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15013863A1 - 一种通信方法与接入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方法与接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15013863A1
WO2015013863A1 PCT/CN2013/080332 CN2013080332W WO2015013863A1 WO 2015013863 A1 WO2015013863 A1 WO 2015013863A1 CN 2013080332 W CN2013080332 W CN 2013080332W WO 2015013863 A1 WO2015013863 A1 WO 2015013863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access device
user equipment
system frame
mapping relationship
timing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13/080332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陈啸
邓天乐
杨利
Original Assignee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138000196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620647B/zh
Priority to PCT/CN2013/080332 priority patent/WO2015013863A1/zh
Publication of WO2015013863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15013863A1/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04W56/0015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one node acting as a reference for the others

Definitions

  • Embodiments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 to the field of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ies, and, more particularly, to 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n access device. Background technique
  • the embodiment of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n access device, which can accurately identify a user equipment in a heterogeneous network.
  •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if the working mode of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is a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FDD mode,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identifies the user equipment according to the mapping relationship. , including:
  • the acquiring, by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the time domain location information includes:
  • an identifying unit configured to identify the user equipment according to the mapping relationship.
  • a third aspect of the embodiments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provides a communication method, where the method includes:
  •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broadcasts timing information to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where the timing information is used by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to perform system frame synchronization with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according to the timing information.
  •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has a different standard from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and the user device is a user device currently accessing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 FIG. 1A is a schematic flowchart of a communication method according to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 UE User Equipment
  • MT Mobile Terminal
  • UE User Equipment
  • MT Mobile Terminal
  • UE User Equipment
  • MT Mobile Terminal
  • UE User Equipment
  • the uplink receiver having the same standard as the macro base station may be installed on the WLAN AP.
  • the uplink receiver is configured to receive a signal sent by the macro base station or receive a signal sent by the user equipment.
  • the WLAN AP receives the timing information broadcast by the macro base station by using the downlink frequency point of the macro base station, and performs system frame synchronization with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according to the timing information.
  • the process of performing system frame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the WLAN AP and the macro base station may be performed when it is determined that synchronization is required. For example, if the WLAN AP does not listen to the user equipment that needs to be monitored, or the ratio of the number of user equipments that the WLAN AP does not monitor to be monitored and the total number of user equipments is greater than a preset threshold (ie, the missed detection rate is too high), The WLAN AP can determine that the system can synchronize with the macro base station before performing monitoring. The user equipment may perform synchronization again if synchronization is required to perform synchronization with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in time system frames. This can reduce the interruption of the user equipment monitoring caused by the synchronization of the WLAN AP and the macro base station.
  • a preset threshold ie, the missed detection rate is too high
  • the working parameters include the PCI of the macro base station, the cell bandwidth, the PHICH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the number of antennas, the length of the antenna, the random access code and the time slot, the working system, and the working frequency, etc., wherein the macro base station has PCI, cell bandwidth, PHICH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the working mode and the working frequency point are used by the WLAN AP to receive information from the macro base station through the air interface (for example, the timing information broadcast by the macro base station), the random access code and the time slot, the working mode, and the working frequency point are used by the WLAN AP to receive the user equipment and send the Uplink signal.
  • the operational parameters may also include timing information for the WLAN AP to synchronize the system frame with the macro base station in time during initial configuration.
  • the WLAN AP may perform system frame synchronization with the macro base station in initial configuration, and may also perform system frame synchronization with the macro base station if system frame synchronization is required. For example, if the WLAN AP performs system frame synchronization with the macro base station periodically, it can also perform system frame synchronization with the macro base station if system frame synchronization is required. For example, the WLAN AP can perform system frame synchronization with the macro base station in the initial configuration, and can also perform system frame synchronization with the macro base station periodically, and perform system frame synchronization with the macro base station if system frame synchronization is required.
  • the WLAN AP may switch the working frequency from the downlink frequency point of the macro base station to the uplink frequency point of the user equipment, so as to The user equipment listens.
  • 201 and 202 have no chronological relationship.
  • the WLAN AP may calculate the received power corresponding to the uplink signal according to the uplink signal identifying the user equipment, and receive information indicating the transmit power of the uplink signal of the identified user equipment from the macro base station.
  • the WLAN AP can calculate the path loss of the user equipment to the WLAN AP according to the received power and the transmit power, and determine, according to the path loss, whether the user equipment is within the coverage of the WLAN AP. If the user equipment is in the coverage of the WLAN AP, the macro base station may be requested to switch the at least one service bearer of the user equipment to the WLAN AP, and after the macro base station responds to the request, the user equipment and the macro base station are At least one service bearer between the two switches to the WLAN AP, thereby implementing traffic distribution.
  • the receiving unit 301 is configured to receive, by using a downlink frequency point of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timing information of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where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and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300 have different standards.
  • the identifying unit 304 is specifically configured to switch the working frequency from the downlink frequency of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to the user.
  • the uplink frequency of the device is used to monitor the user equipment; and during the monitoring of the user equipment, the user equipment is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he time domain loc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user equipment.
  • the obtaining unit 303 is configured to receive the time domain loc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user equipment that is sent by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where the time domain location information includes a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er equipment and the system frame.
  • the mapping relationship may be The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er equipment and the subframes in the system frame.
  •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300 may further include a processing unit 305, configur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at least one service bearer between the identified user equipment and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can be switched to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If the determining unit determines that at least one service bearer between the user equipment and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the processing unit is further configured to request the second The access device switches at least one service bearer of the user equipment to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 the processing unit 305 is configured to calculate, according to an uplink signal of the user equipment, a received power corresponding to the uplink signal.
  • the receiving unit 301 is further configured to receive, from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a transmit power of an uplink signal of the user equipment.
  • the processing unit 305 determines that at least one service bearer between the user equipment and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can be switched to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300 according to the path loss of the user equipment to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300, the processing unit 305 Can request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And at least one service bearer between the user equipment and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is switched to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and after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responds to the request, the user equipment and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are At least one service bearer is switched to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300, so that the traffic of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is offloaded in this way.
  •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300 receives the timing information broadcast by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and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300 performs system frame synchronization with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to enable the first access.
  • the device 300 and the user equipment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also perform system frame synchronization.
  •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300 identifies, according to the user equipment time domain location information received from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the specific user equipment that currently sends the uplink signal from the time domain location information.
  • the user equipment since the user equipment is identified by using the time domain loc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user equipment after the system frame synchronization, the user equipment has higher time precision, and the user equipment can be more accurately identified.
  •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400 shown in FIG. 4 can perform the steps performed by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in the embodiment shown in FIG. 1A or the WLAN AP in the embodiment shown in FIG. 2B. For the concepts and processes in the method embodiment, This embodiment will not be described again.
  •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400 includes a receiver 401, a processor 402, and a bus 403 for connecting the receiver 401 and the processor 402.
  • the processor 402 is configured to enable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according to the timing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the receiver 401.
  • the system performs frame synchronization with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and obtains time domain loc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user equipment when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400 and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perform system frame synchronization, where the user equipment is currently accessed.
  • the user equipment of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the processor 402 is further configured to identify the user equipment according to the time domain loc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user equipment.
  • the time domain loc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user equipment may include a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er equipment and the system frame.
  • the mapping relationship may also be a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er equipment and the subframe in the system frame.
  • the processor 402 may switch the working frequency point from the downlink frequency point of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in the process of identifying the user equipment.
  • the user equipment is monitored for the uplink frequency of the user equipment, and the user equipment is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he time domain loc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user equipment during the monitoring of the user equipment.
  •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400 receives the timing information broadcast by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and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400 performs system frame synchronization with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to enable the first access.
  • the device 400 and the user equipment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also perform system frame synchronization.
  •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400 identifies the specific user equipment that currently sends the uplink signal from the time domain location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time domain loc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user equipment received from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 the user equipment since the user equipment is identified by using the time domain loc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user equipment after the system frame synchronization, the user equipment has higher time precision, and the user equipment can be more accurately identified.
  • the user equipment is a user equipment that is currently accessing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and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and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have different standards.
  • the switching unit 504 is configured to switch, by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500, the at least one service bearer of the user equipment to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after responding to the request information.
  •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receives the timing information of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broadcast 500, and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performs the system frame synchronization with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500, so that the first access is performed.
  • the device and the user equipment accessing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500 also perform system frame synchronization.
  •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identifies, according to the user equipment time domain location information received from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500, the specific user equipment that currently sends the uplink signal from the time domain location information.
  • the user equipment since the user equipment is identified by using the time domain loc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user equipment after the system frame synchronization, the user equipment has higher time precision, and the user equipment can be more accurately identified.
  • FIG. 6 is a structural block diagram of another second access device 600 according to an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600 can perform the operations of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in the method embodiment shown in FIG. 1A or the macro base station in the method embodiment shown in FIG. 2B. For the concept and process described in the method embodiment, this embodiment No longer.
  •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600 includes: a transmitter 601 and a receiver 602. Transmitter 601 and receiver 602 can be connected together via a system bus.
  • the transmitter 601 is configured to broadcast timing information to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where the timing information is used by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to perform system frame synchronization with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according to the timing information.
  • the transmitter 602 is further configured to send, to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time domain loc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user equipment, where the time domain location information
  •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identifies the user equipment according to the time domain location.
  • the time domain location information may be a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er equipment and the system frame.
  • the mapping relationship may be a mapp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er equipment and the subframe in the system frame.
  • the user equipment in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a user equipment that is currently accessing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600, and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and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have different standards.
  • the receiver 601 is configured to: when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determines that the at least one service bearer of the identified user equipment can be handed over to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receive the request information of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where the request information is used to request Switching at least one service bearer between the user equipment and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to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receives the timing information of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broadcast 600, and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performs the system frame synchronization with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600 to enable the first access.
  • the device and the user equipment accessing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600 also perform system frame synchronization.
  • the first access device identifies the specific user equipment that currently sends the uplink signal from the time domain location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user equipment time domain location information received from the second access device 600.
  • the user equipment since the user equipment is identified by using the time domain location information of the user equipment after the system frame synchronization, the user equipment has higher time precision, and the user equipment can be more accurately identified.
  • the units described as separate components may or may not be physically separate, and the components displayed as units may or may not be physical units, that is, may be located in one place, or may be distributed to multiple network units. Some or all of the units may be selected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s of the solution of the embodimen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和接入设备,包括:第一接入设备可以根据第二接入设备的定时信息与第二接入设备进行系统帧同步,第一接入设备从获取的用户设备的时域位置信息中准确地识别出发送上行信号的用户设备是哪个用户设备。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方法与接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 并且更具体地, 涉及一种通信方法与 接入设备。 背景技术
在一种异构网络的数据业务分流方案中,第一接入设备与第二接入设备 具有不同的制式, 用户设备是当前接入第二接入设备的用户设备。 在业务热 点区域, 第一接入设备可能需要将该用户设备接入到该第一接入设备中, 以 便对第二接入设备上的数据业务进行分流。 第一接入设备可以从第二接入设 备中获取用户设备对应的序列的循环移位、 随机接入信道的资源位置或随机 接入前导序列等, 从而对可能接入到第一接入设备的用户设备进行识别, 然 而第一接入设备使用这些信息有时并不能准确地识别出用户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和接入设备,可以在异构网络中准确识 别出用户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 提供一种通信方法, 包括:
第一接入设备接收第二接入设备广播的定时信息, 其中, 第一接入设备 和第二接入设备具有不同的制式;
第一接入设备根据上述定时信息, 与第二接入设备进行系统帧同步; 第一接入设备获取用户设备与系统帧的映射关系, 该用户设备为当前接 入第二接入设备的用户设备;
第一接入设备根据上述映射关系识别该用户设备。
基于第一方面, 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 若所述第二接入 设备的工作模式为频分双工 FDD模式, 第一接入设备根据上述映射关系识 别上述用户设备, 包括:
第一接入设备将工作频点由第二接入设备的下行频点切换为上述用户 设备的上行频点, 并对该用户设备进行监听;
该第一接入设备根据上述映射关系识别该用户设备。 基于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 可能实现方式中, 第一接入设备接收第二接入设备广播的定时信息, 包括: 第一接入设备周期性地接收第二接入设备广播的定时信息。
基于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的任意一种, 第一接 入设备获取上述时域位置信息, 包括:
第一接入设备接收第二接入设备发送的上述映射关系。
基于第一方面至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实现方式的任意一种, 上述方法 还包括:
第一接入设备判断是否能够将识别出的上述用户设备与第二接入设备 之间至少一个业务承载切换到第一接入设备中;
如果第一接入设备判断出上述用户设备与第二接入设备之间至少一个 业务承载接入所述第一接入设备中,所述第一接入设备请求所述第二接入设 备将该用户设备与第二接入设备之间至少一个业务承载切换到第一接入设 备中。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第一接入设备, 该第一接入设备包 括:
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第二接入设备广播的定时信息, 该第二接入设备与 上述第一接入设备具有不同的制式;
同步单元,用于根据上述定时信息,与该第二接入设备进行系统帧同步; 获取单元, 用于获取用户设备与系统帧的映射关系, 该用户设备为当前 接入上述第二接入设备的用户设备;
识别单元, 用于 ^据上述映射关系识别该用户设备。
基于第二方面, 在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 若所述第二接入 设备的工作模式为频分双工 FDD模式, 所述识别单元具体用于将工作频点 由上述第二接入设备的下行频点切换为上述用户设备的上行频点,对该用户 设备进行监听; 根据上述映射关系识别该用户设备。
基于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在第二方面的第三种 可能实现方式中, 上述获取单元具体用于接收该第二接入设备发送的上述映 射关系。
基于第二方面至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实现方式的任意一种, 第一接入 设备还包括:
处理单元, 用于判断是否能够将识别出的上述用户设备与上述第二接入 设备之间至少一个业务承载切换到上述第一接入设备中; 如果判断单元判断 出上述用户设备与上述第二接入设备之间至少一个业务承载能够切换到上 述第一接入设备中, 该处理单元还用于请求上述第二接入设备将该用户设备 与上述第二接入设备之间至少一个业务承载切换到上述第一接入设备中。 本发明实施例第三方面, 提供一种通信方法, 该方法包括:
第二接入设备向第一接入设备广播定时信息,该定时信息用于上述第一 接入设备根据上述定时信息与上述第二接入设备进行系统帧同步;
该第二接入设备向该第一接入设备发送用户设备与系统帧的映射关系, 该时域位置信息用于该第一接入设备根据该映射关系识别该用户设备;
其中, 上述第一接入设备与上述第二接入设备具有不同的制式, 上述用 户设备为当前接入到上述第二接入设备的用户设备。
基于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上述方法还包括: 在上述第一接入设备判断出识别出的上述用户设备与上述第二接入设 备之间的至少一个业务承载能够切换到上述第二接入设备时, 上述第二接入 设备接收该第一接入设备的请求信息, 该请求信息用于请求将上述用户设备 与上述第二接入设备之间的至少一个业务承载切换到该第一接入设备;
该第二接入设备响应上述请求信息,并将该用户设备与该第二接入设备 的至少一个业务承载切换到上述第一接入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 提供一种第二接入设备, 包括:
广播单元, 用于向第一接入设备广播定时信息, 该定时信息用于该第一 接入设备根据该定时信息与该第二接入设备进行系统帧同步;
发送单元, 用于向上述第一接入设备发送用户设备与系统帧的映射关 系, 上述映射关系用于上述第一接入设备根据该映射关系识别上述用户设 备;
其中, 该用户设备为当前接入上述第二接入设备的用户设备, 上述第一 接入设备与上述第二接入设备具有不同的制式。
基于第四方面, 在第四方面的第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 该第二接入设备 还包括:
接收单元, 用于在上述第一接入设备判断出识别出的上述用户设备与上 述第二接入设备之间至少一个业务承载能够接入到该第二接入设备时,接收 该第一接入设备的请求信息, 该请求信息用于请求将上述用户设备与上述第 二接入设备的至少一个业务承载切换到该第一接入设备中;
切换单元, 用于在上述第二接入设备响应所述请求信息后, 将上述用户 设备与上述第二接入设备之间的至少一个业务承载切换到上述第一接入设 备。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第一接入设备通过接收第二接入设 备广播的定时信息, 第一接入设备与第二接入设备进行系统帧同步, 使得第 一接入设备与接入到第二接入设备的用户设备也进行了系统帧同步。 第一接 入设备根据从第二接入设备接收到的该用户设备与系统帧的映射关系,从该 映射关系中解析出当前发送上行信号的具体用户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 由 于经过系统帧同步后使用系统帧与用户设备的映射具有较高的时间精度, 可 以更加准确的识别出用户设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 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筒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 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 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 1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 1B是 LTE系统中系统帧结构的示意图。
图 2A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异构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 2B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 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接入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 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接入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 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接入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 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接入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 全部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 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应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理解, 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 例如: 全球移动通讯 ( 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筒称 "GSM" )系统、 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筒称 "CDMA" ) 系统、 宽带码分 多址(Wideband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筒称 "WCDMA" )系统、 通 用分组无线业务(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筒称 "GPRS" )、 长期演进 ( Long Term Evolution,筒称 "LTE" )系统、 LTE频分双工 (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筒称 "FDD" ) 系统、 LTE时分双工 ( Time Division Duplex, 筒称 "TDD" )、 通用移动通信系统 (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筒称 "UMTS" )等。
用户设备( User Equipment, UE )也可称之为移动终端( Mobile Terminal, MT )、 移动用户设备等, 可以经无线接入网 (例如, Radio Access Network,
RAN )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 用户设备可以是移动终端, 如移动电 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 例如, 可以是便携式、 袖珍式、 手持式、 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
基站,可以是 GSM或 CDMA中的基站( Base Transceiver Station, BTS ), 也可以是 WCDMA中的基站( NodeB ),还可以是 LTE中的 eNB或 e-NodeB , 或者, 无线局域网 (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接入点 (Access
Point, AP ), 本发明并不限定。 括具有不同制式的第一接入设备和第二接入设备。 在典型的异构网络中, 第 一接入设备的信号覆盖范围在第二接入设备的信号覆盖范围内, 第一接入设 备可以部署在第二接入设备的信号覆盖漏洞区域或业务热点区域。 由于第一 接入设备的部署, 整个通信系统可以为更多的用户设备提供业务服务, 从而 提高了整个通信系统的吞吐量。 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 不同制式可以包括 以下任意两种的组合: GSM制式、 CDMA制式、 WCDMA制式、 GPRS制 式、 LTE制式、 UMTS制式和 WLAN制式。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本 发明各个实施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并不限于上述典型的异构网络, 可以是任 意两种具有不同制式的接入设备所组成的通信网络均可使用的。
在上述异构网络中, 第一接入设备通过从第二接入设备中获取序列的循 环移位、 随机接入信道的资源位置或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等, 来对用户设备进 行识别。 但是在使用这些信息对用户设备进行识别的过程中, 并没有考虑第 一接入设备和第二接入设备之间时间精度的问题, 在识别用户设备的过程 中, 常常不能准确地对用户设备进行识别。 图 1A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该 方法用于第一接入设备和第二接入具有不同制式的通信系统中, 如图 1A所 示, 该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101 , 第一接入设备使用第二接入设备的下行频点接收第二接入设备广 播的定时信息, 并根据定时信息与第二接入设备进行系统帧同步, 以使得第 一接入设备在与第二接入设备进行系统帧同步的情况下,对用户设备进行监 听。
可选地, 该定时信息可以是第二接入设备各个系统帧的帧号所对应的时 间, 也就是各个系统帧所对应的时间。 从而, 第一接入设备在获取了第二接 入设备各个系统帧所对应的时间, 进行与第二接入设备系统帧的同步, 第一 接入设备可以在第二接入设备系统帧所对应的时间去监听用户设备。
102, 第一接入设备获取用户设备的时域位置信息, 其中该用户设备为 当前接入第二接入设备的用户设备。
103 , 第一接入设备根据用户设备的时域位置信息识别用户设备。
可选的, 上述时域位置信息包括上述用户设备与系统帧的映射关系。 例 如, 用户设备可以占用整个系统帧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第二接入设备可以通 知第一接入设备用户设备与系统帧的映射关系为, UE1在系统帧 1上进行上 行数据传输, UE2在系统帧 2上进行上行数据传输。 由于在 101中, 第一接 入设备与第二接入设备已经进行了系统帧同步, 第一接入设备会在对系统帧 1所对应的时间和系统帧 2所对应的时间分别对用户设备进行监听, 因而第 一接入设备根据该映射关系可以在系统帧 1上监听到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用 户设备为 UE1 , 以及在系统帧 2上监听到进行上行数据传输的用户设备为 UE2, 从而识别出 UE1和 UE2。
更进一步, 该用户设备与系统帧的映射关系具体可以是用户设备与每个 系统帧中子帧的映射关系。作为一个示例,图 1B为 LTE系统帧结构示意图, 一个系统帧为 10毫秒(ms ), —个系统帧包含 10个子帧, 这 10个子帧具有 10个固定编号, 分别为 #0, #1 , #2, #3, #4, #5, #6, #7, #8和 #9。 在 LTE 系统中, 用户设备在时域上通过子帧进行数据传输。 在第二接入设备为 LTE 制式时, 第一接入设备可以在与第二接入设备系统帧同步并通过获取的用户 设备与每个系统帧中子帧的映射关系识别出监听的用户设备为哪个用户设 备。 例如, 第二接入设备可以通知第一接入设备的系统帧与用户设备的映射 关系为: 在系统帧 5中, UE0使用子帧 #0发送上行数据, UE1使用子帧 #3 发送上行数据; 在系统帧 6中, UE2使用子帧 #0发送上行数据, UE3使用 子帧 #1发送上行数据。由于第一接入设备和第二接入设备通过定时信息进行 了系统帧同步, 第一接入设备会在系统帧 5所对应的时间和系统帧 6所对应 的时间分别对用户设备进行监听, 并且, 第一接入设备可以根据该系统帧与 用户设备的映射关系,识别出在系统帧 5的子帧 #0上发送上行信号的用户设 备为 UE0, 在系统帧 5的子帧 #3上发送上行信号的用户设备为 UE1 , 在系 统帧 6的子帧 #0上发送上行信号的用户设备为 UE2, 在系统帧 6的子帧 #1 上发送上行数据的为 UE3。
更进一步,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在进行系统帧同步后, 根据 用户设备的时域位置信息对用户设备在时域上进行准确识别的方法中,识别 出来的用户设备可能仍然为多个, 也就是说, 识别出来的多个用户设备可能 占用了相同的时域位置, 即一个系统帧对应了多个用户设备或一个系统帧的 一个子帧对应了多个用户设备。在需要对这识别出的多个用户设备进一步进 行识别的情况下, 第一接入设备还可进一步根据用户设备的频域位置信息进 一步辨识出上述识别出的多个用户设备中每一个, 例如, 根据用户设备与子 带(一个子带由至少一个物理资源块构成)的对应关系进一步辨识出用户设 备。作为一个示例,假设占用系统帧 5的子帧 #0的用户设备包含 UE1和 UE2; 占用系统帧 6的子帧 #1的用户设备包含 UE3和 UE4。 第二接入设备进一步 可以通知第一接入设备用户设备与子带的对应关系: UE1 占用子带 1 , UE2 占用子带 2; UE3占用子带 3和 UE4占用子带 4。 第一接入设备可以根据定 时信息进行系统帧同步后, 根据时域位置信息和频域位置信息, 识别所监听 的用户设备中系统帧 5的子帧 #0上的使用子带 1的用户设备为 UE1 , 系统 帧 5的子帧 #0上使用子带 2的用户设备为 UE2, 系统帧 6的子帧 #1上使用 子带 3的用户设备为 UE3 , 系统帧 6的子帧 #1上使用子带 4的用户设备为 UE4。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 第二接入设备广播定时信息, 接入第二接入设备的 用户设备可以从广播信道上读取该定时信息, 从而进行用户设备和第二接入 设备的系统帧的同步, 以便用户设备和第二接入设备使用同步的系统帧进行 业务传输。 由于第一接入设备和第二接入设备具有不同的制式, 可以在第一 接入设备上设置一个与第二接入设备具有相同制式的上行接收机, 该上行接 收机可以使用第二接入设备的下行频点接收第二接入设备广播的定时信息, 从而进行第一接入设备与第二接入设备之间的系统帧的同步, 以使得第一接 入设备在系统帧所对应的时间去监听用户设备。 由于第二接入设备与用户设 备之间系统帧是同步的, 因而, 第一接入设备与用户设备之间的系统帧也是 同步的。 在第一接入设备与第二接入设备的系统帧同步的情况下, 第一接入 设备获取用户设备与系统帧的映射关系, 并对用户设备的上行信号进行监 听, 并根据用户设备与系统帧的映射关系, 在系统帧中识别出发送该上行信 号的用户设备为哪个用户设备。
可选地, 在第二接入设备的工作模式频分双工 (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 FDD ), 第一接入设备根据用户设备的时域位置信息识别出用户设 备, 包括: 第一接入设备将工作频点由第二接入设备的下行频点切换为用户 设备的上行频点, 对用户设备进行监听; 在对用户设备进行监听的过程中, 第一接入设备根据用户设备的时域位置信息识别用户设备。 由于在 FDD模 式下, 用户设备的上行频点和第二接入设备的下行频点是不同的, 第一接入 设备可以使用设置在第一接入设备上的、与第二接入设备具有相同制式的上 行接收机对用户设备进行监听。 在对用户设备进行监听的过程中, 该上行接 收机可以从使用第二接入设备的下行频点转换到使用用户设备的上行频点, 从而实现对用户设备的监听。 由于在对用户设备进行监听之前, 第一接入设 备与用户设备之间的系统帧是同步的, 因而第一接入设备可以根据用户设备 与系统帧的映射关系识别出用户设备。
可选地, 在步骤 101 , 第一接入设备使用第二接入设备的下行频点周期 性地接收第二接入设备广播的定时信息, 并根据定时信息与第二接入设备进 行系统帧同步。
可选地, 第一接入设备获取用户设备的时域位置信息, 可以包括: 第一 接入设备接收第二接入设备广播的用户设备的时域位置信息, 或者, 第一接 入设备通过 X2口或私有接口接收第二接入设备发送的用户设备的时域位置 信息。
可选地, 在第一接入设备从第二接入设备接收定时信息之前,, 第一接 入设备可以通过空口接收第二接入设备发送的工作参数, 该工作参数用于第 一接入设备进行配置以便实现可以接收第二接入设备广播的定时信息并对 用户设备进行监听等交互。 该工作参数可以包括: 第二接入设备的小区标识 符( Physical Cell Identifier, PCI ), 小区带宽、 物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指示 信道( Physical Hybrid ARQ Indicator Channel, PHICH )配置信息、天线数目、 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 CP )长度、 随机接入码和时隙、 工作制式和工作 频点等。 其中, 第二接入设备的 PCI、 小区带宽、 PHICH配置信息、 工作模 式和工作频点用于第一接入设备通过空口从第二接入设备接收信息(例如第 二接入设备广播的定时信息), 随机接入码和时隙、 工作模式和工作频点用 于第一接入设备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该工作参数还可以包括定时 信息, 以便第一接入设备在初始配置时就与第二接入设备在时间上进行系统 帧的同步。 或者, 如果该工作参数不包括定时信息, 则该第一接入设备可以 在根据该工作参数进行配置之后与第二接入设备进行同步, 以便与第二接入 设备进行系统帧的同步, 然后再对用户设备进行监听。 第一接入设备在初始 配置时就与第二接入设备进行系统帧同步, 这样第一接入设备可以根据用户 设备的时域位置信息确定用户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中, 第二接入设备可以是宏基站, 第一接入设备可以是位 于该宏基站服务范围内的微( Micro )基站、 微微 ( Pico )基站或 WLAN AP 等。 该第一接入设备的工作模式和该第二接入设备相同, 即如果第二接入设 备的工作模式为 FDD, 则第一接入设备的工作模式也是 FDD, 如果第二接 入设备的工作模式为 TDD, 则第一接入设备的工作模式也是 TDD。
进一步的, 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第一接入设备判断识别出的用户设备 是否可以接入到该第一接入设备; 并在第一接入设备判断出识别出的用户设 备可以进入到该第一接入设备中时,将识别出的该用户设备接入到第一接入 设备中, 从而对第二接入设备进行分流。 可选的, 第一接入设备可以根据识 别出的用户设备到该第一接入设备路损判断出是否可以接入到第一接入设 备, 例如, 如果识别出的用户设备到该第一接入设备的路损小于指定的门限 时, 则请求第二接入设备将识别出的用户设备与该第二接入设备之间至少一 个业务承载切换到第一接入设备, 并在第二接入设备响应该请求后将用户设 备与第二接入设备之间的至少一个业务承载切换到第一接入设备中, 以便对 第二接入设备进行分流。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第一接入设备通过接收第二接入设 备广播的定时信息, 第一接入设备与第二接入设备进行系统帧同步, 使得第 一接入设备与接入到第二接入设备的用户设备也进行了系统帧同步。 第一接 入设备根据从第二接入设备接收到的该用户设备时域位置信息,从该时域位 置信息中识别出当前发送上行信号的具体用户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 由于 经过系统帧同步后使用用户设备的时域位置信息对用户设备进行识别具有 较高的时间精度, 可以更加准确的识别出用户设备。 图 2A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异构网络架构示意图, 在该异构网络 网络中, 第一接入设备为使用 WLAN制式的 WLAN AP, 第二接入设备为宏 基站, WLAN AP和宏基站具有不同的制式, 用户设备可以使用该不同的制 式接入到 WLAN AP或宏基站。 在该异构网络中, 宏基站为用户设备当前接 入的基站, 由宏基站提供业务服务。 当用户设备移动到 WLAN AP的信号覆 盖范围内时, 如果宏基站的负载较重, 可以将用户设备与宏基站之间的至少 一个业务承载切换到该 WLAN AP中, 从而分流宏基站中的数据业务。 作为 一个示例, 为了使得宏基站和用户设备在不改变制式的情况下, WLAN AP 可以接收到宏基站或用户设备发送的信号, 可以在 WLAN AP上安装有与宏 基站具有相同制式的上行接收机, 该上行接收机用于接收宏基站发送的信号 或者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信号。
基于图 2A所示的异构网络的系统架构图, 图 2B是本发明实施例一方 面提供的一种通信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在该方法可以由 WLAN AP执行。
200, WLAN AP使用宏基站的下行频点接收宏基站广播的定时信息, 并 根据该定时信息, 与第二接入设备进行系统帧同步。
WLAN AP在与宏基站进行系统帧同步时, WLAN AP 通过安装在该 WLAN AP的与宏基站具有相同制式的上行接收机, 接收宏基站广播的定时 信息, 从而 WLAN AP可以使用该定时信息监听用户设备。 可选的, 该定时 信息可以各个系统帧的帧号所对应的时间, 也就是各个系统帧所对应的时 间。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WLAN在获取了该定时信息的情况下, 可以 通过定时信息进行与宏基站的系统帧同步。 在 WLAN AP与宏基站进行了系 统帧同步的情况下, WLAN AP与由宏基站提供服务的用户设备之间也是进 行系统帧同步的。 换句话说, 用户设备、 WLAN AP和宏基站三者之间是进 行系统帧同步的。在 WLAN AP与宏基站进行了系统帧同步的情况下, WLAN AP便可以通过与宏基站通过 X2口或者私有接口进行交互,获取到该宏基站 发送的该用户设备的时域位置信息,其中该时域位置信息可以是用户设备与 系统帧的映射关系, 具体地, 该映射关系可以是用户设备与系统帧中子帧的 映射关系。
具体地, 通常情况下, 在宏基站为用户设备提供服务的情况下, 为保证 宏基站和用户设备之间正常的数据业务,宏基站中保存着用户设备的时域位 置信息。 WLAN AP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可能实现方式从宏基站中获取时域位 置信息: WLAN AP可以向宏基站发送用于请求用户设备的时域位置信息的 请求消息, 以便宏基站在接收到该请求消息的情况下向第一接入设备发送用 户设备的时域位置信息。 或者, 宏基站可以直接将时域位置信息广播给 WLAN AP。
可选地, 作为一个实施例, 宏基站与 WLAN AP进行系统帧同步的过程 可以是周期性执行的。 WLAN AP可以每隔一段时间便从监听模式(即对用 户设备进行监听)转换为同步模式(即从宏基站接收定时信息, 进行与宏基 站的系统帧同步), 并在与宏基站进行同步之后再切换回监听模式。 WLAN AP 周期性地从监听模式切换到同步模式, 可以进行与第二接入设备在时间 上系统帧持续地同步, 从而 WLAN AP可以根据用户设备的时域位置信息区 确定用户设备。
可选的,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 该 WLAN AP与宏基站进行系统帧同步的 过程可以是在确定需要进行同步的情况下进行的。 例如, WLAN AP没有监 听到需要进行监听的用户设备, 或者该 WLAN AP没有监听到的需要进行监 听的用户设备的数量与用户设备的总数比例大于预设阈值(即漏检率过高 ), 则 WLAN AP可以判断出可以与宏基站进行系统帧同步后再进行监听。 用户 设备可以在需要进行同步的情况下再进行同步, 以进行与第二接入设备在时 间上系统帧的同步。 这样可以减少由于 WLAN AP与宏基站进行同步导致的 对用户设备监听的中断。 可选的,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 该 WLAN AP与宏基站进行系统帧同步过 程还可以是在 WLAN AP进行初始配置时执行的。 在 WLAN进行初始配置 时, WLAN AP可以通过空口接收宏基站广播的工作参数, 并根据该工作参 数对 WLAN AP进行配置以便可以从空口接收宏基站广播的定时信息等消息 并对用户设备进行监听。 该工作参数包括宏基站的 PCI、 小区带宽、 PHICH 配置信息、 天线数目 CP长度、 随机接入码和时隙、 工作制式和工作频点等, 其中宏基站的 PCI、 小区带宽、 PHICH配置信息、 工作模式和工作频点用于 WLAN AP通过空口从宏基站接收信息(例如宏基站广播的定时信息 ), 随机 接入码和时隙、 工作模式和工作频点用于 WLAN AP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上 行信号。 该工作参数还可以包括定时信息, 以便 WLAN AP在初始配置时与 宏基站在时间上进行系统帧的同步。或者,如果该工作参数不包括定时信息, 则该 WLAN AP可以在根据该工作参数进行配置之后与第二接入设备进行同 步, 以便与第二接入设备进行系统帧同步, 然后对用户设备进行监听。 由于 WLAN AP在初始配置时与第二接入设备进行系统帧同步, 这样第一接入设 备就可以根据用户设备的时域位置信息确定用户设备。
可以理解的是, 上述三种情况中的任意两种可以相互结合, 或者三种情 况同时结合。例如, WLAN AP可以在初始配置时与宏基站进行系统帧同步, 还可以在需要进行系统帧同步的情况下与宏基站进行系统帧同步。 再如, WLAN AP在周期性与宏基站进行系统帧同步的情况下, 还可以在需要进行 系统帧同步的情况下与宏基站进行系统帧同步。 又如, WLAN AP可以在初 始配置时与宏基站进行系统帧同步, 还可以周期性与宏基站进行系统帧同 步, 并在需要进行系统帧同步的情况下与宏基站进行系统帧同步。
201 , WLAN AP获取用户设备的时域位置信息。 可选的, 该时域位置信 息包括用户设备与系统帧的映射关系, 具体地, 该映射关系可以为用户设备 与系统帧中子帧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 WLAN AP可以通过 X2口或私有接口从宏基站接收时域位置 信息, 也可以通过空口接收宏基站广播的时域位置信息。
202 , WLAN AP对用户设备进行监听。
可选的, 在宏基站的工作模式为 FDD的情况下, 在对用户设备进行监 听之前, 该 WLAN AP可以将工作频点由宏基站的下行频点切换为用户设备 的上行频点, 以便对用户设备进行监听。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 201和 202并无时间顺序关系。
203, WLAN AP在对用户设备进行监听的过程中, WLAN AP根据用户 设备的时域位置信息, 确定用户设备具体为哪个用户设备。
在用户设备、 WLAN AP与宏基站进行系统帧同步的情况下, WLAN AP 可以根据监听到的上行信号的时域位置确定发送该上行信号的用户设备。具 体地, 在用户设备、 宏基站与 WLAN AP三者进行系统帧同步时, 在同一时 间三者的系统帧号也是相同的。 在此情况下, 如果 WLAN AP在时间 t时监 听到某一个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 则该 WLAN AP可以确定对应于时间 t 的系统帧并根据系统帧与用户设备的映射关系, 识别出使用该系统帧的用 户设备具体为哪一个用户设备。
进一步地, WLAN AP可以根据识别出用户设备的上行信号计算出对应 于该上行信号的接收功率, 并从宏基站接收用于指示该识别出的用户设备的 上行信号的发射功率的信息。 WLAN AP可以根据该接收功率和该发射功率 计算出该用户设备到该 WLAN AP的路损, 并根据该路损判断该用户设备是 否在该 WLAN AP的覆盖范围内。 如果该用户设备在该 WLAN AP的覆盖范 围内, 则可以请求宏基站将该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业务承载切换到 WLAN AP 中, 并在宏基站响应该请求后, 将该用户设备与该宏基站之间的至少一 个业务承载切换到该 WLAN AP中, 从而实现业务流量的分流。
本实施例仅以 LTE系统中, 第一接入设备为 WLAN AP, 第二接入设备 为宏基站为例, 本实施例并不仅仅限于此: WLAN AP可以替换为 GSM系 统或 CDMA系统中的 BTS, WCDMA系统中的 NodeB等各种可以具有业务 分流功能的接入节点; 宏基站可以为 LTE系统中的 eNB或 e-NodeB, 也可 以为 GSM或 CDMA中的 BTS, 或者 WCDMA中的 NodeB等。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第一接入设备通过接收第二接入设 备广播的定时信息, 第一接入设备与第二接入设备进行系统帧同步, 使得第 一接入设备与接入到第二接入设备的用户设备也进行了系统帧同步。 第一接 入设备根据从第二接入设备接收到的该用户设备时域位置信息,从该时域位 置信息中识别出当前发送上行信号的具体用户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 由于 经过系统帧同步后使用用户设备的时域位置信息对用户设备进行识别具有 较高的时间精度, 可以更加准确的识别出用户设备。 图 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接入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 3所示的 第一接入设备 300可以执行图 1A所示实施例中第一接入设备或图 2B所示 实施例中 WLAN AP执行的各个步骤, 对于方法实施例中的概念和过程, 本 实施例不再赘述。 第一接入设备 300包括: 接收单元 301、 同步单元 302、 获取单元 303和识别单元 304。
接收单元 301 , 用于使用第二接入设备的下行频点接收第二接入设备广 播的定时信息, 该第二接入设备与第一接入设备 300具有不同的制式。
同步单元 302, 用于根据该定时信息, 与该第二接入设备进行系统帧同 步。
获取单元 303 , 用于在第一接入设备与第二接入设备进行系统帧同步的 情况下, 获取用户设备的时域位置信息, 该用户设备为当前接入第二接入设 备的用户设备, 该时域位置信息可以为该用户设备与系统帧的映射关系。
识别单元 304, 用于根据用户设备的时域位置信息识别上述用户设备。 图 3 所示的第一接入设备 300 可以通过获取该第二接入设备的定时信 息, 从而与第二接入设备进行系统帧同步。 这种情况下, 该用户设备、 接入 设备 300和第二接入设备三者之间进行了系统帧同步。接入设备 300可以获 取用户设备的时域位置信息, 并根据该用户设备的时域位置信息识别出用户 设备。
可选的, 作为一个实施例, 在该第二接入设备的工作模式为 FDD的情 况下, 识别单元 304, 具体用于将工作频点由该第二接入设备的下行频点切 换为用户设备的上行频点, 以便对该用户设备进行监听; 并在对该用户设备 的监听过程中, 根据该用户设备的时域位置信息识别该用户设备。
可选的, 获取单元 303 , 具体用于接收从第二接入设备发送的用户设备 的时域位置信息, 该时域位置信息包括用户设备与系统帧的映射关系, 具体 地, 该映射关系可以用户设备与系统帧中的子帧的映射关系。
可选的, 接收单元 301 , 具体可以用于周期性地接收该第二接入设备广 播的定时信息。 由于接收单元 301周期性地接收第二接入设备广播的定时信 息, 同步单元 302可以根据接收单元 301周期性地接收到的定时信息, 与第 二接入设备进行系统帧同步。
可选的, 接收单元 301 , 具体可以在网络需要进行同步的情况, 接收第 二接入设备发送的定时信息。 例如, 在识别单元 304没有监听到需要进行监 听的用户设备, 或者识别单元 304的漏检率过高, 则在接收单元 301接收定 时信息, 并通过同步单元 302进行系统帧同步后, 识别单元 304再对用户设 备进行监听。
可选的, 接收单元 301 , 还用于在第一接入设备 300进行初始配置时, 接收该第二接入设备广播的定时信息。 具体地, 在第一接入设备 300初始配 置时, 接收单元 301还可以接收第二接入设备广播的工作参数。 工作参数包 括第二接入设备的 PCI、 小区带宽、 PHICH配置信息、 天线数目、 CP长度、 随机接入码和时隙、 工作制式和工作频点等。 其中, 第二接入设备的 PCI、 小区带宽、 PHICH配置信息、工作模式和工作频点用于接收单元 301通过空 口从第二接入设备接收信息 (例如第二接入设备广播的定时信息); 随机接 入码和时隙、工作模式和工作频点用于接收单元 301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上 行信号。 该工作参数还可以包括定时信息, 以便第一接入设备 300在初始配 置时就与第二接入设备在时间上进行系统帧同步。 或者, 如果该工作参数不 包括定时信息, 则第一接入设备 300可以在根据该工作参数进行配置之后与 第二接入设备进行系统帧同步, 以便与第二接入设备进行时间同步, 然后再 对用户设备进行监听。 第一接入设备 300在初始配置时就与第二接入设备进 行系统帧同步,这样第一接入设备就可以根据用户设备的时域位置信息确定 用户设备。
进一步地, 第一接入设备 300还可以包括处理单元 305, 判断是否能够 将识别出的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接入设备之间至少一个业务承载切换 到所述第一接入设备中; 如果所述判断单元判断出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 接入设备之间至少一个业务承载接入所述第一接入设备中, 所述处理单元还 用于请求所述第二接入设备将所述用户设备至少一个业务承载切换到所述 第一接入设备中。 具体地, 处理单元 305用于根据该用户设备的上行信号计 算出对应于该上行信号的接收功率。 接收单元 301 , 还可以用于从该第二接 入设备接收该用户设备的上行信号的发射功率。 处理单元 305, 还可以用于 根据该接收功率和该发送功率计算出该用户设备到该第一接入设备的路损, 并根据该路损判断是否可以将该用户设备与第二接入设备之间至少一个业 务承载切换到第一接入设备 300中。如果处理单元 305根据用户设备到第一 接入设备 300的路损判断出可以将用户设备与第二接入设备之间的至少一个 业务承载切换到第一接入设备 300中, 则处理单元 305可以请求第二接入设 备将该用户设备与第二接入设备之间的至少一个业务承载切换到该第一接 入设备中, 并在第二接入设备响应该请求后, 将用户设备与第二接入设备的 至少一个业务承载切换到第一接入设备 300中,从而这样实现第二接入设备 上业务流量的分流。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第一接入设备 300通过接收第二接 入设备广播的定时信息,第一接入设备 300与第二接入设备进行系统帧同步, 使得第一接入设备 300与接入到第二接入设备的用户设备也进行了系统帧同 步。 第一接入设备 300根据从第二接入设备接收到的该用户设备时域位置信 息, 从该时域位置信息中识别出当前发送上行信号的具体用户设备。 与现有 技术相比, 由于经过系统帧同步后使用用户设备的时域位置信息对用户设备 进行识别具有较高的时间精度, 可以更加准确的识别出用户设备。 图 4 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方面提供的另一种第一接入设备 400 的结构框 图。 图 4所示的第一接入设备 400可以执行图 1A所示实施例中第一接入设 备或图 2B所示实施例中 WLAN AP执行的各个步骤, 对于方法实施例中的 概念和过程, 本实施例不再赘述。 第一接入设备 400包括: 接收器 401 , 处 理器 402, 以及用于连接接收器 401和处理器 402的总线 403。
接收器 401 , 用于使用第二接入设备的下行频点接收第二接入设备广播 的定时信息, 其中第二接入设备与第一接入设备 400具有不同的制式。
处理器 402, 用于根据接收器 401接收到的定时信息, 使第一接入设备
400与第二接入设备进行系统帧同步; 并在第一接入设备 400与第二接入设 备进行系统帧同步的情况下, 获取用户设备的时域位置信息, 该用户设备为 当前接入第二接入设备的用户设备; 处理器 402还用于根据用户设备的时域 位置信息识别用户设备。 可选地, 用户设备的时域位置信息可以包括用户设 备与系统帧的映射关系, 具体地, 该映射关系还可以为用户设备与系统帧中 子帧的映射关系。
可选地, 在第二接入设备的工作模式为频分双工 FDD的情况下, 处理 器 402在识别用户设备的过程中, 可以将工作频点由第二接入设备的下行频 点切换为用户设备的上行频点, 对用户设备进行监听, 并在对用户设备的监 听过程中, 根据用户设备的时域位置信息识别该用户设备。
可选地, 接收器 401 , 具体可以用于周期性地接收第二接入设备广播的 定时信息。 接收器 401也可以在网络需要进行同步时, 接收第二接入设备发 送的定时信息。例如,处理器单元 402没有监听到需要进行监听的用户设备, 或者处理器 402的漏检率过高, 则接收器 401可以接收定时信息, 并由处理 器 402进行系统帧同步后, 再由处理器 402对用户设备进行监听。
可选地, 接收器 401 , 可用于在第一接入设备 400进行初始配置时, 接 收第二接入设备广播的定时信息。 例如, 在第一接入设备 400进行初始配置 时, 接收器 401可以接收第二接入设备广播的工作参数。 该工作参数包括第 二接入设备的 PCI、 小区带宽、 PHICH配置信息、 天线数目、 CP长度、 随 机接入码和时隙、 工作制式和工作频点等。 其中, 第二接入设备的 PCI、 小 区带宽、 PHICH配置信息、工作模式和工作频点用于接收器 401通过空口从 第二接入设备接收信息 (例如第二接入设备广播的定时信息); 随机接入码 和时隙、工作模式和工作频点用于接收器 401接收用户设备发送的上行信号。 该工作参数还可以包括定时信息, 以便第一接入设备 400在初始配置时就与 第二接入设备在时间上进行系统帧同步。 或者, 如果该工作参数不包括定时 信息, 则第一接入设备 400可以在根据该工作参数进行配置之后与第二接入 设备进行系统帧同步, 以便与第二接入设备进行时间同步, 然后再对用户设 备进行监听。 第一接入设备 400在初始配置时就与第二接入设备进行系统帧 同步, 这样第一接入设备就可以根据用户设备的时域位置信息确定用户设 备。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第一接入设备 400通过接收第二接 入设备广播的定时信息,第一接入设备 400与第二接入设备进行系统帧同步, 使得第一接入设备 400与接入到第二接入设备的用户设备也进行了系统帧同 步。 第一接入设备 400根据从第二接入设备接收到的该用户设备时域位置信 息, 从该时域位置信息中识别出当前发送上行信号的具体用户设备。 与现有 技术相比, 由于经过系统帧同步后使用用户设备的时域位置信息对用户设备 进行识别具有较高的时间精度, 可以更加准确的识别出用户设备。 图 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接入设备 500的结构框图。该第二 接入设备可以执行图 1A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第二接入设备或图 2B所示方法 实施例中宏基站的动作, 对于方法实施例所述的概念和过程, 本实施例不再 赘述。 该第二接入设备 500, 包括: 广播单元 501和发送单元 502。 广播单元 501 , 用于向第一接入设备广播定时信息, 所述定时信息用于 所述第一接入设备根据所述定时信息与所述第二接入设备 500进行系统帧同 步;
发送单元 502,用于向所述第一接入设备发送用户设备的时域位置信息, 所述时域位置信息用于所述第一接入设备根据所述时域位置信息识别所述 用户设备, 所述时域位置信息为所述用户设备与系统帧的映射关系;
其中, 所述用户设备为当前接入所述第二接入设备的用户设备, 所述第 一接入设备与所述第二接入设备具有不同的制式.
所述第二接入设备 500, 还可以包括: 接收单元 503和切换单元 504。 接收单元 503 , 用于在所述第一接入设备判断出识别出的所述用户设备 的至少一个业务承载能够切换到所述第二接入设备 500时,接收所述第一接 入设备的请求信息, 所述请求信息用于请求将所述用户设备切换到所述第一 接入设备中;
切换单元 504, 用于在所述第二接入设备 500响应所述请求信息后, 将 所述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业务承载切换到所述第一接入设备。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第一接入设备通过接收第二接入设 备广播 500的定时信息,第一接入设备与第二接入设备 500进行系统帧同步, 使得第一接入设备与接入到第二接入设备 500的用户设备也进行了系统帧同 步。 第一接入设备根据从第二接入设备 500接收到的该用户设备时域位置信 息, 从该时域位置信息中识别出当前发送上行信号的具体用户设备。 与现有 技术相比, 由于经过系统帧同步后使用用户设备的时域位置信息对用户设备 进行识别具有较高的时间精度, 可以更加准确的识别出用户设备。 图 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接入设备 600的结构框图。该第 二接入设备 600可以执行图 1A所示方法实施例中第二接入设备或图 2B所 示方法实施例中宏基站的动作, 对于方法实施例所述的概念和过程, 本实施 例不再赘述。 该第二接入设备 600包括: 发送器 601以及接收器 602。 发送 器 601以及接收器 602可以通过系统总线连接在一起。
发送器 601 , 用于向第一接入设备广播定时信息, 该定时信息用于第一 接入设备根据所述定时信息与所述第二接入设备进行系统帧同步。 发送器 602还用于向第一接入设备发送用户设备的时域位置信息, 该时域位置信息 用于第一接入设备根据该时域位置识别出用户设备。 可选地, 该时域位置信 息可以为用户设备与系统帧的映射关系, 具体地, 该映射关系可以为用户设 备与系统帧中子帧的映射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用户设备为当前接入第二接入设备 600的用户设备, 第一接入设备与第二接入设备具有不同的制式。
接收器 601 , 用于在第一接入设备判断出识别出的用户设备的至少一个 业务承载能够切换到第二接入设备时, 接收第一接入设备的请求信息, 该请 求信息用于请求将用户设备与第二接入设备之间的至少一个业务承载切换 到第一接入设备中。
第二接入设备 600, 还包括: 处理器 603 , 该处理器 603通过系统总线 与接收器 601和接收器 602连接在一起。该处理器 603用于在第二接入设备 600响应接收器 601接收到的请求信息后, 将用户设备与第二接入设备 600 之间的至少一个业务承载切换到第一接入设备中。
应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第一接入设备通过接收第二接入设 备广播 600的定时信息,第一接入设备与第二接入设备 600进行系统帧同步, 使得第一接入设备与接入到第二接入设备 600的用户设备也进行了系统帧同 步。 第一接入设备根据从第二接入设备 600接收到的该用户设备时域位置信 息, 从该时域位置信息中识别出当前发送上行信号的具体用户设备。 与现有 技术相比, 由于经过系统帧同步后使用用户设备的时域位置信息对用户设备 进行识别具有较高的时间精度, 可以更加准确的识别出用户设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 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 能够以电子硬件、 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 合来实现。 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 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 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 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 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 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 为描述的方便和筒洁, 上述描 述的系统、 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 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 过程, 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 应该理解到, 所揭露的系统、 装置和 方法, 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可以由第一接入设备上的上行接收机 实现)。 例如,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 例如, 所述单元 的划分, 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 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例 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 或一些特征可以忽 略, 或不执行。 另一点, 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 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 机才戒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 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 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 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 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 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 中, 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 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 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 用时, 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 基于这样的理解, 本发明 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 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 中, 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 服务器, 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 )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 全部或部分步骤。 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 U盘、 移动硬盘、 只读存储器 ( ROM , Read-Only Memory ), 随机存取存储器 (RAM , Random Access Memory )、 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 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可轻易 想到的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权利要求
1、 一种通信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一接入设备接收第二接入设备广播的定时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接入设 备与第二接入设备制式不同;
所述第一接入设备根据所述定时信息与所述第二接入设备进行系统帧 同步;
所述第一接入设备获取用户设备与系统帧的映射关系, 所述用户设备为 接入所述第二接入设备的用户设备;
所述第一接入设备根据所述映射关系识别所述用户设备。
2、 如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第二接入设备的工 作模式为频分双工 FDD模式, 所述第一接入设备根据所述映射关系识别所 述用户设备, 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设备将工作频点由所述第二接入设备的下行频点切换为 所述用户设备的上行频点, 对所述用户设备进行监听;
所述第一接入设备根据所述映射关系识别所述用户设备。
3、 如权利要求 1或 2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入 设备接收所述第二接入设备广播的定时信息, 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设备周期性地接收所述第二接入设备广播的定时信息。
4、 如权利要求 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入设 备获取所述映射关系, 包括:
所述第一接入设备接收所述第二接入设备发送的所述映射关系。
5、 如权利要求 1-4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 括:
所述第一接入设备判断是否能够将识别出的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 接入设备之间至少一个业务承载切换到所述第一接入设备中;
如果所述第一接入设备判断出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接入设备之间 至少一个业务承载切换到所述第一接入设备中, 所述第一接入设备请求所述 第二接入设备将所述用户设备至少一个业务承载切换到所述第一接入设备 中。
6、 一种通信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第二接入设备向第一接入设备广播定时信息,所述的定时信息用于所述 第一接入设备根据所述定时信息与所述第二接入设备进行系统帧同步; 所述第二接入设备向所述第一接入设备发送用户设备与系统帧的映射 关系, 所述映射关系用于所述第一接入设备 居所述映射关系识别所述用户 设备 ^
其中, 所述用户设备为当前接入到所述第二接入设备的用户设备; 所述 第二接入设备与所述第一接入设备具有不同制式。
7、 如权利要求 6所述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接入设备判断出识别出的所述用户设备能够接入到所述第 二接入设备时, 所述第二接入设备接收所述第一接入设备的请求信息, 所述 请求信息用于请求将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接入设备之间的至少一个业 务承载切换到所述第一接入设备;
所述第二接入设备响应所述请求信息, 并将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接 入设备之间的至少一个业务承载切换到所述第一接入设备。
8、 一种第一接入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接入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 用于接收第二接入设备广播的定时信息, 所述第二接入设备 与所述第一接入设备具有不同的制式;
同步单元, 用于根据所述定时信息, 与所述第二接入设备进行系统帧同 步;
获取单元, 获取用户设备与系统帧的映射关系, 所述用户设备为当前接 入所述第二接入设备的用户设备;
识别单元, 用于 ^据所述映射关系识别所述用户设备。
9、 如权利要求 8所述的第一接入设备, 其特征在于, 若所述第二接入 设备的工作模式为频分双工 FDD模式, 所述识别单元具体用于将工作频点 由所述第二接入设备的下行频点切换为所述用户设备的上行频点,对所述用 户设备进行监听; 根据所述映射关系识别所述用户设备。
10、 如权利要求 8或 9所述的第一接入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单 元具体用于接收所述第二接入设备发送的所述映射关系。
11、如权利要求 8-10任意一项所述的接入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 接入设备, 还包括: 处理单元, 用于判断是否能够将识别出的所述用户设备与所述第二接入 设备之间至少一个业务承载切换到所述第一接入设备中; 如果判断出所述用 户设备与所述第二接入设备之间至少一个业务承载能够切换到所述第一接 入设备中, 所述处理单元还用于请求所述第二接入设备将所述用户设备与所 述第二接入设备之间至少一个业务承载切换到所述第一接入设备中。
12、 一种第二接入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广播单元, 用于向第一接入设备广播定时信息, 所述定时信息用于所述 第一接入设备根据所述定时信息与所述第二接入设备进行系统帧同步; 发送单元, 用于向所述第一接入设备发送用户设备与系统帧的映射关 系, 所述映射关系用于所述第一接入设备根据所述映射关系识别所述用户设 备;
其中, 所述用户设备为当前接入所述第二接入设备的用户设备, 所述第 一接入设备与所述第二接入设备具有不同的制式。
13、 如权利要求 12所述的第二接入设备,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 接收单元, 用于在所述第一接入设备判断出识别出的所述用户设备与第 二接入设备之间的至少一个业务承载能够切换到所述第一接入设备时,接收 所述第一接入设备的请求信息, 所述请求信息用于请求将所述用户设备与所 述第二接入设备之间至少一个业务承载切换到所述第一接入设备中;
切换单元, 用于在所述第二接入设备响应所述请求信息后, 将所述用户 设备与所述第二接入设备之间的至少一个业务承载切换到所述第一接入设 备。
PCT/CN2013/080332 2013-07-29 2013-07-29 一种通信方法与接入设备 WO2015013863A1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380001963.7A CN104620647B (zh) 2013-07-29 2013-07-29 一种通信方法与接入设备
PCT/CN2013/080332 WO2015013863A1 (zh) 2013-07-29 2013-07-29 一种通信方法与接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3/080332 WO2015013863A1 (zh) 2013-07-29 2013-07-29 一种通信方法与接入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5013863A1 true WO2015013863A1 (zh) 2015-02-05

Family

ID=52430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13/080332 WO2015013863A1 (zh) 2013-07-29 2013-07-29 一种通信方法与接入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4620647B (zh)
WO (1) WO201501386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7910A (zh) * 2022-06-27 2022-07-29 南京大鱼半导体有限公司 广播通信方法、广播通信装置及终端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733826B (zh) 2016-08-11 2020-07-0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下行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以及发送端设备、接收端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7890A (zh) * 2001-05-16 2001-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取和维护系统帧号和连接帧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01878624A (zh) * 2007-11-30 2010-11-03 Ip无线有限公司 确定传输定时的装置和方法
US20120216230A1 (en) * 2011-02-18 2012-08-23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ignaling Transmission Over RTP
CN103098536A (zh) * 2010-04-22 2013-05-08 夏普株式会社 用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分配的通信方法和系统以及基站、用户设备和其中的集成电路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06352B2 (en) * 2005-11-01 2010-04-27 Nokia Corporation Multicarrier pilot structure for reliable frame detection
CN101237277B (zh) * 2007-01-30 2011-10-19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基于td-scdma的电视广播系统的实现方法
US8391225B2 (en) * 2009-03-10 2013-03-05 Stmicroelectronics, Inc. Frame based, on-demand spectrum contention destination resolution
CN102223690A (zh) * 2011-06-17 2011-10-1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系统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17890A (zh) * 2001-05-16 2001-10-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获取和维护系统帧号和连接帧号的方法及装置
CN101878624A (zh) * 2007-11-30 2010-11-03 Ip无线有限公司 确定传输定时的装置和方法
CN103098536A (zh) * 2010-04-22 2013-05-08 夏普株式会社 用于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资源分配的通信方法和系统以及基站、用户设备和其中的集成电路
US20120216230A1 (en) * 2011-02-18 2012-08-23 Nok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Signaling Transmission Over RTP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27910A (zh) * 2022-06-27 2022-07-29 南京大鱼半导体有限公司 广播通信方法、广播通信装置及终端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620647B (zh) 2018-07-03
CN104620647A (zh) 2015-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4012165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easurement report
KR102282754B1 (ko)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무선 네트워크 장치, 및 통신 시스템
KR101498086B1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idc 간섭을 회피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5230077B (zh) 用于pdcp操作的装置、方法以及用户设备
CN115943587A (zh) 在非许可侧行链路上的覆盖内网络控制的卸载
US20170188273A1 (e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s for handover initiation
WO2015126725A1 (en) Mechanisms to optimize and align discontinuous reception configuration
CN101971662A (zh) 用于tdd系统中移动终端的配置测量时隙
EP4102888A1 (en) Handover of terminal between nodes supporting two rats
JP2020123986A (ja) Macメッセージの送信を基地局にトリガさせるための方法
WO2018082575A1 (zh) 一种下行控制信号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7036306A1 (zh) 上下行干扰协调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US9668202B2 (en)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er terminal, and processor
CN115299107A (zh) 重建立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WO2019107361A1 (ja) ユーザ装置
EP3043588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upporting user equipment to execute task
WO2021026929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WO2015013863A1 (zh) 一种通信方法与接入设备
WO2023015151A1 (en) Paging in discontinuous coverage
CN116830613A (zh) 用户设备及基站
WO2014047892A1 (zh) 用于数据传输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US11825362B2 (en) Neighbor cell measurements for narrowband communications
US20240015559A1 (en) User equipment,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EP4057703A1 (en) Status conver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WO2021205270A1 (en) Measurement identities coordination between master node and secondary nod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Ref document number: 1389073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122 Ep: pct application non-entry in european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13890736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Kind code of ref document: A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