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2716U - 行動裝置之金融交易雙因驗證工具設置系統 - Google Patents

行動裝置之金融交易雙因驗證工具設置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2716U
TWM622716U TW110212765U TW110212765U TWM622716U TW M622716 U TWM622716 U TW M622716U TW 110212765 U TW110212765 U TW 110212765U TW 110212765 U TW110212765 U TW 110212765U TW M622716 U TWM622716 U TW M62271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mobile
password
mobile device
verific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127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黃美靜
Original Assignee
臺灣土地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臺灣土地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臺灣土地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127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22716U/zh
Publication of TWM6227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2716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ancial Or Insurance-Related Operations Such As Payment And Settlement (AREA)

Abstract

一種行動裝置之金融交易雙因驗證工具設置系統,係用於網路銀行子系統之使用者行動裝置輸入使用者代碼及使用者密碼進行登入,並結合電信公司之驗證,以完成行動密碼設置作業。其包括:開通碼驗證模組以及身分識別驗證模組。開通碼驗證模組,係根據上述客戶所傳遞的使用者代碼及使用者密碼,由網路銀行子系統進行第一驗證程序並獲得第一身分確認結果後,網路銀行子系統透過簡訊傳送行動密碼開通碼至使用者行動裝置。身分識別驗證模組訊號連接該網路銀行子系統及電信通訊系統,用於接收上述行動密碼開通碼以進行第二驗證程序。其中,第二驗證程序必須是上述行動使用者裝置傳送行動密碼開通碼,透過使用者行動裝置留存於電信通訊系統之相關資料以獲得第二身分確認結果後,並傳送第二身分確認結果至身分識別驗證模組以進行比對作業,確認第一身分確認結果與第二身分確認結果相同後,完成行動密碼設置作業。

Description

行動裝置之金融交易雙因驗證工具設置系統
本新型係有關於一種行動裝置之金融交易雙因驗證工具設置系統,尤其是一種不需臨櫃或使用晶片金融卡即可使用的行動裝置之金融交易雙因驗證工具設置系統。
雙因子驗證 (two factor authentication, 2FA),簡單來說,就是雙重認證的意思,也就是使用者不單要提供個人密碼讓系統審核,還需要提供第二項認證因子,最常見的方式是智慧卡,例如晶片金融卡,需要於ATM前插入提款卡並輸入密碼,通過驗證後才可順利提款。認證因子的種類有很多,主要可分為知識因子:使用者所知之事 (Something the user knows),如使用者帳號密碼、安全問題 (即 What you know);持有因子:使用者所持之物 (Something the user has),如智慧卡、晶片卡、憑證、動態密碼等 (即What you have);以及固有因子:使用者所具之形 (Something the user is or does)。
而在現行技術中,在進行金融交易時,如網路商店之線上消費、非約定轉帳等,金融機構通常採取所謂的雙因子驗證機制,例如使用者利用於網路銀行所建置的帳戶,配合行動密碼來做雙因子認證,以確保交易的安全性。而目前設置行動密碼的流程,簡單來說是:客戶必須使用已經完成認證的行動裝置,配合臨櫃,或是自行使用個人網路銀行,並利用讀卡機讀取晶片金融卡來取得行動密碼的開通碼,以進行認證,然而,臨櫃需攜帶各種證件,且行動裝置無法直接使用讀卡機,因此如何發展出一種不需要上述繁瑣流程,也能設置行動密碼的驗證工具,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議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新型創作提供一種行動裝置之金融交易雙因驗證工具設置系統,係用於網路銀行子系統之使用者行動裝置輸入使用者代碼及使用者密碼 (What you know) 進行登入驗證,以執行行動密碼設置作業。包括開通碼驗證模組以及身分識別驗證模組。開通碼驗證模組係根據上述客戶所傳遞的使用者代碼及使用者密碼,由網路銀行子系統進行第一驗證程序並獲得第一身分確認結果後,透過網路銀行子系統回傳行動密碼開通碼至使用者行動裝置。身分識別驗證模組訊號連接該網路銀行子系統及電信通訊系統,用於接收上述行動密碼開通碼以進行第二驗證程序。其中,第二驗證程序必須是由上述行動使用者裝置傳送行動密碼開通碼,透過使用者行動裝置留存於電信通訊系統之相關資料 (What you have) 以獲得第二身分確認結果後,並傳送第二身分確認結果至身分識別驗證模組以進行比對作業,確認第一身分確認結果與第二身分確認結果相同後,完成行動密碼設置作業。
可選地,上述使用者行動裝置可以是手機、平板電腦或其他具有SIM卡之電子裝置。
可選地,上述第一驗證程序包括使用者的使用者基本資料,上述使用者基本資料包含姓名、身分證號、出生年月日、行動裝置號碼等。
可選地,上述第二驗證程序包括使用者的使用者基本資料,上述使用者基本資料包含姓名、身分證號、出生年月日、行動裝置號碼等。
可選地,上述使用者行動裝置傳送行動密碼開通碼時,必須同時設定一個行動密碼。
可選地,上述行動密碼可以是一交易密碼。
可選地,上述行動密碼開通碼係由多個亂數產生之數字所組成。
綜上所述,本新型的行動裝置之金融交易雙因驗證工具設置系統,可以簡化先前設置行動密碼時,除了臨櫃外,即使是使用網路銀行,也必須利用讀卡機才能使用晶片經融卡進行設置之作業流程的繁瑣,可以直接利用與電信公司整合之資料,讓客戶進行雙因子的認證,優化客戶的使用體驗。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圖式,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通常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進步性貢獻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有鑑於先前技術的問題,本新型提供一種無須臨櫃或使用晶片金融卡的行動裝置之金融交易雙因驗證工具設置系統,請參閱圖1,圖1為依據本新型一實施例之一種行動裝置之金融交易雙因驗證工具設置系統的系統架構圖。上述金融交易雙因驗證工具設置系統 300係用於網路銀行子系統 310 之使用者行動裝置 100 輸入使用者代碼及使用者密碼進行登入驗證,以執行行動密碼設置作業。其包含身分識別驗證模組 320 以及開通碼驗證模組 330。開通碼驗證模組 330 係根據上述網路銀行子系統 310 所傳遞的使用者代碼及使用者密碼,進行第一驗證程序並獲得第一身分確認結果後,再透過網路銀行子系統 310 回傳行動密碼開通碼至使用者行動裝置 100。身分識別驗證模組 320 訊號連接網路銀行子系統 310 及電信通訊系統 200,用於接收上述行動密碼開通碼以進行第二驗證程序。
呈上所述,其中,第二驗證程序是由上述行動使用者裝置 100 傳送行動密碼開通碼,透過使用者行動裝置 100 留存於電信通訊系統之相關資料以獲得第二身分確認結果後,並傳送第二身分確認結果至身分識別驗證模組 320 以進行比對作業,確認第一身分確認結果與第二身分確認結果相同後,完成行動密碼設置作業。
根據一實施例,上述使用者行動裝置 100 可以是手機、平板電腦或其他具有SIM卡之電子裝置。
根據一實施例,上述第一驗證程序包括使用者之一使用者基本資料,上述使用者基本資料包含姓名、身分證號、出生年月日、行動裝置號碼等,但不以此為限。
根據一實施例,上述第二驗證程序包括使用者之一使用者基本資料,上述使用者基本資料包含姓名、身分證號、出生年月日、行動裝置號碼等,但不以此為限。
根據一實施例,上述使用者行動裝置 100 傳送上述行動密碼開通碼時,必須同時設定行動密碼。
根據一實施例,上述行動密碼可以是一交易密碼。
根據一實施例,上述行動密碼開通碼係由多個亂數產生之數字所組成,但不以此為限。
根據另一實施例,舉例來說,一名客戶利用使用者行動裝置 100,例如具有SIM卡之平板電腦,於網路銀行子系統 310 輸入其使用者代碼以及使用者密碼 (What you know)。網路銀行子系統 310 再將其傳至開通碼驗證模組 330 進行第一驗證程序,並獲得第一身分確認結果,並透過網路銀行子系統 310 將產生之行動密碼開通碼回傳至客戶的平板電腦 (即使用者行動裝置 100)。
接著,客戶再於平板電腦輸入上述行動密碼開通碼,同時間設定一個僅有自己知道之行動密碼。在電信通訊系統 200 接收到上述行動密碼開通碼後,會將此平板電腦其SIM卡 (What you have) 所包含的使用者基本資料,傳遞到身分識別驗證模組 320 進行第二驗證程序,並獲得第二身分確認結果,再將上述第二身分確認結果透過身分識別驗證模組 320 傳至網路銀行子系統 310。
再者,當網路銀行子系統 310 接收到上述第一身分確認結果以及第二身分確認結果,並且其所含之使用者資料皆相同後,即完成上述行動密碼設置作業並透過網路銀行子系統 310 回傳至上述具有SIM卡之平板電腦,用以通知使用者。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請參閱圖2,圖2為依據本新型一實施例之一種非約定雙因驗證裝置的系統流程圖。步驟 S101 中,客戶利用使用者行動裝置 100,例如手機,於銀行網路系統 310 輸入其原先已設定的使用者代碼以及使用者密碼 (What you know)。由網路銀行子系統 310 傳遞至開通碼驗證模組 330 進行第一驗證程序,確認使用者代碼以及使用者密碼皆正確後,獲得第一身分確認結果,並且回傳上述開通碼驗證模組 330 所產生的行動密碼開通碼至使用者行動裝置 100。
圖2的步驟 S102 中,網路銀行子系統 310 將上述使用者代碼以及使用者密碼傳遞至開通碼驗證模組 330 進行第一驗證程序,確認使用者代碼以及使用者密碼皆正確後,獲得第一身分確認結果,並產生行動密碼開通碼,再將上述第一身分確認結果以及行動密碼開通碼傳至網路銀行子系統 310,並且透過網路銀行子系統 310,將行動密碼開通碼回傳至使用者行動裝置 100。
圖2的步驟 S103 中,客戶利用使用者行動裝置 100 輸入上述行動密碼開通碼,於此同時設定一個行動密碼,以供之後進行非約定轉帳時進行使用。
圖2的步驟 S104 中,電信公司之電信通訊系統 200 在收到上述使用者行動裝置 100 所傳遞的行動密碼開通碼後,會將此手機其SIM卡 (What you have) 所包含的當下電信公司配發3G/4G/5G之網路IP資料、使用者基本資料,如姓名、身分證號、出生年月日等,傳遞到身分識別驗證模組 320 進行第二驗證程序,進行第二驗證程序並獲得第二身分確認結果,再將上述第二身分確認結果透過身分識別驗證模組 320 傳至網路銀行子系統 310。
圖2的步驟 S105 中,當網路銀行子系統 310 接收到上述第一身分確認結果以及第二身分確認結果,並且其所含電信公司配發3G/4G/5G之網路IP資料及使用者資料皆相同後,即完成上述行動密碼設置作業。
根據又一實施例,此後當客戶要進行非約定轉帳時,在以使用者代碼以及使用者密碼進行登入後,再利用其所設置之行動密碼,即可完成非約定轉帳交易。
綜上所述,相較於先前技術,本實用新型的行動裝置之金融交易雙因驗證工具設置系統大大簡化了先前技術中,需要臨櫃、前往ATM裝置或是利用讀卡機讀取晶片金融卡,才能設置非約定轉帳之行動密碼其繁瑣的流程。上述行動裝置之金融交易雙因驗證工具設置系統利用了電信通訊系統所配發3G/4G/5G之網路IP資料及其所儲存的使用者基本資料,取代了原先利用晶片金融卡 (Something the user has) 來進行行動密碼設置的過程,除了降低臨櫃人力上的負擔,也大大提升客戶使用的便利性,而不再需要額外添購讀卡機等器材,僅利用一部行動裝置即可完成行動密碼的開通作業。
儘管已經示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對於本領域的通常技術人員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況下可以對這些實施例進行多種變化、修改、替換和變型,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同物限定。
100:使用者行動裝置 200:電信通訊系統 300:金融交易雙因驗證工具設置系統 310:網路銀行子系統 320:身分識別驗證模組 330:開通碼驗證模組
提供的附圖用以使本新型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以進一步理解本發明,並且被併入與構成本新型之說明書的一部分。附圖示出了本新型的示範實施例,並且用以與本新型之說明書一起用於解釋本發明的原理。以下為本新型各圖的簡單說明:
圖1為依據本新型一實施例之一種行動裝置之金融交易雙因驗證工具設置系統的系統架構圖。
圖2為依據本新型一實施例之一種行動裝置之金融交易雙因驗證工具設置系統的系統流程圖。
100:使用者行動裝置
200:電信通訊系統
300:金融交易雙因驗證工具設置系統
310:網路銀行子系統
320:身分識別驗證模組
330:開通碼驗證模組

Claims (7)

  1. 一種行動裝置之金融交易雙因驗證工具設置系統,係用於 一網路銀行子系統之一使用者行動裝置輸入一使用者代碼及一使用者密碼進行登入驗證以執行一行動密碼設置作業,包括: 一開通碼驗證模組,係根據該網路銀行子系統所傳遞的該使用者代碼及該使用者密碼,進行一第一驗證程序並獲得一第一身分確認結果後,透過該網路銀行子系統回傳一行動密碼開通碼至該使用者行動裝置;以及 一身分識別驗證模組,訊號連接該網路銀行子系統及一電信通訊系統,用於接收該行動密碼開通碼以進行一第二驗證程序; 其中,該第二驗證程序是由該行動使用者裝置傳送該行動密碼開通碼,透過該使用者行動裝置留存於該電信通訊系統之相關資料以獲得該第二身分確認結果後,並傳送該第二身分確認結果至該身分識別驗證模組以進行一比對作業,確認該第一身分確認結果與該第二身分確認結果相同後,完成該行動密碼設置作業。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行動裝置之金融交易雙因驗證工具設置系統,其中該使用者行動裝置可以是手機、平板電腦或其他具有SIM卡之電子裝置。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行動裝置之金融交易雙因驗證工具設置系統,其中該第一驗證程序包括該使用者之一使用者基本資料,該使用者基本資料包含姓名、身分證號、出生年月日、行動裝置號碼等。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行動裝置之金融交易雙因驗證工具設置系統,其中該第二驗證程序包括該使用者之一使用者基本資料,該使用者基本資料包含姓名、身分證號、出生年月日、行動裝置號碼等。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行動裝置之金融交易雙因驗證工具設置系統,其中該使用者行動裝置傳送該行動密碼開通碼時,必須同時設定一行動密碼。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行動裝置之金融交易雙因驗證工具設置系統,其中該行動密碼為一交易密碼。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行動裝置之金融交易雙因驗證工具設置系統,其中該行動密碼開通碼係由多個亂數產生之數字所組成。
TW110212765U 2021-10-29 2021-10-29 行動裝置之金融交易雙因驗證工具設置系統 TWM6227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2765U TWM622716U (zh) 2021-10-29 2021-10-29 行動裝置之金融交易雙因驗證工具設置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12765U TWM622716U (zh) 2021-10-29 2021-10-29 行動裝置之金融交易雙因驗證工具設置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2716U true TWM622716U (zh) 2022-01-21

Family

ID=80785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12765U TWM622716U (zh) 2021-10-29 2021-10-29 行動裝置之金融交易雙因驗證工具設置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2271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2344B (zh) * 2022-07-20 2024-02-11 第一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覆核交易系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32344B (zh) * 2022-07-20 2024-02-11 第一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覆核交易系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79343C1 (ru) Верификация бесконтактной платежной карты для выдачи платежного удостоверения мобильному устройству
US8510797B2 (en) Online user authentication
CN202210326U (zh) 一种带键盘的个人支付终端
US20110103586A1 (en) System, Method and Device To Authenticate Relationships By Electronic Means
US10311436B2 (en) User authenti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for credentials back-up service to mobile devices
KR20100045059A (ko) 결제계좌와 연계된 복수의 가맹점카드 별 가상계좌 운영방법 및 시스템과 이를 위한 기록매체
CN110555683A (zh) 虚拟货币与法定货币服务整合平台
KR20210039920A (ko) 본인 인증을 수행하는 이동 통신 단말기, 본인 인증 시스템, 및 이동 통신 단말기를 이용한 본인 인증 방법
US20130185207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online authentication using a credit/debit card processing system
EP361611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ccess credentials
CN111476574A (zh) 一种新型安全性ic卡和认证系统及方法
EP1073025A2 (e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smart card to smart card transactions
TWM622716U (zh) 行動裝置之金融交易雙因驗證工具設置系統
CN105956839A (zh) 应用于智能家居平台的支付方法和装置
TWM554596U (zh) 多元認證對應安全機制之系統
CN104574691B (zh) 一种基于银行柜员机的业务处理方法和系统
CN107230073A (zh) 在可视数字货币芯片卡之间支付数字货币的方法和系统
KR20140012335A (ko) Qr 코드를 이용한 스마트 기기의 금융 정보 처리 장치 및 그 방법
CN107230074A (zh) 向数字货币芯片卡存入数字货币的方法和系统
TWM582631U (zh) 感應式金融卡系統
RU2589847C2 (ru) Способ оплаты товаров и услуг с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ем биометрических параметров клиента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KR101354887B1 (ko) 비 대면 서비스 이용자 본인인증 지원시스템
KR101004081B1 (ko) 자산유동화증권 투자처리 시스템
CN101770668A (zh) 能与一电子交易装置进行交易的移动电话
TW202403629A (zh) 感應式信用卡交易系統、方法及電腦可讀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