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7461U - 遠距式人員移動足跡追蹤監視系統 - Google Patents

遠距式人員移動足跡追蹤監視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17461U
TWM617461U TW110206779U TW110206779U TWM617461U TW M617461 U TWM617461 U TW M617461U TW 110206779 U TW110206779 U TW 110206779U TW 110206779 U TW110206779 U TW 110206779U TW M617461 U TWM617461 U TW M61746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eld
mobile
footprint
specific
monitor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067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吳逸凡
楊敏傑
Original Assignee
吳逸凡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吳逸凡 filed Critical 吳逸凡
Priority to TW1102067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17461U/zh
Publication of TWM6174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17461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avigation (AREA)

Abstract

一種遠距式人員移動足跡追蹤監視系統,其可應用於在遠距同時追蹤監視一或多位特定人員在一特定場域內的移動足跡及其所經過之每一個位置的周圍場域實境地圖影像,例如消防人員在一發生火災的建築物內的移動足跡及其所經過之每一個樓層的周圍場域實境地圖影像,藉以可在該特定人員因發生意外而失聯或受困而需要救援的狀況下,可用來追蹤及定位該特定人員在該特定場域內的移動足跡及當前所在位置,從而讓增援人員可快速找到及救出該位受困的人員。

Description

遠距式人員移動足跡追蹤監視系統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遠距式追蹤監視技術,特別是有關於一種遠距式人員移動足跡追蹤監視系統,可應用在遠距同時追蹤監視一或多位特定人員在一特定場域內的移動足跡及其所經過的每一個位置的周圍場域實境地圖影像,例如消防人員在一發生火災的建築物內的移動足跡及其所經過之每一個樓層的周圍場域實境地圖影像,藉以可在該位人員因發生意外而失聯或受困而需要救援的狀況下,可用來追蹤及定位該位人員在該特定場域內的當前所在位置,從而讓增援人員可快速找到及救出該位受困的人員。
在消防領域,消防人員在有災難發生的時候,例如火災或地震,便要出動到發生災難的地區來進行消防及救難活動,並且冒險進入發生火災或因地震倒塌的建築物,例如辦公大樓、工廠、民宅,來進行滅火或是搜救受困的遇難者。
然而消防人員在進入發生火災的建築物之後,有可能會遇到一個問題,也就是消防人員自己本身也發生意外而需要外部的救援,例如受困於火場而無法移動,或是火災現場發生爆炸或建築設施突然塌下而導致受傷或昏迷,則此情況便造成消防人員自己本身也變成需要被救援的對象,因而消防指揮官便有需要派遣一組增援人員來搜尋及救援受困的消防人 員。然而於此情況,消防指揮官在派出增援人員之前,首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便是要知道受困的消防人員在火災現場內的移動足跡及當前所在位置為何,從而令增援人員可據以定位及找到受困的消防人員。
有鑑於以上所述的問題,消防領域便需求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可用來在消防人員進入火災現場但卻因發生意外而失聯或遇難受困而需要救援的情況下,可讓消防指揮官知道及掌握受困的消防人員在火災現場內的移動足跡及當前所在位置,從而令增援人員可據以快速定位及找到受困的消防人員。
本創作的主要目的便是在於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一種可行的解決方案,可例如應用於消防領域,用來讓消防指揮官可在遠距追蹤監視每一位消防人員在一發生火災的建築物內的移動足跡及當前所在位置,從而可在消防人員因發生意外而失聯或遇難受困而需要救援的情況下,可讓消防指揮官知道及掌握受困的消防人員在火災現場內的移動足跡及當前所在位置,從而令增援人員可據以快速定位及找到受困的消防人員。
但廣義而言,本創作的解決方案並不限定使用在消防領域,也就是可廣泛應用來在遠距同時追蹤監視一或多位特定人員在一個特定場域內的移動足跡,藉以在該位人員因發生意外而失聯或遇難受困而需要救援的情況下,讓搜救人員可快速及定位出該位人員在該特定場域的移動足跡及當前所在位置,從而令搜救人員可據以快速定位及找到該位人員。
本創作的遠距式人員移動足跡追蹤監視系統的基本架構包含:一光學雷達掃描儀;一深度攝影機;一方向感應器;一陀螺儀;一場域實境地圖建立模組;一移動足跡建立模組;以及一資訊整合模組。
在實際應用,本創作係整合至一隨身穿載裝置及一雲端網路伺服器;其中該隨身穿載裝置可穿載於一位消防人員的身上,例如掛在胸前、安裝在頭盔上、腰部上、或腿上等部位,用來於該位消防人員在火災現場的移動過程中產生4組感測信號:一組場域周圍物體距離信號D1、一組場域深度影像信號D2、一組加速度及重力變化信號D3、以及一組角動量變化信號D4。此4組感測信號經過後續處理便可建立一組場域實境地圖影像檔F1和一組移動足跡圖檔F2,再整合成一組場域實境地圖移動足跡整合檔F3。此場域實境地圖移動足跡整合檔F3係安置於雲端網路伺服器,令遠端的消防指揮官可利用一中央監視平台來從雲端網路伺服器下載該場域實境地圖移動足跡整合檔F3,便可瀏覽現場端的消防人員在發生火災的建築物內的移動足跡及其所經過之每一個位置的周圍場域實境地圖影像,從而可在消防人員發生意外而失聯或遇難受困而需要救援的情況下,讓消防指揮官可即時知道及掌握受困的消防人員在發生火災的建築物內的移動足跡及當前所在位置,令增援人員可據以快速定位及找到受困的消防人員。本創作因此針對上述的問題提出了一種有效及可行的解決方案。
10:本創作的遠距式人員移動足跡追蹤監視系統
20:隨身穿載裝置
30:雲端網路伺服器
40:網際網路
50:消防人員
60:消防指揮官
70:中央監視平台
80:發生火災的建築物
110:光學雷達掃描儀(LiDAR)
120:深度攝影機
130:方向感應器(accelerometer)
140:陀螺儀
210:場域實境地圖建立模組
220:移動足跡建立模組
300:資訊整合模組
D1:場域周圍物體距離信號
D2:場域深度影像信號
D3:加速度及重力變化信號
D4:角動量變化信號
F1:場域實境地圖影像檔
F2:移動足跡圖檔
F3:場域實境地圖移動足跡整合檔
第1圖為一系統架構示意圖,用以顯示本創作的遠距式人員移動足跡追蹤監視系統的整體構造的基本架構;第2圖為一應用架構示意圖,用以顯示本創作的遠距式人員移動足跡追蹤監視系統整合至一隨身穿載裝置和一雲端網路伺服器的應用架構;第3圖為一應用示意圖,用以圖解示意說明本創作的遠距式人員移動足跡追蹤監視系統的一個應用實例;第4圖為一功能流程圖,用以顯示本創作的遠距式人員移動足跡追蹤監視系統在實際運作時的功能流程。
以下配合所附圖式,詳細揭露說明本創作的遠距式人員移動足跡追蹤監視系統的技術內容及具體實施例。
第1圖顯示本創作的遠距式人員移動足跡追蹤監視系統的基本架構,如標號10所指的虛線方塊所包含的部分。第2圖及第3圖則顯示本創作的遠距式人員移動足跡追蹤監視系統10的實際應用方式。
如第2圖所示,本創作可例如應用於消防領域,用來整合至一隨身穿載裝置20及一雲端網路伺服器30;其中該雲端網路伺服器30係連結至一網路系統,例如網際網路40;而該隨身穿載裝置20則可透過一無線通訊方式,例如WiFi、熱點、Bluetooth、5G SIM卡行動通訊,來連結至網際網路40,從而透過網際網路40來連結至雲端網路伺服器30。如第3圖所示,在實際應用時,隨身穿載裝置20可穿載於一位消防人員50的身上,例如掛在胸前或安裝在頭盔上。當該位消防人員50進入一發生火災的建築物80之後,本創作的遠距式人員移動足跡追蹤監視系統10便可偵測及記錄該位消防人員50的移 動足跡及其所經過之每一個位置的周圍場域實境地圖影像,並將偵測結果藉由一無線通訊方式,例如WiFi、熱點、Bluetooth、5G SIM卡行動通訊,來透過網際網路40傳送至雲端網路伺服器30,便可讓在遠端的消防指揮中心的消防指揮官60利用一中央監視平台70,例如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或平板型電腦,來即時瀏覽及追蹤掌握該位消防人員50在該發生火災的建築物80內的移動足跡及其所經過之每一個位置的周圍場域實境地圖影像。假設消防人員50自己本身也發生意外而需要救援的情況下,例如自己也受困於火場而無法移動,或是現場發生爆炸或建築設施突然塌下而導致受傷或昏迷,則遠端的消防指揮官60便可依據受困的消防人員50在發生火災的建築物80內的先前的移動足跡及其所經過之每一個位置的周圍場域實境地圖影像,快速及精確地定位出受困的消防人員50在發生火災的建築物80位置,從而令增援人員可在發生火災的建築物80內快速搜尋到受困的消防人員50。
但此處要注意的一點是,本創作的遠距式人員移動足跡追蹤監視系統10並不限定於應用在消防領域。廣義而言,本創作可應用來在遠端追蹤監視任何一位特定人員在一個特定場域內的移動足跡及其所經過之每一個位置的周圍場域實境地圖影像,用來在該位人員因發生意外而失聯或遇難受困而需要救援的情況下,讓搜救人員可快速及精確定位出該位人員在該特定場域內的先前移動足跡及當前所在位置,從而可藉以快速搜尋到該位失聯或遇難受困的人員。
以下便揭露說明本創作的遠距式人員移動足跡追蹤監視系統10的整體構造的基本架構。
如第1圖所示,本創作的遠距式人員移動足跡追蹤監視系統10的基本架構包含:一光學雷達掃描儀110;一深度攝影機120;一方向感應器130; 一陀螺儀140;一場域實境地圖建立模組210;一移動足跡建立模組220;以及一資訊整合模組300。以下首先分別說明此些組成構件的個別屬性及功能。
光學雷達掃描儀110為基於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技術所建構的一種光學遙感裝置,可朝向周圍環境發射出一道光束,例如脈衝雷射光束或紅外線光束,再接收從周圍環境的物體反射回來的光波。基於此反射回來的光波從發射到接收之間的時間差,光學雷達掃描儀110便可計算出消防人員50當前所在位置相對於周圍環境物體之間的距離。因此在消防人員50的移動過程中,光學雷達掃描儀110便可產生輸出一組場域周圍物體距離信號D1來表示消防人員50當前所在位置相對於前方之周圍環境物體之間的距離,再進而將場域周圍物體距離信號D1傳送給場域實境地圖建立模組210作後續的處理。由於LiDAR技術為一種習知技術,因此本說明書在此將不對光學雷達掃描儀110的內部構造作詳細說明。
深度攝影機120可接收及感測光學雷達掃描儀110所發出的光束的反射光波,再利用飛時測距技術(Time of Flight,ToF)來計算出消防人員50當前所在位置相對於周圍環境的每一個物體的深度,也就是周圍環境物體相對於消防人員50當前所在位置的距離,從而產生輸出一組場域深度影像信號D2,再進而將此場域深度影像信號D2傳送給場域實境地圖建立模組210作後續的處理。由於飛時測距技術(ToF)為一種習知技術,因此本說明書在此將不對其技術原理作詳細說明。
方向感應器130為一種加速度感應器(accelerometer),可用來感測消防人員50在移動過程中的加速度及重力的變化,也就是可感測消防人員50開始前進的正向加速度,以及停止前進的逆向加速度。此外,方向感應器130也可感測重力的變化,也就是消防人員50在往上方或往下方移動的時候,例如上下樓梯的時候,所造成的重力變化。假如重力變大,便表示消防人員50 當前正在向上方移動,例如走上樓梯;反之,假如重力變小,便表示消防人員50當前正在向下方移動,例如走下樓梯。因此偵測重力變化,便可用來顯示消防人員50在進入發生火災的建築物80之後的移動過程,是向下走到地下室或向上往高樓層移動。在消防人員50的移動過程中,方向感應器130便可持續產生輸出一組加速度及重力變化信號D3,再進而將此加速度及重力變化信號D3傳送給移動足跡建立模組220作後續的處理。
陀螺儀140可用來在消防人員50的移動過程中,感測消防人員50在移動過程中遇到轉彎處的轉向角度及角動量,例如向右轉90度或向左轉90度。因此在消防人員50的移動過程中,陀螺儀140便可在消防人員50向右轉或向左轉的時候,產生輸出一組角動量變化信號D4,再進而將此角動量變化信號D4傳送給移動足跡建立模組220作後續的處理。
依據各信號內容,將場域周圍物體距離信號D1與場域深度影像信號D2傳送給環境地圖建立模組210做後續處理,而將加速度及重力變化信號D3與角動量變化信號D4傳送給移動足跡建立模組220做後續處理。
場域實境地圖建立模組210係同時連結至光學雷達掃描儀110和深度攝影機120,係用來同時接收及處理光學雷達掃描儀110所產生的場域周圍物體距離信號D1和深度攝影機120所產生的場域深度影像信號D2,從而建立一組場域實境地圖影像檔F1。此場域實境地圖影像檔F1可同時利用3D立體方式和2D平面方式來顯示消防人員50在移動過程所經過的每一個位置的周圍環境的場域實境地圖影像,並且利用飛時測距技術(Time of Flight,ToF)來顯示每一個周圍環境物體的深度,也就是相對於消防人員50當前所在位置的距離。此場域實境地圖影像檔F1接著傳送給資訊整合模組300做後續的整合處理。
移動足跡建立模組220係同時連結至方向感應器130和陀螺儀140,係用來同時接收及處理方向感應器130所輸出的加速度及重力變化信號D3和陀螺儀140所輸出的角動量變化信號D4,從而建立一組移動足跡圖檔F2,用來顯示消防人員50在發生火災的建築物80內的移動足跡。假如加速度產生變化,則表示消防人員50開始向前移動或停止移動;假如重力產生變化,則表示消防人員50是在上下樓梯;假如角動量產生變化,則表示消防人員50是在向右或向左轉彎而改變移動方向。
因此綜合此些取自加速度及重力變化信號D3與角動量變化信號D4的參數,移動足跡建立模組220便可建立一組移動足跡圖檔F2,用來顯示消防人員50在發生火災的建築物80內的移動足跡,包括從起始點P1開始的移動距離、遇到岔路的轉彎方向、以及遇到樓梯處的上下樓梯方向。此移動足跡圖檔F2接著傳送給資訊整合模組300做後續的整合處理。
資訊整合模組300係同時連結至場域實境地圖建立模組210和移動足跡建立模組220,係用來同時接收場域實境地圖建立模組210所建立的場域實境地圖影像檔F1和移動足跡建立模組220所建立的移動足跡圖檔F2,並將場域實境地圖影像檔F1、移動足跡圖檔F2整合成一組場域實境地圖移動足跡整合檔F3。此場域實境地圖移動足跡整合檔F3可用3D立體方式和2D平面方式來顯示消防人員50在移動過程所經過的每一個位置的周圍環境的場域實境地圖影像,並且也可顯示消防人員50在發生火災的建築物80內的每一個樓層的移動路徑,也就是假設消防人員50從建築物80的1樓移動至3樓,則可顯示出消防人員50在1樓至3樓的每一個樓層的移動路徑及其周圍場域的2D/3D實境地圖影像。
資訊整合模組300接著將此場域實境地圖移動足跡整合檔F3安置於雲端網路伺服器30,藉以讓遠端的消防指揮官60可利用中央監視平台70透過 網際網路40來連結至雲端網路伺服器30,便可從雲端網路伺服器30將此場域實境地圖移動足跡整合檔F3下載至中央監視平台70,從而可在遠端的中央監視平台70瀏覽場域實境地圖移動足跡整合檔F3來了解及掌握現場端的消防人員50在發生火災的建築物80內的移動足跡及其所經過之每一個位置的周圍場域實境地圖影像。
在配置方式上,以上所述的本創作全體組成構件可有2種不同的具體實施方式。第1種實施方式為雲端運算的配置方式,也就是將光學雷達掃描儀110、深度攝影機120、方向感應器130、以及陀螺儀係140配置於隨身穿載裝置20,而場域實境地圖建立模組210、移動足跡建立模組220、以及資訊整合模組330則是配置於雲端網路伺服器30。而第2種實施方式則為現場端運算的配置方式,也就是本創作的全體組成構件全部都是配置於現場端的隨身穿載裝置20,從而在現場端的隨身穿載裝置20便建立完成一組場域實境地圖移動足跡整合檔F3,再透過無線通訊方式來上傳至網際網路40上的雲端網路伺服器30,從而可提供下載至中央監視平台70。以下的實施例將假設採用第1種實施方式。
以下同時配合第4圖的功能流程圖來說明本創作的遠距式人員移動足跡追蹤監視系統10在實際應用時的使用方法及整體運作過程。
如第3圖所示,假設有一建築物80發生火災,而有一位消防人員50要進入發生火災的建築物80來執行消防救難任務,則消防人員50便可穿戴上本創作的遠距式人員移動足跡追蹤監視系統10所整合的隨身穿載裝置20。第3圖僅示範本創作應用於一位消防人員50,但實際上假如有多位消防人員同時進入發生火災的建築物80,則可每一位消防人員都配備一具隨身穿載裝置20,用來同時追蹤監視每一位消防人員在火災現場內的移動足跡。
如第4圖所示,首先消防人員50在建築物80的入口處,也就是起點位置P0,便啟動本創作的遠距式人員移動足跡追蹤監視系統10。在啟動之後,本創作的遠距式人員移動足跡追蹤監視系統10便同時啟動光學雷達掃描儀110、深度攝影機120、方向感應器130、和陀螺儀140,從而同步執行步驟S11、S12、S13、S14的運作功能。
於步驟S11,光學雷達掃描儀110持續朝向消防人員50當前所在位置的周圍場域發射出一道光束,再接收從周圍場域的物體反射回來的光波。基於此反射回來的光波從發射到接收之間的時間差,光學雷達掃描儀110便可計算出消防人員50當前所在位置相對於周圍環境物體之間的距離,據此持續產生一組場域周圍物體距離信號D1。
於步驟S12,深度攝影機120持續接收及感測光學雷達掃描儀110所發出的光束的反射光波,並且利用飛時測距技術(Time of Flight,ToF)來計算出每一個周圍環境物體的深度,從而產生一組場域深度影像信號D2。
於步驟S13,方向感應器130持續感測消防人員50在移動過程中的加速度及重力的變化,包括消防人員50開始前進的正向加速度及停止前進的逆向加速度,以及上下樓梯所造成的重力變化,從而產生一組加速度及重力變化信號D3。
於步驟S14,陀螺儀140感測消防人員50在移動過程中向右轉或向左轉所產生的角動量變化,也就是轉向角度,從而產生一組角動量變化信號D4。
以上四個步驟所產生輸出之信號能夠同時藉由一無線通訊方式,例如WiFi、熱點、Bluetooth、5G SIM卡行動通訊,來上傳至網際網路40上的雲端網路伺服器30,再由雲端網路伺服器30負責執行以下的步驟S21、S22、和S30。
於步驟S21,場域實境地圖建立模組210處理光學雷達掃描儀110所產生的場域周圍物體距離信號D1和深度攝影機120所產生的場域深度影像信號D2,藉以建立一組場域實境地圖影像檔F1。此場域實境地圖影像檔F1可用3D立體方式和2D平面方式來顯示消防人員50在移動過程所經過的每一個位置的周圍場域實境地圖影像,並且利用飛時測距技術(Time of Flight,ToF)來顯示每一個周圍環境物體的深度,也就是相對於消防人員50當前所在位置的距離。
於步驟S22,移動足跡建立模組220處理方向感應器130所產生的加速度及重力變化信號D3和陀螺儀140所產生的角動量變化信號D4,從而建立一移動足跡圖檔F2,用來顯示消防人員50在發生火災的建築物80內的移動足跡,包括從起點位置P0開始向前的直線移動距離、遇到岔路的轉彎方向、以及遇到樓梯處的上下方向。
於步驟S30,資訊整合模組300整合場域實境地圖建立模組210所建立的場域實境地圖影像檔F1和移動足跡建立模組220所建立的移動足跡圖檔F2,從而生成一組場域實境地圖移動足跡整合檔F3。此場域實境地圖移動足跡整合檔F3接著被安置於雲端網路伺服器30來提供遠端下載。
於步驟S40,遠端的消防指揮官60將中央監視平台70連結至網際網路40上的雲端網路伺服器30,便可從雲端網路伺服器30下載該場域實境地圖移動足跡整合檔F3,從而可在中央監視平台70顯示及瀏覽其內容,藉此便可即時追蹤及掌握現場端的消防人員50在發生火災的建築物80內的移動足跡及其所經過之每一個位置的周圍場域實境地圖影像。
假設消防人員50自己本身也發生意外而需要救援的狀況,例如自己也受困於火場而無法移動,或是現場發生爆炸或建築設施突然塌下而導致受傷或昏迷,則遠端的消防指揮官60便可依據下載的場域實境地圖移動足跡整 合檔F3來了解及掌握受困的消防人員50在發生火災的建築物80內的先前的移動足跡,並同時掌握消防人員50先前所經過之每一個位置的周圍場域實境地圖影像,從而可用來指示增援人員循著受困的消防人員50先前的移動足跡來快速定位及搜尋到受困的消防人員50。
在第3圖的應用實例,當增援人員從起始位置P0走到位置P1會遇到一個岔路,便可由場域實境地圖移動足跡整合檔F3的顯示內容來得知受困的消防人員50先前是直走前進;接著走到位置P2會再遇到另一個岔路,便可得知受困的消防人員50先前是向右轉;再接著走到位置P3又會再遇到一個岔路,便可得知受困的消防人員50先前是向右轉;循此前進,最後便可在位置P4搜尋到受困的消防人員50。
總結而言,本創作針對消防人員在執行火災的消防任務時可能遇到的一個問題,也就是消防人員自己本身也因發生意外而失聯或遇難受困而需要救援的問題,提出了一個有效及可行的解決方案。
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的實質技術內容的專利範圍。本創作的廣義的最上位概念係定義於以下的申請專利範圍。假如任何他人所完成的產品或技術方法與以下的申請專利範圍所定義者為完全相同、或是為一種等效之變更,均將被視為涵蓋於本創作的專利範圍之中。
10:本創作的遠距式人員移動足跡追蹤監視系統
110:光學雷達掃描儀(LiDAR)
120:深度攝影機
130:方向感應器(accelerometer)
140:陀螺儀
210:場域實境地圖建立模組
220:移動足跡建立模組
300:資訊整合模組
D1:場域周圍物體距離信號
D2:場域深度影像信號
D3:加速度及重力變化信號
D4:角動量變化信號
F1:場域實境地圖影像檔
F2:移動足跡圖檔
F3:場域實境地圖移動足跡整合檔

Claims (6)

  1. 一種遠距式人員移動足跡追蹤監視系統,可應用於在遠距同時追蹤監視一或多位特定人員在一特定場域內的移動足跡,藉以追蹤及定位該特定人員在該特定場域內的當前所在位置;本遠距式人員移動足跡追蹤監視系統至少包含:一光學雷達掃描儀,其可發出一道光束來掃描該特定場域內的周圍環境物體,藉以產生及輸出一組場域周圍物體距離信號,用來表示該特定人員當前所在位置相對於該特定場域內的周圍環境物體之間的距離;一深度攝影機,其可用來攝取該特定人員在該特定場域內的當前所在位置的周圍環境的影像,藉以產生及輸出一組場域深度影像信號;一方向感應器,其可感應該特定人員在該特定場域內的移動過程造成的加速度及重力變化,藉以產生及輸出一組加速度及重力變化信號;一陀螺儀,其可感測該特定人員在該特定場域內的移動過程因改變行進方向所造成的角動量變化,藉以產生及輸出一組角動量變化信號;一場域實境地圖建立模組,其係同時連結至該光學雷達掃描儀和該深度攝影機,用以同時接收及處理該光學雷達掃描儀所輸出的場域周圍物體距離信號和該深度攝影機所輸出的場域深度影像信號,藉以建立一組場域實境地圖影像檔;一移動足跡建立模組,其係同時連結至該方向感應器和該陀螺儀,用以同時接收及處理該方向感應器所輸出的加速度及重力變化信號和該陀螺儀所輸出的角動量變化信號,藉以建立一組移動足跡圖檔;以及一資訊整合模組,其係同時連結至該場域實境地圖建立模組和該移動足跡建立模組,用以同時接收及整合該場域實境地圖建立模組所建立的場域實境地圖影像檔和該移動足跡建立模組所建立的移動足跡圖檔,藉以生成一組場域實境 地圖移動足跡整合檔,用來顯示該特定人員在該特定場域內的移動足跡及其所經過之每一個位置的周圍場域實境地圖影像;其中,該場域實境地圖移動足跡整合檔係安置於一雲端網路伺服器,令一遠端的中央監視平台可透過網際網路來下載及瀏覽該場域實境地圖移動足跡整合檔的內容。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遠距式人員移動足跡追蹤監視系統,其係採用一雲端運算的配置方式,將該光學雷達掃描儀、該深度攝影機、該方向感應器、以及該陀螺儀係配置於一隨身穿載裝置,且該隨身穿載裝置係透過一無線通訊方式來連結至該雲端網路伺服器;而該場域實境地圖建立模組、該移動足跡建立模組、以及該資訊整合模組則係配置於該雲端網路伺服器。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遠距式人員移動足跡追蹤監視系統,其中,該無線通訊方式,其類型包括:WiFi、熱點、Bluetooth、5G SIM卡行動通訊。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遠距式人員移動足跡追蹤監視系統,其中,該光學雷達掃描儀為一LiDAR型的光學雷達掃描儀。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遠距式人員移動足跡追蹤監視系統,其中,該光學雷達掃描儀所發出的光束,其類型包括脈衝雷射光束和紅外線光束。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遠距式人員移動足跡追蹤監視系統,其中,該場域實境地圖移動足跡整合檔F3同時使用3D立體方式和2D平面方式來顯示該特定人員在該特定場域內的移動足跡及其所經過之每一個位置的周圍場域實境地圖影像。
TW110206779U 2021-06-11 2021-06-11 遠距式人員移動足跡追蹤監視系統 TWM6174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6779U TWM617461U (zh) 2021-06-11 2021-06-11 遠距式人員移動足跡追蹤監視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6779U TWM617461U (zh) 2021-06-11 2021-06-11 遠距式人員移動足跡追蹤監視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7461U true TWM617461U (zh) 2021-09-21

Family

ID=78779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6779U TWM617461U (zh) 2021-06-11 2021-06-11 遠距式人員移動足跡追蹤監視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174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0644B (zh) * 2021-06-11 2023-01-21 吳逸凡 遠距式人員移動足跡追蹤監視系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0644B (zh) * 2021-06-11 2023-01-21 吳逸凡 遠距式人員移動足跡追蹤監視系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01218B2 (en) Hybrid reality system including beacons
Liu et al. Robot-assisted smart firefighting and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US9921068B2 (en) Devices and methods to facilitate escape from a venue with a sudden hazard
US20150024368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virtual environment conflict nullification
Raj et al. Internet of robotic things based autonomous fire fighting mobile robot
Burion Human detection for robotic urban search and rescue
JP6788845B2 (ja) 遠隔通信方法、遠隔通信システム及び自律移動装置
JP2014168824A (ja) ロボット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ロボット制御方法
TWI755834B (zh) 視覺圖資定位系統
TWM617461U (zh) 遠距式人員移動足跡追蹤監視系統
Lin et al. Integrated smart robot with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system for automated inspection and emergency response
KR20200061564A (ko) 복합재난 사고대응 지원용 지휘통제시스템
US20230384114A1 (en) 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for navigation and map generation within a visually obscured environment
Thavasi et al. Sensors and tracking methods used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based unmanned search and rescue system-A review
TWI790644B (zh) 遠距式人員移動足跡追蹤監視系統
Jain et al. Review on lidar-based navigation systems for the visually impaired
KR20170014480A (ko) 무인 비행기를 이용한 이용한 길 안내 방법
Laffan et al. Using the ARAIG haptic suit to assist in navigating firefighters out of hazardous environments
Nevliudov et al. Development of a mobile robot prototype with an interactive control system
CN111427354A (zh) 一种基于Kinect的安防巡检AGV小车
RU2736008C1 (ru) Способ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среды дополненной реальности
Chuttur et al.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n autonomous wheeled robot using iot with human recognition capability
Divya et al. Amphibious surveillance robot with smart sensor nodes
KR102472579B1 (ko) 가상 소방 훈련을 위한 모션 캡쳐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모션 캡쳐 방법
Alhawas et al.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a smart fire-fighter robotic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