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3550U - 非接觸式分選裝置及生物微粒分選設備 - Google Patents

非接觸式分選裝置及生物微粒分選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3550U
TWM633550U TW111200622U TW111200622U TWM633550U TW M633550 U TWM633550 U TW M633550U TW 111200622 U TW111200622 U TW 111200622U TW 111200622 U TW111200622 U TW 111200622U TW M633550 U TWM633550 U TW M633550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sorting device
partition walls
electrode layer
open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006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黃忠諤
陳聖文
何信呈
Original Assignee
醫華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醫華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醫華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2006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33550U/zh
Publication of TWM6335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3550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bined Means For Separation Of Solid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揭露一種非接觸式分選裝置及生物微粒分選設備。所述非接觸式分選裝置包含一光觸發結構、一配合結構、一貼合層、及多個隔間牆。所述配合結構與所述光觸發結構呈間隔設置且至少其中一個呈透明狀。所述貼合層連接於所述光觸發結構與所述配合結構之間,以共同包圍界定出一容置空間。多個所述隔間牆位於所述容置空間內且連接所述光觸發結構與所述配合結構。多個所述隔間牆彼此間隔地排成一列,以使相鄰的任兩個所述隔間牆之間形成有一培養區域,並且該列所述隔間牆的相反兩側分別形成有連通於每個所述培養區域的一第一流道與一第二流道。

Description

非接觸式分選裝置及生物微粒分選設備
本創作涉及一種分選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非接觸式分選裝置及生物微粒分選設備。
現有的生物微粒分選裝置可以通過施加電場的方式,來驅使目標生物微粒進行移動至一預定區域進行培養。然而,所述預定區域僅與單個流道連通,因而容易致使所述目標生物微粒的代謝物滯留於所述預定區域內,進而影響其生長。
於是,本創作人認為上述缺陷可改善,乃特潛心研究並配合科學原理的運用,終於提出一種創作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創作。
本創作實施例在於提供一種非接觸式分選裝置及生物微粒分選設備,其能有效地改善現有生物微粒分選裝置所可能產生的缺陷。
本創作實施例揭露一種生物微粒分選設備,包括:一非接觸式分選裝置,包含有:一光觸發結構,包含有:一第一基板;一第一電極層,形成於所述第一基板上;一光電二極體層,形成於所述第一電極層上;及一絕緣層,覆蓋於所述光電二極體層;一配合結構,與所述光觸發結構呈間隔設置且至少其中一個呈透明狀,並且所述配合結構包含有一第二基板及形成於所述第二基板的一第二電極層,並且所述第二電極層面向所述光觸發結 構;一貼合層,連接於所述光觸發結構與所述配合結構之間,以共同包圍界定出一容置空間;及多個隔間牆,位於所述容置空間內且連接所述光觸發結構與所述配合結構;其中,多個所述隔間牆彼此間隔地排成一列,並且相鄰的任兩個所述隔間牆之間形成有一培養區域,該列所述隔間牆的一側形成有連通於每個所述培養區域的一第一流道,而該列所述隔間牆的另一側形成有連通於每個所述培養區域的一第二流道;以及一交流電源裝置,電性耦接於所述第一電極層與所述第二電極層。
本創作實施例也揭露一種非接觸式分選裝置,包括:一光觸發結構,包含有:一第一基板;一第一電極層,形成於所述第一基板上;一光電二極體層,形成於所述第一電極層上;及一絕緣層,覆蓋於所述光電二極體層;一配合結構,與所述光觸發結構呈間隔設置且至少其中一個呈透明狀,並且所述配合結構包含有一第二基板及形成於所述第二基板的一第二電極層,並且所述第二電極層面向所述光觸發結構;一貼合層,連接於所述光觸發結構與所述配合結構之間,以共同包圍界定出一容置空間;以及多個隔間牆,位於所述容置空間內且連接所述光觸發結構與所述配合結構;其中,多個所述隔間牆彼此間隔地排成一列,以使相鄰的任兩個所述隔間牆之間形成有一培養區域,並且該列所述隔間牆的一側形成有連通於每個所述培養區域的一第一流道,而該列所述隔間牆的另一側形成有連通於每個所述培養區域的一第二流道。
綜上所述,本創作實施例所揭露的非接觸式分選裝置及生物微粒分選設備,其通過多個所述隔間牆而構成有連通於每個所述培養區域的一雙流道結構(如:所述第一流道與所述第二流道),以使得由所述第一流道進入任一個所述培養區域的所述目標生物微粒,其代謝物能夠流至所述第二流道,據以有效地提升所述目標生物微粒的培養效果。
為能更進一步瞭解本創作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創作的詳細說明與附圖,但是此等說明與附圖僅用來說明本創作,而非對本創作的保護範圍作任何的限制。
1000:生物微粒分選設備
100:非接觸式分選裝置
1:光觸發結構
11:第一基板
12:第一電極層
13:光電二極體層
131:第一摻雜層
1311:間隔墊
132:I型層
1321:圖案化溝槽
1322:凸台
1323:I型墊
133:第二摻雜層
1331:觸發墊
134:透明電極墊
14:絕緣層
2:配合結構
21:第二基板
22:第二電極層
3:貼合層
4:隔間牆
41:隔板段
42:第一引導段
43:第二引導段
44:佈局段
200:交流電源裝置
C:容置空間
C1:第一流道
C2:第二流道
E:輸入口
E1:第一輸入口
E2:第二輸入口
O:輸出口
O1:第一輸出口
O2:第二輸出口
F1:第一流動方向
F2:第二流動方向
R:培養區域
R1:第一開口
R2:第二開口
α1:第一夾角
α2:第二夾角
α:銳角
T13、T14、T131、T132、T1331、T134:厚度
W1331、W134、W1322、W1323:寬度
D1321:深度
G:距離
300:液態檢體
301:目標生物微粒
400:培養液
P:光源
圖1為本創作實施例一的生物微粒分選設備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圖1的生物微粒分選設備用於注入液態檢體的立體剖視示意圖。
圖3為圖1沿剖線III-III的剖視示意圖。
圖4為圖3中的IV區域的放大示意圖。
圖5為圖1沿剖線V-V的剖視示意圖。
圖6為本創作實施例一的生物微粒分選設備另一態樣的立體示意圖。
圖7為本創作實施例二的生物微粒分選設備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8為本創作實施例三的生物微粒分選設備的局部放大示意圖。
圖9為本創作實施例四的生物微粒分選設備的立體示意圖。
圖10為圖9沿剖線X-X的剖視示意圖。
圖11為圖9沿剖線XI-XI的剖視示意圖。
圖12為圖11的生物微粒分選設備用於注入液態檢體與培養液的剖視示意圖。
圖13為圖12的生物微粒分選設備的後續操作示意圖。
圖14本創作實施例五的生物微粒分選設備的剖視示意圖。
圖15本創作實施例六的生物微粒分選設備的局部放大示意圖(一)。
圖16本創作實施例六的生物微粒分選設備的局部放大示意圖(二)。
以下是通過特定的具體實施例來說明本創作所公開有關“非接觸式分選裝置及生物微粒分選設備”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公開的內容瞭解本創作的優點與效果。本創作可通過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悖離本創作的構思下進行各種修改與變更。另外,本創作的附圖僅為簡單示意說明,並非依實際尺寸的描繪,事先聲明。以下的實施方式將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創作的相關技術內容,但所公開的內容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的保護範圍。
應當可以理解的是,雖然本文中可能會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術語來描述各種元件或者信號,但這些元件或者信號不應受這些術語的限制。這些術語主要是用以區分一元件與另一元件,或者一信號與另一信號。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或”,應視實際情況可能包括相關聯的列出項目中的任一個或者多個的組合。
[實施例一]
請參閱圖1至圖6所示,其為本創作的實施例一。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公開一種生物微粒分選設備1000,用來從一液態檢體300之中分選一目標生物微粒301。也就是說,非用於生物微粒的任何分選設備皆不同於本實施例所指的所述生物微粒分選設備1000。
其中,所述液態檢體300可以是來自於動物的體液檢體(如:血液、淋巴液、唾液、或尿液),並且所述目標生物微粒301可以是特定種類的 細胞,例如:循環腫瘤細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胎兒有核紅血球細胞(fetal nucleated red blood cells,FNRBC)、病毒、或細菌,但本創作不以上述為限。舉例來說,在本創作未繪示的其他實施例中,所述液態檢體300也可是來自植物的液態檢體。
再者,所述生物微粒分選設備1000於本實施例中包含有一非接觸式分選裝置100及電性耦接於所述非接觸式分選裝置100的一交流電源裝置200,但本創作不受限於此。舉例來說,在本創作未繪示的其他實施例中,所述非接觸式分選裝置100也可以被單獨地應用(如:販售)或搭配其他裝置使用。以下將先說明所述非接觸式分選裝置100的具體構造,而後再適時介紹其與所述交流電源裝置200的連接關係。
需先說明的是,所述非接觸式分選裝置100於本實施例中為晶片級尺寸(如:所述非接觸式分選裝置100的厚度不大於100微米),並且所述非接觸式分選裝置100於圖中是以矩形狀結構來說明,但本創作不受限於此。舉例來說,在本創作未繪示的其他實施例中,所述非接觸式分選裝置100也可以呈曲線形構造、或不規則狀結構。
進一步地說,所述非接觸式分選裝置100於本實施例中包含有一光觸發結構1、與所述光觸發結構1呈間隔設置的一配合結構2、及連接於所述光觸發結構1與所述配合結構2之間的一貼合層3。其中,為便於說明,所述配合結構2於本實施例中是呈透明狀,但所述配合結構2與所述光觸發結構1於實際應用時可以是至少其中一個呈透明狀,據以使所述非接觸式分選裝置100被正常操作。
如圖2至圖4所示,所述光觸發結構1包含有一第一基板11、形成於所述第一基板11上的一第一電極層12、形成於所述第一電極層12上的一光電二極體層13、及覆蓋於所述光電二極體層13的一絕緣層14。其中,所述第 一電極層12可以是覆蓋於所述第一基板11的整個板面上,而所述光電二極體層13則是位於所述第一電極層12與所述絕緣層14之間(也就是,所述光電二極體層13是埋置於所述第一電極層12與所述絕緣層14之內)。
於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基板11為一玻璃板,所述第一電極層12為一薄金屬層或一氧化銦錫(ITO)層,所述光電二極體層13為一PIN型二極體層且其厚度T13介於1微米(μm)~3微米(如:大約1.5微米),而所述絕緣層14為一氮化矽層或一氧化矽層且其厚度T14介於10奈米(nm)~100奈米。
更詳細地說,所述光電二極體層13可以包含有形成於所述第一電極層12上的一第一摻雜層131、形成於所述第一摻雜層131上的一I型層132、形成於所述I型層132上的一第二摻雜層133、及形成於所述第二摻雜層133上的多個透明電極墊134,但本創作不受限於此。舉例來說,在本創作未繪示的其他實施例中,所述光電二極體層13可以依據創作需求而省略或是以其他結構取代多個所述透明電極墊134。
於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摻雜層131為鍍設於所述第一電極層12的一N型層(如:高摻雜N型非晶矽層),並且所述第一摻雜層131較佳是覆蓋所述第一電極層12的至少90%區域。所述I型層132為鍍設於所述第一摻雜層131的一低摻雜(或無摻雜)I型非晶矽層,並且所述I型層132較佳是覆蓋於整個所述第一摻雜層。也就是說,所述第一摻雜層131與所述I型層132於本實施例中各呈單片狀構造。
再者,所述第二摻雜層133為鍍設於所述第一摻雜層131的一P型層(如:低摻雜P型非晶矽層),並且所述第二摻雜層133包含彼此間隔設置的多個觸發墊1331,而多個所述透明電極墊134分別形成於多個所述觸發墊1331上。其中,多個所述觸發墊1331於本實施例中是呈規則狀排列(如:圖5 所示的矩陣狀排列),但本創作不以此為限。舉例來說,在本創作未繪示的其他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摻雜層131可以是一P型層,而所述第二摻雜層133則可以是一N型層。
進一步地說,每個所述觸發墊1331具有介於3微米~7微米的一寬度W1331,並且每個所述觸發墊1331的所述寬度W1331(如:5微米)較佳是大於相對應的所述透明電極墊134的寬度W134(如:3微米),而相鄰的任兩個所述觸發墊1331之間則是具有不大於2微米的一距離G(如:大約1微米)。
換個角度來看,每個所述觸發墊1331的厚度T1331(如:大約10奈米)為相對應所述透明電極墊134的厚度T134(如:大約200奈米)的3%~10%。此外,每個所述觸發墊1331的所述厚度T1331與所述第一摻雜層131的厚度T131各為所述I型層132的厚度T132(如:大約1000奈米)的1%~5%,並且每個所述觸發墊1331的所述厚度T1331(如:大約10奈米)小於所述第一摻雜層131的所述厚度T131(如:大約20奈米)。
需額外說明的是,當以所述目標生物微粒301的角度來看時,所述非接觸式分選裝置100之中的任何細微變化都會對所述目標生物微粒301產生顯著的影響,因而本實施例中於上述說明中,提出利於以較低外力分選所述目標生物微粒301的所述光電二極體層13各個元件的尺寸與排列,但本創作不以此為限。
所述配合結構2包含有一第二基板21及形成於所述第二基板21的一第二電極層22,並且所述第二電極層22面向所述光觸發結構1。所述貼合層3連接於所述光觸發結構1與所述配合結構2之間(如:所述貼合層3連接於所述絕緣層14與所述第二電極層22之間),以共同包圍界定出一容置空間C。其中,所述非接觸式分選裝置100的所述絕緣層14與所述第二電極層22之間(如:所述容置空間C)能用來容置所述液態檢體300,以進行對應於所述目 標生物微粒301的一分選作業。
更詳細地說,所述配合結構2與所述貼合層3的至少其中之一形成有分別連通於所述容置空間C兩端的一輸入口E與一輸出口O(如:圖1和圖6);所述非接觸式分選裝置100能於所述輸入口E注入所述液態檢體300、並使所述液態檢體300於所述輸出口O流出。
需額外說明的是,所述非接觸式分選裝置100於本實施例中是以所述光觸發結構1搭配於所述配合結構2及所述貼合層3來說明,但本創作不受限於此。舉例來說,在本創作未繪示的其他實施例中,所述非接觸式分選裝置100可以通過其他結構取代所述貼合層3;或者,所述光觸發結構1也可以被單獨地應用(如:販售)或搭配其他裝置使用。
所述交流電源裝置200電性耦接於所述非接觸式分選裝置100的所述第一電極層12與所述第二電極層22。其中,當所述液態檢體300位於所述非接觸式分選裝置100的所述絕緣層14與所述第二電極層22之間時,所述非接觸式分選裝置100能用來供一光源P照射於至少一個所述觸發墊1331上,以使其在所述液態檢體300產生集中且非均勻的電場,進而對所述目標生物微粒301施予能驅使其移動的一介電泳(dielectrophoresis,DEP)力。
依上所述,所述生物微粒分選設備1000(或所述非接觸式分選裝置100)於本實施例中所採用的所述光電二極體層13具有特定的結構設計(如:多個所述觸發墊1331以所述距離G隔開且各具有預定數值的所述寬度W1331、,或是進一步增設有多個所述透明電極墊134),使其利於以非接觸的光電耦合方式,來通過所述觸發墊1331產生較為集中的電場(類似於尖端放電的效果),進而能夠用來準確地移動(或捕捉)所述目標生物微粒301至任意區域。
[實施例二]
請參閱圖7所示,其為本創作的實施例二。由於本實施例類似於上述實施例一,所以兩個實施例的相同處不再加以贅述,而本實施例相較於上述實施例一的差異主要在於:所述光電二極體層13。
於本實施例中,所述I型層132凹設形成有一圖案化溝槽1321,以使所述I型層132構成間隔排列的多個凸台1322,並且多個所述觸發墊1331分別形成於多個所述凸台1322。每個所述觸發墊1331的邊緣切齊於相對應所述凸台1322的邊緣,並且所述圖案化溝槽1321的深度D1321(如:大約20奈米)為所述I型層132的所述厚度T132的1%~5%。
[實施例三]
請參閱圖8所示,其為本創作的實施例三。由於本實施例類似於上述實施例一和二,所以上述多個實施例的相同處不再加以贅述,而本實施例相較於上述實施例一和二的差異主要在於:所述光電二極體層13。
於本實施例中,所述I型層132包含有間隔設置於所述第一摻雜層131上的多個I型墊1323,並且多個所述觸發墊1331分別形成於多個所述I型墊1323,並且每個所述觸發墊1331的所述寬度W1331(如:大約5微米)小於相對應的所述I型墊1323的寬度W1323(如:大約10微米)。
再者,所述第一摻雜層131較佳是包含有間隔設置於所述第一電極層12上的多個間隔墊1311,並且多個所述I型墊1323分別形成於多個所述間隔墊1311,並且每個所述I型墊1323的邊緣切齊於對應的所述間隔墊1311的邊緣,但本創作不受限於此。舉例來說,在本創作未繪示的其他實施例中,所述I型層132可以包含有多個所述I型墊1323;但所述第一摻雜層131則是如同實施例一所示的單片狀構造。此外,所述絕緣層14可以依據設計需求而加以調整其厚度。
[實施例四]
請參閱圖9至圖13所示,其為本創作的實施例四。由於本實施例類似於上述實施例一至三,所以上述多個實施例的相同處不再加以贅述,而本實施例相較於上述實施例一至三的差異主要在於:所述非接觸式分選裝置100於本實施例中進一步包含有位於所述容置空間C內且連接所述光觸發結構1與所述配合結構2的多個隔間牆4。
於本實施例中,如圖9和圖10所示,任一個所述隔間牆4所採用的材質為軟質高生物親和性材料,例如:厚膜光阻(SU-8)/聚二甲基矽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壓克力泡棉/矽膠。每個所述隔間牆4是連接於所述絕緣層14與所述第二電極層22之間,以使所述光電二極體層13的局部(如:多個所述觸發墊1331的部分)埋置於多個所述隔間牆4內。
再者,如圖10至圖13所示,多個所述隔間牆4彼此間隔地排成一列,並且相鄰的任兩個所述隔間牆4之間形成有一培養區域R,該列所述隔間牆4的一側形成有連通於每個所述培養區域R的一第一流道C1,而該列所述隔間牆4的另一側形成有連通於每個所述培養區域R的一第二流道C2。
進一步地說,當所述第一流道C1注入所述液態檢體300時,所述非接觸式分選裝置100能用來供一光源照射於所述光電二極體層13上(如:圖12和圖13中以點鏈線所包圍呈現的光照射區域),以使其對所述目標生物微粒301施予一介電泳力,進而能夠通過移動所述光源的位置,來驅使所述目標生物微粒301移動至一個所述培養區域R並受其拘束而無法移動至所述第二流道C2。
據此,所述非接觸式分選裝置100(或所述生物微粒分選設備1000)於本實施例中通過多個所述隔間牆4而構成有連通於每個所述培養區域R的一雙流道結構(如:所述第一流道C1與所述第二流道C2),以使得由所述第一流道C1進入任一個所述培養區域R的所述目標生物微粒301,其代謝物 能夠流至所述第二流道C2,以有效地提升所述目標生物微粒301的培養或生長效果。
再者,所述非接觸式分選裝置100於每個所述培養區域R內所配置的多個所述觸發墊1331;其通過特定的結構設計(如:多個所述觸發墊1331以所述距離G隔開且各具有預定數值的所述寬度W1331),據以有助於刺激位於所述培養區域R內的所述目標生物微粒301。
需說明的是,所述配合結構2與所述貼合層3的至少其中之一形成有分別連通於所述第一流道C1端的一第一輸入口E1與一第一輸出口O1,並且所述配合結構2所述貼合層3的至少其中之一形成有分別連通於所述第二流道C2兩端的一第二輸入口E2與一第二輸出口O2。
於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流道C1定義有一第一流動方向F1(如:所述第一輸入口E1朝向所述第一輸出口O1的方向),所述第二流道C2定義有一第二流動方向F2,其較佳是平行於所述第一流動方向F1,並且所述第二流道C2的寬度較佳是小於所述第一流道C1的寬度,但本創作不受限於此。再者,所述第一輸入口E1鄰近於所述第二輸入口E2,而所述第一輸出口O1鄰近於所述第二輸出口O2。
據此,所述非接觸式分選裝置100能於所述第一輸入口E1注入所述液態檢體300、並使所述液態檢體300於所述第一輸出口O1流出;所述非接觸式分選裝置100能於所述第二輸入口E2注入一培養液400、並使所述培養液400於所述第二輸出口O2流出。
更詳細地說,每個所述培養區域R具有連通於所述第一流道C1的第一開口R1、及連通於所述第二流道C2的一第二開口R2,並且所述第一開口R1大於所述第二開口R2(如:大約2微米);於所述非接觸式分選裝置100的所述容置空間C內,所述第一流道C1僅能通過任一個所述培養區域R而連通 於所述第二流道C2。
多個所述隔間牆4具有符合上述條件的眾多實施態樣,而為便於說明,本實施例於下述僅以一種較佳的實施態樣來介紹所述隔間牆4的構造,但本創作不以此為限。再者,多個所述隔間牆4於本實施例中的結構設計大致相同,而位於末端的兩個所述隔間牆4的結構略為不同於其他所述隔間牆4。為便於說明,以下先以一個所述隔間牆4的結構設計來說明,但本創作不以此為限。
具體來說,所述隔間牆4於本實施例中包含有呈長形的一隔板段41、相連於所述隔板段41一端的兩個第一引導段42、及相連於所述隔板段41另一端的兩個第二引導段43。其中,所述隔板段41大致垂直於所述第一流動方向F1(或所述第二流動方向F2),任一個所述第一引導段42與所述隔板段41相夾有介於110度~160度的一第一夾角α 1,並且任一個所述第二引導段43與所述隔板段41相夾有介於100度~160度的一第二夾角α 2,而任一個所述第二引導段43的長度較佳是大於任一個所述第一引導段42的長度,但本創作不以此為限。
換個角度來看,於相鄰的任兩個所述隔間牆4之中,彼此相鄰但分屬不同所述隔間牆4的兩個所述第一引導段42共同定義有一第一開口R1,彼此相鄰但分屬不同所述隔間牆4的兩個所述第二引導段43共同定義有一第二開口R2,並且所述第一開口R1大於所述第二開口R2(如:大約2微米),據以利於所述目標生物微粒301由所述第一流道C1通過所述第一開口R1而進入所述培養區域R,並使所述目標生物微粒301受限於所述第二開口R2而無法移動至所述第二流道C2。
再者,於定義出任一個所述第一開口R1的兩個所述第一引導段42之中,位於所述第一流動方向F1上游的一個所述第一引導段42,其長度大 於另一個所述第一引導段42的長度、並用以供所述液態檢體300沿所述第一流動方向F1以介於70度~20度的一銳角α與其接觸。據此,長度較大的所述第一引導段42能夠避免所述液態檢體300中的細胞意外地落入相對應的所述培養區域R。
需額外說明的是,於所述非接觸式分選裝置100之中,多個所述隔間牆4所搭配的其他構造可以依據創作需求而加以調整變化,並不以實施例一至三所載為限。舉例來說,在本創作未繪示的其他實施例中,所述光電二極體層13可以採用PIN型二極體層以外的構造。
[實施例五]
請參閱圖14所示,其為本創作的實施例五。由於本實施例類似於上述實施例四,所以兩個實施例的相同處不再加以贅述,而本實施例相較於上述實施例四差異主要在於:多個所述隔間牆4的構造。
於本實施例中,於相鄰的任兩個所述隔間牆4之中的至少其中之一形成有位於相對應所述培養區域R內的一佈局段44,用以延長所述液態檢體300自所述第一開口R1流至所述第二開口R2的路徑,據以有效地避免所述液態檢體300之中非為所述目標生物微粒301的物體流入所述培養區域R。
[實施例六]
請參閱圖15和圖16所示,其為本創作的實施例六。由於本實施例類似於上述實施例二,所以兩個實施例的相同處不再加以贅述,而本實施例相較於上述實施例二差異主要在於:所述光電二極體層13。
於本實施例中,如圖15所示,所述光電二極體層13僅包含有形成於所述第一電極層12上的所述第一摻雜層131、及形成於所述第一摻雜層131上的一I型層132。其中,所述I型層132凹設形成有所述圖案化溝 槽1321,以使所述I型層132構成間隔排列的多個所述凸台1322。進一步地說,每個所述凸台1322具有介於3微米~7微米的一寬度W1322(如:5微米),並且相鄰的任兩個所述凸台1322之間具有不大於2微米的一距離G(如:1微米)。
再者,如圖16所示,所述光電二極體層13可以進一步包含有分別形成於多個所述凸台1322的多個透明電極墊134,並且每個所述凸台1322的所述寬度W1322大於相對應的所述透明電極墊134的寬度W134(如:3微米)。
[本創作實施例的技術效果]
綜上所述,本創作實施例所公開的非接觸式分選裝置與其光觸發結構、及生物微粒分選設備,其所採用的所述光電二極體層具有特定的結構設計(如:多個所述觸發墊或多個所述凸台以所述距離隔開且各具有預定數值的所述寬度,或是進一步增設有多個所述透明電極墊),使其能夠有助於以非接觸的光電耦合方式,來通過所述觸發墊產生較為集中的電場(類似於尖端放電的效果),進而能夠用來準確地移動(或捕捉)所述目標生物微粒至任意區域。
再者,本創作實施例所公開的非接觸式分選裝置及生物微粒分選設備,其通過多個所述隔間牆而構成有連通於每個所述培養區域的一雙流道結構(如:所述第一流道與所述第二流道),以使得由所述第一流道進入任一個所述培養區域的所述目標生物微粒,其代謝物能夠流至所述第二流道,據以有效地提升所述目標生物微粒的培養效果。
進一步地說,所述非接觸式分選裝置於每個所述培養區域內所配置的多個所述觸發墊,其通過特定的結構設計(如:多個所述觸發墊以所述距離隔開且各具有預定數值的所述寬度),據以有助於刺激位於所述培養 區域內的所述目標生物微粒。
以上所公開的內容僅為本創作的優選可行實施例,並非因此侷限本創作的專利範圍,所以凡是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創作的專利範圍內。
1000:生物微粒分選設備
100:非接觸式分選裝置
1:光觸發結構
11:第一基板
12:第一電極層
13:光電二極體層
131:第一摻雜層
132:I型層
133:第二摻雜層
1331:觸發墊
134:透明電極墊
14:絕緣層
2:配合結構
21:第二基板
22:第二電極層
3:貼合層
4:隔間牆
200:交流電源裝置
R:培養區域
R1:第一開口
G:距離

Claims (10)

  1. 一種生物微粒分選設備,包括:一非接觸式分選裝置,包含有:一光觸發結構,包含有:一第一基板;一第一電極層,形成於所述第一基板上;一光電二極體層,形成於所述第一電極層上;及一絕緣層,覆蓋於所述光電二極體層;一配合結構,與所述光觸發結構呈間隔設置且至少其中一個呈透明狀,並且所述配合結構包含有一第二基板及形成於所述第二基板的一第二電極層,並且所述第二電極層面向所述光觸發結構;一貼合層,連接於所述光觸發結構與所述配合結構之間,以共同包圍界定出一容置空間;及多個隔間牆,位於所述容置空間內且連接所述光觸發結構與所述配合結構;其中,多個所述隔間牆彼此間隔地排成一列,並且相鄰的任兩個所述隔間牆之間形成有一培養區域,該列所述隔間牆的一側形成有連通於每個所述培養區域的一第一流道,而該列所述隔間牆的另一側形成有連通於每個所述培養區域的一第二流道;以及一交流電源裝置,電性耦接於所述第一電極層與所述第二電極層。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生物微粒分選設備,其中,當所述第一流道注入一液態檢體時,所述非接觸式分選裝置能用來供一光源照射於所述光電二極體層上,以使其對所述液態檢體的一目標生物微粒施予一介電泳力,而能通過移動所述光源來驅 使所述目標生物微粒移動至一個所述培養區域並受其拘束而無法移動至所述第二流道。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生物微粒分選設備,其中,每個所述培養區域具有連通於所述第一流道的第一開口、及連通於所述第二流道的一第二開口,並且所述第一開口大於所述第二開口;於所述非接觸式分選裝置的所述容置空間內,所述第一流道僅能通過任一個所述培養區域而連通於所述第二流道。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生物微粒分選設備,其中,於相鄰的任兩個所述隔間牆之中的至少其中之一形成有位於相對應所述培養區域內的一佈局段,用以延長所述液態檢體自所述第一開口流至所述第二開口的路徑。
  5. 如請求項2所述的生物微粒分選設備,其中,所述配合結構與所述貼合層的至少其中之一形成有分別連通於所述第一流道兩端的一第一輸入口與一第一輸出口;所述非接觸式分選裝置能於所述第一輸入口注入所述液態檢體、並使所述液態檢體於所述第一輸出口流出。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生物微粒分選設備,其中,所述配合結構與所述貼合層的至少其中之一形成有分別連通於所述第二流道兩端的一第二輸入口與一第二輸出口;所述非接觸式分選裝置能於所述第二輸入口注入一培養液、並使所述培養液於所述第二輸出口流出。
  7. 如請求項2所述的生物微粒分選設備,其中,每個所述隔間 牆包含有:一隔板段;兩個第一引導段,相連於所述隔板段的一端,並且任一個所述第一引導段與所述隔板段相夾有介於110度~160度的一第一夾角;及兩個第二引導段,相連於所述隔板段的另一端,並且任一個所述第二引導段與所述隔板段相夾有介於100度~160度的一第二夾角;其中,於相鄰的任兩個所述隔間牆之中,彼此相鄰但分屬不同所述隔間牆的兩個所述第一引導段共同定義有一第一開口,彼此相鄰但分屬不同所述隔間牆的兩個所述第二引導段共同定義有一第二開口,並且所述第一開口大於所述第二開口。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生物微粒分選設備,其中,所述第一流道定義有一第一流動方向;於定義出任一個所述第一開口的兩個所述第一引導段之中,位於所述第一流動方向上游的一個所述第一引導段,其長度大於另一個所述第一引導段的長度並用以供所述液態檢體沿所述第一流動方向以介於70度~20度的一銳角與其接觸。
  9. 如請求項2所述的生物微粒分選設備,其中,所述光電二極體層的局部埋置於多個所述隔間牆內。
  10. 一種非接觸式分選裝置,包括:一光觸發結構,包含有:一第一基板; 一第一電極層,形成於所述第一基板上;一光電二極體層,形成於所述第一電極層上;及一絕緣層,覆蓋於所述光電二極體層;一配合結構,與所述光觸發結構呈間隔設置且至少其中一個呈透明狀,並且所述配合結構包含有一第二基板及形成於所述第二基板的一第二電極層,並且所述第二電極層面向所述光觸發結構;一貼合層,連接於所述光觸發結構與所述配合結構之間,以共同包圍界定出一容置空間;以及多個隔間牆,位於所述容置空間內且連接所述光觸發結構與所述配合結構;其中,多個所述隔間牆彼此間隔地排成一列,以使相鄰的任兩個所述隔間牆之間形成有一培養區域,並且該列所述隔間牆的一側形成有連通於每個所述培養區域的一第一流道,而該列所述隔間牆的另一側形成有連通於每個所述培養區域的一第二流道。
TW111200622U 2022-01-18 2022-01-18 非接觸式分選裝置及生物微粒分選設備 TWM6335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0622U TWM633550U (zh) 2022-01-18 2022-01-18 非接觸式分選裝置及生物微粒分選設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0622U TWM633550U (zh) 2022-01-18 2022-01-18 非接觸式分選裝置及生物微粒分選設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3550U true TWM633550U (zh) 2022-11-01

Family

ID=857840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0622U TWM633550U (zh) 2022-01-18 2022-01-18 非接觸式分選裝置及生物微粒分選設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335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29907B2 (en) Microchip and particulate analyzing device
US20160178518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vestigating analytes in liquid suspension or solution
TWI512383B (zh) 光學感應式介電泳裝置
CN109174219A (zh) 微流控基板及其驱动方法和微流控装置
CN116899644B (zh) 一种光电微流控装置及系统
TWI803153B (zh) 非接觸式分選裝置及生物微粒分選設備
TWI805192B (zh) 非接觸式分選裝置與其光觸發結構、及生物微粒分選設備
TWM633550U (zh) 非接觸式分選裝置及生物微粒分選設備
TWM635155U (zh) 非接觸式分選裝置與其光觸發結構、及生物微粒分選設備
CN104668003B (zh) 微流控芯片
CN110468026B (zh) 一种用于光纤光动力细胞操纵的微流芯片
CN104232483A (zh) 一种用于光感基因调控的微流控分光波导结构
CN217202779U (zh) 非接触式分选装置与其光触发结构及生物微粒分选设备
CN104974997A (zh) 一种采用平行电场式光电芯片的细胞分离新方法
CN116496889A (zh) 非接触式分选装置与其光触发结构及生物微粒分选设备
CN102120153B (zh) 一种多模式微混合器芯片及高通量混合和柔性混合方法
CN104971788B (zh) 一种利用撞击流和光学散射力的光流控芯片及用于分拣微纳颗粒的用途
CN108693160B (zh) 一种基于长程等离子波导的表面增强拉曼光流体芯片
CN115216406A (zh) 细胞培养单元及细胞培养装置
TW202407318A (zh) 非接觸式分選裝置與其光感應結構、及生物微粒分選設備
CN212134710U (zh) 基于cmos图像传感的光栅波导多微流道检测系统
CN211826083U (zh) 基于cmos图像传感的光波导多微流道检测系统
TWM636411U (zh) 生物微粒培養設備及其微結構
CN115786074B (zh) 一种低流速下细胞高通量快速精准分选的微流控芯片及方法
CN218465836U (zh) 细胞培养单元及细胞培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