the terminal in a common radio range of the macro base station, the small base station, and the wireless fidelity access point; and the small base station and the wireless fidelity connection
  • the ingress point can be two different sites, or the small base station and the wireless fidelity access point are co-site or integrated to ensure the communication quality between the small base station and the wireless fidelity access point, and avoid information delay.
  •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can perform data offloading configuration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erminal, so that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can offload data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nd utilizes high bandwidth in the Wi-Fi wireless access technology.
  • High data rate characteristics which increase the peak rate and throughput of data transmission, thereby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 FIG. 15 is a flowchart of Embodiment 2 of a data offload control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invention.
  • the application scenario of this embodiment is the same as the scenario shown in FIG. 13
  • the main body of the embodiment is a third network element
  •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is the same as the foregoing embodiment shown in FIG. 14 .
  •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is configured to perform the data offloading control.
  •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may be a Wi-Fi AP, and the method includes:
  •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receives the data offload configuration performed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receives the data offloading configuration performed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where the specific process includes an interaction process betwee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can receive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 data offloading request message sent by the network element for the first data stream, and then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sends a data offloading response message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ccording to the supporting capability of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to be in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second Negotiating the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the network elements; for example,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requests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to provide two data bearers to share the first data stream in the to-be-processed data stream by sending a data offload request message for the first data stream.
  • the data offloading request message and the support capability of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establish a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that meets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support capability size, and return a data offload response message, and notif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of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support capability. And information of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that meets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support capability size.
  • the data offloading request message includes a combination of at least one or more of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service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data stream to be processed, QoS information of the data stream to be processed, and physical resource information;
  • the data offload response message includes a combination of at least one or more of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Negotiating service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to-be-processed data stream, negotiated QoS information of the offloaded service, and negotiated physical resource information.
  • the first data stream is obtained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splitting the to-be-processed data stream transmitted betwee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erminal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is configured to implem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d on the cellula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implement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d on a Wi-Fi access technology. That is,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receives the data offloading configuration performed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so as to implement carrier aggregation with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so that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can transmit all or part of the data stream betwee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erminal, so that Improve the peak rate and throughput of data transmission, and improve network communication performance.
  •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can perform carrier aggregation by using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can perform carrier aggregation with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so that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can transmit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erminal.
  • All or part of the data stream utilizes the high bandwidth and high data rate characteristics of Wi-Fi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to improve the peak rate and throughput of data transmission and improve network communication performance.
  • th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that is configured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for the data distribution of the first data stream includes parameter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where the terminal is configured according to The parameter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is established to correspond to the first adaptation layer of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or
  • th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that is configured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for the data distribution of the first data stream includes parameter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where the terminal is configured according to The parameter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is used to establish a second adaptation layer corresponding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 the terminal performs,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fload configuration,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to-be-processed data stream with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 the first data stream in the to-be-processed data stream is transmitted to the terminal via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implement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d on the cellula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is based on the Wi-Fi connection. Into the technology to achiev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 the terminal can perform data transmission betwee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by using the data splitting configuration performed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that is, between the terminal and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ll or part of the data stream can be offloaded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thereby improving the peak rate and throughput of data transmission and improving network communication performance.
  • FIG. 17 is a flowchart of Embodiment 4 of a data offload control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invention.
  • the application scenario of this embodiment is the scenario shown in FIG. 13.
  • the execution entity of this embodiment is a first network element, and according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erminal in the foregoing embodiment, Data distribution configuration letter The data is offloaded for the terminal or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is configured to perform data offloading for the terminal.
  • the method includes:
  • the indication information is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 information or bearer indication information.
  •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performs data offload configuration on the terminal according to the indication information.
  • the indication information is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 information
  • the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 information carries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for performing data offload configuration for the first data stream betwee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According to the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 information, the data splitting configuration is performed on the terminal, where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sends, according to the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 informatio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to the terminal.
  • the indication information is the bearer indication information
  • the data offloading configuration is performed on the terminal according to the indication information, including:
  •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establishes a signaling radio bearer for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erminal, and performs data offload configuration on the terminal by using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performs data stream transmission with the terminal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fload configuration.
  • the data stream to be processed in the data stream is obtained by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by dividing the data stream between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erminal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 data stream is obtained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by offloading a data stream betwee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erminal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is configured to implement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d on a cellula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implement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based on the Wi-Fi access technology, that is, when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perform carrier aggregatio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may further perform carrier aggregation with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To improve the peak rate and throughput of data between the network side and the terminal.
  •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causes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to enter the terminal according to the indic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 the data splitting configuration is performed, all or part of the data stream between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erminal is split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may further split the data stream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nd utilizes the Wi The high bandwidth and high data rat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 wireless access technology improve the peak data rate and throughput between the network side and the terminal, and improve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performance.
  • FIG. 18 is a signaling diagram of Embodiment 5 of a data offload control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invention. As shown in FIG. 18, the present embodiment further describes in detail in combination with Embodiments 1 to 4 of the foregoing method, and the method includes:
  •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sends a request message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 the terminal can obtain the network service by using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for example, the macro base station) in the LTE system, and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is used to improve the peak transmission rate and throughput of the data stream.
  • the carrier aggregation may be performed on the same as the small base station in the LTE system.
  • the quantity may not be offloaded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that is, carrier aggregation is performed only between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decides to offload the data stream to be processed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may divide part or all of the data stream in the data stream to be processed as the first data stream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 the associ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data stream to be processed is as described in S102, when the data stream to be processed is a bearable data stream preset by the small base station, the associ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data stream to be processed may be the second information.
  • the network element is determined in combination with its own support capability, and S501 ⁇ S502 may not be executed.
  •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sends a data offload request message for the first data stream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That is,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receives the data offloading request message for the first data stream sent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the data offloading request message is used to indicate that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establishes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 the three network elements are prepared for data offloading resources, for example, performing admission control according to the wireless capability and load condition of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ccepting or rejecting some or all of the data offloading requests, and reserving radio resources for the accepted data offloading request, etc.
  •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establishes a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fload request message for the first data stream.
  •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establishes a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a radio bearer RB (Radio Bearer) and a Wi-Fi access category (AC: access category) required for the data stream to be processed, such as an RB id (I Dentity, identification number) and Mapping relationship of AC id.
  • RB Radio Bearer
  • AC Wi-Fi access category
  •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needs to prepare resources for performing data offloading, including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reserving radio resources for the data flow agreed by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sends a data offload response message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 the data offload response message includes a combination of at least one or more of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the service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to-be-processed data stream, the negotiated QoS information of the to-be-processed data stream, and the negotiated physical resource information.
  • the foregoing S503a to S505a can be understood as a negotiation process betwee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 the first pending data stream QoS information sent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is used to notify the
  •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is to be used to notify the QoS of the data stream of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 the QoS information of the data stream to be processed by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is used to notif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of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 the QoS is acceptable.
  • the information in the data offload response message is consistent with the information in the data offload request message sent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establishes a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fload response message.
  •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establishes a PDCP protocol layer and/or an RLC protocol of the radio bearer RB of the offloaded service A layer entity and a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B and the Wi-Fi access category (AC: access category), for example, a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B id and the AC id.
  • a layer entity and a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B and the Wi-Fi access category (AC: access category), for example, a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B id and the AC id.
  •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determines, according to the service identifier of the data stream to be processed in the data offload response message, that the RB identifier is N and the QoS information is negotiated with the data stream to be processed after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negotiates,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is configured according to the traffic distribution.
  •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can respectively establish an adaptation layer, or onl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or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establishes an adaptation layer, specifically including address mapping of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The QoS mapping of the data stream to be processed, the data format conversion of the data stream to be processed, and the like, so as to establish association between different radio access technologies.
  •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determines to establish an adaptation layer, or onl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or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establishes an adaptation layer; and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indicates, in the data offload request message, whether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establishes an adaptation layer.
  •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may add a Wi-Fi AP according to the QoS requirement corresponding to the RB id in the downlink data sent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 Header information that characterizes QoS requirements, such as the Internet Protocol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de Point (DSCP) field.
  •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sets the corresponding downlink data according to the header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corresponding AC id of the Wi-Fi to send the parameter.
  •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may further add an RB id or a logical channel identifier (LCID) information after the DSCP field in the header information.
  • LCID logical channel identifier
  •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When receiving the uplink data,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further sorts the uplink data from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uplink data sent by the terminal received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removes the Wi-Fi additional header information from the received uplink data, and sends the header information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ccording to the LTE data forma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may also send the uplink data and send the same. Give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 the adaptation layer is established only i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or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the QoS mapping and data format conversion of the to-be-processed data stream are performed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or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 a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GPRS for short) user plane tunnel (GTP-) may be established for each RB id according to the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B id and the AC id.
  • U GPRS tunnel protocol user plane
  •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and/or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transmits/receives the offloaded data using a corresponding GTP-U tunnel.
  •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sends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 information to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 the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 information is used to indicate that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performs data offloading configuration on the terminal, where the configuration indication information carries data betwee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for the first data stream.
  • th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traffic distribution configuration is also understood to be that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obtains the negotiation result betwee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by receiving the data offload response message of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nd completes the negotiation result according to the negotiation result.
  • the data splitting configuration for the first data stream is performed betwee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erminal may establish a corresponding adaptation layer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fload response message.
  • the second network Determining,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fload response message, the parameter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where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performs betwee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 th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data distribution configuration of the first data stream includes parameter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and parameter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 the terminal establishes a first adaptation layer corresponding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according to the parameter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in th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and according to the parameter information of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in th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AC Wi-Fi access category
  • the downlink data received by the terminal from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is sent to the first adaptation layer after the wifi header information is removed by the second adaptation layer, and the data of the different RB ids are respectively sorted by the first adaptation layer and then submitted to the upper protocol layer.
  • the PDCP PDU offload is delivered to the PDCP layer.
  • the first adaptation layer may increase the header information indicating the QoS requirement that the B wifi can identify, such as the Internet Protocol differential service code point, according to the QoS requirement corresponding to the RB id in the data submitted to the second adaptation layer. (DSCP, Differeniiated Services CodePoin!: .) field.
  • the second adaptation layer sets the corresponding uplink data according to the header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corresponding AC id of the wifi to send the parameter.
  • the first adaptation layer may further add an RB id or a logical channel identifier (LCID) information after the DSCP field in the header information.
  • LCID logical channel identifier
  • the data stream exchanged between the terminal and the network may be transmitted by using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carrier to be aggregated, or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carrier are aggregated, and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is further
  •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carrier is aggregated to transmit a data stream that is exchanged between the terminal and the network.
  • the second base station sends a capacity allocation message to the first base element (macro base station), and informs the number and data rate of the data stream that the macro station can send to the small base station;
  • the macro station offloads all or part of the data stream in the data stream that needs to be sent to the terminal to the small station, and the data stream is the to-be-processed data stream for the small station; further, the small station sends the to-be-send to the terminal.
  • all or part of the data stream in the to-be-processed data stream is used as the first data stream to be diverted to the Wi-Fi AP, and the first data stream is sent by the Wi-Fi AP to the terminal.
  • the terminal can receive the data stream sent by the three parties; for the uplink direction of the data stream, the macro station, the small station, and the Wi-Fi AP respectively receive the data stream sent by the UE, and the Wi-Fi AP sends the received data to the small group.
  • Station, small station aggregates the data stream sent by the terminal and the data stream sent by the AP, where the terminal sends
  • the incoming data stream is for the small station to be the above-mentioned data stream to be processed, and the data stream sent by the Wi-Fi AP is the first data stream in the to-be-processed data stream for the small station, and then the small station will
  • the data stream to be processed is sent to the macro station, and the data stream is transmitted by the macro station to the core network.
  •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sends a data offload request message for the first data stream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That is,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receives the data offload request message for the first data stream sent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content included in the data offload request message for the first data stream and the content of the data offload request message in the foregoing S503a
  •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does not establish an adaptation layer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floading request message, but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prepares a resource for data offloading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floading request message, for example, according to the first
  • the three network elements' wireless capabilities and load conditions perform admission control, accept or reject some or all of the data offload requests, and reserve radio resources for the accepted data offload request. Source, etc.
  •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sends a data offload response message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ccording to the support capability of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 S505b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establishes a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fload response message.
  • the adaptation layer can be established only at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re configured according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that is established.
  • th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that is configured for the data offloading of the first data stream includes the parameter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and then S507 is performed.
  •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establishes a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fload request message and the support capability of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sends a data offload response message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 the adaptation layer is established only at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determines the parameter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fload response message, and the second network
  • th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data splitting configuration performed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for the first data stream includes parameter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and then executed S507.
  • the terminal in S509 when S503b ⁇ S505b is selected instead of S503a ⁇ S506, the terminal in S509 establishes only the first adaptation layer corresponding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according to the parameter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 the terminal in S509 establishes a second adaptation layer corresponding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according to the parameter information corresponding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 the first adaptation layer or the second adaptation layer performs QoS mapping and data format conversion of the to-be-processed data stream.
  • the data stream exchanged between the terminal and the network is offloaded by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is further
  • the data stream can be further shunted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utilizing high bandwidth in the Wi-Fi radio access technology,
  • the high data rate characteristics increase the peak rate and throughput of data transmission, thereby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 FIG. 19 is a signaling diagram of Embodiment 6 of a data offload control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invention. As shown in FIG. 19, this embodiment adopts another implementation manner based on the foregoing method to the fourth embodiment, and the method includes:
  • S601 in this embodiment is similar to S501, but in this embodiment, the request message carries the associ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data stream to be processed and the offloading indication information, where the offloading indication information is used to instruct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to send the data to be processed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Diversion.
  •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determines to offload the data stream to be processed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may be regarded as the data to be processed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ccording to the offloading indic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 Flowing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that is, the current data stream transmission betwee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erminal does not require a large data peak rate and throughput, and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still diverts the data stream to be processed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
  •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sends bearer indication information to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 the bearer indication information is used to indicate that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establishes a signaling radio bearer for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erminal. That is,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receives the indication information sent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indication information is bearer indication information.
  •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establishes a signaling radio bearer for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erminal.
  •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sends the parameters of the signaling radio bearer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erminal, respectively, so that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erminal respectively prepare the signaling radio bearer entity according to the parameter of the signaling radio bearer, and thu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ignaling radio bearer between the two network elements and the terminal is completed.
  • the parameter used to establish the signaling radio bearer may be determined by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that is, when the S607 is executed,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has prepared the signaling radio bearer entity, and the signaling corresponding to the entity
  • the parameter of the radio bearer is carried in the bearer indication information, and when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performs S608, the parameter of the radio bearer is sent to the terminal, so that the terminal prepares the radio bearer according to the parameter of the signaling radio bearer. Theref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ignaling radio bearer between the terminal and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is completed.
  • the S603 to S608 may be executed before the execution of the foregoing S603, that is, after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decides to split the data stream to be processed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is configured to establish a signaling radio bearer for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erminal by using the S607, and the first network element performs S608, which is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before executing S603 or S603 ⁇ S606.
  • the terminal establishes a signaling radio bearer, so that after the data offloading configuration for the first data stream betwee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is completed, the signaling radio bearer can be directly used to perform data offload configuration on the terminal.
  •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performs radio frequency bearer configuration by using a signaling radio bearer.
  •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sends, to the terminal,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data offload configuration for the first data stream between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so that the terminal establishes corresponding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 a first adaptation layer of the layer and a second adaptation layer corresponding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are corresponding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 the terminal establishes a first adaptation layer and a second adaptation layer according to the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including establishing a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dio bearer RB of the offloaded service and the Wi-Fi access category (AC: access category), such as RB id and AC id. Mapping relations.
  •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sends a data offload request message for the first data stream to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 S604b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sends a data offload response message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ccording to the support capability of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 S605b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establishes a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daptation layer according to the data offload response message.
  • the adaptation layer can be established only at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and then S607 is performed.
  • the third network element sends a data offload response message to the second network ele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分流控制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包括:处理模块,用于第二网元根据所述待处理数据流的关联信息,向第三网元与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其中,待处理数据流为第一网元待分流至第二网元的数据流;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基于蜂窝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无线通信,第三网元基于无线保真Wi-Fi接入技术实现无线通信;传输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数据分流配置,与终端进行所述待处理数据流的传输;其中,待处理数据流中的所述第一数据流是经由所述第三网元向所述终端进行传输的。通过该数据分流控制装置和方法,增大了数据传输的峰值速率和吞吐量,从而提升了网络通信的性能。

Description

数据分流控制装置和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数据分流控制装置和方 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3GPP (the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 对数据传输的峰值数据速率以及数据质量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在现有技术中, 蜂窝网通信系统通过引入 CA (Carrier Aggregation, 载波 聚合)方式以满足上述要求, 其中, CA方式具体为通过对多个连续或者非连 续的 CC (component carrier, 分量载波) 的聚合以获取较大的带宽, 从而提 高数据传输的峰值数据速率和系统吞吐量, 可向用户提供较高的数据传输的 峰值数据速率, 使用户获得较好的通信服务。
但蜂窝通信系统中的 CA方式仅在该蜂窝通信系统中聚合 CC,即可利用 的蜂窝频谱资源有限, 限制了蜂窝通信系统进一步提高数据峰值速率和吞吐 量, 不能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通信服务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分流控制装置和方法, 用于增大数据传输的 峰值速率和吞吐量, 从而提升了网络通信的性能。
第一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分流控制装置, 包括:
处理模块, 用于第二网元根据所述待处理数据流的关联信息, 向第三网 元与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其中,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为第一网元待分流至 第二网元的数据流; 所述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基于蜂窝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无 线通信, 所述第三网元基于无线保真 Wi-Fi接入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传输模块, 用于基于所述数据分流配置, 与终端进行所述待处理数据流 的传输; 其中,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中的所述第一数据流是经由所述第三网元 向所述终端进行传输的。 结合第一方面,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
决定模块, 用于决定将所述待处理数据流中的所述第一数据流向所述第 三网元分流。
结合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 于:
根据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 在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 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
根据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 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使终端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
结合第一方面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 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触发发送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三网元发送针 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请求消息, 所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 述第三网元建立第三网元适配层;
所述处理模块触发接收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三网元的数 据分流响应消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建立第二网元适配层;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确定所述第三网元适配 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则所述处理模块使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 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 对应的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 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触发发送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三网元发送数 据分流请求消息;
所述处理模块触发接收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所述第三网元的数据分 流响应消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建立第二网元适配层;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建立的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 使所述第二网元 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 括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 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触发所述发送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三网元发 送数据分流请求消息, 所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网元建立第 三网元适配层;
所述处理模块触发所述接收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所述第三网元的数 据分流响应消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确定所述第三网元适配 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则所述第二网元使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 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 对应的参数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第三或第四实施方式,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 所述处理模块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建立无线承载 RB到 Wi-Fi接入类别的 映射关系。
结合第一方面第五或第六实施方式, 在第七实施方式中, 所述数据分流 请求消息包含以下信息中至少一种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的 业务标识信息、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的服务质量 QoS信息、 物理资源信息; 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包括以下信息中至少一种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协 商待处理数据流的业务标识信息、 所分流业务的协商 QoS信息、 协商物理资 源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第七实施方式, 在第八实施方式中, 所述发送模块, 还用 于向第一网元发送配置指示信息, 所述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元 对所述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其中, 所述配置指示信息携带所述第二网元 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或者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第一网元发送承载指示信息, 所述承载指示信息 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元为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终端建立信令无线承载;
则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信令无线承载, 根据所述第二网元与所 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对所 述终端进行所述数据分流配置。
结合第一方面第八实施方式, 在第九实施方式中,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 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以使所述终端建立适配层。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第九实施方式中任一种实施方式, 在第十实施 方式中, 所述接收模块, 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元发送的请求消息, 所述请 求消息携带:
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 或
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和分流指示信息, 所述分流指示信息用于指 示所述第二网元将所述待处理数据向所述第三网元分流;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 的关联信息包括: 数据无线承载 DRB标识、 DRB配置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第十实施方式中任一种实施方式, 在第十一实 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网元为宏基站, 所述第二网元为小基站, 第三网元为无 线保真接入点。
结合第一方面第十一实施方式, 在第十二实施方式中, 所述宏基站的无 线范围覆盖小基站的无线范围;
所述小基站和所述无线保真接入点共站或集成; 所述宏基站、 所述小基 站和所述无线保真接入点在宏基站、 小基站和无线保真接入点的共同无线范 围内向终端提供多流聚合或载波聚合的通讯服务。
第二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分流的控制装置, 包括: 处理模块, 用于接受第二网元进行的数据分流配置;
传输模块, 用于基于所述数据分流配置, 与终端进行第一数据流传输; 其中, 所述第一数据流是所述第二网元将第二网元与终端之间进行传输的待 处理数据流分流至所述第三网元得到的; 所述第二网元基于蜂窝无线通信技 术实现无线通信, 所述第三网元基于 Wi-Fi接入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结合第二方面,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触发接收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的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 请求消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触发发送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根据第三网元的 支持能力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结合第二方面,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触发接收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的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 请求消息, 所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网元建立第三网元适配 层;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和第三网元的支持能力 建立第三网元适配层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触发发送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 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结合第二方面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 于根据所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与所述第三网元的支持能力,建立无线承载 RB 到 Wi-Fi接入类别的映射关系。
结合第二方面第一或第三实施方式, 第四实施方式中, 所述数据分流请 求消息包含以下信息中至少一种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待处理数据流的业务标 识信息、 待处理数据流的 QoS信息和物理资源信息;
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包括以下信息中至少一种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协 商待处理数据流的业务标识信息、 所分流业务的协商 QoS信息和协商物理资 源信息。
第三发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分流的控制装置, 包括: 处理模块, 用于接受第二网元进行的数据分流配置;
传输模块, 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网元进行的数据分流配置, 与第二网元进 行待处理数据流的传输;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中的第一数据流是经由所述第三 网元向所述终端进行传输的; 所述第二网元基于蜂窝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无线 通信, 所述第三网元基于 Wi-Fi接入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结合第三方面,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触发接收模 块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网元或第一网元发送的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 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则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 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进行所述终端的数据分流配 置。
结合第三方面第一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 当所述第二网元使所 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 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 应的参数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 信息建立对应于第三网元适配层的第二适配层, 并根据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 的参数信息建立对应于第二网元适配层的第一适配层; 或者
当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 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建立对应于第二网元适配 层的第一适配层; 或者
当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 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建立对应于第三网元适 配层的第二适配层。
第四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分流的控制装置, 包括: 接收模块, 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的指示信息,
处理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 对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传输模块, 用于基于所述数据分流配置, 与终端进行数据流传输, 其中 所述数据流中的待处理数据流是所述第一网元将第一网元与终端之间的数据 流分流至所述第二网元得到的;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中的第一数据流是所述第 二网元将所述第二网元与终端之间的数据流分流至所述第三网元得到的; 所 述第二网元基于蜂窝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所述第三网元基于 Wi-Fi 接入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结合第四方面,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所述指示信息为配置指示信息, 所 述配置指示信息携带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 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则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触发发送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配 置指示信息, 向终端发送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 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使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或者, 所述指示信息为承载指示信息, 则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为所述第 二网元与所述终端建立信令无线承载, 以通过第二网元对终端进行数据分流 配置。 结合第四方面或第四方面第一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 所述发送 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请求信息, 所述请求信息携带:
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 或
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和分流指示信息, 所述分流指示信息用于指 示所述第二网元将所述待处理数据向所述第三网元分流;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 的关联信息包括: 数据无线承载 DRB标识、 DRB配置信息。
第五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元, 包括:
处理器, 用于根据待处理数据流的关联信息, 向第三网元与终端进行数 据分流配置, 其中,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为第一网元待分流至第二网元的数据 流; 所述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基于蜂窝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所述第 三网元基于无线保真 Wi-Fi接入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所述处理器用于基于所述数据分流配置, 与终端进行所述待处理数据流 的传输; 其中,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中的所述第一数据流是经由所述第三网元 向所述终端进行传输的。
结合第五方面,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决定将所述待处 理数据流中的所述第一数据流向第三网元分流,
结合第五方面第一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 在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 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 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使终端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 的数据分流配置。
结合第五方面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用于触发 发送器, 所述发送器
用于向所述第三网元发送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请求消息, 所 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网元建立第三网元适配层;
所述处理器用于触发接收器,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三网元的数据 分流响应消息;
则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建立第二网元适配 层;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确定所述第三网元适配 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使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 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和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触发发送 器,
所述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第三网元发送数据分流请求消息;
所述处理器触发接收器,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三网元的数据分流 响应消息;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建立第二网元适配层; 则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建立的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 使所述第二网元与 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触发发送器, 所述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第三网元发送数据分流 请求消息, 所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网元建立第三网元适配 层;
所述处理器触发接收器,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三网元的数据分流 响应消息;
则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确定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 对应的参数信息, 则所述第二网元使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 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 应的参数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第三或第四实施方式,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具 体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建立无线承载 RB到 Wi-Fi接入类别的映 射关系。
结合第五方面第五或第六实施方式, 在第七实施方式中, 所述数据分流 请求消息包含以下信息中至少一种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的 业务标识信息、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的 QoS信息、 物理资源信息;
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包括以下信息中至少一种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协 商待处理数据流的业务标识信息、 所分流业务的协商 QoS信息、 协商物理资 源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第七实施方式, 在第八实施方式中, 所述发送器用于向第 一网元发送配置指示信息, 所述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 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其中, 所述配置指示信息携带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 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或者 所述发送器用于向第一网元发送承载指示信息, 所述承载指示信息用于 指示所述第一网元为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终端建立信令无线承载;
则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信令无线承载, 根据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 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对所述终端进 行所述数据分流配置。
结合第五方面第八实施方式, 在第九实施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触发所述发送器, 所述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 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以使所述终 端建立适配层。
结合第五方面至第五方面第九实施方式中任一种实施方式, 在第十实施 方式中, 所述接收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元发送的请求消息, 所述请求消 息携带:
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 或
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和分流指示信息, 所述分流指示信息用于指 示所述第二网元将所述待处理数据向所述第三网元分流;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 的关联信息包括: 数据无线承载 DRB标识、 DRB配置信息。
结合第五方面至第五方面第十实施方式中任一种实施方式, 在第十一实 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网元为宏基站, 所述第二网元为小基站, 第三网元为无 线保真接入点。
结合第五方面第十一实施方式, 在第十二实施方式中, 所述宏基站的无 线范围覆盖小基站的无线范围;
所述小基站和所述无线保真接入点共站或集成; 所述宏基站、 所述小基 站和所述无线保真接入点在宏基站、 小基站和无线保真接入点的共同无线范 围内向终端提供多流聚合或载波聚合的通讯服务。 第六方面, 本发明提供一种网元, 包括:
处理器, 用于接受第二网元进行的数据分流配置;
所述处理器用于基于所述数据分流配置, 与终端进行第一数据流传输; 其中, 所述第一数据流是所述第二网元将第二网元与终端之间进行传输的待 处理数据流分流至所述第三网元得到的; 所述第二网元基于蜂窝无线通信技 术实现无线通信, 所述第三网元基于 Wi-Fi接入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结合第六方面,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触发接收器, 所述接收 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的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请求消息; 所述处理器触发发送器, 所述发送器用于根据第三网元的支持能力向所 述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结合第六方面,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触发接收器, 所述接收 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的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请求消息, 所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网元建立第三网元适配层;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和第三网元的支持能力建立 第三网元适配层;
所述处理器触发发送器, 所述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分流 响应消息。
结合第六方面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与所述第三网元的支持能力, 建立无线承载 RB 到 Wi-Fi接入类别的映射关系。
结合第六方面第一或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 所述数据分流 请求消息包含以下信息中至少一种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待处理数据流的业务 标识信息、 待处理数据流的 QoS信息和物理资源信息;
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包括以下信息中至少一种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协 商待处理数据流的业务标识信息、 所分流业务的协商 QoS信息和协商物理资 源信息。
第七方面, 本发明提供一种终端, 包括:
处理器, 用于接受第二网元进行的数据分流配置;
所述处理器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网元进行的数据分流配置, 与第二网元进 行待处理数据流的传输;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中的第一数据流是经由所述第三 网元向所述终端进行传输的; 所述第二网元基于蜂窝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无线 通信, 所述第三网元基于 Wi-Fi接入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结合第七方面,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所述处理器触发接收器, 所述接收 器用于接收第二网元或第一网元发送的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 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 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进行所述终端的数据分流配置。
结合第七方面第一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 当所述第二网元使所 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 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 应的参数信息, 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建立对 应于第三网元适配层的第二适配层, 并根据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建立对应于第二网元适配层的第一适配层; 或者
当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 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所述处理器根 据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建立对应于第二网元适配层的第一适 配层; 或者
当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 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所述处理器根 据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建立对应于第三网元适配层的第二 适配层。
第八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网元, 包括:
接收器, 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的指示信息,
处理器, 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 对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所述处理器用于基于所述数据分流配置, 与终端进行数据流传输, 其中 所述数据流中的待处理数据流是所述第一网元将第一网元与终端之间的数据 流分流至所述第二网元得到的;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中的第一数据流是所述第 二网元将所述第二网元与终端之间的数据流分流至所述第三网元得到的; 所 述第二网元基于蜂窝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所述第三网元基于 Wi-Fi 接入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结合第八方面,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所述指示信息为配置指示信息, 所 述配置指示信息携带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 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则所述处理器触发发送器, 所述发送器用于根据所述配置指示信息, 向 终端发送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 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使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或者, 所述指示信息为承载指示信息, 则所述处理器用于为所述第二网 元与所述终端建立信令无线承载, 以通过第二网元对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结合第八方面或第八方面第一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 所述发送 器, 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请求信息, 所述请求信息携带:
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 或
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和分流指示信息, 所述分流指示信息用于指 示所述第二网元将所述待处理数据向所述第三网元分流;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 的关联信息包括: 数据无线承载 DRB标识、 DRB配置信息。
第九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分流控制方法, 包括:
所述第二网元根据待处理数据流的关联信息, 向第三网元与终端进行数 据分流配置, 其中,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为第一网元待分流至第二网元的数据 流; 所述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基于蜂窝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所述第 三网元基于无线保真 Wi-Fi接入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所述第二网元基于所述数据分流配置, 与终端进行所述待处理数据流的 传输; 其中,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中的所述第一数据流是经由所述第三网元向 所述终端进行传输的。
结合第九方面,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在所述第二网元根据待处理数据流 的关联信息, 向第三网元与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之前,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 括:
所述第二网元决定将所述待处理数据流中的所述第一数据流向第三网元 分流。
结合第九方面第一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 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 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包括:
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 在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 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
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 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使终端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 分流配置。
结合第九方面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 所述在所述第二网元 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 包括:
所述第二网元向所述第三网元发送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请求 消息, 所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网元建立第三网元适配层; 所述第二网元接收所述第三网元的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建立第二网元适配层; 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确定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 的参数信息, 则所述第二网元使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 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的 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结合第九方面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 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 在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 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 包括:
所述第二网元向所述第三网元发送数据分流请求消息;
所述第二网元接收所述第三网元的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建立第二网元适配层; 所述第二网元根据建立的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 使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 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 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结合第九方面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 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 在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 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 包括:
所述第二网元向所述第三网元发送数据分流请求消息, 所述数据分流请 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网元建立第三网元适配层;
所述第二网元接收所述第三网元的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确定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 的参数信息, 则所述第二网元使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 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的 参数信息。
结合第九方面第三或第四实施方式, 在第六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二网元 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建立第二网元适配层, 包括:
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建立所述第一数据流对应的所分流业务的无 线承载 RB到 Wi-Fi接入类别的映射关系。
结合第九方面第五或第六实施方式, 在第七实施方式中, 所述数据分流 请求消息包含以下信息中至少一种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的 业务标识信息、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的 QoS信息、 物理资源信息;
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包括以下信息中至少一种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协 商待处理数据流的业务标识信息、 所分流业务的协商 QoS信息、 协商物理资 源信息。
结合第九方面第七实施方式, 在第八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 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 配置信息, 使终端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 包括:
所述第二网元向第一网元发送配置指示信息, 所述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 示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其中, 所述配置指示信息携 带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 置的配置信息; 或者
所述第二网元向第一网元发送承载指示信息, 所述承载指示信息用于指 示所述第一网元为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终端建立信令无线承载;
所述第二网元通过所述信令无线承载, 根据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 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对所述终端进 行所述数据分流配置。
结合第九方面第八实施方式, 在第九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二网元通过所 述信令无线承载, 对所述终端进行所述数据分流配置, 包括:
所述第二网元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 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以使所述终端建立适配层。
结合第九方面至第九方面第九实施方式中任一种实施方式, 在第十实施 方式中, 第二网元决定将待处理数据流向第三网元分流之前, 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元接收所述第一网元发送的请求消息, 所述请求消息携带: 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 或
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和分流指示信息, 所述分流指示信息用于指 示所述第二网元将所述待处理数据向所述第三网元分流;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 的关联信息包括: 数据无线承载 DRB标识、 DRB配置信息。
结合第九方面至第九方面第十实施方式中任一种实施方式, 在第十一实 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网元为宏基站, 所述第二网元为小基站, 第三网元为无 线保真接入点。
结合第九方面第十一实施方式, 在第十二实施方式中, 所述宏基站的无 线范围覆盖所述小基站的无线范围;
所述小基站和所述无线保真接入点共站或集成; 所述宏基站、 所述小基 站和所述无线保真接入点在所述宏基站、 所述小基站和所述无线保真接入点 的共同无线范围内向所述终端提供多流聚合或载波聚合的通讯服务。
第十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分流的控制方法, 包括: 第三网元接受第二网元进行的数据分流配置;
所述第三网元基于所述数据分流配置, 与终端进行第一数据流传输; 其 中, 所述第一数据流是所述第二网元将第二网元与终端之间进行传输的待处 理数据流分流至所述第三网元得到的; 所述第二网元基于蜂窝无线通信技术 实现无线通信, 所述第三网元基于 Wi-Fi接入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结合第十方面,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第三网元接受第二网元进行的数据 分流配置, 包括:
所述第三网元接收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的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 请求消息;
所述第三网元根据所述第三网元的支持能力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分 流响应消息。
结合第十方面,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 第三网元接受第二网元进行的数据 分流配置, 包括:
所述第三网元接收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的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 请求消息, 所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网元建立第三网元适配 层;
所述第三网元根据所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和所述第三网元的支持能力建 立第三网元适配层;
所述第三网元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结合第十方面第二实施方式,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三网元建立第 三网元适配层, 包括:
所述第三网元根据所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与所述第三网元的支持能力, 建立无线承载 RB到 Wi-Fi接入类别的映射关系。
结合第十方面第一或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 所述数据分流 请求消息包含以下信息中至少一种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待处理数据流的业务 标识信息、 待处理数据流的 QoS信息和物理资源信息;
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包括以下信息中至少一种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协 商待处理数据流的业务标识信息、 所分流业务的协商 QoS信息和协商物理资 源信息。
第十一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分流的控制方法, 包括: 终端接受第二网元进行的数据分流配置;
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二网元进行的数据分流配置, 与第二网元进行待处 理数据流的传输;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中的第一数据流是经由所述第三网元向 所述终端进行传输的; 所述第二网元基于蜂窝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所述第三网元基于 Wi-Fi接入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结合第十一方面,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所述终端接受第二网元进行的数 据分流配置, 包括:
终端接收第二网元或第一网元发送的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 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终端根据所述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 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进行所述终端的数据分流配置。
结合第十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 所述进行所述终端 的数据分流配置, 包括:
当所述第二网元使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 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和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 对应的参数信息建立对应于第三网元适配层的第二适配层, 并根据第二网元 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建立对应于第二网元适配层的第一适配层; 或者
当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 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所述终端根据 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建立对应于第二网元适配层的第一适配 层; 或者
当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 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所述终端根据 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建立对应于第三网元适配层的第二适 配层。
第十二方面,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数据分流的控制方法, 包括: 第一网元接收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的指示信息, 并根据所述指示信息, 对 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所述第一网元基于所述数据分流配置, 与终端进行数据流传输, 其中所 述数据流中的待处理数据流是所述第一网元将第一网元与终端之间的数据流 分流至所述第二网元得到的;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中的第一数据流是所述第二 网元将所述第二网元与终端之间的数据流分流至所述第三网元得到的; 所述 第二网元基于蜂窝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所述第三网元基于 Wi-Fi接 入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结合第十二方面,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 所述指示信息为配置指示信息, 所述配置指示信息携带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 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则根据所述配置指示信息, 对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配置指示信息, 向终端发送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 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使终端 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或者, 所述指示信息为承载指示信息, 则根据所述指示信息, 对终端进 行数据分流配置, 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为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终端建立信令无线承载, 以通过第 二网元对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结合第十二方面或第十二方面第一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 第一 网元接收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的指示信息, 并根据所述指示信息, 对终端进行 数据分流配置之前,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请求信息, 所述请求信息携带: 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 或
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和分流指示信息, 所述分流指示信息用于指 示所述第二网元将所述待处理数据向所述第三网元分流;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 的关联信息包括: 数据无线承载 DRB标识、 DRB配置信息。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数据分流控制装置和方法, 数据流被第一网元 分流至第二网元之后, 第二网元还可进一步将数据流分流至第三网元, 利用 了 Wi-Fi无线接入技术中的高带宽、 高数据速率的特性, 从而增大了数据传 输的峰值速率和吞吐量, 从而提升了网络通信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 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 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 附图。
图 1为本发明数据分流控制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图;
图 2为本发明数据分流控制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图;
图 3为本发明数据分流控制装置实施例三的结构图;
图 4为本发明数据分流控制装置实施例四的结构图;
图 5为本发明数据分流控制装置实施例五的结构图;
图 6为本发明数据分流控制装置实施例六的结构图;
图 7为本发明数据分流控制装置实施例七的结构图;
图 8为本发明数据分流控制方法实施例八的结构图;
图 9为本发明一种网元实施例一的结构图;
图 10为本发明一种网元实施例二的结构图; 图 11为本发明一种终端实施例一的结构图;
图 12为本发明一种网元实施例三的结构图;
图 13为本发明数据分流控制方法实施例一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 14为本发明数据分流控制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 15为本发明数据分流控制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图 16为本发明数据分流控制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 17为本发明数据分流控制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图;
图 18为本发明数据分流控制方法实施例五的信令图;
图 19为本发明数据分流控制方法实施例六的信令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 下面将结合本 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 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 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 1为本发明数据分流控制装置实施例一的结构图。 如图 1所示, 本实 施例的控制装置为前述第二网元, 该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 71, 用于第二网元根据所述待处理数据流的关联信息, 向第三 网元与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其中,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为第一网元待分流 至第二网元的数据流; 所述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基于蜂窝无线通信技术实现 无线通信, 所述第三网元基于无线保真 Wi-Fi接入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传输模块 72, 用于基于所述数据分流配置, 与终端进行所述待处理数据 流的传输; 其中,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中的所述第一数据流是经由所述第三网 元向所述终端进行传输的。
本实施例中, 第二网元通过向第三网元与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则终 端与网络之间交互的数据流被第一网元分流至第二网元之后, 第二网元还可 进一步将数据流分流至第三网元, 利用了 Wi-Fi无线接入技术中的高带宽、 高数据速率的特性, 从而增大了数据传输的峰值速率和吞吐量, 从而提升了 网络通信的性能。 图 2为本发明数据分流控制装置实施例二的结构图。 如图 2所示, 本实 施例是在图 1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 进一步描述该控制装置, 该控制装置 还包括:
决定模块 73, 用于决定将所述待处理数据流中的所述第一数据流向所述 第三网元分流。
进一步的, 处理模块 71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 在 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 置;
根据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 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使终端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
一方面, 该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 74和接收模块 75,
所述处理模块 71触发发送模块 74, 所述发送模块 74用于向所述第三网 元发送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请求消息, 所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用 于指示所述第三网元建立第三网元适配层;
所述处理模块 71触发接收模块 75, 所述接收模块 75用于接收所述第三 网元的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所述处理模块 71还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建立第二网元适配 层;
所述处理模块 71 还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确定所述第三网元 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则所述处理模块 71使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 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网元 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另一方面, 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 74和接收模块 75,
所述处理模块 71触发发送模块 74, 所述发送模块 74用于向所述第三网 元发送数据分流请求消息;
所述处理模块 71触发接收模块 75, 所述接收模块 75接收所述第三网元 的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所述处理模块 71还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建立第二网元适配 层;
所述处理模块 71还用于根据建立的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使所述第二网 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包括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又一方面, 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 74和接收模块 75,
所述处理模块 71触发所述发送模块 74, 所述发送模块 74用于向所述第 三网元发送数据分流请求消息, 所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网 元建立第三网元适配层;
所述处理模块 71触发所述接收模块 75, 所述接收模块 75接收所述第三 网元的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所述处理模块 71 还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确定所述第三网元 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则所述第二网元使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 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网元适 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具体的,所述处理模块 71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建立无线 承载 RB到 Wi-Fi接入类别的映射关系。
所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包含以下信息中至少一种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所 述待处理数据流的业务标识信息、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的服务质量 (Quality of Service, 简写为 QoS ) 信息、 物理资源信息;
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包括以下信息中至少一种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协 商待处理数据流的业务标识信息、 所分流业务的协商 QoS信息、 协商物理资 源信息。
所述发送模块 74, 还用于向第一网元发送配置指示信息, 所述配置指示 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其中, 所述配置 指示信息携带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 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或者
所述发送模块 74还用于向第一网元发送承载指示信息,所述承载指示信 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元为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终端建立信令无线承载; 则所述处理模块 71还用于通过所述信令无线承载,根据所述第二网元与 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对 所述终端进行所述数据分流配置。
所述发送模块 74还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 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以使所述终端建 立适配层。
所述接收模块 75, 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元发送的请求消息, 所述请求 消息携带:
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 或
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和分流指示信息, 所述分流指示信息用于指 示所述第二网元将所述待处理数据向所述第三网元分流;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 的关联信息包括: 数据无线承载 DRB标识、 DRB配置信息。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网元为宏基站, 所述第二网元为小基站, 第三网元 为无线保真接入点。
所述宏基站的无线范围覆盖小基站的无线范围; 所述小基站和所述无线 保真接入点共站或集成; 所述宏基站、 所述小基站和所述无线保真接入点在 宏基站、 小基站和无线保真接入点的共同无线范围内向终端提供多流聚合或 载波聚合的通讯服务。
本实施例中, 第二网元通过向第三网元与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则终 端与网络之间交互的数据流被第一网元分流至第二网元之后, 第二网元还可 进一步将数据流分流至第三网元, 利用了 Wi-Fi无线接入技术中的高带宽、 高数据速率的特性, 从而增大了数据传输的峰值速率和吞吐量, 从而提升了 网络通信的性能
图 3为本发明数据分流控制装置实施例三的结构图。 如图 3所示, 本实 施例中的控制装置为第三网元, 该控制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 81, 用于接受第二网元进行的数据分流配置;
传输模块 82,用于基于所述数据分流配置,与终端进行第一数据流传输; 其中, 所述第一数据流是所述第二网元将第二网元与终端之间进行传输的待 处理数据流分流至所述第三网元得到的; 所述第二网元基于蜂窝无线通信技 术实现无线通信, 所述第三网元基于 Wi-Fi接入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本实施例中, 第三网元通过接受第二网元进行的数据分流配置, 则第三 网元可与第二网元进行载波聚合, 从而第三网元可传输第二网元与终端之间 的全部或部分数据流, 利用了 Wi-Fi无线接入技术中的高带宽、 高数据速率 的特性, 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峰值速率及吞吐量, 提升了网络通信性能。 图 4为本发明数据分流控制装置实施例四的结构图。 如图 4所示, 本实 施例是在图 3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 进一步描述控制装置, 其中, 一方面, 所述处理模块 81还用于触发接收模块 83, 所述接收模块 83用于接收所述第 二网元发送的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请求消息;
所述处理模块 81还用于触发发送模块 84, 所述发送模块 84用于根据第 三网元的支持能力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另一方面, 所述处理模块 81还用于触发接收模块 83, 所述接收模块 83 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的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请求消息, 所 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网元建立第三网元适配层;
所述处理模块 81 还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和第三网元的支持 能力建立第三网元适配层所述处理模块 81还用于触发发送模块 84, 所述发 送模块 84用于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所述处理模块 81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与所述第三网元 的支持能力, 建立无线承载 RB到 Wi-Fi接入类别的映射关系。
所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包含以下信息中至少一种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待 处理数据流的业务标识信息、 待处理数据流的 QoS信息和物理资源信息; 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包括以下信息中至少一种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协 商待处理数据流的业务标识信息、 所分流业务的协商 QoS信息和协商物理资 源信息。
本实施例中, 第三网元通过接受第二网元进行的数据分流配置, 则第三 网元可与第二网元进行载波聚合, 从而第三网元可传输第二网元与终端之间 的全部或部分数据流, 利用了 Wi-Fi无线接入技术中的高带宽、 高数据速率 的特性, 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峰值速率及吞吐量, 提升了网络通信性能。
图 5为本发明数据分流控制装置实施例五的结构图。 如图 5所示, 本实 施例中的控制装置为终端, 该控制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 91, 用于接受第二网元进行的数据分流配置;
传输模块 92, 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网元进行的数据分流配置, 与第二网元 进行待处理数据流的传输;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中的第一数据流是经由所述第 三网元向所述终端进行传输的; 所述第二网元基于蜂窝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无 线通信, 所述第三网元基于 Wi-Fi接入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本实施例中, 终端通过接受第二网元进行的数据分流配置, 则终端可面 向第二网元与第三网元之间的载波聚合进行数据传输, 即终端与第二网元之 间的全部或部分数据流可分流至第三网元, 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峰值速率 及吞吐量, 提升了网络通信性能。
图 6为本发明数据分流控制装置实施例六的结构图。 如图 6所示, 本实 施例是在图 5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 进一步描述, 该控制装置中所述处理 模块 91具体用于触发接收模块 93, 所述接收模块 93用于接收第二网元或第 一网元发送的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 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则所述处理模块 91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 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进行所述终端的数据分 流配置。
一方面, 当所述第二网元使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 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的 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所述处理模块 91具体用于 根据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建立对应于第三网元适配层的第二 适配层, 并根据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建立对应于第二网元适配层 的第一适配层; 或者
另一方面, 当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 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所 述处理模块 91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建立对应 于第二网元适配层的第一适配层; 或者
又一方面, 当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 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所 述处理模块 91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建立对应 于第三网元适配层的第二适配层。
本实施例中, 终端通过接受第二网元进行的数据分流配置, 则终端可面 向第二网元与第三网元之间的载波聚合进行数据传输, 即终端与第二网元之 间的全部或部分数据流可分流至第三网元, 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峰值速率 及吞吐量, 提升了网络通信性能。 图 7为本发明数据分流控制装置实施例七的结构图。 如图 7所示, 该控 制装置为第一网元, 该控制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 61, 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的指示信息,
处理模块 62, 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 对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传输模块 63, 用于基于所述数据分流配置, 与终端进行数据流传输, 其 中所述数据流中的待处理数据流是所述第一网元将第一网元与终端之间的数 据流分流至所述第二网元得到的;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中的第一数据流是所述 第二网元将所述第二网元与终端之间的数据流分流至所述第三网元得到的; 所述第二网元基于蜂窝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无线通信,所述第三网元基于 Wi-Fi 接入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本实施例中, 第一网元根据第二网元的指示信息, 使第二网元对终端进 行数据分流配置, 则第一网元与终端之间的全部或部分数据流在分流至第二 网元后, 第二网元还可进一步的将数据流分流至第三网元, 利用了 Wi-Fi无 线接入技术中的高带宽、 高数据速率的特性, 以提高网络侧与终端之间的数 据峰值速率和吞吐量, 提升了网络通信性能。
图 8为本发明数据分流控制方法实施例八的结构图。 如图 8所示, 本实 施例是在图 7所示的实施例的基础上, 进一步描述控制装置, 一方面, 所述 指示信息为配置指示信息, 所述配置指示信息携带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 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则所述处理模块 62具体用于触发发送模块 64, 所述发送模块 64用于根 据所述配置指示信息, 向终端发送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 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使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或者, 另一方面, 所述指示信息为承载指示信息, 则所述处理模块 62还 用于为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终端建立信令无线承载, 以通过第二网元对终端 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所述发送模块 64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请求信息,所述请求信息携 带:
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 或
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和分流指示信息, 所述分流指示信息用于指 示所述第二网元将所述待处理数据向所述第三网元分流;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 的关联信息包括: 数据无线承载 DRB标识、 DRB配置信息。
本实施例中, 第一网元根据第二网元的指示信息, 使第二网元对终端进 行数据分流配置, 则第一网元与终端之间的全部或部分数据流在分流至第二 网元后, 第二网元还可进一步的将数据流分流至第三网元, 利用了 Wi-Fi无 线接入技术中的高带宽、 高数据速率的特性, 以提高网络侧与终端之间的数 据峰值速率和吞吐量, 提升了网络通信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各个装置实施例中的各个模块对应执行下述各个方 法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 具体的实现方法及技术效果请参见下述各个方法实 施例, 且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 中, 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 上述实 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 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在此不 再赘述。
图 9为本发明一种网元实施例一的结构图。 如图 9所示, 该网元为前述 第二网元, 该网元包括:
处理器 11, 用于根据待处理数据流的关联信息, 向第三网元与终端进行 数据分流配置, 其中,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为第一网元待分流至第二网元的数 据流; 所述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基于蜂窝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所述 第三网元基于无线保真 Wi-Fi接入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所述处理器 11用于基于所述数据分流配置,与终端进行所述待处理数据 流的传输; 其中,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中的所述第一数据流是经由所述第三网 元向所述终端进行传输的。
所述处理器 11 还用于决定将所述待处理数据流中的所述第一数据流向 第三网元分流,
进一步的, 所述处理器 11具体用于根据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 在 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 置;
所述处理器 11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 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使终端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 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
一方面, 所述处理器 11用于触发发送器 12, 所述发送器 12用于向所述 第三网元发送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请求消息, 所述数据分流请求 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网元建立第三网元适配层;
所述处理器 11用于触发接收器 13, 所述接收器 13用于接收所述第三网 元的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则所述处理器 11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建立第二网元适 配层;
所述处理器 11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确定所述第三网元 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使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 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 信息和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另一方面, 所述处理器 11触发发送器 12, 所述发送器 12用于向所述 第三网元发送数据分流请求消息;
所述处理器 11触发接收器 13, 所述接收器 13用于接收所述第三网元的 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所述处理器 11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建立第二网元适配层; 则所述处理器 11用于根据建立的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使所述第二网元 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 括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又一方面, 所述处理器 11触发发送器 12, 所述发送器 12用于向所述第 三网元发送数据分流请求消息, 所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网 元建立第三网元适配层;
所述处理器 11触发接收器 12, 所述接收器 12用于接收所述第三网元的 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则所述处理器 11 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确定所述第三网元适 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则所述第二网元使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 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网元适配 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所述处理器 11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建立无线承载 RB到 Wi-Fi接入类别的映射关系。
所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包含以下信息中至少一种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所 述待处理数据流的业务标识信息、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的 QoS信息、 物理资源 信息;
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包括以下信息中至少一种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协 商待处理数据流的业务标识信息、 所分流业务的协商 QoS信息、 协商物理资 源信息。
所述发送器 12用于向第一网元发送配置指示信息,所述配置指示信息用 于指示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其中, 所述配置指示信 息携带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 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或者
所述发送器 12用于向第一网元发送承载指示信息,所述承载指示信息用 于指示所述第一网元为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终端建立信令无线承载;
则所述处理器 11通过所述信令无线承载,根据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 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对所述终端 进行所述数据分流配置。
所述处理器 11具体用于触发所述发送器 12, 所述发送器 12用于向所述 终端发送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 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以使所述终端建立适配层。
所述接收器 13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元发送的请求消息,所述请求消息 携带:
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 或
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和分流指示信息, 所述分流指示信息用于指 示所述第二网元将所述待处理数据向所述第三网元分流;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 的关联信息包括: 数据无线承载 DRB标识、 DRB配置信息。
所述第一网元为宏基站, 所述第二网元为小基站, 第三网元为无线保真 接入点。 所述宏基站的无线范围覆盖小基站的无线范围;
所述小基站和所述无线保真接入点共站或集成; 所述宏基站、 所述小基 站和所述无线保真接入点在宏基站、 小基站和无线保真接入点的共同无线范 围内向终端提供多流聚合或载波聚合的通讯服务。
本实施例中, 第二网元通过向第三网元与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则终 端与网络之间交互的数据流被第一网元分流至第二网元之后, 第二网元还可 进一步将数据流分流至第三网元, 利用了 Wi-Fi无线接入技术中的高带宽、 高数据速率的特性, 从而增大了数据传输的峰值速率和吞吐量, 从而提升了 网络通信的性能。
图 10为本发明一种网元实施例二的结构图。 如图 10所示, 该网元为第 三网元, 该网元包括:
处理器 21, 用于接受第二网元进行的数据分流配置;
所述处理器 21 用于基于所述数据分流配置, 与终端进行第一数据流传 输; 其中, 所述第一数据流是所述第二网元将第二网元与终端之间进行传输 的待处理数据流分流至所述第三网元得到的; 所述第二网元基于蜂窝无线通 信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所述第三网元基于 Wi-Fi接入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所述处理器 21触发接收器 22, 所述接收器 22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网元发 送的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请求消息;
所述处理器 21触发发送器 23, 所述发送器 23用于根据第三网元的支持 能力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所述处理器 21触发接收器 22, 所述接收器 22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网元发 送的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请求消息, 所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用于 指示所述第三网元建立第三网元适配层;
所述处理器 21 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和第三网元的支持能力 建立第三网元适配层;
所述处理器 21触发发送器 23, 所述发送器 23用于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 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所述处理器 21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与所述第三网元的 支持能力, 建立无线承载 RB到 Wi-Fi接入类别的映射关系。
所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包含以下信息中至少一种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待 处理数据流的业务标识信息、 待处理数据流的 QoS信息和物理资源信息; 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包括以下信息中至少一种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协 商待处理数据流的业务标识信息、 所分流业务的协商 QoS信息和协商物理资 源信息。
本实施例中, 第三网元通过接受第二网元进行的数据分流配置, 则第三 网元可与第二网元进行载波聚合, 从而第三网元可传输第二网元与终端之间 的全部或部分数据流, 利用了 Wi-Fi无线接入技术中的高带宽、 高数据速率 的特性, 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峰值速率及吞吐量, 提升了网络通信性能。
图 11为本发明一种终端实施例一的结构图。如图 11所示, 该终端包括: 处理器 31, 用于接受第二网元进行的数据分流配置;
所述处理器 31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网元进行的数据分流配置,与第二网元 进行待处理数据流的传输;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中的第一数据流是经由所述第 三网元向所述终端进行传输的; 所述第二网元基于蜂窝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无 线通信, 所述第三网元基于 Wi-Fi接入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所述处理器 31触发接收器 32, 所述接收器 32用于接收第二网元或第一 网元发送的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 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所述处理器 31 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 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进行所述终端的数据分流配置。
当所述第二网元使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 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和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所述处理器 31根据所述第三网元适 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建立对应于第三网元适配层的第二适配层, 并根据第二 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建立对应于第二网元适配层的第一适配层; 或者 当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 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所述处理器 31 根据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建立对应于第二网元适配层的第一 适配层; 或者
当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 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所述处理器 31 根据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建立对应于第三网元适配层的第 二适配层。
本实施例中, 终端通过接受第二网元进行的数据分流配置, 则终端可面 向第二网元与第三网元之间的载波聚合进行数据传输, 即终端与第二网元之 间的全部或部分数据流可分流至第三网元, 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峰值速率 及吞吐量, 提升了网络通信性能。 图 12为本发明一种网元实施例三的结构图。 如图 12所示, 该网元为第 一网元, 该网元包括:
接收器 41, 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的指示信息,
处理器 42, 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 对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所述处理器 42用于基于所述数据分流配置, 与终端进行数据流传输, 其 中所述数据流中的待处理数据流是所述第一网元将第一网元与终端之间的数 据流分流至所述第二网元得到的;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中的第一数据流是所述 第二网元将所述第二网元与终端之间的数据流分流至所述第三网元得到的; 所述第二网元基于蜂窝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无线通信,所述第三网元基于 Wi-Fi 接入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所述指示信息为配置指示信息, 所述配置指示信息携带所述第二网元与 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则所述处理器 42触发发送器 43, 所述发送器 43用于根据所述配置指示 信息, 向终端发送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 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使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或者, 所述指示信息为承载指示信息, 则所述处理器 42用于为所述第二 网元与所述终端建立信令无线承载, 以通过第二网元对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 置。
所述发送器 43, 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请求信息, 所述请求信息携 带: 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 或
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和分流指示信息, 所述分流指示信息用于指 示所述第二网元将所述待处理数据向所述第三网元分流;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 的关联信息包括: 数据无线承载 DRB标识、 DRB配置信息。
本实施例中, 第一网元根据第二网元的指示信息, 使第二网元对终端进 行数据分流配置, 则第一网元与终端之间的全部或部分数据流在分流至第二 网元后, 第二网元还可进一步的将数据流分流至第三网元, 利用了 Wi-Fi无 线接入技术中的高带宽、 高数据速率的特性, 以提高网络侧与终端之间的数 据峰值速率和吞吐量, 提升了网络通信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各个网元及终端等装置实施例中的对应执行下述各 个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 具体的实现方法及技术效果请参见下述各个方 法实施例, 在此不再赘述。
图 13为本发明数据分流控制方法实施例一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如图 13 所示, 包括宏基站、 小基站和无线保真接入点 (Wi-Fi Access Point, 简写为 Wi-Fi AP) 。 宏基站可以提供较大的发射功率, 且覆盖范围大, 而小基站的 发射功率、 覆盖范围一般远小于宏基站, 但小基站可以位于宏基站的覆盖范 围内, 可以作为热点覆盖缓解宏基站的容量需求。 宏基站的覆盖范围为 A区 域, 小基站的覆盖范围为 B区域, 而 Wi-Fi AP的覆盖范围为 C区域; 上述 A 区域、 B区域和 C区域之间有重叠区域 (图 1中阴影区域) , 而用户终端处 于该重叠区域内, 即用户终端处于宏基站、 小基站与 Wi-Fi AP共同覆盖的范 围内,其中 Wi-Fi AP和小基站为集成的多无线技术基站,或者小基站和 Wi-Fi AP共站址; 该小基站和 Wi-Fi AP之间存在理想的回程链路; 用户终端基于 LTE-A (Long Term Evolution Advanced, 长期演进高级系统) 系统可以分 别与上述宏基站、 小基站进行数据流的传输, 获取核心网的网络服务; 同 样的,用户终端也可以基于 Wi-Fi接入技术与 Wi-Fi AP进行数据流的传输, 以获取核心网的网络服务。
图 14为本发明数据分流控制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本实施例中的 执行主体为第二网元, 该第二网元具体可以为小基站, 可与位于该第二网 元覆盖范围内的终端进行数据通信, 如图 14所示, 该方法包括:
S101、 第二网元根据待处理数据流的关联信息, 向第三网元与终端进行 数据分流配置。
其中, 待处理数据流为第一网元待分流至第二网元的数据; 第一网元和 第二网元基于蜂窝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该第三网元基于 Wi-Fi接入 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具体来说, 本实施例中第一网元可以为图 1 中所示的宏 基站, 而第三网元可具体为 Wi-Fi接入技术中的 AP (Access Point, 无线访问 节点) , 即无线保真接入点 (Wi-Fi AP) 。 终端在 LTE系统下与宏基站之间 进行数据流传输时, 为了获得较高的峰值速率, 宏基站可以与小基站进行载 波聚合, 即宏基站与终端之间的上行或下行的全部或部分数据流分流至小基 站, 由小基站承担数据的传输, 即上述待处理数据流为宏基站待分流至小基 站的数据; 而小基站为了进一步的提高数据传输性能, 决定在小基站和 Wi-Fi AP之间进行载波聚合, 使 Wi-Fi AP承担全部或部分的上述待处理数据的传 输, 即小基站确定将该待处理数据流向第三网元分流。
其中, 待处理数据流是宏基站指示小基站应该承担的数据流, 也可以是 小基站预设的可承担的数据流, 例如小基站预设了一定的承载或预留了一定 的无线资源用于与宏基站进行载波聚合, 则对应该承载或使用该无线资源的 数据流即为小基站的待处理数据流。
在一种情况下, 当上述待处理数据流是小基站预设的可承担的数据流 时, 则上述待处理数据流的关联信息可由第二网元结合自身支持能力确定, 例如第二网元仅可以提供三个数据承载, 则可确定上述待处理数据流的关联 信息包括三个数据承载的需求, 随后, 第二网元在执行 S101之前, 决定是否 将待处理数据流中的第一数据流向第三网元分流; 在另一种情况下, 当待处 理数据流是宏基站指示小基站应该承担的数据流, 上述待处理数据流的关联 信息可由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的请求信息中获取; 例如第一网元当前请 求第二网元提供三个数据承载以分担传输第一网元所传输的数据流中的待处 理数据流, 则该待处理数据流的关联信息具体包括了三个数据承载的需求; 当第二网元决定分担传输待处理数据流时, 可以进一步请求第三网元传输待 处理数据流中的第一数据流,由于作为小基站的第二网元和作为 AP的第三 网元是基于不同的接入技术实现无线通信的, 所以在第二网元与第三网元 进行载波聚合之前, 需要向第三网元与终端进行数据分流的配置。
具体的, 第二网元根据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 在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 网元之间进行针对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具体过程包括第二网元和第 三网元之间的交互过程, 例如第二网元向第三网元发送数据分流的相关请 求消息、 第三网元返回的响应及相关适配层的建立等; 当第二网元完成第 二网元与第三网元之间进行的针对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之后, 第二 网元根据第二网元与第三网元之间进行的针对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 置, 对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以实现第二网元通过与第三网元的载波聚 合, 与终端进行数据流的传输; 上述对终端进行的数据分流配置的具体过 程包括第二网元和终端之间的交互, 具体至少包括第二网元向终端发送第 二网元与第三网元之间进行的针对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 息, 以及终端根据该配置信息建立终端的适配层等。
S102、 第二网元基于数据分流配置, 与终端进行待处理数据流的传输。 其中, 待处理数据流中的第一数据流经由第三网元向终端进行传输的。 具体的, 通过执行 S102, 小基站可以与 AP进行载波聚合, 则在小基站和终 端之间传输的数据流 (即上述待处理数据流) 中的全部或部分数据流作为第 一数据流分流至 Wi-Fi AP,经由 Wi-Fi AP与终端的无线接口完成数据的传输。
上述第一网元为宏基站, 第二网元为小基站, 第三网元为无线保真接 入点 (Wi-Fi AP) , 其中宏基站的无线范围覆盖小基站的无线范围; 宏基 站、 小基站和所述无线保真接入点在宏基站、 小基站和无线保真接入点的 共同无线范围内向终端提供多流聚合或载波聚合的通讯服务; 而小基站和 无线保真接入点可以是两个不同的站点, 或者小基站和无线保真接入点共 站点或集成, 以保障小基站和无线保真接入点之间通信质量, 避免信息的 时延。
本实施例中, 第二网元通过向第三网元与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则第 二网元可将数据分流至第三网元, 利用了 Wi-Fi无线接入技术中的高带宽、 高数据速率的特性, 从而增大了数据传输的峰值速率和吞吐量, 从而提升了 网络通信的性能。
图 15为本发明数据分流控制方法实施例二的流程图。 如图 15所示, 本 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与图 13 所示的场景相同, 实现本实施例的主体为第三网 元, 该第三网元与前述图 14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二网元相配合, 以完成数据 分流的控制, 该第三网元具体可以为 Wi-Fi AP, 该方法包括:
S201、 第三网元接受第二网元进行的数据分流配置。
上述第三网元接受第二网元进行的数据分流配置, 具体过程包括第二网 元与第三网元之间的交互过程, 具体的, 一方面, 第三网元可以接收所述第 二网元发送的针对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请求消息, 随后第三网元根据第三 网元的支持能力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以在第三网元和第 二网元之间完成关于数据传输的协商; 例如第二网元通过发送针对第一数据 流的数据分流请求消息, 请求第三网元提供两个数据承载分担待处理数据流 中的第一数据流, 但第三网元仅可以提供两个数据承载, 则通过数据分流响 应消息给予第二网元反馈, 完成协商过程及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 行的针对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 另一方面, 第三网元可以接收所述第 二网元发送的针对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请求消息, 此时, 该数据分流请求 消息用于指示第三网元建立第三网元适配层, 则该第三网元根据该数据分流 请求消息和第三网元的支持能力, 建立第三网元适配层; 最后, 第三网元向 所述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完成协商过程及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 网元之间进行的针对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 举例来说, 第二网元通过 数据分流请求消息息请求第三网元提供两个数据承载分担待处理数据流中的 第一数据流, 但第三网元仅可以提供两个数据承载, 即第三网元根据数据分 流请求消息和第三网元的支持能力, 建立了符合第三网元支持能力大小的第 三网元适配层, 并返回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告知第二网元第三网元支持能力 及符合第三网元支持能力大小的第三网元适配层的信息。另外需要补充的是, 上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包含以下信息中至少一种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待处理 数据流的业务标识信息、 待处理数据流的 QoS信息和物理资源信息;
则上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包括以下信息中至少一种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协商待处理数据流的业务标识信息、 所分流业务的协商 QoS信息和协商物理 资源信息。
S202、 第三网元基于数据分流配置, 与终端进行第一数据流传输。
其中, 该第一数据流是第二网元将第二网元与终端之间进行传输的待处 理数据流分流至第三网元得到的; 该第二网元基于蜂窝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无 线通信, 该第三网元基于 Wi-Fi接入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即第三网元接受第 二网元进行的数据分流配置, 以实现与第二网元进行载波聚合, 从而第三网 元可传输第二网元与终端之间的全部或部分数据流, 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峰值 速率及吞吐量, 提升了网络通信性能。
本实施例中, 第三网元通过接受第二网元进行的数据分流配置, 则第三 网元可与第二网元进行载波聚合, 从而第三网元可传输第二网元与终端之间 的全部或部分数据流, 利用了 Wi-Fi无线接入技术中的高带宽、 高数据速率 的特性, 以提高数据传输的峰值速率及吞吐量, 提升了网络通信性能。
图 16为本发明数据分流控制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如图 16所示, 本 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为图 13所示的场景, 实现本实施例的主体为终端, 该终端 具体可以为用户使用的手机、个人电脑等, 该终端与图 14所示的实施例中的 第二网元及图 15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第三网元相配合, 完成数据分流的控制, 该方法包括: S301、 终端接受第二网元进行的数据分流配置。
具体的, 上述终端的 "接受"过程具体包括终端接收第二网元或第一网 元发送的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 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随后终端根据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 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进行所述终端的数据分流配置; 该终端的数据分流配置包括: 当所述第二网元使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 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网 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所述终端 根据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建立对应于第三网元适配层的第二 适配层, 并根据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建立对应于第二网元适配层 的第一适配层; 或者
当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 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所述终端根据 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建立对应于第二网元适配层的第一适配 层; 或者
当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 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所述终端根据 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建立对应于第三网元适配层的第二适 配层。
S302、 终端基于数据分流配置, 与第二网元进行待处理数据流的传输。 其中,待处理数据流中的第一数据流是经由第三网元向终端进行传输的; 所述第二网元基于蜂窝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无线通信,所述第三网元基于 Wi-Fi 接入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本实施例中, 终端通过接受第二网元进行的数据分流配置, 则终端可面 向第二网元与第三网元之间的载波聚合进行数据传输, 即终端与第二网元之 间的全部或部分数据流可分流至第三网元, 从而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峰值速率 及吞吐量, 提升了网络通信性能。
图 17为本发明数据分流控制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图。 如图 17所示, 本实施例的应用场景为图 13 所示的场景, 本实施例的执行主体为第一网 元, 根据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二网元和第三网元与终端的数据分流配置信 息, 为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或者使第二网元为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该方法包括:
S401、 第一网元接收第二网元发送的指示信息。
具体的, 上述指示信息为配置指示信息, 或者为承载指示信息。
S402、 第一网元根据指示信息, 对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当上述指示信息为配置指示信息, 且配置指示信息携带所述第二网元与 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则第一网元根据配置指示信息, 对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具体为: 所述 第一网元根据所述配置指示信息, 向终端发送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 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使终端进行数据 分流配置;
或者, 所述指示信息为承载指示信息, 则根据所述指示信息, 对终端进 行数据分流配置, 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为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终端建立信令无线承载, 以通过第 二网元对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S403、 第一网元基于数据分流配置, 与终端进行数据流的传输。
其中, 上述数据流中的待处理数据流是所述第一网元将第一网元与终端 之间的数据流分流至所述第二网元得到的;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中的第一数据 流是所述第二网元将第二网元与终端之间的数据流分流至所述第三网元得到 的; 所述第二网元基于蜂窝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所述第三网元基于 Wi-Fi接入技术实现无线通信,即在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进行了载波聚合的情 况下, 第二网元可进一步的与第三网元进行载波聚合, 以提高网络侧与终端 之间的数据峰值速率和吞吐量。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 第一网元接收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的指示信息, 并根 据所述指示信息, 对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之前, 第一网元向所述第二网元 发送请求信息, 所述请求信息携带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 或
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和分流指示信息, 所述分流指示信息用于指 示所述第二网元将所述待处理数据向所述第三网元分流;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 的关联信息包括: 数据无线承载 DRB标识、 DRB配置信息。
本实施例中, 第一网元根据第二网元的指示信息, 使第二网元对终端进 行数据分流配置, 则第一网元与终端之间的全部或部分数据流在分流至第二 网元后, 第二网元还可进一步的将数据流分流至第三网元, 利用了 Wi-Fi无 线接入技术中的高带宽、 高数据速率的特性, 以提高网络侧与终端之间的数 据峰值速率和吞吐量, 提升了网络通信性能。
图 18为本发明数据分流控制方法实施例五的信令图。 如图 18所示, 本 实施例在结合上述方法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的基础上,进一步做出详细描述, 该方法包括:
S501、 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请求消息。
在图 1中的应用场景下, 终端可通过 LTE系统中的第一网元(例如宏基 站) 获取网络服务, 当第一网元为提高数据流的传输峰值速率及吞吐量, 第 一网元可以和同是 LTE系统中的小基站之间进行载波聚合, 具体的, 第一网 元可以执行 S501发起载波聚合请求, 其中, 上述请求消息携带待处理数据流 的关联信息, 该待处理数据流为第一网元待分流至第二网元的数据流; 且该 待处理数据流的关联信息包括以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辅 小区的标识信息、 所述终端的 C-RNTI ( 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 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 、 DRB (Date Radio Bearer, 数据无线承 载) 标识、 DRB配置信息; 根据该请求消息, 第一网元可以请求第二网元将 第二网元的一个分量载波作为 Scdl (辅小区)及数据分流所在的协议层信息, 以进行载波聚合。
S502、 第二网元决定将待处理数据流向第三网元分流。
第二网元在接收到来自第一网元的请求消息后,会准备 Scdl资源和 DRB 资源, 建立 PDCP (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 分组数据汇聚协议) 、 RLC (Radio Link Control, 无线链路控制) 、 MAC (Media Access Control, 媒体接入控制) 实体和 PHY (Physical Layer, 物理层) 无线资源, 为第二网 元和第一网元进行载波聚合做出准备; 同时, 第二网元根据上述待处理数据 的关联信息, 确定将待处理数据流向第三网元分流; 可以理解, 第二网元也 可以根据待处理数据流的关联信息, 判断出当前不需要较大的数据峰值速率 及吞吐量, 则可不向第三网元分流, 即仅在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之间进行载 波聚合。 在第二网元决定将待处理数据流向第三网元分流时, 第二网元可将 待处理数据流中的部分或全部数据流作为第一数据流, 分流至第三网元。 需要说明的是, 当待处理数据流的关联信息如 S102中所述, 当上述待处 理数据流是小基站预设的可承担的数据流时, 则上述待处理数据流的关联信 息可由第二网元结合自身支持能力确定, 则 S501~S502可不被执行。
S503a、 第二网元向第三网元发送针对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请求消息。 也就是说, 第三网元接收第二网元发送的针对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请 求消息; 上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用于指示第三网元建立第三网元适配层; 并 指示第三网元准备用于数据分流的资源, 例如根据第三网元的无线能力和负 荷情况执行接纳控制, 接受或拒绝部分或全部数据分流请求, 并为所接受的 数据分流请求预留无线资源等; 上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包含以下信息中至少 一种或多种信息的组合:待处理数据流的业务标识信息、待处理数据流的 QoS (Quality of Service, 服务质量) 信息和物理资源信息; 该请求消息用于指 示第三网元建立第三网元适配层。
S504a、第三网元根据所述针对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请求消息, 建立第 三网元适配层。
具体的, 第三网元建立待处理数据流所需的无线承载 RB (Radio Bearer) 到 Wi-Fi接入类别(AC: access category)的映射关系,例如 RB id (I Dentity, 标识号) 和 AC id的映射关系。 另外, 第三网元还需准备用于进行数据分流 的资源, 包括第三网元为第三网元所同意承担的数据流预留无线资源等。
S505a、 第三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包括以下信息中至少一种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协 商待处理数据流的业务标识信息、 待处理数据流的协商 QoS信息和协商物理 资源信息。 上述 S503a至 S505a可以理解为第二网元和第三网元之间的协商 过程, 举例来说, 第二网元向第三网元发送的第一待处理数据流 QoS信息, 用于告知第三网元将要分流至第三网元的数据流所需的 QoS, 而第三网元向 第二网元发送的协商待处理数据流 QoS信息, 用于告知第二网元当前第三网 元可接受的 QoS; 当第三网元可以满足第二网元的要求时, 上述数据分流响 应消息在中的各项信息与第二网元发送的数据分流请求消息中的各项信息一 致。
S506、 第二网元根据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建立第二网元适配层。
第二网元建立所分流业务的无线承载 RB的 PDCP协议层和 /或 RLC协议 层实体以及 RB到 Wi-Fi接入类别 (AC: access category) 的映射关系, 例如 RB id和 AC id的映射关系。
例如第二网元根据数据分流响应消息中的协商待处理数据流的业务标志 确定 RB标识为 N及与第三网元协商后的待处理数据流协商 QoS信息, 则第 二网元根据分流所在的协议层如 IP层, 为标识号为 N的 RB建立所对应的 PDCP实体、 RLC实体; 根据第二待处理数据流 QoS信息配置第二网元所需 承担的 QoS参数; 建立 RB N和第三网元 AC id的映射关系; 配置第二待处 理数据流的物理资源信息如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PDSCH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 参数等。
可以理解, 第二网元和第三网元可以分别建立适配层, 或者仅第二网元 或第三网元建立适配层, 具体包括第二网元和第三网元的地址映射、 待处理 数据流 QoS映射、 待处理数据流的数据格式转换等, 以使不同无线接入技术 之间建立关联。 第二网元决定分别建立适配层, 或者仅第二网元或第三网元 建立适配层;第二网元在数据分流请求消息中指示第三网元是否建立适配层。 在第二网元和第三网元分别建立适配层的情况下, 第二网元适配层可以在发 送给第三网元的下行数据中根据 RB id对应的 QoS要求增加 Wi-Fi AP可以识 别的表征 QoS 要求的头信息, 例如因特网协议差分服务码点 (DSCP ,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de Point) 字段。 第三网元适配层根据该头信息把对 应的下行数据按照 Wi-Fi相应的 AC id设置发送参数。 为了使终端在接收到 下行数据时知道对应的 RB id,第二网元适配层还可以在头信息中 DSCP字段 后附加 RB id或逻辑信道标识 (LCID, logical channel id) 信息。 在接收上行 数据时, 第二网元适配层还对来自第三网元的上行数据和第二网元接收的终 端发送的上行数据进行排序。第三网元适配层对接收到的上行数据去除 Wi-Fi 附加的头信息, 以按照 LTE的数据格式发送给第二网元, 第三网元适配层也 可以对上行数据排序后发送给第二网元。 当仅在第二网元或第三网元建立适 配层时, 全部由第二网元或第三网元适配层进行待处理数据流的 QoS映射和 数据格式转换等。
第二网元和第三网元之间也可以根据 RB id和 AC id的映射关系对每个 RB id分别建立通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简称 GPRS ) 隧道协议用户平面隧道 (GTP-U, GPRS tunnel protocol user plane) 传输承载 (transport bearer)。第二网元适配层和 /或第三网元适配层使用对应的 GTP-U 隧道发送 /接收所分流的数据。
5507、 第二网元向第一网元发送配置指示信息。
上述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网元对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其中, 该配置指示信息携带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 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也可以理解为, 第二网元通过接收第三网 元的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获得了第二网元与第三网元之间的协商结果, 并根 据该协商结果完成了第二网元与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 据分流配置, 则可根据上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使终端建立对应的适配层; 具体来说, 第二网元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确定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 应的参数信息, 则所述第二网元使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 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 的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5508、 第一网元根据配置指示信息, 向终端发送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 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第一网元使终端可根据上述配置信息中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 息, 建立对应于第二网元适配层的第一适配层; 并根据配置信息中第三网元 适配层的参数信息, 建立对应于第三网元适配层的第二适配层, 即使终端进 行了数据分流配置。
S509、 终端建立适配层。
终端根据上述配置信息中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建立对应于 第二网元适配层的第一适配层; 并根据配置信息中第三网元适配层的参数信 息, 建立对应于第三网元适配层的第二适配层其中建立第一适配层和第二适 配层都包括建立所分流业务的无线承载 RB到 Wi-Fi接入类别 (AC: access category) 的映射关系, 例如 RB id和 AC id的映射关系。
终端从第三网元接收的下行数据, 经过第二适配层去除 wifi头信息后递 交给第一适配层, 在第一适配层对于不同 RB id的数据分别排序后递交给上 层协议层,例如对于 PDCP PDU分流的情况递交给 PDCP层。对于上行数据, 第一适配层可以在递交给第二适配层的数据中根据 RB id对应的 QoS要求增 力 B wifi可以识别的表征 QoS要求的头信息, 例如因特网协议差分服务码点 (DSCP, Differeniiated Services CodePoin!: .) 字段。 第二适配层根据该头信息 把对应的上行数据按照 wifi相应的 AC id设置发送参数。 为了使第二网元在 接收到上行数据时知道对应的 RB id,第一适配层还可以在头信息中 DSCP字 段后附加 RB id或逻辑信道标识 (LCID, logical channel id) 信息。
在 S509之后,终端与网络之间交互的数据流可通过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 载波聚合进行传输, 或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载波聚合的同时, 第二网元进一 步与第三网元载波聚合以传输终端与网络之间交互的数据流。
具体的, 第二网元 ( small base station) 向第一网元 (macro base station) 发送容量分配消息,告知 macro station可以向 small base station发送的数据流的 数量和数据速率; 按照数据流的下行方向, macro station将需要向终端发送的 数据流中的全部或部分数据流分流至 small station, 该数据流对于 small station 来说即为上述待处理数据流; 进一步的, small station向终端发送该待处理数 据流时, 根据调度策略, 将待处理数据流中全部或部分数据流作为第一数据 流分流至 Wi-Fi AP, 由 Wi-Fi AP将第一数据流发送至终端, 由上可知, 终端 可接收到来自三方面发送的数据流; 对于数据流的上行方向, macro station、 small station、 Wi-Fi AP分别接收 UE发送的数据流, Wi-Fi AP会将接收到的数 据发送给 small station, small station将由终端发送的数据流与由 AP发送的数据 流进行汇总, 其中终端发送来的数据流对于 small station来说是为上述待处理 数据流, 而由 Wi-Fi AP发送的数据流对于 small station来说是为上述待处理数 据流中的第一数据流, 随后 small station将上述待处理数据流发送至 macro station, 由 macro station将数据流传输至核心网。
需要补充的是, 在执行本实施例的 S503a~S506时, 可以灵活的选择执行 下述各步骤以替代上述 S503a~S506, 具体为:
S503b, 第二网元向第三网元发送针对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请求消息。 即第三网元接收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的针对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请求消 息,该针对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请求消息所包括的内容与上述 S503a中数据 分流请求消息的内容可相同; 但在 S503b中, 第三网元不根据数据分流请求消 息建立适配层, 但第三网元会根据数据分流请求消息, 第三网元准备用于数 据分流的资源, 例如根据第三网元的无线能力和负荷情况执行接纳控制, 接 受或拒绝部分或全部数据分流请求, 并为所接受的数据分流请求预留无线资 源等。
S504b,第三网元根据第三网元的支持能力向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分流响应 消息。
通过上述 S503b与 S504b, 完成第二网元和第三网元之间的协商。
S505b、 第二网元根据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建立第二网元适配层。
即可以仅在第二网元处建立适配层, 此时, 所述第二网元根据建立的所 述第二网元适配层, 使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 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 息, 随后便执行 S507。
还可以灵活的选择执行下述各步骤以替代上述 S503a~S506, 具体的:
S503c, 第二网元向第三网元发送针对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请求消息。 即第三网元接收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的针对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请求消 息, 数据分流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网元建立第三网元适配层, 第三网 元可根据该数据分流请求消息建立适配层。
S504c,第三网元根据数据分流请求消息和第三网元的支持能力建立第三 网元适配层。
S505c、 所述第三网元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即仅在第三网元处建立适配层, 此时, 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数据分流 响应消息确定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则所述第二网元使所述 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 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随后便执行 S507。
相应的, 当选择 S503b~S505b替代上述 S503a~S506时, 上述 S509中终端 仅根据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建立对应于第二网元适配层的第一 适配层; 当选择 S503c~S505c替代上述 S503a~S506时,上述 S509中终端仅根据 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建立对应于第三网元适配层的第二适配层。 仅建立单侧适配层时, 第一适配层或第二适配层进行待处理数据流的 QoS映 射和数据格式转换等。
本实施例中, 第二网元通过向第三网元与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则终 端与网络之间交互的数据流被第一网元分流至第二网元之后, 第二网元还可 进一步将数据流分流至第三网元, 利用了 Wi-Fi无线接入技术中的高带宽、 高数据速率的特性, 从而增大了数据传输的峰值速率和吞吐量, 从而提升了 网络通信的性能。
图 19为本发明数据分流控制方法实施例六的信令图。 如图 19所示, 本 实施例在结合上述方法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的基础上,采用另一种实现方式, 该方法包括:
S601、 第一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请求消息。
本实施例中的 S601与 S501类似, 但本实施例中请求消息携带待处理数 据流的关联信息和分流指示信息, 该分流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二网元将待处 理数据向第三网元分流。
S602、 第二网元决定将待处理数据流向第三网元分流。
由于 S601中的请求消息携带待处理数据流的关联信息和分流指示信息, 则第二网元在执行 S602时,可以看做是第二网元按照第一网元的分流指示信 息将待处理数据流向第三网元分流, 即当前在第二网元与终端之间的数据流 传输不需要较大的数据峰值速率及吞吐量, 第二网元仍会将待处理数据流向 第三网元分流。
但可以灵活的, 在本实施例中, S601中请求消息也可仅携带待处理数据 流的关联信息,此时 S601与 S602与上述 S501和 S502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S603a、 第二网元向第三网元发送针对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请求消息。 S604a、 第三网元根据所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 建立第三网元适配层; S605a、 第三网元向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5606、 第二网元根据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建立第二网元适配层。
上述 S602~S606如上述 S502~S506中所述, 在此不再赘述。
5607、 第二网元向第一网元发送承载指示信息。
承载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元为所述第二网元与终端建立信令无 线承载。 也就是说, 第一网元接收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的指示信息, 该指示信 息为承载指示信息。
5608、 第一网元为第二网元与终端建立信令无线承载。
具体的, 第一网元分别向第二网元和终端发送信令无线承载的参数, 以 使第二网元和终端分别根据上述信令无线承载的参数准备信令无线承载的实 体, 从而第二网元和终端之间的信令无线承载建立完成。 可选的, 上述用于建立信令无线承载的参数可由第二网元自行确定, 即 在执行 S607时, 第二网元已准备了信令无线承载的实体, 并将该实体对应的 信令无线承载的参数携带在上述承载指示信息中, 则第一网元执行 S608 时, 便将该信令无线承载的参数发送给终端, 以使终端根据上述信令无线 承载的参数准备无线承载的实体, 从而终端与第二网元之间的信令无线承载 建立完成。
需要补充的是, 在实施本实施例时, 还可以灵活的选择在执行上述 S603 之前, 先执行 S607~S608, 也就是说, 当第二网元决定将待处理数据流向第 三网元分流后,便可通过 S607通知第一网元为第二网元与终端建立信令无线 承载, 则在执行 S603之前或执行 S603~S606的同时, 第一网元便执行 S608, 为第二网元与终端建立了信令无线承载, 从而第二网元与第三网元之间进行 的针对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完成后, 可直接使用上述信令无线承载, 对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5609、 第二网元通过信令无线承载, 对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第二网元向终端发送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 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以使终端建立对应于第二网元适配层 的第一适配层和对应于第三网元适配层的第二适配层。
5610、 终端建立适配层。
终端根据配置信息建立第一适配层和第二适配层, 包括建立所分流业务 的无线承载 RB到 Wi-Fi接入类别 (AC: access category) 的映射关系, 例如 RB id和 AC id的映射关系。
另外, 与实施例五类似, 可以灵活的选择执行下述各步骤以替代上述 S603a~S606, 具体为:
S603b, 第二网元向第三网元发送针对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请求消息。 S604b,第三网元根据第三网元的支持能力向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分流响应 消息。
通过上述 S603b与 S604b, 完成第二网元和第三网元之间的协商。
S605b、 第二网元根据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建立第二网元适配层。
即可以仅在第二网元处建立适配层, 随后便执行 S607。
上述 S603b~S605b的具体过程可参考上述 S503b~S505b, 在此不再赘述。 还可以灵活的选择执行下述各步骤以替代上述 S603a~S606, 具体的: S603c, 第二网元向第三网元发送针对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请求消息。 此时, 该数据分流请求消息用于指示第三网元建立第三网元适配层。 S604c,第三网元根据数据分流请求消息和第三网元的支持能力建立第三 网元适配层。
S605c、 所述第三网元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即仅在第三网元处建立适配层, 随后便执行 S607。
上述 S603c~S605c的具体过程可参考上述 S503c~S505c, 在此不再赘述。 相应的, 当选择 S603b~S605b替代上述 S603a~S606时, 上述 S610中终端 仅建立对应于第二网元适配层的第一适配层; 当选择 S603c~S605c替代上述 S603a~S606时,上述 S610中终端仅建立对应于第三网元适配层的第二适配层。
在 S610之后,终端与网络之间交互的数据流可通过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 载波聚合进行传输, 或第一网元与第二网元载波聚合的同时, 第二网元进一 步与第三网元载波聚合以传输终端与网络之间交互的数据流。 具体如本发明 实施例四中所述, 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 第二网元通过向第三网元与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则终 端与网络之间交互的数据流被第一网元分流至第二网元之后, 第二网元还可 进一步将数据流分流至第三网元, 利用了 Wi-Fi无线接入技术中的高带宽、 高数据速率的特性, 从而增大了数据传输的峰值速率和吞吐量, 从而提升了 网络通信的性能。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 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 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 取存储介质中, 该程序在执行时, 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 而前述 的存储介质包括: ROM、 RAM, 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 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 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 其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 并 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权 利 要 求 书
1、 一种数据分流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处理模块, 用于第二网元根据所述待处理数据流的关联信息, 向第三网 元与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其中,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为第一网元待分流至 第二网元的数据流; 所述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基于蜂窝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无 线通信, 所述第三网元基于无线保真 Wi-Fi接入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传输模块, 用于基于所述数据分流配置, 与终端进行所述待处理数据流 的传输; 其中,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中的所述第一数据流是经由所述第三网元 向所述终端进行传输的。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 决定模块, 用于决定将所述待处理数据流中的所述第一数据流向所述第 三网元分流。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 于:
根据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 在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 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
根据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 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使终端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触发发送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三网元发送针 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请求消息, 所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 述第三网元建立第三网元适配层;
所述处理模块触发接收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三网元的数 据分流响应消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建立第二网元适配层;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确定所述第三网元适配 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则所述处理模块使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 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 对应的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5、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触发发送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三网元发送数 据分流请求消息;
所述处理模块触发接收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所述第三网元的数据分 流响应消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建立第二网元适配层;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建立的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 使所述第二网元 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 括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6、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
所述处理模块触发所述发送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所述第三网元发 送数据分流请求消息, 所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网元建立第 三网元适配层;
所述处理模块触发所述接收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接收所述第三网元的数 据分流响应消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确定所述第三网元适配 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则所述第二网元使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 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 对应的参数信息。
7、 根据权利要求 4或 5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具 体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建立无线承载 RB到 Wi-Fi接入类别的映 射关系。
8、 根据权利要求 6或 7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分流请 求消息包含以下信息中至少一种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的业 务标识信息、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的服务质量 QoS信息、 物理资源信息;
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包括以下信息中至少一种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协 商待处理数据流的业务标识信息、 所分流业务的协商 QoS信息、 协商物理资 源信息。
9、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 还用 于向第一网元发送配置指示信息, 所述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元 对所述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其中, 所述配置指示信息携带所述第二网元 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或者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向第一网元发送承载指示信息, 所述承载指示信息 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元为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终端建立信令无线承载;
则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信令无线承载, 根据所述第二网元与所 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对所 述终端进行所述数据分流配置。
10、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 于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 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以使所述终端建立适配层。
11、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10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模块, 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元发送的请求消息, 所述请求消 息携带:
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 或
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和分流指示信息, 所述分流指示信息用于指 示所述第二网元将所述待处理数据向所述第三网元分流;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 的关联信息包括: 数据无线承载 DRB标识、 DRB配置信息。
12、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11任一项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 一网元为宏基站, 所述第二网元为小基站, 第三网元为无线保真接入点。
13、 根据权利要求 12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宏基站的无线 范围覆盖小基站的无线范围;
所述小基站和所述无线保真接入点共站或集成; 所述宏基站、 所述小基 站和所述无线保真接入点在宏基站、 小基站和无线保真接入点的共同无线范 围内向终端提供多流聚合或载波聚合的通讯服务。
14、 一种数据分流的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处理模块, 用于接受第二网元进行的数据分流配置;
传输模块, 用于基于所述数据分流配置, 与终端进行第一数据流传输; 其中, 所述第一数据流是所述第二网元将第二网元与终端之间进行传输的待 处理数据流分流至所述第三网元得到的; 所述第二网元基于蜂窝无线通信技 术实现无线通信, 所述第三网元基于 Wi-Fi接入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15、 根据权利要求 14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触发接收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网 元发送的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请求消息;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触发发送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根据第三网元的 支持能力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16、 根据权利要求 14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触发接收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网 元发送的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请求消息, 所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 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网元建立第三网元适配层;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和第三网元的支持能力 建立第三网元适配层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触发发送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 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17、 根据权利要求 16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 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与所述第三网元的支持能力, 建立无线承载 RB到 Wi-Fi接入类别的映射关系。
18、 根据权利要求 15或 17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分 流请求消息包含以下信息中至少一种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待处理数据流的业 务标识信息、 待处理数据流的 QoS信息和物理资源信息;
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包括以下信息中至少一种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协 商待处理数据流的业务标识信息、 所分流业务的协商 QoS信息和协商物理资 源信息。
19、 一种数据分流的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处理模块, 用于接受第二网元进行的数据分流配置;
传输模块, 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网元进行的数据分流配置, 与第二网元进 行待处理数据流的传输;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中的第一数据流是经由所述第三 网元向所述终端进行传输的; 所述第二网元基于蜂窝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无线 通信, 所述第三网元基于 Wi-Fi接入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20、 根据权利要求 19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触发接收模块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网元或 第一网元发送的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 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则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 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进行所述终端的数据分流配 置。
21、 根据权利要求 20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二网元使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 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和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 三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建立对应于第三网元适配层的第二适配层, 并 根据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建立对应于第二网元适配层的第一适配 层; 或者
当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 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建立对应于第二网元适配 层的第一适配层; 或者
当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 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所述处理模块 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建立对应于第三网元适 配层的第二适配层。
22、 一种数据分流的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接收模块, 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的指示信息,
处理模块, 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 对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传输模块, 用于基于所述数据分流配置, 与终端进行数据流传输, 其中 所述数据流中的待处理数据流是所述第一网元将第一网元与终端之间的数据 流分流至所述第二网元得到的;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中的第一数据流是所述第 二网元将所述第二网元与终端之间的数据流分流至所述第三网元得到的; 所 述第二网元基于蜂窝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所述第三网元基于 Wi-Fi 接入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23、 根据权利要求 22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示信息为配置指示信息, 所述配置指示信息携带所述第二网元与 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则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触发发送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配 置指示信息, 向终端发送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 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使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或者, 所述指示信息为承载指示信息, 则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为所述第 二网元与所述终端建立信令无线承载, 以通过第二网元对终端进行数据分流 配置。
24、 根据权利要求 22或 23所述的控制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模 块还用于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请求信息, 所述请求信息携带:
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 或
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和分流指示信息, 所述分流指示信息用于指 示所述第二网元将所述待处理数据向所述第三网元分流;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 的关联信息包括: 数据无线承载 DRB标识、 DRB配置信息。
25、 一种网元,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处理器, 用于根据待处理数据流的关联信息, 向第三网元与终端进行数 据分流配置, 其中,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为第一网元待分流至第二网元的数据 流; 所述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基于蜂窝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所述第 三网元基于无线保真 Wi-Fi接入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所述处理器用于基于所述数据分流配置, 与终端进行所述待处理数据流 的传输; 其中,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中的所述第一数据流是经由所述第三网元 向所述终端进行传输的。
26、 根据权利要求 25所述的网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还用于决定 将所述待处理数据流中的所述第一数据流向第三网元分流,
27、 根据权利要求 25所述的网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 据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 在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 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 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使终端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 的数据分流配置。
28、 根据权利要求 27所述的网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用于触发发 送器, 所述发送器
用于向所述第三网元发送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请求消息, 所 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网元建立第三网元适配层;
所述处理器用于触发接收器,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三网元的数据 分流响应消息;
则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建立第二网元适配 层;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确定所述第三网元适配 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使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 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和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29、根据权利要求 27所述的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触发发送器, 所述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第三网元发送数据分流请求消息;
所述处理器触发接收器,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三网元的数据分流 响应消息;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建立第二网元适配层; 则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建立的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 使所述第二网元与 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30、 根据权利要求 27所述的网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触发发送器, 所述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第三网元发送数据分流 请求消息, 所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网元建立第三网元适配 层;
所述处理器触发接收器,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三网元的数据分流 响应消息;
则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确定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 对应的参数信息, 则所述第二网元使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 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 应的参数信息。
31、 根据权利要求 28或 29所述的网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具体 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建立无线承载 RB到 Wi-Fi接入类别的映射 关系。
32、 根据权利要求 30或 31所述的网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分流请 求消息包含以下信息中至少一种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的业 务标识信息、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的 QoS信息、 物理资源信息;
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包括以下信息中至少一种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协 商待处理数据流的业务标识信息、 所分流业务的协商 QoS信息、 协商物理资 源信息。
33、 根据权利要求 32所述的网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器用于向第一 网元发送配置指示信息, 所述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终 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其中, 所述配置指示信息携带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 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或者
所述发送器用于向第一网元发送承载指示信息, 所述承载指示信息用于 指示所述第一网元为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终端建立信令无线承载;
则所述处理器通过所述信令无线承载, 根据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 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对所述终端进 行所述数据分流配置。
34、 根据权利要求 33所述的网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触 发所述发送器, 所述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 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以使所述终端 建立适配层。
35、 根据权利要求 25至 34任一项所述的网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收 器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网元发送的请求消息, 所述请求消息携带:
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 或
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和分流指示信息, 所述分流指示信息用于指 示所述第二网元将所述待处理数据向所述第三网元分流;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 的关联信息包括: 数据无线承载 DRB标识、 DRB配置信息。
36、 根据权利要求 25至 35任一项所述的网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 网元为宏基站, 所述第二网元为小基站, 第三网元为无线保真接入点。
37、 根据权利要求 36所述的网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宏基站的无线范围 覆盖小基站的无线范围;
所述小基站和所述无线保真接入点共站或集成; 所述宏基站、 所述小基 站和所述无线保真接入点在宏基站、 小基站和无线保真接入点的共同无线范 围内向终端提供多流聚合或载波聚合的通讯服务。
38、 一种网元,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处理器, 用于接受第二网元进行的数据分流配置;
所述处理器用于基于所述数据分流配置, 与终端进行第一数据流传输; 其中, 所述第一数据流是所述第二网元将第二网元与终端之间进行传输的待 处理数据流分流至所述第三网元得到的; 所述第二网元基于蜂窝无线通信技 术实现无线通信, 所述第三网元基于 Wi-Fi接入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39、根据权利要求 38所述的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触发接收器,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的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请 求消息;
所述处理器触发发送器, 所述发送器用于根据第三网元的支持能力向所 述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40、根据权利要求 38所述的网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触发接收器,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的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请 求消息,所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网元建立第三网元适配层;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和第三网元的支持能力建立 第三网元适配层;
所述处理器触发发送器, 所述发送器用于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分流 响应消息。
41、 根据权利要求 38所述的网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处理器具体用于根 据所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与所述第三网元的支持能力, 建立无线承载 RB 到 Wi-Fi接入类别的映射关系。
42、 根据权利要求 39或 41所述的网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分流请 求消息包含以下信息中至少一种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待处理数据流的业务标 识信息、 待处理数据流的 QoS信息和物理资源信息;
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包括以下信息中至少一种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协 商待处理数据流的业务标识信息、 所分流业务的协商 QoS信息和协商物理资 源信息。
43、 一种终端,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处理器, 用于接受第二网元进行的数据分流配置;
所述处理器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网元进行的数据分流配置, 与第二网元进 行待处理数据流的传输;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中的第一数据流是经由所述第三 网元向所述终端进行传输的; 所述第二网元基于蜂窝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无线 通信, 所述第三网元基于 Wi-Fi接入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44、根据权利要求 43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触发接收器, 所述接收器用于接收第二网元或第一网元发送的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 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所述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 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进行所述终端的数据分流配置。
45、 根据权利要求 44所述的终端,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二网元使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 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和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第三网元适配 层对应的参数信息建立对应于第三网元适配层的第二适配层, 并根据第二网 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建立对应于第二网元适配层的第一适配层; 或者 当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 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所述处理器根 据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建立对应于第二网元适配层的第一适 配层; 或者
当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 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所述处理器根 据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建立对应于第三网元适配层的第二 适配层。
46、 一种网元,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接收器, 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的指示信息,
处理器, 用于根据所述指示信息, 对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所述处理器用于基于所述数据分流配置, 与终端进行数据流传输, 其中 所述数据流中的待处理数据流是所述第一网元将第一网元与终端之间的数据 流分流至所述第二网元得到的;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中的第一数据流是所述第 二网元将所述第二网元与终端之间的数据流分流至所述第三网元得到的; 所 述第二网元基于蜂窝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所述第三网元基于 Wi-Fi 接入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47、 根据权利要求 46所述的网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示信息为配置指 示信息, 所述配置指示信息携带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 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则所述处理器触发发送器, 所述发送器用于根据所述配置指示信息, 向 终端发送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 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使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或者, 所述指示信息为承载指示信息, 则所述处理器用于为所述第二网 元与所述终端建立信令无线承载, 以通过第二网元对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48、 根据权利要求 46或 47所述的网元,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送器, 还 用于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请求信息, 所述请求信息携带:
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 或
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和分流指示信息, 所述分流指示信息用于指 示所述第二网元将所述待处理数据向所述第三网元分流;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 的关联信息包括: 数据无线承载 DRB标识、 DRB配置信息。
49、 一种数据分流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所述第二网元根据待处理数据流的关联信息, 向第三网元与终端进行数 据分流配置, 其中,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为第一网元待分流至第二网元的数据 流; 所述第一网元和第二网元基于蜂窝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所述第 三网元基于无线保真 Wi-Fi接入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所述第二网元基于所述数据分流配置, 与终端进行所述待处理数据流的 传输; 其中,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中的所述第一数据流是经由所述第三网元向 所述终端进行传输的。
50、 根据权利要求 49所述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网元根 据待处理数据流的关联信息, 向第三网元与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之前, 所 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元决定将所述待处理数据流中的所述第一数据流向第三网元 分流。
51、 根据权利要求 50所述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网元根据 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 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包括:
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 在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 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
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 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使终端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 分流配置。
52、 根据权利要求 51所述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在所述第二网 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 包括: 所述第二网元向所述第三网元发送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请求 消息, 所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网元建立第三网元适配层; 所述第二网元接收所述第三网元的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建立第二网元适配层; 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确定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 的参数信息, 则所述第二网元使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 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的 参数信息和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53、 根据权利要求 51所述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网元根据 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 在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 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 包括:
所述第二网元向所述第三网元发送数据分流请求消息;
所述第二网元接收所述第三网元的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建立第二网元适配层; 所述第二网元根据建立的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 使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 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 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54、 根据权利要求 51所述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网元根据 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 在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 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 包括:
所述第二网元向所述第三网元发送数据分流请求消息, 所述数据分流请 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网元建立第三网元适配层;
所述第二网元接收所述第三网元的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所述第二网元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确定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 的参数信息, 则所述第二网元使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 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的 参数信息。
55、 根据权利要求 52或 53所述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网 元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建立第二网元适配层, 包括:
根据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建立所述第一数据流对应的所分流业务的无 线承载 RB到 Wi-Fi接入类别的映射关系。
56、 根据权利要求 54或 55所述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分 流请求消息包含以下信息中至少一种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 的业务标识信息、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的 QoS信息、 物理资源信息;
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包括以下信息中至少一种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协 商待处理数据流的业务标识信息、 所分流业务的协商 QoS信息、 协商物理资 源信息。
57、 根据权利要求 56所述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网元根据 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 的配置信息, 使终端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 包括:
所述第二网元向第一网元发送配置指示信息, 所述配置指示信息用于指 示所述第一网元对所述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其中, 所述配置指示信息携 带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 置的配置信息; 或者
所述第二网元向第一网元发送承载指示信息, 所述承载指示信息用于指 示所述第一网元为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终端建立信令无线承载; 所述第二网元通过所述信令无线承载, 根据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 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对所述终端进 行所述数据分流配置。
58、 根据权利要求 57所述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网元通过 所述信令无线承载, 对所述终端进行所述数据分流配置, 包括:
所述第二网元向所述终端发送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 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以使所述终端建立适配层。
59、 根据权利要求 49至 58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第二 网元决定将待处理数据流向第三网元分流之前, 还包括:
所述第二网元接收所述第一网元发送的请求消息, 所述请求消息携带: 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 或
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和分流指示信息, 所述分流指示信息用于指 示所述第二网元将所述待处理数据向所述第三网元分流;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 的关联信息包括: 数据无线承载 DRB标识、 DRB配置信息。
60、 根据权利要求 49至 59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 第一网元为宏基站, 所述第二网元为小基站, 第三网元为无线保真接入点。
61、 根据权利要求 60所述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宏基站的无线 范围覆盖所述小基站的无线范围;
所述小基站和所述无线保真接入点共站或集成; 所述宏基站、 所述小基 站和所述无线保真接入点在所述宏基站、 所述小基站和所述无线保真接入点 的共同无线范围内向所述终端提供多流聚合或载波聚合的通讯服务。
62、 一种数据分流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三网元接受第二网元进行的数据分流配置;
所述第三网元基于所述数据分流配置, 与终端进行第一数据流传输; 其 中, 所述第一数据流是所述第二网元将第二网元与终端之间进行传输的待处 理数据流分流至所述第三网元得到的; 所述第二网元基于蜂窝无线通信技术 实现无线通信, 所述第三网元基于 Wi-Fi接入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63、 根据权利要求 62所述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第三网元接受第二 网元进行的数据分流配置, 包括:
所述第三网元接收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的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 请求消息;
所述第三网元根据所述第三网元的支持能力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分 流响应消息。
64、 根据权利要求 62所述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第三网元接受第二 网元进行的数据分流配置, 包括:
所述第三网元接收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的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 请求消息, 所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三网元建立第三网元适配 层;
所述第三网元根据所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和所述第三网元的支持能力建 立第三网元适配层;
所述第三网元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数据分流响应消息。
65、 根据权利要求 64所述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网元建立 第三网元适配层, 包括:
所述第三网元根据所述数据分流请求消息与所述第三网元的支持能力, 建立无线承载 RB到 Wi-Fi接入类别的映射关系。
66、 根据权利要求 63或 65所述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分 流请求消息包含以下信息中至少一种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待处理数据流的业 务标识信息、 待处理数据流的 QoS信息和物理资源信息;
所述数据分流响应消息包括以下信息中至少一种或多种信息的组合: 协 商待处理数据流的业务标识信息、 所分流业务的协商 QoS信息和协商物理资 源信息。
67、 一种数据分流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终端接受第二网元进行的数据分流配置;
所述终端基于所述第二网元进行的数据分流配置, 与第二网元进行待处 理数据流的传输;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中的第一数据流是经由所述第三网元向 所述终端进行传输的; 所述第二网元基于蜂窝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所述第三网元基于 Wi-Fi接入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68、 根据权利要求 67所述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接受第二 网元进行的数据分流配置, 包括:
终端接收第二网元或第一网元发送的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 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终端根据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 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进行所述终端的数据分流配置。
69、 根据权利要求 68所述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行所述终端 的数据分流配置, 包括:
当所述第二网元使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 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和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所述终端根据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 对应的参数信息建立对应于第三网元适配层的第二适配层, 并根据第二网元 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建立对应于第二网元适配层的第一适配层; 或者
当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 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所述终端根据 所述第二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建立对应于第二网元适配层的第一适配 层; 或者
当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 流配置的配置信息包括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所述终端根据 所述第三网元适配层对应的参数信息, 建立对应于第三网元适配层的第二适 配层。
70、 一种数据分流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一网元接收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的指示信息, 并根据所述指示信息, 对 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所述第一网元基于所述数据分流配置, 与终端进行数据流传输, 其中所 述数据流中的待处理数据流是所述第一网元将第一网元与终端之间的数据流 分流至所述第二网元得到的;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中的第一数据流是所述第二 网元将所述第二网元与终端之间的数据流分流至所述第三网元得到的; 所述 第二网元基于蜂窝无线通信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所述第三网元基于 Wi-Fi接 入技术实现无线通信。
71、 根据权利要求 70所述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指示信息为配 置指示信息, 所述配置指示信息携带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第三网元之间进行 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则根据所述配置指示信息, 对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根据所述配置指示信息, 向终端发送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 第三网元之间进行针对所述第一数据流的数据分流配置的配置信息, 使终端 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或者, 所述指示信息为承载指示信息, 则根据所述指示信息, 对终端进 行数据分流配置, 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为所述第二网元与所述终端建立信令无线承载, 以通过第 二网元对终端进行数据分流配置。
72、 根据权利要求 70或 71所述的控制方法, 其特征在于, 第一网元接 收所述第二网元发送的指示信息, 并根据所述指示信息, 对终端进行数据分 流配置之前, 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网元向所述第二网元发送请求信息, 所述请求信息携带: 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 或
所述待处理数据的关联信息和分流指示信息, 所述分流指示信息用于指 示所述第二网元将所述待处理数据向所述第三网元分流; 所述待处理数据流 的关联信息包括: 数据无线承载 DRB标识、 DRB配置信息。
PCT/CN2013/085593 2013-10-21 2013-10-21 数据分流控制装置和方法 WO2015058335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80003279.2A CN105052197B (zh) 2013-10-21 2013-10-21 数据分流控制装置和方法
PCT/CN2013/085593 WO2015058335A1 (zh) 2013-10-21 2013-10-21 数据分流控制装置和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3/085593 WO2015058335A1 (zh) 2013-10-21 2013-10-21 数据分流控制装置和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58335A1 true WO2015058335A1 (zh) 2015-04-30

Family

ID=529921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3/085593 WO2015058335A1 (zh) 2013-10-21 2013-10-21 数据分流控制装置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5052197B (zh)
WO (1) WO201505833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35929A (zh) * 2018-06-21 2019-12-3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的配置方法、装置、系统、设备及计算机介质
CN110708721A (zh) * 2019-09-05 2020-01-1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47771A (zh) * 2012-04-10 2012-08-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络的发现与选择方法、设备及系统与终端
CN102711184A (zh) * 2012-06-18 2012-10-03 西安邮电学院 异构无线网络的分流系统
CN102970713A (zh) * 2012-12-07 2013-03-1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分层网络业务分流的方法和设备
CN103096474A (zh) * 2011-10-27 2013-05-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分流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96474A (zh) * 2011-10-27 2013-05-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分流传输方法、用户设备和基站
CN102647771A (zh) * 2012-04-10 2012-08-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局域网络的发现与选择方法、设备及系统与终端
CN102711184A (zh) * 2012-06-18 2012-10-03 西安邮电学院 异构无线网络的分流系统
CN102970713A (zh) * 2012-12-07 2013-03-1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基于分层网络业务分流的方法和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052197A (zh) 2015-11-11
CN105052197B (zh) 2019-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924144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figuring aggregate maximum bit rate
US9900911B2 (en) QoS provisioning for LTE-WLAN aggregation
WO2018028694A1 (zh) 设备直通系统的通信方法及装置、通信系统
EP2675234B1 (en) Scheduling method, device and system based on quality of service
CN105122830B (zh) 基于基站中的应用检测调度数据分组的系统和方法
EP3048845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data transmission
JP2022095657A (ja) ロングタームエボリューション通信システムのためのマルチテクノロジアグリゲーションアーキテクチャ
CN106899582B (zh) 一种LTE-Advanced Pro系统实现LWA功能的协议配置方法
WO2017177224A1 (en) Wireless data priority services
WO2015165051A1 (zh)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03379546B (zh) 数据分流的方法和装置
EP2785105B1 (en) Bearer mode selection method, packet gateway and policy and charging control function entity
WO2014047942A1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用户设备和网络侧设备
WO2015062063A1 (zh) 传输数据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WO2022001738A1 (zh) 一种移动边缘计算处理方法以及相关设备
WO2016119441A1 (zh) 业务迁移方法及装置
WO2012019476A1 (zh) 一种协作多点通信技术中数据交互的方法及系统
WO2016155089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5058335A1 (zh) 数据分流控制装置和方法
WO2016029409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3615293B (zh) 逻辑信道优先级的协调
WO2021253432A1 (zh) 无线通信方法、压缩端和解压缩端
WO2024027615A1 (zh) 一种通信方法,通信装置及通信系统
JP7450030B2 (ja) 基地局、基地局の制御方法、及びセルラ通信システム
RU2782866C2 (ru) Архитектура с агрегированием технологий для систем связи стандарта долгосрочного развити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1380003279.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C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389609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3896092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