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2007048350A1 - Méthode et équipement d’admission et de contrôle du modèle de service d’intégration - Google Patents

Méthode et équipement d’admission et de contrôle du modèle de service d’intégration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WO2007048350A1
WO2007048350A1 PCT/CN2006/002880 CN2006002880W WO2007048350A1 WO 2007048350 A1 WO2007048350 A1 WO 2007048350A1 CN 2006002880 W CN2006002880 W CN 2006002880W WO 2007048350 A1 WO2007048350 A1 WO 2007048350A1
Authority
WO
WIPO (PCT)
Prior art keywords
delay
bandwidth
class
new connection
determine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PCT/CN2006/00288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French (fr)
Inventor
Jun Zhao
Yong Guo
Ge Fan
Hui Yu
Yanjiao Hui
Ying Ren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AT06805085T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ATE470295T1/de
Priority to EP06805085A priority patent/EP1947810B1/en
Priority to DE602006014715T priority patent/DE602006014715D1/de
Publication of WO2007048350A1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WO2007048350A1/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16Real-time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15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in relation to multipoint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10Flow control; Congestion control
    • H04L47/24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 H04L47/2425Traffic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attributes, e.g. priority or QoS for supporting services specification, e.g. SLA
    • H04L47/2433Allocation of priorities to traffic typ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76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e.g. in-call renegotiation requested by the user or requested by the network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network conditions
    • H04L47/762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using dynamic resource allocation, e.g. in-call renegotiation requested by the user or requested by the network in response to changing network conditions triggered by the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7/00Traffic control in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7/70Admission control;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L47/80Actions related to the user profile or the type of traffic
    • H04L47/801Real time traff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Control Of Vending Devices And Auxiliary Devices For Vending Devices (AREA)

Description

对集成服务模型进行接纳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对集成服务模型进行接纳控制的方法及装置。 发明背景
集成服务模型是 IETF (因特网工程师任务组)提出的一种网络交换节点的数据处理 模型, 其基本思想是在传送数据之前, 根据业务的 QoS (服务质量)霈求进行网络资源 预留, 从而为该数据流提供端到端的 QoS保证。
所述的集成服务模型主要由分类器、调度器和接纳控制组成。其中, 所述的分类器 用于将输入的数据分组按其所属的连接进行分类。所述的调度器则用于执行分组调度过 程, 对同一类的所有数据分组进行相同的转发处理。所述的接纳控制是在连接的建立阶 段执行, 用于判断节点是否具有足够的资源接纳新连接: 如果是, 则接纳该连接, 并为 其分配足够的资源; 如果否, 则拒绝该连接。 其中, 所述的接纳控制是集成服务模型的 关键技术之一。
在现有技术中, 提供了一种可以对集成服务模型进行接纳控制的方法, 该方法具体 为: 基于测量的接纳控制方法, 即实时测量节点的流量负载, 根据测量结果判断节点是 否能够接纳新连接。该方法包括两个主要部分: 用于评估网络负载的测量部分和以及用 于判断节点是否能够接纳新连接的决策部分。不同的接纳控制方法对这两部分可以采用 不同的算法。
目前, 通常釆用的基于测量的接纳控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测量和法: 通过时间窗口法来测量网络负载, 以网络负载与新连接的漏桶速率 之和作为决策变量。如果决策变量小于网络带宽乘以目标利用率, 则判定节点能够接纳 新连接, 否则拒绝该新连接。
2、 Hoeffding (霍夫丁)界法: 以 Hoeffding界测量网络的等效带宽, 以等效带宽与 新连接的峰值速率之和作为决策变量。如果决策变量小于网络带宽乘以目标利用率, 则 判定节点能够接纳新连接, 否则拒绝该新连接。
3、 峰值正切法: 以时间点测量法测量网络负载, 以^ (1 _ e ^ + e V作为决 策变量, 其中 n为接纳的连接数, p为峰值速率, s为 Chernoff (切尔诺夫)界的空间参 数, 为测量的网络负载。如果决策变量小于网络总带宽, 则判定节点能够接纳新连接, 否则拒绝该新连接。 因此, 上述基于测量的接纳控制方法包括以下缺点-
1、 由于节点的流量负载具有一定的随机性, 因此过去的测量数据不一定符合将来 的流量情况, 这就使得该方法所依据的测量数据并不准确。
2、 该方法难以保证在最坏情况(例如所有业务一起以最高速率突发的情况)下的 服务质量。
在现有技术中, 还提供了另外一种对集成服务模型进行接纳控制的方法, 具体为- 基于参数的接纳控制方法。 即以连接的建立或重协商阶段所约定的流量参数, 而不是实 时监测到的流量负载为依据, 判断节点是否能够接纳新连接。这种方法一般按照最大流 量情况为新连接分配带宽, 因此, 能够保证连接在任何时候 (不违反流量参数的约定) 的服务质量。 该方法包括多种带宽计算方法, 下面将分别进行说明。 其中,一种简单的计算方法为:为新连接分配的带宽 r = max^ / ,其中 , p 为新连接的漏桶参数, d为新连接的延时要求。 如果节点的可用带宽小于 r, 则拒绝该连 接。 这种方法的计算量很低, 但是在处理低速率低延时的业务(如语音业务)时网络带 宽利用率较低。
另一种考虑了带宽的统计复用效果的带宽利用率较高的算法的主要处理过程包括 如下步骤:
步骤 1 : 对约定的流量参数变量进行初始化。
步骤 2: 为每个未确定带宽的连接分配带宽, 并判断哪些连接的带宽可能在以后的 迭代中进一步缩小(即带宽已确定),哪些连接的带宽不能进一步縮小(即带宽未确定)。
步骤 3: 寻找最先清除积压的连接, 该连接的富裕带宽可以在以后的迭代中被其他 连接使用。
步骤 4: 如果还存在带宽未确定的连接, 并且已确定的带宽之和小于调度器带宽, 转步骤 2继续迭代。
步骤 5: 如果所有连接的带宽之和大于调度器带宽, 则拒绝新连接。
步骤 6: 如果所有连接的带宽之和与调度器带宽之差小于一定值, 则接纳新连接; 否则减小调度器带宽后, 转步骤 1重新迭代。
可以看出, 上述基于参数的接纳控制方法的缺点为: 该方法虽然具有较髙的带宽效 率, 但是计算时间正比于与连接数的平方, 不具有可扩展性。 也就是说, 该方法是基于 连接的, 因此, 需要为每个连接分配带宽, 这就使得相应的方法在具体实现过程中, 难 以在计算时间和带宽效率上同时获得较好的表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集成服务模型进行接纳控制的方法及装置,从而能够在保证连 接的 QoS和网络的利用率的同时, 有效地对集成服务模型进行接纳控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集成服务模型进行接纳控制的方法, 包括:
在集成服务模型中建立延时要求不同的延时类;
当有新连接请求建立时, 确定该新连接所属的延时类别, 为所述延时类分配确定的 带宽, 根据各延时类的带宽和调度器带宽的关系, 对新连接进行接纳控制。
可选地, 所述延时类是一组延时要求属于同一范围的连接的集合, 一个延时类代表 一个服务类别, 属于同一个延时类的所有连接共用一个缓冲队列。
可选地, 所述的确定该新连接所属的延时类别的处理具体包括: 当满足条件 Α≤ί <Α+1时, 则新连接属于延时类 ^, 其中 为新连接的延时 c
要求, Dk为延时类 的延时要求, Dk+1为延时类 Ck+1的延时要求; 在确定了新连接的延时类别为 后, 更新 的流量参数(^'Α)为:
Σ" = Σ + Σ , Ρ^ Ρ^Ρ , 其中(σ,^)为新连接的流量参数。
可选地, 所述的为所述延时类分配确定的带宽具体包括- 当有新连接请求建立时, 按照所有业务一起以最高速率突发的情况, 通过迭代过程 为所有延时类分配带宽, 该分配的带宽包括确定的带宽和未确定的带宽; 且在每次迭代 时, 计算首先清除积压的延时类, 将该延时类释放出来的多余带宽重新分配给带宽未确 定的延时类。
可选地, 所述的通过迭代过程为所有延时类分配带宽具体包括:
对迭代变量进行初始化, 将迭代次数变量 i置为 0, 用数组 L(i), !=0,1,2,...表示第1个 清除积压的延时类, L(0)=0, 用数组 T(i), 1=0,1 ,2,...表示第1个清除积压的延时类的积压 清除时间, T(0)=0, 用数组 S(i), i-0,1,2,…和 R(i), 1,2,3,...表示第0到第1个服务曲线 的参数, S(0)=0, R(1)=1 ;
将迭代次数变量 i加 1, 按照所有业务一起以最高速率突发的情况为每个未确定带宽 的延时类分配带宽 r, ¾¾ ^ '-1)≤^ , 贝 ij r = maxl—^— , : }
S(i-l) + R(i)(d-T(i-l)) , 该带宽为未确定的带宽; 否则,
如果 — l)r <σ + ρ(Γ(— 1)— ί), 则该延时类的带宽确定为
Figure imgf000006_0001
r- P
否则, 该延时类的带宽确定为: ζ')。
可选地,所述的将该延时类释放出来的多余带宽重新分配给带宽未确定的延时类具 体包括:
a + pT(i-Y)-rS(i-i)
在所有未清除积压的延时类中, 将使表达式 rRo - p 值最小的延时类 确定为本次迭代中首先清除积压的延时类 L(i), L(i)的积压清除时间为: = ^pT{i~l)-rS{i-D+T{._X)
rR(^~ , 其中°",^^^为1_('1)的参数;
释放所述 L(i)的多余带宽, 将释放出来的带宽分配给其它未清除积压的延时类, 重
新分配带宽后, 未清除积压的延时类的带宽为:
Figure imgf000006_0002
S (0 ^= (i-i) + R(i)(T{i)― T(i― 1)), 其中 c为调度器带宽; 判断是否存在带宽未确定的延时类,并且已确定的延时类的带宽之和小于调度器带 宽, 如果是, 则重新执行所述迭代处理。
可选地, 所述的对新连接进行接纳控制具体包括:
判断是否所有已确定的延时类的带宽小于调度器带宽, 且
如果小于调度器带宽,则判断是否所有已确定的延时类的带宽之和与调度器带宽之 差小于设定值, 如果小于设定值, 则接纳所述请求建立的新连接; 如果不小于设置值, 则将调度器带宽减小为所有已确定的延时类的带宽之和, 重新执行所述迭代处理; 如果不小于调度器带宽, 则拒绝所述请求建立的新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对集成服务模型进行接纳控制的装置, 包括 - 延时类建立单元, 用于在集成服务模型中建立的延时要求不同的延时类; 延时类确定处理单元,用于在有新连接请求建立时,确定该新连接所属的延时类别, 并触发所述延时类带宽分配单元;
延时类带宽分配单元, 用于为所述延时类分配确定的带宽;
接纳控制单元, 用于根据各延时类的带宽和调度器带宽的关系, 对新的连接进行接 纳控制。
可选地, 所述的延时类确定处理单元具体包括: , 延时类确定单元, 用于在满足条件 Dk≤d < Dk+l时, 则新连接属于延时类 Ck, 其中 d为新连接的延时要求, Dk为延时类 的延时要求, 01<+1为延时类 Ck+1的延时要求; 流量参数调整单元:用于在确定了新连接的延时类别为 ( ^后,更新 C ^的流量参数 ,A)为: σ,ΐ = σΙί! A = Α + Ρ, 其中 (σ,ρ)为新连接的流量参数。 可选地, 所述的延时类带宽分配单元具体包括:
当有新连接请求建立时, 按照所有业务一起以最高速率突发的情况, 通过迭代过程 为所有延时类分配带宽, 该分配的带宽包括确定的带宽和未确定的带宽; 且在每次迭代 时, 计算首先清除积压的延时类, 将该延时类释放出来的多余带宽重新分配给带宽未确 定的延时类。
可选地, 所述的接纳控制单元具体包括:
第一判断处理单元, 用于判断是否所有已确定的延时类的带宽小于调度器带宽, 如 果小于, 则触发第二判断处理单元, 否则, 拒绝所述请求建立的新连接;
第二判断处理单元,用于判断是否所有已确定的延时类的带宽之和与调度器带宽之 差小于设定值, 如果小于, 则接纳所述请求建立的新连接; 否则, 将调度器带宽减小为 所有已确定的延时类的带宽之和, 重新触发所述延时类带宽分配单元。
由上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通过以数量较少的延时类而不是数 量很多的业务连接作为计算对象, 从而可以有效地控制计算的时间复杂度, 能够在保证 连接的 QoS和网络的利用率的同时, 有效地对集成服务模型进行接纳控制。本发明能够 在最坏情况(所有业务一起以最高速率突发的情况)下, 保证所分配的带宽能够满足各 连接的 QoS需求。而且,本发明中, 由于还考虑了已清除积压的延时类的带宽释放效应, 因此, 具有更高的带宽利用率。 ' 附图简要说明
图 1为本发明所述方法的具体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 2为集成服务模型中调度器的使用原理示意图;
图 3为本发明所述的装置的具体实现结构示意图。 实施本发明的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集成服务模型进行接纳控制的实现方案, 本发明中, 是以数量 较少的延时类作为计算对象, '而不再是以数量很多的业务连接作为计算对象, 根据确定 的延时类的带宽和调度器带宽的关系, 对新连接进行接纳控制。
下面将结合附图, 对本发明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所述方法的具体实现流程如图 1所示, 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 1-1、 建立若干个延时要求不同的延时类。
在该步骤中, 首先需要建立若干个延时要求不同的延时类, 所述的延时类是一组具 有相似的时延要求的连接的集合; 比如说, 定义延时类 A的时延范围为 1~2秒, 那么时 延要求 1.1秒和 1.9秒的两个连接都属于延时类 A; —个延时类即代表一个服务类别。 该步骤具体是在系统正式运行前进行, 假设每个延时类 的延时要求为
D = 1,L , N 其原则可以为: 序号较小的延时类的延时较小, 即, 如果 Ζ'< 则
A < Dj。 Di = !'LN、的具体数值可以根据实际业务的情况来灵活设定。
在本发明中, 属于同一个延时类的所有连接共用一个缓冲队列。 由于数据业务的突 发性,通常将来不及转发的数据存储在延时类的缓冲队列中,称作积压。过了一段时间, 积压数据转发完毕, 延时类的缓冲队列中没有数据, 则延时类的积压清除了。 从发生积 压到积压清除之间的时间就是延时类的积压清除时间。
步骤 1-2、 根据请求的新连接的延时要求, 更新延时类的流量参数。
当系统启动后, 处于运行状态时, 当有新连接请求建立时, 首先确定该新连接的延 时类别, 依照步骤 1-1中的假设, 相应的确定方法可以是: 如果 ^^ ^^ ^^1 , 则新 连接属于延时类 ^, 其中 d为新连接的延时要求。 在确定了新连接的延时类别为 后, 然后更新 的流量参数 (σ/£Ά), 更新方法 为: σ, = σ, + σ ^ Pk H , 其中 ( , )为新连接的流量参数。 接着前面步骤, 本发明需要通过迭代运算来为所有延时类分配带宽。在进行迭代运 算之前, 首先对迭代变量进行初始化。 需要进行初始化的迭代变量包括:
I: 表示迭代次数。 初始化时, i=0
B: 表示未确定带宽、 未清除积压的延时类。 初始化时, B=所有延时类。
H: 表示已确定带宽、 未清除积压的延时类。 初始化时, H=空集。
P: 表示已确定带宽、 已清除积压的延时类。 初始化时, P=空集。
L(i), i=0,1,2,...: L(i)表示第 i个清除积压的延时类。 例如, 假设第 4个清除积压的延 时类是延时类 3, 那么 L(4)=3, 初始化时, L(0)=0。
T(i), 1=0,1,2,...: Τ(ί)表示第 i个清除积压的延时类的积压清除时间。 例如, 假设第 4 个清除积压的延时类的积压清除时间为 3秒, 那么 T(4)=3。 初始化时, Τ(0)=0。
S(i), i=0,1,2,…和 R(i), i=1,2,3,...: 表示服务曲线的参数。 S(0)=0, R(1)=1。
步骤 1-4、 将迭代变量加 1, 进行迭代过程。
将迭代变量 i加 1, 即1^+1, 然后, 进行迭代过程。
因为每次迭代可以计算出一个延时类的积压清除时间,所以迭代次数反映了各延时 类的积压清除顺序。
步骤 1-5、 为每个未确定带宽的延时类分配带宽。
按照最坏情况(所有业务一起以最高速率突发)为每个未确定带宽的延时类分配带 宽「。 其具体计算过程为:
如果 r '-i) , MlJ r = max{— ~ , }
S(i-\) + R(i)(d-T(i-l)) , 该延时类的带宽还没有确定, 还有可能 在以后的迭代中重新分配(进一步减小) 。 其中 T(i-1)为上次迭代计算出来的清除积压 的延时类的积压清除时间;
否则,
如果 l)r = cr + P(2^'- 1)- , 该延时类的带宽已确定。 否则, 将该延时类的带 宽确定为: r = max{ {°" + p(~T^― I T(k)≥d}^J{ \T(k) <d≤T(k + l)}} 步骤 1-6、 计算在本次迭代中最早清除积压的延时类 L(i), 及该延时类的积压清除时 间。
计算在本次迭代 (即第 i次迭代) 中首先清除积压的延时类 L(i)。 其具体方法为: 在 a + pT(i ~V) - S(i -l)
所有未清除积压的延时类中, 寻找使表达式 'ΊΡ 最小的延时类, 该延 时类即为 L(i)。
L(i)的积压清除时间为:
Figure imgf000010_0001
, 这里^^,^^为!^的 步骤 1-7、 释放 L(i)的多余带宽。
在集成服务模型中, 调度器的使用原理图如图 2所示, 调度器按照一定规则, 从各 延时类的缓冲队列中取出数据, 转发到调度器的输出端口。调度器带宽就是调度器的最 大输出速率。
L(i)被清除积压后, 其需要的带宽将减少, 多余带宽将被释放, 释放出来的带宽可 以再分配给其它为未清除积压的延时类。
L(i)的多余带宽被释放后, 未清除积压的延时类的实际带宽的计算方法为-
Figure imgf000010_0002
, S(i) = S(i - l) + R(i)(T(i) - T(i - l)) } 其中 c为 调度器带宽。 下面我们举例说明该计算方法。
假设调度器带宽 100, 4个延时 A、 B、 C、 D分配的带宽分别为 10、 20、 30、 40, 4个延时类都有积压。假设过了一段时间, 延时类 B首先清除积压,积压清除后只需要带 宽 5即可,那么未清除积压的延时类 (A、C、D)的实际带宽就分别是 10*(100-5)/(100-20)、 30*(100-5)/(100-20), 40*(100-5)/( 100-20)。 假设又过了一段时间, 延时类 C清除积压, 积压清除后只需要带宽 10即可, 那么未清除积压的延时类 (A、 D) 的实际带宽就分别 是 10*(100-5-10)/(100-20-30)、 40*(100-5-10)/(100-20-30)。
步骤 1-8、 存在未确定带宽的延时类, 并且已确定的带宽之和大于调度器带宽。 判断是否存在带宽未确定的延时类, 并且已确定的带宽之和小于调度器带宽。如果 是, 执行步骤 1-4, 继续进行迭代过程; 否则, 执行步骤 1-9。
步骤 1-9、 所有延时类的带宽之和小于调度器带宽。
判断是否所有已确定的延时类的带宽之和小于调度器带宽。如果是,执行步骤 1-12; 否则执行步骤 1-10。
步骤 1-10、 拒绝该连接。
' 拒绝所述请求建立的新连接。
步骤 1-11、 调度器带宽减小为所有延时类的带宽之和。
将调度器带宽减小为所有已确定的延时类的带宽之和, 执行步骤 1-3, 重新开始迭 代。
步骤 1-12、 所有延时类的带宽之和与调度器带宽之差小于 ε:。
判断是否所有已确定的延时类的带宽之和与调度器带宽之差小于一个预先设定的 值£。 如果是, 执行步骤 13; 否则, 执行步骤 1-1 1。
步骤 1-13、 接纳该连接。
接纳所述请求建立的新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对集成服务模型进行接纳控制的装置, 其具体实现结构如图 3 所示, 主要包括以下处理单元:
( 1 )延时类建立单元, 用于在集成服务模型中建立的延时要求不同的延时类, 不 同的延时类可以包括多个延时要求属于同一范围的连接, 即所述延时类是一组延时要求 属于同一范围的连接的集合, 一个延时类代表一个服务类别, 属于同一个延时类的所有 连接共用一个缓冲队列,所述建立的所有延时类组成一个序列,按照延时要求进行排列, 例如, 可以为升序排列等;
(2)延时类确定处理单元, 用于在有新连接请求建立时, 确定该新连接所属的延 时类别, 将其加入相应的延时类中, 并触发所述延时类带宽分配单元;
而且, 所述的延时类确定处理单元具体包括: 延时类确定单元, 用于在满足条件^^ < 1^+1时, 则新连接属于延时类 ^ 其中 d为新连接的延时要求, Dk为延时类 的延时要求, 延时类 Ck+1的延时要求; 流量参数调整单元:用于在确定了新连接的延时类别为 ^后,更新 的流量参数 ,A)为: σ^ + σ, Pk = Pk + P , 其中 (σ,Ρ)为新连接的流量参数。
(3) 延时类带宽分配单元, 用于为所述延时类分配确定的带宽, 所述的延时类带 宽分配单元具体采用的处理过程包括:
当有新连接请求建立时, 按照所有业务一起以最高速率突发的情况, 通过相应的迭 代过程为所有延时类分配带宽, 该分配的带宽包括确定的带宽和未确定的带宽; 而且, 在每次迭代过程中, 需要计算首先清除积压的延时类, 将该延时类释放出来的多余带宽 重新分配给带宽未确定的延时类; 其中, 具体的迭代处理过程前面已经详细描述, 故在 此不再重复描述。
(4)接纳控制单元, 用于根据各延时类的带宽和调度器带宽的关系, 对新的连接 进行接纳控制, 所述的接纳控制单元具体可以包括- 第一判断处理单元, 用于判断是否所有已确定的延时类的带宽小于调度器带宽, 如 果小于, 则触发第二判断处理单元, 否则, 拒绝所述请求建立的新连接;
第二判断处理单元,用于判断是否所有巳确定的延时类的带宽之和与调度器带宽之 差小于设定值, 如果小于, 则接纳所述请求建立的新连接; 否则, 将调度器带宽减小为 所有 S确定的延时类的带宽之和, 重新触发所述延时类带宽分配单元。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 换,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 护范围为准。

Claims

权利要求
1、 一种对集成服务模型进行接纳控制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在集成服务模型中建立延时要求不同的延时类;
当有新连接请求建立时, 确定该新连接所属的延时类别, 为所述延时类分配确定的 带宽, 根据各延时类的带宽和调度器带宽的关系, 对新连接进行接纳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对集成服务模型进行接纳控制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延 时类是一组延时要求属于同一范围的连接的集合, 一个延时类代表一个服务类别, 属于 同一个延时类的所有连接共用一个缓冲队列。
3、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对集成服务模型进行接纳控制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建 立的所有延时类组成一个序列, 按照延时要求进行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对集成服务模型进行接纳控制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 确定该新连接所属的延时类别的处理具体包括: 当满足条件 Α≤ί < Ζ^+1时, 则新连接属于延时类 , 其中 为新连接的延时 要求, Dk为延时类 的延时要求, 0!<+1为延时类 Ck+1的延时要求; 在确定了新连接的延时类别为 Ck后, 更新 的流量参数(^^)为: σ+ σ, Pk = Pk + P , 其中(σ, )为新连接的流量参数。
5、 根据权利要求 1、 2、 3或 4所述对集成服务模型进行接纳控制的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所述的为所述延时类分配确定的带宽具体包括- 当有新连接请求建立时, 按照所有业务一起以最高速率突发的情况, 通过迭代过程 为所有延时类分配带宽, 该分配的带宽包括确定的带宽和未确定的带宽; 且在每次迭代 时, 计算首先清除积压的延时类, 将该延时类释放出来的多余带宽重新分配给带宽未确 定的延时类。
6、根据权利要求 5所述对集成服务模型进行接纳控制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 通过迭代过程为所有延时类分配带宽具体包括:
对迭代变量进行初始化, 将迭代次数变量 i置为 0, 用数组 L(i), 1=0,1,2,...表示第1个 清除积压的延时类, L(0)=0, 用数组 T(i), 1=0,1 ,2,...表示第1个清除积压的延时类的积压 清除时间, T(0)=0, 用数组 S(i), i=0,1 ,2,…和 R(i), ^1,2,3,...表示第0到第1个服务曲线 的参数, S(0)=0, R(1)=1 ,- 将迭代次数变量 i加 1, 按照所有业务一起以最高速率突发的情况为每个未确定带宽 的延时类分配带宽 r, 如果7 ^'— , 贝 ij r = max{— , }
S(i-l) + R(i)(d-T(i-l)) , 该带宽为未确定的带宽; 否则,
如果 S '— 1 < + ρ(Γ0'— 1) - ^ , 则该延时类的带宽确定为 :
Figure imgf000014_0001
否则, 该延时类的带宽确定为: 。
7、根据权利要求 6所述对集成服务模型进行接纳控制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 将该延时类释放出来的多余带宽重新分配给带宽未确定的延时类具体包括:
a + pT(i-i)-rS(i-l)
在所有未清除积压的延时类中, 将使表达式 rR -p 值最小的延时类 确定为本次迭代中首先清除积压的延时类 L(i), L(i)的积压清除时间为: Γ(0 = ( 1) +7 Η)
rRj)-p , 其中^^^^为 的参数;
释放所述 L(i)的多余带宽, 将释放出来的带宽分配给其它未清除积压的延时类, 重
C-Y pk
R(i + l)
C-∑
新分配带宽后, 未清除积压的延时类的带宽为: p k
^ ') = S(i- ) + R(i)(T(i) - T(i― 1)), 其中 c为调度器带宽; 判断是否存在带宽未确定的延时类,并且已确定的延时类的带宽之和小于调度器带 宽, 如果是, 则重新执行所述迭代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 7所述对集成服务模型进行接纳控制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 对新连接进行接纳控制具体包括:
判断是否所有已确定的延时类的带宽小于调度器带宽, 且
如果小于调度器带宽,则判断是否所有已确定的延时类的带宽之和与调度器带宽之 差小于设定值, 如果小于设定值, 则接纳所述请求建立的新连接; 如果不小于设置值, 则将调度器带宽减小为所有巳确定的延时类的带宽之和, 重新执行所述迭代处理; 如果不小于调度器带宽, 则拒绝所述请求建立的新连接。
9、 一种对集成服务模型进行接纳控制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延时类建立单元, 用于在集成服务模型中建立的延时要求不同的延时类; 延时类确定处理单元,用于在有新连接请求建立时,确定该新连接所属的延时类别, 并触发所述延时类带宽分配单元;
延时类带宽分配单元, 用于为所述延时类分配确定的带宽;
接纳控制单元, 用于根据各延时类的带宽和调度器带宽的关系, 对新的连接进行接 纳控制。
10、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对集成服务模型进行接纳控制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 的延时类确定处理单元具体包括: 延时类确定单元, 用于在满足条件 ≤ί < 1¾+1时, 则新连接属于延时类 ^, 其中 为新连接的延时要求, Dk为延时类 °k的延时要求, Dk+1为延时类 Ck+1的延时要求; 流量参数调整单元:用于在确定了新连接的延时类别为 后,更新 的流量参数 ^为: ο- = σ, + σ > pk - pk + P ) 其中 ( ,ρ)为新连接的流量参数。
11、 根据权利要求 9或 10所述对集成服务模型进行接纳控制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延时类带宽分配单元具体包括:
当有新连接请求建立时, 按照所有业务一起以最高速率突发的情况, 通过迭代过程 为所有延时类分配带宽, 该分配的带宽包括确定的带宽和未确定的带宽; 且在每次迭代 时, 计算首先清除积压的延时类, 将该延时类释放出来的多余带宽重新分配给带宽未确 定的延时类。
12、 根据权利要求 9或 10所述对集成服务模型进行接纳控制的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接纳控制单元具体包括:
第一判断处理单元, 用于判断是否所有已确定的延时类的带宽小于调度器带宽, 如 果小于, 则触发第二判断处理单元, 否则, 拒绝所述请求建立的新连接;
第二判断处理单元,用于判断是否所有已确定的延时类的带宽之和与调度器带宽之 差小于设定值, 如果小于, 则接纳所述请求建立的新连接; 否则, 将调度器带宽减小为 所有已确定的延时类的带宽之和, 重新触发所述延时类带宽分配单元。
PCT/CN2006/002880 2005-10-28 2006-10-27 Méthode et équipement d’admission et de contrôle du modèle de service d’intégration WO2007048350A1 (fr)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AT06805085T ATE470295T1 (de) 2005-10-28 2006-10-27 Verfahren und geräte zum zulassen und steuern des integrationsdienstemodells
EP06805085A EP1947810B1 (en) 2005-10-28 2006-10-27 A method and equipment for admitting and controlling the integration service model
DE602006014715T DE602006014715D1 (de) 2005-10-28 2006-10-27 Verfahren und geräte zum zulassen und steuern des integrationsdienstemodell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B2005101167845A CN100474845C (zh) 2005-10-28 2005-10-28 对集成服务模型进行接纳控制的方法
CN200510116784.5 2005-10-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7048350A1 true WO2007048350A1 (fr) 2007-05-03

Family

ID=37967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PCT/CN2006/002880 WO2007048350A1 (fr) 2005-10-28 2006-10-27 Méthode et équipement d’admission et de contrôle du modèle de service d’intégration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1947810B1 (zh)
CN (1) CN100474845C (zh)
AT (1) ATE470295T1 (zh)
DE (1) DE602006014715D1 (zh)
WO (1) WO200704835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19701B (zh) * 2014-09-24 2018-02-2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业务分布管控的方法、系统及终端
CN108053026B (zh) * 2017-12-08 2021-06-15 武汉大学 一种移动应用后台请求自适应调度算法
CN110555486B (zh) * 2019-09-11 2022-04-19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模型结构的延时预测方法、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0519105B (zh) * 2019-09-18 2022-05-03 深圳市梦网视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错峰度的带宽复用方法和系统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35329A (ja) * 2000-09-08 2002-05-10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パケット交換網のルータにおいてパケットをスケジュール設定するための方法
EP1292054A2 (en) 2001-09-10 2003-03-12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 circuit, 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 method, 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US20030148768A1 (en) 2002-02-01 2003-08-07 Naveen Kakani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rvice rate allocation, traffic learning process, and QoS provisioning measurement of traffic flows
WO2004004212A2 (en) 2002-07-01 2004-01-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heduling of data transmission for terminals with variable scheduling delays
CN1581790A (zh) * 2003-08-15 2005-02-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多端口多业务的多级调度的方法
US20050175014A1 (en) 2000-09-25 2005-08-11 Patrick Michael W. Hierarchical prioritized round robin (HPRR) scheduling
KR20050099241A (ko) * 2004-04-09 2005-10-13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보장형 서비스 제공 기능을 갖는 경계노드의 스케줄러 및그 방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46425B2 (en) * 2000-12-22 2006-12-0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Measurement-based admission control utilizing effective envelopes and service curves
US7796608B2 (en) * 2001-03-20 2010-09-14 Verizon Business Global Llc Edge-based per-flow QoS admission control in a data network
US7194003B2 (en) * 2001-10-29 2007-03-20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Ethernet switch and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35329A (ja) * 2000-09-08 2002-05-10 Mitsubishi Electric Research Laboratories Inc パケット交換網のルータにおいてパケットをスケジュール設定するための方法
US20050175014A1 (en) 2000-09-25 2005-08-11 Patrick Michael W. Hierarchical prioritized round robin (HPRR) scheduling
EP1292054A2 (en) 2001-09-10 2003-03-12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 circuit, 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 method, dynamic bandwidth allocation program and recording medium
US20030148768A1 (en) 2002-02-01 2003-08-07 Naveen Kakani Method and system for service rate allocation, traffic learning process, and QoS provisioning measurement of traffic flows
WO2004004212A2 (en) 2002-07-01 2004-01-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heduling of data transmission for terminals with variable scheduling delays
CN1581790A (zh) * 2003-08-15 2005-02-1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多端口多业务的多级调度的方法
KR20050099241A (ko) * 2004-04-09 2005-10-13 주식회사 케이티 보장형 서비스 제공 기능을 갖는 경계노드의 스케줄러 및그 방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 NANDITA ET AL.: "Optimal Call Admission Control in Generalized Processor Sharing (GPS) Schedulers", IEEE INFOCOM, 2001, pages 468 - 477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006014715D1 (de) 2010-07-15
CN100474845C (zh) 2009-04-01
ATE470295T1 (de) 2010-06-15
EP1947810A4 (en) 2009-05-06
EP1947810B1 (en) 2010-06-02
CN1956412A (zh) 2007-05-02
EP1947810A1 (en) 2008-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igueira et al. Leave-in-time: A new service discipline for real-time communications in a packet-switching network
JP3597505B2 (ja) 有効包絡線とサービス曲線を利用した測定に基づくアドミッション制御方法
JP5260677B2 (ja) ネットワーク内の改善されたリソース割当て計画
JP2002232469A (ja) スケジューリング装置および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
EP2055047A1 (en) Oversubscription in broadband network
US8155003B2 (en) Aggregate policing applying max-min fairness for each data source based on probabilistic filtering
WO2007048350A1 (fr) Méthode et équipement d’admission et de contrôle du modèle de service d’intégration
KR101471217B1 (ko) 상이한 트래픽 클래스를 위한 통과 대역 예약 시스템
JP4988743B2 (ja) Hsdpaトラフィックのための改善したディメンジョニングの方法
WO2006069528A1 (fr) Procede d&#39;ordonnancement de paquets dans un service de transmission par paquets
WO2011029627A1 (en)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admission of a flow to a network and a network
Choi et al. Scalable QoS guaranteed communication services for real-time applications
Wang et al. Toward statistical QoS guarantees in a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network
Balogh et al. Average bandwidth allocation model of WFQ
KR100688421B1 (ko) 패킷-스위치된 통신 네트워크에서의 출구 속도 제어 장치및 제어 방법
RU2547631C2 (ru) Способ эффективного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коммуникационных ресурсов мультисервисной сети в условиях перегрузки
Tseng et al. A cross-layer flow schedule with dynamical grouping for mitigating larger-scale TCP incast
Abdel-Jaber et al. Modeling discrete-time analytical models based on random early detection: Exponential and linear
KR100814399B1 (ko) 중앙 집중형 제어방식의 전달 망에서 호 처리 시스템 및 그방법
Roy et al. Analysis of TCP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a fluid model
CN113452509B (zh) 一种基于sdn的多路径量子密钥分发方法
Kawahara et al. A scalable IP traffic control method for weighted bandwidth allocation per flow
Siler et al. Measurement-based admission control and monitoring for statistical rate-latency guarantees
KR20060014456A (ko) 레이턴시를 최적화하는 공정 패킷 스케줄링 방식과 그 응용장치
JP2005176326A (ja) 複数の接続によって共有される無線媒体へのアクセス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121 Ep: the epo has been informed by wipo that ep was designated in this application
NENP Non-entry into the national phase

Ref country code: DE

WWE Wipo information: entry into national phase

Ref document number: 200680508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

WWP Wipo information: published in national office

Ref document number: 2006805085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