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20681U - 變形風扇 - Google Patents

變形風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20681U
TWM620681U TW110209614U TW110209614U TWM620681U TW M620681 U TWM620681 U TW M620681U TW 110209614 U TW110209614 U TW 110209614U TW 110209614 U TW110209614 U TW 110209614U TW M620681 U TWM620681 U TW M62068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block
upper half
lower half
mo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096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保鋒
Original Assignee
李保鋒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李保鋒 filed Critical 李保鋒
Priority to TW1102096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20681U/zh
Publication of TWM6206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20681U/zh
Priority to JP2021004751U priority patent/JP3237020U/ja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Toys (AREA)

Abstract

本新型在於提供一種使用及收納皆方便的變形風扇。其技術手段:為一種變形風扇,其特徵在於:變形風扇具有造型本體;樞設於造型本體內,具有軟性葉片的馬達;設於造型本體內,能讓造型本體於掀開、關閉間轉換,讓馬達於橫向、垂直間轉換,讓軟性葉片於轉出、轉入造型本體間轉換的驅動機構;以及電源機構;造型本體由前、後殼體組成,具有前下、後下及前上、後上半殼體;馬達設置於前上與後上半殼體間,設有左、右轉軸,左轉軸設有齒輪部,右轉軸設有壓塊、卡塊;轉動機構具有支架體、隔板、齒條、L形驅動塊、滑塊、U型可動塊、按壓鈕及作動板;電源機構設於前下與後下半殼體間,具有電路板、總電開關、照明按鈕、發光單元、充電埠、電源及微動開關。

Description

變形風扇
本新型涉及一種使用方便、容易收納且極富趣味性的風扇結構,尤指一種變形風扇。
夏日的天氣熱的又濕又黏,一出冷氣房汗流浹背,真的讓人完全不想離開冷氣房。
因此有業者推出小型、方便攜帶的安全風扇,大致上能分為兩種,一為葉片外置型、一為葉片內置型。
葉片外置型採用高品質柔軟的風扇葉片,安全性極高,被扇葉打到也不會痛,但是風扇葉片裸露於外,容易因為外力的拉扯,而發生脫落的問題,維護上不是那麼的容易。
葉片內置型雖然維護方便,但受到風扇葉片的限制,整體造型的選擇有限,必須要配合風扇葉片來呈現,而且體積較大,收納上不是那麼得心應手。
有鑑於此,如何提供一種能解決前述問題的變形風扇,便成為本新型欲改進的課題。
本新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使用及收納皆方便的變形風扇。
為解決上述問題及達到本新型的目的,本新型的技術手段是這樣實現的,為一種變形風扇,其特徵在於:所述變形風扇,其有一造型本體;一樞設於該造型本體內,一端具有一軟性葉片的馬達;一設於該造型本體內,能讓該造型本體於掀開、關閉之兩狀態間轉換,讓該馬達轉動於橫向擺設、垂直擺設之兩狀態間轉換,讓該軟性葉片於轉出、轉入該造型本體之兩狀態間轉換的驅動機構;以及一設於該造型本體內,與該馬達電連接,能供控制該馬達運轉與否用的電源機構;所述造型本體,其是由一前殼體、及一後殼體所組成,該前殼體具有一前下半殼體、及一底端側固設於該前下半殼體頂端的前上半殼體,該後殼體具有一對應固接於該前下半殼體後側處的後下半殼體、及一底端側樞設於該後下半殼體頂端的後上半殼體,該後上半殼體樞接端處,設有一第一扭轉彈簧,該前上半殼體能相對應於該後上半殼體並還與其配合、以被該驅動機構所控制,而於掀開、關閉之兩狀態間轉換;所述馬達,其是為設置於該前上半殼體與該後上半殼體之間,該馬達左、右側端樞接處,分別對應設有一左轉軸、及一右轉軸,該左轉軸固定端處設有一齒輪部,該右轉軸自由端處設有一壓塊,固定端處設有一卡塊;所述轉動機構,其具有一支架體、一隔板、一齒條、一L形驅動塊、一滑塊、一U型可動塊、一按壓鈕、及一作動板,該支架體設於該前上半殼體內,其右側垂設有一導槽,而該導槽底端凸設有一擋壁,該隔板設於該前殼體與該後殼體之間,具有一對應於該馬達的凹陷部、及一對應於該齒條與該L形驅動塊的開槽部,該齒條垂直對應於該齒輪部而相嚙合,並滑動設置於該前上半殼體內,且底端往後側方向凸設有一水平片體,該水平片體前側端處往底端方向凸設有一L形擋塊,該L形擋塊底端設 有第二彈簧,該L形驅動塊樞設於該前上半殼體內,呈ㄑ字形,頂端為能與該L形擋塊配合的第一端,底端能與該作動板配合的第二端,彎折處設有一定位樞軸,該定位樞軸一側套設有一第二扭轉彈簧,該滑塊對應於該導槽而滑動設置於其內,頂端抵頂該U型可動塊相應側,自由側設有一限位部,該限位部能與該卡塊配合,左側底端設有底端能抵頂該擋壁的一第二彈簧,該U型可動塊封閉側與該支架體頂端樞接,面向該後上半殼體,而開放側左、右段自由端處,分別各設有一卡扣部,開放側右段底端抵頂該滑塊,該按壓鈕設於該支架體與該前上半殼體,底端前側凸出於該前上半殼體表面,底端後側設有一第三彈簧,頂端延伸設有一片體部,該片體部頂端能抵接該U型可動塊封閉側,以使該U型可動塊能於該按壓鈕被按壓時,往底側方向偏轉,帶動該滑塊,以於定位該馬達、釋放該馬達兩狀態間轉換,該作動板設於該後上半殼體底端處,對應於該L形驅動塊的一側,凸設有一撥片,而該撥片能撥動該第二端、以配合帶動該齒條;所述電源機構,其設於該前下半殼體與該後下半殼體之間,具有一設於該後下半殼體與該隔板之間並與該馬達電連接的電路板、一設於該電路板上且一端凸出於該後下半殼體表面的總電開關、一設於該電路板上且一端凸出於該後下半殼體一側表面的照明按鈕、一設於該電路板上且正對於該後下半殼體底端能對外發光的發光單元、一設於該電路板上且位該後下半殼體一側的充電埠、一設於該前下半殼體與該隔板之間並能與該電路板電連接的電源、及一設於該前下半殼體與該隔板之間並對應於該壓塊的微動開關,該微動開關與該馬達、該電路板電連接,能與該壓塊對應配合。
更優選的是,所述電源機構,其還包括有一設於該前下半殼 體該隔板之間底端,對應於該電源的電源蓋板;所述造型本體,其還具有一設於該前殼體與該後殼體之間,位於左側的一左可動臂、及位於右側的一右可動臂。
更優選的是,所述總電開關,其還具有一操作桿套、及一操作頭,該操作桿套套設於該總電開關上,而頂端凸出於該後下半殼體表面,該操作頭設於該操作桿套自由端處;所述照明按鈕,其還套設有一按壓頭,該按壓頭自由端凸出於該後下半殼體一側表面。
更優選的是,所述後上半殼體,其與該後下半殼體樞接端處,還設有一第一樞軸、及一設於該第一樞軸一側的軸定位塊,該第一樞軸能通過該作動板與該後上半殼體定位連接,並能供該第一扭轉彈簧一端定位,而該第一扭轉彈簧的另一端,還穿過該作動板以定位;所述U型可動塊,其與該支架體樞接處,還設有一第二樞軸。
更優選的是,所述後上半殼體,其內側頂端對應於各個該卡扣部處,還分別凸設有一卡扣條。
更優選的是,所述微動開關,其還包括有一塊體、一第一導電片、一第二導電片、一間隔塊體、以及一輔助推塊;所述塊體,其一端插設於該前上半殼體內,一端鄰近於該右轉軸;所述第一導電片,其設於該塊體自由端,遠離該右轉軸的一側;所述第二導電片,其間隔設於該第一導電片一側、並鄰近於該右轉軸;所述間隔塊體,其間隔套設於該第二導電片底端;所述輔助推塊,其套設於該第二導電片自由端,並對應於該壓塊。
更優選的是,所述電源,其還是由至少一個與該電路板電性 連接,並被該電源蓋板所定位的電池所組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新型的效果如下所示:
第一點:通過造型本體、具有軟性葉片的馬達、驅動機構及電源機構的配合,組成本新型變形風扇,讓馬達和軟性葉片能配合造型本體的變形,於轉動後導出,或是轉動後收納,使用上非常的方便,有效的解決不易收納、不易設計造型、不易維護等問題。
第二點:利用轉動機構及電源機構的配合,機械化的設計,可靠性高,讓本新型變形風扇便於保養與維護,就算故障了,維修上也較為簡單、容易,不用擔心會有使用壽命短的問題發生。
第三點:利用總電開關、照明按鈕、發光單元及充電埠,配合微動開關,讓本新型變形風扇,除了能當便攜風扇使用之外,還能用來當桌扇、當警急照明使用,更加多元化。
1:前殼體
A:U型可動塊
11:前下半殼體
A1:卡扣部
12:前上半殼體
A2:第二樞軸
2:後殼體
B:按壓鈕
21:後下半殼體
B1:第三彈簧
22:後上半殼體
B2:片體部
221:卡扣條
C:作動板
23:第一扭轉彈簧
C1:撥片
24:第一樞軸
D:電路板
25:軸定位塊
E:總電開關
3:左轉軸
E1:操作桿套
31:齒輪部
E2:操作頭
4:右轉軸
F:照明按鈕
41:壓塊
F1:按壓頭
42:卡塊
G:發光單元
5:支架體
H:充電埠
51:導槽
I:電源
52:擋壁
J:微動開關
6:隔板
J1:塊體
61:凹陷部
J2:第一導電片
62:開槽部
J3:第二導電片
7:齒條
J4:間隔塊體
71:水平片體
J5:輔助推塊
72:L形擋塊
K:電源蓋板
73:第二彈簧
L:左可動臂
8:L形驅動塊
M:右可動臂
81:第一端
10:造型本體
82:第二端
20:軟性葉片
83:定位樞軸
30:馬達
84:第二扭轉彈簧
40:驅動機構
9:滑塊
50:電源機構
91:限位部
100:變形風扇
92:第二彈簧
〔圖1〕為本新型的立體示意圖。
〔圖2〕為本新型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3〕為本新型後半部分的立體分解圖。
〔圖4〕為本新型前半部分的立體分解圖。
〔圖5〕為本新型中間部分的立體分解圖。
〔圖6〕為本新型另一視角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圖7〕為本新型後半部分另一視角的立體分解圖。
〔圖8〕為本新型前半部分另一視角的立體分解圖。
〔圖9〕為本新型中間部分另一視角的立體分解圖。
〔圖10〕為本新型的立體實施示意圖。
〔圖11〕為本新型軟性葉片轉出時的左側動作原理實施示意圖。
〔圖12〕為本新型軟性葉片轉出時的右側動作原理實施示意圖。
〔圖13〕為本新型軟性葉片轉入時的左側動作原理實施示意圖。
〔圖14〕為本新型軟性葉片轉入時的右側動作原理實施示意圖。
以下依據圖面所示的實施例詳細說明如後:
如圖1至圖9所示,圖中揭示出,為一種變形風扇,其特徵在於:所述變形風扇100,其有一造型本體10;一樞設於該造型本體10內,一端具有一軟性葉片20的馬達30;一設於該造型本體10內,能讓該造型本體10於掀開、關閉之兩狀態間轉換,讓該馬達30轉動於橫向擺設、垂直擺設之兩狀態間轉換,讓該軟性葉片20於轉出、轉入該造型本體10之兩狀態間轉換的驅動機構40;以及一設於該造型本體10內,與該馬達30電連接,能供控制該馬達30運轉與否用的電源機構50;所述造型本體10,其是由一前殼體1、及一後殼體2所組成,該前殼體1具有一前下半殼體11、及一底端側固設於該前下半殼體11頂端的前上半殼體12,該後殼體2具有一對應固接於該前下半殼體11後側處的後下半殼體21、及一底端側樞設於該後下半殼體21頂端的後上半殼體22,該後上半殼體22樞接端處,設有一第一扭轉彈簧23,該前上半殼體12能相對應於該後上半殼體22並還與其配合、以被該驅動機構40所控制,而於掀開、關閉之兩狀態間轉換;所述馬達30,其是為設置於該前上半殼體12與該後上半殼體22之間,該馬達30左、右側端樞接 處,分別對應設有一左轉軸3、及一右轉軸4,該左轉軸3固定端處設有一齒輪部31,該右轉軸4自由端處設有一壓塊41,固定端處設有一卡塊42;所述轉動機構40,其具有一支架體5、一隔板6、一齒條7、一L形驅動塊8、一滑塊9、一U型可動塊A、一按壓鈕B、及一作動板C,該支架體5設於該前上半殼體12內,其右側垂設有一導槽51,而該導槽51底端凸設有一擋壁52,該隔板6設於該前殼體1與該後殼體2之間,具有一對應於該馬達30的凹陷部61、及一對應於該齒條7與該L形驅動塊8的開槽部62,該齒條7垂直對應於該齒輪部31而相嚙合,並滑動設置於該前上半殼體12內,且底端往後側方向凸設有一水平片體71,該水平片體71前側端處往底端方向凸設有一L形擋塊72,該L形擋塊72底端設有第二彈簧73,該L形驅動塊8樞設於該前上半殼體12內,呈ㄑ字形,頂端為能與該L形擋塊72配合的第一端81,底端能與該作動板C配合的第二端82,彎折處設有一定位樞軸83,該定位樞軸83一側套設有一第二扭轉彈簧84,該滑塊9對應於該導槽51而滑動設置於其內,頂端抵頂該U型可動塊A相應側,自由側設有一限位部91,該限位部91能與該卡塊42配合,左側底端設有底端能抵頂該擋壁52的一第二彈簧92,該U型可動塊A封閉側與該支架體5頂端樞接,面向該後上半殼體22,而開放側左、右段自由端處,分別各設有一卡扣部A1,開放側右段底端抵頂該滑塊9,該按壓鈕B設於該支架體5與該前上半殼體12,底端前側凸出於該前上半殼體12表面,底端後側設有一第三彈簧B1,頂端延伸設有一片體部B2,該片體部B2頂端能抵接該U型可動塊A封閉側,以使該U型可動塊A能於該按壓鈕B被按壓時,往底側方向偏轉,帶動該滑塊9,以於定位該馬達30、釋放該馬達30兩狀態間轉換,該作動板C設於該後上半殼體22底端處,對應於該L形驅 動塊8的一側,凸設有一撥片C1,而該撥片C1能撥動該第二端82、以配合帶動該齒條7;所述電源機構50,其設於該前下半殼體11與該後下半殼體21之間,具有一設於該後下半殼體21與該隔板6之間並與該馬達30電連接的電路板D、一設於該電路板D上且一端凸出於該後下半殼體21表面的總電開關E、一設於該電路板D上且一端凸出於該後下半殼體21一側表面的照明按鈕F、一設於該電路板D上且正對於該後下半殼體21底端能對外發光的發光單元G、一設於該電路板D上且位該後下半殼體21一側的充電埠H、一設於該前下半殼體11與該隔板6之間並能與該電路板D電連接的電源I、及一設於該前下半殼體11與該隔板6之間並對應於該壓塊41的微動開關J,該微動開關J與該馬達30、該電路板D電連接,能與該壓塊41對應配合。
其中,透過造型本體10、具有一軟性葉片20的馬達30、轉動機構40、及電源機構50的配合應用,能以轉動機構40、讓軟性葉片20和馬達30,做到轉出造型本體10、或是轉入造型本體10的動作,不用擔心會有軟性葉片20不易維護、或是本新型變形風扇100不易收納的問題發生。
其次,造型本體10的設計,因為能收納軟性葉片20和馬達30,所以造型本體10造型上,能更加的千變萬化,不用擔心會被軟性葉片20影響到造型,能增加對消費者的吸引力,產業應用性佳。
另外,機械化設計的轉動機構40,配合上電源機構50的應用,非一般的純電子式設計,能讓本新型變形風扇100便於保養與維護,就算故障了,維修上也較為簡單、容易,況且相較於一般的便攜風扇、安全風扇,整體的使用壽命較長,並更加安全。
另一方面,隔板6的應用,能穩固定位內部的零件,最重要 的是,方便生產於組裝,有效的降低整體不良率;透過齒條7、L形驅動塊8、滑塊9、U型可動塊A、按壓鈕B、及作動板C的配合,簡單但穩定的定位、轉出後的馬達30,同時,提供一方便的釋放裝置,讓消費者能快速的關閉及收納馬達30,方便應用;導槽51與擋壁52,讓滑塊9能順利的滑動,不會因外力撞擊而產生偏移,進而影響整體運作。
還有,通過總電開關E,在微動開關J導通的狀態下,能供控制馬達30讓軟性葉片20轉動與否用;通過照明按鈕F能供控制發光單元G用;通過充電埠H,能連接外部電源,不由電源I供電;而通過電源I的應用,能應用乾電池等等蓄電單元來供電,讓本新型變形風扇100能自由變換。
如圖10、圖11、圖12所示,當按壓鈕B被按下後,片體部B2讓U型可動塊A樞轉,卡扣部A1往下偏移,後上半殼體22被解鎖,讓作動板C往外樞轉,撥片C1撥動第二端82,直到脫離第二端82,此時連帶地第一端81會將L形擋塊72下壓,讓齒條7帶動齒輪部31,使馬達30樞轉,由水平轉為垂直狀態,當按壓鈕B不再施壓,U型可動塊A被滑塊9頂回位,接著將後上半殼體22蓋回,讓卡扣部A1鎖定後上半殼體22,使撥片C1撥開第二端82,回到第二端82之後。
當按壓鈕B被按下後的同一時間內,如圖12所示,片體部B2讓U型可動塊A樞轉,還會讓U型可動塊A,將滑塊9下壓,限位部91下移,而馬達30樞轉時,右轉軸4的壓塊41、卡塊42也會轉動,當馬達30樞轉,由水平轉為垂直狀態後,壓塊41壓到微動開關J,而按壓鈕B不再施壓後,因為滑塊9被第二彈簧9彈回,U型可動塊A被滑塊9頂回位,並且限位部91上移,能配合卡塊42,定位馬達30,完成軟性葉片20轉出。
如圖10、圖13、圖14所示,當按壓鈕B被按下後,片體部B2讓U型可動塊A樞轉,卡扣部A1往下偏移,後上半殼體22被解鎖,讓作動板C往外樞轉,撥片C1撥動第二端82,直到脫離第二端82,齒條7被第二彈簧73帶動回彈,帶動齒輪部31,使馬達30樞轉,由垂直轉為水平狀態,按壓鈕B不再施壓,U型可動塊A被滑塊9頂回位,接著將後上半殼體22蓋回,讓卡扣部A1鎖定後上半殼體22,撥片C1撥開第二端82,回到第二端82之後。
當按壓鈕B被按下後的同一時間內,如圖14所示,片體部B2讓U型可動塊A樞轉,還會讓U型可動塊A,將滑塊9下壓,限位部91下移,解鎖馬達30,馬達30樞轉,右轉軸4的壓塊41、卡塊42也會轉動,當馬達30樞轉,由垂直轉為水平狀態後,壓塊41脫離微動開關J,卡塊42能脫離限位部91,而按壓鈕B不再施壓後,因為滑塊9被第二彈簧9頂回位,U型可動塊A被滑塊9頂回位,並且限位部91上移,完成軟性葉片20收納。
參閱圖4及圖7,所述電源機構50,其還包括有一設於該前下半殼體11與該隔板6之間底端,對應於該電源I的電源蓋板K;所述造型本體10,其還具有一設於該前殼體1與該後殼體2之間,位於左側的一左可動臂L、及位於右側的一右可動臂M。
其中,通過電源蓋板K的配合應用,除了能穩定的定位電源I之外,還能方便消費者進行電源I的更換,方便其使用。
其次,通過左可動臂L及右可動臂M的應用,能配合造型本體10,讓造型不會過於單調,讓本新型變形風扇100,還能當做公仔擺飾,擺個動作造型,提高對消費者的吸引力。
參閱圖2、圖3、圖5、圖8、及圖9,所述總電開關E,其還 具有一操作桿套E1、及一操作頭E2,該操作桿套E1套設於該總電開關E上,而頂端凸出於該後下半殼體21表面,該操作頭E2設於該操作桿套E1自由端處;所述照明按鈕F,其還套設有一按壓頭F1,該按壓頭F1自由端凸出於該後下半殼體21一側表面。
其中,通過操作桿套E1及操作頭E2的配合,讓使用者能便於控制總電開關E,而按壓頭F1的設置,一樣能便於使用者按下照明按鈕F,降低操作難度,同時還能配合造型本體10,讓造型不會因為開關,而顯得難看。
參閱圖3至圖5、及圖7至圖9,所述後上半殼體22,其與該後下半殼體21樞接端處,還設有一第一樞軸24、及一設於該第一樞軸24一側的軸定位塊25,該第一樞軸24能通過該作動板C與該後上半殼體22定位連接,並能供該第一扭轉彈簧23一端定位,而該第一扭轉彈簧23的另一端,還穿過該作動板C以定位;所述U型可動塊A,其與該支架體5樞接處,還設有一第二樞軸A2。
其中,通過第一樞軸24與軸定位塊25的配合,讓後上半殼體22能有穩定的樞軸定位,能順利地配合第一扭轉彈簧23,順利地樞轉打開、關閉。
其次,通過第二樞軸A2的應用,讓U型可動塊A能有穩定的樞軸定位,能在按壓鈕B被按下時,順利地樞轉作動,在按壓鈕B未被按下時,順利地樞轉回位。
參閱圖2、圖3、及圖10,所述後上半殼體22,其內側頂端對應於各個該卡扣部A1處,還分別凸設有一卡扣條221。
其中,通過卡扣條221與卡扣部A1的配合,以最簡潔的機構,達成能順暢地彈開,但是又能達到讓後上半殼體22不會被手拉開,不容易因受到撞擊而打開的目標。
參閱圖7,所述微動開關J,其還包括有一塊體J1、一第一導電片J2、一第二導電片J3、一間隔塊體J4、以及一輔助推塊J5;所述塊體J1,其一端插設於該前上半殼體12內,一端鄰近於該右轉軸4;所述第一導電片J2,其設於該塊體J1自由端,遠離該右轉軸4的一側;所述第二導電片J3,其間隔設於該第一導電片J2一側、並鄰近於該右轉軸4;所述間隔塊體J4,其間隔套設於該第二導電片J3底端;所述輔助推塊J5,其套設於該第二導電片J3自由端,並對應於該壓塊41。
其中,通過塊體J1、第一導電片J2、第二導電片J3、間隔塊體J4及輔助推塊J5的配合,提供一種作動更確實的微動開關J,讓整體的故障率降低,所佔空間降低,設置上更容易配合前上半殼體12,有利於應用。
其次,當壓塊41壓到輔助推塊J5時,便會將第二導電片J3的自由端,往第一導電片J2對應端方向壓,因為間隔塊體J4的應用,只有第二導電片J3與第一導電片J2的頂端,會相接觸,形成導通,而當壓塊41離開輔助推塊J5時,第二導電片J3便會迅速離開第一導電片J2,形成斷路,此種設計,成本低且不易故障,還容易維護。
參閱圖4、圖5、圖7及圖9,所述電源I,其還是由至少一個與該電路板D電性連接,並被該電源蓋板K所定位的電池所組成。
其中,通過此種電池及電源蓋板K的配合,除了能穩定的供電之外,更能方便消費者進行更換,方便其使用。
以上依據圖式所示的實施例詳細說明本新型的構造、特徵及作用效果;惟以上所述僅為本新型之較佳實施例,但本新型不以圖面所示限定實施範圍,因此舉凡與本新型意旨相符的修飾性變化,只要在均等效果的範圍內都應涵屬於本新型專利範圍內。
1:前殼體
11:前下半殼體
12:前上半殼體
2:後殼體
21:後下半殼體
22:後上半殼體
B:按壓鈕
E:總電開關
F:照明按鈕
H:充電埠
L:左可動臂
M:右可動臂
10:造型本體
100:變形風扇

Claims (7)

  1. 一種變形風扇,其特徵在於:
    所述變形風扇(100),其有一造型本體(10);
    一樞設於該造型本體(10)內,一端具有一軟性葉片(20)的馬達(30);
    一設於該造型本體(10)內,能讓該造型本體(10)於掀開、關閉之兩狀態間轉換,讓該馬達(30)轉動於橫向擺設、垂直擺設之兩狀態間轉換,讓該軟性葉片(20)於轉出、轉入該造型本體(10)之兩狀態間轉換的驅動機構(40);以及
    一設於該造型本體(10)內,與該馬達(30)電連接,能供控制該馬達(30)運轉與否用的電源機構(50);
    所述造型本體(10),其是由一前殼體(1)、及一後殼體(2)所組成,該前殼體(1)具有一前下半殼體(11)、及一底端側固設於該前下半殼體(11)頂端的前上半殼體(12),該後殼體(2)具有一對應固接於該前下半殼體(11)後側處的後下半殼體(21)、及一底端側樞設於該後下半殼體(21)頂端的後上半殼體(22),該後上半殼體(22)樞接端處,設有一第一扭轉彈簧(23),該前上半殼體(12)能相對應於該後上半殼體(22)並還與其配合、以被該驅動機構(40)所控制,而於掀開、關閉之兩狀態間轉換;
    所述馬達(30),其是為設置於該前上半殼體(12)與該後上半殼體(22)之間,該馬達(30)左、右側端樞接處,分別對應設有一左轉軸(3)、及一右轉軸(4),該左轉軸(3)固定端處設有一齒輪部(31),該右轉軸(4)自由端處設有一壓塊(41),固定端處設有一卡塊(42);
    所述轉動機構(40),其具有一支架體(5)、一隔板(6)、一齒條(7)、一L形驅動塊(8)、一滑塊(9)、一U型可動塊(A)、一按壓鈕(B)、及一作動板(C),該支架體(5)設於該前上半殼體(12)內,其右側垂設有一導槽(51),而該導槽(51)底端凸設有一擋壁(52),該隔板(6)設於該前殼體(1)與該後殼體(2)之間,具有一對應於該馬達(30)的凹陷部(61)、及一對應於該齒條(7)與該L形驅動塊(8)的開槽部(62),該齒條(7)垂直對應於該齒輪部(31)而相嚙合,並滑動設置於該前上半殼體(12)內,且底端往後側方向凸設有一水平片體(71),該水平片體(71)前側端處往底端方向凸設有一L形擋塊(72),該L形擋塊(72)底端設有第二彈簧(73),該L形驅動塊(8)樞設於該前上半殼體(12)內,呈ㄑ字形,頂端為能與該L形擋塊(72)配合的第一端(81),底端能與該作動板(C)配合的第二端(82),彎折處設有一定位樞軸(83),該定位樞軸(83)一側套設有一第二扭轉彈簧(84),該滑塊(9)對應於該導槽(51)而滑動設置於其內,頂端抵頂該U型可動塊(A)相應側,自由側設有一限位部(91),該限位部(91)能與該卡塊(42)配合,左側底端設有底端能抵頂該擋壁(52)的一第二彈簧(92),該U型可動塊(A)封閉側與該支架體(5)頂端樞接,面向該後上半殼體(22),而開放側左、右段自由端處,分別各設有一卡扣部(A1),開放側右段底端抵頂該滑塊(9),該按壓鈕(B)設於該支架體(5)與該前上半殼體(12),底端前側凸出於該前上半殼體(12)表面,底端後側設有一第三彈簧(B1),頂端延伸設有一片體部(B2),該片體部(B2)頂端能抵接該U型可動塊(A)封閉側,以使該U型可動塊(A)能於該按壓鈕(B)被按 壓時,往底側方向偏轉,帶動該滑塊(9),以於定位該馬達(30)、釋放該馬達(30)兩狀態間轉換,該作動板(C)設於該後上半殼體(22)底端處,對應於該L形驅動塊(8)的一側,凸設有一撥片(C1),而該撥片(C1)能撥動該第二端(82)、以配合帶動該齒條(7);
    所述電源機構(50),其設於該前下半殼體(11)與該後下半殼體(21)之間,具有一設於該後下半殼體(21)與該隔板(6)之間並與該馬達(30)電連接的電路板(D)、一設於該電路板(D)上且一端凸出於該後下半殼體(21)表面的總電開關(E)、一設於該電路板(D)上且一端凸出於該後下半殼體(21)一側表面的照明按鈕(F)、一設於該電路板(D)上且正對於該後下半殼體(21)底端能對外發光的發光單元(G)、一設於該電路板(D)上且位該後下半殼體(21)一側的充電埠(H)、一設於該前下半殼體(11)與該隔板(6)之間並能與該電路板(D)電連接的電源(I)、及一設於該前下半殼體(11)與該隔板(6)之間並對應於該壓塊(41)的微動開關(J),該微動開關(J)與該馬達(30)、該電路板(D)電連接,能與該壓塊(41)對應配合。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變形風扇,其中:所述電源機構(50),其還包括有一設於該前下半殼體(11)與該隔板(6)之間底端,對應於該電源(I)的電源蓋板(K);
    所述造型本體(10),其還具有一設於該前殼體(1)與該後殼體(2)之間,位於左側的一左可動臂(L)、及位於右側的一右可動臂(M)。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變形風扇,其中:所述總電開關(E),其還具有一操作桿套(E1)、及一操作頭(E2),該操作桿套(E1)套設於該總電開關(E)上,而頂端凸出於該後下半殼體(21)表面,該操作頭(E2)設於該操作桿套(E1)自由端處;
    所述照明按鈕(F),其還套設有一按壓頭(F1),該按壓頭(F1)自由端凸出於該後下半殼體(21)一側表面。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變形風扇,其中:所述後上半殼體(22),其與該後下半殼體(21)樞接端處,還設有一第一樞軸(24)、及一設於該第一樞軸(24)一側的軸定位塊(25),該第一樞軸(24)能通過該作動板(C)與該後上半殼體(22)定位連接,並能供該第一扭轉彈簧(23)一端定位,而該第一扭轉彈簧(23)的另一端,還穿過該作動板(C)以定位;
    所述U型可動塊(A),其與該支架體(5)樞接處,還設有一第二樞軸(A2)。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變形風扇,其中:所述後上半殼體(22),其內側頂端對應於各個該卡扣部(A1)處,還分別凸設有一卡扣條(221)。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變形風扇,其中:所述微動開關(J),其還包括有一塊體(J1)、一第一導電片(J2)、一第二導電片(J3)、一間隔塊體(J4)、以及一輔助推塊(J5);
    所述塊體(J1),其一端插設於該前上半殼體(12)內,一端鄰近於該右轉軸(4);
    所述第一導電片(J2),其設於該塊體(J1)自由端,遠離該右轉軸(4)的一側;
    所述第二導電片(J3),其間隔設於該第一導電片(J2)一側、並鄰近於該右轉軸(4);
    所述間隔塊體(J4),其間隔套設於該第二導電片(J3)底端;
    所述輔助推塊(J5),其套設於該第二導電片(J3)自由端,並對應於該壓塊(41)。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變形風扇,其中:所述電源(I),其還是由至少一個與該電路板(D)電性連接,並被該電源蓋板(K)所定位的電池所組成。
TW110209614U 2021-08-12 2021-08-12 變形風扇 TWM6206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9614U TWM620681U (zh) 2021-08-12 2021-08-12 變形風扇
JP2021004751U JP3237020U (ja) 2021-08-12 2021-12-13 変形ファ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9614U TWM620681U (zh) 2021-08-12 2021-08-12 變形風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20681U true TWM620681U (zh) 2021-12-01

Family

ID=806798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9614U TWM620681U (zh) 2021-08-12 2021-08-12 變形風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237020U (zh)
TW (1) TWM6206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8593A (zh) * 2021-12-22 2022-04-05 钟先发 一种可用于房间装饰用的电风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78593A (zh) * 2021-12-22 2022-04-05 钟先发 一种可用于房间装饰用的电风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237020U (ja) 2022-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620681U (zh) 變形風扇
CN207017842U (zh) 温电双控闭门器
CN201065689Y (zh) 微型电磁铁锁体
CN101169016A (zh) 一种可双向开启的插芯式门锁
CN216429988U (zh) 变形风扇
CN109381046B (zh) 一种应用阻尼器铰接的烤箱
CN201570417U (zh) 一种纯平按钮开关
CN221096157U (zh) 电器门锁
CN208861848U (zh) 一种发光遥控器按键
CN202094027U (zh) 一种平板式开关
CN201888057U (zh) 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连杆掀盖模块
JP3177491U (ja) 変形フィギュア形携帯用扇風機
CN205758366U (zh) 一种多士炉
WO2019165815A1 (zh) 一种四级延时微动开关
TWM638973U (zh) 傳動裝置
CN205177664U (zh) 微动开关
CN216793518U (zh) 一种汽车用天窗开关
CN219754360U (zh) 一种传动式铁艺门
CN215224761U (zh) 一种具有头部保护罩的电子烟
CN117759114A (zh) 电器门锁
CN202601468U (zh) 带led指示的一位平板开关
CN202212006U (zh) 一种玩具车
CN217106550U (zh) 一种关门省力的门锁装置
CN213777855U (zh) 一种具有按钮的用于集成灶翻板旋转的驱动机构
CN212625231U (zh) 扭簧组合电器开关操作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