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603341U - 附鈎矯正器組合結構 - Google Patents

附鈎矯正器組合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603341U
TWM603341U TW109208507U TW109208507U TWM603341U TW M603341 U TWM603341 U TW M603341U TW 109208507 U TW109208507 U TW 109208507U TW 109208507 U TW109208507 U TW 109208507U TW M603341 U TWM603341 U TW M603341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ok
ninth
groove
attached
orthosi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085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明貴
Original Assignee
曾明貴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曾明貴 filed Critical 曾明貴
Priority to TW1092085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603341U/zh
Publication of TWM6033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603341U/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附鈎矯正器組合結構,包含以上、下顎的正門牙為中心向左、右 兩側反向對應的一上顎及一下顎附鈎矯正器組採上下相對配置,該上顎附鈎矯正器組包括各具有一供一齒列矯正線置放之第一凹槽的一第一至一第五本體,及各具有一弧形底面的一第一至一第五底座,該下顎附鈎矯正器組包括各具有一供一齒列矯正線置放之第二凹槽的一第六至一第十本體,及各具有一弧形底面的一第六至一第十底座,其中一體連接於該第一至該第十本體其中一側上、下方且各朝向牙齦方向延伸的一凸出鈎。藉此各該第一及各該第二凹槽的深度不相同或相同,方便牙醫師能使該齒列矯正線做有效施力的拉固,及於各該凸出鈎之間可供具彈性的各彈性環環套緊設,達到有異常牙齒的矯正目的。

Description

附鈎矯正器組合結構
一種矯正器,尤指一種透過左、右兩側反向對應的上顎及下顎附鈎矯正器組採上下相對及其各凸出鈎,方便牙醫師能使齒列矯正線做有效施力的拉固及可供具彈性的各彈性環環套緊設,以提升齒列矯正線拉力的穩定度的附鈎矯正器組合結構。
坊間牙醫師針對有異常的門牙進行矯正時,就如第1圖所示的現有一矯正器1。該矯正器1包含有一本體11以及一連接在該本體11後端的底座12。其中該本體11設有一容置槽111以供一齒列矯正線112置放,於該容置槽111上、下端的兩側分別朝上及分別朝下延伸有一凸出部113,而在該容置槽111內底端與該底座12之間的距離係為相同,亦相對使該容置槽111的深度是相同,該底座12係具有一底面121。當牙醫師將各該矯正器1經過使用後,各該矯正器1分別附著於有異常的上、下顎門牙外表面上要進行矯正時,先將該齒列矯正線112分別穿入各該矯正器1的該容置槽111的深度內,而位在兩側該容置槽111的深度是相同,當牙醫師要判斷各該矯正器1上的該齒列矯正線112的拉力狀態,較難以將該齒列矯正線112做有效施力的拉固,而牙醫師如果判斷各該矯正器1上的該齒列矯正線112 的拉力狀態發現有不足的狀態,根本無法增加各彈性圈來作為輔助拉力,不易提升矯正效果。
因此,業界為了改善現有一該矯正器1雖然可以針對有異常的上、下顎門牙進行矯正,且無法增加各彈性圈的輔助拉力的矯正效果不佳的缺點。於是,通常在各該凸出部113與該底座12之間分別形成有一凹陷槽114,透過一小林鈎2套於該些凹陷槽114內,就如第2圖所示,先將該小林鈎2朝向該容置槽111上端的該凸出部113上的一端形成有一綁固端21,以供各彈性圈115穿設用,再將該小林鈎2的末端22相互綁結固定。實施時,當牙醫師判斷各該矯正器1上的該齒列矯正線112的拉力狀態有不足的狀態,將各彈性圈115分別穿繞在各綁固端21之間而形成一施力,使得各該小林鈎2的各綁固端21經過使用一段時間後,各該小林鈎2較難以承受各彈性圈115的拉力,其承受力相對降低,亦會喪失其矯正效益,而產生該齒列矯正線112於裝設上未能保持一定拉力的困難。
因此,本案申請人再加以衍生創作,並結合從事相關事業的多年經驗,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一種附鈎矯正器組合結構,以克服習知的缺點,實有改良的必要。
本創作所要解決改良現有二該矯正器上的該齒列矯正線的拉力狀態不足,各該小林鈎的各綁固端經過使用一段時間後,較難以承受各彈性圈的拉力,其承受力相對降低,仍會喪失其矯正效益等問題。本創作提供一種附鈎矯正器組合結構,希藉此設計,有效克服上述缺點,本創作藉由以上、下顎的正門牙 為中心向左、右兩側反向對應的該上顎及該下顎附鈎矯正器組,該上顎及該下顎附鈎矯正器組係採上下相對之配置形式,並利用該上顎及該下顎附鈎矯正器組的各該第一及各該第二凹槽的深度不相同或相同,方便牙醫師能使該齒列矯正線做有效施力的拉固,再透過各種尺寸的各彈性環各環套於該第一至該第十本體的各該凸出鈎之間的緊設,使各該彈性環的緊設來提升該齒列矯正線拉力的穩定度,進而達到有異常牙齒的矯正目的。
為達前述創作的目的,本創作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附鈎矯正器組合結構,用以在使用者有異常左、右兩側之各上、下顎的正門牙、側門牙、犬牙、第一小臼齒及第二小臼齒的外表面上黏設或拆下,該附鈎矯正器組合結構包含以上、下顎的正門牙為中心向左、右兩側反向對應的一上顎及一下顎附鈎矯正器組,該上顎附鈎矯正器組及該下顎附鈎矯正器組係採上下相對之配置形式。該上顎附鈎矯正器組包括一第一、一第二、一第三、一第四與一第五本體,以及一第一、一第二、一第三、一第四與一第五底座;其中該第一、該第二、該第三、該第四與該第五本體分別包括一第一凹槽,各該第一凹槽之兩側的深度係不相同或相同並供一齒列矯正線置放,分別朝向牙齦方向的各該第一凹槽頂、底端的兩側分別朝上及分別朝下延伸有一第一、一第二、一第三、一第四與一第五上凸部及一第一、一第二、一第三、一第四與一第五下凸部,以及分別連接於該第一、該第二、該第三、該第四與該第五上凸部其中一側的上方且朝向牙齦方向延伸的一凸出鈎;該第一、該第二、該第三、該第四與該第五底座係分別具有一黏設附著在有異常左、右兩側之各上、下顎的正門牙、側門牙、犬牙、第一小臼齒及第二小臼齒的外表面上的弧形底面。該下顎附鈎矯正器組 包括一第六、一第七、一第八、一第九與一第十本體,以及一第六、一第七、一第八、一第九與一第十底座;其中該第六、該第七、該第八、該第九與該第十本體分別包括一第二凹槽,各該第二凹槽之兩側的深度係不相同或相同並供一齒列矯正線置放,分別朝向牙齦方向的各該第二凹槽頂、底端的兩側分別朝上及分別朝下延伸有一第六、一第七、一第八、一第九與一第十上凸部及一第六、一第七、一第八、一第九與一第十下凸部,以及分別連接於該第六、該第七、該第八、該第九與該第十上凸部其中一側的上方且朝向牙齦方向延伸的一凸出鈎;該第六、該第七、該第八、該第九與該第十底座係分別具有一黏設附著在有異常左、右兩側之各上、下顎的正門牙、側門牙、犬牙、第一小臼齒及第二小臼齒的外表面上的弧形底面。
更進一步,該第三本體的該凸出鈎係朝向遠心位置的該第三上凸部的上方設置,該第一、該第二、該第四與該第五本體的各該凸出鈎係朝向近心位置的該第一、該第二、該第四與該第五上凸部的上方設置。
更進一步,該第八本體的該凸出鈎係朝向遠心位置的該第八上凸部的上方設置,該第六、該第七、該第九與該第十本體的各該凸出鈎係朝向近心位置的該第六、該第七、該第九與該第十上凸部的上方設置。
更進一步,該第一、該第二、該第三、該第四與該第五上凸部與該第一、該第二、該第三、該第四與該第五下凸部之間形成一與該第一凹槽相貫通的第一間隔,該第六、該第七、該第八、該第九與該第十上凸部與該第六、該第七、該第八、該第九與該第十下凸部之間形成一與該第二凹槽相貫通的第二間隔;其中,該第一、該第二、該第三、該第四與該第五上凸部與該第一、該第二、 該第三、該第四與該第五下凸部分別朝向該第一、該第二、該第三、該第四與該第五底座的一端形成一與該第一、該第二、該第三、該第四與該第五底座相隔的第一凹陷槽,分別供一具彈性的綁固環各套於各該第一凹陷槽內套設並擋止於各該第一凹槽內部的該齒列矯正線,在該第六、該第七、該第八、該第九與該第十上凸部與該第六、該第七、該第八、該第九與該第十下凸部分別朝向該第六、該第七、該第八、該第九與該第十底座的一端形成一與該第六、該第七、該第八、該第九與該第十底座相隔的第二凹陷槽,分別供具彈性的該綁固環各套於各該第二凹陷槽內套設並擋止於各該第二凹槽內部的該齒列矯正線。
更進一步,在左側的該上顎附鈎矯正器組之該第二、該第四本體的各該第一凹槽將藉由該第一間隔分隔出兩側的深度不相同,該第二本體朝向近心位置的該第一凹槽的深度比相鄰側邊的該第一凹槽的深度深,該第四本體朝向近心位置的該第一凹槽的深度比相鄰側邊的該第一凹槽的深度深;其中,在左側的該下顎附鈎矯正器組之該第七、該第八及該第九本體的各該第二凹槽將藉由該第二間隔分隔出兩側的深度不相同,該第七本體朝向近心位置的該第二凹槽的深度比相鄰側邊的該第二凹槽的深度深,該第八本體朝向近心位置的該第二凹槽的深度比相鄰側邊的該第二凹槽的深度深,該第九本體朝向近心位置的該第二凹槽的深度比相鄰側邊的該第二凹槽的深度深;其中,在左側的該上顎附鈎矯正器組之該第一、該第三、該第五本體的各該第一凹槽的深度係相同,及在左側的該下顎附鈎矯正器組之該第六及該第十本體的各該第二凹槽的深度亦係相同。
更進一步,在右側的該上顎附鈎矯正器組的該第四、該第五本體分別與該下顎附鈎矯正器組的該第九、該第十本體上下對調的應用,使該第四、該第五本體與該第六、該第七及該第八本體設置在該下顎附鈎矯正器組內,且使該第九、該第十本體與該第一、該第二及該第三本體設置在該上顎附鈎矯正器組內。
更進一步,各該凸出鈎分別具有一支桿及分別連接於各該支桿上方的一球狀凸端,各該球狀凸端的外徑比各該支桿的外徑大,以供各種尺寸的至少一彈性環各套於各該支桿的外緣並擋止於各該球狀凸端下方。
更進一步,各該弧形底面分別形成一弧面,該弧面的弧度係配合有異常左、右兩側之各上、下顎的正門牙、側門牙、犬牙、第一小臼齒及第二小臼齒外表面的弧度設置。
更進一步,各該弧形底面的各該弧面上分別設有一粗糙面,於各該粗糙面表面塗佈有黏膠。
更進一步,各該粗糙面為複數個等間距或不等間距排列的凸體。
藉由本創作附鈎矯正器組合結構,具有下列有益的效用:
1.本創作提供一種附鈎矯正器組合結構,藉由以上、下顎的正門牙為中心向左、右兩側反向對應的該上顎及該下顎附鈎矯正器組,該上顎及該下顎附鈎矯正器組的各該第一及各該第二凹槽的深度不相同或相同,方便牙醫師能使各該齒列矯正線做有效施力的拉固,並利用一體連接於該第一至該第十本體其中一側的上、下方且各朝向牙齦方向延伸的各該凸出鈎,而各該凸出鈎利用各該球狀凸端的外徑比各該支桿的外徑大,以供各種尺寸的各該彈性環各環套於 各該凸出鈎之間的距離,將各該彈性環各套於各該支桿的外緣並擋止於各該球狀凸端的下方,藉以對於有異常的左、右兩側的各牙齒外表面進行各該凸出鈎之間的承受力佳。
2.本創作提供一種附鈎矯正器組合結構,藉由各該凸出鈎以及用以黏設附著在使用者有異常的左、右兩側之各正門牙、各側門牙、各犬牙、各第一小臼齒及各第二小臼齒外表面上的該第一至該第五底座及該第六至該第十底座,藉此,方便牙醫師有效加強各該齒列矯正線的拉力狀態,再透過各種尺寸的各該彈性環各環套於各該凸出鈎之間的緊設,使各該彈性環的緊設來提升各該齒列矯正線拉力的穩定度。
3.本創作提供一種附鈎矯正器組合結構,藉由各該弧形底面的各該弧面上的各該粗糙面,以供黏膠塗佈在各該粗糙面並黏設附著於有異常的左、右兩側之各正門牙、各側門牙、各犬牙、各第一小臼齒及各第二小臼齒外表面上,亦得以有效降低該第一至該第五底座及該第六至該第十底座與各該齒列矯正線之間的摩擦力,以利於各該齒列矯正線的穿設,具備極佳的產業實用性。
(現有)
1:矯正器
11:本體
111:容置槽
112:齒列矯正線
113:凸出部
114:凹陷槽
115:彈性圈
12:底座
2:小林鈎
21:綁固端
22:末端
(本創作)
3:附鈎矯正器組合結構
4:上顎附鈎矯正器組
40、41、42、43、44: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與第五本體
400、410、420、430、440:第一凹槽
401、411、421、431、441: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與第五上凸部
402、412、422、432、442: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與第五下凸部
403、413、423、433、443:凸出鈎
4030、4130、4230、4330、4430:支桿
4031、4131、4231、4331、4431:球狀凸端
404、414、424、434、444:第一間隔
45、46、47、48、49: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與第五底座
490:彈性環
4900:綁固環
451、461、471、481、491:弧形底面
452、462、472、482、492:粗糙面
453、463、473、483、493:第一凹陷槽
5:下顎附鈎矯正器組
50、51、52、53、54:第六、第七、第八、第九與第十本體
500、510、520、530、540:第二凹槽
501、511、521、531、541:第六、第七、第八、第九與第十上凸部
502、512、522、532、542:第六、第七、第八、第九與第十下凸部
503、513、523、533、543:凸出鈎
5030、5130、5230、5330、5430:支桿
5031、5131、5231、5331、5431:球狀凸端
504、514、524、534、544:第二間隔
55、56、57、58、59:第六、第七、第八、第九與第十底座
551、561、571、581、591:弧形底面
552、562、572、582、592:粗糙面
553、563、573、583、593:第二凹陷槽
6、61:正門牙
60:牙齦
62、63:側門牙
64、65:犬牙
66、67:第一小臼齒
68、69:第二小臼齒
7:齒列矯正線
8:黏膠
H1、H2、H3、H4、H5、H6、H7、H8、H9、H10:深度
第1圖:為現有一矯正器的立體分解圖。
第2圖:為現有二矯正器及以小林鈎緊設的立體示意圖。
第3圖:為本創作附鈎矯正器組合結構黏設及以彈性環各配置於各牙齒的立體示意圖。
第4-1圖:為第3圖第一本體的後視立體圖。
第4-2圖:為第4-1圖第一本體的前視立體圖。
第4-3圖:為第4-2圖於A-A位置的剖視圖。
第5-1圖:為第3圖第二本體的前視立體圖。
第5-2圖:為第5-1圖於B-B位置的剖視圖。
第6-1圖:為第3圖第三本體的前視立體圖。
第6-2圖:為第6-1圖於C-C位置的剖視圖。
第7-1圖:為第3圖第四本體的前視立體圖。
第7-2圖:為第7-1圖於D-D位置的剖視圖。
第8-1圖:為第3圖第五本體的前視立體圖。
第8-2圖:為第8-1圖於E-E位置的剖視圖。
第9-1圖:為第3圖第六本體的前視立體圖。
第9-2圖:為第9-1圖於F-F位置的剖視圖。
第10-1圖:為第3圖第七本體的前視立體圖。
第10-2圖:為第10-1圖於G-G位置的剖視圖。
第11-1圖:為第3圖第八本體的前視立體圖。
第11-2圖:為第11-1圖於H-H位置的剖視圖。
第12-1圖:為第3圖第九本體的前視立體圖。
第12-2圖:為第12-1圖於I-I位置的剖視圖。
第13-1圖:為第3圖第十本體的前視立體圖。
第13-2圖:為第13-1圖於J-J位置的剖視圖。
第14圖:為第3圖附鈎矯正器組合結構黏設附著於有異常的上顎正門牙外表面上的側視示意圖。
以下配合所附的圖示,詳加說明本創作的結構如何組合、使用,應當更容易瞭解本創作的目的、技術內容、特點及其所達成的功效。
請參閱第3圖至第13-2圖所示,係本創作的附鈎矯正器組合結構的較佳實施例。惟此等實施例僅供說明之用,在專利申請上並不受此結構的限制。如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該附鈎矯正器組合結構3包含以上、下顎的正門牙6、61為中心向左、右兩側反向對應的一上顎及一下顎附鈎矯正器組4、5,該上顎附鈎矯正器組4及該下顎附鈎矯正器組5係採上下相對之配置形式,用以黏設附著在使用者有異常左、右兩側之各上、下顎的正門牙6、61、側門牙62、63、犬牙64、65、第一小臼齒66、67及第二小臼齒68、69的外表面上黏設或拆下。於下列係以左側的該上顎及該下顎附鈎矯正器組4、5做說明及介紹其結構:請參閱第3圖至第8-2圖所示,係以左側的該上顎附鈎矯正器組4做說明及介紹其結構:該上顎附鈎矯正器組4包括一第一、一第二、一第三、一第四與一第五本體40、41、42、43、44,以及一第一、一第二、一第三、一第四與一第五底座45、46、47、48、49。其中,該第一、該第二、該第三、該第四與該第五本體40、41、42、43、44分別包括一第一凹槽400、410、420、430、440,以供一齒列矯正線7置放各該第一凹槽400、410、420、430、440內部,分別朝向牙齦60方向的各該第一凹槽400、410、420、430、440頂、底端的兩側分別朝上及分別 朝下延伸有一第一、一第二、一第三、一第四與一第五上凸部401、411、421、431、441及一第一、一第二、一第三、一第四與一第五下凸部402、412、422、432、442,以及分別連接於該第一、該第二、該第三、該第四與該第五上凸部401、411、421、431、441其中一側的上方且朝向牙齦60方向延伸的一凸出鈎403、413、423、433、443。
承上,再參閱第3圖至第8-2圖所示,該第三本體42的該凸出鈎423係朝向遠心位置的該第三上凸部421的上方設置,其用意主要係當牙醫師如果拔掉第一小臼齒66、67或第二小臼齒68、69時,可以有效地加強該齒列矯正線7的拉力狀態,再透過各種尺寸的一彈性環490各環套於各該凸出鈎403、413、423、433、443之間,使各該彈性環490的緊設來提升該齒列矯正線7拉力的穩定度。另,該第一、該第二、該第四與該第五本體40、41、43、44的各該凸出鈎403、413、433、443係朝向近心位置的該第一、該第二、該第四與該第五上凸部401、411、431、441的上方設置,透過各該凸出鈎403、413、433、443,以供各該彈性環490各環套緊設,進而達到提升該齒列矯正線7拉力的穩定度。
更進一步,各該凸出鈎403、413、423、433、443分別具有一支桿4030、4130、4230、4330、4430及分別連接於各該支桿4030、4130、4230、4330、4430上方的一球狀凸端4031、4131、4231、4331、4431,各該球狀凸端4031、4131、4231、4331、4431的外徑比各該支桿4030、4130、4230、4330、4430的外徑大,以供各種尺寸的各該彈性環490各環套緊設在各該支桿4030、4130、4230、4330、4430外。使用時,牙醫師視其使用者有異常的各牙齒狀態所需,及需要環套於黏設附著有異常的各牙齒外表面的該上顎附鈎矯正器組4的各該凸出鈎403、413、 423、433、443之間的距離,將各該彈性環490由各該支桿4030、4130、4230、4330、4430的外緣環套並擋止於各該球狀凸端4031、4131、4231、4331、4431的下方,以增加各該凸出鈎403、413、423、433、443之間的承受力,而有效加強該齒列矯正線7的拉力狀態。
請參閱第3圖,並配合第9-1圖至第13-2圖所示,該下顎附鈎矯正器組5做說明及介紹其結構:該下顎附鈎矯正器組5包括一第六、一第七、一第八、一第九與一第十本體50、51、52、53、54,以及一第六、一第七、一第八、一第九與一第十底座55、56、57、58、59。其中,該第六、該第七、該第八、該第九與該第十本體50、51、52、53、54分別包括一第二凹槽500、510、520、530、540,以供該齒列矯正線7置放各該第二凹槽500、510、520、530、540內部,分別朝向牙齦60方向的各該第二凹槽500、510、520、530、540頂、底端的兩側分別朝上及分別朝下延伸有一第六、一第七、一第八、一第九與一第十上凸部501、511、521、531、541及一第六、一第七、一第八、一第九與一第十下凸部502、512、522、532、542,以及分別連接於該第六、該第七、該第八、該第九與該第十上凸部501、511、521、531、541其中一側的上方且朝向牙齦60方向延伸的一凸出鈎503、513、523、533、543。
承上,再參閱第3圖,並配合第9-1圖至第13-2圖所示,該第八本體52的該凸出鈎523係朝向遠心位置的該第八上凸部521的上方設置,其用意主要係當牙醫師如果拔掉第一小臼齒66、67或第二小臼齒68、69時,可以有效地加強該齒列矯正線7的拉力狀態,再透過各種尺寸的各該彈性環490各環套於各該凸出鈎503、513、523、533、543之間的緊設,使各該彈性環490的緊設來提升該齒列矯 正線7拉力的穩定度。另,該第六、該第七、該第九與該第十本體50、51、53、54的各該凸出鈎503、513、533、543係朝向近心位置的該第六、該第七、該第九與該第十上凸部501、511、531、541的上方設置,透過各該凸出鈎503、513、533、543,以供各該彈性環490各環套緊設,進而達到提升該齒列矯正線7拉力的穩定度。
更進一步,各該凸出鈎503、513、523、533、543分別具有一支桿5030、5130、5230、5330、5430及分別連接於各該支桿5030、5130、5230、5330、5430上方的一球狀凸端5031、5131、5231、5331、5431,各該球狀凸端5031、5131、5231、5331、5431的外徑比各該支桿5030、5130、5230、5330、5430的外徑大,以供有各種尺寸的各該彈性環490,以供各種尺寸的各該彈性環490各環套緊設在各該支桿5030、5130、5230、5330、5430外。使用時,牙醫師視其使用者有異常的各牙齒狀態所需,及需要環套於黏設附著有異常的各牙齒外表面的該下顎附鈎矯正器組5的各該凸出鈎503、513、523、533、543之間的距離,將各該彈性環490由各該支桿5030、5130、5230、5330、5430的外緣環套並擋止於各該球狀凸端5031、5131、5231、5331、5431的下方,以增加各該凸出鈎503、513、523、533、543之間的承受力,而有效加強該齒列矯正線7的拉力狀態。
更具體說明,該第一、該第二、該第三、該第四與該第五底座45、46、47、48、49,及該第六、該第七、該第八、該第九與該第十底座55、56、57、58、59係分別具有一各形成一弧面的弧形底面451、461、471、481、491、551、561、571、581、591,各該弧面的弧度係配合有異常左、右兩側之各上、下顎的正門牙6、61、側門牙62、63、犬牙64、65、第一小臼齒66、67及第二小臼齒68、69 的外表面的弧度設置,用以各黏設附著在有異常左、右兩側之各上、下顎的正門牙6、61、側門牙62、63、犬牙64、65、第一小臼齒66、67及第二小臼齒68、69的外表面上。又,各該弧形底面451、461、471、481、491、551、561、571、581、591的各該弧面上各設有一增加摩擦及供黏膠8塗抹附著的粗糙面452、462、472、482、492、552、562、572、582、592。各該粗糙面452、462、472、482、492、552、562、572、582、592為複數個等間距或不等間距排列的凸體,在本創作的實施例中,各該粗糙面452、462、472、482、492、552、562、572、582、592為方形凸體,除上述的方形凸體外,其它任何的形體皆屬本創作所主張的範圍內。
更詳細說明,該第一、該第二、該第三、該第四與該第五上凸部401、411、421、431、441與該第一、該第二、該第三、該第四與該第五下凸部402、412、422、432、442之間形成一與該第一凹槽400、410、420、430、440相貫通的第一間隔404、414、424、434、444,該第六、該第七、該第八、該第九與該第十上凸部501、511、521、531、541與該第六、該第七、該第八、該第九與該第十下凸部502、512、522、532、542之間形成一與該第二凹槽500、510、520、530、540相貫通的第二間隔504、514、524、534、544。而在該第一、該第二、該第三、該第四與該第五上凸部401、411、421、431、441與該第一、該第二、該第三、該第四與該第五下凸部402、412、422、432、442分別朝向該第一、該第二、該第三、該第四與該第五底座45、46、47、48、49的一端形成一與該第一、該第二、該第三、該第四與該第五底座45、46、47、48、49相隔的第一凹陷槽453、463、473、483、493,分別供一具彈性的綁固環4900套於各該第一凹陷槽453、463、473、483、493內套設並擋止於各該第一凹槽400、410、420、430、440內部的該齒列矯 正線7,防止該齒列矯正線7左右移動,使該齒列矯正線7拉力定位(如第3圖及第14圖所示);另,在該第六、該第七、該第八、該第九與該第十上凸部501、511、521、531、541與該第六、該第七、該第八、該第九與該第十下凸部502、512、522、532、542分別朝向該第六、該第七、該第八、該第九與該第十底座55、56、57、58、59的一端形成一與該第六、該第七、該第八、該第九與該第十底座55、56、57、58、59相隔的第二凹陷槽553、563、573、583、593,分別供具彈性的該綁固環4900套於各該第二凹陷槽553、563、573、583、593內套設並擋止於各該第二凹槽500、510、520、530、540內部的該齒列矯正線7,防止該齒列矯正線7左右移動,使該齒列矯正線7拉力定位(如第3圖及第14圖所示)。
承上,再請參閱第5-1圖、第5-2圖及第7-1圖、第7-2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在左側的該上顎附鈎矯正器組4之該第二、該第四本體41、43的各該第一凹槽410、430將藉由該第一間隔414、434分隔出兩側的深度不相同,其中,該第二本體41朝向近心位置的該第一凹槽410的深度H1、H3比相鄰側邊的該第一凹槽410的深度H2、H4深,該第四本體43朝向近心位置的該第一凹槽430的深度H1、H3比相鄰側邊的該第一凹槽430的深度H2、H4深。
承上,再請參閱第4-2圖至第13-2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在左側的該下顎附鈎矯正器組5之該第七、該第八及該第九本體51、52、53的各該第二凹槽510、520、530將藉由該第二間隔514、534分隔出兩側的深度不相同,其中,如第10-1圖及第10-2圖所示,該第七本體51朝向近心位置的該第二凹槽510的深度H5比相鄰側邊的該第二凹槽510的深度H6深,再如第11-1圖及第11-2圖所示,該第八本體52朝向近心位置的該第二凹槽520的深度H7比相鄰側邊的該第二凹槽520的深 度H8深,再如第12-1圖及第12-2圖所示,該第九本體53朝向近心位置的該第二凹槽530的深度H9比相鄰側邊的該第二凹槽530的深度H10深。又,在左側的該上顎附鈎矯正器組4之該第一、該第三、該第五本體40、42、44的各該第一凹槽400、420、440的深度係相同,及在左側的該下顎附鈎矯正器組5之該第六及該第十本體50、54的各該第二凹槽500、540的深度亦係相同。由上設計結構的用意,係方便牙醫師能使該齒列矯正線7能將施力點集中在往遠心位置,作為有效施力的拉固,進而達到有異常牙齒的矯正目的。
更進一步說明,再請參閱第3圖至第13-2圖所示,於本實施例中,在右側的該上顎及該下顎附鈎矯正器組4、5的結構係與左側的該上顎及該下顎附鈎矯正器組4、5的結構大致相同,唯不相同處,係在右側的該上顎附鈎矯正器組4的該第四及該第五本體43、44分別與該下顎附鈎矯正器組5的該第九及該第十本體53、54上下對調的應用,使該第四、該第五本體43、44與該第六、該第七及該第八本體50、51、52設置在該下顎附鈎矯正器組5內,且使該第九、該第十本體53、54與該第一、該第二及該第三本體40、41、42設置在該上顎附鈎矯正器組4內,由上排列結構的用意,同樣係方便牙醫師能使該齒列矯正線7能將施力點集中在往遠心位置,作為有效施力的拉固,進而達到有異常牙齒的矯正目的。
再請參閱第3圖及第14圖所示,其係顯示本創作經由牙醫師先判斷使用者有異常左側或右側之各上、下顎的暴牙角度情況,再進行矯正,分別將該第一、該第二、該第三、該第四與該第五底座45、46、47、48、49的各該弧形底面451、461、471、481、491及該第六、該第七、該第八、該第九與該第十底座55、56、57、58、59的各該弧形底面551、561、571、581、591,由使用者有異常左側 或右側之各上、下顎的正門牙6、61、側門牙62、63、犬牙64、65、第一小臼齒66、67及第二小臼齒68、69外表面上黏設做說明,可將各該齒列矯正線7分別置入各該第一凹槽400、410、420、430、440及各該第二凹槽500、510、520、530、540內,可使用各該綁固環4900分別套於各該第一凹陷槽453、463、473、483、493及各該第二凹陷槽553、563、573、583、593內套設,以擋止於各該第一凹槽400、410、420、430、440及各該第二凹槽500、510、520、530、540內部的各該齒列矯正線7,防止各該齒列矯正線7左右移動,使各該齒列矯正線7拉力定位。
由前述可知,本創作具有以下的優點:
1、藉由以上、下顎的正門牙為中心向左、右兩側反向對應的該上顎及該下顎附鈎矯正器組,該上顎及該下顎附鈎矯正器組的各該第一及各該第二凹槽的深度不相同或相同,方便牙醫師能使各該齒列矯正線做有效施力的拉固,並利用一體連接於該第一至該第十本體其中一側的上、下方且各朝向牙齦方向延伸的各該凸出鈎,而各該凸出鈎利用各該球狀凸端的外徑比各該支桿的外徑大,以供各種尺寸的各該彈性環各環套於各該凸出鈎之間的距離,將各該彈性環各套於各該支桿的外緣並擋止於各該球狀凸端的下方,藉以對於有異常的左、右兩側的各牙齒外表面進行各該凸出鈎之間的承受力佳。
2.藉由各該凸出鈎以及用以黏設附著在使用者有異常的左、右兩側之各正門牙、各側門牙、各犬牙、各第一小臼齒及各第二小臼齒外表面上的該第一至該第五底座及該第六至該第十底座,藉此,方便牙醫師有效加強各該齒列矯正線的拉力狀態,再透過各種尺寸的各該彈性環各環套於各該凸出鈎之間的緊設,使各該彈性環的緊設來提升各該齒列矯正線拉力的穩定度。
3.藉由各該弧形底面的各該弧面上的各該粗糙面,以供黏膠塗佈在各該粗糙面並黏設附著於有異常的左、右兩側之各正門牙、各側門牙、各犬牙、各第一小臼齒及各第二小臼齒外表面上,亦得以有效降低該第一至該第五底座及該第六至該第十底座與各該齒列矯正線間的摩擦力,以利於各該齒列矯正線的穿設,具備極佳的產業實用性。
惟前述者僅為本創作的較佳實施例,其目的在使熟習該項技藝者能夠瞭解本創作的內容而據以實施,並非用來限定本創作實施的範圍;故舉凡依本創作申請範圍所述的形狀、構造及特徵所為的均等變化或修飾,均應包括在本創作的申請專利範圍內。
3:附鈎矯正器組合結構
4:上顎附鈎矯正器組
40、41、42、43、44: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與第五本體
45、46、47、48、49: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與第五底座
490:彈性環
5:下顎附鈎矯正器組
50、51、52、53、54:第六、第七、第八、第九與第十本體
55、56、57、58、59:第六、第七、第八、第九與第十底座
6、61:正門牙
60:牙齦
62、63:側門牙
64、65:犬牙
66、67:第一小臼齒
68、69:第二小臼齒
7:齒列矯正線

Claims (10)

  1. 一種附鈎矯正器組合結構,用以在使用者有異常左、右兩側之各上、下顎的正門牙、側門牙、犬牙、第一小臼齒及第二小臼齒的外表面上黏設或拆下,該附鈎矯正器組合結構包含以上、下顎的正門牙為中心向左、右兩側反向對應的一上顎及一下顎附鈎矯正器組,該上顎附鈎矯正器組及該下顎附鈎矯正器組係採上下相對之配置形式;其中該上顎附鈎矯正器組包括一第一、一第二、一第三、一第四與一第五本體,以及一第一、一第二、一第三、一第四與一第五底座;其中該第一、該第二、該第三、該第四與該第五本體分別包括一第一凹槽,各該第一凹槽之兩側的深度係不相同或相同並供一齒列矯正線置放,分別朝向牙齦方向的各該第一凹槽頂、底端的兩側分別朝上及分別朝下延伸有一第一、一第二、一第三、一第四與一第五上凸部及一第一、一第二、一第三、一第四與一第五下凸部,以及分別連接於該第一、該第二、該第三、該第四與該第五上凸部其中一側的上方且朝向牙齦方向延伸的一凸出鈎;該第一、該第二、該第三、該第四與該第五底座係分別具有一黏設附著在有異常左、右兩側之各上、下顎的正門牙、側門牙、犬牙、第一小臼齒及第二小臼齒的外表面上的弧形底面;該下顎附鈎矯正器組包括一第六、一第七、一第八、一第九與一第十本體,以及一第六、一第七、一第八、一第九與一第十底座;其中該第六、該第七、該第八、該第九與該第十本體分別包括一第二凹槽,各該第二凹槽之兩側的深度係不相同或相同並供一齒列矯正線置放,分別朝向牙齦方向的各該第二凹槽 頂、底端的兩側分別朝上及分別朝下延伸有一第六、一第七、一第八、一第九與一第十上凸部及一第六、一第七、一第八、一第九與一第十下凸部,以及分別連接於該第六、該第七、該第八、該第九與該第十上凸部其中一側的上方且朝向牙齦方向延伸的一凸出鈎;該第六、該第七、該第八、該第九與該第十底座係分別具有一黏設附著在有異常左、右兩側之各上、下顎的正門牙、側門牙、犬牙、第一小臼齒及第二小臼齒的外表面上的弧形底面。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附鈎矯正器組合結構,其中,該第三本體的該凸出鈎係朝向遠心位置的該第三上凸部的上方設置,該第一、該第二、該第四與該第五本體的各該凸出鈎係朝向近心位置的該第一、該第二、該第四與該第五上凸部的上方設置。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附鈎矯正器組合結構,其中,該第八本體的該凸出鈎係朝向遠心位置的該第八上凸部的上方設置,該第六、該第七、該第九與該第十本體的各該凸出鈎係朝向近心位置的該第六、該第七、該第九與該第十上凸部的上方設置。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附鈎矯正器組合結構,其中,該第一、該第二、該第三、該第四與該第五上凸部與該第一、該第二、該第三、該第四與該第五下凸部之間形成一與該第一凹槽相貫通的第一間隔,該第六、該第七、該第八、該第九與該第十上凸部與該第六、該第七、該第八、該第九與該第十下凸部之間形成 一與該第二凹槽相貫通的第二間隔;其中,該第一、該第二、該第三、該第四與該第五上凸部與該第一、該第二、該第三、該第四與該第五下凸部分別朝向該第一、該第二、該第三、該第四與該第五底座的一端形成一與該第一、該第二、該第三、該第四與該第五底座相隔的第一凹陷槽,分別供一具彈性的綁固環各套於各該第一凹陷槽內套設並擋止於各該第一凹槽內部的該齒列矯正線,在該第六、該第七、該第八、該第九與該第十上凸部與該第六、該第七、該第八、該第九與該第十下凸部分別朝向該第六、該第七、該第八、該第九與該第十底座的一端形成一與該第六、該第七、該第八、該第九與該第十底座相隔的第二凹陷槽,分別供具彈性的該綁固環各套於各該第二凹陷槽內套設並擋止於各該第二凹槽內部的該齒列矯正線。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附鈎矯正器組合結構,其中,在左側的該上顎附鈎矯正器組之該第二、該第四本體的各該第一凹槽將藉由該第一間隔分隔出兩側的深度不相同,該第二本體朝向近心位置的該第一凹槽的深度比相鄰側邊的該第一凹槽的深度深,該第四本體朝向近心位置的該第一凹槽的深度比相鄰側邊的該第一凹槽的深度深;其中,在左側的該下顎附鈎矯正器組之該第七、該第八及該第九本體的各該第二凹槽將藉由該第二間隔分隔出兩側的深度不相同,該第七本體朝向近心位置的該第二凹槽的深度比相鄰側邊的該第二凹槽的深度深,該第八本體朝向近心位置的該第二凹槽的深度比相鄰側邊的該第二凹槽的深度深,該第九本體朝向近心位置的該第二凹槽的深度比相鄰側邊的該第二凹槽的深度深;其中,在左側的該上顎附鈎矯正器組之該第一、該第三、該第五本體 的各該第一凹槽的深度係相同,及在左側的該下顎附鈎矯正器組之該第六及該第十本體的各該第二凹槽的深度亦係相同。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附鈎矯正器組合結構,其中,在右側的該上顎附鈎矯正器組的該第四、該第五本體分別與該下顎附鈎矯正器組的該第九、該第十本體上下對調的應用,使該第四、該第五本體與該第六、該第七及該第八本體設置在該下顎附鈎矯正器組內,且使該第九、該第十本體與該第一、該第二及該第三本體設置在該上顎附鈎矯正器組內。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附鈎矯正器組合結構,其中,各該凸出鈎分別具有一支桿及分別連接於各該支桿上方的一球狀凸端,各該球狀凸端的外徑比各該支桿的外徑大,以供各種尺寸的至少一彈性環各套於各該支桿的外緣並擋止於各該球狀凸端下方。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附鈎矯正器組合結構,其中,各該弧形底面分別形成一弧面,該弧面的弧度係配合有異常左、右兩側之各上、下顎的正門牙、側門牙、犬牙、第一小臼齒及第二小臼齒外表面的弧度設置。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附鈎矯正器組合結構,其中,各該弧形底面的各該弧面上分別設有一粗糙面,於各該粗糙面表面塗佈有黏膠。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附鈎矯正器組合結構,其中,各該粗糙面為複數個等間距或不等間距排列的凸體。
TW109208507U 2020-07-03 2020-07-03 附鈎矯正器組合結構 TWM6033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8507U TWM603341U (zh) 2020-07-03 2020-07-03 附鈎矯正器組合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8507U TWM603341U (zh) 2020-07-03 2020-07-03 附鈎矯正器組合結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603341U true TWM603341U (zh) 2020-11-01

Family

ID=74203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08507U TWM603341U (zh) 2020-07-03 2020-07-03 附鈎矯正器組合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M6033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04781B2 (en) Detachable orthodontic bracket and wire system
KR200233786Y1 (ko) 치열 교정용 스크류
US7101177B2 (en) Screw device for orthodontic treatment
US9539066B2 (en) Orthodontic appliance
US7172416B2 (en) Screw device for orthodontic treatment
KR20140115520A (ko) 치아교정장치
JP2018057903A (ja) 可撓性歯科矯正スプリント
US8257079B1 (en) Orthodontic appliance
JP6854291B2 (ja) 舌側歯科矯正装具
JP4554859B2 (ja) ばねループリテーナ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7120551B2 (ja) 歯列矯正装置
TWM603341U (zh) 附鈎矯正器組合結構
US20220110720A1 (en) Orthodontic device and tool for handling the device
US9084649B2 (en) Orthodontic separator
US20140242536A1 (en) Mandibular attachment for correction of malocclusion
CN110547885A (zh) 一种牙齿矫治器
TWI524882B (zh) 齒顎矯正器
TWM587510U (zh) 齒列矯正器
US20160051343A1 (en) Kit of self-ligating brackets
WO2019217993A1 (en) An orthodontic anchorage assembly
US10531939B2 (en) Interdental anchoring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CN205411358U (zh) 颊面管
CN216221739U (zh) 一种隐形矫治器
CN211911854U (zh) 一种窄槽沟宽翼的牙齿正畸主动自锁托槽
CN219983089U (zh) 一种辅助正畸活动矫治器固位的颊腭侧环绕卡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