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9841U - 雙向壓力閥結構 - Google Patents

雙向壓力閥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9841U
TWM639841U TW111213557U TW111213557U TWM639841U TW M639841 U TWM639841 U TW M639841U TW 111213557 U TW111213557 U TW 111213557U TW 111213557 U TW111213557 U TW 111213557U TW M639841 U TWM639841 U TW M63984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valve
valve seat
seat body
valve cor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135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汶正
Original Assignee
林汶正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林汶正 filed Critical 林汶正
Priority to TW1112135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39841U/zh
Publication of TWM6398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9841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Controlling Fuel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 Valves And Accessory Devices For Brak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係一種雙向壓力閥結構,其係包括一前閥座體、一壓力抵持閥芯體及一後閥座體,藉由控制液態或氣態流體導入後閥座體,使壓力抵持閥芯體相對前閥座體呈密閉狀態,於壓力抵持閥芯體受力後退時,導入後閥座體之液態或氣態流體,由前閥座體倒出,藉由流體之壓力使壓力抵持閥芯體位移作動,使壓力抵持閥芯體相對前閥座體及後閥座體呈密閉或導通狀態,整體組成結構簡易,降低長時間使用零組件故障之風險,以達結構穩定性及使用便利性佳之功效。

Description

雙向壓力閥結構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雙向壓力閥結構,尤指一種應用於液態或氣態流體之控制閥結構之所屬技術領域者。
按,目前習知止水器接頭結構如圖13所示,其止水器接頭60設有一流體導入管61、一固定座62、-軸芯件63、一彈性件64及一驅動環65,該流體導入管61設有一入水部610及一出水部611,而該出水部611具有接合導出口611A,且該固定座62貫通設有一水道620,其軸芯件63及彈性件64容設於出水部611內,而彈性件64一側抵持於出水部611內壁,且彈性件64另側抵持於軸芯件63,且固定座62固設於出水部611端側內,而驅動環65容設於固定座62之水道620內,藉由一水龍頭66鎖入或退出該流體導入管61之接合導出口611A,水龍頭66帶動軸芯件63導通或封閉該流體導入管61內部,於使用者欲更換水龍頭66時,直接將水龍頭66退出該流體導入管61,則該軸芯件擋止流體導入管61內之水防止洩出,而當使用者裝設水龍頭66至該流體導入管61後,水龍頭66推抵帶動軸芯件63,使軸芯件63導通流體導入管61內部,進而使水由水龍頭66流出,雖其可達水龍頭66拆卸後止水之功能,然其整體組成結構複雜,且構成元件數量多將存在損壞故障維修之風險,故有改良之必要者。
本創作有鑑於止水器接頭結構之組成結構複雜及結構穩定性差之問題,乃完成本新型之雙向壓力閥結構。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雙向壓力閥結構,其係包括一前閥座體、一壓力抵持閥芯體及一後閥座體,所述前閥座體設有一接合導出口、一前內滑動空間及一對合開口,該接合導出口內設有一前鎖合螺紋,而該接合導出口外側設有一多角形固定頭,且該前內滑動空間之內徑為A,該對合開口設有一環凸緣,所述壓力抵持閥芯體設有一壓力抵持蓋及一中空閥芯身,該壓力抵持蓋一體設於中空閥芯身之一端,而該壓力抵持蓋端面設有一內凹弧面,且該中空閥芯身遠壓力抵持蓋側設有一開口,該開口相對中空閥芯身形成一內槽,而該中空閥芯身側邊相對內槽導通設有至少一側向槽口,且該壓力抵持蓋之外徑為B,而該中空閥芯身之外徑為C,該壓力抵持蓋之外徑B大於中空閥芯身之外徑C,而該壓力抵持蓋之外徑B大於前內滑動空間之內徑A,且該中空閥芯身之外徑C小於前閥座體所設前內滑動空間之內徑A,所述後閥座體設有一閥身及一結合管身,該閥身與結合管身一體導通設置,而該閥身內設有一後內滑動空間,該後內滑動空間之內徑為D,且該後內滑動空間之內徑D大於壓力抵持閥芯體所設壓力抵持蓋之外徑B,該閥身遠結合管身側設有一套合開口,而該閥身與結合管身相對側相互導通設有一導入口,且該結合管身外設有一後鎖合螺紋,其壓力抵持閥芯體之中空閥芯身,呈可滑動位移容設於前閥座體所設前內滑動空間,該壓力抵持閥芯體之壓力抵持蓋呈可滑動位移容設於後閥座體所設後內滑動空間,該壓力抵持蓋之外徑B小於後閥座體所設後內滑動空間之內徑D,使壓力抵持蓋之邊緣與後閥座體所設後內滑動空間之內壁具有間 距,且前閥座體所設對合開口之環凸緣,套合固定於後閥座體所設套合開口,而該前閥座體與後閥座體於套合後以焊接或黏合進行連接固定。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中空閥芯身所設側向槽口,係由壓力抵持蓋底側延伸至開口邊緣,有效將流體快速導引至內槽,以增加本創作之多重實用性。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中空閥芯身所設側向槽口,係與內槽導通設於中空閥芯身中段位置,提供穩定之流體導引,以增加本創作之多重實用性。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前閥座體之對合開口所設環凸緣內側設有一環斜面,而壓力抵持閥芯體之壓力抵持蓋設有相對之一斜環緣,其壓力抵持蓋之內凹弧面受流體壓力作用時,該斜環緣貼抵環斜面,增加整體之水密或氣密性,而中空閥芯身之內部端面係呈凹弧狀,提升流體導引之順暢性,以增加本創作之多重實用性。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壓力抵持閥芯體之壓力抵持蓋端面間隔設有數抵持冠片,當壓力抵持閥芯體之中空閥芯身受力推動時,該數抵持冠片抵持於閥座體之閥身內所設導入口邊緣,防止壓力抵持蓋遮蔽導入口引響流體導引,以增加本創作之多重實用性。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前閥座體之接合導出口內側設有數彈性鋼珠卡制件,該彈性鋼珠卡制件可配合氣動工具握柄進行快速卡制,以增加本創作之多重實用性。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進一步設有一彈性體,該壓力抵持閥芯體之壓力抵持蓋與中空閥芯身間設有一卡制環槽,而該卡制環槽卡制設有一彈性抵持止洩環,且結合管身之端口內緣設有一抵持內環凸緣,其所述彈性體容設於後閥 座體之閥身及結合管身內,該彈性體一側抵持於壓力抵持閥芯體所設壓力抵持蓋,而該彈性體另側抵持於後閥座體之結合管身內緣所抵持內環凸緣,且該壓力抵持閥芯體之卡制環槽所設彈性抵持止洩環,呈彈性密接抵持於前閥座體之前內滑動空間內壁,提供壓力抵持閥芯體輔助之彈性抵持力,且該彈性抵持止洩環增加壓力抵持閥芯體相對前閥座體之前內滑動空間之止水密閉性,以增加本創作之多重實用性。
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前閥座體之對合開口端緣環設有一內鎖合螺紋,所述後閥座體之閥身端緣環設有一鎖固內螺紋,其前閥座體之對合開口所設該內鎖合螺紋,與後閥座體之閥身所設鎖固內螺紋相互鎖合固定,提升結構間使用組合之便利性,以增加本創作之多重實用性。
藉由將後閥座體之結合管身與一流體導入管連接,該流體導入管設有一鎖合內螺紋,而該鎖合內螺紋與結合管身所設後鎖合螺紋鎖合,於液態或氣態流體經由導入口導入後閥座體之後內滑動空間,該導入之流體推動壓力抵持閥芯體所設壓力抵持蓋,使壓力抵持蓋貼抵於前閥座體之對合開口所設環凸緣,而導入之流體密閉蓄積於後閥座體所設後內滑動空間中,另前閥座體之接合導出口與一導出工具連接,該導出工具係為水龍頭或氣動工具,而該導出工具設有一鎖合螺紋,且該鎖合螺紋與接合導出口所設前鎖合螺紋鎖合,於導出工具結合於前閥座體之接合導出口,該導出工具端側向後推抵壓力抵持閥芯體之中空閥芯身,使密閉之壓力抵持閥芯體之壓力抵持蓋,脫離抵持前閥座體之對合開口所設環凸緣,使流體由壓力抵持閥芯體之中空閥芯身所設開口及側向槽口,導入中空閥芯身後由導出工具導出,整體組成結構簡易,降低長時間使 用零組件故障之風險,有效降低生產及使用成本,且可共用於各領域,以達結構穩定性及使用便利性佳之功效。
A:前內滑動空間內徑
B:壓力抵持蓋外徑
C:中空閥芯身外徑
D:後內滑動空間內徑
10:前閥座體
11:接合導出口
110:前鎖合螺紋
111:多角形固定頭
112:彈性鋼珠卡制件
12:前內滑動空間
13:對合開口
130:環凸緣
131:環斜面
132:內鎖合螺紋
20:壓力抵持閥芯體
21:壓力抵持蓋
210:內凹弧面
211:斜環緣
212:抵持冠片
22:中空閥芯身
220:開口
221:內槽
222:側向槽口
23:卡制環槽
230:彈性抵持止洩環
30:後閥座體
31:閥身
310:後內滑動空間
311:套合開口
312:導入口
313:鎖固內螺紋
32:結合管身
320:後鎖合螺紋
321:抵持內環凸緣
40:流體導入管
41:鎖合內螺紋
50:導出工具
51:鎖合螺紋
60:止水器接頭
61:流體導入管
610:入水部
611:出水部
611A:接合導出口
62:固定座
620:水道
63:軸芯件
64:彈性件
65:驅動環
66:水龍頭
70:彈性體
[圖1]係本創作雙向壓力閥結構之立體組合及局部剖面狀態示意圖。
[圖2]係本創作雙向壓力閥結構之立體分解狀態示意圖。
[圖3]係本創作雙向壓力閥結構之側視剖面及局部放大狀態參考圖。
[圖4]係本創作雙向壓力閥結構之側視剖面流體作用狀態參考圖。
[圖5]係本創作雙向壓力閥結構之使用於水龍頭狀態參考圖。
[圖6]係本創作雙向壓力閥結構之使用於氣動工具狀態參考圖。
[圖7]係本創作雙向壓力閥結構之第一實施例中空閥芯身所設側向槽口係與內槽導通設於中空閥芯身中段位置狀態參考圖。
[圖8]係本創作雙向壓力閥結構之第二實施例中空閥芯身所設壓力抵持蓋端面間隔設有數抵持冠片狀態參考圖。
[圖9]係本創作雙向壓力閥結構之第三實施例前閥座體之接合導出口內側設有數彈性鋼珠卡制件狀態參考圖。
[圖10]係本創作雙向壓力閥結構之第四實施例壓力抵持閥芯體設有止洩墊圈並抵持一彈性體之立體組合局部剖面狀態參考圖。
[圖11]係本創作雙向壓力閥結構之第四實施例壓力抵持閥芯體設有止洩墊圈並抵持一彈性體之立體分解狀態參考圖。
[圖12]係本創作雙向壓力閥結構之第五實施例前閥座體設有前鎖合螺紋而後閥座體設有後鎖合螺紋進行相互鎖合固定之立體分解狀態參考圖。
[圖13]係本創作雙向壓力閥結構之習知止水器接頭結構參考圖。
為使 貴審查委員能進一步瞭解本創作之結構,特徵及其他目的,玆以如后之較佳實施例附以圖式詳細說明如后,惟本圖例所說明之實施例係供說明之用,並非為專利申請上之唯一限制者。
請配合參閱圖1至3所示,係本創作雙向壓力閥結構之立體組合及局部剖面狀態、立體分解狀態及側視剖面及局部放大狀態參考圖,其包括:一前閥座體10,所述前閥座體10設有一接合導出口11、一前內滑動空間12及一對合開口13,該接合導出口11內設有一前鎖合螺紋110,而該接合導出口11外側設有一多角形固定頭111,且該前內滑動空間12之內徑為A,該對合開口13設有一環凸緣130;一壓力抵持閥芯體20,所述壓力抵持閥芯體20設有一壓力抵持蓋21及一中空閥芯身22,該壓力抵持蓋21一體設於中空閥芯身22之一端,而該壓力抵持蓋21端面設有一內凹弧面210,且該中空閥芯身22遠壓力抵持蓋21側設有一開口220,該開口220相對中空閥芯身22形成一內槽221,而該中空閥芯身22側邊相對內槽221導通設有至少一側向槽口222,且該壓力抵持蓋21之外徑為B,而該中空閥芯身22之外徑為C,該壓力抵持蓋21之外徑B大於中空閥芯身22之外徑C,而該壓力抵持蓋21之外徑B大於前內滑動空間12之內徑A,且該中空閥芯身22之外徑C小於前閥座體10所設前內滑動空間12之內徑A,其中空閥芯身22,呈可滑動位移容設於前閥座體10所設前內滑動空間12;以及 一後閥座體30,所述後閥座體30設有一閥身31及一結合管身32,該閥身31與結合管身32一體導通設置,而該閥身31內設有一後內滑動空間310,該後內滑動空間310之內徑為D,且該後內滑動空間310之內徑D大於壓力抵持閥芯體20所設壓力抵持蓋21之外徑B,該閥身31遠結合管身32側設有一套合開口311,而該閥身31與結合管身32相對側相互導通設有一導入口312,且該結合管身32外設有一後鎖合螺紋320,其壓力抵持閥芯體20之壓力抵持蓋21呈可滑動位移容設於後內滑動空間310,該壓力抵持蓋21之外徑B小於後內滑動空間310之內徑D,使壓力抵持蓋21之邊緣與後內滑動空間310之內壁具有間距,且前閥座體10所設對合開口13之環凸緣130套合固定於套合開口311,而該後閥座體30與前閥座體10套合後以焊接或黏合進行連接固定。
藉由上述結構之配合,以完成本創作之雙向壓力閥結構。
請配合參閱圖2至6所示,係本創作雙向壓力閥結構之立體分解狀態、側視剖面及局部放大狀態、側視剖面流體作用狀態、使用於水龍頭狀態及使用於氣動工具狀態參考圖,其壓力抵持閥芯體20之中空閥芯身22,呈可滑動位移容設於前閥座體10所設前內滑動空間12,該壓力抵持閥芯體20之壓力抵持蓋21呈可滑動位移容設於後閥座體30所設後內滑動空間310,該壓力抵持蓋21之外徑B小於後閥座體30所設後內滑動空間310之內徑D,使壓力抵持蓋21之邊緣與後閥座體30所設後內滑動空間310之內壁具有間距,且前閥座體10所設對合開口13之環凸緣130,套合固定於後閥座體30所設套合開口311,而該前閥座體10與後閥座體30於套合後以焊接或黏合進行連接固定,藉由將後閥座體30之結合管身32與一流體導入管40連接,該流體導入管40設 有一鎖合內螺紋41,而該鎖合內螺紋41與結合管身32所設後鎖合螺紋320鎖合,於液態或氣態流體經由導入口312導入後閥座體30之後內滑動空間310,該導入之流體推動壓力抵持閥芯體20所設壓力抵持蓋21,使壓力抵持蓋21貼抵於前閥座體10之對合開口13所設環凸緣130,而導入之流體密閉蓄積於後閥座體30所設後內滑動空間310中,另前閥座體10之接合導出口11與一導出工具50連接,該導出工具50係為水龍頭或氣動工具,而該導出工具50設有一鎖合螺紋51,且該鎖合螺紋51與接合導出口11所設前鎖合螺紋110鎖合,於導出工具50結合於前閥座體10之接合導出口11,該導出工具50端側向後推抵壓力抵持閥芯體20之中空閥芯身22,使密閉之壓力抵持閥芯體20之壓力抵持蓋21,脫離抵持前閥座體10之對合開口13所設環凸緣130,使流體由壓力抵持閥芯體20之中空閥芯身22所設開口220及側向槽口222,導入中空閥芯身22後由導出工具50導出,整體組成結構簡易,降低長時間使用零組件故障之風險,有效降低生產及使用成本,且可共用於各領域,以達結構穩定性及使用便利性佳之功效。
請配合參閱圖1至3所示,係本創作雙向壓力閥結構之立體組合及局部剖面狀態、立體分解狀態及側視剖面及局部放大狀態參考圖,該中空閥芯身22所設側向槽口222,係由壓力抵持蓋21底側延伸至開口220邊緣,有效將流體快速導引至內槽221,以增加本新型之多重實用性。
請配合參閱圖7所示,係本創作雙向壓力閥結構之第一實施例中空閥芯身所設側向槽口係與內槽導通設於中空閥芯身中段位置狀態參考圖,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中空閥芯身22所設側向槽口222,係與內槽221導通設於中空閥芯身22中段位置,提供穩定之流體導引,以增加本新型之多重實用性。
請配合參閱圖3所示,係本創作雙向壓力閥結構之側視剖面及局部放大狀態參考圖,該前閥座體10之對合開口13所設環凸緣130內側設有一環斜面131,而壓力抵持閥芯體20之壓力抵持蓋21設有相對之一斜環緣211,其壓力抵持蓋21之內凹弧面210受流體壓力作用時,該斜環緣211貼抵環斜面131,增加整體之水密或氣密性,而中空閥芯身22之內部端面係呈凹弧狀,提升流體導引之順暢性,以增加本新型之多重實用性。
請配合參閱圖8所示,係本創作雙向壓力閥結構之第二實施例中空閥芯身所設壓力抵持蓋端面間隔設有數抵持冠片狀態參考圖,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壓力抵持閥芯體20之壓力抵持蓋21端面間隔設有數抵持冠片212,當壓力抵持閥芯體20之中空閥芯身22受力推動時,該數抵持冠片212抵持於後閥座體30之閥身31內所設導入口312邊緣,防止壓力抵持蓋21遮蔽導入口312引響流體導引,以增加本新型之多重實用性。
請配合參閱圖6及9所示,係本創作雙向壓力閥結構之使用於氣動工具狀態及第三實施例前閥座體之接合導出口內側設有數彈性鋼珠卡制件狀態參考圖,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前閥座體10之接合導出口11內側設有數彈性鋼珠卡制件112,該彈性鋼珠卡制件112可配合氣動工具握柄進行快速卡制(圖中未示),以增加本新型之多重實用性。
請配合參閱圖10及11所示,係本創作雙向壓力閥結構之第四實施例壓力抵持閥芯體設有止洩墊圈並抵持一彈性體之立體組合局部剖面狀態及第四實施例壓力抵持閥芯體設有止洩墊圈並抵持一彈性體之立體分解狀態參考圖在一較佳實施例中,進一步設有一彈性體70,該壓力抵持閥芯體20之壓力抵持蓋21與中空閥芯身22間設有一卡制環槽23,而該卡制環槽23卡制設有一彈性 抵持止洩環230,且結合管身32之端口內緣設有一抵持內環凸緣321,其所述彈性體70容設於後閥座體30之閥身31及結合管身32內,該彈性體70一側抵持於壓力抵持閥芯體20所設壓力抵持蓋21,而該彈性體70另側抵持於後閥座體30之結合管身32內緣所抵持內環凸緣321,且該壓力抵持閥芯體20之卡制環槽23所設彈性抵持止洩環230,呈彈性密接抵持於前閥座體10之前內滑動空間12內壁,提供壓力抵持閥芯體20輔助之彈性抵持力,且該彈性抵持止洩環230增加壓力抵持閥芯體20相對前閥座體10之前內滑動空間12之止水密閉性,以增加本創作之多重實用性。
請配合參閱圖12所示,係本創作雙向壓力閥結構之第五實施例前閥座體設有前鎖合螺紋而後閥座體設有後鎖合螺紋進行相互鎖合固定之立體分解狀態參考圖,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前閥座體10之對合開口13端緣環設有一內鎖合螺紋132,所述後閥座體30之閥身31端緣環設有一鎖固內螺紋313,其前閥座體10之對合開口13所設該內鎖合螺紋132,與後閥座體30之閥身31所設鎖固內螺紋313相互鎖合固定,提升結構間使用組合之便利性,以增加本創作之多重實用性。
綜上所述,本創作確實可達到上述諸項功能及目的,故本創作應符合專利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
10:前閥座體
11:接合導出口
110:前鎖合螺紋
111:多角形固定頭
130:環凸緣
20:壓力抵持閥芯體
21:壓力抵持蓋
22:中空閥芯身
220:開口
221:內槽
222:側向槽口
30:後閥座體
31:閥身
310:後內滑動空間
311:套合開口
32:結合管身
320:後鎖合螺紋

Claims (10)

  1. 一種雙向壓力閥結構,其係包括:一前閥座體,所述前閥座體設有一接合導出口、一前內滑動空間及一對合開口,該接合導出口內設有一前鎖合螺紋,而該前內滑動空間之內徑為(A),該對合開口設有一環凸緣;一壓力抵持閥芯體,所述壓力抵持閥芯體設有一壓力抵持蓋及一中空閥芯身,該壓力抵持蓋一體設於中空閥芯身之一端,而該中空閥芯身遠壓力抵持蓋側設有一開口,該開口相對中空閥芯身形成一內槽,而該中空閥芯身側邊相對內槽導通設有至少一側向槽口,且該壓力抵持蓋之外徑為(B),而該中空閥芯身之外徑為(C),該壓力抵持蓋之外徑(B)大於中空閥芯身之外徑(C),而該壓力抵持蓋之外徑(B)大於前內滑動空間之內徑(A),且該中空閥芯身之外徑(C)小於前閥座體所設前內滑動空間之內徑(A),其中空閥芯身,呈可滑動位移容設於前閥座體所設前內滑動空間;以及一後閥座體,所述後閥座體設有一閥身及一結合管身,該閥身與結合管身一體導通設置,而該閥身內設有一後內滑動空間,該後內滑動空間之內徑為(D),且該後內滑動空間之內徑(D)大於壓力抵持閥芯體所設壓力抵持蓋之外徑(B),該閥身遠結合管身側設有一套合開口,而該閥身與結合管身相對側相互導通設有一導入口,且該結合管身外設有一後鎖合螺紋,其壓力抵持閥芯體之壓力抵持蓋呈可滑動位移容設於後內滑動空間,該壓力抵持蓋之外徑(B)小於後內滑動空間之內徑(D),使壓力抵持蓋之邊緣與後內滑動空間之內壁具有間距,且前閥座體所設對合開口之環凸緣套合固定於套合開口,而該後閥座體與前閥座體套合後連接固定。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向壓力閥結構,其中,該閥座體之接合導出口外側設有一多角形固定頭。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向壓力閥結構,其中,該前閥座體與後閥座體於套合後以焊接或黏著連接固定,或所述前閥座體之對合開口端緣環設有一內鎖合螺紋,所述後閥座體之閥身端緣環設有一鎖固內螺紋,其前閥座體之對合開口所設該內鎖合螺紋,與後閥座體之閥身所設鎖固內螺紋相互鎖合固定。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向壓力閥結構,其中,該壓力抵持閥芯體之壓力抵持蓋端面設有一內凹弧面。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向壓力閥結構,其中,該中空閥芯身所設側向槽口,係由壓力抵持蓋底側延伸至開口邊緣。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向壓力閥結構,其中,該中空閥芯身所設側向槽口,係與內槽導通設於中空閥芯身中段位置。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向壓力閥結構,其中,該前閥座體之對合開口所設環凸緣內側設有一環斜面,而壓力抵持閥芯體之壓力抵持蓋設有相對之一斜環緣,其壓力抵持蓋之內凹弧面受流體壓力作用時,該斜環緣貼抵環斜面達水密或氣密狀態。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向壓力閥結構,其中,該壓力抵持閥芯體之壓力抵持蓋端面間隔設有數抵持冠片,當壓力抵持閥芯體之中空閥芯身受力推動時,該數抵持冠片抵持於閥座體之閥身內所設導入口邊緣。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向壓力閥結構,其中,進一步與一氣動工具配合,該前閥座體之接合導出口內側設有數彈性鋼珠卡制件,該彈性鋼珠卡制件可與氣動工具進行快拆卡制。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雙向壓力閥結構,其中,進一步設有一彈性體,該壓力抵持閥芯體之壓力抵持蓋與中空閥芯身間設有一卡制環槽,而該卡制環槽卡制設有一彈性抵持止洩環,且結合管身之端口內緣設有一抵持內環凸緣,其所述彈性體容設於後閥座體之閥身及結合管身內,該彈性體一側抵持於壓力抵持閥芯體所設壓力抵持蓋,而該彈性體另側抵持於後閥座體之結合管身內緣所抵持內環凸緣,且該壓力抵持閥芯體之卡制環槽所設彈性抵持止洩環,呈彈性密接抵持於前閥座體之前內滑動空間內壁。
TW111213557U 2022-12-08 2022-12-08 雙向壓力閥結構 TWM6398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13557U TWM639841U (zh) 2022-12-08 2022-12-08 雙向壓力閥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13557U TWM639841U (zh) 2022-12-08 2022-12-08 雙向壓力閥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9841U true TWM639841U (zh) 2023-04-11

Family

ID=86944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13557U TWM639841U (zh) 2022-12-08 2022-12-08 雙向壓力閥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398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112290A (en) Receptacle filling and emptying device
KR102175219B1 (ko) 수밀성을 개선시킨 샤워헤드용 꼬임방지 연결구
KR101676595B1 (ko) 샤워헤드 연결용 꼬임방지구
TWM639841U (zh) 雙向壓力閥結構
KR20220005995A (ko) 타이어에 공기를 주입하는 공기압축기의 공기출력튜브 장치
TWI757184B (zh) 壓力抵持閥結構
US5876135A (en) Tooth brush device having a dentifrice supplier
CN202023951U (zh) 一种冷水、热水和混合水水龙头
CN219472816U (zh) 一种净水龙头的塑胶集成水路的耐压冲击结构
CN215172610U (zh) 一种多用途开水水龙头
TWI798157B (zh) 出水管控制調整閥結構
CN216789322U (zh) 一种浴缸龙头用水道主体及浴缸龙头
KR20200082950A (ko) 위생기구용 관 조인트
CN110906036B (zh) 一种管路连通结构
CN211175396U (zh) 一种用于喷枪的三通阀
CN215721552U (zh) 一种适用于高压大流量的快速接头
CN211779587U (zh) 一种电厂前置泵用可调节多通路管道
CN219220383U (zh) 一种定压配水装置
TWI776706B (zh) 應用於雙水源之快速組裝的水龍頭組件
KR102349575B1 (ko) 샤워 헤드
CN210397793U (zh) 一种厨房龙头
CN209989878U (zh) 一种多功能的花洒淋浴龙头
CN106090310A (zh) 一种水路改进的水龙头
CN207673937U (zh) 一种防漏水龙头
KR20090007037U (ko) 호스 연결구의 결합이 용이한 수도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