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8044U - 利用彈力裝置輔助肌肉的省力裝置 - Google Patents

利用彈力裝置輔助肌肉的省力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18044U
TWM618044U TW110202886U TW110202886U TWM618044U TW M618044 U TWM618044 U TW M618044U TW 110202886 U TW110202886 U TW 110202886U TW 110202886 U TW110202886 U TW 110202886U TW M618044 U TWM618044 U TW M61804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ength
unit
elastic
saving device
lab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0288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俊夫
Original Assignee
朱俊夫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朱俊夫 filed Critical 朱俊夫
Priority to TW11020288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18044U/zh
Publication of TWM6180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18044U/zh
Priority to CN202122713456.0U priority patent/CN216873916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rthopedics, Nursing, And Contraception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提供一種省力裝置,利用彈力裝置輔助對應肌肉,其構造包括:一彈力繩,具有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一握持部;一第一長度可調單元,設置在該彈力繩的該第一端與該握持部之間,並且用以調整該彈力繩的該第一端與該握持部之間的距離;及一第二長度可調單元,設置在該彈力繩的該第二端與該握持部之間,並且用以調整該彈力繩的該第二端與該握持部之間的距離。
市售用於工具的輔助固定產品多不具省力機構,且為單一尺寸設計,反觀本創作可依使用者身型進行調整,能更有效地改善施力肌肉的疲勞及痠痛,而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延長工作時間。

Description

利用彈力裝置輔助肌肉的省力裝置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省力裝置,具體而言,係利用彈力繩之省力裝置。
一般而言,在長時間背負或握持例如割草機、鐵鏟等長度較長的徒手工具、或例如背包、工作腰帶包等需要持續支撐的物品之後,人體負責施力的肌肉部位經常會發生疲累、痠痛等問題。然而,目前市售用於上述工具或物品的輔助固定產品通常不具有省力機構,且為單一尺寸之設計,故無法達到省力之效果,且無法依照使用者之身型進行調整。因此,亟需一種能達到有效之省力效果且能依照使用者之身型進行調整的省力裝置。
有鑑於此,本創作提供一種可適用於個人操作之省力裝置,其能改善負責施力的肌肉部位疲累、痠痛的問題,進而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並延長使用者的工作時間,而且能適用於就體型而言之廣泛的族群。
本創作之基本原理構造係參考人體肌肉骨骼肌動學及人體解剖學所設計而成。
本創作提供一種省力裝置,包括:一彈力繩,具有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一握持部;一第一長度可調單元,設置在該彈力繩的該第一端與該握持部之間,並且用以調整該彈力繩的該第一端與該握持部之間的距離;及一第二長度可調單元,設置在該彈力繩的該第二端與該握持部之間,並且用以調整該彈力繩的該第二端與該握持部之間的距離。
依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其中,該彈力繩之彈力係數為10~25公斤重/公尺。
依本創作之一實施例,更包括:一第一扣合件,用以連接該第一長度可調單元及該握持部;及一第二扣合件,用以連接該第二長度可調單元及該握持部。
依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其中,該握持部更包括:一包覆件,包覆在該握持部的外部,其中,該包覆件具有一凸部,藉以增進對該握持部的握持。
依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其中,該握持部更包括一連接件,該連接件用以連接一外部裝置。
依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一長度可調單元與該第二長度可調單元各自包括:一多段卡止部;及一卡榫,用以與該多段卡止部卡合,藉以調整長度。
依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包括:一第一固定單元;一第一彈力繩,具有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一第二彈力繩,具有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一第一長度可調單元,設置在該第一彈力繩的該第一端與該第一固定單元之間,並且用以 調整該第一彈力繩的該第一端與該第一固定單元之間的距離;一第二長度可調單元,設置在該第二彈力繩的該第一端與該第一固定單元之間,並且用以調整該第二彈力繩的該第一端與該第一固定單元之間的距離;一第二固定單元,連接至該第一彈力繩的該第二端;及一第三固定單元,連接至該第二彈力繩的該第二端。
依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一彈力繩與該第二彈力繩之彈力係數為20~50公斤重/公尺。
依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其中,該第二固定單元與該第三固定單元係由具彈力之布料所製成。
依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包括:一支撐帶,具有一第一側與一第二側;一第一彈力繩,具有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其中,該第一彈力繩的該第一端係連接至該支撐帶的該第一側;一第二彈力繩,具有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其中,該第二彈力繩的該第一端係連接至該支撐帶的該第二側;一第一扣合件;一第二扣合件;一第一長度可調單元,設置在該第一彈力繩的該第二端與該第一扣合件之間,並且用以調整該第一彈力繩的該第二端與該第一扣合件之間的距離;及一第二長度可調單元,設置在該第二彈力繩的該第二端與該第二扣合件之間,並且用以調整該第二彈力繩的該第二端與該第二扣合件之間的距離。
依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其中,該彈力繩之彈力係數為10~50公斤重/公尺。
依本創作之一實施例,其中,該支撐帶係由具彈力之材質所製成。
藉此,本創作之省力裝置可適用於個人操作之器具,能改善負責施力的肌肉部位,例如提肩胛肌、斜方肌、股四頭肌等疲累、痠痛的問題,進而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並延長使用者的工作時間。
101:彈力繩
102:握持部
103a:第一長度可調單元
103b:第二長度可調單元
103c:多段卡止部
103d:卡榫
104:外部裝置
112:包覆件
122:連接件
132a:第一扣合件
132b:第二扣合件
142:凸部
201:腰部
202:膝蓋
203:腰帶
204a:第一長度可調單元
204b:第二長度可調單元
205a:第一彈力繩
205b:第二彈力繩
206a:第一膝蓋固定單元
206b:第二膝蓋固定單元
301:外部裝置
302:額頭
303:支撐帶
304a:第一彈力繩
304b:第二彈力繩
305a:第一長度可調單元
305b:第二長度可調單元
306a:第一扣合件
306b:第二扣合件
圖1係本創作之省力裝置之第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2係本創作之省力裝置之握持部之一實施例之剖面示意圖。
圖3係圖2之握持部沿a-a線所切之剖面圖。
圖4係本創作之省力裝置之長度可調單元之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5係本創作之省力裝置之第二實施例之示意圖。
圖6係本創作之省力裝置之第三實施例之示意圖。
在本創作之省力裝置中,彈力繩的材質,並不特別限制,例如可為乳膠、橡膠、熱塑性橡膠(TPR)、及熱塑性彈性體(TPE)等。
在本創作之省力裝置之第一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該省力裝置係用於協助握持割草機、鐵鏟等長度較長的徒手工具。該省力裝置可包括:彈力繩101、握持部102、第一長度可調單元103a、及第二長度可調單元103b。
在本創作之省力裝置之第一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彈力繩101係繞過人體,且該彈力繩101之相對於人體而言的左右兩端係分別與第一長度可調單元103a及第二長度可調單元103b的第一端連接,上述第一長度可調單元103a及第二長度可調單元103b的第二端則分別與握持部102連接,而握持部102可連接至外部裝置104。
其中,彈力繩101除了係彈力性質本性之因受力所致之長度變化以外,係無法調整長度,但第一長度可調單元103a、及第二長度可調單元103b係長度可變 化之元件,藉由此配置方式,使用者便可根據其自身之身高、及臂長等身體數值而進行適當地調整。
在此第一實施例中,本創作之省力裝置能有助於減緩、減輕使用者如二頭肌、三頭肌、小圓肌、及提肩胛肌等肌肉部位在握持重物時所致之疲勞、及受傷等。
在本創作之省力裝置之第一實施例中,彈力繩之彈力係數較佳為例如10~25公斤重/公尺。
在本創作之省力裝置之第一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該省力裝置可更包括:第一扣合件132a,用以連接第一長度可調單元及握持部;及第二扣合件132b,用以連接該第二長度可調單元及該握持部。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扣合件132a與第二扣合件132b可例如為扣環,但不限於此。又握持部102,如圖2所示,可更包括一包覆件112,其用以包覆握持部102,藉以避免或減少手部因長期握持重物而疼痛、長繭的情況。包覆件112的材質,並不特別限制,例如可為吸汗之布料,可避免手部流汗而溼滑導致抓握不易。亦可根據需要而選擇其它合適的材質。圖3係圖2之握持部102沿a-a線所切之剖面圖。如圖3所示,包覆件112可藉由捲繞之重疊部位產生凸部142,用以卡合手指指節處,有助於長時間的抓握。
在本創作之省力裝置之第一實施例中,握持部102,如圖2所示,可更包括連接件122,用以連接外部裝置104。連接件122,並不特別限制,例如可具有一洞口,用以將例如割草機、鐵鏟等外部裝置104的桿狀部分插入並固定。
在本創作之省力裝置之第一實施例中,第一長度可調單元103a及第二長度可調單元103b,如圖4所示,可為包括多段卡止部103c及卡榫103d的元件。藉由將卡榫103d卡合在多段卡止部103c的不同卡止部上,便可調整第一長度可調單元103a及第二長度可調單元103b的長度。
在本創作之省力裝置之第二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該省力裝置係用於抬腿之省力裝置。該省力裝置可包括:腰帶203(第一固定單元)、第一長度可調單元204a、第二長度可調單元204b、第一彈力繩205a、第二彈力繩205b、第一膝蓋固定單元206a(第二固定單元)、及第二膝蓋固定單元206b(第三固定單元)。
在本創作之省力裝置之第二實施例中,如圖5所示,係有腰帶203固定於腰部201,而第一長度可調單元204a及第二長度可調單元204b分別沿著右、左大腿以第一端與腰帶203連接,上述第一長度可調單元204a及第二長度可調單元204b的第二端則分別與第一彈力繩205a及第二彈力繩205b的第一端連接,又,上述第一彈力繩205a及第二彈力繩205b的第二端再分別與固定於膝蓋202的第一膝蓋固定單元206a及第二膝蓋固定單元206b連接。
其中,第一彈力繩205a及第二彈力繩205b除了係彈力性質本性之因受力所致之長度變化以外,係無法調整長度,但第一長度可調單元204a、及第二長度可調單元204b係長度可變化之元件,藉由此配置方式,使用者便可根據其自身之身高、及腿長等身體數值而進行適當地調整。
在此第二實施例中,本創作之省力裝置能使用在助行器之用途中而用於補償股四頭肌之發力不足,或用於減緩、減輕使用者之股四頭肌在頻繁、範圍大的抬腿活動中所致之疲勞、及受傷等。
在本創作之省力裝置之第二實施例中,彈力繩之彈力係數較佳為例如20~50公斤重/公尺。
在本創作之省力裝置之第二實施例中,第一膝蓋固定單元206a及第二膝蓋固定單元206b可為具彈力之布料。亦可根據需要而選擇其它合適的材質。
在本創作之省力裝置之第二實施例中,第一長度可調單元204a及第二長度可調單元204b,如圖4所示,可為包括多段卡止部103c及卡榫103d的元件。藉由將卡榫103d卡合在多段卡止部103c的不同卡止部上,便可調整第一長度可調單元204a及第二長度可調單元204b的長度。
在本創作之省力裝置之第三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該省力裝置係用於協助背負登山包、書包等重物。該省力裝置可包括:支撐帶303、第一彈力繩304a、第二彈力繩304b、第一長度可調單元305a、第二長度可調單元305b、第一扣合件306a、及第二扣合件306b。
在本創作之省力裝置之第三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係有支撐帶303固定於額頭302,而第一彈力繩304a及第二彈力繩304b分別沿著頭部左、右側以第一端與支撐帶303連接,上述第一彈力繩304a及第二彈力繩304b的第二端則分別與第一長度可調單元305a及第二長度可調單元305b的第一端連接,又,上述第一長度可調單元305a及第二長度可調單元305b的第二端再分別藉由第一扣合件306a及第二扣合件306b來連接例如登山包、書包等之外部裝置301。在一實施例中,第一扣合件306a與第二扣合件306b可例如為扣環,但不限於此。
其中,第一彈力繩304a及第二彈力繩304b除了係彈力性質本性之因受力所致之長度變化以外,係無法調整長度,但第一長度可調單元305a及第二長度可 調單元305b係長度可變化之元件,藉由此配置方式,使用者便可根據其自身之身高、頸長、及肩寬等身體數值而進行適當地調整。
在此第三實施例中,本創作之省力裝置能用於協助重物的背負,能有助於減緩、減輕使用者如上斜方肌、及提肩胛肌等肌肉部位的疲勞、及受傷等。
在本創作之省力裝置之第三實施例中,彈力繩之彈力係數較佳為例如10~50公斤重/公尺。
在本創作之省力裝置之第三實施例中,支撐帶可為具彈力之材質。亦可根據需要而選擇其它合適的材質。
在本創作之省力裝置之第三實施例中,第一長度可調單元305a及第二長度可調單元305b,如圖4所示,可為包括多段卡止部103c及卡榫103d的元件。藉由將卡榫103d卡合在多段卡止部103c的不同卡止部上,便可調整第一長度可調單元305a及第二長度可調單元305b的長度。
本創作之彈力係數,係將彈力繩之第一端吊掛於橫版上,並於彈力繩之第二端吊掛重物,再利用直尺量出彈力繩之伸長量後,利用下式所測得之數值。
F=kx
F:受力(公斤重)
k:彈力係數(公斤重/公尺)
x:伸長量(公尺)
本新型申請人在考量實用上的需求並針對市售產品的不足之後,仔細研究肌肉骨骼系統肌動學及人體解剖學而完成本創作。藉由上述設計,本創作之省力裝置在組裝及使用上係十分簡便,可適用於個人操作之重物握持, 亦可適用於協助肌肉運動的復健裝置。且本創作能依使用者的不同身型而簡便地調整裝置長度,適用範圍廣泛。
綜上,本創作之省力裝置可解決先前技術的問題,能適應更多的使用場合,滿足實用上之需求。
最後,必須特別說明的是,本創作於上述實施例中或任何內容中所揭露之實施方式及構成元件僅為舉例說明,本創作並不限定於此,其他實施方式、及等效元件之替代或變化,亦應為本案之申請專利範圍所涵蓋。
101:彈力繩
102:握持部
103a:第一長度可調單元
103b:第二長度可調單元
104:外部裝置

Claims (14)

  1. 一種省力裝置,包括: 一彈力繩,具有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 一握持部; 一第一長度可調單元,設置在該彈力繩的該第一端與該握持部之間,並且用以調整該彈力繩的該第一端與該握持部之間的距離;及 一第二長度可調單元,設置在該彈力繩的該第二端與該握持部之間,並且用以調整該彈力繩的該第二端與該握持部之間的距離。
  2. 如請求項1之省力裝置,其中,該彈力繩之彈力係數為10~25公斤重/公尺。
  3. 如請求項1或2之省力裝置,更包括: 一第一扣合件,用以連接該第一長度可調單元及該握持部;及 一第二扣合件,用以連接該第二長度可調單元及該握持部。
  4. 如請求項1或2之省力裝置,其中,該握持部更包括: 一包覆件,包覆在該握持部的外部, 其中,該包覆件具有一凸部,藉以增進對該握持部的握持。
  5. 如請求項1或2之省力裝置,其中,該握持部更包括一連接件,該連接件用以連接一外部裝置。
  6. 如請求項1或2之省力裝置,其中,該第一長度可調單元與該第二長度可調單元各自包括: 一多段卡止部;及 一卡榫,用以與該多段卡止部卡合,藉以調整長度。
  7. 一種省力裝置,包括: 一第一固定單元; 一第一彈力繩,具有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 一第二彈力繩,具有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 一第一長度可調單元,設置在該第一彈力繩的該第一端與該第一固定單元之間,並且用以調整該第一彈力繩的該第一端與該第一固定單元之間的距離; 一第二長度可調單元,設置在該第二彈力繩的該第一端與該第一固定單元之間,並且用以調整該第二彈力繩的該第一端與該第一固定單元之間的距離; 一第二固定單元,連接至該第一彈力繩的該第二端;及 一第三固定單元,連接至該第二彈力繩的該第二端。
  8. 如請求項7之省力裝置,其中,該第一彈力繩與該第二彈力繩之彈力係數為20~50公斤重/公尺。
  9. 如請求項7或8之省力裝置,其中,該第二固定單元與該第三固定單元係由具彈力之布料所製成。
  10. 如請求項7或8之省力裝置,其中,該第一長度可調單元與該第二長度可調單元各自包括: 一多段卡止部;及 一卡榫,用以與該多段卡止部卡合,藉以調整長度。
  11. 一種省力裝置,包括: 一支撐帶,具有一第一側與一第二側; 一第一彈力繩,具有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其中,該第一彈力繩的該第一端係連接至該支撐帶的該第一側; 一第二彈力繩,具有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其中,該第二彈力繩的該第一端係連接至該支撐帶的該第二側; 一第一扣合件; 一第二扣合件; 一第一長度可調單元,設置在該第一彈力繩的該第二端與該第一扣合件之間,並且用以調整該第一彈力繩的該第二端與該第一扣合件之間的距離;及 一第二長度可調單元,設置在該第二彈力繩的該第二端與該第二扣合件之間,並且用以調整該第二彈力繩的該第二端與該第二扣合件之間的距離。
  12. 如請求項11之省力裝置,其中,該第一彈力繩與該第二彈力繩之彈力係數為10~50公斤重/公尺。
  13. 如請求項11或12之省力裝置,其中,該支撐帶係由具彈力之材質所製成。
  14. 如請求項11或12之省力裝置,其中,該第一長度可調單元與該第二長度可調單元各自包括: 一多段卡止部;及 一卡榫,用以與該多段卡止部卡合,藉以調整長度。
TW110202886U 2021-03-18 2021-03-18 利用彈力裝置輔助肌肉的省力裝置 TWM6180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2886U TWM618044U (zh) 2021-03-18 2021-03-18 利用彈力裝置輔助肌肉的省力裝置
CN202122713456.0U CN216873916U (zh) 2021-03-18 2021-11-08 省力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2886U TWM618044U (zh) 2021-03-18 2021-03-18 利用彈力裝置輔助肌肉的省力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8044U true TWM618044U (zh) 2021-10-11

Family

ID=796032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2886U TWM618044U (zh) 2021-03-18 2021-03-18 利用彈力裝置輔助肌肉的省力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6873916U (zh)
TW (1) TWM618044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873916U (zh) 2022-07-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26394B2 (en) Range of motion flexibility device and method of use
US5433688A (en) Exercise device worn on the user's body having resilient resistance mechanisms
US9775764B1 (en) Rear chain stretcher
US6099446A (en) Exercise apparatus utilizing elastic straps
US20140073496A1 (en) Exercise apparatus
US20060183609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stretching and strengthening exercises
WO2005120648A2 (en) Exerciser vest
US20130231227A1 (en) Resistance exercise device
US10413438B1 (en) Dorsal spine support device
US20180185693A1 (en) Rehabilitation fitness and exercise system
US6322482B1 (en) Kick training belt
CN111481876A (zh) 产生相反肌肉阻力的健身装置和锻炼方法
EP2592954B1 (en) Gripping aid
KR102199781B1 (ko) 트레이닝용 벨트 및 고무공 부재
US10398923B2 (en) Adjustable resistance band and system including same
US20190232101A1 (en) Health care bed with variable width bed frame and method for use thereof
US20220257991A1 (en) Adjustable resistance band and method of use thereof
TWM618044U (zh) 利用彈力裝置輔助肌肉的省力裝置
US20140228178A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trengthening the thenar muscles
US20200338386A1 (en) Wearable arm exerciser useable while walking
US20020116741A1 (en) Air driven muscle toning garment
JP6752410B2 (ja) フィットネス器具
JP5695812B1 (ja) 筋肉強化装着具
CN208425678U (zh) 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双肩式书包
GB2389803A (en) Exercise aid and gym tow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