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8342U - 扣具 - Google Patents

扣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8342U
TWM638342U TW111212125U TW111212125U TWM638342U TW M638342 U TWM638342 U TW M638342U TW 111212125 U TW111212125 U TW 111212125U TW 111212125 U TW111212125 U TW 111212125U TW M638342 U TWM638342 U TW M638342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base plate
elastic finger
shoulder
protrus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121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朝榮
林志緯
李睿中
粟滙穎
Original Assignee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廣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2121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38342U/zh
Publication of TWM6383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8342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一種扣具用於固定與計算裝置有關之一或數個線材,此扣具包含基板、第一壁、以及第二壁。第一壁與第二壁自基板延伸。第一壁在其遠端具有第一向內突部。第二壁在其遠端具有第二向內突部。第一壁大致上平行於第二壁。第一壁與第二壁透過內部空間彼此間隔,此內部空間配置以接收一或多個線材。第一向內突部與第二向內突部有助於防止一或多個線材移出內部空間。

Description

扣具
本新型大致上是有關於一種線材夾,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用於固定使用在計算裝置中之線材的線材夾。
伺服器大量用於高需求應用,例如網絡為基系統或數據中心。用於計算應用之雲端的出現已增加對數據中心的需求及其他高運轉需求。數據中心具有大量伺服器,這些伺服器儲存數據並運行遠端連接之計算機裝置的使用者存取的應用程式。一般的數據中心具有附帶電源與通訊連接之實體機箱結構。每個機架可以容納多個計算伺服器與儲存伺服器。
通常,計算裝置(例如伺服器)及其周圍環境包含大量線材。這些線材的適當佈線與固定對於確保線材不會受損且不會意外斷開是重要的。然而,由於熱量、空間限制等因素,可能難以將這類線材適當地固定在計算裝置內及/或周圍環境中。因此,亟需用於固定線材之改進的夾具。
用語實施方式與類似用語,例如實施、配置、態樣、實施例、與選擇,旨在廣泛地指代本揭露之所有標的與下方之請求項。包含這些術語的陳述應理解為非限制在此所描述之標的或非限制下方之請求項的含義或範圍。在此所涵蓋之本揭露的實施方式由下方之請求項所定義,而非新型內容。此新型內容是本揭露之各態樣的高階概述,且介紹了一些概念,這些概念在下面的實施方式部分中進一步描述。此新型內容並非意欲確認所請求保護之標的之關鍵或基本特徵。此新型內容亦非意欲單獨用於確定所請求保護之標的的範圍。應透過參考本揭露之整分說明書的適當部分、任何或所有圖式、以及每個請求項來理解此標的。
在第一實施中,一種用於固定與計算裝置有關之一或多個線材的扣具,其包含基板、第一壁、以及第二壁。第一壁與第二壁自基板延伸。第一壁在其遠端具有第一向內突部。第二壁在其遠端具有第二向內突部。第一壁大致上平行於第二壁。第一壁與第二壁透過內部空間彼此間隔,此內部空間配置以接收一或多個線材。第一向內突部與第二向內突部有助於防止一或多個線材移出內部空間。
在第一實施之一些態樣中,第一向內突部與第二向內突部之間定義出一間隙。第一向內突部與第二向內突部之間之間隙的寬度小於內部空間的寬度。
在第一實施之一些態樣中,第一壁可移動地耦合於基板,使得第一壁可相對於基板在至少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在第一實施之一些態樣中,當第一壁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時,第一壁朝向或遠離第二壁移動,使得內部空間之寬度可調整。
在第一實施之一些態樣中,第一壁包含第一部分耦合於基板之下側、以及第二部分延伸自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大致上平行第二壁。
在第一實施之一些態樣中,基板之下側包含從其延伸之至少一凸台,第一壁之第一部分包含定義在其中之至少一第一孔與第二孔。此至少一凸台配置以在第一壁處於第一位置時與第一孔緊密配合,以及在第一壁處於第二位置時與第二孔緊密配合。
在第二實施中,一種用於固定與計算裝置有關之一或多個線材的扣具,包含基板、第一壁、以及第二壁。第一壁與第二壁自基板延伸。第一壁具有固定部耦合於基板、以及可移動部耦合於固定部。可移動部可相對於固定部在至少一關閉位置與一開啟位置之間移動。第一壁與第二壁透過內部空間彼此間隔,此內部空間配置以接收一或多個線材。第二壁配置以在可移動部處於關閉位置時而非可移動部處於開啟位置時耦合於第一壁。
在第二實施之一些態樣中,當第一壁之可移動部處於關閉位置時,內部空間由基板、第一壁之固定部、第一壁之可移動部、以及第二壁在至少四邊上界定。
在第二實施之一些態樣中,當第一壁之可移動部處於關閉位置時,第一壁之可移動部(i)大致上平行於基板,以及(ii)大致上垂直於(a)第一壁之固定部與(b)第二壁。
在第二實施之一些態樣中,第一壁之可移動部包含從其延伸之突部,第二壁包含定義在其遠端之空腔。按一定尺寸製作空腔,以接收突部,藉以將第一壁之可移動部固定在關閉位置。
在第二實施之一些態樣中,第二壁之遠端包含形成空腔之一邊的懸垂壁架,且突部包含肩部。響應於空腔接收可移動部之突部,肩部定位在懸垂壁架與腔體之底面之間,使得突部固定在空腔中。
在第三實施中,一種用於固定與計算裝置有關之一或多個線材的扣具,包含基板、第一壁、第二壁、第一彈性指、以及第二彈性指。第一壁與第二壁自基板延伸。第二壁大致上平行於第一壁。第一壁與第二壁透過內部空間彼此間隔,此內部空間配置以接收一或多個線材。第一彈性指與第二彈性指自基板之第一端延伸。第二彈性指大致上平行於第一彈性指。第一彈性指與第二彈性指大致上垂直於第一壁與第二壁。第一彈性指與第二彈性指有助於將基板耦合於附接點。
在第三實施之一些態樣中,附接點為附接板,附接板包含第一側壁與第二側壁,在其間定義出狹槽。基板之至少一部分配置以插入第一側壁與第二側壁之間的狹槽中,以將扣具耦合至附接板。
在第三實施之一些態樣中,第一彈性指包含第一肩部從第一彈性指沿第一側向方向朝外延伸。
在第三實施之一些態樣中,第二彈性指包含第二肩部從第二彈性指沿第二側向方向朝外延伸,第二側向方向與第一側向方向平行且相反。
在第三實施之一些態樣中,基板包含第三肩部從基板之第二端沿第一側向方向朝外側向延伸。
在第三實施之一些態樣中,基板包含第四肩部從基板之第二端沿第二側向方向朝外側向延伸。
在第三實施之一些態樣中,第一彈性指與第二彈性指均可在各自之第一位置與各自之第二位置之間移動。
在第三實施之一些態樣中,當基板之至少一部分插入狹槽中,且第一彈性指與第二彈性指處於它們各自之第一位置時,第一側壁定位於第一肩部與第三肩部之間。
在第三實施之一些態樣中,當基板之至少一部分插入狹槽中,且第一彈性指與第二彈性指處於它們各自之第一位置時,第二側壁定位於第二肩部與第四肩部之間,藉以防止基板從狹槽中移出。
在第三實施之一些態樣中,當第一彈性指與第二彈性指處於它們各自之第二位置時,第一側壁並未定位於第一肩部與第三肩部之間。
在第三實施之一些態樣中,當第一彈性指與第二彈性指處於它們各自之第二位置時,第二側壁未定位於第二肩部與第四肩部之間,藉以允許基板從狹槽中移除。
在第三實施之一些態樣中,附接板位於計算裝置之殼體內。
在第三實施之一些態樣中,當從各自之第一位置移動到各自之第二位置時,第一彈性指與第二彈性指朝向彼此或遠離彼此移動。
在第三實施之一些態樣中,第一彈性指與第二彈性指均偏向各自之第一位置。
以上之新型內容並非旨在代表本揭露之每個實施方式或每個態樣。相反地,前述之新型內容僅提供在此所提出之一些新穎的態樣與特徵的實施例。當結合隨附之圖式與所附請求項時,本揭露之上述特徵與優點、以及其他特徵與優點將從以下對實施本揭露之代表性實施方式與模式的詳細描述變得顯而易見。鑑於參考附圖做出之各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本揭露之其他態樣對於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而言是顯而易見的,下面提供其簡要描述。
100:扣具
101A:線材
101B:線材
101C:線材
101D:線材
101E:線材
101F:線材
110:基板
111A:第一端
111B:第二端
112:第一彈性指
113:傾斜面
114:第一肩部、肩部
116:第二彈性指
117:傾斜面
118:第二肩部、肩部
120:中心突部
122:第三肩部、肩部
124:第四肩部、肩部
130:第一壁
132A:近端
132B:遠端
134:向內突部
140:第二壁
142A:近端
142B:遠端
144:向內突部
150:內部空間
160:間隙
200:附接板
202:第一側壁、側壁
204:第二側壁、側壁
206:狹槽
300:扣具
301A:線材
301B:線材
301C:線材
301D:線材
301E:線材
301F:線材
310:基板
330:第一壁
334:向內突部
335:末端
336:向外突部
340:第二壁
344:向內突部
345:末端
346:向外突部
350:內部空間
360:開口
400:扣具
401A:線材
401B:線材
401C:線材
401D:線材
401E:線材
401F:線材
410:基板
411A:第一端
411B:第二端
412:第一彈性指
414:第一肩部、肩部
416:第二彈性指
418:第二肩部、肩部
420:中心突部
422:第三肩部、肩部
424:第四肩部、肩部
430:第一壁
431:活動鉸鏈
432A:固定部
432B:可移動部
434:突部
435:傾斜面
436:肩部
438:凸出部
440:第二壁
442A:第一部分
442B:第二部分
442C:第三部分
444:懸垂壁架
446:空腔
450:內部空間
500:扣具
501A:線材
501B:線材
501C:線材
501D:線材
501E:線材
501F:線材
501G:線材
501H:線材
501I:線材
501J:線材
501K:線材
501L:線材
501M:線材
501N:線材
510:基板
511A:第一端
511B:第二端
512:第一彈性指
514:第一肩部
516:第二彈性指
518:第二肩部
519A:凸台
519B:凸台
519C:凸台
519D:凸台
519E:凸台
519F:凸台
519G:凸台
519H:凸台
519I:凸台
519J:凸台
522:第三肩部
524:第四肩部
530:第一壁
532A:第一部分
532B:第二部分
534:向內突部
536A:孔
536B:孔
536C:孔
536D:孔
536E:孔
536F:孔
536G:孔
536H:孔
540:第二壁
544:向內突部
550:內部空間
560:間隙
A1:箭頭
A2:箭頭
A3:箭頭
W1:寬度
W2:寬度
W3:寬度
W4:寬度
從以下同時參考隨附之圖式對代表性實施方式的描述,可更佳地理解本揭露及其優點與圖式。這些圖式僅描繪代表性實施方式,因此不應視為對各實施方式或請求項的限制。
〔圖1A〕係繪示依照本揭露之特定態樣之一種用於固定一或多個線材之扣具之第一實施的透視圖。
〔圖1B〕係繪示依照本揭露之特定態樣之在其中包含一或多個線材之圖1A之扣具的側視圖。
〔圖2A〕係繪示依照本揭露之特定態樣之圖1A之扣具在耦合至附接板之前的透視圖。
〔圖2B〕係繪示依照本揭露之特定態樣之圖1A之扣具在耦合至附接板之後的透視圖。
〔圖2C〕係繪示依照本揭露之特定態樣之圖1A之扣具從附接板上解鎖的透視圖。
〔圖3〕係繪示依照本揭露之特定態樣之一種用於固定一或多個線材之扣具之第二實施的側視圖。
〔圖4A〕係繪示依照本揭露之特定態樣之一種用於固定一或多個線材之扣具之第三實施的透視圖。
〔圖4B〕係繪示依照本揭露之特定態樣之在其中包含一或多個線材之具有一壁處於開啟位置之圖4A之扣具的側視圖。
〔圖4C〕係繪示依照本揭露之特定態樣之在其中包含一或多個線材之具有該壁處於關閉位置之圖4A之扣具的側視圖。
〔圖5A〕係繪示依照本揭露之特定態樣之一種用於固定一或多個線材之扣具之第四實施的透視圖。
〔圖5B〕係繪示依照本揭露之特定態樣之具有一壁處於第一位置之圖5A之扣具的底視圖。
〔圖5C〕係繪示依照本揭露之特定態樣之具有一壁處於第二位置之圖5A之扣具的底視圖。
〔圖5D〕係繪示依照本揭露之特定態樣之當壁處於第一位置時,在其中包含一或多個線材之圖5A之扣具的側視圖。
〔圖5E〕係繪示依照本揭露之特定態樣之當壁處於第二位置時,在其中包含一或多個線材之圖5A之扣具的側視圖。
在此揭露之實施例係有關於一種用以固定計算裝置之一或多個線材的線材夾。線材夾可耦合於計算裝置之殼體的內部或外部。線材夾亦可耦合於計算裝置之殼體的內部或外部的一些其他組件或結構。線材夾之不同實施包含用於保持與固定一或多個線材的不同機構。
參考所附圖式描述各實施方式,其中在整個圖式中使用相同之參考數字來表示類似或等效的元件。圖式不一定按比例繪製,且僅用於圖示出本揭露之態樣與特徵。提出許多具體細節、關係、與方法,以提供對本揭露之特定態樣與特徵的充分理解,雖然在相關領域中具有通常知 識者將了解到,這些態樣與特徵可在沒有一個或多個具體細節下,使用其他關係或使用其他方法來實施。在一些情況下,出於說明之目的,未詳細顯示眾所周知之結構或操作。在此所揭露之各種實施方式無需受限於所例示之動作或事件的順序,因為一些動作可能以不同之順序發生及/或與其他動作或事件同時發生。此外,並非所有例示之動作或事件都是實施本揭露之特定態樣與特徵所必需的。
為了本詳細描述之目的,除非特別聲明,在適當的情況下,單數包含複數,反之亦然。「包含」一詞意指「包含但不限於」。此外,在此可使用近似詞,例如「約」、「幾乎」、「實質上」、「大約」等,來表示「在」、「接近」、「幾乎在」、「在3%~5%以內」、「在可接受的製造公差範圍內」、或其任何合乎邏輯的組合。類似地,術語「垂直」或「水平」意欲分別另外包含垂直或水平方位的「3%~5%以內」。此外,例如「頂部」、「底部」、「左側」、「右側」、「上方」、與「下方」的方向詞旨在與參考圖例中所描繪之等效方向相關;從參考之物件或元件,例如從物件或元件之常用位置之上下文中理解;或如在此所述。
圖1A係繪示依照本揭露之態樣之一種線材扣具的第一實施。圖1A顯示扣具100,包含基板110、延伸自基板110之第一壁130、以及延伸自基板110之第二壁140。第一壁130與第二壁140從底板110大致沿相同方向延伸。第一壁130與第二壁140彼此間隔,使得 內部空間150形成在第一壁130與第二壁140之間。內部空間150之二側由第一壁130與第二壁140界定,另一側由底板110界定。如在此更詳細討論的,內部空間150可在其中接收一或多個線材。
第一壁130之近端132A與第二壁140之近端142A均耦合至基板110。在一些實施中,近端132A及142A與基板110一體成形,使得第一壁130與第二壁140永久地附接於基板110。在其他實施中,第一壁130及第二壁140與基板110分開形成,但接著耦合於基板110,使得第一壁130與第二壁140永久地附接於基板110。在又一些實施中,第一壁130與第二壁140可拆卸地耦合於基板110。
第一壁130之遠端132B與基板110間隔開,且包含向內突部134。類似地,第二壁140之遠端142B與基板110間隔開,且包含向內突部144。向內突部134從第一壁130之遠端132B朝第二壁140側向延伸。向內突部144從第二壁140之遠端142B朝第一壁130側向延伸。間隙160形成在第一壁130之向內突部134與第二壁140之向內突部144之間。間隙160之寬度(例如,向內突部134之端部與向內突部144之間的距離)通常小於內部空間150之寬度(例如,第一壁130與第二壁140之間的距離)。
基板110包含第一彈性指112、第二彈性指116、以及中心突部120延伸自基板110之第一端111A。中 心突部120定位在第一彈性指112與第二彈性指116之間。第一彈性指112、第二彈性指116、與中心突部120均從基板110沿側向方向延伸,此側向方向大致上垂直於第一壁130與第二壁140從基板110延伸的方向。因此,第一彈性指112、第二彈性指116、與中心突部120均與基板110大致上共面。
第一彈性指112與第二彈性指116通常由彈性材料製成,且偏向各自之原始位置。第一彈性指112與第二彈性指116因此能夠由外力來移動,接著回到它們的原始位置。第一彈性指112與第二彈性指116可朝彼此(例如,朝向中心突部120)及/或彼此遠離(例如,遠離中心突部120)移動,使得第一彈性指112與第二彈性指116之間的距離改變。在一些實施中(包含例示之實施),第一彈性指112與第二彈性指116之原始位置為第一彈性指112與第二彈性指116大致上彼此平行且平行中心突部120的位置。在其他實施中,第一彈性指112與第二彈性指116具有不同的原始位置。如在此更詳細討論的,第一彈性指112與第二彈性指116可在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之間移動,以利將扣具100放置在所需位置。
第一彈性指112與第二彈性指116包含肩部,肩部可用以將扣具100固定到計算裝置,如在此更詳細討論的。第一彈性指112包含第一肩部114,第一肩部114從第一彈性指112沿第一側向方向(例如,大致上與基板110共面且垂直於(i)第一彈性指112與第二彈性指116 延伸的方向,以及(ii)第一壁130與第二壁140延伸的方向)朝外側向延伸。第二彈性指116包含第二肩部118,第二肩部118從第二彈性指116沿與第一側向方向相反之第二側向方向朝外側向延伸。
基板110包含設置在基板110之第二端111B處的對應肩部。第三肩部122從基板110沿第一側向方向朝外側向延伸。第四肩部124(在圖1B中可見)從基板110沿第二側向方向朝外側向延伸。因此,第一肩部114與第三肩部122沿基板110之最靠近第一壁130的一側對齊。第二肩部118與第四肩部124沿基板110之最靠近第二壁140的一側對齊。
圖1B顯示出圖1A之扣具100正用於夾住位於計算裝置之殼體內及/或計算裝置之殼體外部的複數個線材101A~101F。圖1B是扣具100之背部的側視圖,因此第三肩部122和第四肩部124都可見。如圖所示,線材101A~101F之一部分定位於界定在第一壁130與第二壁140之間的內部空間150內。因此,第一壁130與第二壁140用以夾持與固定線材101A~101F。如圖1B可見,形成在第一壁130之向內突部134與第二壁140之向內突部144之間之間隙160的寬度小於內部空間150的寬度。因向內突部134與向內突部144而造成之間隙160之寬度相對於內部空間150之寬度減小,有助於防止線材101A~101F中之一或多個不慎從內部空間150移出或以其他方式移動到內部空間150外。
通常,第一壁130與第二壁140將由彈性材料(其可以與形成第一彈性指112與第二彈性指116之材料相同或類似)製成。因此,第一壁130之遠端132B可相對於近端132A彎曲,第二壁140之遠端142B可相對於近端142A彎曲。當遠端132B與142B彼此遠離彎曲時,間隙160之寬度增加,允許線材101A~101F插入到內部空間150中及/或從內部空間150中移除。
圖2A至圖2C顯示如何將扣具100安裝到計算裝置中以及從計算裝置中卸載。圖2A顯示扣具100以及扣具100可耦合之附接板200。附接板200包含第一側壁202與第二側壁204。第一側壁202與第二側壁204各自遠離附接板200之表面延伸,接著朝向彼此。狹槽206定義在第一側壁202、第二側壁204、與附接板200之表面之間。扣具100之基板110的一部分(包含第一彈性指112的至少一部分與第二彈性指116的至少一部分)可插入附接板200中的狹槽206中,以將扣具100固定於附接板200。將部分之基板110插入狹槽206之前,第一彈性指112與第二彈性指116處於第一位置,如圖2A所示。於第一位置,第一彈性指112與第二彈性指116自基板110彼此平行延伸。
在一些實施中,附接板200位於計算裝置(例如,伺服器)之殼體內。附接板200可與殼體一體成形,或者可單獨形成後再附接至殼體(例如,藉由螺絲、插銷、扣具等)。在其他實施中,附接板200位於計算裝置之殼體 的外側,且可與殼體一體成形,或者可單獨形成後再附接至殼體。在又一些其他實施中,附接板200可與計算裝置之殼體分開。舉例而言,若計算裝置為機架式伺服器,則附接板200可位於機架本身上,非計算裝置之內部或殼體上。於再一些實施中,第一側壁202與第二側壁204非附接板200的一部分,而是它們本身形成於或耦合於將使用扣具100的位置。舉例而言,側壁202與204可直接從計算裝置之殼體產生(在殼體之內部或外部,且一體形成或單獨形成),而非從隨後耦合到殼體之附接板200產生。
為了將扣具100耦合至附接板200,將扣具100沿箭頭A1的方向朝附接板200移動,並將扣具100之基板110的至少一部分插入由第一側壁202與第二側壁204所形成的狹槽206中。圖2B顯示出耦合於附接板200的扣具100。一旦基板110之此部分完全插入狹槽206中,第一彈性指112之端部將延伸超過第一側壁202之端部,且第二彈性指116之端部將延伸超過第二側壁204之端部。
如圖2B可見,扣具100為肩部114、118、122、與124(在圖2B中不可見)所鎖定就位。第一肩部114與第三肩部122設在附接板200之第一側壁202的二側,使得第一側壁202定位於第一肩部114與第三肩部122之間。類似地,第二肩部118與第四肩部124設在附接板200之第二側壁204的二側,使得第二側壁204定位 於第二肩部118與第四肩部124之間。當第一彈性指112與第二彈性指116處於它們的第一位置時,肩部114、118、122、及124與它們之對應側壁202及204的對齊防止基板110從狹槽206中移出。因此,第一彈性指112與第二彈性指116有助於將基板110耦合於附接板200。
圖2C顯示出當第一彈性指112與第二彈性指116從它們的第一位置移動到它們的第二位置時的扣具100。於它們的第二位置,第一彈性指112與第二彈性指116朝彼此靠近且朝中心突部120移動。中心突部120可用作擋塊,使第一彈性指112與第二彈性指116無法再往內推(可能導致第一彈性指112與第二彈性指116變形)。
一般而言,使用者將透過沿箭頭A2之方向朝內按壓第一彈性指112,以及沿箭頭A3之方向朝內按壓第二彈性指116的方式,將第一彈性指112與第二彈性指116手動地移動到它們的第二位置。然而,在一些實施中,可使用其他機構來對第一彈性指112與第二彈性指116施力。舉例而言,可以使用自動機構,此自動機構響應於使用者按下按鈕、輸入命令、或以其他方式提供指示第一彈性指112與第二彈性指116需要移動到它們的第二位置的輸入,而向內按壓第一彈性指112與第二彈性指116。
一旦第一彈性指112移動到其第二位置,第一側壁202就不再定位於第一肩部114與第三肩部122之間。類似地,一旦第二彈性指116移動到其第二位置,第二側壁204就不再定位於第二肩部118與第四肩部124之間。反而是將第一肩部114與第二肩部118向內推向彼此,使得第一側壁202與第二側壁204不再阻止基板110滑出狹槽206。因此,一旦第一彈性指112與第二彈性指116移動到它們的第二位置,將可將扣具100與附接板200分離。由於將第一彈性指112與第二彈性指116偏向於它們各自之第一位置,因此一旦基板110從狹槽206完全移除,第一彈性指112與第二彈性指116通常將回到它們各自的第一位置。
肩部114、118、122、及124與側壁202及204的對齊通常亦防止基板110最初插入狹槽206中。然而,在將部分之基板110插入狹槽206之前或期間,可將第一彈性指112與第二彈性指116移動到它們的第二位置(例如,向內朝向彼此與中心突部120)。如圖2C所示,第一彈性指112具有傾斜面113,第二彈性指116具有傾斜面117。當基板110最初插入狹槽206時,第一彈性指112之傾斜面113將接觸第一側壁202,第二彈性指116之傾斜面117將接觸第二側壁204。這樣的接觸會使第一彈性指112與第二彈性指116向內移動,因此第一側壁202與第二側壁204不再妨礙基板110插入狹槽206中。一旦基板110完全插入且肩部114與118 超過對應之側壁202與204的端部,第一彈性指112與第二彈性指116將返回它們的第一位置,因而將扣具100鎖定到位。
線材夾之其他實施亦可以大致相同的方式與附接板200一起使用。圖3顯示出扣具300,其為扣具100之修改版本。扣具300包含基板310、第一壁330、以及第二壁340。內部空間350界定在第一壁330與第二壁340之間,其夾持線材301A~301F。扣具300亦可包含一對彈性指(類似於扣具100之第一彈性指112與第二彈性指116)、以及一或多個肩部(類似於扣具100之肩部114、118、122、及/或124),這些用以將扣具300固定到附接板200上。然而,這些特徵並未顯示在圖3中。
第一壁330包含在末端335處相接之向內突部334與向外突部336。類似地,第二壁340包含在末端345處相接之向內突部344與向外突部346。開口360定義在末端335與345之間,開口360通常小於內部空間350之寬度。向內突部334、向外突部336、向內突部344、與向外突部346均向上傾斜遠離基板310。若線材301A~301F之一者大於開口360,且當此線材透過開口360而從內部空間350移除時,線材可沿著向內突部334與344之傾斜面滑動並迫使末端335與345分開。這樣擴大了開口360而允許線材穿過開口360。類似地,若那個線材通過開口360插入內部空間350, 則此線材可沿著向外突部336與346之傾斜面滑動並迫使末端335與345分開。這樣擴大了開口360而允許線材穿過開口360。
圖4A顯示出可用於固定一或多個線材的扣具400。扣具400類似於扣具100與扣具300,且包含基板410、第一彈性指412、第二彈性指416、中心突部420、第一壁430、以及第二壁440。內部空間450至少由基板410、第一壁430、與第二壁440所界定出。第一彈性指412、第二彈性指416、以及中心突部420均從基板410之第一端411A延伸出。第一壁430與第二壁440向上延伸且鄰近於基板410之第二端411B。第一彈性指412包含從第一彈性指412側向延伸之第一肩部414,第二彈性指412包含從第二彈性指412側向延伸之第二肩部418。此外,基板410包含第三肩部422與第四肩部424(顯示於圖4B與圖4C中)。第一彈性指412,第二彈性指416,中心突部420,以及肩部414、418、422、與424均與它們在扣具100與扣具300中之對應組件大致上相同或類似,且以大致上相同或類似之方式操作來將扣具400耦合至附接板200。
第一壁430包含固定部432A與可移動部432B。固定部432A耦合於或以其他方式附接到基板410(例如,與基板410一體成形、單獨形成再附接到基板410等),可移動部432B耦合於固定部432A。在例示之實施中,固定部432A與可移動部432B藉由活動鉸鏈431(例如, 由固定部432A與可移動部432B形成的鉸鏈)耦合。在其他實施中,固定部432A與可移動部432B可藉由其他類型的鉸鍊或其他類型的可移動連接(例如,插入通過固定部432A和可移動部432B中之對應孔的銷)耦合。可移動部432B配置以至少在開啟位置與關閉位置之間移動。在圖4A中,可移動部432B處於開啟位置。
可移動部432B之遠端包含突部434與凸出部438。突部434為大致V形結構,其延伸遠離可移動部432B再回頭朝向可移動部432B。突部434更包含肩部436,肩部436用以將第一壁430固定到第二壁440,如在此更詳細討論的。凸出部438耦合於突部434,且形成可移動部432B之遠側頂端。
第二壁440由第一部分442A、第二部分442B、以及第三部分442C所形成。第一部分442A大致上垂直於基板410,且類似於扣具100之第二壁140。第二部分442B從第一部分442A大致垂直地延伸且平行於基板410。第三部分442C從第二部分442B大致垂直地延伸,且平行於第一部分442A。第三部分442C包含沿著最靠近第一部分442A之第三部分442C的邊緣行進的懸垂壁架444。
如圖4A中可見,第二部分442B在低於第一部分442A之頂端的點從第一部分442A向外延伸。此外,第三部分442C之頂端大致上與第一部分442A之頂端對齊。第一部分442A、第二部分442B、與第三部分442C 因此界定出空腔446,按尺寸製作此空腔446,以接收第一壁430之突部434的至少一部分。第三部分442C(第二壁440之一部分)之懸垂壁架444配置以與突部434(第一壁430之一部分)之肩部436配合,以將第一壁430固定到第二壁440。
圖4B顯示出具有定位於內部空間450中之線材401A~401F的扣具400,且第一壁430之可移動部432B處於開啟位置。圖4B為扣具400之背部的側視圖,因此第三肩部422與第四肩部424是可見的。當第一壁430之可移動部432B處於開啟位置時,內部空間450在三側上由基板410、第一壁430之固定部432A、與第二壁440之第一部分442A所界定。因此,線材401A~401F可輕易地插入內部空間450或從內部空間450中移出。
圖4C顯示出具有定位於內部空間450中之線材401A~401F的扣具400,且第一壁430之可移動部432B處於關閉位置。當可移動部432B處於關閉位置時,可移動部432B大致上平行於基板410,且垂直於固定部432A。內部空間450此時在四側上由基板410、第一壁430之固定部432A、第一壁430之可移動部432B、以及第二壁440之第一部分442A所界定。因此,當可移動部432B處於關閉位置時,線材401A~401F無法從內部空間450移除(及/或插入內部空間450)。
當可移動部432B處於關閉位置時,V形之突部434容納在形成於第二壁440之端部的空腔446內。如圖4C所示,當突部434容納在空腔446內時,第三部分442C之懸垂壁架444將定位在(i)突部434之肩部436與(ii)凸出部438之間。肩部436因此定位在(i)懸垂壁架444與(ii)空腔446之底面(其由第二部分442B之頂面形成)之間。這樣的定位有助於防止可移動部432B不慎從關閉位置移動到開啟位置。為了將可移動部432B移動到開啟位置,使用者可將凸出部438壓向第一壁430之固定部432A,因而壓縮突部434,肩部436不再定位成與第三部分442C之懸垂壁架444對齊。當可移動部432B移動到開啟位置時,突部434接著可從空腔446移除。
於一些實施中,突部434有彈性且被偏壓向圖4C所示之未壓縮位置。當第一壁430之可移動部432B移動到關閉位置時,突部434之傾斜面435將接觸懸垂壁架444。此接觸造成突部434壓縮,且肩部436移出懸垂壁架444的路徑,使得突部434可完全插入空腔446中。一旦肩部436行進通過懸垂壁架444,突部434將返回其未壓縮位置。
圖5A顯示出可用以固定一或多個線材之扣具500。扣具500類似於扣具100、300、與400,且包含基板510、第一彈性指512、第二彈性指516、第一壁530、以及第二壁540。至少由基板510、第一壁530、 與第二壁540界定出內部空間550。第一壁530向上延伸且鄰近基板510之第二端511B。如圖5A所示,第一壁530包含第一部分532A延伸於基板510之下方,以及第二部分532B耦合於第一部分532A且類似於扣具100之第一壁130。因此,第一壁530為大致L形。第一壁530之第一部分532A耦合於基板510之下側,進而將第一壁530耦合於基板510。第二壁540向上延伸且鄰近基板510之第一端511A,並靠近第一彈性指112與第二彈性指516的起點。
第一壁530包含向內突部534朝向第二壁540延伸,第二壁540包含向內突部544朝向第一壁530延伸。間隙560形成在第一壁530之向內突部534與第二壁540之向內突部544之間。間隙560之寬度(例如,向內突部534之端部與向內突部544之間的距離)通常小於內部空間550之寬度(例如,第一壁530與第二壁540之間的距離)。類似於扣具100之內部空間150與間隙160,因向內突部534與向內突部544而造成之間隙560之寬度相對於內部空間550之寬度減小,有助於防止線材不慎從內部空間550移出。
第一彈性指512與第二彈性指516均自基板510之第一端511A延伸而出。第一彈性指512包含第一肩部514從第一彈性指512側向延伸,第二彈性指516包含第二肩部518從第二彈性指516側向延伸。此外,基板510包含第三肩部522與第四肩部524(顯示於圖 5B與圖5C)。第一彈性指512,第二彈性指516,以及肩部514、518、522、與524均與它們在扣具100、300、與400中之對應組件大致上相同或類似,且以大致上相同或類似之方式操作來將扣具500耦合至附接板200。在例示之實施中,扣具500不包含定位於第一彈性指512與第二彈性指516之間的中心突部。然而,扣具500之其他實施可包含中心突部。類似地,雖然所示之扣具100與扣具400的實施均包含中心突部,但扣具100與扣具400的其他實施可不包含中心突部。類似地,扣具300可包含或不包含中心突部。
圖5B與5C為扣具500之底視圖,其顯示出扣具500之第一壁530移動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以改變內部空間550之尺寸來容納不同數量的線材。第四肩部524可見。基板510包含複數個凸台519A~519J從基板510之下側延伸。第一壁530之第一部分532A包含複數個孔定義於其中。可移動第一壁530,使得凸台519A~519J延伸穿過定義在第一部分532A中的不同組的孔。
在圖5B中,第一壁530處於第一位置且凸台519A~519J中沒有一個延伸穿過孔536A或孔536B,但延伸穿過第一部分532A中剩餘的孔。在圖5C中,第一壁530已移動到第二位置。在第二位置,凸台519C、519D、519E、519H、519I、與519J延伸穿過第一部分532A中之對應孔(包含孔536A與孔536B,它們在 圖5A的位置中未被填充)。凸台519A、519B、519F、與519G沒有延伸穿過第一部分532A中的任何孔,且孔536C~536H沒有任何凸台延伸穿過其中。
在一些實施中,基板510之凸台藉由卡扣配合或摩擦配合與第一壁530之第一部分532A的孔緊密配合。在這些實施中,每個凸台之直徑將略大於每個孔之直徑。當第一壁530移動到所需位置時,可將第一部分532A壓抵於基板510上,以將凸台卡入對應的孔中。在其他實施中,扣具500可包含底部蓋板,此底部蓋板附接到延伸穿過孔之凸台的端部。在又一些實施中,第一壁530可以不同方式附接於基板510。
此外,雖然圖5B與圖5E顯示出包含兩排五個凸台與兩排六個孔的特定配置,但可使用任何適合之凸台與孔的配置。舉例而言,扣具500之一些實施可包含以任意數量之排排列的相同數量的凸台與孔。在其他實施中,扣具500可包含單一個孔與複數個凸台。在另一些實施中,扣具500可包含以允許第一壁530沿多個方向移動之方式排列之凸台與孔。
圖5D與圖5E顯示出當第一壁530處於圖5B與圖5C所示之第一位置與第二位置時扣具500的側視圖。在圖5D中,扣具500處於第一位置(對應於圖5B),且第一壁530之第二部分532B大致上與基板510之第二端511B對齊。當第一壁530處於第一位置時,界定於第一壁530與第二壁540之間的內部空間550具有寬度 W1,界定於第一壁530之向內突部534與第二壁540之向內突部544之間的間隙560具有寬度W2。在第一壁530處於第一位置的情況下,內部空間550與間隙560能夠容納線材501A~501G。
在圖5E中,扣具處於第二位置(對應於圖5C),且第一壁530之第二部分532B延伸超過基板510之第二端511B。當第一壁530處於第二位置時,內部空間550具有大於寬度W1的寬度W3,間隙560具有大於寬度W2的寬度W4。在第一壁530處於第二位置的情況下,內部空間550與間隙560能夠容納線材501H~501N,線材501H~501N比線材501A~501G占據更大的體積。因此,扣具500允許第一壁530在不同位置之間移動,以容納不同數量之線材、不同體積之線材、不同類型之線材等。
大體而言,可以各種方式修改扣具100、300、400、與500中的任何一個。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中,扣具100、300、400、與500中的任何一個可包含介於二彈性指之間的中心突部。在其他實施中,扣具100、300、400、與500中的任何一個可不包含中心突部,且僅包含二彈性指。在一些實施中,扣具100、300、400、與500中的任何一個可包含多於或少於在此所示之二彈性指。在一些實施中,可組合不同扣具之各種態樣。舉例而言,依照本揭露之態樣的扣具可包含類似扣具400之第一壁430(具有可移動部432B與突部434)的第一壁,以及類 似於扣具400之第二壁440(具有空腔446)的第二壁。然而,在此例示之扣具中的第一壁可為可移動的,類似於扣具500之第一壁530。
扣具100、300、400、與500中的任何一個可以任何適合材料製成。大體而言,扣具100、300、400、與500中之任何一個的任何彈性指將由偏向特定位置之彈性材料製成。在一些實施(例如扣具100與300的實施)中,第一壁與第二壁由偏向特定位置之彈性材料製成。扣具100、300、400、與500中之任何一個的其他部分可由非彈性材料製成。
雖然已針對一或多個實施說明與描述所揭露之實施方式,於閱讀與理解本說明書與所附之圖式後,然其他熟習此技藝者將想到或已知等效之修改與潤飾。此外,雖然本新型之特定特徵可能僅針對數個實施中之一個來揭示,但這樣的特徵可與其他實施之一或多個其他特徵組合,如可能對於任何給定或特定應用是需要與有利的。
雖然本揭露之各實施方式已描述於上,但應該理解的是它們僅以例子的方式呈現,而非限制。在不脫離本揭露之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可根據在此之揭露對所揭露之實施方式進行許多改變。因此,本揭露之廣度與範圍不應受限於任何上述之實施方式。相反地,本揭露之範圍應根據以下之請求項及其等效範圍來定義。
100:扣具
110:基板
111A:第一端
111B:第二端
112:第一彈性指
114:第一肩部、肩部
116:第二彈性指
118:第二肩部、肩部
120:中心突部
122:第三肩部、肩部
130:第一壁
132A:近端
132B:遠端
134:向內突部
140:第二壁
142A:近端
142B:遠端
144:向內突部
150:內部空間

Claims (10)

  1. 一種扣具,用於固定與一計算裝置有關之一或複數個線材,該扣具包含:一基板;一第一壁,自該基板延伸,該第一壁在該第一壁之一遠端具有一第一向內突部;以及一第二壁,自該基板延伸,該第二壁在該第二壁之一遠端具有一第二向內突部,該第一壁實質上平行於該第二壁,該第一壁與該第二壁透過一內部空間彼此間隔,該內部空間配置以接收該或該些線材,該第一向內突部與該第二向內突部有助於防止該或該些線材移出該內部空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扣具,其中該第一壁可移動地耦合於該基板,使得該第一壁可相對於該基板在至少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移動,其中當該第一壁在該第一位置與該第二位置之間移動時,該第一壁朝向或遠離該第二壁移動,使得該內部空間之一寬度可調整。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扣具,其中該第一壁包含一第一部分耦合於該基板之一下側、以及一第二部分延伸自該第一部分,該第二部分實質上平行該第二壁。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扣具,其中該基板之該下側包含從該下側延伸之至少一凸台,其中該第一壁之該第 一部分包含定義在該第一部分之至少一第一孔與一第二孔,該至少一凸台配置以在該第一壁處於該第一位置時與該第一孔緊密配合,以及在該第一壁處於該第二位置時與該第二孔緊密配合。
  5. 一種扣具,用於固定與一計算裝置有關之一或複數個線材,該扣具包含:一基板;一第一壁,自該基板延伸,該第一壁具有一固定部耦合於該基板、以及一可移動部耦合於該固定部,該可移動部可相對於該固定部在至少一關閉位置與一開啟位置之間移動;以及一第二壁,自該基板延伸,該第一壁與該第二壁透過一內部空間彼此間隔,該內部空間配置以接收一或複數個線材,該第二壁配置以在該可移動部處於該關閉位置時而非該可移動部處於該開啟位置時耦合於該第一壁。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扣具,其中該第一壁之該可移動部包含從該可移動部延伸之一突部,其中該第二壁包含定義在該第二壁之一遠端之一空腔,按一定尺寸製作該空腔,以接收該突部,藉以將該第一壁之該可移動部固定在該關閉位置。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扣具,其中該第二壁之該 遠端包含形成該空腔之一邊之一懸垂壁架,且該突部包含一肩部,其中響應於該空腔接收該可移動部之該突部,該肩部定位在該懸垂壁架與該空腔之一底面之間,使得該突部固定在該空腔中。
  8. 一種扣具,用於固定與一計算裝置有關之一或複數個線材,該扣具包含:一基板;一第一壁,自該基板延伸;一第二壁,自該基板延伸,該第二壁實質上平行於該第一壁,該第一壁與該第二壁透過一內部空間彼此間隔,該內部空間配置以接收一或複數個線材;一第一彈性指,自該基板之一第一端延伸;以及一第二彈性指,自該基板之該第一端延伸,該第二彈性指實質上平行於該第一彈性指,該第一彈性指與該第二彈性指實質上垂直於該第一壁與該第二壁,該第一彈性指與該第二彈性指有助於將該基板耦合於一附接點。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扣具,其中該附接點為一附接板,該附接板包含一第一側壁與一第二側壁,在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之間定義出一狹槽,該基板之至少一部分配置以插入該第一側壁與該第二側壁之間之該狹槽中,以將該扣具耦合至該附接板。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扣具,其中:該第一彈性指包含一第一肩部從該第一彈性指沿一第一側向方向朝外延伸;該第二彈性指包含一第二肩部從該第二彈性指沿一第二側向方向朝外延伸,該第二側向方向與該第一側向方向平行且相反;該基板包含一第三肩部從該基板之一第二端沿該第一側向方向朝外側向延伸;以及該基板包含一第四肩部從該基板之該第二端沿該第二側向方向朝外側向延伸。
TW111212125U 2022-11-04 2022-11-04 扣具 TWM6383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12125U TWM638342U (zh) 2022-11-04 2022-11-04 扣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12125U TWM638342U (zh) 2022-11-04 2022-11-04 扣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8342U true TWM638342U (zh) 2023-03-01

Family

ID=86690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12125U TWM638342U (zh) 2022-11-04 2022-11-04 扣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383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015340U (ja) Icカードコネクタ用のイジェクタ機構
TWI232616B (en) Composite type card connector
US7483268B1 (en) Disk drive carrier
US8477496B2 (en) Enclosure having guiding device
US7539010B2 (en) Computer enclosure with fastener
US5130892A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battery pack retained by a spring-loaded slider unit
US20070210684A1 (en) Computer enclosure
US10015892B1 (en) Disk drive holding mechanism and server using the same
US20110279003A1 (en) Computer enclosure
US20220386497A1 (en) Tray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7710719B2 (en) Mobile hard disk box
US11616352B2 (en) Fliptop integrated latch
TW202029867A (zh) 機箱
US7489505B2 (en) External hard disk enclosure
US6267254B1 (en) Mother board tray assembly
JPH11194853A (ja) 電池収納構造
TWI774151B (zh) 機箱及其擴充匣
TWM638342U (zh) 扣具
JP3241319U (ja) クリップ
CN218603083U (zh) 扣具
US8551634B2 (en) Computer enclosure with battery holding structure
US11128008B2 (en) Batter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8570733B2 (en) Fastening device for data storage device
US7597366B2 (en) Clamp mechanism
US20060139870A1 (en) Mounting apparatus for data storage devi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