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7719U - 被動式感應裝置 - Google Patents

被動式感應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17719U
TWM617719U TW110204420U TW110204420U TWM617719U TW M617719 U TWM617719 U TW M617719U TW 110204420 U TW110204420 U TW 110204420U TW 110204420 U TW110204420 U TW 110204420U TW M617719 U TWM617719 U TW M61771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assive
electronic tag
sensing device
passive electronic
antenn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044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志峰
Original Assignee
林志峰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林志峰 filed Critical 林志峰
Priority to TW1102044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17719U/zh
Publication of TWM6177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17719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一種被動式感應裝置,其係包含有手錶本體、錶圈、以及被動式電子標籤。其中,手錶本體係用於顯示時間,並且具有用於顯示時間的上表面;錶圈設置於手錶本體之上表面上,錶圈內部設置有容置空間,並且容置空間的表面上具有標籤設置區域;被動式電子標籤儲存有用戶資訊。藉此,提供一種不受手錶本體影響的被動式感應裝置,同時提升被動式電子標籤的電磁傳送範圍,兼具美觀、廣泛適用性、以及高度實用性。

Description

被動式感應裝置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被動式感應裝置,特別係關於一種具有防止金屬屏蔽的被動式感應裝置。
近年來,電子支付已廣泛應用於各種消費性付款,常見的是以智慧型手機作為工具的支付應用。一般而言,目前市場上的電子支付是運用無線射頻識別(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近場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技術的一種通訊安全技術,然而,將此技術結合到現有裝置往往受制於裝置本身的條件而無法順利進行技術移轉。
中華民國專利公開號TW 202018623公開了一種腕錶及適用於腕錶的提升電子支付安全性的方法,該腕錶包括短距離通訊模組,其具有安全元件。安全元件提供電子支付所需的安全訊息。該腕錶並包括與該短距離通訊模組耦接的控制器,其用於根據用戶操作,以開啟或關閉由該短距離通訊模組執行的電子支付。在該腕錶中,電子支付的功能可由用戶手動開啟或關閉,降低了安全資料被竊取的風險。
然而,上述腕錶的缺點在於,當上述腕錶的錶殼使用金屬時,由於腕錶內的電子零件,例如電池、電路板或金屬等皆為可導電材質所構成,因此當短距離通訊模組和腕錶內的電子零件過近時,則會對短距離通訊模組所產生的磁力線產生干擾,造成磁力線無法形成迴路以致短距離通訊模組無法穩定運作。
此外,一般而言,電子產品受限於體積,以致短距離通訊技術的天線與電子零件無法保持一定距離而過於靠近,造成NFC的天線受激發時產生的電磁場能量不足,進而造成短距離通訊技術的天線放置於一讀取器的讀取位置時,產生讀取距離過短之疑慮。
另一方面,目前市面上雖存在使用放大器增強電磁訊號的強度,以克服短距離通訊訊號被屏蔽或干擾的問題。然而,使用放大器增強電磁訊號的缺點在於,放大器必須外接電源方能使用相當耗電,且目前市面上的機械錶一般使用自動上鍊機芯所提供的電力亦難以有效驅動放大器。此外,當放大器外接的電源沒電時,將無法有效使用RFID進行電子支付,十分不便。
有鑑於上述缺點,創作人乃針對該等缺點研究改進之道,終於有本創作產生。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被動式感應裝置,其係包含有一手錶本體、一錶圈、以及至少一被動式電子標籤。其中,該錶圈係為非金屬,同時該錶圈內部係設置有一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內部係設置有標籤設置區域,藉由將該標籤設置區域與該手錶本體之間設置一預設間距,使得該被動式電子標籤的讀取距離不致受手錶本體之影響。藉此,提供一種不受金屬影響的被動式感應裝置,同時提升被動式電子標籤的電磁傳送範圍,兼具美觀、廣泛適用性、以及高度實用性。
本創作之又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被動式感應裝置,藉由將一天線與一第一電容相互並聯構成並聯諧振迴路,使得該天線中的磁場能量與該第一電容中的電場能量相互補償,以耦合最大的射頻能量,同時進一步將該天線與一第二電容相互串聯,產生較佳的阻抗匹配,進而增進訊號強度(dB),使得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感應裝置100具有更加廣泛的應用。
為達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創作提供一種被動式感應裝置,其係包含有:一手錶本體,其係用於顯示時間,該手錶本體具有一上表面;一錶圈,其係設置於該手錶本體之該上表面上,該錶圈內部設置有一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的表面上具有一標籤設置區域,並且該標籤設置區域與該手錶本體之間設置有一預設間距;以及至少一被動式電子標籤,其係儲存有用戶資訊。
較佳地,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感應裝置,其中,該被動式電子標籤包含:一天線,其係設置於該標籤設置區域,該天線係用於傳送與接收用戶資訊;至少一電容,其係耦接於該天線;以及一儲存晶片,其係耦接於該電容,該儲存晶片係用於儲存以及調變用戶資訊;其中,該電容係用於調整該天線以及該儲存晶片之間的阻抗匹配。
較佳地,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感應裝置,其中,該被動式電子標籤的該天線、至少一該電容、以及該儲存晶片是設置於該標籤設置區域,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
較佳地,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感應裝置,其中,該被動式電子標籤的該天線設置於該標籤設置區域上,並且該天線所耦接的該電容及該儲存晶片係延伸設置於該標籤設置區域外,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
較佳地,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感應裝置,其中,該被動式電子標籤進一步包含有複數電容,該等電容分別為一第一電容以及一第二電容,該第一電容與該天線相互並聯,並且該第二電容與該天線相互串聯,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
較佳地,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感應裝置,其中,該錶圈的材質為非金屬。
較佳地,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感應裝置,其中,該被動式電子標籤係使用加密資訊無線射頻識別(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技術傳送與接收用戶資訊。
較佳地,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感應裝置,其中,該預設間距大於0.5公釐,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
較佳地,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感應裝置,其中,該被動式感應裝置包含一第一被動式電子標籤以及一第二被動式電子標籤,該第一被動式電子標籤以及該第二被動式電子標籤分別設置於該標籤設置區域內,並且該第一被動式電子標籤的半徑與該第二被動式電子標籤的半徑相差一第一預設距離。
較佳地,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感應裝置,其中,該被動式感應裝置包含一第一被動式電子標籤以及一第二被動式電子標籤,該第一被動式電子標籤以及該第二被動式電子標籤分別設置於該標籤設置區域內,並且該第一被動式電子標籤以及該第二被動式電子標籤之間設置有一第二預設距離,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
較佳地,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感應裝置,其中,該第一預設距離大於2公釐,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
較佳地,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感應裝置,其中,該被動式感應裝置進一步包含一導磁片,其係設置於該被動式電子標籤與該手錶本體之間,該導磁片係用於減低該被動式電子標籤接近該手錶本體時產生的渦電流,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
綜上,本創作所提供之被動式感應裝置,藉由將該標籤設置區域與該手錶本體之間設置一預設間距,使得該被動式電子標籤的讀取距離不致受手錶本體之影響外,將一天線與一第一電容相互並聯構成並聯諧振迴路,使得該天線中的磁場能量與該第一電容中的電場能量相互補償,以耦合最大的射頻能量,同時進一步將該天線與一第二電容相互串聯,產生較佳的阻抗匹配,進而增進訊號強度(dB)。藉此,提供一種不受金屬影響的被動式感應裝置,同時提升被動式電子標籤的電磁傳送範圍,兼具美觀、廣泛適用性、以及高度實用性。
爲使熟悉該項技藝人士瞭解本創作之目的、特徵及功效,茲藉由下述具體實施例,並配合所附之圖式,對本創作詳加說明如下。
現在將參照其中示出本創作概念的示例性實施例的附圖 在下文中更充分地闡述本創作概念。以下藉由參照附圖更詳細地闡述的示例性實施例,本創作概念的優點及特徵以及其達成方法將顯而易見。然而,應注意,本創作概念並非僅限於以下示例性實施例,而是可實施為各種形式。因此,提供示例性實施例僅是為了揭露本創作概念並使熟習此項技術者瞭解本創作概念的類別。在圖式中,本創作概念的示例性實施例並非僅限於本文所提供的特定實例且為清晰起見而進行誇大。
本文所用術語僅用於闡述特定實施例,而並非旨在限制本創作。除非上下文中清楚地另外指明,否則本文所用的單數形式的用語「一」及「該」旨在亦包括複數形式。本文所用的用語「及/或」包括相關所列項其中一或多者的任意及所有組合。應理解,當稱元件「連接」或「耦合」至另一元件時,所述元件可直接連接或耦合至所述另一元件或可存在中間元件。
相似地,應理解,當稱一個元件(例如層、區或基板)位於另一元件「上」時,所述元件可直接位於所述另一元件上,或可存在中間元件。相比之下,用語「直接」意指不存在中間元件。更應理解,當在本文中使用用語「包括」、「包含」時,是表明所陳述的特徵、整數、步驟、操作、元件、及/或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或多個其他特徵、整數、步驟、操作、元件、組件、及/或其群組的存在或添加。
此外,將藉由作為本創作概念的理想化示例性圖的剖視圖來闡述詳細說明中的示例性實施例。相應地,可根據製造技術及/或可容許的誤差來修改示例性圖的形狀。因此,本創作概念的示例性實施例並非僅限於示例性圖中所示出的特定形狀,而是可包括可根據製造製程而產生的其他形狀。圖式中所例示的區域具有一般特性,且用於說明元件的特定形狀。因此,此不應被視為僅限於本創作概念的範圍。
亦應理解,儘管本文中可能使用用語「第一」、「第二」、「第三」等來闡述各種元件,然而該些元件不應受限於該些用語。該些用語僅用於區分各個元件。因此,某些實施例中的第一元件可在其他實施例中被稱為第二元件,而此並不背離本創作的教示內容。本文中所闡釋及說明的本創作概念的態樣的示例性實施例包括其互補對應物。本說明書通篇中,相同的參考編號或相同的指示物表示相同的元件。
此外,本文中參照剖視圖及/或平面圖來闡述示例性實施例,其中所述剖視圖及/或平面圖是理想化示例性說明圖。因此,預期存在由例如製造技術及/或容差所造成的相對於圖示形狀的偏離。因此,示例性實施例不應被視作僅限於本文中所示區的形狀,而是欲包括由例如製造所導致的形狀偏差。因此,圖中所示的區為示意性的,且其形狀並非旨在說明裝置的區的實際形狀、亦並非旨在限制示例性實施例的範圍。
請參閱圖1所示,圖1為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感應裝置的方塊圖。如圖1所示,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感應裝置100包括:手錶本體11、錶圈12、以及被動式電子標籤13。
具體地,根據本創作之手錶本體11,其係用於顯示時間,並且手錶本體11具有用於顯示時間的上表面111。值得一提的是,手錶本體11係可以具有金屬之外殼,藉此增進本創作之被動式感應裝置100的美觀以及耐用性,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
具體地,根據本創作之錶圈12,其係設置於手錶本體11之用於顯示時間的上表面111上,錶圈12內部設置有容置空間121,該容置空間121的表面上具有標籤設置區域1211,並且標籤設置區域1211與手錶本體11之間設置有預設間距1212。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根據本創作之錶圈12的材質為非金屬,錶圈12的材質可以是陶瓷以及高分子聚合物等,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
具體地,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電子標籤13,其係儲存有用戶資訊。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電子標籤13係藉由無源運作的無線射頻識別(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近場通訊(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技術傳送與接收用戶資訊。一般而言,無源運作的RFID技術一般使用磁場進行電磁感應,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電子標籤13內部具有多匝纏繞的線圈,並且藉由被動式電子標籤13內部的線圈電磁感應從外部裝置所提供的磁場產生電壓,從而使被動式電子標籤13得到電源而產生運作,也就是說,被動式電子標籤13運作時所需要的全部能量皆由外部裝置所供應,而不需另外加入輸入電源。藉此,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感應裝置100不須額外充電,具有高度便利性及適用性。
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由於當被動式電子標籤13與由金屬所製的手錶本體11相互貼合時,手錶本體11會對被動式電子標籤13所產生的磁力線產生干擾,造成磁力線無法形成迴路以致RFID技術無法穩定感測,因此,當將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電子標籤13設置於標籤設置區域1211時,被動式電子標籤13與手錶本體之間具有預設間距1212,該預設間距1212需大於0.5公釐,預設間距1212的數值可以是例如:1公釐以及2公釐等,使得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感應裝置100具有高度穩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些實施例中,被動式電子標籤13係可以操作在高頻(High frequency, HF)的環境中,該被動式電子標籤的操作頻率介於3MHz到30MHz,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
請參閱圖2所示,圖2為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電子標籤的電路圖。如圖2所示,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電子標籤13,其係進一步包含:天線131、儲存晶片132、以及電容133。
具體地,根據本創作之天線131,其係用於傳送與接收用戶資訊,在一些實施例中,該天線131可以是由多匝電感線圈所組成,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根據本創作用戶資訊可以包含例如:卡片序號、持卡人姓名、存取權限等,並且用戶資訊皆是以增加用戶資訊的金鑰長度把破解的難度以等比級數的方式增加。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戶資訊可以分為16個區段,不同的區段可以供多個應用系統分別使用,每一區段包含4個區塊(Block),每一區塊包含16個位元組(Byte),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
具體地,根據本創作之儲存晶片132,其係耦接於電容133,儲存晶片132係用於儲存以及調變用戶資訊。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由於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電子標籤13係藉由無源運作的RFID技術傳送與接收用戶資訊,因此,天線131所接收到的訊號功率必須有效的傳送至儲存晶片132,以使儲存晶片132能夠獲得足夠的功率正常工作,而為了達到最大的功率傳送,天線131之輸入阻抗必須與儲存晶片132之輸入阻抗為共軛匹配。
具體地,根據本創作之電容133,其係耦接於天線131,電容133係用於調整該天線131以及儲存晶片132之間的阻抗匹配。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根據本創作之電容133可以進一步包含有第一電容1331以及第二電容1332,其中,第一電容1331與天線131相互並聯,並且第二電容1332與天線131相互串聯,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
在本實施例中發明之被動式電子標籤13的天線131、電容133及儲存晶片13是設置於容置空間121中,但不限於此,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電子標籤13的天線131係可以設置於容置空間121中,並且被動式電子標籤13的儲存晶片132以及電容133係可以延伸設置於容置空間121外,此部份將於之後的實施作說明。
值得一提的是,天線131可以藉由與電容1331相互並聯構成並聯諧振迴路,使得天線131中的磁場能量與電容133中的電場能量相互補償,以耦合最大的射頻能量。
值得再提的是,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感應裝置100在操作時,為了達成由外部之讀取器所發射之不同角度的電磁波訊號,被動式電子標籤13的天線131必須在某一切面(cut)上具備全向性(omnidirectional)的輻射場型,同時天線131之輻射效率(radiation efficiency)亦不能過低,較高的天線輻射增益值有助於擴大標籤天線的有效讀取範圍。因此,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感應裝置100可以進一步藉由將天線131串聯第二電容1332,產生較佳的阻抗匹配,進而增進訊號強度(dB),使得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感應裝置100具有更加廣泛的應用。
(第1實施例)
以下,參照圖式,說明本創作的被動式感應裝置100的第一實施之實施形態。
請參閱圖3所示,圖3為根據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被動式感應裝置的示意圖。如圖3所示,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感應裝置100包括:手錶本體11、錶圈12、以及被動式電子標籤13。
具體地,參閱圖4所示,圖4為根據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被動式感應裝置的分解圖。如圖4所示,根據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手錶本體11,其係具有用於顯示時間的上表面111。具體地,根據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錶圈12,其係設置於手錶本體11之用於顯示時間的上表面111上,錶圈12內部設置有容置空間121,該容置空間121的表面上具有標籤設置區域1211,並且標籤設置區域1211與手錶本體11之間設置有預設間距1212。具體地,根據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被動式電子標籤13,其係設置於標籤設置區域1211上,被動式電子標籤13儲存有用戶資訊。
具體地,參閱圖5所示,圖5為根據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被動式感應裝置的透視圖。如圖5所示,當將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電子標籤13設置於標籤設置區域1211時,被動式電子標籤13與手錶本體之間具有至少預設間距1212,在本實施例中,預設間距1212為3公釐,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
具體地,參閱圖6所示,圖6為說明根據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被動式感應裝置的諧振頻率變化圖。如圖6所示,根據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被動式感應裝置100,操作在高頻(High frequency, HF)的環境中,亦即該被動式電子標籤的操作頻率介於12 MHz至18 MHz時,阻抗匹配為-1.47dB,也就是說,根據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被動式感應裝置100,藉由天線131與第一電容1331相互並聯構成並聯諧振迴路,使得天線131中的磁場能量與電容133中的電場能量相互補償耦合最大的射頻能量外,同時藉由將天線131串聯第二電容1332,產生較佳的阻抗匹配,進而增進訊號強度,有效的調整被動式感應裝置100損失的阻抗匹配。
下提供被動式感應裝置的其他示例,以使本創作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更清楚的理解可能的變化。以與上述實施例相同的元件符號指示的元件實質上相同於上述參照圖1、圖2所敘述者。與被動式感應裝置100相同的元件、特徵、和優點將不再贅述。
請參閱圖7所示,圖7為根據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被動式感應裝置的分解圖。如圖7所示,根據本創作之第二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主要差別在於,根據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被動式感應裝置100其係進一步包含有第一被動式電子標籤141以及第二被動式電子標籤142。其中,第一被動式電子標籤141可以與第二被動式電子標籤142操作在不同的頻率下,亦即第一被動式電子標籤141可以操作在HF的環境(例如:13.56MHz)中,並且第二被動式電子標籤142可以操作在LF的環境(例如:125K Hz) 中。藉此,根據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被動式感應裝置100,可以同時實現不同的功能,例如同時支援電子支付以及作為門卡使用,使得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感應裝置100具有廣泛適用性。
具體地,參閱圖8所示,圖8為根據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被動式感應裝置的透視圖。如圖8所示,第一被動式電子標籤141以及該第二被動式電子標籤142分別設置於標籤設置區域1211內,並且第一被動式電子標籤1412的半徑與第二被動式電子標籤142的半徑相差預設距離1213,有效解決第一電子標籤141與第二被動式電子標籤142相互干擾的問題,其中,第一預設距離1213的大小需大於2公釐,第一預設間距1213的數值可以是例如:3公釐以及4公釐等,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
具體地,參閱圖9所示,圖9為根據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被動式感應裝置的透視圖。如圖9所示,根據本創作之第三實施例與第二實施例主要差別在於,根據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被動式感應裝置100的第一被動式電子標籤141以及第二被動式電子標籤142,兩者半徑相同,然而第一被動式電子標籤141以及第二被動式電子標籤142之間設置有一第二預設距離1214,有效解決第一電子標籤141與第二被動式電子標籤142相互干擾的問題,其中,第二預設距離1214的大小需大於2公釐,第二預設距離1214的數值可以是例如:3公釐以及4公釐等,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被動式感應裝置100,其中,第一被動式電子標籤141操作的頻率大於第二被動式電子標籤142操作的頻率,並且,如圖9所示,第二被動式電子標籤142可以相對第一被動式電子標籤141靠近手錶本體11之上表面111。如此一來,進一步防止產生第一電子標籤141與第二被動式電子標籤142相互干擾的問題,增進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感應裝置100的穩定性,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
具體地,參閱圖10所示,圖10為根據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之被動式感應裝置的透視圖。如圖9所示,根據本創作之第四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主要差別在於,根據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之被動式感應裝置100其係進一步包含有導磁片15,導磁片15係設置於被動式電子標籤13與手錶本體11之間,導磁片15係用於減低被動式電子標籤13接近手錶本體11時產生的渦電流,藉此進一步減少手錶本體11與被動式電子標籤13之間的預設間距1212,使得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感應裝置100厚度進一步減少,然而使用導磁片15的缺點在於增加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感應裝置100的成本,使用者可視其需求決定何種方式較為適切,本創作不應被解釋為僅限於此。
具體地,參閱圖11所示,圖11為根據本創作第五實施例之被動式感應裝置的分解圖。如圖11所示,根據本創作之第五實施例與第一實施例主要差別在於,根據本創作第五實施例之被動式感應裝置100,其中,被動式電子標籤13的天線131係設置於容置空間121中,並且將儲存晶片132以及電容133設置於手錶本體11。藉此,有效減少錶圈12的厚度,使得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感應裝置100厚度進一步減少,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
可以理解的是,本創作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能夠基於上述示例再作出各種變化和調整,在此不再一一列舉。
藉此,本創作具有以下之實施功效及技術功效:
其一,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感應裝置100,其中,手錶本體11係可以具有金屬之外殼,藉此增進本創作之被動式感應裝置100的美觀以及耐用性。
其二,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感應裝置100,藉由將天線131與第一電容1331相互並聯構成並聯諧振迴路,使得天線131中的磁場能量與電容133中的電場能量相互補償,以耦合最大的射頻能量。
其三,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感應裝置100,藉由將天線131串聯第二電容1332,產生較佳的阻抗匹配,進而增進訊號強度(dB),使得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感應裝置100具有更加廣泛的應用。
其四,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感應裝置100,藉由第一電子標籤141與第二被動式電子標籤142操作在不同的頻率下,使得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感應裝置100同時實現不同的功能,大幅增進本創作之被動式感應裝置100的適用性。
其五,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感應裝置100,藉由導磁片15,進一步減低被動式電子標籤13接近手錶本體11時產生的渦電流,有效減少手錶本體11與被動式電子標籤13之間的預設間距1212,使得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感應裝置100厚度進一步減少。
以上係藉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創作之實施方式,所屬技術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可由本說明書所揭示之內容輕易地瞭解本創作之其他優點及功效。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之範圍;凡其它未脫離本創作所揭示之精神下所完成之等效改變或修飾,均應包含在下述之專利範圍內。
100:被動式感應裝置 11:手錶本體 111:上表面 12:錶圈 121:容置空間 1211:標籤設置區域 1212:預設間距 1213:第一預設距離 1214:第二預設距離 13:被動式電子標籤 131:天線 132:儲存晶片 133:電容 1331:第一電容 1332:第二電容 141:第一被動式電子標籤 142:第二被動式電子標籤 15:導磁片
圖1為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感應裝置的方塊圖; 圖2為根據本創作之被動式電子標籤的電路圖; 圖3為根據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被動式感應裝置的示意圖; 圖4為根據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被動式感應裝置的分解圖; 圖5為根據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被動式感應裝置的透視圖; 圖6為說明根據本創作第一實施例之被動式感應裝置的諧振頻率變化圖; 圖7為根據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被動式感應裝置的分解圖; 圖8為根據本創作第二實施例之被動式感應裝置的透視圖; 圖9為根據本創作第三實施例之被動式感應裝置的透視圖; 圖10為根據本創作第四實施例之被動式感應裝置的透視圖; 圖11為根據本創作第五實施例之被動式感應裝置的分解圖。
100:被動式感應裝置
11:手錶本體
111:上表面
12:錶圈
121:容置空間
1211:標籤設置區域
1212:預設間距
13:被動式電子標籤
131:天線
132:儲存晶片
133:電容

Claims (10)

  1. 一種被動式感應裝置,其係包含有: 一手錶本體,其係用於顯示時間,該手錶本體具有一上表面; 一錶圈,其係設置於該手錶本體之該上表面上,該錶圈內部設置有一容置空間,該容置空間的表面上具有一標籤設置區域,並且該標籤設置區域與該手錶本體之間設置有一預設間距;以及 至少一被動式電子標籤,其係儲存有用戶資訊,該被動式電子標籤包括: 一天線,其係設置於該標籤設置區域,該天線用於傳送與接收用戶資訊; 至少一電容,其係耦接於該天線;以及 一儲存晶片,其係耦接於該電容,該儲存晶片係用於儲存以及調變用戶資訊; 其中,該電容係用於調整該天線以及該儲存晶片之間的阻抗匹配。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被動式感應裝置,其中,該被動式電子標籤的該天線、至少一該電容、以及該儲存晶片係設置於該標籤設置區域。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被動式感應裝置,其中,該被動式電子標籤的該天線設置於該標籤設置區域,並且該天線所耦接的該電容及該儲存晶片係延伸設置於該標籤設置區域外。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被動式感應裝置,其中,該被動式電子標籤進一步包含有複數電容,該等電容分別為一第一電容以及一第二電容,該第一電容與該天線相互並聯,並且該第二電容與該天線相互串聯。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被動式感應裝置,其中,該錶圈的材質為非金屬。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被動式感應裝置,其中,該預設間距大於0.5公釐。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被動式感應裝置,其中,該被動式感應裝置包含一第一被動式電子標籤以及一第二被動式電子標籤,該第一被動式電子標籤以及該第二被動式電子標籤分別設置於該標籤設置區域內,並且該第一被動式電子標籤的半徑與該第二被動式電子標籤的半徑相差一第一預設距離。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被動式感應裝置,其中,該第一預設距離大於2公釐。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被動式感應裝置,其中,該被動式感應裝置包含一第一被動式電子標籤以及一第二被動式電子標籤,該第一被動式電子標籤以及該第二被動式電子標籤分別設置於該標籤設置區域內,並且該第一被動式電子標籤以及該第二被動式電子標籤之間設置有一第二預設距離。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被動式感應裝置,其中,該被動式感應裝置進一步包含一導磁片,其係設置於該被動式電子標籤與該手錶本體之間,該導磁片係用於減低該被動式電子標籤接近該手錶本體時產生的渦電流。
TW110204420U 2021-04-21 2021-04-21 被動式感應裝置 TWM6177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4420U TWM617719U (zh) 2021-04-21 2021-04-21 被動式感應裝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4420U TWM617719U (zh) 2021-04-21 2021-04-21 被動式感應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7719U true TWM617719U (zh) 2021-10-01

Family

ID=79603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4420U TWM617719U (zh) 2021-04-21 2021-04-21 被動式感應裝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177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2943B (zh) * 2021-04-21 2023-08-21 林志峰 被動式感應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12943B (zh) * 2021-04-21 2023-08-21 林志峰 被動式感應裝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61398B2 (en) Accordion antenna structure with simplified construction
EP2614468B1 (en) Rfid label with shielding
US7280076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with contactless reader/writer, and coil antenna for magnetic coupling
US7683786B2 (en) Article case with RFID tag and RFID system
US20090002130A1 (en) Wireless ic device
CN107615587B (zh) 天线装置的制造方法以及天线装置
JP2001043340A (ja) 複合icカード
JP2006295729A (ja) Rfidタグおよびアンテナ配置方法
US8870077B2 (en) Wireless 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JPWO2009008296A1 (ja) 無線icデバイス
US8730120B2 (en) Transmission/reception antenna and transmission/reception device using same
CN104025129A (zh) 用于防止nfc签条未授权转移的方法
TWI459632B (zh)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ntenna device
EP2490294B1 (en) Transmission/reception antenna and transmission/reception device using same
CN101667678B (zh) 一种射频识别天线
CN103116768B (zh) 非接触通信设备
TWM617719U (zh) 被動式感應裝置
AU741616B2 (en) High-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means with passive electronic data storage medium
CA2719184A1 (en) Device having an rfid transponder in a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objec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id device
TWI812943B (zh) 被動式感應裝置
JPH08263610A (ja) 非接触カードリーダ
JP2006093977A (ja) ループアンテナユニット及び無線通信媒体処理装置
JP2001109861A (ja) 非接触icカード
CN103814478A (zh) 天线以及无线标签
KR100747508B1 (ko) 양방향 인식이 가능한 rfid tag 및 그 rfidtag를 포함하는 시스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