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99516U - 無線存取點裝置 - Google Patents

無線存取點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M599516U
TWM599516U TW109201170U TW109201170U TWM599516U TW M599516 U TWM599516 U TW M599516U TW 109201170 U TW109201170 U TW 109201170U TW 109201170 U TW109201170 U TW 109201170U TW M599516 U TWM599516 U TW M599516U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lot
access point
wireless access
positioning
point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2011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謝熾昌
Original Assignee
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2011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M599516U/zh
Priority to CN202020205482.5U priority patent/CN211428326U/zh
Publication of TWM5995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M599516U/zh
Priority to US17/148,519 priority patent/US11289801B2/en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6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base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08Means for collapsing antennas or parts thereof
    • H01Q1/088Quick-releasable antenna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1207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fastening a rigid aerial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1207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fastening a rigid aerial element
    • H01Q1/1228Supports; Mounting means for fastening a rigid aerial element on a boo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29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used in bluetooth or WI-FI devices of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WLA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5/00Devices for reflection, refraction, diffraction or polarisation of waves radiated from an antenna, e.g. quasi-optical devices
    • H01Q15/14Reflecting surfaces; Equivalent structures
    • H01Q15/16Reflecting surfaces; Equivalent structures curved in two dimensions, e.g. paraboloid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1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H01Q19/12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wherein the surfaces are concave
    • H01Q19/15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wherein the surfaces are concave the primary radiating source being a line source, e.g. leaky waveguide antenna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9/0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 H01Q19/10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 H01Q19/18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reflecting surfaces
    • H01Q19/19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reflecting surfaces comprising one main concave reflecting surface associated with an auxiliary reflecting surface
    • H01Q19/193Combinations of primary active antenna elements and units with secondary devices, e.g. with quasi-optical devices, for giving the antenna a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using reflecting surface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reflecting surfaces comprising one main concave reflecting surface associated with an auxiliary reflecting surface with feed supported subreflect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8Access poin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一種無線存取點裝置包含一主機、一天線模組、一訊號收發單元及一固定組件。主機包含一機殼與一第一連接部。第一連接部連接機殼,且接通機殼之內部空間。訊號收發單元位於內部空間內。天線模組包含一波導管。波導管具有一第二連接部,波導管之第二連接部可分離地連接第一連接部,且耦合訊號收發單元。第二連接部具有一定位槽。固定組件活動地位於第一連接部上。當第二連接部連接第一連接部,透過固定組件可拔除地伸入定位槽內,天線模組被固定於機殼上。

Description

無線存取點裝置
本創作係有關於一種無線存取點裝置,尤指一種可免工具組裝與分離的無線存取點裝置。
近年來,無線通信(例如第5代通信)的毫米波之傳輸技術已積極投入研究,並且實行於相關無線存取點之天線模組的研究。一般來說,天線模組通常透過螺絲鎖固之方式來完成架設,且通常架設於建築物之高處(例如屋簷或天花板)或較狹窄位置。
然而,安裝者需要透過螺絲起子或扳手等工具才能完成天線模組之拆解、安裝與更換作業,如此,不僅帶來繁瑣的拆裝過程以及拆裝速度緩慢之缺點,並且在高處作業也存在著人員或工具墜落之風險與不便。
本創作提出一種無線存取點裝置,用以解決先前技術的問題。
依據本創作之一實施方式,此種無線存取點裝置包含一主機、一傳輸組件、一天線模組及一固定組件。主機包含一機殼與一第一連接部。機殼具有一內部空間。第一連接部連接機殼,且接通內部空間。傳輸組件位於內部空間內,具有一訊號收發單元。天線模組包含一波導管。波導管具有一第二連接部。第二連接部可分離地連接第一連接部,且耦合訊號收發單元。第二連接部具有一定位槽。固定組件活動地位於第一連接部上,可拔除地位於定位槽內,用以將天線模組固定於機殼上。當第二連接部連接第一連接部,透過固定組件可拔除地伸入定位槽內,天線模組被固定於機殼上。
依據本創作一或複數個實施例,在上述之無線存取點裝置中,第一連接部包含一插槽,插槽接通內部空間,以供第二連接部伸入其中。
依據本創作一或複數個實施例,在上述之無線存取點裝置中,第一連接部包含一凸柱與一穿孔。凸柱凸設於機殼之外表面。插槽形成於凸柱背對機殼之一端,且接通內部空間。穿孔形成於凸柱之一側,且接通插槽。穿孔之一軸心方向與插槽之一長軸方向相互正交,且固定組件經由穿孔而伸入定位槽內。
依據本創作一或複數個實施例,在上述之無線存取點裝置中,固定組件包含一插銷、一限位部、一彈簧與一把手部。插銷可移動地位於凸柱之一側。插銷之一端用以伸入定位槽內。彈簧套設於插銷。限位部用於將彈簧限位於插銷上。把手部位於凸柱之外,且連接插銷之另端,用以將插銷拉出定 位槽。
依據本創作一或複數個實施例,在上述之無線存取點裝置中,把手部包含一壓桿、一樞設部及一支點凸部。壓桿具有彼此相對之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支點凸部設於壓桿之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且接觸凸柱。樞設部位於壓桿之第一端,且樞接至插銷。當壓桿之第二端以第一方向移動時,透過支點凸部抵壓凸柱,壓桿之第一端以第二方向將插銷拉出定位槽,第二方向與第一方向相反。
依據本創作一或複數個實施例,在上述之無線存取點裝置中,第一連接部具有一第一定位部,第二連接部具有一第二定位部。當第二連接部伸入插槽,且第二定位部結合第一定位部時,機殼之穿孔對準天線模組之定位槽。
依據本創作一或複數個實施例,在上述之無線存取點裝置中,天線模組包含一安裝座。安裝座形成於該波導管上,用以安裝一碟型反射單元。
依據本創作一或複數個實施例,在上述之無線存取點裝置中,傳輸組件更包含一反射罩。反射罩位於內部空間內,且固定於訊號收發單元上。
依據本創作一或複數個實施例,在上述之無線存取點裝置中,定位槽為一貫孔或一盲孔。
依據本創作之一實施方式,此種無線存取點裝置包含一主機、一訊號收發單元、一反射罩、一天線模組、一插銷及一把手部。主機包含一機殼與一插槽,該機殼具有一內部空間。插槽接通內部空間。訊號收發單元固定於內部空間內。 反射罩位於內部空間內,且固定於訊號收發單元上。天線模組包含一波導管與一定位槽。波導管之一端可分離地位於插槽內,用以耦合訊號收發單元。插銷位於插槽上,並於伸入定位槽時,將天線模組固定於機殼上。把手部連接插銷,用以將插銷拉出定位槽。
依據本創作之一實施方式,此種無線存取點裝置包含一主機、一訊號收發單元、一反射罩、一天線模組及一插銷。主機包含一前蓋、一後蓋、一凸柱與一插槽。前蓋具有一開口、一外表面與一內表面。開口貫通外表面與內表面,後蓋蓋合前蓋,以共同定義出一內部空間於後蓋與前蓋之間。凸柱凸設於前蓋之外表面,插槽位於凸柱上,且透過開口接通內部空間。訊號收發單元位於內部空間內,面向所述開口。反射罩位於內部空間內,且固定於訊號收發單元上。天線模組包含一波導管與一定位槽。波導管之一端可分離地位於插槽內,用以透過所述開口耦合訊號收發單元。插銷位於凸柱上,可拔除地位於定位槽內,用以將天線模組固定於機殼上。插銷被拉出定位槽,使得天線模組能夠脫離主機。
如此,透過以上架構,無線存取點裝置不僅可方便維修或更換無線存取點裝置,減低所耗用之時間與成本,更可降低人員或工具墜落之風險與不便。
以上所述僅係用以闡述本創作所欲解決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技術手段、及其產生的功效等等,本創作之具體細節將在下文的實施方式及相關圖式中詳細介紹。
10、11:無線存取點裝置
100:主機
110:機殼
111:前蓋
230:溝槽
240:彈性環
250:安裝座
260:碟型反射單元
111A:外表面
111B:內表面
112:開口
113:凹陷區
114:後蓋
115:內部空間
120:第一連接部
121:凸柱
122:第一定位部
123:凹弧部
124:插槽
125:穿孔
126:隆起部
127:容置空間
200、201:天線模組
205:副反射器
210:波導管
220:第二連接部
221:外表面
222:定位槽
223:第二定位部
224:凸弧部
225:中空通道
261:碟盤體
262:拋物凹面
270:傳輸組件
271:訊號收發單元
272:反射罩
273:處理電路
300:固定組件
310:插銷
311:第一部分
312:第二部分
313:樞接部
320:限位部
330:彈簧
340:把手部
350:壓桿
351:第一端
352:第二端
360:樞設部
370:支點凸部
380:樞軸
AA:線段
L1、L2:長軸方向
P:軸心方向
為讓本創作之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徵、優點與實施例能更明顯易懂,所附圖式之說明如下:
第1圖係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無線存取點裝置的立體圖;
第2A圖係第1圖的天線模組與機殼的分解圖;
第2B圖係第1圖的機殼的分解圖;
第3圖係第1圖沿線段AA所製成的局部剖視圖;
第4圖係第1圖的固定組件的分解圖;
第5圖係第1圖的固定組件的使用示意圖;以及
第6圖係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無線存取點裝置的分解圖。
以下將以圖式揭露本創作之複數實施方式,為明確說明起見,許多實務上的細節將在以下敘述中一併說明。然而,熟悉本領域之技術人員應當瞭解到,在本創作部分實施方式中,這些實務上的細節並非必要的,因此不應用以限制本創作。此外,為簡化圖式起見,一些習知慣用的結構與元件在圖式中將以簡單示意的方式繪示之。另外,為了便於讀者觀看,圖式中各元件的尺寸並非依實際比例繪示。
第1圖係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無線存取點裝置10的立體圖。第2A圖係第1圖的天線模組200與機殼110的分解圖。第2B圖係第1圖的機殼的分解圖。如第1圖與第2A圖所示,無線存取點裝置10包含一主機100、一天線模組200、一傳輸組件270及一固定組件300。
第3圖係第1圖沿線段AA所製成的局部剖視圖。如第2A圖與第3圖所示,主機100包含一機殼110與一第一連接部120。機殼110具有一開口112與一內部空間115(第3圖)。內部空間115位於機殼110內,且開口112位於機殼110表面,且接通內部空間115。第一連接部120連接機殼110,且通過機殼110之開口112接通內部空間115。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部120包含一插槽124。插槽124通過機殼110之開口112接通內部空間115,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
天線模組200包含一副反射器205與一波導管210(第3圖)。傳輸組件270位於機殼110之內部空間115內。波導管210之一端連接副反射器205,波導管210相對副反射器205之一端設有一第二連接部220。第二連接部220具有一定位槽222。定位槽222例如為盲孔,然而,本創作也不限定位槽為盲孔或貫孔。第二連接部220可分離地連接第一連接部120,且透過開口112耦合訊號收發單元271(第3圖),以便傳接傳輸組件270之訊號。固定組件300活動地位於第一連接部120上,且可拔除地伸入定位槽222內,從而將天線模組200固定於機殼110上,讓天線模組200與主機100成為一體。固定組件300例如為固定銷。此外,天線模組200包含一安裝座250。安裝座250形成於波導管210上,以供後續安裝例如碟型反射單元等物體。在本實施例中,安裝座250環繞地位於波導管210上,介於副反射器205與第二連接部220之間。
如此,如第1圖與第2A圖所示,當波導管210之第二連接部220連接主機100之第一連接部120,例如,伸入第二 連接部220之插槽124中,並且固定組件300伸入第二連接部220之定位槽222時,天線模組200固定於機殼110上,從而將天線模組200組裝於主機100上,以讓波導管210之第二連接部220耦合傳輸組件270。反之,當透過從卡扣槽150拔除固定組件300,波導管210之第二連接部220能夠脫離主機100之第一連接部120,從而分離天線模組200與主機100。
更具體地,如第2B圖與第3圖所示,機殼110包含一前蓋111與一後蓋114。前蓋111與後蓋114相互蓋合後,以定義出所述內部空間115於前蓋111與後蓋114之間。前蓋111具有彼此背對之外表面111A與內表面111B。前蓋111之外表面111A即為機殼110之外表面。內表面111B為前蓋111面向後蓋114之一面,且前蓋111之內表面111B具有一凹陷區113,且上述機殼110之開口112形成於凹陷區113內,凹陷區113能夠供定位所述傳輸組件270。
更具體地,傳輸組件270包含一訊號收發單元271、一反射罩272與一處理電路273。訊號收發單元271位於內部空間115內,且透過開口112面對第一連接部120之插槽124,以耦合波導管210,透過波導管210傳送或接收訊號。反射罩272位於前蓋111之內表面111B上,覆蓋凹陷區113及訊號收發單元271,與訊號收發單元271共同鎖固於機殼110上,反射罩272用以將訊號收發單元271所激發的電磁波反射至波導管210內。處理電路273位於反射罩272與後蓋114之間。處理電路273電性連接訊號收發單元271,處理電路273用以處理要發送或接收的資料,再透過天線模組200將這些資料透過電 磁波的方式傳播出去或接收電磁波。
更具體地,如第2A圖與第3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連接部120包含一凸柱121與一穿孔125。凸柱121凸設於前蓋111之外表面111A。凸柱121之形狀呈管狀,且凸柱121凸設於機殼110之一面,意即,凸出於前蓋111之外表面111A。插槽124位於凸柱121背對機殼110之端面,且插槽124通過機殼110之開口112而接通內部空間115,以讓第二連接部220能夠伸入其中。第二連接部220之形狀呈管狀,且第二連接部220面向訊號收發單元271之端面具有一中空通道225。穿孔125貫設於凸柱121之一側,且接通插槽124。穿孔125之軸心方向P與插槽124之長軸方向L1相交(第3圖),例如相互正交,且固定組件300經由穿孔125而伸入定位槽222內。
更具體地,如第2A圖與第3圖所示,凸柱121之一側具有一隆起部126。隆起部126內含一容置空間127,容置空間127接通插槽124。所述穿孔125位於隆起部126上,使得容置空間127介於穿孔125與插槽124之間,且分別接通穿孔125與插槽124。如此,上述固定組件300能夠經由穿孔125與容置空間127而伸入定位槽222內,以供天線模組200固定於機殼110上。
此外,第一連接部120具有一第一定位部122,第二連接部220具有對應第一定位部122的一第二定位部223,透過第一定位部122與第二定位部223的接合。較佳地,第二定位部223之形狀與第一定位部122之形狀彼此互補。舉例來說,第一定位部122為一凹弧部123,第二定位部223為一凸弧 部224。凸弧部224與凹弧部123之圖案相互互補,使得凸弧部224能夠匹配地結合凹弧部123。然而,本創作不限第二定位部之形狀與第一定位部之形狀必須彼此互補。
如此,當第二連接部220伸入插槽124,且確定第二定位部223與第一定位部122相互接合時,機殼110之穿孔125能夠對準天線模組200之定位槽222,以供固定組件300能夠伸入定位槽222內(第3圖)。
又,如第2A圖與第3圖所示,天線模組200包含一或多個(例如2個)溝槽230與一或多個(例如2個)彈性環240。此些溝槽230形成於第二連接部220之外表面221上,且彼此間隔地排列。每個彈性環240位於其中一溝槽230內,且緊套於第二連接部220上。彈性環240之材質例如為橡膠、塑膠或其他防水材料,並且溝槽230例如呈環狀或弧狀,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
如此,當第二連接部220伸入插槽124時,由於彈性環240受擠壓於第二連接部220與凸柱121之間(第3圖),彈性環240分別緊密地抵靠於第二連接部220與凸柱121(即插槽124之內面)之間,進而降低水氣透過插槽124進入機殼110之機率。
第4圖係第1圖的固定組件300的分解圖。第5圖係第1圖的固定組件300的使用示意圖。更具體地,如第4圖與第5圖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固定組件300包含一插銷310、一限位部320、一彈簧330與一把手部340。插銷310可移動地位於隆起部126上,例如,插銷310之長軸方向L2與插槽124之長 軸方向L1相交,例如相互正交,使得插銷310可沿長軸方向L2於隆起部126上線性移動。插銷310包含一第一部分311與一第二部分312(第4圖)。第一部分311與第二部分312彼此連接且一體成形。第一部分311具有一樞接部313,且樞接部313伸出於隆起部126之外,且第二部分312位於穿孔125、容置空間127與插槽124內,用以伸入定位槽222內。彈簧330位於容置空間127內,套設於插銷310上,且抵接限位部320與隆起部126。限位部320位於容置空間127內,且將彈簧330限位於插銷310上,且介於限位部320與隆起部126之間。限位部320例如為C型扣或其他限位元件,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此。把手部340位於隆起部126之外,且連接插銷310之第一部分311,用以將插銷310之第二部分312拉出定位槽222。如此,使用者便能夠透過把手部340將插銷310抽離定位槽222,再將天線模組200抽出機殼110之插槽124,以便對無線存取點10更換或組裝天線模組200。
更具體地,把手部340包含一壓桿350、一樞設部360及一支點凸部370。壓桿350具有彼此相對之第一端351與第二端352。樞設部360位於壓桿350之第一端351,且樞設部360透過樞軸380與插銷310之樞接部313彼此樞接。支點凸部370位於壓桿350之第一端351與第二端352之間,且接觸凸柱121之表面。然而,本創作不限於把手部340只能透過槓桿原理移動插銷310。
故,當使用者下壓壓桿350之第二端352時,藉由支點凸部370之抵靠凸柱121之表面,壓桿350之第一端351能 夠反向地朝上將插銷310之第二部分312拉出定位槽222,並壓縮彈簧330。故,使用者能夠將天線模組200抽出機殼110之插槽124,以便更換或組裝天線模組200。反之,當使用者放手時,被壓縮之彈簧330將插銷310拉回原位。
第6圖係本創作一實施方式之無線存取點裝置11的分解圖。如第2A圖與第6圖所示,無線存取點裝置11與上述無線存取點裝置10大致相同,其差異在於,天線模組201更包含一碟型反射單元260。碟型反射單元260固定於波導管210之安裝座250上。安裝座250位於波導管210之外緣,且環繞波導管210。碟型反射單元260包含一碟盤體261與一拋物凹面262。碟盤體261鎖固於安裝座250上,且環繞波導管210。拋物凹面262位於碟盤體261背對機殼110之一面,用以反射並加強天線模組201之訊號。
最後,上述所揭露之各實施例中,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皆可被保護於本創作中。因此本創作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無線存取點裝置
110:機殼
111:前蓋
111A:外表面
112:開口
114:後蓋
120:第一連接部
121:凸柱
122:第一定位部
123:凹弧部
124:插槽
125:穿孔
126:隆起部
127:容置空間
200:天線模組
205:副反射器
210:波導管
220:第二連接部
221:外表面
222:定位槽
223:第二定位部
224:凸弧部
225:中空通道
230:溝槽
240:彈性環
271:訊號收發單元
300:固定組件

Claims (18)

  1. 一種無線存取點裝置,包含:
    一主機,包含一機殼與一第一連接部,該機殼具有一內部空間,該第一連接部連接該機殼,且接通該內部空間;
    一傳輸組件,位於該內部空間內,具有一訊號收發單元;
    一天線模組,包含一波導管,該波導管之一端具有一第二連接部,該第二連接部可分離地連接該第一連接部,且耦合該訊號收發單元,該第二連接部具有一定位槽;以及
    一固定組件,活動地位於該第一連接部上,其中當該第二連接部連接該第一連接部,透過該固定組件可拔除地伸入該定位槽內,該天線模組被固定於該機殼上。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線存取點裝置,其中該第一連接部包含一插槽,該插槽接通該內部空間,以供該第二連接部伸入其中。
  3. 如請求項2所述之無線存取點裝置,其中該第一連接部包含:
    一凸柱,凸設於該機殼之一外表面,其中該插槽形成於該凸柱背對該機殼之一端,且接通該內部空間;以及
    一穿孔,形成於該凸柱之一側,且接通該插槽,
    其中該穿孔之一軸心方向與該插槽之一長軸方向相交,且該固定組件經由該穿孔而伸入該定位槽內。
  4. 如請求項3所述之無線存取點裝置,其中該固定組件包含:
    一插銷,可移動地位於該凸柱之一側,該插銷之一端用以伸入該定位槽;
    一彈簧,套設於該插銷;
    一限位部,用於將該彈簧限位於該插銷上;以及
    一把手部,位於該凸柱之外,且連接該插銷之另端,用以將該插銷拉出該定位槽。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無線存取點裝置,其中該把手部包含:
    一壓桿,具有彼此相對之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
    一支點凸部,設於該壓桿之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端之間,且接觸該凸柱;以及
    一樞設部,位於該壓桿之該第一端,且樞接至該插銷,
    其中,當該壓桿之該第二端以第一方向移動時,透過該支點凸部抵壓該凸柱,該壓桿之該第一端以第二方向將該插銷拉出該定位槽,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一方向相反。
  6. 如請求項3所述之無線存取點裝置,其中該第一連接部具有一第一定位部,該第二連接部具有一第二定位部,
    其中當該第二連接部伸入該插槽,且該第二定位部結合該第一定位部時,該機殼之該穿孔對準該天線模組之該定位 槽。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線存取點裝置,其中該天線模組包含:
    一安裝座,形成於該波導管上,用以安裝一碟型反射單元。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線存取點裝置,其中該傳輸組件更包含一反射罩,該反射罩位於該內部空間內,且固定於該訊號收發單元上。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無線存取點裝置,其中該定位槽為一貫孔或一盲孔。
  10. 一種無線存取點裝置,包含:
    一主機,包含一機殼與一插槽,該機殼具有一內部空間,該插槽接通該內部空間;
    一訊號收發單元,固定於該內部空間內;
    一反射罩,位於該內部空間內,且固定於該訊號收發單元上;
    一天線模組,包含一波導管與一定位槽,該波導管之一端可分離地位於該插槽內,用以耦合該訊號收發單元;
    一插銷,位於該插槽上,並於伸入該定位槽內時,將該天線模組固定於該機殼上;以及
    一把手部,連接該插銷,用以將該插銷拉出該定位槽。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無線存取點裝置,其中該主機包含:
    一凸柱,位於該機殼之一外表面,其中該插槽位於該凸柱背對該機殼之一端;以及
    一穿孔,形成於該凸柱之一側,且接通該插槽,
    其中該插銷可拔除地位於該穿孔及該定位槽內,該穿孔之一軸心方向與該插槽之一長軸方向相交。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無線存取點裝置,更包含:
    一彈簧,套設於該插銷;以及
    一限位部,用於將該彈簧限位於該插銷上,其中,當該把手部將該插銷拉出該定位槽時,該限位部與該凸柱壓縮該彈簧,當該把手部不再拉動該插銷時,被壓縮之該彈簧將該插銷送回原位。
  13. 如請求項12所述之無線存取點裝置,其中該把手部包含:
    一壓桿,具有彼此相對之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
    一支點凸部,設於該壓桿之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端之間,且接觸該凸柱;以及
    一樞設部,位於該壓桿之該第一端,且樞接至該插銷,
    其中,當該壓桿之該第二端以一第一方向移動時,透過該支點凸部抵壓該凸柱,該壓桿之該第一端以一第二方向將該插銷拉出該定位槽,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一方向相反。
  14. 如請求項10所述之無線存取點裝置,其中該天線模組包含:
    一安裝座,形成於該波導管上,用以安裝一碟型反射單元。
  15. 一種無線存取點裝置,包含:
    一主機,包含一前蓋、一後蓋、一凸柱與一插槽,該前蓋具有一開口、一外表面與一內表面,該開口貫通該外表面與該內表面,該後蓋蓋合該前蓋,以形成一內部空間於該後蓋與該前蓋之間,該凸柱凸設於該前蓋之該外表面,該插槽位於該凸柱上,且透過該開口接通該內部空間;
    一訊號收發單元,位於該內部空間內,且面向該開口;
    一反射罩,位於該內部空間內,且固定於該訊號收發單元上;
    一天線模組,包含一波導管與一定位槽,該波導管之一端可分離地位於該插槽內,用以透過該開口耦合該訊號收發單元;以及
    一插銷,位於該凸柱上,可拔除地位於該定位槽內,用以將該天線模組固定於該機殼上,
    其中該插銷被拉出該定位槽,使得該天線模組能夠脫離 該主機。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無線存取點裝置,更包含:
    一彈簧,套設於該插銷;
    一限位部,用於將該彈簧限位於該插銷上;以及
    一把手部,位於該凸柱之外,且連接該插銷遠離該定位槽之一端,用以將該插銷拉出該定位槽。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無線存取點裝置,其中該把手部包含:
    一壓桿,具有彼此相對之一第一端與一第二端;
    一支點凸部,設於該壓桿之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端之間,且接觸該凸柱;以及
    一樞設部,位於該壓桿之該第一端,且樞接至該插銷,
    其中,當該壓桿之該第二端以一第一方向移動時,透過該支點凸部抵壓該凸柱,該壓桿之該第一端以一第二方向將該插銷拉出該定位槽,該第二方向與該第一方向相反。
  18. 如請求項15所述之無線存取點裝置,其中該天線模組包含:
    一安裝座,形成於該波導管上,用以安裝一碟型反射單元。
TW109201170U 2020-01-31 2020-01-31 無線存取點裝置 TWM5995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1170U TWM599516U (zh) 2020-01-31 2020-01-31 無線存取點裝置
CN202020205482.5U CN211428326U (zh) 2020-01-31 2020-02-25 无线存取点装置
US17/148,519 US11289801B2 (en) 2020-01-31 2021-01-13 Wireless access point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201170U TWM599516U (zh) 2020-01-31 2020-01-31 無線存取點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99516U true TWM599516U (zh) 2020-08-01

Family

ID=722451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201170U TWM599516U (zh) 2020-01-31 2020-01-31 無線存取點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89801B2 (zh)
CN (1) CN211428326U (zh)
TW (1) TWM599516U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50083B2 (en) * 2012-03-10 2016-05-24 Harris Corporation Portabl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 system
US9742069B1 (en) * 2016-10-17 2017-08-22 Optisys, LLC Integrated single-piece antenna feed
US10826165B1 (en) * 2019-07-19 2020-11-03 Eagle Technology, Llc Satellite system having radio frequency assembly with signal coupling pin and associated method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289801B2 (en) 2022-03-29
US20210242573A1 (en) 2021-08-05
CN211428326U (zh) 2020-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18718B2 (en) Antenna assembly for long-range high-speed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6181284B1 (en) Antenna for portable computers
US8917514B2 (en) Frame module and computer having the same
US7903033B2 (en) Antennas incorporated in a fitted accessory of a mobile unit
KR20080065427A (ko) 휴대 단말기
JP2001217644A (ja) 一次放射器
JP2008244963A (ja) 携帯式コンピュータおよびアンテナ距離設定機構
CN111966163A (zh) 电子设备
TWM599516U (zh) 無線存取點裝置
US6473043B1 (en) Antenna assembly
CN211296957U (zh) 无线存取点装置
US6292146B1 (en) Multi-position PC card antenna assembly
US5502452A (en) Universal mounting system for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antennas
CA2175160C (en) Over-center toggle latch with switch
US5815109A (en) Transmitter/receiver module of cordless keyboard assembly
JP2008160875A (ja) 携帯端末機及び携帯端末機のアンテナ
US20100231457A1 (en) Stretchable antenna assembly and notebook computer with the antenna assembly thereof
US6891719B2 (en) Panel antenna and method for installing the same
CN101888012B (zh) 天线装置的安装构造
CN213093346U (zh) 一种天线装置
JPH0445284Y2 (zh)
CN211578943U (zh) 一种无线射频识别天线
KR200192865Y1 (ko) 데이터 송수신 안테나의 결합장치
CN115374493A (zh) 服务器外设用机箱耳、组合装置和服务器
US20040104854A1 (en) Antenna assembly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 same