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13084U - 插頭電連接器 - Google Patents

插頭電連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13084U
TWM613084U TW110200221U TW110200221U TWM613084U TW M613084 U TWM613084 U TW M613084U TW 110200221 U TW110200221 U TW 110200221U TW 110200221 U TW110200221 U TW 110200221U TW M613084 U TWM613084 U TW M613084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or
arc
contact portion
shaped contact
electrical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2002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張明勇
何家承
陳茂勝
Original Assignee
連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連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連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US17/170,355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US11545792B2/en
Publication of TWM6130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13084U/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2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with earth pin, blade or socket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種插頭電連接器,包括屏蔽殼體、絕緣體、多個彈性端子及多個屏蔽片。絕緣體位於屏蔽殼體內,各彈性端子設置於絕緣體,透過屏蔽片與絕緣體成型結合成一體,減少生產組裝工序,降低生產組裝不良耗損,並以屏蔽片之第一弧形接觸部朝向屏蔽殼體延伸且有效接觸於屏蔽殼體,第二弧形接觸部朝向接地端子延伸且有效接觸於接地端子。

Description

插頭電連接器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電連接器,特別是指一種插頭電連接器。
一般電連接器介面為通用序列匯流排(Universal Serial Bus,簡稱USB)為普遍為大眾所使用,並以USB2.0傳輸規格發展至現今為傳輸速度更快的USB3.0傳輸規格。
現有USB Type-C插頭電連接器的外型、結構、端子接觸方式、端子數目、各端子的距離(Pitch)、各端子的分配(Pin Assignment),都和目前的USB插頭電連接器截然不同。目前的USB Type-C插頭電連接器包含有一件式的主膠芯、設置於主膠芯之複數上下排彈性端子、複數上下排彈性端子各結合之副膠芯、複數上下排彈性端子之間的卡鉤件、膠芯外部覆蓋有外鐵殼及膠芯上設置導電片等結構。
一般USB Type-C插頭電連接器各零件為單一部件,需經繁複生產組裝步驟才能完成,生產組裝耗時且易有不良耗損。並且,導電片具有V型的彈臂,彈臂與接地(Ground)用彈性端子以及與外鐵殼接觸,V型的彈臂容易有接觸導通不穩定現象。
有鑑於上述問題,本創作係提供一種插頭電連接器,包括屏蔽殼體、絕緣體、多個彈性端子及多個屏蔽片。屏蔽殼體包含收納槽。絕緣體設置於收納槽,絕緣體包含插槽及多個穿孔,各穿孔形成於絕緣體二面且連通於插槽。各彈性端子設置於絕緣體且分別位於插槽內側,各彈性端子包括多個訊號端子、至少一電源端子及至少一接地端子。各屏蔽片分別結合於絕緣體二面,各屏蔽片包括一體之至少一側臂、第一弧形接觸部及第二弧形接觸部,第一弧形接觸部朝向屏蔽殼體延伸且接觸於屏蔽殼體,第二弧形接觸部朝向接地端子延伸且接觸於接地端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弧形接觸部自側臂端部朝外斜向延伸,第二弧形接觸部自第一弧形接觸部反折且斜向延伸,第一弧形接觸部與第二弧形接觸部的截面形成波浪狀之彈臂,側臂寬度大於第一弧形接觸部及第二弧形接觸部寬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絕緣體二面形成有多個成型區域,各屏蔽片分別結合於各成型區域。
在一些實施例中,屏蔽片包括凹孔,凹孔形成於側臂。
在一些實施例中,屏蔽片包括固定臂,固定臂自屏蔽片側端朝外斜向延伸。
在一些實施例中,絕緣體包括相對稱結合之第一絕緣體與第二絕緣體,第一絕緣體界定第一內側安裝空間,第二絕緣體界定第二內側安裝空間,第一內側安裝空間與第二內側安裝空間組成插槽。
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個彈性端子包括多個第一彈性端子與多個第二彈性端子,插頭電連接器更包括第一結合塊與第二結合塊,第一結合塊結合於各第一彈性端子且設置於第一絕緣體的第一內側安裝空間,第二結合塊結合於各第二彈性端子且設置於第二絕緣體的第二內側安裝空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各第一彈性端子包含第一接觸段、第一連接段及第一焊接段,第一連接段設置於第一結合塊,屏蔽片之第二弧形接觸部接觸位於第一結合塊側邊之第一連接段,第一接觸段自第一連接段一側延伸至插槽,第一焊接段自第一連接段另一側延伸穿出第一結合塊。
在一些實施例中,各第二彈性端子包含第二接觸段、第二連接段及第二焊接段,第二連接段設置於第二結合塊,屏蔽片之第二弧形接觸部接觸位於第二結合塊側邊之第二連接段,第二接觸段自第二連接段一側延伸至插槽,第二焊接段自第二連接段另一側延伸穿出第二結合塊。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塊包括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位於第一接地端子側邊,第一個第二弧形接觸部一邊接觸於第一接地端子,第一個第二弧形接觸部另一邊對應於第一凹槽;第二結合塊包括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位於第二接地端子側邊,第二個第二弧形接觸部一邊接觸於第二接地端子,第二個第二弧形接觸部另一邊對應於第二凹槽。
綜上所述,依據一些實施例,透過屏蔽片與絕緣體成型結合成一體,減少生產組裝工序,降低生產組裝不良耗損。並且,以屏蔽片之一體的側臂、第一弧形接觸部及第二弧形接觸部設置,第一弧形接觸部朝向屏蔽殼體延伸且有效接觸於屏蔽殼體,第二弧形接觸部朝向接地端子延伸且有效接觸於接地端子,插頭電連接器與插座電連接器對接時,以插頭電連接器之屏蔽片與插座電連接器之EMI導電片接觸而有效傳導接地、防電子干擾、抑制雜訊的效果。
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創作之詳細特徵以及優點,其內容足以使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瞭解本創作之技術內容並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之內容、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可輕易地理解本創作相關之目的及優點。
參照圖1至圖3,圖1為外觀示意圖,虛線表現屏蔽片8在屏蔽殼體1內的位置,圖2為正面分解示意圖,圖3為背面分解示意圖。在一些實施例中,插頭電連接器100可為USB Type-C連接介面規格,插頭電連接器100包含有屏蔽殼體1、絕緣體2、多個彈性端子及多個屏蔽片8。絕緣體2可以是一件式結構或多件式結構相互組合,多個彈性端子可以由多個端子排列成單一排或雙排,多個彈性端子包括第一彈性端子3及第二彈性端子6。
在一些實施例中,屏蔽殼體1包含收納槽11。
在一些實施例中,絕緣體2設置於收納槽11,絕緣體2包含插槽20(如圖8所示)及多個穿孔22’/22’’,各穿孔22’/22’’形成於絕緣體2二面(上表面及下表面)且連通於插槽20。
在一些實施例中,各彈性端子設置於絕緣體2且分別位於插槽20內側上下部位,各彈性端子包括多個訊號端子(例如第一訊號端子31與第二訊號端子61)、至少一電源端子(例如第一電源端子32與第二電源端子62)及至少一接地端子(例如第一接地端子33與第二接地端子63)。
在一些實施例中,各屏蔽片8分別結合於絕緣體2二面,各屏蔽片8包括一體之至少一側臂81、第一弧形接觸部82及第二弧形接觸部83,第一弧形接觸部82朝向屏蔽殼體1延伸且接觸於屏蔽殼體1,第二弧形接觸部83朝向接地端子延伸且接觸於接地端子。如圖11之俯視觀看,側臂81寬度大於第一弧形接觸部82及第二弧形接觸部83寬度。
參照圖2、圖4至圖5,圖4為分解示意圖,第一絕緣體2’與屏蔽片8之示意圖,圖5為分解示意圖,第二絕緣體2’’與屏蔽片8之示意圖。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弧形接觸部82自側臂81端部朝外斜向延伸,第二弧形接觸部83自第一弧形接觸部82反折且斜向延伸,第一弧形接觸部82與第二弧形接觸部83的截面形成波浪狀(例如N字型或S字型)外觀之彈臂。
參照圖2、圖4至圖5,在一些實施例中,絕緣體2二面(上表面與下表面)形成有多個成型區域2a,各屏蔽片8分別結合於各成型區域2a,各屏蔽片8表面貼齊絕緣體2二面而露出。
參照圖4至圖5、圖7及圖8,圖7為繪製如圖1所示之外觀示意圖,表現拿掉屏蔽殼體1之狀態。圖8為繪製如圖1A-A引線之剖面示意圖。多個屏蔽片8包括第一屏蔽片、第二屏蔽片,第一屏蔽片、第二屏蔽片分別包括有複數伸入插槽20(如圖8所示)之第一彈臂、第二彈臂。將第一屏蔽片組裝至第一絕緣體2’,第一絕緣體2’再與第一結合塊4組裝成半部件,將第二屏蔽片組裝至第二絕緣體2’’,第二絕緣體2’’再與第二結合塊7組裝成半部件,整合於上下半部件再裝入於屏蔽殼體1內。
參照圖4至圖5、圖7及圖8,在一些實施例中,屏蔽片8包括凹孔811,凹孔811形成於側臂81,當注塑成型絕緣體2時,形成凸塊23’/23’’在各凹孔811(如圖7所示),固定各屏蔽片8。屏蔽片8包括固定臂84,固定臂84自屏蔽片8側端朝外斜向延伸,當注塑成型絕緣體2時,固定臂84埋入在絕緣體2(如圖7所示),固定各屏蔽片8。
參照圖2至圖3、圖7及圖8,在一些實施例中,屏蔽殼體1為抽取工藝成型之中空殼體,屏蔽殼體1為一體式外殼,表面無任何接縫,外形美觀、結構強度提高。在此,屏蔽殼體1為一件式殼體結構所組成,但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態樣中,屏蔽殼體1亦可多件式殼體結構所彎折形成。並且,屏蔽殼體1後方內側的上下兩側彎折有扣持片13,扣合第一端子模組的第一結合塊4之凹部43與第二端子模組的第二結合塊7之凹部73。
參照圖2至圖3、圖7及圖8,在一些實施例中,絕緣體2包括相對稱結合之一第一絕緣體2’與一第二絕緣體2’’,第一絕緣體2’界定第一內側安裝空間20’,第二絕緣體2’’界定第二內側安裝空間20’’,第一內側安裝空間20’與第二內側安裝空間20’’組成插槽20。
參照參照圖2、圖3及圖6,圖6為分解示意圖,第一結合塊4、第一絕緣體2’與屏蔽片8之示意圖,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端子模組包括複數第一彈性端子3及第一結合塊4,第一結合塊4結合於各第一彈性端子3且設置於第一絕緣體2’的第一內側安裝空間20’(例如第一絕緣體2’的內側面)。
參照參照圖2、圖3及圖6,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端子模組包括複數第二彈性端子6及第二結合塊7,第二結合塊7結合於各第二彈性端子6且設置於第二絕緣體2’’的第二內側安裝空間20’’(例如第二絕緣體2’’的內側面)。
參照圖2至圖3及圖8,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端子模組、第二端子模組、第一絕緣體2’與第二絕緣體2’’為四件式結構相組合後,於第一絕緣體2’與第二絕緣體2’’其二者內側形成一插槽20,第一絕緣體2’、第二絕緣體2’’、第一端子模組與第二端子模組設置於屏蔽殼體1之收納槽11內。由已組裝第一端子模組的第一絕緣體2’與已組裝第二端子模組的第二絕緣體2’’相組合並設置於屏蔽殼體1之收納槽11內。
參照圖2至圖3及圖8,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端子模組包括有以注塑方式(嵌入成型,insert-molding)結合成一體之複數第一彈性端子3及第一結合塊4而成為第一件結構,再組合第二件結構之第一絕緣體2’。第二端子模組包括有以注塑方式(嵌入成型)結合成一體之複數第二彈性端子6及第二結合塊7而成為第三件結構,再組合第四件結構之第二絕緣體2’’。
參照圖2至圖3及圖8,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彈性端子3及第一結合塊4緊密結合,避免水氣從插頭電連接器100前方插接側(如圖8左側之插接開口)溢入後,經第一彈性端子3及第一結合塊4之間接觸部位(如圖8所示第一結合塊4上的端子槽)而流入至後方焊接側(如圖8右側之第一焊接段37與第二焊接段67位置)。
參照圖2至圖3及圖8,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彈性端子6及第二結合塊7緊密結合,避免水氣從插頭電連接器100前方插接側(如圖8左側之插接開口)溢入後,經第二彈性端子6及第二結合塊7之間接觸部位(如圖8所示第二結合塊7上的端子槽)而流入至後方焊接側(如圖8右側之第一焊接段37與第二焊接段67位置)。
參照圖2至圖3及圖8,在一些實施例中,四件式結構的第一端子模組、第二端子模組、第一絕緣體2’與第二絕緣體2’’相互組裝後,再裝入於屏蔽殼體1內。以此整合為上下半部件再裝入於屏蔽殼體1之收納槽11內,減少生產所需部件,減少生產組裝工序。第一端子模組與屏蔽殼體1之間、及第二端子模組與屏蔽殼體1之間可不需再設置擋片(例如是但不限於聚酯薄膜,Mylar)做絕緣,降低生產組裝的不良耗損。
參照圖2至圖3及圖8,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絕緣體2’與第二絕緣體2’’各係為環狀型體之一半結構。也就是說,第一絕緣體2’、第二絕緣體2’’為一半環狀型的扁長型板體,第一絕緣體2’與第二絕緣體2’’形狀規則,上下左右對稱。並且,第一絕緣體2’結合第二絕緣體2’’而組成環形壁結構,環形壁結構內形成插槽20,用以對接插座電連接器。
參照圖2至圖3、圖6及圖8,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第一彈性端子3包含複數第一訊號端子31、至少一第一電源端子32及至少一第一接地端子33。由複數第一彈性端子3之前視觀之,由右側至左側依序為第一接地端子33(Gnd)、第一對第一訊號端子31(TX1+-,高速差動訊號端子)、第一電源端子32(Power/VBUS)、第一功能偵測端子(CC1,用以偵測正反插的功能與辨認CABLE的功能)、一對第一訊號端子31(D+-,低速差動訊號端子)、第一保留端子(RFU)、第一電源端子32(Power/VBUS)、第二對第一訊號端子31(RX2+-,高速差動訊號端子)以及最左側之第一接地端子33(Gnd)。
參照圖2至圖3、圖6及圖8,在一些實施例中,各第一端子係為一折彎式端子,各第一彈性端子3包含第一接觸段35、第一連接段36及第一焊接段37,第一連接段36設置於該第一結合塊4,第一接觸段35自第一連接段36一側延伸,第一焊接段37自第一連接段36另一側延伸而穿出於第一結合塊4,第一接觸段35為一彎弧結構。複數第一訊號端子31延伸於插槽20而傳輸一組第一訊號(即USB3.0訊號或者是傳輸其他訊號(例如是但不限於HDMI訊號等)),可減少端子用以傳輸USB2.0訊號。
參照圖2至圖3、圖8及圖9,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連接段36設置於第一結合塊4,屏蔽片8之第二弧形接觸部83接觸位於第一結合塊4側邊之第一連接段36。第二連接段66設置於第二結合塊7,屏蔽片8之第二弧形接觸部83接觸位於第二結合塊7側邊之第二連接段66。
參照圖2至圖3、圖6及圖8,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第二彈性端子6為由複數第二訊號端子61、至少一第二電源端子62及至少一第二接地端子63。由複數第二彈性端子6之前視觀之,由左側至右側依序為第二接地端子63(Gnd)、第一對第二訊號端子61(TX2+-,高速差動訊號端子)、第二電源端子62(Power/VBUS)、第二功能偵測端子(CC2,用以偵測正反插的功能與辨認CABLE的功能)、一對第二訊號端子61(D+-,低速差動訊號端子)、第二保留端子(RFU)、第二電源端子62(Power/VBUS)、第二對第二訊號端子61(RX1+-,高速差動訊號端子)以及最右側之第二接地端子63(Gnd)。
參照圖2至圖3、圖6及圖8,在一些實施例中,各第二彈性端子6係為一折彎式端子,各第二彈性端子6包含第二接觸段65、第二連接段66及第二焊接段67,第二連接段66設置於第二結合塊7,第二接觸段65自第二連接段66一側延伸,第二焊接段67自第二連接段66另一側延伸而穿出於第二結合塊7,第二接觸段65為一彎弧結構並對應第一接觸段35,也就是,各第一接觸段35與各第二接觸段65相對彎弧。另外各第一焊接段37與各第二焊接段67共同定義成一夾持彈臂,用以夾持與接觸電路板。此外,複數第二訊號端子61延伸於插槽20而傳輸一組第二訊號(即USB3.0訊號或者是傳輸其他訊號(例如是但不限於HDMI訊號等)),可減少端子用以傳輸USB2.0訊號。
參照圖2至圖3、圖6及圖8,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塊4為成型結合於各第一彈性端子3,第二結合塊7為成型結合於各第二彈性端子6。在此,先嵌入成型(insert-molding)的方式將第一結合塊4結合在各第一連接段36處,再嵌入成型(insert-molding)的方式將第二結合塊7結合在各第二連接段66處,之後,再將第一結合塊4與第二結合塊7組裝在金屬件9上下方。再將金屬件9、第一端子模組及第二端子模組所組成的半成品以組裝方式裝入於屏蔽殼體1之收納槽11。
參照圖2至圖3、圖6及圖8,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絕緣體2’兩側形成有第一扣槽21’,第一結合塊4兩側形成有第一卡塊41,各第一卡塊41卡掣於各第一扣槽21’。並且,第二絕緣體2’’兩側形成有第二扣槽21’’,第二結合塊7兩側形成有第二卡塊71,各第二卡塊71卡掣於各第二扣槽21’’。
參照圖2至圖3、圖6及圖8,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塊4內側面設置有第一固定結構42(可為凸部或凹部),第二結合塊7內側面設置有第二固定結構72(可為凸部或凹部),第一固定結構42結合於第二固定結構72(可為凹凸結合)。在此,第一固定結構42形成有凹孔,第二固定結構72為突塊卡掣於凹孔中。
參照圖2至圖3、圖6及圖8,在一些實施例中,插頭電連接器100更包括金屬件9,金屬件9設置於第一絕緣體2’與第二絕緣體2’’之間。
參照圖2至圖3、圖6及圖8,在一些實施例中,金屬件9為下料成型製成,但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態樣中,金屬件9可以沖壓成型製成。以下料成型之金屬件9的結構強度較沖壓成型之金屬件9的結構強度高。並且,金屬件9兩側分別延伸有側臂93,金屬件9中央概呈一矩形板件而具有扣孔91,第一固定結構42與第二固定結構72穿入扣孔91固定金屬件9於第一絕緣體2’與第二絕緣體2’’之間。
參照圖2至圖3、圖6及圖8,在一些實施例中,各側臂93為一狹長型端子,各側臂93為左右對稱,各側臂93分別係由金屬件9兩側同向朝外延伸,且各側臂93穿入至插槽20。側臂93更包含複數彈性接觸段及複數接腳,各彈性接觸段形成於各側臂93前側,各彈性接觸段可與插座電連接器接觸,當插頭電連接器100與插座電連接器插接時,彈性接觸段提供夾持固定的作用。並且,各接腳自各側臂93後側朝外延伸,各接腳穿出第一絕緣體2’與第二絕緣體2’’外部而接觸電路板。
參照參照圖9至圖11,圖9為圖8標記B之放大示意圖,圖10為如圖1所示之外觀示意圖,表現屏蔽片8與各第一彈性端子的相對關係,圖11為如圖10所示之俯視示意圖。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塊4包括第一凹槽44,第一凹槽44位於第一接地端子33側邊,第二弧形接觸部83一邊接觸於第一接地端子33,第二弧形接觸部83另一邊對應於第一凹槽44(如圖11所示第二弧形接觸部83位於第一接地端子33與第一凹槽44之間的中間位置,第一凹槽44為二點鏈線之假想線表示)。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結合塊7包括第二凹槽74,第二凹槽74位於第二接地端子63側邊,第二弧形接觸部83一邊接觸於第二接地端子63,第二弧形接觸部83另一邊對應於第二凹槽74(如圖3所示)。
綜上所述,依據一些實施例,透過屏蔽片與絕緣體成型結合成一體,減少生產組裝工序,降低生產組裝不良耗損。並且,以屏蔽片之一體的側臂、第一弧形接觸部及第二弧形接觸部設置,第一弧形接觸部朝向屏蔽殼體延伸且有效接觸於屏蔽殼體,第二弧形接觸部朝向接地端子延伸且有效接觸於接地端子,插頭電連接器與插座電連接器對接時,以插頭電連接器之屏蔽片與插座電連接器之EMI導電片接觸而有效傳導接地、防電子干擾、抑制雜訊的效果。
透過上述之詳細說明,即可充分顯示本創作之目的及功效上均具有實施之進步性,極具產業之利用性價值,完全符合專利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唯以上所述僅為本創作之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用以限定本創作所實施之範圍。即凡依本創作專利範圍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皆應屬於本創作專利涵蓋之範圍內,謹請 貴審查委員明鑑,並祈惠准,是所至禱。
100:插頭電連接器 1:屏蔽殼體 11:收納槽 13:扣持片 2:絕緣體 2a:成型區域 20:插槽 2’:第一絕緣體 20’:第一內側安裝空間 21’:第一扣槽 22’:穿孔 23’:凸塊 2’’:第二絕緣體 20’’:第二內側安裝空間 21’’:第二扣槽 22’’:穿孔 23’’:凸塊 3:第一彈性端子 31:第一訊號端子 32:第一電源端子 33:第一接地端子 35:第一接觸段 36:第一連接段 37:第一焊接段 4:第一結合塊 41:第一卡塊 42:第一固定結構 43:凹部 44:第一凹槽 6:第二彈性端子 61:第二訊號端子 62:第二電源端子 63:第二接地端子 65:第二接觸段 66:第二連接段 67:第二焊接段 7:第二結合塊 71:第二卡塊 72:第二固定結構 73:凹部 74:第二凹槽 8:屏蔽片 81:側臂 811:凹孔 82:第一弧形接觸部 83:第二弧形接觸部 84:固定臂 9:金屬件 91:扣孔 93:側臂
[圖1] 係繪製依據一些實施例之外觀示意圖,虛線表現屏蔽片在屏蔽殼體內的位置。 [圖2] 係繪製依據一些實施例之正面分解示意圖。 [圖3] 係繪製依據一些實施例之背面分解示意圖。 [圖4] 係繪製依據一些實施例之分解示意圖,表現第一絕緣體與屏蔽片之示意圖。 [圖5] 係繪製依據一些實施例之分解示意圖,表現第二絕緣體與屏蔽片之示意圖。 [圖6] 係繪製依據一些實施例之分解示意圖,表現第一結合塊、第一絕緣體與屏蔽片。 [圖7] 係繪製如圖1所示之外觀示意圖,表現拿掉屏蔽殼體之狀態。 [圖8] 係繪製如圖1所示之A-A引線之剖面示意圖。 [圖9] 係繪製如圖8所示之標記B之放大示意圖。 [圖10] 係繪製如圖1所示之外觀示意圖,表現屏蔽片與各第一彈性端子的相對關係。 [圖11] 係繪製如圖10所示之俯視示意圖。
100:插頭電連接器
1:屏蔽殼體
11:收納槽
13:扣持片
2:絕緣體
2a:成型區域
2’:第一絕緣體
21’:第一扣槽
22’:穿孔
23’:凸塊
2”:第二絕緣體
20”:第二內側安裝空間
21”:第二扣槽
22”:穿孔
3:第一彈性端子
33:第一接地端子
4:第一結合塊
41:第一卡塊
43:凹部
44:第一凹槽
6:第二彈性端子
7:第二結合塊
71:第二卡塊
72:第二固定結構
8:屏蔽片
81:側臂
811:凹孔
82:第一弧形接觸部
83:第二弧形接觸部
84:固定臂
9:金屬件
91:扣孔
93:側臂

Claims (10)

  1. 一種插頭電連接器,包括: 一屏蔽殼體,包含一收納槽; 一絕緣體,該絕緣體設置於該收納槽,該絕緣體包含一插槽及多個穿孔,各該穿孔形成於該絕緣體二面且連通於該插槽; 多個彈性端子,各該彈性端子設置於該絕緣體且分別位於該插槽內側,該些彈性端子包括多個訊號端子、至少一電源端子及至少一接地端子;以及 多個屏蔽片,各該屏蔽片分別結合於該絕緣體二面,各該屏蔽片包括一體之至少一側臂、一第一弧形接觸部及一第二弧形接觸部,該第一弧形接觸部朝向該屏蔽殼體延伸且接觸於該屏蔽殼體,該第二弧形接觸部朝向該接地端子延伸且接觸於該接地端子。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插頭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弧形接觸部自該側臂端部朝外斜向延伸,該第二弧形接觸部自該第一弧形接觸部反折且斜向延伸,該第一弧形接觸部與該第二弧形接觸部的截面形成波浪狀之彈臂,該側臂寬度大於該第一弧形接觸部及該第二弧形接觸部寬度。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插頭電連接器,其中該絕緣體二面形成有多個成型區域,各該屏蔽片分別結合於各該成型區域。
  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插頭電連接器,其中該屏蔽片包括一凹孔,該凹孔形成於該側臂。
  5.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插頭電連接器,其中該屏蔽片包括一固定臂,該固定臂自該屏蔽片側端朝外斜向延伸。
  6.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插頭電連接器,其中該絕緣體包括相對稱結合之一第一絕緣體與一第二絕緣體,該第一絕緣體界定一第一內側安裝空間,該第二絕緣體界定一第二內側安裝空間,該第一內側安裝空間與該第二內側安裝空間組成該插槽。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插頭電連接器,其中該些彈性端子包括多個第一彈性端子與多個第二彈性端子,該插頭電連接器更包括一第一結合塊與一第二結合塊,該第一結合塊結合於各該第一彈性端子且設置於該第一絕緣體的該第一內側安裝空間,該第二結合塊結合於各該第二彈性端子且設置於該第二絕緣體的該第二內側安裝空間。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插頭電連接器,其中各該第一彈性端子包含一第一接觸段、一第一連接段及一第一焊接段,該第一連接段設置於該第一結合塊,該屏蔽片之該第二弧形接觸部接觸位於該第一結合塊側邊之該第一連接段,該第一接觸段自該第一連接段一側延伸至該插槽,該第一焊接段自該第一連接段另一側延伸穿出該第一結合塊。
  9. 如請求項7所述之插頭電連接器,其中各該第二彈性端子包含一第二接觸段、一第二連接段及一第二焊接段,該第二連接段設置於該第二結合塊,該屏蔽片之該第二弧形接觸部接觸位於該第二結合塊側邊之該第二連接段,該第二接觸段自該第二連接段一側延伸至該插槽,該第二焊接段自該第二連接段另一側延伸穿出該第二結合塊。
  10. 如請求項7所述之插頭電連接器,其中該第一結合塊包括一第一凹槽,該第一凹槽位於該第一接地端子側邊,第一個該第二弧形接觸部一邊接觸於該第一接地端子,第一個該第二弧形接觸部另一邊對應於該第一凹槽;該第二結合塊包括一第二凹槽,該第二凹槽位於該第二接地端子側邊,第二個該第二弧形接觸部一邊接觸於該第二接地端子,第二個該第二弧形接觸部另一邊對應於該第二凹槽。
TW110200221U 2020-02-13 2021-01-07 插頭電連接器 TWM6130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170,355 US11545792B2 (en) 2020-02-13 2021-02-08 Electrical plug connector with grounding members having integrated first and second curved contact portions for effective ground connection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2975793P 2020-02-13 2020-02-13
US62/975,793 2020-02-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13084U true TWM613084U (zh) 2021-06-11

Family

ID=77180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200221U TWM613084U (zh) 2020-02-13 2021-01-07 插頭電連接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113258376A (zh)
TW (1) TWM613084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258376A (zh) 2021-08-13
CN215418830U (zh) 2022-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81529B (zh) 插座電連接器
TWM605838U (zh) 插頭電連接器
US11075490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with elastic contacts
TWI573350B (zh) Socket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563095U (zh) 插頭電連接器
KR20160004349U (ko) 소켓 전기 커넥터
TWM537741U (zh) 插頭電連接器
TWM570548U (zh) Socket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1031725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TWI635682B (zh) 插頭電連接器
CN210040642U (zh) 插头电连接器
TWM539160U (zh) 插座電連接器
TWM541137U (zh) 插座電連接器
TWM553509U (zh) 插頭電連接器
US11011864B2 (en) Electr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TWM613084U (zh) 插頭電連接器
CN209804942U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219659064U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216648665U (zh) 一种usb连接器
CN209981634U (zh) 电连接器
CN214124243U (zh) 插座电连接器
CN217983796U (zh) 插座电连接器
TWI712232B (zh) 電連接器(三)
TWM620235U (zh) 插座電連接器
CN114122787A (zh) 一种usb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