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52479U - 非織造織物、服裝製品及複合非織造織物 - Google Patents

非織造織物、服裝製品及複合非織造織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52479U
TWM652479U TW112204759U TW112204759U TWM652479U TW M652479 U TWM652479 U TW M652479U TW 112204759 U TW112204759 U TW 112204759U TW 112204759 U TW112204759 U TW 112204759U TW M652479 U TWM652479 U TW M65247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s
nonwoven fabric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article
apparel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2047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達勒斯 郎德
大衛 透納
Original Assignee
荷蘭商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荷蘭商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filed Critical 荷蘭商耐克創新有限合夥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6524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52479U/zh

Links

Abstract

本文的各方面涉及將由雷射器發射的電磁輻射施加到非織造織物,該非織造織物包括具有吸收電磁輻射的第一傾向的第一纖維和具有吸收電磁輻射的第二傾向的第二纖維,該第二傾向低於該第一傾向。電磁輻射可用于在非織造織物的體積內形成離散的粘合結構,其中粘合結構通常不存在于非織造織物的面上。

Description

非織造織物、服裝製品及複合非織造織物
本文的各方面涉及在非織造材料的體積內產生粘合結構,以減少起球和/或將兩種或更多種非織造織物彼此粘附。
因為非織造布通常是使用纖維形成的,所以纖維端部可以遷移穿過非織造布的一面並與其他纖維端部纏結以形成毛球。儘管可以通過用不同的方法(如壓延和/或用包括粘合劑型材料的不同材料)處理非織造布的面以將纖維端部粘合在一起而減少起球,但是整體表面處理可能會通過例如潛在地降低非織造織物的柔軟性或手感而影響非織造織物的面,並且還可能影響非織造織物的懸垂性。當非織造織物用於其中柔軟的手感和懸垂性是所需特性的服裝製品時,這可能不是所需的。
此外,將非織造幅材或織物固定在一起的傳統方法包括例如使用粘合劑或膜、縫合、纏結等。雖然這些方法可能是有效的固定機制,但是它們可能會增加製造成本、增加與製造相關的碳足跡,和/或可能由於使用不同的材料(例如粘合劑、膜或用於縫合的線)而降低所得複合非織造織物的可回收性。
本文的各方面涉及將由雷射器發射的電磁輻射施加到非織造織物,該非織造織物包括具有吸收電磁輻射的第一傾向的第一纖維和具有吸收電磁輻射的第二傾向的第二纖維,該第二傾向低於該第一傾向。電磁輻射可用于在非織造織物的體積內形成離散的粘合結構,其中粘合結構通常不存在于非織造織物的面上。
100:示例方法
110:步驟
112:第一纖維
114:第二纖維
116:步驟
118:非織造織物
120:步驟
122:第一面
124:第二面
126:步驟
128:雷射器
130:粘合結構
131:步驟
205:體積
210:單位面積
310:單位面積
410:單位面積
412:無定形聚合物聚集體
600:雙組分纖維
610:材料
612:第二材料
700:圖案
710:施用位點
00:衣物
810:軀幹部分
812:頸部開口
814:腰部開口
816:第一袖子
818:第二袖子
820:表面
900:衣物
910:軀幹部分
912:腰部開口
914:第一腿部部分
916:第二腿部部分
918:第一腿部開口
920:第二腿部開口
922:表面
1000:鞋面
1010:鞋類製品
1012:表面
1100:方法
1110:步驟
1200:方法
1210:步驟
1212:第一纖維幅材
1214:第一纖維
1216:第二纖維幅材
1218:第二纖維
1220:步驟
1222:雷射器
1224:介面
1226:複合非織造織物
1228:步驟
1230:凹痕
1232:第一面
1234:第二面
1310:體積
1312:每單位面積
1412:每單位面積
1510:每單位面積
1512:粘合結構
1700:衣物
1710:軀幹部分
1712:頸部開口
1714:腰部開口
1716:第一袖子
1718:第二袖子
1720:表面
1800:衣物
1810:軀幹部分
1812:腰部開口
1814:第一腿部部分
1816:第二腿部部分
1818:第一腿部開口
1820:第二腿部開口
1822:表面
1900:鞋面
1910:鞋類製品
1912:表面
2000:方法
2010:步驟
2100:非織造織物
2105:第一纖維
2107:第二纖維
2112:標記
2113:面
2114:圖案片
2116:圖案片
2118:圖案片
2200:圖案片
2210:凹痕
2212:面
2230:粘合結構
2305:第一面
2310:步驟
2312:非織造織物
2314:纖維
2316:雷射器
2318:步驟
2320:字母
下面參考圖式詳細描述本文的各方面的實例,其中:〔圖1〕圖示了根據本文的各方面整理非織造織物以減少起球的示例過程的示意圖;〔圖2〕圖示了根據本文的各方面的圖1的非織造織物的第一面;〔圖3〕圖示了根據本文的各方面的圖1的非織造織物的相對的第二面;〔圖4〕圖示了根據本文的各方面的圖1的非織造織物沿著圖2的切割線4-4所示平面截取的平面截面;〔圖5〕圖示了根據本文的各方面的圖1的非織造織物在圖2的切割線5-5處截取的橫截面;〔圖6〕圖示了根據本文的各方面的示例雙組分纖維,該雙組分纖維具有用於吸收由成並排關係定位的雷射器發射的電磁輻射的不同傾向的兩種材料;〔圖7〕圖示了根據本文的各方面的通過雷射器在非織造織物上施加電磁輻射的示例圖案;〔圖8〕圖示了根據本文的各方面的由圖1的非織造織物形成的示例上身衣物; 〔圖9〕圖示了根據本文的各方面的由圖1的非織造織物形成的示例下身衣物;〔圖10〕圖示了根據本文的各方面的由圖1的非織造織物形成的鞋類製品的示例鞋面;〔圖11〕圖示了根據本文各方面的整理如圖1的非織造織物的非織造織物的方法的示例流程圖;〔圖12〕圖示了根據本文的各方面使用雷射粘合形成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示例過程的示意圖;〔圖13〕圖示了根據本文的各方面的圖12的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第一面;〔圖14〕圖示了根據本文的各方面的圖12的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相對的第二面;〔圖15〕圖示了根據本文的各方面的圖12的複合非織造織物沿著圖13的切割線15-15所示平面截取的平面截面;〔圖16〕圖示了根據本文的各方面的圖12的複合非織造織物沿著圖13的切割線16-16截取的橫截面;〔圖17〕圖示了根據本文的各方面的由圖12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形成的示例上身衣物;〔圖18〕圖示了根據本文的各方面的由圖12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形成的示例下身衣物;〔圖19〕圖示了根據本文的各方面的由圖12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形成的鞋類製品的示例鞋面; 〔圖20〕圖示了根據本文的各方面使用雷射粘合形成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圖;〔圖21〕圖示了根據本文的各方面的具有雷射粘合位點以劃分圖案片的示例非織造織物;〔圖22A〕圖示了根據本文的各方面的用於由非織造織物形成的袖子的示例圖案片,其中該圖案片包括雷射粘合位點以增加懸垂性;〔圖22B〕圖示了圖22A的圖案片的示例橫截面,並且描繪了由根據本文的各方面的粘合結構引起的凹痕;以及〔圖23〕圖示了根據本文的各方面的使用回應於由雷射器發射的電磁輻射的纖維來形成圖形、字母和/或護理說明的示例過程的示意圖。
本新型的主題在本文中被具體描述以滿足法定要求。然而,該描述本身並不旨在限制本公開的範圍。相反,本新型創作人設想,所要求保護或公開的主題也可以以其他方式結合其他當前或未來技術來體現,以包括不同的步驟或與本文檔中描述的步驟類似的步驟的組合。此外,儘管術語“步驟”和/或“框”在本文中可能用來表示所採用的方法的不同元素,但是這些術語不應被解釋為暗示本文公開的各種步驟之中或之間的任何特定順序,除非明確陳述了各個步驟的順序。
因為非織造布通常是使用纖維形成的,所以纖維端部可以遷移穿過非織造布的一面並與其他纖維端部纏結以形成毛球。儘管可以通過用不同的方法(如壓延和/或用包括粘合劑型材料的不同材料)處理非織造布的面以將纖維端部粘合在一起而減少起球,但是整體表面處理可能會通過例如潛 在地降低非織造織物的柔軟性或手感而影響非織造織物的面,並且還可能影響非織造織物的懸垂性。當非織造織物用於其中柔軟的手感和懸垂性是所需特性的服裝製品時,這可能不是所需的。
此外,將非織造幅材或織物固定在一起的傳統方法包括例如使用粘合劑或膜、縫合、纏結等。雖然這些方法可能是有效的固定機制,但是它們可能會增加製造成本、增加與製造相關的碳足跡,和/或可能由於使用不同的材料(例如粘合劑、膜或用於縫合的線)而降低所得複合非織造織物的可回收性。
在高水準上,本文的各方面涉及使用由雷射器(或一些其他粘合技術)發射的電磁輻射以在非織造織物的內部體積內產生離散的、間隔開的粘合結構,同時最小程度地影響非織造織物的面。換句話說,在示例方面,粘合結構可主要位於非織造織物的第一面和相對的第二面之間,並位於非織造織物的內部體積內。在一些實例中,粘合結構可以在至少一個面上。粘合結構有助於固定纖維和/或纖維端部,從而降低纖維端部遷移穿過非織造織物的面並形成毛球的可能性。在至少一些實例中,可以通過單獨施加雷射器來形成粘合結構。在至少一些實例中,可以通過施加雷射器連同一種或多種用於產生粘合結構的其他技術(例如,通過施加粘合劑、通過熔融至少一些纖維的熱粘合等)來形成粘合結構。
在涉及雷射器的實例中,產生粘合結構可以通過選擇性地混合或纏結纖維來實現,這些纖維具有用於吸收由雷射器發射的電磁輻射的不同傾向。例如,具有相對較大的吸收由雷射器發射的電磁輻射的傾向的第一多根纖維可以選擇性地與具有相對較低的吸收由雷射器發射的電磁輻射的傾向 的第二多根纖維混合或纏結,以產生第一和第二多根纖維的非均勻混合物。在示例方面,第一多根纖維和第二多根纖維中的一根或多根包括聚合物。在示例方面,第二多根纖維可以位於或更多地朝向第一面,並且第一多根纖維可以位於或更多地朝向第二面。第一和第二多根纖維都可以存在于非織造織物的內部體積中,其中纖維彼此接觸和/或彼此緊密相鄰。
由指定波長或波長範圍的雷射器發射的電磁輻射可以被導向非織造織物的第一面。因為第一面主要包括具有相對較低的吸收由雷射器發射的電磁輻射的波長的傾向的第二多根纖維,所以電磁輻射進入非織造織物的體積中,在該體積中它被第一多根纖維中的一根或多根吸收。電磁輻射導致第一多根纖維的部分熔融。當雷射器停止發射電磁輻射時,第一多根纖維的熔融部分重新固化以形成無定形聚合物(amorphous polymer;亦可譯為「非晶(形)聚合物」)附聚物。無定形聚合物附聚物可以包封或部分包封來自第一和/或第二多根纖維的相鄰纖維,從而捕集這些纖維並通常使來自第一多根纖維和第二多根纖維的纖維和纖維端部的遷移最小化,以減少非織造織物面處的起球或增加抗起球性。這在基本上不影響存在于非織造織物的一個或多個面上的纖維的情況下實現。因此,這些纖維保持它們所需的特性,如柔軟性、耐磨性等。非織造織物隨後可用于形成服裝製品,例如上身衣物、下身衣物、鞋類製品的鞋面、頭飾製品等。
本文的示例方面還考慮使用雷射粘合來產生複合非織造織物。在示例方面,由具有相對較大的吸收指定波長的電磁輻射的傾向的第一纖維形成的第一纖維幅材的表面可以鄰近由具有相對較低的吸收電磁輻射的傾向的第二纖維形成的第二纖維幅材的表面定位;第一纖維和第二纖維中的一種 或多種包括聚合物。由指定波長或波長範圍的雷射器發射的電磁輻射可以被導向第二纖維幅材。因為形成第二纖維幅材的第二纖維具有相對較低的吸收由雷射器發射的電磁輻射的傾向,所以電磁輻射進入堆疊纖維幅材的內部體積。在第一和第二纖維幅材之間的介面處,電磁輻射被一根或多根第一纖維吸收,導致部分第一纖維熔融。當雷射器停止發射電磁輻射時,第一纖維的熔融部分重新固化以形成無定形聚合物附聚物。無定形聚合物附聚物可以包封或部分包封來自第一纖維和/或第二纖維的相鄰纖維,從而捕集這些纖維並在第一纖維幅材和第二纖維幅材之間產生粘合以形成複合非織造織物。該方法可以與上述方法結合使用以產生具有增加的抗起球性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同樣,因為粘合結構位於複合非織造織物的內部體積內,所以複合非織造織物面上的纖維在很大程度上不受影響,使得它們保持其所需的特性。複合非織造織物隨後可用于形成服裝製品,例如上身衣物、下身衣物、鞋類製品的鞋面、頭飾製品等。
由雷射器發射的電磁輻射可以以另外的方式用於非織造織物。例如,由雷射器發射的電磁輻射可用於從包括吸收電磁輻射的纖維的非織造織物中切除圖案片。在一個替代的方面,由雷射器發射的電磁輻射可以用於產生描繪圖案片的周邊或形狀的標記。隨後可以使用例如傳統的切割技術將圖案片從非織造織物上切下,並用於構造服裝製品。
在另一實例中,由雷射器發射的電磁輻射可用于增加非織造織物的懸垂性或下垂性。在一個實例中,位於非織造織物的體積內的粘合結構可由於粘合結構內的纖維截留而在非織造織物的一個或多個面中造成凹陷或凹痕,其中截留的纖維可對與其纏結的纖維施加張力。凹痕與位於非織造織 物體積內的粘合結構軸向對齊。凹痕降低了非織造織物在其所在區域的蓬鬆度和/或厚度。通過選擇性地定位粘合結構,可以在非織造織物的一個或多個面上形成凹痕圖案。凹痕圖案可用於產生折疊線以改善懸垂性。
在另一實例中,由雷射器發射的電磁輻射可用于在非織造織物上產生圖形、標誌或字母。例如,這在生成用於由非織造織物形成的服裝製品的護理說明中是有用的,這消除了將單獨的護理說明標籤貼附到服裝製品的需要。在該實例中,形成非織造織物的第一面的纖維中的至少一些可以包括當暴露於由雷射器發射的電磁輻射時改變顏色的材料。一種示例材料可以是二氧化鈦(TiO2)。由雷射器發射的電磁輻射可以以預定的圖案施加到第一面。暴露於電磁輻射的TiO2纖維將顏色從第一顏色改變為第二顏色(例如,從白色改變為灰色),因此形成對應于電磁輻射應用的圖案的圖像。
通常,上述方面降低了非織造織物的總碳足跡,並且還可以提高織物的可回收性。例如,使用雷射粘合以增加抗起球性減少並可能消除(在一些情況下)對表面處理的需要,這種表面處理可以提高織物的可回收性。使用雷射粘合在纖維幅材之間產生粘合可以消除使用其他固定方法(如縫合、使用粘合劑或膜等)的需要,這減少了織物的碳足跡並且還增加了其可回收性。本文所述的其他方面,例如使用TiO2纖維來生成用於非織造服裝製品的護理說明,消除了對應用護理標籤的需要,這降低了製造成本,減少了碳足跡,並增加了織物的可回收性。
在一些實例中,可以通過施加粘合劑以形成用於捕獲纖維以減少纖維遷移的一個或多個化學粘合位點/結構來處理非織造織物(例如,以減少起球)。例如,輪轉凹版印刷系統可適於將化學粘合劑施加到非織造織物 上,以減少在非織造織物的一個或多個表面上形成毛球。在示例方面,可以將化學粘合劑施加到一個或多個纖維幅材(例如,在將纖維幅材結合到複合非織造織物中之前)。在其他實例中,化學粘合劑可以施加到成品複合非織造織物上(例如,在單個纖維幅材已經堆疊並相互纏結之後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在這方面,因為纖維已經彼此纏結,所以當將化學粘合劑施加到例如一個外面時,化學粘合劑可以將例如存在於第一面上的纖維中的一種或多種粘合在一起,和/或可以流入中心體積中以將面間的纖維粘合在一起。
如本文所用,術語“化學粘合”是指使用化學粘合劑(例如,粘合材料)將纖維結合在一起。化學粘合劑在纖維交叉處將纖維連接在一起並形成纖維粘合效果。在一個示例方面,化學粘合劑可以形成粘附膜,在例如纖維交叉點處將纖維粘合在一起。因為纖維粘附在一起,所以纖維的末端不容易遷移和起球,並且複合非織造織物的至少一個面的總體抗起球性增加。合適的化學粘合劑包括那些由聚合物組成的粘合劑,並且可以包括乙烯基聚合物和共聚物、丙烯酸酯聚合物和共聚物、橡膠和合成橡膠,以及天然粘合劑,諸如澱粉。化學粘合劑可以以水性分散體、油基分散體、泡沫分散體等形式應用。在示例方面,可以在應用化學粘合劑之前將基底塗層或底漆應用于複合非織造織物。在一個示例方面,化學粘合劑可以包括油基聚氨酯粘合劑。本文所用的術語“化學粘合位點”是指化學粘合的位置,並且還指施加到複合非織造織物上的化學粘合劑本身。
在一些實例中,可以通過施加熱粘合來處理非織造織物。如本文所用,術語“熱粘合”是指可以包括局部加熱纖維以熔融、部分熔融和/或軟化纖維的過程。這允許聚合物鏈鬆弛和擴散或聚合物流動兩個交叉纖維之 間的纖維-纖維介面。隨後纖維的冷卻使它們重新固化並捕獲擴散穿過纖維-纖維介面的聚合物鏈段。熱粘合捕獲纖維的末端,並使纖維端部不易於與其他纖維端部相互作用而形成毛球。如本文所用,術語“熱粘合位點”是指複合非織造織物上的熱粘合位置,而術語“熱粘合結構”是指由重新固化的纖維和/或材料形成的實際結構,通常包括來自用於形成複合非織造織物的不同纖維幅材的纖維和材料。
如本文所用,術語“服裝製品”旨在涵蓋由穿著者穿著的製品。因此,它們可以包括上身衣物(例如,上衣、t恤、套頭衫、連帽衫、夾克、外套等)和下身衣物(例如,褲子、短褲、緊身褲、七分褲、連體緊身衣等)。服裝製品還可以包括帽子、手套、袖子(袖套、小腿套)、鞋類製品(諸如鞋子的鞋面)等。術語“面向內的表面”在涉及服裝製品時是指被配置成面向穿著者的身體表面的表面,並且術語“面向外的表面”是指被配置成面向與面向內的表面相對、遠離穿著者的身體表面並朝向外部環境的表面。術語“面向最內的表面”是指相對於服裝製品的其他層最靠近穿著者的身體表面的表面,並且術語“面向最外的表面”是指相對於服裝製品的其他層離穿著者的身體表面最遠的表面。
如本文所用,術語“非織造織物”是指通過機械和/或化學相互作用保持在一起而不呈針織、織造、編織構造或其他結構化構造形式的纖維。在一個具體的方面,非織造織物包括經機械操縱以形成墊狀材料的纖維的集合。換言之,非織造織物直接由纖維製成。非織造織物可以包括形成粘性結構的不同纖維幅材,其中不同的纖維幅材可以具有不同或相似的纖維組成和/或不同的性能。本文所用的“纖維幅材”包括經過梳理和鋪網工藝的纖 維,該工藝通常使纖維在沿著x、y平面延伸的一個或多個共同方向上對齊,並達到所需的基重。纖維幅材也可以經歷機械纏結工藝,該工藝將纖維幅材的纖維纏結到一定程度,使得纖維幅材形成可操作的內聚結構(例如,卷到輥上、從輥上解卷、堆疊等)。
本文的各方面預期纖維可以與其他纖維纏結。本文設想的機械纏結工藝可以包括使用倒鉤或結構化針(例如,叉狀針)的針纏結(通常稱為針刺),或流體纏結(通常也稱為水力纏結)。針刺通常使用倒鉤或尖刺針來將一定比例的纖維從大致水平的方向(沿著x、y平面延伸的取向)重新定位到大致垂直的方向(z方向的取向)。固定在針板上的倒鉤針穿過一個或多個纖維幅材進出,並且在針已經移入和移出一個或多個纖維幅材之後,剝離板從針上剝離纖維。當一個或多個纖維幅材沿著輸送系統在機器方向上移動時,針板可以重複地與一個或多個纖維幅材接合和脫離,使得一個或多個纖維幅材的長度被針刺。針板與一個或多個纖維幅材的每次接合在本文中被稱為“行程”。可以調整與特定針板相關聯的參數,以獲得所得針刺非織造織物的所需性能(例如,基重、厚度等)。不同的參數可以包括線跡密度(SD)和穿透深度(PD),線跡密度是在纏結過程中每cm2使用的針數(n/cm2),穿透深度是針在被拉出一個或多個纖維幅材之前穿過一個或多個纖維幅材的距離。通常也可以調整與針刺工藝相關聯的參數,例如底板和剝離板之間的間距以及一個或多個纖維幅材的輸送速度。
本文的各方面設想使用倒鉤針(具有沿著針的長度排列的預設數量的倒鉤的針),儘管本文設想了其他針類型。當倒鉤從一個或多個纖維幅材的第一面移動到相對的第二面時,針上的倒鉤“捕獲”纖維。針穿過一個 或多個纖維幅材的移動有效地將倒鉤捕獲的纖維從第一面附近或第一面處的位置移動或推動到第二面附近或第二面處的位置,並進一步引起與其他纖維的物理相互作用,有助於通過例如摩擦(通常稱為纏結)將移動的纖維“鎖定”在適當位置。本文還設想針可以從第二面朝向第一面穿過一個或多個纖維幅材。
水力纏結類似於針纏結,不同之處在於,流體射流用於將一定比例的纖維從大致水平的方向(沿著x、y平面延伸的取向)重新定位到大致垂直的方向(z方向的取向),而不是倒鉤針。
非織造織物或複合非織造織物可以包括第一面和相對的第二面,這兩個面都相對於織物的內部體積面向外並且包括織物的最外面。這樣,當觀察織物時,第一面和第二面均完全可見。第一面和第二面都可以沿著x、y平面延伸,x、y平面通常相互平行並相互偏移。例如,第一面可以在第一x、y平面中取向,並且第二面可以在第二x、y平面中取向,第二x、y平面大致平行於第一x、y平面並偏移第一x、y平面。
當提及纖維時,術語旦數或每根纖維的旦數是纖維的線性品質密度的計量單位,更具體地,它是以克/9000米纖維為單位的品質。在一個示例方面,纖維的旦數可以使用ASTM D1577-07測量。纖維的纖度是每10,000米纖維長度中每根纖維的以克為單位的品質。纖維的直徑可以基於纖維的旦數和/或纖維的纖度來計算。例如,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計算以毫米為單位的纖維直徑d:d=纖度的平方根除以100。通常,纖維的直徑與纖維的旦數直接相關(即,旦數越小,直徑越小)。本文設想的纖維可以由多種不同的材料(例如,棉、尼龍等)形成,包括通常稱為聚酯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它是一種聚合物材料。PET纖維可以包括原生PET纖維(未回收的纖維)和回收的PET纖維。回收的PET纖維包括來源於切碎製品的切碎的PET纖維和再擠出的PET纖維(使用回收的PET碎片再擠出的纖維)。
本文所用的術語“顏色”在提及例如非織造織物中的纖維時通常是指形成織物的至少一部分的纖維的可觀察到的顏色。這些方面預期顏色可以是使用本領域已知的染料、材料沉積物、顏料和/或著色劑可賦予纖維的任何顏色。這樣,纖維可被配置成具有包括但不限於紅色、橙色、黃色、綠色、藍色、靛藍、紫色、白色、黑色及其色調的顏色。在一個示例方面,可以在形成纖維時賦予纖維顏色(通常稱為紡前染色)。在紡前染色中,當纖維被擠出時將顏色添加到纖維中,使得顏色與纖維融為一體,而不是在成型後的步驟(例如,通過織後染色步驟)中添加到纖維中。
與顏色有關的各方面還設想確定一種顏色是否不同於另一種顏色。在這些方面,顏色可以包括數位顏色值,其可以通過使用儀器來確定,這些儀器通過標準化和/或量化可能影響顏色感知的因素來客觀地測量和/或計算物件的顏色的顏色值。這種儀器包括但不限於分光輻射度計、分光光度計等。因此,本文的各方面設想由纖維提供的織物的“顏色”可以包括使用分光輻射度計和/或分光光度計測量和/或計算的數字顏色值。此外,數位顏色值可以與顏色空間或色彩模型相關聯,該顏色空間或色彩模型是提供數字顏色值的顏色表示的特定的顏色組織,並且因此,每個數字顏色值對應於在顏色空間或色彩模型中表示的單一顏色。
在這些方面,如果每種顏色的數位顏色值不同,則可以確定一種顏色不同於另一種顏色。此類確定可以通過以下進行:用分光輻射度計或分 光光度計測量和/或計算例如具有第一顏色的第一織物的數字顏色值、用相同的儀器測量和/或計算具有第二顏色的第二織物的數字顏色值(即,如果分光光度計用於測量第一顏色的數字顏色值,則分光光度計用於測量第二顏色的數位顏色值),以及將第一顏色的數位顏色值與第二顏色的數字顏色值進行比較。在另一示例中,可以通過用分光輻射度計或分光光度計測量和/或計算織物的第一區域的數位顏色值、用相同的儀器測量和/或計算具有第二顏色的織物的第二區域的數位顏色值,並將第一顏色的數字顏色值與第二顏色的數位顏色值進行比較來進行該確定。如果數字顏色值不相等,則第一顏色或第一顏色特性不同於第二顏色或第二顏色特性,反之亦然。
此外,還可以設想,兩種顏色之間的視覺區別可以與第一顏色和第二顏色的數位顏色值之間的百分比差異相關,並且隨著顏色值之間的百分比差異增大,視覺區別將更大。此外,視覺區別可以基於顏色空間或模型中的顏色值的顏色表示之間的比較。例如,當第一顏色具有對應於所表示的顏色為黑色或深藍色的數字顏色值,而第二顏色具有對應於所表示的顏色為紅色或黃色的數字顏色值時,第一顏色與第二顏色之間的視覺區別大於所表示的顏色為紅色的第一顏色與所表示的顏色為黃色的第二顏色之間的視覺區別。
如本文所用,術語“起球(pill)”或“起球(pilling)”是指在非織造織物的正面上形成纖維小球或纖維端部。毛球可以遠離面的表面平面延伸。通常在正常的洗滌和磨損過程中,由於受力(例如,磨損力)導致纖維端部穿過非織造織物的面遷移並與其他纖維端部纏結在一起,從而形成毛 球。織物的抗起球性可以使用標準化測試來測量,諸如隨機翻滾(Random Tumble)和馬丁代爾起球(Martindale Pilling)測試。
本文的各方面討論了使用雷射器來發射電磁輻射,該電磁輻射被非織造織物中的一根或多根纖維吸收。通常,雷射器以具有特定波長的光子的形式發射能量,該特定波長取決於光子釋放時電子的能量狀態。由雷射器發射的電磁輻射通常是單色的(即,其包括特定波長)、相干的和定向的。通常,與電磁輻射相關聯的主波長落在電磁波譜的紫外、可見和紅外區域內。例如,電磁輻射可以具有在100納米(nm)和400nm(紫外輻射)之間的波長,在約400nm和700nm(可見輻射)之間的波長,以及在700nm和1mm(紅外輻射)之間的波長。當描述纖維具有吸收由雷射器發射的電磁輻射的傾向時,本文預期纖維具有使其能夠吸收指定波長或波長範圍的電磁輻射的性質。
本文的各方面預期使用不同類型的商業上可獲得的雷射器,包括雷射二極體、連續波雷射器、氣體雷射器、固態雷射器、諸如飛秒雷射器的脈衝雷射器、準分子雷射器、半導體雷射器、染料雷射器、自由電子雷射器等。雷射類型可以包括,例如,氟化氬、氯化氙,氟化氙、氦鎘、羅丹明6G、銅蒸氣、氬、倍頻Nd:YAG、氦氖、氪、紅寶石、雷射二極體、Ti:藍寶石、翠綠寶石、Nd:YAG、氟化氫、鉺:玻璃、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
在示例方面,與根據本文的各方面使用的特定雷射器相關聯的參數可以被優化以實現非織造織物中的期望特性。例如,可以選擇由雷射器發射的波長以引起用於形成非織造織物的電磁輻射吸收纖維的加熱。在示例方面,本文設想的波長範圍為從約400納米(nm)至約1070nm。在進一步的示 例方面,本文設想的波長包括約450nm、532nm、650nm和1060nm。這些僅僅是實例,其他波長也被設想在本文的範圍內。可以調整雷射器的強度和/或能量密度以實現非織造織物的所需穿透水平。例如,可以調整強度以穿透非織造織物厚度的至少10%、20%、30%、40%、50%、60%、70%、80%、90%或100%。在示例方面,可以調整強度,使得由雷射器發射的電磁輻射穿透到非織造織物的內部體積(例如,在非織造織物厚度的約20%至約80%之間)中,但不延伸到非織造織物的與施加電磁輻射的面相反的面。要調整的附加參數包括將電磁輻射施加到非織造織物的持續時間。可以選擇持續時間以實現纖維的所需熔融而不引起受影響纖維周圍區域的過熱和/或破壞非織造織物的結構完整性。本文的各方面設想從約1毫秒至約5秒的持續時間。當持續時間乘以能量密度時,確定總功率密度。還可以調整雷射器的光束寬度以產生雷射施加位點的選定尺寸或表面積。本文的各方面設想了等於或大於1至2mm的光束寬度。這又會影響在非織造織物中形成的粘合結構的數量、相鄰粘合結構之間的間隔,以及各個粘合結構的尺寸。
在示例方面,由雷射器發射的電磁輻射可以以預定圖案施加到非織造織物,以在非織造織物內產生離散的粘合結構。圖案可設計成在非織造織物的不同區域內產生所需密度的粘合結構。例如,當非織造織物形成服裝製品時,與不易於磨損的區域相比,非織造織物的暴露於較高磨損率或使用頻率的區域(如上身衣物的肘部和衣領區域或下身衣物的臀部和膝部區域)每單位面積可具有相對較多數量的粘合結構。在高磨損區域處增加的粘合結構可以減少在這些區域中形成毛球。在進一步的示例方面,通過雷射器施加電磁輻射和非織造織物的纏結都可以被數位化,使得例如非織造織物的纏結 髮生在與形成粘合結構的非織造織物的區域不同的區域(例如,在非織造織物的特定x、y平面內區域不重疊)。這可以防止非織造織物的過度加工,從而保持非織造織物的柔軟手感和懸垂性,使其非常適合用於服裝製品。
根據本文的各方面,當由雷射器發射的電磁輻射被具有吸收電磁輻射的傾向的第一纖維(諸如包括炭黑的聚合物纖維(例如,用炭黑塗覆或浸漬))吸收時,該輻射導致第一纖維的溫度升高,並且在示例方面,導致第一纖維熔融。如本文所用,當描述纖維具有吸收電磁輻射的傾向時,本文的各方面設想吸收電磁輻射的傾向可特定於某一波長或某一波長範圍(例如,紅外光譜、可見光譜和/或紫外光譜中的波長)。當熔融的第一纖維與具有較低吸收電磁輻射傾向的相鄰第二纖維接觸時,熔融的第一纖維可以至少部分地包封相鄰第二纖維的部分。當第一纖維的熔融聚合物材料重新固化時,形成粘合結構,該粘合結構可以包括由熔融的第一纖維與纖維形式的第一纖維和/或第二纖維的部分一起形成的無定形聚合物聚集體。術語“纖維形式”通常是指具有包括通常大於纖維直徑的長度和沿著纖維長度的相對恒定的直徑的纖維特性的結構。
在另一實例中,由具有相對高熔融溫度的材料形成的第一纖維可以包括吸收電磁輻射的材料,諸如炭黑。例如,第一纖維可以塗覆有炭黑,浸漬有炭黑,或者具有結合在其中的炭黑。第一纖維(具有炭黑)可以與由具有相對較低的熔融溫度的聚合物材料形成的第二纖維(例如,低熔融纖維)混紡或混合,這些聚合物材料通常不吸收電磁輻射。當具有炭黑的第一纖維暴露於由雷射器發射的電磁輻射時,炭黑可以加熱至其熔融相鄰第二纖維的部分的溫度,同時第一纖維保持完整。在該實例中,粘合結構可以包括主要 由第二纖維的重新固化聚合物材料和纖維形式的相鄰第一纖維和相鄰第二纖維的部分組成的無定形聚合物聚集體。
在又一個實例中,本文的各方面設想使用雙組分纖維,該雙組分纖維具有例如與具有相對較低的吸收電磁輻射的傾向的材料以並排關係定位的電磁輻射吸收材料。雙組分纖維可以與可能具有相對較低的吸收電磁輻射傾向的其他纖維類型混合。當雷射器發射指定波長或波長範圍的電磁輻射時,雙組分纖維的電磁輻射吸收材料的溫度可能升高到熔點。熔融材料可以包封或部分包封具有相對較低的吸收電磁輻射的傾向的相鄰纖維。在該實例中,粘合結構可以包括無定形聚集體,該無定形聚集體由來自雙組分纖維的重新固化電磁輻射吸收材料、具有相對較低的吸收電磁輻射傾向的雙組分纖維材料(其中該材料可保持其纖維形式)和具有相對較低的吸收電磁輻射傾向的相鄰非雙組分纖維部分(其中這些纖維也是纖維形式)組成。
本文的各方面設想具有相對較大的吸收電磁輻射傾向的纖維可以包括任何數量的已知電磁輻射吸收材料。例如,可以將添加劑賦予纖維,例如炭黑,和/或其他各種顏料,包括使用卟啉類化合物的顏料,以及增強纖維吸收電磁輻射能力的填料。炭黑和/或其他各種顏料和填料可以是纖維本身固有的(即,在纖維形成過程中與纖維一起擠出),或者炭黑和/或其他各種顏料和填料可以作為完全或部分塗覆纖維的塗層施加。本文的各方面還設想工程纖維不吸收電磁輻射,例如通過施用非吸收性著色劑。任何和所有方面及其任何變化都被設想在本文的範圍內。
本文提供了關於非織造織物的各種測量。非織造織物的厚度可以使用精密測厚儀來測量。為了測量厚度,例如,可以將織物定位在平砧上, 並在標準固定載荷下將壓腳從上表面壓在其上。精密測厚儀上的刻度盤指示器給出以mm為單位的厚度指示。基重使用ISO3801測試標準測量,單位為克每平方米(gsm)。使用ASTMD4032(2008)測試標準測量通常對應於懸垂性的織物硬度,單位為千克力(Kgf)。使用ASTM2594測試標準測量織物生長和回復性,並以百分比表示。如本文所用的術語“拉伸”是指在規定張力下以指定距離的增加測量的織物特性,並且通常表示為原始基準距離(即,靜止長度或寬度)的百分比。如本文所用的術語“增長”是指在延伸至規定的張力後,在釋放張力的一段時間間隔內指定基準(即,靜止長度或寬度)的距離增加,並且通常表示為原始基準距離的百分比。如本文所用的“回復性”是指織物恢復到其原始基準距離(即,其靜止長度或寬度)的能力,並且表示為原始基準距離的百分比。熱阻通常對應於絕緣特性,使用ISO11092測試標準進行測量,單位為RCT(M2 * K/W)。
除非另有說明,否則本文提供的所有測量都是在標準環境溫度和壓力(25攝氏度或298.15K和1巴)下測量的,其中非織造織物或複合非織造織物處於靜止(未拉伸)狀態。
圖1描繪了整理非織造織物的示例方法100的示意圖。在步驟110,提供第一多根纖維(first plurality of fibers)或簡稱第一纖維(first fibers)112(用實線示出),其具有吸收由雷射器在指定波長或波長範圍發射的電磁輻射的第一傾向。第一纖維112可以是鬆散纖維的形式或可以是纖維幅材的形式,包括纖維的纏結纖維幅材。在步驟110,另外提供具有吸收具有指定波長或波長範圍的電磁輻射的第二傾向的第二多根纖維或簡稱第二纖維114(用虛線示出)。在示例方面,吸收電磁輻射的第二傾向可以低於吸收電磁輻射的第 一傾向。第二纖維114也可以是鬆散纖維的形式或可以是纖維幅材的形式,包括纖維的纏結纖維幅材。
本文的各方面設想第一纖維112可包括吸收電磁輻射的纖維,並且第二纖維114可包括不吸收電磁輻射的纖維。第一纖維112和第二纖維114在示例方面可以包括聚酯或PET纖維(原生的、切碎的或再擠出的),儘管本文設想了其他聚合物材料,諸如熱塑性聚氨酯、聚醯胺(例如,尼龍)等。在示例方面,第一纖維112可用炭黑塗覆或浸漬,炭黑增加它們吸收電磁輻射的傾向。本文的其他方面設想第一多維112可包括雙組分纖維,該雙組分纖維具有與具有較低吸收電磁輻射傾向或無吸收電磁輻射傾向的材料成並排關係的電磁輻射吸收材料。
在示例方面,第一纖維112和第二纖維114可具有從約40mm至約120mm、從約50mm至約110mm,或從約70mm至約100mm的短纖維長度。如本文所用,術語“約”是指指示值的±5%以內,除非另有說明。具有在該範圍內的短纖維長度確保足夠的長度以支撐一個或多個粘合結構。
在步驟116,第一纖維112和第二纖維114被混紡或混合以產生非織造織物118,如步驟120所示。非織造織物118包括第一面122和相對的第二面124。在一些示例方面,混紡或混合可包括使用例如針纏結或水力纏結來纏結第一纖維112和第二纖維114。在示例方面,第一纖維112和第二纖維114的混合可以是選擇性的,以在第一面122和第二面124之間產生第一纖維112和第二纖維114的非均勻分佈。例如,可以混合從約10%重量或數量至約90%重量或數量的纖維112和114。第一纖維112和第二纖維114的非均勻分佈可能導致相對於第二面124在第一面122處存在更多的第二纖維114,並且相對於第 一面122在第二面124處存在更多的第一纖維112。在非織造織物118的內部體積內,第一纖維112中的至少一些與第二纖維114中的至少一些相鄰或接觸。此外,在非織造織物118的內部體積的部分內,設想存在第一纖維112和第二纖維114的均勻分佈。
在步驟126,使用雷射器128將以例如第一纖維112為目標的指定波長或波長範圍的電磁輻射施加到非織造織物118。電磁輻射可以以包括間隔開的施加位點的圖案施加。儘管電磁輻射被示出為以垂直于非織造織物118的第一面122的表面平面的光束施加,但是本文的各方面設想,施加角度可相對於第一面122的表面平面在大約1度至約89度之間變化。
在示例方面,電磁輻射最初被引導穿過非織造織物118的第一面122。在示例方面,因為一些第一纖維112可能已經移動到第一面122中,所以一些粘合結構,例如粘合結構130可以在一個或多個雷射施加位點處形成在第一面122上,如步驟131所示。然而,因為第一面122和位於第一面122內部並與第一面122相鄰的非織造織物118的部分主要包括具有較低的吸收電磁輻射的傾向的第二纖維114,所以電磁輻射可以主要被引導到非織造織物118的內部體積中。其結果是,位於第一面122上的第二纖維114通常不受電磁輻射的影響,使得它們保持相同的特性,包括它們在電磁輻射施加到非織造織物118之前所具有的纖維形式。
在非織造織物的內部體積中,由於在非織造織物118的內部體積內的更高程度的混合,在第一纖維112和第二纖維114之間存在更多數量的接觸點。如上所述,至少部分第一纖維112在施加位點處吸收電磁輻射,這導致溫度上升到和/或超過形成第一纖維112的聚合物材料的熔點。一旦熔融,第 一纖維112的聚合物材料可以接觸和/或潤濕與熔融的聚合物材料接觸的其他纖維的部分,包括相鄰第二纖維114的部分和相鄰第一纖維112的部分。當雷射器128停止發射電磁能時,第一纖維112的熔融聚合物材料重新固化,形成粘合結構,該粘合結構包括部分或完全包封第一纖維112和/或第二纖維114的已被熔融聚合物材料潤濕的部分的無定形聚合物聚集體。第一纖維112和/或第二纖維114的部分保持纖維形式。因此,在示例方面,纖維從無定形聚合物聚集體延伸。粘合結構的結果是減少第一面122和第二面124中的一個或多個處的自由纖維端部的數量,這是通過捕獲纖維端部,或將粘合結構中的纖維保持在固定位置內,使得第一纖維112和第二纖維114在非織造織物118內遷移並在非織造織物118的第一面122和第二面124上形成毛球的趨勢降低。本文的各方面設想在將電磁能施加到非織造織物118之後,第一面122和第二面124中的每一個在馬丁代爾起球測試中具有至少2的抗起球性。
圖2描繪了非織造織物118的第一面122,而圖3描繪了非織造織物118的第二面124。非織造織物118的體積205在第一面122和第二面124之間延伸。在圖2和圖3的每一個中描繪了單位面積,並且分別由元件符號210和310表示。單位面積可以是1cm×1cm的正方形,儘管本文也可以設想其他尺寸。如圖所示,相對於第二面124,在第一面122處每單位面積210有更多數量的第二纖維114。另外,相對於第一面122,在第二面124處每單位面積310存在大量的第一纖維112。這可能是由於第一纖維112和第二纖維114的非均勻或選擇性混合。因為一些第一纖維112可以移動到第一面122,一些粘合結構(如粘合結構130)可以存在於第一面122上。關於第二面124,在示例方面,可以調整與雷射器128相關聯的參數,使得電磁輻射在第二面124處或穿過第二 面124的穿透最小化至沒有。這樣,如圖3中所示的相對較少的粘合結構130所證明的,可以存在最少的離散粘合結構甚至不存在離散粘合結構。
圖4描繪了沿著圖2的線4-4所示平面截取的平面橫截面。這樣,圖4所示的平面橫截面是在非織造織物118的體積205內在第一面122與第二面124之間的大致中間處截取的。單位面積由元件符號410表示。如圖所示,第一纖維112和第二纖維114在非織造織物118的體積205內具有更均勻的分佈,使得第一纖維112中的兩根或更多根纖維在非織造織物118的體積205內與第二纖維114中的兩根或更多根纖維相鄰或接觸。在示例方面,可以調整與雷射器128相關聯的參數,使得電磁輻射的穿透深度被優化為在非織造織物118的體積205內。因此,由於在非織造織物118的體積205內彼此接觸的第一纖維112和第二纖維114的數量更多,並且由於由雷射器128發射的電磁輻射的穿透深度,大部分粘合結構130可以存在于非織造織物118的體積205內。例如,在示例方面,與第一面122上每單位面積210的離散的粘合結構130的數量相比,在非織造織物118的體積205內每單位面積410存在更多數量的離散的粘合結構130(例如,與每單位面積210一個粘合結構130相比,每單位面積410三個粘合結構130)。此外,與第二面124上每單位面積310的離散的粘合結構130的數量相比,在非織造織物118的體積205內每單位面積410存在更多數量的離散的粘合結構130(例如,與每單位面積310一個粘合結構130相比,每單位面積410三個粘合結構130)。如前所述,該特徵有助於保持第一面122和第二面124的特性,例如柔軟的手感、耐磨性和/或懸垂性。
圖4還描繪了粘合結構130的放大視圖,該粘合結構130包括由熔融和重新固化的第一纖維112形成的無定形聚合物聚集體412。第一纖維112的 剩餘部分被示為從無定形聚合物聚集體412延伸。無定形聚合物聚集體412還包封或部分包封第二纖維114的一部分,第二纖維114也被示為從無定形聚合物聚集體412延伸。這是示意性描繪,且本文中的各方面設想粘合結構130可以具有不同的配置或形式。
圖5是在圖2的切割線5-5處截取的非織造織物118的橫截面。第一面122和第二面124與位於第一面122和第二面124之間的內部體積205一起示出。橫截面描繪了第一纖維112和第二纖維114的非均勻分佈,使得更多的第二纖維114位於或鄰近第一面122,並且更多的第一纖維112位於或鄰近第二面124。與第一面122和第二面124相比,第一纖維112和第二纖維114在非織造織物118的內部體積205內具有大致相等的分佈,並且在非織造織物118的內部體積內具有相應更多數量的粘合結構130。
圖6描繪了具有電磁輻射吸收材料610的示例雙組分纖維600,電磁輻射吸收材料610與第二材料612以並排關係定位。第二材料612可以包括與材料610相比具有較低的吸收電磁輻射的傾向的材料。在一些方面,第二材料612可以不吸收電磁輻射。關於電磁輻射吸收材料610,材料610可以包括例如聚合物材料,該聚合物材料浸漬或至少部分塗覆有炭黑或其他染料/顏料。如上所述,當雙組分纖維600暴露于電磁輻射時,電磁輻射吸收材料610的全部或部分可能會熔融,而第二材料612以纖維狀形式保持基本完整。如果雙組分纖維600與其他纖維(包括其他雙組分纖維600)接觸或相鄰,則熔融材料610可包封或部分包封其他纖維以形成如上所述的粘合結構。在該實例中,粘合結構將包括由熔融和重新固化的材料610、纖維形式的第二材料612和纖維形式的一種或多種其他纖維形成的無定形聚合物附聚物。
圖7描繪了用於來自例如雷射器128的電磁輻射應用的示例圖案700。圖案700包括多個離散的、間隔開的施用位點710,其中施用位點710表示暴露於電磁輻射的非織造織物(諸如非織造織物118)的區域。圖案700是示例性的,並且本文設想的是,雷射器可以被程式設計為以任何期望的圖案施加電磁輻射以實現期望的功能效果。
圖8至圖10描繪了由非織造織物118形成的示例服裝製品。關於圖8,圖8描繪了夾克形式的示例上身衣物800。儘管示出為夾克,但是本文的各方面設想上身衣物800可以是有袖子(長袖或短袖)的襯衫、套頭衫、連帽衫、背心、汗衫等形式。上身衣物800包括限定頸部開口812和腰部開口814的軀幹部分810。第一袖子816和第二袖子818從軀幹部分810延伸。
在示例方面,非織造織物118的第一面122形成衣物800的面向外的表面820,並且在示例方面可以形成衣物800的面向最外的表面。在該實例中,第二面124形成衣物800的面向內的表面(未示出),並且在示例方面可以形成衣物800的面向最內的表面。非織造織物118的放大視圖示出了第一纖維112、第二纖維114和粘合結構130。本文的各方面還設想第二面124形成衣物800的面向外的表面,而第一面122形成衣物800的面向內的表面。
本文的各方面設想調整與雷射器(諸如雷射器128)相關聯的參數,使得在上身衣物800的區域中形成更大密度的粘合結構130,與上身衣物800的其餘區域相比,這些區域通常經歷更高的磨損率。例如,關於上身衣物800,通常可能經歷較高磨損率和隨後起球的區域包括例如肘部區域、衣領區域、腰帶區域和袖口區域。在一些示例方面,粘合結構130的具有較大密度的區域可以基於為其設計上身衣物800的特定運動。在運動是跑步的一個 實例中,沿著軀幹部分的側面和腋下部分可以形成更大密度的粘合結構130,因為這些區域可能由於穿著者在跑步時的手臂運動而經歷相對較高的磨損量和隨後的起球。
圖9描繪了褲子形式的示例下身的衣物900。儘管示出為褲子,但是本文的各方面設想下身的衣物900可以是緊身褲、七分褲、短褲、裙子、緊身衣等形式。下身的衣物900包括限定腰部開口912的軀幹部分910。第一腿部部分914和第二腿部部分916從軀幹部分910延伸並分別終止於第一腿部開口918和第二腿部開口920。
在示例方面,非織造織物118的第一面122形成衣物900的面向外的表面922,並且在示例方面可以形成衣物900的面向最外的表面。在該實例中,第二面124形成衣物900的面向內的表面(未示出),並且在示例方面可以形成衣物900的面向最內的表面。非織造織物118的放大視圖示出了第一纖維112、第二纖維114和粘合結構130。本文的各方面還設想第二面124形成衣物900的面向外的表面,而第一面122形成衣物900的面向內的表面。
本文的各方面設想調整與雷射器(諸如雷射器128)相關聯的參數,使得在下身的衣物900的區域中形成更大密度的粘合結構130,與下身的衣物900的其餘區域相比,這些區域通常經歷更高的磨損率。一些示例位置包括膝部區域、腰部開口區域、腿箍區域和/或臀部部分。類似於上身衣物800,粘合結構130的更大密度的區域可以基於為其設計下身的衣物900的特定運動。例如,在運動是跑步或騎自行車的情況下,可以沿著下身的衣物900的大腿內側部分形成更大密度的粘合結構130,因為這些區域可能由於穿著者在跑步和/或騎自行車時的腿部運動而經受相對更高的磨損量。
圖10描繪了用於鞋類製品1010的鞋面1000。鞋類製品1010可涵蓋任何類型的鞋類製品,包括運動鞋、涼鞋、時裝鞋(男士和女士)等。在圖10所示的實例中,非織造織物118的第一面122形成鞋面1000的面向外的表面1012,並且在示例方面中可以形成鞋面1000的面向最外的表面。在該實例中,第二面124形成鞋面1000的面向內的表面(未示出),並且在示例方面可以形成鞋面1000的面向最內的表面。非織造織物118的放大視圖示出了第一纖維112、第二纖維114和粘合結構130。本文的各方面還設想第二面124形成鞋面1000的面向外的表面,而第一面122形成鞋面1000的面向內的表面。
本文的各方面設想調整與雷射器(諸如雷射器128)相關聯的參數,使得在鞋面1000的區域中形成更大密度的粘合結構130,與鞋面1000的其餘區域相比,這些區域通常經歷更高的磨損率。例如,在鞋面1000的腳踝開口周圍、在鞋面1000的鞋頭端以及沿著鞋面1000的內側和外側可以存在更大密度的粘合結構130。粘合結構130的較大密度的位置可取決於鞋類製品1010將用於的特定運動。例如,在足球中,更大密度的粘合結構130可以位於鞋面的鞋頭端,因為這一區域可以比鞋面1000的其他區域更多地與足球接觸。
圖11描繪了整理非織造織物(諸如非織造織物118)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圖,並且通常由數字1100表示。與非織造織物118類似,方法1100中的非織造織物包括第一面(諸如第一面122)、相對的第二面(諸如第二面124),以及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間的體積(諸如體積205)。非織造織物至少包括具有吸收指定波長或波長範圍的電磁輻射的第一傾向的第一多根纖維(諸如第一纖維112),以及具有吸收電磁輻射的第二傾向的第二多根纖維,該第二傾向低於該第一傾向。第二多根纖維可以是第二纖維114。第一多根纖維與 第二多根纖維混合和/或纏結,以實現纖維的非均勻分佈,使得在第二面處存在每單位面積的更多數量的第一多根纖維,並且在第一面處存在每單位面積的更多數量的第二多根纖維。
在步驟1110,通過雷射器(諸如雷射器128)將指定波長或波長範圍的電磁輻射選擇性地施加到非織造織物,以形成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諸如粘合結構130)。可以調整與雷射器相關聯的參數,使得粘合結構位於非織造織物的體積內,並且通常位於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間。每個粘合結構包括由第一多根纖維形成的一種或多種無定形聚合物附聚物,其中附聚物包封或部分包封相鄰纖維,諸如第一多根纖維和/或第二多根纖維中的一根或多根以形成粘合結構。粘合結構中的至少第二纖維保持它們的纖維形式。因為粘合結構有助於將第一和第二多根纖維保持在固定位置,所以纖維具有降低的遷移和形成毛球的趨勢。因此,整理方法1100可用于增加非織造織物的抗起球性,並且在示例方面,所得織物的馬丁代爾起球分數可以是2或更高。這在保持至少第一面的表面特性的同時實現,因為電磁輻射通常穿過第一面而不影響存在於第一面上的第二多根纖維。
本文的各方面還設想由雷射器發射的電磁輻射也可用於將不同的非織造層或纖維幅材粘合在一起,從而消除對使用其他更勞動密集型和/或更不可持續的固定技術(如縫合、粘合劑、膜等)的需要。圖12描繪了用於通過使用由雷射器發射的電磁輻射在不同纖維幅材的介面區域處產生粘合結構來形成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示例方法1200的示意圖。
在步驟1210,由具有吸收指定波長或波長範圍的電磁輻射的第一傾向的第一纖維1214(用實線示出)形成的第一纖維幅材1212的表面鄰近由具 有吸收電磁輻射的第二傾向的第二纖維1218(用虛線示出)形成的第二纖維幅材1216的表面定位,其中第二傾向低於第一傾向。在一些示例方面,在第一纖維幅材1212和第二纖維幅材1216彼此相鄰定位之後,可將諸如玻璃的雷射透射材料定位在第二纖維幅材1216上以確保在第一纖維幅材1212和第二纖維幅材1216之間的介面處的高度接觸。
在示例方面,第一纖維幅材1212和第二纖維幅材1216中的每一個可包括纏結的纖維幅材(例如,使用例如針纏結或水力纏結纏結的纖維)。第一纖維幅材1212和第二纖維幅材1216中的每一個可包括除第一纖維1214和第二纖維1218之外的其他纖維。第一纖維幅材1212和第二纖維幅材1216中的一個或多個可包括熔噴或紡粘纖維幅材。可選擇第一纖維幅材1212和第二纖維幅材1216中的一個或多個以在所得複合非織造織物中實現期望的性能。例如,第一纖維幅材1212可通過包括更大旦數的纖維和/或更大密度的粘合結構(諸如關於非織造織物118所述的那些)而被配置成更好地耐受磨損。在示例方面,第二纖維幅材1216可通過包括更小旦數的纖維(包括熔噴或紡粘纖維)、使用有機矽塗覆的纖維等而被配置成具有柔軟的手感。這些僅僅是說明性實例,並且本文的各方面設想選擇任何數量的特性,包括顏色,以在複合非織造織物中實現所需的一組特徵。
本文的各方面設想第一纖維1214可以包括吸收電磁輻射的纖維,而第二纖維1218可以包括不吸收電磁輻射的纖維。第一纖維1214和第二纖維1218在示例方面可包括聚酯或PET纖維(原生的、切碎的或再擠出的),儘管本文設想了其他聚合物材料,諸如熱塑性聚氨酯、聚醯胺(例如,尼龍)等。在示例方面,第一纖維1214可以用炭黑塗覆或浸漬,炭黑增加它們吸收 電磁輻射的傾向。本文的其他方面設想第一纖維1214可包括雙組分纖維,該雙組分纖維具有與具有較低吸收電磁輻射傾向或無吸收電磁輻射傾向的材料成並排關係的電磁輻射吸收材料。
在步驟1220,使用雷射器1222將以例如第一纖維1214為目標的指定波長或波長範圍的電磁輻射施加到第二纖維幅材1216。電磁輻射可以以包括間隔開的施加位點的圖案施加。儘管電磁輻射被示出為以垂直於第二纖維幅材1216的表面平面的光束施加,但本文的各方面設想,施加角度可相對於第二纖維幅材1216的表面平面在大約1度至約89度之間變化。
在示例方面,電磁輻射可以透過第二纖維幅材1216而不影響第二纖維1218的結構完整性,因為它們具有較低的吸收電磁輻射的傾向。這樣,電磁輻射可以主要被引導到第一纖維幅材1212和第二纖維幅材1216的堆疊構型的內部體積中。其結果是,位於第二纖維幅材1216中的第二纖維1218通常不受電磁輻射的影響,因為它們保持了在將電磁輻射施加到第二纖維幅材1216之前它們具有的相同特性。
在非織造織物內部體積中的第一纖維幅材1212和第二纖維幅材1216之間的介面1224處,在第一纖維1214和第二纖維1218之間存在更多數量的接觸點。在介面1224處,至少部分第一纖維1214在施加位點處吸收電磁輻射,這導致溫度上升到和/或超過形成第一纖維1214的聚合物材料的熔點。一旦熔融,第一纖維1214的聚合物材料可以接觸和/或潤濕與熔融的聚合物材料接觸的其他纖維的部分,包括相鄰第二纖維1218的部分和相鄰第一纖維1214的部分。當雷射器1222停止發射電磁能時,第一纖維1214的熔融聚合物材料重新固化,形成粘合結構,該粘合結構包括包封或部分包封第一纖維1214 和/或第二纖維1218的已被熔融聚合物材料潤濕的部分的無定形聚合物聚集體。第一纖維1214和/或第二纖維1218的部分保持纖維形式。因此,在示例方面,纖維從無定形聚合物聚集體延伸。粘合結構在第一纖維幅材1212和第二纖維幅材1216之間形成多個粘合點,以形成複合非織造織物1226,如步驟1228所示。複合非織造織物1226包括由第二纖維幅材1216形成的第一面1232和由第一纖維幅材1212形成的相對的第二面1234。
在一些示例方面,複合非織造織物1226可在第一面1232中包括凹陷或凹痕1230。凹痕1230可以代表下面的第二纖維1218是粘合結構的一部分的區域。因為這些纖維不能自由移動,所以它們可能在與它們纏結的其他第二纖維1218上產生張力,從而造成凹痕1230。由於粘合結構中的第一纖維1214的截留和在與它們纏結的其他第二纖維1218上施加的張力,類似的凹痕可以形成在複合非織造織物1226的第二面1234中。在示例方面,第一面1232和/或第二面1234上的凹痕1230可與位於第一纖維幅材1212和第二纖維幅材1216之間的介面1224處的粘合結構軸向對齊。因此,複合非織造織物1226的厚度可以在對應於凹痕1230的區域中減小。如下文進一步描述的,因為複合非織造織物1226的厚度在對應於凹痕1230的區域中減小,所以凹痕1230可用於產生折疊線以增加非織造織物的懸垂性。它們還可用于在非織造織物上產生標記以指示隨後可從非織造織物上切下或除去的圖案。任何和所有方面及其任何變化都被設想在本文的範圍內。如果第一纖維112和/或第二纖維114中的一根或多根纏結在一起,則可在非織造織物118上形成類似的凹痕。
圖13描繪了複合非織造織物1226的第一面1232,並且圖14描繪了複合非織造織物1226的第二面1234。體積1310在第一面1232和第二面1234之間 延伸。凹痕1230在第一面1232中示出,並且本文的示例方面設想,儘管未示出,但第二面1234也可包括凹痕1230。在圖13和圖14的每一個中描繪了單位面積,並且分別由元件符號1312表示每單位面積1312和1412表示每單位面積1412。在示例方面,當第二纖維1218不吸收或最低限度地吸收由雷射器1222發射的電磁輻射使得第二纖維1218不熔融時,粘合結構不存在於第一面1232上,如圖13所示。換句話說,每單位面積1312的粘合結構的數量為零。在示例方面,與雷射器1222相關聯的諸如強度的參數可以被配置成使得電磁輻射不透射或最低限度地透射到複合非織造織物1226的第二面1234。如果電磁輻射沒有透射到第二面1234,則每單位面積1412的粘合結構的數量可以是零。
圖15描繪了沿著由圖13的線15-15所示平面截取的平面橫截面。在該實例中的平面橫截面是在複合非織造織物1226的內部體積1310內的第一纖維幅材1212和第二纖維幅材1216的介面1224處截取的。單位面積由元件符號1510表示。在第一纖維幅材1212和第二纖維幅材1216的介面1224處,兩根或更多根第一纖維1214在複合非織造織物1226的體積1310內與兩根或更多根第二纖維1218相鄰或接觸。在示例方面,可以調整與雷射器1222相關聯的參數,使得電磁輻射的強度和/或穿透深度被優化為在複合非織造織物1226的體積1310內。更具體地,可以調整與雷射器1222相關聯的參數,使得穿透深度被優化為與第一纖維幅材1212和第二纖維幅材1216之間的介面1224的位置一致。
由於在介面1224處彼此接觸的第一纖維1214和第二纖維1218的數量更多,因此可在介面1224處形成諸如粘合結構1512的離散的粘合結構。因此,在示例方面,與第一面1232上每單位面積1312的離散的粘合結構1512的 數量相比,在複合非織造織物1226的體積1310內每單位面積1510存在更多數量的離散的粘合結構1512(例如,與每單位面積1312零個粘合結構1512相比,每單位面積1510三個粘合結構1512)。此外,與第二面1234上每單位面積1412的離散的粘合結構1512的數量相比,在複合非織造織物1226的體積1310內每單位面積1510存在更多數量的離散的粘合結構1512(例如,與每單位面積1412零個粘合結構1512相比,每單位面積1510三個粘合結構1512)。該特徵有助於保持第一面1232和第二面1234的特性。在複合非織造織物1226的體積1310內形成的粘合結構1512在結構上類似于關於非織造織物118描述和描繪的粘合結構130。
圖16是在圖13的切割線16-16處截取的複合非織造織物1226的橫截面。第一面1232和第二面1234與位於第一面1232和第二面1234之間的內部體積1310一起示出。介面1224被進一步描繪並且表示第一纖維幅材1212的表面與第二纖維幅材1216的表面接觸的位置。在複合非織造織物1226的體積1310內的介面1224處以間隔開的關係示出了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1512。粘合結構1512用於將第一纖維幅材1212和第二纖維幅材1216固定或粘合在一起。在示例方面,粘合結構1512表示將第一幅材1212和第二幅材1216固定在一起的唯一固定結構。其他示例方面設想可使用其他方法將幅材1212和1216固定在一起。
圖17至圖19描繪了由複合非織造織物1226形成的示例服裝製品。關於圖17,圖17描繪了夾克形式的示例上身衣物1700。儘管示出為夾克,但是本文的各方面設想上身衣物1700可以是有袖子(長袖或短袖)的襯衫、套頭衫、連帽衫、背心、汗衫等形式。上身衣物1700包括限定頸部開口1712和腰 部開口1714的軀幹部分1710。第一袖子1716和第二袖子1718從軀幹部分1710延伸。
在示例方面,複合非織造織物1226的第一面1232形成衣物1700的面向外的表面1720,並且在示例方面可以形成衣物1700的面向最外的表面。在該實例中,第二面1234形成衣物1700的面向內的表面(未示出),並且在示例方面可以形成衣物1700的面向最內的表面。示出了具有第二纖維1218的複合非織造織物1226的第一面1232的放大視圖。本文的各方面還設想第二面1234形成衣物1700的面向外的表面,而第一面1232形成衣物1700的面向內的表面。
本文的各方面設想調整與雷射器(諸如雷射器1222)相關聯的參數,使得與上身衣物1700的其餘區域相比,在上身衣物1700的通常經受應力的區域中形成更大密度的粘合結構1512。在這些區域中具有更大密度的粘合結構1512有助於減少第一纖維幅材1212可能從第二纖維幅材1216脫離的機會。例如,關於上身衣物1700,通常可能經受較高應力的區域包括例如當穿著者向前伸展手臂時可能經受應力或張力的上背部、沿著袖子接縫的區域、鄰近前閉合機構的區域等。在一些示例方面,粘合結構1512的具有較大密度的區域可以基於為其設計上身衣物1700的特定運動。在運動是跑步的一個實例中,沿著中背部到上背部可以形成更大密度的粘合結構1512,因為這些區域可能由於穿著者在跑步時的手臂運動而經歷相對更高量的應力。
圖18描繪了褲子形式的示例下身衣物1800。儘管示出為褲子,但是本文的各方面設想下身衣物1800可以是緊身褲、七分褲、短褲、裙子、緊身衣等形式。下身衣物1800包括限定腰部開口1812的軀幹部分1810。第一腿部 部分1814和第二腿部部分1816從軀幹部分1810延伸並分別終止於第一腿部開口1818和第二腿部開口1820。
在示例方面,複合非織造織物1226的第一面1232形成衣物1800的面向外的表面1822,並且在示例方面可以形成衣物1800的面向最外的表面。在該實例中,第二面1234形成衣物1800的面向內的表面(未示出),並且在示例方面可以形成衣物1800的面向最內的表面。示出了具有第二纖維1218的複合非織造織物1226的第一面1232的放大視圖。本文的各方面還設想第二面1234形成衣物1800的面向外的表面,而第一面1232形成衣物1800的面向內的表面。
本文的各方面設想調整與雷射器(諸如雷射器1222)相關聯的參數,使得與下身衣物1800的其餘區域相比,在下身衣物1800的通常經受應力的區域中形成更大密度的粘合結構1512。在這些區域中具有更大密度的粘合結構1512有助於減少第一纖維幅材1212可能從第二纖維幅材1216脫離的機會。例如,關於下身衣物1800,通常可能經受較高應力的區域包括例如臀部、腹股溝和前大腿區域,當穿著者坐下和/或抬高他們的腿時,這些區域可能經受應力或張力。在一些示例方面,粘合結構1512的具有較大密度的區域可以基於為其設計下身衣物1800的特定運動。在其中運動是棒球和/或壘球的一個實例中,可以沿著腰部開口區域形成更大密度的粘合結構1512,因為當揮動球棒時,由於穿著者軀幹的旋轉,該區域可能經受相對更高量的應力。
圖19描繪了用於鞋類製品1910的鞋面1900。鞋類製品1910可涵蓋任何類型的鞋類製品,包括運動鞋、涼鞋、時裝鞋(男士和女士)等。在圖19所示的實例中,複合非織造織物1226的第一面1232形成鞋面1900的面向外的 表面1912,並且在示例方面可以形成鞋面1900的面向最外的表面。在該實例中,第二面1234形成鞋面1900的面向內的表面(未示出),並且在示例方面可以形成鞋面1900的面向最內的表面。示出了具有第二纖維1218的複合非織造織物1226的第一面1232的放大視圖。本文的各方面還設想第二面1234形成鞋面1900的面向外的表面,而第一面1232形成鞋面1900的面向內的表面。
本文的各方面設想調整與雷射器(諸如雷射器1222)相關聯的參數,使得在鞋面1900的區域中形成更大密度的粘合結構1512,與鞋面1900的其餘區域相比,這些區域通常經歷更高的應力。在這些區域中具有更大密度的粘合結構1512有助於減少第一纖維幅材1212可能從第二纖維幅材1216脫離的機會。例如,關於鞋面1900,通常可能經受較高應力的區域包括例如當穿著者將他們的腳插入鞋面1900時被拉伸的腳踝領。在一些示例方面,粘合結構1512的具有較大密度的區域可以基於為其設計鞋面1900的特定運動。在運動芭蕾舞的一個實例中,在芭蕾舞帶延伸的區域可以有增加密度的粘合結構1512。
圖20描繪了形成複合非織造織物(諸如複合非織造織物1226)的示例方法的流程圖,並且通常由數字2000表示。與複合非織造織物1226類似,方法2000中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包括第一纖維幅材(諸如第一纖維幅材1212)和第二纖維幅材(諸如第二纖維幅材1216)。第一纖維幅材包括第一纖維,例如具有吸收指定波長或波長範圍的電磁輻射的第一傾向的第一纖維1214。第二纖維幅材包括第二纖維,例如具有低於第一傾向的吸收電磁輻射的第二傾向的第二纖維1218。第二纖維幅材形成第一面,例如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第一面1232,並且第一纖維幅材形成第二面,例如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第 二面1234。在示例方面,第一纖維和第二纖維中的一種或多種包括聚合物材料。
在步驟2010,通過雷射器(諸如雷射器1222)將指定波長或波長範圍的電磁輻射選擇性地施加到複合非織造織物,以形成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諸如粘合結構1512)。可以調整與雷射器相關聯的參數,使得粘合結構位於複合非織造織物的體積內,並且通常位於介面處,例如第一面和第二面之間的介面1224處。每個粘合結構包括由第一纖維形成的一種或多種無定形聚合物附聚物,其中附聚物包封或部分包封相鄰纖維,諸如第一纖維和/或第二纖維中的一種或多種以形成粘合結構。粘合結構中的至少第二纖維保持它們的纖維形式。粘合結構有助於將第一和第二纖維幅材固定在一起。這在保持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第一面和第二面的表面特性的同時實現,因為電磁輻射通常穿過第一面而不影響存在於第二纖維幅材中的第二纖維。
根據本文的各方面,在非織造織物上使用雷射粘合可以以另外的方式使用。例如,圖21描述了非織造織物2100,其可以是非織造織物118或複合非織造織物1226。非織造織物2100可以由第一纖維(諸如具有吸收指定波長或波長範圍的電磁輻射的第一傾向的第一纖維2105(以實線示出))和具有吸收電磁輻射的第二傾向的第二纖維(諸如第二纖維2107(以虛線示出))形成,其中第二傾向低於第一傾向。第一纖維2105和第二纖維2107可以彼此混合或纏結,如關於非織造織物118所述。替代地或附加地,第一纖維2105和第二纖維2107可以是如關於複合非織造織物1226所述的不同纖維幅材。第一纖維2105和第二纖維2107可以是本文所述的任何纖維,包括雙組分纖維,諸如雙組分纖維600。
在示例方面,雷射粘合可用于在非織造織物2100的面2113上產生標記2112,以描繪圖案片,例如用於袖子的圖案片2114、用於鞋類製品的鞋面的圖案片2116,以及用於下身衣物的軀幹和腿部部分的圖案片2118。圖案片2114、2116和2118可以使用本領域已知的去除技術(如切割、模切、水射流切割、雷射切割等)從非織造織物2100上去除。
在一個示例方面,標記2112可以包括在非織造織物2100的面2113中的凹痕或凹陷,例如關於複合非織造織物1226描述的凹痕1230。如上所述,當第一纖維112纏結時,當第二纖維114纏結時,或當第一纖維112與第二纖維114纏結時,也可在非織造織物118中形成凹痕。在另一示例方面,標記2112可以包括存在于非織造織物2100的面2113上的粘合結構。在該示例方面,可以增加光束寬度,使得可以在非織造織物2100的面2113上形成具有從約1mm至約5mm的近似直徑的可見粘合結構。在其他示例方面,並且如關於圖23更詳細地描述的,非織造織物2100可以包括已經用例如二氧化鈦(TiO2)塗覆或浸漬的纖維,使得纖維具有白色。TiO2纖維可以定位成存在於面2113上。當暴露於來自雷射器的電磁輻射時,TiO2纖維改變顏色。在示例方面,這可能是由於電磁輻射引起的TiO2的降解。例如,纖維的顏色從白色變為灰色。產生圖案標記的其他示例方式也被設想在本文的範圍內。
圖22A描繪了使用雷射粘合在圖案片中,例如用於袖子的圖案片2200,或在由例如非織造織物118或複合非織造織物1226形成的服裝製品中產生折疊線或懸垂線。在一個示例方面,並且如關於複合非織造織物1226所描述的,由雷射器發射的電磁輻射形成的粘合結構可以在圖案片2200的至少一個面(諸如面2212)中產生凹痕2210,諸如凹痕1230。圖22B描繪了凹 痕2210之一的示例橫截面的示意圖。如關於凹痕1230所述,纖維在諸如粘合結構2230的粘合結構內的截留可在與截留的纖維纏結的相鄰纖維上引起張力。反過來,這可能會在一個或多個面上產生凹痕,其中凹痕2210與粘合結構2230軸向對齊。與沒有凹痕2210的織物區域相比,無論在織物的一面還是兩面上,凹痕2210都減小了織物的厚度。因此,凹痕可以策略性地定位在圖案片2200上以產生厚度減小的區域或“線”,其可以比圖案片2200的沒有凹痕2210的部分更容易折疊或彎曲。
圖23描繪了使用由雷射器2316發射的電磁輻射在諸如非織造織物118和/或複合非織造織物1226的非織造織物2312上創建圖形、字母、標誌等的實例。在示例方面,非織造織物2312可以包括具有第一顏色(諸如白色)的TiO2纖維2314,其中纖維2314至少存在于非織造織物2312的第一面2305上。在步驟2310,通過雷射器2316將電磁輻射選擇性地施加到非織造織物2312。可以以程式設計的方式施加電磁輻射以創建圖形、字母、標誌等中的一個或多個。如上所述,對纖維2314施加電磁輻射使它們從第一顏色變為第二顏色,諸如灰色。
在步驟2318,描繪了字母,諸如字母2320,其中字母2320由由於電磁輻射的程式設計應用而引起的纖維2314的顏色變化形成。在示例方面,該方法可用于在用於形成服裝製品的非織造織物上形成例如護理說明,從而無需附加包含護理說明的額外織物材料。
以下條款代表了本文所設想的概念的示例方面。以下條款中的任一項可以以多個從屬方式組合以依賴於一個或多個其他條款。此外,可以組 合從屬條款(明確依賴於先前條款的條款)的任何組合,同時保持在本文所設想的方面的範圍內。以下條款是實例而非限制。
條款1.一種非織造織物,具有第一面、相對的第二面以及在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間的體積,所述非織造織物包括:第一多根纖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具有吸收由雷射器發射的電磁輻射的第一傾向;第二多根纖維,所述第二多根纖維具有吸收所述電磁輻射的第二傾向,吸收所述電磁輻射的所述第二傾向低於吸收所述電磁輻射的所述第一傾向,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中的至少一些與所述第一多根纖維混合,其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和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中的至少一者的纖維包括聚合物;以及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所述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在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定位在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間,所述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中的至少一些包括無定形聚合物附聚物和纖維形式的來自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和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中的一者或多者的纖維,其中來自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和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中的所述一者或多者的所述纖維的部分至少部分地被所述無定形聚合物附聚物包封。
條款2.根據條款1所述的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吸收所述電磁輻射並且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不吸收所述電磁輻射。
條款3.根據條款1至2中任一項所述的非織造織物,其中相對於所述第二面,在所述第一面處每單位面積存在更多數量的所述第二多根纖維。
條款4.根據條款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中的兩根或更多根纖維與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中的兩根或更多根纖維在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接觸。
條款5.根據條款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一面上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數量小於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數量。
條款6.根據條款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二面上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數量小於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數量。
條款7.根據條款1至6中任一項所述的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中的一根或多根包括雙組分纖維,所述雙組分纖維具有與非電磁輻射吸收材料成並排關係定位的電磁輻射吸收材料。
條款8.根據條款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與所述第二多根纖維纏結。
條款9.根據條款1至8中任一項所述的非織造織物,其中在馬丁代爾起球測試中,至少所述第一面的抗起球性為至少2。
條款10.根據條款1至9中任一項所述的非織造織物,其中在所述馬丁代爾起球測試中,至少所述第二面的抗起球性為至少2。
條款11.根據條款1至10中任一項所述的非織造織物,其中在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間存在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和所述第二多根纖維的非均勻分佈。
條款12.根據條款1至11中任一項所述的非織造織物,其中在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存在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和所述第二多根纖維的均勻分佈或非均勻分佈中的一種。
條款13.根據條款1至12中任一項所述的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和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中的一者或多者的短纖維長度為從約40mm至約120mm。
條款14.一種服裝製品,包括:非織造織物,所述非織造織物具有面向外的表面、面向內的表面以及在所述面向內的表面和所述面向外的表面之間的體積,所述非織造織物包括:第一多根纖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具有吸收由雷射器發射的電磁輻射的第一傾向;第二多根纖維,所述第二多根纖維具有吸收所述電磁輻射的第二傾向,吸收所述電磁輻射的所述第二傾向低於吸收所述電磁輻射的所述第一傾向,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中的至少一些與所述第一多根纖維混合,其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和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中的至少一者的纖維包括聚合物;以及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所述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在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定位在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面向內的表面和所述面向外的表面之間,所述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中的至少一些包括無定形聚合物附聚物和纖維形式的來自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和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中的一者或多者的纖維,其中來自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和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中的一者或多者的所述纖維的部分至少部分地被所述無定形聚合物附聚物包封。
條款15.根據條款14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吸收所述電磁輻射並且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不吸收所述電磁輻射。
條款16.根據條款14至15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相對於所述面向內的表面,在所述面向外的表面處每單位面積存在更多數量的所述第二多根纖維。
條款17.根據條款14至16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中的兩根或更多根纖維與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中的兩根或更多根纖維在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接觸。
條款18.根據條款14至17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面向外的表面上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數量小於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數量。
條款19.根據條款14至18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面向內的表面上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數量小於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數量。
條款20.根據條款14至19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中的一根或多根包括雙組分纖維,所述雙組分纖維具有與非電磁輻射吸收材料成並排關係定位的電磁輻射吸收材料。
條款21.根據條款14至20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與所述第二多根纖維纏結。
條款22.根據條款14至21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在馬丁代爾起球測試中,至少所述面向外的表面的抗起球性為至少2。
條款23.根據條款14至22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在所述馬丁代爾起球測試中,至少所述面向內的表面的抗起球性為至少2。
條款24.根據條款14至23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在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面向外的表面和所述面向內的表面之間存在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和所述第二多根纖維的非均勻分佈。
條款25.根據條款14至24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在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存在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和所述第二多根纖維的均勻分佈或非均勻分佈中的一種。
條款26.根據條款14至25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和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中的一者或多者的短纖維長度為從約40mm至約120mm。
條款27.根據條款14至26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面向外的表面形成所述服裝製品的面向最外的表面。
條款28.根據條款14至27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面向內的表面形成所述服裝製品的面向最內的表面。
條款29.根據條款14至28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服裝製品包括上身衣物、下身衣物或鞋類製品的鞋面中的一種。
條款30.一種整理非織造織物的方法,所述非織造織物具有第一面、相對的第二面以及在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相對的第二面之間的體積,所述非織造織物包括第一多根纖維和第二多根纖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具有吸收由雷射器發射的電磁輻射的第一傾向,所述第二多根纖維具有吸收所述電磁輻射的第二傾向,所述第二傾向低於吸收所述電磁輻射的所述第一傾向,其中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中的至少一些與所述第一多根纖維混合,並且其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和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中的至少一者的纖維包括聚合物,所述方法包括:將來自雷射器的所述電磁輻射選擇性地施加到所述非織造織物以在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形成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所述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在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定位在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間,所 述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中的至少一些包括無定形聚合物附聚物和纖維形式的來自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和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中的一者或多者的纖維,其中來自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和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中的一者或多者的所述纖維的部分至少部分地被所述無定形聚合物附聚物包封。
條款31.根據條款30所述的整理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選擇性地施加來自所述雷射器的所述電磁輻射導致所述第一多根纖維的部分熔融,並且其中在選擇性地施加來自所述雷射器的所述電磁輻射停止之後,所述第一多根纖維的熔融部分重新固化以形成所述無定形聚合物附聚物。
條款32.根據條款30至31中任一項所述的整理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電磁輻射以包括間隔開的施加位點的圖案施加。
條款33.根據條款30至32中任一項所述的整理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吸收所述電磁輻射並且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不吸收所述電磁輻射。
條款34.根據條款30至33中任一項所述的整理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相對於所述第二面,在所述第一面處每單位面積存在更多數量的所述第二多根纖維。
條款35.根據條款30至34中任一項所述的整理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中的兩根或更多根纖維與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中的兩根或更多根纖維在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接觸。
條款36.根據條款30至35中任一項所述的整理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面上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數量小於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數量。
條款37.根據條款30至36中任一項所述的整理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面上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數量小於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數量。
條款38.根據條款30至37中任一項所述的整理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中的一根或多根包括雙組分纖維,所述雙組分纖維具有與非電磁輻射吸收材料成並排關係定位的電磁輻射吸收材料。
條款39.根據條款30至38中任一項所述的整理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與所述第二多根纖維纏結。
條款40.根據條款30至39中任一項所述的整理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在馬丁代爾起球測試中,至少所述第一面的抗起球性為至少2。
條款41.根據條款30至40中任一項所述的整理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在所述馬丁代爾起球測試中,至少所述第二面的抗起球性為至少2。
條款42.根據條款30至41中任一項所述的整理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間存在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和所述第二多根纖維的非均勻分佈。
條款43.根據條款30至42中任一項所述的整理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在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存在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和所述第二多根纖維的均勻分佈或非均勻分佈中的一種。
條款44.根據條款30至43中任一項所述的整理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和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中的一者或多者的短纖維長度為從約40mm至約120mm。
條款45.一種複合非織造織物,具有第一面、相對的第二面以及在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間的體積,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包括:形成所述第一面的第一纖維幅材,所述第一纖維幅材包括具有吸收由雷射器發射的電磁輻射的第一傾向的第一纖維;形成所述第二面的第二纖維幅材,所述第二纖維幅材包括具有吸收所述電磁輻射的第二傾向的第二纖維,吸收所述電磁輻射的所述第二傾向低於吸收所述電磁輻射的所述第一傾向,其中所述第一纖維和所述第二纖維中的至少一者的纖維包括聚合物;以及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所述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在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定位在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間,所述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中的至少一些包括無定形聚合物附聚物和纖維形式的來自所述第一纖維和所述第二纖維中的一者或多者的纖維,其中所述第一纖維和所述第二纖維中的一者或多者的部分至少部分地被所述無定形聚合物附聚物包封。
條款46.根據條款45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位於所述第一纖維幅材和所述第二纖維幅材之間的介面處。
條款47.根據條款45至46中任一項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一纖維吸收所述電磁輻射並且所述第二纖維不吸收所述電磁輻射。
條款48.根據條款45至47中任一項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一纖維的兩根或更多根纖維與所述第二纖維的兩根或更多根纖維在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接觸。
條款49.根據條款45至d48中任一項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一面上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數量小於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數量。
條款50.根據條款45至49中任一項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一面上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所述數量為零。
條款51.根據條款45至50中任一項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二面上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數量小於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數量。
條款52.根據條款45至51中任一項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二面上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所述數量為零。
條款53.根據條款45至52中任一項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一纖維中的一根或多根包括雙組分纖維,所述雙組分纖維具有與非電磁輻射吸收材料成並排關係定位的電磁輻射吸收材料。
條款54.根據條款45至53中任一項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一纖維幅材包括第一纏結纖維幅材。
條款55.根據條款45至54中任一項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二纖維幅材包括第二纏結纖維幅材。
條款56.一種服裝製品,包括:複合非織造織物,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具有第一面、相對的第二面以及在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間的體積,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包括:形成所述第一面的第一纖維幅材,所述第一纖維幅材包括具有吸收由雷射器發射的電磁輻射的第一傾向的第一纖維;形成所述第二面的第二纖維幅材,所述第二纖維幅材包括具有吸收所述電磁輻射的第二傾向的第二纖維,吸收所述電磁輻射的所述第二傾向低於吸收所述電磁輻射的所述第一傾向,其中所述第一纖維和所述第二纖維中的至少一者的纖維包括聚合物;以及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所述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在 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定位在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間,所述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中的至少一些包括無定形聚合物附聚物和纖維形式的來自所述第一纖維和所述第二纖維中的一者或多者的纖維,其中所述第一纖維和所述第二纖維中的一者或多者的部分至少部分地被所述無定形聚合物附聚物包封。
條款57.根據條款56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一面形成所述服裝製品的面向最外的表面。
條款58.根據條款56至57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二面形成所述服裝製品的面向最內的表面。
條款59.根據條款56至58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服裝製品是上身衣物、下身衣物或鞋類製品的鞋面中的一種。
條款60.根據條款56至59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位於所述第一纖維幅材和所述第二纖維幅材之間的介面處。
條款61.根據條款56至60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第一纖維吸收所述電磁輻射並且所述第二纖維不吸收所述電磁輻射。
條款62.根據條款56至61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第一纖維的兩根或更多根纖維與所述第二纖維的兩根或更多根纖維在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接觸。
條款63.根據條款56至62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第一面上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數量小於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數量。
條款64.根據條款56至63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第一面上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所述數量為零。
條款65.根據條款56至64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第二面上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數量小於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數量。
條款66.根據條款56至65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第二面上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所述數量為零。
條款67.根據條款56至66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第一纖維中的一根或多根包括雙組分纖維,所述雙組分纖維具有與非電磁輻射吸收材料成並排關係定位的電磁輻射吸收材料。
條款68.根據條款56至67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第一纖維幅材包括第一纏結纖維幅材。
條款69.根據條款56至68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第二纖維幅材包括第二纏結纖維幅材。
條款70.一種形成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包括第一纖維幅材和第二纖維幅材,所述第一纖維幅材包括具有吸收由雷射器發射的電磁輻射的第一傾向的第一纖維,所述第二纖維幅材包括具有吸收所述電磁輻射的第二傾向的第二纖維,所述第二傾向低於所述第一傾向,所述第一纖維幅材和所述第二纖維幅材形成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第一面和相對的第二面以及在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間的體積,其中來自所述第一纖維和所述第二纖維中的至少一者的纖維包括聚合物,所述方法包括:使用所述雷射器將所述電磁輻射選擇性地施加到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以形成多 個離散的粘合結構,所述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在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定位在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間,所述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中的至少一些包括無定形聚合物附聚物和纖維形式的來自所述第一纖維和所述第二纖維中的一者或多者的纖維,其中所述第一纖維和所述第二纖維中的一者或多者的部分至少部分地被所述無定形聚合物附聚物包封。
條款71.根據條款70所述的形成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使用所述雷射器選擇性地施加所述電磁輻射導致所述第一纖維的部分熔融,並且其中在選擇性地施加來自所述雷射器的所述電磁輻射停止之後,所述第一纖維的熔融部分重新固化以形成所述無定形聚合物附聚物。
條款72.根據條款70至71中任一項所述的形成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電磁輻射以包括間隔開的施加位點的圖案施加。
條款73.根據條款70至72中任一項所述的形成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位於所述第一纖維幅材和所述第二纖維幅材之間的介面處。
條款74.根據條款70至73中任一項所述的形成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纖維吸收所述電磁輻射並且所述第二纖維不吸收所述電磁輻射。
條款75.根據條款70至74中任一項所述的形成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纖維的兩根或更多根纖維與所述第二纖維的兩根或更多根纖維在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接觸。
條款76.根據條款70至75中任一項所述的形成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面上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數量小於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數量。
條款77.根據條款70至76中任一項所述的形成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面上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所述數量為零。
條款78.根據條款70至77中任一項所述的形成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面上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數量小於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數量。
條款79.根據條款70至78中任一項所述的形成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面上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所述數量為零。
條款80.根據條款70至79中任一項所述的形成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纖維中的一根或多根包括雙組分纖維,所述雙組分纖維具有與非電磁輻射吸收材料成並排關係定位的電磁輻射吸收材料。
條款81.根據條款70至80中任一項所述的形成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纖維幅材包括第一纏結纖維幅材。
條款82.根據條款70至81中任一項所述的形成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纖維幅材包括第二纏結纖維幅材。
條款83.一種具有第一面和相對的第二面的非織造織物,所述非織造織物包括:包括二氧化鈦的第一多根纖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至少部分地形成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一面,其中所述第一面上的所述第一多根纖維的第一子集包括第一顏色,並且其中所述第一面上的所述第一多根纖維的第二子集包括不同於所述第一顏色的第二顏色。
條款84.根據條款82所述的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的所述第二子集在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一面上形成字母、標誌和圖形中的一種或多種。
條款85.根據條款84所述的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的所述第二子集形成指定護理說明的字母。
條款86.一種由根據條款83至85中任一項所述的非織造織物形成的服裝製品。
條款87.根據條款86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服裝製品包括上身衣物、下身衣物或鞋類製品的鞋面中的一種。
條款89.一種整理非織造織物的方法,所述非織造織物包括第一面和相對的第二面,以及至少部分地形成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一面的第一多根纖維,其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包括第一顏色,所述方法包括:將指定波長或波長範圍的電磁輻射選擇性地施加到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一面,其中所述電磁輻射的施加使得所述第一多根纖維的至少一個子集從所述第一顏色改變為第二顏色,所述第二顏色不同於所述第一顏色。
條款90.根據條款89所述的整理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的所述子集形成字母、圖形和標誌中的一種或多種。
條款91.根據條款89至90中任一項所述的整理非織造織物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包括二氧化鈦。
條款92.一種在非織造織物上標記圖案片的方法,所述非織造織物包括第一面、相對的第二面以及在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相對的第二面之間的體積,所述非織造織物包括具有吸收由雷射器發射的電磁輻射的第一傾向的第 一多根纖維和具有吸收所述電磁輻射的第二傾向的第二多根纖維,所述第二傾向低於所述第一傾向,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和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中的一者或多者包括聚合物,所述方法包括:使用雷射器以限定上身衣物、下身衣物和鞋類製品的鞋面中的一者或多者的圖案片的周邊形狀的施加圖案將所述電磁輻射選擇性地施加到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一面,其中所述施加圖案包括間隔開的施加位點。
條款93.根據條款92所述的在非織造織物上標記圖案片的方法,還包括從所述非織造織物上切除所述圖案片中的一種或多種。
條款94.根據條款92至93中任一項所述的在非織造織物上標記圖案片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施加位點處形成一個或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所述一個或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中的至少一些包括無定形聚合物附聚物和纖維形式的來自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和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中的一者或多者的纖維,其中來自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和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中的所述一者或多者的所述纖維的部分至少部分地被所述無定形聚合物附聚物包封。
條款95.一種通過根據條款92至94中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形成的圖案片。
條款96.一種由非織造織物形成的服裝製品,所述非織造織物具有面向外的表面、面向內的表面以及在所述面向內的表面和所述面向外的表面之間的體積,所述非織造織物包括:第一多根纖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具有吸收由雷射器發射的電磁輻射的第一傾向;第二多根纖維,所述第二多根纖維具有吸收所述電磁輻射的第二傾向,吸收所述電磁輻射的所述第二傾向低於吸收所述電磁輻射的所述第一傾向,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中的至少一些與所 述第一多根纖維纏結,其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和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中的至少一者的纖維包括聚合物;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所述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在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定位在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面向內的表面和所述面向外的表面之間,所述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中的至少一些包括無定形聚合物附聚物和纖維形式的來自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和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中的一者或多者的纖維,其中來自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和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中的一者或多者的所述纖維的部分至少部分地被所述無定形聚合物附聚物包封;以及形成在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中的一者或多者中的多個凹痕,所述多個凹痕中的每一個與所述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中的粘合結構軸向對齊。
條款97.根據條款96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多個凹痕以圖案佈置以形成一條或多條折疊線,所述非織造織物的硬度沿著所述折疊線降低。
條款98.根據條款96至97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位於所述多個凹痕中的一個或多個中的一根或多根纖維與位於所述粘合結構內的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和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中的一者或多者纏結。
條款99.根據條款96至98中任一項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多個凹痕中的每個凹痕從由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中的一者或多者限定的表面平面向內偏移。
已經描述了本公開的各方面,其意圖是說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不偏離其範圍的替代方面將變得顯而易見。在不脫離本公開的範圍的情況下,技術人員可以開發實現上述改進的替代手段。
應當理解,某些特徵和子組合是有用的,並且可以在不參考其他特徵和子組合的情況下使用,並且被設想是在請求項的範圍內。並非各個圖中列出的所有步驟均需要按照所描述的特定循序執行。
112:第一纖維
114:第二纖維
118:非織造織物
122:第一面
130:粘合結構
205:體積
210:單位面積

Claims (54)

  1. 一種非織造織物,具有第一面、相對的第二面以及在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間的體積,所述非織造織物包括:第一多根纖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具有吸收由雷射器發射的電磁輻射的第一傾向;第二多根纖維,所述第二多根纖維具有吸收所述電磁輻射的第二傾向,吸收所述電磁輻射的所述第二傾向低於吸收所述電磁輻射的所述第一傾向,其中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中的至少一些與所述第一多根纖維混合,其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和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中的至少一者的纖維包括聚合物;以及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所述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在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定位在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間,所述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中的至少一些包括無定形聚合物附聚物和纖維形式的來自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和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中的一者或多者的纖維,其中來自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和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中的所述一者或多者的所述纖維的部分至少部分地被所述無定形聚合物附聚物包封。
  2.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吸收所述電磁輻射並且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不吸收所述電磁輻射。
  3.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非織造織物,其中相對於所述第二面,在所述第一面處每單位面積存在更多數量的所述第二多根纖維。
  4.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中的兩根或更多根纖維與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中的兩根或更多根纖維在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接觸。
  5.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一面上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數量小於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數量。
  6.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二面上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數量小於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數量。
  7.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中的一根或多根包括雙組分纖維,所述雙組分纖維具有與非電磁輻射吸收材料成並排關係定位的電磁輻射吸收材料。
  8.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與所述第二多根纖維纏結。
  9.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非織造織物,其中在馬丁代爾起球測試中,至少所述第一面的抗起球性為至少2。
  10.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非織造織物,其中在馬丁代爾起球測試中,至少 所述第二面的抗起球性為至少2。
  11.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非織造織物,其中在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間存在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和所述第二多根纖維的非均勻分佈。
  12.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非織造織物,其中在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存在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和所述第二多根纖維的均勻分佈或非均勻分佈中之一者。
  13. 根據請求項1所述的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和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中的一者或多者的短纖維長度為從約40mm至約120mm。
  14. 一種服裝製品,包括:非織造織物,所述非織造織物具有面向外的表面、面向內的表面以及在所述面向內的表面和所述面向外的表面之間的體積,所述非織造織物包括:第一多根纖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具有吸收由雷射器發射的電磁輻射的第一傾向;第二多根纖維,所述第二多根纖維具有吸收所述電磁輻射的第二傾向,吸收所述電磁輻射的所述第二傾向低於吸收所述電磁輻射的所述第一傾向,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中的至少一些與所述第一多根纖維混合,其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和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中的至少一者的纖維包括聚合物;以及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所述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在所述非織造織物 的所述體積內定位在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面向內的表面和所述面向外的表面之間,所述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中的至少一些包括無定形聚合物附聚物和纖維形式的來自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和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中的一者或多者的纖維,其中來自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和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中的一者或多者的所述纖維的部分至少部分地被所述無定形聚合物附聚物包封。
  15. 根據請求項14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吸收所述電磁輻射並且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不吸收所述電磁輻射。
  16. 根據請求項14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相對於所述面向內的表面,在所述面向外的表面處每單位面積存在更多數量的所述第二多根纖維。
  17. 根據請求項14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中的兩根或更多根纖維與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中的兩根或更多根纖維在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接觸。
  18. 根據請求項14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面向外的表面上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數量小於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數量。
  19. 根據請求項14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面向內的表面上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數量小於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數量。
  20. 根據請求項14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中的一根或多根包括雙組分纖維,所述雙組分纖維具有與非電磁輻射吸收材料成並排關係定位的電磁輻射吸收材料。
  21. 根據請求項14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與所述第二多根纖維纏結。
  22. 根據請求項14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在馬丁代爾起球測試中,至少所述面向外的表面的抗起球性為至少2。
  23. 根據請求項14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在馬丁代爾起球測試中,至少所述面向內的表面的抗起球性為至少2。
  24. 根據請求項14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在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面向外的表面和所述面向內的表面之間存在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和所述第二多根纖維的非均勻分佈。
  25. 根據請求項14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在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存在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和所述第二多根纖維的均勻分佈或非均勻分佈中之一者。
  26. 根據請求項14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第一多根纖維和所述第二多根纖維中的一者或多者的短纖維長度為從約40mm至約120mm。
  27. 根據請求項14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面向外的表面形成所述服裝製品的面向最外的表面。
  28. 根據請求項14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面向內的表面形成所述服裝製品的面向最內的表面。
  29. 根據請求項14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服裝製品包括上身衣物、下身衣物或鞋類製品的鞋面中之一者。
  30. 一種複合非織造織物,具有第一面、相對的第二面和在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間的體積,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包括:形成所述第一面的第一纖維幅材,所述第一纖維幅材包括具有吸收由雷射器發射的電磁輻射的第一傾向的第一纖維;形成所述第二面的第二纖維幅材,所述第二纖維幅材包括具有吸收所述電磁輻射的第二傾向的第二纖維,吸收所述電磁輻射的所述第二傾向低於吸收所述電磁輻射的所述第一傾向,其中所述第一纖維和所述第二纖維中的至少一者的纖維包括聚合物;以及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所述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在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定位在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間,所述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中的至少一些包括無定形聚合物附聚物和纖維形式的來自所述第一纖維和所述第二纖維中的一者或多者的纖維,其中所述第一纖維和所述第二纖維中的一者或多者的部分至少部分地被所述無定形聚合物附聚物包封。
  31. 根據請求項30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位於所述第一纖維幅材和所述第二纖維幅材之間的介面處。
  32. 根據請求項30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一纖維吸收所述電磁輻射並且所述第二纖維不吸收所述電磁輻射。
  33. 根據請求項30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一纖維的兩根或更多根纖維與所述第二纖維的兩根或更多根纖維在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接觸。
  34. 根據請求項30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一面上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數量小於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數量。
  35. 根據請求項34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一面上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所述數量為零。
  36. 根據請求項30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二面上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數量小於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數量。
  37. 根據請求項36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二面上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所述數量為零。
  38. 根據請求項30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一纖維中的一根或多根包括雙組分纖維,所述雙組分纖維具有與非電磁輻射吸收材料成並排關係定位的電磁輻射吸收材料。
  39. 根據請求項30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一纖維幅材包括第一纏結纖維幅材。
  40. 根據請求項30所述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其中所述第二纖維幅材包括第二纏結纖維幅材。
  41. 一種服裝製品,包括:複合非織造織物,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具有第一面、相對的第二面以及在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間的體積,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包括:形成所述第一面的第一纖維幅材,所述第一纖維幅材包括具有吸收由雷射器發射的電磁輻射的第一傾向的第一纖維;形成所述第二面的第二纖維幅材,所述第二纖維幅材包括具有吸收所述電磁輻射的第二傾向的第二纖維,吸收所述電磁輻射的所述第二傾向低於吸收所述電磁輻射的所述第一傾向,其中所述第一纖維和所述第二纖維中的至少一者的纖維包括聚合物;以及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所述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在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定位在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面之間,所述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中的至少一些包括無定形聚合 物附聚物和纖維形式的來自所述第一纖維和所述第二纖維中的一者或多者的纖維,其中所述第一纖維和所述第二纖維中的一者或多者的部分至少部分地被所述無定形聚合物附聚物包封。
  42. 根據請求項41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一面形成所述服裝製品的面向最外的表面。
  43. 根據請求項41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第二面形成所述服裝製品的面向最內的表面。
  44. 根據請求項41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服裝製品是上身衣物、下身衣物或鞋類製品的鞋面中之一者。
  45. 根據請求項41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多個離散的粘合結構位於所述第一纖維幅材和所述第二纖維幅材之間的介面處。
  46. 根據請求項41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第一纖維吸收所述電磁輻射並且所述第二纖維不吸收所述電磁輻射。
  47. 根據請求項41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第一纖維的兩根或更多根纖維與所述第二纖維的兩根或更多根纖維在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接觸。
  48. 根據請求項41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第一面上每單位面積的離散 的粘合結構的數量小於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數量。
  49. 根據請求項48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第一面上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所述數量為零。
  50. 根據請求項41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第二面上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數量小於所述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所述體積內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數量。
  51. 根據請求項50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第二面上每單位面積的離散的粘合結構的所述數量為零。
  52. 根據請求項41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第一纖維中的一根或多根包括雙組分纖維,所述雙組分纖維具有與非電磁輻射吸收材料成並排關係定位的電磁輻射吸收材料。
  53. 根據請求項41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第一纖維幅材包括第一纏結纖維幅材。
  54. 根據請求項41所述的服裝製品,其中所述第二纖維幅材包括第二纏結纖維幅材。
TW112204759U 2022-05-16 2023-05-15 非織造織物、服裝製品及複合非織造織物 TWM65247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63/342,430 2022-05-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52479U true TWM652479U (zh) 2024-03-11

Family

I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090034U (zh) 复合非织造织物和非织造服装制品
TWM652479U (zh) 非織造織物、服裝製品及複合非織造織物
CN220564848U (zh) 非织造织物、复合非织造织物以及服装制品
TW202409374A (zh) 織物上的選擇性雷射粘合
WO2023224977A1 (en) Selective laser bonding on textiles
WO2022093594A2 (en) Asymmetric faced composite nonwoven textile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WI839655B (zh) 服裝製品及製造服裝製品的方法
TWI835401B (zh) 具有不同旦數的可回收的非對稱飾面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及製造非對稱飾面的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
TW202412654A (zh) 具有有機矽塗層纖維的可回收的非對稱飾面的複合非織造織物及製造複合非織造織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