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30226U - 織物結構 - Google Patents

織物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30226U
TWM630226U TW111202489U TW111202489U TWM630226U TW M630226 U TWM630226 U TW M630226U TW 111202489 U TW111202489 U TW 111202489U TW 111202489 U TW111202489 U TW 111202489U TW M630226 U TWM630226 U TW M63022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loth
fabric structure
filling material
cloth bod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2024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謝宗翰
許青翔
蘇暐民
Original Assignee
漢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漢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漢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2024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30226U/zh
Publication of TWM6302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30226U/zh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創作提供一種織物結構,包含第一層布體、第二層布體、填充材料、以及金屬層。第二層布體係設置於第一層布體之表面且與該第一層布體形成封閉的一容置空間。該填充材料係填充於所述容置空間中。填充材料包含相對之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第一表面朝向第一層布體,第二表面朝向第二層布體。金屬層形成於填充材料之第二表面。所述織物結構藉由金屬層反射穿戴者本身的熱能,達到更高的禦寒效果。

Description

織物結構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織物結構,特別係一種具有填充材料的織物結構。
傳統禦寒衣物為了達到較佳的保暖效果,常見作法是提高布料的厚度或者是在布料中間填入棉花或者禽類的羽毛、羽絨等填充物,藉由在人體皮膚與外界之間形成空氣層而阻隔人體皮膚與外界之間的熱傳導,進而達到禦寒效果。
傳統上禦寒效果越好的衣物通常越厚重,例如以動物皮毛製成的成人大衣可能重達數公斤,然而,對於登山健行者或者從事極限運動在高海拔地區進行活動者,除了必須確保衣物是否具有足夠的禦寒效果,還必須嚴格控制身上所背負的行李重量。在長時間從事高強度活動的情況下,即使僅僅減少數克的負重,都能顯著地減輕運動者所需消耗的總能量。因此,若能在相同禦寒效果的前提下減少衣物的重量,對於從事登山運動或者極限運動者而言將有莫大的助益。
本創作提供一種織物結構,包含第一層布體、第二層布體、填充材料與金屬層。第二層布體設置於第一層布體之表面且與第一層布體形成封閉的一容置空間。填充材料係填充於容置空間中,其包含相對之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其中第一表面朝向第一層布體,第二表面朝向第二層布體。所述金屬層形成於填充材料之第二表面。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織物結構之金屬層的材質係選自金、銀、銅、鋁、鋅、鎳、鐵、錫、鉻、鈦、鉑及以此等金屬為主之合金所構成的群組。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織物結構之第一層布體之裸露表面形成有一撥水層(water repellent layer)。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織物結構之第二層布體之裸露表面形成有一絨毛層。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織物結構之第一層布體具有一第一密度,第二層布體具有一第二密度,且第一密度大於或等於第二密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織物結構之第一層布體與第二層布體的材質為平織布。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織物結構之填充材料具有一第三密度,且第三密度小於或等於第二密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織物結構之填充材料係選自人造纖維、棉質物、絲質物及其組合所構成的群組。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織物結構之填充材料係選自聚氨酯、聚丙烯腈、聚偏二氟乙烯、聚丙烯酸酯、聚丙烯、聚醯胺、聚酯及其組合所構成的群組。
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織物結構之金屬層之厚度小於20微米。
圖1為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織物結構的剖面示意圖,其繪示出一織物結構10,其包含第一層布體11、第二層布體12、填充材料15以及金屬層16。
第一層布體11具有裸露表面111及相對於裸露表面111的裏面112,第二層布體12亦具有裸露表面121及相對於裸露表面121的裏面122。將第一層布體11之裏面112與第二層布體12之裏面122相對疊合,可在第一層布體11與第二層布體12間形成封閉的至少一個容置空間19。
藉由將第一層布體11之裏面112與第二層布體12之裏面122相對疊合,第一層布體11之裸露表面111可成為織物結構10所製成的衣物的最外層,亦即,裸露表面111係用以與外部環境接觸之最外表面。相對於此,第二層布體12之裸露表面121可成為織物結構10所製成的衣物的最內層,亦即,裸露表面121係朝向穿戴者皮膚99。
填充材料15容置於第一層布體11與第二層布體12形成的容置空間19中。在此,填充材料15包含相對之第一表面151及第二表面152,第一表面151朝向第一層布體11,第二表面152朝向第二層布體12。具體而言,填充材料15之第一表面151朝向第一層布體11之裏面,且接觸第一層布體11之裏面112。填充材料15之第二表面152朝向第二層布體12之裏面122,且接觸第二層布體12之裏面122。
第一層布體11與第二層布體12可為相同布料,亦可為不同布料,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層布體11與第二層布體12皆為平織布。第一層布體11與第二層布體12分別具有第一密度D1與第二密度D2,且第一層布體11之第一密度D1可大於或等於第二層布體12之第二密度D2。對於平織布而言,當密度愈大時,布體表面將愈光滑。因此,相較於密度較低的第二層布體12,密度較大的第一層布體11之表面將具有較少的孔隙而成為較光滑的態樣。
填充材料15係填充於第一層布體11與第二層布體12之間的容置空間19,其具有第三密度D3。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三密度D3小於或等於該第二密度D2,藉此,填充材料15可形成較蓬鬆的構造。在此需特別說明的是,第一層布體11、第二層布體12以及填充材料15在一些實施例中係為多孔或蓬鬆材質,因此此處所稱的密度並非單指其固體部分本身的密度,而使指其本身之質量相對於其自由狀態下(不受壓縮應力)之體積的比值。
在一些實施例中,填充材料15可選自人造纖維、棉質物、絲質物及其組合所構成的群組,但本案並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填充材料15係為人造纖維,相較於以天然纖維所製成的填充材料15,藉由選用特定材質之人造纖維所製成的填充材料15可讓織物結構10進一步輕量化。在一些實施例中,人造纖維可選自聚氨酯(Polyurethane,PU)、聚偏二氟乙烯(Polyvinylidene difluoride,PVDF)、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丙烯酸酯(Poly(acrylic acid),PAA)、聚丙烯腈(Polyacrylonitrile,PAN)、聚醯胺(Polyamide,PA)、聚酯(Polyester)及其組合所構成的群組。
在一些實施例中,若以防水機能之觀點而言,人造纖維亦可選自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乙烯橡膠(Polyethylene Rubber)、低密度聚乙烯(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DPE)、線性低密度聚乙烯(Linear Low Density Polyethylene,LLDPE)及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ene,PTFE)及其組合所構成的群組。
在一些實施例中,金屬層16可藉由噴塗或氣相沉積的方式來形成,但本案並不以此為限,只要能夠將金屬層16均勻施加並附著在位於填充材料15之第二表面152上即可。
在一些實施例中,金屬層16係以氣相沉積之方式形成於填充材料15之第二表面152。例如可以利用濺鍍、蒸鍍等物理氣相沉積方式或者是化學氣相沉積等方式來將金屬層16形成於填充材料15的表面。
在一些實施例中,金屬層16亦可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製成的聚酯薄膜(以下亦簡稱為PET薄膜)與金屬材質所構成的PET金屬鍍膜(metallized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MPET))。亦即,金屬層16可為對於PET薄膜進行金屬化而成者。具體而言,可在真空條件下,採用化學或物理等方法使金屬表面氣化,從而使氣化的金屬原子凝結或沉積在靠近金屬蒸氣源的PET薄膜上。PET金屬鍍膜較傳統金屬箔薄,其厚度可等於或小於20微米,且PET金屬鍍膜柔性良好,防水效果極佳,亦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褪色或變色。
除了前述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製成的聚酯薄膜,亦可使用定向拉伸聚丙烯薄膜(OPP)、尼龍、聚乙烯及聚丙烯流延薄膜(CPP)等作為本創作的金屬鍍膜的基礎薄膜。
在一些實施例中,金屬層16的材質係選自金、銀、銅、鋁、鋅、鎳、鐵、錫、鉻、鈦、鉑及以此等金屬為主之合金所構成的群組。
由於金屬層16具有極佳的反射熱輻射功能,防止人體藉由發出紅外線的方式輻射散熱,故能夠提升織物結構10所製成之衣物的禦寒效果。再者,金屬層16亦可助於將發熱層中的熱量均勻、快速地傳遞到皮膚,從而有效調節體溫。換言之,金屬層16可隔著第二層布體12而反射穿戴者本身熱能所釋放出的遠紅外線與近紅外線,從而在皮膚與材料之間形成一個微氣候,故能比傳統織物結構具有更高的保暖能力。
此外,由於填充材料15之第二表面152具有金屬層16的存在,故比起未具有金屬層16的填充材料更能有效減少熱量逸散。因此,在禦寒效果或保暖能力不變的前提下,本創作之織物結構10能夠減少填充材料的使用量或者減少第一層布體11與第二層布體12的厚度,僅而達到輕量化的目的。
圖2為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之織物結構的剖面示意圖。如圖2所示,第一層布體11為高密度的織物,故第一層布體11之裸露表面111具有隔離效果,可發揮較佳的隔絕對流的功效,亦即可達到防風的效果。此外,第一層布體11的至少其中一表面可進行撥水處理(water repellent finishing),撥水處理包含將第一層布體11浸泡在疏水性化學溶劑中或是在第一層布體11上塗佈疏水性塗料,以在第一層布體11的至少其中一表面形成撥水層13。如圖2所示,撥水層13係形成於第一層布體11之裸露表面111上。
藉由撥水層13,外部環境的水滴或濕氣不易穿透第一層布體11之裸露表面111,也無法大量附著於第一層布體11之裸露表面111,因此位於容置空間19中的填充材料15不會因為被水滴或濕氣潤濕而失去原有阻隔熱傳導的效果。
圖3為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之織物結構的剖面示意圖。如圖3所示,第二層布體12之裸露表面121可形成有絨毛層14。
在第二層布體12之裸露表面121形成絨毛層14的方法並無特別限制,可藉由刷毛方法、磨毛方法、或剪毛方法中之任意方法。具體而言,刷毛方法係利用刷毛機器將第二層布體12進行擠壓、或利用滾軸旋轉將第二層布體12進行螺旋擠壓,清除第二層布體12之裸露表面121的雜質後,刷上一層絨毛。
磨毛方法係使用砂布對於第二層布體12之裸露表面121進行摩擦,從而在第二層布體12之裸露表面121磨出一層絨毛。剪毛方法則係先利用上述之刷毛方法,在第二層布體12之裸露表面121刷上一層絨毛後,對於絨毛進行裁剪,再利用蒸氣加熱等產生較高的溫度使絨毛捲曲,形成自然的顆粒狀絨毛。
藉由在第二層布體12之裸露表面121形成絨毛層14,當使用本創作之織物結構10製作成衣物時,可將第二層布體12作為裏層,也就是靠接人體肌膚的那一層,藉此使穿戴者在穿著時感受到較佳的觸感。此外,絨毛層14中充滿了空氣,因此可提升衣物的禦寒效果。
本創作之織物結構10適用於各種紡織物的形式,例如用於穿著的衣服、褲子、手套等,特別是運動服、登山服或防寒外套等。此外,亦可以應用於睡袋、地墊、棉被等。本創作之織物結構10藉由在填充材料15之至少一表面形成金屬層16,從而實現反射源自穿戴者本身釋放的熱能所產生之遠紅外線與近紅外線,達到更好的保暖效果以及減少填充材料15的使用量。
10:織物結構 11:第一層布體 111:裸露表面 112:裏面 12:第二層布體 121:裸露表面 122:裏面 13:撥水層 14:絨毛層 15:填充材料 151:第一表面 152:第二表面 16:金屬層 19:容置空間 99:穿戴者皮膚
[圖1] 係本創作之第一實施例之織物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圖2] 係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之織物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圖3] 係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之織物結構的剖面示意圖。
10:織物結構
11:第一層布體
111:裸露表面
112:裏面
12:第二層布體
121:裸露表面
122:裏面
15:填充材料
151:第一表面
152:第二表面
16:金屬層
19:容置空間
99:穿戴者皮膚

Claims (10)

  1. 一種織物結構,包含: 一第一層布體; 一第二層布體,設置於該第一層布體之表面且與該第一層布體形成封閉的一容置空間; 一填充材料,填充於該容置空間中,該填充材料包含相對之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該第一表面朝向該第一層布體,該第二表面朝向該第二層布體;以及 一金屬層,形成於該填充材料之該第二表面。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織物結構,其中,該金屬層的材質係選自金、銀、銅、鋁、鋅、鎳、鐵、錫、鉻、鈦、鉑及以此等金屬為主之合金所構成的群組。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織物結構,其中,該第一層布體之裸露表面形成有一撥水層。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織物結構,其中,該第二層布體之裸露表面形成有一絨毛層。
  5. 如請求項1至4任一項所述之織物結構,其中,該第一層布體具有一第一密度,該第二層布體具有一第二密度,該第一密度大於或等於該第二密度。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織物結構,其中,該第一層布體與該第二層布體為平織布。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織物結構,其中,該填充材料具有一第三密度,該第三密度小於或等於該第二密度。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織物結構,其中,該填充材料係選自人造纖維、棉質物、絲質物及其組合所構成的群組。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織物結構,其中,該填充材料係選自聚氨酯、聚偏二氟乙烯、聚丙烯、聚丙烯酸酯、聚丙烯腈、聚醯胺、聚酯及其組合所構成的群組。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織物結構,其中,該金屬層之厚度小於20微米。
TW111202489U 2022-03-11 2022-03-11 織物結構 TWM6302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2489U TWM630226U (zh) 2022-03-11 2022-03-11 織物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202489U TWM630226U (zh) 2022-03-11 2022-03-11 織物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30226U true TWM630226U (zh) 2022-08-01

Family

ID=83783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202489U TWM630226U (zh) 2022-03-11 2022-03-11 織物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302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19864B1 (en) Triple layer, laminated fabric with waterproof, non-breathable inner layer
US7560399B2 (en) Multi-layer composite fabric garment
US20120288662A1 (en) Waterproof breathable stretchable composite material
Pascoe et al. Clothing and exercise: II. Influence of clothing during exercise/work in environmental extremes
US4530873A (en) Sweat-absorbent textile fabric
EP1514484A1 (en) Multi-layer garment system
US20110214221A1 (en) Thermal Athletic Glove
JP2017043880A (ja) パターン化された熱管理材料
WO2012073096A1 (en) Heat reflective layered garment system
JP2010523836A (ja) 衣服
JP2014237919A5 (zh)
US20120190259A1 (en) Evaporative cooling material
US11864609B2 (en) Thermally-insulated garment
Venkatraman Fabric propertie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JPH06294006A (ja) 吸放湿吸水発熱性保温品
US9730479B2 (en) Insulating apparel
Özek Development of waterproof breathable coatings and laminates
JP7376860B2 (ja) 通気性と防水性のある多層構造のレザー材料とそのレザー材料で形成された製品
TWM630226U (zh) 織物結構
US20180084853A1 (en) Garment with strategically positioned polymide aerogel panels
TWM629155U (zh) 織物結構
Hu The use of smart materials in cold weather apparel
EP2490558A1 (en) Functional outdoor garment
TWM531897U (zh) 防水透氣透濕布
Narkhedkar et al. Cold Protection: A need for cold region body wear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