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46549U - 低輪廓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低輪廓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46549U
TWM646549U TW111211831U TW111211831U TWM646549U TW M646549 U TWM646549 U TW M646549U TW 111211831 U TW111211831 U TW 111211831U TW 111211831 U TW111211831 U TW 111211831U TW M646549 U TWM646549 U TW M64654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mating
power
terminals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118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湯瑪士 A 布朗葛德
史蒂芬 E 普雷索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Fci美國有限責任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Fci美國有限責任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Fci美國有限責任公司
Publication of TWM6465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46549U/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2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 H01R12/72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with the edge of the rigid printed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upling devices mounted on the edge of the printed circuits containing contact members forming a right ang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4Bases; Cases composed as a modular blocks or assembly, i.e. composed of co-operating parts provided with contact member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between the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005Guiding, mounting, polarizing or locking means; Extractors
    • H01R12/7011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 H01R12/7052Locking or fixing a connector to a PCB characterised by the locating member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揭示一種電連接器,其包含一絕緣外殼與導電電源及信號端子。該外殼具有與一配合連接器接合之一配合介面。該等電源端子及信號端子經附接至該外殼且在該配合介面處暴露。該外殼經構形以待安裝於一電路板上,使得一側外殼表面與該電路板之一邊緣對準。該連接器可具有一直角構形且可與一直角配合連接器配合,使得該連接器之該電路板之一邊緣及該配合連接器之一電路板之一邊緣經邊緣對邊緣對準且直接面向彼此以形成一平坦對,或可與一垂直配合連接器對準以形成一轉角對。該等電源端子及該等信號端子可係配置成行及列之陣列。

Description

低輪廓電連接器
本創作大體上係關於電互連系統,且更明確言之,本創作係關於用於使兩個電路板電互連之低輪廓電連接器。
電連接器用於諸多電子系統中。一般而言,各種電子裝置(例如智慧型電話、平板電腦、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數位相機及其類似者)已具有各種類型之連接器,其主要用途係實現用於在一電子裝置之子總成之間交換功率、資料、命令及/或其他信號之可分離連接。電連接器係使一些電氣系統運作所需之基本組件。諸多構形中之連接器可商購以基於其中意欲使用連接器之裝置構形以及其他使用參數(諸如資料信號之數目及速度及/或通過連接器之電流量或電源電路之數目)來不同設計。連接器操作之機械參數亦可因連接器而變動,諸如所要配合或接觸力。
由於可影響連接器選擇及效能之參數範圍,一電子系統之一設計者要在連接器選擇及鑑定上花費大量時間。當設計者針對一新裝置創建設計時,設計者要調查可用連接器以選擇一特定連接器作為用於裝置製造之一候選者。然而,在大量製造該裝置之前,設計者要鑑定選定連接器(包含測試選定連接器之效能及可靠性)以確保其在批量生產時在裝置中工作。此選擇及鑑定可能很耗時且要對各新裝置設計及導致需要選擇一不 同連接器之一既有裝置設計之修改重複。
隨著電子裝置變得越來越小,需要電連接器部署於非常小空間中。設計者在製造一小型電子裝置時要考量之一個因數係是否有空間收容電子裝置正常運行所需之所有電連接。
根據本技術之態樣,提供一種電連接器。該電連接器可包括:一絕緣外殼,其包括經構形以在該電連接器及一配合連接器處於一配合位置中時面向該配合連接器之一配合介面;複數個導電電源端子,其等附接至該外殼且在該配合介面處暴露;及複數個導電信號端子,其等附接至該外殼且在該配合介面處暴露。該外殼可經構形以安裝於一電路板上,使得該外殼之一側表面與該電路板之一邊緣對準。
在一態樣中,該外殼之該側表面可經構形以與該電路板之該邊緣對準,使得當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該電路板與其上安裝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電路板平行,使得該電路板之該邊緣面向該對應電路板之一邊緣。在此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該外殼可經構形以安裝於該電路板上,使得該外殼之一底面面向該電路板之一表面且該外殼之一頂面背向該電路板之該表面,該外殼之該側表面可垂直於該外殼之該底面,且自該外殼之該底面垂直延伸至該外殼之該頂面之該外殼之一高度可在自5.0mm至14.0mm之一範圍內。例如,該外殼之該高度可在自6.0mm至12.0mm之一範圍內。
在此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該等電源端子之各者可包括一本體部分、在一第一方向上自該本體部分延伸之一安裝部分及在一第二方向上自該本體部分延伸之一接觸部分,該第二方向垂直於該第一方向。該 等電源端子之該等安裝部分可經構形以附接至該電路板,且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可經構形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觸該配合連接器之對應電源端子。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可在平行於該外殼之該底面之一列方向上對準,且該外殼之該高度可在自6.5mm至8.5mm之一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電源端子可包括第一及第二電源端子之對。針對第一及第二電源端子之該等對之各者,該第一電源端子之該接觸部分可為該第二電源端子之該接觸部分之一鏡像。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可配置成包括垂直於該外殼之該底面對準之複數個行及平行於該外殼之該底面對準之複數個列之一陣列,且該外殼之該高度可在自10.0mm至12.0mm之一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陣列之該等行之各者可包括該等電源端子之一對第一及第二電源端子,其中該陣列之該等第一電源端子排在一第一列,且其中該陣列之該等第二電源端子排在在一第二列。針對該陣列之各行,該第一電源端子之該接觸部分可為該第二電源端子之該接觸部分之一鏡像。
在此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該等信號端子之各者可包括在一第一方向上延伸之一安裝部分及在一第二方向上延伸之一接觸部分,該第二方向垂直於該第一方向,該等信號端子之該等安裝部分可經構形以附接至該電路板,且該等信號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可經構形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觸該配合連接器之對應信號端子。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信號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可配置成包括垂直於該外殼之該底面對準之複數個行及平行於該外殼之該底面對準之複數個列之一陣列。
在此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該外殼可包括位於該外殼之對 置側上之第一及第二安裝端,且該外殼可經構形以藉由分別安置於該第一及第二安裝端中之第一及第二固定夾來附接至該電路板。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外殼之該第一及第二安裝端之各者可包括經構形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與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對準結構接合之一對準結構。
在另一態樣中,該電連接器可為一插座連接器。在此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該外殼之該配合介面可包括延伸超過該外殼之該側表面之一突出接合區段,且該配合介面之該接合區段可包括該等電源端子透過其來暴露之複數個第一接觸開口及該等信號端子透過其來暴露之複數個第二接觸開口。在一些實施例中,當該外殼安裝於該電路板上時,該電連接器與該配合連接器之一配合方向可平行於該電路板之一表面。在一些實施例中,該配合介面之該接合區段可經構形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收於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容納空間中。
在此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及該等信號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可安置於該配合介面之該接合區段中。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可包括電源突片。針對該等電源端子之各者,該電源突片及該安裝部分可在垂直方向上自該本體部分延伸。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電源端子可在一列方向上依包括一第一電源端子及一第二電源端子之對對準,且針對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對之各者,對應於該第一電源端子之該第一接觸開口之一中點與對應於該第二電源端子之該第一接觸開口之一中點之間在該列方向上之一距離可在自2.5mm至3.5mm之一範圍內。針對該等電源端子之相鄰對,對應於該等第一電源端子之該等第一接觸開口之該等中點之間的一距離可在自5.5mm至6.5mm之一範圍內。在 一些實施例中,針對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對之各者,該第一電源端子之該電源突片之一接觸表面與該第二電源端子之該電源突片之一接觸表面可面向相反方向。
在此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該等電源端子可經配置使得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電源突片依行及列安置於該配合介面之該接合區段中,使得各行包括該等電源端子之一對第一及第二電源端子,且該等第一電源端子之該等安裝部分之一長度可比該等第二電源端子之該等安裝部分之一長度短。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第一及第二電源端子之該等對之各者,該第一電源端子之該電源突片可具有一彎曲區段,其係該第二電源端子之該電源突片之一彎曲區段之一鏡像。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電源突片可經構形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緊壓該配合連接器之該等對應電源端子。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行之各者,對應於該第一電源端子之該第一接觸開口之一中點與對應於該第二電源端子之該第一接觸開口之一中點之間在一行方向上之一距離可在自1.5mm至2.5mm之一範圍內。針對該第一及第二電源端子之相鄰對,對應於該等第一電源端子之該等第一接觸開口之該等中點之間在一列方向上之一距離可在6.5mm至7.5mm之一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行之各者,該第一電源端子之該電源突片之一接觸表面及該第二電源端子之該電源突片之一接觸表面可面向相反方向。
在此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該等信號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可包括接觸夾,且該等接觸夾之各者可經構形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收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信號接針。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信號端子之該等接觸夾之各者可包括:一第一臂,其包括一 第一接觸表面;及一第二臂,其包括一第二接觸表面。針對該等接觸夾之各者,該第一及第二接觸表面可面向彼此且可經構形以在其等之間接收該配合連接器之該對應信號接針,其中該第一與第二接觸表面之間的一距離使得當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該對應信號接針由該第一及第二接觸表面夾緊。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該等信號端子之各者,該接觸夾及該安裝部分可在垂直方向上延伸。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信號端子可經配置使得該等信號端子之該等接觸夾依行及列安置於該配合介面之該接合區段中,使得該等行之各者包括該等信號端子之至少兩者之該等接觸夾。針對該等信號端子之該等行之各者,該等信號端子之該至少兩者之該等安裝部分可具有彼此不同長度。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信號端子之該等行之各者可包括一第一信號端子及一第二信號端子,且該第一信號端子之該安裝部分之一形狀可不同於該第二信號端子之該安裝部分之一形狀。
在此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該外殼之該第一及第二安裝端之該等對準結構之各者可包括經構形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收於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配合凹槽中之一多級突起。該配合介面之該接合區段可延伸超過該外殼之該側表面達一第一距離,且該等多級突起之各者可延伸超過該外殼之該側表面達大於該第一距離之一第二距離。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多級突起之各者可包括延伸超過該外殼之該側表面達小於該第二距離且大於該第一距離之一第三距離之一子級。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及第二端部之該等多級突起可與該配合介面之該接合區段鄰接,且在一配合操作中,在該接合區段接收於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容納空間中之前,該等多級突起可接收於該配合連接器之該對應配合凹 槽中。
在另一態樣中,該電連接器可為一插頭連接器。在此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該外殼之該側表面可為該外殼之一最外表面且可經構形以與該電路板之該邊緣對準,使得當該外殼安裝於該電路板上時,該外殼之所有部分不延伸超過該電路板之該邊緣。該外殼之該配合介面可包括經構形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收該配合連接器之一突出接合區段之一容納空間。當該外殼安裝於該電路板上時,該電連接器與該配合連接器之一配合方向可平行於該電路板之一表面。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及該等信號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可安置於該容納空間中。
在此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針對該等電源端子之各者,該接觸部分可包括在該第一方向上自該本體部分延伸之一組指部。該等指部可經構形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緊壓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電源突片。針對該等電源端子之各者,該等指部及該安裝部分可在垂直方向上自該本體部分延伸。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電源端子可在一列方向上依包括一第一電源端子及一第二電源端子之對對準。針對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對之各者,該第一電源端子之該本體部分之一中點與該第二電源端子之該本體部分之一中點之間在該列方向上之一距離可在自2.5mm至3.5mm之一範圍內。針對該等電源端子之相鄰對,該等第一電源端子之中點之間的一距離可在自5.5mm至6.5mm之一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對之各者,該第一電源端子之該組指部之一接觸表面及該第二電源端子之該組指部之一接觸表面可面向相反方向。
在此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該等電源端子可經配置使得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組指部依行及列安置於該配合介面之該容納空間中,使得各行包括該等電源端子之一對第一及第二電源端子。針對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行之各者,該第一電源端子之該安裝部分之一長度可比該第二電源端子之該安裝部分之一長度短。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行之各者,該第一電源端子之該等指部可具有一彎曲區段,其係該第二電源端子之該等指部之一彎曲區段之一鏡像。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行之各者,該第一電源端子之一中點與該第二電源端子之一中點之間在一行方向上之一距離可在自1.5mm至2.5mm之一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該等電源端子之相鄰行,該等第一電源端子之該等中點之間在一列方向上之一距離可在自6.5mm至7.5mm之一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行之各者,該第一電源端子之該組指部之一接觸表面及該第二電源端子之該組指部之一接觸表面可面向相反方向。
在此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該等信號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可包括觸針,且該等觸針之各者可經構形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插入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信號夾中。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該等信號端子之各者,該觸針及該安裝部分可在垂直方向上延伸。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信號端子可經配置使得該等信號端子之該等觸針依行及列安置於該配合介面之該容納空間中,使得各行包括該等信號端子之至少兩者之該等觸針。針對該等信號端子之該等行之各者,該等信號端子之該至少兩者之該等安裝部分可具有彼此不同長度。針對該等信號端子之該等行之各者,該等信號端子之該至少兩者之該等觸針可具有彼此不 同長度。
在此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該外殼之該第一及第二安裝端之該等對準結構之各者可包括經構形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收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配合突起之一多級凹槽。該配合介面之該容納空間可自該側表面延伸至該外殼中達一第一距離,且該多級凹槽之各者可自該側表面延伸至該外殼中達大於該第一距離之一第二距離。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多級凹槽之各者可包括自該側表面延伸至該外殼中達小於該第二距離且大於該第一距離之一第三距離之一子級。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及第二端部之該等多級凹槽可與該配合介面之該容納空間鄰接。在一配合操作中,在該容納空間接收該配合連接器之該接合區段之前,該等多級凹槽可接收該配合連接器之該等對應配合突起。
在另一態樣中,該電連接器可為一插頭連接器。該等電源端子之各者可包括:一本體部分;一安裝部分,其在一第一方向上自該本體部分延伸且經構形以在該外殼安裝於該電路板上時附接至該電路板;及一接觸部分,其在一第二方向上自該本體部分延伸且經構形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觸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電源端子,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一方向相反。該等信號端子之各者可包括:一安裝部分,其在該第一方向上延伸且經構形以在該外殼安裝於該電路板上時附接至該電路板;及一接觸部分,其在該第二方向上延伸且經構形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觸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信號端子。該外殼之該配合介面可包括經構形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收該配合連接器之一突出接合區段之一容納空間。當該外殼安裝於該電路板上時,該電連接器與該配合連接器之一配合 方向可垂直於該電路板之一表面。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及該等信號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可安置於該容納空間中。
在此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當該外殼安裝於該電路板上時,該外殼之該側表面可面向該電路板之一表面,該外殼之一配合表面可背向該電路板之該表面,且該外殼之頂面及底面可垂直於該電路板。自該外殼之該底面垂直延伸至該外殼之該頂面之該外殼之一高度可在自5.0mm至14.0mm之一範圍內。
在此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針對該等電源端子之各者,該接觸部分可包括在該第一方向上自該本體部分延伸之一組指部,該等指部經構形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緊壓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電源突片。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該等電源端子之各者,該組指部及該安裝部分可在相反方向上自該本體部分延伸。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電源端子可在一列方向上依包括該等電源端子之第一及第二電源端子之對對準。針對第一及第二電源端子之該等對之各者,該第一電源端子之一中點與該第二電源端子之一中點之間在該列方向上之一距離可在自2.5mm至3.5mm之一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電源端子之相鄰對之該等第一電源端子之該組指部之間的一距離可在自5.5mm至6.5mm之一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對之各者,該第一電源端子之該等指部之一接觸表面及該第二電源端子之該等指部之一接觸表面可面向相反方向。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電源端子可經配置使得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組指部依行及列安置於該配合介面之該容納空間中,使得各行包括該等電源端子之一對第一及第二電源端子。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行之各者,該第一電源端子之該等指部可具有一彎 曲區段,其係該第二電源端子之該等指部之一彎曲區段之一鏡像。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行之各者,該第一電源端子之一中點與該第二電源端子之一中點之間在一行方向上之一距離可在自1.5mm至2.5mm之一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該等電源端子之相鄰對,該等第一電源端子之該等中點之間在一列方向上之一距離可在自6.5mm至7.5mm之一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行之各者,該第一電源端子之該等指部之一接觸表面及該第二電源端子之該等指部之一接觸表面可面向相反方向。
在此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該等信號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可包括觸針,且該等觸針之各者可經構形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插入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信號夾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信號端子可經配置使得該等信號端子之該等觸針依行及列安置於該配合介面之該容納空間中,使得各行包括該等信號端子之至少兩者之該等觸針。
在此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該外殼之該第一及第二安裝端之該等對準結構之各者可包括經構形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收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配合突起之一多級凹槽。該配合介面之該容納空間可自該配合表面延伸至該外殼中達一第一距離,且該等多級凹槽之各者可自該配合表面延伸至該外殼中達大於該第一距離之一第二距離。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多級突起之各者可包括自該配合表面延伸至該外殼中達小於該第二距離且大於該第一距離之一第三距離之一子級。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及第二端部之該等多級凹槽可與該外殼之該容納空間鄰接。在一配合操作中,在該容納空間接收該配合連接器之該接 合區段之前,該等多級凹槽可接收該配合連接器之該等對應配合突起。
在另一態樣中,該外殼可具有一分段建構,使得該外殼包括:複數個第一外殼部分,其等在一列方向上對準,其中該等第一外殼部分之各者經構形以支撐該等電源端子之至少一者;複數個第二外殼部分,其等在該列方向上對準,其中該等第二外殼部分之各者經構形以支撐該等信號端子之一群組;及第一及第二端外殼部分,其等位於對置端上且將該等第一及第二外殼部分夾在其等之間。在此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該等第一外殼部分之各者可經構形以支撐在一行方向上對準之該等電源端子之至少兩者。
根據本技術之進一步態樣,提供一種電連接器。該電連接器可包括:複數個電源段,其等在一列方向上對準,該等電源段之各者包括附接至一第一絕緣外殼部分之至少一個導電電源端子,該等電源端子之各者經構形以附接至一電路板;複數個信號段,其等在該列方向上對準,該等信號段之各者包括附接至一第二絕緣外殼部分之複數個導電信號端子,該等信號端子之各者經構形以附接至該電路板;一第一端段,其包括一第一絕緣端部及附接至該第一絕緣端部之一第一固定夾,該第一固定夾經構形以附接至該電路板;及一第二端段,其可包括一第二絕緣端部及附接至該第二絕緣端部之一第二固定夾,該第二固定夾經構形以附接至該電路板。該等電源段及該等信號段可安置於該第一與第二端段之間。該第一及第二端段之各者可包括經構形以在該電連接器及一配合連接器處於一配合位置中時與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配合結構接合之一配合結構。該等電源段及該等信號段可夾在該第一與第二端段之間。該第一及第二外殼部分及該第一及第二端部可彼此附接以形成包括一配合介面之一外殼,該配合 介面經構形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與該配合連接器之一配合介面接合。當該第一及第二端段藉由該第一及第二固定夾附接至該電路板時,該外殼之一側表面可與該電路板之一邊緣對準。
在此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當該第一及第二端段附接至該電路板時,該外殼之該側表面可與該電路板之該邊緣對準,使得當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該電路板與其上安裝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電路板平行,使得該電路板之該邊緣面向該對應電路板之一邊緣。在一些實施例中,當該第一及第二端段附接至該電路板時,該外殼之一底面可面向該電路板之一表面且該外殼之一頂面可背向該電路板之該表面。該外殼之該側表面可垂直於該外殼之該底面。自該外殼之該底面垂直延伸至該外殼之該頂面之該外殼之一高度可在自5.0mm至14.0mm之一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外殼之該高度可在自6.0mm至12.0mm之一範圍內。
在此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該等電源端子之各者可包括一本體部分、在一第一方向上自該本體部分延伸之一安裝部分及在一第二方向上自該本體部分延伸之一接觸部分,該第二方向垂直於該第一方向。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安裝部分可經構形以附接至該電路板。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可經構形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觸該配合連接器之對應電源端子。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外殼之該高度可在自6.5mm至8.5mm之一範圍內。
在此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該等電源段可包括第一及第二電源段之對,其中該等第一電源段之各者包括該等電源端子之一第一電源端子,且其中該等第二電源段之各者包括該等電源端子之一第二電源端 子。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第一及第二電源端子可在該列方向上依一交替順序配置。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第一及第二電源段之該等對之各者,該第一電源端子之該接觸部分可為該第二電源端子之該接觸部分之一鏡像。
在此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該等電源段之各者可包括該等電源端子之一對,且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對可配置成包括垂直於該外殼之該底面對準之複數個行及平行於該外殼之該底面對準之複數個列之一陣列。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外殼之該高度可在自10.0mm至12.0mm之一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該陣列之該等行之各者,該等電源端子之該對之該等接觸部分可為彼此之鏡像。
在此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該等信號端子之各者可包括在一第一方向上延伸之一安裝部分及在一第二方向上延伸之一接觸部分,該第二方向垂直於該第一方向。該等信號端子之該等安裝部分可經構形以附接至該電路板,且該等信號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可經構形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觸該配合連接器之對應信號端子。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信號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可配置成包括垂直於該外殼之該底面對準之複數個行及平行於該外殼之該底面對準之複數個列之一陣列。
在一態樣中,該電連接器可為一插座連接器。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電源段及該等信號段可經構形使得該外殼之該配合介面包括延伸超過該外殼之該側表面之突出接合區段,且該配合介面之該接合區段包括該等電源端子透過其來暴露之複數個第一接觸開口及該等信號端子透過其來暴露之複數個第二接觸開口。當該外殼安裝於該電路板上時,該電連接器與該配合連接器之一配合方向可平行於該電路板之一表面。該配合介 面之該接合區段可經構形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收於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容納空間中。
在此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及該等信號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可安置於該配合介面之該接合區段中。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可包括電源突片。針對該等電源端子之各者,該電源突片及該安裝部分可在垂直方向上延伸。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電源段可包括第一及第二電源段之對,其中該等第一電源段之各者包括該等電源端子之一第一電源端子,且其中該等第二電源段之各者包括該等電源端子之一第二電源端子。針對第一及第二電源段之該等對之各者,對應於該第一電源端子之該第一接觸開口之一中點與對應於該第二電源端子之該第一接觸開口之一中點之間在該列方向上之一距離可在自2.5mm至3.5mm之一範圍內。針對該等第一及第二電源段之相鄰對,對應於該等第一電源段之該等第一接觸開口之該等中點之間的一距離可在自5.5mm至6.5mm之一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第一及第二電源段之該等對之各者,該第一電源端子之該電源突片之一接觸表面及該第二電源端子之該電源突片之一接觸表面可面向相反方向。
在此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該等電源端子可配置成包括垂直於該外殼之該底面對準之複數個行及平行於該外殼之該底面對準之複數個列之一陣列。該等電源段之各者可對應於該陣列之一行且可包括該等電源端子之一第一電源端子及一第二電源端子。該陣列之該等第一電源端子之該等安裝部分之一長度可比該陣列之該等第二電源端子之該等安裝部分之一長度短。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該等電源段之各者,該第一電源端子之該電源突片可具有一彎曲區段,其係該第二電源端子之該電源突片之一 彎曲區段之一鏡像。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電源突片可經構形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緊壓該配合連接器之該等對應電源端子。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該等電源段之各者,對應於該第一電源端子之該第一接觸開口之一中點與對應於該第二電源端子之該第一接觸開口之一中點之間在一行方向上之一距離可在自1.5mm至2.5mm之一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該等電源段之相鄰對,對應於該等第一電源端子之該等第一接觸開口之該等中點之間在一列方向上之一距離可在自6.5mm至7.5mm之一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該等電源段之各者,該第一電源端子之該電源突片之一接觸表面及該第二電源端子之該電源突片之一接觸表面可面向相反方向。
在此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該等信號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可包括接觸夾,且該等接觸夾之各者可經構形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收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信號接針。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信號端子之該等接觸夾之各者可包括:一第一臂,其包括一第一接觸表面;及一第二臂,其包括一第二接觸表面。針對該等接觸夾之各者,該第一及第二接觸表面可面向彼此且可經構形以在其等之間接收該配合連接器之該對應信號接針,其中該第一與第二接觸表面之間的一距離使得當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該對應觸針由該第一及第二接觸表面夾緊。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該等信號端子之各者,該接觸夾及該安裝部分可在垂直方向上延伸。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信號端子可經配置使得該等信號端子之該等接觸夾依行及列安置於該配合介面之該接合區段中,使得該等行之各者包括該等信號端子之至少兩者之該等接觸夾。該等信號段之各者可對應於該陣列之一行,且針對該等信號段之 各者,該等信號端子之該至少兩者之該等安裝部分可具有彼此不同長度。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信號段之各者可包括一第一信號端子及一第二信號端子,且該第一信號端子之該安裝部分之一形狀可不同於該第二信號端子之該安裝部分之一形狀。
在此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及第二端段之該等配合結構之各者可包括經構形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收於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配合凹槽中之一多級突起。該配合介面之該接合區段可延伸超過該外殼之該側表面達一第一距離,且該等多級突起之各者可延伸超過該外殼之該側表面達大於該第一距離之一第二距離。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多級突起之各者可包括延伸超過該外殼之該側表面達小於該第二距離且大於該第一距離之一第三距離之一子級。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及第二端段之該等多級突起可與該配合介面之該接合區段鄰接。在一配合操作中,在該接合區段接收於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容納空間中之前,該等多級突起可接收於該配合連接器之該等對應配合凹槽中。
在另一態樣中,該電連接器可為一插頭連接器。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外殼之該側表面可為該外殼之一最外表面且可經構形以與該電路板之該邊緣對準,使得當該第一及第二端段附接至該電路板時,該外殼之所有部分不延伸超過該電路板之該邊緣。該外殼之該配合介面可包括經構形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收該配合連接器之一突出接合區段之一容納空間。當該第一及第二端段附接至該電路板時,該電連接器與該配合連接器之一配合方向可平行於該電路板之一表面。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及該等信號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可安置於該容納空間中。
在此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針對該等電源端子之各者,該接觸部分可包括在該第一方向上自該本體部分延伸之一組指部,其中該等指部經構形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緊壓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電源突片。針對該等電源端子之各者,該組指部及該安裝部分可在垂直方向上自該本體部分延伸。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電源段可包括第一及第二電源段之對,其中該等第一電源段之各者包括該等電源端子之一第一電源端子,且其中該等第二電源端子之各者包括該等電源端子之一第二電源端子。針對第一及第二電源段之該等對之各者,該第一電源段之一中點與該第二電源段之一中點之間在該列方向上之一距離可係在自2.5mm至3.5mm之一範圍內。針對第一及第二電源段之相鄰對,該等第一電源段之該等中點之間的一距離可係在自5.5mm至6.5mm之一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第一及第二電源段之該等對之各者,該第一電源端子之該組指部之一接觸表面及該第二電源端子之該組指部之一接觸表面可面向相反方向。
在此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該等電源端子可經配置成包括垂直於該外殼之該底面對準之複數個行及平行於該外殼之該底面對準之複數個列的一陣列。該等電源段之各者可對應於該陣列之一行且可包括該等電源端子之一第一電源端子及一第二電源端子。該陣列之該等第一電源端子之該等安裝部分之一長度可比該陣列之該等第二電源端子之該等安裝部分之一長度短。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該等電源段之各者,該第一電源端子之該組指部可具有一彎曲區段,其係該第二電源端子之該組指部之一彎曲區段之一鏡像。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指部可經構形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緊壓該配合連接器之該等對應電源端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該等電源段之各者,該第一電源端子之該本體部分之一中點與該第二電源端子之該本體部分之一中點之間在一行方向上之一距離可西在自1.5mm至2.5mm之一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該等電源段之相鄰對,該等第一電源端子之該等本體部分之該等中點之間在一列方向上之一距離可係在自6.5mm至7.5mm之一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該等電源段之各者,該第一電源端子之該組指部之一接觸表面及該第二電源端子之該組指部之一接觸表面可面向相反方向。
在此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該等信號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可包括觸針,且該等觸針之各者可經構形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插入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信號夾中。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該等信號端子之各者,該觸針及該安裝部分可在垂直方向上延伸。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信號端子可經配置使得該等信號端子之該等觸針依行及列安置於該配合介面之該容納空間中,使得各行包括該等信號端子之至少兩者之該等觸針。該等信號段之各者可對應於該陣列之一行。針對該等信號段之各者,該等信號端子之該至少兩者之該等觸針可具有彼此不同長度。
在此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及第二端段之該等配合結構之各者可包括經構形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收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配合突起之一多級凹槽。該配合介面之該容納空間可自該側表面延伸至該外殼中達一第一距離,且該等多級凹槽之各者可自該側表面延伸至該外殼中達大於該第一距離之一第二距離。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多級凹槽之各者可包括自該側表面延伸至該外殼中達小於該第二距離且大於該第一距離之一第三距離之一子級。在一些實施例 中,該第一及第二端部之該等多級凹槽可與該配合介面之該容納空間鄰接。在一配合操作中,在該容納空間接收該配合連接器之該接合區段之前,該等多級凹槽可接收該配合連接器之該等對應配合突起。
在另一態樣中,該電連接器可為一插頭連接器。該等電源端子之各者可包括:一本體部分;一安裝部分,其在一第一方向上自該本體部分延伸且經構形以附接至該電路板;及一接觸部分,其在一第二方向上自該本體部分延伸且經構形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觸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電源端子,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一方向相反。該等信號端子之各者可包括:一安裝部分,其在該第一方向上延伸且經構形以附接至該電路板;及一接觸部分,其在該第二方向上延伸且經構形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觸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信號端子。該外殼之該配合介面可包括經構形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收該配合連接器之一突出接合區段之一容納空間。當該第一及第二端段附接至該電路板時,該電連接器與該配合連接器之一配合方向可垂直於該電路板之一表面。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及該等信號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可安置於該容納空間中。
在此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當該第一及第二端段附接至該電路板時,該外殼之該側表面可面向該電路板之一表面,該外殼之一配合表面可背向該電路板之該表面,且該外殼之頂面及底面可垂直於該電路板。自該外殼之該底面垂直延伸至該外殼之該頂面之該外殼之一高度可在自5.0mm至14.0mm之一範圍內。
在此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針對該等電源端子之各者,該接觸部分可包括在該第一方向上自該本體部分延伸之一組指部,其中該等 指部經構形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緊壓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電源突片。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該等電源端子之各者,該組指部及該安裝部分可在相反方向上自該本體部分延伸。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電源段可包括第一及第二電源段之對,其中該等第一電源段之各者包括該等電源端子之一第一電源端子,且其中該等第二電源端子之各者包括該等電源端子之一第二電源端子。針對第一及第二電源段之該等對之各者,該第一電源段之一中點與該第二電源段之一中點之間在該列方向上之一距離可在自2.5mm至3.5mm之一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該等第一及第二電源段之相鄰對,該等第一電源段之該等中點之間的一距離可在自5.5mm至6.5mm之一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第一及第二電源段之該等對之各者,該第一電源端子之該組指部之一接觸表面及該第二電源端子之該組指部之一接觸表面面向相反方向。
在此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該等電源端子可配置成包括垂直於該外殼之該底面對準之複數個行及平行於該外殼之該底面對準之複數個列之一陣列。該等電源段之各者可對應於該陣列之一行且可包括該等電源端子之一第一電源端子及一第二電源端子。該陣列之該等第一電源端子之該等安裝部分之一長度可比該陣列之該等第二電源端子之該等安裝部分之一長度短。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該等電源段之各者,該第一電源端子之該組指部可具有一彎曲區段,其係該第二電源端子之該組指部之一彎曲區段之一鏡像。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指部可經構形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緊壓該配合連接器之該等對應電源端子。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該等電源段之各者,該第一電源端子之該本體部分之一中點與該第二電源端子之該本體部分之一中點之間在一行方向上之一距 離可在自1.5mm至2.5mm之一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電源段之一相鄰對之該等第一電源端子之該等本體部分之中點之間在一列方向上之一距離可在自6.5mm至7.5mm之一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該等電源段之各者,該第一電源端子之該等指部之一接觸表面及該第二電源端子之該等指部之一接觸表面可面向相反方向。
在此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該等信號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可包括觸針,且該等觸針之各者可經構形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插入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信號夾中。在一些實施例中,針對該等信號端子之各者,該觸針及該安裝部分可在相反方向上延伸。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信號端子可經配置使得該等信號端子之該等觸針依行及列之一陣列安置於該配合介面之該容納空間中,使得各行包括該等信號端子之至少兩者之觸針。該等信號段之各者可對應於該陣列之一行。
在此態樣之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及第二端段之該等配合結構之各者可包括經構形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收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配合突起之一多級凹槽。該配合介面之該容納空間可自該配合表面延伸至該外殼中達一第一距離,且該等多級凹槽之各者可自該配合表面延伸至該外殼中達大於該第一距離之一第二距離。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多級突起之各者可包括自該配合表面延伸至該外殼中達小於該第二距離且大於該第一距離之一第三距離之一子級。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第一及第二端部之該等多級凹槽可與該配合介面之該容納空間鄰接。在一配合操作中,在該容納空間接收該配合連接器之該接合區段之前,該等多級凹槽可接收該配合連接器之該等對應配合突起。
可在本文中所討論之實施例之任何者中單獨或依任何組合一起使用上述特徵。
1:配合對
2:配合對
3:電路板
3A:邊緣
3B:邊緣
4:電路板
4A:邊緣
5:安裝部分
6:安裝部分
7:側表面
8:側表面
9A:第一表面
9B:第二表面
9C:第三表面
10A:第一表面
10B:第二表面
10C:第三表面
11:電路板
11A:邊緣
11B:邊緣
12:安裝部分
13A:第一側表面
13B:第二側表面
14:側表面
100:連接器
102:絕緣外殼
102A:絕緣外殼部分
102B:絕緣外殼部分
102C:絕緣外殼部分
102D:絕緣外殼部分
102d:凹槽
104:電源部分
104A:電源段
104A-1:電源段
104A-2:電源段
104AB:對
104B:電源段
104B-1:電源段
104B-2:電源段
106:信號部分
106A:信號段
108:端部
108A:端段
110:接合突起
110A:接合部分
110B:接合部分
112:多級突起
112a:第一部分
112b:第二部分
130:電源端子
130A:電源端子
130a:本體部分
130B:電源端子
130b:接觸部分
130c:安裝部分
130d:彎曲區段
132:接觸開口
160:信號端子
160A:第一信號端子
160B:第二信號端子
160b:接觸部分
160c:安裝部分
160d:連接器部分
162:接觸開口
190:壓緊夾
190a:搭橋
190c:接觸部分
200:連接器
202:絕緣外殼
202A:絕緣外殼部分
202B:絕緣外殼部分
202C:絕緣外殼部分
202D:絕緣外殼部分
202d:凹槽
204:電源部分
204A:電源段
204AB:對
204B:電源段
206:信號部分
206A:信號段
208:端部
208A:端段
210:接合空間
210A:接合空間
210B:接合空間
210C:接合空間
212:多級凹槽
212a:第一部分
212b:第二部分
230:電源端子
230A:電源端子
230a:本體部分
230B:電源端子
230b:接觸部分
230c:安裝部分
230d:彎曲區段
260:信號端子
260A:第一信號端子
260B:第二信號端子
260b:接觸部分
260c:安裝部分
260d:連接器部分
290:壓緊夾
290a:搭橋
290c:安裝部分
300:連接器
302:絕緣外殼
302A:絕緣外殼部分
302B:絕緣外殼部分
302C:絕緣外殼部分
302D:絕緣外殼部分
304:電源部分
304A:電源段
304AB:對
304B:電源段
306:信號部分
306A:信號段
308:端部
308A:端段
310:接合空間
310A:接合空間
310B:接合空間
310C:接合空間
312:多級凹槽
312a:第一部分
312b:第二部分
330:電源端子
330A:電源端子
330a:本體部分
330B:電源端子
330b:接觸部分
330c:安裝部分
330d:彎曲區段
360:信號端子
360A:信號端子
390:壓緊夾
390a:搭橋
390c:安裝部分
1000:連接器
1102:絕緣外殼
1104:電源部分
1104A:電源段
1106:信號部分
1130:電源端子
1130A:電源端子
1130B:電源端子
1160:導電信號端子
A:配合方向
D1:距離
D2:距離
D3:距離
D4:距離
H1:高度
H2:高度
X1:距離
X2:距離
下文參考附圖描述本文中所揭示之本技術之各種態樣及實施例。應瞭解,圖未必按比例繪製。在多個圖中出現之項目可由相同元件符號指示。為清楚起見,可不在每一圖中標記每一組件。
圖1係處於一配合位置中且安裝於各自電路板上之一直角插座連接器之一例示性實施例及一直角插頭連接器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側視圖。
圖2係處於一配合位置中且安裝於各自電路板上之圖1之直角插座連接器及一垂直插頭連接器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側視圖。
圖3係安裝於電路板上之圖1之插座連接器之一透視俯視前視圖。
圖4係安裝於電路板上之圖1之插頭連接器之一透視俯視前視圖。
圖5係一部分拆卸狀態中之圖1之插座連接器之一透視俯視前視圖。
圖6A係圖1之插座連接器之一透視俯視前視圖。
圖6B係圖1之插座連接器之一側視圖。
圖6C係圖1之插座連接器之一透視仰視前視圖。
圖6D係圖1之插座連接器之一前視圖。
圖7A及圖7B係圖1之插座連接器之一對電源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前視圖及一透視俯視前視圖。
圖7C係一部分拆卸狀態中之圖7A之電源段對之一透視仰視前視圖。
圖7D係圖7A之電源段對之一對電源端子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透視俯視前視圖。
圖8A及圖8B係圖1之插座連接器之一信號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前視圖及一透視俯視前視圖。
圖8C係一部分拆卸狀態中之圖8A之信號段之一透視仰視前視圖。
圖8D係圖8A之信號段之信號端子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透視俯視後視圖。
圖9A及圖9B係圖1之插座連接器之一端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前視圖及一透視俯視前視圖。
圖9C係圖9A之端段之一外殼部分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透視仰視前視圖。
圖9D係圖9A之端段之一固定夾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透視俯視圖。
圖10係一部分拆卸狀態中之圖1之插頭連接器之一透視俯視前視圖。
圖11A係圖1之插頭連接器之一透視俯視前視圖。
圖11B係圖1之插頭連接器之一側視圖。
圖11C係圖1之插頭連接器之一透視仰視前視圖。
圖11D係圖1之插頭連接器之一前視圖。
圖12A及圖12B係圖1之插頭連接器之一對電源段之一例示 性實施例之一前視圖及一透視俯視前視圖。
圖12C係一部分拆卸狀態中之圖12A之電源段對之一透視仰視前視圖。
圖12D係圖12A之電源段對之一對電源端子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透視俯視後視圖。
圖13A及圖13B係圖1之插頭連接器之一信號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前視圖及一透視俯視前視圖。
圖13C係一部分拆卸狀態中之圖13A之信號段之一透視俯視前視圖。
圖14A及圖14B係圖1之插頭連接器之一端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前視圖及一透視俯視前視圖。
圖14C係圖14A之端段之一外殼部分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透視仰視前視圖。
圖14D係圖14A之端段之一固定夾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透視俯視圖。
圖15係一部分拆卸狀態中之圖2之垂直插頭連接器之一透視側視圖。
圖16A係圖2之插頭連接器之一透視俯視圖。
圖16B係圖2之插頭連接器之一側視圖。
圖16C係圖2之插頭連接器之一平面俯視圖。
圖16D係圖2之插頭連接器之一側視圖。
圖17A及圖17B係圖2之插頭連接器之一對電源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平面俯視圖及一透視俯視圖。
圖17C係一部分拆卸狀態中之圖17A之電源段對之一透視俯視圖。
圖17D係圖17A之電源段對之一對電源端子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透視俯視圖。
圖18A及圖18B係圖2之插頭連接器之一信號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平面俯視圖及一透視俯視圖。
圖18C係一部分拆卸狀態中之圖18A之信號段之一透視俯視圖。
圖19A係圖2之插頭連接器之一端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平面俯視圖。
圖19B係圖19A之端段之一外側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透視圖。
圖19C係一部分拆卸狀態中之圖19A之端段之一內側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透視圖。
圖20A係一插座連接器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前視圖。
圖20B係圖20A之插座連接器之兩個「堆疊式」電源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前視圖。
圖21係一插座連接器之四個「直插式」電源段之一例示性實施例之一前視圖。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主張2021年10月29日申請之名稱為「LOW-PROFILE ELECTRICAL CONNECTOR」(代理檔案號A1156.70779US00)之美國臨 時申請案第63/273,323號的優先權權利,該案之全文係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創作者已認知及瞭解可減輕連接器選擇及鑑定負擔之連接器設計技術。此等技術可使連接器能夠容易構形用於具有一致配合介面及其他性質之諸多應用之任何者。電子裝置之設計者可使用一個構形之一連接器開發一設計且容易且自信地使其設計適用於另一構形之基於相同設計技術之一連接器,其減輕選擇及鑑定負擔。作為一個實例,設計技術可促進由一電路攜載之功率量及/或一連接器內之電路數目變動。
創作者亦已認知及瞭解使配合插頭及插座連接器能夠具有一低輪廓同時針對高整合度電互連件提供可靠操作之電連接器設計技術。本文中所描述之技術及工藝可導致能夠經由高密度端子使兩個電路板互連之小型且超低輪廓連接器。作為一實例,其上安裝電連接器之電路板可經邊緣對邊緣定向以實現超低輪廓「平坦」互連,其可有利於適應一窄平坦空間。在另一實例中,其上安裝電連接器之電路板可經垂直定向以實現超低輪廓轉角互連,其可有利於適應一窄轉角空間。
根據一些態樣,一插座連接器及一插頭連接器可形成一平坦板對板型連接構形。插座連接器可為附接至一第一電路板之一直角連接器,使得第一電路板之一邊緣與插座連接器之一配合表面或介面對準。插頭連接器可為附接至一第二電路板之一直角連接器,使得第二電路板之一邊緣與插座連接器之一配合表面或介面對準。當插座連接器及插頭連接器處於一配合位置中時,第一及第二電路板之邊緣面向彼此且可甚至接觸。應瞭解,插座連接器之配合表面無需為一最外表面,且連接器之一部分可突出超過配合表面且可經構形以插入插頭連接器之一空間中。類似地,插 頭連接器之配合表面無需為一最外表面,且連接器之一部分可突出超過配合表面且可經構形以插入插座連接器之一空間中。
根據一些實施例,一插座連接器及一插頭連接器可形成一轉角型連接構形。插座連接器可為附接至一第一電路板之一直角連接器,使得第一電路板之至少一個邊緣分別與插座連接器之至少一個表面對準。插頭連接器可為附接至一第二電路板之一垂直連接器,使得第二電路板之一邊緣分別與插座連接器之至少一個表面對準。當插座連接器及插頭連接器處於一配合位置中時,第一電路板之一邊緣可與插座連接器之一表面對準以形成一轉角之一側,且第二電路板之一邊緣可與插座連接器之一表面對準以形成轉角之另一側。
根據一些態樣,一連接器可具有一分段建構,其可提供構形段之靈活性以(例如)在各連接器中獲得所要數目個信號端子及/或所要數目個電源端子。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器可包括連續連接之複數個段。例如,連接器可包括在一列中對準之複數個信號段及複數個電源段。各電源段可包括一個電源端子或一行兩個或更多個電源端子。類似地,各信號段可包括一個信號端子或一行兩個或更多個信號端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器之段可單獨形成且接著連結在一起,諸如藉由將各段之一絕緣外殼熔合至一相鄰段之一絕緣外殼及/或將各段黏結或膠合至一相鄰段。替代地,段之絕緣部分可形成於由對應於連接器之段之段組成之一模具中。模具段可固持於一共同夾具中或依其他方式固持在一起以產生具有一所要段構形之一模製外殼。對應端子可接著插入至模製外殼之段中。依此方式,一連接器可形成有固持一信號端子陣列及至少一個電源端子陣列之一絕緣外殼。
替代地或另外,模具可經建構以模製所要連接器構形之部分或全部之絕緣外殼。此等外殼亦可具有一信號部分及一電源部分及可由複數個段形成一連接器外殼導致之結構之任何者或全部,如本文中所描述。例如,信號部分可包括插入至絕緣外殼中且配置成列及行之信號端子。電源部分可包括插入至絕緣外殼中之複數列第一電源端子及複數列第二電源端子。
現轉至圖,圖1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一板對板構形中之安裝於各自電路板3、4上之電連接器之一配合對1。配合對1可包括安裝於電路板3上之一連接器100(其可為一直角插座連接器)及安裝於電路板4上之一連接器200(其可為一直角插頭連接器)。連接器100、200可指稱「直角」連接器,因為其等電源端子及信號端子(下文將討論)之安裝部分5、6可大體上垂直於其等配接配合方向(其等在圖1中由連接器100、200之各者上方之虛線箭頭表示)定向。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器100可經構形使得一側表面7(或邊緣)與電路板3之一邊緣3A對準,且連接器200可經構形使得一側表面8(或邊緣)與電路板4之一邊緣4A對準。在一些實施例中,側表面7、8可充當連接器100、200之配合介面之部分。就此板對板構形而言,當連接器100、200處於一配合位置中時,諸如圖1中所描繪,連接器100之電路板3可與連接器200之電路板4平行對準,使得其等邊緣3A、4A面向彼此且在一些實施例中可甚至接觸。在一些實施例中,此等構形可有利地使連接器100、200在其等側表面7、8處或非常靠近其等側表面7、8由電路板3、4支撐。電路板3、4在側表面7、8處或側表面7、8附近提供之額外剛性可使(例如)連接器100、200之間的電連接穩固,即使在其中配合對1可能經歷振動或衝擊(其可在配合對1係在正常使用時經歷衝撞 及/或移動之一電子系統之部分時出現)之條件下。
根據一些實施例,配合對1可用於意欲為可攜式之一電子系統中。可攜式系統通常為小型的以便於處置及最小化重量,且因此可能很少有空間用於電連接器。在其中一平坦窄間隙空間可用於電連接之情形中,配合對1之板對板構形可特別適合。在一些實施例中,自面向電路板3、4之一第一表面9A、10A至與第一表面9A、10A對置之一第二表面9B、10B之連接器100、200之一最大高度H1可在自5.0mm至14.0mm(例如自6.0mm至12.0mm、自6.5mm至7.5mm、自10.5mm至11.5mm、自7.0mm至9.0mm)之一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高度H1可具有約8.0mm之一值。因此,連接器100、200可被視為具有一低輪廓。
圖2展示包括安裝於各自電路板3、11上之連接器100及一連接器300(其可為一垂直定向插頭連接器)之電連接器之一配合對2。連接器300可指稱一「垂直」連接器,因為其電源端子及信號端子(下文將討論)之一安裝部分12可大體上平行於其配合方向(其在圖2中由連接器300上方之虛線箭頭表示)定向。除其等電源端子及信號端子之構形之外,連接器300可類似於連接器200。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器300可經構形使得一第一側表面13A與電路板11之一邊緣11A對準。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側表面13A亦可與連接器100之第二表面9B對準,如圖2中所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器300可經構形使得一第二側表面13B與電路板11之一邊緣11B對準。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側表面13B亦可與連接器100之第一表面9A對準,如圖2中所展示。
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器100可經構形使得一第三表面9C可與電路板3之一邊緣3B對準,如圖2中所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 側表面13B亦可與連接器100之第一表面9A對準,如圖2中所展示。類似地,儘管圖式中未明確展示,但連接器200可經構形使得一第三表面10C與邊緣4A對置之電路板4之一邊緣對準。
在一些實施例中,自第一側表面13A至第二側表面13B之連接器300之一高度可為連接器100之高度H1。
根據一些實施例,配合對2之垂直至直角構形可使配合對2能够在其中一窄間隙空間可用於一電子系統之一拐角處之情形中提供穩固電連接。
圖3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安裝於電路板3上之插座連接器100之一透視圖。連接器100可具有相對於電路板3之一低輪廓且可經定向使得複數個電源端子(下文將描述)沿一列或X方向在一列中對準。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器100可具有複數列電源端子,其中列在一行或Y方向上對準或堆疊,使得電源端子可配置成行及列之一陣列。類似地,連接器100可包括複數個信號端子(下文將描述),其等配置成與X方向對準之一單一列或與X及Y方向對準之列及行之一陣列。
為了清楚繪示,本文中所描述之連接器可經繪示為並排對準之多個段。此一繪示揭露一連接器(例如連接器100)可具有有限數目個類型之多個段。如上所述,連接器之一外殼可藉由單獨形成且接著連結此等段之絕緣外殼部分來建構或可由含有多個此等段之一或多個區段形成。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分段連接器可經構形有一單一或整體絕緣電源外殼,其經結構化以容納與一單一或整體絕緣信號外殼連結之電源端子,絕緣信號外殼經結構化以容納信號端子。在其他實施例中,一連接器之一整個外殼可整體形成,諸如藉由模製塑膠、耐綸或另一絕緣材料。
圖4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安裝於電路板4上之連接器200之一透視圖。連接器200可用類似於用於連接器100之材料及技術的材料及技術建構,其中連接器200之組件與連接器100之對應組件互補塑形,使得兩個連接器配合。連接器200可具有相對於電路板4之一低輪廓且可經定向使得複數個電源端子(下文將描述)沿X方向在一單一列中對準或在與X及Y方向對準之行及列之一陣列中對準。類似地,連接器200可包括配置成與X方向對準之一單一列或與X及Y方向對準之行及列之一陣列之複數個信號端子(下文將描述)。連接器200之電源端子可經構形以與連接器100之對應電源端子接合以在連接器100、200之間傳輸功率。同樣地,連接器200之信號端子可經構形以與連接器100之對應信號端子接合以在連接器100、200之間傳輸信號。
在圖3及圖4中,箭頭A表示連接器100、200之配合方向。
直角插座連接器
圖5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一部分拆卸狀態中之連接器100。圖6A至圖6D分別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插座連接器100之一透視俯視前視圖、一側視圖、一透視仰視前視圖及一前視圖。連接器100可包括一絕緣外殼102、複數個電源端子130(即導電電源端子)、複數個信號端子160(即導電信號端子)及至少兩個壓緊夾190。電源端子130、信號端子160及壓緊夾190之各者可至少部分安置於絕緣外殼102中。端子130、160及夾190之各者可具有經構形以安裝至電路板3之一安裝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電路板3可包括經構形以接收電源端子130、信號端子160及壓緊夾190之安裝部分之孔,安裝部分可固定附接至電路板3。電源端子130及信號端子160可由金屬或具有高導電性之另一材料形成,且可藉由(例如) 焊接來固定至電路板,但可使用除焊接之外的附接技術。壓緊夾190可由金屬形成,其可使壓緊夾190能够焊接至電路板3,或壓緊夾190可由一硬塑膠或具有高剛度之另一材料形成且經構形以透過一緊配而非焊接來接合或閂鎖至電路板3中之對應孔。
根據一些實施例,電源端子130之接觸部分及信號端子160之接觸部分可透過絕緣外殼102之一接合突起110中之接觸開口132、162暴露。接合突起110可經構形以在連接器100及一配合連接器(例如連接器200、300)配合在一起時接收於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接合部分(例如一容納空間)中。在一些實施例中,接合突起110可為連接器100之配合介面之部分且可自連接器100之側表面7突出,如圖6B中所描繪。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源端子130及信號端子160之接觸部分可在配合方向A上延伸至接合突起110中,且電源端子130及信號端子160之安裝腳可在垂直於配合方向A之Y方向上延伸。
根據一些實施例,連接器100可包括夾在兩個端部108之間的一電源部分104及一信號部分106,如圖6A中所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一間隔件部分可將電源部分104與信號部分106分離。端部108之各者可包括經構形以促進連接器100與一配合連接器(例如連接器200、300)適當對準之一對準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對準結構可為一多級突起112,其包括自側表面7延伸一第一距離之一第一部分112a及自側表面7延伸大於第一距離之一第二距離之一第二部分112b。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及第二部分112a、112b可經塑形以促進第一及第二部分112a、112b就座於一配合連接器中之對應凹槽中。例如,第一及第二部分之各者可包括以下之任一者或任何組合:一斜面、一曲面、一坡面等等。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 部分112a可為絕緣外殼102在X方向上之最外部分。儘管圖6A至圖6C中未描繪,但端部108之各者可藉由壓緊夾190之至少一者附接至電路板3。在一些實施例中,壓緊夾190可具有經構形以將端部108夾至電路板3之一U形結構。端部108可經結構化以具有相同構形及相反定向,使得其等可為彼此之鏡像。
根據一些實施例,連接器100可具有一分段建構。即,連接器100可由經連結在一起以形成絕緣外殼102之段形成,其中電源端子130、信號端子160及壓緊夾190至少部分安置於段中。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源部分104可包括連結在一起之複數個電源段104A、104B,信號部分106可包括連結在一起之複數個信號段106A,且端部108之各者可包括一端段108A。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源段104A、104B可在X方向上交替且可分組為對104AB,如圖6C及圖6D中所描繪。
根據一些實施例,連接器100之電源部分104可包括跨越一距離X1之12個電源端子130A、130B,如圖6D中所描繪。在一些實施例中,距離X1可在自30mm至40mm(例如32mm至38mm)之一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距離X1可具有約36mm之一值,電源端子130A、130B之各者具有3mm之一平均距離。在一些實施例中,高度H1可具有約8mm之一值。因此,在一些實施方案中,電源部分之一前表面之一面積(距離X1×高度H1)可為約288mm2。在一些實施例中,接合突起110之一高度可在自5mm至7mm之一範圍內,且此高度之一典型值可為約6mm。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接合突起110之一電源區段之一前表面之一面積可為約216mm2
根據一些實施例,連接器100之信號部分106可包括跨越一 距離X2之10個第一及第二信號端子160A、160B,如圖6D中所描繪。在一些實施例中,距離X2可在自10mm至15mm(例如11mm至14mm)之一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距離X2可具有約12.5mm之一值,第一及第二信號端子160A、160B之各行具有2.5mm之一平均距離。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信號部分之一前表面之一面積(距離X2×高度H1)可為約100mm2,且接合突起110之一信號區段之一前表面之一面積可為約75mm2
圖7A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分組為一對104AB之電源段104A、104B之一前視圖,且圖7B展示對104AB之一透視俯視前視圖。圖7C展示一部分拆卸狀態中之對104AB之一透視仰視前視圖。電源段104A、104B可在X方向上對準且可依一交替模式配置。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源段104A之各者可包括附接至一絕緣外殼部分102A之一電源端子130A。電源端子130A可包括一本體部分130a、一接觸部分130b及一安裝部分130c。安裝部分130c可包括在Y方向上自本體部分130a延伸之一或多個腳,且接觸部分130b可包括在垂直於Y方向之配合方向A上自本體部分130延伸之一電源突片。如圖7A至圖7D中可見,接觸部分130b(電源突片)可具有一板狀形式。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源段104A之接觸部分130b(電源突片)可經垂直定向使得其等接觸表面可與Y方向對準。
接觸部分130b可安置於自側表面7突出之一接合部分110A中,使得接觸部分130b可經由電源段104A之接觸開口132接觸一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接觸部分。安裝部分130c可包括圖1之安裝部分5之部分。
根據一些實施例,電源段104B之各者可包括附接至一絕緣外殼部分102B之一電源端子130B。類似於電源端子130A,電源端子130B可包括一本體部分130a、一接觸部分130b及一安裝部分130c。在一 些實施例中,電源段104B可相同於電源段104A。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電源段104B可為電源段104A之一鏡像,如圖7A中所描繪。在此等鏡像實施例中,電源端子130A、130B可包括各自彎曲區段130d,其等係彼此之鏡像,如圖7D之透視圖中所描繪。
圖8A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信號段106A之一前視圖,且圖8B展示信號段106A之一透視俯視前視圖。圖8C展示一部分拆卸狀態中之信號段106A之一透視仰視前視圖。在一些實施例中,信號段106A可包括經附接至一絕緣外殼部分102C之第一及第二信號端子160A、160B。第一及第二信號端子160A、160B之各者可包括一接觸部分160b、一安裝部分160c,及連接接觸部分160b與安裝部分160c之一連接器部分160d(其可為一直角連接器部分)。安裝部分160c可包括在Y方向上自連接器部分160d延伸之一腳,且接觸部分160b可包括在垂直於Y方向之配合方向A上自連接器部分160延伸之一接觸夾。第一及第二信號端子160A、160B可係配置於絕緣外殼部分102C中,使得其等接觸部分160b在Y方向上在一行中對準或堆疊。第一及第二信號端子160A、160b之接觸部分160b可係安置於自側表面7突出之絕緣外殼部分102C之一接合部分110B中,使得接觸部分160b可經由信號段106A之接觸開口162接觸一配合連接器之對應接觸部分。安裝部分160c可包括圖1之安裝部分5之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信號端子160A之連接器部分160d可具有不同於第二信號端子160B之連接器部分160d之結構之一結構。例如,第一信號端子160A之連接器部分160d可具有比第二信號端子160B之連接器部分160d之一總長度長之一總長度,如圖8D中所展示。在另一實例中,第一信號端子160A之連接器部分160d可具有不同於第二信號端子160B之連接器部分160d之邊 緣輪廓之一邊緣輪廓,如圖8D中所展示。在另一實例(未展示)中,第一及第二信號端子160A、160B之安裝部分160c可具有一彼此不同外觀。
根據一些實施例,第一及第二信號端子160A、160B之接觸部分160b之各者可包括具有經由一對臂自連接器部分160d延伸之一對接觸表面之一接觸夾,如圖8D中所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接觸夾可類似於一對鑷子且可經構形以在連接器100及一配合連接器處於一配合位置中時抓住或夾緊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接觸端子(例如一觸針)。
圖9A及圖9B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端段108A之一者之一前視圖及一透視俯視前視圖。如上所述,端段108A可係位於連接器100之對置端上以將電源段104A、104B及信號段106A夾在其等之間。應瞭解,端段108A之另一者可為圖9A中所展示之端段之一鏡像,且因此將不再單獨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端段108A可包括壓緊夾190之至少一者經附接至之一絕緣外殼部分102D。圖9C展示絕緣外殼部分102D之一透視仰視前視圖。例如,壓緊夾190之一安裝部分190c可延伸穿過絕緣外殼部分102D之一凹槽102d。在一些實施例中,壓緊夾190可為包括自一搭橋190a延伸之複數個腳(例如安裝部分190c)之一固定夾,如圖9D中所描繪。在一些實施例中,壓緊夾190可經附接至外殼部分102D,使得形成安裝部分190c之腳在Y方向上自外殼部分102D延伸。端段108A可具有類似於上文針對端部108所描述之對準結構之一對準結構,且因此將不再單獨描述。
直角插頭連接器
現轉至連接器200,圖10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一部分拆卸狀態中之連接器200。圖11A至圖11D分別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連接器200之一透視俯視前視圖、一側視圖、一透視仰視前視圖及一前視圖。 連接器200可包括一絕緣外殼202、複數個電源端子230(即導電電源端子)、複數個信號端子260(即導電信號端子)及至少兩個壓緊夾290。電源端子230、信號端子260及壓緊夾290之各者可至少部分安置於絕緣外殼202中。電源端子230、信號端子260及壓緊夾290之各者可具有經構形以安裝至電路板4之一安裝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電路板4可包括經構形以接收電源端子230、信號端子260及壓緊夾290之安裝部分之孔,其等可固定附接至電路板4。電源端子230及信號端子260可由金屬或具有高導電性之另一材料形成,且可藉由(例如)焊接來固定至電路板4,但可使用除焊接之外的附接技術。壓緊夾290可由金屬形成,其可使壓緊夾290能够焊接至電路板4,或壓緊夾290可由一硬塑膠或具有高剛度之另一材料形成且經構形以透過一緊配而非焊接來接合或閂鎖至電路板4中之對應孔。
根據一些實施例,電源端子230之接觸部分及信號端子260之接觸部分可安置於絕緣外殼202之一接合空間210(或一容納空間)中。接合空間210可為經構形以在連接器200及一配合連接器(例如連接器100)配合在一起時接收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接合部分(例如一接合突起)之一容納空間。在一些實施例中,接合空間210(其可為連接器200之配合介面之部分)可為絕緣外殼202中之一空腔且可自連接器200之側表面8延伸至絕緣外殼202中,如圖11B中所描繪。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源端子230及信號端子260之接觸部分可在配合方向A上延伸至接合空間210中,且電源端子230及信號端子260之安裝部分可在垂直於配合方向A之Y方向上延伸。
根據一些實施例,連接器200可包括夾在兩個端部208之間的一電源部分204及一信號部分206,如圖11A中所展示。端部208之各者可包括經構形以促進連接器200與一配合連接器(例如連接器100)適當對準 之一對準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對準結構可為一多級凹槽212,其包括自側表面8延伸至絕緣外殼202中達一第一距離之一第一部分212a及自側表面8延伸至絕緣外殼202中達大於第一距離之一第二距離之一第二部分212b。在一些實施例中,多級凹槽212之第一部分212a及第二部分212b可經塑形以促進一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多級配合突起就座。例如,第一部分212a及第二部分212b之各者可包括以下之任一者或任何組合:一斜面、一曲面、一坡面。
儘管圖11A至圖11C中未描繪,但端部208之各者可藉由壓緊夾290之至少一者附接至電路板4。在一些實施例中,壓緊夾290可具有經構形以將端部208夾至電路板4之一U形結構。
根據一些實施例,連接器200可具有一分段建構。即,連接器200可由經連結在一起以形成絕緣外殼202之段形成,其中電源端子230、信號端子260及壓緊夾290至少部分安置於絕緣外殼202中。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源部分204可包括連結在一起之複數個電源段204A、204B,信號部分206可包括連結在一起之複數個信號段206A,且端部208之各者可包括一端段208A。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源段204A、204B可在X方向上交替且可分組為對204AB,如圖11C及圖11D中所描繪。
圖12A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分組為一對204AB之電源段204A、204B之一前視圖,且圖12B展示對204AB之一透視俯視前視圖。圖12C展示一部分拆卸狀態中之對204AB之一透視仰視前視圖。電源段204A、204B可在X方向上對準且可依一交替模式配置。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源段204A之各者可包括附接至一絕緣外殼部分202A之一電源端子230A。電源端子230A可包括一本體部分230a、一接觸部分230b及一安裝 部分230c。安裝部分230c可包括在Y方向上自本體部分230a延伸之一或多個腳,且接觸部分230b可包括在垂直於Y方向之配合方向A上自本體部分230延伸之指部。接觸部分230b可安置於自側表面8延伸至絕緣外殼部分202A中之一接合空間210A中,使得當連接器200及一配合連接器處於一配合位置中時,接觸部分230b可接觸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接觸部分。安裝部分230c可包括圖1之安裝部分6之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源段204B之各者可包括附接至一絕緣外殼部分202B之一電源端子230B。類似於電源端子230A,電源端子230B可包括一本體部分230a、一接觸部分230b及一安裝部分230c,其中接觸部分230a安置於電源端子230B之一接合空間210B中。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源段204B可相同於電源段204A。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源段204B及電源段204A可為彼此之鏡像。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源端子230A、230B可具有各自彎曲區段230d,其等係彼此之鏡像,如圖12D中所描繪。
圖13A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信號段206A之一前視圖,且圖13B展示信號段206A之一透視俯視前視圖。圖13C展示一部分拆卸狀態中之信號段206A之一透視前視圖。在一些實施例中,信號段206A可包括附接至一絕緣外殼部分202C之第一及第二信號端子260A、260B。第一及第二信號端子260A、260B之各者可包括一接觸部分260b、一安裝部分260c及連接接觸部分260b及安裝部分260c之一連接器部分260d(其可為一直角連接器部分)。安裝部分260c可包括在Y方向上自連接器部分260d延伸之一腳,且接觸部分260b可包括在垂直於Y方向之配合方向A上自連接器部分260d延伸之一觸針。第一及第二信號端子260A、260B可配置於絕緣外殼部分202C中,使得其等接觸部分260b在Y方向上在一行中對準或 堆疊。第一及第二信號端子260A、260B之接觸部分260b可安置於絕緣外殼部分202C之一接合空間210B中且可自側表面8延伸至絕緣外殼部分202C中,使得接觸部分260b可接觸一配合連接器之對應接觸部分。安裝部分260c可包括圖1之安裝部分6之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信號端子260A之連接器部分260d可具有不同於第二信號端子260B之連接器部分260d之結構之一結構。例如,第一信號端子260A之連接器部分260d可具有比第二信號端子260B之連接器部分260d之一總長度長之一總長度,如圖13D中所展示。
圖14A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端段208A之一者之一前視圖。如上所述,端段208A可位於連接器200之對置端上以將電源段204A、204B及信號段206A夾在其等之間。應瞭解,端段208A之另一者可為圖14A中所展示之端段之一鏡像且因此將不再單獨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端段208A可包括壓緊夾290之至少一者附接至之一絕緣外殼部分202D。圖14B及圖14C分別展示絕緣外殼部分202D之一透視俯視前視圖及一透視仰視前視圖。例如,壓緊夾290之一安裝部分290c可延伸穿過絕緣外殼部分202D之一凹槽202d。在一些實施例中,壓緊夾290可為包括自一搭橋290a延伸之複數個腳(例如安裝部分290c)之一U形固定夾,如圖14D中所描繪。在一些實施例中,壓緊夾290可附接至絕緣外殼部分202D,使得形成安裝部分290c之腳在Y方向上自絕緣外殼部分202D延伸。端段208A可具有相同於上文針對端部208所描述之對準結構之對準結構。即,在一些實施例中,端段208A之對準結構可包括形成多級凹槽212之第一及第二部分212a、212b,多級凹槽212可自側表面8延伸至絕緣外殼部分202D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自側表面8量測之第二部分212b之一深 度可大於第一部分212a自側表面8之一深度。
根據一些實施例,電源段204A、204B及信號段206A之接合空間210A、210B、210C可彼此鄰接以形成絕緣外殼202之接合空間210,如圖10及圖11C中所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接合空間210可包括端段208A之多級凹槽212,使得接合空間210A、210B、210C及多級凹槽210在絕緣外殼202中形成一鄰接空腔。
垂直插頭連接器
現轉至連接器300,圖15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一部分拆卸狀態中之連接器300。圖16A至圖16D分別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連接器300之一透視俯視圖、一側視圖、一平面俯視圖及一側視圖。連接器300可包括一絕緣外殼302、複數個電源端子330(即導電電源端子)、複數個信號端子360(導電信號端子)及至少兩個壓緊夾390。電源端子330及信號端子360及壓緊夾390之各者可至少部分安置於絕緣外殼302中。**電源端子330、信號端子360及壓緊夾390之各者可具有經構形以安裝至電路板11之一安裝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電路板11可包括經構形以接收電源端子330、信號端子360及壓緊夾390之安裝部分之孔,其等可固定附接至電路板11。電源端子330及信號端子360可由金屬或具有高導電性之另一材料形成,且可藉由(例如)焊接來固定至電路板11,但可使用除焊接之外的附接技術。壓緊夾390可由金屬形成,其可使壓緊夾390能够焊接至電路板11,或壓緊夾390可由一硬塑膠或具有高剛度之另一材料形成且經構形以透過一緊配而非焊接來接合或閂鎖至電路板11中之對應孔。
根據一些實施例,電源端子330之接觸部分及信號端子360之接觸部分可安置於絕緣外殼302之一接合空間310(或一容納空間)中。接 合空間310(其可為連接器300之配合介面之部分)可為經構形以在連接器300及一配合連接器(例如連接器100)配合在一起時接收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接合部分(例如一接合突起)之一容納空間。在一些實施例中,接合空間310可為絕緣外殼302中之一空腔且可自連接器300之側表面14(或邊緣)延伸至絕緣外殼302中,如圖16A及圖16B中所描繪。側表面14可為連接器300之一配合介面之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源端子330及信號端子360之接觸部分可在配合方向A上延伸至接合空間310中,且電源端子330及信號端子360之安裝部分12可在平行於配合方向A之一Z方向上延伸。
根據一些實施例,連接器300可包括夾在兩個端部308之間的一電源部分304及一信號部分306,如圖16A中所展示。端部308之各者可包括經構形以促進連接器300與一配合連接器(例如連接器100)適當對準之一對準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對準結構可為類似於上文所討論之連接器200之多級凹槽212之一多級凹槽且因此將不再單獨描述。
根據一些實施例,連接器300可具有一分段建構且可由經連結在一起以形成絕緣外殼302之段形成,其中電源端子330、信號端子360及壓緊夾390至少部分安置於絕緣外殼302中。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源部分304可包括連結在一起之複數個電源段304A、304B,信號部分306可包括連結至一起之複數個信號段306A,且端部308之各者可包括一端段308A。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源段304A、304B可在X方向上交替且可分組為對304AB,如圖16C中所描繪。如圖16D中所展示,電源端子330、信號端子360、壓緊夾390大體上在平行於配合方向A之Z方向上延伸。
圖17A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分組為一對304AB之電源段304A、304B之一前視圖,且圖17B展示對304AB之一透視圖。圖17C展 示一部分拆卸狀態中之對304AB之一透視圖。電源段304A、304B可在X方向上對準且可依一交替模式配置。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源段304A之各者可包括附接至一絕緣外殼部分302A之一電源端子330A。電源端子330A可包括一本體部分330a、一接觸部分330b及一安裝部分330c。安裝部分330c可包括在Z方向(其平行於配合方向A)上自本體部分330a延伸之一或多個腳,且接觸部分330b可包括在Z方向上自本體部分330a延伸之指部。接觸部分330b可安置於自側表面14延伸至絕緣外殼部分302A中之一接合空間310A中,使得當連接器300及一配合連接器處於一配合位置中時,接觸部分330b可接觸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接觸部分。安裝部分330c可包括圖2之安裝部分12之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源段304B之各者可包括附接至一絕緣外殼部分302B之一電源端子330B。類似於電源端子330A,電源端子330B可包括一本體部分330a、一接觸部分330b及一安裝部分330c。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源段304B可相同於電源段304A。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電源段304B可為電源段304A之一鏡像。例如,如圖17D之透視圖中所展示,電源端子330A、330B可包括各自彎曲區段330d,其等係彼此之鏡像。
圖18A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信號段306A之一平面俯視圖,且圖18B展示信號段306A之一透視俯視圖。圖18C展示一部分拆卸狀態中之信號段306A之一透視前視圖。在一些實施例中,信號段306A可包括附接至一絕緣外殼部分302C之複數個信號端子360A。信號端子360A之各者可包括可大體上筆直且在平行於配合方向之Z方向上對準之一觸針。信號端子360A可配置於絕緣外殼部分302C中,使得其等在Y方向上在一行中對準或堆疊。信號端子360A之接觸部分可安置於絕緣外殼部分302C 之一接合空間310B中,接合空間310B可為自側表面14延伸至絕緣外殼部分302C中之一凹進空間,使得信號端子360A之接觸部分可接觸一配合連接器之對應接觸部分。
圖19A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端段308A之一者之一平面俯視圖。如上所述,端段308A可位於連接器300之對置端上以將電源段304A、304B及信號段306A夾在其等之間。應瞭解,端段308A之另一者可為圖19A中所展示之端段之一鏡像且因此將不再單獨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端段308A可包括壓緊夾390之至少一者附接至之一絕緣外殼部分302D。圖19B展示端段308A之一外側之一透視俯視圖,且圖19C展示端段308A之一內側之一透視俯視圖。在一些實施例中,壓緊夾390之一安裝部分390c可在Z方向上延伸穿過絕緣外殼部分302D之一凹槽(未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壓緊夾390可為包括自一搭橋390a延伸之複數個腳(例如安裝部分390c)之一U形固定夾。在一些實施例中,壓緊夾390可附接至絕緣外殼部分302D,使得形成安裝部分390c之腳在Z方向上自絕緣外殼部分302D延伸。端段308A可具有相同於上文針對端部308所描述之對準結構之對準結構。即,在一些實施例中,端段318A之對準結構可包括形成多級凹槽312之第一及第二部分312a、312b,多級凹槽312可自側表面14延伸至絕緣外殼部分302D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自側表面14量測之第二部分312b之一深度可大於第一部分312a自側表面14之一深度。
根據一些實施例,電源段304A、304B及信號段306A之接合空間310A、310B、310C可彼此鄰接以形成絕緣外殼302之接合空間310,如圖15及圖16A中所展示。在一些實施例中,接合空間310可包括端段308A之多級凹槽312,使得接合空間310A、310B、310C及多級凹槽 312在絕緣外殼302中形成一鄰接空腔。
堆疊式插座連接器
在一些微型電子系統中用於寬電連接器之空間可能很小。因此,能够將電源端子及信號端子配置成一密集或緊密堆積構形可為有利的。根據一些實施例,可藉由將電源端子配置成列及行之一陣列來提高一電連接器中電源端子之一密度。即,代替在X方向上對準之一單列電源端子,連接器可具有在Y方向上堆疊之至少兩列電源端子,使得各電源端子係至少一個其他電源端子之一Y方向行之部分。
圖20A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一連接器1000(其可為一堆疊式插座連接器)之一前視圖。連接器1000可為一直角連接器且可在諸多方面類似於上述連接器100且因此將僅描述堆疊相關差異。連接器1000可包括一絕緣外殼1102、複數個電源端子1130及複數個導電信號端子1160。電源端子1130可依列及行之一陣列配置於連接器1000之一電源部分1104中,且信號端子可依列及行之一陣列配置於連接器1000之一信號部分1106中。信號部分1106可類似於上述信號部分106且因此將不再單獨描述。
圖20B展示根據本創作之一些實施例之包括配置成兩列及兩行之四個電源端子1130A、1130B之電源部分1104之一區段之一前視圖。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器1000可具有類似於上述連接器100之分段建構之一分段建構,其中各電源段1104A包括兩個電源端子1130A、1130B之一行或堆疊。連接器1000之一高度H2可在自9.0mm至13.0mm(例如10.0mm至12.0mm)之一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高度H2之一典型值可為約11.0mm。
根據一些實施例,電源端子1130A、1130B之各者可包括水平定向之一電源突片,使得其接觸表面與X方向對準。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源端子1130A、1130B可為相同的。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電源端子1130A、1130B可具有彼此鏡像之電源突片,如圖20B中所描繪。就此一配置而言,一行中(即,在Y方向上)電源端子1130A、1130B之接觸開口之中心點之間的一距離D1可在自1.5mm至4mm(例如1.5mm至2.5mm)之一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距離D1之一典型值可為約2.0mm。在一些實施例中,相鄰行及相同列中電源端子之接觸開口之中心點之間的一距離D2可在自6.0mm至8.0mm(例如6.5mm至7.5mm)之一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距離D2之一典型值可為約7.0mm。在一些實施例中,距離D1亦可為電源段1104A在X方向上之一寬度。
為了比較,圖21展示根據一些實施例之連接器100之電源部分104之一區段之一前視圖,區段包括配置成一單一列之四個連續電源段104A-1、104B-1、104A-2、104B-2。在一些實施例中,電源段104A-1、104A-2可對應於電源段104A,且電源段104B-1、104B-2可對應於電源段104B。如上文結合圖7A所描述,連接器100之高度H1可在自5.0mm至14.0mm之一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高度H1之一典型值可為約8.0mm。如圖21中所描繪,電源端子130A、130B可垂直定向,即,其等接觸表面(例如電源突片)與Y方向對準。就此一配置而言,相鄰電源段(例如電源段104A-1、104B-1)之接觸開口之間的一距離D3可在自2.0mm至4.0mm(例如2.5mm至3.5mm)之一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距離D3之一典型值可為約3.0mm。在一些實施例中,自一個電源段(例如電源段104A-1)之一接觸開口之一中心點跨越至一第四最近電源段(例如104A-2) 之一接觸開口之一中心點之一距離D4可在自8.0mm至10.0mm之一範圍內。在一些實施例中,距離D4之一典型值可為約9.0mm。
根據本創作之一些實施例,一連接器之電源端子可藉由將電源端子堆疊成行來相對密集配置,使得其等電源突片水平配置於行中。此堆疊可實現約2mm之一間隔距離(對應於距離D1)。相比而言,若不堆疊,則可存在約3mm之一更大間隔距離(對應於距離D3)。
*****
應理解,各種更改、修改及改良可對上文所討論之結構、構形及方法進行且意欲在本文中所揭示之本創作之精神及範疇內。此外,儘管指示本創作之優點,但應瞭解,並非本創作之每一實施例將包含每一所描述優點。一些實施例可不實施本文中描述為有利之任何特徵。因此,以上描述及附圖僅供例示。
作為一個實例,端子經繪示為具有用於連接至諸如一印刷電路板之一基板之安裝腳。在一些實施例中,腳可適合於腳至一印刷電路板上之孔之通孔焊接。在其他實施例中,端子可具有用於安裝至一電路板之尾部,諸如壓合尾部或表面安裝焊接尾部。
應理解,本技術之一些態樣可體現為一或多個方法,且作為本技術之一方法之部分執行之動作可依任何適合方式排序。因此,可建構其中動作依不同於所展示及/或所描述之順序之一順序執行之實施例,其可包含同時執行一些動作,即使在各種實施例中展示及/或描述為順序動作。
本文中所揭示之各種態樣可單獨、組合地或依前文中所描述之實施例中未明確討論之各種配置使用且因此不將其應用限於以上描述 中所闡述或圖式中所繪示之組件之細節及配置。例如,一個實施例中所描述之態樣可依任何方式與其他實施例中所描述之態樣組合。
在[實施方式]及申請專利範圍中用於修飾一元件之序數術語(諸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等)本身不隱含一個元件相對於另一元件之任何優先級、優先次序或順序或執行一方法之動作之時間順序,而是僅用作使具有一特定名稱之一個元件或動作與具有一相同名稱(但使用序數術語)之另一元件或動作區分以區分元件或動作之標記。
如本文中所定義及使用,所有定義應理解為對字典定義、以引用方式併入之文件中之定義及/或經定義術語之一般含義之控制。
如本文中在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除非明確相反指示,否則不定冠詞「一」應理解為意謂「至少一個」。
如本文中在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關於一或多個元件之一列表之片語「至少一個」應理解為意謂自元件列表中元件之任何一或多者選擇之至少一個元件,但未必包含元件列表內所明確列出之每個元件之至少一者且不排除元件列表中元件之任何組合。此定義亦允許可視情況存在除片語「至少一個」涉及之元件列表內所明確識別之元件之外的元件,不論與明確識別之該等元件相關還是不相關。
如本文中在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關於兩個值(例如距離、寬度等等)之片語「相等」或「相同」意謂兩個值在製造容限內相同。因此,兩個值相等或相同可意謂兩個值彼此相差±5%。
如本文中在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片語「及/或」應理解為意謂如此聯合之元件之「任一者或兩者」,即,在一些情況中合取存在且在其他情況中析取存在之元件。用「及/或」所列之多個元 件應依相同方式解釋,即,如此聯合之元件之「一或多者」。可視情況存在除由「及/或」子句明確識別之元件之外的其他元件,不論與明確識別之該等元件相關還是不相關。因此,作為一非限制性實例,結合諸如「包括」之開放式語言使用之「A及/或B」之一參考可在一個實施例中係指僅A(視情況包含除B之外的元件),在另一實施例中係指僅B(視情況包含除A之外的元件),在又一實施例中係指A及B兩者(視情況包含其他元件),等等。
如本文中在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或」應理解為具有相同於上文所定義之「及/或」之含義。例如,當分離一列表中之項目時,「或」或「及/或」應解譯為包含性,即,包含數個元件或一元件列表之至少一者,但亦包含超過一者,且視情況包含額外未列項目。僅明確相反指示之術語(諸如「...之僅一者」或「...之恰好一者」或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之「由...組成」)將係指包含數個元件或一元件列表之恰好一個元件。一般而言,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或」在前面加有排他性術語(諸如「任一者」、「...之一者」、「...之僅一者」或「...之恰好一者」)時應僅解譯為指示排他性替代(即,「一者或另一者而非兩者」)。申請專利範圍中所使用之「基本上由...組成」應具有其在專利法領域中使用之一般含義。
此外,本文中所使用之片語及術語係用於描述目的且不應視為限制。本文中所使用之諸如「包含」、「包括(comprising)」、「包括(comprised of)」、「具有」、「含有」及「涉及」及其變型意謂涵蓋其後所列之項目及其等效物以及額外項目。
術語「約」及「大約」在本文中使用時可解釋為在一些實 施例中意謂在一目標值之±20%內,在一些實施例中意謂在一目標值之±10%內,在一些實施例中意謂在一目標值之±5%內,且在一些實施例中意謂在一目標值之±2%內。術語「約」及「大約」可等於目標值。
術語「實質上」在本文中使用時可解釋為在一些實施例中意謂在一目標值之95%內,在一些實施例中意謂在一目標值之98%內,在一些實施例中意謂在一目標值之99%內,且在一些實施例中意謂在一目標值之99.5%內。在一些實施例中,術語「實質上」可等於目標值之100%。
1:配合對
3:電路板
3A:邊緣
4:電路板
4A:邊緣
5:安裝部分
6:安裝部分
7:側表面
8:側表面
9A:第一表面
9B:第二表面
10A:第一表面
10B:第二表面
10C:第三表面
100:連接器
200:連接器
H1:高度

Claims (20)

  1.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一絕緣外殼,其包括經構形以在該電連接器及一配合連接器處於一配合位置中時面向該配合連接器之一配合介面;複數個導電電源端子,其等經附接至該絕緣外殼且在該配合介面處暴露;及複數個導電信號端子,其等經附接至該絕緣外殼且在該配合介面處暴露,其中該絕緣外殼經構形以待安裝於一電路板上,使得該絕緣外殼之一側表面與該電路板之一邊緣對準。
  2. 如請求項1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絕緣外殼之該側表面經構形以與該電路板之該邊緣對準,使得當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該電路板與其上安裝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電路板平行,使得該電路板之該邊緣面向該對應電路板之一邊緣,該絕緣外殼經構形以待安裝於該電路板上,使得該絕緣外殼之底面面向該電路板之一表面且該絕緣外殼之一頂面背向該電路板之該表面,該絕緣外殼之該側表面係垂直於該絕緣外殼之一底面,且自該絕緣外殼之該底面垂直延伸至該絕緣外殼之該頂面之該絕緣外殼之一高度係在自5.0mm至14.0mm之一範圍內。
  3. 如請求項2之電連接器,其中:針對該等電源端子:該等電源端子之各者包括一本體部分、在一第一方向上自該本體部分延伸之一安裝部分,及在一第二方向上自該本體部分延伸之一接觸部分,該第二方向係垂直於該第一方向,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安裝部分經構形以待附接至該電路板,且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經構形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觸該配合連接器之對應電源端子,且針對該等信號端子;該等信號端子之各者包括在該第一方向上延伸之一安裝部分及在該第二方向上延伸之一接觸部分,該等信號端子之該等安裝部分經構形以待附接至該電路板,且該等信號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經構形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觸該配合連接器之對應信號端子。
  4. 如請求項3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係在平行於該絕緣外殼之該底面之一列方向上對準,且該絕緣外殼之該高度係在自6.5mm至8.5mm之一範圍內。
  5. 如請求項3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係配置成包括垂直於該絕緣外殼之該底面對準之複數個行及平行於該絕緣外殼之該底面對準之複數個列的一陣 列,且該絕緣外殼之該高度係在自10.0mm至12.0mm之一範圍內。
  6. 如請求項5之電連接器,其中:該陣列之該等行之各者包括該等電源端子之一對第一及第二電源端子,該陣列之該等第一電源端子係排在一第一列,且該陣列之該等第二電源端子係排在一第二列。
  7. 如請求項3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信號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經配置成包括垂直於該絕緣外殼之該底面對準之複數個行及平行於該絕緣外殼之該底面對準之複數個列的一陣列。
  8. 如請求項3之電連接器,其中:該電連接器係一插座連接器,該絕緣外殼之該配合介面包括延伸超過該絕緣外殼之該側表面之一突出接合區段,且該配合介面之該接合區段包括該等電源端子透過其來暴露之複數個第一接觸開口及該等信號端子透過其來暴露之複數個第二接觸開口。
  9. 如請求項8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係安置於該配合介面之該接合區段中, 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包括電源突片,針對該等電源端子之各者,該電源突片及該安裝部分在垂直方向上自該本體部分延伸,該等電源端子經配置使得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電源突片依行及列安置於該配合介面之該接合區段中,使得各行包括該等電源端子之一對第一及第二電源端子,且該等第一電源端子之該等安裝部分之一長度係比該等第二電源端子之該等安裝部分之一長度短。
  10. 如請求項8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信號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係安置於該配合介面之該接合區段中,該等信號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包括接觸夾,該等接觸夾之各者經構形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收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信號接針,該等信號端子經配置使得該等信號端子之該等接觸夾依行及列安置於該配合介面之該接合區段中,使得該等行之各者包括該等信號端子之至少兩者之該等接觸夾,且針對該等信號端子之該等行之各者,該等信號端子之該至少兩者之該等安裝部分具有彼此不同的長度。
  11. 如請求項3之電連接器,其中:該電連接器係一插頭連接器, 該絕緣外殼之該側表面係該絕緣外殼之一最外表面且經構形以與該電路板之該邊緣對準,使得當該絕緣外殼安裝於該電路板上時,該絕緣外殼之所有部分不延伸超過該電路板之該邊緣,該絕緣外殼之該配合介面包括經構形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收該配合連接器之一突出接合區段之一容納空間,當該絕緣外殼被安裝於該電路板上時,該電連接器與該配合連接器之一配合方向平行於該電路板之一表面,且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及該等信號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係安置於該容納空間中。
  12. 如請求項11之電連接器,其中:針對該等電源端子之各者,該接觸部分包括在該第一方向上自該本體部分延伸之一組指部,該等指部經構形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緊壓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電源突片,針對該等電源端子之各者,該等指部及該安裝部分在垂直方向上自該本體部分延伸,該等電源端子經配置使得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組指部依行及列安置於該配合介面之該容納空間中,使得各行包括該等電源端子之一對第一及第二電源端子,且針對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行之各者,該第一電源端子之該安裝部分之一長度係比該第二電源端子之該安裝部分之一長度短。
  13. 如請求項11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信號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包括觸針,且該等觸針之各者經構形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插入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信號夾中。
  14. 如請求項1之電連接器,其中:該電連接器係一插頭連接器,該等電源端子之各者包括:一本體部分;一安裝部分,其在一第一方向上自該本體部分延伸且經構形以在該絕緣外殼被安裝於該電路板上時附接至該電路板;及一接觸部分,其在一第二方向上自該本體部分延伸且經構形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觸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電源端子,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一方向相反,該等信號端子之各者包括:一安裝部分,其在該第一方向上延伸且經構形以在該絕緣外殼被安裝於該電路板上時附接至該電路板;及一接觸部分,其在該第二方向上延伸且經構形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觸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信號端子,該絕緣外殼之該配合介面包括經構形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收該配合連接器之一突出接合區段之一容納空間,當該絕緣外殼被安裝於該電路板上時,該電連接器與該配合連接器之一配合方向係垂直於該電路板之一表面,且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及該等信號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係安置於該容納空間中。
  15. 如請求項14之電連接器,其中:當該絕緣外殼被安裝於該電路板上時,該絕緣外殼之該側表面面向該電路板之一表面,該絕緣外殼之一配合表面背向該電路板之該表面,且該絕緣外殼之頂面及底面係垂直於該電路板,自該絕緣外殼之該底面垂直延伸至該絕緣外殼之該頂面之該絕緣外殼之一高度係在自5.0mm至14.0mm之一範圍內,且針對該等電源端子之各者,該接觸部分包括在該第一方向上自該本體部分延伸之一組指部,該等指部經構形以在該配合連接器及該電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緊壓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電源突片。
  16. 如請求項1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絕緣外殼具有一分段建構,使得該絕緣外殼包括:複數個第一外殼部分,其等係在一列方向上對準,其中該等第一外殼部分之各者經構形以支撐該等電源端子中之至少一者,複數個第二外殼部分,其等係在該列方向上對準,其中該等第二外殼部分之各者經構形以支撐該等信號端子之一群組,及第一及第二端外殼部分,其等係位於對置端上且將該等第一及第二外殼部分夾在其等之間,且該等第一外殼部分之各者經構形以支撐在一行方向上對準之該等電源端子中之至少兩者。
  17. 一種電連接器,其包括: 複數個電源段,其等係在一列方向上對準,該等電源段之各者包括經附接至一第一絕緣外殼部分之至少一個導電電源端子,該等電源端子之各者經構形以待附接至一電路板;複數個信號段,其等係在該列方向上對準,該等信號段之各者包括經附接至一第二絕緣外殼部分之複數個導電信號端子,該等信號端子之各者經構形以待附接至該電路板;一第一端段,其包括一第一絕緣端部及經附接至該第一絕緣端部之一第一固定夾,該第一固定夾經構形以待附接至該電路板,及一第二端段,其包括一第二絕緣端部及待附接至該第二絕緣端部之一第二固定夾,該第二固定夾經構形以待附接至該電路板,其中:該等電源段及該等信號段係安置於該第一與第二端段之間,該第一及第二端段之各者包括經構形以在該電連接器及一配合連接器處於一配合位置中時與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配合結構接合之一配合結構,該等電源段及該等信號段係夾在該第一與第二端段之間,該第一及第二絕緣外殼部分及該第一及第二端部經彼此附接以形成包括一配合介面之一外殼,該配合介面經構形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與該配合連接器之一配合介面接合,且當該第一及第二端段係藉由該第一及第二固定夾附接至該電路板時,該外殼之一側表面係與該電路板之一邊緣對準。
  18. 如請求項17之電連接器,其中:該外殼之一高度在自6.5mm至8.5mm之一範圍內,該等電源段包括第一及第二電源段之對,其中該等第一電源段之各者包括該等電源端子之一第一電源端子,且其中該等第二電源段之各者包括該等電源端子之一第二電源端子,且第一及第二電源段之該等對經對準使得該第一及第二電源段在該列方向上係依一交替順序配置。
  19. 如請求項17之電連接器,其中:該等電源段之各者包括該等電源端子之一對,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對經配置成包括垂直於該外殼之底面對準之複數個行及平行於該外殼之一底面對準之複數個列的一陣列,且該外殼之一高度係在自10.0mm至12.0mm之一範圍內。
  20. 如請求項17之電連接器,其中:該電連接器係一插頭連接器,該等電源端子之各者包括:一本體部分;一安裝部分,其在一第一方向上自該本體部分延伸且經構形以待附接至該電路板;及一接觸部分,其在一第二方向上自該本體部分延伸且經構形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觸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電源端子,該第二方向係與該第一方向相反,該等信號端子之各者包括:一安裝部分,其在該第一方向上延伸且經構形以待附接至該電路板;及一接觸部分,其在該第二方向上延伸且經 構形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觸該配合連接器之一對應信號端子,該外殼之該配合介面包括經構形以在該電連接器及該配合連接器處於該配合位置中時接收該配合連接器之一突出接合區段之一容納空間,當該第一及第二端段附接至該電路板時,該電連接器與該配合連接器之一配合方向係垂直於該電路板之一表面,且該等電源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及該等信號端子之該等接觸部分係安置於該容納空間中。
TW111211831U 2021-10-29 2022-10-28 低輪廓電連接器 TWM64654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273323P 2021-10-29 2021-10-29
US63/273,323 2021-10-2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46549U true TWM646549U (zh) 2023-10-01

Family

ID=84044397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1169A TW202329550A (zh) 2021-10-29 2022-10-28 低輪廓電連接器
TW111211831U TWM646549U (zh) 2021-10-29 2022-10-28 低輪廓電連接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1169A TW202329550A (zh) 2021-10-29 2022-10-28 低輪廓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36832A1 (zh)
EP (1) EP4175075A1 (zh)
JP (1) JP2023067852A (zh)
CN (2) CN219677599U (zh)
TW (2) TW202329550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435047B2 (en) * 2007-12-04 2013-05-07 Molex Incorporated Modular connectors with easy-connect capability
AR077074A1 (es) * 2009-06-12 2011-07-27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 Conector electronico
TWM420093U (en) * 2011-08-26 2012-01-01 Aces Electronic Co Ltd Plug connector, jack connector and their assembly
TWM582251U (zh) * 2019-04-22 2019-08-11 香港商安費諾(東亞)有限公司 Connector set with built-in locking mechanism and socket connector thereof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75075A1 (en) 2023-05-03
CN219677599U (zh) 2023-09-12
US20230136832A1 (en) 2023-05-04
TW202329550A (zh) 2023-07-16
CN116073160A (zh) 2023-05-05
JP2023067852A (ja) 2023-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19265B1 (ko) 전기 커넥터
CN113316871B (zh) 用于大功率应用的电路板
US654052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for orthogonally mating circuit boards
TWI392157B (zh) 低輪廓模組化電氣連接器及系統
US7591683B2 (en) Contact terminal, extender with improved ground contact,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extender
TW461161B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attaching the same to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EP1087300A2 (en) Computer bus bar assembly
TW201106541A (en) Orthogonal connector system with power connection
TWI388098B (zh) 電連接器組件
JP2001085088A (ja) コネクタ及び電気的相互接続装置
TW201014078A (en) Electric connector
TW201421820A (zh) 低剖面背板連接器
US20140141656A1 (en) Power connector
JP2004014507A (ja) 電気コネクタ端子
US20230088468A1 (en) Configurable electrical connector
TW201112524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system having reduced mating forces
TWM250433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long circuit boards
CN101728670A (zh) 具有功率和信号触点的可变堆叠高度的连接器组件
US20100304582A1 (en) Inverse coplanar electrical connector
US20090233462A1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FFC module
CN101794941A (zh) 电源连接器插头
TWM646549U (zh) 低輪廓電連接器
JP4888906B2 (ja) ジョイントコネクタ
US12009613B2 (en) Hybrid card-edge connectors and power terminals for high-power applications
CN220172398U (zh) 电气连接器和电力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