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4817U - 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 - Google Patents

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14817U
TWM614817U TW110204001U TW110204001U TWM614817U TW M614817 U TWM614817 U TW M614817U TW 110204001 U TW110204001 U TW 110204001U TW 110204001 U TW110204001 U TW 110204001U TW M614817 U TWM614817 U TW M614817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olarized light
optical
phase retardation
partially
reflectiv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0400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柔慧
黃文昭
施富斌
游鴻文
Original Assignee
雙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雙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雙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20400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14817U/zh
Publication of TWM6148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14817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創作提供一種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其係在光學模組後、顯示屏前,擺放至少一相位延遲元件、部分穿透部分反射元件及反射式偏振元件進行排列,使顯示屏射出的光線入射後經過多次偏振、反射、再偏振,得到可穿透最後一層反射式偏振元件的偏振光,穿過該反射式偏振元件後入射光學模組再被導入人眼中,當光學模組中之至少一光學鏡片為N個時,
Figure 01_image001
,其中V dj及n j分別為光學鏡片之阿貝數及折射率,

Description

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
本創作係有關一種頭戴顯示器之技術,特別是指一種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
頭戴顯示器(Head-mounted display)是用於顯示圖像及色彩的設備,通常是用眼罩或頭盔的形式,將顯示屏貼近使用者的眼腈,通過光路調整焦距以在近距離中對眼睛投射畫面,產生虛像放大效果,增加臨場體驗感。
第1圖所示為虛擬實境的頭戴顯示器,顯示屏10投射的影像經過一段光程為d的光路後入射光學模組20,光學模組20再將影像導入到使用者的人眼22中,假設光程d為40mm,則頭戴顯示器的長度由光程d加上光學模組及適眼距和外殼後必然大於40mm,對於戴在頭上的眼罩和頭盔而言略顯笨重,故將頭戴顯示器的厚度縮小、便於使用者配戴使用為一項重要的課題。
因此,本創作即提出一種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有效解決上述該等問題,具體架構及其實施方式將詳述於下:
本創作之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種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其係在頭戴顯示器的顯示屏和光學模組之間設置偏振元件、相位延遲元件、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等光學元件,利用光線的相位延遲及多次反射達到近似長度的光程,藉以縮短顯示屏和光學模組之間的距離,以將頭戴顯示器微型化。
本創作之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種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其 係將所有光學元件設在同軸上,依據顯示屏的偏振情況進行調整,以在縮短顯示屏和光學模組之間的距離的前提下增加光學系統配置的變化性與靈活性。
為達上述目的,本創作提供一種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包括:一顯示屏,輸出影像並發出偏振光;一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對應該顯示屏設置,使該偏振光部分反射,部分穿透該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一第二相位延遲元件,對應該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將部分穿透該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之該偏振光進行相位延遲,成為第二偏振角度之偏振光;一反射式偏振元件,對應該第二相位延遲元件設置,接收該第二偏振角度之偏振光並進行全反射,反射到該第二相位延遲元件,該第二偏振角度之偏振光經過該第二相位延遲元件及該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後,再被該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反射回該第二相位延遲元件及該反射式偏振元件並穿透;以及一光學模組,對應該反射式偏振元件,該光學模組包括至少一光學鏡片,以接收穿透該反射式偏振元件之偏振光,並將其導入至少一人眼中,其中,光學模組中之該至少一光學 鏡片為N個時,
Figure 110204001-A0305-02-0004-16
,1
Figure 110204001-A0305-02-0004-43
N
Figure 110204001-A0305-02-0004-44
3,其中Vdj為光學鏡片 之阿貝數,nj為光學鏡片之折射率,1
Figure 110204001-A0305-02-0004-45
j
Figure 110204001-A0305-02-0004-46
3。
根據本創作之實施例,該光學模組之該至少一光學鏡片中最靠近 該人眼之光學面的曲率半徑為Reye
Figure 110204001-A0305-02-0004-17
根據本創作之實施例,該至少一光學鏡片中最靠近該人眼的是一第一透鏡,該第一透鏡不包含平面透光元件與具偏振功能之膜片,該第一透鏡朝向該人眼之光學面的曲率半徑為R1,另一側之曲率半徑為R2,該光學系統之 最大可視半徑為H
Figure 110204001-A0305-02-0004-20
根據本創作之實施例,該光學模組之該至少一光學鏡片中最靠近該人眼之光學面為平面、球面、非球面、菲涅爾面、自由型式或部分凹部分凸。
根據本創作之實施例,該光學模組包括一線偏振片,其設於一平面透光元件或該光學鏡片上。
根據本創作之實施例,該線偏振片設於該光學模組之最後一面,且該第二相位延遲元件及該反射式偏振元件係設於該線偏振片上。
根據本創作之實施例,該第二相位延遲元件及該反射式偏振元件係設於該光學模組中之該光學鏡片的最後一面上。
根據本創作之實施例,該光學模組之厚度為TTL,1≦TTL≦11。
根據本創作之實施例,該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之反射面的焦距 為fs,122≦fs≦無限大,且
Figure 110204001-A0305-02-0005-23
,F為光學系統的有效焦距
根據本創作之實施例,當該光學模組中之該至少一光學鏡片滿足
Figure 110204001-A0305-02-0005-21
,1
Figure 110204001-A0305-02-0005-47
N
Figure 110204001-A0305-02-0005-48
3時,,該至少一光學鏡片不包括平板 玻璃元件與偏光片。
根據本創作之實施例,該反射式偏振元件為一偏振片,該第二相位延遲元件為一相位延遲片。
根據本創作之實施例,該反射式偏振元件為設於該光學模組中、具反射式偏振功能之元件,或為該光學模組中具反射式偏振功能之鏡片,該第二相位延遲元件為一相位延遲片。
根據本創作之實施例,該反射式偏振元件為設於該光學模組中、具反射式偏振功能之元件,或為該光學模組中具反射式偏振功能之鏡片,而該第二相位延遲元件同樣設於該光學模組中,為在反射式偏振元件之前、具相位 延遲功能之元件,或為該光學模組中具相位延遲功能之鏡片。
根據本創作之實施例,該顯示屏送出並進入該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之該偏振光為圓偏振光。
根據本創作之實施例,該顯示屏送出之該偏振光為線偏振光,於該顯示屏及該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之間更設有一第一相位延遲元件,用以將該偏振光進行第一次相位延遲,成為第一偏振角度之偏振光,並使線偏振光經過該第一相位延遲元件後轉換成圓偏振光。
根據本創作之實施例,該反射式偏振元件將該第二偏振角度之偏振光全反射回該第二相位延遲元件,使該第二偏振角度之偏振光穿透該第二相位延遲元件並成為第三偏振角度之偏振光,該第三偏振角度之偏振光再被該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部分反射回該第二相位延遲元件後,穿透該第二相位延遲元件並成為第四偏振角度之偏振光,該第四偏振角度之偏振光穿透該反射式偏振元件。
承上,該第二偏振角度之偏振光中,部分穿透該第二相位延遲元件者為線偏振光,而被該反射式偏振元件反射後穿透該第二相位延遲元件者為圓偏振光。
根據本創作之實施例,該反射式偏振元件所反射之該第二偏振角度之偏振光為線偏振光,該反射式偏振元件所穿透之該第四偏振角度之偏振光為線偏振光。
根據本創作之實施例,該顯示屏送出之該偏振光為無特定偏振態,於該顯示屏及該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之間更設有一線偏振片及一第一相位延遲元件,該線偏振片設於該顯示屏及該第一相位延遲元件之間,該顯示屏提供之該偏振光經過該線偏振片後成為線偏振光,該第一相位延遲元件再將該線偏振光進行第一次相位延遲,成為第一偏振角度之偏振光,並使該第一偏振 角度之偏振光轉換成圓偏振光。
根據本創作之實施例,該光學模組為平面、球面、非球面、菲涅爾面、自由型式或部分凹部分凸面的透鏡,且為一片或多片透鏡之組合。
10:顯示屏
11:線偏振片
12:第一相位延遲元件
14: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
16:第二相位延遲元件
18:反射式偏振元件
19:鏡片、第一透鏡
20:光學模組
202:平面透光元件
204:線偏振片
205:第一透鏡
206:第二透鏡
208:第三透鏡
22:人眼
第1圖為先前技術中頭戴顯示器的顯示屏與人眼之間光程之示意圖。
第2A圖及第2B圖為本創作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之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第3A圖為本創作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之另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第3B圖及第3C圖為傳統之頭戴顯示器及本創作第3A圖中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之比對示意圖。
第4圖為本創作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之再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第5圖為本創作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之又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第6圖至第12圖為本創作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之又一實施例之示意圖。
本創作提供一種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其應用於頭戴顯示器,特別是頭戴顯示器的虛擬實境系統,由於是戴在使用者的頭上,若體積太大、太長則難以固定在使用者的頭部而會受重力影響下墜,因此頭戴顯示器的大小愈小愈好,本創作之目的即在於利用複數透鏡將光線進行多次反射,在近似長度之光程下使光學模組和顯示屏之間的距離縮短,以達到將頭戴顯示器微型化之目的。
請參考第2A圖及第2B圖,其為本創作中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之一實施例示意圖,包括一顯示屏10、一部份反射部分穿透元件14、一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一反射式偏振元件18及一光學模組20,首先請參考第2A圖,在此實施例中,顯示屏10輸出影像,並發出偏振光,如圖中所示之偏振光1; 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14對應顯示屏10設置,其將入射之偏振光1部分反射回顯示屏10,剩餘的則穿透該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14,在一較佳實施例中,該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14為一半反射、一半穿透;另外,在此實施例中,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為一獨立的相位延遲片,反射式偏振元件18為一獨立的偏振片,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對應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14設置,將穿透該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14之偏振光1進行第二次相位延遲,成為第二偏振角度之偏振光2;反射式偏振元件18對應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設置,會將偏振光2全反射回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而偏振光2穿透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後,會再被偏振一次,成為第三偏振角度之偏振光3。
接著請參考第2B圖,第三偏振角度之偏振光3穿透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並到達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14後,再被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14部分反射回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後(部分穿透的部分為能量損失),並在穿透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後被偏振,成為第四偏振角度之偏振光4,此時偏振光4的第四偏振角度符合反射式偏振元件18的穿透條件,因此偏振光4可穿透反射式偏振元件18並入射對應的光學模組20,由光學模組20將偏振光4導入至少一人眼22中。
在一第一實施例中,顯示屏10所發出之光線為具有45度偏振之圓偏振光,因此第一偏振角度為45度(亦即偏振光1為45度偏振光),而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為45度偏振元件,第二偏振角度為90度(亦即偏振光2為90度偏振光),第三偏振角度為135度(亦即偏振光3為135度偏振光),第四偏振角度為180度(亦即偏振光4為180度偏振光)。在此實施例中,反射式偏振元件18僅提供180度偏振光穿透,因此偏振光4可穿透反射式偏振元件18。
在一第二實施例中,顯示屏10具有不同的偏振態,其第一偏振角度為135度(亦即偏振光1為135度偏振光),但同樣發出圓偏振光,而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同樣為45度偏振元件,第二偏振角度為0或180度(亦即偏振光2為0 或180度偏振光),第三偏振角度為45度(亦即偏振光3為45度偏振光),第四偏振角度為90度(亦即偏振光4為90度偏振光)。在此實施例中,反射式偏振元件18僅提供90度偏振光穿透,因此偏振光4可穿透反射式偏振元件18。
在第2A、2B圖之實施例中,顯示屏10所發出之偏振光1為圓偏振光;部分穿透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之偏振光2為線偏振光,而被反射式偏振元件18反射之偏振光2同樣為線偏振光,但經過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後的偏振光3變成圓偏振光。此偏振光3原本是圓偏振光,但被部分穿透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反射後,再次通過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後,偏振光4變成線偏振光,直到穿透反射式偏振元件18之偏振光4仍為線偏振光。
本創作中,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14之反射面的焦距為fs,122 ≦fs≦無限大,且
Figure 110204001-A0305-02-0009-24
,F為光學系統的有效焦距。
在本創作中,光學模組20為平面、球面、非球面、菲涅爾面、自由型式或部分凹部分凸面的透鏡,且為一片或多片透鏡之組合。
第3A圖為本創作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之另一實施例之示意圖。若顯示屏10發出的不是圓偏振光而是線偏振光,則如第3A圖所示,需在顯示屏10後增加一第一相位延遲元件12,將顯示屏10所發出之偏振光轉換為圓偏振光,並進行第一次相位延遲,變成第一偏振角度之偏振光1。偏振光1經過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14後,部分被反射回第一相位延遲元件12,剩餘的則穿透該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14;部分穿透該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14之偏振光1接著通過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經過第二次相位延遲後成為第二偏振角度之偏振光2;偏振光2被反射式偏振元件18全反射回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穿透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後被再次偏振為第三偏振角度之偏振光3。偏振光3穿透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並到達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14後,再被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 件14部分反射回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後(部分穿透的部分為能量損失),並在穿透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後被偏振,成為第四偏振角度之偏振光4,此時偏振光4的第四偏振角度符合反射式偏振元件18的穿透條件,因此偏振光4可穿透反射式偏振元件18並入射對應的光學模組20,由光學模組20將偏振光4導入至少一人眼22中。
在一第三實施例中,顯示屏10射出之偏振光為0度線偏振光,第一相位延遲元件12為45度偏振元件,因此第一偏振角度為45度(亦即偏振光1為45度偏振光),而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為45度偏振元件,第二偏振角度為90度(亦即偏振光2為90度偏振光),第三偏振角度為135度(亦即偏振光3為135度偏振光),第四偏振角度為180度(亦即偏振光4為180度偏振光)。在此實施例中,反射式偏振元件18僅提供180度偏振光穿透,因此偏振光4可穿透反射式偏振元件18。
在一第四實施例中,顯示屏為射出之偏振光為90度線偏振光,而第一相位延遲元件12為45度偏振元件,因此第一偏振角度為135度(亦即偏振光1為135度偏振光),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同樣為45度偏振元件,第二偏振角度為0或180度(亦即偏振光2為0或180度偏振光),第三偏振角度為45度(亦即偏振光3為45度偏振光),第四偏振角度為90度(亦即偏振光4為90度偏振光)。在此實施例中,反射式偏振元件18僅提供90度偏振光穿透,因此偏振光4可穿透反射式偏振元件18。
第3B圖及第3C圖為第1圖中傳統之頭戴顯示器及本創作第3A圖中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之比對示意圖。本創作可將第一相位延遲元件12及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14設為一組,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及反射式偏振元件18為一組,舉例而言,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及反射式偏振元件18可為同一鏡片,例如在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靠近光學模組20側設置反射式偏振功能之元件,做為 反射式偏振元件18,或是利用特殊材料達到同一鏡片具有相位延遲及反射式偏振的功能,同理,第一相位延遲元件12及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14亦可透過材料選擇而做在同一鏡片上。眾所周知,鏡片之厚度會影響折射率及光程,當鏡片愈厚時,折射率愈高,因此光程的差異也愈高,但誤差極小,仍在可允許的範圍內,因此第3B圖和第3C圖可說具有幾近相同的光程d(圖中虛線總長度),但本創作之光學系統具有較短的後焦距離,可將傳統頭戴顯示器的後焦距離縮短為0.3~0.7倍,而可達到與傳統頭戴顯示器同樣清晰的影像效果。
第4圖為本創作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之再一實施例之示意圖。若顯示屏10並無特定偏振態,則如第4圖所示,需在顯示屏10之後、第一相位延遲元件12之前增加一線偏振片11,將顯示屏10所射出之偏振光先轉換成線偏振光,線偏振光通過第一相位延遲元件12後變成第一偏振角度之偏振光1,且偏振光1變成圓偏振光。偏振光1經過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14後,部分被反射回第一相位延遲元件12,剩餘的則穿透該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14;部分穿透該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14之偏振光1接著通過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經過第二次相位延遲後成為第二偏振角度之偏振光2;偏振光2被反射式偏振元件18全反射回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穿透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後被再次偏振為第三偏振角度之偏振光3。偏振光3穿透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並到達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14後,再被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14部分反射回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後(部分穿透的部分為能量損失),並在穿透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後被偏振,成為第四偏振角度之偏振光4,此時偏振光4的第四偏振角度符合反射式偏振元件18的穿透條件,因此偏振光4可穿透反射式偏振元件18並入射對應的光學模組20,由光學模組20將偏振光4導入至少一人眼22中。
於一第五實施例中,若第一相位延遲元件12、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為45度偏振元件,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14為一半反射一半穿透,反射式偏 振元件18僅提供180度偏振光穿透,則在顯示屏10未有特定偏振態的狀態下,先經過線偏振片11後變為一線偏振光,接著通過第一相位延遲元件12後增加了45度的相位延遲,使通過第一相位延遲元件12的為45度偏振光1,之後經過部分穿透部分反射元件14使45度偏振光1部分穿透,經過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後,其偏振轉為90度相位延遲的偏振光2,並在反射式偏振元件18上完成全反射,讓反射後的光再度通過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將偏振光3的相位從90度延遲調整成延遲了135度,接著再通過部分穿透部分反射元件14,使其反射回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此時偏振光3的相位延遲從135度被調整為原本偏振態的180度偏振光4,即可入射至光學模組20中。
在一第六實施例中,顯示屏10同樣無特定偏振態,但線偏振片11射出90度的線偏振光,第一相位延遲元件12為45度偏振元件,因此第一偏振角度為135度(亦即偏振光1為135度偏振光),而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同樣為45度偏振元件,第二偏振角度為0或180度(亦即偏振光2為0或180度偏振光),第三偏振角度為45度(亦即偏振光3為45度偏振光),第四偏振角度為90度(亦即偏振光4為90度偏振光)。在此實施例中,反射式偏振元件18僅提供90度偏振光穿透,因此偏振光4可穿透反射式偏振元件18。
本創作中所有元件皆在同軸上,並依據頭戴顯示器之顯示屏的偏振狀況,利用第3A圖及第4圖之顯示屏10及線偏振片11做增減進行調整,總而言之,若顯示屏10射出的是圓偏振光,便不需要設置線偏振片11及第一相位延遲元件12;若顯示屏10射出的是線偏振光,則需設置第一相位延遲元件12;若顯示屏10射出的是無特定偏振態的偏振光,則需同時設置線偏振片11及第一相位延遲元件12。
本創作利用近似光程可達到相同影像的原理將頭戴顯示器的長度縮短,舉例而言,第3A圖中從顯示屏10至光學模組20之光學路徑經過多次的 反射,因此若第3A圖之實施例中從顯示屏10到光學模組20的每一次反射的長度加總後的光程為d,與第1圖之先前技術中顯示屏10到光學模組20的光程d幾近相同,但由於第3A圖實施例中顯示屏10到光學模組20的光路經過多次反射加總,因此實際從顯示屏10到光學模組20的長度會遠小於第1圖中從顯示屏10到光學模組20的長度,達到縮短頭戴顯示器長度之目的。
此外,光學模組20中還可包括至少一光學鏡片,舉例而言,將反射式偏振元件18、或反射式偏振元件18及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一起設於光學模組中,若只有反射式偏振元件設在光學模組中,則其可為具反射式偏振功能之元件;若二者皆設在光學模組中,則如第5圖所示,反射式偏振元件18為具反射式偏振功能之元件,而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為在反射式偏振元件18之前、具相位延遲功能之元件。如此一來,還可使後焦距離更短。總而言之,光學模組20中的至少一光學鏡片中最靠近人眼22之光學面(如第5圖之鏡片19靠近人眼22之 一面)的曲率半徑為Reye
Figure 110204001-A0305-02-0013-26
。此外,此最靠近人眼22的鏡片19之 光學面為平面、球面、非球面、菲涅爾面、自由型式或部分凹部分凸。
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光學模組中最靠近人眼22的是一第一透鏡(如第5圖之鏡片19),此第一透鏡19不包含平面透光元件與具偏振功能之膜片,且第一透鏡19朝向人眼之光學面的曲率半徑為R1(等於上段之Reye),另一側 之曲率半徑為R2,本創作光學系統之最大可視半徑為H,
Figure 110204001-A0305-02-0013-28
此外,在本創作之另一實施例中,光學模組20包括一線偏振片,其設於一平面透光元件或一光學鏡片上。請參考第6圖,假設光學模組20包括一平面透光元件202,而線偏振片204則以鏡片或鍍膜的方式設於平面透光元件202上。此外,此線偏振片更可設於光學模組20之最後一面,如第6圖中線偏振片204 設在最後一片鏡片,亦即平面透光元件202的左側,為光學模組20的最後一面。
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及反射式偏振元件18係設於光學模組20的最後一片光學鏡片的最後一面,或是光學模組20中最後一面的線偏振片204上。以第6圖為例,即是將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及反射式偏振元件18的位置改成在線偏振片204上。
第7圖為本創作之又一實施例中,在本創作之一實施例中,當光 學模組20中的光學鏡片為N個,且滿足
Figure 110204001-A0305-02-0014-31
,1
Figure 110204001-A0305-02-0014-49
N
Figure 110204001-A0305-02-0014-50
3,其中Vdj為光學鏡片之阿貝數,nj為光學鏡片之折射率。此時,光學模組20中的光學鏡片不包括平板玻璃與偏光片。以第7圖為例,光學模組20中的光學鏡片係包括三個透鏡,從靠近人眼22到顯示屏10依序為一第一透鏡205、一第二透鏡206及一第三透鏡208,其折射率分別為n1、n2、n3,阿貝數分別為Vd1、Vd2、Vd3,此第一、第二、第三透鏡205、206、208不包括平面透光元件與偏光片,且
Figure 110204001-A0305-02-0014-29
,0
Figure 110204001-A0305-02-0014-51
N
Figure 110204001-A0305-02-0014-52
3。舉例而言,第7圖中第一透鏡205雖然 為平面,但可為平面透鏡或線偏振片,而非平面透光元件或偏光片。
第8圖至第12圖為本創作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之其他實施例之示意圖。其中,第8圖之實施例依序包括顯示屏10、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14、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反射式偏振元件18、平面透光元件202、線偏振片204及第一透鏡205,此圖的第一透鏡205即為光學模組,且為菲涅爾透鏡。第9圖之實施例依序包括顯示屏10、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14、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反射式偏振元件18、平面透光元件202、第一透鏡205、平面透光元件202及線偏振片204,此圖的第一透鏡205、平面透光元件202及線偏振片204即為光學 模組,且第一透鏡205為菲涅爾透鏡。第10圖之實施例依序包括顯示屏10、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14、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反射式偏振元件18、平面透光元件202、第二透鏡206、線偏振片204及第一透鏡205,此圖中從反射式偏振元件18到第一透鏡205皆包含在光學模組中,且第一透鏡205為球面或非球面透鏡,第二透鏡206為菲涅爾透鏡。第11圖之實施例依序包括顯示屏10、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14、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反射式偏振元件18、平面透光元件202、第二透鏡206、第一透鏡205、線偏振片204及平面透光元件202,此圖中從反射式偏振元件18到人眼前的平面透光元件202皆包含在光學模組中,且第一透鏡205為球面或非球面透鏡,第二透鏡206為菲涅爾透鏡。第12圖之實施例依序包括顯示屏10、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14、第二相位延遲元件16、反射式偏振元件18、平面透光元件202、線偏振片204、第二透鏡206及第一透鏡205,此實施例的光學模組包括第二透鏡206及第一透鏡205,且第一透鏡205為球面或非球面透鏡,第二透鏡206為球面或非球面透鏡。從第8至第12圖之實施例可看出本案之光學模組20可包含一片或多片光學透鏡,且可為平面、圖面、凹面、雙凸等多種透鏡之組合。若光學模組20中最靠近人眼的第一透鏡205為平面透鏡時,還可在其上設置線偏振片204,進一步去除雜光。
唯以上所述者,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來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故即凡依本創作申請範圍所述之特徵及精神所為之均等變化或修飾,均應包括於本創作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10:顯示屏
14: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
16:第二相位延遲元件
18:反射式偏振元件
20:光學模組
22:人眼

Claims (19)

  1. 一種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包括:一顯示屏,輸出影像並發出偏振光;一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對應該顯示屏設置,使該偏振光部分反射,部分穿透該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一第二相位延遲元件,對應該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設置,接收部分穿透該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之該偏振光,並進行相位延遲,成為第二偏振角度之偏振光;一反射式偏振元件,對應該第二相位延遲元件設置,接收該第二偏振角度之偏振光並進行全反射,反射到該第二相位延遲元件,該第二偏振角度之偏振光經過該第二相位延遲元件及該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後,再被該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反射回該第二相位延遲元件及該反射式偏振元件並穿透;以及一組光學模組,對應該反射式偏振元件設置,該光學模組包括至少一光學鏡片,以接收穿透該反射式偏振元件之偏振光,並將其導入至少一人眼中,其中,該光學模組中之該至少一光學鏡片為N個時,0
    Figure 110204001-A0305-02-0017-53
    Figure 110204001-A0305-02-0017-32
    ,1
    Figure 110204001-A0305-02-0017-54
    N
    Figure 110204001-A0305-02-0017-55
    3,其中Vdj為該至少一光學鏡 片之阿貝數,nj為該至少一光學鏡片之折射率,1
    Figure 110204001-A0305-02-0017-56
    j
    Figure 110204001-A0305-02-0017-57
    3。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其中該至少一光學鏡片中最靠近該人眼的是一第一透鏡,該第一透鏡不包含平面透光元件與具偏振功能之膜片,該第一透鏡朝向該人眼之光學面的曲率 半徑為R1,另一側之曲率半徑為R2,該光學系統之最大可視半徑為
    Figure 110204001-A0305-02-0018-33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其中該部分反射部 分穿透元件之反射面的焦距為fs,122≦fs≦無限大,且
    Figure 110204001-A0305-02-0018-41
    Figure 110204001-A0305-02-0018-38
    ,F為光學系統的有效焦距。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其中該光學模組之該至少一光學鏡片中最靠近該人眼之光學面的曲率半徑為Reye
    Figure 110204001-A0305-02-0018-36
  5. 如請求項1或4所述之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其中該光學模組之該至少一光學鏡片中最靠近該人眼之光學面為平面、球面、非球面、菲涅爾面、自由型式或部分凹部分凸。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其中該光學模組包括一線偏振片,其設於一平面透光元件或該光學鏡片上。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其中該線偏振片設於該光學模組之最後一面,且該第二相位延遲元件及該反射式偏振元件係設於該線偏振片上。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其中該第二相位延遲元件及該反射式偏振元件係設於該光學模組中之該光學鏡片的最後一面上。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其中該光學模組之厚度為TTL,1≦TTL≦11。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其中該光學模組中 之該至少一光學鏡片滿足
    Figure 110204001-A0305-02-0019-42
    ,1
    Figure 110204001-A0305-02-0019-58
    N
    Figure 110204001-A0305-02-0019-59
    3時,該至少一光學鏡片不包括平板玻璃與偏光片。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其中該反射式偏振元件為一偏振片,該第二相位延遲元件為一相位延遲片。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其中該反射式偏振元件為設於該光學模組中、具反射式偏振功能之元件,或為該光學模組中具反射式偏振功能之鏡片,該第二相位延遲元件為一相位延遲片。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其中該反射式偏振元件為設於該光學模組中、具反射式偏振功能之元件,或為該光學模組中具反射式偏振功能之鏡片,而該第二相位延遲元件同樣設於該光學模組中,為在該反射式偏振元件之前、具相位延遲功能之元件,或為該光學模組中具相位延遲功能之鏡片。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其中該顯示屏送出並進入該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之該偏振光為圓偏振光。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其中該顯示屏送出之該偏振光為線偏振光,於該顯示屏及該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之間更設有一第一相位延遲元件,用以將該偏振光進行第一次相位延遲,成為第一偏振角度之偏振光,並使線偏振光經過該第一相位延遲元件後轉換成圓偏振光。
  1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其中該第二偏振角度之偏振光中,部分穿透該第二相位延遲元件者為線偏振光,而被該反射式偏振元件反射後穿透該第二相位延遲元件者為圓偏振光。
  1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其中該反射式偏振元件將該第二偏振角度之偏振光全反射回該第二相位延遲元件,使該第二偏振角度之偏振光穿透該第二相位延遲元件並成為第三偏振角度之偏振光,該第三偏振角度之偏振光再被該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部分反射回該第二相位延遲元件後,穿透該第二相位延遲元件並成為第四偏振角度之偏振光,該第四偏振角度之偏振光穿透該反射式偏振元件,其中該反射式偏振元件所反射之該第二偏振角度之偏振光為線偏振光,該反射式偏振元件所穿透之該第四偏振角度之偏振光為線偏振光。
  1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其中該顯示屏送出之該偏振光為無特定偏振態,於該顯示屏及該部分反射部分穿透元件之間更設有一線偏振片及一第一相位延遲元件,該線偏振片設於該顯示屏及該第一相位延遲元件之間,該顯示屏提供之該偏振光經過該線偏振片後成為線偏振光,該第一相位延遲元件再將該線偏振光進行第一次相位延遲,成為第一偏振角度之偏振光,並使該第一偏振角度之偏振光轉換成圓偏振光。
  19. 如請求項1所述之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其中該光學模組為平面、球面、非球面、菲涅爾面、自由型式或部分凹部分凸面的透鏡,且為一片或多片透鏡之組合。
TW110204001U 2021-04-13 2021-04-13 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 TWM6148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4001U TWM614817U (zh) 2021-04-13 2021-04-13 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204001U TWM614817U (zh) 2021-04-13 2021-04-13 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4817U true TWM614817U (zh) 2021-07-21

Family

ID=779122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4001U TWM614817U (zh) 2021-04-13 2021-04-13 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1481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2326A (zh) * 2022-02-11 2022-05-0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
CN114935822A (zh) * 2022-06-15 2022-08-23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
CN115185086A (zh) * 2022-07-19 2022-10-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2326A (zh) * 2022-02-11 2022-05-06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
CN114935822A (zh) * 2022-06-15 2022-08-23 业成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
CN115185086A (zh) * 2022-07-19 2022-10-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28264B1 (ko) 증강 현실 장치 및 증강 현실 장치에 사용되는 광학 시스템
CN109946837B (zh) 一种光学成像系统
TWM614817U (zh) 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
WO2022227540A1 (zh) 光学镜组、光学系统和头戴显示设备
CN210776039U (zh) 微型化短距离光学系统
TWM596873U (zh) 微型頭戴式顯示器之光學系統
TWI656358B (zh) 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
CN214751111U (zh) 超短距目镜系统
TWM615839U (zh) 超短距目鏡系統
CN216561221U (zh) 微型化头戴显示器的光学系统
CN113391447A (zh) 微型头戴显示器的光学系统
CN211826725U (zh) 微型头戴显示器的光学系统
TWI711838B (zh) 短距離之光學系統
TW202134734A (zh) 微型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
CN110646942A (zh) 一种超薄光学放大模组及其应用
TWM591624U (zh) 短距離之光學系統
TWM587756U (zh) 微型化短距離光學系統
TWI797563B (zh) 超短距目鏡系統
TWM564166U (zh) 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
CN110161690A (zh) 微型化头戴显示器的光学系统
TWI714451B (zh) 短距離光學系統
CN210776034U (zh) 短距离的光学系统
TWI798678B (zh) 微型化頭戴顯示器之光學系統
CN211603727U (zh) 短距离光学系统
CN112505920A (zh) 微型化短距离光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