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41336U - 手持式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手持式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41336U
TWM641336U TW111214018U TW111214018U TWM641336U TW M641336 U TWM641336 U TW M641336U TW 111214018 U TW111214018 U TW 111214018U TW 111214018 U TW111214018 U TW 111214018U TW M641336 U TWM641336 U TW M64133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utton module
electronic device
groove
handheld electronic
connection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140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洪俊淼
Original Assignee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華碩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2140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41336U/zh
Publication of TWM64133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41336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 Photographic Developing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一種手持式電子裝置,此手持式電子裝置包含一本體以及一第一按鍵模組。 本體包含一第一側壁以及一第二側壁。第一側壁具有一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內並具有一電性連接結構。 第一按鍵模組適於可分離地安裝於第一凹槽。當第一按鍵模組安裝於第一凹槽,第一按鍵模組係透過電性連接結構電性連接於本體。

Description

手持式電子裝置
本案係關於一種手持式電子裝置,尤其是關於一種具有可分離按鍵模組之手持式電子裝置。
隨著科技進展,許多手持式電子裝置已出現在市場上。目前的手持式電子裝置,例如手機,會在機殼上設置按鍵方便使用者進行遊戲或其他操作。不過,這些按鍵是直接製造於機殼上,且按鍵之配置固定,使用者無法依據需求進行更換。
本案提供一種手持式電子裝置,此手持式電子裝置包含一本體以及一第一按鍵模組。本體包含一第一側壁以及一第二側壁。第一側壁具有一端部,端部連接於第二側壁,且具有一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具有一電性連接結構。第一按鍵模組適於可分離地安裝於第一凹槽。當第一按鍵模組安裝於第一凹槽,第一按鍵模組係透過電性連接結構電性連接於本體。
透過本案所提供的手持式電子裝置,使用者可依據需求選擇適合的按鍵模組,以改善其使用體驗。
下面將結合示意圖對本案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更詳細的描述。根據下列描述和申請專利範圍,本案的優點和特徵將更清楚。需說明的是,圖式均採用非常簡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例,僅用以方便、明晰地輔助說明本案實施例的目的。
第一圖係依據本案第一實施例所提供之手持式電子裝置100之局部立體示意圖。此手持式電子裝置100舉例來說可以是平板電腦或是智慧型手機。
如圖中所示,此手持式電子裝置100包含一本體120、一第一按鍵模組140以及一第二按鍵模組160。
本體120包含一第一側壁122以及一第二側壁124,第一側壁122沿著一第一方向D1延伸,第二側壁124沿著一第二方向D2延伸。第一側壁122具有一端部122a,連接於第二側壁124而形成一轉角。一實施例中,第一方向D1垂直於第二方向D2。
第一側壁122之端部122a具有一第一凹槽1222。第一凹槽1222沿著第一方向D1延伸至第二側壁124,且在第二側壁124形成一開口。第一凹槽1222內並具有一電性連接結構1224,用以電性連接於第一按鍵模組140。
一實施例中,第一凹槽1222在遠離第二側壁124之一側具有一端面1223,電性連接結構1224係位於端面1223。不過亦不限於此。其他實施例中,電性連接結構1224亦可以是位於第一凹槽1222之側面或是第一凹槽1222之底面。
電性連接結構1224可以是針腳、彈片或是其他可透過接觸傳遞電訊號之結構。不過亦不限於此。其他實施例中,此電性連接結構1224也可以是一無線連接結構,例如線圈結構。
第一按鍵模組140之外型係對應於第一凹槽1222,適於可分離地安裝於第一凹槽1222內。舉例來說,第一按鍵模組140可透過卡合方式或是磁吸方式可分離地安裝於第一凹槽1222內。
第一按鍵模組140在對應於電性連接結構1224處並具有對應於電性連接結構1224之一輸出接點(圖未示),用以電性連接於電性連接結構1224。當第一按鍵模組140安裝於第一凹槽1222內,第一按鍵模組140係透過輸出接點以及電性連接結構1224電性連接於本體120。
一實施例中,第一按鍵模組140係一壓力感測模組。此第一按鍵模組140具有一操作面142,供使用者進行操作。操作面142係一弧形面,由第一側壁122延伸至第二側壁124。第一按鍵模組140內可設置多個壓力感測元件(圖未示),用以偵測使用者在操作面142上之手勢指令。這些壓力感測元件可以是超音波感測器、電阻式應變計或電容式壓力感測器。
一實施例中,操作面142係突出於第一側壁122之一外側面,方便使用者確認操作面142之位置。不過一不限於此。其他實施例中,操作面142亦可以是齊平於第一側壁122之一外側面,使本案之手持式電子裝置100呈現簡潔的外型。又,其他實施例中,操作面142亦可以呈現一粗糙表面,方便使用者確認操作面142之位置。
第二按鍵模組160之外型係對應於第一凹槽1222,適於可分離地安裝於第一凹槽1222內。第二按鍵模組160可透過卡合方式或是磁吸方式可分離地安裝於第一凹槽1222內。類似於第一按鍵模組140,第二按鍵模組160在對應於電性連接結構1224處具有一輸出接點(圖未示),用以電性連接於電性連接結構1224。當第二按鍵模組160安裝於第一凹槽1222內,第二按鍵模組160可透過輸出接點以及電性連接結構1224電性連接於本體120。
雖然本實施例所提供之第一按鍵模組140與第二按鍵模組160外型類似。不過,本實施例所提供之第一按鍵模組140與第二按鍵模組160為不同類型的按鍵。使用者可視需求在第一凹槽1222內安裝第一按鍵模組140或是第二按鍵模組160進行使用。
一實施例中,第二按鍵模組160係一機械式按鍵模組。具體來說,此機械式按鍵模組內可具有一微動開關(圖未示),用以將使用者之壓按動作轉換為電訊號透過電性連接結構1224輸入至本體120。
第一圖之實施例中,第一按鍵模組140以及第二按鍵模組160為不同類型的按鍵供使用者選擇使用,不過本案亦不限於此。其他實施例中,第一按鍵模組140以及第二按鍵模組160可以是相同類型但配置不同的按鍵,例如壓按回饋力道不同的機械式按鍵模組,供使用者選擇使用。
第二圖係第一圖中之第一按鍵模組140之透視示意圖。
如圖中所示,第一按鍵模組140包含鍵帽143、殼體144、壓力感測元件145(圖中顯示三個壓力感測元件145)、連接器146以及電路板147。壓力感測元件145以及連接器146係設於電路板147上,且壓力感測元件145是透過電路板147電性連接於連接器146以輸出感測訊號。
第三圖係第一圖中之第二按鍵模組160移除部分殼體之立體示意圖。
如圖中所示,第二按鍵模組160包含鍵帽163、殼體164、按鍵開關165、連接器(圖未示,其設置位置可參照第二圖中之連接器146)以及電路板167。按鍵開關165以及連接器係設於電路板167上,且按鍵開關165是透過電路板167電性連接於連接器。
一實施例中,第一按鍵模組140或第二按鍵模組160之電路板147, 167上可設置一個或多個第一發光元件148, 168(圖中顯示二個第一發光元件148以及一個第一發光元件168)。第一發光元件148, 168可以是一發光二極體晶片。使用者可透過本體120設定第一發光元件148, 168之燈效,例如採顏色漸變模式或是固定頻率的閃爍模式,以提升使用者操作時的沉浸感。
一實施例中,第一按鍵模組140與第二按鍵模組160分別內置一電阻(圖未示)。當第一按鍵模組140或第二按鍵模組160安裝於本體120之第一凹槽1222內,本體120之內部電路即可透過電性連接結構1224檢測第一按鍵模組140或第二按鍵模組160之內置電阻的電壓差異,以判斷當前被安裝於本體120的按鍵模組類型。
第四圖係依據本案第二實施例所提供之手持式電子裝置200之局部立體示意圖。
相較於第一圖之實施例中,第一凹槽1222內只具有電性連接結構1224以電性連接於第一按鍵模組140,本實施例之本體220之第一凹槽2222內除了具有電性連接結構2224用以電性連接於第一按鍵模組240,在第一凹槽2222之底面並具有一微動開關2226。
不同於第一圖之實施例中之第二按鍵模組160是透過電性連接結構1224電性連接於本體120。本實施例之第二按鍵模組260內並不具有微動開關。當本實施例之第二按鍵模組260安裝於第一凹槽2222內,第二按鍵模組260係抵靠於微動開關2226。如此,使用者壓按第二按鍵模組260即可觸發微動開關2226產生輸入訊號至本體220。
一實施例中,第二按鍵模組260之殼體可利用可透光材質製造,且第一凹槽2222內可設置一第二發光元件2228,例如一發光二極體晶片。第二發光元件2228所產生之光線可穿透第二按鍵模組260而呈現出發光效果。
一實施例中,第二發光元件2228可連動於微動開關2226,當使用者壓按第二按鍵模組260觸發微動開關2226,第二發光元件2228就會同步產生光線。
第五圖係依據本案第三實施例所提供之手持式電子裝置300之局部立體示意圖。圖中只呈現第一按鍵模組340以利於說明。不過本案不限於此。本實施例之架構當可適用於多個按鍵模組之實施例。
相較於第一圖之實施例,本實施例之第一按鍵模組340包含一第一部分340a以及一第二部分340b,第二部分340b垂直於第一部分340a,而呈現一L型結構。
相對應於此第一按鍵模組340,本實施例之本體320之第一側壁322上具有一第一凹槽3222,第二側壁324上具有一第二凹槽3242。第一凹槽3222係沿著第一方向D1延伸至第二凹槽3242,第二凹槽3242係沿著第二方向D2延伸至第一側壁322,第一凹槽3222以及第二凹槽3242分別用以容納第一部分340a以及第二部分340b。
相較於第一圖之第一按鍵模組140,本實施例之第一按鍵模組340具有第二部分340b可以提供較大的操作面342供使用者進行操作。此外,由於本實施例之第一按鍵模組340具有互相垂直之第一部分340a以及第二部分340b,此第一按鍵模組340可以透過第一部分340a以及第二部分340b進行兩種不同方向之按壓操作。
第六圖係依據本案第四實施例所提供之手持式電子裝置400之立體示意圖。
如圖中所示,本實施例之本體420之第一側壁422之相對兩端部422a, 422b均具有一第一凹槽4222。第一按鍵模組440以及第二按鍵模組460分別設置於此二個第一凹槽4222內供使用者操作。
第一側壁422係沿著手持式電子裝置400之長邊方向,使用者橫向握持手持式電子裝置400進行操作時(例如操控手機遊戲),即可利用雙手食指按壓第一按鍵模組440以及第二按鍵模組460進行輸入。
第七圖係依據本案第五實施例所提供之手持式電子裝置500之方塊示意圖。
如圖中所示,此手持式電子裝置500包含一本體520、一第一按鍵模組540以及一第二按鍵模組560。其中,本體520包含一控制單元522。控制單元522電性連接於設置於第一凹槽(圖未示,可參見第一圖)內之電性連接結構5224。電性連接結構5224適於選擇性地電性連接於第一按鍵模組540以及第二按鍵模組560。
第一按鍵模組540具有一第一電阻R1,適於電性連接於電性連接結構5224。第二按鍵模組560具有一第二電阻R2適於電性連接於電性連接結構5224,且第一電阻R1不同於第二電阻R2。也就是說,控制單元522可透過電性連接結構5224偵測安裝於第一凹槽之按鍵模組(即第一按鍵模組540或第二按鍵模組560)內置之電阻(即第一電阻R1或第二電阻R2)的分壓值,確認安裝於第一凹槽的是第一按鍵模組540或第二按鍵模組560。
第八圖係依據本案第六實施例所提供之手持式電子裝置600之方塊示意圖。
如圖中所示,此手持式電子裝置600包含一本體620、一第一按鍵模組640以及一第二按鍵模組660。其中,本體620包含一控制單元622以及一磁極偵測單元623。磁極偵測單元623設置於第一凹槽(圖未示,可參見第一圖),控制單元622電性連接於磁極偵測單元623。
第一按鍵模組640具有一第一磁性件642,第二按鍵模組660具有一第二磁性件662。第一磁性件642與第二磁性件662之方向不同。也就是說,第一按鍵模組640或第二按鍵模組660安裝於第一凹槽時,第一磁性件642與第二磁性件662會呈現不同的磁極方向。如此,控制單元622可透過磁極偵測單元623偵測此磁極方向之差異,以確認安裝於第一凹槽的是第一按鍵模組640或第二按鍵模組660。
透過本案所提供的手持式電子裝置100, 200, 300, 400, 500, 600,使用者可依據需求選擇適合的按鍵模組(第一按鍵模組或第二按鍵模組)安裝於手持式電子裝置之本體上,以改善其使用體驗。
上述僅為本案較佳之實施例而已,並不對本案進行任何限制。任何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案的技術手段的範圍內,對本案揭露的技術手段和技術內容做任何形式的等同替換或修改等變動,均屬未脫離本案的技術手段的內容,仍屬於本案的保護範圍之內。
100,200,300,400,500,600:手持式電子裝置
120,220,320,420,520,620:本體
140,240,340,440,540,640:第一按鍵模組
160,260,460,560,660:第二按鍵模組
122,322,422:第一側壁
124,324:第二側壁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122a,422a,422b:端部
1222,2222,3222,4222:第一凹槽
1224,2224,5224:電性連接結構
1223:端面
142,342:操作面
143,163:鍵帽
144,164:殼體
145:壓力感測元件
165:按鍵開關
146:連接器
147,167:電路板
148,168:第一發光元件
2226:微動開關
2228:第二發光元件
340a:第一部分
340b:第二部分
3242:第二凹槽
R1:第一電阻
R2:第二電阻
522,622:控制單元
623:磁極偵測單元
642:第一磁性件
662:第二磁性件
第一圖係依據本案第一實施例所提供之手持式電子裝置之局部立體示意圖; 第二圖係第一圖中之第一按鍵模組之透視示意圖; 第三圖係第一圖中之第二按鍵模組移除部分殼體之立體示意圖; 第四圖係依據本案第二實施例所提供之手持式電子裝置之局部立體示意圖; 第五圖係依據本案第三實施例所提供之手持式電子裝置之局部立體示意圖; 第六圖係依據本案第四實施例所提供之手持式電子裝置之立體示意圖; 第七圖係依據本案第五實施例所提供之手持式電子裝置之方塊示意圖;以及 第八圖係依據本案第六實施例所提供之手持式電子裝置之方塊示意圖。
100:手持式電子裝置
120:本體
140:第一按鍵模組
160:第二按鍵模組
122:第一側壁
124:第二側壁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122a:端部
1222:第一凹槽
1224:電性連接結構
1223:端面
142:操作面

Claims (17)

  1. 一種手持式電子裝置,包含:一本體,包含相鄰的一第一側壁以及一第二側壁,該第一側壁具有一第一凹槽,該第一凹槽具有一電性連接結構;以及一第一按鍵模組,適於可分離地安裝於該第一凹槽,當該第一按鍵模組安裝於該第一凹槽時,該第一按鍵模組係透過該電性連接結構電性連接於該本體。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按鍵模組係一壓力感測模組。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按鍵模組具有一操作面,該操作面係一弧形面,由該第一側壁延伸至該第二側壁。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其中,該操作面係突出於該第一側壁之一外側面。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更包含一第二按鍵模組,該第二按鍵模組與該第一按鍵模組為不同類型的按鍵,且該第二按鍵模組亦適於可分離地安裝於該第一凹槽。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按鍵模組係一機械式按鍵模組。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按鍵模組具有一微動開關,當該第二按鍵模組安裝於該第一凹槽,該第二按鍵模組係透過該電性連接結構電性連接於該本體。
  8. 如請求項5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凹槽具有一底面,該底面具有一微動開關,當該第二按鍵模組安裝於該第一凹槽,該第二按鍵模組係抵靠於該微動開關。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按鍵模組內設有一第一發光元件。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凹槽內具有一第二發光元件。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按鍵模組之殼體係以可透光材質製造。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二側壁上具有一第二凹槽。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按鍵模組包含一第一部分以及一第二部分,該第二部分垂直於該第一部分,該第一凹槽以及該第二凹槽分別適於容納該第一部分以及該第二部分。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凹槽具有一端面,該電性連接結構係位於該端面。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其中,該第一按鍵模組係以卡合方式或是磁吸方式可分離地安裝於該第一凹槽。
  1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其中,該本體包含一控制單元,該控制單元電性連接於該電性連接結構,該第一按鍵模組具有一第一電阻,適於電性連接於該電性連接結構,該第二按鍵模組具有一第二電阻適於電性連接於該電性連接結構,且該第一電阻不同於該第二電阻。
  17. 如請求項5所述之手持式電子裝置,其中,該本體包含一控制單元以及一磁極偵測單元,該控制單元電性連接於該磁極偵測單元,該磁極偵測單元設置於該第一凹槽,該第一按鍵模組具有一第一磁性件,該第二按鍵模組具有一第二磁性件,該第一磁性件與第二磁性件之磁極方向不同。
TW111214018U 2022-12-19 2022-12-19 手持式電子裝置 TWM64133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14018U TWM641336U (zh) 2022-12-19 2022-12-19 手持式電子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14018U TWM641336U (zh) 2022-12-19 2022-12-19 手持式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41336U true TWM641336U (zh) 2023-05-21

Family

ID=873824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14018U TWM641336U (zh) 2022-12-19 2022-12-19 手持式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4133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461477U (zh) 键盘
JP6576517B1 (ja) デュアルセンシングモードを有する押しボタンスイッチ
CN103681067A (zh) 具有全键无冲和特殊背光功能的薄膜键盘
WO2020007280A1 (zh) 一种可改变按压反应速度的按键开关
JP2010015793A (ja) タクトスイッチ
TWM641336U (zh) 手持式電子裝置
US20030021284A1 (en) Coordinate input apparatus including an optical movement detection device used for optically inputting coordinates and pressed for switching a switch device
CN112289612A (zh) 具有透光结构的按压式开关
KR100528680B1 (ko) 정전 용량 감지 스위치
US841144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nection mechanism for touch buttons thereof
US20210319962A1 (en) Pluggable multifunctional push switch
KR100786764B1 (ko) 게임기용 스위치
TWI668599B (zh) 可拆換按鍵結構
US8253597B2 (en) Keyboard providing power control
KR100718987B1 (ko) 전자기기의 입력장치
TWI759715B (zh) 可插拔之多功能按壓開關
KR20070041094A (ko) 방향 감지용 버튼 구조
JP2021018917A (ja) 静電容量型入力装置
TWI557600B (zh) 電子裝置
CN216698180U (zh) 一种磁吸开关按键及键盘
TWI402719B (zh) 指向裝置
TWI688983B (zh) 具透光源之訊號產生器
KR101452970B1 (ko) 휴대 단말기의 사이드 키 모듈
TWI427658B (zh) 電子設備及其按鍵連接結構
TWI701690B (zh) 具透光結構之按壓式開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