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04049U - 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 - Google Patents

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04049U
TWM604049U TW109210196U TW109210196U TWM604049U TW M604049 U TWM604049 U TW M604049U TW 109210196 U TW109210196 U TW 109210196U TW 109210196 U TW109210196 U TW 109210196U TW M604049 U TWM604049 U TW M604049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ross
infection risk
indoor
infection
indoor environ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101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婷婷
陳澤民
陳宏賓
Original Assignee
欣寶智慧環境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欣寶智慧環境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欣寶智慧環境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101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04049U/zh
Publication of TWM6040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04049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創作公開一種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其包括設置於使用者日常所處的一室內環境的一監測終端裝置,其中監測終端裝置包括一感測器模組以及一處理器。感測器模組用以監測室內環境的多個交叉感染風險指標,多個交叉感染風險指標包括懸浮微粒濃度、二氧化碳濃度以及濕度,處理器用以根據多個交叉感染風險指標判斷出室內環境的交叉感染風險等級。本創作的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可進一步包括一正壓式新風設備,用以使室內環境與外界進行空氣流通,進而降低室內環境的交叉感染風險等級。

Description

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
本創作涉及室內環境的健康風險管理,特別是涉及一種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其能讓使用者及時得知所處室內環境造成交叉感染的機率高低進而做出應變。
空氣中存在許多種類的病毒和病菌,都會經由空氣中的灰塵或霧滴進行傳輸,然而這些細小的微生物因肉眼無法看見,故人們常忽略了他們的存在。若適逢炎炎夏日來臨,大多數人喜歡長時間待在開著空調的室內避暑,但為了要維持室內低度,室內環境需要一直保持封閉狀態;如此下來會導致室內通風換氣率不足,反而讓存在於室內空氣中病毒和病菌孳生且不易擴散,而大幅增加交叉感染的風險。舉例來說,如果教室內有學生得了流感,在沒有做好防護措施的前提下,有很大的機率其他學生也陸續得了流感。
為了維護人體健康,目前常見的做法是在室內環境中配置具備紫外燈管、臭氧、高效能濾網等功能的空氣淨化機,以減少室內環境微生物的生長;然而,即使有空氣淨化機存在,人們也難判斷室內環境狀況的好壞,更別說要去判斷當前的室內環境狀況是否對人體有害。此外,空氣淨化機主要靠手動開啟和關閉,但使用者通常是在感到不適時才將空氣淨化機開啟,此時存在於空氣中的污染物或微生物早已進入人體;若空氣淨化機二十四小時不間斷地運作,將會造成多餘的電力浪費。
本創作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效預防交叉感染或降低交叉感染發生的機率。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創作所採用的其中一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其包括設置於使用者日常所處的一室內環境的一監測終端裝置,其中所述監測終端裝置包括一感測器模組以及一處理器。所述感測器模組用以監測所述室內環境的多個交叉感染風險指標,其中多個所述交叉感染風險指標包括懸浮微粒濃度、二氧化碳濃度以及濕度,所述處理器用以根據多個所述交叉感染風險指標判斷出所述室內環境的交叉感染風險等級。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所述交叉感染風險等級區分為高交叉感染風險、中交叉感染風險、低交叉感染風險及無交叉感染風險,且所述交叉感染風險等級的高低與室內環境造成交叉感染的機率呈正相關。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所述懸浮微粒濃度包括PM1.0、PM2.5及/或PM10懸浮微粒濃度。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所述感測器模組包括多個感測器,用以分別感測多個所述交叉感染風險指標。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多個所述感測器內置於所述監測終端裝置。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至少一個所述感測器外配於所述內室環境的一獨立空間,剩餘的所述感測器內置於所述監測終端裝置。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所述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還包括一正壓式新風設備,用以向所述室內環境持續引入新風,且所述正壓式新風設備與所述監測終端裝置透過有線或無線方式進行通訊連接。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所述正壓式新風設備包括一通風管線以及一新風機,所述通風管線被配置為經過所述室內環境的多個獨立空間,所述新風機設置於所述通風管線上。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所述正壓式新風設備還包括至少一個空氣淨化機及/或至少一個除濕機,至少一個所述空氣淨化機設置於所述通風管線上及/或至少一個所述獨立空間中,至少一個所述除濕機也設置於所述通風管線上及/或至少一個所述獨立空間中。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所述正壓式新風設備包括多個新風機,且多個所述新風機被配置為用以產生一正壓空氣流經過所述室內環境的多個獨立空間。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所述正壓式新風設備還包括至少一個空氣淨化機及/或至少一個除濕機,至少一個空氣淨化機與至少一個所述除濕機設置於至少一個所述獨立空間中。
在本創作的一實施例中,所述監測終端裝置能根據至少一個所述交叉感染風險指標啟動所述新風機、至少一個所述空氣淨化機及/或至少一個所述除濕機,以降低所述室內環境的交叉感染風險等級。
本創作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於,本創作所提供的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其中監測終端裝置設置於使用者日常所處的一室內環境,並通過感測器模組監測室內環境的多個交叉感染風險指標,包括懸浮微粒濃度、二氧化碳濃度以及濕度,以及通過處理器根據多個交叉感染風險指標判斷出室內環境的交叉感染風險等級,可以在使用者從日常生活中遠離交叉感染源,避免受到交叉感染衍生的其他危害人體健康問題。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創作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創作的詳細說明與圖式,然而所提供的圖式僅用以提供參考與說明,並非用來對本創作加以限制。
空氣污染的威脅無所不在,即便是處在室內也逃離不了空氣污染的影響,更何況室外空污會隨著空氣擾動進到室內;而研究發現,許多疾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與交叉感染的發生,都和環境中的空氣污染息息相關,且現代人不論是工作、吃飯、睡眠還是娛樂都待在室內。因此,本創作提供一種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其可以透過「偵測」、「診斷」、「改善」、「維持」四大步驟,達到預防交叉感染或降低交叉感染發生機率的效果。
以下是通過特定的具體實施例來說明本創作所公開有關“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的實施方式,本領域技術人員可由本說明書所公開的內容瞭解本創作的優點與效果。本創作可通過其他不同的具體實施例加以施行或應用,本說明書中的各項細節也可基於不同觀點與應用,在不背離本創作的構思下進行各種修改與變更。另外,本創作的附圖僅為簡單示意說明,並非依實際尺寸的描繪,事先聲明。以下的實施方式將進一步詳細說明本創作的相關技術內容,但所公開的內容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的保護範圍。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或”,應視實際情況可能包括相關聯的列出項目中的任一個或者多個的組合。
[第一實施例]
參閱圖1所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提供一種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Z,其主要包括一監測終端裝置1,且監測終端裝置1設置於使用者日常所處的一室內環境E(如工作或居住的室內環境);使用時,監測終端裝置1可以在不能通訊的環境下,持續監測室內環境E的空氣品質和環境條件,特別是幾個交叉感染風險指標包括懸浮微粒濃度、二氧化碳濃度及濕度等,並根據這些指標判斷出室內環境E的交叉感染風險等級,從而使用者可以及時採取應變措施,例如向室內環境E持續引入新風,以避免暴露在高交叉感染風險之中。
進一步而言,監測終端裝置1是通過一室內感測器模組11監測室內環境E的空氣品質和環境條件,其中空氣品質條件包括化學物質污染物、生物性污染物及懸浮微粒污染物的濃度大小,環境條件包括溫度及濕度高低。化學物質污染物可舉出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 2)、臭氧(O 3)、甲醛(HCHO)、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TVOC,十二種揮發性有機物之總和)等,生物性污染物可舉出細菌、真菌等,懸浮微粒污染物可舉出懸浮微粒(PM10)、細懸浮微粒(PM2.5)、超細懸浮微粒(PM1.0)等。然而,本創作不以上述所舉的例子為限。
需要說明的是,當室內二氧化碳濃度明顯升高時,表示室內人員密度過高或室內換氣量不足;另外,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容易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中生長,並在室內換氣量不足的條件下逐漸累積;又,懸浮微粒可攜帶許多有害的有機或無機分子,若環境中懸浮微粒濃度越高,所包含的細菌越多。因此,本創作選擇了懸浮微粒濃度、二氧化碳濃度及濕度,作為衡量室內環境E的交叉感染風險的重要指標。
實際應用時,室內感測器模組11可包括一懸浮微粒傳感器、一或多個氣體感測器、一溫度感測器、一濕度感測器及一微生物傳感器。懸浮微粒傳感器用以測得室內空氣中的PM10、PM2.5和PM1.0懸浮微粒濃度;氣體感測器用以測得室內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且其可以選擇性地測得其他氣體污染源的濃度,例如一氧化碳、臭氧、甲醛及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濃度,另外也可用多合一氣體感測器來實現多個氣體感測器各自的功能;溫度感測器和濕度感測器用以分別測得室內的溫度和濕度,另外也可用溫濕度感測器來實現溫度感測器和濕度感測器各自的功能;微生物傳感器用以測得室內空氣中的細菌和真菌濃度。根據實際需求,可將所有的感測器設置於監測終端裝置1內部,或者可將一部分的感測器配置於室內環境E的一個或多個獨立空間中。然而,以上所述只是可行的實施方式,而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
複參閱圖1,並配合圖2所示,監測終端裝置1可包括一儲存器12、一處理器13及一使用者介面14。儲存器12用以儲存各類資料,包括由室內感測器模組11所測得的空氣品質和環境條件;儲存器12可為一內部儲存器或一外部儲存器。處理器13用以根據多個交叉感染風險指標判斷出室內環境E的交叉感染風險等級,另外也可以根據多個空氣品質條件判斷出室內環境E的空氣品質狀況;處理器13可為中央處理單元或其他能夠執行控制功能的資料處理晶片。使用者介面14用以將室內感測器模組11所測得的空氣品質和環境條件呈現給使用者,如圖2所示,且使用者介面14可提供使用者進行相關的操作和設定;使用者介面14可為一觸控式使用者介面。然而,以上所述只是可行的實施方式,而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
在本實施例中,處理器13是根據多個交叉感染風險指標(即懸浮微粒濃度、二氧化碳濃度及濕度)所分別對應的權重值來衡量室內環境E的交叉感染風險高低,且處理器13是利用空氣品質條件(特定幾個污染物的實測濃度值)來計算得出室內環境E的空氣品質指數,但本創作並不限制於此。室內環境E的交叉感染風險等級可區分為高交叉感染風險、中交叉感染風險、低交叉感染風險及無交叉感染風險,交叉感染風險的高低與室內環境E造成交叉感染的機率呈正相關。室內環境E的空氣品質指數可為環保署現採用的「空氣品質指數(AQI)」,其分為六類表示健康影響程度的高低;空氣品質指數值越大,對人體的健康危害也就越大,其低於50代表空氣品質良好。
在一些實施例中,考量到室外環境的交互影響,以及室外空汙可能隨氣流進入室內環境E,監測終端裝置1可通過一室外感測器模組15監測室外環境的空氣品質和環境條件,如圖1所示;據此,處理器13在衡量室內環境E的交叉感染風險時,可進一步將室外環境的空氣品質和環境條件納入考量範圍。實際應用時,室外感測器模組15可具有與室內感測器模組11相同的組成和功能,在此不加以贅述。
複參閱圖1,並配合圖3及圖4所示,本創作的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Z還包括一正壓式新風系統2,用以向室內環境E持續引入新風,使室內環境E的空氣品質和環境條件符合一期待標準,其可為任一國家、國際組織或標準制定者所訂定的一室內環境標準。在本實施例中,正壓式新風系統2與監測終端裝置1電性連接,正壓式新風系統2可採用管線化架構,其主要包括一通風管線21及一新風機22(如全熱交換式新風機),且可視需要進一步包括至少一個空氣淨化機23及至少一個除濕機24,如圖3所示;通風管線21被配置為經過室內環境E的多個獨立空間S,新風機22設置於通風管線21上,且至少一個空氣淨化機23與至少一個除濕機24可配置於室內環境E中。
進一步而言,空氣淨化機23或除濕機24的數量可為一個,且設置於通風管線21上或配置於其中一個獨立空間S中;或者,空氣淨化機23或除濕機24的數量可為兩個以上,其中一個空氣淨化機23或除濕機24設置於通風管線21上,其餘的空氣淨化機23或除濕機24則配置於一個或多個獨立空間S中。然而,以上所述只是可行的實施方式,而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雖然圖3中顯示正壓式新風系統2是嵌入到天花板C內,但本創作並不以此為限;在一些實施例中,正壓式新風系統2可吊掛於天花板C上。
在本實施例中,正壓式新風系統2也可採用無管線架構,其主要包括多個新風機22,且可視需要進一步包括至少一個空氣淨化機23及至少一個除濕機24,如圖4所示;多個新風機22被配置為可以產生一正壓空氣流經過室內環境E的多個獨立空間S,且至少一個空氣淨化機23與至少一個除濕機24可配置於室內環境E的至少一個獨立空間S中。值得一提的是,採用無管線架構有助於降低成本與減少施工時間。然而,以上所述只是可行的實施方式,而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
使用時,監測終端裝置1的處理器13可以根據各項環境參數值(如各污染物的實測濃度值、溫度及濕度)與所對應門檻值的比對結果,判斷啟動新風機22、空氣淨化機23及/或除濕機24的時機;或者,使用者可以先從監測終端裝置1的使用者介面14得知,各項環境參數值已接近或超過所對應門檻值,再通過使用者介面14啟動新風機22、空氣淨化機23及/或除濕機24。
在本實施例中,各污染物的門檻值可參考環保署公告的「室內空氣品質標準」來做設定,例如,一氧化碳的門檻值為9 ppm(8小時平均),二氧化碳的門檻值為1000 ppm(8小時平均),臭氧的門檻值為0.06 ppm(8小時平均),甲醛的門檻值為0.08 ppm(1小時平均),總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門檻值為0.56 ppm(1小時平均),細菌的門檻值為1500 CFU/m 3(菌落數/立方公尺)(最高值),真菌的門檻值為1000 CFU/m 3(菌落數/立方公尺)(最高值),懸浮微粒(PM10)的門檻值為75 μg/m 3(微克/立方公尺),細懸浮微粒(PM2.5)的門檻值為35 μg/m 3(微克/立方公尺)。然而,本創作不以上述所舉的例子為限。
[第二實施例]
請參閱圖5,其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的功能模組圖,並配合圖2至圖4所示。本實施例的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Z除了監測終端裝置1與正壓式新風系統2外,還包括一空氣品質管理中心3,其可以蒐集監測終端裝置1一段時間內監測得到的資訊(下稱“監測資訊”),包括各污染物的實測濃度值、溫度及濕度,並於分析後做成健診報告反饋給使用者,其中健診報告的內容主要包括使用者日常所處室內環境E的空氣品質狀況及交叉感染風險高低,從而使用者可採取適當措施(如啟動正壓式新風系統2)來改善室內環境E的空氣品質狀況,同時降低交叉感染風險。
在一些實施例中,空氣品質管理中心3於診斷室內環境E的空氣品質狀況時,可進一步將室內環境E所在的一地理區域在一段期間(如一整年)內的地方環境資訊納入考慮範圍;本文中術語“地理區域”主要指的是室內環境E所在的一行政區域,但也可以是由全球定位系統(GPS)坐標定義出的一明確區域。也就是說,空氣品質管理中心3在做成健診報告時,所考慮的因素除了有室內環境條件或室內外環境條件外,還可以有地方環境資訊,包括但不限於天氣狀況、空氣品質狀況、溫度及濕度;如此一來,健診報告的可參考性將大大提升。
實際應用時,空氣品質管理中心3可建立於一雲端平台或一電腦主機,且監測終端裝置1與空氣品質管理中心3之間可透過有線或無線方式進行通訊連接,例如將監測終端裝置1透過WiFi連接至空氣品質管理中心3;空氣品質管理中心3主要包括一接收模組31、一獲取模組32、一資料庫模組33、一健診模組34及一通報模組35,這些模組可由一雲端處理器或主機處理器執行以實現各自的功能。進一步而言,接收模組31用以接收來自監測終端裝置1的監測資訊;獲取模組32用以獲取室內環境E所在地理區域的地方環境資訊,舉例來說,獲取模組32可通過網路從氣象單位(如中央氣相局)的資料庫中獲取該地理區域的地方環境資訊;資料庫模組33用以儲存監測資訊達一段時間;健診模組34用以根據監測資訊分析室內環境E的空氣品質狀況,必要時可進一步納入地方環境資訊以更符合實際需求;通報模組35可以將健診模組34的分析結果推播給使用者,例如經由一社群媒體(如臉書及推特)、一網頁、一應用程式(APP)、一電子郵件、一數位影音撥放媒體讓使用者接收到健診報告。在本實施例中,健診模組34的分析結果可經由一專家系統整理成一健診報告,且健診報告可儲存於資料庫模組33,提供給授權的使用者下載。
在一些實施例中,由於空氣品質管理中心3可以持續蒐集、整理和分析監測資訊,健診報告的內容可進一步包括針對正壓式新風系統2的維護建議,其內容包括通風管線21、新風機22、空氣淨化機23及/或除濕機24預計更換耗材、零件或預計進行例行性維護的時間點。
複參閱圖5,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Z還可包括至少一使用者行動裝置4(如行動電話),其可通過無線通訊技術(如WiFi)與監測終端裝置1無線連接。使用時,使用者行動裝置4可安裝一監控程式41,在監控程式41執行後,使用者行動裝置4的螢幕上即可呈現監測終端裝置1的使用者介面14;藉此,可以通過使用者行動裝置4得知室內環境E的空氣品質狀態及交叉感染風險高低,以及利用使用者介面14控制正壓式新風系統2的新風機22、空氣淨化機23及/或除濕機24進行改善室內空品品質的連動。然而,以上所述只是可行的實施方式,而並非用以限制本創作。
[實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創作的其中一有益效果在於,本創作所提供的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其中監測終端裝置設置於使用者日常所處的一室內環境,並通過感測器模組監測室內環境的多個交叉感染風險指標,包括懸浮微粒濃度、二氧化碳濃度以及濕度,以及通過處理器根據多個交叉感染風險指標判斷出室內環境的交叉感染風險等級,可以在使用者從日常生活中遠離交叉感染源,避免受到交叉感染衍生的其他危害人體健康問題。
以上所公開的內容僅為本創作的優選可行實施例,並非因此侷限本創作的申請專利範圍,所以凡是運用本創作說明書及圖式內容所做的等效技術變化,均包含於本創作的申請專利範圍內。
Z: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 1:監測終端裝置 11:室內感測器模組 12:儲存器 13:處理器 14:使用者介面 15:室外感測器模組 2:正壓式新風系統 21:通風管線 22:新風機 23:空氣淨化機 24:除濕機 3:空氣品質管理中心 31:接收模組 32:獲取模組 33:資料庫模組 34:健診模組 35:通報模組 4:使用者行動裝置 41:監控程式 E:室內環境 S:獨立空間 C:天花板
圖1為本創作第一實施例的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的功能模組圖。
圖2為本創作的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的監測終端裝置的使用者介面的示意圖。
圖3為本創作的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的正壓式新風系統配有管線的實施方式示意圖。
圖4為本創作的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的正壓式新風系統無管線的實施方式示意圖。
圖5為本創作第二實施例的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的功能模組圖。
Z: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
1:監測終端裝置
11:室內感測器模組
12:儲存器
13:處理器
14:使用者介面
15:室外感測器模組
2:正壓式新風系統

Claims (12)

  1. 一種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包括設置於使用者日常所處的一室內環境的一監測終端裝置,其中所述監測終端裝置包括: 一感測器模組,用以監測所述室內環境的多個交叉感染風險指標,其中多個所述交叉感染風險指標包括懸浮微粒濃度、二氧化碳濃度以及濕度;以及 一處理器,用以根據多個所述交叉感染風險指標判斷出所述室內環境的交叉感染風險等級。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其中,所述交叉感染風險等級區分為高交叉感染風險、中交叉感染風險、低交叉感染風險及無交叉感染風險,且所述交叉感染風險等級的高低與所述室內環境造成交叉感染的機率呈正相關。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其中,所述懸浮微粒濃度包括PM1.0、PM2.5及/或PM10懸浮微粒濃度。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其中,所述感測器模組包括多個感測器,用以分別感測多個所述交叉感染風險指標。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其中,多個所述感測器內置於所述監測終端裝置。
  6. 如請求項4所述的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其中,至少一個所述感測器外配於所述內室環境的一獨立空間,剩餘的所述感測器內置於所述監測終端裝置。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還包括一正壓式新風設備,用以向所述室內環境持續引入新風,且所述正壓式新風設備與所述監測終端裝置透過有線或無線方式進行通訊連接。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其中,所述正壓式新風設備包括一通風管線以及一新風機,所述通風管線被配置為經過所述室內環境的多個獨立空間,所述新風機設置於所述通風管線上。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其中,所述正壓式新風設備還包括至少一個空氣淨化機及/或至少一個除濕機,至少一個所述空氣淨化機設置於所述通風管線上及/或至少一個所述獨立空間中,至少一個所述除濕機也設置於所述通風管線上及/或至少一個所述獨立空間中。
  10. 如請求項7所述的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其中,所述正壓式新風設備包括多個新風機,且多個所述新風機被配置為用以產生一正壓空氣流經過所述室內環境的多個獨立空間。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其中,所述正壓式新風設備還包括至少一個空氣淨化機及/或至少一個除濕機,至少一個空氣淨化機與至少一個所述除濕機設置於至少一個所述獨立空間中。
  12. 如請求項9或11所述的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其中,所述監測終端裝置能根據至少一個所述交叉感染風險指標啟動所述新風機、至少一個所述空氣淨化機及/或至少一個所述除濕機,以降低所述室內環境的交叉感染風險等級。
TW109210196U 2020-08-07 2020-08-07 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 TWM6040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0196U TWM604049U (zh) 2020-08-07 2020-08-07 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10196U TWM604049U (zh) 2020-08-07 2020-08-07 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4049U true TWM604049U (zh) 2020-11-11

Family

ID=742036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10196U TWM604049U (zh) 2020-08-07 2020-08-07 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040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56738A (zh) * 2020-12-31 2021-05-28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56738A (zh) * 2020-12-31 2021-05-28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装置以及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08956B2 (en) Smart ventilation system
US10775068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air quality, and analysis server
Basińska et al. Impact of phys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parameters on proper indoor air quality in nursery
Zuraimi et al. The effect of ventilation strategies of child care centers on indoor air quality and respiratory health of children in Singapore
Chatzidiakou et al. What do we know about indoor air quality in school classrooms?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CN103557579B (zh) 一种室内环境监测系统及其监测方法
Madureira et al. Children’s health and indoor air quality in primary schools and homes in Portugal—Study design
US2015033081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Environmental and Health Monitoring
Pei et al. Operating behavior and corresponding performance of portable air cleaners in residential buildings, China
CN108559702A (zh) 一种智慧医院的空气细菌浓度实时监测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Taştan A low-cost air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for smart homes
Akbari et al. Numerical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air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location on performance of a portable air cleaner
TWM536335U (zh) 雲端空氣品質控制系統
JP2007298469A (ja) 空気中のガス状汚染物の監視方法
TWM604049U (zh) 室內交叉感染風險的診斷系統
CN110553319A (zh) 一种用于病房内空气置换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Granzin et al. Long-term filter efficiency of mobile air purifiers in schools
CN213066424U (zh) 室内交叉感染风险的诊断系统
Wong et al. An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on deposition of bioaerosols in a scaled chamber
Rasli et al. Assessment of indoor air quality in an air-conditioning split units (Acsu) office building
Wei et al. Airborne infection risk in classrooms based on environment and occupant behavior measurement under COVID-19 epidemic
TWM603183U (zh) 室內過敏風險的診斷系統
Anthony et al. Assessment of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air quality in a livestock building
TWI740545B (zh) 室內空氣品質的管理系統
Traistaru 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quality of air in offices and ho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