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53808U - 脊椎間支撐元件 - Google Patents

脊椎間支撐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53808U
TWM653808U TW113200166U TW113200166U TWM653808U TW M653808 U TWM653808 U TW M653808U TW 113200166 U TW113200166 U TW 113200166U TW 113200166 U TW113200166 U TW 113200166U TW M653808 U TWM653808 U TW M653808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support element
tail
head
intervertebral suppor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32001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榮洲
董浩雲
郭章一
Original Assignee
碩果生醫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碩果生醫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碩果生醫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32001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53808U/zh
Publication of TWM6538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53808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一種脊椎間支撐元件,包含二第一側面與二第二側面。二第一側面對稱設置於軸心相對兩側,各第一側面包括一棘齒面,棘齒面平行於軸心相對二端分別朝向軸心弧形延伸且寬度漸縮構成第一頭部錐形弧面與第一尾部錐形弧面;二第二側面對稱於軸心設置於軸心相對兩側,各第二側面包括一連接面,連接面平行於軸心相對二端分別朝向軸心弧形延伸且寬度漸縮構成第二頭部錐形弧面與第二尾部錐形弧面;二第一頭部錐形弧面與二第二頭部錐形弧面連接構成一圓弧尖錐形頭部,二第一尾部錐形弧面與二第二尾部錐形弧面連接構成一尾部,於尾部設有一具有連接孔。

Description

脊椎間支撐元件
本創作涉及醫學技術領域,尤指一種脊椎間支撐元件。
對於有脊椎病症的患者,很容易在椎間盤產生病變萎縮,導致脊椎間隙縮小而壓迫到脊髓神經,產生麻痺或疼痛感。
為解決上述問題,習知治療方式包括植入支撐件、椎弓根釘或人工椎間盤填充物,目的都是在於將脊椎間墊高及拉開神經孔間隙,使脊椎位於正常的位置,同時可使兩脊椎之間保持適當的間距,使脊椎骨不致萎縮或變形,以降低或消除患者的不適。
就目前習用的支撐件而言,部分支撐件於安裝時必須破壞脊椎韌帶,且普遍存在結構複雜、操作困難、安裝與取出困難等等缺失,導致必須耗費長時間進行手術,增加患者出血及受感染的風險。
另部分支撐件雖然聲稱於結構進行了改良,有利於將支撐件置入脊椎間,但是該類習知支撐件的結構具有許多尖銳的稜角,不僅難以置入萎縮的脊椎間,且於置入脊椎間時,或是於脊椎間移動、旋轉以調整支撐件位置時,都很容易刮傷脊椎表面,對脊椎造成二次傷害。
此外,該類習知支撐件設有許多細齒,其作用原本是為了增加支撐件與脊椎的咬合力,但是該類細齒與脊椎長時間接觸之後會磨損,導致支撐件移位,影響對脊椎的支撐。
再者,操作者必須利用特殊的工具夾持該類支撐件,方能將該類支撐件精準置入脊椎間,不僅成本高且操作不便。
再就習知支撐件的材質而言,普遍使用的材質主要分為金屬(例如,鈦合金、鉭、鈷鉻鉬合金)與高分子聚醚醚酮(例如,PEEK)複合材質。但因材質為疏水性及生物惰性材料,缺少骨誘導機制,無法主動與自然骨組織發生交互作用,不利於骨細胞貼附生長,使植入物未能與骨組織緊密結合,故骨整合能力差,致使骨整合程度不佳,提高病患恢復期。
據此,如何發展出一種具有獨特結構設計、方便植入與脊椎貼合、可提升操作便利性、可搭配不同工具使用而不侷限單一工具,且其材質經特殊處理,可提高骨細胞與植體的親和性、促進骨整合性、恢復脊椎關節的穩定度、降低病人恢復期的「脊椎間支撐元件」,是相關技術領域人士亟待解決之課題。
於一實施例中,本創作提出一種脊椎間支撐元件,其包含: 二第一側面,二第一側面對稱於一軸心分別設置於軸心之相對兩側,各第一側面包括一棘齒面,二棘齒面相距一距離地平行於由X軸與Y軸構成之XY平面,軸心平行於X軸,棘齒面平行於軸心之相對二端分別朝向軸心弧形延伸且寬度漸縮構成一第一頭部錐形弧面與一第一尾部錐形弧面,於棘齒面設有複數單向棘齒,各單向棘齒之齒尖朝向第一尾部錐形弧面;以及 二第二側面,二第二側面對稱於軸心分別設置於軸心之相對兩側,各第二側面包括一連接面,二連接面相距一距離地平行於由X軸與Z軸構成之XZ平面,X軸、Y軸與Z軸為相互垂直之三軸,連接面平行於軸心之相對二端分別朝向軸心弧形延伸且寬度漸縮構成一第二頭部錐形弧面與一第二尾部錐形弧面; 二第二側面位於二第一側面之間,各連接面平行於軸心的相對兩側分別連接於一棘齒面之邊緣,二第一頭部錐形弧面與二第二頭部錐形弧面間隔相互連接構成一圓弧尖錐形之頭部,頭部之中心位於軸心,二第一尾部錐形弧面與二第二尾部錐形弧面間隔相互連接構成一尾部,於尾部設有一具有連接孔,連接孔之軸心與軸心同軸。
請參閱圖1及圖2所示,本創作所提供之一脊椎間支撐元件100,其包含對稱於軸心C上下相對設置之二第一側面10,以及對稱於軸心C左右相對設置之二第二側面20。
脊椎間支撐元件100的材質不限,例如可為具生物相容性之金屬或塑膠,且脊椎間支撐元件100之材質經噴砂酸蝕 (Sandblasted, Large grit, Acid-etched, SLA) 處理,藉此促進骨細胞親和性與生長,提高植骨融合以縮短骨頭癒合時間期。
請參閱圖3至圖6所示,二第一側面10對稱於一軸心C分別設置於軸心C之相對兩側。各第一側面10包括一棘齒面11,二棘齒面11相距一距離地平行於由X軸與Y軸構成之XY平面。軸心C平行於X軸。
棘齒面11平行於軸心C之相對二端分別朝向軸心C弧形延伸且寬度漸縮構成一第一頭部錐形弧面12與一第一尾部錐形弧面13。
於棘齒面11設有複數單向棘齒111,各單向棘齒111之齒尖112朝向第一尾部錐形弧面13。
請參閱圖3至圖6所示,二第二側面20對稱於軸心C分別設置於軸心C之相對兩側。各第二側面20包括一連接面21,二連接面21相距一距離地平行於由X軸與Z軸構成之XZ平面,X軸、Y軸與Z軸為相互垂直之三軸。
連接面21平行於軸心C之相對二端分別朝向軸心C弧形延伸且寬度漸縮構成一第二頭部錐形弧面22與一第二尾部錐形弧面23。
第二側面20位於第一側面10之間。各連接面21平行於軸心C的相對兩側分別連接於一棘齒面11之邊緣。
二第一頭部錐形弧面12與二第二頭部錐形弧面22間隔相互連接構成一圓弧尖錐形之頭部30,頭部30之中心位於軸心C。
二第一尾部錐形弧面13與二第二尾部錐形弧面23間隔相互連接構成一尾部40。
請參閱圖4至圖6所示,尾部40具有一平面41。平面41平行於由Y軸與Z軸構成之YZ平面。
平面41與頭部30為脊椎間支撐元件100之相對兩端,於尾部40之平面41設有一具有內螺紋421的連接孔42,連接孔42之中心與軸心C同軸。
請參閱圖3至圖6所示,各第一側面10設有一第一孔洞14貫穿第一側面10。於各第一孔洞14平行於軸心C,之兩側分別設有複數單向棘齒111。
各第二側面20分別設有三個第二孔洞24貫穿第二側面20。其中,於各連接面21設有二第二孔洞24,於第二尾部錐形弧面23設有一第二孔洞24。
各第一孔洞14與各第二孔洞24相互連通。
圖5及圖6顯示第一孔洞14與第二孔洞24呈長圓形,但不限於此,可依實際所需而設計,且形狀不限、數量不限。
請參閱圖3至圖6所示,於二第一側面10之第一頭部錐形弧面12之相對應位置設有一第一凹孔15。於二第二側面20之第二尾部錐形弧面23之相對應位置設有一第二凹孔25。
第一凹孔15與第二凹孔25內可用以埋入於手術過程中顯影用之金屬50,例如,鉭合金、鈦合金、純鈦 ,方便術後進行顯影以追蹤脊椎間支撐元件100的位置並觀察脊椎間支撐元件100與脊椎的融合情況。
請參閱圖7至圖8所示,於脊椎間支撐元件100尾部40所設置的具有內螺紋421的連接孔42可提供與工具200相連接。工具200具有一設有外螺紋204之連接柱202,於連接柱202兩側分別設有一突塊206。將連接柱202螺入連接孔42,突塊206嵌入於第二尾部錐形弧面23相對應位置所設置的第二孔洞24內,即可使工具200連接於脊椎間支撐元件100。
必須說明的是,不限於圖7所示工具200,舉凡可與連接孔42相螺合之任何工具皆適用於脊椎間支撐元件100。此外,連接孔與工具之間的連接結構也不限於螺紋,例如可為卡扣、卡鉤等結構或以螺栓鎖固。
請參閱圖9至圖11所示,說明脊椎間支撐元件100搭配工具200安裝於脊椎300間之連續動作。
如圖9至圖10所示,操作者(例如醫生)利用工具200將脊椎間支撐元件100伸入兩脊椎300間。呈圓弧尖錐形之頭部30有利於脊椎間支撐元件100將兩脊椎300撐開。再者,由於單向棘齒111之齒尖112朝向尾部40,有利於脊椎間支撐元件100伸入兩脊椎300間。
如圖11所示,當脊椎間支撐元件100被置入兩脊椎300間之後,利用單向棘齒111與脊椎300表面咬合,可避免脊椎間支撐元件100滑動。
如圖12所示,確認脊椎間支撐元件100就定位之後,操作者即可將工具200與脊椎間支撐元件100分離,使脊椎間支撐元件100留置於兩脊椎300間,利用脊椎間支撐元件100支撐兩脊椎300間具有適當的距離。且於術後可利用顯影用之金屬50追蹤脊椎間支撐元件100的位置並觀察脊椎間支撐元件100與脊椎300的融合情況。
再者,脊椎間支撐元件100之材質經噴砂酸蝕 (Sandblasted, Large grit, Acid-etched, SLA) 處理,可促進骨細胞親和性與生長,提高植骨融合以縮短骨頭癒合時間期。
請參閱圖13所示,脊椎間支撐元件100與工具200連接的方式相同,但是脊椎間支撐元件100與工具200以軸心C為中心翻轉90度,亦可以此態樣置入脊椎間。
請參閱圖14至圖16所示,說明以圖13之設置態樣將脊椎間支撐元件100搭配工具200安裝於脊椎300間之連續動作。
如圖14至圖15所示,操作者(例如醫生)利用工具200將脊椎間支撐元件100伸入兩脊椎300間。呈圓弧尖錐形之頭部30有利於脊椎間支撐元件100將兩脊椎300撐開。
如圖16所示,當脊椎間支撐元件100被置入兩脊椎300間之後,操作者利用工具200帶動脊椎間支撐元件100旋轉90度,由於脊椎間支撐元件100的頭部30與尾部40具有圓弧錐形設計,因此有利於脊椎間支撐元件100於兩脊椎300間旋轉。而後,可使脊椎間支撐元件100呈現如圖11所示狀態。利用單向棘齒111與脊椎300表面咬合,可避免脊椎間支撐元件100滑動。
而後如圖12所示,確認脊椎間支撐元件100就定位之後,操作者即可將工具200與脊椎間支撐元件100分離,使脊椎間支撐元件100留置於兩脊椎300間,利用脊椎間支撐元件100支撐兩脊椎300間具有適當的距離。且於術後可利用顯影用之金屬50追蹤脊椎間支撐元件100的位置並觀察脊椎間支撐元件100與脊椎300的融合情況。
同理,脊椎間支撐元件100之材質經噴砂酸蝕 (Sandblasted, Large grit, Acid-etched, SLA) 處理,可促進骨細胞親和性與生長,提高植骨融合以縮短骨頭癒合時間期。
綜上所述,本創作所提供之脊椎間支撐元件,頭部與尾部皆由四個凸弧面構成,尤其頭部呈圓弧尖錐形,易於植入脊椎間以及於脊椎間旋轉;相對兩面具有大型倒鉤型棘齒,提升脊椎間支撐元件與脊椎之間的咬合力;尾端設有連接孔與插置槽可搭配不同類型工具使用,不侷限單一類型工具;材質經特殊的噴砂酸蝕 (Sandblasted, Large grit,Acid-etched, SLA) 處理,以製造適合骨細胞貼附的環境為主,可提高骨細胞與植體的親和性、促進骨整合性、恢復脊椎關節的穩定度、降低病人恢復期;設有凹孔供埋入於手術過程中顯影用之金屬,方便術後進行顯影以追蹤位置並觀察其與脊椎融合情況。
雖然本創作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創作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創作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脊椎間支撐元件 10:第一側面 12:第一頭部錐形弧面 13:第一尾部錐形弧面 11:棘齒面 111:單向棘齒 14:第一孔洞 15:第一凹孔 112:齒尖 20:第二側面 21:連接面 22:第二頭部錐形弧面 23:第二尾部錐形弧面 24:第二孔洞 25:第二凹孔 30:頭部 40:尾部 41:平面 42:連接孔 421:內螺紋 50:金屬 200:工具 202:連接柱 204:外螺紋 206:突塊 300:脊椎 C:軸心 X:X軸 Y:Y軸 Z:Z軸
圖1為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之前側、右側、頂側之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實施例之後側、左側、底側之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實施例之前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實施例之背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1實施例之右側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1實施例之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7至圖8為圖1實施例搭配一種工具之結構示意圖。 圖9至圖12為圖1實施例搭配工具安裝於脊椎間之連續動作示意圖。 圖13為圖1實施例另一角度搭配一種工具之結構示意圖。 圖14至圖16為圖11實施例搭配工具安裝於脊椎間之連續動作示意圖。
100:脊椎間支撐元件
10:第一側面
20:第二側面
C:軸心
X:X軸
Y:Y軸
Z:Z軸

Claims (10)

  1. 一種脊椎間支撐元件,其包含: 二第一側面,該二第一側面對稱於一軸心分別設置於該軸心之相對兩側,各該第一側面包括一棘齒面,該二棘齒面相距一距離地平行於由X軸與Y軸構成之XY平面,該軸心平行於該X軸,該棘齒面平行於該軸心之相對二端分別朝向該軸心弧形延伸且寬度漸縮構成一第一頭部錐形弧面與一第一尾部錐形弧面,於該棘齒面設有複數單向棘齒,各該單向棘齒之齒尖朝向該第一尾部錐形弧面;以及 二第二側面,該二第二側面對稱於該軸心分別設置於該軸心之相對兩側,各該第二側面包括一連接面,該二連接面相距一距離地平行於由X軸與Z軸構成之XZ平面,該X軸、該Y軸與該Z軸為相互垂直之三軸,該連接面平行於該軸心之相對二端分別朝向該軸心弧形延伸且寬度漸縮構成一第二頭部錐形弧面與一第二尾部錐形弧面; 該二第二側面位於該二第一側面之間,各該連接面平行於該軸心的相對兩側分別連接於一該棘齒面之邊緣,該二第一頭部錐形弧面與該二第二頭部錐形弧面間隔相互連接構成一圓弧尖錐形之頭部,該頭部之中心位於該軸心,該二第一尾部錐形弧面與該二第二尾部錐形弧面間隔相互連接構成一尾部,於該尾部設有一具有連接孔,該連接孔之中心與該軸心同軸。
  2. 如請求項1之脊椎間支撐元件,其中各該第一側面設有至少一第一孔洞貫穿各該第一側面與各該第二側面分別設有至少一第二孔洞貫穿各該第二側面,各該第一孔洞與該各該第二孔洞相互連通。
  3. 如請求項2之脊椎間支撐元件,其中各該第一孔洞平行於該軸心之兩側分別設有複數該單向棘齒。
  4. 如請求項2之脊椎間支撐元件,其中於各該連接面設有二該第二孔洞,於該第二尾部錐形弧面設有一該第二孔洞。
  5. 如請求項1之脊椎間支撐元件,其中該連接孔具有內螺紋。
  6. 如請求項1之脊椎間支撐元件,其中該脊椎間支撐元件之材質為具生物相容性之金屬或塑膠,且經噴砂酸蝕 (Sandblasted, Large grit, Acid-etched, SLA) 處理。
  7. 如請求項1之脊椎間支撐元件,其中該二第一側面之相對應位置設有一第一凹孔,該二第二側面之相對應位置設有一第二凹孔,以埋入顯影用之金屬。
  8. 如請求項7之脊椎間支撐元件,其中各該第一凹孔設置於該第一頭部錐形弧面,各該第二凹孔設置於該第二尾部錐形弧面。
  9. 如請求項7之脊椎間支撐元件,其中該顯影用之金屬為鉭合金、鈦合金、純鈦其中之一。
  10. 如請求項1之脊椎間支撐元件,其中該尾部具有一平面,該平面平行於由該Y軸與該Z軸構成之YZ平面,該平面與該頭部為該脊椎間支撐元件之相對兩端,該連接孔位於該平面。
TW113200166U 2024-01-05 2024-01-05 脊椎間支撐元件 TWM6538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3200166U TWM653808U (zh) 2024-01-05 2024-01-05 脊椎間支撐元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3200166U TWM653808U (zh) 2024-01-05 2024-01-05 脊椎間支撐元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53808U true TWM653808U (zh) 2024-04-01

Family

ID=91619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3200166U TWM653808U (zh) 2024-01-05 2024-01-05 脊椎間支撐元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538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92836B2 (en) Anterior cervical plate
US11937860B2 (en) Bone fixation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US10864081B2 (en) Wedge osteotomy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US9320549B2 (en) Spinal fixation plates
US9192483B1 (en) Spinal fusion system
US9629664B2 (en) Anterior cervical plate
US9532822B2 (en) Pedicle screw with reverse spiral cut and methods thereof
US5549680A (en) Apparatus for total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replacement
US8870961B2 (en) Spinal implant configured for midline insertion
US8133283B2 (en) Scapho-lunate fixation implants and methods of use
US20080306598A1 (en) Spinal implant with biologic sponge
EP2050408A1 (en) Pedicle screw system
US20040193269A1 (en) 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cage with locking plate
EP0818183A2 (en) Subperiosteal bone anchor
EP3713509A1 (en) Improved maxillary expander and protraction device
CN108261272B (zh) 一种防止脊髓神经压迫的人工椎管
TWI852873B (zh) 脊椎間支撐元件
AU2018371846A1 (en) Improved maxillary expander and protraction device
TWM653808U (zh) 脊椎間支撐元件
US20210077165A1 (en) Anterior Cervical Plate with Integrated Locks
CN112842635B (zh) 一种可滑动及自锁式寰枢椎椎间融合器
JP2009519063A (ja) 面関節用人工補綴物
KR100950278B1 (ko) 인공치아
CN212186662U (zh) 寰枢椎前路钢板
CN217593023U (zh) 一种椎板回植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